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女高考生晒穿越照组图中丁瑄用的什么电脑

《在人间》第64期:两个高考生-凤凰新闻
《在人间》第64期:两个高考生
1/68不同的成长环境,让两个高三学生在面对高考时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踏上不一样的人生路径。 郝文辉 董德/摄
2/682015年4月,陆续拿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和墨尔本大学的offer后,丁瑄彻底逃离出高考的苦海。 董德/摄
3/68丁瑄是北京市团结湖三中的高三学生,拿到offer后,他就不用再去学校上课了。图为丁瑄坐在曾经上课的教室里,百味杂陈。这张桌子本来是属于丁瑄的,现在已经留给别的同学。
4/68丁瑄穿着休闲T恤走过操场,后面是穿着校服的同学。丁瑄说,才过了一个多月,回到学校的感觉和之前上课已经完全不同了。
5/68在教学楼楼道里,丁瑄遇见了同年级的同学,同学听说他出国留学的消息后羡慕不已。丁瑄所在班级一共有21名学生,其中15名参加高考,只有丁瑄一个出国。不过丁瑄的发小倒是有不少出国的。
6/68丁瑄在教室公示栏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公示栏上还贴着一模的考试成绩,正是因为这次成绩不理想,丁瑄才坚定了出国留学的决心。
7/68丁瑄的老师给他送来了高考准考证上的照片,不过准考证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8/68丁瑄的父母都在做生意,自从不用再去学习上课,大部分时间丁瑄都一个人呆在家里。“这大概是我近几年最轻松的时间了”,丁瑄说。国外大学的课业压力比国内大很多,而丁瑄又在国内准备了将近半年时间的高考,“最累的时间都让我赶上了,还好这半年会比较轻松。”
9/68白天,丁瑄通常会睡到自然醒,然后打几局自己最喜欢的网络对战游戏。
10/68有时他也会坐在沙发上看看课外书,最近他在读余秋雨的《山河之书》。
11/68晚上临睡前,丁瑄则会看会儿美剧,一方面因为喜欢,另一方面因为看美剧可以提高他的听力水平。
12/68丁瑄的在学校的成绩很好,文科成绩名列前茅,不过他觉得出国读书对他来说是更好的选择。
13/68丁瑄正在整理高中的学习资料,大部分学习资料已经被他卖掉了。
14/68丁瑄的英语自习基本是在卧室完成的,他通常用ipad做英语听力和阅读。因为出国留学准备时间仓促,丁瑄明年2月份到学校报到后,还要上半年的预科,才能正式开始本科的课程。但他不用高考的“幸福”依然令同学们羡慕。
15/68丁瑄正在上雅思听力课。虽然拿到了offer,但丁瑄还没考雅思,正式入学前丁瑄必须拿到雅思成绩,所以他参加了雅思培训班。
16/68为了有更好的学习效果,丁瑄报了VIP培训班,每个班只有三名学生。
17/68为了尽快提高英语成绩,课后丁瑄还在和雅思老师讨论写作题。
18/68暑假到了,丁瑄在美国读书的初中同学回到了北京。俩人相约一起逛商场,丁瑄也会顺道问一下同学国外留学的事情。初中同学在美国学艺术,两人选择去逛很有艺术气息的芳草地购物中心。
19/68丁瑄是个十足的吃货,不用去学校,家里也没人做饭,他就常常出来搜罗各种好吃的,吃饭前他都会拍照发在朋友圈。
20/68丁瑄平时住在呼家楼,拿到offer后,丁瑄可以经常去五方桥那边看望姥姥、姥爷。五方桥的房子带一个小院,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
21/68丁瑄常坐在房子的飘窗上看书。
22/68丁瑄小时候学过钢琴,后来学业紧张就荒废了。钢琴就一直盖着一层布,钢琴凳也不知放哪里去了。
23/68丁瑄和父亲、姥爷在家里聊天逗狗。丁瑄是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第一次离家生活又是这么远,多少还是让丁瑄有些心里没谱。
24/68除此之外,让丁瑄烦恼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的女朋友在美国读书,平时只能用手机联系。现在他要去澳大利亚上大学,这种天各一方的异地恋以后恐怕还得继续。
25/686月7日是高考的第一天。陈经纶中学是丁瑄所在的考场,也是他的初中母校。丁瑄说自己来考场,就是想感受一下高考的氛围,也帮同学们打打气。
26/68丁瑄并不打算参加考试,他和其他考生家长一起在考场外等待着考生进场。
27/68丁瑄和已经工作的发小逛街聊天。谈及未来,丁瑄说自己准备在澳大利亚继续读研究生,毕业之后,最好能移民澳洲。“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环境又好,生活要比在北京轻松多了。”
28/68与丁瑄不同,在河南信阳,高考似乎是黄龙这个出生在农村家庭的男孩唯一的上升通道,他和他的家庭在这场“赌局”中押上了一切。 郝文辉/摄
29/68黄龙是信阳高级中学高三13班的班长。在班里他的话并不多,但每天会不断重复说:“起立!”“请保持安静!”如果不是这样的声音时常响起,你很难发现坐在教室角落、身材略胖、个子不高,留着淡淡八字须的十八岁少年就是他。
30/685月23号下午放学,黄龙回到在校外租住的筒子楼。母亲还没有回家,他也没带钥匙。一边等妈妈回家,他一边翻出教材自己复习。
31/68这一天母亲给他买了一双30块钱的运动鞋,因为之前的鞋子总是磨破他的脚腕,母亲这才买来了黄龙在信阳的第三双鞋。在邻居小朋友的笑闹中,黄龙换上了新鞋。
32/68黄龙和他的很多同学一样,一升高三就从学校宿舍里搬了出来。母亲专门从八十公里外的老家过来照料他的生活。母子二人一起居住的这间不足四十平的小房子,年租5000元,这占了黄龙家庭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33/68每天起早贪黑是黄龙和母亲董永珍的固定节奏。黄龙每天晚上10点钟夜自习结束后回家继续复习,董永珍就在儿子旁边安静地绣十字绣。
34/68高二的时候,黄龙用5块钱从同学手里买回了一个损坏的mp3,后来经由姐姐的工科同学之手修理成了捆着手机电池的“外置电源mp3”,“现在偶尔听一两个小时,一般能用一个礼拜,是超长待机!”
35/68平日里家中陪着娘儿俩一起“工作”的是一台红色的电风扇。天气闷热的时候,顶楼的环境让微胖的黄龙感到难熬。
36/68高三一年,黄龙胖了20斤。现在他的体重已经有150斤。他开玩笑:“我们班很奇怪,学习好一点的都比较胖,哦对,只有一个女生除外”。他说长胖主要是因为奶奶和妈妈:“他们照顾得太好了”。
37/68黄龙的父亲黄宏农闲时在集市里杀猪卖肉,有儿子喜欢的肉就会留下一点不卖掉。每次父亲打过来电话,都会问儿子想留点什么。黄龙一般都点猪蹄和排骨。在母亲董永珍眼里,这是儿子唯一的福利:“啥都缺,就是不缺肉。”
38/68黄龙家中还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妹妹。小妹妹冉冉因为平日里无人照顾,只能多上一年学前班,由县里的奶奶照看。
39/68高考前一周,董永珍不得不回村里插秧干活,还要带着侄子石头和小女儿一同去田间地头。
40/68黄龙家中,妹妹冉冉正在看电视。墙上贴着黄龙喜欢的柯南海报,挂着一家六口人年初时拍的合影。
41/68黄龙历年来得到的奖状被整齐地归成一摞,挂在家中显眼的位置,即将高考的儿子是这个农村家庭的骄傲和希望。
42/68黄龙家里直到高考都没来得及收割的小麦。高考之后,等待黄龙的可能是一场“久违”的农活。
43/68作为父母唯一的儿子,马上高考的黄龙这一年是家中的“核心”。父亲黄宏说:“这一年家里的收入是负的,但是也一定得保证孩子们上好学。我们没怎么管过他,孩子很自觉。”
44/68高考前最后几天,董永珍想改善儿子的伙食,就带他来超市看看。黄龙有点计较那些零食对他来说“不划算”的价格。但他还是开心能看到玲琅满目的商品,感受到超市里强劲的冷气带来的“凉快的感觉”。最后母亲给他买了半斤熟牛肉,他兀自嘟囔着“今年最后一次”。
45/68最后一次大考后的晚上,很多同学都回家了。黄龙和少部分同学留在考场里继续上夜自习。甚至到高考前两天,他还跑到学校图书馆自习。他说:“一个人在家里有时候学不进去,需要一个环境。”
46/68重复的单调生活让黄龙适应了高考带来的压力。最后一段时间他依旧埋头做题做练习:“我们老师都说看不到大家的压力。”然而每次考完试,回家路上他都会唠叨着哪道题出了问题,然后摇摇头:“不应该。”
47/68黄龙的性格让董永珍放心不下:“他不爱跟人打交道”。但他的同学关系并不糟糕:他和同学会默契地在早餐店里一起吃早餐。而且,男女生都挺喜欢在课间或者自习过来跟他讨论问题。
48/68课间,丢下卷子和试题,黄龙和旁边的男生比赛掰手腕:“我的左手力量大一些,右手可能掰不过他。”
49/68黄龙的物理“纠错本”。粘满了每次从考试卷上剪下来的错题,然后再在底下写满解题过程和正确答案。
50/68夜里回家继续复习一阵子。十一点半,洗漱后的黄龙上床准备睡觉。
51/68每天下午两点半,班里都会进行集体宣誓仪式。异口同声的团结中夹杂着形式感和虚弱。
52/68黄龙班上,一位同学的“桌面语”:“TA已经是前60了!你凭什么不长进!他已经在高处了,你有什么脸停在这里?!你甘心?!” “别焦躁,静心,专心!”
53/68短暂的课间,大家都会找些“娱乐方式”放松一下。转书都是高三男生的“长项”。黄龙的同学开玩笑说,“做的题多了,这个自然而然就会了”。
54/68中午,不回家的同学吃完午餐后在班里睡觉。也有人仍然在看书学习。
55/68晚上夜自习,会有同学把桌椅搬出来,单独在楼道旁安静的角落看书。
56/68夜晚的校园灯火通明。
57/68夜自习之后,黄龙关灯、准备最后一个离开。书桌上堆积着大家厚厚的书本和复习资料。
58/685月最后一天学校组织拍摄毕业照,女生们都穿上了漂亮的裙子。几个女孩子在四楼楼道俯看楼下班级拍照留影。
59/68黄龙班里拍摄集体照。这一天很多同学都自带了手机或相机,拍完集体照以后,大家纷纷找同学合影留念。
60/68离高考越近,内压越大,情绪越浓。安静做题的间隙,抬头,白花花的天花板上只有电扇一直不知疲倦地转着。
61/68高三毕业带着躁动与宣泄的情绪。扔卷子、撕掉复习资料,是很多高中毕业生的“传统项目”。信阳高中也不例外。
62/68伴着漫天飞舞的试卷,接二连三有男生被同学们抬起扔进高于膝盖的景观河中变成水花,变成头顶各班眼中的风景。全校在这些时候,都会沸腾起来,仿佛一下点燃了一串鞭炮。
63/68“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却是一群人的孤单。”
64/68离高考三天的时候,黑板报倒计时日期下的一行“相信自己”被一句简单鲜明的红色“必胜!”所代替。这一天也是信高高三同学在学校上课的最后一天。
65/68打扫卫生准备高考考场的时候,大家争相合影留念。
66/68距离高考12个小时,黄龙和同学们在屋里一起讨论复习。
67/68直到高考前的最后一天,黄龙还是保持着正常的作息规律,他的生活里没有明星、没有星座、也没有电子游戏,他将一切未知的憧憬,都押在了这次高考之后。
68/68这天,黄龙和同学们一起扔出了写着自己愿望的纸飞机。当日的高考动员会上,班主任在黑板上留下了一行字:“高考,是人生的开始。”
正在载入...《在人间》第64期:两个高考生-凤凰新闻
《在人间》第64期:两个高考生
1/68不同的成长环境,让两个高三学生在面对高考时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踏上不一样的人生路径。 郝文辉 董德/摄
2/682015年4月,陆续拿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和墨尔本大学的offer后,丁瑄彻底逃离出高考的苦海。 董德/摄
3/68丁瑄是北京市团结湖三中的高三学生,拿到offer后,他就不用再去学校上课了。图为丁瑄坐在曾经上课的教室里,百味杂陈。这张桌子本来是属于丁瑄的,现在已经留给别的同学。
4/68丁瑄穿着休闲T恤走过操场,后面是穿着校服的同学。丁瑄说,才过了一个多月,回到学校的感觉和之前上课已经完全不同了。
5/68在教学楼楼道里,丁瑄遇见了同年级的同学,同学听说他出国留学的消息后羡慕不已。丁瑄所在班级一共有21名学生,其中15名参加高考,只有丁瑄一个出国。不过丁瑄的发小倒是有不少出国的。
6/68丁瑄在教室公示栏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公示栏上还贴着一模的考试成绩,正是因为这次成绩不理想,丁瑄才坚定了出国留学的决心。
7/68丁瑄的老师给他送来了高考准考证上的照片,不过准考证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8/68丁瑄的父母都在做生意,自从不用再去学习上课,大部分时间丁瑄都一个人呆在家里。“这大概是我近几年最轻松的时间了”,丁瑄说。国外大学的课业压力比国内大很多,而丁瑄又在国内准备了将近半年时间的高考,“最累的时间都让我赶上了,还好这半年会比较轻松。”
9/68白天,丁瑄通常会睡到自然醒,然后打几局自己最喜欢的网络对战游戏。
10/68有时他也会坐在沙发上看看课外书,最近他在读余秋雨的《山河之书》。
11/68晚上临睡前,丁瑄则会看会儿美剧,一方面因为喜欢,另一方面因为看美剧可以提高他的听力水平。
12/68丁瑄的在学校的成绩很好,文科成绩名列前茅,不过他觉得出国读书对他来说是更好的选择。
13/68丁瑄正在整理高中的学习资料,大部分学习资料已经被他卖掉了。
14/68丁瑄的英语自习基本是在卧室完成的,他通常用ipad做英语听力和阅读。因为出国留学准备时间仓促,丁瑄明年2月份到学校报到后,还要上半年的预科,才能正式开始本科的课程。但他不用高考的“幸福”依然令同学们羡慕。
15/68丁瑄正在上雅思听力课。虽然拿到了offer,但丁瑄还没考雅思,正式入学前丁瑄必须拿到雅思成绩,所以他参加了雅思培训班。
16/68为了有更好的学习效果,丁瑄报了VIP培训班,每个班只有三名学生。
17/68为了尽快提高英语成绩,课后丁瑄还在和雅思老师讨论写作题。
18/68暑假到了,丁瑄在美国读书的初中同学回到了北京。俩人相约一起逛商场,丁瑄也会顺道问一下同学国外留学的事情。初中同学在美国学艺术,两人选择去逛很有艺术气息的芳草地购物中心。
19/68丁瑄是个十足的吃货,不用去学校,家里也没人做饭,他就常常出来搜罗各种好吃的,吃饭前他都会拍照发在朋友圈。
20/68丁瑄平时住在呼家楼,拿到offer后,丁瑄可以经常去五方桥那边看望姥姥、姥爷。五方桥的房子带一个小院,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
21/68丁瑄常坐在房子的飘窗上看书。
22/68丁瑄小时候学过钢琴,后来学业紧张就荒废了。钢琴就一直盖着一层布,钢琴凳也不知放哪里去了。
23/68丁瑄和父亲、姥爷在家里聊天逗狗。丁瑄是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第一次离家生活又是这么远,多少还是让丁瑄有些心里没谱。
24/68除此之外,让丁瑄烦恼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的女朋友在美国读书,平时只能用手机联系。现在他要去澳大利亚上大学,这种天各一方的异地恋以后恐怕还得继续。
25/686月7日是高考的第一天。陈经纶中学是丁瑄所在的考场,也是他的初中母校。丁瑄说自己来考场,就是想感受一下高考的氛围,也帮同学们打打气。
26/68丁瑄并不打算参加考试,他和其他考生家长一起在考场外等待着考生进场。
27/68丁瑄和已经工作的发小逛街聊天。谈及未来,丁瑄说自己准备在澳大利亚继续读研究生,毕业之后,最好能移民澳洲。“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环境又好,生活要比在北京轻松多了。”
28/68与丁瑄不同,在河南信阳,高考似乎是黄龙这个出生在农村家庭的男孩唯一的上升通道,他和他的家庭在这场“赌局”中押上了一切。 郝文辉/摄
29/68黄龙是信阳高级中学高三13班的班长。在班里他的话并不多,但每天会不断重复说:“起立!”“请保持安静!”如果不是这样的声音时常响起,你很难发现坐在教室角落、身材略胖、个子不高,留着淡淡八字须的十八岁少年就是他。
30/685月23号下午放学,黄龙回到在校外租住的筒子楼。母亲还没有回家,他也没带钥匙。一边等妈妈回家,他一边翻出教材自己复习。
31/68这一天母亲给他买了一双30块钱的运动鞋,因为之前的鞋子总是磨破他的脚腕,母亲这才买来了黄龙在信阳的第三双鞋。在邻居小朋友的笑闹中,黄龙换上了新鞋。
32/68黄龙和他的很多同学一样,一升高三就从学校宿舍里搬了出来。母亲专门从八十公里外的老家过来照料他的生活。母子二人一起居住的这间不足四十平的小房子,年租5000元,这占了黄龙家庭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33/68每天起早贪黑是黄龙和母亲董永珍的固定节奏。黄龙每天晚上10点钟夜自习结束后回家继续复习,董永珍就在儿子旁边安静地绣十字绣。
34/68高二的时候,黄龙用5块钱从同学手里买回了一个损坏的mp3,后来经由姐姐的工科同学之手修理成了捆着手机电池的“外置电源mp3”,“现在偶尔听一两个小时,一般能用一个礼拜,是超长待机!”
35/68平日里家中陪着娘儿俩一起“工作”的是一台红色的电风扇。天气闷热的时候,顶楼的环境让微胖的黄龙感到难熬。
36/68高三一年,黄龙胖了20斤。现在他的体重已经有150斤。他开玩笑:“我们班很奇怪,学习好一点的都比较胖,哦对,只有一个女生除外”。他说长胖主要是因为奶奶和妈妈:“他们照顾得太好了”。
37/68黄龙的父亲黄宏农闲时在集市里杀猪卖肉,有儿子喜欢的肉就会留下一点不卖掉。每次父亲打过来电话,都会问儿子想留点什么。黄龙一般都点猪蹄和排骨。在母亲董永珍眼里,这是儿子唯一的福利:“啥都缺,就是不缺肉。”
38/68黄龙家中还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妹妹。小妹妹冉冉因为平日里无人照顾,只能多上一年学前班,由县里的奶奶照看。
39/68高考前一周,董永珍不得不回村里插秧干活,还要带着侄子石头和小女儿一同去田间地头。
40/68黄龙家中,妹妹冉冉正在看电视。墙上贴着黄龙喜欢的柯南海报,挂着一家六口人年初时拍的合影。
41/68黄龙历年来得到的奖状被整齐地归成一摞,挂在家中显眼的位置,即将高考的儿子是这个农村家庭的骄傲和希望。
42/68黄龙家里直到高考都没来得及收割的小麦。高考之后,等待黄龙的可能是一场“久违”的农活。
43/68作为父母唯一的儿子,马上高考的黄龙这一年是家中的“核心”。父亲黄宏说:“这一年家里的收入是负的,但是也一定得保证孩子们上好学。我们没怎么管过他,孩子很自觉。”
44/68高考前最后几天,董永珍想改善儿子的伙食,就带他来超市看看。黄龙有点计较那些零食对他来说“不划算”的价格。但他还是开心能看到玲琅满目的商品,感受到超市里强劲的冷气带来的“凉快的感觉”。最后母亲给他买了半斤熟牛肉,他兀自嘟囔着“今年最后一次”。
45/68最后一次大考后的晚上,很多同学都回家了。黄龙和少部分同学留在考场里继续上夜自习。甚至到高考前两天,他还跑到学校图书馆自习。他说:“一个人在家里有时候学不进去,需要一个环境。”
46/68重复的单调生活让黄龙适应了高考带来的压力。最后一段时间他依旧埋头做题做练习:“我们老师都说看不到大家的压力。”然而每次考完试,回家路上他都会唠叨着哪道题出了问题,然后摇摇头:“不应该。”
47/68黄龙的性格让董永珍放心不下:“他不爱跟人打交道”。但他的同学关系并不糟糕:他和同学会默契地在早餐店里一起吃早餐。而且,男女生都挺喜欢在课间或者自习过来跟他讨论问题。
48/68课间,丢下卷子和试题,黄龙和旁边的男生比赛掰手腕:“我的左手力量大一些,右手可能掰不过他。”
49/68黄龙的物理“纠错本”。粘满了每次从考试卷上剪下来的错题,然后再在底下写满解题过程和正确答案。
50/68夜里回家继续复习一阵子。十一点半,洗漱后的黄龙上床准备睡觉。
51/68每天下午两点半,班里都会进行集体宣誓仪式。异口同声的团结中夹杂着形式感和虚弱。
52/68黄龙班上,一位同学的“桌面语”:“TA已经是前60了!你凭什么不长进!他已经在高处了,你有什么脸停在这里?!你甘心?!” “别焦躁,静心,专心!”
53/68短暂的课间,大家都会找些“娱乐方式”放松一下。转书都是高三男生的“长项”。黄龙的同学开玩笑说,“做的题多了,这个自然而然就会了”。
54/68中午,不回家的同学吃完午餐后在班里睡觉。也有人仍然在看书学习。
55/68晚上夜自习,会有同学把桌椅搬出来,单独在楼道旁安静的角落看书。
56/68夜晚的校园灯火通明。
57/68夜自习之后,黄龙关灯、准备最后一个离开。书桌上堆积着大家厚厚的书本和复习资料。
58/685月最后一天学校组织拍摄毕业照,女生们都穿上了漂亮的裙子。几个女孩子在四楼楼道俯看楼下班级拍照留影。
59/68黄龙班里拍摄集体照。这一天很多同学都自带了手机或相机,拍完集体照以后,大家纷纷找同学合影留念。
60/68离高考越近,内压越大,情绪越浓。安静做题的间隙,抬头,白花花的天花板上只有电扇一直不知疲倦地转着。
61/68高三毕业带着躁动与宣泄的情绪。扔卷子、撕掉复习资料,是很多高中毕业生的“传统项目”。信阳高中也不例外。
62/68伴着漫天飞舞的试卷,接二连三有男生被同学们抬起扔进高于膝盖的景观河中变成水花,变成头顶各班眼中的风景。全校在这些时候,都会沸腾起来,仿佛一下点燃了一串鞭炮。
63/68“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却是一群人的孤单。”
64/68离高考三天的时候,黑板报倒计时日期下的一行“相信自己”被一句简单鲜明的红色“必胜!”所代替。这一天也是信高高三同学在学校上课的最后一天。
65/68打扫卫生准备高考考场的时候,大家争相合影留念。
66/68距离高考12个小时,黄龙和同学们在屋里一起讨论复习。
67/68直到高考前的最后一天,黄龙还是保持着正常的作息规律,他的生活里没有明星、没有星座、也没有电子游戏,他将一切未知的憧憬,都押在了这次高考之后。
68/68这天,黄龙和同学们一起扔出了写着自己愿望的纸飞机。当日的高考动员会上,班主任在黑板上留下了一行字:“高考,是人生的开始。”
正在载入...《在人间》第64期:两个高考生
日 10:05|||在教学楼楼道里,丁瑄遇见了同年级的同学,同学听说他出国留学的消息后羡慕不已。丁瑄所在班级一共有21名学生,其中15名参加高考,只有丁瑄一个出国。不过丁瑄的发小倒是有不少出国的。
相关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个高考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