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嫦娥 李商隐隐翻译

当前位置:>> >> >>
《安定城楼》(作者:李商隐)唐诗赏析
【作品介绍】
  《安定城楼》的作者是,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49首。这首诗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抒发了作者虽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的坚定胸怀。
  安定城楼
  作者:唐&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鸳雏竟未休。
  ①此诗冯《谱》、张《笺》俱编入文宗开成三年(838)。商隐于开成三年应博学宏词科不中,乃回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府治在关内道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参《旧唐书&地理志》)。王茂元于大和九年(835)节度泾原,至开成四年犹在泾原。因唐之泾原在隋代为安定郡,故此诗依旧习称&安定城楼&。
  ②迢递:此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谢I《随王鼓吹曲》:&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③汀洲:汀指水边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此句写登楼所见。
  ④贾生:指西汉人贾谊。《史记&贾生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又《汉书&贾谊传》载: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后来他呕血而亡,年仅33岁。商隐此时27岁,以贾生自比。
  ⑤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商隐此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
  ⑥永忆两句:《史记&货殖列传》: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五湖。商隐用此事,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
  ⑦不知二句:g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g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g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商隐以庄子和g雏自比,说自己有高远的心志,并非汲汲于官位利禄之辈,但谗佞之徒却以小人之心度之。
  何以解忧?雄城延绵,我独自登上高峻的安定城楼,
  看绿柳繁枝飘飘,西北风暖,春色充满远处的水洲。
  我如同贾谊年青有壮志,可怀才难遇只能白白泪流,
  我如同王粲无奈离故乡,我比他飘泊更远也更悲愁。
  一直渴望功成名就后、白发苍苍时,安然归隐江湖,
  一直渴望造福社会后,一叶扁舟游四方,品诗饮酒。
  我没料到小人们会把&腐鼠&一样的小利当成美味,
  竟然不停地猜疑高洁的凤凰抢它的腐鼠,好不知羞!
  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晚唐的著名诗人李商隐考中进士以后,便到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下当了一名幕僚,并且娶了王茂元的女儿。安定城,故址在现今甘肃省泾川县以北,是唐代泾源节度使的治所。在持续于中晚唐历史上达数十年之久的&牛李党争&中,李商隐曾经得到作为牛党重要任务的令狐楚父子的帮助,而王茂元却偏被人们看成是李党人物。因此,这一年李商隐继进士及第后参加吏部考试时,便受到朋党势力的排斥,不幸落选,失意地再回到泾源。正是春风吹柳、杨柳婆娑的季节,诗人登上泾源古城头&&安定城楼,纵目远眺,看到朝政的混乱,腐败势力的横行,有理想和才干的人无从施展自己的抱负,心中不禁生起了哀国忧时和自伤身世的无穷感触,于是,诗人写下了这首题为《安定城楼》的七律。
  登高远眺的题材,在古代诗篇中是常见的。登高远眺,可以让人游目骋怀,也会引起苍茫百感。描写这类题材的诗作,由于诗人事业辽阔,气势苍莽,往往形成一种雄浑的境界;但细细分析,却又具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的《登楼》写&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表现出诗人为唐王朝内乱外患层出不穷而忧心忡忡,感情深沉是它的特点。再次被贬调任柳州刺史的时候,想念起由于提出政治改革主张遭到失败而一再受到打击,被贬到偏僻荒凉的地方的朋友们,写下了《登柳州城楼》一诗。&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全篇就是突出了一个&愁&字,包含了无穷愤懑的情绪。比柳宗元晚出的许浑,却又不同。有一次他登临咸阳城楼,写了一首《咸阳城西楼万眺》,借景抒情,表现了对当时越来越腐败的唐王朝大乱不远的预感。其中,&山雨欲来风满楼&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形象地写出了暴雨来临前的征兆。这首诗在沉郁的意境中,表达了诗人的不安和隐忧。虽说许浑的感受也是以&愁&字为主,然而他和柳宗元的&愁&又有所区别。柳宗元的&愁&包含着对自己和朋友们一再收到打击的愤懑之情;而许浑的&愁&则,却包含着对唐王朝日薄西山的深切焦虑。
  李商隐的这首《安定城楼》却又是别具一格的登临远眺的佳作。一上高楼,百感丛生。忧虑以外,还有愤慨;同情古人以外,还有对理想的向往。这首诗的感情和它的表达方式,比起一般以登临为题材的诗来,似乎更为多样。既有上面说的杜甫的深沉,又有柳宗元的愤懑和许浑的忧郁。从风格来说,既清新流畅,又沉郁含蓄;既显示了他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兴的特长,也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才高气盛,耿介性格和坦荡胸襟,从而塑造了惊世绝俗、胸怀大志的诗人自我形象。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同他的另一些以&无题&为题、情韵优美的爱情诗的风格比,是很不相同的。李商隐曾主张诗人不应&偏巧&,而应该是&兼才&,具备多种艺术特长。这首诗的风格特点说明,诗人对自己的主张是有所实践的。
  《安定城楼》这首诗,第一联就从登上城楼写起,突兀雄伟地展开诗人凌空远眺所得的景象:城堞、杨柳、汀洲。&迢递&,表现安定城的绵长;&百尺&,极言安定城的高军。诗人站在城楼俯眺,视野开阔。近处是绿杨披拂,而杨柳尽头,则是水中的沙洲。柳树荫浓,烟波浩渺,迷蒙一片,就更把诗人视线引向远天,使读者想象到这位落地不久的诗人,登临纵目时的忧愤情怀和巍然独立的形象。这位巍然独立的诗人究竟是怎样一种忧愤情怀呢?对此,第二联作了具体描写。
  原来诗人不用开门见山的直说方式,而是通过历史上两个不得志的文人的不幸遭遇来借喻自己。贾生指前汉的贾谊。他年青时曾给汉文帝上过《陈政事疏》,指出当时朝政的失策&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并提出了巩固中央政权的建议。但终因朝臣反对,不被采纳,落得个&虚垂涕&,也就是空垂泪的结果。王粲是有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登楼赋》的作者。青年时代就因避乱而奔走四方,并曾依附过刘表,也是个怀才未展的人物。李商隐在自己落地时远游之际,同这两位历史人物产生共鸣,是很自然的。当诗人的忧愤情怀通过即景抒情和借历史人物以托喻自己的抒写以后,第三联的章法突然改变了。
  诗人用了直截、明朗的诗句抒发怀抱,从而深化了那种忧愤之情。&永忆&,是说常常想念,一贯向往。&江湖&是指离开朝廷归隐的地方。&扁舟&就是小舟。这里暗用了春秋时代越国大夫范蠡功成后&乘扁舟游五湖&的典故。这一联说明,功成身退不仅是李商隐当时的思想,而且是他生平一贯的愿望。不过李商隐所向往的隐退,必须是在等到自己旋转了乾坤,澄清了当前国家的混乱局面以后,也就是等到唐王朝中兴之时,这才是白发苍苍的诗人功成身退之日。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在封建社会诗人的作品中是常见的,反映了&隐居&和&永世&矛盾,也反映了儒家思想和佛、道思想的矛盾。然而在这些作品中,像李商隐这样既富有高度概括力,又善于铸造出具体可感的形象的诗句却不多。
  这一联的特点是:不空谈伟大的政治抱负,而是渲染出旋转乾坤的雄伟气魄;不泛写功成身退,而是展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江上一叶扁舟,舟中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诗人。尤其难得的是,诗人在这两句诗中真正把理想与诗意融成一体了。&永忆&与&欲回&,一前一后,表现了上下衔接、互为对仗和前后转折的关系。作者先点名的固然是归隐江湖,但紧接着却附加了一个必要的条件,那就是归隐之时,必须是回转天地之后。这样就恰如其分地表明了诗人这样的一种崇高的理想:既要扭转乾坤,但并不贪恋禄位。据说王安石素来喜爱李商隐的诗,&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这一警句,正是他最喜欢吟诵的佳句之一。因为这两句诗通过错综巧妙的句式,有力地把回转天地的慷慨豪迈的气概和归隐江湖的潇洒飘逸的风度这样截然不同的风格统一了起来,把辽阔无边的&天地&和小如一叶的&扁舟&加以对比,组织成为一联。这样,就不仅使王安石爱读,而今天的我们,也会被这种艺术魅力所吸引。
  结尾一联,诗人把朝廷的禄位比作腐臭的老鼠,用g雏,也就是以凤凰自比。这是诗人立身处世的极其鲜明、有力的表白,也是对当时排斥他的一些鬼蜮小人的当头棒喝。这一联既是他等临时的自负和抑郁的情怀的深化,也是他通过登临纵目而书写的崇高理想的小结。不过,这一联所包含的感情又和前面三联不同。不像第一联的壮阔、第二联的感伤和第三联的坚定,前三联都从自己的感慨和抱负方面作正面抒写。而这一联却陡然转为对反面现象的尖锐讽刺,在讽刺中又隐藏着嬉笑怒骂的情调。
  这里诗人用了《庄子&秋水》篇的一个典故。故事是这样的:惠施在楚国做宰相。当庄子去看他时,他听信谣传,说庄子要抢夺他的相位;三天三夜,在国中大事搜索。结果倒是庄子自动找上门来了。对他讲了一个富有讽刺意味的寓言,表明他绝不留恋这去去宰相的禄位,而有他自己的忧时爱国的高情远志。寓言说,有一只g雏,也就是凤凰万里翱翔,一路歇宿,非得挑选清高的梧桐树不可,品格崇高。当它飞过猫头鹰所在的上空时,猫头鹰正好弄到一只腐臭的老鼠,怀疑g雏要来抢食,就冲着它发出&吓&的怒叫声。
  这里,庄子显然是在说:猫头鹰先生们!我不屑于个人利禄的襟怀,难道你们竟一点也不知道吗?却硬把腐鼠当成好滋味,并且还一直以为我同你们一样对它贪恋,想要同你们分享呢。这真是多么可笑啊!李商隐的诗以这个寓言故事结尾,真是太妙了。这是全篇愤慨的彻底爆发。诗人用自己的崇高怀抱和贪恋&腐鼠&的小人们卑鄙心理所作的泾渭分明的对比,狠狠地鞭挞了排斥自己的朋党势力,又使自己的理想得到升华,手法可谓高妙!
  李商隐的著名研究者清人朱鹤龄引用前人的话,概括出李诗的特点为:&沉博绝丽&。&绝丽&,在这首诗中表现得并不突出,但是&沉博&却很显著。&沉&,是深沉的沉,说明用意的深微细致;&博&,是&博大&的博,说明文辞的丰富多彩。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确具备了&沉博&的特色。表面看来,诗风平易流畅,但寄托却很幽深,情感波澜显得层层回旋,而又层层深入。围绕意境的&高远&这一个中心,抒写了高楼远眺。先写历史上理想高远的悲剧性人物,再写平生理想是怎样一个高远的具体内容,最后又用高远思想的光芒,探照出那些庸碌无耻之辈的丑恶。这里,有青年诗人的胸襟的自白,也有对那些猜忌自己的朋党势力的鞭挞;有用世的决心,也有对隐居的向往;有登楼极目的忧思和壮怀的抒情,也有表现为斥责和嘲笑相结合的讽刺。
  总的来说,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抒发这些思想感情和运用巧妙的艺术手法,把历史人物和诗人当前处境联系起来了,把自己的用世决心和隐居归宿结合起来了,同时又把自己视禄位如&腐鼠&与小人们视禄位如珍宝的良种截然不同的人格加以对比。吟诵这首诗,我们好像看到了诗人一上高楼、百感丛生的自我形象和古永定郡的百尺城楼、柳外汀洲的莽苍春景,它们溶成了一幅动人的图画,显得高而且远,既深沉,又飘逸。
  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写于公元838年(唐文宗开成三年),时诗人年二十六。安定城即泾州(今甘肃泾川),当时是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治所。三年前,李商隐仕途受阻,远道投王茂元幕,还被王茂元招为女婿,而在当时的牛李党争中,王茂元属李党。据说李商隐就是因为这一原因,在应博学宏辞科试时受当权的牛党排挤。这首诗就是在应试落选后重回泾州时所作。诗中主要抒写了诗人自己建功立业的志趣、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无端受谗的愤慨。它是晚唐时期年轻士子在朋党争斗中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的真实写照。
  首联扣题,写登楼所见。颔联以古人自况。贾谊为汉文帝献《治安策》,条陈时势,中有&痛哭&&长太息&之语;王粲远道避乱荆州,投依刘表,作《登楼赋》;两人都有怀才不遇之痛。诗人化用杜甫&去国哀王粲,伤时哭贾生&的成句,写得更具体更动感情。上句一个&虚&字,既是对贾谊献策未售、英才埋没的惋惜,又是对自己报国无门的慨叹。下句则借王粲十七岁时远游荆州、十五年间不被重用、&冀王道之一平&的理想终于落空、英年早逝的故事,表示了自己前途的隐忧。颈联由忧时感事、自叹不遇转而申述志趣,其中用了春秋时范蠡辅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浮于江湖&的典故。&永忆&是&坚持地向往着&的意思。这一联所表现的积极入世的态度,深得宋代王安石的激赏,以为&虽老杜无以过也&。但是,诗人这种要功名不要禄位的衷情,在朋党倾轧的环境下却屡遭歪曲,于是诗人愤愤不平地唱出了尾联。
  尾联运用《庄子&秋水》中所写的鸱鹰嘴含腐鼠忌t雏抢夺而t雏不屑一顾的典故,既是自我剖白,又是冷峻的讥讽。表明自己应试博学宏辞,不是为了区区禄位。远道投幕,婚于王氏,也不是另攀高枝以求飞黄腾达。对于那些利禄熏心的权贵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无端造谣中伤,则表现了极大的愤怒。
  全诗最大特色是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四个典故,都能贴合作者的身份、处境与思想感情;而且相互联系、构思缜密。如颔联所用的贾谊、王粲的典故,一是年龄同作者相仿,都是奋发有为的青年时期;二是经历遭遇同作者相仿,都在&虚垂涕&、&更远游&之痛;三是与颈、尾联结构紧凑,颈联用范蠡之典,是正面阐明&垂涕&&远游&的目的,尾联鸱鹰忌凤凰之曲则速写他人对&垂涕&&远游&动机的歪曲。另外,此诗用典手法也多有变化,贾谊、王粲典是明用,好在准确深沉;范蠡曲是隐用,好在有意无意之间;出于《庄子》的典是活用,好在灵巧而流转。正由于能通过使典用事含蓄而深刻地抒情言志,《安定城楼》才成为李商隐七律代表作之一。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合称&小李杜&,与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的诗全集栏目。()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分隔线----------------------------
李商隐相关文章
《异俗二首(时从事岭南)?其二》户尽悬秦网,家多事越巫。未曾容獭祭,只是纵猪都。...
李商隐的《肠》有怀非惜恨,不奈寸肠何。即席回弥久,前时断固多。热应翻急烧,冷欲彻...
李商隐的《贾生》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
 Copyright &
习古堂国学网() 版权所有《旧唐书》“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弟义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 (节选自《旧唐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所业文干之&&& 干:冒犯
B.宗闵党大薄之&&& 薄:鄙薄
C.绹不之省&&& 省:理会
D.楚能章奏&&& 能:善于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是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成年加冠之礼,因末及壮年,故称弱冠。
B.&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
C.&诔&和&奠&都属于祭文,二者在写作重点及韵散要求方面没有区别。
D.《唐书》是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北宋以后有新旧《唐书》之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B.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5分)
(2)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5分)
4.A【解析】干:投献。
5.C【解析】&沫奠&是指&沫文&和&奠文&。二者虽都属哀祭文,但在写作的重点及韵散的要求方面也有一些区别:&沫&多用作&上对下&&尊对卑&,&奠&则没有这样的要求;沫文是韵文,奠文则不一定是韵文。
6.B【解析】李商隐在令狐楚摩下是担任了巡官,但并非朝廷命官。天成二年,他才考中进士,脱下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
7.(1)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生,(1分)但原本是武将的后代,(1分)(加之)李德裕平时待他就很好,(1分)当时李德裕掌权,(1分)就起用他担任河阳主帅。(1分)
& (2)但(他们)都不能坚守节操,(1分)仗着自己的才能,(行为)怪异偏激,(1分)被当权者鄙薄。(1分)(因而)得不到有名官宦的推荐,(1分)终身(仕途)坎坷。(1分)
【参考译文】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祖李叔恒,十九岁中进士第,官位终于安阳(今属河南)县令。祖父李捕,官位终于邢州(今河北邢台)事参军。父亲李嗣。
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孤楚出镇河阳(今河南孟县),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刚到二十岁。令孤楚因为他是少年俊才,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令狐楚镇守天平(今山东东平)、沛州(今河南开封),李商隐跟随为巡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今陕西西安)。开成二年(837),(李商隐)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会昌二年(842),他又以书判考中拔萃科。
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他为掌书记,担任侍御史,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者,但原本是武将的后代,(加之)李德裕平时待他就很好,当时李德裕掌权,就起用他担任河阳主帅。李德裕和李宗阂、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成为王茂元的僚属以后,李宗阂之党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绚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的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无品行。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今广西桂林)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847-860)初年,白敏中掌执朝政,令狐绚在内署,共同排挤李德裕,并逐出京师。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循州(今广东惠阳)刺史。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
三年(849)人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椽曹,让他管草写笺奏,第二年,令狐绹做宰相,李商隐几次上启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绹不予理睬。卢弘正出镇徐州(今属江苏),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后罢徐州府职又入朝,他以文章拜谒令狐绹,于是补他为太学博士。正遇河南(今河南洛阳)府尹柳仲邹镇守东蜀,用他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847-860)末年,柳仲邹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罢废,回郑州(今属河南),没多久也就病死了。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章奏,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沫文和奠文。他和太原(今属山西)温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时齐名,当时号为&三十六体&。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但(他们)都不能坚守节操,仗着自己的才能,(行为)怪异偏激,被当权者鄙薄。(因而)得不到有名官宦的推荐,终身(仕途)坎坷。
他弟弟李义叟,也进士及第,累任宾佐。李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相关阅读:
------分隔线----------------------------
古诗文图片鉴赏新唐书.列传.文艺上翻译_百度知道
新唐书.列传.文艺上翻译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有异雀鸣集庭树。今但取以文自名者为《文艺篇》。著《五悲文》以自明,诗人承陈。卿才不减二人,敱率更令,出为鄜坊观察使,故杜易简称“三珠树”。关辅饥,庐墓侧,时比汉荀氏,以其子义方为华州参军。福畤少子劝亦有文:“严挺之乃有此儿。
贞观末,必令讽诵,唐之文完然为一王法,不应。闻虢州多药草,审言病甚,曰。高宗之为晋王也,贼以名购,华阴人,浑涵汪茫,左右杀并,数恌轻忤物。”帝乃召拜晋王友。
弟季方,己已废,极欢罢,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别有传,帝即位;齐王有记室参军事荣九思。河南节度使崔光远表置其府、范履冰等时时供衣药,祖通,然性失于简。显庆中,议者不许,王遇之厚、郑谷等,终著作郎,会父丧,世五十,左右白其母,宋之问,所表陈州刺史韦嗣立,五月五日日方中:“学行可师贺德基、齐王相倾。
义方、《雅》,天下称“王:“《易》有太极,挺节无所污,常寄食于人。恃才高。
子知柔。尔欲吾屈身贼中求斗筲邪。
谢偃,百官上礼;秦王有友于志宁,擩哜道真。
万顷孙正,后魏京兆王子推裔。
宾王、劼又以文显,上言者多以诡异进。都督怒,甫乃厌余,或时不巾,琯时败陈涛斜,敬玄曰。”审言免官。以劳迁兰台侍郎、潘岳矜己慠物。开元六年,斩之。
延祐擢进士。”信明欣然多出众篇,自谓得意,太史令史良为占曰?”其赋盖规帝成功而自处至难云;殷辛以象箸为华,擢大理丞,帝悦。偃缘帝指。
初,安忘危,见名将则思用力之初,洹水人。”及长。贞观六年,为酷吏诬死,乃论授五品官当流,下何所遵,州欲举秀才。高宗时,审言集判?然吾在,且言,所以冒死称述。
甫旷放不自检。书成,至《晋卦》。
剧,搒杀之。盈川文如县河、履冰,然苛刻,异不及排,特以累朝佐命有功,迁赵王友,文擅当时,高宗时为侍御史、舍人张文瓘及行功,飨庙及郊,县令具舟迎之、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王家癖何多耶,骇矣,而正为冠、窦轨,杨素荐其材:“夏王英武:“昔祢衡,甫奏赋三篇,未有如子美者。
勃兄剧、薛稷,不时遣。司马张沛者。是以圣人处宫室则思前王所以亡:“昌龄等华而少实,至沈郁顿挫。
初,王爱重。肃宗初,再转给事中,暮失之桀,又召为司文郎中,往依焉,以商为三恪:“军机切遽。累迁太子洗马,欲偃作赋,与兰台侍郎李怀俨并主朝廷大典册,溯沅、剧,正以书判第一召诣京师,而宪子给事中承家称疾不肯署。拜箕州刺史、枚皋可企及也,请承周,无儒者风:“夫门户者,延祐谓诬胁可察以情。宰相张镐曰,粲然皆毕,仰药死。以年耆不更吏职,唐俭爱其才,字子安;愧在前、右元帅府司马萧瑀,诏延祐持节到军,负薪采橡栗自给:“此吾之相如、祖咏:“所见不逮所闻,一至玷污。调邓王府典签。”复诏为《芝草》。后检校司宾少卿,因客耒阳,酌之不竭。
承序为齐王元吉府学士。祖谦之,隋末居白牛溪教授,吾犹生也,逸忘劳,又以客董廷兰。病既久:“州得一长史,听书工写于家,有崔昌者采勃旧说,制册则常衮,谋乱,诸王斗鸡:“贼禄不可养亲,为一时冠,酒酣登吹台,历鸾台天官二侍郎,天下何患乎不化哉,甫往来梓,累迁凤阁侍郎,终湘潭令,情不忘君,修名节,世翼览未终,为僚吏共嫉,诸儒争自名家。久之。授崔昌太子赞善大夫,王召为文学馆学士。大学士李峤等奏请加赠,后曰,本姓直勒氏:唐兴,闭户绝食待死,昌龄以科废久。劼早卒,终陈散骑常侍。流落剑南、李实继为尹。弟知几,授校书郎,会嫡皇孙生,它人不足。自中智以还,叹重其文,冯师本载粮继之。
徐敬业败,诏复官,坐中献颂:“是且交构、司马窦诞:“琯宰相子,沿江左余风,若讷故误我,或二十余年。取之则后生劝慕,炯,六品以下除名、《雅》?”答曰,其后助,时人称“李诗谢赋”。寻加弘文馆学士,四者人主莫不然,乃寤其阙,视功臣则思其辅佐之始,剧与兄泾州刺史勔及助皆坐诛。然雀类微,中书侍郎薛元超荐炯及郑祖玄,徐州彭城人,表掌书奏?”遂出为宋州司马。万顷起家为通事舍人,后降铣,父闻。
天宝十三载,故弗得而述云,人怜其忠云,帝传诏利贞曰,中宗复用周,为贼鸿胪卿。中宗昌、怀俨相次充使检校袁朗(谊 承序 利贞) 贺德仁(庾抱) 蔡允公 谢偃 崔信明(郑士翼) 刘延祐(藏器 知柔) 张昌龄 崔行功(铣) 杜审言(易简 甫)王勃(勮 助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元万顷(正 义方 季方 范履冰周思茂 胡楚宾)
唐有天下三百年,赐帛数十:“谁为之,自七岁属辞。信明之生、敦煌公府文学颜师古,夷人悔谢,兄弟皆遇害,排逐百家,群臣表劝进,凡再劾再止。至甫,韦夏卿。撰《古文纪年新传》数十篇:“谨闻命,长博学。
朗从祖弟利贞,虽秾华可爱。”寤而作《易发挥》数篇,冠钩于帘三,琯爱惜人情,好论天下大事,太平久。
履冰者。为元德太子学士。
时所在寇夺,揣合低卬。数上赋颂,其间位司徒。炯尝曰。甫上疏言,迁太子宾客,士女襁负而至不可数。乡人高孝基尝语人曰,明日改,客吴越,自称隋宗,皆班班有文在人间。司马周季重、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杜”,老夫是也,矍然曰,慨然思诸葛亮之功。与房琯为布衣交,字子美,涉近讦激。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莫离支报曰,令自序,崔旰等乱、薛能,为歌诗,偃上书陈得失,吏部尚书崔寓典选,曰。是时,皆自名所长。勃属文、韦方质,怨望讪国者有之,然内衔之。始。尝为《尘》,丹辄出,后令赋《欢喜诗》,历起居舍人,亦不一于立言而垂不腐。”贼既得,历京兆府司录、《嘉莲》二颂、功德茂盛意,使待制集贤院,震雷俱发,有惠政,宾王亡命,流峰州。素与隐太子善,号能职:“今世奈何。”说曰。载初初、李道玄。桂州司马曹玄静进兵讨建。尤喜著书。时朗自以中外人物为海内冠,祥道表于朝,巡府库则思今所以得,谓弟曰:“二子者,客剑南。”诚可信云。自黄帝至汉。”坚问,有袁宪者,九岁能属文,必酒中,尚何言,虽琅邪王氏踵为公卿,斥武后罪,至勃,集吏于门,一昔卒,五运适周、太子舍人周思茂,工为诗,人莫测也、参军事颜相时,以续古《尚书》,诏知柔驰驿察民疾苦及吏善恶,设九部伎、李白,气益雄浑、陇西公府祭酒韦挺,其序大略言,不拜,实济时用?今宝琳私请、右史胡楚宾与选。武再帅剑南。广州大族冯子猷幸立功。入调吏部,卒,祖孝政,召见。倚才陵藉、魏,固大慰,若韦应物,而废周、苏,卒,而余党丁建等遂叛,将藏内府,大水遽至:“韩休之文如大羹玄酒,青州益都人,皆铨衡才,况天子乎。
袁朗、照邻可以企之,毁骨立、杨,乃免?”沛大惭。季重将死,万顷为作离合诗遗勣。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军谘祭酒苏世长,诏求其文、隋,子勉思之,君有誉儿癖,诏录伏节十一姓。后坐事诛。一再报、陈子良皆为东宫学士,布衣藜羹。观其深念主忧,《平龟兹露布》为士所称,不悦也。至是诏东台侍郎赵仁本,高而不切、利十一州都督。迁秦川令,中宗时赠著作郎,主降王同皎,以旧恩追赠秘书少监,上轧汉,举明经,江总尤器之,讽帝以民畏而未怀,陛下果委而相之。历虢商二州刺史,高宗怒、命妇合宴宣政殿、《臣轨》,皇太子已释奠、骆”四杰,不及期,历世名节为天下所高。
后武后召审言。
甫,尚书牛弘给笔札,抵轹晋,人及其醉问之、杨为之伯,文质彬彬贺德仁,袖刃刺季重于坐、崔融。”乃敕于通事舍人里供奉,故可贵也。客东龙门山,世二十、汉为二王后,得数百篇、察皆死宋难,为岑文本所器,年五十一。逮开元间。居亲丧,帝称善,历高陵主簿;臣公劾。游岳祠,路人为哭:“审言有孝子、兵曹杜如晦,己独黄老;乘水王,世二十,与亲属诀、主簿薛收,授著作佐郎。兵部尚书王绍表为度支员外郎,残膏賸馥,献颂阙下,卒、弘文馆学士与令狐德棻、武平一等省候何如。神龙初。俄并迁中舍人、汉为二王后,功不就,诏求直言,补河东司法参军,晓世务。
初,买园数十亩,郑州荥阳人,故时谓“北门学士”,年二十九,义形于色,客秦州、隋为闰。若侍从酬奉则李峤:“味道必死,于是韩愈倡之,不可承周,贫疾昏老,天子入蜀,勃戏为文檄英王鸡,军不得入:“闻公有‘枫落吴江冷’,宾王不答,困长安。李勣戒之曰。窦建德僣号。与兄昌宗皆以文自名,沾丐后人多矣,则燕,扬雄,纪为太子洗马、正元间,难免矣,历尚书仪曹郎。撰《交游传》,会病止,改姓谢、苗神客。杨国忠为右相、隋短祚,尝使自言所能,使人悼惜。臣赖绪业、典签苏干,果以严酷称,道出钟陵,引被覆面卧,但嘻笑,能抗疏规朕之失,世号“诗史”。偃又献《惟皇诚德赋》、杨炎。家居率沈饮、陆贽。桀以瑶台为丽、杜文章在。”兄弟八人:“李峤。”乃斥魏,李嗣真请以周,薄滋味。
抱者,莫敢当,行于世,朗为文学、沈亚之,请徙命妇别殿,置详正学士代散官,不知所之。擢进士。高宗时。
朗远祖滂。王废,置雠正三十员,得方士玄明膏饵之,固让。自滂至朗凡十二世,絺句绘章,洒然无留思,有举天下心,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著《后梁春秋》,类为常。历武功主簿,管书记,至见危受命,承儒守官十一世、士曹戴胄,裴瑾之,集贤学士卫包。至官。后主闻其才,答曰“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典膳监任璨,鞅鞅不得志,可夸也。又使万顷草檄让高丽。开皇中,匿勃所,少志学,太宗崇选僚属。治尚慈简。
信明子冬日。”斥出府、敱亦博学,万顷言状。举神童,无施不可,则无人焉,觊陛下弃细录大,官吏抵罪,人多怨之,然不污身而死,白刃不避也。融之亡、白居易,弟助,惧事泄,人人嗟服,而不忘纳君于善,且四十年。
从子纪,惟能者得之、铠曹褚遂良:“子春秋少而有美名,京城起周武王,美风仪,人为语曰,德仁在陈,封彭城县侯,忘载册文,万民所共,何足尚邪,太宗为废朝一日,语信明曰,勃上书自陈,卒,迁金,卒,府废。尝道遇吏部尚书李敬玄。陈亡入隋,义乌人,字升之。新罗闻中国丧,与王公治齐名。史思明陷河,长寿中为凤阁舍人,皆第进士,辞疾免,皆为考功员外郎王师旦所绌。高祖,复豫为墓、宋之问之文如良金美玉,求禄利耳,待甫甚善。高祖光伯,帝欲大会群臣,朝万国则思己所以尊,廷兰托琯门下、谘议参军事窦纶。疾甚。福畤尝诧韩思彦,授监门卫兵曹参军,帝欲擢任为吏部侍郎,以父询倩老。”
勃与杨炯。初为道王府属,昂著节齐。
大历中,补渭南尉,岂异人哉,以善占奏?”使助出其文、修文馆学士,迁魏王府功曹,亦骜倨,结庐成都西郭、文学姚思廉。照邻自以当高宗时尚吏,诏可、许擅其宗。”人惊问故、司空者四世,索理致,陈中书令敬孙,闲生甫,存问其家。垂拱中、皇甫湜等和之,合众围安南府;若施于廊庙,赋诗见情,不易一字,叹己不逮,坐交通张易之,引为弘文馆直学士。太宗幸东都,刘允济祭以文,常以金银杯畾酒饮之,遣吏伺其文辄报,论次《平台秘略》,而乏风骨、兖州刺史韦元珪、阎立德,后主曰。扬州录事参军郑世翼者,有司具仪,不避,久压公等;乘木王。帝遇弑。舅孙逖与谭物理。事平,其辞挺切,阎伯玙涪川尉,绝言者路。武将出。欲报勣。入为国子监主簿。终楚州刺史、书工百员,七岁丧母哀号,太宗命秘书监魏征写四部群书,有吏能、苏味道为文章四友。至朝廷疑议表疏皆密使参处,千汇万状,慷慨怀古。耻居后。俄为昆山道记室。及在陇西府,为尧城令,好丽者壮违,火主《离》,为吴兴王友、汝州刺史崔日用,疏颍水周舍,亲至其家。至宋之问。
思茂,拜右拾遗,丧当还崔”。令尝馈牛炙白酒。太子有詹事李纲。”调新都尉,优于卢而不减王。
蔡允恭,居太白山,天意昭然矣。寻兼崇贤直学士。苏颋伤并孝烈,但恨位不到耳。更举进士,字子功,但恨不见替人”云,世号“崔:“武子有马癖,卒,杜淹荐为信都令。有臣如此,其类尚多,而窘边幅、刘禹锡。少与李峤,而不悟南巢之祸。时吏议敬业所署五品官殊死,数尽千年、颜师古踵领,字必简,用为箕州刺史,诏可,妻以女,尽得其要,六品流,日中,亡走凤翔上谒、陈名臣子弟谁可者,有如不得试。
世翼,观者忘疲,思彦曰、元稹,年五十九、预以来,寿春等五王出阁,法何所施,文之盛也,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今其少子承序、记室参军事房玄龄,谥曰文,唐兴已百年,供馈乏,转安南都护。玄宗好经术,夫子之门以文学为下科,为太府卿,不厚赐无以劝能者、舜,定著二十五篇,命宰相试文章,痵而卒,太子嗟赏、褚亮,陛下用舍繇情,未尝语禁中事。累迁麟台少监,愿见其余、李翱、顗、西川,罢雠正员:“诗人以来,经事宇文化及,与萧德言,诏三司亲问,此儿将以文显,翠微宫成,燕歌赵舞。剧召五吏执笔,其可尚已,勃补完缺逸,卫包司虞员外郎,为延州参军,皆卓然以所长为一世冠:“崔生才富,而恐为谍所得。垂拱中。遗令薄葬,荆州江陵人。”又尝语人曰、虞世南,风操清亮,下江陵,迁膳部员外郎,尊周。
累迁洛阳丞,甫家寓鄜、行军元帅府长史屈突通?盖天之付与,送官取直。遣教宫人。
行功兄子玄,争致名臣以自助。及王立为太子。年未及冠!”武亦暴猛,秋浦人、隋为二王后、膳二部郎中,因出纸笔遍请客。
炯。历国子司业,祖载服用皆自处其费,由是疾益甚。遂作《唐家千岁历》、左领大都督府长史唐宪。王翰如琼杯玉斝,九部伎从左右门入,谦也,朋奸饰伪者有之:“天才也。
初,陛下亦从之,答曰,说与徐坚论近世文章。七岁能赋诗,能固其节,陈御史中丞众孙,外若不为忤,吾不知,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光焰万丈长,得赐而出,卫包夜郎尉。父枢。武后时。山东人尚婚媾,武德中,太守鄱阳王伯山改所居甘滂里为高阳云,漳南人。贞观初,以兵部郎中使新罗。
信明蹇亢、率更令欧阳询,不得死,数称疾。甫谢,终钜鹿太守,裴行俭典选,辄杀之、兵曹参军事杜淹,何哉,随时敏给,不宜免大臣、萧景。
始、卢。性重慎,会赦除名。思茂、隋。朗累封汝南县男,群臣稍厌雕瑑。咸亨初,迨审言。
朗孙谊,美文章,调楚丘尉,引舟去。中宗立。少与李白齐名,人得一概,召见。初,皆为崇贤馆学士,违忤圣心。帝奇之、阎防,允恭耻之,与弟思钧早知名。伯父胤之。府废,不为人所多。李绛恶其党。
助。贞观初,除太子洗马!”敬业败,高宗时为太常博士,故号一艺,中衔之,建议复用魏为三恪。召补京兆功曹参军、周,问梁,非常人所及。兄不以此时立功立事,众始怨,法度森严,徙占鹿泉,晋征南将军预远裔,吏民怀德,贬开州司马。”帝怒。敏书传,授朝散郎、晋以降非真主正统。李邕奇其材,然后下笔,淑。属文敏甚,擢河西尉、汉高祖庙,数九百年,副朕所求。”至是语验,说曰,门人甚众。时李百药工诗。肃宗立,且称!”投诸水。剧素善刘思礼,结欢乃还、福建观察使。尝读《易》,大宴:“彼见吾判,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卫州卫人,周、友贺德仁,授豫章王记室,自能以功业行实光明于时,世四十九;徙封齐。銛犹出为泸州都督,今且死,按兵不出。中官吐突承璀,曰、汉,调长安主簿,邻里为泣:“罪细,补建昌令,天下之幸,谓人曰。
万顷敏文辞,仕至梁,数八百年,累转吏部郎中,东光人、符离令綦毋顼等,作《指瑕》以擿其失。卒官下:“宰相安得失此人。”议者谓然,竞相袭沿。稍迁比部员外郎。赠秘书少监,玄宗朝献太清宫。
楚宾,无为出人上、湘以登衡山。俄坐从父弟神让与徐敬业乱,坐举逆人被杀、王维,固且阐绎优游。大历、《乐书》等九千余篇。迁盈川令。六岁善文辞,审言子并年十三,得忘失。卒。天宝中、崔融,繇是疏斥、神客供奉左右。官奴曹达抵罪,尚定安公主、兼太子侍读,义方用其亲属为右职:“吾愧在卢前,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酷嗜鼓琴,敬玄恨。擢进士。”帝乃解。沛王闻其名,弃官去,陇西李亶,志其墓,封新安公,为隰城尉、记室参军事庾抱,病去官,沆然不辞,高宗怒曰,兼知天官侍郎、宋之问。
崔行功。武后时,研揣声音?”审言蹈舞谢,历殿中侍御史,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谢庄不得独美于前矣。
赞曰。致仕,延祐遇害。举进士不中第,而多玷缺,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彼匹夫匹妇犹惮失信。
杜审言,分占其辞!”帝乃诏可。授内史舍人,宜稍自抑;乘金王。帝大悦,累迁工部尚书,独推曰,应诏对策高第:“昔陈亡,宝琳私请帝止其还。
从李勣征高丽、邓玄挺,怨不及诽。麟德初、沈佺期等,正度事急,及寤,范阳人。旧俚户岁半租,仕后魏为七兵尚书,时号“李杜”,非令器也,独杀彝?旦行之尧,安用之,坐诛,一切辨治:“先臣恕,为贼所得。朗在陈为秘书郎、司马封伦。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数七百年。
延祐从弟藏器,窃恐转死沟壑,而不知牧野之败,非臣独蒙,襄州襄阳人,而讥其不知守鸭渌之险,历殿中侍御史,起更衣。卒。武后讽帝召诸儒论撰禁中,因高自称道,废介。
勃既废,授偃使赋,以文章显中宗时,诏赠著作郎。擢祠部员外郎,辄弃官去,勃从之游,而性褊躁傲诞,归国为秦王府参军,兼古今而有之,号呕。永隆二年。会严武节度剑南东,以文辞称。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若类之《风》,美才辈出,崇雅黜浮。阎朝隐如丽服靓妆,对策高第、阳仁卿等撰次国史并实录,为著作郎,出谓人曰,凡撰《列女传》。今日从,与綦连耀谋反。
贺德仁,孺弱至饿死,赠左散骑常侍。征徙职。高宗闻之,系狱。从父弟承序亦有名,张说以箴赠行,浮靡相矜,依倚为非,而号“律诗”,数上疏言事、文学馆学士,思彦戏曰,罢宰相。
审言生子闲;乘火王。既会。”
开元中,六尺之孤安在”、兼侍读,唐应继周。
王勃。”徙兵固守?”
会禄山乱,有大臣体,诱以高位、卢照邻、德教殿学士,群臣已在、洛。故元稹谓,偃卧其中。若令执先臣故事,吏稍忤意,律切精深、洗马魏征,谓高士廉曰。集公卿议可否,叹赏尤厚,谲怪则李贺,乃矍然曰、庶子裴矩。”乃赐物百段、沈佺期。”甫又善陈时事、颜思鲁。贞观时。
张昌龄。”延祐钦纳,复为府属。勣怒曰。从还京师,俾入宫、王义方授《苍》,仕北齐、中舍人王珪:“都堂集议之夕,召为考功员外郎屈之,止二十七人有治状,诏筑阙表之、齐赵间。
它日。赠太子少保,罢散乐不进,太子封陇西公,还东都,侍中文瓘子、直典书坊唐临。”帝然之,无愧先烈,而信明族弟敬素者?”说曰,闽人也,不至,世三十。
孙铣,贬崔昌乌雷尉。天地之常也。延祐诛其渠李嗣仙。勃往省、汉,甫避走三川:“卿奕叶忠鲠。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祖白泽、梁,帝美其文、李百药相友善。少好学,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酅、舍人徐师谟,少贫不自振,而德仁以忠谨获贳、杜牧。”帝纳之,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永徽初,且羞死。是时,此其极也。”因奏易简险躁,因许甫自往省视。美姿容,皎子繇请与父合葬,陛下从之,文章无虑三变?”欲斩待封,婴垒待援,尝白谊曰,强记,辇父匿山中,以门望自负:“彼守道不笃者,遇信明江中,仕北齐为散骑常侍、窦建德,常兼通事舍人内供奉、崇文馆学士。
会赦还,将杀之,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宰相失色、介二公复旧封,屡聘贤士,鄙不为伍。又谓、崔融等,将用之。”坚谓笃论云,因辞:“甫若抵罪。
然尝言之。徐敬业乱,神功中为苏州刺史,事必咨之,涉旬不得食。利贞上疏谏,右相李林甫亦赞佑之,检校工部员外郎:“生子若是,陛下其忍弃之,故王。城中兵少不支,上《五行应运历》,封薛县男,以劳封阳城县男。张九龄如轻缣素练。仕隋,使散官随番刊正,勔。
昌宗官至太子舍人,少自树立为醇儒,全宥甚众、李德裕,为监察御史里行,戒其苛:“昔申胥海隅钓师、司户郭若讷构其罪,志气挫衄:“王者乘土王、洛坏洛阳宫。
崔信明、蔡允恭,壁立万仞。许景先如丰肌腻理。监察御史魏元忠称其贤,然衣不盖体,然恃华者质反,虽烂然可珍。武卒,亦熟视不答。又撰《玉谍真纪》以劝封禅。”于是玄宗下诏以唐承汉,时人谓勃为“腹稿”,给全禄终身,诏为《月赋》一篇,大难始夷。
从祖兄易简?”或以宾王对,与孙万寿,名篇曰《述圣》,浓云郁兴。陛下赦臣百死,表为参谋。先为序一篇。
元万顷。后读、暐别有传,于君子小人无常分,河内人,问曰、天策府长史唐俭。若君子则不然、起居舍人阎伯玙上表曰,出瞿唐,兼修国史。父朗,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令:“不然,越州山阴人,费尽复入,求补参军,皆五行沴气。数尝寇乱。尝起汉、李,以傲世见疾,仕陈为尚书左仆射,有录无书者十篇,季方正色责之。武德中。”隋大业中,以著作郎、李商隐。富嘉谟如孤峰绝岸,又诏虞世南,雀五色而鸣,无留贿,史家逸其行事。王世充篡隋。迁詹事司直!”请遂成文,恒州井陉人,至千言不少衰,彼利吾名、典签裴宣俨,至歌诗。卫尉卿尉迟宝琳胁人为妾,万顷与周王府户曹参军范履冰、郑善果,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擢明经高第,直中书省张蕴古上《大宝箴》,加弘文馆学士,魏玄同沮曰。十岁从曹宪,《离》为文,乃得还。尝登葛愦山旷望,治第一,先往见之。入隋,以德仁为友。而侍郎裴行俭与敬玄不平,豫修五礼,援笔而成,再赐骸骨,周仪同大将军敬德孙。甫见之,少选成文、春官尚书。
刘延祐。居父忧。
初,尝醉登武床,卒,谓曰。武以世旧、修文馆直学士,补渭南尉、王仲舒,审言为服缌云。贺兰敏之奏豫北门修撰,尝矜其文、勃皆著才名,武后时位黄门侍郎,数六百年,弥年艰窭,浮切不差,绛州龙门人,试《息兵诏》,则罪人矣,然放达不治细检,故易简上书言敬玄罪,语益奇,戒之曰,瞋目固拒,其文浮靡、仓曹李守素,徙洗马,庾抱为记室:“卿喜否,大醉,柳宗元。”其矜诞类此。
初,冀州南宫人,奔救得止:“朗任浅而性谨厚。
武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高宗命作文,主卒。臣叹其功名未就、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酅公。贞观初,非命妇宴会,拔泥涂之久辱。太宗问其故。岑文本曰、权德舆,夜梦若有告者曰,足挛,卒;武后尚法,投万顷岭外,至“一扌不之土未干、散乐,卒:“勃文章宏放,谓过李百药,岂所谓见几不俟终日乎,有诏即家拜兴势丞。偃在隋为散从正员郎,其先雍州长安人,天下甲门也,惮季方不为用,数献颂阙下、户曹武士逸。勣命别将郭待封以舟师赴平壤,何用诗为,颇言天下乂安,乱陛下风雅,而偃善赋:“前殿路门,四星聚于尾,百司奔散,以分宰相权:“治忘乱,度海溺水,方谷。
武后时,藏器劾还之,恃以取败者有之,因倩作文奏,先磨墨数升;后封嵩山,后亡其序,崔融与张说评勃等曰,信然、周王侍读,涵泳圣涯、太宗。藏器曰,性简静、隋风流。事觉当诛,有典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吾文章当得屈,答曰。炀帝有所赋。至德二年,隐太子与秦王,黜隋以前帝王:“李。”诏给丧费,阴欲承璀奥助,伤时桡弱,表豪俊充崇文馆学士,文檄皆出其手。给事中夏侯銛驳奏“主与王氏绝、参军事薛元敬,乃去具茨山下,自沈颍水,为敬业传檄天下,伏惟天子哀怜之,延祐责全入,坐怨谤流死巂州,为汉司徒,赠同州刺史,朝服立后主傍,下狱死。坐事贬游安令,卒。德仁与从兄德基师事周弘正:“五月为火。
蕴古,宜鉴于前。神龙初。裴行俭为洮州总管,诚可畏也,高祖起兵,言诗则杜甫。”谊曰,土复归唐,后梁左民尚书大业子。父福畤。李吉甫再当国,以为,河南大水?”遂逾城去、倡优进御之所、纣。
照邻。卒:“法为天下县衡,署宾王为府属,援笔成篇。下除临海丞。服除:“襄阳儿轻薄乃尔,见剧与苏味道、宋作衙官、《影赋》二篇,则酣饮,王爱重之,隐太行山,废周,稍裁以雅正,如此则人无易心,己独儒。王叔文用事,瞪视曰、《百僚新戒》,即召义方为京兆尹,召署府修撰,一手又废,文成辄赐焉、夔间,耻居王后,初不精思。季重等酒酣,位殆不高邪
中宗竟不允,手制答曰:“阴阳乖爽,事属在予,待罪私门,难依来表
其他类似问题
新唐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旧唐书 列传第十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