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机井通电消磁器咋办

全国服务热线
行业动态   
最新资讯   New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 >
河南扶沟:“农田机井通电”工程确保农业大丰收
&&&&&& 2月8日上午,在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镇斗仓村二组的麦田内,只见该村村民宋天太手持一张卡,在一机井的上轻轻一照,这时,一股清澈的井水便从长长的塑料管里喷涌出来。宋天太乐得合不拢嘴,他说:&农田机井通电示范工程&实施前,用柴油浇地每亩得花8、9块,现在用电浇,一亩地也就花两块多,并且省劲省钱,我这7亩麦今天就能浇完。&
  自去年3月全县&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实施以来,扶沟县供电公司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组织机构,并把解决农村排灌用电问题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积极制定措施,千方百计地确保该工程的顺利实施。在具体工作中,该县本着&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对各个村组供电机井逐个进行测量、绘图,统一上报。同时成立了协调组,抽出专人对在&农田机井通电&工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进行处理和化解,确保工程进度。与此同时,该公司采取自筹资金与争取政策支持相结合的办法,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工程建设,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广大农民群众真心地感受到&农田机井通电&工程的实施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农田机井通电示范工程的实施,为当前抗旱浇麦提供了保证。在此基础上,该公司还派出专业服务小分队深入排灌台区,向广大农民讲解排灌知识及电表卡的使用方法。强有力的措施,保证了扶沟县抗旱浇麦工作进度。
  该县&农田机井通电&示范工程总投资365万元,新建配电台区13个,总容量1020千伏安,涉及机井180眼,新建10千伏线路4.12千米,新增低压电缆线路84.1千米,有效灌溉面积达8476亩,为今年的夏粮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上一篇:上一篇:
下一篇:下一篇:农田机井通电5年回眸:豫北沃野尽欢歌
大河网客户端,发送短信“大河”到12114或登录点击下载。
  大河网讯(张攻关)2月1日,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提出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这已经是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问题。
  农村电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与发展现代农业紧密相关。2008年3月,河南省电力公司站在支农、惠农的高度,启动农田机井通电工程。滑县电业管理公司积极响应,5年来,农田排灌专用电网建设与现代化农业发展相得益彰,在素有“豫北粮仓”之称的河南滑县大地上荡漾着欢歌。
图1:滑县电业管理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检修机井设备
   变迁——从架子车到自行车
  “以前浇地非常累,光水泵、水管要拉满满的一架子车,浇一次地没有四五个人不行。自从机井通电后,浇地方便了,十几亩地,我一个人就能浇完。”3月20日,在河南滑县牛屯镇前马头固村,正在浇地的张立杰向笔者说道。
  自1989年以来,河南省滑县连续多年跨入全国产粮百强县行列,被誉为“中国小麦第一县”,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农业生产主要依靠水利灌溉来保证。近年来,滑县电业管理公司紧抓机遇,大力实施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建设,并探索出“一井一线、一线一表、一表多卡”的农业排灌新模式,在井口设置地埋线出线小井房,在配电房外墙内设置预付费卡表集装控制箱,采用预付费电度表方式,实现农业排灌用电管理到户,方便群众用上明白电,减少了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力成本,群众用电更加安全、稳定。
  “现在可好了,电通到井口了,一刷卡水就流出来了。以前老张家的地浇完要两三天,现在一天都浇完了,骑个自行车还不耽误中午回家吃饭。”陪同采访的该村党支部书记告诉笔者。
  截止到2013年2月,滑县完成农田机井通电工程的建设投资10905.11万元,新增农业机井通电台区1102个,解决了16028眼机井用电问题,有效灌溉面积达70.45万亩。崭新的变压器房矗立在全县 22个乡镇的田间地头,统一的建设标准、统一的外观标志,在万亩麦田的映衬下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发展——助推农业产业升级
  早春的沃野生机勃勃,返青的大地一碧万顷。阳春三月,行走在滑县的沃野上,处处让人感受到现代农业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走进滑县现代农业科技园,只见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我今年建了两个温室大棚,种了3亩辣椒,预计亩产1.5万斤,产值达6万元,刨去农资、化肥投入,亩均纯收入近1.5万元。在机井没通电前,这样的收益连想都不敢想啊。”该县产业集聚区寺庄村农民乐滋滋地说。
  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建成留固10万亩高产田核心粮食产区,筹划26.5万亩的卫南坡、白马坡成片连方高标准粮田区;2012年,新发展标准化现代农业示范园6个、温棚蔬菜千亩方6个、温棚蔬菜百亩园25个、精品林果百亩园8个,百里高效农业“绿色长廊”初具规模,慈周寨、高平、万古等高效农业基地基本实现无缝连接。伴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发挥出巨大的效应,为两三天就得浇一遍水的经济作物种植提供了先决条件,“八里乡”牌洋香瓜、“慈周寨”牌西瓜、“高苹”牌蔬菜等一系列农产品畅销全国。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在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中,农田机井通电工程的建设,为农田灌溉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机井通电”作为一种全新的灌溉模式,引领农业生产向程序化、简约化、便利化发展,对农业产业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图2:电通水畅农民乐
  延伸——服务走进田间地头
  春风劲,马蹄疾。一批批机井通电工程投入使用,一串串欢快的电泵抽水声在豫北大地上不断响起。田野间的一条条笔直的线路、一台台崭新的变压器、一座座精致的机井房,为广袤的沃野输送着可靠地、清洁的能源。伴随着线路的架设,滑县电业管理公司把服务也延伸到了田间地头。
  “每逢灌溉高峰期,我们就加大对供电线路的检查和巡视工作,并组建党员和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帮助孤寡老人和留守家庭进行施肥、灌溉。”坐落于滑县产量核心区的留固供电所所长郭社波对笔者说。
  滑县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较大,而如今农村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家里一般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年幼的孩子。为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滑县电业管理公司组建 30支党员青年突击队,29支“小红帽”志愿服务小分队分布在22个乡镇,走到田间地头,检修用电设备,帮助留守家庭和空巢老人家庭解决当务之急;29支摩托车青年服务队坚持 24小时值班,一个电话,随叫随到,随时帮助农民解决春灌用电难题,对重点部位实行特巡、夜巡,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为农田灌溉提供电力保障。
图3:滑县留固镇程新庄的村民正在刷卡浇地
  成效——帮助农民降本增收
  曾被温家宝接见的留固镇程新庄村党支书程新文给笔者算了这么一笔账:“过去用柴油浇地,要用9升柴油,就是40块钱,浇一亩地得两三个小时,现在用电浇地,一亩地十来钱就可以了,而且用柴油浇地还麻烦,各家在外的人还要请假回来。就拿我家来说吧,过去只要到了浇地的时候,我儿子就要请假回来,这地一浇至少要一个星期,一天将一两百块钱的工钱就没了,这样一来,这浇地的成本就太大了。现在方浇地的时候我一个人就干了,你说说用电浇地给我们家省了多少钱?”
  省时、省力、省钱,农田机井通电工程让汩汩清泉流进了老百姓的心田。同时,也为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作用,农田机井通电工程的大批投入使用,为滑县粮食核心产区农民实现旱涝保收提供了保障。2011年,面对60年以来最严重大旱,滑县产量区逆势而起,实现了粮食连续增产,荣获“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九连冠。
  5年来,农田机井通电工程与该县土地整治项目、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协同建设,优势互补,为节水灌溉设施的配套打下了良好基础,为打造滑县粮食生产核心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刘葵星 杨宁/文 文锟/图)
责任编辑:姜秋霞
大河邦邦网“农田机井通电”工程规划设计标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0.50
&&¥2.00
&&¥3.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农田机井通电”工程规划设计标准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浚县“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建设纪实
  大河鹤壁网4月24日讯 (本报记者 席波 通讯员 周 峰)4月24日上午,浚县黎阳镇杨堤村“农田机井通电”工程竣工送电仪式上,随着 (名字)&&&&&& 手持一张IC卡在卡表上轻轻一刷,清辙的井水便喷涌而出,在场的群众高兴地鼓起了掌。该村党支书赵永杰兴奋地说:“机井通电是大家伙盼望已久的好事儿,用卡浇地轻松、方便又明白,‘农田机井通电’这个惠民工程给俺农民带来了实惠。”
  据浚县供电公司经理李廷峰介绍,目前,浚县“农田机井通电”一期工程进度明显,30个试点台区将于5月10日前全部竣工通电,全县25个试点村的25200亩耕地将实现省钱、省时、省力的电力灌溉。
  浚县古称黎阳,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气候特点干旱少雨,农业生产主要依靠水利灌溉来保证。近年来,浚县供电公司紧抓机遇,先后实施了一、二期农网建设改造工程和“户户通电”工程,有效改善了农村的用电条件,为农民致富提供强了有力的电力支撑。但是,由于农村电网设施基础薄弱、农网改造资金有限,农排设施成为农网建设中的一个“盲点”。目前全县105万亩耕地中,还有17.1万亩无法用电灌溉,4009眼井无法用电抽水,很多村民只能用费力费钱的柴油机浇地。
  在孙石井村的麦田里,该村村民魏清雨告诉记者:“用柴油机浇地是费力、费时又费钱的事儿。就拿俺家来说吧,每回浇地都要开着拖拉机,拉着水泵,还要带上防滑油、皮带等工具。从走出家门到把水泵安装好,至少要3个多小时才能开始浇地,浇一亩地按3个多小时计算,得用9升柴油,俺家9亩多地全部浇完得用30个小时,花费300多元。如果用电抽水,大概只用100元左右就解决问题了,而且用不到一天就能浇完,差别太大了。”
  日,河南省电力公司全面启动了“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其中,浚县“农田机井通电”一期工程新建农业排灌台区30个,新建10千伏线路20.5公里,地方政府及受益村委配套建设 400伏线路62公里,解决25200亩耕地的电力排灌问题。
  按照省电力公司的统一部署,浚县供电公司迅速成立了以经理李廷峰为组长的“农田机井通电”工程领导小组,很快拿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并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及时发布这一惠及乡梓的消息。对于这项被鹤壁市人民政府列为2008年向社会承诺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的“惠民工程”,浚县县委、县人民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将“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定为“县长工程”,要求全县各乡(镇)、各职能部门全力配合。各乡(镇)迅速召开动员会,指定专人做好施工的配合协调工作。
  “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工程做成金牌工程。”3月25日,在浚县供电公司“农田机井通电”启动会上,该公司总经理李廷峰与各责任单位层层签订了“金牌”工程责任状,明确责任,分解到人。随后,公司在短期时间内完成了30个“农田机井通电工程”试点台区的施工设计,绘制了农排配电房、机井控制台等土建施工图纸,并与受益村委签订了“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建设协议。
  为将“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建设成为“金牌工程”,该公司结合系统内“责任铸金牌”主题活动的开展,积极以多种形式为工程早日竣工营造氛围。在公司大厅设置了“农田机井通电”金牌工程倡议书、责任状、工程形象进度表及倒计时牌,并通过公司广播站、局域网定期公布各乡镇工程进度,有效激发了各责任区比质量、抢速度,确保工程务期必成的信心和热情。
  而对于这项百姓期盼已久的“惠民工程”,各试点村的村委及广大村民们更是热情高涨,配套资金不仅迅速到位,村民们还踊跃地参与到配电房的建设和电缆沟的挖掘中。
  在试点村之一的王庄乡小齐村,记者看见,该村村委班子正带领村民热火朝天地敷设电缆。在刚刚建[FS:PAGE]好的农排配电房前,村委主任王长义高兴地对笔者说:“机井通电是俺们全村百姓盼望已久的事儿,遇上了好政策,群众们的积极性都很高,俺们说啥也要配合好电力部门,争取早一天让机井通电出水,让村民们尝到甜头。”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浚县30个试点台区中已有21个试点台区的农排配电房的土建工程全部竣工,13个试点完成了电缆沟挖掘工作。高压线路通道清障工作已全部结束, 13个试点台区已经开始立杆架线。
本站仅提供自由言论场所,所有言论不代表本站立场,最终解释权归鹤壁圈网站(原鹤壁之家)所有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图片及言论!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 Reserved||本站法律顾问:
版权所有|鹤壁圈Q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田机井施工方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