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0混凝土土c40可以用于海水环境吗

谢邀。找了半天,这个报道中所说的网友爆料的原始出处在这里:&a href=&/thread--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如此市政工程是技术创新还是偷工减料?-黄州论坛&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问:如此市政工程是技术创新还是偷工减料?答:我个人觉得,既不是技术创新,也不是偷工减料。&br&&br&关心工程质量、关心市政建设都是对的,但是,不能毫无根据的质疑。&b&我不知道这位网友以及支持他的说法的众多网友们,“道路施工需要放钢筋”的这个观念是从哪里来的?&/b&&br&&br&大草原上没有钢筋,越野车跑的多欢畅;沙漠战场上没有钢筋,轮式装甲车一样通行无阻。道路面层的作用是保持道路平整、避免不均匀沉降、保持排水通畅等等,这些东西,关钢筋什么事?&br&&br&相信大家都能区分一般城市道路的两种面层:一种是沥青混凝土,黑色,夏天会略微发粘;另一种是水泥混凝土,灰白色,感觉比较硬。&b&请注意沥青或者水泥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这两者之间的区别。&/b&&br&&br&按照国家标准图集05MR201《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是这样的:&br&&img src=&/60f186dc60cec1dddbc1a34_b.jpg& data-rawheight=&625& data-rawwidth=&8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3& data-original=&/60f186dc60cec1dddbc1a34_r.jpg&&上面是快速路、大城市主干路这些特重交通的情况,下面是交通较少的城市支路。要求高的,路面分多层,包括碎石沙砾、无机结合料、密级配沥青碎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细粒式沥青混凝土;要求低的,细粒土上面直接铺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不管哪一种,都不需要钢筋。&br&&br&按照国家标准图集05MR202《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是这样的:&br&&img src=&/321fa728acfcbc3bbc7f_b.jpg& data-rawheight=&324& data-rawwidth=&6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5& data-original=&/321fa728acfcbc3bbc7f_r.jpg&&同样,左边是快速路、大城市主干路,右边是城市支路。基本是灰土、碎石、混凝土这么几种材料,同样不需要钢筋。&br&&br&具体到这则报道,所涉及到的项目是“黄州赤壁一路道路刷黑改造工程”。所谓刷黑改造,就是道路本来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出于种种原因,要把它改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也就是在水泥路面之上再加铺沥青面层。&br&&br&国家标准 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第9.3节“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专门对这一类项目做了规定,第9.3.5条第2款是这么说的:&br&&blockquote&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层时宜用热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改性沥青做黏层。为防止渗水、减缓反射裂缝及加强层间结合,宜设置20~25mm 厚的聚合物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应力吸收膜,或铺设长纤维无纺聚酯类土工织物等。&/blockquote&&br&规范里这一款用的是“宜”字。照片里铺设的竹条网格,就属于这里所说的“长纤维无纺聚酯类土工织物等”里的“等”字。其它的“等”可能还包括玻璃纤维土工格栅。换言之,由于资金等原因,&b&竹条起的作用是代替土工织物,而不是代替钢筋&/b&。当然,竹条比土工织物要便宜一些,可能很多性能也要差一些,但只要能用就行了。就像别人家装修用1000块一平米的大理石砖,你自己家用50块一平米的瓷砖,肯定不如人家那1000块的大理石地砖好,但是也并不能说你家的地砖就是偷工减料。&b&便宜不等于以次充好,便宜也不等于偷工减料&/b&。&br&&br&报道里施工方的解释是“设计中此路段不需要作钢筋网加强处理,为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力和抗压力,他们就在混凝土层施工时加铺竹筋,此项费用是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这个解释就有些牵强了,到底是记者断章取义,还是施工方也不明就里,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谢邀。找了半天,这个报道中所说的网友爆料的原始出处在这里:问:如此市政工程是技术创新还是偷工减料?答:我个人觉得,既不是技术创新,也不是偷工减料。关心工程质量、关心市政建设都是对的,但是,不能毫…
&b&&u&“预应力钢筋不会提高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u&&/b&,这个知识点是经常会拿出来考察结构设计原理的掌握情况的。然而这句话的理解,事实上不是那么简单的。&br&&br&如果单独把这句话拿出来看,那这句话绝对是错误的。这句话的成立是有前提的。&br&即:在等效配筋量一致的前提下,施加预应力不会改变正截面的承载能力。&br&所谓的等效配筋量为&img src=&/equation?tex=A_sf_y%2BA_pf_p& alt=&A_sf_y+A_pf_p& eeimg=&1&&&br&&br&举个例子来看,如果完全相同截面的4片梁A,B,C,D&br&A为普通钢筋混凝土,配筋分别为&img src=&/equation?tex=A_%7Bs1%7D& alt=&A_{s1}& eeimg=&1&&,钢筋强度为&img src=&/equation?tex=f_y& alt=&f_y& eeimg=&1&&&br&B为预应力混凝土,普通钢筋配加量&img src=&/equation?tex=A_%7Bs2%7D& alt=&A_{s2}& eeimg=&1&&,普通钢筋强度为&img src=&/equation?tex=f_y& alt=&f_y& eeimg=&1&&,预应力钢筋配筋量为&img src=&/equation?tex=A_%7Bp1%7D& alt=&A_{p1}& eeimg=&1&&,预应力钢筋强度为&img src=&/equation?tex=f_p& alt=&f_p& eeimg=&1&&,张拉控制应力为&img src=&/equation?tex=f_%7Bpk%7D& alt=&f_{pk}& eeimg=&1&&&br&C为预应力混凝土,钢筋配置与B相同,但是略小于&img src=&/equation?tex=f_%7Bpk%7D& alt=&f_{pk}& eeimg=&1&&&br&D为预应力混凝土,钢筋配置与B相同,但是不张拉,即&img src=&/equation?tex=f_%7Bpk%7D%3D0& alt=&f_{pk}=0& eeimg=&1&&&br&&br&&br&如果满足&img src=&/equation?tex=A_%7Bs1%7Df_%7By%7D%3DA_%7Bs2%7Df_y%2BA_%7Bp1%7Df_p& alt=&A_{s1}f_{y}=A_{s2}f_y+A_{p1}f_p& eeimg=&1&&,且所有梁均为适筋梁的前提下,而张拉控制应力设置合理的情况下&br&A,B,C的强度均相同,而D的强度最低。&br&这才是预应力钢筋不提高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真正含义,即&u&&b&在等效配筋量前提下,对于合理的张拉控制应力,预张拉力不改变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b&&/u&。&br&&br&如果张拉控制不合理(过低,如D),混凝土压溃时,因为预应力钢筋的强度高,很可能出现未屈服的情况(即超筋梁),此时承载能力将会降低。&br&&br&如果考虑到,等效配筋量满足时,普通钢筋混凝土很可能已经是超筋梁的情况,实际上:&u&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正截面承载能力很可能高于等效配筋量的普通钢筋混凝土。&/u&
“预应力钢筋不会提高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这个知识点是经常会拿出来考察结构设计原理的掌握情况的。然而这句话的理解,事实上不是那么简单的。如果单独把这句话拿出来看,那这句话绝对是错误的。这句话的成立是有前提的。即:在等效配筋量一致的前提下…
在这个问题上,媒体外行倒是可以理解,建设单位居然也外行了,这是令人意外的。&br&&br&&br&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很简单,建设单位把图纸拿出来,设计图纸是什么样子的,这个是临时结构还是设计的永久结构,问题一下就清楚了。&br&&br&如果是施工单位自己做得临时结构,那就拆除就好了,这个损坏(已经不能成称为裂缝了)无关紧要。&br&&br&如果是设计单位设计的永久性结构,无论你怎么分析对结构没有影响,或者只影响耐久性,这都不对。设计单位这么设计了,你就该这么保质保量施工,没有条件好讲,该讲的时候不是现在,而是设计图纸评审的时候就该否决。&br&&br&现在建设单位没有拿出设计图纸,所以无从判断。&br&从外观上来看,我倒是倾向于不是设计单位的永久设计。&br&&br&另外:科学网上有上海交大的陈龙珠教授的分析&br&&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blog-.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科学网—开通两年的广深高铁桥墩真地严重开裂了吗?&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3)设计单位对大桥的设计条件、质量和维护状态要求最有发言权,我们的网友,包括我们学者,只是根据表面现象进行的分析评估,难以做到无误。在出现类似的问题时,工程的设计单位才是最应该站出来为民众解惑的。&/blockquote&
在这个问题上,媒体外行倒是可以理解,建设单位居然也外行了,这是令人意外的。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很简单,建设单位把图纸拿出来,设计图纸是什么样子的,这个是临时结构还是设计的永久结构,问题一下就清楚了。如果是施工单位自己做得临时结构,那就拆除就…
不知道你说的误差接近150%的含义是试验值是理论值的1.5倍,还是试验值是理论值的2.5倍。&br&&br&如果是1.5倍的话,那公式不算保守。&br&&br&这里面有两重意思&br&混凝土是一种离散性很大的材料,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影响因素众多。也就是说,你这次做实验的结果是1.5,下一次可能是1.3,也可能是1.8&br&&br&在拟合公式的时候,对于脆性构件(剪切破坏)而言,一般会采用下限值。也就说拟合公式要小于所有试验结果。(&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对于理工科各种公式的推导过程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 - 学习&/a&)&br&&br&另外,为了保证结构安全,设计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可靠度。你可以看一些可靠度理论的东西,如果设计值取试验值的均值,这个设计可靠度是0的。&br&&br&对于脆性构件而言,可靠度要求比一般的延性构件要高。&br&&br&事实上,关于经济性的问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有不一样认识。&br&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加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命财产的重要性恐怕会远大于结构建造的投入,这时候可靠度要求就会提高,公式自然会更加保守。&br&&br&&br&顺便说一下:指导做学生做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时,学生会来问我,老师,我们怎么算出来结果误差这么大?都有20%的差距。&br&通常,我都告诉他们,混凝土结构如果做盲测,算出这个结果,已经很不错了。混凝土就是有这么大的离散性。
不知道你说的误差接近150%的含义是试验值是理论值的1.5倍,还是试验值是理论值的2.5倍。如果是1.5倍的话,那公式不算保守。这里面有两重意思混凝土是一种离散性很大的材料,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影响因素众多。也就是说,你这次做实验的结果是1.5,下一次可能是…
这个问题大赞啊,能问出这个问题,非常非常好&br&&br&我忍不住要起床回答这个问题&br&&br&我用这里参考混凝土桥规来分析,原理都一样&br&&br&矩形截面超筋的临界配筋率是&img src=&/equation?tex=%5Crho_%7Bmax%7D+%3D%5Cxi+_b%5Cfrac%7Bf_%7Bcd%7D%7D%7Bf_y%7D+& alt=&\rho_{max} =\xi _b\frac{f_{cd}}{f_y} & eeimg=&1&&,其中&img src=&/equation?tex=f_%7Bcd%7D& alt=&f_{cd}& eeimg=&1&&为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img src=&/equation?tex=f_y& alt=&f_y& eeimg=&1&&为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br&&br&我们以C40,Q345为例,C40的设计强度为18.4MPa,Q345的抗拉强度设计值为280MPa,对应的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为0.56.此时界限配筋率为:3.68%。&br&&br&我们来做考虑材料变异性的超筋风险分析。&br&&br&混凝土C40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为为0.67*40=26.8,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为345MPa,变异系数参考下面这个表格。&br&&img data-rawheight=&269& data-rawwidth=&503& src=&/d6bbd0c4c9dd72c4b4b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3& data-original=&/d6bbd0c4c9dd72c4b4bb_r.jpg&&如果假设钢筋和混凝土的保证率都是95%,则均值要分别加上1.645倍标准差&br&&br&也就是说抗压强度均值37.72MPa,标准差为6.64MPa;钢筋的屈服强度均值为412.93MPa,标准差为41.29MPa,&br&接下来进行蒙特卡洛分析:&br&我们可以利用配筋率反算受压区高度:&img src=&/equation?tex=%5Cxi+%3D%5Crho+%5Cfrac%7Bf_y%7D%7Bf_%7Bc%7D%7D+& alt=&\xi =\rho \frac{f_y}{f_{c}} & eeimg=&1&&,这里,fy为抽样值,fc也为抽样值。&br&&br&取配筋率为最大临界配筋率的100%~50%来做分析,分析的抽样次数为100万次。&br&&br&我们算一下受压区高度超越临界临界受压区高度的概率:&br&&br&抽样的结果告诉我们,&br&&img data-rawheight=&86& data-rawwidth=&585& src=&/d1560e7cbaf00f915f51c3e0dea2c13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5& data-original=&/d1560e7cbaf00f915f51c3e0dea2c13d_r.jpg&&&br&&br&也就是说,题主的担心是有可能的。
这个问题大赞啊,能问出这个问题,非常非常好我忍不住要起床回答这个问题我用这里参考混凝土桥规来分析,原理都一样矩形截面超筋的临界配筋率是\rho_{max} =\xi _b\frac{f_{cd}}{f_y} ,其中f_{cd}为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f_y为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我们以C…
我一定不是知乎里唯一见过这座防潮堤的!!以前在日照上学,从学校步行不到半小时就能走到海边然后看到这只现在成为焦点的防潮堤。我毕业时它还没塌,此时我的感觉就像是得知一位很熟悉的朋友突然离世一样心痛,话说回来,我一学渣之前也不认识这是个防潮堤23333,刚才又偷偷潜入学校贴吧,也有关于这则新闻的讨论,回帖居然尽是指责豆腐渣工程、没有钢筋的,瞬间为山东水利的未来担忧,也为这则新闻的舆论导向性震惊。&br&对于这则新闻还是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新闻标题给人一种感觉:该防潮堤的垮塌就是因为没有钢筋,激起网民的愤怒,博眼球。[钢筋说:怪我咯?]其实防潮堤垮塌和有没有钢筋没多大关系,防潮堤是可以不用钢筋的,通过砌石、混凝土浇筑增大自重来消力。是有钢筋混凝土防潮堤,不用钢筋也无不妥。水工建筑物与房屋建筑物不同,但是看到微博和新闻评论里说设计施工监理政府不负责任觉得很无语,是不是哪天某个重力坝塌了也会有记者跳出来叫嚣:某大坝垮塌竟无钢筋。&br&这篇报道的好处就是,日照市水利局开始着手维修防潮堤了,还能给某些打算靠着国家财政支持项目捞点小财的人一点警示。&br&山东沿海防潮堤大多50年一遇,修建三年就垮塌原因可能是施工监理的问题,也可能是基础沉降的问题,单一把问题归为没有钢筋的豆腐渣工程实在冤。&br&如果我是记者,我会先查查防潮堤的相关资料,而不是不经思考的写出这样的新闻。还是炒作的成分居多,就像是把桥的伸缩缝误认为偷工减料用泡沫。&br&防潮堤的设计我以前回答过,每次写略长一点的回答越到后面就越懒了。。。&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河海岸的防潮坝是怎么设计的? - 宋喵喵的回答&/a&
我一定不是知乎里唯一见过这座防潮堤的!!以前在日照上学,从学校步行不到半小时就能走到海边然后看到这只现在成为焦点的防潮堤。我毕业时它还没塌,此时我的感觉就像是得知一位很熟悉的朋友突然离世一样心痛,话说回来,我一学渣之前也不认识这是个防潮堤…
抗规里框架梁箍筋最小直径是8。即使是不抗震的次梁,实际也没有用6的了。除了拉筋之外,箍筋和板纵筋都不用6了,至少也要8。6的钢筋太细,工地上放进模板里之后,不小心踩上去钢筋就变形了。
抗规里框架梁箍筋最小直径是8。即使是不抗震的次梁,实际也没有用6的了。除了拉筋之外,箍筋和板纵筋都不用6了,至少也要8。6的钢筋太细,工地上放进模板里之后,不小心踩上去钢筋就变形了。
作为深居港珠澳大桥项目的屌丝一枚,总算出现一个我熟悉的问题了。基本同意 &a data-hash=&7ea0df42fc5fcf874a93b5& href=&/people/7ea0df42fc5fcf874a93b5&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徐腾飞& data-tip=&p$b$7ea0df42fc5fcf874a93b5&&@徐腾飞&/a& 老师所做的解答。另外,我稍微补充一下其他方面。&br&&u&&b&1.关于题主所问:水下浇筑混凝土和普通建筑浇筑混凝土的区别&/b&&/u&&br&从&b&混凝土所处环境&/b&来说,由于水下混凝土和海水接触,里面的氯离子会侵蚀混凝土,影响其耐久性(建议看一下“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纪录片)。另外,由于海水冲刷的影响,混凝土容易剥落,因此对其和易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在设计时,会主要参考港口类的规范。如下所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一读。&img src=&/640e4cdd143c30fb78c628a_b.jpg& data-rawwidth=&521& data-rawheight=&2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1& data-original=&/640e4cdd143c30fb78c628a_r.jpg&&&br&从&b&混凝土施工的角度&/b&来说,港珠澳大桥桥梁的桩基础的形式是钢管复合桩,C35水下海工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方法就和房建领域的板梁浇筑有很大差别。这一点, &a data-hash=&804eb920c778bf15e40f077a0b7643fd& href=&/people/804eb920c778bf15e40f077a0b7643f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吕妞妞& data-tip=&p$b$804eb920c778bf15e40f077a0b7643fd&&@吕妞妞&/a& 的回答已经很形象地说明了。而承台等由于是陆地上施工,和普通混凝土的差别不大,但是,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承台施工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需要严格控制内外温差,基本上通过承台内部埋设钢管通水解决。 &br&&u&&b&2.怎样能保证未凝固的混凝土不会被海水浸蚀?&/b&&/u&&br&详请见下图。&img src=&/3b8dcc1d352d849bfef03ef6cfb1e2fd_b.jpg& data-rawwidth=&4000& data-rawheight=&3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00& data-original=&/3b8dcc1d352d849bfef03ef6cfb1e2fd_r.jpg&& 左边红色的钢围堰,中间是已经施工完成的Y型墩台,右边是正在施工的桩基础平台。很容易想象,先进行最右边的桩基础施工,此时,海水和桩基础混凝土通过钢管隔离。桩基础施工完毕后,插入钢圆筒(如左),进行封底混凝土施工,最后安装墩台,钢圆筒拔出,循环利用。&br&
不足之处,恳请指正。欢迎交流。
作为深居港珠澳大桥项目的屌丝一枚,总算出现一个我熟悉的问题了。基本同意
老师所做的解答。另外,我稍微补充一下其他方面。1.关于题主所问:水下浇筑混凝土和普通建筑浇筑混凝土的区别从混凝土所处环境来说,由于水下混凝土和海水接触,里面的氯…
谢邀&br&&br&我在网上没有搜到太多关于这座大桥的资料。&br&&br&从你提供的这几张图片上看,有几个概念先要明确。&br&&br&&b&受拉的肯定不是混凝土,绝对不可能是素混凝土。&/b&&br&&br&混凝土中肯定是有钢筋,而且可能有高强钢绞线(也就是你说的预应力钢筋)&br&&br&从图中,看不出钢筋或者钢绞线与混凝土是如何粘结的。&br&&br&如果是无粘结,在混凝土中留有管道穿过钢绞线,那这个桥就是一座典型的斜拉桥。&br&混凝土起得作用是装饰与保护钢绞线防止锈蚀的作用。&br&&br&如果有有粘结的,那就是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来受拉。比起单纯的钢绞线受拉,混凝土也是起到了一个装饰盒保护钢绞线的作用。
谢邀我在网上没有搜到太多关于这座大桥的资料。从你提供的这几张图片上看,有几个概念先要明确。受拉的肯定不是混凝土,绝对不可能是素混凝土。混凝土中肯定是有钢筋,而且可能有高强钢绞线(也就是你说的预应力钢筋)从图中,看不出钢筋或者钢绞线与混凝土…
&b&1、C35的混凝土检测出来是C42,强度偏高了吗?&/b&&br&&br&如果试验没做错的话,从立方体强度上看,C42到C35差了7MPa,强度高了20%。&br&&br&而混凝土是一个变异性很大的材料,一般来说变异系数可以取15%,也就是说C35的混凝土,做试验的话,方差为5.25MPa。&br&&br&我们假设你说的C35和C42都是取了95%的保证率的立方体强度,&br&&br&那么其试验均值为35/(1-0.15*1.645)=46.5MPa和42/(1-0.15*1.645)=55.7MPa。&br&&br&均值强度相差9.29MPa,也就是一倍方差多点。&br&&br&而根据正态分布的性质,实测强度高于均值1倍方差的情况出现的概率为15.8%,这个概率已经很高了。所以你测出C42是很正常的。&br&&br&&br&&b&2、试验手段的准确性&/b&&br&&br&钻芯取样和回弹法是两种常见的混凝土检测方法。一般认为钻芯取样有较高的准确性,如果是采用回弹法,试验的系统误差恐怕就不止你现在的7MPa,&br&&br&&b&&br&3、如果真的强度偏高,是个好事情还是个坏事情&/b&&br&&br&如果C30的混凝土,测出来强度有C60,有这么明显的差距,那我们可以认为强度确实偏高。&br&这对结构有影响吗?&br&&br&从强度的角度来说,强度高是个好事情,我们规范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才有强度的均值,标准值,设计值这些概念。&br&&br&但是从刚度的角度来说,这是个好事情吗?&br&&br&这时候你应该加做一个弹模试验,一般来说强度越高弹模也越高,但是也有例外。&br&如果粗骨料采用了小石子,有可能导致弹模不足。&br&&br&如果弹性模量也偏高,这未必是个好事情。与强度不同,设计时,将弹性模量取高或者低,都未必能够保证结构安全。&br&在动力问题中,最典型,弹性模量的不同会导致结构固有频率不一样,没有谁能够说固有频率高了好还是低了好,因为动力问题的响应是与激励有关的。&br&&br&我们注意到规范在谈论到弹性模量时,并没有说他是均值,标准值,还是设计值,规范只给了一个值。这是我们规范打了个马虎眼,当年抄国外规范的时候,没条件去了解清楚这个值,因为国外规范也没写。老美比较认真,有个博士生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去问过规范制定者,然后把这个写进了自己的博士论文。(这是题外话)
1、C35的混凝土检测出来是C42,强度偏高了吗?如果试验没做错的话,从立方体强度上看,C42到C35差了7MPa,强度高了20%。而混凝土是一个变异性很大的材料,一般来说变异系数可以取15%,也就是说C35的混凝土,做试验的话,方差为5.25MPa。我们假设你说的C35和…
刚问了老爸 老爸说主要是因为收缩时间不一致会影响建筑强度&br&&br&具体是不是一次浇筑要分情况 &br&在浇筑柱子时在柱子顶部与梁衔接处可留施工缝&br&在浇筑梁时可在1/3处留施工缝,在下一次混凝土浇筑时先用少量高标号砂浆浇筑施工缝 再继续混凝土浇筑&br&在浇筑滑模圆仓时不能行成施工缝,因为停的时间过长滑模提不动,也影响整体结构,设计上也不允许&br&&br&只要没有达到初凝,一般在两个小时内,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初凝了,老爸说,砸了重来&br&&br&如果出现特殊情况 比如停电,那即使是人工搅拌也必须继续!
刚问了老爸 老爸说主要是因为收缩时间不一致会影响建筑强度具体是不是一次浇筑要分情况 在浇筑柱子时在柱子顶部与梁衔接处可留施工缝在浇筑梁时可在1/3处留施工缝,在下一次混凝土浇筑时先用少量高标号砂浆浇筑施工缝 再继续混凝土浇筑在浇筑滑模圆仓时不能…
显然,这个答案是否定的&br&&br&至于为什么,在结构设计原理有几个章节可以找到&br&&br&1、前言&br&&br&大概一般来说,结构设计原理的第一章都有这部分内容。&br&意思是说,预应力的概念提出很早,但是直到高强钢筋出现后,才使得预应力技术有了应用的可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普通钢筋强度低,所以施加的预应力很有限,考虑到预应力损失后,有效预应力非常低,所以没什么意义。&br&&br&2、预应力损失这个章节&br&这个是对前言的进一步解释,你可以试着定量的来分析,到底是为什么。&br&&br&此外,预应力筋除了采用预应力钢绞线外,也有使用精轧螺纹钢。这是因为,首先精轧螺纹管强度还不错,第二,精轧螺纹管的预应力回缩损失比较小,所以还是对到第2点,搞懂第2点就可以判断了。
显然,这个答案是否定的至于为什么,在结构设计原理有几个章节可以找到1、前言大概一般来说,结构设计原理的第一章都有这部分内容。意思是说,预应力的概念提出很早,但是直到高强钢筋出现后,才使得预应力技术有了应用的可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普通钢筋强…
只有这么一句话,答案只有上帝才知道。
只有这么一句话,答案只有上帝才知道。
安藤忠雄在日本设计的小住宅大多是没有保温的,如住吉的长屋、4X4住宅等都是一次性浇筑成型且墙体内外表面均为清水混凝土,无夹层无饰面。&br&&div class=&video-box& data-swfurl=&/youku_.swf?VideoIDS=XNDU3MDg2OTEy/v.swf&&&div class=&video-box-inner&&
&div class=&video-thumb&&
&img class=&video-thumbnail& src=&/BDD40E6D7F503A8DE4ADD2126BC-54-A1FC06C783F8&&&i class=&video-play-icon&&&/i&
&div class=&video-box-body&&
&div class=&video-title&&【安藤忠雄的生活建筑&/div&
&div class=&video-url&&/v_show/id_XNDU3MDg2OTEy.html&/div&
&/div&&/div&&br&在中国设计的建筑因为要遵守中国的设计规范,采用内保温,如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等。&br&&a href=&/Read/Read.aspx?i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当建筑设计理念遭遇技术难题——浅析安藤忠雄之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另外清水混凝土还有一种中保温做法,就是在中间做夹层保温(补充: &a data-hash=&6e27faeca6e753e17edc6a0& href=&/people/6e27faeca6e753e17edc6a0&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胡杨圈圈& data-tip=&p$b$6e27faeca6e753e17edc6a0&&@胡杨圈圈&/a&提及安藤本人回答为夹层保温,但早期住宅项目好像并非如此,也许是近期的一些项目采用的),保证墙体内外表面均为清水混凝土,比如:&br&&div class=&video-box& data-swfurl=&http://you..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8__1_ZkPkSiI5CGfK+l1lHz2stqlF+6xCpv2xhGuzvVChJg9RXQuYJMXNb9wH6CnfCc5C9noLHcwydP4u1xQkaapf/s.swf&&&div class=&video-box-inner&&
&div class=&video-thumb&&
&img class=&video-thumbnail& src=&http://p3./261/84/.jpg&&&i class=&video-play-icon&&&/i&
&div class=&video-box-body&&
&div class=&video-title&&EPS模块清水混凝土夹芯保温体系组合动画&/div&
&div class=&video-url&&.cn/v/b/.html&/div&
&/div&&/div&
安藤忠雄在日本设计的小住宅大多是没有保温的,如住吉的长屋、4X4住宅等都是一次性浇筑成型且墙体内外表面均为清水混凝土,无夹层无饰面。在中国设计的建筑因为要遵守中国的设计规范,采用内保温,如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等。
混凝土结构没有所谓的理论寿命。&br&&br&在设计中,能够引入计算的有一个设计基准期的概念,一般的民用建筑是50年。&br&&br&但是设计基准期不等于建筑寿命,他只是用来进行荷载选择与可靠度分析的。&br&&br&&br&事实上,正常的建筑物,理论寿命要远大于设计基准期的。而理论建筑寿命或理论使用年限这是很难预测的,因为影响因素众多,目前也只是规定一个使用年限,而没法理论计算&br&&br&如果不是专业认识,你可以简单的使用年限理解为保质期,超出保质期外,食品(房屋)也未必就会变质(破坏)。&br&&br&&br&混凝土结构会不会突然解体,存在这个可能。&br&混凝土有一个指标叫做耐久性,根据所处环境的不同与结构设计保护的不同,结构耐久性也不同。&br&&br&举一个例子,混凝土会被氯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侵蚀,氯离子会导致钢筋锈蚀,硫酸根离子会导致混凝土膨胀剥落。侵蚀到一定程度,混凝土就会剥落,钢筋面积会减少甚至锈断,房屋就会垮塌。&br&另外,自然风化,也是可以毁灭一切建筑物的。
混凝土结构没有所谓的理论寿命。在设计中,能够引入计算的有一个设计基准期的概念,一般的民用建筑是50年。但是设计基准期不等于建筑寿命,他只是用来进行荷载选择与可靠度分析的。事实上,正常的建筑物,理论寿命要远大于设计基准期的。而理论建筑寿命或理…
个人拙见。&br&
在细观层次上,混凝土由水泥砂浆、粗骨料及二者间界面过渡区(ITZ)三相组成。&br&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由于骨料边界的存在,使得骨料周围的水泥颗粒的排列比远离骨料的水泥颗粒要松散,形成力学性能较弱的界面过渡区。一般认为,在这三相中,骨料强度 & 水泥砂浆 & 界面过渡区。&br&
混凝土的破坏过程个人认为就是裂缝的发展过程,微裂缝的形成,发展,最终形成贯穿的大裂缝,混凝土破坏。微裂缝的形成一般就从界面过渡区开始形成,有没有发现混凝土最后的破坏面上有很多的骨料边界?(学渣表示后悔混凝土试验课没好好观察。&_&。盗图一张)&img data-rawheight=&3264& data-rawwidth=&2448& src=&/ec87c5c188b4abc53f19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ec87c5c188b4abc53f190_r.jpg&&&br&
好。切回正题。&br&
微裂缝产生于界面过渡区(即粗骨料边界),如果要贯通并最终导致破坏的话,必须使水泥砂浆破坏形成裂缝贯穿的“通道”。&br&
当水灰比较小的时候,水泥砂浆的强度较大(明显大于界面过渡区的强度)。形成单位长度的“通道”比在界面过渡区扩展单位长度的微裂缝要更困难。此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越小,所需要的“通道”越长,所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越大。&br&
而当水灰比较大的时候,水泥砂浆的强度较小(比界面过渡区的强度大不了多少)。形成单位长度的“通道”和在界面过渡区扩展单位长度的微裂缝难度相差不大。所以此时无论粗骨料的最大粒径是多少,如果假设最后形成的贯穿裂缝相似的话,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相差不大。&br&
其实界面过渡区的强度和很多因素有关,粗骨料的粗糙度,粗骨料的形状,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等。我这里也是最简单的假设,不一定都对。谢谢。
个人拙见。 在细观层次上,混凝土由水泥砂浆、粗骨料及二者间界面过渡区(ITZ)三相组成。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由于骨料边界的存在,使得骨料周围的水泥颗粒的排列比远离骨料的水泥颗粒要松散,形成力学性能较弱的界面过渡区。一般认为,在这三相中,骨料…
检测预应力还可以在混凝土浇筑之前预埋应变计,比如vibrating strain gauge,里面一个钢丝,通过测定钢丝的自振频率,继而确定钢丝的长度变化,从而最终得到应变值。&br&&img src=&/06bc86f05b35b5fcbbc3_b.jpg& data-rawwidth=&1020& data-rawheight=&6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0& data-original=&/06bc86f05b35b5fcbbc3_r.jpg&&混凝土浇筑之前,根据构件的尺寸、想要测量的位置、预应力索和钢筋的布置等等,选取合适的应变计,预埋在混凝土里。应变计的电线放在套管里,伸到构件外面的接线盒里,或者伸到构件边缘的预埋孔内。&br&&img src=&/efd_b.jpg& data-rawwidth=&714& data-rawheight=&4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4& data-original=&/efd_r.jpg&&&br&构件浇筑完成之后,想要检测预应力,直接把外面的线头连接到读数器上,就可以直接读出应变计位置的应变和温度。&br&&img src=&/98e5ba5b4cecb0a320a90bfc07a42852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98e5ba5b4cecb0a320a90bfc07a42852_r.jpg&&比如这个就是应变计的线头,应变计埋设在预制桩的中部位置,电线穿过套管,一直拉到端部的预埋盒里。只不过,这个出了点问题,预埋盒不见了……&br&&img src=&/2d80fe0a228b8cfdcb9f2c8b_b.jpg& data-rawwidth=&375&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5&&没关系,上小榔头和冲击钻,我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就又把这些桩的线头都凿出来了。&br&&img src=&/2c76f75abad2_b.jpg& data-rawwidth=&375&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5&&这就是凿出来的线头,本身就是裸露的电线是测温度的,剩下四种颜色的电线是测应变的。把端头的电线绝缘皮去掉,把读数器上的鳄鱼夹夹在线头上,就可以读测应变和温度了。
检测预应力还可以在混凝土浇筑之前预埋应变计,比如vibrating strain gauge,里面一个钢丝,通过测定钢丝的自振频率,继而确定钢丝的长度变化,从而最终得到应变值。混凝土浇筑之前,根据构件的尺寸、想要测量的位置、预应力索和钢筋的布置等等,选取合适的…
泻药,我觉得你们老师的结构设计原理肯定不是我教的。&br&另外,他的英语可能是体育老师教的。&br&&br&参考阅读&br&&a href=&/question/?group_id=#answer-3046900& class=&internal&&/question/&/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193&/span&&span class=&invisible&&7276/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泻药,我觉得你们老师的结构设计原理肯定不是我教的。另外,他的英语可能是体育老师教的。参考阅读
【多图预警】【只会刷图片泥垢了】&br&&br&看到这个题目肯定会想到某科在南京的微筑竞赛(我不是做广告的!),赛题大概就是一个运动公园中的小构筑,用预制混凝土技术,要“可居可游可观”。第一届是在东南大学举办的。评委除了万科以外,有当时的院长,当时的系主任,当时的院长助理。先来欣(tu)赏(cao)一下第一届微筑竞赛的作品吧,欢迎在评论里留言。&a href=&/a/38240.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微築竞赛】复赛最终评图&颁奖典礼&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入围八个作品,有一个&b&叠石&/b&没找着,听名字就是构件化的。&br&&br&&b&阶亭&/b&&br&&img src=&/4aebd3b8129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4aebd3b8129_r.jpg&&&a href=&/a/38222.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第一届[微築竞赛]佳作奖 之 阶亭&i class=&icon-external&&&/i&&/a&&br&标准构件,单个的单元结构是不成立的,整体成立。&br&&br&THE BRIDGE TEAHOUSE&br&&img src=&/ca_b.jpg& data-rawwidth=&446& data-rawheight=&3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6& data-original=&/ca_r.jpg&&&a href=&/a/38210.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第一届【微築竞赛】优秀奖
THE BRIDGE TEAHOUSE&i class=&icon-external&&&/i&&/a&&br&半拱,标准构件,楼梯略蛋疼。&br&&br&&b&一叶舟&/b&&br&&img src=&/8a515ef17320fcab7c45_b.jpg& data-rawwidth=&797&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7& data-original=&/8a515ef17320fcab7c45_r.jpg&&&a href=&/a/38215.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第一届【微築竞赛】优秀奖
一叶舟&i class=&icon-external&&&/i&&/a&&br&拱,混凝土的塑性,有一点壳和变截面受力的考虑在内。很诗意的作品。&br&&br&&b&静力之花&/b&(抱歉没拍到模型照片,网站上只有效果图)&br&&img src=&/9e52ad373311bdab8993736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9e52ad373311bdab8993736_r.jpg&&&a href=&/a/38202.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第一届【微築竞赛】优秀奖
“静力”之花&i class=&icon-external&&&/i&&/a&&br&半拱,构件化。&br&&br&&b&隐形之力&/b&&br&&img src=&/7ab9b116b3e770bf55d5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6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7ab9b116b3e770bf55d5_r.jpg&&&a href=&/a/38197.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第一届【微築竞赛】优秀奖
隐形之力&i class=&icon-external&&&/i&&/a&&br&混凝土的受压能力转化为悬挑距离。&br&&br&&b&七巧亭&/b&,(这个和第一名都是优胜奖,但是实际建造选了下面的第一名)&br&&img src=&/a57eea3eaff90afd96aa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a57eea3eaff90afd96aa_r.jpg&&&a href=&/a/38228.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第一届【微築竞赛】优胜奖
七巧亭&i class=&icon-external&&&/i&&/a&&br&折板。&br&&br&&br&&br&&br&&br&前方高能&br&&br&&br&&br&&br&&br&&b&第一名的“框架之变”&/b&&br&&img src=&/31a020c88ac739bd2f1bad24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6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31a020c88ac739bd2f1bad24_r.jpg&&&b&&a href=&/a/38233.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第一届【微築竞赛】优胜奖
框架之变&i class=&icon-external&&&/i&&/a&&/b&&br&(说点什么呢?梁板柱?)&br&&br&&br&我们不禁回想起来,评委除了万科以外,有当时的院长,当时的系主任,&b&还有当时的院长助理。&/b&&br&这里因为利益相关,没法细说。万科对第一名作品的态度什么的我反正不知道,总之&b&第二届的评委是换了人的,口味未必相同了&/b&
。入围赛的总结大概有这么个意思:还是要从空间出发,很多同学做了预制混凝土构件,但是空间不舒适。&br&&br&&br&混凝土确实是受压能力好,但是钢筋混凝土这种体系就是考虑到了这一点,让钢筋来辅助混凝土受拉的部分的。如果做混凝土小工艺品,没有钢筋,那确实得考虑它不能受拉。但是做这么大一个构筑物,不可能不配钢筋的,完全可以存在受拉部分。混凝土要是不适合做梁,你告诉我为毛现在绝大多数建筑都有钢筋混凝土梁。还有为什么要吐槽预制混凝土板,康就很喜欢预制混凝土板所具有的纪念性,你看我另一个答案里有写到:&br&&img src=&/f7dbc46babf8c464e81bfe6_b.jpg& data-rawwidth=&597& data-rawheight=&1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7& data-original=&/f7dbc46babf8c464e81bfe6_r.jpg&&&br&&br&========================================&br&&br&评论里速答了一下,这里展开说。适合混凝土体系的形式,也就是具有名片般特征的:&br&&br&罗马人发明混凝土的时候就是做穹顶的:&br&&img src=&/305f3eedced6259c96dba52e_b.jpg& data-rawwidth=&471& data-rawheight=&2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1& data-original=&/305f3eedced6259c96dba52e_r.jpg&&&br&拱。混凝土的拱比砖多了一种平滑感。那个,悉尼歌剧院的图我就不放了,混凝土的三铰拱。下面是多摩↓&br&&img src=&/45dd0f1cf21db674568b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45dd0f1cf21db674568b_r.jpg&&&br&&br&半拱(包括弧线切成直线,变成三角形的那种情况)。很经典,上面出现了不少次。(我本来想说别的结构形式不做半拱的,后来想到了飞扶壁。)最经典的应该是这个例子(我就不提龙美):&br&&img src=&/c46cb655ead0ec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6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c46cb655ead0ec_r.jpg&&&br&变截面柱,&br&赖特的那什么制蜡公司↓&br&&img src=&/de999d4ad0621efdad9fa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de999d4ad0621efdad9fa_r.jpg&&戈登·邦夏的耶鲁图书馆↓&br&&img src=&/8adb9c96448ca08aada1bbb48d55b8ff_b.jpg& data-rawwidth=&999& data-rawheight=&9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9& data-original=&/8adb9c96448ca08aada1bbb48d55b8ff_r.jpg&&&br&球壳,罗马小体育宫↓&br&&img src=&/b718bee7b52ea2b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b718bee7b52ea2b_r.jpg&&&br&&br&各种奇葩的曲面,双曲面马鞍面什么的,应该都算壳体:&br&纽约肯尼迪机场的美国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br&金贝儿美术馆的筒壳&br&这什么餐厅来着↓&br&&img src=&/9be32df44fb43c2dc0663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9be32df44fb43c2dc0663f_r.jpg&&&br&折板,一墙宅知道的人太多,我想放这个,因为我不知道是哪个建筑,评论一定会有人告诉我↓&br&&img src=&/34bbba07b1ea389ef38eb88f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34bbba07b1ea389ef38eb88f_r.jpg&&&br&&br&======================================&br&&br&混凝土体系的灵魂在于塑性。预制混凝土肯定不能放弃这一点,又不是做工业化住宅(等等,我膝盖有点疼)。预制混凝土体系考虑生产,必然会构件化。构件化的预制混凝土,指向的就是对塑性构件之间关系的思考。&br&&br&老师只带你们参观了一家预制混凝土厂吧,估计现浇率还是很高呢。你知道存在着多少种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不?反正我是数不清。再开发一种新的对毕设来说应该不难吧。我就举一个例子,有一种体系,构件之间拼装好以后,用钢索穿过它们,把它们收紧。(某竞赛的微信号里有)(我不是做广告的!我自己参加了没拿奖!估计是空间不舒适!)
【多图预警】【只会刷图片泥垢了】看到这个题目肯定会想到某科在南京的微筑竞赛(我不是做广告的!),赛题大概就是一个运动公园中的小构筑,用预制混凝土技术,要“可居可游可观”。第一届是在东南大学举办的。评委除了万科以外,有当时的院长,当时的系主…
&img src=&/3af5efe5f18bc54b47f8f9_b.jpg& data-rawwidth=&4032& data-rawheight=&22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32& data-original=&/3af5efe5f18bc54b47f8f9_r.jpg&&&br&
这个像船头的建筑主体为钢结构,外立面为铝板幕墙。建筑设计为船头造型,铝板类型包括:铝平面板、单曲板、双曲板、翘曲板。铝板共1078块,10天施工完成。工程开始之初铝板全部为铝单板,随着工程的推进发现单板做出来会特别难看,而后全部采用蜂窝铝板。&br&
施工时通过3D打印技术做了实体模型&img src=&/e46e659b344f53e79a86c4bf4be52933_b.jpg& data-rawwidth=&648& data-rawheight=&4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8& data-original=&/e46e659b344f53e79a86c4bf4be52933_r.jpg&&&br&幕墙单位后期在依据钢结构主体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建模,&b&&u&然后要据模型经过测量确定主次龙骨定位,初步确定铝板分割。安装铝板时在龙骨上打出点位,把编过号的铝板一块一块安装上去。所以做出空间弧线的建筑物,定位、放线、开模加工是重点工作。总结一下施工顺序:&/u&&/b&&br&&b&&u&1、根据建筑方案进行3D建模;&/u&&/b&&br&&b&&u&2、根据模型确定龙骨排布及定位,同时初步确定铝板分割;&/u&&/b&&b&&u&(保证建筑基理,同时要便于加工;)&/u&&/b&&br&&b&&u&3、龙骨定位、放线焊接;&/u&&/b&&br&&b&&u&4、在龙骨焊接完成后,进行铝板现场放线下料,同时定位好重要点位;(现场从中间弧形板部位往两侧方向施工,保证弧形板有调节的余地;)&img src=&/f1cf6f2ab79fbaf2e63d4_b.jpg& data-rawwidth=&4032& data-rawheight=&22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32& data-original=&/f1cf6f2ab79fbaf2e63d4_r.jpg&&&/u&&/b&&br&&b&&u&5、铝板加工制作,每一块弧形板都不一样,都得开模,费用相当高……&/u&&/b&&br&&b&&u&6、铝板到场后的安装,重点就是施工次序和定位了。&/u&&/b&&br&&br&&br&
所以,我的回答是&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a5e937d08f& href=&/people/a5e937d08f& data-tip=&p$b$a5e937d08f&&@西页&/a&的补充,举了个栗子。做出弧形的建筑重点就是精确放线、准备下料单、铝板的加工水平、正确的施工、有经验的工人。&br&&img src=&/73dafe6a12ee750bde78d95a_b.jpg& data-rawwidth=&4032& data-rawheight=&22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32& data-original=&/73dafe6a12ee750bde78d95a_r.jpg&&&b&龙骨照片&/b&&br&&img src=&/bfbbfc12de84d7a4ff0873_b.jpg& data-rawwidth=&3602& data-rawheight=&21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602& data-original=&/bfbbfc12de84d7a4ff0873_r.jpg&&&b&最终效果&/b&&br&&br&&br&&b&PS:这玩意是一个观景平台,建筑顶面有1000多方竹木铺装,花费1000多万……&/b&
这个像船头的建筑主体为钢结构,外立面为铝板幕墙。建筑设计为船头造型,铝板类型包括:铝平面板、单曲板、双曲板、翘曲板。铝板共1078块,10天施工完成。工程开始之初铝板全部为铝单板,随着工程的推进发现单板做出来会特别难看,而后全部采用蜂窝铝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40混凝土密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