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英语测试教程. 对一次考试做期中质量分析析,一般有今后命题,教学建议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质量分析2014 年 1 月 8-9 号,我校参加了天门市教科院统一命题的期末考试,本次 考试全部采取网上阅卷方式, 是对全市高三学生第一轮复习的一次检阅,根据我 校学生完成试卷的情况,现作质量分析如下: 一、数据统计 文科最高分 134,居全市第一,理科最高分 129 分,居全市第二。文科 120 分以上 47 人,理科 120 分
以上 52 人;文科均分 109.3,理科均分 107.5;文科 一本率 9.8%, 理科一本率 16.5%。 各项数据比较, 文科仅次于天中, 居全市第二, 理科低于华泰、天中、江汉,居全市第二,理科低于华泰、天中、江汉,第全市 第四,由此看来,理科语文尚须加强。 二、存在的问题 1.答卷字迹潦草,空白卷较多。 这一问题,我校学生一向比较忽视,认为只要内容正确,书写潦草一点没有 关系。其实,从阅卷现场看,字迹工整美观的答卷,在得分上很占优势。 留空白,一种可能是知识性缺陷,一种可能是速度不够,还有一种可能是马 虎导致漏题。针对这几种可能,教师要摸清具体情况,帮助学生各自克服。 2.知识落实不够,导致无谓失分。 第一题:棕榈 lǘ,第二题蝉联、宣泄发愤图强,都是平时训练强调的,结 果学生做题时海感觉似是而非,而误造失分。 名句名篇默写中, “饿莩” 、 “凌万顷之茫然”等字许多人写错,背诵不落实, 书写不落实,今后复习中,要加强听写,默写检查。 3.阅读理解题,迁移能力不够,答题规范意识不强。 文言文阅读中第 9 题的 C 项,第 11 题的 C 项“私” ,___“我私下认为”而 非“他自己认为” ,翻译题中的“厄抑”及断句题中的“耻从削发” ,学生完全陷 于困境,其实,根据语境应该可以推断“厄抑”即“压制” ; “耻在《师说》中反 复出现,如果善于迁移,则应该可以理解。 ” 现代文阅读第 19 题,对“反抗绝望”的含义理解推不开去。 第 20 题,点评“土豪热” ,语言贫乏,达不到题目要求的硬指标。 4.作文审题易出偏差,行文中材料不够丰富。 有写 “人生不可倒车” , “人生没有回头路” 的, 故意写出题者的意图对着干; 有完全不理睬题目,另起炉灶作文的,如:学会取舍,感谢自卑,学会节制,微 笑面对生活等,这些都完全偏离了题意。 平时,学生读材料倒是读了不少,问题在于读而没记,记而不准,准而不会 灵活运用,所以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改进措施: 1.强调合格书写。限时训练时,一定要强调书写工整,潦草的予以惩罚,让 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2.加强解题速度的训练。 阅读题一定要做到一分钟完成一分的题,鼓励学生 克服畏惧答错的心理,大胆书写答案,不要因怕错而留空白。 3.多进行作文审题立意的训练。 天门市 2013 年高三期末考试理科数学质量分析一、试题点评 1、数学试题的主要特点 (1)试题设计能关注数学本质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并非记住多少数学知识,关键是能用数学思维去思考 问题,能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如理科第 9、10、12、 14。 (2)试题设计注重了回归课本 回归课本是湖北高考的一大特色,同时也继承了湖北卷的一个传统:从数 学史中寻找古代数学问题作为高考题。 如:第 8 题类似于必修 2 中第 29 页 B 组第 1 题 第 9 题类似于必修 3 中第 140 页例 4 第 14 题就是选修 2-2 中第 75 页例 4 (3)试题设计关注了层次性 根据学生认识结构的差异性、教材内容的难易度,试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梯 度。一方面,试题本身具有层次性,主要体现在解答题的各小问中;另一方面, 整卷难度的分布要有层次性,通常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排列。如:选择填空题、 第 17、19、21、22 题的设问均是如此。 (4)试题设计体现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的考试精神 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是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在全面考查学生思 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的基础上,继续重视考查考生的学习潜能。 如:第 4、5、12、19、20(2) 、22(1)题考查了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 第 6、7、10、13 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第 17(2) 、21(2) 、22(2)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运算能力。 二、抽样质量分析 1、理科数学的基本情况 我校理科 1004 人参加考试,抽取容量为 100 的样本,其中≥130 分有 1 人, ≥120 分累计 5 人,≥110 分累计 11 人,≥100 分累计 14 人,≥90 分累计 20 人, ≥80 分累计 16 人,80 分以下累计 33 人,均分 87 分。 (全校最高分 146 分,最 低分 5 分) 容量为 100 的样本中,各小题学生的失分或均分情况如下表: 题号1 2 4 12 3 18 13 4 16 14 5 39 15 -16 6 16 17 7 51 18 8 20 19 20 9 42 21 10 36 22做错人数 7 题号11均分4.243.602.311.863.867.056.787.517.331.522.382、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第 3、7 两题,由于学生还没有复习到,加上平时的综合训练中涉及较少导 致失分。 第 4、5、6 题很多学生因分不清左右平移;把存在误认为是任意;错把圆内 一点看成圆外一点而失分。 第 8 题不会等量转换而导致计算量大、计算遗漏、心情紧张、计算出错。 第 9 题读不懂题、不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理解题意。 第 10 题转化与化归、数形结合等思想不能灵活的运用。 第 13 题不知道谁大于谁的最值;不会求a ? 1 ? 2a ? 1 a得最大值。第 14 题作为一个例题的改编,由于当时是用电脑演示的,所以学生自己操 作时不知道怎么移动而导致归纳错误。? 3 第 17 题第 2 问中在求得 sin(B? ) ? 后,不会求 cos B ,或求的方法复杂。 4 5其实解决此处有两法,法一是利用 cos B ? cos((B? ) ? ) 求解;法二是将 4 4?? 3 2 ? 3 ,再求出 sin B+cos B ,从而求解。然而很 sin(B? ) ? 展开成 sin B ? cos B ? 5 4 5多学生求出 sin B? cos B 后因为计算量大,既浪费时间,有解答不出。因此选择适 当的方法是降低计算量,提高正确率的最佳途径。 第 18 题的问题主要出现在未看清题意,审题出错:?认为 ? 是答对的个数, 而非得分;?在计算得分时,没有注意到已有一题答对, ? 的取值是-1,2,8,而 不是-3,0,6. 第 19 题的问题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得到 b n ?1 2 1 2 1 ( n ? )( n ? ) 3 3 3 3后不会化为9 1 可以裂项相消的形式;?求得 Sn ? (1 ? ) 后,认为 S n 的最大值是 S1 ; 2 2n ? 1 9 9 1 m ? 2005 9 ? Sn ? (1 ? ) < ,所以 ? ,不能漏掉等号。 2 2 2n ? 1 2 2第 20 题问题如下:?证明中“盗用定理” ,只有一组线线平行,就推出面面 平行;?应用定理时未将定理的条件交待完整;?用综合法求线面角时, “作、 证、求”的过程未交待清楚;④用向量法解答第二问时,坐标系建错(不是直角 的当成直角) ;⑤第三问应按照题目的要求回答(先答是否存在,再说明理由) 。 第 21 题由于没有复习,很多学生没有动手,或做了第一问的同学也因为角 平分线这个条件的应用不当而为做出。这里将角平分线的条件转化为代数式有 三种途径:?利用三角形中边的比例关系;?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 等;?利用斜率互为相反数。但这三种途径中?最简单,因此解几中要学会选取 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第二问考查了设而不求在解几中的应用,有学生求得了M 1、M 2 的坐标,但因数值复杂,而对后面计算失去信心,最终放弃。第 22 题中学生忘记了定义域对根的分布的约束而出错。 综合以上,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思维不严谨。如 22 题 ?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的能力仍需加强。如第 9、10、13、22 题. ?阅读能力和计算能力差。如第 8、9、14、17、18 题④看清题意,谨防想当然和定式思维。如第 6、13、20 题 ⑤注意思想方法的灵活应用。如第 17 题第二问注意整体代换的思想。 三、后面复习的对策 1、回归课本、立足基础 注重概念、公式、定理形成过程的教学与记忆,特别是有关升华结论的记忆 与应用;注重例习题的示范和变式。 2、构建网络、提升能力 注重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思 考同一个问题,站在同一角度思考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及时归纳,对学生的 发散思维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也可把思维能力的训练落到实处。 3、严密思维、规范表达 通过错题再做让学生掌握普遍性的的易错点,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 表达的规范性。高三期末考试文科数学试卷分析一、试卷、试题特点 1.突出考查数学主干知识 试卷紧扣《考试说明》,全卷重点考查中学数学主干知识和方法;侧重于中学数学学科 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侧重于知识交汇点的考查。 全面考查了考试说明 中要求的内容,(如集合、函数与导数、圆锥曲线、概率统计、复数、立体几何、 简易逻辑及推理证明、数列不等式、三角函数)。在全面考查的前提下,高中数 学的主干知识如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导数、圆锥曲线、概率统计 等仍然是支撑整份试卷的主体内容,尤其是解答题,涉及内容均是高中数学的 重点知识。明确了中学数学的教学方向和考生的学习方向。 2.重点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侧重通性通法 注重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点考查通性通法,避免偏题、怪题, 适当控制运算量,加大思考量,在大题中,每个题的难度按照由易到难的梯度设 计,学生入手容易,但是又不能无障碍的获得全分;整个大题也是按照这样的梯 度设计的,前面的题容易,难度慢慢上升,使学生慢慢适应考题的难度,有利于 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 不至于使学生一见到题就懵,本来会的也做不出来的尴尬 境地。从方法上,则重点考查通性通法。 二、成绩分析 我校文科 7 个班,3 个重点班 4 个普通班,参加考试的有 424 人左右,最 高分 142, (天中 139) , 120 分以上的有 38 个(天中 23 个), 总体平均分为 85.63 分; 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情况, 本次考试成绩已有很大进步。 试卷具体分析如下: 第 1 题考察集合运算,难度低,得分率高;第 2 题,求椭圆方程,问题不 大,错的较少;第 3 题,命题否定,本该不成问题,事实上却做不好;第 4 题 考察回归直线方程,重点班不成问题,普通班基础差,公式不记得,也不知道回 归直线过样本中心,无从下手,错的很多;第 5 题,线性规划,基本不成问题, 但得分也不是很高;第 6 题,求三角函数解析式,均分 3.78,算掌握得比较好 的;第 7 题,均分 3.07,求向量的投影,很多同学采用定义算,算角的时候出 了问题,不会转化成数量积和模长的比值算;第 8 题,难倒一大片人,均分只有 2.17,。有些同学连题目都没读懂,函数的定义也不是很理解,出错是在所难免 的;第 9 题考察函数图像,第 12 题,考察古典概型,第 14 题,考察圆的对称 性;第 15 题,几何概型中的长度型,这几题都做得较好;;第 10 题,考察函 数的奇偶性、两个函数成积的导数及解抽象函数的不等式,知识点较多,综合性 强,因此做不好,得分不高;第 11 题,复数的计算,忘得差不多了,计算的时 候这里错点,那里错点,就是算不对,得分不是很低,但也不高;第 13 题和 17 题考察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这块知识在平时的练习中就容易出错,尤其类比推 理,无论简单还是难,基本都做不对。17 题是选填题中得分最低的一个题,均 分 1.56;第 16 题,已知三视图求几何体的体积,是一个球均分八块后,上面四 块中去掉左边靠里面的一块, 下面四块中去掉了右边靠外面的一块,其实只有四 分之三个半径为 1 的球, 相当一部分同学想象不出来直观图是什么图形, 得分自 然不高;第 18 题,融合向量、三角公式及解三角相关知识,均分 7.74,在答题 中算做得最好的一题了;第 19 题,错位相减求数列的和,一直强调一直做不好, 无奈;第 20 题,立体几何刚复习,应该好做,还是做不好,学习不够扎实,要 加强练习;第 21 题,导数和恒成立问题,第(1)小题,过某点的切线方程, 都忘了,直接当切点做,或者注意到了是“过”,也与圆锥曲线中讨论斜率存不 存在相混淆,莫名其妙的就舍了一个解。还是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第(2) 题,在解决恒成立问题时,含三次或三次以上次数函数,作为通法,构造函数, 通过求导来确定函数单调区间,进而求其最值,但是演算过于复杂。反而分离参 数会容易多。很多同学恰恰就是不分离参数,缺乏变通能力,此题是最难的一个 解答题,做不好,均分只有 3.03;第 22 题,解析几何,思路或许很死,但是目 前学生的现状是很怕,有些同学根本没有思路,少数同学有思路又算不出来,反 正很难得分。 这次考试反应出来学生的一些问题:概念不清;基本功不扎实; 表述不清 楚,省略了必要的步骤; 拘泥成法,思路不够开阔; 运算能力尚待提高。 三、对下一步复习的建议 1.狠抓基础,落实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高考命题总是试图在形式与内容的改革创新和相对稳定之间寻找平衡点,因此, 每年试题的框架主体都是考查数学的基础知识和通性通法。如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零点、 图象性质及变换;三角函数及其图象的基本性质;向量的基本运算;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 性质及应用;数列的基本性质及应用;空间图形的识别及线面的位置关系(包括面 积、体积、线线角、线面角);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的基本方法;统计的基本 方法(包括散点图、茎叶图、直方图、回归直线方程、方差)等。 “双基”也是与时俱进的。新的“双基”内容应该主要包括,一是和“图” 有关的内容.如:三视图、统计图、程序框图、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变换、空间线 面位置关系、平面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等;二是与 “函数”有关的内容, 如函数的性质及围绕研究函数性质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导数、 数列、解析几何等)、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特殊与一般的思想方法、变换的 思想方法;三是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如统计与概率、线性规划等相 关的应用问题。 2.通法为主,变法为辅,培养能力 数学能力包括运算求解能力、 数据处理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 抽象概括能力、 推理论证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力的分类和要求与以前有不同,必然要 反映在命题中。 特别应注意新增加的 “数据处理能力” 和 “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 前者与统计有关,后者与应用问题有关。另外,“推理论证能力”有别于先前四大能力之一 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 辑 思 维 能 力注重是演绎推理,“合情推理”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文科数学还要强调阅读能力,在 2013 年的 高考题中尤为突出。 3 重视语言,提高素养 数学素养的高低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其数学语言掌握和运用的程度的差 异。因此,数学学习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就是数学语言的学习过程。无论学生将来 从事何种工作,经过高中(包括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具备初步的数学语 言理解、 转化和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人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的基本标 志。尤其是当前高考考试形式主要考查的是书面表达能力。试卷能否得分,不 唯你会做,重要的是你要准确的表达出来,卷面上的文字表述务必正确、简洁; 文字书写力求工整。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述(包括作 图)能力的培养,以求达到数学语言运用的准确性、逻辑性、完整性和流畅性。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 三 英 语一、命题思路及试卷评析 本次英语试卷为我市独立命题。命题者依据各级各类会议精神,确立了本 次命题的总体指导思想:依据考纲、课程标准、课程方案,基于对 2013 年高考 试卷的分析,结合本地区教学实际,力求使本套试卷难度适当,区分度合适,信 度较高。 因此,本次试题主要突出以下特点:1、突出了命题者对 2014 年高考的认 识。命题者通过多方联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对各题型比方说多选题及完形填 空的词汇设置点,还有听力和书面表达(作文与完成句子)的走势有所预测并在 试卷中加以突出。2、突出教材的重要性。无论是单选题对词汇的考查,还是完 成句子对词汇与语法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甚至书面表达的选材均来源于教 材, 考虑到考生当时正处于一轮复习阶段,此举对学校的教学有较为积极的反拨 作用。3、选材新,原创比例大。单选题的题干,完型填空及作文均属完全原创, 话题新颖。4、突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在阅读理解部分,命题者有意增加 文章的长度,丰富语篇的内容与体裁,符合我省命题趋势。5、考虑到考生没有 完全结束一轮复习、3 月份要参加八市统考,命题者有意降低了试题的难度。不 过听力难度有所加强。 具体说来,此次命题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1)重视教材,加大单词的覆盖率,体现高三复习的阶段性特点并有利于推 动和导向下一阶段的复习。 基础知识题的命制除了突出语境要求,所选词汇均来 自于本学期教学计划的要求范围并突出了对最近两年新加进去的词汇的检测。 关 于词汇创设的语言运用情景也力求在立足课文的情况下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 生活经验; (2)全面考查基础知识, 突出主干点面结合。除了前面提到的单词覆盖率较好 外, “词汇知识运用 ”部分的考点涵盖名词、动词及词组、形容词、副词、介词 等, 这些词不仅是考纲词汇, 而且考查的是教材中的常见用法, 其中 “多项选择” 对词汇的考查侧重于单句层面,而“完形填空 ”是要在正确理解上下文内容、 理顺上下文逻辑和情节的基础上考查考生对词汇的运用; “完成句子”试题涉及 了时态、语态、固定搭配、比较级、名词性从句、现在分词及不定式、定语从句、 强调句、 情态动词、 倒装句及虚拟语气等中学常见语法点及本学期教学计划要求 复习的内容, 同时对学生学习英语感到最难掌握的复杂的非谓语动词进行了重点 考查, 还设置了近几年高考没有出现过的感叹句,提示我们的一轮复习要扎实不 可留下疏漏之处。 (3)规范设计、方便答题。按照 2013 年高考试题编排的特点编排,利于考生 进行规范的答题训练。 测试结果的统计表明本卷难度系数为 0.50, 这个结果跟近几年我市的高考结 果接近但是对于现阶段而言应该说偏难了。但总体上来说,本次命题达到了预期 的目的,为 2014 年高考备考指明了方向,让考生早做思想准备,在备考过程中 少走弯路。 听力:本次听力语速较快,对学生的语言反应能力要求很高。但大部分题都 做的比较好。 答题最差的是第 9 小题。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是快速语境背景下对 的主旨归纳题反应不够快, 以及听前预测做得不到位;需要进一步将听力的诸如 速记笔记、听前预测等技巧有意识的融入; 多项选择:本道题可以说是最接近高考设题特点的。这是一道看起来容易, 复习所花精力较多, 而且学生相对来说还乐此不疲地喜欢做的一道题,但是答题 情况却很不如人意。除了 23、26 题做得差强人意外,其它可以说很让人失望, 尤其是 22 题。所有考查点都是考纲词汇,都来自于课本,所创设的语境又都并 没有超出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为什么答题情况却很不理想?这是值得我们广大 教师深思的问题, 也促使教师在接着的复习阶段调整复习计划,重点加强考纲词 汇的落实。 此次答题情况较差反映出学生对稍长句子的意思把握不好,知识学得 死,单词及词组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能力较差。要注意知识的反复记忆,多次重 复。做到勤动脑,精做题,多“悟道” ; 完型填空难度为 0.57,是整个卷面中答题情况较好的。此篇文章选材比较 生活化,学生对内容比较好理解。答题较差的 33、34、44、46 反映出的是学生 对熟悉词汇的引申用法及地道的英语感觉比较差, 还有就是对情节推进过程中进 一步的细节和细微的情感体验把握不住,实际上还是是缺少灵活运用的能力; 阅读理解, 全市范围来讲是一道比较稳定的题目,但是希望在以后的复习中 还能有所突破。从短文来看,最后一篇科普文是最难的,从题目类型来看,句意 理解,推理判断仍然属于老大难。当然也有像 68 题这样的经过稍微变化了一下 用词的直接信息题得分情况也很差, 估计还是被科普文吓昏头了, 没看懂上下文。 所以在以后的复习中加强答题技巧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完成句子最突出的问题是简单题目不细致,拿不到全分,难一点的又胡答 一气是是而非的答案很多。比方说 71、72、76 题有结构意识却总是在具体答案 上犯错误, 要么不注意主谓一致要么随意加些小信息要么干脆就将单词写错,非 常不严谨;而 74、78 这样难一点的题目要么是结构都理不清要么是对结构的用 法是糊涂的,又像是又像不是导致失分严重; 书面表达题难度是 0.42.最令人一目了然又始终改不掉的一个简单问题就 是书写的糟糕! 再就是卷面随意涂改,完全没有意识到大考中非智力因素的考试 结果的影响。从答题内容上看一下几点需要注意:1、审题有误。有的考生没有 选择具体的 major 而是围绕 how to choose a major 来写,还有的考生完全偏 离;2、条理不清。不写提纲不打草稿,兴之所至,东一段西一段,内容之间缺 少逻辑关联,文章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语句拢吹酶木砝鲜Χ荚评镂砝锸 直接影响得分。3、润色不够。基本功尚可的学生具有审题和表达意识并却未能 拿到更高的分就是因为在表达的地道,词汇的灵活运用上问题较大,而且还有汉 语的口语直译, 没有注意英汉的差异。当然也有极少部分考生不仅审题准确逻辑 严谨也运用了较高级的语法结构很恰当的进行了表述,书写也很不错,我们的云 卷现场甚至有很多教师拍照留存,只是这样的考生太少了。 我们现在处于一轮复习阶段,相对而言,题目的综合性不是很强,学生的应考 心理素质也还没受到高度紧张状态下的考验,尽管如此还是暴露出的了许多问 题,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四、后段复习建议 基于以上对本次考试暴露出的问题的分析, 我们在后一阶段的复习中要充分 发挥学生学习语言的主动性, 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既然考试对能力的考查 占了试卷的绝大部分内容,训练听、说、读、写语言技能就是被考的重点。但要 注意的是语言技能只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 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才是考试的 重点和目的。因此,要将语言技能的训练和语言综合能力的训练结合在一起。在 提高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突出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逐步扩大词汇 量并着重培养语言运用中处理词汇的能力。尤其是要全部掌握新《考试说明》中 的 3519 个词汇,除了有★号的词汇外,所有词汇都要求能够理解其含义,会拼 写,会运用。另外,要能够理解和运用考试大纲中列出的语法项目,特别是关于 句法的项目,比如时态,语态,语气,语序,从句,现在分词,过去分词,不定 时等; 还要注意了解语言文化背景, 培养文化意识。 具体来说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1)高度重视考纲词汇,紧紧抓住课本载体。课本作为高考词汇、语法等知 识载体我们且不可丢掉要反复诵读,将每单元中的词汇、短语词组、语法现象、 重点句型等精华部分整理、总结出来,以备最后复习。对于考纲词汇尤其是近几 年新增词汇尤其要注意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语法要认真总结其规律,将散 落在各个单元的语法集中起来专门演戏,搭建框架,整体把握高考语法要求,结 合高考考点经常做一些专项的完成句子,弄清基本规律,使得语法知识及语法知 识运用技能在原来的基础上上一个台阶。 尤其要注意的是教学中注意区分测试手 段与语言训练,好的测试手段直接用于语言训练,效果不一定就好,例如“多项 选择”是大规模标准化考试常用的检测题型,但绝非语言训练的最佳方式,一轮 复习中就不宜滥用; (2)加大语言输入量。 “听”是最快捷有效地手段。坚持每天听一点,保持语 言的节奏和频率。在这一阶段还是要将课本磁带多听,培养良好的语感,这是基 本而根据这次考试听力暴露出的问题建议在训练学生听力考试技巧方面尤其要 注意学会找关键词, 对数字要敏感,另外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及相关背景知 识也有助于听力和理解水平的提高; “读”一是在第一点中所建议的读课本, 二是读英文报纸、英文杂志,高考选材多数来自于最新的书报时文,保持阅读的 好习惯, 与时俱进的获取新信息会让我们对高考的文章减少陌生和突兀感。另外 读文章时要注意以语篇为中心, 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培养整体阅读能力即整体把 握语篇的能力。对不同文体、不同题材的文章的基本特征如篇章结构、行文方法 等加以研究,有意识地训练对文章地主旨、作者写作意图等方面的思维能力。同 时培养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 (3)书面表达连续几年以相同的形式考查开放作文,我们对这一题型训练 很多,要谨防“变脸” 。本次考试我们已经作了些许尝试但变的力度还不大,希 望广大教师引起重视, 对其它类型的书面表达形式也不可忽略。书面表达能力的 培养要重在平时,应该从用词(首先是常用词) 、造句(尤其是简单句)等基础 抓起,而后写出短文,设立阶段目标,分步到位。当然,如何使自己的文章出彩, 需要在长期的语言学习过程中打好语法与词汇运用的基本功,通过广泛阅读,注 重积累来切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坚持练习才是唯一出路。 (4)选择近几年的高考真题作专项训练和总结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高考题 命题规范、严谨,体现了高考的命题原则。我们通过研究这些试题来把握高考考 试题的整体风格、题型特征和整体思路从而把握今年高考的风向与标高。高三期末考试政治科试卷分析一、试卷评价: 试卷结构合理,难度适中,较好考查了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时代感强,题 目创新性突出,对第一轮复习有较好导向性。 二、考情分析: 全市一本线 64 分以上共 103 人,天中 37 人,我校只 29 人,少于我校全市 文科总分一本人数 39 人共 10 人次。 从校内看,班级不平衡问题明显。重点班一本人最多的 19 人,最少的 8 人; 普通班最多的有 5 人,最少的 0 人。 亮点市全市单科最高分 76 分在我校。 三、考试中突出问题: 1.学生基本功有待提高,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掌握有待加强。如 12 题商品价 值量的计算;23 题价值观的概念。 2.审题、读题能力应提高。如第 19 题“唯物辩证法”的限定语;第 39 题第 2 问“辩证唯物论”的限定范围,有学生视而不见;相当部分学生阅读慢,试卷 做不完,时间紧张。 3.知识点的穿插联系与运用能力薄弱,如 38 题第一问,答题要点遗漏较多。 四、下阶段复习思路: 1.加强双基,提高基本功。 立足教材,加强基本概念,原理的讲解,重视知识网络构建;加强读题、审 题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加强时政知识渗透,增强学生关注国家,关注生活的意识;将时政知识与 课本知识有机联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知识。 3.深化知识点内在梳理,提高学生对知识理性把握。 4.研究学习方法,提高运用能力。以时政为背景,以典型高考题为素材,加 加强学习方法、解题方法培养。 5.培优补强,扩大高分层,促进班级向平衡发展。天门实高 2014 年 1 月期末考试质量分析高三历史一、试卷分析试卷满分 100 分,其中,选择题第 24-35 题共 12 题 48 分;非选择题 40 题 25 分,41 题 12 分,选修部分 1 题 15 分。 难度适中。二、考情分析1、选择题 错选率比较高的题号是:26、27、29、30、34、35 第 26 题:有学者认为, “雅典民主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 。这一现象主要是雅典 A、男性公民的民主制造成的 B、轮流坐庄参政方式的影响 C、直接民主带来的严重局限 D、对外进行殖民扩张的产物 解析:题目中的限定词“主要”要高度重视。岳麓版教材讲: “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 民主,而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它在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臻于极盛 的同时,又残忍地窒息、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 剂,又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这是其最大的历史局限。 ”由此可见,这里的“社会不 公”指妇女、奴隶等广大民众被排斥在外,这里的“暴政”应指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政。 问题:学生不能抓住、理解重要信息“社会不公” 。 第 27 题:1787 年通过的美国宪法“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不承认黑人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 利” 。对此,以下解释较为合理的是美国 A、黑人奴隶的文化程度较低 B、确保国家统一是当务之急 C、制宪代表的政治水平有限 D、北方经济的发展水平更高 解析:1783 年在各州相互协商和妥协的基础上,建立了美国的宪法和联邦政府,当时讨论 过废奴,但由于南方各州的一些代表反对,所以达成妥协,保留南方的奴隶制度,否则联邦 政府将无法成立。对于美国政府来说,最重要的是确保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与之相比奴隶制 的问题就显得次要的多了,而且当时也没有发展到严重影响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 问题:学生对 1787 年宪法的制订的背景理解不够。 第 29 题:历史学家陈旭麓说: “自(19 世纪)60 年代至 90 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 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 ”导致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李鸿章等洋务派属于地主阶级 B、封建制度和文化观念一统天下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还非常弱小 D、学习西方仍处于“器物”层面 问题:学生不能正确解读材料和理解时代背景。 第 30 题:中共三大的一份决议案中指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 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 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决定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主张通过加入国民党来发展自己 C、深刻总结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教训 D、面临敌强我弱难以担当革命重任 问题:学生不能正确解读材料,不能正确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和有关史实。 第 34 题:下图分别是?美国航天飞机发射?《开罗宣言》签署时合影?攻打冬宫?《格尔 尼卡》 (局部) 。符合历史发展时序性的是????A.???? B.???? C.???? D.???? 第 35 题:有学者认为中国 1958 年的集体化是以苏联为样板,并已经超过了苏联样板。两国 集体化都 A.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背景下 B.变个体分散经营为集体经营 C.促进本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超越了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 问题:学生对相关史实识记不准。 2、非选择题 第 40 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古代中华民族形成的特点。 (10 分) 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并表述信息的能力。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材料二中“中华民族”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其原因。 (15 分) 前一小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后一小问主要反映出学生不能从不 同角度分析原因。 第 41 题 比较表 1、表 2,提取有关中国近现代工业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2 分) 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说明信息的能力。 问题:学生不能准确全面说明相关现象出现的原因。 选修部分第 45、46、47、48 题 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比较历史事件、现象的能力。 问题:学生解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欠缺。另外,建议:学生选择题号前应先对 所有选修题通览一遍,选择较适合自己做的题作答。三、教学建议1、突出概念教学。 2、突出材料教学。 3、把第一、二点结合起来,围绕重要概念,进行材料教学。 4、注重热点教学和思维、解题方法教学。实验高中高三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一、考试成绩分析 此次文综测试接近高考, 从考题的形式到结构,都充分与高考的命题思路相 吻合。地理部分充分考察了学生的四种能力,切合课标要求,侧重对地理主干知 识的考察。试题难度比为 5:3:2,总体稍易。因此本次的分数线稍高,高分线有 效线分别为 64、53。我校 7 个文科班,四百余名考生,有效上线共 189 人。学 生成绩分布特点为:①总分成绩大致呈阶梯状分布,不同成绩段德学生差距比以 往小, 尤其高分较少这说明一方面本届学生优生较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后面部 分的学生潜力较大,有可挖掘的空间;②二卷与一卷比较得分率较低,这说明学 生对教材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未能牢固掌握,许多问题模棱两可,做选择题还 勉强,准确表达时就说不清楚,另外也说明学生文字组织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较 差。问题表现在: 1.基础知识不扎实,主干知识掌握的不牢固。 2.不认真审题,读图意识不强,不能提取有效的信息。 3.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差。 4.不能用专业术语概括地理特征,文字表述能力差。 5.做题思路混乱,条理不清晰。 二、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1.主干知识的复习中,没有重视教材的价值,没有回归课本,只是依照导学 案,学生的知识回顾不够完整系统。且学生回顾整合的时间较长,课堂读记的时 间基本没有,学生的基础知识没有得到有效的巩固,根基不牢,做题只能越做越 错,难有高正确率。 2.区域地理的定位上, 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单纯的面轮廓图层次上,重要经 纬线穿过的主要位置不甚清楚。区域对比的训练处于初级阶段。 3.习题训练的质和量的控制还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4.解题方法和思路的训练需不断的加强。 三、下阶段的复习策略 在接下来的复习中,要秉承“最简单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关键是抓落实” 的思路开展工作,具体的做法是: 1. 树立学科信心。 不少同学觉得地理难以得分,对学好地理缺乏信心。因此要及时与学生进行 思想沟通,融洽师生关系,鼓励他们,并身体力行的进行引领,增进学生学习地 理的热情和信心。 2.巩固基础知识。 地理毕竟属文科,需要识记的内容必须先记住,才有活用的可能。因此,今 后哪怕习题少做几个也要保证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并引导学生回归教材的进 行复习。后续复习中重视区域地理知识复习,区域地理具有基础性、常识性和综 合性,加强读图能力培养。 3.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学习能力是进一步获取知识、继续深造和创新的基础。在考查方法上,这种 检测是通过获取信息、继而进行一系列的分析、辨别、判断、推论、论证等思维 过程实现的。因此,在复习中对练习题精选、精练,通过练-考-评指导学生“如 何从各种资料中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优化消息,如何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 和现象,如何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表述”等等。 4.讲练结合,规范答案。 注意审题训练;答题规范度训练;答题技巧的指导;总结答题模式。 5.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老师尽量少讲, 多引导, 多给学生时间进行思考和总结。 给学生时间去整理; 给学生时间去思考;给学生时间去提问。高三物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1. 难度适中,重视基础,考查能力:从题目难度上来说, 题目重点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基本能力 技巧的应用情况,并没有非常偏、怪、计算困难的题目,基本不会出现学生完全 无法下手的情况。难度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了题目信息挖掘和分析上,如第 15、 16、18、21、等几个题,需要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而不仅停 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 15 题,考查的是导体切割,力的相互作用问题,属于中等题,失分较多, 原因主要是学生对电流与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磁场发生, 且对它们之间的作 用是相互的这一点认识不深刻。 16 题,考查的是力的平衡问题,涉及到数学知识,有的学生由于数学知识 的薄弱导致失分, 高考一直把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查的一个重 点。 17 题,属于中等题。失分较多,主要原因学生对转动切割产生电动势问题 陌生,另一方面部分学校复习进度缓慢还没有到电磁感应,可能也与失分相关。 20 题考查的是 I-U 图像的问题,失分较多,原因是很多同学误把斜率的倒 数当作了电阻, 对概念的把握不准确, 当出题设置异常置时容易陷入困境与迷茫。 21 题考查的是电势对坐标的图像问题,失分较多,原因: (1)图像的斜率 表示场强认识不足(2)对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把握不到位(3)等势 面上,场强与等势面垂直等知识认识有欠缺。总之选择题包含了运动学知识,力 的平衡问题,平抛运动规律,功与能知识,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的相关概念知 识,很好的检测到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基本规律的运用,基本物理方法的 习得的准确熟练程度。 实验部分 22 题:本题得分率不高,学生对光电门的认识不足,对实验原理的认识不 足导致了解题思路的错误,具体如下:1,测木块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近似于 平均速度不理解 2,公式记忆错误 3,受力分析后解决问题中涉及到三角函数运 用出现错误 4,验证过程不明确 5,测量倾角计算摩擦系数出问题 6,测量工具 的用途不真正的了解 7,因果关系混乱 23 题,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电路实验的各种能力,即对有效数字的处理,处 理实验数据,把握实验环节,选择器材,量程等的综合能力,学生答题的错误如 下:1,滑动变阻器连接错误,伏特表不受电键控制 2,连线不准确,3,不按照 要求写有效数字。 这些实验能力都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要针对性训练, 逐一落实。 计算题部分 24 题,本题是基础题,考查的是对动能定理,机械能受恒定律,圆周运动, 平抛运动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的答题错误如下:1,没有利用牛顿三定律求小 球对管口的作用力 2,利用动能定理时功的正负出现错误 3,向心力认识不足, 只是把管口的作用力当作向心力。思维障碍就是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不透彻,审 题不严格, 还有计算能力不足, 这都需要教师要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方面的指导。 25 题,本题考查的是动能定理,变加速运动的过程分析,受力分析,线性 力做功,学生的错误如下:1,字符书写不规范引起计算混淆错误 2,变加速运 动的过程分析出现模糊 3,对线性力的做功问题不会解,用平均值或者包围的面 积表示功都可以求得。 这说明学生的思维障碍还是能力的问题,要求教师在复习 过程坚持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导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6 题,本题考查的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作为压轴题重在考查 学生的能力,即:数学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学生的主要错误:1, 不会求出带电粒子出磁场的边界,这涉及到数学思维在物理中的运用 2,不会利 用对称思维分析粒子的会聚问题 3, 将速度为 Vo 的粒子的半径当作 1, 对图像的 含义不清楚, 总之学生突破题点的能力存在较大的欠缺,后段老师们要认真研究 与培养,特别对于高端学生更应该如此。 结合对期末的考卷分析及对 2014 年高考的简单预测,针对学生在知识的掌 握存在着欠缺需要加强落实, 在能力方面存在不足需要逐渐稳步提高,后段时期 我们将: 1、 夯实基础,建立模型: 牢固的基础知识是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的首要前提, 因此在高考之前查漏 补缺,夯实基础知识,建立基本物理模型,掌握常见考题的解法十分重要的。即 使现在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只要在这几个月里脚踏实地地做好这一点,掌握 80%原则,不达要求多花时间、功夫,力争跟上节奏。那么高考成绩也会能够得 到明显提升。 2、 注重课本知识的迁移,与生活实际结合: 与生活实际结合的考题对于很多同学是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 复习各个知识点时多做思考, 多建立基本物理模型,建构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 联系,同时多做积累,训练将生活实际转换为对应物理模型的能力。 3、 勤做练习,收集错题: 对每次练习和考试卷的复习要做到认真细致, 使自己对高频考点知识点抓牢 吃透, 再次遇到时就可以得心应手地解决对应题目; 而一本针对性很强的错题集, 则可以帮助自己整理容易失分的知识点,使复习的效率更高。 4、 训练书写规范: 良好规范的书写步骤, 不仅能展示出自己的解题思路,推理的逻辑性和条理 性,也能使卷面整洁度更好,不会损失印象分。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科质量分析一、综合评析 本套试卷总体特点是:紧扣大纲,注重双基,能力立意,贴近高考,题型创 新,体现课改。符合中学教学实际和新课改高考试卷的要求,具体有如下特点: 1.紧扣大纲,考查双基 本套试卷涉及的考点主要有:常见离子的检验、离子方程式的判断和书写、 电解质溶液离子的关系、基本实验操作、原电池、电解池原理、元素周期律的应 用、 常见化学方程式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主要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的性质、电子式和结构简式的书写、有机物的性质等。受试卷容量的限制,试题 没有刻意追求知识点的高覆盖率,而是采取主次分明的处理办法,较好的把握了 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体系的考查。 2.能力立意,贴近高考 《考试大纲》明确指出,高考既要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又要有利于中学实 施素质教育,怎么样体现二者的关系成为了命题的关键。知识为载体,能力为主 线必然成为了命题人的不二选择, 大纲中要求的四种能力: 观察能力、 实验能力、 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应该在试卷中得到充分体现。 3.题型创新,体现课改 本次试卷二卷中的四个大题在题型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充分体现学 科内综合, 很难分辨出一个题是考查哪一块知识,四个大题取材紧扣社会焦点和 科技热点,如 27 题抓住食品安全,从最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入手,考查学生的应 用能力;28 题抓住大气污染这个社会焦点,从脱硫技术入手,把传统的脱硫和 现代新的脱硫技术结合在一起考查, 有利于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脱硫技术的发展 过程;29 题是一个实验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实验 分析、实验操作等;30 题是一个以化工流程过程为背景的题目,但是知识的落 脚点还是中学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很接近 2013 年的高考题的特点。 二、考情分析 27 题考情分析 本题均分 7.2 分 (1)绝大多数学生答正确,少数学生错答 NO2、N2、HI 失分。对于 I-+NO2在酸性环境下的离子方程式书写配平错误,I2 作为沉淀,甚至有学生当作中性环 境下写方程式。 (2)方程系数,尤其 H+的系数配错。 (3)容量瓶没写规格,胶头管写成“滴管” “酸式滴管”等。 ①错答“托盘天平”等无关仪器;漏答。 ②关于定容操作:大多数学生组织语言不规范,没有程序感;答题要点模糊, 考生大多数答“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没有关键词 “1~2cm” (2~ 3cm 也给分) 。少数学生不理解题目意思答“中和滴定操作” “容量瓶是否漏水” 操作。 (4)计算错误 0.69、 0.69 、 100a ,少数学生带了单位 690 mg 给分。 a 0.69 a 总体情况: 1.书写不够规范 I-写成 l-,有的学生将 NO2-写成 NO+2 等。 2.部分学生答案超过黑色框到框外,没扫描成功。 3.化学用语,方程式的书写配平存在问题。 4.课本基础实验操作不会组织语言表达,要点不突出。28 题:总得分 5.5 分 存在问题: (1)脱硫工艺,存在知识缺失,能得全分人很少,错误在于没有想到 CaSO3 能被氧化为 CaSO4。 (2)热方程式中 6H 的计算没有考虑小数点的处理得 6H=-574kJ/mol 较多。 (3)SO2 通入海水后的存在形式不清,能被氧化的 H2SO3、HSO3-、SO32-等说 不全或说不清。 (4)曝气池曝晒后没有考虑到酸性增强,c(HSO3-)减少,选不全求不对。 (5)SO32-极电写成了得电子,产物写成了 H2SO4 分子。 (6)没有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pH 变化。 总之,存在知识缺失,审题不清,语言表达不规范,基础知识不牢等现象, 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三、暴露的问题及教学建议 本次考试暴露的问题主要有: 1.部分学生基础较差,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中学化学知识体系,没有完整的 知识体系就不可能有好的基本技能。 2.考生两极分化严重, “尾巴”很大。 3.考生缺乏科学训练,规范意识淡薄。 4.化学考纲上要求的“四大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 能力)还不强,考生还没有形成学科思维能力。 后段教学建议: 1.处理好考试和专题复习的关系,第二轮复习是以专题复习为主,考试为 辅,不要让过多的考试冲淡了专题复习,使专题复习流于形式。 2.合理设计专题内容,体现“专”的特点,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专题尽 可能小一点,一个专题解决一个或者一类问题,反对大专题化进行复习。另外专 题还要有多样性,比如可以设计知识专题、题型专题、方法专题、学生错误专题 等。 3.第二轮复习过程中注意提高三个针对性:与第一轮复习比较,第二轮复 习有它明显的不同,第一轮复习可以比作“拉网式”的复习,它的特点是“宽、 广、泛” ,第二轮复习是一个“精细化”的复习,它的特点是“精、典、重” ,一 是要提高知识的针对性, 提高知识的针对性源于对考试大纲的分析和研究,不能 丢开大纲跟着资料走; 二是要提高题型的针对性,提高题型的针对性源于对高考 试题的研究,注意高考试题的回归现象;三是要提高教学对象的针对性,提高教 学对象的针对性源于对学生的研究,如果我们把学生划为三个层次:确保层、希 望层、争取层,那么后段的教学应该主要放在希望层上,抓中间促两头。 4.改变“粗放式”训练模式,提倡“精细化”训练。 “粗放式”训练模式容 易让学生养成随意性的习惯, “重量轻质” 容易导致偶然性失分 (非知识性) 。 “精 细化” 训练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规范意识,规范的学科语言是学科素养的重要 标志。 5.加强实验教学,将实验教学贯穿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而不仅仅是两三个 周左右的专题复习, 从历次考试的成绩分析可以看出:实验部分仍然是尖子层面 的学生的瓶颈。 6.注重考生能力的提高,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灵活运用,仅 有知识储备还不能在现在的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牢记现在的高考试题是以“能 力为中心” ,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后段复习的主线。高三生物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一、命题思想 生物试题包括 6 个选择题,5 个非选择题,命题范围是全部必修内容(三本 必修教材内容,没考选修) ,特别突出了能力考查,包括获取信息、综合分析、 实验探究及理解能力,试题主要是围绕核心概念、重要原理而设置,突出了对主 干知识的考查。考查手段与方式多样,如以图解为载体考查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设置情景, 考查分析与文字表达能力等。 试卷还特别重视了科学研究方法的考查, 这是新课标的一个新特点。 二、情况分析 1.整体情况 全年级最高分 89 分(全市最高) ,65 分(一本线以上 203 人,均分约 50 分, 重点实验班均分为 60 左右,实验班 55 左右,普通班 50 分左右,同类班级之间 很不平衡,特别是普通班(11)班获得了积分排名第三。 2.不同考试内容的情况 此次考试涉及的必修三的大部分内容尚未复习到。分析表明:已复习内容完 成情况相对较好, 但无显著差异。 这与有关题目相对简及复习指导方向对路有关。 三、主要得失 1.较好的方面 ①综合分析能力有所提高。 ②解题技巧得到了一定的完善。 ③答题规范性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2.不足之处 ①学生基本功不扎实,特别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 ②实验探究设计能力较差,包括分析结果、文字表达等。 ③获取信息能力不强,分析能力较差。 ④对已复习的知识巩固力度不大。 四、具体措施 本次考试对学科复习有一定的导向作用,针对学生答题出现的问题,试提出 以下措施。 1.引导学生重视教材,并高效使用教材。包括如何获取旁栏知识信息,积极 思考旁栏问题及课后拓展问题等。 2.进一步强化核心性质,重点原理的复习及拓展训练。 3.复习时注意“回头看” ,即有意识地重复检测已复习过的易被忽略或遗忘 内容。 4.进一步做好限时训练,切实提高学生抢分能力。 5.研究新旧教材的差别,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科学备考。 2014 年 1 月 18 日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期中测试质量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