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速率增加,其他条件不变时,co2最大吸收co2速率怎样改变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16分)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相似的试题还有:
(9分)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连续48h测定 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作用强度恒定),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实验前3小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6h时CO2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2)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________个,叶绿体无O2生成的时间总共有________小时。(3)叶绿体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时刻是________h时,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________。实验进行48小时内后植物体________(是╱否)有有机物的积累。(4)如果使用相同强度绿光进行实验,c点的位置将________(填“上移”、“下移”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试验,连续48h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作用强度恒定),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实验前3小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____个。(2)6h时CO2的移动方向是&&&&&&&&&&&,由12时到18时,叶绿体内C3含量变化是&&&&&。(3)叶绿体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时刻是&&&&&&h时,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4)如果使用相同强度绿光进行实验,c点的位置将&&&&&&&(填“上移”、“下移”、“不变”),原因是&&&&&&&。(5)某同学要初步探究植物新鲜叶片中色素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可依据____&&原理提取色素,采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如果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较浅,其原因可能是____&&(至少答2点)。
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连续48h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作用强度恒定),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实验前3小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6h时CO2的移动方向是______(2)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____个,叶绿体无O2生成的时间总共有___小时。(3)叶绿体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时刻是____h时,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_____。实验进行48小时内后植物体____(是╱否)有有机物的积累。(4)如果用相同强度绿光进行实验,c点的位置将____(填“上移”、“下移”或“不变”)。当前位置:
>>>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A2(g)+3B2(..
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A2(g)+3B2(g)?2AB3(g)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变化规律(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根据右图可得出的判断结论正确的是(  )A.正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B.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b>a>cC.正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且T2>T1D.b点时,平衡体系中A、B原子数之比接近1:3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浙江模拟
A.该反应无法确定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由图可知,横坐标为B2的物质的量,增大一种反应物的量必然会促进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则B2越大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越大,即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c>b>a,故B错误;C.由图可知,B2起始相同时,T2对应的AB3的含量大,则若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T2>T1,若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T2<T1,故C错误;D.b点AB3的体积分数最大,则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物均为双原子分子,所以平衡体系中A、B原子数之比接近1:3,故D正确;故选D.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A2(g)+3B2(..”主要考查你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勒夏特列原理&&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勒夏特列原理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及性质。 2.外因:主要是指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另外还有光、超声波、激光、搅拌、固体表面积、形成原电池等。 (1)浓度: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在一定温度下,同体、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定值,如C与CO2的反应、Na与H2O的反应中,C的量和Na、H2O 的量减少并不意味着其“浓度”减小,即不冈其量的增减而影响反应速率,但会因固体表面积的变化而改变反应速率。 (2)温度:其他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实验测得,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增大到原来的2~4倍。 经验公式为(3)压强:对于气体反应,当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对于气体反应体系,压强改变时有以下几种情况:&(4)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的物质。对于某些化学反应,使用正催化剂能显著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5)其他因素:增大同体的表面积(如将块状改为粉末状),可增大反应速率;光照一般也可增大某些反应的速率;形成原电池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此外,超声波、放射线、电磁波等因素也能影响反应速率。 3.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微观解释原理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勒夏特列原理又叫平衡移动原理。& 适用范围:平衡移动原理适用于化学平衡、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动态平衡。 注意事项: (1)平衡向“减弱”外界条件变化的方向移动,但不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 (2)增大并不意味着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只有时才可以肯定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并不一定提高,生成物的体积分数也并不一定增大(因为反应物或反应混合物的总量增大了),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会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 (4)存在平衡且平衡发生移动时才能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思路:
发现相似题
与“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A2(g)+3B2(..”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0472539067137582724270536614396590如图甲曲线Ⅰ表示菠菜在适宜温度、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光合作用速率(用CO2的吸收量或释放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在D点时改变某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Ⅱ的变化:(1)在图甲中,影响A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B点处叶肉细胞进行的主要生理活动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D点相比较,C点时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较高(2)D点时改变的某条件最可能是二氧化碳浓度,当光照强度为E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可表示为6m(用含字母m的数值表示).(3)若要用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乙所示)测定菠菜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该如何设置对照实验?该如何处理实验数据?①对照实验设置与图乙相同的装置,遮光放在与图乙相同的环境中作对照②数据处理在单位时间内,实验组读数为M,对照组读数为N,则该植物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为M-N..【考点】;.【分析】1、植物在光下实际合成有机物的速率为实际(总)光合速率;光照下测定的CO2吸收速率(或O2释放速率)则为净(表观)光合速率.当净(表观)光合速率>0时,植物积累有机物而生长;当净光合速率=0时,植物不能生长;当净光合速率<0时,植物不能生长,长时间处于此种状态,植物将死亡. 2、据图分析:图甲中A表示呼吸作用速率,B表示光补偿点,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解答】解:(1)据图分析,A表示呼吸作用速率,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B表示光补偿点,此时叶肉细胞进行的主要生理活动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与D点相比较,C点时光照强度弱,光反应产生的[H]、ATP数量少,叶绿体中C3化合物还原少,含量高.(2)D点时已经达到光饱和点,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不是温度和光照强度,而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光照强度为E时,已经达到光饱和点,所以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可表示为:净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5m+1m=6m.(3)①该实验的对照实验应该是测定呼吸作用的强度,即设置与图乙相同的装置,遮光放在与图乙相同的环境中作对照.②该实验的目的是测定菠菜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即净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之和,所以,数据的处理应该是在单位时间内,实验组读数为M,对照组读数为N,则该植物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为M-N.故答案为:(1)温度&&&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较高(2)二氧化碳浓度&&& 6m(3)①设置与图乙相同的装置,遮光放在与图乙相同的环境中作对照②在单位时间内,实验组读数为M,对照组读数为N,则该植物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为M-N【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测定实验,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杜献林老师 难度:0.80真题:0组卷:0
解析质量好中差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6分)下图甲是在25℃时,A、B两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相似的试题还有:
下图甲表示在25℃时,A、B两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C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比较A、B植物细胞呼吸,其中细胞呼吸较强的是A植物.
B.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不包括X、Y),假设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A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将会增加
C.对B植物而言,假如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平均光照强度在X klux以上才能使CO2的吸收量超过CO2的释放量。
D.若已知A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若将温度提高到3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图中P的位置将右移。
下图甲表示在25℃时,A、B两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C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试回答:(1)比较A、B植物细胞呼吸,其中细胞呼吸较强的是&&&&&&&&&&&植物,当光照强度在达到Z点之前,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2)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不包括X、Y),假设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A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减少或增加)。(3)对B植物而言,假如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平均光照强度在&&&&&&klux以上才能使CO2的吸收量超过CO2的释放量。(4)若已知A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若将温度提高到3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图中P、M的位置如何变化?&&&&&&&&&&&&&&&&。(5)他用图乙装置,将灯缓慢移近广口瓶,并记录不同距离时,观察测量指标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发现:观察测量指标的变化不明显。请你根据该实验设计方案不合理之处,简述正确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16分)右图表示A、B两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C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据图回答:&&&(1)比较A、B植物呼吸作用,较强的是&&&&&&&&植物,当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细胞中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塞是&&&&&&&&&&。(2)当光照强度达到Z点后,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答出两点)如果在图中M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含量将会&&&&&&&&&&。(3)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A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减少或增加),B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减少或增加)(4)某同学想探究温度对A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则应选择图中&&&&&&&&&&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观察测量因变量的指标是&&&&。⑴A&⑵A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小于&右上方&⑶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移动&⑷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⑸农家肥被土壤微生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解析试题分析:⑴据图可知,植物A达到最大光合作用速率所需要光照比B高,因此植物A属于阳生植物,植物B属于阴生植物,因此连续阴雨的环境中,植物A受到影响显著。⑵a点光照强度为0,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a点的含义是植物A的呼吸作用速率;b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因此b点前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植物A的光合作用速率增强,达到最大光合作用速率所需要的光照增强,因此c点往右上方移动。⑶在叶绿体中,C3的还原需要ATP提供能量生成ADP;在光反应中,ADP合成ATP,因此ADP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⑷乙图中,D.e点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增强,因此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e、f相比,e点增加二氧化碳浓度高光合作用速率快,因此限制f点的因素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⑸粪便中的有机物能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生物
题型:综合题
(6分)下图表示利用小鼠在体外大量制备抗羊的红细胞的抗体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与体细胞杂交技术相比较,图中特有的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是&&&&&&&&&&&&&&&。(2)图中涉及到两次筛选,第一次是筛选出&&&&&&&&&&&&&&&&&&&&&&&&&,该细胞的特点是&&&&&&&&&&&&&&&&&&&&&&&&&&&&,第二次是筛选出&&&&&&&&&&&&&&&&&&&&&&&&&&。(3)单克隆抗体与传统的抗体相比,其优点是&&&&&&&&&&&&&&&&&&&&&&&&&&&&&&&&&&&。(4)利用单克隆抗体制成的生物导弹利用的单克隆抗体的&&&&&&&&&&&。
科目:高中生物
题型:综合题
(8分)图甲是可以用于果酒、果醋发酵的装置。发酵初期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酒香逐渐变成醋香。试分析下列问题:(1)用于果酒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有无________。(2)发酵初期有气泡生成,其中的气体是__________。加入醋酸菌后,图中两个开关的开或闭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同时还应将环境温度_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3)图甲的装置中,通气口处放置过滤膜、排气口要浸没在水中,这样两处设计的共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乙中曲线______能反应出发酵过程中pH最可能的变化规律。(5)啤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饮料之一,生产过程大致如下:将经过灭菌的麦芽汁充氧,接入啤酒酵母菌菌种后输入发酵罐。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糖度下降,酒精浓度渐渐上升,泡沫不断增多;当糖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结束发酵;最后分别输出有形物质和啤酒。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以下问题:经测定酵母菌消耗的糖中,98.5%形成了酒精和其它发酵产物。其余1.5%则用于&&&&&&&&&&&&&&&。请写出葡萄糖→酒精的反应方程式&&&&&&&&&&&&&&&&&&&&&&&&。
科目:高中生物
题型:综合题
(Ⅰ每空1分,Ⅱ每空2分,共13分)Ⅰ.下面表示胰腺细胞合成胰蛋白酶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1)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该图表示的过程称&&&&&&&&,图中决定②的密码子是&&&&&&&。(2)在胰腺细胞中,与胰蛋白酶加工、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Ⅱ.生物研究性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甲种遗传病(简称甲病)在患有该病的家族中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乙种遗传病(简称乙病)的发病率较低。以下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每万人中的表现情况统计表(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 有甲病、无乙病 有乙病、无甲病 有甲病、有乙病 无甲病、无乙病 男性 279 250 6 4465 女性 281 16 2 4701 请根据所给的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回答:(1)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染色体,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染色体,主要理由是&&&&&&&&&&&&&&&&&&&&&&&&&&&&&&&&&&&&&&&&&&&。(2)如果要进一步判断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还要采取扩大调查范围,多取样本;针对有患者的家庭调查;绘制家庭系谱图来判定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下图是该小组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的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家庭系谱图。其中甲病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乙病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请根据家族系谱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III10的基因型&&&&&&&,如果IV11是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几率___。
科目:高中生物
题型:综合题
(8分)将刚萌发的且用消毒剂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的生命活力)的小麦种子(以淀粉为主)放入下列装置,在温度不变,压力为一个大气压的情况下进行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一段时间后,有色液滴停止移动,是否意味着种子停止呼吸?______说明原因______并写出反应式______(2)如果将小麦种子换成等质量的油菜种子,其他条件不变,重复上图所示实验,预计有色液滴的距离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示实验结果。(3)若图中实验用小麦种子不经消毒处理,则测得的数据与种子实际呼吸强度相比是偏大了还是偏小?______简述原因:______。(4)用等量的蒸馏水替代CO2吸收剂,其他条件不变,重复上图所示实验,如果发现有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种子进行了怎样的生理活动________。(5)若萌发的种子已长出幼叶,则上述实验操作过程需要对实验装置做什么处理?______
科目:高中生物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结构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长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图中的②表示&&&&&&,①、②、③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_________。(2)③有&&&&&&&&&&种,DNA特有的一种是_______________(中文名称)。(3)DNA 单链上相邻的两个基本单位依靠_____________键相连。
科目:高中生物
题型:综合题
(21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_。(2)图中表示R基的字母是_______,(2分)表示肽键的字母是_____。(2分)(3)该化合物是由_____个氨基酸分子失去_____分子的水而形成的,这种反应叫做_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共减少了_______。该化合物称为____肽。(4)图中共有_____个肽键、_____个氨基、_____个羧基。(5)该化合物由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请分别写出它们的结构式:
科目:高中生物
题型:综合题
(每空1分,共11分)下图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分析回答:(1)A表示:&&&&&&&&&&&&&D表示:&&&&&&&&&由图可知,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同时受&&&&&&&&&&&&&&&&&&&&的调节而正常进行。(2)寒冷环境下,激素&&&&&&&&&(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 _________________&&&&等变化以减少散热。&&&&&&(3)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后,可刺激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使胰岛A细胞兴奋,增加激素&&&&&&&& ________的分泌量,同时C的分泌量也会增加,这两种激素在调节血糖浓度上表现为&&&&&& _&&&&&作用。(4)当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时,激素&&&&&&&&&&&&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葡萄糖进入细胞。葡萄糖进入细胞后的变化主要是_&&&&&&&&&&&&&&&&&&&&&&&&&&&&&&&&&&&&&&&& 1&&&&&&&&&&&&&&&&&&&&&&&&&&&&&&&&&&&&&&&&&&&&&&&&&&&&&&&&&(至少答2点)(5)当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________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调节。
科目:高中生物
题型:综合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 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单位:×106个/mL)温度(℃)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0 h 24 h 48 h 72 h 96 h 120 h 144 h 168 h 15 1.2 3.0 3.8 4.6 4.0 3.2 2.8 2.5 20 1.2 5.0 5.3 4.2 2.1 1.2 0.8 0.6 25 1.2 5.2 5.6 4.6 2.9 1.0 0.6 0.2 30 1.2 4.9 5.5 4.8 2.2 1.3 0.7 0.5 35 1.2 1.5 1.8 2.0 2.2 1.3 0.8 0.6 请根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法。(2)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___℃。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在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达到K值时的数量柱形图。(4)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至少两项)等无关变量。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________(“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_______(“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植物呼吸速率的测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