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自然灾害是哪次

1954年那次全国受灾面积达2.4亿亩,成灾面积1.7亿亩。长江洪水淹没耕地4700余万亩,死亡3.3万人,京广铁路行车受阻100天。国家对自然灾害的救济...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07:56:26&)
( 09:37:06)
( 10:42:10)
107字(106/0)
( 10:26:00)
232字(7/2)
( 10:28:51)
( 09:28:28)
253字(9/0)
( 08:55:30)
175字(1/1)
( 09:12:48)
385字(1/0)
( 08:44:00)
1884字(0/0)
( 08:36:08)
( 00:05:02)
( 22:48:07)
( 22:47:14)
30字(47/0)
( 22:30:34)
14字(14/0)
( 22:29:41)
19字(19/0)
( 22:05:17)
( 22:03:19)
( 21:44:41)
( 21:35:38)
( 20:40:52)
144字(14/0)
( 19:55:18)
27字(13/0)
( 18:58:13)
( 18:42:07)
124字(7/0)
( 17:59:45)
( 17:38:08)
22字(13/0)
( 17:24:27)
18字(52/0)
( 17:10:59)
19字(16/0)
( 17:03:56)
( 17:02:54)
15字(24/2)
( 17:05:30)
13字(14/2)
( 17:10:16)
( 17:11:22)
15字(16/0)
( 17:02:15)
( 17:00:53)
13字(11/0)
( 16:58:38)
( 16:55:44)
( 16:55:05)
32字(10/2)
( 16:56:08)
( 16:56:50)
13字(53/2)
( 16:57:42)
( 17:00:11)
( 17:00:52)
28字(135/1)
( 17:01:51)
52字(29/0)
( 16:40:13)
( 17:00:17)
( 16:37:21)
( 16:36:20)
( 16:40:31)
23字(13/2)
( 16:42:54)
( 17:13:23)
22字(11/2)
( 17:16:41)
28字(63/2)
( 17:18:06)
35字(12/2)
( 17:19:05)
( 17:20:08)
( 17:21:14)
( 16:26:19)
32字(22/0)
( 16:25:52)
231字(22/0)
( 16:11:17)
( 16:06:07)
( 16:02:35)
104字(10/2)
( 16:44:21)
( 16:45:25)
( 16:46:46)
15字(13/2)
( 16:48:31)
( 16:50:58)
( 16:52:08)
( 16:53:57)
( 15:58:33)
( 15:57:36)
2352字(4/0)
( 15:32:34)
( 15:30:17)
( 15:25:27)
( 15:28:19)
( 15:09:21)
107字(26/0)
( 14:59:09)
37字(317/0)
( 13:57:36)
( 13:25:03)
( 13:18:59)
( 16:48:26)
10字(22/0)
( 13:00:01)
130字(7/0)
( 12:44:07)
( 12:41:47)
( 12:39:44)
( 12:17:55)
( 12:15:24)
( 12:09:28)
( 12:02:04)
67字(15/0)
( 11:59:36)
( 11:45:20)
( 11:41:32)
( 11:26:00)
66字(49/0)
( 10:59:47)
28字(18/0)
( 10:41:37)
( 10:33:38)
436字(6/0)
( 10:01:19)
276字(7/0)
( 09:46:19)
( 09:42:44)
66字(32/0)
( 09:34:05)
( 09:32:12)
32字(10/2)
( 09:52:00)
22字(71/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自然灾害死亡人数_自然灾害死亡_自然灾害死亡最多
学者曹树基对自然灾害中死亡人数的
黑色记忆:2011重大自然灾害回顾_资讯频道_凤
年世界各国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累计排
1993年世界各国自然灾害事件死亡人数排序图
中国宣布自然灾害死亡人数不再作为国家秘密(
泰国中部洪水肆虐自然灾害不断 死亡人数递增
青岛爆燃事故死亡人数升到49人 天灾人祸 专题
云南因天灾死亡人数达一百六十三 - 新闻频道
三年自然灾害非正常死亡人数究竟有多少?_网
的年世界各洲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
泰国中部洪水肆虐自然灾害不断 死亡人数递增
中国自然灾害死亡人数之最,终于解秘--河南板桥
中国史上的旱灾:最厉害的天灾死亡人数最多-搜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因自然灾害死亡人数达1761
三年自然灾害非正常死亡人数究竟有多少?_网
台风苏拉致菲律宾死亡人数增至37人|台风苏拉
截至5月14日14时汶川地震死亡人数达14866人
台风苏拉致菲律宾死亡人数增至37人|台风苏拉
泰国中部洪水肆虐自然灾害不断 死亡人数递增
泰国中部洪水肆虐自然灾害不断 死亡人数递增高二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1》课件设计_名人网(09·福建)堰塞湖是指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下图为“5·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布示意图。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据图说明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的特点。(2)分析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地质构造不稳定;岩性疏松;地形高差大、河谷陡峻(山高谷深);地震发生引发地表物质滑落,阻塞河道;降水较多,河流水量较大。沿河谷呈条带状分布(或沿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分布)崩塌、滑坡或泥石流解析
第(2)题,结合三幅图片,和上题所述堰塞湖的类型可以分析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包括地质构造、地表岩性、地形、河道特征、降水特点及河流水量等方面。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中堰塞湖的概念和图中信息可以得出汶川地震引发了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导致了堰塞湖的形成,并得出极重灾区沿河谷呈长条带状分布的特征。(09·山东)下表为“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单位:次)(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答案
(2)植被破坏导致地表侵蚀加剧;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解析
第(1)题,从表中找出西南三省林区火灾的时间多发生在春季和冬季;因为冬春季节西南地区处于东北季风的影响之下,正值干季,晴天多,降水少,气候干燥,火灾易发。第(2)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在西南林区表现很明显。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植被被毁,其涵养水源的作用降低,地表侵蚀作用加剧,水土流失、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增加。(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答案
(1)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正值西南地区干季,晴天多,降水少(09·海南)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2008年我国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92.24亿元。(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答案
(1)热带气旋(或台风)、温带气旋(2)类型:台风风暴潮(或热带气旋风暴潮)空间分布特点: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减灾对策: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其他合理答案亦可)(09浙江)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有何分布规律?(2)分别说明A、B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其成因。(3)C地区为什么多洪涝灾害?思路点拨: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第二级阶梯上,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并且在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第(2)题,A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由于该地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故多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B地区位于我国的横断山区,由于这里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强烈,岩石破碎,再加上暴雨集中,故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第(3)题,C地区位于我国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河道淤积,夏季降水集中,再加上黄河下游易出现凌汛,故该地区多洪涝灾害。(1)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有何分布规律?答案:第二级阶梯上;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2)分别说明A、B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其成因。答案:A地区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土质疏松,降水季节变化大。B地区为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壳活动强烈,岩石破碎;暴雨集中(3)C地区为什么多洪涝灾害?答案:C地区因黄河从纬度较低处流向较高处,在春季和初冬有凌汛;降水集中在夏季;地势低平,河道淤积(08江苏启东)材料一
日,中国旱涝成因及预测学术研讨会在郑州举行,与会专家指出:未来东北地区的干旱还有增加趋势,淮海流域则进入了频繁多雨洪涝阶段。材料二
图1“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A材料三
图2“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1)读图1,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2)图1中B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3)图2中A地区是我国干旱多发区,水资源紧张,试分析其解决措施。(4)图1中C地区为湿润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它与地形、气候有关。第(2)题,B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平原,加上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围湖造田等人为原因,涝灾多发。第(3)题,A位于华北平原,水资源供应紧张,可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入手加以解决。第(4)题,C位于云贵高原,其干旱与喀斯特地貌有关。(1)读图1,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答案:从东南向西北减少,原因:①我国降水量大致从东南向西北减少;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2)图1中B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答案:原因:①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荒;②中、下游围湖造田。措施:①上游植树种草,退耕还林;②中、下游修建水库、退耕还湖、裁弯取直(3)图2中A地区是我国干旱多发区,水资源紧张,试分析其解决措施。答案:①跨流域调水;②修建水库;③减少污染、浪费,提高水的利用率;④发展节水农业;⑤提高水价;⑥控制人口数量;⑦海水淡化等(4)图1中C地区为湿润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答案: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虽然降水丰沛,但是由于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横断山区地势起伏、落差大,水流急,水分的存留时间短(09厦门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福建省地质构造活动强烈,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分布面广,是全国地质灾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预防地质灾害十分重要。右图示意福建省的滑坡、泥石流和地震分布。(1)说出福建省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空间分布的特点。(6分)(2)说明预防滑坡、泥石流灾害应采取的具体措施。(9分)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山区(3分),地震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3分)①加强对滑坡、泥石流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准确发布灾害信息;②提高建筑物的抗灾能力(强度),建设护坡工程;③植树造林;④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应急处置机制);⑤增强民众的防灾减灾能力(意识),加强灾害的宣传教育(每点3分,答出3点即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冷冻灾害是指气温骤降在0℃以上的相对于农作物的低温而形成的冷害和气温骤降在0℃以下造成冻害等两大类灾害的总称。材料二
1954年~2000年我国冷冻灾害频次分布图。(1)据图写出我国冷冻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特点。(3分)(2)北方冷冻灾害多发生于秋季和春季,南方冷冻灾害多发生于冬季,试分析其原因。(6分)(3)应对冷冻灾害,可采取哪些防灾减灾的措施?(6分)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且南方多于北方北方冬季时农作物停止生长或生长进入休眠期,故造成的危害较小;春秋季节农作物仍处于生长期,故造成危害较大。(3分)南方冬季有一定的农业生产活动,故冷冻灾害危害较大;春秋季节气温相对较高,且冬季风影响相对较弱,气温下降幅度较小。(3分)建立预警机制;培养耐低温的农作物品种;发展温室(塑料大棚)农业等。(每个要点2分,答出两点即得6分)(07山东)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上图中Ⅰ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什么?与其他地区相比,Ⅳ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的发生有何突出特点?(2)上图中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是哪一种?(3)2005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经济损失2042.1亿元。综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成为世界上自然灾害较严重国家之一的原因。(4)分析近年来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大的人为原因。(5)列举我国加强防灾减灾所采取的工程措施。解析
第(1)题,Ⅰ地区为黄淮海平原地区,旱涝灾害频繁。 Ⅳ地区多地质灾害,相互之间具有关联性。第(2)题,在各类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危害最为严重。第(3)题,我国地域辽阔,地质、地形条件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海岸线漫长并处两大地震带交会处,使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第(4)题,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及大工程建设不当是近年我国自然灾害频率和强度增多的主要原因。第(5)题,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都可。答案
关联性(2)地质灾害(地震灾害)(3)①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洪涝、暴雨、干旱等灾害频繁;②国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频繁;③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处,地震多发;④海岸线漫长,常受台风、风暴潮侵袭。(4)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加重,水旱灾害频发,风沙危害加大;围湖造田降低了调蓄洪水的能力;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城市防洪工程标准降低,内涝加重;大型工程造成地质灾害加剧;沿海红树林、珊瑚礁的破坏加剧了台风、风暴潮的威胁。(5)兴建长江三峡(小浪底)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三北”防护林,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等。(合理即可)(09厦门质检) 读图17和材料,回答问题。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大于50rmn称为暴雨,100~200mm称为大暴雨,大于200mm称为特大暴雨。图17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分布图。(2)分析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①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建垸;④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湖水库阻塞;⑤在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等;⑥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9分)(答对其中一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满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说出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分);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弱(2分);东南沿海夏秋多热带气旋(台风)(2分)。(1)列举福建内地丘陵山地的主要自然灾害。分析福建沿海夏季比内地山区更易发生旱灾的自然原因。(09泉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福建,地处中国东海之滨,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西北凭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福建全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占80以上,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材料二
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福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灾害时空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材料三
省内灾害差异表现为沿海与内地丘陵山地的不同,沿海以气象性灾害、海洋性灾害并发、群发为主;内地丘陵山地以气象性灾害、地质性灾害连发、诱发为主。材料四
省内农业受旱、涝、寒、冻灾害较普遍。总的表现为:梅雨型、台风型洪灾危害性大、季节性强。旱灾分布范围广,沿海最甚,春夏秋均可发生,夏旱为重。(2)试从人类活动方面分析福建省洪水灾害严重的原因。防洪需作哪些准备?(1)列举福建内地丘陵山地的主要自然灾害。分析福建沿海夏季比内地山区更易发生旱灾的自然原因。滑坡与泥石流、低温冻害原因:来自太平洋的气流受台湾山脉阻挡后在福建沿海地区形成雨影区,所以沿海地区雨量少,易发生旱灾;内地位于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多地形雨。(2)试从人类活动方面分析福建省洪水灾害严重的原因。防洪需作哪些准备?原因:破坏森林导致河流上游山地严重的水土流失;下游低洼地过多的经济活动;该地区经济较为发达。防洪准备:①关注汛期天气预报;②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③准备逃生物资。☆下图为“我国某种自然灾害的分布情况”,读图回答问题(1)该种自然灾害属于________
灾害,具体名称是
。是发源于
型涡旋。(2)该灾害伴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3)读图说明该灾害在我国分布的空间差异。气象台风热带海洋气旋风暴潮狂风
暴雨集中分布于东部沿海,具体由南向北减少,杭州湾以南频次高于以北地区☆日央视网消息: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14日02时05分至4时28分,在台湾花莲海域连续发生6.7级和5.0级浅源地震,多条国际通信光缆中断,附近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和地区性通信受到严重影响。根据材料回答。(1)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多地震的原因是什么?台湾及其附近地区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地震发生(2)和地震灾害属于同一类的灾害,在我国还有
,多发区位于我国的
地区。滑坡泥石流西南(3)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特殊的地理位置(环太平洋灾害带和中纬度环球灾害带交会处);多山的地貌;强烈的地壳运动;不稳定的季风气候☆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解析
题干中提到这次洪水发生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恰好是淮河流域进入雨季的时候;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对下游的影响;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的能力;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是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答案
(1)(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影响,导致主要雨带转入江淮流域,或江淮流域汛期,或梅雨季节或出现持续强降雨,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多雨(梅雨)季节,持续强降雨。(2)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的影响(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怀洪新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蝗灾属于爆发性、迁飞性和毁灭性的农业生物灾害,蝗灾、洪灾和旱灾并称为中国三大自然灾害。根据文献记载,我国已发生大小蝗灾940多次,最早的蝗灾记载是公元707年。下图为我国历史上从春秋到元朝111次蝗灾发生的月份统计。材料二
传统社会中,人们每遇到蝗灾时就到虫神庙中求蝗神接受人们的供品,不再吃他们的庄稼。下图为中国虫神庙的分布。(1)由材料一分析我国蝗灾发生的特点及成因。(2)据材料二显示的信息,说明我国蝗灾的分布特点。(3)分析说明蝗灾和旱灾的关系。(4)蝗灾并没有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消失,只要条件适宜,就会卷土重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蝗灾发生有逐年加重趋势,其原因是什么?(5)列举治理蝗灾的主要措施。错因分析
该题易错在不能正确分析我国蝗灾的时空分布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第(1)~(3)题,不能从图示中读出蝗灾的时间分布特点以及二者存在的链发性关系。第(4)题,不能结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候和环境条件变化说明蝗灾不断发生。第(5)题,往往对治理蝗灾的措施说明不全面。答案
(1)蝗灾多发生在夏季,其中6月份发生频率最高,冬季蝗灾几乎没有;原因:夏季气温高特别适宜蝗虫大量繁殖生长,冬季气温低,不利于蝗虫生长繁殖。(2)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长江以南蝗灾减少,到东南沿海几乎没有。(3)蝗灾与旱灾经常链性发生。因为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剧增,出现严重蝗灾。(4)受异常气候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5)主要措施有:人工诱捕幼虫、成虫;农药灭虫;点火焚烧和投放天敌(生物措施)等。☆图甲示意“福建省年平均台风降水量分布”,乙示意“福建省台风降水年总量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说明福建沿海地区台风灾害严重的原因及其防御措施。(1)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建省台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台风时空分布特点、成因及防治。第(1)题,关键通过题目提供的图示材料总结出福建台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第(2)题,从受灾体和救灾因子两方面分析受灾强度;防御自然灾害需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入手。答案
(1)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年际变化大。(2)台风频繁登陆区,狂风暴雨,易引发风暴潮、洪涝等;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经济发达,造成严重损失。防御措施: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警;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和护坡工程,加固堤防;制定救灾应急预案。(09·东营二模)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地图上看,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试分析原因。(2)图中泛滥区范围很大,简述其成因。(3)简要评价黄河的功与过。(4)目前,根治黄河水患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解析
第(1)题,黄河“地上河”特征使其支流很少。第(2)题,泛滥区大多与黄河河床较高、降水集中、多暴雨及河道改道有关。解析
第(3)题,黄河之“功”在于塑造地表,提供水源和水力资源等。其“过”主要表现为水患灾害较多,水土流失严重等。第(4)题,黄河治理主要从生物工程措施等方面加强治理。答案
(1)黄河下游坡度缓,大量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2)①河床不断升高,容易决堤;②降水集中,多暴雨,易泛滥;③黄河多次改道,冲进淮河,淹没了豫东、皖北、苏北的大片土地。(3)功:①塑造华北平原,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②水能资源丰富,发电、灌溉,促进工农业发展。过:①河流含沙量大,下游形成地上河,水患多发;②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降低。(4)造林种草、打坝淤地、修梯田、修水库、建水电站等。(列举两点即可)☆日到5日,一股强冷空气自西北向东南席卷全国。我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如下图所示。中央气象台及相关省市气象台连续发布寒潮警报。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寒潮是指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____、___、_____等天气现象的过程。(2)此次寒潮给我国华北地区带来了哪些危害?(3)图中A、B两地纬度相同,降温幅度却相差较大,主要原因是什么?(4)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防御寒潮的措施。解析
第(1)题,从寒潮的含义完成该小题。第(2)题,寒潮使农作物受冻寒,并影响交通和输电安全等。第(3)题,A、B两地不同的地形特点使其受寒潮影响不同。第(4)题,防范寒潮除做好预报外,不同行业也应做好防寒准备。答案
冻雨(2)降温使农作物受冻害;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大雪、冻雨可压断电线、折断电杆,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阻断交通等。(3)A地处于四川盆地中,冷空气受盆地北部山地阻挡,难以影响该地;B地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冷空气可以影响到这里。(4)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使海上船只提前返港;提醒有关部门做好对农作物、牲畜的防寒准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面水平面降低的现象。作为自然灾害,地面沉降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地质原因。现在我们研究地面沉降的原因时,不难发现,人为因素已大大超过了自然因素。材料二
北京平原地区累计沉降量大于50毫米的地区达到2 815平方千米,大于100毫米的地区达到了1 826平方千米,最大沉降量有722毫米,已经形成了五个较大的地面沉降区。(1)分析影响地面沉降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北京地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地面沉降作为一种自然灾害,主要产生的危害有哪些?(3)简述防止大城市地面沉降的主要措施。答案
(1)导致地面沉降现象的主要人为原因:过度开采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地下水等。北京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过度开采地下水。(2)地面沉降直接破坏房屋、桥梁、道路等工程设施,同时还会引起洪水、风暴潮、海水入侵、盐渍化等灾害。(3)防止大城市地面沉降的主要措施有:节约用水、压缩地下水开采量、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调整地下水开采层次、进行地面沉降监测与研究等措施。免费下载完整版课件:高二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1》课件设计123456123456上一篇:下一篇:12345612312312345612345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