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书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斯的本意吗

73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吴国盛)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73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吴国盛)
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吴国盛);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之后,俄共中央派马克斯、恩格斯研;鉴于《自然辩证法》一书在社会主义国家学术界的巨大;主题意图;由于恩格斯《年自然哲学手稿》的;凯德洛夫在他的《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可以从两方面来论证这一点;首先可以追溯哲学观方面的决定性的影响,也就是说,;正因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要对当时的
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吴国盛)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之后,俄共中央派马克斯、恩格斯研究院院长梁赞诺夫前往柏林组织马克思和恩格斯遗稿的照相复制工作,在德国社会民主党档案里,梁赞诺夫发现了恩格斯一部分由四束手稿组成的未完成著作,内容是关于自然界、自然科学的哲学论述,没有总标题,写作年代大致在年间,这部《年自然哲学手稿》就是日后广为人知的《自然辩证法》。鉴于《自然辩证法》一书在社会主义国家学术界的巨大影响,很有必要对这部未完成著作作深入地研究,其中包括考证写作过程、注释述评全书内容、追寻理论目的以及确立理论前提。过去,我国自然辩证法工作者在前两个方面作了大量工作。近年来,后两方面引起人们注意,本文对此提些看法。主题意图由于恩格斯《年自然哲学手稿》的未完成性质,这部著作的理论目的向来引起争论,并且因此导致不同编辑者为手稿选取了不同的名称。〖ZW(1〗参见董光壁;“究竟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研究》1986年第4期。〖ZW)〗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然辩证法》目的在于表述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种则认为在于根据自然科学理论阐明作为自然社会和思维普遍规律的辩证法。〖ZW(〗参见《国外自然辩证法和科学哲学研究》,知识出版社1982年版,第28―35页。〖ZW)〗如果说,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就是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目的在于运用自然科学的理论成果来表述这种自然界的辩证法,那么,这两种意思就没有什么不一致之处,如果前一种观点的意思是,在辩证法与具体自然科学理论之间还存在着一种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既有别于辩证法又有别于自然科学所揭示的规律,《自然辩证法》的目的正是为了找出这种一般规律,那么,这肯定不能认为是恩格斯本人的意图。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写道:“一旦对每一门科学都提出了要求,要它弄清它在事物以及关于事物的知识的总联系中的地位,关于总联系的任何特殊的科学就是多余的了。”〖ZW(〗《马恩选集》第3卷,第65页。〖ZW)〗在《费尔巴哈论》中,他进一步写道:“今天,当人们对自然研究的结果只是辩证地即从它们自身的联系进行考察,就可以制成一个在我们这个时代是令人满意的‘自然体系’的时候,当这种联系的辩证的性质,甚至迫使自然科学家的受过形而上学训练的头脑违背他们的意志而不得不接受的时候,自然哲学最终被消除了,任何使它复活的意图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是一种退步。”〖ZW(〗《马恩选集》第4卷第242页〖ZW)〗恩格斯认为,辩证的反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已经历史必然的深入了人心,不仅关于自然的一般哲学理论永远丧失了存在的历史依据,而且比起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去从实证科学自身中考察自然界 来说,专门阐发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是更次要的事情,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就声明:“我们在这里不打算写辩证法的手册,而只想表明辩证法的规律是自然界的实在的发展的规律,因而对于理论自然科学也是有效的。因此,我们不能深入地考察那里规律间的内部联系,”〖ZW(〗《自然辩证法》新版指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下同。〖ZW)〗因此,如果后一种观点的意思是《自然辩证法》不过是想通过引用自然科学的实例来阐明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写一部关于辩证法的教科书,那显然也是不对的。凯德洛夫在他的《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恩格斯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自然辩证法》设想为对他那个时代的全部自然科学成果的一种总结,”〖ZW(〗《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三联书店1980年版,第77页。〖ZW)〗我认为,这正是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主题意图。可以从两方面来论证这一点。首先可以追溯哲学观方面的决定性的影响,也就是说,可以从恩格斯所主张的追求真理的哲学方式应该是什么样子,看出他之所以这样来设想构思他的未来著作的原因。在《费尔巴哈论》的第一部分中,恩格斯批判地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之后写道:“既然我们了解到(对获得这种了解来说,归根到底没有一个人比黑格尔本人对我们帮助更大)这样给哲学提出任务,无非就是要求一个哲学家完成那只有全人类在其前进的发展中才能完成的事情,那末全部以往所理解的哲学也就终结了。我们就把沿着这个途径达不到而且对每个个别人也是达不到的‘绝对真理’撇在一边,而沿着实证科学和利用辩证思维对这些成果进行概括的途径去追求可以达到的相对真理,”〖ZW(〗《马恩选集》第4卷第215页〖ZW)〗恩格斯痛恨体系,“在一切哲学家那里,正是‘体系’是暂时性的东西,因为体系产生于人的精神的永恒的需要,即克服一切矛盾的需要。”〖ZW(〗同上〖ZW)〗恩格斯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正是体系窒息了黑格尔,而当黑格尔运用他的辩证思维方法去考察各个不同的历史领域时,他都起了划时代的作用。“就哲学是凌驾于其他一切科学之上的特殊科学来说,黑格尔体系是哲学的最后的最完善的形式。全部哲学都随着这个体系没落了。但是留下了辩证的思维方式以及关于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在产生和消失的不断过程中无止境地运动着和改变着的观念。不仅哲学,而且一切科学,现在都必须在自己的特殊领域内揭示这个不断的转变过程的运动规律,而这就是黑格尔哲学留给它的继承者的遗产。”〖ZW(〗《马恩选集》第3卷第7页。〖ZW)〗马克思实际上也是这样看的,早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他就已经指出:“德国的实践派要求否定哲学是正当的。该派的错误并不在于提出了这个要求,而在于仅限于提出这个要求”,因为“你们不在现实中实现哲学,就不能消灭哲学”。〖ZW(〗《马恩选集》第3卷第7页〖ZW)〗他自己的行动就是这样,从没打算建立一个哲学体系,而是把从黑格尔哲学中批判拯救出来的辩证法具体运用到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考察之中,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批判之中实现辩证法,而最终消灭传统哲学,实现由“解释世界”向“改变世界”的哲学变革。恩格斯在这方面是与马克思一致的,他想追随马克思在另一个广阔的领域中实现同样的哲学变革。
另一个理由基于恩格斯对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理解和估计。恩格斯认为,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特别是三大发现,使“整个自然界作为一个至少在大的主要之点上已经解释清楚和了解了的种种联系和种种过程的体系而展现在我们面前。”(新版第31页)“经验科学积累了如此庞大数量的确实的知识材料,以致在每一个研究领域中有系统地和依据其内在联系把这些材料加以整理的必要,就简直成为不可避免的。”(新版第45页)因此,恩格斯强烈的感觉到一种历史的使命感,对自然科学作百科全书式的综合从而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述一幅自然界历史发展的清晰图画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并且正是从1830年之后才真正到来的。老黑格尔生不逢时,徒有天才的辩证思想,却不能不在他的《自然哲学》中许多自然科学还未揭示的地方,“用理想的、幻想的联系来代替尚未知道的现实的联系,用臆想补充缺少的事实,用纯粹的想象来填补现实的空白”,〖ZW(〗《马恩选集》第4卷第242页〖ZW)〗而现在,至少在大的方面不需要这样了,但是,纯粹的自然科学家除了肖莱马之外,都不懂辩证法,恩格斯感到这个历史的任务落在了他的身上。正因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要对当时的自然知识作百科全书式的综合,是要象马克思《资本论》具体运用辩证法考察资本主义社会那样用辩证法去考察整个自然界和整个自然科学,所以恩格斯才把它看作一项异常巨大又异常重要的工程,看作是比甚至《反杜林论》还要重要得多的著作,〖ZW(〗日马克思致威廉李卜克内西的信中说:“现在恩格斯正忙于写他的批判杜林的著作。这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牺牲,因为他不得不为此而停写更加重要的著作”。日恩格斯给弗兰茨?维德的信称自己的《自然辩证法》是“一部篇幅巨大的独立的著作”,日恩格斯致爱德华?伯恩斯坦的信认为《自然辩证法》“对整个运动的意义比几篇杂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外语学习资料、文学作品欣赏、幼儿教育、小学教育、73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吴国盛)等内容。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联系起来, 以及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等自然科学的不同部门的发展推动 了新的自然观...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节选)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马原概论经典阅读文献恩...这里不论是在主词中还是在谓词中, 总有点什么东西是谓词或主词所涵盖不了 的...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_PPT制作技巧_PPT专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今日...恩格斯_末世_论探析_自然... 5页 免费 自然辩证法导言(恩格斯) 17页 1下载...  技术的本质(吴国盛) 9页 1财富值 吴国盛 究竟什么是科学? 12页 免费 转载:吴国盛-科学精神的起... 7页 免费 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吴... 13页 免费 ...  整部著作没有写完,并且 在恩格斯生前没有发表过。 《自然辩证法》的形成史可分为两个主要时期:从计划写这一著作到完成《反杜林论》 自然辩证法》的形成史可分...  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 以帮助和促进...在老师的建议 下,我非常高兴地阅读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科学史学。马克思特别是恩格斯,在批判吸收以往 析学与总结最新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撰写了《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等、 著作, 集中...  浅谈缘何爱因斯坦、普里高津对恩格斯 的《自然辩证法》的手稿会有不同的评价电子与通信工程
金长委 众所周知,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考文献: 【1】 吴晓江.从经典自然辩证法到现代科技哲学―恩格斯理论遗产的...【7】 唐雷庆.论《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J]. 宁夏党校学报,2010(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生态警示_理论探索_思想理论_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生态警示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生态的、绿色的、低碳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性的主导话语,各国经济发展顺之则昌,逆之则衰。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的辩证法是客观逻辑,人类对客观逻辑揭示和认识的中介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愈益发展,愈益揭示: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是普遍联系、不停运动的和谐整体。
近代以来,人类征服利用自然的自信心,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不断地得以增强;然而与此同时,大自然也越来越频繁地以不同的方式提醒人类:必须更加谦卑地对待自然规律。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告诫: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为了说明这些道理,恩格斯举例说:&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在山南坡砍光了在北坡被十分细心地保护的松林,他们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把他们区域里的高山牧畜业的基础给摧毁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而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在欧洲传播栽种马铃薯的人,并不知道他们也把瘰疬症和多粉的块根一起传播过来了。&
这些振聋发聩的深刻论述,在当时的西方理论界,知音少,和者寡。为什么?回忆一下《自然辩证法》发表前后的故事,会有助于问题的说明。
作为一部未完成的遗著,恩格斯逝世后不久,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委托党员、物理学家列奥?阿龙斯(MartinLeoArons,)研究遗稿是否可以发表。阿龙斯在审读了手稿后,认为内容太陈旧,完全不能发表。二十多年后,1924年春天苏联委派梁赞诺夫找伯恩斯坦商谈这部手稿的出版问题,伯恩斯坦为了慎重,把这部手稿送交爱因斯坦审读,征求出版意见。爱因斯坦于日给伯恩斯坦写了这样的意见:&爱德华?伯恩斯坦先生把恩格斯的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内容的手稿交给我,托付我发表意见,看这部手稿是否应该付印。我的意见如下:要是这部手稿出自一位并非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而引人注意的作者,那末我就不会建议把它付印,因为不论从当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还是从物理学史方面来说,这部手稿的内容都没有特殊的趣味。可是,我可以这样设想:如果考虑到这部著作对于阐明恩格斯的思想的意义是一个有趣的文献,那是可以出版的。&到1925年,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终究还是在苏联出版。其第一个中译本,1932年8月由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
爱因斯坦是声名卓著的现代科学家,作为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的提出者,作为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倡导和参与者,他承继的思维传统是西方近代以来笛卡尔式的实证分析思维,高扬的还是征服利用自然的工业文明。恩格斯在著作中,对于科学技术的分析研究,对于工业文明已有或可能有的负面影响忠告,是基于辩证思维做出的。而直到上个世纪中叶,西方思想界始终有一条思想主线,而且影响越来越大,特别反感与讲求实证的逻辑分析思维相对的辩证思维,甚至斥之为伪科学。
&行到水尽处,坐看云起时。&唐代诗人王维的这句诗的意境,颇能说明逻辑实证分析思维与辩证思维的关系。辩证思维与逻辑实证分析思维分属不同的思维层次,并不矛盾。没有逻辑实证作为基础的辩证思维是空泛不实的,而没有辩证思维作为指导的逻辑实证分析思维则往往是机械片面的。逻辑实证着重的是对事物进行抽象的分析把握,辩证法则是要在抽象分析把握的基础上,在观念中呈现思维具体。思维具体,是抽象规定的综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方法,既是科学的思维方法,也是构造科学体系的逻辑方法。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应用从抽象到具体辩证方法的典范。恩格斯撰写《自然辩证法》也是力图要在不断进步的科技研究基础上,利用诸多抽象分析的成果,在观念中呈现自然的客观逻辑,即自然规律的思维具体。事实上,作为伟大的哲学家,恩格斯以过人的思辨能力,依据近代科技研究成果,对自然的客观逻辑的确做出了远远超出同时代思想家的深刻把握。然而,《自然辩证法》的精髓并未被太多的人领会,更谈不上接受其生态警示。
[责任编辑:张硕]自然辩证法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主义哲学的、、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F.的《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所开创的研究领域。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外文名Dialectics of Nature来&&&&源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应&&&&用哲学思辨
在目前中国的学科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专业的哲学名称是。1990年之前,“”的名字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界曾经走在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前列,引领风气和时尚。由于历史传承的原因,现在仍称此名。
《自然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是恩格斯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对19世纪中期的主要自然科学成就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和观念。在恩格斯去世后1896年发表了其中一篇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1898年发表了其中另一篇论文《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直到1925年才在前苏联出版的和俄文对照的《马克思恩格斯文库》中全文发表。
自然辩证法是和恩格斯思想的和的反映,体现了和恩格斯思想的、、的统一,构成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F.的《》(Dialectics of Nature)所开创的研究领域。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密切相联,不可分割的。客观存在的规律性。通过各个自然领域的特殊和个别过程表现出来。
研究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一般的规律,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作出哲学概括。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领域的,有其历史的渊源。从I.于1755年(年)和P.-S.拉普拉斯于1796年(年)提出,试图揭示天体演化的历史开始,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被打开了第一个缺口。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有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其中,、和,被恩格斯称之为自然科学中彻底动摇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三大发现。这一切都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普遍联系,充分展示了整个自然科学从经验到理论、从分析到综合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说,它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对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马克思和形成他们的新哲学世界观,始于19 世纪40年代。他们关于自然辩证法思想的萌芽,也产生于这一时期。系统地研究、建立和阐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主要是由恩格斯从19世纪50年代后期起进行的。在《》哲学篇和《》手稿中,恩格斯依据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描绘了整个自然界发展的辩证图景,运用丰富的自然科学材料阐发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研究了各门自然科学的辩证内容。他把自然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的辩证法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辩证法联系起来研究,并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认识的辩证法是客观的辩证法的反映,指出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马克思和恩格斯很重视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研究了自然科学和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在社会中的发展规律。恩格斯提出18世纪科学和哲学结合的结果就是、和法国的政治革命,科学和实践结合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等著名论断。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详细地研究了,论述了自然科学和技术在现代生产和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自然辩证的产生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对整个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有重要意义。在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列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新发展的背景下,在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斗争中,写出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提出了“世界图景就是物质运动和‘物质思维'的图景”的著名论点。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发表了《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要求战斗唯物主义者同自然科学家结成联盟,用唯物辩证法研究自然科学革命所提出的种种哲学问题,从而为社会主义国家这方面研究工作的发展提出了一个纲领。1925年,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在苏联出版。这部著作的问世,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在苏联和世界各地的传播。
在中国,自然辩证法随着恩格斯这部著作中译本于1929年的出版,逐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中间传播开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它在广大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中间,得到更广泛的学习和传播。毛泽东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在中国科学工作者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开展自然辩证法研究中,起了重要作用。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同自然科学的发展紧密联系着,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扩大和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远远超出了19世纪自然科学的眼界。20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已经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和更加深刻的程度上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法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使辩证法的许多基本观点由于无数确凿的自然科学事实而在实际上为自然科学界所广泛接受。自然辩证法通过长期的生活实践进行检验,从更加证明了科学性,从而指导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思想的构建和形成。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自然辨证法同中国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的结合,具有时代特色,适应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思路。是中国新时代的国计民生的新型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
科学发展观的辩证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地提出了新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提出了“五大协调发展战略”,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科学发展观吸纳了全球发展理论的成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从中国后发现代化的实际出发,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中国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即对自然界辩证法的研究;一是,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要求不断地概括和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发展和更新人们关于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和对自然界的总观点,其中包括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信息观、系统观、规律观以及自然发展史和自然界各种运动形态的划分、联系、交错、转化等等;要求探讨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在自然界各种过程中的丰富多样的表现及运用 ,使人们对辩证法规律和范畴的理解不断充实和深化,在许多方面进一步清晰化、准确化和精细化,并增添新的内容。从而,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提高到同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新思想相适应的现代水平。自然辩证法主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研究自然科学认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的规律。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方面研究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自然科学在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不但把科学看作是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探讨其在一定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而且也把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技术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来研究。自然辩证法关于技术论的研究,就是从总体上探讨技术的性质和特点、技术发展的条件和规律以及技术和其他各种社会现象的关系等等。这一研究和自然科学论的研究共同为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划、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其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起来。自然辩证法作为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不仅具有属性,而且具有的性质。
首先,在哲学研究概括的、和这三大领域的知识中,自然辩证法是其中的一大领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的世界观时,从一开始就认为整个世界的历史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8](第1卷,第21页), 对这两方面的历史的哲学概括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两门学科即自然辩证法和。
需要指出的是,自然辩证法虽然与自然科学一样所面对和讨论的都是“自然”,但有两点原则上的区别:其一,在各门自然科学中,“自然”作为对象是指自然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特殊的领域,而在自然辩证法中,“自然”作为对象,是指整体的自然或自然的整个领域,它将自然当作一个整体而从其总的方面来考察;其二,在自然科学中,“自然”作为对象是被给定的、现成的,它的存在是无可置疑的、自明的,无需对它提出追究,“自然”已不在追问之列,而在自然辩证法中,“自然”作为对象,是“自然”本身,对于被给定的自然物,需要对它进行追问,正如追问“存在”那样,追思本真的“自然”,追问“自然”的根据或始基。自然辩证法必须“透过”现象而达到实在,必须凭借人的理性以理论思维的方式“超越”呈现于感官的现象界去寻找答案。而这两方面正是之所以为哲学的所在。
其次,当代自然辩证法除了以自然为研究对象,还以、、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所要揭示的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个别的过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个别领域或者科学技术个别学科的特殊规律。这个一般规律也正是哲学研究区别于科学技术研究的特殊之处。自然辩证法一方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又是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哲学概括。哲学系统具有系统层次性。依据对客观规律进行一般抽象认识程度的程度,区分了哲学的层次:第一层次是总体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第二层次是三大并列的哲学科学——(自然辩证法)、()、精神哲学(辩证思维逻辑)。
从此可知,自然辩证法处于自然科学与总体哲学()的中介地位,是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与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辩证唯物主义过程中,而起系统的确立是年写作的《自然辩证法》一书的手稿,这也是自然辩证法创立的标志。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总体看法是通过科学、技术和工程的中介来得以实现。科学是认识世界的方式和方法,是改造世界的方式和方法,是改造世界的具体活动。这就意味着人们是通过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行为中介来揭示自然界的整体性质和一般规律,来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
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关系:人将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并构建出相应的自然图景的关系方面;人通过自然学科的具体研究行为与自然界发生的认识自然的关系;通过技术手段和工程活动以自然界发生的改造自然的关系。
基于人与自然的三重关系可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分为三个方面:整体自然界、整体自然科学和整体技术工程活动。或者可以说,自然辩证法以人与自然的总体性关系(包括对自然模式的构建关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关系和对自然的改造关系)为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和对于自然认识和改造的哲学。也就是说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自然科学和技术工活动的一般性质、存在方式和发展规律的哲学学说。以的总体关系为其研究对象的。有两种描述:先有自然,后有人,再有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的路线。
人对自然的认识改造,后构建的关于自然的自然图景的路线。从自然进行认识和改造再到对自然加以描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是客观逻辑,人的认识是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因此前一种描述更合理。科学与哲学的内在融合。科学学科之间只存在普遍理性的普遍程度上的差异,而不存在普遍理性有无的区别。
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科学的指导。哲学对科学实施方法论指导;科学是哲学的具体材料。
科学对哲学的改造,哲学对科学的批判。科学通过普遍理性的层次跃迁改造哲学;哲学将科学中的普遍理性选择性的吸收。古代朴素辩证法,是与古代社会的生产力适应的,但由历史条件的限制,不能真正了解世界的一般性质的辩证法。
德国古典哲学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以唯心主义将辩证法推向的不彻底的自觉阶段。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了19世纪的科学成就和历史经验,批判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而创立的。的主要著作之一。写于年。包括十篇论文、一百六十九段札记和片断、两个计划草案,共一百八十一个部分。恩格斯1848年革命失败以后,马克思和及时地分别写出总结和德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历史著作。为迎接未来无产阶级革命进行必要的理论准备,马克思专心致志于的研究。为了负担马克思一家的生活费用,恩格期以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把很多时间用于经营商业,并经常代替马克思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但智力活动的范围非常广阔,除了坚持军事科学和语言学的研究以外,又开展了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
根据日马克思给信中的记载,“完全由于偶然的机会”,马克思“把黑格尔的《逻辑学》重新浏览了一遍”,使他在政治经济学材料加工的方法上得到了很大的帮助。(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250页。)半个月后,马克思又在信中同讨论拉萨尔的一部论述的著作,说这“给我们完整地复制了我们几乎已逐渐淡忘的辩证事物”。(马克思日给思的信。《马克思全集》第29卷,第263页。)这两件事引起了决心重读黑格尔的著作。在日给马克思的信(见本书第327—328页。)中,他要求马克思给他寄黑格尔的《自然哲学》,并说他正在进行关于和比较解剖学的研究,发现三十年代以来自然科学所取得的成就,处处显示出自然界的辩证性质。信中提到了细胞理论的建立(原文是“细胞的发现”,似不确切。据记载,早在1665年物理学家(R.Hooke,)就已经通过显微镜观察软木片发现了细胞。年间生物学家施莱登和的贡献则是建立细胞理论,认为一切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所组成的。)、能量转化(原文是“物理学中各种力的相互关系”)的发现、所显示的生物进化。这封信可以说是记载自然辩证法思想的第一个历史文献。
1859年出版的的《物种起源》,受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热情关注,他们迅速地读完这部巨著,并给以极高的评价,认为这是“证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最大规模的尝试,((12)日给马克思的信。《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9卷,第503页。)并且“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的基础”。(马克思日给恩格斯的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13l页。)
1863年,恩格斯结识了两年前迁居到、比他年轻14岁的德国化学家肖莱马(K.Schorlemmer,),经常同他讨论自然科学和自然科学史问题。肖莱马和恩格斯、马克思,很快成了知交,因为他们不仅对自然科学基本问题有一致的看法,而且在政治观点上也完全一致。肖莱马参加了马克思和恩格斯领导的(第—国际),以后又参加了。结识了肖莱马,使恩格斯在创建自然辩证法的过程中得到了一位卓越的科学顾问。
1869年7月,恩格斯结束了商业生活,1870年9月从曼彻斯特迁居到。本来他可以从此埋头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但他一到伦敦就忙于的领导工作,不久就经历了巴黎公社的斗争和内部同的斗争。不过,他还是挤时间来探讨自然科学和哲学问题。当时,以(K.Vogt)、摩莱(J.Moleschott)和(L.Buchner)为代表的庸俗唯物论在德国广泛流传。特别是毕希纳,由于他参加了工人运动,他的著作在工人中有很大影响。当1872年底毕希纳的著作《人及其过去、现在和将来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第二版发行时,恩格斯曾打算写一部批判毕希纳的著作,1873年初他已写下了一个片断,这是恩格斯留下来的《自然辩证法》手稿的第一个文献。在这篇手稿中,恩格斯强调指出:直到1830年以前,“自然科学家和旧的形而上学还相处得相当不错,”“但是现在一切都不同了”。【见本书第65页。】
可是,批判毕希纳的工作并没有系统地继续下去,取代的却是正面探索自然科学辩证法问题。日,思格斯从伦敦写信给正在曼彻斯特看病的马克思,【马克思于日从伦敦去曼彻斯特找一位熟识的,6月3日回伦敦。】信的第一句话是:“今天早晨躺在床上,我脑子里出现了下面这些关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思想。” 【见本书第329页。】信中提出:“自然科学的对象是运动着的物质,物体。”“对运动的各种形式的认识,就是对物体的认识。”接着,他逐一论述了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最后他说:“对这些东西进行加工总还需要很多时间”。【见本书第329—33l页。】这封信反映了恩格斯关于自然辩证法的第一个全面的构思,也是他准备写《自然辩证法》一书的起点。马克思接到这封信后,就给同在曼彻斯特的肖莱马看,肖莱马表示赞同。
在这封信的基础上,恩格斯写了一篇题为《自然科学的辩证法》的札记,以更加简练、概括的形式表述了这封信的思想,并且补充了一些重要内容,使原来的构思更加丰富、完整。这是恩格斯开始写《自然辩证法》的第一篇札记,也可以说是他准备写作的第一个提纲。【1935年出版的德文版和俄文版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联共(布)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研究院所写的序言和编者注(以后各版都继续保留着)都认为这个札记的写作时间是在写这封信以前。(参见1955年的中译本《》的序第2页,附注第294页,以及1971年出版的《马克思思格斯全棠》中文版第20卷第782页。)这个时间次序的判断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只要仔细比较一下札记和信的内容,就不难看出,札记是信的扩充和发展,而信的开头就讲明,信中的那些思想是当天早晨才第一次出现。这一错误是仓孝和同志首先注意到的。】
从日开始到1876年5月这三年时间,恩格斯埋头于全面探索自然辩证法,并写了94篇札记,其中有1875—76年间写成的《导言》。这篇《导言》是全稿的精髓,它生动地总结了近代科学的成长和发展,特别是自然观的变化和发展,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本性,指出“自然界不是存在着,而是生成着并消逝着”。【 见本书第12页。】
经过这三年的悉心研究,日他给马克思的信中说,他已经“有相当的自由和把握”在自然科学领域中进行活动,连《自然辩证法》“这部著作的最终的全貌也已经开始呈现在我的面前。” 【 见本书第333页。】可是,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他却不得不“突然把一切都搁下来去收拾无聊的”。【见《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34卷,第18页。】当时是讲师,他所宣扬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形而上学哲学,迷惑了的一部分群众和某些,日该党领袖写信给恩格斯,希望他出来制止这种“杜林热”的蔓延。恩格斯欣然接受这一请求,立即停止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用三个多月时间去涉猎的主要著作,9月就着手写《》,到1877年1月初完成了引论和第一编《哲学》,并开始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机关报《前进》上陆续发表。1877年6月,他继续写第二编《政治经济学》,8月间完成;接下去又写第三编《社会主义》,至1878年4月完成。为了在理论上彻底驳倒那个无所不包、永恒的体系,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全面地、连贯地、正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因而使它成为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在第一编《哲学》中,恩格斯第一次系统地、全面地论述了辩证唯物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时还没有出现“辩证唯物论”这个词。这个词是于1908年写《》一书时才第一次使用。】哲学,同时也是第一次发表他多年来关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成果。
恩格斯写完《反杜林论》以后,就回过头来继续他已中断了两年的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和写作。月间,他为《反杜林论》写了一篇序,精辟地论述了从形而上学走向辩证法的迫切性。但这篇序当时没有发表,恩格期把它留在《自然辩证法》手稿中,而另又写了一篇简短的序来代替它。在这前不久,他写了一篇《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揭露当时在英、俄、德等国一些著名科学家中间流行的“心灵论”是最荒唐的迷信,指出这是经验论者蔑视理论、蔑视辩证法所不能不受到的惩罚。
1878年8月,在恩格斯开始继续写《自然辩证法》时,写了一个“总计划草案”。这个计划是他五年前最初设想的补充和发展,反映了两年前即已呈现在他脑海中的《自然辩证法》一书的“最终的全貌”。在这篇稿以及一年后(1879年)写的《辩证法》稿中,恩格斯开始明确地提出辩证法的三个规律:“量和质的转化”;“对立的相互渗透”;【 第一个用“对立的统一”这样明确的形式来表述这一规律并把它作为辩证法的核心的是。于1914年写的《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见:《》,1956年,人民出版社、第210页。)而第一个提出“一分为二”思想的则是大约2500年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在恩格斯著作中所突出强调的则是“否定的否定”这一规律,称它是“整个体系构成的基本规律”。(见本书第76页)。这显然也是黑格尔的观点。】“否定的否定”。他指出:“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和学”。【见本书第3页】
以后五年时间,恩格斯在学术方面主要是从事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正如他于1885年写的《反杜林论》第二版序言中所说的:“要确立辩证的同时又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需要具备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马克思是精通数学的,可是对于自然科学,我们只能作零星的、时停时续的、片断的研究。因此,当我退出商界并移居伦敦,从而获得了研究时间的时候,我尽可能地使自己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来一个彻底的-象所说的——‘脱毛’,八年当中,我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这上面。” 【 见《》第20卷,第13页。】这里所说的8年,是指1873年至1876年和1878年至1883年这两段时间。
1878年7月以后,恩格斯陆续写了《运动的基本形式》、《运动的量度——功》等论文和七十多个札记。日他在给马克思的信中说:“现在必须尽快地结束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第115页。】可是,事与愿违,马克思突然于日逝世,恩格斯义不容辞地担当起马克思遗稿《》第二卷和第三卷的整理出版工作,以及的领导工作,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第三版序言中所说:“自从去世之后,更紧迫的责任占去了我全部的时间,所以我不得不中断我的工作。”但他还是希望“等将来有机会再把所获得的成果汇集、发表出来”。【见《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0卷,第15页。】事实上,在恩格斯生前,这样的机会一直没有到来。1883年9月,他开始整理《资本论》第二卷遗稿,到1885年2月完成。紧接着就开始整理《资本论》第三卷,一直到1894年10月才最后完成。接着他又准备整理《资本论》第四卷,并筹备出版马克思和他自己的全集。可是不久,日,恩格斯就与世长辞了。自从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虽然也曾写了《》(月)、《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1885年10月)和《》(1886年初)等重要著作,但未能再有机会去专门为《自然辩证法》写稿。在逝世前不久,他把《自然辩证法》的存稿作了一次清理,把全部181篇稿分成四束,分别加上标题。
第一束共127篇,都是较短的札记和片断,放在最前面的是1873年5月前后写的最初两篇稿《毕希纳》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这一束的总标题是:《辩证法和自然科学》。
第二束共6篇,篇幅都比较大些,总标题是《自然研究和辩证法》。其中有1885年写的《反杜林论》的两个注释和1886年写的《》书稿中被了的部分。里面还包括两篇重要的成稿:1878年写的《&;反杜林论&;旧序=;1876年写的原来打算作为《奴役的三种基本形式》一书的导言《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一束的内容显然原来都是准备为别的著作而写的。
第三束是6篇已完成的论文,总标题是《自然辩证法》。其中有1875—76年写的《导言》,1880-81年间写的《运动的基本形式》、《运动的量度——功》和《潮汐摩擦》,1878年写的《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1882年写的《电》。
第四束是42篇札记和片断,总标题是《数学和自然科学。不同的东西》,其中有1880年写的《局部计划草案》和1878年写的《总计划草案》,并把后者放在全稿的最后。
在第二束和第三束中,恩格斯都亲自编了一个目录,因此内容可以完全确定。至于第一束和第四束则没有目录,内容是否曾被后人更动过,就不得而知了。
除了上述内容外,第一束里还夹有为写《反杜林论》准备的关于社会主义和的三个片断材料,第四束里夹有8页数学计算草稿和一篇关于学说的札记,这些显然都同《自然辩证法》无关,但也无法考证这些材料怎么会夹进去的。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遗稿由马克思的最小的女儿爱(Eleanor Marx,)和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负责保管。当时代表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负责处理马克思、思格斯遗稿的是(E.Bernstein),他一贯敌视辩证法,1896年曾公开声称辩证法给马克思主义带来了最大的危害。因此,他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遗稿,采取了对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来说是绝对不能允许的,也可以说是罪恶的态度,随随便便地把这些宝贵的遗稿搁置一边。在四束内容丰富的遗稿中,他只发表了两篇。一篇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发表在1896年的《新时代》杂志上,发表时并未说明出处。另一篇是《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发表在《1898年世界新历画报》年鉴上,发表时才透露这是一系列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完整论文中的一篇。可是以后,他再也没有发表过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别的文稿了。
直至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俄共(布)中央派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成立于1921年I月)院长梁赞诺夫(A.Pnean。s)前往德国社会民主党档案馆,全面组织马克思和恩格斯遗稿的照相复制工作,才发现《自然辩证法》手稿。据梁赞诺夫1923年发表的报告,他们那一年在柏林所获得的照相复制品就已达七千张,其中包括《》、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和大量的信件。这项复制工作进行到1927年才完成。
据自己于1924年的交代,【参见梁赞诺夫为1925年版《自然辩证法》所写的序言。见德文版《马克思恩格斯文库》第二卷,版,1927年,第140页。】恩格斯逝世后不久,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委托党员、物理学家列奥·阿龙斯(Martin Leo Arons,)去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自然科学和数学的遗稿是否可以发表。当时这些手稿大部分在爱琳娜手中,另一部分在路易莎·施特腊(Louise Strasser,,1890年起担任思格斯的秘书)手中。阿龙斯到伦敦审读了这些手稿后,认为内容太陈旧,完全不能发表。阿龙斯是个坚持狭隘的经验论立场、没有哲学头脑的,他的反对出版《自然辩证法》是十分自然的。伯恩施坦就以此为借口,长期埋没这部手稿。直至1924年春天梁赞诺夫找他谈这部手稿的出版问题时,他为了推脱罪责,才把这部稿送交审读,要爱因斯坦考虑是否可以出版。爱因斯坦于日给伯恩斯坦写了这样的意见:“先生把恩格斯的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内容的手稿交给我,托付我发表意见,看这部手稿是否应该付印。我的意见如下:要是这部手稿出自一位并非作为一个而引人注意的作者,那末我就不会建议把它付印,因为不论从当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还是从方面来说,这部手稿的内容都没有特殊的趣味。可是,我可以这样设想:如果考虑到这部著作对于阐明恩格斯的思想的意义是一个有趣的文献,那是可以出版的。”【见《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1977年,第202页。】
梁赞诺夫在他写的《自然辩证法》第一版序言中推测,当时伯恩施坦没有把《自然辩证法》的全部手稿送给爱因斯坦,而只送去一束有《电》这篇长论文的那部分手稿。但哲学家西德尼·胡克(Sidney Hook)在他的一本专门攻击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说,伯恩施坦于1929年在柏林告诉过他:爱因斯坦当时是看到了《自然辩证法》全部手稿的。爱因斯坦于日给胡克的信中也承认是看到了全稿的。爱因斯坦由于受了德国自然科学家反对黑格尔那套自然哲学的传统的影响,主观上对辩证法采取疏远的态度,因而即使有幸读到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手稿,也认识不到它在科学上的重大价值,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尽管如此,他仍认为这部著作是值得出版的,这就剥夺了伯恩斯坦企图阻挠这部著作出版的任何借口。由于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的努力,在恩格斯逝世三十年之后的1925年,《自然辩证法》遗稿终于在莫斯科由苏联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它作为《马克思恩格斯文库》的第二卷,以原文和俄文译文对照形式发表。同时,在德国法兰克福由国际出版社出版了德文版。《自然辩证法》的第一个版本,它的编辑、校订和翻译工作都做得比较粗糙。编排次序完全按照写作年代,它不但不考虑恩格斯自己写的计划草案,甚至还把它们随意删掉,而且还加进一篇不属于《自然辩证法》遗稿的悼念肖莱马的文章。
1925年出版《自然辩证法》以后,1927年和1929年又分别再版了德文版和俄文版。这个俄文版也收在1928—46年出版的29卷本俄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的第14卷中,并于1935年分别出版了和俄文的单行本。
1941年,联共(布)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研究院(系1931年由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同1924年建立的列宁研究院合并而成)出版了《自然辩证法》的新版本。这个版本修订了1925年版的一些重大错误,在编排形式上也作了根本的改动,主要是根据恩格斯自己写的计划草完,而不是简单地按照时间次序。1954、66年出版的39卷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二版第20卷(中译本1971年出版)中的《自然辩证法》,就是因袭1941年版的。
《自然辩证法》的中译本,曾出版过四个。第一个是1932年8月上海出版,译者杜畏之,是根据1925年的德俄对照本译的,但编排次序作了根本性的更动。译者主观上是想按照文章的性质来编排,可是却显示出很大混乱和任意性。同时,原书编者所写的注释也全被删去。第二个中是1950年9月三联书店出版,译者,是根据1935年的俄译本和1930年日译本转译的,至于编排次序则是根据1949年的俄文新版(也就是1941年版)作了改动。原书编者的注释也全部未译。
第三个中译本是1955年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译者曹藻华、于光远、,是根据联共(布)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研究院编的1935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和1953年的俄译本译出的,编排次序完全按照俄译本(也就是1941年版的),俄译本的附注全部译出。第四个中译本是1971年3月人民出版社出版,译文由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对1955年版本的译文略作了一次校订而成,校订所依据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德文版第20卷。现在在于光远同志主持下正在校译重编《自然辩证法》。这是第五个中译本。这个新的特点是:它是按照恩格斯《自然科学的辩证法》的构思来编辑的;增加了三篇以前未收入的恩格斯为准备写作《自然辩证法》而作的有关书籍的札记;把马克思恩格斯通信中和在恩格斯其他著作的序言中有关写作《自然辩证法》的文字作为附录;另外由中国学者和出版者作的注释和索引。的《》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解放前,无论在和,都有不少青年在认真学习这一光辉著作,并热情传播它所启示和阐明的真理。解放后,广大自然科学工作者把学习作为学习马克思主义,提高自己的科研、教学水平的重要步骤。1956年制定全国科学规划时,关心的科学工作者也共同制定了《(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12年()研究规划草案》,并在1956年10月出版的《研究通讯》创刊号中发表了全部说明书。明确地把所创建的“”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用以概括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的研究,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虽然,以后由于种种原因,这个规划并没有能够很好地实现,但是,二十多年来,中国已有越来越多的自然科学家能够自觉地运用,并在实际的科学工作中取得显著的成效。
“”覆灭后,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重新又受到了重视,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史的研究并列为全国科学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可以预见,在向进军的新的长征中,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所闪耀的光辉思想,必将成为鼓舞我们前进的巨大动力,同时,也必将为全国人民的伟大实践所丰富和发展。
在中国的影响,成立,出版了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系列科学的自然辩证法文集,自然科学史与哲学等研讨会,促进了与西方科学的历史与哲学探讨,正是这种自然哲学背景在中国于年形成了与工程(Zeng BJ)的理论与思维,并通过年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国际交流推动了21世纪、遗传学与医药学等领域的迅速发展,堪称系统与可能将带来新的科技与产业革命。《》在生前并未成为最后的定稿,而且离现在已有一个世纪。这一个世纪中,无论在、生物科学和生产技术方面,都有为前人所无法想象的历史性突破和发展。恩格斯说过:“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20页。】在1885年讲到他自己写的关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成果时,恩格斯非常谦虚地说:“也许理论自然科学的进步,会使我的工作的绝大部分或全部成为多余的。”【恩格斯:《反杜林论》第三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5页。】经过一百年来自然科学领域的实践的检验,《》中的某些论点和结论确实是过时了,必须加以修正。正如所说:“对恩格斯的唯物主义的‘形式’的修正,对他的自然哲学论点的修正,不但不含有任何通常所理解的‘修正主义’,相反地,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所必然要求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第14卷,第265页。】但是,这一著作的基本思想、基本观点和方法依然是正确的,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强大的生命力。正如列宁在分析二十世纪初物理学所面临的形势时所指出的:“现代物理学是在临产中。它正在生产。”【同上书,第330页。】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每一个重大发展,无不宣告的胜利。
自然辩证法也象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组成部分一样,本身是科学。科学是让人研究的,而不是要让人供奉起来膜拜的。它来源于实践,并且随时受着实践的检验。它不是僵化的教条和空洞的说教,而是实际的行动的指南。它是要使人扩大眼界,活跃思想,而不是要使人,固步自封。它是自然科学的前哨和后卫,并且要不断地从自然科学吸取养料,不断地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手稿阅读完毕后曾做出这样的评价:“先生把恩格斯的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内容的手稿交给我,托付我发表意见,看这部手稿是否应该付印。我的意见如下:要是这部手稿出自一位并非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而引人注意的作者,那么我就不会建议把它付印,因为不论从当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还是从物理学史方面来说,这部手稿的内容都没有特殊的趣味。可是,我可以这样设想:如果考虑到这部著作对于阐明恩格斯的思想的意义是一个有趣的文献,那是可以出版的。”(《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商务印书馆,1977年,第202页)封面书名:自然辩证法
编著:杨德才 (编者)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版次:第1版 (日) 平装:376页 开本: 16开 ISBN:
条形码: 9该书是供理工类学习的哲学教材,系统介绍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思想,结合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进程、新成就,阐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科技观,以及学习和运用自然辩证法思想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一篇 科学技术对象论
第1章 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第2章 自然界的存在方式
第3章 自然界的运动
第二篇 科学技术结构论
第4章 科学技术的系统结构
第5章 科学理论及其结构
第6章 技术及其结构
第7章 科学技术的组织结构
第三篇 科学技术运动论
第8章 需要、精神是科学技术运动的动力
第9章 科学技术运动的思维形式
第10章 科学技术运动的一般模式
第四篇 科学技术功能论
第11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第12章 科学技术功能实现的社会条件
第13章 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第14章 科学技术与科学发展观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于1977年由著名科学家提议,中国科协申报,日经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批准成立的社团组织。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是为发展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由全国自然辩证法工作者和热心自然辩证法的自然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工作者、科学管理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愿组成,依法登记的公益性、学术性法人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于1977年由著名科学家提议,中国科协申报,日经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批准成立的社团组织。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是为发展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由全国自然辩证法工作者和热心自然辩证法的自然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工作者、科学管理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愿组成,依法登记的公益性、学术性法人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坚持民主办会,实行会员制;最高决策权在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30个有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现有32个专业委员会(含筹备)和8个工作委员会。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现任理事长:朱训。秘书长:。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有《自然辩证法研究》学术期刊(月刊)。《自然辩证法》作为经典的哲学类书籍,已经被很多高校作为指定的必修课程。据悉,目前很多高校的研究生都开设有这门课,且是作为必修课来认定的。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