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4节气养生法中的三个节气为小标题写一篇作文大全

春季 Spring
太阳到达黄经
2月18―20日
3月20―21日
4月19―21日
鸣鸠拂其羽
夏季 Summer
太阳到达黄经
5月20―22日
6月21日―22日
7月22―24日
秋季 Autumn
太阳到达黄经
8月22―24日
9月22―24日
10月8―9日
雀入大水为蛤
10月23―24日
冬季 Winter
太阳到达黄经
11月7―8日
雉入大水为蜃
11月22―23日
闭塞而成冬
12月6―8日
12月21―23日
1月20―21日
本文出处:24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是一个统称,其中包括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中气和节气相间地排列。从起十二个中气分别是、、、、、、、、、、和,分属于十二个以地支排列的月份。后的节气是,其后的节气依次是、、、、、、、、、和。
我们现在普遍知道的是太阳和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不停地公转和自转,通常把地球绕太阳的轨道称为黄道,而二十四节气正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首先,当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时定为“黄经零度”,即春分点。从这里出发,每前进15度就为一个节气,从春分往下依次顺延,清明、谷雨、立夏等等。待运行一周后就又回到春分点,此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24节气其实是一个“时刻”,而非“一日”。在地球的公转与自转中,由于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公转轴有23.5度的倾角,使得夏季正午时太阳仰角高度较高,冬季时较低,影响一年四季气温与季候。为了让先民们能得知寒暑气候变化而决定农事进展或作为生活起居的参考,古代历法学家于是规定:将每年冬至到次年冬至的一回归年时间平分为十二等分,称为中气;再将二个中气等分称为节气,此为24节气的来源,这种节气的制订法称为「平气法」。 然而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为椭圆形。离太阳较近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较远时则较慢,对当时制订此历法的中原地区而言,某些节气无法反映出真实的气候状况。所以从清代开始,才另定以春分点为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订为一个节气或中气,现在的中气和节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来历
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即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又称“日短至”、“短至”),最长的一天为(又称“日长至”、“长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或。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1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
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落下闳、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日期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现在的农历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而是阴历与阳历结合的一种阴阳历。农历存在闰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腊月除夕算作一年,则农历每一年的天数相差比很大(闰年13个月)。为了规范年的天数,农历纪年(天干地支)每年的第一天并不是正月初一,而是。即农历的一年是从当年的到次年的前一天。例如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戊子年的第一天不是公历日(农历正月初一),而是公历日。
关于24节气的准确日期,请参照该年苗族历法的每月一、十六日,如为苗历新年,2008年为12月21日,但2009年却为12月22日,因为日为苗历十月三十日(苗历除夕),22日才是苗历新年。
二十四节气意义
图:二十四节气组图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因此二十四节气又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类: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八个节气;
象征温度变化的有:、、、、五个节气;
反映降水量的则是:、、、、、、七个节气;
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四个节气。
、、、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
、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命名的讲究
“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春夏秋冬四个“立”,就表示了四个节气的开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为“四立”。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至”是意极、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称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极致。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太阳直射北纬23.5度,黄经90度,北半球白昼最长。冬至,太阳直射南纬23.5度,黄经270度,北半球白昼最短。
“分”在这里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春分、秋分,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时黄经分别为0度、180度,太阳直射赤道上,昼夜相等。
:立是开始的意思,就是春季的开始。
  :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蛰是藏的意思。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分是平分的意思。表示昼夜平分。
  :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夏季的开始。
  :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炎热的夏天来临。
  :暑是炎热的意思。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秋季的开始。
  :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昼夜平分。
  :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冬季的开始。
  :开始下雪。
  :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寒冷的冬天来临。
  :气候开始寒冷。
  :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节气日期速算法
二十四节气简表
01月03-05日   02月18-20日   03月05-07日    03月20-22日    04月04-06日   04月19-21日
05月05-07日   05月20-27日    06月05-07日    06月21-22日    07月06-08日    07月22-24日  
08月07-09日    08月22-24日    09月07-09日    09月22-24日   10月08-09日   10月23-24日   
11月07-08日    11月22-23日    12月06-08日    12月21-23日   01月05-07日   01月20-21日
更多节气知识:24节气表
节气日期速算法
通式寿星公式――[Y×D+C]-L
Y=年代数、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
本世纪的C值=4.475,求2017年的日期如下:
[2+4.475]-[]=492-489=3
所以2017年的日期是2月3日,就是这么简单。二十四节气&&作文
二十四节气流金溢彩,你秀美骨骼,玲珑衣衫。
  --题记
  立春,软衬三春草,柔铺一缕香。
  不是因为太寂寞才想起你,而是因为想起你,才感到寂寞。我在茫茫书海中追寻你的清香味道,纵使万般艰难,也要找到你,易安。书真的很奇妙,我见到了一个温婉的女子,淡定安静。那心中,万种风情。是"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娇羞,是"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是"寻寻觅觅"的艰辛。但无论是什么,只是坚强的易安。在这里,我成为易安的黄花,纷纷扬扬,陪伴她左右,她提着那盏坚强的灯,为我照亮前行的路。
  小暑,满架蔷薇争艳节,三伏亦感清凉。
  "你是谁,读者?百年之后,读着我的诗。"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出现在行行文字中,问我。他的眼角荡漾开来细碎的笑意,眼神中是让人捉摸不定但能感到温暖的东西。"如果森林中没有欢乐的回响,如果郁金香的裙摆不在风中飞扬,如果叶尖的露珠不在时间的边缘跳舞,那么在琴弦上弹出暂无音调吧。因为我想要为你唱着歌的心,是不会离开的啊。"我低低吟诵着。亲爱的泰戈尔,你常说:"我不能从繁花中摘一片绿叶给你,我也不能从远方的金霞给你携来一缕云彩。"但你不知道,在这里,在书中,你给了我穿越百年的幸福的声音。
  大寒,繁花落尽伊人清瘦,三九寒天可予我温柔?
  朵朵落红如破碎的心扉,奏不尽一曲《离骚》水流,试问躲在汨罗深处的灵魂,能否把清江看透?"哀民生之多艰"这一段水流,恰似你的悲愁,绵延无尽。于是,在这里,遇见你,屈原。看你的命运跌宕起伏,把我从云端推落,却让我好好地看清整片天空。然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里,你紧握我的手,给我希望与力量,所以我无所畏惧。
  在这里,我一个人看书,孤单却不悲伤;在这里,听见书中的脚步声,干净却不空寂;在这里,在广阔原野中舞蹈,开心却不喧闹。只因为在这里,有你们一路相伴!
  [技法分析]文学意蕴展示素养
  从本文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热爱读书、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学素养的初中生。对于现在普遍读书很少、整天陷在题海中遨游的中学生来说,能够读一点文学名著,能有着自己较为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并且能够在实际中加以灵活运用,那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了。这篇文章巧妙地将题目锁定为"在书中",通过对李清照、泰戈尔、屈原等三位文学大师的品读,并较多的借用、化用三位文学大师的诗句来表现自己对诗人、对生活、对命运的感受和体验,使作者的思绪和诗人及其诗句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我们就不能不佩服作者较为丰厚的文学修养和扎实的文学功底了。另外,文章的结构完整,语言优美,文采飞扬,也为本文增添了许多亮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假如你要写一篇题目为《节气》的作文。 1 1924年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粮食_百度知道
假如你要写一篇题目为《节气》的作文。 1 1924年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粮食
2 齐白石在门上贴上一张告白: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3 郑板桥为自己写了一副对联:虚心竹有低头叶,骄骨梅无两相枝。4 一个地方官送王安石一个砚石,王安石不但不要还把送礼者数落一通。选( )舍( )理由:
俯恭碘枷鄢磺碉委冬莲
提问者采纳
首先你得理解节气的意思,而节气有两种意思,一种就是二十四节气,另一种就是气节。而这篇作文显然选第二种。气节:坚持正义俯恭碘枷鄢磺碉委冬莲,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现代汉语) 第一呢:是朱自清先生不支持美国,就代表不支持蒋介石的国民党。所以这才是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第二呢,讲的是1937年日
款款飞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这也能说明齐白石老人在敌人面前不屈服的品质。第三呢,表现了郑板桥告诫自己要时刻保持虚心的心态。第四呢,表现了王安石的清廉为官,不贪污受贿。表现他廉洁的品质。所以如果可以选两个的话就选1和2.但是如果不行的话,就选1吧。 望采纳。
其他类似问题
朱自清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为您推荐: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西班牙一年四季节日不断,一个偏远省份如此,其他地区可想而知。  主要节日有38个。以下仅介绍其中5个。莫拉尼亚市的烤全羊节  每年7月底…
【万圣节】
【西方节日】
【西方节日】
【西方节日】
【泼水节】
【西方节日】
【西方节日】
【西方节日】
【西方节日】
【西方节日】
24节气-立春
24节气-雨水
二十四节气-惊蛰
二十四节气-春分
二十四节气-清明
二十四节气-谷雨
24节气-立夏
24节气-小满
24节气-芒种
24节气-夏至
24节气-小暑
24节气-大暑
24节气-立秋
24节气-处暑
24节气-白露
24节气-秋分
24节气-寒露
24节气-霜降
24节气-立冬
24节气-小雪
24节气-大雪
24节气-冬至
24节气-小寒
24节气-大寒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它是依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时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向前15度为一个节气;围绕一圈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由于太阳在黄道上每天移动的快慢不均匀,冬至前后移动快些,夏至前后移动慢些,古人便创造了“定气法”来规定节气的具体日期。“定气法”使春分、秋分一定排在昼夜平分这一天,将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分作二十四段,分配在阴历十二个月里,每月月首称为“节气”,有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等12个节气;月中称为“中气”,有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等12个节气。这二十四个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转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4节气时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