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表]凹凸中关于陈关于老师的外貌描写写

《师表》阅读答案凹凸/月明如洗,弦音升起-现代文阅读专题--临颍语文网-漯河|舞阳|一高|二高|三高|教育|高考|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
《师表》阅读答案凹凸/月明如洗,弦音升起
时间: 10:56:12 点击:
  核心提示:阅读《师表》,完成第14-17题。(共17分)《师表》阅读答案凹凸凹凸 ①月明如洗,弦音升起,二胡的曲调悠长如曳。已躺到土炕上的山里老小都知道,那是陈老师在拨弄心曲。  ②陈老师有腿疾,高考落榜之后,...
《师表》,完成第14-17题。(共17分)
《师表》阅读凹凸
&&& ①月明如洗,弦音升起,二胡的曲调悠长如曳。已躺到土炕上的山里老小都知道,那是陈老师在拨弄心曲。
  ②陈老师有腿疾,落榜之后,被照顾到村里的小当代课,从此就白天教课,晚上弄弦,好像不能与人言说的种种话语,都说与了手中那把二胡。
  ③陈老师三岁那年,突然发起了高烧。父母开始以为是受了点风寒,很快会好。然而他久烧不退,父母就慌了,只好去医院问诊。医院在四十里外的一个小镇上,不通车辆,父母便把他放在一个背篓里,急切地赶路。终于到了医院。医生说,孩子若再晚来一步,就没救了,但究竟来得晚些,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命可保住,却落下残疾。
  ④长大之后,有人闲话道:你落到这个地步,都是父母给耽误了。他说,父母生育了我,是给了我第一条生命;把我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又给了我第二条生命――他们只是两个普通的农民,又生在这么一处僻地,没有回天之力,能够做到这个地步,就已经很了不起。所以,我没有权力怨,只是真心的感恩。
  ⑤陈老师上学的时候,成绩很好,高考落榜,也只是因为身体。村支书找到他:“你功课这么好,当个代课的先生怎么样?就是薪水有些少。”他说,能让我当这个代课的先生,已是乡亲们给予的恩德,而恩德不能以金钱衡量,很好。
&&& ⑥一个跛腿的先生走在校园里,学生们就常常在他身后学他的跛。他只是笑着摇摇头。不久,他居然说动了校长,教同学们列队、齐步走。他说的要领很准确,但是一示范,动作就歪斜了。学生们嬉笑着学他的歪斜。他依旧堆着微笑,说:“既然你们愿意这样走,走就是了。”走了几遭,学生们自己就停了,太累了。他说:“这就对了――你们本来长着健全的腿脚,却偏要走得歪斜,岂有不累?再说,即便我的腿是残的,也还努力追求往周正里走,你们有好腿,却不走周正,你们愧不愧?”学生们感到羞愧,再也不耍顽劣了。后来,学区里搞队列比赛,陈老师辅导的队列,不仅走得特别齐整,而且还带出虎虎的生气,拿了第一。听说是一个跛腿的老师训练的,别人都很惊异。
&&& ⑦陈老师虽然腿跛,但他的乒乓球打得出奇的好。不仅学生,即便是整个学区的老师也没人能打得过他。他的手像长着眼睛,总是把球控制在腿力所及的范围内。而且他的腕力劲狠,球一旦扣过去,就没有什么人能够轻易地把球救起来。问他这手上的功夫何来,他说,无他,只因为跛。见旁人不解,他说,其实人和自然万物是一样的――不长稻米的地方,必长大豆高粱,不长粮食的地方,必长冬虫夏草,总之都要长。还譬如动物,黄鼠狼眼盲却嘴尖,能咬得住木笼里的鸡;兔子腿短却善翻滚,能躲得过猎人的追。此消彼长,各有一技,都能生存得好。明白这个道理之后,身体的残疾就无所谓了。
&&& ⑧于是,放学后,我们就很愿意留下来看陈老师打球。从他的手起手落之间,我们看到了他的乐观与自尊,小小的心灵里就升起一种肃穆的东西,感到自己在渐渐地长大。
&&& ⑨学校的讲台上是有座椅的,但腿脚不好的陈老师却从来没有坐过,总是站着授课。他还特别勤于写板书,写的是标准的楷体,整齐好看。因为他的身子是斜的,长久地写字是很累的,我们便体恤地说:“老师,写明白了就行,没必要那么认真地写。”他问为什么,我们就说字写在黑板上,很快会被擦去,写得再好也是白费力气。他却回答:“昙花刚一开放就凋谢了,然而它依旧仔细地开,难道人还不如昙花?”
⑩他的话我们似懂非懂,但他认真的精神和不敷衍、不取巧的做事态度却影响了我们。在本子上我们也往好里写。后来,他教过的学生都能写一笔好字,被周围人看重。
&&& ⑪陈老师不但会拉二胡,写好看的板书,还识百草――山里有药草,他知道它们的药性。所以,他除了授课之外,还给村里人看病。邻居的女崽肚子胀得像一面小鼓,他看了看,开药,叫女崽煎服下去,二日之后就好了。二大伯腿上的风湿滞重,不能下炕,陈老师选了冬天的日子,把白糖水涂在他的膝盖上,然后把饿过的蜜蜂放出来,在上边叮咬。冬日一过,二大伯居然能走了。
  ⑫陈老师便多了一层神奇,问他怎么就识百草,他说,无他,因为寂寞。旁人又不解,他就解释,寂寞是个巨大的空洞,需要有东西填补。他就以看药书填补,渐渐地就多了这方面的知识。但乡亲们还是认为他天生就有过人之处,被他看好了的病人都会给他送重礼。他总是坚拒不受,笑着说,你们可千万别这样,我只是一枝小花朵,只能散发出那么一点点儿微香,不可能贡献得太多。
&&& ⑬但是,陈老师到底是得到了回报――多年后,代课教师被整体地辞退了,然而他很快就被县中医院聘为医师。他白天行医,傍晚到河畔公园拉琴,活得很自在。村里人得知,都说,上苍究竟是睁着眼的,对有德行的善人,始终就给他预备着幸福的日子。
14.这是一篇小说。主人公陈老师的人生经历,可以概括为: ① ;高考时因身体残疾而落榜; ② ;被县中医院聘为医师。(4分)
15.第⑥段,队列比赛中学生“不仅走得特别齐整,而且还带出虎虎的生气”。结合内容,分析学生有如此表现的原因。(4分)
16. 陈老师为什么说“身体的残疾就无所谓了”?结合第⑦段内容,下面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陈老师觉得自然万物都是一样的,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B.陈老师认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能有一技之长就很好。
C.对于不能改变的事实想得太多,陈老师觉得会徒增烦恼。
17.最后,陈老师能“活得很自在”,村里人认为是“善有善报”。有读者认为是“天道酬勤”,还有读者认为是因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说明。(不超过120字)(5分)
《师表》阅读答案凹凸
14.答案示例: ①三岁时因生病延误治疗,落下残疾
②在学校做代课老师,还给村里人看病
(共4分。每空2分)
15.答案要点:①学生在陈老师的帮助下,掌握动作要领,认真训练。
②学生理解了陈老师的良苦用心,明白了走路和做人一样,都要追求“周正”。
(共4分。每个要点2分)
16.答案:B
(4分。选B,4分;选A,2分;选C,0分)
17. 答案:略。
(共5分。看法2分,结合内容2分,语言1分。说明: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能围绕陈老师的性格、心态、品德等分析他“活得很自在”的原因,作答清楚、合理即可)
作者:《师表》阅读答案凹凸 来源:《师表》阅读答案凹凸
上一篇:下一篇:
发表我的评论
临颍语文网-漯河|舞阳|一高|二高|三高|教育|高考|中考() & 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执行时间:437.500 ms  ③陈老师三岁那年,突然发起了高烧。父母开始以为是受了点风寒,很快会好。然而他久烧不退,父母就慌了,只好去医院问诊。医院在四十里外的一个小镇上,不通车辆,父母便把他放在一个背篓里,急切地赶路。终于到了医院。医生说,孩子若再晚来一步,就没救了,但究竟来得晚些,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命可保住,却落下残疾。
  ④长大之后,有人闲话道:你落到这个地步,都是父母给耽误了。他说,父母生育了我,是给了我第一条生命;把我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又给了我第二条生命&&他们只是两个普通的农民,又生在这么一处僻地,没有回天之力,能够做到这个地步,就已经很了不起。所以,我没有权力怨,只是真心的感恩。
  ⑤陈老师上学的时候,成绩很好,高考落榜,也只是因为身体。村支书找到他:&你功课这么好,当个代课的先生怎么样?就是薪水有些少。&他说,能让我当这个代课的先生,已是乡亲们给予的恩德,而恩德不能以金钱衡量,很好。
⑥一个跛腿的先生走在校园里,学生们就常常在他身后学他的跛。他只是笑着摇摇头。不久,他居然说动了校长,教同学们列队、齐步走。他说的要领很准确,但是一示范,动作就歪斜了。学生们嬉笑着学他的歪斜。他依旧堆着微笑,说:&既然你们愿意这样走,走就是了。&走了几遭,学生们自己就停了,太累了。他说:&这就对了&&你们本来长着健全的腿脚,却偏要走得歪斜,岂有不累?再说,即便我的腿是残的,也还努力追求往周正里走,你们有好腿,却不走周正,你们愧不愧?&学生们感到羞愧,再也不耍顽劣了。后来,学区里搞队列比赛,陈老师辅导的队列,不仅走得特别齐整,而且还带出虎虎的生气,拿了第一。听说是一个跛腿的老师训练的,别人都很惊异。
⑦陈老师虽然腿跛,但他的乒乓球打得出奇的好。不仅学生,即便是整个学区的老师也没人能打得过他。他的手像长着眼睛,总是把球控制在腿力所及的范围内。而且他的腕力劲狠,球一旦扣过去,就没有什么人能够轻易地把球救起来。问他这手上的功夫何来,他说,无他,只因为跛。见旁人不解,他说,其实人和自然万物是一样的&&不长稻米的地方,必长大豆高粱,不长粮食的地方,必长冬虫夏草,总之都要长。还譬如动物,黄鼠狼眼盲却嘴尖,能咬得住木笼里的鸡;兔子腿短却善翻滚,能躲得过猎人的追。此消彼长,各有一技,都能生存得好。明白这个道理之后,身体的残疾就无所谓了。
⑧于是,放学后,我们就很愿意留下来看陈老师打球。从他的手起手落之间,我们看到了他的乐观与自尊,小小的心灵里就升起一种肃穆的东西,感到自己在渐渐地长大。
⑨学校的讲台上是有座椅的,但腿脚不好的陈老师却从来没有坐过,总是站着授课。他还特别勤于写板书,写的是标准的楷体,整齐好看。因为他的身子是斜的,长久地写字是很累的,我们便体恤地说:&老师,写明白了就行,没必要那么认真地写。&他问为什么,我们就说字写在黑板上,很快会被擦去,写得再好也是白费力气。他却回答:&昙花刚一开放就凋谢了,然而它依旧仔细地开,难道人还不如昙花?&
⑩他的话我们似懂非懂,但他认真的精神和不敷衍、不取巧的做事态度却影响了我们。在本子上我们也往好里写。后来,他教过的学生都能写一笔好字,被周围人看重。
(11)陈老师不但会拉二胡,写好看的板书,还识百草&&山里有药草,他知道它们的药性。所以,他除了授课之外,还给村里人看病。邻居的女崽肚子胀得像一面小鼓,他看了看,开药,叫女崽煎服下去,二日之后就好了。二大伯腿上的风湿滞重,不能下炕,陈老师选了冬天的日子,把白糖水涂在他的膝盖上,然后把饿过的蜜蜂放出来,在上边叮咬。冬日一过,二大伯居然能走了。
  (12)陈老师便多了一层神奇,问他怎么就识百草,他说,无他,因为寂寞。旁人又不解,他就解释,寂寞是个巨大的空洞,需要有东西填补。他就以看药书填补,渐渐地就多了这方面的知识。但乡亲们还是认为他天生就有过人之处,被他看好了的病人都会给他送重礼。他总是坚拒不受,笑着说,你们可千万别这样,我只是一枝小花朵,只能散发出那么一点点儿微香,不可能贡献得太多。
(13)但是,陈老师到底是得到了回报&&多年后,代课教师被整体地辞退了,然而他很快就被县中医院聘为医师。他白天行医,傍晚到河畔公园拉琴,活得很自在。村里人得知,都说,上苍究竟是睁着眼的,对有德行的善人,始终就给他预备着幸福的日子。
14.这是一篇小说。主人公陈老师的人生经历,可以概括为: ① ;高考时因身体残疾而落榜; ② ;被县中医院聘为医师。(4分)
15.第⑥段,队列比赛中学生&不仅走得特别齐整,而且还带出虎虎的生气&。结合内容,分析学生有如此表现的原因。(4分)
16. 陈老师为什么说&身体的残疾就无所谓了&?结合第⑦段内容,下面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陈老师觉得自然万物都是一样的,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B.陈老师认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能有一技之长就很好。
C.对于不能改变的事实想得太多,陈老师觉得会徒增烦恼。
17.最后,陈老师能&活得很自在&,村里人认为是&善有善报&。有读者认为是&天道酬勤&,还有读者认为是因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说明。(不超过120字)(5分)
14.答案示例: ①三岁时因生病延误治疗,落下残疾
②在学校做代课老师,还给村里人看病
(共4分。每空2分)
15.答案要点:①学生在陈老师的帮助下,掌握动作要领,认真训练。
②学生理解了陈老师的良苦用心,明白了走路和做人一样,都要追求&周正&。
(共4分。每个要点2分)
16.答案:B
(4分。选B,4分;选A,2分;选C,0分)
17. 答案:略。
(共5分。看法2分,结合内容2分,语言1分。说明: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能围绕陈老师的性格、心态、品德等分析他&活得很自在&的原因,作答清楚、合理即可)
   (0)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标题内容作者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0.5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北京市朝阳区2015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语
&&&&&&&&&&&&&&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运用(共25分)
(一)选择。(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共7分)
&&《战国策》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各国诸侯的事迹。战国时期,群雄割据,时局动荡。诸侯认识到人才是扩充实力的根本,于是&
(变本加厉/费尽心思)地到处挖掘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谋臣策士走上了历史舞台。他们长于辞令,能言善辩,为了达到目的,言谈或夸饰铺陈,辞藻华丽;或针锋相对,语言犀利;或巧设寓言,善用比喻。阅读《战国策》,我们既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
②& (风云变幻/变幻无穷),
还可以欣赏到纵横之士说辞的强大魅力。
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记载(z&i)&&&&&&
游说(shuō)&&&&&
长于辞令(zhǎnɡ)
B.记载(z&i)&&&&&&
游说(shu&)&&&&&
长于辞令(ch&nɡ)
C.记载(zǎi)&&&&&&
游说(shu&)&&&&&
长于辞令(ch&nɡ)
D.记载(zǎi)&&&&&&
游说(shuō)&&&&&
长于辞令(zhǎnɡ)
对画线字“达”的间架结构和书写的说明,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达”字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先写 “大 ”,&& 再写“
B.“达”字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先写“&
辶”,&& 再写“大”。
C.“达”字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先写“大&”, 再写“辶 ”。
D.“达”字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先写“辶”,&&
再写“大”。
3.根据内容,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变本加厉&&&&
②风云变幻&&&&&&
B.①费尽心思&&&&
②变幻无穷
C.①变本加厉&&&&
②变幻无穷&&&&&&
D.①费尽心思&&&&
②风云变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共6分)
月亮,是古人心目中的宇宙精灵,《史记·天官书》云:“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神也。”古代天子在春天祭拜太阳,秋天祭拜月亮。人们不但在生活中崇拜月亮,在文学作品中也大量地描写、咏叹月亮。以李白为例,流传下来的九百多首诗中,竟有三百二十多首与月亮有关。
  古人为什么对月亮情有独钟呢?大致原因有四:一是月亮是离人类最近的天体,人们十分关注它;二是月亮有规律的形状变化,上弦、下弦、月亏、月满等,引来人们的好奇;三是月光的清和、明亮、素雅,符合中国人善良、平和、含蓄的性格;四是古代文人常常为了功名或生计,背井离乡,辛苦辗转,&&&&&&
,于是以月寄情,生发出许多感人的诗句,耐人寻味。
根据文段内容,在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所以特别向往“圆”的事物&&&&&&&&B.“圆”的事物特别让人向往
C.因为月亮的美丽,令人亲近&&&&&&&&D.只有美丽的月亮,令人亲近
结合文段内容,对画线句的表达效果,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写出月亮在夜空中活泼灵动的姿态。&&&B.表明月亮在古代人心目中如神明一般的地位。
C.写出月亮清和、明亮、素雅的特点。&&&D.表明月亮有成为人们抒发情感的载体的特性。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上初三的小明带着自制的月饼,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爷爷家过中秋。一进门,爷爷就乐呵呵地说:“我的乖孙儿来了,又长高了。”在这个场合下,小明该说什么呢?下列回答最恰当得体的一句是(&&&
A.爷爷好。才几天不见啊,我哪能长那么快,您一定是老眼昏花了。
B.爷爷,我在家量过,没长个儿。这是我做的月饼,您快来尝尝吧。
C.妈妈,听到爷爷的话了吗?回家赶紧给我量量,看我长高了多少。
D.那太好了。爷爷您想我了吧?这是送给您的月饼,是我亲手做的。
(二)填空(共12分)
7.默写(共6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
(2)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1分)
(3)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
”的诗句,借用典故,表达了他希望能够获得朝廷重用的意愿。(2分)
(4)“十一”期间,莉莉随父母去甘肃、青海等地游览。浩瀚的沙漠,澄碧的湖泊,壮美的自然景观,让从小就生活在江南水乡的莉莉感到十分新奇。若选用一句古诗词作为她此行风光摄影集的标题,这句古诗词可以是:&&&&
8.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填空。(6分)
1.时桓、灵二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朝政日非,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巨鹿人张角乘势举事,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声势浩大,进犯幽州。
2.幽州太守出榜招兵。榜文行至涿县,引出一个英雄。那人素有大志,好结交天下豪杰,年已二十八矣。他见檄文,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慨然长叹。
3.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如巨雷,势如奔马。告知原委。二人便入村店中饮酒。
4.正饮间,见一大汉,入店坐下,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二人便邀他同坐。
5.大汉言乃河东解良人也。因怒杀倚势凌人的恶霸,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三人甚是投缘,遂同至庄上,共议大事。第二日,三人决意结为兄弟。
6.三人誓曰:“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不求,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上面连环画的内容取材于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连环画中出现的三个人物,依次是:&
①& 、&
②& 和&
。这段故事情节,后人一般称之为“&
”。此外,对连环画中提到的皇帝的行为及后果,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是这样总结的:&
⑤& 。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9-13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陈涉瓮牖绳枢①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②,蹑足③行伍之间,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④粮而景从
然秦以区区⑤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⑥,百有余年矣。然一夫作难而七庙隳⑦,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有改动)
&&&&&&&&&&&&&
注释:①﹝瓮牖绳枢﹞居住的地方简陋,形容家里穷。②﹝中人﹞平常的人。③﹝蹑足﹞插足,参加。这里有“置身于……”的意思。④﹝赢﹞担负。⑤﹝区区﹞小。⑥﹝序八州而朝同列﹞招致八州来归,而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⑦﹝七庙隳﹞这里是国家灭亡的意思。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今亡亦死&&&&&
秦灭韩亡魏&&&&&&B.
楚人怜之&&&&&
可怜白发生
将数百之众&&&
与臣而将四矣&&&&&&D.
斩木为兵&&&&&
10.“景”字在古汉语中有三种解释:①阳光。②景物,景象。③“影”的古字,影子。结合文意,“赢粮而景从”这句话应译为(&&&
A. (人们)担着粮食,像追随太阳一样跟着(陈涉)。
B. 到处是(人们)担着粮食追随(陈涉)的景象。
C. (人们)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地跟着(陈涉)。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等死,死国可乎?&&&&&
翻译:&&&&&&&&
乙文说陈涉是“迁徙之徒”,甲文中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
若要分析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我们可以引用甲文的“&&
”这句话,也可以引用乙文的“&
”这句话。(4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3分)&
(一)阅读《师表》,完成第14-17题。(共17分)
①月明如洗,弦音升起,二胡的曲调悠长如曳。已躺到土炕上的山里老小都知道,那是陈老师在拨弄心曲。
  ②陈老师有腿疾,高考落榜之后,被照顾到村里的小学校当代课教师,从此就白天教课,晚上弄弦,好像不能与人言说的种种话语,都说与了手中那把二胡。
  ③陈老师三岁那年,突然发起了高烧。父母开始以为是受了点风寒,很快会好。然而他久烧不退,父母就慌了,只好去医院问诊。医院在四十里外的一个小镇上,不通车辆,父母便把他放在一个背篓里,急切地赶路。终于到了医院。医生说,孩子若再晚来一步,就没救了,但究竟来得晚些,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命可保住,却落下残疾。
  ④长大之后,有人闲话道:你落到这个地步,都是父母给耽误了。他说,父母生育了我,是给了我第一条生命;把我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又给了我第二条生命——他们只是两个普通的农民,又生在这么一处僻地,没有回天之力,能够做到这个地步,就已经很了不起。所以,我没有权力怨,只是真心的感恩。
  ⑤陈老师上学的时候,成绩很好,高考落榜,也只是因为身体。村支书找到他:“你功课这么好,当个代课的先生怎么样?就是薪水有些少。”他说,能让我当这个代课的先生,已是乡亲们给予的恩德,而恩德不能以金钱衡量,很好。
&&⑥一个跛腿的先生走在校园里,学生们就常常在他身后学他的跛。他只是笑着摇摇头。不久,他居然说动了校长,教同学们列队、齐步走。他说的要领很准确,但是一示范,动作就歪斜了。学生们嬉笑着学他的歪斜。他依旧堆着微笑,说:“既然你们愿意这样走,走就是了。”走了几遭,学生们自己就停了,太累了。他说:“这就对了——你们本来长着健全的腿脚,却偏要走得歪斜,岂有不累?再说,即便我的腿是残的,也还努力追求往周正里走,你们有好腿,却不走周正,你们愧不愧?”学生们感到羞愧,再也不耍顽劣了。后来,学区里搞队列比赛,陈老师辅导的队列,不仅走得特别齐整,而且还带出虎虎的生气,拿了第一。听说是一个跛腿的老师训练的,别人都很惊异。
&&⑦陈老师虽然腿跛,但他的乒乓球打得出奇的好。不仅学生,即便是整个学区的老师也没人能打得过他。他的手像长着眼睛,总是把球控制在腿力所及的范围内。而且他的腕力劲狠,球一旦扣过去,就没有什么人能够轻易地把球救起来。问他这手上的功夫何来,他说,无他,只因为跛。见旁人不解,他说,其实人和自然万物是一样的——不长稻米的地方,必长大豆高粱,不长粮食的地方,必长冬虫夏草,总之都要长。还譬如动物,黄鼠狼眼盲却嘴尖,能咬得住木笼里的鸡;兔子腿短却善翻滚,能躲得过猎人的追。此消彼长,各有一技,都能生存得好。明白这个道理之后,身体的残疾就无所谓了。
&&⑧于是,放学后,我们就很愿意留下来看陈老师打球。从他的手起手落之间,我们看到了他的乐观与自尊,小小的心灵里就升起一种肃穆的东西,感到自己在渐渐地长大。
&&⑨学校的讲台上是有座椅的,但腿脚不好的陈老师却从来没有坐过,总是站着授课。他还特别勤于写板书,写的是标准的楷体,整齐好看。因为他的身子是斜的,长久地写字是很累的,我们便体恤地说:“老师,写明白了就行,没必要那么认真地写。”他问为什么,我们就说字写在黑板上,很快会被擦去,写得再好也是白费力气。他却回答:“昙花刚一开放就凋谢了,然而它依旧仔细地开,难道人还不如昙花?”
&&⑩他的话我们似懂非懂,但他认真的精神和不敷衍、不取巧的做事态度却影响了我们。在本子上我们也往好里写。后来,他教过的学生都能写一笔好字,被周围人看重。
&&⑪陈老师不但会拉二胡,写好看的板书,还识百草——山里有药草,他知道它们的药性。所以,他除了授课之外,还给村里人看病。邻居的女崽肚子胀得像一面小鼓,他看了看,开药,叫女崽煎服下去,二日之后就好了。二大伯腿上的风湿滞重,不能下炕,陈老师选了冬天的日子,把白糖水涂在他的膝盖上,然后把饿过的蜜蜂放出来,在上边叮咬。冬日一过,二大伯居然能走了。
  ⑫陈老师便多了一层神奇,问他怎么就识百草,他说,无他,因为寂寞。旁人又不解,他就解释,寂寞是个巨大的空洞,需要有东西填补。他就以看药书填补,渐渐地就多了这方面的知识。但乡亲们还是认为他天生就有过人之处,被他看好了的病人都会给他送重礼。他总是坚拒不受,笑着说,你们可千万别这样,我只是一枝小花朵,只能散发出那么一点点儿微香,不可能贡献得太多。
&&⑬但是,陈老师到底是得到了回报——多年后,代课教师被整体地辞退了,然而他很快就被县中医院聘为医师。他白天行医,傍晚到河畔公园拉琴,活得很自在。村里人得知,都说,上苍究竟是睁着眼的,对有德行的善人,始终就给他预备着幸福的日子。
14.这是一篇小说。主人公陈老师的人生经历,可以概括为:&&
;高考时因身体残疾而落榜;&&
&&;被县中医院聘为医师。(4分)
15.第⑥段,队列比赛中学生“不仅走得特别齐整,而且还带出虎虎的生气”。结合内容,分析学生有如此表现的原因。(4分)
答:&&&&&&&&
陈老师为什么说“身体的残疾就无所谓了”?结合第⑦段内容,下面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陈老师觉得自然万物都是一样的,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B.陈老师认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能有一技之长就很好。
C.对于不能改变的事实想得太多,陈老师觉得会徒增烦恼。
17.最后,陈老师能“活得很自在”,村里人认为是“善有善报”。有读者认为是“天道酬勤”,还有读者认为是因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说明。(不超过120字)(5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第18-21题。(共16分)
&&①《红楼梦》第三回讲到了林妹妹初进荣国府,处处小心,光是为了坐到哪个位置,她就颇费了一番思量。比如到舅母王夫人处,黛玉“只向东边的椅子上坐了。”到吃饭的时候,凤姐让黛玉坐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黛玉也十分推让。
  ②林妹妹之所以在“坐到哪里”这个问题上这么谨慎,是怕在这个极其讲究礼仪的家庭里行差踏错,让人笑话。在古代,中国人是非常讲究座次的排定的。
&&③首先我们要弄明白的是,南、北、东、西四个方位哪个为尊,哪个为卑。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堂”一般不住人,是举行吉凶大礼的地方,这种时候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就是坐北朝南。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因此,古人常说“南面称帝”。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而“室”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所以在室内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例如,汉明帝为表达对老师桓荣的尊敬,与他交谈时,就安排桓荣坐在靠西边、面朝东的位置。后来,人们把塾师也称为“西席”。
④但是,左与右,谁为尊,谁为卑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周朝规定,诸侯朝见天子,宴饮时以左为尊;用兵打仗,则右边为尊。左右尊卑,要视乎场合而定。到了战国、秦、西汉的时候,“右”似乎成了尊位,《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就有“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的记载。然而到了东汉、魏、晋、南北朝,左右位次的排序又有了新的变化,以“左”为大。例如赤壁之战,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同为都督,周瑜尊于程普。这种情况直到元朝,才恢复了官职的“右”尊。明朝建立以后,又再次变为“左”尊,自此后的500多年,“左尊右卑”一直延续到今天。
&&⑤所以,现在在传统戏剧舞台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坐在左边,而主人总是在右侧陪坐。于是也就出现了《红楼梦》里,黛玉被请到左边席面上的描写了。
&&①中国是礼仪之邦,“礼”通行于社会各个层面,自古就有“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之说。如此丰富而成体系的“礼”,究竟要表达怎样的理念?
  ②我们先来看经典中的两段名句。一是《孝经》所说:“礼者,敬而已矣。”意思是说,所谓“礼”,不过是一个“敬”字罢了。二是《礼记》开篇就提出“毋不敬”。由此可见,礼的核心思想是敬,对人、对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都要有一种恭敬心,这是立身的根基。
&&③&&&&&&&
?从原始社会起,人们就懂得只有依靠集体力量才能战胜恶劣环境的道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从部落走向国家,分工合作,不断推动文明进步。既然人注定要与他人一起生活,就有一个彼此如何相处的问题。是恃强凌弱、以多欺寡,还是互相尊重、互相帮助?《论语》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孟子也说:“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儒家把“仁”作为最高境界的道德,认为内心有仁爱,举止必然恭敬。
&&④人是情感的动物,而情感需要交流。内心对他人有仁爱,只有借着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才能让对方感受得到。例如拜揖、礼让等肢体动作,敬称、答谢等文字语言,仪式、席位等场景安排……《礼记》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礼”,是把自己放在谦卑的位置,而把对方放在受尊敬的位置。即使是背负肩挑的小贩,也有做人的尊严,同样应该得到他人的尊重。可见,中国人所说的“爱”,是排除身份等级的普遍之爱,“敬”,也是对所有人的“敬”。
&&⑤中国自古就以道德立国,道德与“礼”不可分离,甚至可以通过“礼”来观察德性。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心存仁爱,敬而有礼。中华民族是最善良、最文明的民族之一。
甲乙两文都和“礼”有关,但从内容侧重点看,甲文主要围绕&&
来说明,乙文主要围绕&&
来议论。(4分)
“鸿门宴”是著名的历史典故。项羽为人自负,&&&&&&&&&&&&&&&&&&&
对刘邦抢先到达咸阳非常不满,率大军入驻鸿&&&&&&&&&&&&&&&&&
门,准备消灭刘邦。为平息项羽的愤怒,刘邦&&&&&&&&&&&&&&&&&&&&
赴鸿门谢罪。项羽设下酒宴,宴席间充满杀机。&&&&&
(西)&&&&&&&&
结合“鸿门宴”的典故,根据甲文第③段的内&&&&&&&&&&&&&&&&&&&&&
容,请你判断,在右侧座位图中,项羽坐在何 处。(4分)
答:项羽坐在____处。&&&&&&&&&&&&&&&&&&&&&&&&&&&&&
&&&&&&&&&&&&&&&&(南)
20. 阅读乙文,结合上下文,在第③段横线处填写一个问句。(4分)
答:&&&&&&&
乙文第④段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请你从甲文中找出一个例子,并简要分析。(4分)
答:&&&&&&&
四、作文(共50分)
(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春节家宴,亲朋欢聚,小明却和爸爸却发生了争执。为了能更清楚地观看节目,小明想坐在正对电视机的座位上,爸爸说这个位置应该给家族里最年长者坐。小明不高兴地说:“都什么年代了,人人平等,还讲什么尊卑!再说,你们都爱聊天,不看电视,我坐那里正好。”作为同龄人,请你根据前面两篇关于“礼”的文章,针对小明的话,写一段文字,表明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语言通顺,字数在150-200之间)
(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
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
题目二:在想象的世界里,后羿具有射日的神力,孙悟空能七十二变,超人能在天地间自由飞翔……假如有一天,你也拥有了一种超乎寻常的能力,你的生活将会怎样呢?请以“奇妙的一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 要求:(1)将所选抄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目一,须将题目补充完整。
&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 (3)字数在600-800之间。
&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北京市朝阳区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基础·运用(共25分)
(一)选择(共13分)
(二)填空(共12分)
7.答案:(1)谁家新燕啄春泥&(2)惟吾德馨(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4)塞下秋来风景异
(共6分。第(1)-(3)小题,共4空,每空1分;第(4)小题,2分,符合本题要求的古诗词句均可)
8.答案:①刘备&&②张飞&&③关羽&&
④桃园三结义&⑤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共6分。第①-④空,每空1分;第⑤空,2分。第④空,有错字或只答“结义”,不得分。第⑤空,意思对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9.答案:D&&
10. 答案:C&&
11. 答案:同样是死,(不如)为国事而死,(你看)怎么样?(2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2分)
13.答案:①天下苦秦久矣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共4分。每句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3分)
(一)(共17分)
14.答案示例:
①三岁时因生病延误治疗,落下残疾②在学校做代课老师,还给村里人看病&
(共4分。每空2分)
15.答案要点:①学生在陈老师的帮助下,掌握动作要领,认真训练。
②学生理解了陈老师的良苦用心,明白了走路和做人一样,都要追求“周正”。
(共4分。每个要点2分)
16.答案:B&&&&&&(4分。选B,4分;选A,2分;选C,0分)
答案:略。(共5分。看法2分,结合内容2分,语言1分。说明: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能围绕陈老师的性格、心态、品德等分析他“活得很自在”的原因,作答清楚、合理即可)
(二)(共16分)
18.答案示例:①古人排座次的讲究&
②“礼”所要表达的理念(共4分。每空2分)
答案:B(共4分。“B”4分,“A”2分,“C”“D”0分。说明:本题根据学生判断“尊位”的思维过程给分。判断出“甲”“乙”是尊位,得2分;根据“酒宴”判断应按照“室”的礼节排座位,“乙”处为尊位,得4分。对尊位的判断完全错误的,本题不得分)
20. 答案示例一:古人为何要把“敬”特别提出来答案示例二:古人为什么认为“敬”是礼的核心
21.答案示例:甲文写传统戏剧舞台上,远道而来的客人坐在左边,而主人总是在右侧陪坐,古人大部分时间都是以左为尊,以右为卑,这就体现了乙文所说的“自卑而尊人”。
(共5分。事例2分,分析3分)
四、作文(共50分)
22. 评分标准:共10分。内容6分(看法2分,阐释4分),语言4分。
23. 评分标准:共40分。
新坐标教育多年来专注中考和托管培养,培养出一批批高分人才,汇集名师所创立的辅导班是初三学生迅速提分的保障!考取重点高中保证!!
1,2015北京中考周末突击班:15次全日制突破、考点,精品小班,名师授课,历年成果卓著。
科目:数理化英
2014中考成功押中古文、作文、数学压轴题和物理压轴题。报名:1月20日开始,3月初开课。
每班仅12人,一共24个座位,有意报名速速,热线:
2,2015中考外地回京中考全日制班(北京唯一针对外地回京中考辅导的权威机构,15年辅导经验,一线教师和教研员授课。性价比最高,每小时费用仅70元。历年外地回京中考考生90%选择新坐标教育)(可一对一辅导):
上课时间:周一至周六全天,晚上进行全方位辅导。(可住宿可走读)
A班:日左右开学90天轻松实现重点高中梦想!!(两个班仅收24人)
B班:日左右开学60天从容实现重点高中梦想!(两个班仅收24人)
报名开始。每班仅9-15人。提高成绩幅度:40-100分左右。希望考取重点,马上联系!
2015中考新坐标教育蓝印回津中考
全日制托管辅导班:
新坐标教育集团天津分校是天津唯一针对外省市回津中考考生辅导的专业机构,唯一拥有研发的教育机构。历年来为天津五所名校输送了大量学员。我们师资力量雄厚,所有师资都具有多年天津中考教学和辅导经验的老师和教研员我们独立开发了适合外地回津中考的讲义和教学资料及模拟试卷,我们管理严格科学,保证了学生们一流学习效果。天津中考和外地中考差异很多,参加辅导适应中考很有必要。历年都有一批外地优秀考生因不参加辅导导致求学困难。
托管班上课时间:周一至周六全天8小时上课,每天晚上进行3个小时全方位辅导。(可食宿、可走读)
A班:日左右开学90天轻松实现重点高中梦想!!(6个班仅收72人)
B班:日左右开学60天从容实现重点高中梦想!(4个班仅收48人)
报名开始每班仅9-12人。历年提高成绩幅度:60-120分左右。希望考取重点,马上联系的!
(2014年12月底前报名优惠,适用所有天津区县外省回津和蓝印户回津中考)
热线:&、&&&&&
4,新坐标教育(全国唯一专业从事民大附中考辅导机构,多年来为民大附中输送了一批批优秀学子)民大附2015中考权威考前辅导班热报中:
民大附2015中考权威考前辅导班热报中
&&&&&民大附中中考试题与外省市差异很大,普遍感觉偏难。李博士10年来致力于民大附考前辅导,积累了丰富经验。每年都送进民大附了一批优秀学子。
&&今年我们继续开设民大附考前突击,质量更上一层楼。
民大附中2015中考全国少数民族招生考前辅导:(外省市初三学生实现北京高考愿望)
精品小班。名师授课,效果显著。
所有名师,多年民大附中考辅导经验。每天八个半小时授课三小时辅导答疑,全方位管理模式。
(可以提供吃住。)
寒假班全部爆满。考前开设三个月B班(3月20日左右开课)、两个月C班(4月24日),一个月长期D班(5月20日左右),
重点推荐考前班:六月份开设:E班6月25日开课十天、F班6月26日开课十天、G班6月28日开课8天短期班、H班6月30日开课6天短期班。
2015年考前班日报名全面开始,面向全国招生。热线: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老师的外貌描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