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野化种群动力学

中国秦岭以北首次野化放飞朱鹮 促进种群复壮 - 新闻频道 -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中国秦岭以北首次野化放飞朱鹮 促进种群复壮
时间: 13:23:00
移动用户发送SX到,订阅陕西手机报。早报+晚报,每月3元钱。
中新网陕西铜川7月3日电(冽玮贺向前)3日10时许,坐落于陕西省中部的铜川市耀州区柳林林场,32只经过野化训练的人工繁育朱鹮被放归自然。这是朱鹮在秦岭以北首次大规模被放飞,旨在恢复朱鹮的历史分布区,促其种群复壮。
朱鹮又称朱鹭、日本凤头,属中等体型涉禽,是世界上最为濒危的鸟类之一。上世纪中叶曾广泛分布于俄罗斯、朝鲜、日本和中国境内,由于栖息地面积缩小,种群数量锐减,上世纪80年代初,野生朱鹮种群一度被认为灭绝。
1981年,陕西洋县发现7只野生朱鹮,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有野生朱鹮分布的国家,有关方面先后在洋县建立朱鹮保护观察站和自然保护区。按照濒危物种保护的国际惯例,在加强野生种群保护的同时,采取建立人工种群的方式迅速增加物种数量。
经过30多年的抢救保护,中国现已建立世界珍禽朱鹮野外种群2处,人工繁育基地6处,朱鹮种群数量增至2000多只,其中野外种群数量突破1000只。
据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管理站专家常秀云介绍,2007年5月在陕西宁陕县,首次正式对人工繁育的26只朱鹮进行野化后异地放飞实验,取得成功,野化朱鹮种群数量逐年增加。
据了解,由于全世界朱鹮均由陕西洋县发现的7只朱鹮繁育而来,这一物种近亲繁殖严重,朱鹮已成为世界濒危鸟类中遗传多样性最低的物种,这将导致种群的抗病率低及患病致死率上升。
对此,中国国家林业局将朱鹮列为“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优先保护物种,先后实施了人工繁育朱鹮种群放归自然等措施加强拯救,促进种群复壮。
常秀云表示,地处黄土高坡南缘的铜川耀州区与汉中洋县、安康宁陕这些区域相比,冬季气候寒冷。专家为6只朱鹮安装了重量约10克的无线电发射器,监测朱鹮能否在这一地区顺利越冬,并将根据无线电发射器反馈信号,对出现意外的朱鹮实施人工干预。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准备了泥鳅、小鱼等,对朱鹮进行最后一次喂食,目的是诱导朱鹮更好地回归大自然。
10时20分,随着防护网被拉开,朱鹮陆续从约18米高、300多平方米的大网笼被放飞,发出的清脆声音山谷间久久回荡。
此间专家称,将朱鹮野外放飞地点选择在秦岭以北地区,也是为恢复朱鹮的历史分布区,并扩大分布区,使这个物种可在更多的地方繁衍发展。(完)
【】【】【】
来源:&&编辑:
&|&&|&&|&&|&&|&&|&&|&&|&
Copyright&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29-257538 商务:029-
本网站法律顾问: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您好, []|
东洞庭湖麋鹿增至60多头 成最大自然野化种群
生活在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麋鹿种群不断壮大。高大力 李锋 摄影报道本报讯(记者 周柏平)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日前在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的冬季调查监测中,工作人员再次发现麋鹿种群,初步估计有60多头,形成了目前我国最大的麋鹿自然野化种群。当地动物保护部门正展开行动,保护这群珍稀的动物种群。麋鹿是中国特有的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相关研究表明,麋鹿在商周以后迅速衰落,直至清朝初年野生麋鹿绝迹。19世纪末一批饲养麋鹿被盗运至英国等地。北京、湖北等地的麋鹿系上个世纪80年代从英国引进。东洞庭湖的麋鹿是1998年长江发生洪水时,从湖北石首天鹅洲麋鹿保护区逃离时游过长江来到湖南的。监测结果表明,经过连续多年的抢救性保护,东洞庭湖自然野化麋鹿种群已由十几年前的不足10头,增加到目前的至少有3个种群60多头。这表明东洞庭湖地区适宜其生长繁殖,也与当地群众保护野生动物意识不断增强,保护区对麋鹿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有关。在调查监测中,工作人员发现了麋鹿脱落的鹿角和大量的麋鹿脚印,保护区内的这些麋鹿野性十足,发现有人靠近就会快速集中在一起,然后逃跑,人员难以接近。位于湖南岳阳市的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9万公顷,主要保护洞庭湖湿地生态和生物资源,1992年,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是我国首批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的六大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小资料】麋鹿属于鹿科,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又称“四不像”,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麋鹿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级红皮书。了解更多资讯,更多精彩活动,欢迎点击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本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开盘时间:14年3月
开盘时间:14年3月
7180元/平起
开盘时间:14年3月
均价:5200元/平
星城市 微博客
新闻排行热评焦点今日本报讯 日前,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冬季调查监测,工作人员再次发现了麋鹿种群,初步估计有60多头,形成了目前我国最大的麋鹿自然野化种群。据了解,当地野生动物保护部门正展开行动,保护这群珍稀的动物种群。
麋鹿是我国特有的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麋鹿在商周以后迅速衰落,直至清朝初年野生麋鹿绝迹。19世纪末一批饲养麋鹿被盗运至英国等地。北京、湖北等地的麋鹿系上个世纪80年代从英国引进。东洞庭湖的麋鹿是1998年长江发生洪水时,从湖北石首天鹅洲麋鹿保护区逃离时游过长江来到湖南的。据监测结果表明,经过连续多年的抢救性保护,东洞庭湖自然野化麋鹿种群已由十几年前的不足10头,增加到目前的至少有3个种群60多头。这表明东洞庭湖地区适宜它们的生长、繁殖,也与当地群众保护野生动物意识不断增强,保护区对麋鹿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有关。
在调查监测中,工作人员发现了麋鹿脱落的鹿角和大量的麋鹿脚印,保护区内的这些麋鹿野性十足,发现有人靠近就会快速集中在一起,然后逃跑,人员难以接近。
位于湖南岳阳市的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9万公顷,主要保护洞庭湖湿地生态和生物资源,1992年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是我国首批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的六大国际重要湿地之一。
(作者: 周柏平)&&&&&&&&(编辑: 杨玉兰)&&&&
附件:&&&&&&
&&&密&码:
&&&林业图库
&&o&&&&o&&&&o&&&&o&&}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种群数量的变化习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