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公性俭厉盛业是什么意思啊?

制陶术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制陶术
制陶术(Ceramics),用粘土(或其它非金属无机材料)制作等产品,然后加热硬化的艺术。外文名Ceramics用&&&&途制作
这个名称来源于陶器的希腊语单词,也可用于产品本身。
中国最早的陶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大约在距今15000年左右,首先在中国南方可能已经开始制陶的试验,到距今9000年左右大致完成了陶器的发明和探索。[1]
陶瓷包括陶器的各种形式,如餐具、花瓶和砖瓦。玻璃、水泥及某些研磨材料也是陶瓷的。陶瓷耐热、耐水和耐化学品。因为不会随着时间而消解,它们成为考古学家的有利助手,从古代陶瓷器物中可以了解许多古代文化。最初,所有的陶瓷都是手工制作的,直到今天艺术家仍然采用手工制作单个艺术品。但随着特殊机器制造方法的发展,陶瓷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现代工业。制作陶瓷花瓶、耳环、烟灰缸及其它装饰物是一项很流行的爱好。
美国陶瓷协会,成立于1899年,是陶瓷工业专业人员和巨头的行业协会。协会提倡研究和行业技术进步。国家陶瓷工程研究所与陶瓷教育委员会是协会的附属机构。协会总部设在俄亥俄州的维斯特维尔。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2014年高考语文(优生)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
文字介绍,需要完整内容请下载!
(生)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
一、(山东泰安市新泰一中北校区2013-
2014年上第一次阶段检)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回答“序”后的问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①,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
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
归欤②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
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③,自免去
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1.对加粗加横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生生所资(维持生活)
B.脱然有怀(霍然,忽然)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
D.因事顺心(顺遂心意)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
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C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下句内容
“丧于武昌”大意可知,寻,不久。所以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
B.①②不同
C.①②相同
D.①②不同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4.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
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辞官而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二、(2013o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
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
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
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
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
,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
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奕,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
构环中亭。
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①,历游三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
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
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
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②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
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
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
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
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
。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
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
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
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
(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
【注】本题考查生 ①九节筇(qión):一种竹杖。②唶(jiè):赞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之可茹
B.皆竞秀献状
C.被鹤氅衣
被:通“披”,穿着
D. 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因号之为“匡山”
B.蛟龙潜于其中
不如因善遇之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可挈尊罍而饮
D.今乃以‘看松’名庵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解析】A因为/趁机;B在/比;C来/却;D竟然。
考点:本题考查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一组是(
①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
②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
③嘉树贴贴地上如荠
④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
⑤日歌吟万松间
⑥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C. ①④⑥
D. ②⑤⑥
【解析】②写松上薜萝;③写闽中数百里;⑤写章君。
考点:本题考查生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因为四面高耸,中间低洼,形状如“箕筐”而得名。它景
色美,引人入胜。
B.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在亭
中弹琴、下棋、喝酒。
C.章三益读书之余,常在松间歌吟,与松树心意相通,精神想合,深得看松之趣,
因此把草舍命名为“看松庵”。
D.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都
能像松树一样坚持操守。
章三益写诗读书的空暇,披着鹤氅衣,拄着竹杖,游历三座亭子,回去后坐在草舍
中,回看髯松,像元夫、巨人在左右拱揖。章三益注视时间长了,与松树心意相通,精
神相合,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恍然好像与古代的豪杰共语千年。章三益很高兴,起来
穿上谢公屐,每天在万松间歌吟,脚步声铿然合节,和歌吟声互为应答。髯松好像懂得
章三益的心意,也微微发出笙箫声来相娱乐。章三益赞叹说“这是我得到的看松之趣。”
因此把草舍命名为“看松庵”。
龙泉地区的一些人士听到后怀疑的说:“章三益具有救世的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
近时,他曾经树起旗帜,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
!现在竟然用‘看松’命名草屋,像隐居者的作为,躲避世俗的纠缠而不让人接近,难道
是因为人不值得取得,而从松那里获取吗?”金华人宋濂私下不这样认为。植物中表现出
贞刚之气的,松最多。我曾经深深思考:一气方伸,根蕴藏的、敛藏的,没有不振翅舒
荣夸耀美丽于一时的;等到秋高气爽,霜露降落以后,都发黄陨落没有剩下的。那些能
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
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像是这样的吧。章三益隐居,和松树为邻,能够坚持自
己的节操;等到他出来做官,也能刚贞自持,不会因为外人的议论而改变,最终能够建
立功业使百姓收到恩惠,也不与松柏的志趣相违背。有的人不了解,硬说章三益忘世,
以至于怀疑他隐居,可不可以呢?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
勋业以自见者。(5分)
(2)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
盖亦若斯而已。(5分)
三、(2013o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金履祥字吉父,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书,即能记诵。比长,益自策励。及壮,知向
濂洛之,事同郡王柏,从登何基之门。基则于黄榦,而榦亲承朱熹之传者也。自是
讲贯益密,造诣益邃。
时宋之国事已不可为,履祥遂绝意进取。然负其经济之略,亦未忍遽忘斯世也。会襄
樊之师日急,宋人坐视而不敢救,履祥因进牵制捣虚之策,请以重兵由海道直趋燕、蓟
,则襄樊之师,将不攻而自解。且备叙海舶所经,凡州郡县邑,下至巨洋别岛,难易远
近,历历可据以行。宋终莫能用。及后朱瑄、张清献海运之利,而所由海道,视履祥先
所上书,咫尺无异者,然后人服其精确。
德佑初,以迪功郎、史馆编校起之,辞弗就。宋将改物,所在盗起,履祥屏居金华山
中。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训迪后,谆切无倦,而尤笃于分
义。有故人子坐事,母子分配为隶,不相知者十年,履祥倾赀营购,卒赎以完;其子后
贵,履祥终不自言,相见劳问辛苦而已。
履祥尝谓司马文正公光作《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为《外纪》,以记前事,不本于经,
而信百家之说,是非谬于圣人,不足以传信。乃以《尚书》为主,下及《诗》《礼》《春秋》,
旁采旧史诸子,表年系事,断自唐尧以下,接于《通鉴》之前,勒为一书,名曰《通鉴前编
》。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先所未发。
初,履祥既见王柏,首问为之方,柏告以必先立志,且举先儒之言:居敬以持其志
,立志以定其本,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内,此为之大方也。及见何基,基
谓之曰:“会之屡言贤者之贤,理欲之分,便当自今始。”会之,盖柏字也。当时议者以
为基之清介纯实似尹和静,柏之高明刚正似谢上蔡,履祥则亲得之二氏,而并充于己者
履祥居仁山之下,者因称为仁山先生。大德中卒。元统初,里人吴师道为国子博士
,移书官,祠履祥于乡。至正中,赐谥文安。
(节选自《元史·金履祥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向濂洛之
向:崇尚。
B.造诣益邃
邃:精深。
C.履祥倾赀营购
赀:钱财。
D.勒为一书
勒:镌刻。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然负其经济之略
余嘉其能行古道
B.历历可据以行
使工以药淬之
C.且举先儒之言
且贰于楚也
D.履祥则亲得之二氏
徒慕君之高义也
10.把第一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4分)
(2)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先所未发。(4分)
【答案】⑴平时单独居处,整天严肃庄重;至于和人交往,则(热情)洋溢和乐喜悦。
⑵凡是引用的书籍,总是加上注解,用来截断订正他们的意义,也有许多先儒没有阐发的
(内容)。
今年的翻译题三句减为二句,分值较往年的大纲卷减少2分。翻译时应注意联系前后
文,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力求做到文从字顺。今年翻译题的考点主要在一词多义
和词的活用上,仅第二句涉及所字结构。总体难度不大。第(1)句注意“和怿”的翻
译,意为“和乐喜悦”。第(2)句“正”活用为动词,订正。“所引”“所未发”,所字结
构,译为名词性短语“引用的”“没有阐发的(内容)”。该句连续出现两个所字结构,
考点重复。
考点: 本题重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1.第一卷文言文中,传主金履祥是怎样为与为人的?请简要概括。(5分)
12. (2013o四川卷)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
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论语·尧曰》)
【参考译文】
金履祥字吉父,婺源兰溪人。幼年时聪敏睿智,父亲兄长稍稍给他讲了书文,就能够
背诵下来。等到长大以后,更加鞭策勉励自己。到了壮年,倾慕周敦颐、二程的的问
,跟从同郡人王柏习,又随王柏一起投到何基的门下。何基的问来源于黄榦,而黄
榦是亲身得到朱熹传授的人。从这以后(履祥)对问的研习更加精深,造诣也更加深
当时宋朝的国运已经无法回转,履祥于是决定放弃举做官的意愿。但自负有经国济
世的才略,也不忍心很快忘掉这个救世之心。时逢襄樊的军队日益告急,宋朝官兵坐视
危亡而不敢救援,履祥因此进言牵制(敌军)攻其虚弱的计策,请求派大军由海路直奔
燕、蓟,那麽围困襄樊的(敌人的)部队,就可以不攻打就自行解围。而且详细地叙述
了海船经过的路线,所有的州郡县邑,以及大洋海岛,(途中的)困难与便利,(路程
的)远和近,清楚分明,可依据而实行。宋朝最终没有采用。等到后来朱瑄、张清向(
元朝)献言海运的便利,而所经由的海道,对照履祥当年所上的策书,几乎没有丝毫差
异,于是后人佩服他的精确。
德祐初年,(朝廷)用迪功郎、史馆编校(的职务)起用履祥,推辞不就任。宋朝即
将江山易主,各地盗贼兴起,履祥隐居在金华的山中。平时单独居处,整天严肃庄重;
至于和人交往,则(热情)洋溢和乐喜悦。训导启迪后辈子,诚恳殷切不知倦怠,尤
其看重情分义气。有位老朋友的儿子犯了事,母子二人分别惩罚给他人作奴隶,彼此不
知死生已有十年,履祥不惜竭尽家产设法解救,终于将他们赎身出来母子团聚;后来那
位儿子成为显贵,履祥始终不自己说出此事,相见(只是)问候辛苦而已。
履祥曾经说过司马光文正公作《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作《外纪》,以记载以前的事,
不拘泥于经书,而相信各家的记载说,是非评判与圣人孔子不同,不足以作为信史流
传。于是以《尚书》为主,向后涉及《诗》、《礼》、《春秋》,旁采旧史与诸子,以编年体记
载史事,开始于唐尧以下,接在《通鉴》之前,编纂成一书,名字叫《通鉴前编》。凡是引
用的书籍,总是加上注解,用来截断订正他们的意义,也有许多先儒没有阐发的(内容
当初,履祥见到了王柏,首先询问请教治的方法,王柏告诉他必须先立志,并且列
举前辈儒家的话:居守恭敬用以保持自己的志向,立志用以确立自己的本性,志立于接
事待物的表面,恭敬践行就深入了事物的内在,这是治的基本方法。等到见到何基,
何基对他说:“会之屡次谈到贤者之所以为贤者,在于分清了天理和人欲,(这)应当从
今天开始(实行)。”会之,就是王柏的字。当时评议的人认为何基的清高耿直纯朴像尹
和静,王柏的高超明达刚毅正直像谢上蔡,履祥则亲身得到二人(的传授),而且兼收
并蓄充实于自身。
履祥居住在仁山脚下,者因此称他为仁山先生。(他)大德年中去世。元统初年,
同乡吴师道当上了国子博士,传书给(家乡的)官,在乡中祭祀履祥。到了至正年
间,赐(履祥)谥号为文安。
四、(2013o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姚敬恒先生事略
【清】全祖望
《李二曲集》中别辑前代讲诸君,有出于农工商贾之中者,共为一卷,以勉者,以
予近所闻,近晶应潜斋高弟有曰凌嘉印、沈文刚、姚敬恒,皆拔起孤露①之中,能成儒者
。凌、沈之名尤重,见于沈端恪公所为传,而敬恒躬行,与鼎足,顾未有知之者。
敬恒,讳宏任,别字思诚,梳之钱塘人也。姚氏,故梳之右姓。敬恒少孤,其母贤妇
也。敬恒不应举,隐于市廛②,稍营十一之息以养家。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
,愠甚,曰:“汝亦为此恶行乎?吾无望矣。”敬恒皇恐,长跪谢,愿得改行。乃爱业于
应先生潜斋,每日朗诵《大》一过,潜斋雅爱之。一方言一行,服膺师说,泊然自晦,
风事心归于厚,沈甸华之卒也,潜斋不食二日,敬恒问曰:“朋友之丧面若此,无乃过欤
?”潜斋喟然叹曰:“为其无以为丧也。”敬恒曰:“请为先生任之。”殡葬皆出其手。潜斋
不肯轻受人物,惟于敬恒之馈不辞,曰:“吾知其非不义中来也。”然敬恒不敢多有所将
,每时③其乏而致之,终其身无倦。潜斋之殁,敬恒执丧如古师弟子之礼。姚江黄先生晦
木于人鲜可其意者,独见敬恒而许之,曰:“是独行传中人物也。”
尝游于闽,闽督姚公盛延之,访以海上事④。敬恒对曰:“游魂⑤不日底定矣。但闽中
民力已竭,公当何以培之?”闽督肃然颔之,然敬恒以道故,所营十一之息无甚增益而
勤施,渐不可支,遂以此落其家。
晚年以非罪陷缧绁。宪使阅囚入狱,敬恒方朗诵《大》,宪使异之,入其室,见其案
上皆程、张之书也,呼与坐而语之,大惊,即日释之。然敬恒卒以贫死。其平生但事躬
行,不著书,故鲜知者。予既附志于《潜斋墓表》中,复摭拾其事以传之,以本书凌、沈
二君,且以待后世有二曲其人者。惜访其母姓,竟不可得。
(选自《全祖望集汇校集注》)
【注】①孤露:父亡无所荫庇。②市廛(chán):店铺集中的地方。③时:通“伺”。④海
上事:清政府平定台湾之事。⑤游魂:指当时据守台湾的郑氏政权。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敬恒皇恐,长跪谢   谢:感谢
B.访以海上事      访:询问
C.闽督肃然颔之     颔:点头同意
D.遂以此落其家     落:使……衰败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目的连词,来;介词,因为。B、动词,做;介词,替。C、副词,于是,就。D、
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
考点:本题考查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
11.下列对本文主人公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敬恒品兼,只因他是商贾而非士大夫,以致名声未彰。
B.姚敬恒轻财重义,经常用他的经商所提接济他人。
C.姚敬恒识见高远,提醒闽督姚公应以培养民力为当务之急。
D.姚敬恒临难不惧,虽蒙冤入狱,仍通读经典,泰然自若。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应潜斋安贫乐道,在生活拮据时也不轻易接受他人的馈赠。
B.李二曲那些出身商贾却恪守儒家规范的人,全祖望对此深表赞同。
C.作者借助黄晦木的评价来强化对姚敬恒人格与节操的肯定。
D.本文主要以传神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这与《烛之武退秦师》的写法相同。
【解析】 “主要以传神的语言来刻画”不准确,还有事迹描写。
考点:本题考查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参考译文】
在《李二曲集》中特别辑录前代讲的诸位君子,有些出身于农工商贾,他们编为一卷
,来勉励者。我最近听闻,近日应潜斋高弟有说凌嘉印、沈文刚、姚敬恒,都是由孤
儿成为儒者。凌嘉印、沈文刚名声更大,在沈端恪为他们作的传中有,而姚敬恒亲身践
行,和他们(凌、沈二人)并列,不过没有了解他的人。
姚敬恒,讳字宏任,别字思诚,杭州钱塘人。姚氏,是以前杭州的大姓。敬恒少时成
了孤儿,他的母亲是位贤德的妇女。敬恒不参加举,隐居在店铺里,稍微经营得十分
之一的利润来养家。他的母亲有一天看见姚敬恒作蚕丝买卖,(使用的)银子成色不好
,很生气。说:“你也做这样坏事吗?我没有指望了。”敬恒害怕,长跪谢罪,希望能够
改行。就跟随应潜斋先生习,每日诵读《大》一次,潜斋很喜爱他。一言一行,听从
老师的说法,泊然自晦,做事总是很厚道。沈甸华死时,应潜斋两天不吃饭,敬恒问:
“朋友去世(你)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潜斋长叹说:“因为他没有办
丧事的费用。”敬恒说:“请让我替先生处理。”殡葬费用都出自敬恒。潜斋不肯轻易接受
别人的钱物,只有敬恒的馈赠不推辞,说:“我知道他的财物不是从不义中来的。”但是
敬恒不敢多给,每每等到潜斋匮乏的时候而给他,终其一生没有懈怠。潜斋死时,敬恒
办丧事如同古师弟子的礼节,姚江黄晦木先生很少有可意的人,唯独见了敬恒赞许他,
说:“是独行传中的人物。”
姚敬恒曾经在闽游历,闽都督姚公盛情要求他,询问清政府平定台湾之事。姚敬恒回
答说:“郑氏政权不久会被平定,但闽中民力已竭尽,您应当用什么培育?”闽都督肃然
起敬点头同意。但是姚敬恒因为道的缘故,经营获取的十分之一的利润没有增加但施
舍很勤,渐渐入不敷出,于是从此使家道衰败。
晚年因为没有的罪过而入狱,宪使入狱查阅囚犯,姚敬恒正朗诵《大》,宪使感到惊
奇,进入囚室,看到他的桌上都是程、张的书,招呼他同他坐下谈话,非常吃惊,当天
就放了他。但是姚敬恒最终因为贫穷而死去。他平生凡事都亲自去做,不著书,所以知
道他的很少。我就在《潜斋墓表》中附志一篇,又拾取他的事迹来传扬,来衬托凌、沈二
君,并且来等待后世有为他写传的人。可惜访求他母亲的姓名,最终没有得到。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而敬恒躬行,与鼎足,顾未有知之者。(3分)
(2)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不劣,愠甚。(3分)
(3)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2分)
五、(2013o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宋)曾巩
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
相环而无一贤令。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以绳治之。或黜
或罢者相继于外。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
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
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
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
不生才于今哉!
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之。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岂今之去古
也远,治天下卒无术哉!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有有司之论,而赏罚之始于
乡,属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则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质,则皆
可为材且良,故古之贤也多。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咸宜焉,独
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
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
路焉。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故今之贤也少。贤之少,则自公卿
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常不足其人焉,独守令哉?是以其求之无不至,其法日以愈
密,而不足以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噫!奚重而不更也?
姑苏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我。”又知其邑人,
邑人无不乐道之者。予既患今之士,而常慕古之人,每观良吏一传,则反覆爱之。如丁
君之信于其邑,予于旁近邑之所未见,故爱之特深。今为令于淮阴,上之人知其材而举
用之也。于令也,得人矣。使丁君一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于彼哉!
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与也。独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乐道其所尝论者以送
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为吏者也。
(本文有删节)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
B.岂天下之人固可诬
C.则数更法以御之
D.南城之政平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皆可为材且良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吸相吹也
C.人愚也,则愚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拒而莫之与也
恐年岁之不吾与
18.下列对原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赠序的重点不是写丁琰的才干,而是针砭吏治不修、地方官员才德低下的社
会现实,进而建议推行古代庠序、师友、赏罚之法,以培养足够的人才。
B.本文首段感慨贤人之少,一唱三叹,再通过古今对比,叹问之间,忧虑国事之情
溢于言表,文末由勉励丁琰推及天下为吏者,更使文章深意无尽。
C.作者认为有圣人之道的世人匮乏并且缺少激励机制,校又严重不足,是造成“今
之贤也少”的重要原因,这种见解可谓一针见血,深中肯綮。
D.作者通过南城县令、邑人的评价来称赞丁琰的政绩,为他能得到有司举荐并被任
命为淮阴令而发出“得人”的感叹,体现了爱才若渴之心。
【答案】 C
造成“今之贤也少”的重要原因错,由原文“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可知
原因是:如今,校、师友、赏罚的方法不是效法、传承古代。
本题考查“文中信息的筛选”“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综合”和“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
概括” 的能力。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4分)
(2)奚重而不更也?(3分)
【参考译文】
太守和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离得最近又特别重要,这是不言而喻的了。我曾经评价
当今的太守和县令,存在着千里连成一个州郡却没有一个贤良太守的现象,也存在着百
里形成一个县却没有一个贤良县令的现象。致使天子和大臣时常忧虑这种现象,于是委
派奉守制度法令的官吏,去对太守和县令进行严格的考核与监察,用来约束惩治他们(
不贤官吏)。各个郡守县令有的被降职,有的被罢免,一个接一个地被外放。在这种情
况下,朝廷下达诏书,选定朝臣,让他们分别荐举自己所了解的人才去担任太守或县令
。每回举荐都有名有姓,叫到跟前来考察,推究他那才干品行确能胜任的人.也一直没
有出现。举荐已经是这个样子了,那么凭借我所看到和听到的情况,暗暗估计那些真该
被举荐的人,也一直没有出现过啊。我还担心自己愚昧又地位低下,所闻与所见之人太
少,不足以了解天下的人才,于是向贤明而又享有名声且地位、所闻所见也特别广博的
人请教。从他那里询问那些真该被举荐的人,可也一直没有出现过。这难道真是天下人
原本就可以欺骗,还是上天压根就没在当今降生下人才来呢?
假使天下大臣担心天下的弊病,于是多次更改法令来防备这种弊端。法律条文一天天
地愈加周密,然而弊端一天天愈加繁多。难道今天离开古代时日已远,治理天下最终没
有方法吗?古人有校,有师友的交往,有相关部门的考评,因而奖励惩罚从乡里开始
,以至于整个天下,施教的详尽到这样的地步。士人有圣人的说,那么都能推行圣人
的教化;有可教之本质,那么都能成为人才而且是良材,所以古代的贤人多。贤人多,
那么从公卿大夫(这样的大官)到管理牛羊仓廪(这些杂务)的小官人选都适宜,难道
仅仅是(掌管)千里、百里(政务)的长官吗?他们为官施政难道不是既遵守法律并且
处事严明,他们招致天下的人才,难道不多吗?哪里会有搜求上费力却得不到人材,制
度法令上严密却弊端无穷,(导致)像今天这样的忧虑呢?
如今,校、师友、赏罚的方法不是传承古代,士人有圣人之道,想推广(圣人之道
)并且在乡里在天下施教,那么就无路了。人愚笨,就(更)愚笨了!可以通过教育使
他贤能的,最后谁来教他呢?所以如今的贤人少。贤人少,那么从公卿大夫(这样的大
官)到管理牛羊仓廪(这些杂务)的小官人选经常不足,难道仅仅是太守县令(人选不
足)吗?因此对(人才)的索求没有不到的(地方),那法律一天天地愈加细密,然而
不足以作为治理(天下)的原因,推究源头都是出于这吧。唉!为什么(情况)如此严
重却不改变呢?
苏州人丁琰治理南城,南城的政事安定。我了解南城的县令,县令说:“(这是)丁
君辅佐我(才这样太平)。”(我)又了解南城的乡里人,乡里人没有不乐意称道丁琰的
。现在(丁琰)在淮阴做县令,是居于上位的人知道丁琰的才能而推荐举用他。对于县
令(这一职位而言),得到人才了。假使丁君像以往那样推广这颗爱民勤政的心,能在
这里(南城)受到信任,能不在那里受到信任吗?
索求我写文章的人很多,(我)推拒不想给他们写。唯独丁琰去赴官登程,没有求我
写文章,但是我乐于写出自己曾经的观点来送给他,以此表示推重丁君,并且以此勉励
他,并且勉励天下所有做官的人。
(生)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识记现代汉语字形1
1.(14届江西师大附中高三上期中)下列各组词语中
(生)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识记现代汉语字形2
1.(2014届天津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下列词语中没
(生)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辨析或修改语病1
1.(14届河南中原名校联盟高三第一次摸底)下列各句
(生)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辨析或修改语病2
1.(2013o安徽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生)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
一、(山东泰安市新泰一中北2
(生)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2
一、(山东济宁市梁山一中201
(生)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文言断句和翻译1
一、(2014届山东济南一中高三12月月考)阅读下面的
(生)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准确使用修辞1
1、(2014届浙江回浦中高三上期
(生)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准确使用修辞2
1、(2014届内蒙古包头一中一
(生)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1
(安徽望江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下列3
(生)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2
(江西南昌三中2014届高三11月第三次月考A
九年级语文素质测试试题卷(2014-10)
1.全卷共四大题,25小题,满分120分,含卷面书写4分。1
2014年九年级阶段作业检测卷2014.10
命题校:江东中命题:九年级备课组审核:九年级备课组
2014年七年级语文阶段作业检测卷2014.10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18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2014年七年级阶段作业检测卷2014.1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陶公性俭厉阅读答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