松子比重730-850尿比重是什么意思思

也 开始有有机食品销售了。 尽管如此, 国内大多数人对什么是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 发展有机食品有何意义, 国际国内的发展情况怎样等等问题还是不怎么清楚,本 讲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1、 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的概念 我国目前在推广的安全食品有三种: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前 两种食品是为了适应我国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基本需求而发展起来的,而且是我 国特有的。有机食品则是一种由发达国家首先兴起,近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的, 到目前为止要求最为严格的安全健康食品。 有机农业、有机食品和有机产品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有机农业是指在植物和动物的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 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不使用离子辐射技术,也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及 其产物,而是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技术,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 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发展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有机食品是指原料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野生生态系统,根据有机认证标 准生产、加工,而且获得了有资质的认证机构认证的可食用农产品、野生产品及 其加工产品。有机食品需要满足 5 个基本要求:1)原料必须来自已经或正在建立 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是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产品;2)在整个生产过 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加工、包装、储存、运输标准;3)必须有完善的全过 程质量控制和跟踪审核体系,并有完整的记录档案;4)其生产过程不应污染环境 和破坏生态,而应有利于环境与生态的持续发展;5)必须获得独立的有资质的认 证机构的认证。 有机产品是指包括有机食品在内的所有以有机方式生产,符合相关的有机标 准的产品。目前世界上比较普遍的有机产品有:有机食品、有机纺织品、有机化 妆品、有机木制品、有机花卉、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等,甚至还有集有机食品、 有机纺织品、有机木制品和有机化妆品以及优良的生态环境于一体的有机旅馆。1 2、全球有机食品的发展情况 2.1 起源与发展 有机农业于 20 世纪 20 年代发源于德国和瑞士,这在当时是对应刚刚起步的 石油农业而产生的一种生态和环境保护理念,而不是一种实际的行动。20 世纪 40-50 年代是发达国家石油农业高速发展的年代, 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健 康的影响也日趋严重,因此就有一部分先驱者开始了有机农业的实践。世界上最 早的有机农场是由美国的罗代尔(RODALE)先生于 20 世纪 40 年代建立的“罗 代尔农场” 。随着现代石油农业对环境、生态和人类健康影响的日益加剧,发达国 家纷纷于 20 世纪 60 和 70 年代自发建立有机农场, 有机食品市场也初步形成。 1972 年,全球性非政府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就是在这样的形 势下在欧洲成立的,它的成立是有机农业运动发展的里程碑。现在,IFOAM 已经 成为全世界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界公认的联络与协调中心, 拥有分布在全世界 100 个国家的 730 个会员机构。 随着发达国家对有机食品进口需求的急剧增加,不少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入有 机食品生产和出口的行列。据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统计,到 2002 年,全 世界不同程度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国家已经多达 130 多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 洲各有约 30 个国家,其余为欧洲、北美和澳洲国家。进入 21 世纪后,随着包括 中国在内的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他们的国内有机食品市场也开始呈现明 显的增长势头。 现在,每年 2 月都要在德国的纽伦堡举办“世界有机博览会” (BIO-FACH) , 参会的机构一年比一年多,参展的有机产品有上千种,其中绝大多数是有机食品。 IFOAM 每 3 年召开一次全球会员大会, 来自有机行业各领域的千余名代表会聚一 堂,共同商讨有机事业的各项重大议题,交流经验,协调发展。各大洲的有机贸 易博览会也定期在各地举办。可以说有机食品事业已经走上了一条正规的持续发 展道路。 2.2 推动因素 推动有机食品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1)消费者的健康和环保意识日益加强, 对食品健康、安全和营养问题非常关注(2)国际市场对有机食品的需求; (3)中 国加入 WTO 给中国有机产品的出口提供了机遇(4)食品安全事故(丑闻)的接 连发生;(5)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6)超市销售网络的快速发展;(7)政府的优惠鼓 励政策;(8)有机产品标识方面的规定增加了有机产品的可信度。此外,还有一些 由于各地不同背景和条件而产生的推动因素。 2.3 分布统计2 截至 2002 年底,全球有机耕地面积已超过 2100 万 hm2。世界上部分国家的 有机农业土地生产面积见表 1。表中数据包括了有机畜牧业的面积(特别是澳大 利亚等畜牧业大国,其有机农业面积的主要组成是有机畜牧业) 。表中中国的有 机生产土地面积包括了一部分野生有机产品采集面积, 实际耕种的土地面积约为 150-200 万亩(10-13 万公顷) 。 表 1 世界各国有机生产土地面积统计(2003 年 2 月的数据) 序 国家 号 1 澳大利亚 2 阿根廷 3 意大利 4 美国 5 英国 6 乌拉圭 7 德国 8 西班牙 9 加拿大 10 法国 11 中国 12 奥地利 13 巴西 14 智利 15 捷克 16 瑞典 17 丹麦 18 乌克兰 19 芬兰 20 墨西哥 21 乌干达 22 匈牙利 23 瑞士 24 秘鲁 25 葡萄牙 26 新西兰 27 巴拉圭 28 厄瓜多尔 29 斯洛伐克 30 土耳其 31 南非 32 波兰 全球合计 序 面积 序 面积 国家 国家 (公顷 ha) 号 (公顷 ha) 号 (公顷 ha) 10,500,000 33 印度 41,000 65 萨尔瓦多 4,900 3,192,000 34 印度尼西亚 40,000 66 巴布亚新几内亚 4,265 1,230,000 35 荷兰 38,000 67 泰国 3,429 950,000 36 希腊 31,118 68 喀麦隆 2,500 679,631 37 爱尔兰 30,070 69 塞内加尔 2,500 678,481 38 哥伦比亚 30,000 70 阿塞拜疆 2,500 632,165 39 挪威 26,673 71 卢森堡 2,141 485,079 40 比利时 22,410 72 巴基斯坦 2,009 430,600 41 爱沙尼亚 20,141 73 菲律宾 2,000 419,750 42 拉托维亚 20,000 74 伯里兹 1,810 301,295 43 玻利维亚 19,634 75 洪都拉斯 1,769 285,500 44 罗马尼亚 18,690 76 马达加斯加 1,230 275,576 45 突尼斯 18,255 77 韩国 902 273,000 46 斯里兰卡 15,215 78 列支顿士敦 690 218,114 47 南斯拉夫 15,200 79 保加利亚 500 193,611 48 埃及 15,000 80 肯尼亚 494 174,600 49 多米尼加 14,963 81 圭亚那 425 164,449 50 危地马拉 14,746 82 马拉维 298 147,943 51 摩洛哥 11,956 83 黎巴嫩 250 143,154 52 哥斯达黎加 8,974 84 苏里南 250 122,000 53 古巴 8,495 85 牙买加 205 105,000 54 以色列 7,000 86 斐济 200 102,999 55 尼加拉瓜 7,000 87 毛里求斯 175 84,908 56 立陶宛 6,769 88 老挝 150 70,857 57 赞比亚 5,688 89 马来西亚 131 63,438 58 冰岛 5,466 90 克罗地亚 120 61,566 59 加纳 5,453 91 贝宁 81 60,000 60 斯洛文尼亚 5,280 92 叙利亚 74 58,706 61 俄罗斯 5,276 93 塞浦路斯 52 57,001 62 坦桑尼亚 5,155 94 尼泊尔 45 45,000 63 巴拿马 5,111 95 津巴布韦 40 44,886 64 日本 5,083 96 越南 2 22,811,267 ha (约 3.4 亿亩/32280 平方公里) 面积? 数据来源:Minou Yussefi 和 Helga Willer 编:“The World of Organic Agriculture” ―3 Statistic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2003。表 2 是世界部分国家 2000 年到 2002 年有机农业生产面积的变化情况, 表中 选择的 15 个国家中既有发达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既有有机农业发展最早的 国家,也有起步较晚的国家,因此比较具有代表性,得出的平均增长速率也可以 较真实地反映出全球有机农业发展的总体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欧盟国家中, 除英国的发展速度特别高外,德国、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发展速度都接近世 界平均水平,北欧的丹麦、瑞典的年增长率都已在 10%以下,芬兰则已经几乎是 零增长了。 而世界上有机食品占本国食品总量比例最高的国家奥地利的有机农业 面积则已经呈现出负增长。有机农业大国美国的有机农业面积近两年增长缓慢, 主要是受到转基因问题的困扰。 澳大利亚的有机农业面积占了全球总面积的近二 分之一,但大部分是有机牧场,经过这些年的大发展,又加上近期的严重干旱, 从 2003 年起,澳大利亚的增长速度也明显减缓。阿根廷也有类似情况,且其增 长速度已经降到低谷。 本来基数较低的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增长率如此高,估计是 与邻国美国的需求相关联的。以捷克为代表的东欧国家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相 似, 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因此估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会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 势头。 表2国 家近年部分国家有机农业面积变化情况面积(hm2) 面积(hm2) 2 年增长率 年均增长率 2000 年 2002 年 (%) (%) 澳大利亚 7,654,900 10,500,000 +37.17 +18.59 阿根廷 3,000,000 3,192,000 +6.40 +3.20 意大利 958,700 1,230,000 +28.30 +14.15 美国 900,000 950,000 +5.6 +2.8 德国 452,200 632,165 +39.80 +19.90 英国 380,000 679,631 +78.85 +39.43 西班牙 352,000 485,079 +37.81 +18.91 法国 316,000 419,750 +32.83 +16.42 奥地利 287,900 285,500 - 0.83 - 0.42 加拿大 188,200 430,600 +128.80 +64.40 瑞典 174,000 193,611 +11.27 +5.64 芬兰 147,400 147,943 +0.37 +0.19 丹麦 146,700 174,600 +19.02 +9.51 捷克 110,800 218,114 +96.85 +48.43 墨西哥 100,000 143,154 +43.15 +21.58 15 国合计 15,168,800 19,682,417 +29.8 14.9/a ? 2000 年 数 据 引 自 OCIA 通 讯 ( 2001 年 ) 2002 年 数 据 引 自 “ World Organic ; Agriculture-Statistic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2003”我们认为, 15%的全球年平均增长速率比较恰当地反映出世界有机农业和有 机食品事业在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后, 目前正在逐渐进入一个平稳发展的 阶段。据此预测,今后几年全球有机农业的平均发展速度,估计也应该在 15%4 左右,甚至还可能会略低于此值。当然,各国情况不同,发展速度的差异也将会 继续保持下去。发达国家有机农业发展速度的减缓与对有机产品需求的不断增 长, 预示着他们将要从其他国家进口更多的有机产品,这无疑给中国有机农业的 快速发展提供了良机。 2.4 市场与销售额 北美国家是世界有机豆类、谷物以及有机水果、蔬菜和乳制品的主产地。南美 洲生产大量的有机橄榄油、糖、棉花、热带水果、可可、咖啡和牛肉。西欧的有 机农业正在加速发展,东欧的有机农业也已有了一定规模。中国、泰国和马来西 亚为主的亚洲国家则以有机茶叶、蔬菜、大米、咖啡、香料和油料为主打产品。 澳大利亚是有机牛肉的主要供应国。在非洲,许多非政府组织正在帮助当地社区 发展有机农业,其中有几个非洲国家还是有机产品的出口大国。如埃及的有机棉 花、水果、蔬菜和香料已经向欧洲大量出口,马达加斯加向世界有机市场提供有 机香料和热带植物油,坦桑尼亚则向欧洲出口茶叶、棉花、香料和热带水果等产 品。 在美国销售的有机产品中, 大田作物产品大约占一半, 其他主要产品有乳制品、 速冻蔬菜、有机方便食品等。有机产品市场比较兴旺的国家和地区还有荷兰、瑞 士、意大利、丹麦、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阿根廷、日本以及台湾地 区等。 发达国家的有机产品消费占全部食品市场的比重多数不超过 2%。前几年,斯 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有机市场的年增长率为 30%~40%,其他欧洲国家的年增长率 则为 20%~30%,美国的年增长率估计接近 20%。现任德国消费者保护、食品和 农业部部长的赛娜特.屈耐斯特女士提出了到 2005 年和 2010 年,德国的有机食品 占全部食品的比例分别为 10%和 20%的目标, 而奥地利现在则已经达到 8%以上的 水平。 一个国家的有机食品市场的消费量并不一定等于其生产量, 多数发达国家由于 受国土面积和气候条件的限制,或由于生产成本的原因,其所消费的有机食品中 相当一部分是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欧盟就从 60 多个发展中国家进口有机食品, 英国每年从巴西、印度、中国、墨西哥等 9 个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各种有机食品达 12000 多吨。而发展中国家则相反,其国内有机食品市场十分有限,产品主要供出 口。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有机食品包括:咖啡、茶、蔬菜(速冻、保鲜、 脱水) 、大米、果汁、果酱、蜂蜜、香料、可可、巴西坚果、香蕉(鲜、干) 、大 蒜、腰果、木槿花、丁香、蔗糖、芝麻、姜黄、调味料、西番莲果、芒果(干、 鲜) 、菠萝汁、花生、苋属植物、小豆寇、生姜、大豆、醋、葵花子和南瓜子等。 阿根廷是发展中国家有机农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发展中国家向欧盟国家出口的有5 机食品中,阿根廷就占了 70%左右。可见,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在这 方面还大有发展潜力。 当然,由于世界贸易的发展,一个国家生产的有机产品不一定只在本国消费。 发达国家间的有机产品贸易也相当活跃,如美国就向欧盟和日本出口大量有机产 品。表 3 是国际权威部门对全球有机食品市场销售额的预测。从预测可以看到, 2003 年全球仅欧洲、北美、日本和澳洲的有机食品市场销售额即可达到 230-250 亿美元,如果加上其他国家则应在 250-260 亿美元。而表中预测的 2005 年有机食 品销售额则高达 290-310 美元,如加上其他国家,估计可达 320-350 亿美元。市场 前景还是相当乐观的。 表3国家全球有机食品(含饮料)市场预测年增长率 2005 年零售额 (%) (百万美元/欧元)2003 年零售额 占市场总额的比例 (百万美元/欧元) (%)德国 2,800-3,100 英国 1,550-1,750 意大利 1,250-1,400 法国 1,200-1,300 瑞士 725-775 荷兰 425-475 瑞典 350-400 丹麦 325-375 奥地利 325-375 比利时 200-250 爱尔兰 40-50 其他欧洲国家* 750-850 欧洲总额 10,000-11,000 美国 11,000-13,000 加拿大 850-1,000 日本 350-450 大洋洲 75-100 总计 23,000-25,0001.7-2.2 1.5-2.0 1.0-1.5 1.0-1.5 3.2-3.7 1.0-1.5 1.5-2.0 2.2-2.7 2.0-2.5 1.0-1.5 &0.5 ― ― 2.0-2.5 1.5-2.0 &0.5 &0.5 ―5-10 10-15 5-15 5-10 5-15 5-10 10-15 0-5 5-10 5-10 10-20 ― ― 15-20 10-20 ― ― ―― ― ― ― ― ― ― ― ― ― ― ― ― ― ― ― ― 29,000-31,000? 资料来源:ITC 于 2002 年 12 月根据资料汇编 ? 由于缺少足够的官方数据,以上数据只是粗略的估算。 ? 其他欧洲国家包括:芬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挪威、波兰、匈牙利、捷克、爱沙尼 亚、拉托维亚和立陶宛。3 中国有机食品的兴起和发展 3.1 农业基础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传统农业基础, 20 世纪 50 年代之前, 在 我们的祖先祖祖 辈辈从事农业生产几乎都不依靠农用化学品,而且积累了丰富的传统农业经验, 其中包括当今人们还在大量采用的病虫草害的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6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 在众多研究机构、 大学和地方政府的帮助和参与下, 我国各地启动并组织了生态农业运动, 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数千个生态农业示范村 和数十个生态县, 还研究并推广了形式多样的生态农业建设技术, 这些都为我国 的有机农业发展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 1992 年,中国农业部批准组建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到 2003 年 6 月底,全国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达到 1929 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的产品总数为 3427 个,其中 “AA 级绿色食品证书”60 多个。 AA 级绿色食 品与有机食品是比较接近的, 但在标准上及管理方面有些差异, 在国际上还不能 作为有机食品销售。绿色食品,特别是 AA 级绿色食品基地的建立,为我国有机 农业生产基地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2 起步和发展 1989 年,我国最早从事生态农业研究、实践和推广工作的国家环境保护局南 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农村生态研究室加入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 (IFOAM) 成 , 为中国第一个 IFOAM 成员。目前,中国的 IFOAM 成员已经发展到 30 多个。 1990 年, 根据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和荷兰阿姆斯特丹茶叶贸易公司的申请, 加拿大的国际有机认证检查员 Joe Smillie 先生受荷兰有机认证机构 SKAL 的委托, 在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农村生态室科研人员的配合下,对位于浙 江省和安徽省的 2 个茶园和 2 个茶叶加工厂实施了有机认证检查。此后,浙江省 临安县的裴后茶园和临安茶厂获得了荷兰 SKAL 的有机颁证。这是在中国大陆开 展的第一次有中国专业人员参加的有机认证检查活动,也是中国大陆的农场和加 工厂第一次获得有机认证。 1994 年,经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农 村生态研究室改组成为“国家环境保护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 ,后改称为“国家环 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 (Organic Food Development Center of SEPA, 简称 OFDC) ,这是中国成立的第一个有机认证机构。 1995 年,OFDC 开始进行有机检查和认证工作。目前,OFDC 已经在全国 20 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 22 个分中心。OFDC 十分积极地参加了几乎所有的 IFOAM 重要活动,与世界各地从事有机食品的同行们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在中德合 作项目的支持下, 经过 4 年多的不懈努力,OFDC 在 2002 年底获得 IFOAM 认可, 并于 2003 年 2 月 14 日在德国纽伦堡与 IFOAM 签署了国际认可协议, OFDC 由此 成为全球 24 家获得国际认可的有机认证机构之一, 也是亚洲数十家有机认证机构 中继泰国的 ACT 及日本的 JONA 后,第三家获得 IFOAM 认可的机构。OFDC 获 得 IFOAM 认可大大有助于中国有机认证与国际的接轨, 有利于打破发达国家在国 际贸易上设置的“绿色壁垒” ,打通了中国认证的有机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之路。自7 1995 年开始认证工作以来, 先后通过 OFDC 认证的农场和加工厂已经超过 500 家, 其认证的产品不但在国内有很好的市场,而且实现了向世界各地的出口。至今, 已有多家国际有机认证机构与 OFDC 建立了合作互认关系。 1999 年 3 月,位于杭州的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在原 OFDC 茶叶分 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OTRDC) ,专门从事有机茶园、有 机茶叶加工以及有机茶专用肥的检查和认证,这是中国建立的第二家有机认证机 构。通过该中心认证的茶园和茶叶加工厂已经超过 100 家。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于 2002 年底成立了“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 , 其开创阶段的工作基础是已经获得 AA 级绿色食品认证的几十家企业。至 2003 年 6 月底,该中心已认证了 13 家企业的 22 个产品。 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可工作最初由设在国家环保总局的“国家有机食品认 证认可委员会”负责。根据今年 11 月 1 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 条例》的精神,国家环保总局正在将有机认证机构的认可工作转交国家认监委。 到目前为止经国家认监委认可的专职或兼职有机认证机构总共有十家。 为了推动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规范化建设,国家环保总局正在着手建立一批 “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并制订了《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考核管理规定(试 行)》 。今年下半年,已有十多个基础较好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提出申报国家基地 的申请。 目前在中国开展有机认证业务的还有几家外国有机认证机构。最早的是 1995 年进入中国的美国有机认证机构“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OCIA),该机构与 OFDC 合作在南京成立了 OCIA 中国分会。 此后, 法国的 ECOCERT、 德国的 BCS、 瑞士的 IMO 和日本的 JONA 和 OCIA-JAPAN 都相继在北京、长沙、南京和上海 建立了各自的办事处,在中国境内开展了数量可观的有机认证检查和认证工作。 3.3 标准与法规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SEPA)是中国第一个涉及有机食品行业管理工作的政府 部门。2001 年 6 月 19 日,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发布了“有机食品认证管理办法” , 该办法适用于在中国境内从事有机认证的所有中国和外国有机认证机构和所有从 事有机生产、加工和贸易的单位和个人。从 1999 年开始,SEPA 邀请了农业、环 境、 林业和水产业的多领域专家讨论和制订了 “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技术规范” 准 ( 标准) ,于 2001 年底颁布实施。上述关于有机食品的管理办法和规范的发布和实 施后,较好地规范和管理了包括有机认证机构及有机生产、加工和贸易者在内的 中国有机食品行业,使之较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由于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正式颁布强制性的有机食品认证国家标准,因而, 各个认证机构执行的认证标准也就各不相同, OFDC 执行的是根据 IFOAM 基本标8 准制订的有机产品认证标准,有机茶认证中心执行的是自行制定的有机茶标准, 中绿华夏最初执行的则是 AA 级绿色食品标准。外国有机认证机构在中国开展认 证工作时各自执行各国或各地区的标准,欧盟各认证机构执行的是欧盟 EEC2092/91 法规(标准),美国认证机构执行的是美国国家有机标准(NOP), 而日本认证机构执行的则是日本有机农业标准(JAS)。尽管标准各异,但原则要 求(禁止使用合成的农用化学品,禁止转基因技术及生物,转换期、缓冲带、轮 作、销售量控制等等方面)是基本一致的。然而,在认证过程中执行标准上实际 存在的差异已经导致认证活动中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 国家认监委正在进行国家有机认证标准的制定工作,已多次召集各方面专家 对今后将要执行的国家标准进行讨论。由于 OFDC 在申请 IFOAM 国际认可过程 中,根据国际专家的咨询意见并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对 OFDC 有机认证标准进 行了多次修改,其实施的新版标准已经做到了与国际接轨,因此成为国家制订全 国统一标准的主要依据。2003 年 8 月由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发布的,作 为国家标准蓝本的“有机产品生产与加工认证规范”就是在 OFDC 有机产品认证 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 除了国家和各认证机构的有机认证规范和标准外,各地还已经、正在或计划 制定分类产品的有机认证标准。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制定的“有机茶认证标准” 以及中国水稻研究所(OFDC 稻米分中心设在该所)制定的“有机稻米认证标准” 目前已经成为浙江省的省级标准,并正在申报国家标准的过程中。江苏省标准局 与环境保护厅合作制定的有机鸭、有机梨、有机蟹等多项省级标准也已经通过专 家论证,即将发布。其他一些省市自治区也正在积极考虑制定各地的产品有机标 准。 中国政府现已开始涉及有机认证方面的国际合作事宜。阿根廷、以色列、匈 牙利等国家由于与欧盟签署了协议,完全执行欧盟标准,而被列入欧盟的第三国 名单,在这些国家获得认证的有机产品可以顺利地进入欧盟市场。但我国尚未就 有机认证的互认问题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展开正式谈判。最近颁布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对境外机构在我国设立代表机构的相关问题也做了具体的规 定,这对保障我国境内的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3.4 中国有机产品及有机转换产品的分布 目前, 我国绝大多数有机生产基地分布在东部和东北部各省区。 从数量和面积 分析,东北三省最大;从产品加工程度和质量控制方面分析,上海、北京、浙江、 山东、江苏等东部省份较占优势。 我国自开展有机认证以来获得国内外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和有机转换产 品已经有约 20 大类,250-300 个品种。1995 年以来,获得过国内外认证机构认证9 的有机食品(产品)在我国各地的大致分布情况见表 4。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认 证产品的类别和品种还将不断增加 表4 我国获得有机认证的产品情况(2003 年底) 主要分布地区(省、市、自治区)山东、北京、上海、江苏、福建、浙江、河 北、内蒙古、黑龙江、广东、江西、云南等 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四川、湖南、湖 北、云南、四川等 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浙江等 黑龙江、内蒙、辽宁、吉林、贵州、河北等 黑龙江、吉林、内蒙、辽宁等 浙江、福建、江苏等 安徽、福建、上海、江苏、江西、河北、广 东、北京等 黑龙江、江苏、河南等 青海、吉林、河南、新疆等 云南等 新疆等 云南、河北、吉林、浙江、黑龙江等 浙江、内蒙、江苏等 江苏、浙江 辽宁、青海、内蒙、云南、吉林、云南等 上海、山西、北京、福建、浙江、黑龙江、 吉林、辽宁、云南、内蒙古等 江苏、上海 北京、内蒙、天津有机产品类别蔬菜:各类速冻菜、保鲜菜、脱水菜 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等 大宗粮食:大米、小麦、玉米、大麦等 杂粮:大豆、荞麦、亚麻籽、燕麦、青稞、 绿豆、芸豆、红小豆等 油料作物:花生、南瓜子、葵花子、亚麻子、 月见草子、油茶子等 林产:竹笋、鲜笋、加工笋等 水果:猕猴桃、苹果、梨、桃、柑橘、葡萄、 草莓、菠萝及干果等 蜂蜜及蜂产品 中草药:冬虫夏草、雪莲、黄芪、五味子、 珍珠花、刺五加、甘草等 蔗糖 棉花:长绒棉、陆地棉、彩棉等 食用菌:灰树花、香菇、平菇、猴头菇、牛 肝菌、趟子蘑、元蘑等 淡水水产:鳙鱼、鲢鱼、h鱼、银鱼、鲴鱼等 海洋水产:紫菜、羊栖菜、对虾等 畜禽及乳制品:猪、牦牛、牛、羊、鸡、牛 奶等 有机肥料微生物制剂 生物农药:苦参碱等 野生植物:松子、油茶子、绞股蓝、山核桃、 吉林、黑龙江、广西、安徽、河北等 蓝靛果、山梨、花椒等 调味品:酱油、豆瓣酱、面酱、胡椒等 上海、山东等 花卉:玫瑰、兰花等 辽宁、山东等3.5 我国有机产品的市场与贸易 3.5.1 从国外市场到国内市场 1999 年之前,我国的有机产品主要是根据日本、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需 求生产的,其中 95%以上出口到国外。在 2001 年之前,我国认证的产品出口还是 比较顺利的, 没有遇到明显的障碍。 2001 年以后, 但 日本制定了有机农业法 (JAS) ,10 规定凡是进入日本的产品,必须由获得日本农林水产省注册批准的有机认证机构 认证后,才能作为有机产品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美国也通过并实施了国家有机标 准(NOP) ,未通过 NOP 认证的产品一律不得进入美国有机产品市场。再加上国 际上对食品加工行业获得“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HACCP)认证的要求越来 越严,中国有机产品的出口遇到了明显的“绿色壁垒” 。这一方面影响了中国有机 产品的出口,但从另一方面讲,也促进了我国有机事业的规范化和国际化。尽管 2001 年后, 我国有机产品的出口遇到了很大的阻碍, 但由于国际市场的需求增加, 以及经过国内外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出口额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呈明显的上升趋 势。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1999 年还基本不存在的国内有机食品 在 市场,到 2000 年就开始启动了,此后的几年中,国内有机食品市场的增长趋势明 显。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有机食品主要是新鲜蔬菜、茶叶、大米、水果和蜂 蜜等。基本上都是由 OFDC 等国内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在北京和上海的超市里 人们可以比较方便地买到认证的有机蔬菜,在北京的马连道茶叶一条街上,有数 十家商店都在销售经过认证的有机茶。 由于发达国家的有机食品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因此在他们的有机食品市 场上只有“有机”产品,而不存在“有机转换”产品。但是根据国际上公认的认 证原则,所有有机农业基地都必须经历至少 12 个月的转换期,多数情况下都需要 24-36 个月的转换期。这样,通常情况下在申请认证后的 2 年内,至少也要在 1 年 的时间内,农场生产的产品只能被称作“有机转换产品” ,这样的产品在发达国家 通常只作为常规产品销售。而在中国,由于有机农业尚处于发展初期,许多农场 刚开始有机转换,不可能立即向市场提供完成了农田和管理体系有机转换过程的 “有机”产品,而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安全食品又有着迫切的需求,他们愿意接 受“有机转换产品” ,因为他们知道,尽管他们所购买的产品是在有机转换地块中 生产出来的,但至少这些产品在其整个生长过程(指一年生作物) ,或在其生长后 期(指多年生作物)是没有施用过任何化学农药和化肥的,因此愿意接受比常规 产品高一些的价格。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的有机食品市场上可以看到相当比例的 “有机转换”食品的原因。 根据对北京和上海有机食品市场的调研,北京的超市中销售的由 OFDC 认证 的有机转换蔬菜价格是常规蔬菜的 3 倍以上,上海的超市中销售的由 OFDC 认证 的有机转换蔬菜的价格为常规蔬菜的 2~3 倍,而且销售状况相当不错。当然这是 因为“物以稀为贵” ,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有机食品发展初期,在最发达城市中有机 食品的价格定位。根据对南京的有机转换蔬菜的市场调查,其价格为常规蔬菜的 1.5 至 2.0 倍左右,明显低于经济最发达的北京和上海的价格。在全国各地销售的11 由 OFDC 认证的有机或有机转换大米的价格为同等级常规大米的 1.4~3.0 倍。当 南方生产的有机大米与东北生产的有机大米放在同一个市场销售时,东北有机大 米明显地显示出其在价格和品质上的优势。这是因为,在东北的特殊气候条件下 生产的有机大米,口味通常要比南方的好,生产成本也会低一些。这个事实说明, 各地应当充分利用本地的有利条件,发展自己的优势有机产品。 由于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对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过全面的统计, 因此 要得出我国有机食品销售总额的确切数据有一定难度。 根据对全国获得有机认证 的土地面积和平均产值的估计来推算,2003 年我国获得有机认证的有机食品生 产总额为 19.3 亿元人民币(其中,栽培作物 17.5 亿元,野生采集 0.75 亿元,淡 水养殖 0.15 亿元,海水养殖 0.50 亿元,其它 0.4 亿元),估计其中有近 70%进 入市场, 即作为有机或有机转换产品销售的有 13.5 亿元。在这 13.5 亿元的销售 额中,出口额约为 1.3 亿美元,国内销售额近 3 亿元人民币。以全国 13 亿人口 每人每年平均食品消费额为 1200 元计,则我国国内有机食品的销售额占常规食 品销售额的比例约为 0.02%。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2%相比,相差 100 倍。作为发 展中国家中的经济领先国家, 即使我国的有机食品销售额只占常规食品销售总额 的 0.1%,也已经是 2003 年的 5 倍,可见我国的有机食品产业即使只从国内市场 分析, 也可以说是大有发展前途的。更何况许多发达国家制订的有机食品发展计 划把 2010 年的指标少的定在 5%,多的达到了 10%,而这些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要 依靠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从而给发展中国家开发有机食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5.2 我国有机产品市场的规范化 国内有机食品的市场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加大管理力度。例如,几乎 所有购买在中国境内认证的有机食品的外商都会根据国际惯例要求出售方提供由 有机认证机构出具的销售证 (Transaction Certificate) ,因此在中国有机认证产品的 出口方面,基本不会存在假冒和超额销售的问题。而许多销售有机食品的国内超 市或商家却还不知道需要由供应方提供销售证;国内消费者也很少有人知道市场 上销售有机食品除了应出示其认证证书外,还应具备相应的销售证。相当一部分 有机食品贸易商虽然清楚地知道申请销售证的要求,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会尽 量采取各种办法来避免申办销售证。事实上,有机认证机构一般都会向获证者一 再强调申请有机食品销售证和规范使用有机标志的重要性,但由于至今尚未建立 起有效的监管体系,缺乏有效协调和管理,国内某些地方的有机食品市场存在着 程度不同的混乱情况。例如 2003 年春在深圳发生的一家超市内某山东公司冒用 OFDC 标志销售实际未经认证的蔬菜,甚至将在深圳就地采购的常规蔬菜冒充为 山东的有机蔬菜销售,最后因被记者跟踪报道,在媒体上揭露真相,事件才告结 束。 这家超市如果知道向供应者索取真实的认证证书和由认证机构出具的销售证,12 就可以杜绝发生这样的事。2002 年春北京市对在北京市场上销售的“有机茶”进 行了抽样检测,结果发现有 56.7%的样品不符合有机茶的要求,这里有不少是假 冒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办理销售证的,这一情况在媒体暴光后,引起了不 小的震动,不但不合格的产品受到了抵制,连真正的有机茶也受到了牵连,造成 的损失很大。吸取了这次教训后,到 2003 年 1 月,在北京市质监部门采取的又一 次突击抽样检测中,产品样品不合格率下降到了 5.3%。可见,要想使国内的有机 食品市场走上真正规范化和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为此, 需要工商管理、卫生、环保、农业、质检和认证监管等部门的共同合作,在规范 有机食品市场,保障有机食品质量等方面发挥各自的职能,把中国的有机食品市 场从一开始就抓好。 在国际市场方面,2001 年在德国举办的世界有机博览会(BIOFACH)上发生 的情况很有代表性,销售在中国国内获得有机认证的茶叶和大豆的各家公司在博 览会上由于不规范操作,没有经验,也没有行业协会的指导和约束,从而为了争 取客户而竞相压价,结果中国的有机茶和有机大豆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恶性竞争 的局面,价格一度甚至降到了常规产品的水平,被别人坐收渔利,还被国外同行 戏称为博览会上的中国 “茶叶一条街”和“大豆一条街” 。这一情况虽说在近年 来由于各公司吸取了教训,积累了经验而有所改善,但应该说并没有真正解决问 题,中国的国际贸易还是很容易被别人利用,造成损失。因此需要尽快由有关部 门将他们组织起来,组织行业协会,制订行规,学习国际经验,掌握国际动态信 息,最终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取得与我们的国力相对应的地位。 市场问题对有机事业的发展来说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只有有机产品在市 场上体现了其真正价值,才能从根本上调动起从事有机事业的生产者、加工者和 贸易者的积极性,只有规范了有机产品的市场,才能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和 泛滥,也才能使消费者信任有机产品,离不开有机产品。如果有机产品长期不能 体现其真正的价值,如果有机产品的市场得不到消费者的信任,则有机事业不但 不会发展,反而会逐步萎缩,直至消失。 在有机产品产生的利益分配方面,目前需要十分关注的是如何充分落实有机 产品的直接生产者DD农民的利益,相当一部分贸易商在处理与有机农民的关系 时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这一点,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农民从事有机生产的积极性。 其实,真正精明的贸易者应该是有长远目光的,他们应当清楚,只有生产者与贸 易者的“双赢”才能持久,才能稳定,才能有更美好的前景。 3.5.3 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模式 贸易公司加农场(或农民)是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机农业生产管理模 式,又称“有机订单农业”的模式。事实证明,这是一种比较适合于在中国发展13 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模式,但具体的组织形式仍然需要不断改进。由拥有农场 全部管理权的公司经营有机农业,或由从事有机贸易的公司租用一片农地,选派 合适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实施管理,雇佣当地农民从事生产;同时,公司聘请有机 农业和加工方面的专家对生产和加工实施指导,公司负责实行生产、加工、仓储、 运输和贸易的一条龙式综合管理。这种模式最能保证产品的有机完整性和质量。 但在中国大量存在的、也是在第三世界十分普遍的有机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是 “小农户集体有机生产组织” ,即在同一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数十户、数百户,甚 至数千户农民都愿意以有机方式开展生产,并且建立了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包 括内部质量跟踪体系,这些农户所拥有的所有按照有机方式生产的土地就可被作 为一个整体的农场来运作并接受有机检查和认证。每年国际有机界尤其是第三世 界的同行们都要通过会议、通讯、交流和实践就此问题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做好 小农户集体的有机生产和管理,如何对小农户集体进行认证等等。目前,虽说在 这个问题上的讨论还远远没有结束,但已经有不少比较成熟的经验可供参考和借 鉴。问题是,各国情况不同,一个国家内不同地区的情况也不同,因此小农户集 体有机管理体系的质量相差也很大。最好的办法是由一个贸易公司,特别是兼有 加工与贸易双重职能的公司与小农户集体签订有机生产合同,负责以议定的价格 收购产品,并负责指导和监督小农户集体的生产,直至采取由公司统一供应所有 农用物资,派出公司人员常驻生产基地进行管理等等措施,从而确保生产的有机 完整性和可靠性。 我国目前已经有一些地方由农民自发建立了各类地方性的有机农民协会,如 安徽岳西的两个村级有机猕猴桃协会和有机茶叶协会、安徽舒城的一个村级有机 板栗协会等,都在组织有机生产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农民集体自 身经济实力和管理水平的不足,很难解决市场问题,因此他们能采取的最佳有机 农业生产模式,也还是与贸易公司相结合型的模式。总之,市场是决定有机产业 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任何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发展模式都必须将市场因 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考虑。 3.6 研究、咨询和宣传 我国不同的地方发展有机农业需要有不同的模式,也需要不同的栽培、病虫 草害防治、土壤培肥以及保鲜加工等技术,为此,必须强化有机农业生产中的环 境污染预防技术研究及措施,形成有机农业的服务产业。 根据咨询与认证应当各自独立的原则, 1999 年初,OFDC 的部分成员从 OFDC 分离出来,成立了南京环球有机食品研究与咨询中心,这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独立 咨询机构。接着在北京、南京、广州等地的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也相继成立了有 机农业与有机食品的研究与咨询机构。它们在研究适合于中国不同地区的有机农14 业实用技术方面开展了不少工作,并为从事有机生产的单位和农民提供了全方位 的咨询服务,是指导和促进各地有机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2001 年,中国有机咨 询专家网络正式组成并运作。在我国自己的传统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在世 界上有机农业发展和有机食品市场最成熟的一些国家,如德国、英国、美国等国 家的专家的帮助下,我国的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研究和咨询事业正在不断发展和 趋向成熟。现在,我国从事有机产品咨询的专家们已经开始涉足到目前为止还是 十分薄弱的有机食品市场信息的咨询服务了。由于我国多数地区的农民和农村基 层技术人员还无法掌握比较先进的现代有机农业知识和技术,因此在遇到突发的 病虫害或其他事故时往往显得束手无策,严重的甚至会前功尽弃。事实证明,凡 是在咨询机构或咨询专家指导下发展起来的有机农业基地开展工作一般都比较顺 利,考虑问题都比较全面,对病虫草害防治、土壤培肥、作物轮作等等关键问题 都有很明确和可行的计划。 自 1994 年以来,OFDC 每年都举办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有机食品开发和信息交 流讲习班,或有机认证培训班,其他认证机构和相关部门也相继开展了一些培训 活动。OFDC 还经常组织和举办有机产品检查员的国内和国际培训班。国家环境 保护总局在 2002 年和 2003 年初举办了 3 期全国性的“国家有机认证检查员培训 班” ,参加培训的学员共有 300 多人。 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B)在接手有机认证管理工作后,正在 按照相应的规范对现有的各有机认证机构、有机咨询机构以及有机认证检查员实 施评估,力争从开始阶段就引导有机事业走向正规。 在对有机食品的宣传方面,目前还有很多事可以做。在 2003 年 7 月对南京某 有机蔬菜专卖店顾客的调查结果显示,即使在三分之二的顾客都是大学教师和科 研人员的情况下,在电视台的“娃哈哈有机茶”广告做了近半年后,还是有 40% 以上的人只是在来到该专卖店购物时才听说有机食品这个新名词的。而顾客中有 三分之一的人在成为有机蔬菜消费者一个月后还是不清楚有机食品与绿色和无公 害食品的区别。可见我国在有机食品的宣传方面的力度还很不够。诚然,有机食 品的性质和生产的难度决定了其不可能像无公害和绿色食品那样迅速普及,但消 费者对某种产品的需求是与消费者对这种产品的认知度密切相关的,对有机食品 的宣传力度不够,也是它至今仍未被人们广为认知的重要原因。在这一点上,应 该积极发挥企业和政府两方面的作用。 目前,在一些农业和食品院校中,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已经成为一门课程, 这对有机知识的普及和提高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各地的教育和其他相关部门 也应在科普教育中有意识地增加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方面的内容,在广大的消费 者中普及有机食品知识。15 4、 展望 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关心食品安全问题, 包括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 对有机食 品市场的需求不光是在发达国家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即使是像中国这样的一些 发展中国家,有机食品市场也正在悄然发展。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传统农 业基础好,又有生态农业、生态建设的基础,目前又正值我国加入 WTO 后的关 键时期,农业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是一个很好的切 入点,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如果发展顺利,预计在今后 10 年,我国的有机 食品占国内食品市场的比例有望达到 1.0%~1.5%,中国出口的有机食品占全球有 机食品国际贸易的份额则有望达到 3.0%,甚至更高。毫无疑问,开发有机食品是 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我国已经具备开发有机食品的很多有利条件, 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事业目前正 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很有必要认真借鉴他人的经验,既要积极推动她的发 展,又要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如何同时开拓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是我们必须 认真考虑的课题。要想使有机食品这一新兴环保产业得到健康、稳步的发展,就 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切实解决有机生产遇到的各种问题,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和 参与。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国际国内市场对有机食品的要求会变得越来越严 格,关键就看我们能否处理好机遇与挑战的关系,把中国的有机食品牌子做大、 做响、做强。发展有机食品产业前景光明,任重道远。国外有机农业与有机农产品发展现状及思考[摘要]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以降低农业生产对生 态系统的影响为主要目的的有机农业成为农业发展的方向。 本文分析了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 的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的发展现状、态势,中国要根据国情,结合历史悠久的传统经验和 栽培技术,运用现代农业技术,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机农业道路。二战后,由于大规模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生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 时也面临着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耗竭、 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为解决这 些问题, 以生产有机农产品、 减缓常规农业方式给资源和环境造成的严重压力为主要目标的 替代农业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 中国家以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主要目的的有机农业成为农业发展的方向。一、国外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法规与标准制定现状目前,国外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的法规与标准主要分 3 个层次,一是联合国层次;16 二是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层次; 三是国家层次。 联合国层次的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标准是由 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是《食品法典》的一部分。 《食品法典》作为联合 国协调各成员国食品卫生和质量标准的跨国性标准,一旦成为强制性标准,就可作为 WTO 仲裁国际食品生产和贸易纠纷的依据。 《食品法典》中的有机农业与有机农产品标准目前只 设计了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标准, 植物生产的有机农业标准的结构、 体系和内容等基本上参 考了欧盟有机农业标准 EU2092/91 及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的《基本标准》 。联 合国有机农业标准的重要性在于可为各成员国提供有机农业标准的制定依据, 而且一旦成为 强制性标准, 就会成为 WTO 仲裁有机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法律依据, 是各成员国必须遵守的。 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FOAM)的基本标准属于非政府组织制定的有机农业标准,尽管它 属于非政府标准,但其影响非常大,甚至超过国家标准。它的优势在于网罗了国际上从事有 机农业生产、 加工和研究的各类组织和个人, 制定的标准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和代表性。 因此, 许多国家制定有机农业标准是参考 FOAM 的基本标准, 甚至 FAO 在制定标准时也专门邀请 FOAM 参与制定。国家层次的有机农业标准以欧盟、美国和日本为代表,其中目前已生效 的是欧盟的有机农业条例 EU2092/91 及修改条款。欧盟的 EU2092/9l 是 1991 年 6 月制定 的,对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贸易、检查、认证及物品使用等全过程进行了 具体规定。 也就是说, 所有进口到欧盟的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应符合欧盟的有机农业标准。 因此,欧盟标准制定完成后,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有机农产品生产、管理特别是出口产生了很 大影响。以欧盟标准为范本,美国和日本也加紧了标准制定。1990 年,美国颁布了《有机农产 品生产法案》 ,并成立了国际有机农业标准委员会(NOSB),隶属于美国农业部。标准委员会 由 15 个成员组成,分别包括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消费、贸易、管理、研究等不同领域的代 表组成。二、美国和日本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1997 年,美国有机蔬菜种植面积 48227 英亩,主要有西红柿、莴笋、胡萝卜。有机蔬 菜农场规模不大,产品主要采用直销和预定的方式。据美国农业部 1994 年统计,75%的有 机蔬菜农场面积小于 10 英亩。加利福尼亚州有机蔬菜的产量最大,几乎占美国的一半。在 美国的蔬菜产区,有机蔬菜约占 2%。佛蒙特州推广有机蔬菜种植已达 30 年历史,该州有 机蔬菜种植比率约 24%,居各州之首。1997 年,有机水果和干果的种植面积为 4.9 万英亩, 葡萄占 39%,苹果占 18%,柑橘占 12%,干果类占 10%。1997 年美国经认证的有机药用 植物面积 6400 英亩,分布在 32 个州。佛罗里达和俄勒冈州认证的野生有机药用植物面积 为 8 万英亩。有机种植的谷物分布在全美 35 个州,以北达科达州的面积最大。1997 年,17 有机小麦面积 12.5 万英亩,玉米 4.2 万英亩,燕麦和大麦各 3 万英亩,高粱、水稻、粟米、 荞麦、 黑麦各约 1.5 万英亩。 有机玉米和荞麦主要在明尼苏达州, 水稻主要在加利福尼亚州。日本有机农产品 1997 年的销售额为 1500 亿日元, 2000 年达到 3500 亿日元。 据估计, 日本今后有 65%的人打算购买有机农产品。日本全国目前约有 15000 户农家推行有机耕作 法,分布在日本的 11 个县境内。其中以茨城县、千叶县、青森县和歌县较多。这些农民都 是自然农法国际研究中心(MOA)的主要成员,彼此经常交换有关农情信息及有机栽培技 术,同时还有自己的运销网络系统。日本还通过制定法规来推进有机农业经营。比如农林水产省于 1993 制定并施行类似美 国有机食品生产法的《有机农产品等青果物特别表示准则》 (简称《有机农产品准则》,来 ) 统一有机农产品的标识;在销售方面,日本有机农产品多以连锁店直销方式销售,价格也较 高。三、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思考国外有机农业的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尤其在标准化、消费市场、检测手段等方面已走 在前面;有机农业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农产品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 有机农业是打破“绿色壁垒”、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中国有机农业的起步较晚,但发展 势头较快,已表现出强大的市场前景。中国要根据国情,结合历史悠久的传统经验和栽培技 术,运用现代农业技术,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机农业道路。发展有机农业,应加强有机农 产品市场的开发,建立科学有效、简便的检测技术体系,防止商家的消费欺诈,保证有机农 业的健康发展。国外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发展回顾与展望一、国外有机食品发展背景与过程 20 世纪初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了多种农业方式以期替代常规农业,试图克服常规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 问题。进入 80 年代,联合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少国家陆续提出并实践多种替代常规农业的 模式,如“生态农业、生物农业、有机农业”等。这些替代农业模式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尽量合理利用农业 生态系统内生资源,减少外部投入,通过系统内部物质和能量的合理流动,充分利用太阳能、生物固氮和 其它生物技术以及生态调控手段实现农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18 国外生态标志型农产品以有机食品为典型代表,它是有机农业的产物。 国外有机农业是由英国农业专家霍华 德在 20 世纪 30 年代提出的。有机农业的研究起始于 20 世纪 40 年代,70 年代开始被社会关注,80 年代以 后进入稳步发展阶段。由于发达国家农产品过剩、生态环境恶化等造成了许多社会矛盾,从而产生了环保 主义运动,在此背景下产生了有机农产品。80 年代末以来,以可持续农业为代表的替代农业生产方式逐渐 被人们所关注,回归自然、关注环境、食品安全等意识促进了生态标志类农产品的生产和贸易。 生态标志型农产品作为农产品生产和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受到全球贸易一体化和新贸易规则的冲 击,进而其生产和进出口也会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农业和农村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二、国外有机食品的生产情况 20 世纪初以来特别是 70 年代以来, 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农产品生产为主要目的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在欧、 美、日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得到快速发展。到 90 年代末,欧、美、日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生态标志型农 产品消费市场,发展中国家出口拉动型的有机农业增长迅速,国内市场随经济的发展也在逐步形成。自 90 年代以后,有机农业生产和贸易规模约占整个食物系统的 1%左右。从发展的规模和数量上看,国民环保意 识较强的欧洲、日本、美国等有机食品生产和需求发展较快。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有机食品市场,2002 年 有机农产品占食品总消费量的 5%以上;有机农产品土地耕作面积占农业用地的 2%以上。据估计,到 2008 年全球的有机食品销售额为 800 亿美元,在部分发达国家如德国,2008 年有机食品占食品市场的比重将达 25%。在亚洲国家,有机农产品的国内市场非常小,仅在生活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出现,绝大部分有机产品 与常规产品的差价在 10%~50%之间。 从 20 世纪 20 年代以来的 70 多年时间里,有机农业从局部向全球逐渐扩展,并在 20 世纪末的 20 年里,呈 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目前,有机农业已在全球 100 多个国家被有机生产者在结合其独特的自然和社会条 件基础上进行实践,有机生产的土地面积持续增加。根据 SOEL(2003 年 2 月)统计,到 2002 年底,全球 有 2300 万公顷的土地进行有机生产,其中名列前三位的国家是澳大利亚 1050 万公顷、阿根廷 320 万公顷 和意大利 120 万公顷。从占农业土地面积的比例来看,以欧洲最高(2%)。在有机生产的土地中,有机耕 地面积约 50%,另外是一些有机管理的牧场,如在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由于气候干燥大部分的有机土地为粗 放型管理的放牧土地。世界上最大的有机认证的土地在澳大利亚,面积为 994 000 公顷。 图 1、图 2 和图 3 分别是到 2002 年底全球有机农业生产面积最大的前 10 个国家、有机农业生产面积比例 最大的前 10 个国家以及各个洲有机农业生产面积占全球的比例。其中,大洋洲的有机土地面积 1060 万公 顷。在拉丁美洲国家,有机土地面积约 0.5%,有机生产的土地面积为 470 万公顷。在北美洲,约 0.25%的 农用地,即 150 万公顷进行有机生产。在亚洲,大部分有机生产的土地还处在转换期,有机耕作土地面积 总量为 60 万公顷。在南部非洲,由于发达国家的需求,有机生产的土地面积在逐步增加,大约为 20 万公 顷。 图 1 有机生产土地面积最大的前 10 个国家(来源:SOEL 调查,2003 年 2 月)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有机农业的发展受国家和地区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非常大,欧、美、澳等发达 国家表现出较大的比例,发展中国家由于出口拉动,有机农产品发展在近几年也在快速发展,而日韩等国家 由于国情的特殊性(人口多,土地少),有机农业发展不可能有较大的比例。 三、全球有机农产品贸易19 根据 2002 年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的测算,2000 年全球有机农产品贸易额为 160 亿美元,2001 年为 190 亿美元。 欧洲:由于有机农产品发展阶段的不同,有机农产品的贸易呈现不同的状态。以丹麦市场为例,2001 年有 机农产品贸易达到了顶峰,2002 年出现了下降(主要是由于乳制品行业)。在德国,有机农产品贸易虽然 总体上是增加的,但在某些行业已经开始下降。特别是在有机鸡肉和鸡蛋中发现了农药的丑闻所造成的影 响是非常大。在英国, 年度有机农产品贸易增加超过了 30%,而在
年度则只增加了 15%。2001 年荷兰有机销售增加了 20%,而在 2002 年增长变缓。BIO Suissee 的数据表明,瑞士 2001 年有机销售增加了 17.5%,2002 年后增长继续扩大,是欧洲国家中增长最 快的。有机农产品贸易比例最高的国家 图 2 有机生产面积比例最大的前 10 个国家(来源:SOEL 调查,2003 年 2 月) 图 3 各个洲有机生产面积占全球的比例(来源:SOEL 调查,2003 年 2 月) 西班牙,虽然是有机农产品重要的生产国,与希腊、葡萄牙一样,有机农产品市场仍然很小。值得关注的 是,在一些经济转型期国家如捷克、匈牙利、波兰,有机农业生产正逐步增加,有机销售市场也在逐步形 成。据估计,2003 年欧洲有机农产品零售额约为 100~110 美元。 北美洲:美国是 2001 年全球最大的有机农产品销售市场,将继续成为发展中国家有机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市 场,主要产品是美国不能生产的热带作物、反季节作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以及一些特优产品如少数民族 产品。据测算,2002 年美国有机农产品零售额达到 110 亿~130 亿美元,在未来的 5 年时间里,年增长率 在 15%~25%之间,使得美国成为全球最有活力的有机市场。加拿大正逐渐成为重要的有机市场,2001 年销 售额为 6.5 亿美元,其中约 90%为美国进口,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从拉丁美洲转口美国进口到加拿大。需 要特别注意的是,包括加拿大最大的零售商 Loblaws 在内的传统企业正在雄心勃勃地进军有机市场。据估 计,2003 年有机零售额可以达到 8.5 亿~10 亿美元。在未来几年间,年增长率在 10%~20%之间。 亚洲:在日本,由于相当一部分产品为特殊栽培或者“绿色产品”(减化肥、减农药),有机农产品贸易 额很难准确统计。2000 年,绿色农产品包括有机农产品的销售额为 20 亿~25 亿美元。由于 2001 年 JAS 法 的实施和对有机农产品的准确定义, 日本农林水产省估计 2000 年有机农产品的销售额最高不超过 2.5 亿美 元。由于消费者对健康和环境的日益关注,有机市场将持续增长。特别是 JAS 有机标识的引入,将对未来 有机农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有机零售额在 2003 年增加到 3.5 亿~4.5 亿美元,发展态势令人乐观。 大洋洲:虽然澳大利亚是全球面积最大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国,但其有机农产品市场还非常小,大部分的有机 农产品出口到国外,特别是水果如苹果。新西兰,作为另一个重要的有机生产国,新鲜水果、蔬菜、蜂蜜 和肉类的出口是非常重要的。2003 年,澳洲有机零售额在 7.5 亿~10 亿美元之间。 根据以上估计,全球 2003 年的有机零售额约达 230 亿~250 亿美元,2005 年将达到 290 亿~310 亿美元。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预测时,地区的经济状况需要特别关注,地区政治形势如中东地区都将会对有机 农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常规食品的丑闻也会对有机食品产生积极影响,而有机产品的污染事件的影响也是 负面的。20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目前有机贸易从 2001 年以来呈现出相对缓慢增长,但从有机贸易的过去和长远 发展来看,有机贸易经过了一个相对较快的增长期后,现在增长速度下降,并不是一个坏事情,对于培育 一个健康稳定的产业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对有机产品的全球贸易有可能有积极意义的因素包括:1)阿根廷、巴西、智利、中国、印度、埃及、马来 西亚、菲律宾和南非等有机农产品生产大国正在逐步培育国内有机消费市场,在这些国家,欧洲的有机零 售企业积极推进有机农产品在这些国家的国内贸易,比如荷兰的 Ahold、法国的 Carefour)等;2)有机产 品继续进军主流销售渠道;3)食品生产者正逐步开发有机产品链;4)有机水产业在一些国家得到快速发 展;5)有机餐饮和宾馆业继续扩大;6)有机非食用产品,如纺织品、圣诞树等,也在增加市场份额;7) 政府组织、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对有机农业的关注程度逐步增加。 四、全球有机农产品认证与标准和法规建设 消费者的保护意识的增强,食品的环境质量安全相比过去更重要。另外,人们对产品的认证和控制也在加 强。在我们当前的生活中,几乎没有不被法规所涉及的领域。在这方面,有机生产起到了领先作用。 20 世纪 80 年代,有机认证主要由私人机构完成,这些机构自己制定标准,自己进行检查和认证。90 年代 初,从标准制定开始,政府开始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目前国际上特别是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有机农业发展 政策、技术标准、管理体系、市场营销、科学研究等体系的建设,其中欧盟、日本和美国都完成了有机农 业标准的制定,管理体系上形成了以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牵头、认可机构、海关等其他部门配合的组织形式。 现在,联合国食品法典在有机部分中制定了全球国家政府层面上的有机标准;欧盟和美国等的标准通过且 得到了实施。目前,全世界已经有 60 多个国家有自己的有机体系或者正在制定完善中。欧盟和美国等全球 有机消费的主要市场首先完成了这项任务,印度、中国和巴西等紧跟其后。虽然不同国家有机农业标准差 别很大,但基本上都规定有机检查和认证工作由政府来进行认可。在全过程中的控制和监督应保证检查员 和认证人员能够被评估和认可。为了制定全球最基本的认可导则,ISO 系列导则目前已经被引入到有机行 业中来。 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跨平台的机构,从 1991 年开始进行标准的制 定。委员会中的食品标识委员会(CCFL),密切关注“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和欧盟等组织的工 作,1999 年 6 月,完成了有机生产植物部分的有机生产、标识和贸易导则,2001 年 7 月完成了动物部分。 该导则综合了欧盟和 IFOAM 的标准,明确定义了有机生产的原则以及预防错误标识的措施。根据导则的定 义,有机农业不仅仅是最少施用外来物品和禁止使用化学合成品,更重要的是按照系统和综合的思路进行 有机生产。导则中,严格禁止使用转基因材料,但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种类等目前还存在争执。该导则的 重要性在于,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提供了一个评估不同国家有机标准一致性的依据。该导则将 4 年 评估和修订一次,以考虑有机农业不断发展的需要。从 2001 年初开始,对有机生产中投入品的使用进行评 估。21
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尿比重降低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