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峡水库门票阴天好钓鱼吗

播放列表加载中...
正在载入...
分享视频:
嵌入代码:
拍下二维码,随时随地看视频
四海钓鱼频道《渔我同行》第12期 _水库阴天_
上 传 者:
内容介绍:
四海钓鱼频道《渔我同行》第12期 _水库阴天_
Channel Me 精选
我来说点啥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京网文[0号 |
| 京公网安备: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京)-非经营性-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403号
<img src="" width="34" height="34"/>
<img src=""/>
<li data-vid="">
<img 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li data-vid="">
<img 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img src="///img/blank.png" data-src=""/>
<img src="///img/blank.png" data-src="http://"/>
<li data-vid="" class="cfix">
src="///img/blank.png" data-src=""/>
<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li data-vid="" class="cfix">
src="///img/blank.png" data-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没有数据!
{upload_level_name}
粉丝 {fans_count}
{video_count}
{description}刘家峡钓鱼吧至乐都有多少公里 - 杰西卡呢吗信息网 - 提供你的所有资讯,为你分忧解难!
刘家峡钓鱼吧至乐都有多少公里
刘家峡到合作多少公里_百度知道
刘家峡到合作多少公里
约153.6公里/3小时10分钟显示全部详情刘家峡收起1.从起点到折达公路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行驶160米,左转进入G2132) 沿G213行驶2.1公里,稍向右转进入川南路3) 沿川南路行驶2.3公里,直行进入折达公路4) 沿折达公路行驶3.4公里,直行进入二一三国道5) 沿二一三国道行驶940米,稍向左转进入折达公路收起2.折达公路1) 沿折达公路行驶39.4公里,稍向右转进入南滨河东路部分路段收费2) 沿南滨河东路行驶6.7公里,直行进入南滨河中路3) 沿南滨河中路行驶1.4公里,左转进入环城西路4) 沿环城西路行驶170米,右转进入G213收起3.G213到终点1) 沿G213行驶36.5公里,直行进入朗青隧道2) 沿朗青隧道行驶620米,直行进入G2133) 沿G213行驶5.4公里,过阿夷拉姆桥约170米后直行进入隆果冈隧道4) 沿隆果冈隧道行驶390米,直行进入G2135) 沿G213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碌冬隧道6) 沿碌冬隧道行驶600米,直行进入G2137) 沿G213行驶49.8公里,直行进入那吾路8) 沿那吾路行驶1.7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当周街9) 沿当周街行驶360米,右转10) 行驶10米,到达终点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榆中到刘家峡镇有多少公里_百度知道
榆中到刘家峡镇有多少公里
驾车路线:全程约127.2公里起点:榆中县1.榆中县内驾车方案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兴隆路行驶50米,调头进入兴隆路2) 沿兴隆路行驶410米,过右侧的五金公司交电大楼,直行进入兴隆路3) 沿兴隆路行驶110米,在第2个出口,直行进入兴隆路4) 沿兴隆路行驶640米,右转进入太白东路5) 沿太白东路行驶1.3公里,过右侧的周前村约230米后,直行进入S1016) 沿S101行驶3.4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G3127) 沿G312行驶290米,稍向左转进入S1018) 沿S101行驶1.7公里,右前方转弯上匝道9) 沿匝道行驶850米,直行进入连霍高速公路10) 沿连霍高速公路行驶3.2公里,直行进入白虎山隧道11) 沿白虎山隧道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连霍高速公路12) 沿连霍高速公路行驶310米,直行进入赵家楞杆隧道13) 沿赵家楞杆隧道行驶1000米,直行进入连霍高速公路14) 沿连霍高速公路行驶280米,直行进入新庄岭隧道15) 沿新庄岭隧道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连霍高速公路16) 沿连霍高速公路行驶13.9公里,过太平沟大桥,直行进入柳忠高速公路17) 沿柳忠高速公路行驶14.7公里,过小砂沟大桥,朝兰州市区方向,稍向左转进入柳忠高速公路18) 沿柳忠高速公路行驶560米,直行进入柳忠高速公路19) 沿柳忠高速公路行驶460米,过黄河大桥约1.0公里后,直行进入柳忠高速公路20) 沿柳忠高速公路行驶20米,右转上匝道21) 沿匝道行驶810米,过雁滩黄河大桥,调头进入盐场路22) 沿盐场路行驶20米,稍向右转进入雁滩黄河大桥23) 沿雁滩黄河大桥行驶170米,右转进入北滨河东路24) 沿北滨河东路行驶2.2公里,直行进入北滨河中路2.沿北滨河中路行驶7.0公里,朝银滩大桥方向,直行进入北滨河西路3.沿北滨河西路行驶20.3公里,直行进入G1094.沿G109行驶2.7公里,稍向左转进入G2135.沿G213行驶4.4公里,直行进入半山桥6.沿半山桥行驶8.8公里,直行进入前岭隧道7.沿前岭隧道行驶80米,直行进入G2138.沿G213行驶7.8公里,直行进入大岭隧道9.沿大岭隧道行驶750米,直行进入G21310.临夏回族自治州内驾车方案1) 沿G213行驶22.7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川中路2) 沿川中路行驶1.1公里,过右侧的长乐电器约70米后,右转进入黄河路3) 沿黄河路行驶6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终点:刘家峡镇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水库库区(现称)北岸。东距省会兰州54公里,东南距永靖县城水 路34公里,并有一铁路线从旁边通过,交通极为便利。公园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包括水面1.8平方公里。地质公园以成群的恐龙足印为主体,科研价值极高。地理位置甘肃省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
在该足印遗迹产出的附近地区,已经多处发现恐龙骨骼化石。为进一步研究恐龙的类别和研究足印遗迹与造迹生物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
恐龙足印化石是研究恐龙生理和生活习性的珍贵材料,其形态、排列方式和组合特征能够真实地反映相当一部分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如个体大小、运动方式(四足或两足行走)、生活方式(群居或独居)等,同时能够为研究恐龙生活环境和生物类别提供重要依据。由于恐龙类别多样,形态古怪,并以体躯巨大而著称,在成功地统治地球长达一亿六千万年之后,又在距今约6千5百万年前全部消失,其从发生到繁盛、从衰落到绝灭的整个演化过程充满着传奇和神秘色彩。相信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肯定会吸引众多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参观考察,使其成为最受青睐的、津津乐道和普遍关注的地质公园。
刘家峡恐龙足印群,保存十分完整和清晰,立体感强。同时,在同一岩层层面上还保存有恐龙卧迹、尾部拖痕及粪迹等,构成了足印、卧迹、拖痕和粪迹共存的场面,非常独特。在已经揭露的总计710平方米的岩层层面上发现了8类组270个足印,其中至少包括两类巨型、两类、一类和其它三类形态独特、尚未归属的足印,代表至少8个属种。在同地点出现如此多样的食植类和食肉类恐龙足印,在国内尚属首次,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刘家峡恐龙足印群中最大的一组蜥脚类足印为世界之最,已列入世界最大恐龙足印群候选。而且该类足印前足小,后足大,前后足足印成对出现并有规律地部分叠覆,为国内外首次发现。
恐龙足印群化石地质遗迹位于盐锅峡水电站上游1公里处的太极湖北岸,距县城水上距离43公里。该遗迹是在1999年7月至8月,由甘肃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原兰州地质矿产勘查院)古生物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李大庆博士等地质工作者进行古生物地层调查工作过程中发现的。从1999年8月开始,由三勘院负责开始人工揭露,目前已揭露面积近2000平方米,挖掘出10类150组共1724个足印。其中最大足印为150cm×120cm,为世界之最。
刘家峡白垩纪恐龙足印化石的成群发现在甘肃省尚属首次,该化石与其它产地的古生物遗迹相比,有五个显著特点:其一是保存完好、清晰度高。绝大多数产地的恐龙足印化石是经自然风化作用而暴露于地表的,足印往往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完全是经过人工仔细揭露出来的,因而保存得十分完整和清晰,立体感强。同时,在同一岩层层面上还保存有恐龙卧迹、 尾部拖痕及粪迹等,构成了足印、 卧迹、拖迹和粪迹共存的场面,因而非常独特。其二是规模大,属种多。在已揭露的总计2000平方米的岩层层面上至少有两类巨型晰脚类,两类兽脚类,一类似鸟龙类,一类翼龙类和其它三类形态独特、尚未归属的足印,代表至少9个属种。在同地点出现如此多样的食植物类和食肉类恐龙足印,在国内尚属首次,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其三是足印大而独特。以前在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大的恐龙足印是1982年韩国庆尚道一带的海岸边发现的长120厘米,宽64厘米的晰脚类(腕龙)足印。专家们确定留下该足印的是一个庞然大物,它两步就可以跨过一个篮球场,体长至少有20米,体重接近50吨。而且该类足印前足小,后足大,前后足印成对出现,并有规律地部分叠覆,为国内外首次发现。其四是多层面出现,在已经揭露的1号点同一点上出现上、下两个产有不同恐龙足印类型的层位,而恐龙类群发生了演替,这种足印产地在世界亦属罕见。其五是伴有骨骼化石发现。在恐龙足印化石遗迹产出地的附近地区,已经多处发现恐龙骨骼化石。虽然尚未进行系统发掘。总而言之,该恐龙足印化石规模之大、种类之多、保存之完好、清晰度之高、立体感之强,均为世界少有。
恐龙是中生代地球上的庞然大物,它的灭绝至今仍是科学上的一个谜。新生代动物遗骨形成化石已属稀罕,中生代恐龙足印形成化石堪称奇迹中的奇迹。据专家考证,永靖县恐龙足印化石形成于一亿七千万年前的侏罗纪或早白垩纪时代,是在当时泥泞的土地上留下的,脚踩下后带出的淤泥也保存完好,经过上亿年的演变成了现在的化石。专家们根据足印有从南往北,有从东向西,相互交叉方向,形象地描绘了当时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亿七千万年前, 黄河还没有形成, 这一带是一个古湖泊的沙滩。那时的湖泊正处于枯水期,沙滩露在外表上,还是半潮湿的。庞大的恐龙家族爬出湖泊,经过沙滩向岸上走去,沿山爬行,后面凶猛的靠后肢行走的虚骨龙追随而至。松软的沙滩上就留下了它们的足印,越往岸上足印越清楚。以后沙滩进一步脱水、干燥,在足印的表面形成一层硬壳,等到下一个季节,水位上涨,迅速淹没了这片沙滩,湖水带来的泥沙覆盖了足印。
刘家峡恐龙足印地质遗迹的发掘,引起了国内外生物研究专家的广泛关注。2001年3月,在国内被称为“恐龙王”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著名恐龙专家赵喜进教授野外现场鉴定后认为:“该恐龙足印群是一处世界罕见的,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恐龙遗迹化石产地。其足印之大,类别和属种之多,保存之清晰完好,堪称世界之最,具有重大的古生物地质遗迹保护价值”;2002年4月份,美国大学古生物博物馆馆长马丁·罗克里教授在现场考察研究过程中,识别出翼龙和鸟脚类恐龙足印化石,这在我国是首次发现;同年10月,日本福田县恐龙博物馆博士东洋一教授一行5人到恐龙足印化石考察时,惊叹地说:“这是我在亚洲看到的最好的恐龙足印,此次发现,属世界第一,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刘家峡恐龙足印地质遗迹的发掘,不仅具有极高的科研和科普价值,也是一处非常罕见的自然景观。为了保护挖掘恐龙足印化石潜在的科研科普和观赏旅游价值,于2001年11月省政府批准建立“刘家峡白垩纪恐龙足印群省级自然保护区”,12月国土资源部批准兴建“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投资9600万元,建成开放式恐龙博物馆,将带着人们走近远古时代,再现白垩纪恐龙生活场景。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约十五平方公里。一九九八年八月,经过野外地质勘察发现了国内罕见的恐龙足印化石群。截止目前,在化石比较集中的二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发现十处恐龙足迹化石点,计四十六组共四百零四个恐龙足印。刘家峡巨型恐龙足印化石是中国乃至世界恐龙足迹研究的重大发现。该化石群化石类型丰富,其规模之大、种类之多、遗存之完整、清晰度之高,且双层面出现,均属。
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创建于2001年12月,是省级自然保护区,无论就足印的多样性,还是就保存的完好程度方面,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都为世界所罕见。其中翼龙类、鸟脚类、蜥脚类、兽脚类等多种恐龙足印的大规模集中发现在国内尚属首次,是一处珍贵的地质遗迹,同时也是非常宝贵的旅游资源。
该公园于1998年发现到现在已揭露面积2000多平方米,共有恐龙足印10类150组1724个,经国内外专家鉴定,这些足印清晰度之高、足印之大、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其中一个长1.5米、宽1.2米的足印,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恐龙足印。((所属类型:奇石类)
在甘肃省,活灵活现的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共有10类172组,距今约有一亿万年。这些举世罕见的“东方瑰宝”,具有世界级的科研价值和展览价值。由此,永靖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西部贫困小县,因这些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恐龙足印化石而声名鹊起,被誉为中国古生物的“伊甸园”,成为永靖县继炳灵寺石窟、刘家峡水电站、黄河三峡(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之后的又一张名片。
但是,由于受资金之困,这些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质遗迹的保护、开发、产业延伸等面临一系列难题。全面保护与管理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地质遗迹,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境内,黄河三峡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的盐锅峡水库库区北岸,距盐锅峡大坝1公里,占地面积为15平方公里,是由世界罕见的白垩纪恐龙足印化石群、恐龙卧迹、尾部拖痕、粪迹以及白垩纪晚期地层剖面、第三级夷平面、古生物化石点、泥裂和波痕等沉积构造、正断层和褶皱构造等构成的自然地质遗迹景观,具有极高的科研、科普和旅游观赏价值。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地质遗迹是由甘肃省地质局第三地质矿产勘察院兰州古生物研究开发中心于1999年8月首次发现并进行了初步揭露和研究,到2002年底,已揭露面积达2800平方米,产10类172组1831个足印,还发现了多处古生物、节肢动物和虫迹化石。2001年3月,经我国著名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专家赵喜进教授现场鉴定,这些恐龙足化石群地质遗迹保存完好,清晰度高,立体感强,为国内外罕见;足印分布密集度之高,为国内外所独有;足印之大为世界之最!清晰度之高,国内外罕见。绝大多数产地的恐龙足印化石都是经自然作用而暴露于地表的,足印往往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完全是经过人工仔细揭露出来,保存得十分完整和清晰,立体感强;同时,在同一岩层层面上还保存有恐龙卧迹、尾部拖痕及粪迹,构成了足印、卧迹和粪迹共存的场面,因而非常独特。属种之多,国内外独有。经专家考证确认,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至少包括两类巨型蜥脚类、两类兽脚类,一类、一类翼龙类、一类虚骨类和其他形态独特、尚未归属的足印,代表至少9个属种。这些足印是生活在距今l亿年前的早白垩纪时代的恐龙所留,属种数量之多和分布密集程度之高,为国内外所独有,从现有发现已经显示,进一步揭露将会出现更多数量和新的类型;而在同一地点出现如此多样的食植物类和食肉类恐龙足印,在国内尚属首次,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界之最。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中最大的一组蜥脚类足印,其后足印长l.5米,宽1.2米,足有半个乒乓球桌子大小;前足印最大长达l.1米,宽l米。这比此前在我国四川、内蒙古发现的巨型恐龙足印,以及在韩国发现的长1.2米的巨型恐龙足印都要大得多。它前后两足印步幅为3.75米,两条后腿间的距离为3.45米,两步就可以跨过一个篮球场。专家根据它的步幅分析,留下足印的这只恐龙体长在20米以上,体重接近50吨,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一只恐龙足印。更为惊人的是,这组足印前足小、后足大,前后足印成对出现并有规律地部分叠压,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发现。举世罕见。在已揭露的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1号点上,同时出现了上、下两个产有不同恐龙足印类型的层位,且恐龙类群发生了演替,这种足印产地在世界亦属罕见。国内罕见。2001年4月,新揭露出的一块恐龙足印化石上端三指印痕清晰可见,下部掌痕也很清楚。令人称奇的是,其中指上骨竹节印痕特别清晰,整个足印大小为0.48米×0.47米,属于白垩纪的禽龙足印化石,是一种的恐龙,在国内比较罕见。填补国内空白。2002年4月,世界著名恐龙足迹专家、美国克罗拉多大学古生物博物馆馆长马丁?罗克里教授实地考查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在1号化石点上新识别出13只翼龙后足足迹,行迹总长为5米,并在1号点和6号点上也均发现有鸟脚类恐龙足印,填补了国内没有翼龙和鸟脚类恐龙足印的空白。据专家介绍,在恐龙统治地球的同时,还有另外一些生物统治着天空,这些生物就是翼龙。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鸟类并非由这些飞行的爬行动物演化而来,是在翼龙之后演化出来的。事实上,早期鸟类的骨架和它们某些恐龙亲戚的非常相似。有些翼龙如知更鸟般大小,甚至更小;其它的翼龙则有小型飞机那么大。有些翼龙长有强健的肌肉,可以展翅飞翔,其它的只能借助气流滑翔。而在甘肃永靖刘家峡发现的翼龙属于较小的类型,据分析它展翼后宽2米,形体似秃鹫大小。我国国内曾有翼龙骨骼发现,但其足印此前还没有发现过,并且在世界上翼龙足印也不多见,只有两三个发现点。——世界最大牙齿恐龙。在该足印遗迹产出的附近地区,已经多处发现恐龙骨骼化石,虽然尚未进行系统挖掘,但至少为进一步研究恐龙的类别和研究足印遗迹与造迹生物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特别是在距刘家峡恐龙足印群数十公里处的同时代地层分布中,发现了较为完整的恐龙尾椎化石,包括下颌骨、颈椎、脊椎、肋骨、尾椎、坐骨、耻骨等103块化石,被命名为“兰州龙”。经中国科学院鉴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牙齿的植食性恐龙,也是新发现的新属新种恐龙,它代表了鸟脚类恐龙进化中四足行走的笨重的一个新的类型,填补了恐龙学研究中的一项空白。——国内最胖恐龙。刘家峡黄河巨龙发现于甘肃省刘家峡水库附近。2002年开始发掘,前后历时3年,2006年完成对黄河巨龙化石的研究。研究成果显示:黄河巨龙以其臀部宽大和前肢较长为特征,是国内已知最“胖”的恐龙。黄河巨龙长约20米,荐椎(臀部骨骼的中间部分)不足半米高,却宽达110厘米,123厘米长的肩胛骨最宽处可以达到83厘米,而国内以前发现的最大恐龙——马门溪龙最长可达30余米,但是身材细长,推测其体重不及新发现的黄河巨龙。据介绍,黄河巨龙属于原始的巨龙型蜥脚类恐龙,其时代为白垩纪早期,而巨龙型蜥脚类是最成功的一类蜥脚类,它取代了繁盛一时的侏罗纪的各类蜥脚类,如马门溪龙类和梁龙类等,主导了白垩纪。刘家峡黄河巨龙的发现为亚洲早白垩纪巨龙型蜥脚类恐龙再添新成员,对研究巨龙型蜥脚类的起源和早期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恐龙统治地球长达1.7亿年之后,又在距今6500万年前突然神秘消失,其从产生到繁盛,从衰落到绝灭的整个过程充满传奇和神秘色彩。恐龙及其足印化石是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也是地球历史的鉴证,是研究生物起源和进化等的科学依据,它不同于文物,是重要的地质遗迹,是我国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具有不可估量的综合价值。因而,恐龙足印化石不仅仅深深吸引着许多专家和学者,还吸引着众多的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使其成为最受青睐的、津津乐道和普遍关注的一类古生物化石。对研究古生物的生活环境和类别提供重要依据。恐龙足印形成的环境条件比较特殊,而恐龙足印化石的形态、排列方式和组合特征能够真实地反映恐龙相当一部分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专家认为,当时的环境应该是裸露于湖面之上的含有一定泥沙的湖滩,由于其裸露于地表,逐渐脱水,处于一种半湿半干的状态,当恐龙行走时,留下的脚印能够成形。体积大、重量大,留下的痕迹就深,反之,就小就浅。如果当时地表泥沙太稀,所留下的脚印就不可能成形;如果太干,就不可能留下脚印。化石中呈现的龟裂构造可以证明当时是这样一种环境。刘家峡巨型恐龙足印化石群的直接发现者——甘肃省地勘局第三地勘院古生物研究开发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大庆博士认为,一亿七千万年前的甘肃永靖境内气候湿润,水草丰美,既有广泛水域的湖泊,也有星罗棋布的小面积河湖,同时还有大片的沼泽地,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这就为生活在这里的各类恐龙,提供了独特的生存环境。特别是“兰州龙”和“刘家峡黄河巨龙”的发现,为揭示早白垩世兰州——民和盆地恐龙动物群面貌提供了宝贵材料。因此,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不仅为研究恐龙生活环境和古生物类别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为研究我国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地理学、古气象学等学科,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研究恐龙演化过程会引发新的思考。根据区域地质调查的结果,发现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的这一套地层的河湖相沉积,属距今约一亿年左右的早白垩纪。同时,从已发现的恐龙足印化石推断,这时期大量的蜥脚类恐龙活动仍很频繁。而在此之前,很多专家都认为蜥脚类恐龙的繁盛期是在距今约一亿七千万年前的中晚侏罗纪。有关专家在对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遗迹进一步清理后认为:恐龙足印化石遗迹的沉积构造清楚地显示,这些恐龙足印是在湖泊附近的湖滩上留下的,它再次证明了蜥脚类恐龙是可以离开水体生活的观点。但从目前已开展的研究来看,尚存很多疑点,这势必会引发出科学家们对恐龙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的再认识。同时,对地质年代的不同认识,会在恐龙的演化或是否出现新的蜥脚类恐龙方面引发新的思考。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地质遗迹为探索地球上生物的大批死亡、灭绝事件研究,提供罕见的实体及实地。研究刘家峡巨型恐龙与马门溪龙的关系。著名地质学家孙健初于1947年曾在甘肃兰州红古海石湾地区最早发现了马门溪龙蜥脚类恐龙化石和巨型的鳄类化石,其产出的岩层上与甘肃永靖刘家峡恐龙足印的产出为同一类岩层,两地也相距仅几十公里,地质区域同属兰州——民和盆地(中生代时期的湖泊,被公认为恐龙曾经生活过地区),在时间跨度上属早白垩纪(距今约一亿三千七百万年至一亿年前)。而马门溪龙是已知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四趾四足行走食素类巨型蜥脚类恐龙,在全球恐龙研究机构和恐龙爱好者中知名度甚高,但其足印形态尚不清楚。因此,甘肃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中的巨型四趾四足行走,且前后肢足印成对出现的足印是否为马门溪龙所遗?造成这种足印的恐龙与其它四种三趾两足行走和三趾四足行走恐龙之间有何生态关系?如果研究证实刘家峡巨型恐龙足印不是马门溪龙所留下的,那么就很有可能在中晚侏罗纪或是早白垩纪时期,恐龙足印化石的产出区域曾生活过一种迄今尚未发现的巨型蜥脚类恐龙。诸如此类,都必将在学术界引起普遍关注。恐龙足印可指导找油。远古时代的甘肃曾是个恐龙王国,除了在刘家峡发现有恐龙足印化石群之外,还在海石湾、肃北、通渭、庆阳等地发现有“马门溪龙”、鹦鹉嘴龙、原巴克龙、鸭嘴龙、巨齿龙、恐龙、翼龙等恐龙的化石。据地质工作者对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的推断,当时这里曾是一个暖热潮湿、多水滨湖相结合的古构造盆地,这一带的地层可能属于有重要成油层的侏罗纪地层。据了解,早在1947年,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孙健初先生曾在海石湾地区进行过石油地质调查工作,以后国内著名的地质学家曾在1948年、1955年、1956年间做过石油地质调查,甘肃省地勘局也曾在民和盆地一带做过石油天然气的初步勘查工作。几次勘查发现,在临夏双林盆地、民和盆地都有比较好的油气层,有油气的迹象,有油气显示。因此,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的发现,不仅对研究当时的古地层、古地理、古构造、古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寻找石油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古生物遗迹对于古生物的研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是人类的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的自然遗产,所以对恐龙足印化石足迹的保护的意义特别重大。
为了保护发掘恐龙足印化石群潜在的科研、科普、观赏价值,甘肃省政府以“科教兴省”省长基金资助项目来支持大规模的挖掘清理工作,永靖县也及时成立了刘家峡恐龙管理局,甘肃省国土资源厅投入60多万元资金,共同进行了为期两年的保护性开发,并在发掘地建立了15平方公里的省级古生物足印化石保护区,同时禁止周边地带的植被被破坏。
在省、州、县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努力下,日,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通过国土资源部的评审。日,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建立“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并于日在北京由国土资源部授匾,列为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也是目前甘肃惟一一处由多种恐龙足印化石群构成的国家级恐龙地质公园。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分为核心区和试验区两大部分,总投资为9600万元。核心区占地2平方公里(含0.15平方公里的水域),建有恐龙博物馆、恐龙主展馆、古生态景观复原点、地学展区、管理服务区、绿化生态区、恐龙主体雕塑广场以及其他科学研究设施等;试验区占地13平方公里,包括绿化区、休闲区、360度环形影院等。其中恐龙博物馆投资2300万元,对6000平方米的1号恐龙足印发掘点进行全封闭式的建设,以恐龙足印群岩层层面为独特的自然背景,包含甘肃省内和国内著名白垩纪恐龙足印化石骨架以及其它与恐龙生活相关的各类古生物化石(真品及仿真品),再现白垩纪代恐龙的生活场景。日,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正式开工建设;2003年6月,地质公园基础设施工程全面开工。2005年10月,地质公园揭碑开园,向世人开放。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地质遗迹的保护,2005年11月,经省、州两级政府批准,正式成立了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为永靖县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在国家、省、州国土部门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永靖县委、县政府狠抓国家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使公园的保护水平不断提高,服务功能日趋完善,为推动永靖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第一、规划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地质公园基础资料。几年来,县上多次邀请省内著名专家、规划师对该地质遗迹进行了总体规划与科学布局,相继制作完成了《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及核心区详细规划》、《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绿化、给水及电网工程设计及概预算书》、《甘肃刘家峡恐龙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地质公园建设夯实了坚实的项目基础。
第二、高度重视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不断强化保护措施。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把保护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在六年多时间里,投入包括地质遗迹保护资金700多万元,相继修建了1号保护棚及其附属工程及,有效对1号点足印群进行了重点保护;对2公里以内的核心区用铁栅栏进行了圈围;对2、4、6号点足印揭露后及时用砂土进行了填没,防止了风吹雨淋造成风化;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古生物保护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出台了《安全制度》、《保卫值班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办法,为保护好这一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组织人力基础和制度基础。
第三、加快建设地质公园基础设施。根据“统一规划,分期开发,逐步实施,因地制宜,建管结合,提高效益”的建设原则,于2003年6月全面开工建设了地质公园基础设施工程。目前,已完成1963平方米的1号保护展馆、1号保护棚挡土墙工程及展馆内的装饰收集工程,修建了公园正门及标志碑,建成管理办公用房9间,用红砖铺设园区道路880平方米,建成550平方米地质遗迹研究中心主体工程,修建了通讯基塔一座,同时还实施了电网改造和绿化工程,正在修建专用码头和县城通往地质公园的一条专用公路。地质公园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有力地促进了黄河三峡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于2007年初成功跻身“中国县域旅游品牌景区500强”行列。
第四、开展科研科普工作。为了不断提升地质公园的科普教育功能和水平,县上投资50多万元制作了地质公园标示系统,在一号展馆内购买触摸屏和54英寸大屏幕电视一套,印刷导游说明书2万册,制作科普类光盘100盘,聘请相关专家三批次25位,对地质公园多角度、多方位进行科学研究,培训解说人员30多人次,对5万多名游客免费讲解恐龙地学知识。同时,在1好保护棚内复制安放了“兰州龙”和“刘家峡黄河巨龙”骨骼化石,极大地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有力发挥了地质公园的科研和科普知识功能。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在六年多时间的开发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与整个地质公园的总体规划相比,差距还很大,步伐仍然缓慢,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大量恐龙足印地质遗迹还面临多种威胁。由于资金匮乏,地质公园内的2、4、6号点的大量恐龙足印遗迹在揭露后只能用砂土填埋方式进行保护,使这一珍贵自然遗迹仍然面临着风化、侵蚀和黄土塌方掩埋等多种威胁,而一些自然裸露在外的其它古生物、节肢动物和虫迹化石,至今仍遭受着风吹日晒、雨淋雪蚀,风化十分严重。
第二、道路建设进展缓慢。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由于地处水库北岸,交通十分不便,只能走水路,而且也很危险。为了方便游客,便于管理,县上于去年8月开工建设了全长23公里,总投资950万元的孔寺村至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公路,按四级公路标准建设。因资金不到位,工程进度十分缓慢。
第三、地质公园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服务严重缺乏。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作为黄河三峡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越来越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但是,随着永靖黄河三峡旅游业的发展和游客的逐年增多,地质公园的基础设施及其配套服务功能的严重不足,与游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目前,园区内尚未建设餐饮、娱乐、服务、购物等基本服务设施,而园区内的给排水、电网工程也很薄弱,厕所卫生设施简陋,等等,严重影响着黄河三峡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制约着公园知名度的进一步提升。  第四、挖掘研究面临资金困难。专家指出,在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地质遗迹1号点400余平方米的范围内,10组足印中有6组是非常清晰连续的,足印的布局表明,当时恐龙主要是沿湖岸或由水边向陆地方向行走。有关专家还推测,这些足印很可能是一大群食植类恐龙在觅食或饮水过程中留下的,当时周围还环伺或尾随有食肉类恐龙。从目前保存足印的行走方向看,既有向山上的,也有向山下的,通过继续挖掘,肯定会有新的发现,但这需要大量的经费。
据统计,从2002年到2006年,国土资源部下达的地质遗迹保护及地质公园建设经费只有700多万元,而地质公园的实际投资却高达2480多万元。
为此,永靖县却背负了1700多万元的财政负担。由此可见,资金已经成为开发与保护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地质遗迹的瓶颈,严重制约着地质公园的建设进程为了保护和保存地质景观和遗迹,使这些珍贵的地质遗迹和地貌景观能够传承下去,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极佳的休憩场所,使游客在观赏到这一罕见的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的基础上,了解到更多的关于恐龙和地学方面的知识;为了进一步提升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的品位,增加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的文化底蕴,不断提高恐龙地质公园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进一步推动黄河三峡旅游业的发展,更好地实现县委、县政府“打造休闲水乡”的宏伟目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同时,也为了今后在更大范围的考古发掘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以此实现地质公园的循环发展,县上根据《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规划(年)》,按照建设“神秘时空恐龙园”为目标,将深度开发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概算总投资约为1.1亿元。目前,保护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地质遗迹须要亟待解决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由于无上下水设施,导致植被稀少,地面裸露,水土流失极其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也不利于恐龙足印群的保护。为了有效改善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提高植被覆盖率,决定实施园区内上下水工程。该工程主要由提水泵船、管理房、上水管道、高位水池和给水管道组成,需求资金约为85.35万元。电力设施是所有建设的基础,为所有建设提供必要的动力。根据公园总体规划,需建设变电站1座,需求资金约为400万元。根据公园总体规划,为营造防护型、环保型、科研性和观赏性为一体的绿色公园,绿化区域可规划为五个:生态绿化区、休闲观光区、植物园区、条形绿化区和湿地保护区。绿化面积达300亩,共需资金约68万元,现已自筹25万元,还有43万元的资金缺口。近几年来,虽经多方筹资修建了1号保护棚,但因县上财力困难,对已开发挖掘出的2、4、6号坑点尚未以保护棚的形成加以保护,停留在用沙土填没的应急保护阶段,今后将其作为重点建设内容予以立项。同时,对于其他6个坑点也应投入资金予以开挖和保护。此外,园区内发育的早白垩级晚期地层剖面、第三级夷平面、古生物化石点,泥裂和波痕等沉积构造,正断层和褶皱构造等地质遗迹,为深度旅游和普及地学知识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将作为今后重点保护的区域。但因地质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会给这些遗迹造成损害,因此,也应列入地质灾害治理项目,需资金3000万元。
第五、建设恐龙博物馆及其附属设施。在总体规划中,博物馆位于公园核心区位置,建筑面积约5450平方米,它的主要功能是展示和介绍白垩纪恐龙生存环境及其相关的科研成果、恐龙骨骼化石等实物展览,利用声、电等现代技术再现恐龙史前生活场景,以进一步提高观赏品位。科研办公大楼是博物馆的附属设施,主要包括大型会议室、学术报告厅、宾馆客房等功能设施,目前已编制完成可研报告和预算书,共需资金4048.83万元。恐龙主题雕塑广场在博物馆的西北面,分为音乐喷泉广场、恐龙文化广场和。其中,恐龙文化广场以展示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恐龙为主题,通过逼真的雕塑和形象的文字说明向人们展示恐龙的生活习性以及地壳运动与恐龙生活的关系。绿地广场以大面积草地为主调,中间略高于四周,以形成较强的立体感觉,同时也有利于自然排水。该项目需资金约2000万元,计划于2010年前完成。在游客分布集中的管理区、展览区及道路两旁摆放垃圾箱,建厕所5座,建化粪池5座,清洁运输车1辆,约需资金1000万元,计划于2009年和2010年两年完成。
这些项目作为社会公益事业项目,其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项目本身的投资效益,而这些效益除部分可以定量计算外,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难以用货币衡量的。项目建成后将改善项目区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永靖,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西部小县,一面是拥有恐龙足印化石群地质遗迹五项世界之最,三项国内之最的至高荣誉,一面是头顶“甘肃中部西南干旱贫困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刘家峡、盐锅峡、三大水库重点移民安置县”三个沉重包袱,却因资金匮乏,让这些举世罕见的“东方瑰宝”遇到了步履维艰的困难。
发掘是地质工作者的义务,保护是全人类的责任。相信这一世界罕见的恐龙足印群古生物地质遗迹将会得到妥善的保护。同时,随着专家们对恐龙足印化石考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其中尚未发现的奥秘也将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了解,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也必将成为中国西部休闲水乡——风景名胜区一颗耀眼的明珠!
来源:永靖县委宣传部(罗玉珍)最好选择在每年的5到9月分来这里玩,这段时间宜人,适合旅游.9月以后永靖多雨且比较冷.到永靖后,在县城附近有一趟直达该景点,很容易找得到,车票也不贵。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5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家峡水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