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水的一什么湖水

湖水像什么
您当前位置: >>
湖水像什么
发布:&|&分类:&|&
  湖水像什么  1、湖水绿得像碧玉,平得像玻璃,清得像镜子。  2、湖水波光粼粼,清澈见底,像一只巨大的翡翠。  3、湖水就像是一面闪着圣辉的云幕,与天上的云一起凝视着这个世界。  4、九寨沟是一个群山环绕着一方湖水的宝地,那里的湖水像宝石一般宁静。  5、湖水清澈见底,像一块晶莹透亮的水晶石;湖水平静极了,像一面光亮的明镜;湖水清绿,又好似一块无暇的翡翠。  6、湖水很清很清,清的能看见湖底的沙石;湖水很绿很绿,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7、湖水真静啊!静得像一面镜子。湖水真绿啊!绿得像一块无暇翡翠。湖水真清啊!清的看得见鱼儿在水中嬉水。  8、湘湖的水,有时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有如一个温柔的小女孩。有时湖面掀起了一阵阵波浪,像一个淘气的小男孩。  9、岸边,随风飘摆的垂柳悄然而立,像是几位对着湖镜梳妆打扮的窈窕淑女,却又像是几位眺望远方的婷婷玉女。  10、阳光下,湖水如同一块块衔接而成的七彩玻璃瓦,浓金色与淡碧色在湖面上交相辉映,仿佛一泼下溅的绚丽灯光。  11、湖水是那么绿,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2、湖水风平浪静的时候,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照着湛蓝的天空,火红的太阳和宽阔的大地。  13、湘湖的水,碧绿得像一块翡翠,在阳光的照耀下,湖面就像披上了一件金光闪闪的衣裳,瑰丽无比。  14、举目远眺,一望无际的湖水明亮如镜,春风吹拂蔚蓝色的湖面,荡起微微的涟漪,风儿携着朵朵细浪跃到湖面上。  15、鲤子湖碧绿的湖水像一块无暇的翡翠,湖里的鲤鱼自由自在地游动着,像一片彤云飘来飘去染红了湖水。  16、湖水碧绿碧绿的,像一块无暇的翡翠光彩夺目。  17、湖水清澈见底,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18、西湖那一湖水绿得仿佛一块无瑕的裴翠;湖面平静得像一块明晃晃的镜子;倒映着红瓦绿树。  19、那湖水在早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好像许多钻石洒在湖面上。  20、平日里湖水绿得像一块翡翠,静得如一面镜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为你推荐的文章:
本文标题:本文地址:
Powered By ZBlog | 鄂ICP备号-3 |杀人湖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杀人湖
位于非洲国家卢旺达境内,湖边生活着两百万人口。看似平静的湖面下,却潜伏着一头邪恶而又可怕的魔鬼。它曾经杀过人,并将继续进行杀戮,甚至将自己领地内的数百万人斩尽杀绝。科学家们正在与时间赛跑,以阻止这个连环杀手继续发动血腥攻击。位&&&&置非洲国家卢旺达境内杀人方式火山爆发
距离境内基乌湖仅18公里处,是著名的。2002年1月 17日,尼拉刚果火山爆发了!这是卢旺达爆发内战以来发生的最大一次天灾人祸——仅在其中的一次喷发中,就有多达50人丧生;最终,有多达50万人因这次火山大爆发而无家可归。虽然这无疑是一场灾难,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家却认为当地人这次还算是很幸运的,因为更可怕的、一次就能让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毙命的大灾难可能还在后头。
科学家们所担心的是,及紧随其后的地震可能会让被缚于湖底的沉默杀手脱缰,而这一杀手要比地球上的任何火山或地震都可怕得多,一旦出手必造现代。虽然科学家们对这个杀手至今所知甚少,但有一点他们是肯定的——一旦火山熔浆流到湖底,就有可能引发令人难以想象的大灾难。这决非危言耸听,事实上,这样的灾难已经发生过了。西非国家。1984年的一天,阿哈吉?阿布杜在骑自行车前往自家农 场途中,发现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死尸。他刚开始时以为出了车祸,紧接着意识到肯定发生了比车祸要严重得多的大事,甚至感觉到自己也已死到临头。稍后查明,短短几小时内,竟然莫名其妙地死了37人,并且他们都死在了快要抵达邻近村庄的路上。那么,他们究竟是怎么死的呢?一位村民说:“听说他们遭到了屠杀,但又不大像是这样。当时,两个人跑过来对我们说,出事的车子里共有12人,结果就有10人死掉了。我们问这些人是怎么死的,这两人说,他们当时坐在那辆小型货车的车顶上,其余的人则坐在车子里。司机第一个下车,想看看发动机为什么不转了,结果他立即倒地。坐在后排的人跟着下了车,想知道究竟出了什么事,哪想全都倒地而死。”由此看来,这些人死前都未挣扎过,好像都死于某种烈性传染病。由于灾难的发生是如此突然,于是有传言说,那些死者遭到了某种生化武器袭击。
?是第一个抵达现场的医生。虽然见过不计其数的死人,他却没见到过哪种病会一次死这么多人,难怪当地人人自危,害怕恶病传染到自己身上。尽管如此,皮埃尔等人在未戴防毒面具和手套的情况下,就把尸体抬进了军方派来的吉普车。几分钟后,尸体就被运到了医院。与此同时,警方 也赶到并封锁了医院。
如果真要是某人或某组织在秘密试验一种新的生化武器,美国政府当然是不甘心听之任之的。于是,事发几个月之后,的哈拉杜尔?西教授就受政府委派,来到了出事现场所位于的温湖地区。生化武器的嫌疑立刻就被排除了,因为受害者们看上去更像是死于窒息。问题是,他们为何会窒息呢?西古森决定从目击证人那里寻找答案。有人说,事发当时曾出现过一阵浓密的白雾,不过很快就消散了。皮埃尔医生回忆说,在他们当时就快要到达出事现场时,遇到了一个逃命者。此人对他们大声疾呼:“快逃吧,不然你们会送死的!”就在这时,皮埃尔闻到了一股很难闻的气味,好像是臭鸡蛋或者火药发出的。
臭味和白雾?开始时,西古森对此一头雾水,但他立即又得到了另一条线索:所有那37人都死在经过湖边的路上。西古森由此确信,不管这个杀手是从何处冒出的,都一定同莫罗温湖有关联。就这样,他决定去湖中寻找答案。当然,他不知道此举会冒多大的危险,但他还是战战兢兢地坐上小艇,驶向湖心,并向湖底投去水样提取瓶。然后,他缓缓地将取样瓶拉上来。
当取样瓶就快被提出湖面时,他发现瓶中出现了大量气泡,并立即意识到深层湖水中肯定充满了气体。是什么气体呢?他看不见,闻不到,也尝不出来。他一下子就明白了——是二氧化碳!人人都会呼出二氧化碳,少量的二氧化碳是无害的,可是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却会让人窒息——足以置人于死地!西古森断定,二氧化碳正是莫罗温湖大悲剧的元凶。
到了此时,另一个奥秘却出现了:是什么原因将如此大量的二氧化碳逼出了湖水?可惜的是,还没能等西古森找到答案,神秘杀手又出手了。两年之后的1986年,喀麦隆的地区发生特大惨剧,再度震惊了世界。当时的新闻报道说,一种神秘的致命性气体袭击了尼欧斯湖地区,造成至少1200人丧生。一位目击者回忆说:“当时我正往下面走,我要去尼欧斯湖。可到了那里,才发现根本没有人了——他们全都死了!”另一人说:“我去了保健中心,可病房里哪还有活人?!”还有人说:“我只能站在死人堆中,因为房前屋后、里里外外都是死人,还有牛、狗……全是死的!我简直惊呆了,我数了一下,我们家56人中就死了53个!”事实上,最终统计出的死亡人数竟高达1800人。令人奇怪的是,有不少村庄里的人畜被斩尽杀绝,却不见任何惊慌的迹象。人们要么是在睡梦中死去,要么是在做饭时倒地。很显然,这些受害的人畜都是因窒息而丢命的。
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后,杀手已不见踪迹,却留下了大量线索。目击者说,事发时他们见到有白雾在飘,但那白雾不往空中跑,却大多落向地面。还有人说,听见一声巨响后,他跑到了屋外,却见自己的牛全部死了,他立即跑回屋里,又发现妻子和女儿也倒在了一桶水旁边。同莫罗温湖悲剧中的情况一样,这一次也有人闻到了刺鼻的臭味。除此以外,幸存者身体表面还有奇怪的伤痕。一名目击者说:“醒来后,我发现自己左臂上有烧伤,可接着又不觉得痛了,可能是连神经也被烧麻木了。”
看来,只有一个现象能解释所有这些证据,因为这一现象既能引发爆炸,又能产生刺鼻的气体,当然还能导致烧伤,这种现象就是——火山爆发。的确,尼欧斯湖不是一般的湖,和莫罗温湖一样,它也坐落在上。事实上,这两个湖都是在一个火山链的顶部形成的,而这个火山链中就包括如今仍然活跃的喀麦隆山。由此来看,杀人元凶终于找到了,它就是尼欧斯湖底地下火山喷发出的有毒气体。
无人能断言火山何时会再度喷发,于是生活在尼欧斯湖附近的人们被要求撤离。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新的线索即将出现,并且将把科学带入一个新的未知世界。这一次,美国人又是最早抵达现场者之一。对他们来说,开始时是很平常的调查,结果变成了一次大发现,而且这一大发现将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湖也会杀人”这句话的含义。
此次前来调查的美国科学家包括++和?伊万斯。克宁曾到过此地,所以此次所见让他深感惊讶。他说:“一年前的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尼欧斯湖在我印象中是如此美丽,可现在全变了。你瞧,过去蓝蓝的清清湖水现在不仅变得发红,而且混浊不堪,湖面还漂着不知从何而来的草垫。山谷中,则到处是已经死亡的牲畜。”伊万斯则说:“我们刚来时,一切看来都指向火山爆发。首先,尼欧斯湖是个;其次,这次灾难的规模是如此之大;第三,一些受害者身上有烧伤。”
可是,当他们走到火山口顶部时,才意识到问题不是那么简单。要是真的发生过火山喷发,熔浆流之类的沉积物必然会从湖底冲上来,在火山口顶部留下痕迹。可问题是,在火山口顶部未能发现丝毫的这种痕迹。由此可以推测,并未发生过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克宁和伊万斯接着感觉到,答案还是得去湖中找。在尼欧斯湖的最南端,一座高出湖面大约100米的山崖让克宁傻了眼。这座植被茂密的山崖,如今却一片光秃秃,不仅植被不见了,而且连土壤也没了,给人的感觉就是这座山崖刚被冲洗过,大水回湖时,就带走了草垫和树木。
与此同时,面的山崖却几乎未受影响。换句话说,大水仿佛是瞄准湖的南端喷射上来的。但由此来看,又与湖底的十分吻合。于是,克宁和伊万斯又到湖水中去寻找火山喷发的痕迹。首先是测水温,由于火山是如此炽热,因此底层湖水应该仍然是温暖的,甚至热度还很高。测试结果却表明,水温并未出现异常。这让克宁和伊万斯非常吃惊,于是他们又重复测量了多次,结果却一样。接着,他们又在湖水中寻找硫化物和氯化物,这两者都是火山喷发中的常见产物。可是,测量结果让他们又一次感到迷惑——尽管许多幸存者都报告说自己闻到了臭鸡蛋或火药气味(硫化物的典型气味),湖水中的硫化物和氯化物含量却极低。
至此,可以断言肇事元凶不是火山。那么,凶手究竟是谁呢?还有什么情况能同时造成怪异气味和烧伤呢?尼欧斯湖底部到底隐藏着什么恶魔呢?谁也没有想到,有关凶手的第一条重要线索,将来自于另一个杀人湖——前面提到的莫罗温湖。当时,早已回到的西古森教授仍在分析自己取回的莫罗温湖水样,目的是想确定其中的二氧化碳究竟来自何处。根据产生地的不同,气体也有自己独特的“”(化学组成),比如植物产生的碳就与高山产生的碳不同。经过“指纹”对比,西古森发现莫罗温湖底水中的二氧化碳与地面下很深处的二氧化碳完全一样。
这表明,莫罗温湖底水中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并非来自火山,而是来自地面下很深处,是地面下很深处的二氧化碳通过地壳中的岩石裂缝逃逸至湖水中的。由此,西古森提出了自己对莫罗温湖悲剧的解释:莫罗温湖就像巨大的一瓶高压汽水,由于深层湖水中的压强与压力极大,从地壳岩石裂缝中逸出的二氧化碳被高压溶解在湖水中,一旦高压被打破,极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就会像脱缰之马一样喷涌出湖面,从而酿成大灾。
西古森的理论是如此新奇,一经提出就在科学界引起极大的争议。毕竟,湖水能淹死人,可有谁见过爆炸的湖呢?尽管将信将疑,克宁和伊万斯还是决定在尼欧斯湖测试一下西古森的理论。果然不出所料,尼欧斯湖底层水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可是,另一个谜题接踵而来:如此大量的二氧化碳是怎样进入湖底的呢?正在这时,克宁和伊万斯从当地人那里听到了魔泉杀死青蛙、鸟类等动物的奇异故事。当地人说,不管是哪种小动物,只要一靠近魔泉,就立刻会倒地而死,就像在尼欧斯湖大惨剧中死亡的人畜一样。
克宁和伊万斯来到魔泉,见泉水中有许多气泡,经测试果然为二氧化碳。他们立即想到:要是尼欧斯湖底也有这样一处魔泉,只需100年时间,湖水中的二氧化碳就足以造成大惨剧。于是,他们将尼欧斯湖深层水样与魔泉水样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二者完全一致。由此可以断定,尼欧斯湖底一定存在至少一个这样的魔泉,一直在源源不断地向湖中注入二氧化碳。随着湖底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越来越高,尼欧斯湖就成为一枚巨大的定时炸弹,只等某个事件来将它引爆。是什么事件呢?观察尼欧斯湖周围的悬崖,明显可见其中有些岩石已脱落。进一步调查表明,大灾难发生之前曾发生山体滑坡,大量岩石因此坠入湖中,加之尼欧斯湖坡度很陡,于是岩石就打破了湖底的压力平衡,灾难由此引发。
由此,科学家便重建了尼欧斯湖大悲剧之夜的场景。很快就要到晚上9点时,村民们便准备睡觉,或已经上了床。因为次日要赶集,所以尼欧斯湖周围的村庄里都住满了人。他们完全没有料到的是,灾难马上就要降临。在尼欧斯湖的遥远一角,山体滑坡导致大量岩石直入湖底,湖底的平衡因此被打破,大量受压于湖底的二氧化碳“趁乱越狱”,疾冲上来,并在水面附近形成大量气泡。最后,一团浓密的白色气云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沿着出水口向湖边的村庄倾压而来。人们还来不及叫喊,就被窒息而死。在尼欧斯村,仅有6人躲过此劫。接着,致命的气体又窜到周边村庄,最终造成1800人殒命。这还仅仅是人的灾难。与此同时,爆炸的湖水还形成巨大的水龙柱,杀死湖中所有的鱼,并翻过部分湖边高崖。一些幸者听到了这声爆炸,并将它误为火山爆发。高达25米的巨浪冲刷岩石,并将岩石上的植被带入湖中。至此,灾难方告结束。
不过,还有两大谜题未得回答:神秘的臭味从何而来?受害者身体表面的烧伤和水泡又是怎么回事?对于前者,公认的观点是极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能使人产生幻觉,其中就包括闻到臭鸡蛋或火药味。而对于后者,参与调查的?巴斯特经过仔细调查发现,它们并不像一般的烧伤,但确实是明显的溃疡和水泡。问题是,二氧化碳怎么可能“烧”人呢?巴斯特立即联想到了另一种与二氧化碳极为相似,但能让人体产生水泡、比二氧化碳更致命的气体——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让人昏迷,并使皮肤中的体液循环减少,从而使人体表面产生水泡。他进一步想到:二氧化碳是否也能产生这种后果呢?经过与幸存者交谈,他确信二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后会产生麻醉剂的效果,致入昏睡。昏睡太久而不翻身,也会造成皮肤中的体液循环减少,氧供应不足,最终出现水泡性溃疡反应。由此可以断定,尼欧斯湖悲剧遇难者身上的“烧伤”其实是高压水泡,而不是真正的烧伤。至此,尼欧斯湖悲剧终于真相大白。但是,如何才能阻止悲剧再度发生呢?要想避免悲剧重演,有一个办法就是“放气”——将湖底的二氧化碳吸出湖面,逐步释放掉,从而避免二氧化碳在湖底聚积,以此消除隐患。这一方法的原理很简单,和把吸管插入汽水瓶中差不多,只不过所需的排气管是高科技的。在经过多年试验之后,2001年1月,一组和喀麦隆科学家将一根排气管插入了尼欧斯湖底。一打开管顶封口,气压就把水柱冲向空中,高达50米。
不过,单靠一根排气管,要想彻底消除隐患,起码需要15年时间。所以,科学家们正向全球各发达国家请求援助,希望能多装几根耗资不菲的排气管,以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这枚“定时炸弹”。虽然隐患尚未消除,但总算找到了制服“恶魔”的办法,所以尼欧斯湖岸的村民们也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并开始重返家园。然而,尼欧斯湖并非是惟一年“炸弹湖”,甚至也不算是一枚“大型炸弹”。真正的“重磅炸弹”是卢旺达的基乌湖,它也是非洲最大和最深的湖之一,比尼欧斯湖大2000倍,生活在湖岸的人口也要多得多。更让人担忧的是,那里的人们根本不相信自己正生活在“巨型炸弹”的阴影中,每天照样在湖边中洗泡泡浴。他们同样不相信或者说不在乎的是,这些有趣的泡泡正是可能要他们命的二氧化碳。这些天然的澡堂温泉,正在把基乌湖“训练”成一个可怕的“杀手”。
除了二氧化碳之外,基乌湖还“盛产”另一种致命气体——更具有爆炸性的甲烷。从20世纪80年代起,当地一家啤酒厂一直在从湖中抽取甲烷以酿酒,当局也急于从更大规模上开发基乌湖中的甲烷。直到卢旺达人都认为这样的开发是一件大好事,因为他们能藉此得到廉价的电力。但科学家们却担心,基乌湖一旦爆发,不仅将释放致命的二氧化碳,而且可能引起甲烷爆炸。虽然基乌湖底的二氧化碳浓度比尼欧斯湖底低,也就是说看来基乌湖是安全的,但有证据表明,基乌湖过去曾爆发过多次。
大约30年前,美国卢大学的劳伯?教授曾前往基乌湖提取湖底的沉积物样本,由此他可以看出基乌湖在过去成千上万年里的历史状况。当海基把样本带回实验室分析后,发现其中有至少5个相同的神秘暗色层,而以前他从未见过这样的暗色层。对其中一个形成于5000年前的暗色层进行的进一步观察表明,当时湖中的所有动物皆消失无踪,而大量陆地植被却被冲入湖中。更深入的观察发现,同样的过程几乎每1000年便重复一次。海基当时对此感到迷惑不解,直到尼欧斯惨剧发生,他才豁然开朗:尼欧斯湖惨剧的特征——所有鱼类被杀、大浪将岸上植物卷入湖中——不也正是基乌湖沉积物暗层的共同特征吗?由此看来,尼欧斯湖惨剧已在基乌湖历史上演出了许多次。
没有人知道是什么因素引发了基乌湖历史上的大爆发,但2002年1月的火山爆发却提示了基乌湖爆发的一个诱因。这次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熔浆,几乎淹没了一个非洲城市的一半。回到美国之后,克宁和伊万斯开始研究来自卢旺达的照片。他们注意到,带有巨大能量的熔浆已流向基乌湖,流了三天之后才止步,好在尚未到达湖底。看上去危险已经过去,其实则不然。火山爆发只是一个警报,表明整个地区已开始失去稳定。基乌湖坐落在一个大裂谷的顶端,而大裂谷正在被撕得更分开。火山爆发之后,内部形成了一个大裂缝,它就像一条通道,让炽热的岩浆流入湖底的地面下。也就是说,危险将不会来自上方,而是会来自湖底的地面下。裂谷被分得更开之后,火山裂缝会越来越移向湖底,因此岩浆中的热量不仅会将二氧化碳杀手送出湖面,而且可能点燃甲烷气体,在湖面上引起真正的大爆炸,最终造成200万人无一幸存。
要避免如此可怕的后果,最安全的办法也是“放气”。但要将基乌湖放气,远比尼欧斯湖困难,原因很简单——基乌湖太大、太深,所需的排气管及其附属装置也要多得多。只有得到足够的国际援助,卢旺达人民才可能安然无忧。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彼奇湖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彼奇湖
彼奇湖是一个自然的沥青湖,位于拉贝亚,在特立尼达岛西南方。这个湖没有一滴水,有的却是天然的沥青,因此人们称其沥青湖。彼奇湖被认为为旅游胜地,每年吸引大约20,000位参观者。它已经被比作“坏停车场”并且已经被叫为“在加勒比海里的最丑陋的旅游胜地”。地理位置拉贝亚,在特立尼达岛西南方又&&&&称沥青湖
彼奇湖坐落在加勒比海上多巴哥的,距首都约96公里。这个被高原丛林环抱的湖泊,面积达46公顷之多。奇怪的是这个湖没有一滴水,有的却是天然的沥青,因此人们称其“沥青湖”。该湖黝黑发亮,就像一个巨大精致的黑色漆器盆镶嵌在大地上。湖面沥青平坦干硬,不仅可以行人,还可以骑车。湖中央是一块很软很软的地方,在那里,源源不断地涌出沥青来。因此,被人们誉为“沥青湖的母亲”。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沥青产地之一,所出的沥青质量很好,有“”之称。彼奇湖面积有0.36平方千米,可湖底深不可测。人们曾用工具打探沥青湖,在湖心探到90-100米的深处的岩心仍是沥青。因而目前还不能确定湖的深度。据一些地质学家说,如果按每天开采100吨沥青计算,湖中的沥青再开采200年,也不会开采尽。
彼奇湖的起源是与深断层有关,加勒比板块在下面的隐没带与巴巴多斯弧有关。这个湖没被广泛地研究,但是据说这个湖是在两个断层的交界,让沉积在深层的油被挤压上来。在沥青上活跃的细菌会在低压沥青里产生石油。彼奇湖的湖面看上去像一系列黑暗灰色的,褶皱之间的低洼地逢下雨时便成了集水的水塘。沥青湖时刻在移动,因为沥青不断从中部向周边渗流,偶尔发出扑通声和气体受力外逸时的气泡噗噗声。沥青湖占地44万平方米,深约82米。它是5000万年前由海底生物腐残余物质所形成的。这些残余物分解成,渗入岩石中。随后地壳运动使这们抬升地球表面。受太阳热烤后,其质地变硬,人可以在上面行走。
将沥青地貌特征用作胶合物,巴比伦人用它作为浴池、楼梯和路面的防水材料。特立尼达沥青湖已开采100多年了,但并没有迹象可表明这一点,因为新的沥青又不断渗入并填满开采沟槽。
这个湖面积大约有40,报告写说是75公尺深。这个湖的神奇之处在于湖中沥青“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自1860年以来,人们已不停地开采了100多年,被运走的沥青多达9000万吨,而湖面并未因此而下降,据地质学家考察和研究,该湖至少深100公尺,如果按每天开采100吨计算,再开采200年也不会采尽,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沥青湖。彼奇湖最有名的要数它那取之不完的沥青。沥青是一种主要由碳和氢组成的,它既有天然存在的,也可以用化工方法从、、等物质中提取。沥青最为人们熟悉的用途就是铺在公路或建筑屋顶上。天然沥青作为一种,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沥青湖就是露出地面的天然沥青矿床。地下的石油有时会冒出地表面,这被称为“”。油苗是一种寻找石油的重要标志。油苗中会有一些容易挥发的物质,当这些较易挥发的物质蒸发后就留下了称为重油混合物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沥青湖。比较著名的沥青湖是委内瑞拉的瓜诺科湖,它的面积有400多公顷,含有600万吨沥青。一般沥青湖都是过去遥远时期油苗形成的产物,它的沥青储量已经固定下来;但也存在目前仍然不断有新原油继续补充到沥青湖中的情况,如特立尼达岛上的沥青湖。250多年前,外来文明第一次闯入这里。一些西班牙拓荒者将其命名为拉布雷沥青湖。散落的动物骨骼没有引起他们注意,以为不过是些不幸的野牛而已。1906年一队惊喜地发现,沥青湖底整整埋藏了几万年的动物历史。从那时起,科学家在方圆不到0.4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对100多个沥青坑进行发掘。随着发掘的深入,发现的越来越多。
如今,拉布雷沥青湖已成为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部分,当我走进这片神奇的地域,听着那一段段久远的童话般的故事,不能不为这里聚集着大量史前生物化石而惊叹。在91号沥青坑中,科学家发现95%的骨骼来自7彼奇湖种动物:西部野马、古野牛、身高2米的陆地树懒、、、北美狮和山狗。除了山狗,其它动物现都已灭绝。但由于沥青的迅速掩埋作用,它们被完整地保存下来。通过对骨骼进行和测定,科学家分析出了这些动物的习性及变化。科学家还发现了珍贵的植物。黏稠的沥青把植物的种子和花粉包裹起来储藏至今。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不同时期的种子和花粉,就可以发现地球上万年来的气候变化。此外这里还发现了人类的足迹。大约1万年前,一名30岁左右的妇女不幸遇害,尸骨被抛进了沥青湖。经考证科学家提出结论。这名妇女的体型特征与加州峡岛印第安人相近。可以肯定,当时的印第安人已经利用这些天然的沥青装饰器皿、修补漏洞和维修棚屋。沥青湖内物种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已确认的350万件动植物化石中,至少包括231种、234种和159种植物。至今挖掘出的骨化石总重量已超过了100吨。它们像矩阵一样层层堆积。仅4号沥青坑就发现了174匹狼、90只剑齿虎、14匹马、8只骆驼和7头狮子骨骸化石,拉布雷沥青湖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丰富的物种化石研究宝库。
然而在拉布雷沥青湖中却没有发现。原来数百万年前,洛杉矶和拉布雷沥青湖地区一直沉睡在太平洋底。恐龙灭绝很长时间以后,约10万年前,这片地区才由于地壳运动成为陆地。又经过了几万年,地下的原油通过裂缝渗漏出来,并逐渐形成了焦油沥青沉积层。
对沥青湖的发掘和研究还在进行中。沥青湖至今还在活动,在暖和的季节沥青变软,经常有、、、等难抵诱惑落入“陷阱”。有时,湖面还会不断有气泡像温泉般涌出。谁能想到,这里曾凝固了数万年来关于地球上整个生物链的历史呢?、、这些动物是如何灭绝的?是环境的突变,还是病毒,或是人类的到来?人们无法确定,但却一直在思考。因为人类需要知道,下一个灭绝的生物将是什么。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的东南端,有一个叫巴哥的小岛,岛上有一个面积仅0.47平方公里的小湖。同一般的湖泊不同的是,这个湖表面平坦,上面覆盖了一层硬化了的沥青。原来,由于地壳运动,岩层破裂地下石油和天然气溢出,并通过裂缝,涌进死火山口,满溢成湖。最后,油气挥发,残渣成为沥青。这个以盛产黑乎乎的天然沥青闻名于世的小湖,被人们称为“沥青湖”。
令科学家们感兴趣的,不仅仅是沥青湖奇特的形成方式,还因为沥青湖每年都要“吃掉”大量动物。有狮子、老虎、豹子等体形较大的动物,也有、狼、,甚至水鸟等体形较小的动物。经过长时间的跟踪拍摄,科学家们终于为世人揭开了这个谜底。
每年随着季节转换,沥青湖呈现出不同的样子。雨季来到,雨水积在湖面上,显得碧波荡漾;旱季降临彼奇湖,水被蒸发掉,沥青被晒干,只有凹处还留有一些水坑,水坑中有水草偶尔还能找到小鱼。这样,便引来了喜欢吃小鱼的鸟。一只鸟吃饱了小鱼,准备站在湖面上休息,结果被沥青黏住了双脚,鸟越挣扎,沥青便黏得越紧,终于,鸟不再动弹。不久,鸟被机灵的狐狸发现了。为了吃到可口的鸟肉,狐狸不顾一切地冲了过去,结果狐狸也被沥青黏住了。
狐狸越挣扎,沥青便黏得越紧,最终狐狸倒在了沥青湖里不再动弹,嗅觉灵敏的鬣狗和狼几乎同时发现了死去的狐狸。为了争抢猎物,鬣狗和狼在沥青湖面恶战了一场,结果都被沥青牢牢地黏住了。在食物奇缺的干旱季节,当豹子、老虎、狮子们发现这么多的猎物时,再也忍不住了,冲过去一饱口福,结果无一例外地丧生于沥青湖。
尽管每年都有大量动物死于沥青湖,但仍然有很多动物前仆后继地朝沥青湖奔去。原因都是禁不住那湖里美味食物的诱惑。在这个世界上,对人的诱惑实在太多了,其中很多诱惑就像沥青湖一样致命。虽然很多人明白这个道理,却很难管住自己奔向沥青湖的双脚。
摘自《环球时报》彼奇湖是来到特立尼达岛的客人必去的景点之一,说是湖,却几乎没有水,湖里积蓄的全是沥青。沥青湖时刻在移动,因为沥青不断从中部向周边渗流,偶尔发出扑通声和气体受力外溢的噗噗声。湖面有的地方被太阳炙烤质地变硬,承受得住人的重量。特立尼达岛属于和多巴哥共和国,位于加勒比海。该国面积5000平方公里,人口120万。沥青湖又叫彼奇湖,面积44万平方米,深约82米,湖中沥青储量达1200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沥青产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主岛。与委内瑞拉东北部海岸相望,最近处仅11公里。面积4,828平方公里。人口101.6万(1980)。1532年起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后被英、荷、法侵占,1802年成为英国殖民地。1962年独立后成为该国领土的主要部分。岛上北部、中部、南部有三条大致东西向的低山脉,最高峰为北部山脉的阿里波山(940米)。向南地势降低,大部分地方为不超过150米的低平原。沿海多沼泽。热带气候,炎热潮湿,有干季。河流短促、经济以石油工业为主。南部石油带(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及沿海大陆架富藏石油和天然气,西南部有闻名世界的沥青湖。炼油能力超过开采能力,主要炼油中心和石油输出港是皮埃尔角、福廷角和拉布雷阿,均在西南部帕里亚湾岸。农作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甘蔗为传统经济作物。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水像什么 句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