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电子科技大(一)高职高专代码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专业代码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实施情况总结
点击数:609 【字体: 】 【】 【】
1、专业建设方案与工作目标的执行和完成情况
1.1专业建设整体情况
专业定位:立足广西,辐射全国,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紧密围绕区域经济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北部湾物流基地、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进行建设,主要面向IT行业,着力培养具备良好科学素养和职业素养的、丰富知识结构的、扎实工程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工程人才。
总体目标:本专业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创特色&的办学思想,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紧密跟踪计算机学科发展动态,把握国际计算机教育的发展趋势,结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工程教育理念,依托国家级&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打造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程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基地,为西部乃至国内同类高校的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本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教学和科研研究水平、实践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建设在区内有重要影响的学科特色明显的特色专业。
1.2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调整
围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内涵建设和创新人培养目标的实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在对版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优缺点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对国内外同类专业培养计划的充分调研,目前已制订并实施了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其最大的区别和突出的特点是专门设置了三个专业方向,包括&软件技术方向&、&网络技术方向&和&嵌入式技术方向&。
1.3 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
本专业从创立至今,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区内有较大影响的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
²&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电子电路实验中心(2007)
²&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08)
²&国家教学团队 计算机核心基础课程教学团队(2009)
²&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9)
²&国家精品课程 计算机科学导论(2007)
²&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现代计算机组成原理》(2006)
²&国家精品教材 《现代计算机组成原理》(2007)
²&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件(2009)
²&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 专题英语课件(2009)
²&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 研究方法应用模拟实验课件(2009)
²&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 媒体制作软件网络课程(2009)
²&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 离散数学课件(2008)
²&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 算法分析与设计课件(2008)
²&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 组合数学及其应用课件(2008)
²&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 数据结构课件(2006)
²&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 多媒体技术课件(2005)
²&广西教学成果一等奖 一般工科院校计算机学科形式化方法教育的探索与实践(2009)
²&广西教学成果二等奖 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体系探索与实践 (2009)
²&广西教学成果三等奖 全区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推进策略及实践研究(2009)
²&广西教学成果一等奖 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实践研究(2005)
²&广西教学成果一等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的建立及其教学改革与实践(2005)
²&广西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实践(2005)
²&广西教学成果三等奖 高等学校实验实践教学的考试方法改革与实践(2005)
²&广西教学成果一等奖 高等学校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与网上教学质量监控研究(2001)
²&广西教学成果三等奖 面向21世纪计算机应用类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2001)
²&广西精品课程 计算机网络(2009)
²&广西精品课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2009)
²&广西精品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2006)
²&广西精品课程 离散数学(2006)
²&广西精品课程 数据结构(2007)
²&广西精品课程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2004)
²&广西优秀教材一等奖 《网络协议的形式化分析与设计》(2006)
²&广西优秀教材一等奖 《数据结构》(2006)
²&广西优秀教材二等奖 《计算机系统结构》(2006)
²&广西优秀教材一等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2004)
²&广西优秀教材一等奖 《微机原理及应用》(2004)
²&广西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 计算机基础实验中心(2009)
²&广西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子电路实验中心(2006)
²&广西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一等奖 离散数学课件(2007)
²&广西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一等奖 算法分析与设计课件(2007)
²&广西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实行学分制的研究与实践(2007)
广西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虚拟网校的建设规划与实践研究(2007)
1.4 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在专业建设期间,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引进博士,鼓励现有教师进行学历教育;同时,现有教师出国进行短期进修与培训,加强与国外同行的联系,扩展视野,全方位提高教师的水平和能力。
截止2011年6月,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9人,占78.4%;具有博士学位的13人,占35.1%,双师型教师10人,校外兼职教师6人。现有教师人数、学历层次、职称比例以及师资水平达到了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为本专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5 教材建设、教学设施建设(包括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情况
教材建设:已出版教材18部教材:
²有序二叉决策图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09年)
²计算机组成原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
²离散数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
²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²工业通信技术原理与应用(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
²ARM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实践(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
²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科学出版社,2008年)
²计算机科学导论&&思想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²现代计算机组成原理(科学出版社,2007年)
²计算机操作系统实践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²汇编语言与微机接口技术实验教程(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
²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
²软件开发的形式化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²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
²软件工程(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
²计算机系统结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
²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年)
²网络协议的形式化分析与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
²数据结构(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年)
²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年)
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
同时在2011下半年新出版:
²离散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²计算机体系结构(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
²Flash游戏开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
实验室建设:2011年投入的经费300万元建设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实验室面积增加150平方米。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办学,建设了一批实习实训基地,已经成为本专业的实习基地,接受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²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²海南天涯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²桂林优利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²深圳市吉祥腾达科技有限公司
²北京达内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²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²桂林长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²长沙中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²桂林瀚特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1.5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与内容
(1)实践教学模式&&对实验课进行分级教学。根据学校的现实情况,以分级教学为目标,全面改革实验课教学,对每门实验课的内容和能力进行分解,明确基本能力、扩展能力、综合能力,根据不同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并运用到实际实验课教学中。
①实验室分级。将实验室分为A级公共实验室、B级专业实验室、C级专项实验室三个等级。在A级公共实验室开放时段,学生可以自由地学习、查阅资料等。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设置多个B级专业实验室,供各个专业方向的学生设计中小型综合性课程实验使用。
②实验题目分级。对于教师自拟、学生自选、赛前训练等方面的、具有大型、综合的项目组进入C级专项实验室。推行&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理念,设置A、B、C三级实验题目,提供多模式、全方位、系统化的实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2)实践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要尽量减少一些重复的、验证性的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重。
2、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
2.1 课外科研实践
对各类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创业计划等项目,学院实验室对参加科研的学生实行免费开放,并用行政经费进行配套,并出台了有关配套奖励办法。
2.3 实验室运行经费
继续加大对常规实验所需低值易耗品的保障力度,以及实验室设备的维修力度。
2.4 仪器设备的购置
近三年用于实验室购置仪器设备的费用超过450万元,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实验教学条件,使学生不仅能够全面完成实验课的教学需要,同时可以容纳大量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活动,为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创造了条件,也为人才培养质量全面的、稳步的提起到了重要作用。
2.5 专项经费投入情况
特色专业专项建设费20万元用于教师专业业务费、教学差旅费、实习费、实验费、教学交流费,另有专用的设备维修费和图书资料购置费等。
3 建设特色
3.1团队建设有思路,效果好
本专业现有教师43人,其中,教授14人,博士13人,副教授13人,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7人,讲师和实验师9人。教师中有全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博士生导师2人、广西教学名师2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广西优秀专家1人、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2人。
目前已经形成计算机核心基础课程、计算机学科核心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嵌入式计算原理等4个教学团队。其中,计算机学科核心课程和计算机核心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荣获区级和国家级教学团队。
3.2 课程建设有灵魂,精品多
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计算机科学导论(2009)、离散数学(2010)、电子电路实验(2009)。
拥有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计算机网络(2010)。
拥有广西区级精品课程5门:计算机科学导论、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电子电路实验。
3.3教材建设有质量,辐射广
拥有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现代计算机组成原理,广西重点建设的教材立项2部:计算机科学导论&&思想与方法和离散数学。
荣获广西优秀教材一等奖3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数据结构、网络协议的形式化分析与设计,广西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计算机系统结构。
本专业老师撰写的教材被国内近五十所高校采用,例如,本专业具体负责人董荣胜教授撰写的《计算机科学导论&&思想与方法》一书就被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兰州大学等国内近三十所大学采用。&
3.4教学改革有思想,成果多
近五年,本专业教师承担了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西教育教学改革工程16项。
公开发表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86篇,其中,《中国大学教学》、《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计算机科学》、《电气电子教学学报》等重要刊物论文20余篇。
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单位、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奖一等奖2项,区级以上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共计29项。
&4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4.1提高认识水平,把专业建设的重任分担到所有教师的身上
目前,专业建设的策划、具体实施过程,基本上是专业建设负责人和少数教师所关心的工作,大部分教师处于被动的位置上,这样非常不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能动性,工作的主动性和实际效果就要大打折扣。这就需要动员大家,把专业建设化为每个教师的责任,成为每个教师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终结点。
4.2加大力度培养青年教师,提高青年教师水平
采取措施,使那些在读的博士尽快毕业。目前我们教师中的博士学位比例为66.7%,还有相当比例的教师还是硕士,虽然这些说是已经考上博士,但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按期毕业,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的提高。另外,要加大力度引进高水平师资,充实教师队伍。
4.3努力将专业建设成就系统化,成为教学成果
本专业目前省级以上的教学成果较少,这是我们专业建设中的大缺陷。虽然,我们在专业建设中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相对来说,专业建设的系统化工作有待加强,只有系统进行全方位的专业建设,才能形成教学成果。这需要加强领导,在学院的统一部署下,有针对性培育,积极申报省级以上的教学研究项目,在项目的支撑下,教学成果的取得才成为可能。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_百度百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专业涵盖软件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1]
本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软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硬件、软件和的开发,计算机管理和维护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据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2、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
3、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4、了解学科的知识结构、典型技术、核心概念和基本工作流程;
5、有较强的计算机系统的认知、分析、设计、编程和应用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获取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7、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读本专业外文书刊。[2]
本科主要课程
、、、、、、人工智能、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信息安全、微型计算机技术、、、、、嵌入式设计与应用、移动设备应用软件开发等。[3]
实践教学包括工程训练、计算机应用基础、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教学实验、社会实践、课程设计、综合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3]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或理学学士
教育部是官方按照的要求对全国各高校的所有进行的综合性排名,是评价大学的唯一具有官方性质的排名,分别于2004年、2009年、2012年进行了三次。
信息领域主要的一级学科共有4个,分别是: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是个一级学科覆盖面广、积淀深厚、发展迅速、热门度高,是信息领域的核心学科,也是中国各大高校——尤其是C9高校和其他985高校重点发展的对象,因而竞争极其激烈。
2012年教育部发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60所,本次有50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120所。 (注:以下相同得分按学校代码顺序排列。)[4]
学校代码及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1000395900028810001871000682102131024810335102848010358791014577104871001376102471048610614106991024675102861055810701 7410698 1061010183 10533 10611 10002721000410005100071005610359105321000870101411021710287104221002769100551026910288106131061710730900061010868102161028510058671006010186102801029310294102991033710475104911051110635106971071810755100326510143101441025210295103451044510488105931065111117112581141410011641007910086101401014610147101481014910150101531015410158101651020010255102911031910338103461035110353103561045910489104901049510500105201052410602106361063710681106941073110742110751123211417116601006563101271016711407
教育技术学、现代教育技术、、自动化、、地理信息系统、、、生物医学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影视艺术技术、、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光电信息工程、广播电视工程、、、电力工程与管理、智能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第一,短期内社会需求仍然很大,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前景广阔。从全球IT行业的发展看,经过几年的低迷发展,IT行业已经走出低谷、大有东山再起之势,IT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日益显现出蓬勃生机。从中国情况看,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美国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达到 180多万,印度达到90万,而中国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不足40万。这就说明,中国计算机软件人才短缺,这将严重束缚中国IT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中国东部与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出现很大的差距,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急需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仍将很大[5]
第二,随着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增多,就业竞争将更为激烈。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03年,中国普通高校总数为1683所,本科学校679所,其中505所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全国专业点数之首;2003年,计算机专业在校学生人数27万,占理工科在校生总数的14.6%,加上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在校生达到63万人。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数量占全国所有理工科学生总数的1/3。这样势必导致计算机学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第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选择余地增加,导致对毕业生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可能会面临不平衡,中国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仍将存在结构性的矛盾,最终导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职业选择时会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经济发达地区或工资待遇高的地区,仍将成为学生职业的首选,致使毕业生的需求显得相对过剩。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有充分的选择余地,致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包括核心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专门技能。因此,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职业能力日显突出和必要。
1.方向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大型电信服务商、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教育培训等工作。
2.方向 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研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
3.通信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信息产业、财政、金融、邮电、交通、国防、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
4.方向宽口径专业,主干学科为信息安全和网络工程。学生毕业后可为政府、国防、军队、电信、电力、金融、铁路等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安全领域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并可继续攻读信息安全、通信、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截至2005年底,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平均就业人数 322.8万人,其中工人约占6 0%,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较低,远不能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软件业人才供需矛盾尤为突出。2002年,全国软件产业从业人员59.2万人,其中软件研发人员为15.7万人,占26.52%。而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国家技术人员的平均比例都在30%以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人员总量稍显不足。
智能化使计算机具有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过程的能力,使计算机成为智能计算机。这也是目前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计算机要实现的目标。智能化的研究包括模式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的生成和理解、博弈、定理自动证明、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学习系统和智能机器人等,已研制出多种具有人的部分智能的机器人。  网络化是计算机发展的又一个重要趋势。从单机走向联网是计算机应用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计算机网络化,是指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互联起来,组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可以互相通信的网络结构。网络化的目的是使网络中的软件、硬件和数据等资源能被网络上的用户共享。大到世界范围的通信网,小到实验室内部的局域网已经很普及,因特网(Internet)已经连接包括我国在内的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多种资源的共享和处理,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因而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多媒体计算机是当前计算机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高新技术之一。多媒体计算机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来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计算机。这些信息包括文本、视频图像、图形、声音、文字等。多媒体技术使多种信息建立了有机联系,并集成为一个具有人机交互性的系统。多媒体计算机将真正改善人机界面,使计算机朝着人类接受和处理信息的最自然的方式发展。  ②、未来计算机  1、  量子计算机是一类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的量子物理设备,当某个设备是由两子元件组装,处理和计算的是量子信息,运行的是量子算法时,它就是量子计算机。  2、  人脑总体运行速度相当于每秒1000万亿次的电脑功能,可把生物大脑神经网络看做一个大规模并行处理的、紧密耦合的、能自行重组的计算网络。从大脑工作的模型中抽取计算机设计模型,用许多处理机模仿人脑的神经元机构,将信息存储在神经元之间的联络中,并采用大量的并行分布式网络就构成了神经网络计算机。  3、&  在运行机理上,化学计算机以化学制品中的微观碳分子作信息载体,来实现信息的传输与存储。DNA分子在酶的作用下可以从某基因代码通过生物化学反应转变为另一种基因代码,转变前的基因代码可以作为输入数据,反应后的基因代码可以作为运算结果,利用这一过程可以制成新型的生物计算机。生物计算机最大的优点是生物芯片的蛋白质具有生物活性,能够跟人体的组织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可以和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有机的连接,使人机接口自然吻合,免除了繁琐的人机对话,这样,生物计算机就可以听人指挥,成为人脑的外延或扩充部分,还能够从人体的细胞中吸收营养来补充能量,不要任何外界的能源,由于生物计算机的蛋白质分子具有自我组合的能力,从而使生物计算机具有自调节能力、自修复能力和自再生能力,更易于模拟人类大脑的功能。现今科学家已研制出了许多生物计算机的主要部件—生物芯片。  4、  光计算机是用光子代替半导体芯片中的电子,以光互连来代替导线制成数字计算机。与电的特性相比光具有无法比拟的各种优点:光计算机是“光”导计算机,光在光介质中以许多个波长不同或波长相同而振动方向不同的光波传输,不存在寄生电阻、电容、电感和电子相互作用问题,光器件具有无电位差的特点,因此光计算机的信息在传输中畸变或失真小,可在同一条狭窄的通道中传输数量大得难以置信的数据。
1.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人左右 按照人事部的有关统计,中国今后几年内急需人才主要有以下 8大类: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律师人才。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交通部、卫生部曾联合调查的专业领域人才需求状况表明,随着中国软件业规模不断扩大,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显得突出,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也缺少大量从事基础性开发的人员。按照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到2005年,中国需要软件高级人才6万人、中级人才28万人、初级人才46万人,再加上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领域,初步测算,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人左右。
2,数控人才需求增加 蓝领层数控技术人才是指承担数控机床具体操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70.2%,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数控技术工人;而承担数控编程的工艺人员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25%,其中数控编程技术工艺人员占12.6%,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占12.4%,随着企业进口大量的设备,数控人才需求将明显增加。
3.软件人才看好 教育部门的统计资料和各地的人才招聘会都传出这样的信息计算机、微电子、通讯等电子信息专业人才需求巨大,毕业生供不应求。从总体上看,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就业行情十分看好,10年内将持续走俏。网络人才逐渐吃香,其中最走俏的是下列3类人才:软件工程师、游戏设计师、网络安全师。
4.电信业人才需求持续增长 电信企业对于通信技术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持续增长。随着电信市场的竞争由国内竞争向国际竞争发展并日趋激烈,对人才层次的要求也不断升级,即由本科、专科生向硕士生和博士生发展。市场营销人才也是电信业的需求亮点。随着电信市场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电信企业开始大举充实营销队伍,既懂技术又懂市场营销的人才将会十分抢手。
(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大学生应该储备的知识)
1.网络工程方向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扎实的网络工程专业基础、较好的综合素质;能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能掌握各类网络系统的组网、规划、设计、评价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获得计算机网络设计、开发及应用方面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特别是获得大型网络工程开发的初步训练。
2.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它已经涉足工业、农业、商业、金融、科教卫生、国防和百姓生活等各个领域。本专业方向就是学习如何采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和软件生产。
3.计算机软件主流开发技术、软件工程、软件项目过程管理等基本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先进的软件开发工具、环境和软件工程管理方法,培养学生系统的软件设计与项目实施能力,胜任软件开发、管理和维护等相关工作的专业性软件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
4.信息工程通信方向是一个以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及信号与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处理为学习和研究对象。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通信系统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科学试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具有从事通信工程和电子工程的综合设计、开发、集成应用及维护等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现代通信系统与程控交换、计算机网络与移动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新方法、数字图像处理及压缩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和通信领域新技术新业务的研发等。
5.信息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是以信息安全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安全和网络协议、网络产品的研究、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为学习和研究对象,掌握网络中实现信息安全的相关技术。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信息科学和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科学试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具有从事信息安全和网络工程综合设计、开发、维护及应用等基本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6]
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线基本上有两条路线:
第一类路线,纯技术路线;信息产业是朝阳产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技术更新快,这就要求从业人员不断补充新知识,同时对从业人员的学习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
第二类路线,由技术转型为管理,这种转型尤为常见于计算机行业,比方说编写程序,是一项脑力劳动强度非常大的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从事这个行业的专业人才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因而由技术人才转型到管理类人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以下专业专科以上层次的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独立本科段:
理工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通信工程、计算机软件、信息管理与服务、电子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工业自动化、光机电一体化、信息安全、数控技术、船舶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应用电子、光电子、模具设计与制造、港口与航运管理、公路工程管理、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
管理类:工程管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物流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
不符合直接报考条件专业的毕业生报考本专业独立本科段时,须加试(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2316)计算机应用技术、(02318)计算机组成原理3门课程,所有加试课程均为推荐课程。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开拓创新能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通过系统学习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大学英语(三)、大学英语(四)、计算机应用基础(二)、毛泽东思想概论、高等数学(二)、线性代数、数据结构(C++)、离散数学、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接口技术、数据库系统原理、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专业英语、软件工程学、计算机安全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毕业论文。
3南京大学江苏4
8西安交通大学陕西[7]
不含已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共11所
序号学科分类院校地区1(081201)湖北2
(081202)
吉林3上海4安徽5湖北6
(081203)
辽宁7江苏8浙江9安徽10四川11陕西
大连民族学院吉林
长春工程学院黑龙江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青岛农业大学
济宁医学院
山东工商学院
青岛理工大学
烟台南山学院
山东女子学院
潍坊科技学院
山东财经大学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电力学院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商学院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江苏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淮海工学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
盐城工学院
南京邮电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
盐城师范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浙江
   江西
   海南
   四川
由于应用广泛,大多数美国本土申请者往往选择攻读硕士学位,而学术型的博士学位申请一般在国际学生之间进行竞争,因此优异的成绩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要参加General Test以外,建议申请者尽量参加GRE计算机专项考试(GRE Subject Test),以此体现自己的专业实力,获得学校的青睐。
除了其他专业的共性要求外,最好能够通过个人陈述凸显自己在计算机领域内的科研能力,向校方展现自己的研究潜力。
综上所述,成功申请美国计算机科学专业前10名的学校并非易事。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在申请计算机科学专业时,选择合适的比选择排名靠前的更重要!设有计算机科学的Top20大学里,不同学校的侧重点都不同。如Stanford在理论、数据库、软件、硬件、AI等领域都是实力非常强劲;MIT,则在数据流计算的思想和、人工智能方面有突出的成就;CMU的计算机科学不是一个系,而是一个学院,规模庞大,师资力量雄厚,不少的系在此领域都有各自的贡献,但唯一不足的就是招研究生的数量特别少;,计算机硬件特别强,另外计算机系统的研究开发也在受到了极度高的评价,这样系里就提供了全面的美国计算机专业教育和科研项目。所以申请人在选择自己申请的学校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是学校的排名,更多的是在了解学校的专业是否与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有所吻合。
..[引用日期]
雒运强.中国大学本科专业详解(2011年).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2月:167-168
.内蒙古工业大学招生办公室.日[引用日期]
.新浪教育.日[引用日期]
.百度文库.[引用日期]
.四川省官方学历教育平台[引用日期]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西高职高专代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