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问题解答六 一定要写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1月8日,互联网上出现一篇题为《2010厦门马拉松,3小时以内作弊分析报告》(以下简称“网帖”)的帖子,指出今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场上,有多人因高考加分、运动员等级晋级等目的,采取作弊手段获得好名次。其中最夸张的是,6个人冲刺却带来11个参赛成绩。  记者从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竞赛部获悉,的确有人在比赛中舞弊,目前多数作弊者已被查出,并被取消了成绩和名次。在厦门马拉松官方网站上,排名前100名的选手中已有约30人被取消了成绩和名次。  据组委会竞赛部负责人、厦门市体育局副局长何玺介绍,早在比赛刚刚结束之时,组委会就发现了存在个别违反竞赛规则和规程的行为。有的选手一个人佩戴两块甚至更多计时芯片,蘀人参赛;有的参赛者则费尽心机偷乘交通工具,以获得更好的成绩等  连日来,组委会一直通过照片、录像等多方进行调查取证,并对前100名中的作弊者作出了严厉的追查。“不排除个别参赛选手、个别运动队受某种利益驱使,在比赛中舞弊。”(1)请用一句概述上述新闻材料内容(2分)________(2)你对厦门马拉松作弊案有何看法?请对此事作点评:要求写出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的理由(不少于50字)(4分)________________-乐乐题库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1月...”习题详情
216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1月8日,互联网上出现一篇题为《2010厦门马拉松,3小时以内作弊分析报告》(以下简称“网帖”)的帖子,指出今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场上,有多人因高考加分、运动员等级晋级等目的,采取作弊手段获得好名次。其中最夸张的是,6个人冲刺却带来11个参赛成绩。  记者从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竞赛部获悉,的确有人在比赛中舞弊,目前多数作弊者已被查出,并被取消了成绩和名次。在厦门马拉松官方网站上,排名前100名的选手中已有约30人被取消了成绩和名次。  据组委会竞赛部负责人、厦门市体育局副局长何玺介绍,早在比赛刚刚结束之时,组委会就发现了存在个别违反竞赛规则和规程的行为。有的选手一个人佩戴两块甚至更多计时芯片,蘀人参赛;有的参赛者则费尽心机偷乘交通工具,以获得更好的成绩等  连日来,组委会一直通过照片、录像等多方进行调查取证,并对前100名中的作弊者作出了严厉的追查。“不排除个别参赛选手、个别运动队受某种利益驱使,在比赛中舞弊。”(1)请用一句概述上述新闻材料内容(2分)&&&&&&&&(2)你对厦门马拉松作弊案有何看法?请对此事作点评:要求写出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的理由(不少于50字)(4分)&&&&&&&&&&&&&&&&厦门马拉松作弊只为高考加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0-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1月8日,互联网上出现一篇题为《2010厦门马拉松,3小时以内作弊分析报告》(以下简称“网帖”)的帖子,指出今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场上,有多人因高考加分、运动员等级晋级等目的,...”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1月8日,互联网上出现一篇题为《2010厦门马拉松,3小时以内作弊分析报告》(以下简称“网帖”)的帖子,指出今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场上,有多人因高考加分、运动员等级晋...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1月...”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1月8日,互联网上出现一篇题为《2010厦门马拉松,3小时以内作弊分析报告》(以下简称“网帖”)的帖子,指出今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场上,有多人因高考加分、运动员等级晋级等目的,采取作弊手段获得好名次。其中最夸张的是,6个人冲刺却带来11个参赛成绩。  记者从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竞赛部获悉,的确有人在比赛中舞弊,目前多数作弊者已被查出,并被取消了成绩和名次。在厦门马拉松官方网站上,排名前100名的选手中已有约30人被取消了成绩和名次。  据组委会竞赛部负责人、厦门市体育局副局长何玺介绍,早在比赛刚刚结束之时,组委会就发现了存在个别违反竞赛规则和规程的行为。有的选手一个人佩戴两块甚至更多计时芯片,蘀人参赛;有的参赛者则费尽心机偷乘交通工具,以获得更好的成绩等  连日来,组委会一直通过照片、录像等多方进行调查取证,并对前100名中的作弊者作出了严厉的追查。“不排除个别参赛选手、个别运动队受某种利益驱使,在比赛中舞弊。”(1)请用一句概述上述新闻材料内容(2分)________(2)你对厦门马拉松作弊案有何看法?请对此事作点评:要求写出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的理由(不少于50字)(4分)____________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1月8日,互联网上出现一篇题为《2010厦门马拉松,3小时以内作弊分析报告》(以下简称“网帖”)的帖子,指出今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场上,有多人因高考加分、运动员等级晋级等目的,采取作弊手段获得好名次。其中最夸张的是,6个人冲刺却带来11个参赛成绩。  记者从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竞赛部获悉,的确有人在比赛中舞弊,目前多数作弊者已被查出,并被取消了成绩和名次。在厦门马拉松官方网站上,排名前100名的选手中已有约30人被取消了成绩和名次。  据组委会竞赛部负责人、厦门市体育局副局长何玺介绍,早在比赛刚刚结束之时,组委会就发现了存在个别违反竞赛规则和规程的行为。有的选手一个人佩戴两块甚至更多计时芯片,蘀人参赛;有的参赛者则费尽心机偷乘交通工具,以获得更好的成绩等  连日来,组委会一直通过照片、录像等多方进行调查取证,并对前100名中的作弊者作出了严厉的追查。“不排除个别参赛选手、个别运动队受某种利益驱使,在比赛中舞弊。”(1)请用一句概述上述新闻材料内容(2分)________(2)你对厦门马拉松作弊案有何看法?请对此事作点评:要求写出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的理由(不少于50字)(4分)________________”相似的习题。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①,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②。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③,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注)①济众:周济大众。②尧舜其犹病诸:病,不足;诸,之乎。③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____A.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子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功,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孔子“推己及人”的“恕”,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幼儿。C.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劝子贡从浅近易行的“恕”做起。他人和我自己是一样的,所以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D.“仁”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不易把握,孔子从寻常事理人手,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来阐明关于“仁”的基本主张。(2)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 的理解。(3分)-乐乐题库
&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习题详情
27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0.7%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①,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②。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③,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注)&①济众:周济大众。②尧舜其犹病诸:病,不足;诸,之乎。③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子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功,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孔子“推己及人”的“恕”,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幼儿。C.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劝子贡从浅近易行的“恕”做起。他人和我自己是一样的,所以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D.“仁”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不易把握,孔子从寻常事理人手,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来阐明关于“仁”的基本主张。(2)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 的理解。(3分)A&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0-《论语·雍也》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①,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②。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③,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 “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有误.孔子认为即使如尧舜这样的圣王,都不一定能做得到。(2)要准确翻译文言文,结合选文及孔子的其他“仁”的主张深刻体会“恕”的含义。译文: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评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在后面的章节里,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于“仁”的基本主张。对此,我们到后面还会提到。总之,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①,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②。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③,可谓仁之方也已。...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①,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②。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③,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注)①济众:周济大众。②尧舜其犹病诸:病,不足;诸,之乎。③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____A.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子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功,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孔子“推己及人”的“恕”,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幼儿。C.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劝子贡从浅近易行的“恕”做起。他人和我自己是一样的,所以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D.“仁”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不易把握,孔子从寻常事理人手,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来阐明关于“仁”的基本主张。(2)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 的理解。(3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①,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②。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③,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注)①济众:周济大众。②尧舜其犹病诸:病,不足;诸,之乎。③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____A.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子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功,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孔子“推己及人”的“恕”,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幼儿。C.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劝子贡从浅近易行的“恕”做起。他人和我自己是一样的,所以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D.“仁”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不易把握,孔子从寻常事理人手,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来阐明关于“仁”的基本主张。(2)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 的理解。(3分)”相似的习题。莫言出席诺贝尔奖新闻发布会 ,称将继续努力写作。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浙江省建德市李家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语言表达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3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校车使用的日常监管。每月清理校车交通违法和事故情况,督促及时接受处理,同时要每月向本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通报校车标牌发放情况和校车交通违法、事故等情况。同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严格校车驾驶人资格许可和管理制度。明确申请校车驾驶资格应具备的条件,以及办理许可的手续和程序,建立校车驾驶人每年审验、联合监管以及退出机制。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4届浙江建德李家镇初级中学初二5月单元检测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其他题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3分)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张哲)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领取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12月6日出席了新闻发布会,解答了各国记者提出的有关文学创作等方面的问题。
莫言曾经在11年前来过诺贝尔的故乡斯德哥尔摩,并且参观了每年颁发诺贝尔奖的地点市政厅。他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我的朋友当然也开玩笑地说,你好好写,将来也有可能站在这里来领奖。我当时心里也觉得是,要好好写。一定要争取站在这里面领奖。现在我确实来到这个地方,来领诺贝尔文学奖。我现在心里除了感觉到高兴,还有很深的惭愧。我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好的作家应该获得这个奖项。另外我自己觉得我写得还不够好,我要继续努力。”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年浙江省建德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一)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其他题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3分)
哈尔滨市平房区一处在建工地,现场施工人员在工作时,挖出了两个坛子,里面满满装的都是古代铜钱,写着“嘉祐元宝”、“政和通宝”、“祥符通宝”、“崇宁通宝”等。据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研究部主任毕丛良介绍,坛子里装的是宋代钱币,距今已有近1000年的历史了。
据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工作人员介绍,6日上午,有市民拿着两枚古钱币来到文管站,想鉴定是什么年代的、值不值钱?经鉴定,两枚钱币均是宋代古币,分别是“嘉祐元宝”和“崇宁通宝”。哈市文物管理站研究部主任告诉记者:“‘崇宁通宝’是宋徽宗时期铸造的,钱文是宋徽宗亲书的瘦金体,钱币的书法艺术价值很高,但市场价值一般。”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年浙江临安於潜第一初级中学九年级上期末综合考试一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语言应用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3分)
哈尔滨市平房区一处在建工地,现场施工人员在工作时,挖出了两个坛子,里面满满装的都是古代铜钱,写着“嘉祐元宝”、“政和通宝”、“祥符通宝”、“崇宁通宝”等。据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研究部主任毕丛良介绍,坛子里装的是宋代钱币,距今已有近1000年的历史了。
据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工作人员介绍,6日上午,有市民拿着两枚古钱币来到文管站,想鉴定是什么年代的、值不值钱?经鉴定,两枚钱币均是宋代古币,分别是“嘉祐元宝”和“崇宁通宝”。哈市文物管理站研究部主任告诉记者:“‘崇宁通宝’是宋徽宗时期铸造的,钱文是宋徽宗亲书的瘦金体,钱币的书法艺术价值很高,但市场价值一般。”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语言应用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3分)
创造性思维对思维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创造性思维与思维者的天赋有一定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创造性思维的天赋就是一种高度的敏感性、感受力和洞察力,他就像卓越的探矿者,善于发现并开掘深深地掩埋在地下的矿藏。再者,思维者对他所思维的对象应有浓厚的兴趣,一个研究者对他们研究的对象缺乏兴趣,他要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是不可能的。当然,不管一个人有多么高的天分,也不管他对自己思维的对象怀着多么强烈的兴趣,要是他是浮躁的、缺乏意志力的,他不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长久地、锲而不舍地集中在自己的思维对象上,要做出创造性思维是很困难的。小题1:E、B(答E,3分;答B,2分)小题2:为史铁生举行的三个追思会,意在说明史铁生的离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分)借追思会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史铁生离世的哀悼和纪念之情;(2分)与结尾“史铁生去世了,不少人都在哀悼”形成照应。(2分)小题3:顽强的毅力,挑战病魔与苦难;豁达、从容的胸怀,坦然面对生死;甘于奉献,死后献出遗体;行事低调,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结合文本分析,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小题4:【观点一】史铁生堪称“当代文化英雄”。他的代表作《我的地坛》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其影响超出文坛。他用二十年漫长的岁月完成的力作《我的地坛》,源于他对自己挑战苦难的深刻感悟。他以付出自己苦难的代价理出“生与死”的答案,其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价值。【观点二】史铁生无愧于“伟大的生命”。他是一位有真正的信仰,真正坚持精神高度的写作者。他虽身体被禁锢在轮椅上,但对生命的感悟却高于站立的人。他顽强地挑战病苦,以一颗辽阔之心感动着读者。【观点三】两个观点都中肯,史铁生既堪称“当代文化英雄”,又无愧于“伟大的生命”。理由综合前两个观点中的理由,言之成理即可。(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给6分。)小题1: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注意选项中关于作品内容、作品结构、作品主题、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提法是否正确。本题中,原文表述是其作品的重新出版被提上日程,但A项错误在于,《我与地坛》并不是当年文坛唯一的一篇作品;C项关于“情感抒发含蓄”的说法错,应为“直接”。小题2: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可从分析北京、上海两地同一天为史铁生举行追思会,及《天涯》将举行的“铁生之夜”烛光追思会这几件事的共同意义入手,结合开头在文章中的一般性作用回答。不难看出,为史铁生举行的这三个追思会,意在说明史铁生的离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力图借追思会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史铁生离世的哀悼和纪念之情;另一方面,在开头写着三个追思会,还可与结尾“史铁生去世了,不少人都在哀悼”形成照应。小题3: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宝贵的精神品质”一语在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从文中“史铁生以自己的苦难为我们这些健全人背负了“生与死”的沉重答案,他用自己的苦难提升了大家对生命的认识“等语可看出史铁生顽强的毅力,挑战病魔与苦难;从文本中史铁生所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等语可看出他豁达、从容的胸怀,坦然面对生死;此外还有他甘于奉献,死后献出遗体;行事低调,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等等。小题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探究试题,答案并不唯一。可选择三种答案:一是认为史铁生堪称“当代文化英雄”。这需从史铁生在文化上的贡献出发,比如他的代表作《我的地坛》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其影响超出文坛。他用二十年漫长的岁月完成的力作《我的地坛》等等。二是认为史铁生无愧于“伟大的生命”。这需从他是一位有真正的信仰,真正坚持精神高度的写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很高,以一颗辽阔之心感动着读者等角度出发。三是认为两个观点都中肯,这需要综合前两个观点中的理由。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经典小说的对话描写往往寥寥数语就能写活一个人物,如《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见黛玉时说:“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句话一语三关:即赞美了黛玉美貌、风致;又夸赞了在座的迎春姐妹,抬举了她们嫡亲的身份;还奉承了贾母,说她膝下外孙女、孙女个个美丽,那是血缘所致,充分表现了王熙凤是一个伶牙利齿、八面玲珑,善于笼络人心的大管家。请你以此为例,并根据下面人物对话分析《边城》中“翠翠”语言的含义和“翠翠”这个人物形象。(6分)爷爷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句诗出自《诗经》,其中的“苹”指的是蒿类植物。这就是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的由来。或许是巧合,在《诗经》产生近三千年后,这位叫“呦呦”的女科学家和她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发现了专门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这种药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的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她1955年进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屠呦呦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作出了贡献。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 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舍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何古人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呢?,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改变原来的提取方法。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终于在第19l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以低沸点溶剂乙醚来提取有效成分,明显提高了青蒿防治疟疾的效果,也大大降低了其毒性。这种编号为19l的青蒿萃取液,在治疗被P.berghei疟原虫感染的小鼠和被P.cynomolgi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时,有效率达到了100%。青蒿萃取液作用于人类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为了尽快确定这一点,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在当时没有关于药物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估程序的情况下,这是他们获得信心的唯一办法。在自己身上实验获得成功之后,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深入到海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2l位感染了Plasmodium vivax和P.falciparum这两种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出奇之好,使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的病人很快退烧,血液中的疟原虫也很快消失。屠呦呦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分,确定这种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一157℃的活性成分,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抗疟疾的有效药物。屠呦呦说:“青蒿素能够在疟原虫生命周期中任何一个阶段将其杀灭。”屠呦呦研究小组最初进行临床测试的药物形式是片剂,但结果并不太理想,后来改成一种新的形式——青蒿素提纯物的胶囊,由此开辟了发明一种抗疟疾新药的道路。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但当时她却不知道自己合成出来的这种化学物质以后被证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好得多。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而屠呦呦作为一位植物化学家,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却有幸同时通过这两种途径发现了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开创了人类抗疟之路上一个新的里程碑。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得被看做诺贝尔奖“风向标”、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大奖——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的世界级大奖。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屠呦呦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为获奖感到自豪。&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错误的两项是(&&&)(5分)A.“氯喹”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B.《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给了屠呦呦启发,使她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 ,于是她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C.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为了得到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信心,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不仅表现了他们献身医学事业的决心,也反映出当时我国医学研究的条件之差。D.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将在青蒿中提取的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后经进一步提纯研制出一种强抗疟药物“双氢青蒿素”。E.文章以《诗经》开篇,以描写青蒿作结,不仅增强了传记的文学色彩和可读性,而且也暗示了屠呦呦的思想品质。小题2: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分点概括。(4分)小题3:从屠呦呦的“抗疟”之路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齐长城位于山东省境内,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修建的军事防御体系,距今已2500余年,为世界上最早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今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东至青岛市黄岛区;齐长城横跨济南市、章丘市等十几个县市区,长度在600公里以上;它是中国唯一起于黄河止于大海的长城,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军事地位。泰山两侧是齐、鲁接壤地带,是北、南争战与会盟的通道。特别是在齐国的西南部,济水与泰山之间构成依河临山之险,是中原各国的交战要道,是春秋战国时中原诸国进攻齐国的咽喉。所以,齐国在这里首先修筑了西段城障,以防鲁、晋诸国。齐长城多依山势而筑,山岭之地又多筑在峰顶处,故齐长城又有“长城岭”之称。随山势而筑地段,城墙多系大小不一的自然石块砌成,一般不用灰浆等物凝固。而平原低谷地段所筑长城又多夯筑而成,土筑的城墙也称钜防或防门。齐长城建筑时充分利用山险,既代替长城的作用又能节省人、财、物,城墙是长城的主体;烽火台多设在山岭的高巅之处,是军事设防传递信号的设施;而关塞和防门多设在平原低谷地段,是出入国境的必经之地,也是长城的要冲地带,这些地方一般修筑两层城墙。在沂水和临朐交界地带的大岘山上修筑的穆陵关,就筑了两道城墙,格外坚固,因此处是齐国当时通往南部的重要门户,由此向北可直达齐都临淄。据罗勋章先生实地调查,长城所经的临朐、安丘、沂水境内地段城墙,多为南北两道城墙,且两道城墙的修筑结构相同,故而证明长城要冲地带是有意重点加固的。综观齐长城的建筑结构设计,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就地取材的特点,故而现今所见长城不是整齐的统一设计,而是多因山势和河堤渠而筑。平地、河流、低谷处重点设防,以确保进出方便,能攻易守。现在在山顶险要处见不到城墙遗迹,说明当时此处没有修筑城墙。在山岭脊外缘陡险处,长城内侧地势较外侧要高出许多,一般可高出2~3米,而外城墙内只填以3~4米宽的土沙或碎石,所以齐长城较多处地段为单城墙,即只有外墙,无内墙;这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所建长城中是仅见的,在历代所建长城中也是仅有的。而平阴、长清地带的长城西端,既无山岭屏障,又无河道为阻,而此处又是齐国南通曹、宋、滕、邾、鲁、楚、周诸国,西通卫、晋、郑的要冲地带,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故齐国不惜耗费巨力在此用土坯筑成高厚的城墙,故史称钜防。这里因有钜防,在春秋战国长达五百余年的时间内未发生灭国之灾,确实起到了筑城卫国的作用。小题1:下面对“齐长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长城是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泰山之南的齐国。B.齐长城始于济南,终于青岛,绵延十几个县市区,长度600多公里。C.齐长城的西段城障,是为了防御鲁、晋等诸国的侵略而建造的。D.齐长城有“长城岭”之称,得名于它多依山而筑,且遇山岭之地时多筑在峰顶处。小题2:下面对齐长城建筑设计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齐长城多顺势而筑,主要是为了降低建筑成本和减少对自然的过度破坏。B.齐长城建筑时就地取材,山岭地段主要是自然石块,低平地段主要是土筑。C.齐长城在设计上不是整齐的统一设计,是因为当时的建造技术还无法达到。D.齐长城的单城墙建在山脊处,双层城墙多设在出入国境的必经之地。小题3: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齐长城在山岭的高巅之处都设置烽火台,目的是传递军事信息。B.钜防是土筑的城墙,建在齐长城西部,即今天的长清、平阴一带。C.穆陵关筑了两道城墙,是因为这里是当时齐国通往南、北方向的重要门户。D.齐长城绝大多数地段为单城墙,即有外墙而无内墙,个别地段才有两道城墙。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蝴蝶泉边蝶如雪①千年古雪像白色的篝火,晶亮地在大理苍山云弄峰的皱褶里燃烧。虽然雪花难得飘下苍山,但山脚的那潭泉水却满带着雪花的香味。②这是一个用大理石栏杆围砌的潭。潭底铺满鹅卵石,一尾尾红色的、黑色的鱼在里面游来游去。潭水深处有一个泉眼汩汩冒水,好像一朵朵雪花旋浮而出。③潭边一棵古老的合欢树把树枝横过水面。这棵树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每年农历四月开花,花色金黄,状如蝴蝶。花开时,花蕊间的奇异花蜜,会招来成群结队的彩蝶雪花般飞舞,它们累了就首尾相衔,一串串从树梢下坠到泉面小憩,成为奇观。明代学者徐霞客曾在其游记中记述:“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④第一只蝴蝶是什么时候飞到泉边来的?谁也说不清楚。也许,它们真的是从一个传说里启程的。⑤我听到过一个白族的化蝶传说:苍山脚下有一对青年男女——雯姑和霞郎,他们深深相爱。不料俞王看上了雯姑的美貌,强抢她为自己的第八个老婆。霞郎闻讯后冒死将她救出,却又被俞王的爪牙追得走投无路,他们只好双双跳入潭中。此后就有一对彩蝶从潭中翩翩飞出……⑥蝴蝶最多的时候,莫过于农历四月十五日这一天.也是传说中雯姑霞郎殉情的日子,白族人民便把这一天定为“蝴蝶会”。每年的这天,周围村寨的白族青年都要穿上盛装到蝴蝶泉边来野炊。他们唱白族情歌,唱电影《五朵金花》的插曲,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⑦我来到蝴蝶泉时却是初冬,见到的只是一池澄澈舔着苍山清浅的雪影,几片落叶轻悄地飘过幽寒的小径。没有蝴蝶的翩翩,金灿灿的合欢花没有开。而且据说前几年由于周围环境的改变,即使是蝴蝶会期间,蝴蝶也来得很少了。为什么美好的东西总是那么容易消失?我不禁黯然神伤。⑧这时候,我看见绿树掩映中有一排白色的玻璃房。偏西的阳光暖暖地照在那里,竞如春天般明媚。我不由自主地走过去,只见里面树丛中有许多蝴蝶在飞舞。这时候,一位身穿红得耀眼的白族服装的姑娘从封闭的玻璃房里拿出两筐蝴蝶来放飞。我问她,这些蝴蝶从哪儿来?她说:“是刚刚孵出来的。”我忙追着她隔着玻璃墙往里看,只见铁架一排一排,每排又分几层,上面绷着纱布,纱布上缀满了色彩斑斓的圆球。我问女孩那是什么。“蝴蝶蛹!”姑娘响亮地回答。⑨姑娘用手背抹一把额头沁出的细密汗珠,告诉我:这是一个蝴蝶养殖基地,养殖着上百种蝴蝶,近年来每到蝴蝶会期间,基地都会放出几万只蝴蝶,让它们雪花般漫天飘飞。而且,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善,自行飞到蝴蝶泉边的蝴蝶也越来越多……⑩也许该下班了,姑娘轻快地走出玻璃房。她沿着一条石板小径向浓密的树丛走去,在那里等她的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大理三月好风光哎,蝴蝶泉边好梳妆,蝴蝶飞来采花蜜哟,阿妹梳头为哪桩?”当年传遍全中国的电影《五朵金花》的插曲,从那姑娘口中悠然飘来了。绿荫中,我隐约看见了一对相依相偎的身影,他们相视而笑,眼睛明亮如太阳的光斑。?一切都在恍惚中变为蝴蝶了……(有删改)小题1:请结合全文内容回答“我”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作者引述白族的化蝶传说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3:第③段在修辞手法上很有特色,请具体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4:作者以“一切都在恍惚中变为蝴蝶了……”结束全文,韵味十足。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结尾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白&描孙犁①鲁迅几次说到白描笔法的好处,所谓白描,在写作上,就是避免浮夸,要求简练。但这是很难的。能几笔画出一个人,是要有经验的画家才行。在初学画的时候,一定是擦了再画,画了再擦,不知经过多少次练习,然后才能一笔是一笔。②白描的功夫,是作家对生活人物异常熟悉,经过周密观察研究的结果。如果事先没有观察或不熟悉,面对面工笔细涂,尚且不像,何况白描?③鲁迅的小说,是白描的杰品。研究起来,他的作品,没有过多的风景描写,没有过长的人物对话。不抽象地代言人物的心理,不琐碎地描写人物的装饰。对话、心理、环境和服装,都紧紧扣在人物的行动性格上。一切描写叙述都在显示人物的形象,绝不分散甚或掩蔽人物的形象。都是从人物情节出发,找到的最为特征的表现。④能够做到这样,作家就近于成熟了。从繁琐到单纯,要经过很多苦心。我们要避免的是造作。什么是造作?就是在一个人物之上,强加形容,滥作猜测;在一个环境之上,铺张涂饰,不分黑红。例如一个人物,本无必要,我们却强要他做几个动作,算作描写,以示生动;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本无必要,我们也强要加一两点形容。叙述农民,都是从土地改革以前,说到实现社会主义以后;描写工人,一定依次说完日本、国民党和解放以来的三个时期。⑤你这样写,我也这样写,就成了曹雪芹说的:一千个人一个面孔,一千个人一个声音。既无情节的不同,也没有性格的差异。这样的描写,繁复或是简略,都成了无谓,和白描的精神是背驰的。⑥文章里的造作和日常里的造作一样,是因为没有真实的基础。造作的人物,造作的动作和言语,都不是从生活里积累起来,更没有在作家头脑里成熟。都是临时写到了,才勉强添加进去的。它就像坏导演导出来的戏剧一样,虽是满场动作,满台喊声,也只能引起一时的哄笑。⑦鲁迅的人物,是一色的白描。阿Q、孔乙己不用说了,就是那些很不重要的配角,只要在鲁迅的笔下出现一次,谈吐几声,也便立刻被我们认识,成为永久不磨灭的形象了。对于乡下的一次社戏,儿童们的一次行船,瓜园的一个夜晚,禾场的一个黄昏,一经鲁迅描写,也就成了既有文学价值又有民俗学价值的风物断片。⑧鲁迅写这些小说的时候,身在北京。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故乡的印象是非常鲜明,非常强烈的。所以写出来,就能够真实,能够洽如其分。可以想象,鲁迅平日是如何关心这些农村现象,关心这些人物的命运;对于被剥削迫害的农民,寄予了多么大的真诚的同情;他倾听着农民说话,能立刻理解他们的心情。⑨所以,白描的功夫,是从对生活,对人民的关心的基础上,再加上对艺术的严谨,才能养成的。(节选自《耕堂文论》)小题1:下列对文章所说的“白描”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A.白描是一种不浮夸矫饰,不强加形容,而崇尚简练的写作手法。B.白描更需要作家对生活、对人物异常熟悉,周密观察研究。C.白描是不用繁复琐碎的笔法而以写意的手法突出显示人物特征。D.白描的功夫源于对生活、人民的关心,以及对艺术的严谨。小题2:第④段“能够做到这样,作家就近于成熟了”一句中的“这样''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3:文章以“白描”为题,却用了不少笔墨谈“造作”,为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课文节选,回答后面题目。(8分)老贝尔曼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是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垂下来。贝尔曼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他耍了四十年画笔,仍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他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没有动手。除了偶尔涂抹一些商业画或广告画以外,几年来没有什么创作。他替“艺术区”一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挣几个小钱。他喝杜松子酒总是过量,老是唠唠叨叨地谈着他未来的杰作。此外,他还是个暴躁的小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苏艾在楼下那间灯光暗淡的小屋子里找到了酒气扑人的贝尔曼。角落里的画架上绷着一幅空白的画布,它在那儿静候杰作的落笔,已经有二十五年了。她把琼珊的想法告诉了他,又说她多么担心,惟恐那个虚弱的像是枯叶一般的琼珊抓不住她同世界的微弱联系,真会撒手而去。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然,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什么话!”他嚷道,“难道世界上竟有这种傻子,因为可恶的藤叶落掉而想死?我活了一辈子也没有听到过这种怪事。不,我没有心思替你当那无聊的隐士模特儿。你怎么能让她脑袋里有这种傻念头呢?唉,可怜的琼珊小姐。”“她病得很重,很虚弱,”苏艾说,“高烧烧得她疑神疑鬼,满脑袋都是稀奇古怪的念头。好吧,贝尔曼先生,既然你不愿意替我当模特儿,我也不勉强了。我认得你这个可恶的老──老贫嘴。”“你真女人气!”贝尔曼嚷道,“谁说我不愿意来着?走吧。我跟你一起去。我已经说了半天,愿意为你效劳。天哪!像琼珊小姐那样的好人实在不应该在这种地方害病。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那么我们都可以离开这里啦。天哪!是啊。”(选自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小题1:请说出文段塑造老贝尔曼形象所用的具体的描写方法,并概括老贝尔曼的性格。(4分)小题2:老贝尔曼画出的杰作是什么?作者没有实写相关的情节,有什么好处?(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峡谷阿城⑴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⑵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粘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⑶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⑷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⑸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愈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⑹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⑺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⑻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⑼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⑽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⑾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⑿屋里极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有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骑手走近柜台,也不说话,只伸手从胸口掏进去,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到柜里。⒀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⒁一刻功夫,一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节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⒂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⒃阳光已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布旗上下扭着动。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⒄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⒅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小题1:文章第(1)段和第(2)段分别写出了峡谷的什么特点,请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2分)小题2:文章第(2)段第(9)段都写了“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这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小题3:结合文中对骑手的描写,简要分析骑手的形象。(4分)小题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小题5:本文写一个骑手经过峡谷的故事,请尝试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5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传奇12年,羽坛“超级丹”格林日,在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单打决赛中,林丹与李宗伟上演了完美无缺的对决大片,让世界观众过足了顶级欣赏之瘾。最终,林丹耗时79分钟2:1逆转击败李宗伟,夺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冠军金牌,成为奥林匹克史上羽毛球男子单打卫冕第一人。“林丹的霸气从小就有。”林丹母亲接受采访时说,“林丹不服输,比较好强”。不服输、要强的性格,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成就了后来的林丹,也让他在职业生涯中多次遭遇危机。2000年,林丹这一批年龄段的球员开始接受国家队的选拔。然而,第一批选拔名单里没有他。后来,林丹被单独通知进入国家队,两个月后,亚洲青年锦标赛在日本开打,林丹拿下了男团、男单两项冠军,在国家队逐步站稳了脚跟。从少年体校到国家队,林丹顶着“N0.1”的光环走来,直到2002年。当时,国际羽联在每局7分制和15分制上摇摆不定,林丹一时调整不过来,接连输球,且都是首轮出局,“林一轮”的外号不胫而走。那大半年,国家队教练不再让林丹参加任何比赛,而这接连几次的挫败也惊醒了少年成名的林丹,他意识到不能仅仅拿着天赋做武器,他开始对自己“下狠手”,除了苦练,还是苦练。天道酬勤,林丹开始爆发,在接下来的赛事中狂揽5个冠军。2004年的全英公开赛,林丹更是将丹麦名将皮特·盖德拉下了马,夺得男单桂冠的同时,也从对手那里获得了“超级丹”的称号。战胜盖德让林丹的自信心再度爆棚,出征雅典奥运前,林丹目标直指冠军。他甚至把自己夺冠后的庆祝动作都设计好了,但是,雅典奥运却给林丹上了一课。雅典奥运会,林丹的首轮对手是印尼选手苏西洛。“因为担心这担心那,上场后感觉自己怎么也释放不出来。相反,我的对手的状态特别棒。”林丹最终以12比15、10比15败下阵来。经历了“一轮游”的打击,林丹的心情跌到了谷底。回到北京,林丹细细咀嚼总教练李永波的话,仔细分析自己的失利原因。他明白了自己被淘汰其实不是什么大冷门,外界把他捧得太高了,他还不是“超级丹”。“雅典奥运会的失败教会我用平静心态看待比赛和人生。”林丹平静了。于是,我们看到,2004年广州公开赛上,当鲍春来在拉锯战中回球落网,林丹兴奋地将球拍抛向空中,继而双手握拳举向空中、跪地、仰天长啸。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潮中,他右手举起向四面看台献上标准的军礼——“超级丹”回来了!不过,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是那个霸气到有些嚣张的愣小子了。日,北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林丹对阵李宗伟。赛前,林丹很从容,“我记得当天下午临出发前,我把音响声音开到很大,跟着音响一起唱。记得有周杰伦Live版的《听妈妈的话》,演唱会上那山呼海啸般的尖叫声让我提前进入了状态。”整个看台被红色淹没,那种狂热好像随时都要把屋顶掀翻。第二局打到20比8,林丹拿到冠军点,“我提醒自己要冷静下来,拿下这最后一分。深呼吸,屏息凝神,我能听到球拍击球时发出的‘刷刷’声,一声比一声坚定,一声比一声致命。”看回放录像的时候,林丹自己也承认:“我很少看到自己如此专注。”林丹拿下了奥运会的男单冠军。这只是开始。2010年广州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林丹再次击败李宗伟夺冠。他成为第一个也是目前世界羽毛球历史上唯一一位全满贯选手。2011年、2012年,超级丹依然不可撼动。到今天,林丹已握有17个世界冠军头衔。然而,林丹没有陶醉于冠军这个美词上。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其实我真的不是看中某一个冠军,我看中的是我12年的职业生涯,我给中国羽毛球能带来什么,给羽毛球这项运动带来什么,或者给自己带来什么,这个比金牌意义更大。”(选自《青年文摘》2012年第18期,有删改)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A.在这篇新闻通讯的开篇,作者不惜用“完美无缺”“顶级”等溢美之词来盛赞伦敦奥运会林丹与李宗伟羽毛球单打决赛的精彩。B.知子莫如母,引用林丹母亲对其不服输性格的介绍,为后面写他夺冠的霸气做了铺垫,这样更具有说服力。C.出征雅典奥运前,林丹甚至把自己夺冠后的庆祝动作都设计好了,说明他信心满满,志在必得。但最终输在自己的患得患失上。D.写北京奥运会狂热的场面,是为了衬托当晚比赛的惊心动魄,表现观众对林丹的喜爱和支持。E.林丹是第一个也是目前世界羽毛球历史上唯一一位全满贯选手,而且已握有17个世界冠军头衔,因此被队友誉为“超级丹”。小题2:作者怎样写2004年广州公开赛上林丹夺冠后的一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小题3:结合文本,探究羽坛“超级丹”的成长的条件以及给我们的启示。(6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力资源问题及解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