钕试剂是液体吗?钕试剂能被不锈钢可以用磁铁吸住住吗?

(1)过滤、洗涤(只答过滤不正确) 坩埚、泥三角(2)2Fe2++2H++H2O2=2Fe3++2H2O(3)n(Fe3O4)=0.01 mol,n(Fe)=0.001 mol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实验题
实验室模拟回收某废旧含镍催化剂(主要成分为NiO,另含Fe2O3、CaO、CuO、BaO等)生产Ni2O3。其工艺流程为:(1)根据图Ⅰ所示的X射线衍射图谱,可知浸出渣含有三种主要成分,其中“物质X”为&&&&&&&&&&&&。图Ⅱ表示镍的浸出率与温度的关系,当浸出温度高于70℃时,镍的浸出率降低,浸出渣中Ni(OH)2含 量增大,其原因是&&&&&&&&。(2)工艺流程中“副产品”的化学式为&&&&&&&&&&&&。(3)已知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如下表:氢氧化物 Fe(OH)3 Fe(OH)2 Ni(OH)2 开始沉淀的pH 1.5 6.5 7.7 沉淀完全的pH 3.7 9.7 9.2 操作B是为了除去滤液中的铁元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向操作A所得的滤液中加入NaOH溶液,调节溶液pH为3.7~7.7,静置,过滤。请对该实验方案进行评价&&&&&&&&&&&&&&&&&&&&&&&(若原方案正确,请说明理由;若原方案错误,请加以改正)。(4)操作C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Ca2+,若控制溶液中F-浓度为3×10-3mol·L-1,则Ca2+的浓度为&&&&&&&&&mol·L-1。(常温时CaF2的溶度积常数为2.7×10-11)(5)电解产生2NiOOH·H2O的原理分两步:①碱性条件下Cl-在阳极被氧化为ClO-;②Ni2+被ClO-氧化产生2NiOOH·H2O沉淀。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实验题
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某学习小组以Mg(NO3)2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提出如下4种猜想:甲:Mg(NO3)2、NO2、O2乙:MgO、NO2、O2丙:Mg3N2、O2 丁:MgO、NO2、N2(1)实验前,小组成员经讨论认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查阅资料得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针对甲、乙、丙猜想,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2)实验过程①取器连接后,放人固体试剂之前,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观察到E 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表明&&&&&&&。②称取Mg(NO3)2固体3.79 g置于A中,加热前通人N2以驱尽装置内的空气,其目的是&&&&&&&;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时,正确操作是先&&&&&&&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③观察到A 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C、D 中未见明显变化。④待样品完全分解,A 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g⑤ 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人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3)实验结果分析讨论①根据实验现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经分析可初步确认猜想&&&&&&是正确的。②根据D 中无明显现象,一位同学认为不能确认分解产物中有O2,因为若有O2,D中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填写化学方程式),溶液颜色会退去;小组讨论认定分解产物中有O2存在,未检侧到的原因是&&&&&&&&&&&&&&&&。③小组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是上述实验设计仍不完善,需改进装里进一步研究。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实验题
某化学小组以苯甲酸为原料,制取苯甲酸甲酯。已知有关物质的沸点如下表:物质 甲醇 苯甲酸 苯甲酸甲酯 沸点/℃ 64.7 249 199.6 &Ⅰ.合成苯甲酸甲酯粗产品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2.2g苯甲酸和20ml甲醇(密度约0.79g·mL-1),再小心加入3mL浓硫酸,混匀后,投入几粒碎瓷片,小心加热使反应完全,得苯甲酸甲酯粗产品。‘(1)浓硫酸的作用是&&&&&&&&&&&&&&&&&&&&&&;△ & 简述混合液体时最后加入浓硫酸的理由:&&&&&&&&&&&&&&&&&&&&&&&&&&&&&&&&&。(2)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图三套实验室合成苯甲酸甲酯的装置(夹持仪器和加热仪器均已略去)。根据有机物的沸点,最好采用&&&&&&&&装置(填“甲”或“乙”或“丙”)。Ⅱ.粗产品的精制(3)苯甲酸甲酯粗产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甲醇、硫酸、苯甲酸和水等,现拟用下列流程进行精制,请根据流程图写出操作方法的名称。操作Ⅰ&&&&&&&&&&&&&&&&&&操作Ⅱ&&&&&&&&&&&&&&&&&&&&。 (4)能否用NaOH溶液代替饱和碳酸钠溶液?&&&&&&&&&&&&&&&&&&(填“能”或“否”),并简述原因&&&&&&&&&&&&&&&&&&&&&&&&&&&&&&&&&&&&&&&&&&&&&&&&&&&&&&&&&&&&&&&&&&&&&&&&。(5)通过计算,苯甲酸甲酯的产率是&&&&&&&&&&&&&&&&&&&&&&&&&&&&&&&。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实验题
镁及其合金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材料,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主要步骤如下:(1)为了使MgSO4转化为Mg(OH)2,试剂①可以选用________,要使MgSO4完全转化为沉淀,加入试剂的量应为________________。(2)加入试剂①后,能够分离得到Mg(OH)2沉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3)试剂②选用________;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4)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后产生镁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实验题
实验室可用MnO2和KClO3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氧气:2KClO32KCl+3O2↑I.现有下列仪器或装置:(1)A-D装置中,用作KClO3为原料制氧气的反应装置是____(填序号)。(2)排水法收集氧气,接口顺序是:氧气出口→___→___→g→h→烧杯(填序号)。Ⅱ.KClO3分解时尚有副反应,导致收集到的气体有异味。据推测,副产物可能是O3、Cl2、ClO2中的一种或几种。资料表明:O3、Cl2、ClO2的沸点依次为-111℃、-34℃和11℃,且O3、ClO2也能将KI氧化为I2。为探究副反应气体产物的成分,将KClO3分解产生的气体经干燥后通入如右装置进行实验:&(3)若要确认副产物中含Cl2,F中应盛放_____溶液。(4)确定副产物中含有Cl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5)实验时若D中无现象,E中试纸变蓝,能否得出副产物含有臭氧的结论?答:_____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ClO2是饮用水消毒剂。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pH为5.5~6.5)除含有ClO2外,常含有一定量对人体不利的ClO2-。为测定此饮用水中两者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准确量取v mL水样加入到锥形瓶中,调节水样pH=8,加人足量KI晶体,发生如下反应:2ClO2+2I- =I2+2ClO2-,反应结束后产生amolI2;继续调节溶液pH=1,又发生如下反应:ClO2-+4H++4I- =2I2+Cl-+2H2O,反应结束后叉产生bmolI2。(6)饮用水中c(ClO2-)=_____________mol·L- 1(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实验题
溴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制备溴乙烷的原料有95%乙醇、80%硫酸(用蒸馏水稀释浓硫酸)、研细的溴化钠粉末和几粒碎瓷片,该反应的原理如下:NaBr + H2SO4 → NaHSO4 + HBrCH3CH2OH + HBrCH3CH2Br + H2O某课外小组欲在实验室制备溴乙烷的装置如右图。数据如下表。&&&&&&&&&&&物质数据 乙醇 溴乙烷 1,2-二溴乙烷 乙醚 浓硫酸 密度/g·cm-3 0.79 1.46 2.2 0.71 1.84 熔点(℃) -130 -119 9 -116 10 沸点(℃) 78.5 38.4 132 34.6 338 在水中的溶解度(g/100g水) 互溶 0.914 1 7.5 互溶 &请回答下列问题。(1)加入药品之前须做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进行的途中若发现未加入碎瓷片,其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B的作用是除了使溴乙烷馏出,还有一个目的是_____________。温度计的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_____之间。(3)反应时有可能生成SO2和一种红棕色气体,可选择氢氧化钠溶液除去该气体,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操作可在___________(填写玻璃仪器名称)中进行,同时进行分离。(4)实验中采用80%硫酸,而不能用98%浓硫酸,一方面是为了减少副反应,另一方面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粗产品中含有的主要有机液体杂质是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制得纯净的溴乙烷,对粗产品进行水洗涤、分液,再加入无水CaCl2,进行______________操作。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实验题
资料显示: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白色不溶物。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探究反应原理并验证产物。(1)提出假设实验Ⅰ: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氧化膜,将其放入盛有适量滴有酚酞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由浅红变红。该同学对反应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做出如下猜测:猜测1:白色不溶物可能为________;猜测2:白色不溶物可能为MgCO3;猜测3:白色不溶物可能是碱式碳酸镁[xMgCO3·yMg(OH)2]。(2)设计定性实验确定产物并验证猜测:实验序号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Ⅱ 将实验Ⅰ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 能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气体成分为__①__ 实验Ⅲ 取实验Ⅰ中的白色不溶物,洗涤,加入足量__②__ __③__ 白色不溶物可能含有MgCO3 实验Ⅳ 取实验Ⅰ中的澄清液,向其中加入少量CaCl2稀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存在__④__ &(3)为进一步确定实验Ⅰ的产物,设计定量实验方案,如图所示:称取实验Ⅰ中所得干燥、纯净的白色不溶物22.6 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A和B中。实验前后装置A增重1.8 g,装置B增重8.8 g,试确定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结合化学用语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Mg和饱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实验题
阿司匹林可由水杨酸与乙酸酐作用制得。其制备原理如下: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钠盐易溶于水。阿司匹林可按如下步骤制取和纯化:步骤1:在干燥的5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2 g水杨酸、5 mL乙酸酐和5滴浓硫酸,振荡使水杨酸全部溶解。步骤2:按图所示装置装配好仪器,通水,在水浴上加热回流5~10 min,控制水浴温度在85~90 ℃。步骤3:反应结束后,取下反应瓶,冷却,再放入冰水中冷却、结晶、抽滤、冷水洗涤2~3次,继续抽滤得粗产物。步骤4:将粗产物转移至150 mL烧杯中,在搅拌下加入25 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充分搅拌,然后过滤。步骤5:将滤液倒入10 mL 4 mol·L-1盐酸,搅拌,将烧杯置于冰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抽滤,再用冷水洗涤2~3次。(1)步骤1浓硫酸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2)步骤2中,冷凝管通水,水应从________口进(填“a”或“b”)。(3)步骤3抽滤时,有时滤纸会穿孔,避免滤纸穿孔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步骤4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得到的固体为________。(5)取几粒步骤5获得的晶体加入盛有5 mL水的试管中,加入1~2滴1%三氯化铁溶液,发现溶液变紫色,可采用________方法,进一步纯化晶体。稀土钕是否被磁铁吸住?_百度知道
稀土钕是否被磁铁吸住?
我想把我手中的磁铁粉中的铁粉与钕粉分开,所以才提出这个问题,希望得到回答谢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铷本身不吸可以分离。。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磁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磁铁不是能吸铁、钴、镍吗?那么液态下的铁、钴镍能被磁铁吸收吗?能答就答不能算了,一时好奇而已。_百度宝宝知道磁铁不是能吸铁、钴、镍吗?那么液态下的铁、钴镍能被磁铁吸收吗?能答就答不能算了,一时好奇而已。_百度宝宝知道欲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其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试剂或方法
水 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欲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其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试剂或方法
欲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其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试剂或方法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
过滤A.AB.BC.CD.D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铁粉能被磁铁吸引,铜粉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水反应,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A.
本题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问题解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锈钢磁铁能吸住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