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3意义即臭氧化学式表示的意义的意义

地球大气层表面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对维持地球生态平有重要作用,科学家测得臭氧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8,则臭氧的化学式为
O3,相同分子数的氧气和臭气的质量比为
2:3,相同质量的臭氧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
2:3.【考点】.【专题】计算题.【分析】首先从题目已知的信息中可以得出,臭氧是氧元素组成的单质,说明它只含有一种氧元素;而我们又熟知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只要求出该单质分子含有几个氧原子即可.又题目已知臭氧的相对分质量是48,则可以设它含x个氧原子,故16x=48解得x=3.那么相同分子数的氧气和臭气的质量只要分别列出其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然后相比即可.对于相同质量的臭氧和氧气可以设它们的质量均为X,则每种物质的分子个数就可以表示出来了.【解答】解:首先根据题目的意思得出臭氧为单质,所以可以设它的化学式:OX,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然后根据已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8,列出方程式16x=48,解得X=3.所以臭氧的化学式:O3; 而氧气的化学式O2,相对分子质量为16×2=32,对于相同分子数的氧气和臭气的质量比为 32:48═2:3;对于相同质量的臭氧和氧气,我们可以设它们的质量都为X,所以臭氧的分子个数可以表示为:,氧气的分子个数可以表示为:然后用:=2:3【点评】本题从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臭氧层从发,提出臭氧可以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的情景,意在考查氧元素组成的另一种单质臭氧的化学式,与同是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氧气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比较计算.在解答此题过程中,可以发现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在相同分子数下其质量比等于原子个数比,相同质量下分子个数比等于其质量之反比.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 难度:0.67真题:4组卷:0
解析质量好中差答案:略解析:
(1)(2)②(3)否(4)反应过程中氯原子没有损耗,而是在循环消耗臭氧,导致少量的氯原子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影响(5)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考查的是学生环境保护、合理使用化学物质和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以下答案供参考:治理污染要从禁止污染源开始;人类要有地球村观点,治理污染要全球共同行动;合理使用化学物质;不使用含氟里昂的制冷设备;科学在防治污染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污染治理的时间较长,代价较大;化学是一面双刃剑,既能造福人类,又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特别是人类发明并使用氟里昂(主要用作致冷剂)若干年后,科学家发现氟里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分解出氯原子破坏臭氧层,其破坏臭氧的循环示意图如下: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1)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2)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①物理性质:②化学性质:③用途:(3)请从分子构成的角度,指出氧气和臭氧的不同点:,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决定的,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也决定着物质的(4)材料1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经过①②③的反应过程后,反应物氯原子的个数是否发生变化?(答:“是”或“否”).(5)诺贝尔奖获得者莫里纳博士指出:“少量的氟里昂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的影响”,请你根据循环示意图论证他的观点:;(6)写出材料3中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化学方程式:;(7)磷在臭氧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相似,请写出磷在臭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8)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9)请提出一个缩小臭氧层空洞的设想:.
科目:初中化学
25、人类发明并使用氟里昂(主要用作致冷剂)若干年后,科学家发现氟里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分解出氯原子破坏臭氧层,其破坏臭氧的循环示意图如下:(1)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2)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3)经过上述①②③的反应过程后,反应物氯原子的个数是否发生变化?(答:是或否).(4)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莫里纳博士指出:“少量的氟里昂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的影响”,请你根据循环示意图论证他的观点..(5)在科学家的建议下,许多国家签署了停止使用和消费氟里昂的协议,使得大气中氟里昂的含量得到了控制.请你根据本题提供的信息就怎样有效保护我们的环境谈一点建议或认识:.
科目:初中化学
人类发明并使用氟里昂(主要用做冰箱制冷剂)若干年后,科学家发现氟里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分解出氯原子破坏臭氧层,请你就怎样有效保护臭氧层谈一点建议或认识.
科目:初中化学
人类发明并使用氟里昂(主要用作致冷剂)若干年后,科学家发现氟里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分解出氯原子破坏臭氧层,其破坏臭氧的循环示意图如下:(1)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O3;(2)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②;(3)经过上述①②③的反应过程后,反应物氯原子的个数是否发生变化?否(答:是或否).(4)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莫里纳博士指出:“少量的氟里昂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的影响”,请你根据循环示意图论证他的观点反应过程中氯原子没有损耗,而是在循环消耗臭氧,导致少量的氯原子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影响.(5)在科学家的建议下,许多国家签署了停止使用和消费氟里昂的协议,使得大气中氟里昂的含量得到了控制.请你根据本题提供的信息就怎样有效保护我们的环境谈一点建议或认识:治理污染要从禁止污染源开始.
科目:初中化学
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以阻止阳光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过度照射.但是人类发明并使用氟里昂(主要用作致冷剂)若干年后,科学家发现氟里昂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得到的氯原子能破坏臭氧层,其破坏臭氧的循环示意图如下:(1)臭氧的化学式,在臭氧被破坏的过程中氯原子起的是作用.(2)请写出上述循环过程中臭氧被破坏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个).(3)你从上述循环过程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只写一条).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臭氧的化学式是O3,在通常状况下
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臭氧的化学式是O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2,并放出大量的热.O3的氧化能力比O2强得多.若将O2通过臭氧发生器,在无声放电条件下,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O2中含有约3%的O3.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约25km处有一个厚度极薄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飞机排出废气中的CO、CO2、NO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致冷剂“氟利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1)O2和O3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看到______的现象.(3)写出在臭氧发生器中O2转变为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4)应采用什么方法保护臭氧层?答:______.(5)SO2遇O3微热即被迅速氧化成SO3,SO3跟水反应生成硫酸,这是除去废气中SO2的理想方法.SO2与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所属题型:填空题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找答案上)
(1)根据由于结构不同,造成了他们性质的不同;因此O2和O3性质不同的原因是:O2和O3是不同种物质;故答案为:O2和O3是不同种物质;(2)根据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2,并放出大量的热.O3的氧化能力比O2强得多,所以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看到:木条自燃,且燃烧比在纯氧中更剧烈;故答案为:木条自燃,且燃烧比在纯氧中更剧烈;(3)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在臭氧发生器中O2转变为O3的化学方程式:3O2 放电 . 2O3;故答案为:3O2 放电 . 2O3;(4)根据超音速飞机排出废气中的CO、CO2、NO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致冷剂“氟利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可知保护臭氧层的方法:不向空气中排放氟利昂等破坏O3的气体物质;故答案为:不向空气中排放氟利昂等破坏O3的气体物质;(5)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写出SO2与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SO2+O3=3SO3;故答案为:3SO2+O3=3SO3.
马上分享给同学
初中三年级化学试题“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臭氧的化学式是O3,在通常状况下”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文字表达式、
分子的定义、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化学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
酸雨的成因:
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还有少量灰尘。
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如果形成酸性物质时没有云雨,则酸性物质会以重力沉降等形式逐渐降落在地面上,这叫做干性沉降,以区别于酸雨、酸雪等湿性沉降。干性沉降物在地面遇水时复合成酸。酸云和酸雾中的酸性由于没有得到直径大得多的雨滴的稀释,因此它们的酸性要比酸雨强得多。高山区由于经常有云雾缭绕,因此酸雨区高山上森林受害最重,常成片死亡。硫酸和硝酸是酸雨的主要成分,约占总酸量的90%以上,我国酸雨中硫酸和硝酸的比例约为10∶1。
天然排放源
1.海洋:海洋雾沫,它们会夹带一些硫酸到空中。
2.生物:土壤中某些机体,如动物死尸和植物败叶在细菌作用下可分解某些硫化物,继而转化为二氧化硫。
3.火山爆发:喷出可观量的二氧化硫气体。
4.森林火灾:雷电和干热引起的森林火灾也是一种天然硫氧化物排放源,因为树木也含有微量硫。
5.闪电:高空雨云闪电,有很强的能量,能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部分化合生成一氧化氮,继而在对流层中被氧化为二氧化氮。
N2+O2=高温高压=2NO
2NO+O2==2NO2
氮氧化物即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之和,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硝酸。
6.细菌分解: 即使是未施过肥的土壤也含有微量的硝酸盐,土壤硝酸盐在土壤细菌的帮助下可分解出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氮气等气体。
酸雨形成的化学反应过程:
(1) 酸雨多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含有硫的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S+O2=点燃=SO2
二氧化硫和水作用生成亚硫酸
SO2+H2O=H2SO3
亚硫酸在空气中可氧化成硫酸
2H2SO3+O2&2H2SO4
(2)氮氧化物溶于水形成酸:雷雨闪电时,大气中常有少量的二氧化氮产生。
闪电时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
N2+O2=放电=2NO
一氧化氮结构上不稳定,空气中氧化成二氧化氮
2NO+O2=2NO2
二氧化氮和水作用生成硝酸
3NO2+H2O=2HNO3+NO
(3)酸雨与大理石反应:
CaCO3+H2SO4=CaSO4+H2O+CO2&
CaSO3+SO2+H2O=Ca(HSO3)2
(4)此外还有其他酸性气体溶于水导致酸雨,例如氟化氢,氟气,氯气,硫化氢等其他酸性气体。
酸雨中的阴离子主要是硝酸根和硫酸根离子,根据两者在酸雨样品中的浓度可以判定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二氧化硫还是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主要是来自于矿物燃料(如煤)的燃烧,氮氧化物主要是来自于汽车尾气等污染源。相关的文献中,通过硫酸根和硝酸根离子的浓度比值将酸雨的类型分为三类,如下:
(1)硫酸型或燃煤型:硫酸根/硝酸根&3
(2)混合型:0.5&硫酸根/硝酸根&=3
(3)硝酸型或燃油型:硫酸根/硝酸根&=0.5。
1.开发新能源,如氢能,太阳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2.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3.工业生产排放气体处理后再排放。
4.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5.使用天然气等较清洁能源,少用煤。
我国酸雨主要是硫酸型,我国三大酸雨区分别为:
1.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降水污染严重区域。
2.华中酸雨区:目前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
3.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考点名称:
空气污染:
即空气中含有一种或多种污染物,其存在的量、性质及时间会伤害到人类、植物及动物的生命,损害财物、或干扰舒适的生活环境,如臭味的存在。换言之,只要是某一种物质其存在的量,性质及时间足够对人类或其他生物、财物产生影响者,我们就可以称其为空气污染物;而其存在造成之现象,就是空气污染。换言之,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正常的增量就产生空气污染的情形。
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包括急性和慢性两种。人在高浓度污染物空气中暴露一段时间后,马上就会引起中毒或其他一些病状,这就是急性危害。
1、山火造成大气的严重污染
山火造成大气的严重污染是人在低浓度污染物的空气中长期暴露,污染物危害的累积效应使人发生病状。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农作物、森林、水产及陆地动物都有严重危害。如因大气污染(以酸雨和氟污染为主)造成全国农业粮食减产面积在1993年高达530万公顷。
3、对物质材料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物质材料的损害突出表现在对建筑物和暴露在空气中的流体输送管道的腐蚀。如工厂金属建筑物被腐蚀成铁锈,楼房、自来水管表面的腐蚀等。
4、对全球大气环境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全球大气环境的影响目前已明显表现在三个方面:臭氧层消耗、酸雨、全球变暖。这些问题如不及时控制将对整个地球造成灾难性的危害。
5、室内污染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居室与其他建筑物内的空气比室外空气的污染程度更为严重,甚至在一些工业化程度很高的国家情况也是这样。一些室内空气污染物和污染源被认为对人体健康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这些污染物包括石棉、甲醛、挥发性农药残余物、氯仿、对二氯苯以及一些致病生物体。
空气污染的治理
1. 空气污染及来源
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污染物很多。目前量多且危害严重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 (NO2)、一氧化碳(CO)和可吸入颗粒物等。如下表所示:
2. 空气污染的危害
①酸雨:SO2、NOx等气体形成酸雨。
②臭氧层破坏:氟利昂的释放,加速臭氧分解。
③其他危害:空气污染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影响了农作物生长,破坏了生态平衡。
3. 空气污染的防治
①改善燃料结构,尽量充分燃烧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②对化石燃料进行脱硫、脱氮处理,工厂的废气要经过处理再排放。
③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
④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提高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
(2)PM2.5的性状: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能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3)PM2.5的来源: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的等有毒物质。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机动车尾气,燃烧)、挥发性有机物等。
(4)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
考点名称:
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语言,正确、熟练地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必需具备的重要基本功。
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
1.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化学方程式既然是化学反应的表达形式,显然,有某一反应存在,才能用化学方程式表达;没有这种反应存在,就不能随意写化学方程式。因此,掌握好反应事实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首要条件;
(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相等的,这是为实验事实所证实了的、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的基本定律,化学方程式必须科学地表达这一规律,这就要求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即通过调整化学式前面的系数,使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2.要注意&四查&
一个完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必需是各种物质的化学式正确、注明了必要的反应条件、配平、并标明了沉淀&&&或气体&&&符号。为此,写方程式时要注意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检查。
(1)查化学式。化学式写错是写化学方程式时最常见的错误,这是根本性的错误。化学式是化学方程式的基础,化学式写错,就等于那个反应不存在,写出来的化学方程式还有什么意义呢?
(2)查配平。上面提到,化学反应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无疑是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的,这样的方程式当然是错的。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更能导致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发生错误。所以,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注意检查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要逐步掌握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技能技巧。
(3)查反应条件。不少化学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缺少了反应条件,有的反应是不能发生的,或进行得很慢。化学反应常有这样的情况:反应物相同,但由于反应条件不同,因而会得到不同的产物。也就是说,反应条件能影响某些反应进行的方式。所以,必要的反应条件是不可缺少的。举一个常见的例子: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反应,但是我们知道,在常温之下,水是十分稳定的化合物,根本不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很明显,&直流电&这个反应条件非常重要,不能遗漏。
(4)查标号。即:要检查在生成物的化学式旁边是否正确标明了沉淀符号&&&或气体符号&&&。
坚持&四查&,可以有效地防止写化学方程式时可能出现的缺这少那的错误,确保用正确的、完整的化学方程式表达化学反应事实。
考点名称:
化学文字表达式:化学方程文字表达式即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步骤:
(1)写:根据反应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2)注:注明反应条件,即点燃、加热、光照和通电等。
化学方程文字表达式书写常见错误
对于初学化学的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常常会犯一些错误,老师可以帮他们进行理解,切不可强调死记硬背。
错例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解析:氧气是一种物质,氧表示元素,只是组成氧气的成分;氧的化学符号为O,氧气的化学式为O2,氧和氧气有区别,两者不可以替换。
例2:硫在空气中燃烧
解析: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才是反应物,空气中有很多的成分诸如氮气、二氧化碳气体等并没有参加这个反应,支持硫燃烧的物质只是空气中的氧气,硫和氧气才是反应物。
错例3: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解析: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氧化反应),而不是反应条件,让蜡烛燃烧起来的反应条件通常是用火柴将其点燃,反应条件应为点然。
错例4: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
解析:一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可以是多样的,硫酸铜溶液或者红砖粉末代替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二氧化锰并不是唯一的催化剂。一看到催化剂就条件反射似的想到二氧化锰,是对催化剂的定义理解有歧义。
考点名称:
分子的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化学上,分子是物质组成的一种基本单位名称,是组成物质的微小单元,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原有的一切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可用化学式表示:如O:既可表示氧气,也可表示1个氧分子。
概念的理解: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是&唯一粒子&。
②&保持&的含义是指构成该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
③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物质,而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需要大量的集合体一起来共同体现,单个分子无法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
④&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如果不是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这层含义上,分子还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子。
分子结构图:
分子的构成:
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分子是其中的一种。世界上许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可以构成单质,也可以构成化合物。如:氧气、氢气、C60等单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水、二氧化碳等化合物也是由分子构成的。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臭氧的化学式是O3,在通常状况下”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中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5氟利昂加臭氧的化学式_百度知道
氟利昂加臭氧的化学式
氟利昂加臭氧的化学式
+ O2总反应; + O → Cl• + • + O2ClO• + O3 → ClO•Cl 自由基链反应Cl&#8226臭氧在紫外线作用下O3 → O2 + O 氯氟烃分解(以CF2Cl2为例)CF2Cl2 → CF2Cl&#8226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Cl+O3→O2+ClO ClO+O→O2+Cl
如此周而复始,几乎不发生化学反应:
2O3—→3O2 (虽然反应中氟里昂分子所起的作用类似于催化剂,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
氯氟烃分解(以CF2Cl2为例)
CF2Cl2 → CF2Cl? + O3 —→ ClO??,但由于其参加了反应过程,不断破坏臭氧分子?。但是在对流层的氟里昂分子很稳定? + O —→ Cl,生成氧气分子和一氧化氯基? + O2
总反应,很快又变回氯原子,含氯的氟里昂分子会离解出氯原子;一氧化氯基不稳定,结果一个氯氟里昂分子就能破坏多达10万个臭氧分子,然后同臭氧发生连锁反应(氯原子与臭氧分子反应。
反应机理,因而严格意义上不属于催化剂)??,氯原子又与臭氧反应生成氧气和一氧化氯基……)?? + O2
ClO,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总的结果?Cl
自由基链反应
Cl? + ,当它们上升到平流层后
Cl+O3===O2+ClO ClO+O3===O2+Cl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氟利昂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臭氧的化学式是o3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