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文6666是什么意思思。。。。。。

段开来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段开来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段开来,中国科幻文学海外兵团的主要人物,现留学美国,发表有多篇科幻小说,主要代表作有《24世纪的罗曼史》、《施纳比的魔盒》等。国&&&&籍中国民&&&&族汉职&&&&业作家代表作品中国科幻文学海外兵团的主要人物,现留学美国
海外兵团的主要人物,现留学美国,发表有多篇科幻小说。《24世纪的罗曼史》,《施纳比的魔盒》施纳比教授看上去绝对不会是一个精明的人:一个不修边幅的家伙再配上一张呆傻的脸,在他那红彤彤的鼻头上停靠着一副可怜的金丝眼镜。说那眼镜可怜是由于左边的镜片上已有一道裂痕,虽然这并不影响教授研究问题,却使他那呆滞的目光折射后给人感觉有一丝。施纳比平时也常被人捉弄,但这仅是一种假象,因为他喜欢不被人重视,以为只有这样别人才会对他放心,而他才会有机可乘。如果有哪位傻瓜认为凡是科学家都没有经济头脑,并把这一观点用诸施纳比的话,那这个倒霉蛋就等着申请破产保护吧。对于这一点,我作为施纳比多年的老朋友,是深信不疑的。
今天,当我走进教授的实验室的时候,我便发觉气氛不对――教授冲着我咧嘴傻笑。“嘿!施纳比,你是不是又发明了什么新东西?是一种用后即弃的衬衣,还是只能穿一天的裤衩?我现在对洗衣服可是烦透了,虽然有自动洗衣机,可还是麻烦。”我不禁问道。
“不,不,都不是。”教授走到一台显微镜前,调了调光,“你来看看这个。”我走了过去,把眼球贴在冰凉的镜筒上。显微镜下有一些白色小颗粒,也仅仅只有一些白色小颗粒。我抬起头看了看教授,可施纳比示意我继续看下去。
忽然,我发现了,那些小白粒好像比刚才少了一点。没错,它们正在不断变小、消失。我又抬起头,不解地看看教授。
“看到了吗?细菌干的!”教授以一种满不在乎的口气说道,但我看得出他很得意。
“那些白色的小东西是什么?你的头皮屑?”
“你还记得半年前我们的那次旅行吗?”教授却反问了一句。
半年前的那次旅行?哦,我记起来了。半年前我和施纳比一起去了趟中国张家界,为的是庆祝教授发明了一种,这种洗脚液加在洗脚水中可刺激足部血液循环,消除一天的疲劳。张家界那里风光挺不错,景色挺秀雅的,水也清。总之,玩得很开心,如果除去那些到处扔弃的塑料袋、塑料小勺所带来的不快的话。
“这些小东西就是塑料粒。”教授得意地说道。
“你是怎么弄的?”我意识到我们开始交上好运了。
“你知道塑料是什么构成的吗?”教授的语气就像一个严厉的老师提问一个不爱听课的学生,我不喜欢这种语气。
“有机高分子物质,或者说是有机分子的高聚物。这个你问一个婴儿他都会指着你裤子上的扣子告诉你的。”我没好气地回答了他的提问。
施纳比一点也不生气。本来这句话的目的便不在于寻求答案,而在于取得一把打开话匣子的钥匙。“有机高分子物质,很好。有机物,很多的有机物,它们是很富有营养的。不,你不必用那种眼神看着我,我这样说并不表示我会去吃一大堆塑料,我的胃可承受不了这些东西,但我可以教会细菌去吃。生物降解技术的一个应用而已,我从中国回来后就开始搞这玩意了。用基粒运载技术,把一些用于消化有机高聚物的基因收集起来植入一个细菌中,再经过人工诱变和几千代的细菌实验。这花费了我半年的时间,但我毕竟培育出来了我所要的东西了。它们的表现你已经开始看到了。”
“它们的胃口怎么样?”我又看了看显微镜,塑料粒又少了许多。
“就像你的一样。我的意思是说,好极了,绝大部分种类的塑料它都吃。我说绝大多数种类,是指不包括电线上用的那种塑料,那样容易造成恐慌。它只吃塑料,而且,它的食欲也不错,一克细菌在一小时内便可吃完12.6立方分米的塑料,完全将它们分解成彻底的低分子无机物。它还能在正常的自然条件下大量繁殖。你对它感觉如何?”
“简直棒极了,我想我已经爱上它了。我们要发财了!”我快要抑制不住心中的狂喜了。
“对,这玩意一定能卖个好价钱。”教授看起来也十分兴奋。
我感觉到我面前的这堆有机物是属于那种被称为“驴子”的种类。“你是说卖了它?不,这玩意我们自己留着,只需要简单的设备便可大量生产,让它自由繁殖,它能使咱们赚大钱。”
“不,这样太麻烦了。”教授摇了摇头,“况且我已经约好了约文?史密斯。”
“那个臭名昭著的投机商?我真想活活掐死他。”
“对,就是他,他大概十分钟后就到。”教授说完,就舒舒服服地躺在了他的沙发上。
十分钟后,约文?史密斯果然来了。我讨厌他那双小眼,当他听了教授的介绍,再看了细菌的表演后,他那双小眼变得更让人讨厌了。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他以11.5万美元的价钱买下了教授的发明,并以一种极不情愿的表情为教授开了一张全额支票。但这仅仅是假象,从他的小眼珠里,我看到的是嘲笑,他在嘲笑面前这位本世纪最伟大的傻瓜。
约文?史密斯走后,教授微笑着对我说道:“看到了吧,11.5万就这么到手了。”这个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丢弃了一个金矿的蠢驴。“可那玩意至少可以卖到15万呀!”我忍不住冲他叫道。“那样他就不会出了。”我还要再说点什么,可教授阻住了我。“我们不要再作这些无谓的争吵了,还是让我们先到银行兑现了这张支票,再去找一个最好的地方干上一杯吧!”他既然这么说了,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只好恭敬不如从命。
一周后,我从报纸上得知史密斯已推出了名为“清洁工”的除塑料剂,还进行了展销会。当即各国的环保组织、各大城市以及旅游区都向约文定了大量的“清洁工”,这小子可发大财了。
“清洁工”的确不同凡响,在推出一周后,各地就纷纷传来好消息,诸如“多年的环保问题如今一扫而光”等等,约文?史密斯也被誉为本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一切都表示事情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人们不必再为那些塑料废弃物而烦恼了。
可灾难也随之降临。首先是从各大旅游区的旅店、宾馆开始,大量的生活用具,比如说塑料盒、塑料桶、牙刷,都叫细菌分解得一干二净,塑料地毯也消失得无影无踪,连电视机也只剩下了内部的非塑部件,外壳全给细菌吃掉了。“清洁工”推出第10天后,传来第一台电脑受到细菌侵蚀的消息。总之,绝大多数塑料用品,都被细菌所吞噬,电视里(当然,这是远距离从直升机上拍摄的,以免录像带遭损)还出现了一群儿童,看看手中正在消失的塑料玩具在那儿哭泣,海边已无人冲浪,食品生产业、玩具业受到巨大损害……整个世界陷入一片混乱,舆论的矛头转而攻击约文?史密斯,当然,那些稿件都是用铅笔写的。
“清洁工”推出的第十三天,约文?史密斯来找教授了,他那疲惫的样子显示了他所受到的压力的程度。“都是你惹出的。”他气愤地说。“可潘朵拉盒子是你打开的,我仅仅是把它交给了你。”教授施出杀手锏,投机商一下子就软了下去。“可我现在该怎么办,你可不能不管此事啊!”“我看你该生产一种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抑制剂,幸运的是,我恰好已制出了这种东西。”教授取出了一个小瓶子。“感谢上帝。”约文一下子就紧紧抓住了瓶子,就像一个瘾君子看到了麻醉剂一样。教授只是说了一句:“20万。”“你说什么?你疯了。”约文开始出现歇斯底里的症状。“20万,一毛钱也不能少,除非你打算继续承受舆论界的进攻。”接着教授又加了一句,“这可以使你赚上一大笔,又可使你挽回名誉。”
半晌,约文咬咬牙说道:“我出,你这个老狐狸。”于是,一张20万的支票又到了施纳比的手上。
第十四天一早,约文?史密斯就推出了连夜加工的抑制剂,这新玩意很快又在全球范围内脱销。抑制剂果然不同凡响,所到之处,细菌影踪全无,且可保证在15天之内不再受细菌侵蚀。约文总算暂时被舆论界放过,因为有更多的好消息等着他们去报道。
这天我来到了教授家里,他的家明显比以前变阔气了,而施纳比本人正在享受窖藏三十年的香槟。“来一杯吗?”他问道。“好吧,来一杯白兰地,要正宗的。”教授起身给我倒了酒。我接过了他递来的杯子:“好了,一场虚惊,总算一切都过去了。”“一切都过去了?”教授的眼亮了,但却更狡黠了,“不,这还只是一个小序曲而已,我已研制出了一种新型塑料,实际上是与那种细菌抑制剂一起研制出的。它永远不会被那种细菌侵蚀,且密度小,强度好,可塑性好,不易燃烧。这场细菌战的目的只是为了扫除新塑料推出的障碍,而细菌战所引起的不良后果,所遭致的社会攻击,正如你说看到的,已由约文替我们承受了。现在这种塑料的配方可卖到40万,40万!”这个该诅咒的老妖精。“卖给谁?”我忍不住问道。“当然还是约文?史密斯,他……哇――”
教授脸部的每一个毛孔都感受到了陈年香槟的清香,我想他这次该满足了。中国科幻艺术一百人物传(转)  本名录记载了中国科幻艺术史上最有影响的一百个人物,包括中国大陆、港、台以及  海外的华人科幻作家、科幻翻译家、科幻编辑、科幻活动家,还有个别对推动中国科幻发  展有一定影响的外国科幻界人士。以姓氏拼音为序。外国人的姓名按中文译名的拼音为  序。  科幻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整体艺术,除科幻小说外,还有科幻电影、科幻美术、科幻  音乐等。由于环境限制,在我国,仅科幻小说一项形成规模和系统,但在其它领域也有个  别开拓者和探索者,在此一并录入。科幻艺术又是一种社会文化,在白领阶层和青少年学  生中有广泛的影响力。全国名地都有一批热心于科幻艺术的宣传与推广的人士,本文介绍  了他们中的佼佼者。  由于笔者资料所限,中国科幻发展史中相当多的重要人物没有被收集在这个名录里,  列入本名录的许多人物在科幻事业上的成绩也多有疏漏,望读者注意。
1959年出生,藏族。曾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震动中国文坛。一九九七年来到  《科幻世界》杂志社,现任主编。在本职工作中为培养新一代科幻作者,提高中国科幻文  学的艺术含量作出了很大贡献。
中国大陆互联网事业的早期开拓者之一,著名科幻网站“失落的星辰”的站长。同时  创作并发表过多篇科幻小说。现在美资网络技术公司任职。
福建少儿出版社编辑。是该社编辑出版科幻类图书的主要负责人。曾主持编辑过《台  湾科幻小说大全》、《世界科幻名著选集》等经典性的科幻类图书。其中,前世界科幻协  会会长编著的《科幻之路》,正是由陈效东组织翻译出版的。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科普作家。曾于八十年代中期创作过长篇科幻小说《古星图之  谜》,该书是中国科幻史上为数不多的长篇代表作之一。
1922年出生于哈尔滨。1935年赴日本留学,毕业于日本庆应大学经济系。回国后先后  在青岛大生胶厂和贸易公司作事。1955年开始发表科学文艺和翻译作品,随之成为专业作  家。主要作品有《割掉鼻子的大象》(与于止合作)、《大鲸牧场》、《三号游泳选手的  秘密》、《起死回生的手杖》、《科学怪人的奇想》(与于止合作)《冻虾和冻人》、  《人造喷嚏》等。1975年东流日本,在日本庆应大学任教,并兼任日本索尼公司中日协作  事业首席顾问等职。1996年去世。
原名,香港出生,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协会员。香港科幻小说的主  要倡导者。其作品主要收录于《杜渐科幻小说集》,并发表过数量众多科幻评论文章。
中国科幻文学海外兵团的主要人物,现留学美国,发表有多篇科幻小说。
台湾桃园中坜人,1962年生,毕业,现业牙医。1984年以处  女作《问》获得第一届《中国时报》张系国科幻小说首奖。
原名方。1946年生于广东。台湾大学动物系毕业。美国奥本大学博士。现任  台湾中山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发表有《鹣翼》等短篇科幻小说。
天津青年科幻作者,1998年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海运系,后从事广告行业。科幻  代表作有《埙和萨克斯的慢版》、《替身》等。极具潜力的新生代作者。
大陆主要的英文科幻翻译家,以高水平的选题和精准的译笔著称。自八十年代起,一  直是向国内读者介绍西方科幻的主要人物。曾主持翻译过冈恩的《科幻之路》。
科普作家,中国科幻小说的早期探索者,于一九三九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科幻小说专  集《》。
北京市工人出身的科幻作者,是知青一代中极少的科幻作者之一。代表作有《泪洒鄱  阳湖》、《神女之谜》、《追赶地球》、《09断臂》等中短篇科幻小说。
中国当代科幻作家,新华社记者。1965年出生于重庆,文学学士和法学硕士。作  品《》曾获得第一届世界华人科幻艺术奖首奖和中国科幻银河奖。其它代表作有  长篇《红星照耀美国》及《春到梁山》、《电话之旅》等短篇。与他人合作创作长篇科幻  小说《在未来世界的日子里》。其作品渗入了大量现代文学流派的写作技巧,具有很高的  艺术价值。
15 何复辰
台湾嘉义民雄人,1949年生,高雄医学院牙医系毕业,现在嘉义执业牙医师。代  表作《桃子的滋味》曾获台湾《中国时报》1984年度科幻小说奖佳作奖。
16 何宏伟
四川省主要青年科幻作者,代表作有《异域》、《光恋》、《漏洞里的枪》、《小  雨》、《平行》等。曾获中国科幻银河奖。
原名方大铮,浙江人,台湾大学电机系毕业,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先后在台湾及国  外执教,著有大学教科书及自然科学论文多种,出版有《南极光》等科幻小说。
18 荒江钓叟(原名不祥)
1904年发表《月球殖民地小说》,描写一批地球人登上月球的故事。是中国文学  史上有记载第一篇科幻小说。
原名黄孝忠,1950年生于台北市,台湾中原大学理工毕业。现为专业作家,并担  任《联合文学》社务委员。著有《皮哥的三号酒杯》、《解谜人》等科幻小说。
原名,祖籍江西,1943年生于台中市,台湾师大历史系毕业,儿童文学作  家。台湾省科幻小说的主要倡导者和拓荒者。著有《一零一零一年》、《奇异的航程》及  《嫦娥城》等科幻小说。
1974年7月生于北京,就读于、黄城根小学,北京市第四中学、北京  师范大学。现在北京协和医院从事研究工作。有科普文章《外星人可能是什么》,中篇科  幻小说《一瞬》等发表。
原科学普及出版社编辑。曾于1981年编辑出版了《论科学幻想小说》一书。该书  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惟一一本正式出版的科幻文学论文集。
黄易,本名黄祖强,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毕业,求学期间专攻传统中国绘画,曾获「  翁灵宇艺术奖」。后出任香港艺术馆助理馆长,负责推动当地艺术与东西文化交流。曾在  《科幻世界》上发表过短篇科幻小说。一九八九年辞去高职厚薪,隐居离岛深山专心从事  创作。成为香港地区九十年代以来最主要的科幻兼武侠作家,在科幻小说方面接替了倪匡  的影响力。其作品同时具有科幻与武侠两种文学样式的特点,广受读者欢迎。科幻代表作  有短篇集《幽灵船》、中长篇集《系列》、长篇《星际浪子》、《寻秦记》等。
天津市科幻作者的联络人,国内惟一的民间科幻作者团体——飞腾科幻创作小组的创  办人和负责人。天津地区科幻活动的主要倡导者。著名科幻网站“科幻桃花源”的版主。  同时还在《科幻大王》、《知识就是力量》等刊物上发表过数篇科幻小说。
杭州市人。1967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现为上海电视大学松江分校讲  师。业余从事文学创作,作品有诗歌、小说、散文、随笔及科幻小说,另有十万字左右的  译作发表。曾获1989年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征文优秀奖及1991年“银河奖”  二等奖、1990年台湾《中央日报》“探亲文学”征文佳作奖;其科幻作品曾经先后翻  译在美、日书刊上发表。是海峡两岸科幻界的主要沟通者。
北京科幻作家,代表作有《太空疑案》、《飞出太阳系之前》等。
国内科幻美术的主要探索者。曾为《科幻大王》、《中国科幻佳作选集》等科幻书刊  设计过封面,并在《科幻世界》等处发表过多幅原创科幻美术作品。
中国科普作协前主席,科幻作家。曾发表过《月光岛》等著名科幻小说。在科普作协  领导岗位上大力倡导科幻创作,为推动科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九十年代初有代表性的青年科幻作者,在金融部门工作。发表过《智慧病毒》、《未  来的牢笼》、《地球人的形象》等短篇科幻小说。并参预过《科幻之路》部分内容的翻译  工作。现留学海外。
著名主流文学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发表过长篇科幻小说《猫城记》,是中国科幻史  上的一部重要作品。
笔名默之,天津市女科幻作者,现上海复旦大学学生。当代少数坚持创作并有一定作  品数量的女科幻作者之一。主要作品有《远古的移民》、《天堂之路》等。
天文学工作者,香港科幻翻译家,宣传家,香港地区科幻文学的主要倡导者,将西方  经典科幻小说大量译介给香港读者,并创作有科幻理论著作《超人的孤寂》。现居澳大利  亚。
1962年生于台北,台湾辅仁大学法律系毕业。现任台湾中国青年写作协会秘书  长。著《双星浮沉录》、《大日如来》、《解谜人》(与黄凡合著)等科幻小说。
当代大陆主要的女科幻作者之一,代表作有《猫的故事》、《》、《燃烧的星  球》等。作品文笔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山西工程师。世纪末崭露头角的青年科幻作者,极具创作潜力,极少数真  正能将科学精神与艺术手法完美结合的科幻作者之一。代表作有、《地  火》、《》等。新作《地火》以感人的悲剧式情节,对科学进步的极大关注,以及熟  练精妙的文笔,成为近年来大陆科幻创作最高水平的代表。
福建电影制片厂导演,当代电影界关注和介入科幻事业的极少数人士之一,努力推动  科幻影视的拍摄工作。发表过长篇科幻小说《情系海豚》等科幻作品。
湖北宜昌市科幻作者,1974年出生,现专事写作。以富于哲理性的科幻作品著  称。代表作有《我要活下去》、《黑太阳升起来》、《》、《使命——拯救  地球》等。当代青年科幻作者的主要代表。
新中国科幻事业最早的探索者之一,世界科幻协会最早的五位中国会员之一。成都理  工学院教授。地质学、考古学和古生物学专家。科幻代表作有《美洲来的哥仑布》、《美  梦公司的礼物》等。
吉林省长春市的科幻爱好者。创办有专业科幻书店——衔接科幻书店,并以该书店为  核心,组织长春各高校的科幻活动,使长春成为国内极少数有经常性科幻活动的城市之  一。
1970年出生,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当代最有潜力的新生代科幻作者之一。曾留校  任教,后专门从事科幻小说的写作。代表作有长篇科幻小说《神奇蚂蚊》、短篇《闪光的  生命》、《毒蛇》等。作品情节精彩、逻辑性极强。
1984年生于台湾宜兰。台湾中正理工学院核子工程学士、美国南加州大学硕士、  博士。现为台湾永高理财经贸顾问社社长。著译甚丰,涉及天文、物理、电脑、管理科  学、摄影、股票、飞碟、宗教、文学、传记等多种领域,计五十多种,是台湾科幻文学、  宇宙科学之提倡者。1980年出版的《科幻文学》是迄今为止海峡两岸唯一的一本科幻  理论著作。
1934年出生于上海,1961年毕业于安徽医学院,从事专业医学工作至今。上  海科普协会天文组会员。以鲁文基系列小说为代表,是中国当代主要的科幻作家之一。其  作品多次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另创作有长篇科幻小说《双子星》等作品。
1904年根据日文译本转译了凡尔纳的《大炮俱乐部》和《》两部作品,  并对科幻文学的社会价值进行了中国科幻史上最早的探索。有关文字经常为后代科幻作家  所引用。
1968年出生,参预创办山西科协下属的《科幻大王》杂志,并长期担任该刊的执  行副主编职务。为建设中国科幻当今主要的专业阵地之一作出了突出贡献。
1954年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农村。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其科  幻代表作《二十五世纪的人》由国内最高水平的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字  数逾七十万,是大陆科幻史上篇幅最长的作品。
1935年出生于南京。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委员。高级工  艺美术师。发表有大量科幻色彩的漫画。是国内惟一在科幻漫画方面进行探索并拥有专业  水准的画家。科幻漫画《矛盾的统一》曾在1981年度日本《读卖新闻》国际漫画大赛  中获奖。
生于1953年,现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新近出版和即将出版的科幻作品有长  篇及中篇小说集《》、《梦幻牧场》、《狗的天堂》、《牧童小子》、《彻悟  》等。并有中,短篇小说散见于各地文学期刊。
原名倪亦明,后改名倪聪。一九三五年生於上海,原籍浙江镇海。一九五一年进入  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受训三个月,继而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公安干警。一九五七年来港,  靠自修掌握科学知识,没有接受过系统高等教育。六十年代初,在查良镛(金庸)的鼓励  下,开始用笔名『卫斯理』写科幻小说。后成为香港地区科幻文学先驱,以科幻小说《卫  斯理系列》享誉华人世界,共发表作品逾千万字。其作品是大中华范围内广大科幻爱好者  的重要启蒙读物。现居美国旧金山。
1945年出生,《科幻大王》的创办人,长期担任该刊主编,为建设中国科幻的一  块专业阵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5年出生,199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福建建筑设计院工作人员。  94年开始创作科幻小说,三次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富有特色的新生代科幻作者。代表  作有《新爱情故事》、《克隆之城》、《偃师传说》、《生命之源》、《黑暗中归来》、  《永生的岛屿》等短篇科幻小说。
水利专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在当今中国科幻作者中拥有最高学术  成就,是学者型作家的代表。其科幻代表作有《偷脑的贼》等。
本名路平,女,1953年生于台湾高雄。台大心理系毕业,美国爱荷华大学数理统  计学硕士。著有科幻小说数种。
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该所科幻研究课题的主持人,进行了近年来惟一一次由专业  机构从事的科幻文艺研究工作。并发表有《本色》、《世纪烽火》等科幻小说。
天津新蕾出版社编辑,原刊物《智慧树》的主要编辑人员。负责新蕾出版社  科幻丛书《金蚂蚁系列》的编辑工作。对中国原创长篇科幻小说的出版作出了很大贡献。
重庆作家,擅长写作超短篇科幻,被称为中国的星新一。
本名宋绪岗,1974年出生于山东莱阳。《科幻大王》杂志的主力作者,发表有  《末日特使》、《死亡游戏》数种短篇科幻小说。
中国科普出版社编辑,八十年代曾发表过长篇科幻小说《祸匣打开之后》,是当时最  与国际通行科幻标准衔接,结构最为完整的长篇科幻小说。并创作有《网络帝国》等短篇  科幻小说。作为科普作家,宋宜昌另出版有众多科普类著作。
国内主要的科幻翻译家,从俄文转译西方科幻小说。长期为几个主要科幻刊物或科幻  专栏供稿。在科幻译本的选题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原名胡世凯,1944年出生,一九七九年到《科幻世界》工作,是该刊元老之一。  现任《科幻世界》总编。长期担任科幻世界杂志社主要领导工作,为使其成为中国科幻的  主要创作阵地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主持与海外科幻界的联系工作,及科幻文学的宣传普及  工作,还创作有《太空修道院》等科幻小说及《林聪点评科幻》等理论作品。
本名唐晓鹏,1968年出生,英语专业毕业。自一九九八年起,倡导并主持了《科  幻世界》上的“奇想”栏目,收集了大量科幻创意,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科幻读者的参预热  情。现为该刊图书编辑室主任。
日出生,湖南宁乡人,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考古学家,四川大  学博物馆馆长,美国匹茨堡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作协会员。曾在峨眉山电影制片厂任编  剧。1960年开始科幻创作。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著名中国科幻作家,世界科幻协会最  早的五位中国会员之一。其作品《珊瑚岛上的死光》是八十年代中国科幻文学的主要代表  作。1996年去世。
北京大兴县科幻爱好者,独资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专营科幻图书的私人企业——奇点文  化中心。该企业已运作两年并有一定收益。为开拓科幻市场进行了探索。
1948年出生于河南镇平,河南南阳油田高级工程师,中国当代科幻作家,河南省  作协会员。九十年代初步入科幻文坛,作品中不仅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及神奇的想象,更注  入了大量人文内含和思想内含,是当代中国科幻创作最高水平的代表。其作品数量高居大  陆科幻作者首位。有长篇科幻小说《》、《癌人》,中篇《生命之歌》及《魔  环》、《失去它的日子》、《豹》、《太空雕像》、《斯芬克斯之谜》数十篇短篇科幻小  说。多次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特奖、一等奖。
本名王俊永,1972年生于河北蠡县。兰州铁道学院毕业。铁道部第三设计院工作  人员。新近崭露头角的科幻作者。科幻代表作有《心歌魅影》、《秋水长天》、《化蝶》  等。
八十年代著名的科幻文学编辑家。主持编辑出版了《魔鬼三角与UFO》、《死亡曲》等  为广大科幻迷欢迎的国外科幻小说集。并获得世界科幻协会颁发的“远程奖”和“科幻成  就奖”。
四川科幻作者,四川大学中文系教师。主要作品创作于八十年代。曾发表过《波》等  科幻小说。
1975年出生,湖南株州人。湖南经济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自1997年起创办  并主持《科幻时空》节目,介绍当今最新的科幻作品和科幻界动态,深受当地听众欢迎,  影响力扩散到邻近省份。该节目成为湖南省最主要的科幻文学普及阵地,王欣然还通过与  读者的交流,收集了关于科幻爱好者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西安作家,八十年代初曾以科幻小说《温柔之乡的梦》轰动文坛。现从事通俗文学及  纯文学创作。
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由她执导的《霹雳贝贝》在中国科幻电影史上留下了很深的影  响。
国际科幻界知名的科幻翻译家,沟通中外科幻文学界的主要使者之一。上海外国语大  学教授。曾开办过西方科幻文学选修课。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教师,中国科幻理论的主要探索者之一。创办并长期主持北  师大的科幻选修课,为培养新一代科幻作者作出了突出贡献。发表过《生死第六天》、  《马思协探案》等科幻小说。
1930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53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从五十年  代起开始创作科幻小说。新中国科幻事业最早的开拓者之一,世界科幻协会最早的五位中  国会员之一,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其作品《布克的奇遇》、《特殊任务》、  《密林虎踪》等是新中国前期科幻作品水平的重要代表。目前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科普  作家协会理事。
四川成都的科幻爱好者,当地铁道部门的宣传工作人员。在科幻小说出版物、科幻影  视录相方面的收藏为国内之冠,被称为中国的阿克曼。本人也发表有短篇科幻小说。
清末著名作家、编辑家和出版家,《小说林》杂志的创办人。中国科幻小说的早期倡  导者,在他的组织下,《小说林》兼发科幻小说,成为中国最早的科幻小说发表阵地。徐  念慈还以“东海觉我”为笔名发表科幻小说《新法螺先生谭》。
北京市作协合同制会员。1991年开始专业写作,主要从事科幻小说及科普作品的  创作,已发表作品一百余万字,著有长篇科幻小说《网络游戏联军》、《》、  《月海基地》、《异域追踪》及中、短篇科幻小说《》、《朝圣》、《决斗在网  络》、《带心灵去约会》、《潮啸如枪》等,曾获冰心奖、科幻文艺银河奖等多种奖励。  在青少年中拥有大量读者。
青年科幻评论家,以严谨客观的评论在科幻作者群中产生很大影响。曾是《世界科幻  电影经典》一书的主要作者。
日本中国科幻研究会会长,日本某中学汉语教师。为沟通中日两国科幻界之间的关系  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定期在日本发行中国科幻佳作选编。
儿童文学硕士,当代主要的儿童科幻文学作者。发表过数量众多的科幻小说,并参预  编辑出版各类儿童科幻小说。将大量长篇小说和古籍中的类科幻故事翻译成短篇白话文,  使广大少年儿童得到科幻文学的启蒙。
天文学学士,清华大学康柏培训中心的工作人员。新生代的主要代表之一。以网络科  幻见长。代表作有《MUD-黑客事件》等。作品曾获中国科幻银河奖。
1948年出生。自一九八零年起在《科幻世界》(原《科学文艺》)杂志社工作。  八十年代后期起,通过内部民主选举成为《科幻世界》主编,后任社长,长期领导科幻世  界杂志社的工作。使其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科幻刊物,并成为九十年代中国科幻文学  最重要的创作基地和推广中心。
黑龙江伊春人,曾在《科幻大王》作编辑工作。现任《科幻世界》编辑兼俱乐部主  任。自一九八八年起,创办中国最早的科幻迷刊物《星云》,并通过十余年的努力,使其  成为中国惟一的科幻理论研究阵地。
云南昆明人,1962年生于台湾。现在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物理系修读博士学位,  科幻小说集《时空游戏》收入作者6个短篇,其中《戏》赢得“1989年张系国科幻小  说奖”首奖。
北京市人,1949年生。台大历史研究所毕业。现任台湾《中国时报》副总经理。  科幻小说集《海天龙战》收入作者五个短篇,其中《我爱温诺娜》曾获《中国时报》科幻  小说奖。
日生于浙江温州。1957年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六年制本科学习,1963年毕  业,在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任编导。11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时出版第一本著作。中  国作协上海分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八十年代中国科幻文学的主力作家,世界科幻  协会最早的五位中国会员之一,曾任世界科幻协会理事,台湾《幻象》杂志顾问。代表作  《小灵通漫游未来》等科幻小说曾引起广泛的社会影响,获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  一等奖。近年转向纪实文学创作。
北京青年科幻作者,图书经销商,当代主要的女科幻作者之一,代表作有长篇科幻小  说《无法确定》和《天罚》、《来自远古》、《永生之狱》等短篇科幻小说。1998年  主持编辑《》一书,并担任主要撰稿人。
当代中国科幻文学的重要作者,发表有《彩虹桥》、《疯狂医院》作品。具有丰富的  军事知识,同时为多家军事刊物撰稿。
青年科幻美术作者,北京宣武区科技馆工作人员。中国当代科幻美术的主要探索者之  一。曾在《科幻世界》、《天文爱好者》等刊物上发表过科幻美术作品。是大陆惟一举办  过科幻美术作品展的画家。
1975年生于台北市,辅仁大学中文研究所毕业。现任《中时晚报》撰述委员,辅  仁大学及文化大学文学院讲师。1977年开始发表小说。著有科幻长篇《时间轴》等。  作品多次获奖。
笔名白丁、醒石。江西南昌人,1944年生于重庆,在台湾长大。台大电机系毕  业,留美获伯克利加州大学电脑科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知识系统学院院长。著译除电脑  科学专著数十种外,另有长、短篇小说等;科幻小说创作计有短篇《》及《夜  曲》二种,长篇《城》三部曲:《五玉碟》、《龙城飞将》、《一羽毛》,是台湾科幻小  说的主要倡导人之一,台湾科幻小说最高水平的代表。
浙江金华人,1941年生,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系及研究所毕业,现为阳明医学院教  授。纯文学作家。1968年发表的《潘渡娜》被认为是台湾文学史上第一篇科幻小说,  与张系国、黄海一起,成为60年代以来在台湾倡导科幻小说的拓荒者。
1977年出生,天津市女科幻作者,文学修养深厚。代表作有《水妖》、《遗  忘》、《领域》等。
笔名章杰、张乐音、等。1942年生,现任锦绣出版公司编审。著译甚丰,  于台湾科幻、科普事业尤为用力。科幻短篇创作结集为《绿蜻蜓》,1987年由台湾汉  光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1976年出生,浙江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当代中国主要女科幻作者之一,在青少年  中拥有大量读者。代表作有《卡斯达》、《桦树的眼睛》、《归航》、《》、  《》等短篇科幻小说,并出版有个人作品集。
笔名北星,曾留学北欧,现在美国工作。中国科幻海外兵团主力。发表过《超脑》、  《未来诗歌大赛》、《玫玫》等作品。
1969年出生,天津师范大学毕业,自由撰稿人,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中国通俗文  艺研究会会员。当代科幻理论的主要探索者,发表有三十余篇科幻评论文章。同时发表有  长篇科幻小说《》、《生命之网》,中篇科幻小说《生物圈三号》及《青色》、  《癌变》等数种短篇作品。
1929年出生于,天文学家,新中国科幻文学的最早开拓者之一,中国  作协会员。创作有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和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飞向  人马座》。其它有长篇科幻小说《大洋深处》,以及《地球镜像》、《星星营》、《太平  洋人》、《侏罗纪》、《天梯》、《命运夜总会》、《神翼》等数十种科幻中短篇作品。  被誉为中国科幻之父。其综合实力长期代表着中国科幻创作的最高水准,科学知识与人文  内涵都是同期作品中的佼佼者。作品曾获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大奖、全国少年儿童文艺  创作一等奖、全国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银制奖。郑文光的大量作品被译介到国外,产生重大  影响。对科幻创作规律也有大量探索性文章。世界科幻协会最早的五位中国会员之一。
1976年出生,新生代主要的科幻作者之一。清华大学研究生。代表作有《汇合第  十行星》、《脑界》、《穿越时间的勇士》、《死亡飘移》等。并出版有个人作品集。
南京部队著名军旅作家,除以《射天狼》、《炮群》等纯文学作品享誉文坛外,还  创作有《四千年前的闪击》、《》等优秀科幻小说。
北京文学评论家。是纯文学领域内极少数关注科幻艺术并有较深研究的人士之一。其  有关的理论文章《科幻文学的认识功能》曾获九十年代社科重大成果奖。
1972年出生,《科幻世界》美术编辑,自一九九五年开始长期主持该刊物上的  “漫画快餐”栏目,为国内科幻漫画的创作提供了一块宝贵阵地。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前批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