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感受态细胞制备可以吸附多少个和多少种质粒

感受态细胞有质粒吗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感受态细胞有质粒吗
感受态细胞有质粒吗
所谓的感受态,就是指易于吸收外源DNA的状态,感受态细胞是指经过处理(一般用CaCl溶液处理即可)后处于能够吸收外源DNA的状态的细胞.在基因工程中,当受体细胞是植物时,可以选用农杆菌转化法,花粉管通道法和基因枪法;而受体细胞是动物细胞时,一般选用显微注射法;当受体细胞是微生物时,才用感受态的方法.所以,质粒也可以成为感受态细胞.
感受态有无质粒这两者可以说是无关的,人们为了向细胞导入目的基因就有特定的溶液处理该细胞,使细胞处于感受态,就是容易让质粒进入的一种状态而已。而是否有质粒则是该细胞自己与生俱来的又或者是人们导入的,因此二者并无一定的直接关系...
没有,受体菌是你自己选择的,肯定是没有质粒的。
有~ 不过拷贝数很低
感受态细胞不同会有区别。丁香客App是丁香园社区的官方应用,聚合了丁香园论坛和丁香客的精彩内容。医生可通过丁香客App浏览论坛,也可以在这个医生群集的关系网络中分享和互动,建立更广泛的学术圈子。
扫描二维码下载
今日:34 | 主题:283209 | & 收藏本版
每发1个新帖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求助】一次最多可转多少ng的质粒进入100ul的感受态细菌?
【求助】一次最多可转多少ng的质粒进入100ul的感受态细菌?
分享到哪里?
这个帖子发布于8年零246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请问大家:一次最多可转多少ng的质粒进入100ul的感受态细菌?曾看到有人说转50ng就够了.太多了也转不进去吗,不超过多少呢
回复:【求助】一次最多可转多少ng的质粒进入100ul的感受态细菌?
分享到哪里?
我觉得转化质粒的量存在多个可能性:  一:转化质粒或空载体.转化已有的重组质粒时,质粒的量需要100ng足以.  二:转化连接产物时,由于连接酶的连接效率很低(例外:由于平末端连接容易,受低效率连接酶的影响较小),连接体系当中成功连入目的片段的重组质粒很少,所以建议将连接体系全部用于转化.  其实不管转化的是质粒或连接产物,量的要求都差不多.  另外,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效率如何也很关键.如果能达到10的8次方,就很理想了.  可见转化的质粒用量是一个综合考虑的因素,建议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而定:质粒量,感受态细胞浓度,转化效率.
回复:【求助】一次最多可转多少ng的质粒进入100ul的感受态细菌?
分享到哪里?
Takara使用说明书上说:加入60ul感受态细胞,加入的DNA最好在10ng一下
回复:【求助】一次最多可转多少ng的质粒进入100ul的感受态细菌?
分享到哪里?
谢谢两位!
回复:【求助】一次最多可转多少ng的质粒进入100ul的感受态细菌?
分享到哪里?
zhaoziyi 我觉得转化质粒的量存在多个可能性:  一:转化质粒或空载体.转化已有的重组质粒时,质粒的量需要100ng足以.  二:转化连接产物时,由于连接酶的连接效率很低(例外:由于平末端连接容易,受低效率连接酶的影响较小),连接体系当中成功连入目的片段的重组质粒很少,所以建议将连接体系全部用于转化.  其实不管转化的是质粒或连接产物,量的要求都差不多.  另外,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效率如何也很关键.如果能达到10的8次方,就很理想了.  可见转化的质粒用量是一个综合考虑的因素,建议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而定:质粒量,感受态细胞浓度,转化效率.学习了,谢谢
关于丁香园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质粒DNA的转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质粒DNA的转化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44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查看话题
【求助/交流】“将感受态细胞和DNA混合物冰浴30min”的作用是什么?
求教各位前辈:
大肠杆菌化学转化法,其中有一个步骤:“将感受态细胞和DNA混合物冰浴30min”,请问各位,这个过程的作用是什么?
目的是“使细胞和DNA充分混合吗”?
如果是,请问只有实现了这个充分混合就可以吗,而不考虑时间的长度?比如1 s 就实现了充分混合,还需要再孵育吗?
注释:微流控芯片技术可以实现两种液体的瞬间混合,比如0.1 s 。
补充:根据虫友“woshishao” 给我的三个假说,其在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这个30min的孵育过程是为了让DNA和细胞上的LPS结合,这样,在随后的热激促使细胞吞下DNA-LPS复合物(this incubation was equivalent to the time of DNA adsorption to the competent cells)。
但是这不是我想要的答案,我的问题是:DNA结合到细胞上为什么需要这么久?其原因是不是因为DNA扩散到细胞表面需要这么久?
因为我们知道,如果DNA和细胞足够近的话,其结合(相当于化学反应)是相对快的,可以说是瞬间完成。当然对于这一点,也是我的猜测,根据是免疫分析也是大分子反应,孵育过程长(2h),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扩散过程;而当在微流控芯片上完成这个过程时,就需要5s,因为微流控芯片上的快速混合。
因此我据此猜想,DNA与细胞的这个30min的孵育过程也是为两者的扩散接触;如果能够在0.1s内实现这个过程的话,其形成DNA-LPS复合物的过程就可以在0.1s内完成。
请各位学者专家拍砖!
呵呵,虽然其机理到现在还不清楚,但是肯定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的。有可能的原因是使菌体在此期间内恢复一定的代谢活力,但是代谢活力又不能太高。同时还要让菌体保持在较低温度,让其细胞壁不像刚拿出来那么脆又不至于太皮实,以为下一步热激做准备。 给你几个假说:
1.半个小时冰浴,是为了让加入的质粒与细胞表面的脂多糖发生结合,从而粘附在细胞表面。从而在热激后进入细胞。
参考文献:
Mechanism of artificial transformation of E. coli with plasmid DNA: Clues from the influence of ethanol
SARKAR S CHAUDHURI S BASU Tarakdas
2.Ca能与加入的DNA分子结合,形成抗脱氧核糖核酸酶的羟基-磷酸钙复合物,黏附在胞膜的外表面
来源:网络,具体忘记了
3.One proposed hypothesis is that DNA crosses through the least-barrier path at zones of adhesion, where the outer and inner cell membranes fuse to pores in the cell wall. The zones of adhesion are rich in negatively-charged lipo polysaccharide (LPS) molecules and DNA also being negatively charged, cannot enter the cell easily as the two negative polarities repel each other. A divalent cation such as calcium, is believed to form stable coordination complexes with phosphates, and thus may facilitate the association of the two phosphate-rich structures like DNA and LPS.
参考文献:
DNA Science: A First Course in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1990, pp. 26–29.
最后一种假说,我偷懒,楼主自己翻译下吧。:D Originally posted by woshishao at
给你几个假说:
1.半个小时冰浴,是为了让加入的质粒与细胞表面的脂多糖发生结合,从而粘附在细胞表面。从而在热激后进入细胞。
参考文献:
Mechanism of artificial transformation of E. coli with plasmid&&... :tiger37: 受教了 将dna吸附于细胞表面,便于转化 应该是使DNA充分附着于细胞表面,在42度热激时就可以进入细胞。 Originally posted by woshishao at
给你几个假说:
1.半个小时冰浴,是为了让加入的质粒与细胞表面的脂多糖发生结合,从而粘附在细胞表面。从而在热激后进入细胞。
参考文献:
Mechanism of artificial transformation of E. coli with plasmid&&... 以上假说在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这个30min的孵育过程是为了让DNA和细胞上的LPS结合,这样,在随后的热激促使细胞吞下DNA-LPS复合物(this incubation was equivalent to the time of DNA adsorption to the competent cells)。
但是这不是我想要的答案,我的问题是:DNA结合到细胞上为什么需要这么久?其原因是不是因为DNA扩散到细胞表面需要这么久?
因为我们知道,如果DNA和细胞足够近的话,其结合(相当于化学反应)是相对快的,可以说是瞬间完成。当然对于这一点,也是我的猜测,根据是免疫分析也是大分子反应,孵育过程长(2h),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扩散过程;而当在微流控芯片上完成这个过程时,就需要5s,因为微流控芯片上的快速混合。
因此我据此猜想,DNA与细胞的这个30min的孵育过程也是为两者的扩散接触;如果能够在0.1s内实现这个过程的话,其形成DNA-LPS复合物的过程就可以在0.1s内完成。
请各位学者专家拍砖! 不要追究这个了。你可以试一下一秒后热激的效率啊 Originally posted by xiangxingwei at
不要追究这个了。你可以试一下一秒后热激的效率啊 你说到点子上了,这不是先有理论依据或假说,才进行试验的吗?毕竟,实验不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上面说的理论依据是目前比较权威的 实际上,冰浴5分钟足够了,我一般只冰浴5分钟。具体机理不清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h10b感受态细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