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情绪疗法治疗模式 与 合理情绪疗法 的异同?

情系红丝带 温暖共传递 ――艾滋病患者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个案分享-案例分享-新闻中心-东莞市展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 情系红丝带 温暖共传递 ――艾滋病患者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个案分享
&&案例分享
情系红丝带 温暖共传递 ――艾滋病患者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个案分享
发布于:[]
点击量:[ 242 ]
东莞市展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驻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肖名斐
督导:陈少玲
一、背景介绍
(一).个案基本信息
服务对象化名:黎月
性别:34岁
接案时间:日
结案时间:日
(二).接案缘由
服务对象不能接受自身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事实,无法适应感染后的生活。
(三).个案背景介绍
服务对象是湖北人,大专学历,已婚,男性同性恋者,现在东莞某公司担任计算机工程师。日,服务对象前来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取HIV抗体检测报告单。社会工作者在等候室为服务对象查找报告单的同时发现服务对象眉头紧锁,耸着肩,并且多次迫不及待地问社会工作者自己的感染情况,社会工作者感觉到服务对象担心及紧张的心理,初步评估服务对象对检测结果的重视程度较高。当社会工作者查到服务对象的检测结果为阳性时,遂带上报告单请服务对象到咨询室并关上门进行一对一的面谈。当社会工作者告知服务对象其已经确诊感染HIV时,服务对象一手拿着报告单,另一手紧抓自己的头发,眼睛盯着报告单发呆,表情极度痛苦与绝望。
二、分析预估
(一).个案困境分析
这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第一次接触。刚开始,在还没有进一步交谈时,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个人信息掌握得比较粗糙,此时通过观察可以从服务对象的表情及行为中初步感知其心理及情绪的变化,同时体会到服务对象不能接受自己感染HIV的事实。在进一步的交谈中,服务对象不断和社会工作者强调自己感染上HIV人生就没有希望没有意义,无脸面对亲朋好友,社会接纳不了自己而且坚信自己很快就会死去。
(二).个案需求分析
服务对象担心自己会被社会歧视,害怕疾病影响身体健康并迅速导致死亡。
(三).理论支持
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以下简称REBT)ABCDE理论中,它包括一套通过认识不合理信念到改变不合理信念,进而调整情绪和行为的步骤和阶段。在这里,服务对象因为HIV感染这个先导事件A(Activating&events)产生出对这一事件的非理性信念B(Beliefs),导致出现与不能接受感染事实相关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C(Consequences)。在REBT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将充当咨询者和教育者的角色,引导服务对象树立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1)要让服务对象明白,不是个人遭遇的事件而是个人的非理性信念造成了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扰,以及如何通过认知改变来改善情绪和行为。(2)认知干预,通过探查隐藏在情绪困扰后面的&自语&(如服务对象一再强调自己很快就会死去,无脸面对亲朋好友,人生没有希望等),借此明确问题所在,咨询中带进有关艾滋病传播、窗口期、预防等基本知识信息,让服务对象明白艾滋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其潜伏期因人而异,有短至几个月,也有长至十几年的,只要能积极面对,定期检查,必要时接受治疗,那么是有可能达到一个正常人的寿命或者比正常人寿命短几年。另外,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播艾滋病毒的以及只要身体状况允许还是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社会工作者要激励服务对象反省自己在愤怒、焦虑或抑郁时对自己&说&了些什么(如服务对象认为自己的人生才刚开始,就要以悲剧收场,晚死不如早死,如果不是和老婆关系不好,自己就不会感染HIV),检查非理性信念所在。(3)运用认知技术帮助服务对象质疑非理性信念和思维,认识其对当前和今后生活的影响,进而产生放弃这些不合理信念的愿望和行动。(4)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对感染事件做出适宜的理性的反应,接受感染事实,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观,积极参与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让服务对象逐步意识到自己非理性理念,并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自愿选择做CD4细胞水平的检测。
2.&采用辩论的方法动摇服务对象非理性信念,逐步以理性思维方式来替代非理性思维方式,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认知,以减少由非理性信念所带来的情绪困扰和随之出现的行为异常。
3.&进一步帮助服务对象摆脱旧有思维方式和非理性信念,使服务对象学习到并逐渐养成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的方法。
(二).服务策略
1.&简单介绍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内容,以礼待人,建立良好的专业关
2.&告知服务对象其HIV感染情况并解释HIV抗体检测结果的意义。
3.&给适当的时间让服务对象进行适当的发泄,并根据服务对象的反
应给予适当的情绪辅导。
4.&通过不同角度及不同的方式向服务对象提供艾滋病的传播、窗口期、预防等基本知识。
5.&根据服务对象反映的问题及提出的疑问给予分析,通过质疑及辩
论的方法让服务对象逐步意识到自己的不合理思维,并通过反复
的辩论引导服务对象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
6.&向服务对象解释CD4细胞水平检测的过程以及结果的意义。
7.&等案主CD4细胞水平检测结果出来,确定是否需要服药,然后提
供服药相关资源并对案主作进一步的跟进。
(三).服务程序
第一阶段:心理诊断阶段
日期:日---7日
会谈方式:面谈及电话咨询
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摸清服务对象所关心的各种问题,将这些问题根据所属性质和病人对它们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分类,从其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入手。
详见附件1(个案服务记录表)
社会工作者分析
从服务对象拿着报告单的神情及动作可以看出,服务对象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感到很迷茫、很痛苦,不能接受自己感染的事实。服务对象学历不低,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存在片面性,所以当社会工作者提出现在的检测结果不能说明服务对象就是一名艾滋病人时,服务对象眼睛马上亮起来,开始关注社会工作者的讲话。
即使艾滋病患有其疾病的特殊性,但终归是病人,病人的共性就是关注自己的健康与寿命问题,所以当社会工作者提出潜伏期概念时把服务对象的话匣子打开了,服务对象开始相信社会工作者并坦言自己的同性恋经历及家庭关系。
1.&与服务对象建立起良好的专业关系。
2.&根据服务对象最关注的寿命问题给予相应的分析及探讨。
3.&服务对象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自愿选择做CD4细胞水平检测。
4.&社会工作者了解到服务对象经常有上QQ,所以社会工作者加了服务对象QQ,并将其拉进社会工作者建立的艾滋病患QQ群里,借此希望服务对象能同时在同路人的帮助下渡过难关。
5.&告诉服务对象生活中需注意的事情,如休息,营养,规律生活等。
1.&通过辩论方式动摇服务对象产生的非理性信念,引导服务对象以理性思维代替非理性思维。
2.&通过三至四次的网上聊天方式和两至三次的面谈及电话咨询方式鼓励服务对象积极面对生活。
3.&根据服务对象CD4检测结果及服务对象意愿确定是否需要服药,如果达到服药标准则提供服药相关资源。
第二阶段:领悟以及修通阶段
日期:日&26日
会谈方式:&网上咨询、电话咨询及面谈
帮助服务对象认识到自己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表现或症状的产生是自己造成的,让服务对象开始分清什么是理性的信念,什么是非理性的信念,并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
详见附件1(个案服务记录表)
社会工作者分析
服务对象刚开始说天天会看艾滋病的疫苗新闻,看能否扛到疫苗生产出来,此时服务对象能正面对待感染的事实,但当说到服药问题时,服务对象又开始产生非理性的思维,如服务对象说自己的人生还刚开始,就要悲剧收场,一查就是到了晚期,感觉服药就证明自己随时都会死去,还说哪怕有一天选择自杀,给父母留下遗言的时候,都不会告诉他们真实的内幕,只是告诉他们得了不可治疗的慢性疾病。可见,服务对象对服药问题绝对化,并认为事件的发生导致非常可怕的后果,以致无脸面对家人。
1.&采用辩论方式动摇服务对象非理性思维,如是否服药就是晚期、是否自杀留下遗书父母就不会难过了等,促使服务对象以理性思维代替非理性思维。
2.&鼓励服务对象积极面对生活。
3.&再次向服务对象解释CD4细胞水平检测的意义,服务对象已经达到服药标准,与服务对象一起分析服药利弊性,并向其提供服药相关资源。
4.&提醒服务对象生活中需注意的事情,如休息,营养,规律生活等。
1.&跟进服务对象服药后身体及心理状况,鼓励服务对象积极面对生活。
2.&巩固服务对象正向思考方式,使服务对象逐渐养成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的方法。
第三阶段:再教育阶段
会谈方式:&电话咨询
帮助服务对象摆脱旧有思维方式和非理性信念,使服务对象逐渐养成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的方法。
详见附件1(个案服务记录表)
社会工作者分析
服务对象无惧且非常开心的和社会工作者说到自己在艾滋病患QQ群里的收获,说到自己的梦想,说道自己怎么处理和家人的关系等,思路清晰,客观积极,可以看出服务对象已经开始正面对待自己感染的事实并逐渐接受它。
1.&了解到服务对象服药后副作用影响不大,鼓励服务对象坚持服药依从性并积极面对生活。
2.&服务对象逐步摆脱旧有思维方式和非理性信念,开始接受感染事实并逐步适应感染后生活。
(四).预计困难与解决方法
服务对象近期情绪比较消极,容易做出一些伤害自己身体的事情。
解决方法:
多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服务对象目前的心理状况,必要时候做好危机干预。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见附件1)
五、&总结评估
目标评估:
本个案辅导工作的主要目标是让服务对象接受感染事实并逐步适应感染后的生活。这个目标的定位是准确的,符合服务对象当前及今后发展的需求。
对服务对象的疾病本身来讲,医疗卫生技术、社会福利政策、社会大众接纳程度等一些外在层面的因素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个人范围来说这是一时间是难以改变的。然而促成服务对象正向的思维、合理的理念,理解当下生命的意义,接受感染事实,积极面对生活,这无疑可更有效地增强服务对象的能力,达到助人自助的效果。
方法与实施过程评估:
为了实现前述目标,社会工作者在开展个案辅导工作时,采取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根据服务对象的问题及需求,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工具。在REBT的运用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分三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是心理诊断阶段,在这里,社会工作者通过关注服务对象表情行为的细微变化给予服务对象及时的回应,接纳尊重服务对象,因此很快获得服务对象的信任,并和服务对象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在这基础上,服务对象在社会工作者面前开始坦言自己的想法,社会工作者在这里主要是倾听并收集重要信息,最终明确服务对象针对感染事件产生了哪些不合理理念,分析产生不合理理念的原因。第二阶段是领悟以及修通阶段。当服务对象提出不合理理念时,社会工作者采用辩论的方式动摇其不合理理念,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服务对象听后会表示同意,但由于服务对象心情反复,其不合理理念在压抑孤独时会重现,此时社会工作者也会反复采取辩论方式动摇其不合理理念,如举例,讲述艾滋病相关知识等,这样几次以后,服务对象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合理理念,服务对象会从同事亲人的角度反映自己曾经的活跃与孝顺,其开始带动社会工作者思考起自己的优势,通过新闻媒体及在QQ群里找同路人聊天的方式去了解更多的艾滋病信息,反思自己行为带来的结果并开始促使自己采取正向的思维,直到服务对象后来一直紧锁的眉头打开,以及笑哈哈地和社会工作者开玩笑,有计划理性地告诉社会工作者自己的目标方向时明显心态放松了很多,开始坦然面对感染事实。第三阶段是再教育阶段,肯定服务对象积极的态度以及正向思维模式,鼓励服务对象积极面对生活,服务对象重拾自己的人生目标,并表示会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整个辅导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断挖掘了服务对象身边的资源,如同事及上司的重视,爸爸奶奶等家人的关心,QQ群中艾滋病患同路人的相伴。
结果评估:
顺利完成REBT各阶段的治疗任务,服务对象由开始躲在家里不上班到现在坚持每天上班,由开始眉头紧锁、压抑哭泣到现在笑哈哈地开起玩笑,由开始对生活失去信心、每天想着死亡的问题到现在关注疫苗、在群里主动安慰其他感染者并带给大家新的艾滋病相关信息,由开始埋怨妻子、感到无脸面对家人甚至想自杀留下遗书摆脱困境到后来理解妻子、理性处理与家人关系,由开始要放弃自己继续学习的梦想到后来兴致勃勃地告诉社会工作者计划两年后能拿个本科文凭,然后两年半后拿个硕士文聘的想法。可见服务对象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后积极正向的思维,服务对象开始重拾对生活的信心,接受感染事实并逐步适应感染后生活。
六、专业反思
&&&&服务对象为男性同性恋者,虽然与社会主流方向的性行为取向不同,但是社会工作者只有真正地接纳、尊重服务对象,才不会使彼此存在一道隐形的隔膜,这种真诚的态度必然能被服务对象内心所触动,这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只有良好的信任关系,工作才会开展得更顺利更有效。
&&&&在接触服务对象时应努力发掘其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由于艾滋病目前被社会所接纳的程度并不理想,往往很多患者都不愿意把自己感染的情况告诉身边的人,这将使其失去家人及朋友这个重要的支持系统,此时,社会工作者建立的QQ群中的同路人(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就是一种有效资源,因为同路人的经验能带给新发HIV感染者更多切实的感受,不仅能打动感染者,给予他们最大限度的鼓励,而且可以引导他们逐渐接受感染事实并过渡到生活正轨上。
&/&&/&&/&&/&&/&&/&&/&&/&&/&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传真:8 / 电子邮箱: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桑园银岭路一号 /
邮编:523011技术支持: /您的当前位置是: &&
个案工作模式之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责任编辑:&&更新时间:&&&&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埃里斯1955年所创立,该理论又被称为ABC性格理论。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在现代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中国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视为一种理性情绪治疗。&&&&& 一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 &&&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该理论对于人的哲学假设、人性假设、ABC性格理论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非理性信念等。如果说前面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比较心理学化的话,那么,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则呈现出了明显的哲学特色。&&& 1. 人论&&& 从哲学思辨的终极追问出发,理性情绪治疗模式首先发问的对象就是人本身:&&& 第一,人是有限的,人不是万能的神。有限性是人的重要特征。&&& 第二,人是会死的,现世今生是人惟一的生命,应该努力珍惜。&&& 第三,追求快乐生活是人的本性,痛苦的生活有悸人性。&&& 第四,人有自由意志,可以自由主动地选择自己的生活。&&& 2.人性论 &&& 第一,人天生具有理性和非理性两种信念,理性是我们成长和创造的保障,非理性则导致我们陷人情绪困扰。 &&& 第二,人的思想、情绪以及行为这三者同时并存,而且,思想是最根本的影响因素。&&& 第三,人的情绪困扰主要起源于非理性信念,正是人自身引发了困扰自己的问题。 &&& 第四, 人有自我谴责以及谴责他人、谴责环境的强烈倾向。&&& 第五,人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人的非理性信念主要源自于周围环境的影响。 &&& 第六,人们习惯于以他人的评价和期望作为自己生活的准则,真正情绪健康的人更多遵从自我判断,而不是以他人为准。 &&& 第七,人有自由意志而且也有能力去改变自己的非理性信念。&&& 第八,人的价值感产生于人自身的存在,而不是由能力、表现、知识等非本质因素所决定。 &&& 3.ABC性格理论 &&& A B C性格理论中的 A B C是简称,其中 A是Activting event 的缩写,B是Belief system 的缩写,C是emotional Consequence的缩写,埃里斯想要表明的主要意思是,人的情绪结果C、行为事件A以及信念系统B这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性,一般人常常认为,我们的情绪结果主要是由行为事件所引发,但埃里斯认为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情绪结果本质上则是由信念系统所真正引发。埃里斯在这里真正的目的在于揭示行为的本质原因,并寻找到矫治行为的根本方法。他的结论和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行为治疗模式以及人本治疗模式完全不同,他认为,思想和信念才是行为产生的最终决定因素,通过对非理性思想信念的改变,我们就可以产生积极并且负责任的行为。&&& 埃里斯反对行为主义关于人类行为是外在环境简单刺激的结论,他认为,行为主义忽略了人的主体存在,也就是说,在行为反应和环境刺激之间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的存在,人对外在环境的刺激有一个再解释和重新选择的过程,这决定了人的行为反应的复杂性。 &&& 埃里斯认为,人的情绪困扰表面上看来是由于客观的行为事件所造成,其实不然,人的情绪困扰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自身对于该行为事件的主观解释和选择。是我们自己的非理性信念系统导致了我们的情绪困扰,因此,解决情绪困扰的根本出路在于纠正非理性信念系统的偏差。&&& 1. 非理性信念系统结合临床经验,埃里斯总结了我们常常遇到的非理性信念系统: &&& 第一,一个人绝对需要获得周围他人尤其是重要他人的喜爱和赞许。 &&& 第二,一个人应该在各个方面至少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才是有价值的人。 &&& 第三,有些人天生就是坏人,应该严厉谴责和惩罚他们。。 &&& 第四,如果事情的发展没有按照自己的预期进行,那实在是太糟糕了! &&& 第五,人的不快乐产生于外在因素,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 第六,人应该非常关心危险或灾难事件的发生,而且,要随时留意。&&& 第七,人很难真正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责任,逃避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第八,人需要依赖别人,最好依靠一个比自己更强大的人。 &&& 第九,过去的经历对我们现在的行为的影响不可避免。 &&& 第十,一个人应该关心他人,应该为他人的问题而担忧难过。&&& 第十一,人生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完美的解决方案。 &&&&& 二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主要内容 &&&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治疗目标的设定、治疗常规过程以及社工应该担当的专业角色。&&& 1. 治疗目标 &&&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认为,人的情绪困扰主要因素在于我们的信念系统出了问题,因此,修正非理性信念系统自然就是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主要目标。 &&&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将人的情绪划分为两种:适当的和不适当的。适当的情绪包括人的欲望、希望以及当它们无法实现时伴生的挫折感受,因此,爱、快乐、好奇等正面感受以及悲伤、生气、后悔等负面感受都属于适当情绪。不适当情绪主要指的是带有强烈自贬倾向、引发自我否定的沮丧、紧张、恐惧、敌意等负面情绪。&&& 为了消除不适当情绪,发现并纠正相关的非理性信念就是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主要努力方向。根据时间的安排不同,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目标可以分为两类: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其中,短期目标主要致力于帮助案主建立适当的情绪反应;长期目标则主要用来帮助案主建立更加理性的人生哲学。&&& 2. 治疗程序 &&& 与传统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比较起来,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显得更加主动、更加直接。更具教导性,这使得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专业开展过程和一般的社会工作实务流程有所不同。大致说来,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专业开展主要遵循以下步骤: &&& 第一, 确定引发案主情绪困扰的当前问题。 &&& 第二, 确定案主情绪困扰相关的思想信念。&&& 第三, 确定案主情绪困扰的非理性信念。 &&& 第四, 反驳案主的非理性信念。&&& 第五,确立新的理性信念,取代非理性信念。&&& 3.工作者角色 &&&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因为致力于对案主非理性信念的批驳以及对新的理性信念的建立,所以,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于治疗者也就是工作者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工作者至少应该是一个成熟以及身心健康的人,在埃里斯看来,这样的人应该具备以下主要素质:&&& 第一,对自己有兴趣。&&& 第二,自我接纳。&&& 第三,独立性强,自我定向。&&& 第四,对他人容忍度局。&&& 第五,接受不确定性,面对挑战。 第六,信守承诺。&&& 第七,富有冒险精神。&&& 第八,具有灵活性。&&& 第九,科学地思考。&&& 第十,亲社会性比较强。&&& 第十一,非空想主义。&&&&& 三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具体方法&&& 具体来说,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个: &&& 1.理性治疗方式。&&& 理性治疗的方式直接发现案主的非理性信念,然后,通过辩驳纠正非理性信念,建立科学的理性信念系统,重构正确的人生观。&&& 理性治疗方式的主要技巧有以下几种:&&& 第一,发现非理性信念。这是最基本的一步,首先找到案主的困扰情绪,再发现困扰情绪背后的信念,经过比较,找到其中的非理性信念。&&& 第二,辩驳非理性信念。案主的非理性信念被发现之后,社工紧紧围绕案主的非理性信念本身,与案主进行辩驳,通过多次讨论,帮助案主澄清错误认识,否定非理性信念。 &&& 第三,理性功课。所谓理性功课其实就是理性训练,通过训练帮助案主修正非理性信念,建立科学的理性信念系统。当案主出现非理性信念时,应该及时发现,并紧紧抓住,为此展开辩驳批判,最终祛除非理性信念,重建理性信念。社工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每天给予案主不同的理性训练功课,鼓励案主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批驳非理性信念,并转化为理性信念。 &&& 2.情绪治疗方式&&& 第一,理性情绪想像。与理性治疗模式不一样,情绪治疗方式主要是让案主想像自己正处于特定情绪困扰中,再进一步尝试改变案主的非理性信念,缓解和消除案主情绪的困扰,最终改变案主不合理的信念和行为,其中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负面想像和正面想
Copyright &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京ICP备号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合理情绪治疗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理性情绪行为治疗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理性情绪行为治疗
通常认为情绪和行为后果的反应直接由激发事件所引起,即A引起C,而ABC理论则认为A只是C的间接原因,B即个体对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才是直接的原因。两个人遭遇到同样的激发事件――工作失误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产生了很大的情绪波动,在总结教训时,甲认为吃一堑长一智,以后一定要小心谨慎,防止再犯错误,努力工作,把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作&&&&者艾尔伯特 艾里斯理论基础哲学观
理性情绪疗法就是以理性控制非理性,以理性思维(合理思维)方式来替代非理性思维(不合理思维)方式,帮助病人改变认知,以减少由非理性信念所带来的情绪困扰和随之出现的行为异常。由于有了正确的认知,产生合乎理性的信念,所以没有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乙则认为发生如此不光彩的事情,实在丢尽脸面,表明自己能力太差,怎好再见亲朋好友,由于有了这样错误的或非理性信念,再也振作不起精神来,导致不适当的甚至是异常的情绪和行为反应。RET理性情绪治疗法是Ellis在1950年代所发展的人格理论及心理治疗法。RET强调认知、情绪、行为三者有明显交互作用及因果关系,可视为多模式和折衷取向的学派。艾尔伯特 艾里斯(Albert Ellis)1913年出生于美国宾州匹兹堡,4岁时全家至纽约定居便在那长大。
(一)Ellis的家庭及童年时期
Ellis的父亲是商人,很少在家,偶尔他出现时,是个机智、友善、迷人的爸爸;妈妈个性热爱社交,因常去教堂或玩桥牌而晚回家烧饭,对孩子的管教似乎是「放牛吃草」的方式,这使Ellis从小就学会照顾自己和弟妹,很能独立照自己的意思来安排或追求生活,纵使父亲在他11岁时因与母亲好友多年有染被发现而导致离婚,据Ellis说,对他并没任何影响。
Ellis是家中长子,下有小他19个月的弟弟和小他4岁的妹妹。他的弟弟反叛捣蛋成性,两人常相依作伴,共同编织白日梦。妹妹受家庭影响个性不是很平衡,与弟弟相处如仇敌相见,也多年依赖Ellis的心理帮助,这种种使得Ellis7岁左右就开始了凡事靠自己解决的习惯。
在此时期影响Ellis最糟的是他在4岁半时得了肾脏炎,因而几乎死于并发的扁桃腺炎。从那以后到9岁之间,曾进出医院9次,最长时还停留一个月,因而影响学校生活。他也对自己的头痛十分怨恨。
Ellis自认童年经验对他的影响之一是使他成为一个很会自力救济(self-helped)的人。在不快乐的时候努力想出一些办法让自己少不快乐些。所以从某一角度来说,Ellis认为他是自己的治疗师;在另一方面由于常为母亲的迟归担忧,Ellis容易变得焦虑。这也是自认最大个性困扰之一。这相伴而来的是非常害羞。先是怕权威人物(如校长),后来则变成怕女孩。直到19岁时才强迫自己改变成功。
当时Ellis常被别人批评的特质如:言语武断尖锐、相貌严肃、不够社交性,不必靠别人也可过好自己,似乎都与上述的家庭童年经验、个人角色及经历有关。
(二)学生时代及求学生涯
之间,即青少年阶段,为解决自己害羞和公众场合的焦虑,Ellis读了许多哲学著作,而逐渐开始对哲学有兴趣。此外,由于从小环境中自我导向之风的影响,Ellis经历了对不同事物的喜爱,像:轻歌剧、文学、政治……等;再加上他具备了专注奉献及不辍的怀疑精神,导致了未来的成功。
在12岁时,他下定决心要成为一个作家,于是仔细规画自己的教育生涯。他先进高职学校,再进纽约市立大学主修商业管理,想在商场上赚足够的钱,以便写任何想写的题材。只是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让他的美梦无法实现,但他仍持续写作不论如何都不气馁,之后写作有关性、爱情、婚姻方面的文章,成为此领域的权威,许多亲朋好友向他讨教。
当他了解自己很能照顾辅导别人并引此为乐后,便决定成为一个心理学家。在大学毕业8年后,他进入哥伦比亚师范学院研究临床心理学,1943年拿到硕士学位;1947年拿到博士学位。
(三)职业生涯
当时Ellis认为精神分析学派是最精深的,于是在1947年到1953年从事古典分析及分析导向的心理治疗。但在1950年代后逐渐怀疑其效用,终于在1955年初,他把人本的、哲学的、行为的治疗组合成理性情绪治疗法。1956年时提出11个基本的非理性信念之概念。于是Ellis被公认为理情治疗法之父及认知行为治疗法之祖。
其实Ellis自年轻时就发展他的治疗法,并用来处理自己的问题。像在19岁时,他强迫自己在布朗克斯(bronx)的植物园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跟一百位女孩子说话,虽然他不曾经由这些短暂的接触而跟任何一位女孩子约会,但逐渐不担心被女性拒绝。借着认知行为治疗法的应用他已克服了一些最糟的障碍。
Ellis自童年开始身体就不太好,但是他努力照顾自己的身体不使自己因疾病陷入悲惨,反而精力充沛地过生活。听过他演讲的人常对他精辟、幽默、灿烂的风格赞赏不已。他同时也是著作丰富多产的作家。他以工作为生活重心,并以此为乐。他曾获得多项奖项,深受世人肯定。
综观Ellis一生,可看出Ellis是个具有努力奋进、敢于突破之高passion的人。他所发展的理情治疗法可谓他一生自救的法宝,不但帮助了许多人,也养成了他乐观开朗且迷人的个性。(一)~1955
Ellis在此时期以婚姻谘商为主,但仅限于提供讯息。因发觉提供讯息仍无法解决问题,便转向精神分析;本以为精神分析是最精深的,但在1953年发现精神分析肤浅而不科学,且过度被动及消极,便在1955年创立理性治疗法(RT)。
Ellis引用希腊哲学家Epictetus所说:“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这件事的看法困扰着。”强调人们的不合理信念,并且他开始重视人们的情绪。
由于对情绪的重视,他便将自己的理论改名为(RET)。但Ellis并不满意,因为只是了解思考与情绪,对当事人帮助不大,对情况也无法改善。因此他开始研究行为改变技术。
(四)1993~
直到1993,Ellis终于加入了使理论更臻完善的行为技术,并改名为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法(REBT),发展至今仍为大家所推崇。(一)哲学观
理性情绪治疗法建立在有利的哲学基础上。Ellis选择Epictetus(公元元年之禁欲主义哲学家)的一段话作为RET的起点:「人不是受事情的困扰,而是受到他们对这些事情看法的困扰。」因此在哲学上强调:
(1)认识论
理性与情绪哲学认为科学方法最能使我们取得有关自己、别人及世界的知识。科学的方法是先有一个问题,再以各事件的关系形成一假设,再以观察及测量来试验假设,以证明是否有此事,且其是否为真。对于病人所陈述的每一个想法,适宜的RET问题是:「你相信是真的吗?证据在那里?」主要是希望病人成为好的科学家,使其获得正确数据及证据,以建立正确的、自助的想法。
(2)辩证法
逻辑思考的艺术不易获得。大多数的人似乎擅长于不合逻辑。
例:我应该是完美的
刚刚我犯了一个可怕的错误
这样证明我是不完美的而且因此是无价值的
案主很少察觉他们在思考上的主要前提及他们想法的演绎过程,他们只把焦点放在结论上。结论如果是不合逻辑的,很可能产生情绪问题。理性的思考方式包含经由经验的证实、或可验证陈述的逻辑推理。如果我们能合理地思考,我们就不可能得到导致极端困扰感的一些结论。
(3)价值体系
人广泛持有RET哲学中两个明确的价值,即生存与快乐。因此RET认为:任何提高人生存与快乐的事,可被定义成合理的;反之为不合理的。
理性与情绪哲学认为我们要公平对待别人;利用别人,或对别人有害的举动是错的。所谓的伦理是没有绝对的对或错,事实上绝对的对或错,正是会导致罪恶感、害羞、焦虑、忧郁以及对别人的敌意无法忍受。它强调一种有社会责任的伦理。
(二)人性观
Ellis对人的本性思考及情绪困扰与不快乐的原因有以下诸点主张:
1.人生而同时具有理性与非理性的特质。
2.人有理性思考的潜能,也有非理性思考的倾向。
3.人们的困扰源自于本身的非理性思考,而非外在世界的某事件。
4.人运用理性思考时,会产生积极正向的情绪;人运用非理性思考时,则会带来消极负向的情绪。
5.人们的不好情绪会带来不好的行为;人们的好情绪则会带来好的行为。
6.人单凭思考及想象即可形成观念或信念:理性的思考方式会形成「理性信念」;非理性思考方式会形成「非理性观念」。
7.人具有改变认知、情绪及行为历程的天赋能力。
总而言之Ellis对人性的看法是中性(既是理性也是非理性)、偏向乐观的(人的思考观念情绪及行为都是可以改变的),而且他也认为人们本身具有自我对话(self-talking)、自我评鉴(self-evaluating)及自我支持(self-sustaining)的特性。
(三)人格理论
1.生理学层面:
Ellis认为人与生俱有理性思考及伤害自我的潜能。因为渴望每件事情都完美,无法做到就会苛责自己、苛责别人与世界,唯有他面对很大困难时,人格才能成熟。
2.社会层面:
Ellis认为个人太关心或太在意别人对他的想法与情绪的困扰有密切关联。人只有当别人对他有好评时才能接纳自己,否则变得焦虑、依赖、沮丧。情绪的成熟是个人对于人际关系的关心恰到好处,维持很好的平衡状态。
3.心理学层面:
人格的ABC理论是RET的核心(容后详述)
(四)非理性信念
Ellis在临床的观察上找出一些患有情绪困扰或适应不良的人常持有的观念:
1.在自己生活环境中,每个人都需要得到每一位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 person)的爱和赞许。
2.一个人必须能力十足,在各方面都有成就,这样子才是有价值的。
3.有些人是坏的、卑劣的、恶意的,为了他们的恶行,那些人应该受到严厉的责备与惩罚。
4.假如发生的事情不是自己所喜欢的,或自己所期待的,那是很糟糕可怕的。
5.人的不快乐是外在因素引起的,一个人很少有(或根本没有)能力控制忧伤和烦恼。
6.对于危险或可怕的事情,一个人应该非常挂心,而且应该随时顾虑到它会发生的可能性。
7.逃避困难、挑战与责任要比面对他们容易。
8.一个人应该依靠别人,而且需要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做依靠。
9.一个人过去的历史对他目前的行为是极重要的决定因素;因为某事过去曾影响一个人,它应该继续会(甚至永远)具有同样影响效果。
10.一个人碰到的种种问题应该都有一个正确、妥当、完善的解决途径;如果无法找到此一完善的解决,那是遭透的事。
11.人可以从不活动和消极的自我享乐中,获得最大的幸福。
Ellis从不合理信念中的「必须」出发找出了他认为经常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三种思维方式:
1)糟糕透顶(Awfulizing)
如:「我没做得像我必须做到得那样好,这真是遭透了!」
2)我简直无法忍受( I Can‘t Stand It!)
如:「我受不了这个,没法忍受这种事发生在我头上,这是根本就不应该发生的!」
3)一钱不值( Worthlessness)
如:「如果我没能做得像我必须做的那么好;没赢得我必须赢得的赞赏,那我就是毫无价值的人!」
这三种思维方式都是从人们对事物绝对化的要求?「必须」产生出来的,常使人陷入负的极端的情绪之中而难以自拔。
(五)A-B-C理论
A-B-C人格理论是Ellis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理论的精华所在。这理论不但说明了人类情绪及困扰的原因,也阐释了消弭情绪及行为困扰的心理治疗之道:
A: activating event 指发生的事件
B: belief 指人们对事件抱持的观念或信念
C:empotional and behavior consequence 指观念或信念所引起的情绪及行为后果
D:disputing intervention 指劝导干预
E:effect 指治疗或谘商效果
F:new feeling 指治疗或谘商后的新感觉
Ellis认为事件(a)本身并非是情绪反应或行为后果(c)之原因,反而人们对事件的非理性信念(b)(想法看法或解释)才是真正原因所在。因此要改善人之不好的情绪及行为,就要劝导干预(d)非理性观念的发生与存在,而待之以理性的观念。等到劝导干预产生了效果(e)人们就会产生正向情绪及行为,心里的困扰因而消除或减弱,人也会有愉悦充实的新感觉(f)。(一)治疗目标
在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法里采用的许多方法都是为了达到一个主要目标:「培养更实际的生活哲学,减少当事人的情绪困扰与自我挫败的行为。」也就是减低因生活中的错误而责备自己或别人的倾向(消极目标),及教导当事人如何有效处理未来的困难(积极目标)。
此外还要培养当事人有下列具体特质:
1.自我兴趣(self-interest)
2.社会兴趣(social interest)
3.自我引导(self-direction)
4.容忍(tolerance)
5. 弹性(flexibility)
6.接纳不确定性(acceptance of uncertainty)
7.科学化思考(scientific thinking)
8.自我接纳(self-acceptance)
9.冒险(risk taking)
10.非理想主义者(nonutopianism)
11自我负责(self-responsibility)
(二)治疗过程
理性情绪行为治疗在过程中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解说阶段):对当事人说明其问题是因非理性观念所致。
2.第二阶段(证明阶段):对当事人证明其情绪困扰一直存在乃因其继续存有不合逻辑的的思考所致,并找出此一不合理想法。
3.第三阶段(放弃阶段):以驳斥挑战的方式使当事人修正或放弃非理性想法。
4.第四阶段(重建阶段):鼓励并教导当事人建立更合理的生活哲学。
(三)治疗技术
理性情绪行为治疗者使用多模式的整合式治疗法,并使用个各种不同的认知情绪与行为技术,并且依当事人情形而定。
1.认知技术:驳斥非理性念、认知的家庭作业、改变自我告知内容、幽默的作用。
2.情绪技术:理情心像、角色扮演、羞恶攻击演练、强力与气势的使用。
3.行为技术:操作制约、自我管理原则、系统减敏感法、松弛技术、示范。
(四)治疗者的功能与角色
Ellis曾提出七项可以成为更有效的谘商员的基本条件:1.智慧2.治疗的知识3.同理心4.坚忍性5.助人的兴趣6.科学的识见7.接受过合理情绪治疗。
(五)治疗特色
1. 强调认知,主张理性克服非理性。
2. 强调指导,且是直接,迅速地指导。
3. 强调此时此地的经验。
4. 强调面对事实,确定自我负责。
5. 强调实际操作,消除不适行为,建立适应行为。
6. 强调治疗者主动的精神。在理性情绪行为治疗中温暖并不是最重要的,治疗者的功能是当一位导师,而当事人是一个学生。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