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冰卧雪为了国,用风餐露宿造句为了家"歌曲

◥ 乔治·夏勒拍摄的熊猫珍珍。一个外国科学家眼里的“熊猫项目”文|庞旸原刊于|《中华读书报》(日 23版)- 声明:如需转载先请私信联系 -1985年,夏勒是带着遗憾、忧虑甚至一丝“绝望”离开“熊猫项目”的。2008年他再来中国,却发现当年种下的种子开了花——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大熊猫保护事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乔治·夏勒这个名字,在中国的大熊猫及野生动物保护界几乎无人不晓。1980年,也就是中国“文革”刚刚结束,国门初开的时候,他受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委托来到中国,开始大熊猫保护的调查和研究(“熊猫项目”)。他与熊猫专家胡锦矗等中国同事一起,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在四川的深山竹林里整整坚持了5年的野外科考,为人们认识大熊猫,建立保护理念开了先河。作为“熊猫项目”的成果,他与胡锦矗教授合著了《卧龙的大熊猫》这部科学文献;同时,他将自己5年中的思考与感触写成《最后的熊猫》一书,这是一本更加带有科学家个人色彩的纪实性作品。正如夏勒所说:“20世纪80年代在熊猫漫长的演化史上极为重要,也是文献最详尽的时期。这期间的事件若不逐一记载,难免会被遗忘。我以科学使者的身份前往中国,去了解和记录,为一种不能言语的生命充当翻译,把熊猫的生存状况留诸后人。这本书就是那笔遗产的一小部分。”在“作者序”中,夏勒说,熊猫是“一个集传奇与现实于一身的物种,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神兽”,它“跳脱出它高山上的家园,成为世界公民,它是我们为保护环境所付出努力的象征”,“能跟熊猫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演化历程发生交错,是我们的运气”。WWF在1961年就将大熊猫作为自己的会徽,并发表宣言:“大熊猫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世界珍视的自然历史的宝贵遗产。”中国刚一改革开放,WWF就通过美国驻港记者南希·纳什与中国方面联系,合作开展野生大熊猫研究。从书中我们读到,夏勒和他的中国同事,是怎样爬冰卧雪,风餐露宿,坚守在海拔2500多米的卧龙“五一棚”营地,日日夜夜对野生大熊猫的活动情况进行追踪和观测的。他们测量留在密林中的大熊猫足迹、粪便,统计大熊猫吃过的竹子,每天还要将熊猫粪便背回营地,称量后进行分析,借此搜集四川大熊猫种群现状、栖息地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冬季天寒地冻,他们在野外观测,只能以冻得硬邦邦的干粮充饥;夏天要忍受蚊蝇蚂蝗的叮咬,全身被露水和雨水湿透时,只能用自己的体温烤干。在最酷烈的环境考验之下,他们一天天重复同样的工作,而常常会一无所获。但他们不以为苦,反而乐在其中。然而毋庸讳言,在这本书中我们读到的经常不是高昂的情绪,而是沮丧、无奈甚至愤怒。夏勒性情鲠直,以直言著称,他深知“生物学家不仅要研究自然,也要促成保护行动”,而行动,就一定会“涉及政治层面”(《作者序》),何况熊猫本来就是“政治动物”。他写到合作双方因动机和理念不尽相同而进行的旷日持久的艰难谈判,写到对官僚体制的低效及地方政府打击盗伐盗猎行为不力的不满,写到作为外国人在一个陌生文化里感到的孤独,也写到关于大熊猫珍珍的一场观念冲突。在这场冲突中,以中外专家夏勒和胡锦矗为一方,反对给经常造访营地的雌性大熊猫“珍珍”喂食,以免她对人产生依赖。他们的理念是,不要去打扰和干预自然状态下的动物,保护它们的栖息地,远远地观察它们;哪怕因为距离的原因,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取得一点研究进展,也尽量不要干预。另一方是几位初出校门的年轻人,他们舍不得放走珍珍,瞒着教授们继续喂食,以致珍珍经常来蹭吃蹭喝,登堂入室,还引来一些围观者。这可把夏勒惹恼了,他给中国有关部门领导写信,说珍珍的事已对“五一棚”的研究工作构成了干扰,“五一棚”已从研究营变成了观光营。后来有个新华社记者把这事写成内参,惊动了中央。国家林业局专门派来调查组,几个年轻人被撤了职,珍珍也被人抬着放归到离“五一棚”十英里的地方。这时她已经十七八岁,相当于人类的老年。无线电监测表示,她一直朝“五一棚”方向移动,足足走了39天,终因年老体衰,又经过两次长途跋涉,最后死在了“五一棚”自己的巢域附近。珍珍是夏勒最早捕获,戴上无线电项圈进行观测的熊猫,夏勒对她感情很深。这件事令夏勒耿耿于怀,他由此对中国的熊猫保护事业忧心忡忡,做出比较悲观的判断。这也便是《最后的熊猫》书名的由来。如今“熊猫项目”已过去了30年,我们该怎样看待上世纪80年代在四川大山里发生的这场冲突呢?我们不应忽略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国刚从一场长达10年的大浩劫中挣脱出来。社会动荡带来文化落后,人们长期被灌输的理念还是“向自然进军”“与天奋斗”,自然保护、动物保护观念远不像今天这样深入人心。还有,长期的农耕社会养成了人们对自然界无节制索取的习惯,树木是伐来烧的,动物是抓来吃的,珍稀动植物是拿来换钱的。人们也养动物,但那还是以人为中心,满足人们衣食、观赏或研究的需要,很少有人意识到动植物也是生命,也有与生俱来的生存权利。往远了说,西方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就拿熊猫来说,自从法国神父、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在四川宝兴发现了这一神奇物种,引来的是西方人对大熊猫近乎疯狂的猎取和掠夺。从最早的“熊猫杀手”罗斯福兄弟,到第一个冒充“哈巴狗”把活体熊猫带出中国,在西方引发大熊猫热的露丝·哈克纳斯,到贩卖熊猫最多的“熊猫王”史密斯,西方人早期对熊猫的热情伴随着赤裸裸的血腥屠戮和金钱交易。西方人建立环境伦理的新观念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在《大自然的权利》一书中,美国思想史学者罗德里克·纳什提出,大自然自有其内在价值和天赋权利,人根本没有理由和资格滥用自然。继解放了劳工、黑奴、妇女和印第安等少数族裔之后,人类开始解放动物。正如著名动物保护主义者珍妮·古道尔所说:“就像黑人不是为了白人,女人不是为了男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一样,所有的野生动物,它们也不是为了人类才来到这个世界的。所以我们要重新与他们确立一个关系——和谐。”夏勒80年代来到中国时,西方人的环境伦理观的确比中国人超前了一点,因此产生那样的困扰和冲突也不足为奇。令人欣慰的是,夏勒还是在中国找到了志同道合的知音,有着令人愉快的合作。他非常喜欢和钦佩中方合作者胡锦矗教授:“胡锦矗是一位优秀的博物学家,教我很多有关鸟类及其他森林生物的知识。跟他做野外工作是一件乐事。”他赞赏从秦岭佛坪保护区来的雍严格:“他对工作兴趣浓厚,不时陪我到处巡视,我很乐意把我们搜集的资料给他看。……我多么希望我们的项目也能找到像雍严格这样投入的年轻生物学者。”他称北大的潘文石教授是“投缘的同伴”,说他“后来启动并主持了中国最好的熊猫计划”。这些说明,中外科学家和动物保护工作者的心是相通的。他们共同为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做了开创性的工作,也为中国人环境伦理观的进步打下了基础。就是那几位初出茅庐就遭受挫折的年轻人,后来经过艰苦努力,也个个成长为我国大熊猫研究保护领域的专家,在保护事业中做出了杰出贡献。诚如夏勒在书中所言:“我们至少要把我们的经验做成记录,希望我们的作品能唤醒全人类的慈悲心,鼓励保护物种的行动。即使在道德至上的世界里,破坏也不会终止,但至少人类精神经过一番洗心革面,我们可以用更高尚的情操看待自然。”《最后的熊猫》1994年在台湾出版了繁体中文版,1998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在内地出版简体中文版时,沿用了台湾译者张定绮女士的翻译。张女士曾译过多部文学名著,译笔优美老练,还十分认真地加了不少译者注,但囿于资料匮乏与信息隔阂,人名、地名和术语等失误也在所难免。2014年,上海译文出版社重新启动了此书的出版,责编遍访当年“熊猫项目”的参与者,终于请到夏勒的最佳中国搭档胡锦矗教授对全书进行校订。胡教授以科学家的严谨,对书中人名、地名、动植物名称及一些史料一一进行了修订,还为新版作了序。因此,新版《最后的熊猫》,又是两位中外顶级的大熊猫专家携手合作的结晶。1985年,夏勒是带着遗憾、忧虑甚至一丝“绝望”离开“熊猫项目”的。2008年他再来中国,却发现当年种下的种子开了花——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大熊猫保护事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动物保护有了立法,栖息地扩大了,野生熊猫种群数量也有所上升。正如胡锦矗教授在《中译本修订序》中所说:“野生大熊猫种群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衰退之后,到21世纪初已达约一千六百只,目前估计已近两千只(这个估计已为第四次全国熊猫调查所证明——引者注)。……当代野生大熊猫仍保留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潜力。”2011年,珍·古道尔在中国出版了她的新书《希望:拯救濒危动植物的故事》,其中提到了夏勒。她说:“20世纪80年代乔治·夏勒带着悲伤离开了中国,而今他在这本书的《引言》中写道:‘现在,拯救大熊猫的前景无可限量。’” (完) 相关图书推荐 最后的熊猫(译文纪实系列)回复“译文纪实”看系列全书目作者美|乔治·夏勒译者张定绮ISBN978-7-定价48元出版时间2015年4月一九八〇年,中外顶尖专家齐聚卧龙。熊猫项目能否改变熊猫命运?外方代表乔治o夏勒亲笔披露往事。“熊猫教父”胡锦矗为中译本修订作序。熊猫,作为众所周知的中国国宝,世人皆爱其憨态可掬;但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这一珍稀动物在其所生存的狭窄空间里,在孤独无言的日子里,面临着怎样的艰难和危险。作者夏勒博士以特聘专家的身份,参与了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国政府合作的“熊猫项目”,从一九八〇年开始,在四川山区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熊猫研究。他观察到熊猫各种动人的真实生活,同时也目睹了无知愚氓贪猎熊猫的可怕行为。在本书中,他以科学家和参与者的立场,首次向全世界公布了这项史无前例的“熊猫项目”之内情;又以哲人的心灵与诗人的笔触,描绘了那一隐秘世界的美丽与哀愁;同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首批进入中国大陆进行研究的外国专家,夏勒博士以外来者的角度,将其当时与国内科学工作者和老百姓的来往以及各种生活小故事娓娓道来,为今天的读者重现了那个改革刚刚起步、思想开始解放的特殊历史时期。乔治o夏勒|George B. Schaller美国生物学家及环保人士,熊猫项目外方专家代表,曾被《时代周刊》评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三位野生动物研究学者之一。他是第一个受委托在中国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进行熊猫保护工作的西方科学家,也是第一个得到中国政府批准进入羌塘无人区开展藏羚羊研究的外国人。因其对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的杰出贡献,夏勒博士已成为这一领域的标杆及楷模,曾获得世界自然基金会金质勋章、日本国际宇宙奖、《美国国家地理》终身成就奖、美国泰勒环境成就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等殊荣。译者|张定绮台湾大学外文系硕士,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博士班肄业,曾任《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中文版资深编辑、辅仁大学翻译学研究所笔译组召集人及《中国时报o人间副刊》撰述委员。译有《浮世男女》《阿佛洛狄忒》《寡居的一年》《带着鲑鱼去旅行》《误读》《午夜之子》等作品,并屡获优秀译本奖 。特约审校|胡锦矗1929年生于四川,西华师范大学教授。他从1974年开始研究野生大熊猫,是国际公认的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奠基人,也是熊猫项目中方专家代表兼卧龙研究中心第一任主任,被誉为“熊猫教父”、“熊猫教授”、研究“国宝”的国宝。如您对《最后的熊猫》和“译文纪实”感兴趣请试试长按下图二维码或戳文末“阅读原文”吧 上海译文文学|社科|学术名家|名作|名译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关注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对于爱书之人,生活中一定不能缺少好书。天鹅君继续每月好书推荐,本期我们联合其他10家优质出版机构,联合为你El tiempo es un río que me arrebata,pero yo soy el río编辑:话说《冰雪女王》动画片要上映了,咱们来一期微信吧?微信君:好啊,什么内容呢?编辑:嗯……问个问题,关于编辑:话说《冰雪女王》动画片要上映了,咱们来一期微信吧?微信君:好啊,什么内容呢?编辑:嗯……问个问题,关于2015年上海书展即将于8月19日开幕,今天微信君邀请了20家上海本地、以及部分在上海设有分部的出版社、出版公司,一起为全国读者推荐20本将在本届上海书展推出的重头新书。每观看一部奥斯卡动画短片,仿佛都是一次旅行,看到了与自己不一样文化的传播与撞击,感受到了动画中的温暖和诙谐。流浪是天生的本领因为你越走越远回忆是后来的故事因为你回到原点▼深夜谈吃ID : foodtonight每晚发想去塔希提。很久以前,有人把他们遇到的美妙夏天,用纸和笔记录了下来。人文社科联合书单,由全国人文社科领域优秀出版单位联合发布,致力于推荐最优秀的人文社科图书。我们每月发出◥ 刘克襄作品《里台湾》《少年绿皮书》热死了!热死了!热死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够了吗?当然不!所以,推荐一James Franco,因为在《蜘蛛侠》系列中扮演哈利·奥斯朋走红全球。而作为绿魔的儿子,势必有一日要和蜘蛛侠大打出手的人,他在演戏之外,会看点什么书呢?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这些微信号里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位于台湾高雄市左营区的东侧莲池潭旁边的洲仔湿地。高雄洲仔湿地靠民间生态团体支撑的“水雉返乡”摘自|《里台◥ 位于台湾高雄市左营区的东侧莲池潭旁边的洲仔湿地。高雄洲仔湿地靠民间生态团体支撑的“水雉返乡”摘自|《里台每当灯光亮起的那一个时刻总会有一道热烈期待的眼波我知道那是站在人群中的你默默地为我加油 我们一起加油!长按二音乐、舞蹈、戏剧……在「文艺之都」圣彼得堡看演出这两家剧院的精彩度最为瞩目:「马林斯基」「亚历山德琳娜」*推hhh生命的宽度 影像的深度:阮义忠上海演讲会内容分享(下)时间:日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我很“我现在在努力,因为摄影改变了我,我就有责任使摄影在我们的文化深度上、分量上更加被尊重。”上海译文为什么会出《一本书看懂转基因》?今年5月上旬,上海译文出版了台湾第一本转基因科普读物《一本书看懂转基“我想到就是像他写的东西一样,绝对的黑色,神秘的、什么也看不到,真空一样的感觉。也有种无力感,因为无法依靠任何东西缓解。”◥ 周末,分享台湾自然写作代表作家刘克襄先生《少年绿皮书》中的两篇书摘,希望您喜欢。在日月潭泅泳,去台中老城今年夏天在艺术满园的798艺术区在李宗盛的《山丘》诞生的地方四棵大树的脚下会有一场接一场的艺书市集敞开怀抱迎◥ 非洲谚语:“养育一个孩子需举全村之力。”“家庭不是孤岛,世界是个地球村。世界匆匆,而孩子们不。他们在这个◥ 由《头号罪犯》改编翻拍的电影《最高通缉犯》海报《头号罪犯》勒卡雷间谍小说读书观影会约翰·勒卡雷,英国间谍◥ 《Our Kind of Traitor》图:Matt Taylor圈内圈外代约翰·勒卡雷《我们这种叛徒◥ “夏洛书屋”丛书(第四辑)目前已出版《智慧童话》《圣诞故事》《比波王子》《伊索寓言》。当“好声音”遇到“火热的夏天又到啦!亲爱的伙伴们,你们准备了什么消暑良方呢?今天微信君联合了其他十位好朋友,为大家介绍十一本好从红色落叶找森林走进森林时,我常常鼓励孩子用捡红叶的方法,判断森林是否丰富。但这里指的红叶不是枯叶,也非嫩叶◥ 《千里眼》是松冈圭祐的心理推理小说杰作,同名电影《千里眼》由黑木瞳、水野美纪、柳叶敏郎出演。《千里眼》书在创作的源泉放上亿万「诗的」碎片任它闯入江河湖海让这一切一切都是关于「诗的」- 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5@广◥ 广大美剧迷翘首以盼的《性爱大师》第三季将于美国时间7月12日开播,在这台风日,奉上预告片一则。大家应该记stphbooks上海译文出版社官方微信账号热门文章最新文章stphbooks上海译文出版社官方微信账号歌曲 看见你们格外亲—马玉涛-[&歌曲&...
方式一:扫一扫
支持各类二维码扫描软件
方式二:发一发
免费发送App到手机
看不清验证码不正确
该短信不收取任何费用
方式三:下一下
下载App观看
还有更多攻略和游戏礼包等着你
嵌入代码:
这个支持手机播放哦
专区热点·
大家都在看
手机看视频
青春的情书
*橘子.°C
模特&张馨予歌曲 祖国我想对你说—杨学进 魏松-[&...
方式一:扫一扫
支持各类二维码扫描软件
方式二:发一发
免费发送App到手机
看不清验证码不正确
该短信不收取任何费用
方式三:下一下
下载App观看
还有更多攻略和游戏礼包等着你
嵌入代码:
这个支持手机播放哦
专区热点·
大家都在看
手机看视频
青春的情书
*橘子.°C
模特&张馨予赵尚志:爬冰卧雪破“清剿”誓逐日寇出东北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赵尚志:爬冰卧雪破“清剿”誓逐日寇出东北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 2月12日是著名抗日将领赵尚志壮烈牺牲69周年纪念日。
  赵尚志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毛泽东曾赞扬说:“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
  赵尚志,1908年10月生,辽宁省朝阳县人,1919年随全家流亡哈尔滨,早年投身学生爱国运动。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1933年10月,他参与领导创建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任队长。游击队创立时,他带领队员们庄严宣誓:“我们珠河反日游击队全体战士,为收复东北失地,争回祖国自由,哪怕枪林弹雨,万死不辞,赴汤蹈火,千辛不避,誓为武装东北三千万同胞,驱逐日寇出东北,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奋斗到底!”
  随着部队的发展壮大,1934年6月,赵尚志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与李兆麟等领导创建了珠河抗日游击根据地。他率领支队英勇作战,拔除敌人据点,清算汉奸走狗,取得了五常堡、肖田地等多次战斗的胜利,有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扩大了哈东支队的政治影响。在珠河中心县委和赵尚志的领导下,根据地从珠河县的铁南、铁北扩展到宾县、延寿、方正、阿城、五常、双城等县的东西200多里、南北350多里的广大地区。
  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1935年1月,以哈东支队为基础,正式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赵尚志任军长。随后,他率领第三军主力北上松花江下游地区,与夏云杰领导的汤原游击队会合,扩大和巩固了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并帮助汤原游击队完成了改编任务。
  1936年1月,赵尚志任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同年8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后任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委会主席、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
  面对日伪军的疯狂“讨伐”、“清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险恶环境中,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对日伪军进行了英勇无比的战斗。他们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远征松嫩平原,爬冰卧雪,风餐露宿,用歌声抵御着饥饿和寒冷,战胜了数不清的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半年多的远征中,纵横数千里,作战百余次,打破了日伪军一次次的重兵“讨伐”和“清剿”。
  1940年夏,赵尚志被当时的北满省委以反王明、康生为由错误地开除党籍。但他忍辱负重,仍率小分队坚持抗日斗争。
  日,他在率部对敌人作战中身负重伤被俘,誓死不降,痛斥敌人。穷凶极恶的敌人割下了他的头颅,运到长春庆功,把他的躯体扔进了松花江的冰窟中。赵尚志壮烈牺牲时,年仅34岁。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表彰赵尚志的抗日功绩并永远缅怀这位抗日英雄,人民政府把珠河县改名为尚志县,把他的牺牲地改为尚志村,把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尚志大街。片段 歌曲《让世界因我而美丽》手语操 分解动作_...
方式一:扫一扫
支持各类二维码扫描软件
方式二:发一发
免费发送App到手机
看不清验证码不正确
该短信不收取任何费用
方式三:下一下
下载App观看
还有更多攻略和游戏礼包等着你
嵌入代码:
这个支持手机播放哦
专区热点·
大家都在看
手机看视频
青春的情书
*橘子.°C
模特&张馨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生就俩字卧槽歌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