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年考研,现在想先了解一下,考研英语历年真题的话应该重点加强哪一部分呢?

这篇文章之前我只发在了核桃林上,现在发在这里,只是认识到自己还不那么高尚,补救一下攒攒人品。由于全文比较长,现在转到这里便懒得修改了,所以有可能文章里小部分内容多少需要点“核桃林相关知识”:P。如果你有耐心仔细看完,我相信会对每个朋友都有一定的帮助。归到底就是题目的一句话:这是我的关于考研,只给需要的人。不多废话,切入正题。
我想,属于我的考研游戏应该已经是结束了。和大部分玩过这游戏的人一样,心里面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些感慨吧。想把尚未遗忘的总结和记录下来,给自己留个纪念,也给后来的需要的朋友提供些借鉴。
简单说下自己,今年是第二年考了,07年应届考研,败了。今年跨专业,考的是数字媒体艺术,成了。分数就不说了,不高不低。
在我看来,把所有关乎考研的问题汇到一起,基本都可以归为两类。
1.考否。
2.怎么考。
然后我觉得,决定是否考研比探讨怎么考研更重要,因为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
对于考研来讲,最糟糕的事情恐怕不是努力了大半年时间最后没有考上,而是努力了大半年时间,甚至更长,好不容易考上了最后却在读研之后感到后悔和遗憾。可能有人会觉得读研了还会后悔么?我不知道,但我想我们一定要确保自己读了不后悔。因为,万一有呢?
考否,也就是考研对你的意义,这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答案必须靠自己慢慢想。但我想多少有一些共通的思考路数可供参考,即你想象中考上了之后自己想过一些什么样的生活?自己是否对那样的生活有着发自内心的强烈渴望?这些渴望是否足以超越考研之外的其他所有可能带给你的吸引力?
我想这些问题,大概把握住了我们思考的方向了。这里有一个小注意,那就是想象你考上了之后\&自己想过\&一些什么样的生活,而不是想象你考上了之后“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因为我们尚未了解的东西现实中往往与我们的想象差距不小,所以还是不要把很大的希望寄托在自己不可改变的事物之上为好。简单的比方说,我想最好不要完全是奔着“某学校”,“某专业”这类理由而去考研,因为你无法保证她必定会与你满满的期待相一致,搞不好就容易落入“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悲情情节中去。
写了这些,就是想说,玩考研这种游戏,一定不要出于冲动,也不要出于无奈,最好也不要是基于“先考了再说”这类理由。总觉得靠这些理由支撑来考研的人往往会在备考中途放弃,或者考试中放弃,就算都坚持下来了往往也会败,极少一部分可能考上了,但恐怕搞不好上了两三年之后也会觉得读研对他仿佛没有非常大的意义吧?
我们可以,也应该在抉择的过程中多听取周围的声音,但要保证最终是自己为自己做的决定,是自己的内心下了决心,是你真正打心眼里想读研,想考。这样一能保证你考上了不会有任何遗憾,二是只有你真正想考,你才会真正为备考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而这种“努力”,我想正是考研成功最大的法门。退一万步讲,就算真的败了,如果你真的努力了,也没啥遗憾的,如果仍旧想考,总结经验教训,再来一年,又算的了甚么?
以上说的这些,都是关乎对考研的态度问题。其实不管是考研也好,什么也好,态度是决定一切的。当你深思熟虑,确定考研是你接下来一段时间生活的最正确的主题的时候,请义无反顾。属于你的游戏的大幕也便正式拉开,你面临的下一个问题,是怎么考。
也就是考研备考的方法问题。
这个话题仿佛有点大,各种复习技巧啊,心态调整啊,生活规律啊什么的,这里就把自己复习过程的主要策略和心得体会,现在能想到的都记录一下,有些没想到的将来若是想到了就随时补上。每个人套路都不尽相同,所以以下方法,仅供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
先从总体上说说我的认识,我相信所有坚定了考研信念的人都会为了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但这种目标往往还照不亮我们脚下具体的道路应该怎么走。走歪了路,你越努力,结果都是离目标越远。我们如果因为南辕北辙,缘木求鱼而败了,多少有点可惜。那么这条复习的路子应该怎么去探索和前进呢?我觉得,把握了考试规律,也就是出题规律和答题规律,复习规律自然而然也就了然于胸了。
考研怎么说归根到底也就是应试。只不过我们应该早已经过了抱怨应试教育的年龄了,更何况考研还是自己的选择,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高高兴兴地去应试。
一切从考试的角度来出发,解决问题。考试最可能考啥,咱就努力掌握啥。考试基本不大可能考的,咱就基本不看。知识永远是学不完滴,那些你明知不会考而你又有点感兴趣的东西大可放到考完了以后去学习,当时当下我们的第一要义是通过考试,一定要抓住这个主要矛盾。
所以我自己的复习总方针是:一切从考试的角度出发,不断地校正自己的复习安排,尽可能时刻使自己主观上不断努力的方向与客观上考研命题的要求相一致。
所以很明显,找到客观上考研命题的要求,“得法”,就是考研获得成功的第二大法门。
那么咋找泥?
1.真题+大纲(解析)
2.认真研究过真题的人
3.出题的人
说明一下子:
1.没有认真准备考研而对真题置若罔闻的。“判断一个人将来行为的最好方法是看其过去的行为”,考研命题也是如此。你自己不研究真题,就相当于在游戏开始时的难度设定时给自己设了个超难级,而且游戏过程还没有任何提示。至于大纲(解析),我个人是07年的买过,但基本没看过,08年便根本没有买了。所以没法发表意见,不过从个人经历来看,不看倒仿佛也没什么太大损失。我是觉得英语政治的大纲(解析)只对你了解考试题型,命题方式与考试范围有些帮助。至于真正的考试命题规律,关键还是要研究真题。
2.我想认真研究过真题的人有两种,一是吃考研教辅这口饭的辅导班老师,二是往届考生,特别是成绩比较理想的同学。关于考研辅导班的看法放在后面,这里暂时不表。至于成绩比较理想的往届考生,如果能得到其总结性真传,那是非常非常棒的,往往可以当摸索性攻略来使用,特别是专业课。
3.这个就不说了……~~
说到这基本路子差不多清楚了,我们的时间,精力就应该花在“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这几个问题上。面对这些问题,一问真题,二问前人,三问自己。时刻记住,这是属于你自己的游戏。
==========================================================================================================================================
下面是关于政治,英语,专业课,晒一晒个人的看法。还是那句,仅供需要者参考借鉴。
先介绍个背景,我自己全程报了海天的08政治,英语辅导班,从暑期的强化一直到考前的预测。所以个人的政治,英语的复习线路受海天的任汝芬团队和宫东风团队影响较大,当然在其基础上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所变通。下面在介绍的时候也把自己眼中的海天政治英语综合进去,希望对考虑报班的朋友有所帮助。
首先是政治。
内容及题型:哲学(选择;简答),政经(选择;简答),毛概(选择;简答),邓三(选择;简答),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简答,出2道题,任选1道),形势与政策(选择)。
我使用的书主要是任汝芬序列一二三四,还有一本《重点剖析28道题》。以及海天发的其他资料,不过基本没怎么使用,所以也没啥印象了。序列一是教材性质的,每年都在大纲出后几天便修订出版,由于其是按当年的新大纲编写的,所以若是买了序列一,大纲以及大纲解析的钱可以省省了;序列二是各种题;序列三是当年的形势与政策汇总以及各部分的知识结构与要点总结,还有部分补充习题;序列四是最后四套题,考前最后的预测题。我觉得这些够用了。
根据自己对过往真题的一些研究,再加上自己考的这两年真题,我对考研政治的考试特点总体的认识是:
从横向的考试内容上来看,哲学,政经的大部分选择题考的是对这两门知识内涵的理解;剩下几门的选择题考的是对特定知识点的准确记忆;大题考的是对每一门类内部知识点关联结构的掌握以及对重点内容的记忆。所以我觉得政治考试的难点,同时也就是突破点有三:
1)哲学,经济学相关内容的理解;
2)毛概,邓三,形势与政策的知识点准确识记;
3)各学科内部重点知识点的关联结构及重点内容记忆。
同时,从纵向的与英语及专业课的对比上来说,特点有:
1)死的知识点多。或者说固化下来的知识点在考试中占很大比例。也正是这个特点,决定了单从应试角度讲,对付考研政治单纯的背也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只要你敢把当年的重点内容都背下来,考试时有点辨别他在考你哪几个点的能力,再具有一点善于联系的语言文字游戏能力,我觉得考个60,70分都很正常。
2)与考研辅导班及辅导资料的博弈愈演愈烈。我觉得出政治题的人挺不容易的,政治知识点每年变化不大,大部分又都是死的,而且这年头吃考研教辅这口饭的人很多,各种资料铺天盖地,自己出题又不能跳出当年大纲的框框,可框架内的各种点,各种题基本被各种资料出尽了啊!出深出难了大部分学生都消化不了,出简单了又丢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面子,出的中规中矩的话那基本上都在教辅资料的炮火覆盖范围内,还容易被辅导班研究政治的同行们笑话没水平,所以出题这活着实不大好干。今年我在答08政治题的时候,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这套题是在“夹缝中生存”。大部分题似曾相识,却又有种不完全同于平时的感觉。按照考研班的指定标准,我感觉很多题多少有些许“偏”的味道。比较明显的是的选择题,比如毛概,考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形势与政策考了07年新加入欧盟的国家,而且跟十七大报告的新说法相关联的考题好像稍微少了点。再如大题,政经考的是垄断与竞争的关系,世经第一题是中日关系,不是说这些不是重要考点,但他们应该也不算是今年最大最热的几个重点之一。我个人觉得这些主要是命题与辅导博弈的结果,如果按这个趋势分析,大家在复习的时候对一些稍感“偏”的东西不应太大意,要留意一下。
根据上面说的这些,再根据个人的一些现在对复习过程的反思,对考研政治给出的常规复习建议如下:(当然前提是使用任氏系列教材)
1.总的复习目标是:到考试前最后一两天的时候,已经最大化的突破上述三个考试难点,即哲学,经济学相关内容的理解;毛概,邓三,形势与政策的知识点准确识记;各学科内部重点知识点的关联结构及重点内容记忆。在整个几个月的复习时间里,要时刻提醒自己这个目标,切不可因为一时一地的僵局而暗了心志,乱了方寸,模糊了视线,偏离了目标。时刻问自己应该理解的理解的如何?应该识记的识记的如何?重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架是否已了然于胸?这些问题的答案一可以检验复习的进展,二也可以在复习遇到瓶颈时指明正确的跳出迷障的方向。简言之,明确而正确的复习目标会帮我们尽可能的回避考研中最常见的敌人:弯路。
2.总的复习路线就是以任之一为中心,以任之二为突破,以任之三为升华,以28道题和任之四为锦上添花。任之一是基础,是根本,囊括了除时政外的全部考试内容,重要性无需多言。请以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去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以及其力图表明的意思。去理解,去识记,去总结。(这里补一句,任之一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部分可以不看,这是任汝芬自己说的……原因是单从应试的角度来讲,任之三之四以及28道题会在后面的时间给出更小范围更精准的预测,而起码07,08两年的考研题都证明了这一点)。任之二以涵盖全部考点著称,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就是说任之二为了模拟全部考点,把所有考点,不论是重点不重点的,都出来了。所以使用任之二要注意到两点,一是以考点为指导,更好更有针对性的去剖析任之一,弄清楚哪些内容不是考点不会考,同时还要弄清哪些是选择题考点,哪些是大题考点,千万别把选择的考点当成大题的考点去深挖,那是一种浪费;二是太陷入任之二的话不大可取,因为那样容易失去对最重要考点的把握,把时间过多的花在那些基本不大可能考的内容上,这是弯路(其实我觉得凡是考研政治的纯习题集,比如2000题什么的,应该都存在这个问题)。至于如何把握其中的重点,最好的方法是报任汝芬团队的考研班并认真听讲,次等方法是等待后续的28道题和任之四以做参考,再次等的方法就是在自己做真题及自己复习基础上的自我直觉,虽不可尽信,但也不能完全不信自己咯。任之三是时事政治,各门知识点串联及习题补充,个人觉得咱也着实没必要为了时事政治而天天花时间来读环球时报,参考消息,因为投入产出比太小,太不实惠。每年基本上时事都逃不出任之三的范围,这里还有一点和任之二类似,就是其时事基本是涵盖了所有考研点,即重点不会完全突出……解决方法同上,但最好这个就不要希望靠自己直觉来了。而知识结构串联,实则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去剖析任之一,力求知识点在脑中存储的立体化,目的是更好的应对考题,特别是应对大题。感觉现在大题出题的趋势就是习惯把每一门课的一些不同章节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考察,比如哲学,有些时候你需要同时从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甚至历史观上同时对一个问题进行思考,进而形成答案,才能如天网般疏而不漏。最后是《28道题》和任之四,官方喜欢叫预测,直白的说他们毫无疑问是押题。在常规复习套路里面他们起的是在关键的最后阶段抓主要矛盾,尽可能使问题更加明朗的作用。
上面说的是常规复习建议,对应的必然也会有非常规复习建议。其实上面已经提到了,就是“有勇气把重点内容背下来”,这完全是由政治考试的特点决定的,英语恐怕就没法这么玩了。本人07年考试时政治是从1月份开始看的,一共19天,任氏一二三四全扔开,尽我能承受的极限去背了当年的28道题,以期能背上几道大题,选择题完全是谋事在天,成事也在天。最后是大题基本背到3道半以上,总分得了60分,我已经很知足了。但也听说比这高效率的大有人在,有看了两天最后60多分的,甚至还听说有完全裸考得60多分的,无需去考查其真伪,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对政治来说,觉得花小半年时间踏实的复习一遍政治性价比不高的,或者实际情况已经没法系统复习的朋友,还是有这样一条路子可走的。关于这条路子,补充几点看法:
1.虽说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但这多少是在赌博,主动权并不完全在你的手中。成者王侯的同时也要记得愿赌服输。
2.《28题》类的最后预测往往看上去很薄很好背,但是世界上有很多事往往又都是反着来的。他每一道题往往都是包含着很多小问题,而这些小问题大多可以单独拿出来出成大题。所以确切的说我觉得应该是“28个专题,100多道题”……归一句话,对于那些没有对政治知识内涵有比较深理解的朋友来说,如果你真的只想着把他通背一遍,至少给自己1个月以上的时间,并且保证记时用心和重复记忆。
说完了这基本的两种复习套路,下面想来简单说一下我眼中的海天政治。
课程设置就不细说了,顺序依次应该是:强化(各门课内容串讲),模考(讲一套模拟题),冲刺(各门课要点总结及任汝芬点评实时要点),点睛(最后的考前预测)
任汝芬团队的老师,我听过课的有任汝芬,阮晔,陆卫明,常红利和刘儒。
任汝芬:70多岁的高龄讲起课来底气十足,,非常有带头大哥的风范,内容上可能是因为他名气太响了吧,听完他的课总体感觉不错,但是仿佛没有我预先期盼中那么高。有个瑕疵是有些时候带有口音,容易让人错过小部分内容。强化班时讲哲学,冲刺时讲哲学和时政,点睛班也是由他和常红利两位老师主讲。
阮晔:我只在强化班时上过他的课,讲的是政经。感觉这老师语速和思路较快,经常幽他一默,知识点的掌握不需多言了,非常棒。而且两天的课为了多讲一些知识要点和复习经验,他还都主动压堂累计大概多给我们讲了快两个小时,很值得尊敬。如果要挑缺点的话我觉得也是有点口音。
常红利:他给我最深的印象有两个,一是他经常说“都是”,而且“都”字发音时是发二声;二是他每次上完课都会给我们做上一首诗,开玩笑说自己是个诗人。并且这诗仿佛大部分都是以“考试一定能考好”做结束句。挺有意思的一个老师,强化班时讲邓三,模考班由他一人包办,冲刺时讲的是邓三和世经,最后的点睛班也和任老先生先后登场。
陆卫明:非常有大儒的范儿,很偶像。我很喜欢听他的课,他虽然声音不若前几位老师那么大,但并不失力度。我想他主讲的毛概和世经大概是政治里面枯燥性最低的了,妙语不断,课堂上笑声也不断,偶尔还会来两个鲜为同学知的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很有意思。强化班时主讲毛概和世经,冲刺班时主讲毛概。
刘儒:我只在冲刺班的时候听过他讲的政经,总体感觉思路很清晰,挺不错的。只是没有再次听到阮晔老师讲课,多少有点遗憾。
然后既然说到政治辅导班,我想大部分人会有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到底需要不需要报?二是押题准不准?
第一个我想可以转化为差不多等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报班有没有用?这个问题永远没有固定答案的,肯定是因人而异。我想这里所谓的“有没有用”50%取决于辅导班的质量,老师能否剖析难点,划分重点,指引最为高效的复习方向以及传达新的考研相关信息;还有50%要取决于你听课的质量。这点我觉得其实更关键,如果你态度不够认真,思想上不够重视,精神不集中,那么你肯定不会记住老师课上讲的全部内容,更别提课后认真思考其中的要义了,那么这考研班你上的肯定“没有多大用”。这道理就跟玩摄影时,别人帮你找好了角度,取好了景,又设置好一切最佳参数,可是你自己就是不按快门一个样。
第二个问题, 我觉得没法正面用“准”或“不准”回答。你说他一个辅导班把每年的重点考点都给你列出来了,前前后后铺天盖地可演化成100多道题甚至更多,来押最后的5道题,他能不准么?如果说他就押了哪怕10道题,最后一共考了哪怕3道半,我也会高呼他押题真牛比,可问题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并且还有一点,这押题多少都带有听风就是雨的性质。举例来说,他给你押的是考黑熊,结果考的是棕熊,那么按考研班的逻辑就是押中了,其实我倒也觉得这无可厚非,理解。所以也请大家理性地看待每年都会出现在任何考研班海报上那明晃晃的“热烈庆祝XX考研连续N年5道政治大题全部命中!”这类广告语。说到这,我想特意鄙视一小下**,我清楚地记得今年1月19号上午考完政治,下午我就在学校里多处海报栏看到了“热烈庆祝**考研08政治5道大题全部命中”的扎眼的宣传海报,我怀着崇敬而羡慕的心情去认真看了一下(因为我觉得有一道大题海天今年押的不大准确,就是政经的那道,大概考的是“近些年来资本主义国家垄断和竞争的发展有哪些新特点”,我记不大清了,而我觉得今年海天对政经的预测忽略了这个,因为我相信我考前对今年的重点预测已经做了很足的准备,而答道这题时我感觉相对很空白,基本没太好的方法下手),我想看看**到底是怎么牛逼到把这道题给预测出来的,结果我看到的**标明的其对应真题的预测是在某本其资料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消除垄断”,虽说我不能记的一字不差,但大意肯定是这个。我真的很无奈,这也能叫预测命中?你押的是熊猫而人家考的是波斯猫啊……我不知道海天后续的“命中宣传”上是否也是同样的情况,如果是的话,也要同鄙视一下。
最后小结一下:
对于海天政治,我觉得老师在剖析难点,重点,预测考点,责任心这些方面总体上是很让我满意的。但这绝不等于你报了这个班政治就没问题了,如前所述,考研班对你作用的大小主要是由你自己来决定的。你要清楚,老师再牛逼他讲的也是政治,而那些政治语言码在一起时其试图表明的意思不可能像一本可以轻松读来的小说。如果你对这些有充足的准备,能够保证集中精神,仔细听讲,认真思考,而不因为政治内容的枯燥就时常走神或睡觉,并且经济条件允许,我觉得这样的话,报考研班一定是有收获的。
补充一点:如果你选择了报班,并且是包括强化班的,这里有个建议,最好在上强化班之前找本往年的任之一,把其中哲学和政经的内容先尽可能看一遍。前面已经说了这两门最大的考点与难点就是理解,而老师会在两天时间内把一门课的全部内容串讲一遍,其强度是很大的。所以最好在这两门课开课之前仔细地预习理解一遍,听课时也便于更加有的放矢。而其他几门,我觉得不看也可以,问题不大。
=====================================================================
接着是英语。
其实在这里发表个人关于考研英语复习的心得是一件让我很露怯的事,因为我在考研之前的英语基础实在是挺让人寒心的。这么说吧,我觉得考研前我英语就是CET4―的水平,也就是不到四级,大学里考了好几次最后终于连蒙带骗得上天眷顾很幸运地考了个430,仅此而已。所以下面说的这些,高手们大可跳过不看。同时也想给英语基础和我一样的朋友们一些信心,只要你够努力,并且方法得当,英语没什么可怕的。
我觉得干掉考研英语有三个下手关键词:单词;阅读;作文。套用政治语言来说:三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考研英语复习的主体。在这个主体中,单词是基础,阅读是重点,同时作文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应努力促使三者协调发展,进而推动考研英语应试水平又好又快的发展,不断夺取建设有个人特色考研英语复习事业的新的胜利:)
其基础作用不需多言,你想盖的是摩天大楼,就不能用过去盖瓦房时的那种小红转头。没必要背5500,掌握3000核心词汇就足够了,当然,具体地讲是要掌握核心单词的核心意义,也就是他出现在考研卷纸上时常出现的那一个或几个意思。背单词的方法大家都知道就那些种,也不细谈了。我想只要你认识到背单词的重要性并愿意为之努力,就没道理有背不下来的单词。当然,除了作文常用词汇外,对大部分单词所谓的“背”只是“望文即知意”,识记即可。至于单词书,我想市面上的大部分,新东方,星火啥的应该都不错,看个人偏好选择即可。这里唯一想强调一下的是关于背单词的目标。大家都知道,背的目标是“会”。但我还觉得,单说“会”是模糊的,确切地讲应该是“在考研英语考试的当天当时见到自己背过的单词,能够清楚的反应出其对应的意思”。我这么说是有经验教训的,今年备考的时候我曾花了连续两个月时间通背了6遍左右的核心单词,我用的是宫东风编写的单词书,大概2800多个吧。感觉单词已经是很纯熟了,随后便把英语复习的重点转入对阅读理解出题特点及解题技巧的研究,以及后续的作文训练,当时觉得单词背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在不断的看题和做题,写作过程中带着看一看即可。这样到了12月中下旬的时候,偶然间翻了一下背过的单词书,没想到竟感觉有一半已经差不多忘了,很受打击。于是又花了4天左右重温了一遍单词书,这时候回去看最近自己做的模拟题,竟然发现自己做题当时感觉不认识的单词有好些我竟然背过……,这件事情给我的刺激很大,所以我临时改变了自己原来的复习安排,到了临考试的前两天,没有再看做过的题,也没有看本打算看的记的不是特熟的作文话题的范例写作,而是仅仅重新翻看浏览自己背过的单词书,包括19日中午到下午考英语前也是看单词。最后当下午答阅读时我觉得自己做了最正确的决定,这两天重温的单词帮了我很大很大的忙,如果没看的话,答题时会有很多关键信息我理解不出来。说这些是真的想给大家提个醒:记单词一定要延续到考前最后一天甚至考试当天,具体的安排可以视个人不同情况做调整,一定要保证在考前一两天把自己背过的3000核心词再过一遍,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实现你的目标――“在考研英语考试的当天当时见到自己背过的单词,能够清楚的反应出其对应的意思”。
大家都知道“得阅读者得天下”,可以说对阅读理解的把握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考研英语的成败,所以对阅读理解出题特点以及解题方法的研究应该作为考研英语复习的重中之重。
那么该如何下手来攻下阅读理解?可以说我在今年考研复习前对这个问题一片茫然,基于那时的英语基础,我对做阅读理解只有一个总体上的概念,就是“先看一遍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再找到对应问题的答案”,但对于每一步具体应该做哪些工作,怎么才能做的又好又快,则是一问N不知了。到暑期时候认真听了宫东风的课,虽说不能使阅读理解瞬间“天堑变通途”,倒也确实有种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的感觉。我逐渐认识到,阅读理解有其自身特定的命题规律,所以解题时确实有很多固定下来的解题“思想”和“技巧”可言,用宫的话来讲,叫“技术动作”。你所掌握的技术动作越多,而且你掌握的越纯熟的话,没道理你得分会低。
现在要我回忆起复习时到考试前所掌握的全部“技术动作”恐怕已经不现实了,我就尽可能地把想到的一些介绍一下,希望多少起到点抛砖引玉的作用。当然,这里面不考虑单词量严重不足的情况,在正常的掌握考研核心单词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1)总体上可以有4种主要解题思路:中心主旨;同义词代换;特殊句式、单词以及标点;特定题型的解决套路。
2)总体上的解题步骤大致是:先读5个题干(选项此时可以不看);再读原文前两段(精细的品味每一句话)并解相关问题;接着读剩下的段落(现在一般是全文是5段,所以这里很可能是3段)并查找其间的“非常规”句子然后试解相关问题。
大家都知道解题思路是贯穿于各解题步骤中的,下面把二者融汇一下,具体说说。
先读题干。大家读题干的时候不要像做听力一样有个稍微的印象就好,要知道,考研英语阅读的命题基本上遵循“形散神不散”的规律,5道题一定都是围绕着全文的中心主旨来有目的地展开的,而并非随意在原文挑一句话便考察其意思。所以说,到任何时候,脑中都要牢记“寻找并应用中心主旨”这句话。我强调要留意一下题干的内容有没有重复的地方,如果其中有两道以上的题在题干中都提到了“幽默”,那么在脑中要有这样的反应:1.“这篇文章很可能是围绕‘幽默’来展开的”,2.“五道题中跟‘幽默’完全没关系的选项基本上就是错的,不能选,甚至不用想”。(可参照02年阅读真题TEXT1)
再读原文前两段。这里强调要精读,一定要把每一句话读懂(必要的话可以慢速多读两遍),并且尽可能连贯起来把握这两段的意思。这样做的目的是:1.文章的主旨句有90%的可能是出现在前两端的(如果不在的话基本上就是第三段第一句了),而找到并理解文章的主旨句,对拿下全篇阅读的重要性就不再重复了。2.在主题句的指导下读懂前两端,文章的主体内容便被你掌握了,自己便可更容易地掌握和识别余下几段内容中的重要信息。3.对前两段进行全面把握,可大大增加你在4种主要解题思路的指导下解答相应的问题的正确率,从而为全篇的解答奠定好的基础。
解前两段相关问题。这里想把上述4种主要解题思路的前3种结合一下说说解具体的问题。
我觉得对于大部分阅读问题来说,其实就是解决3个问题:1.他考的是你原文中哪句话?2.这句话在原文中的意思是什么?3.这句话的考点信息是在对应题干的4个选项的哪一个里面怎么体现出来的?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建议大家研究真题的时候可以把历年真题答案里面所说的“答案在原文第X句”的这第X句都标明出来,然后看看他们都有一些什么样统计学上的特点。这个问题我个人的体会是要么他对应原文的中心句,要么就基本上会遵循上述解题思路的第三条“特殊句式、单词以及标点”,所以说在原文中读到这类“非常规”句子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因为他很可能就是某道题的答案对应的原文!而也正因为此,有些在原文难以直接定位其考的是哪句的问题,我们一定要记得使用“特殊句式定位法”,有些时候会有意外效果的。那么所谓的“特殊句式、单词以及标点”都有啥?具体点说,倒装,省略,祈使,虚拟语气,连词以及词组,如BUT、AND、HOWEVER、YET、IF、NOT……UNTIL,等等,代词如THAT、IT、ITS、THESE等等,特殊标点如分号“;”,问号“?”等,大家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只要出现这类“非常规”句子,便很可能出一道考题。尤其像BUT、HOWEVER、AND这类词大家恐怕都已经警惕性很高了,而且往往解题的关键句是在这些词,标点(如“;”)的后面一句,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我个人很有体会的一点是原文中的“and”和分号“;”,这两个东西几乎就是重要考点的标志,其后面的内容往往极易出题,大家一定要注意)甚至很多时候,这些“非常规”句子还是主旨句的常见现身方法,所以这些标示对大家找主旨句也很有帮助。另外,这类句子往往还会被人们冠以“长难句”的称号,也正是因为此,大家才都会在复习英语时,把攻克长难句作为一项主要的任务吧。
对于第二个问题,没必要多说了,你的词汇量+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文章的中心主旨=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对于第三个问题,就涉及到第2种主要解题思路了“同义词代换”。直白地说,很多阅读题要么是答案把原文对应的那句话的关键信息用“同义词”“翻译”一下,要么是在题干中就进行了“同义词代换”,我希望大家一定要深刻地了解和理解这一点,因为解题的时候很有用。要在第二遍看题干时提醒自己题干是否被“翻译”过,要知道如果一道题题干的主要内容都是非常非常常见的甚至是中学水平的词汇,即你“非常认识”,那么在原文中很可能是同义词(句)替换过的!如果确实是的话其对应的是原文的那句话?而那句话往往就是你解题要找的那句话了。也要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醒自己是否有哪个选项是被“翻译”过的,并努力找他出来,涂之。说到这又要强调一下词汇的重要性了,如果你看不出来这种“翻译”,游戏就不好玩了~关于这点,还有个补充,正因为“同义词代换”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命题和解题思路,所以大家做原文内容题目时若是在一个选项中发现其极为面熟,大部分单词都是原文原封不动搬过来,那么他99%是错的,不能选。反之,如果这类考查原文意思的题某一个选项的单词和原文一个都不一样(仿佛往往还非常简洁的只有2,3个词?),那么这个选项搞不好就是对的,在实在分析不出来的时候不妨就选他。
接下来读剩下的几段,并查找其间的“非常规”句子然后试解相关问题。我想经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应该已经能够很好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补充说明一下:1.在精读前两段的基础上,后面的几段是可以不必全部细读的,可以试着直接寻找其中的“非常规”句子并对照问题试着解答。这种方法用熟了之后必然可以大大节省答题的时间,从而提高效率,这无疑是为取得理想的成绩添加砝码。2.往往考研真题中,5道问题题干的先后顺序与其对应答案句在原文中的先后顺序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基本不会出现第一题的答案出在原文最后一段,而第二题的答案却出在原文第一段的情况,但并不是说每一段一定都会有问题,只是先后顺序不会打乱。按照这种思路,如果我们确定了第2题和第4题对应的在原文中的位置,那么第3题的答案的范围就会缩小了,在那两句之间。用这种思路可以节省我们的时间。不过必须提到一点,历史上出过一次“例外”情况,01年阅读理解的TEXT1的答案是打乱顺序出的,但也仅有这一次。希望大家使用上面方法的同时不能太过死板,要知道还是有可能出现意外的,只是这种可能性非常小而已。
总体上数来,对于英语阅读中最常见的“文章内容细节理解题型”,上述的方法应该是比较可行的一种思路。最后是阅读理解中一些特定题型的解题套路。这里把尚记得住的罗列一下:
1】举例题型。即原文中举“XX”的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遇到这类题,只要选项中提到了“XX”,那么这个选项就是错的。同时对应的原文答案句应该是这个“XX”例子的前一句话,仔细品读这句话,一般就可选出正确答案了。比如说原文举的是“乔丹”的例子,那么选项中含有“乔丹”的一定不是正确选项,需要读原文例子中的前一句。答案很可能是“NBA怎么怎么着”。这种套路是基于“先给出结论,再用例子证明”的写作思路。
2】作者态度题型。一般这类题容易出现在最后一两道题中,这类题大部分情况下不读原文也可以做出来,直接到选项中去找“客观的(Objective)”,“乐观的(Optimistic)”“公正的(Impartial)”这些正面词汇,而遇到“悲观的(Pessimistic)”,“有偏见的(Biased)”这类负面词汇则一定是错的,那么如果同时有客观和乐观的话选哪个?大家要注意一下最后一段,尤其是最后一段的第一句,如果这段内容对前文的意思有某种程度上谨慎的批评的含义,那么基本上就要选客观了,我想大家明白这个意思。有一点要注意,近年来,有一种新的表达方法“有保留的同意(Reserved consent)”,其实还是“客观”的意思,所以么,出现选之即可。
3】单词或词组释义题型。即原文中某个单词或词组(Line X , Paragragh Y)的意思是啥,一般这种词汇搞不好你一辈子也见不到一次,称之为“黑色词汇”。一般需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如果实在还分析不出来的话要提醒自己“中心主旨做指示”,看哪个选项与中心主旨联系最紧密,则选之的可能性较大。
4】根据原文判断正误题型。即让你根据原文判断下列4个选项哪个是正确(错误)的。这类题一般按照前面叙述的“中心主旨+同义词代换+非常规句式”的思路解基本上就没问题了,但这类题往往有个特点大家要留意一下,“答案在相反或相似之间”,即4个选项中如果有2个选项的表意完全相反(或比较接近),则答案基本上肯定在这两个选项里面,剩余的不必看了。而且这类题的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是“窜段”,即把不同段落不同句子的意思生捏在一起组合出一个选项来。
5】段落细节题型。即“我们可以从第X段得出:_____”。如果这一段内容相对较多,可以先看4个选项,分析其特点,比如是否存在“相似或相反”,是否有2,3个选项的主语都相同,带着这些信息去读段,并且一般还可以遵循“段首句――尾句――起承转合句”的顺序并结合“中心主旨――同义代换”的思维去解答。
6】新闻体裁的文章。这类文章仿佛近两年考的少了,其特点是段落较多,有N段,并且经常是一句话就成为一段。遇到这类文章,在读的时候首先要注意把握“前三段后两段”,通过他们把握文章主要大意,然后再结合“非常规句”的解题思路去寻找文章最可能出题的内容。当然,这要时刻与题干紧密对照而进行。
7】一些常见的原文关键词。有些词或句式,在原文中一旦出现,则几乎可以肯定后面一定会有围绕其出的考题。比如经典词汇“BEYOND”。另外,如原文出现“I BELIEVE……”这类非常直观的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则后面很容易进行相关命题。比如出“According
auther , ……”
8】一些小的补充:若文章大意题出在第一题,则第二题对应的答案很可能还在第一段中;如果作者论述一个比较大的论点时同时举了两个以上例子,则越后面的例子越重要,若有相关命题很可能是考丫;大家知道“but”是一个常见的重要信息词,而且常常引导中心主旨句。但如果“but”是出现在例子中的,则其重要性相对要下降,并且这句往往均不是中心句;“暗示(Imply)”等这类词引导的问题,必须是由原文意思推断出来的,而原文直接照搬的话不能选;题干中出现“数据(Statistics)”,原文中基本上都是阿拉伯数字,要找到这些数字并分析其对应的那句话,还有其前一句话也要注意。
基本上现在我能想起的对付阅读的“技术动作”就是以上这些了,希望对大家复习阅读理解有一定帮助。
首先我觉得有一点很肯定:考研作文就是八股文写作。既然这就是游戏规则,那么复习套路就比较常规了,无非是两点:话题与模板。
关于话题。所谓的作文预测也就是将这一年来社会上广受关注的热点现象,热点问题归纳起来,因为他们是考研大作文命题的重要依据。并且你还要知道,无论最终的考题是什么样的,你写作时都要往相关的主旋律上发挥。比如这两年,奥运会与和谐社会,气候环保等问题都是考研的重点预测对象,那么最终无论大小作文,相应的你都应该在写作时注意往这些话题上联系,当然你要言之合理,不能生拉硬靠。例如07年小作文要求给图书馆写信提建议,你若直白地去骂学校说图书馆书少,相关服务很差的话绝对不是个好主意,就算事实如此从考试的角度出发也不应该这样写,你可以写类似“图书馆奥运相关的书籍较少,不能满足同学们日益增长的对奥运知识的需求”。就算虚伪也好,怎么也好,这就是从“应试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大家一笑了之吧。按这种思路考虑,我们平时对这一年的社会热点问题稍加留意的话,自己完全可以对来年的考研大作文进行一下话题预测。比如我想09年的重要话题毫无疑问会有“祖国统一”(比如出一副画,上面画着很多人手拉手共同举起一完整的中国地图,再配上“我们是一家人”之类的文字),“地震相关”(就如今年的高考语文作文一样,出“坚强”,“勇敢”“众志成城 共度难关”之类的话题),“奥运成功”(即将召开的08年奥运会如果获得空前的成功,想必也一定会是09年的重要话题之一),等等等等,大家明白这条思路就好。并且大家应该记住,如果到时候那副图的意思你把握的不是很清楚,那么要主动往这些正面话题上思考,看看能联系上哪个,因为他考的东西必然强调其意识形态上的教育意义,这是特点,也就是突破口。08年的真题那副画大家都可以看懂,“团结协作”是最大的主题,在答题的时候为了使文章内容上更有层次些,我就加入了不痛不痒不犯病的“社会也应关注残疾人群体,全社会共通努力进步”的内容,最后结尾时也基本是千篇一律的扣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上。
关于模板。我可以直白的说,基本上大作文里面160个单词,起码有100个以上是你事先应该写好的。考试时候无论出什么题,只要你联系到相关主旋律话题,就马上是一连串的组合拳。不是你“最好这样”,而是若你打算获得理想的成绩,你“必须这样”。至于如何获得模板,我想只要你找一本考研作文相关的指导资料,将其参悟透就可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自己用的是高教出版社出的,宫东风主编的《写作突破100题》,里面50个小作文,50个大作文。写作的风格相近,所以总结起来也较容易。还有,我使用的还有在海天上作文预测班时发的预测资料,由于文章同样都是宫东风自己写的,所以融汇一下就差不多了。补充一下,宫的文章一般都会写到270个单词+,比考试要求多100个单词。他的解释是“同学们,我怕你们考试的时候一紧张,忘了,所以多给你们写100多个”。所以如你以他的资料做参考,准备相关话题时,没必要把他的文章通篇全部背下来,选其重点记住就好。其他资料我没用过,不知优劣,但我想应该都差不多吧。请需要的人根据个人喜好挑选一本即可,没必要买两本以上。最后,大家一定要理解,“模板不等于死板”。对于文章同一位置上表达比较相近意思的同一句话,我想你最好要准备2,3种写法,这样才能使自己考试时左右逢源,力争万无一失。
这里还有个注意。由于我有报海天的作文预测,所以我在今年复习时把自己对作文的复习安排压的比较后,我觉得单靠最后的作文预测过关应该问题不大,而事实上由于上预测班时已经是1月分了,再加上到了最后阶段复习压力会越来越大,很难完全静下心来,所以那时候再总结模板及固化八股语句在现在看来多少是有些失策的。建议大家早做准备,毕竟你一天抄一大一小两篇作文的话,研究一百篇还要小两个月时间的。抛开把握重点话题不说,对模板的归纳最好是先下手为强。
用一句话总结这八股文写作就是:“用清澈的模板,想法设法去拨动主旋律的琴弦。”完毕。
到这里,把我眼中解决考研英语最重要的单词,阅读,作**写出来了。有人可能会想为啥我不提完型,翻译和阅读新题型?并不是他们不重要,只是我觉得解决他们的最总体思路和对付阅读理解是几乎一样的――“技术动作”,也就是说这几种题型,我们要想攻克他们还是要去仔细研究他们特有的命题特点及答案特点。但是基于各种原因,我对他们这些特点的把握还很不纯熟,而且他们的特点又不像阅读那样相对好总结(毕竟阅读的真题要比他们多),再加上他们分数合起来才30分,也没有阅读一种题型多,所以我也没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这三种题型上。但既然都写到这了,还是把我那些残缺不全并且掌握的很不理想的“技术动作”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大家“有保留的肯定”。
1.完型。我印象中做完型的几个关键点是:首先仔仔细细地把文章第一句话读懂。(因为他是全文中心,并且是完整没有空的,理解中心的重要性不表了)然后快速略读全文一遍,大概掌握全文的意思。接着读第二遍文章,开始填空。(填空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单词和词组你要知道是啥意思,二是你要联系上下文和文章的中心主旨,思考问题。这里特别强调“下文”的重要性,因为我们往往是“顾前不顾后”的,而恰恰就是有相当一部分题的提示点是在“后”。而且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提示词,肯定是那些代词,连词,转折词,同义词等等了)最后,再按照你填的空通读一遍全文,理顺内容,检查一下,看看能不能纠正几个错误。
2.阅读新题型。其实阅读新题型和阅读理解真的很相近,我感觉二者都有一个共通的原则“不是给你的每一句话你都要读”,这句话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其实很难,我只是想说“在做阅读新题型时,若执着于读懂全文的每一句话再根据意思做出判断选择的话,基本上就是自己给自己挖大坑了”,当然,你英语基础超棒的话,就不在此论范围了。常规来讲,“填空位置”周围的那一两句话中往往就包含了答案的提示词,问题在于你能否把这个提示词找出来了,常见的重要提示词同上,需要大家多从具体的题目中多留心,多总结了。对于段落排序题,要集中读每一段的首句,和尾句,仔细找寻其中是否具有代词,以及语意顺承或转折,若有的话这些往往就是答题的关键。总结一句话,阅读新题型基本上就是寻找能够提示答案信息的关键词,一个词即可解决一个空(因为考研的每一道题目都不是凭空随意出的,都必须在原文中有清楚的对应提示),而那种遍读全文理解意思再做选择的方法则比较不可取。
3.翻译。做翻译时,要先将第一道翻译题之前所有的文章内容都仔细读懂。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的把握原文的中心主旨,相应的也就会给各句的翻译工作指明方向~大部分的翻译都是长难句,如果是短句,则很可能是省略句(并且短句并不一定比长句好翻译的)。在把握主旨的情况下,差不多就可以不读那些不需翻译的中间句子了。翻译是典型的考单词+句子结构分析+中心主旨指引分析,同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汉语的表达习惯。也就是你生硬的直接把意思翻出来是不够的,不能给人感觉是“外国人说中国话”。具体的要通过多做题,并多对比答案来反复积累,多体会一些常考句型,如并列句,倒装句,省略句,强调句的标准译文。研究的题多了,自然会琢磨出其中的意味来。
写了这么多,大概把想到的各题型的套路都说出来了。下面想说的是一点我个人关于考研英语答题的建议。
我很想强烈建议大家不要开考后完全按照顺序来答题,上来就答完型填空。我是这么想的,首先,完型这东西客观上就是属于又不好答分又低的,20个空才10分。而且弄不好你花40分钟做出来的答案和你花15分钟时间做的答案正确率也没高太多……其次,你要知道,真刀真枪的考试和平时的模拟不一样,心理因素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你对完型不是特别有把握,如果上来的完型填空一下子不对你口味,一棒子把你打倒的话,我想不得这几分还是次要的,关键是这样会很影响士气,搞不好你后面阅读啥的本来会的也因为心理因素给废了,阅读要是废了你的英语不就基本上废了么……最后,先不答完型的话就算最坏的结果也就是这篇文章你完全没看,但你在答题卡上全涂“C”的话,我琢磨着起码还能保证得个两分吧?我想说这些够了,今年考试时我也是这么做的。上来先挑自己最下功夫的重中之重――阅读下手,一来把握最高,二来借此稳定情绪,再者他分数占的高啊!然后是两个作文,然后是翻译,然后是新题型,一步步下来,遇到很多困难,但总体感觉局面还在自己掌握之中。我的体会是:冷静,你就可以解决所有主要问题。最后面对完型时,竟然还有15分钟,我已经很满意了。大体上看了一遍,我就更满意了。因为我很清楚就算给我45分钟,这篇完型我也不一定能作对10个以上,最后是以愉悦的心情凭感觉把他涂满,便结束了今年的英语考试。我并非因为答的非常理想而高兴,而是因为我自己的策略奏效,保证了自己没有发挥失常。就是这个意思:无论你选择怎样的答题顺序,“即使你不能超常发挥,也一定不能让自己发挥失常”。
最后和政治一样,也说说我眼中的海天英语。
海天的英语也是分强化班(强化各类题型的“技术动作”),模考班(分析模拟试题),冲刺班(还是在讲题以强化解题技巧)和点睛班(作文预测)。
宫东风团队的老师,我听过课的有宫东风,吴红云,任丽卿,王军四位老师。
宫东风:我毫无保留地觉得这老师非常棒,是我最喜欢的一位老师。他讲题基本上招招见血,直击命题要害,“技术动作”炉火纯青,我上面写下来的大部分“解题套路”本质上就是现在的我对这位老师的“照虎画猫”。而且更关键的一点是他讲课非常之逗,不用说现场了,我在自习室听他的录音的时候基本上也是根本控制不住地经常笑。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到他的个人网站去下载一些他的讲课录音。在我看来如果要说他的缺点,可能是有些时候讲一道题时思维过于发散,时间会略显长一点,进而对整个传达的信息量有所影响吧,这也跟他天马行空巨能侃(但侃的都不离谱)的讲课风格有关吧。但是瑕不掩瑜,一个英语老师讲课讲到原本最讨厌英语的我能上课不困不走神集中精力听讲的地步,我表示崇高的敬意。强化班时主讲阅读理解,剩下的模考,冲刺及作文预测班全部由他一人包办。
吴红云:非常敬业的一位老师,主讲作文写作,只出现在强化班时。讲课条理清晰,对英文写作有着非常系统的研究和认识,总体感觉听她讲课非常有收获。但是我也觉得她讲课有一个不完全是缺点的“缺点”:她的课的内容偏重的是一个人提高英文写作整体能力的方法,而与宫东风相比,“直白地干掉考研八股文写作”的意味确实要差一些。或者说她对作文写作提高所作的指导侧重于“提升内力”,而不是“强化招式”。
任丽卿:我尊敬这位老师,但是坦白地说我对她“指导考研英语解题”的水平持保留态度。她也是只出现在强化班时,主讲完型,阅读新题型和翻译。她是唯一一个让我在暑期强化班时在上课过程中产生过提前回家念想的老师,因为我实在是无法理解和跟上她的思维路数。我觉得她在指导我们解题时,逻辑思维很不清楚。当然,这也可能是我个人的修行还不到位吧,呵呵。
王军:听过他的考研作文写作词汇班,讲了一天常用在考研写作中的词汇,词组,句型。总体感觉还可以,但没有特别深刻的印象了。
关于海天英语有没有用和作文预测准不准的话题,请大致对照上述我对其政治辅导的看法。
到这里,我眼中的海天政治和英语就都介绍完了。总结一下我关于是否需要报考研班的想法,我会建议你从以下两个方向考虑这个问题:
1.你是否能保证自身按时上课,认真听讲,并在课后取其精华,融会贯通,以为己用。
2.了解一个考研班,一个考研老师客观上的教学指导应试水平如何,永远不要看其自身的宣传以及其代理的广告,要重点了解亲自上过这些考研班并认真听讲的同学的感受。比如你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对海天辅导各老师的评价”之类的问题,或许自己就可找到答案了。
我个人对海天的看法都已经说了,其他的辅导班都没上过,不表意见。最后说一点,如果你报的是海天的班,建议你选择上课地点时选择“白颐路”,其具体地点是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礼堂,因为那里的椅子非常舒服。
=====================================================================
我的两门专业课是数字媒体艺术理论基础和艺术综合。
我想不按考试顺序,先说说艺术综合,再说数媒基础,最后再加上一些我对专业课的总的感受。
首先是艺术综合。
之所以想先说艺术综合,一是因为我对这门课的复习感触很深,二是因为仿佛所有考艺术类专业的朋友都会考这一门,我想尽可能先分享公共经验:)
我的这门课的复习路径大致是这样的:先让07年考研成功的朋友指导复习套路;又在核桃林上觅得塔夫绸同学的经典攻略;最后是在用上面两种套路交叉指导复习的过程中对照真题,又得到了自己的复习套路,以及最终的应试策略。
我对这门课的分析思路是这个样子的:
从04年正式开始命题到现在,这门课近两年的题型与分数分布仿佛已经趋于稳定,按照真题的指示,大概应该是:填空(1×10=10),名词解释(4×5=20),简答(20×3=60),论述(30×2=60)。很明显总分150分中大题占到了120分,而简答和论述我觉得本质上仿佛区别并不大。那么对付这门考试的主要问题就是:
1.大题的答题内容和答题思路。
2.小题的精准记忆。
首先必须是占到总分80%的大题的解决办法,这里我想直接给出我个人的答案:
大题的内容和思路我觉得基本上都可以在彭吉象的《艺术学概论》(第三版)的下编――艺术系统(第275――395页)中找到。
说明一下:
很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彭的《艺术学概论》并不是艺术综合的参考书(起码08年肯定不是)― ―|||,我之所以看这本书是因为之前提到的朋友给我的指导是先看这本,再看王宏建的《艺术概论》,再看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而当时我根本没有想过要去检验一遍参考书目,后来看塔夫绸的帖子时仿佛大概也很大程度上认可这条套路。到后来发现这个问题了我才大致上想明白:因为彭的书《艺术学概论》是广电艺基础的参考书,王的《艺术概论》则是对应的正牌艺术综合的参考书,而指点我的两个朋友又都是考的广电艺,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根本没必要把彭和王的书刻意的分开,甚至还要加上那《文学理论教程》的部分。而对于我们这些只需考艺术综合的弟兄们就不一样了,我们的参考书并没有彭和童的两本书,理论上讲是完全没必要也不需要看的。
可当我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已经先入为主的看过了彭的书,没办法又立即想要改道为王的《艺术概论》,花了三天时间,算是粗略读了一遍。当时的总体感觉是意识形态的味道比较浓,内容对比前者更深的同时语言也更难晦涩一些,应该说大体上所要表达的内容有很多异曲同工的味道。既然如此,我觉得黑猫白猫论在这里是适用的,只要能帮助我对付好大题,哪本书都一样,出于手感和分析理解方面的考虑,我便选择了彭的书。再次读了一遍后,又来对照这几年的真题,我发现自己面对原本不知怎么下手的问题,脑子里有了思路,起码我知道应该往什么方向从哪些角度往上侃了。再回去翻书核对对应考点,一种感觉越发的清晰:基本上很多大题的内容和思路都在这本书的下编――艺术系统里找到。这是典型的二八定律,差不多120分的题居然可以仅从这120页中找到解题的正确思路,“高分数低能耗”,灰常的畅快淋漓。
接下来是余下的30分,填空和名词解释。概括起来就是考你对所谓“艺术常识”的精确记忆。
这类题的特点不需多说了,“低分数高能耗”,如果说大题是英语中要求你看到3000核心词汇能反映出其核心涵义便可对付的阅读理解,那么这类题就是类似于直白地让你默写5500个单词,我觉得除非其余科目已经对你没啥挑战了,否则在复习时下大力气对付他非常不值当,一句话:看了不一定考,就算考了如果你看的时候未能强化多遍也不一定能准确答上来,而且往这么大一个坑里跳很容易影响自己的复习心情,考试时若发现一道题自己看过了几遍却由于当时重视不够而不能准确回答的话又会影响自己的考试心情。
所以我对这类题采取了战略性舍弃的处理方法,我觉得把时间省下来去强化艺术系统的理论,或者背单词,背政治会更有效率一些。但是这也并不等于完全舍弃不看,鉴于这门课真题复现率较高这一特点,我把真题中考过的点都强化了几遍,然后只是在读《艺术学概论》的时候把书中提到的一些常识知识点认真地记了几眼,仅此而已。我想主动选择的“眼不见心不烦”对复习和考试时的心态平和有很大帮助。
可能有朋友会觉得这样做是不是太玄了点?考试的偶然性太大?我觉得偶然性肯定是有,但不是非常的大,也取决于你对自己的分数预期了。前面已经说了,战略性舍弃是建立在对后面120分大题的谨慎把握的基础上的,我觉得大题复习的充分的话应该可以答到105+,而这些小题我觉得只要他不是太偏太诡异,填空你填上来4个,5个解释你又不可能空着吧?基本上写两句话怎么着也得给个1,2分吧?这么算小题应该可以得到10+,如是说来,最后分数应该可以到了115+,只要你对自己总分的要求不是太变态,400+什么的,我想按过线的要求来看应该够使了~~
正因为我的复习策略和复习事实,我个人没有办法对那些准备全面复习这门课不留死角的朋友给出一些具体的复习小题的建议,但我想起码有两条路可以试探,一是把艺术综合其余参考书的笔记(就是可以买到的那个复印版)上的常识点都记住……,二是参考塔夫绸同学的经典笔记。
最后补充两点:
1.今年的艺术综合考完出来,我觉得个人的复习套路基本上是正确的。大题答的应该是中规中矩,对我而言更令我惊喜的是今年的填空题真的很常识^_^,10个题竟然差不多都看到过,而且现在印象中还能记住的几个,比如《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神曲》的作者,《小二黑结婚》的作者(好像是有这个,记不大清了 ),我想就算没复习过这门课,这样的题也应该没问题……至于名词解释,由于我基本上解释不出来,所以现在也想不起来当时的那些考题都有啥了(好像有一个是“园林”?),但是刚考完时的一个感觉我记得:那就是名词解释仿佛好像大部分都来自彭的《艺术学概论》的中编――艺术分类里面,只是由于个人复习时侧重不在这上面,所以感觉是自己看过,但是基本上啥也写不出来。所以在这里想给后来者一个建议:
只要命题思想不发生大的改动(这点很重要),一定要很重视第三版的《艺术学概论》。
2.塔夫绸同学的复习经验贴及相关笔记贴,是对于这门及相关专业课的经典攻略。希望所有考相关专业的朋友一定要好好参悟其中的要义,把握其中的重点。与之相比,上面的一些个人观点恐怕只能算是应付考试的小伎俩小招式,颇有花拳绣腿的味道,请大家有保留的肯定。本人从塔同学之处受益匪浅,这里对塔同学表示严重的敬意和谢意^_^
=====================================================================
再来说数字媒体艺术理论基础。
我在复习这门课时所面对的实际情况是:
1.这门专业课在今年比较特殊。因为往年这个专业是在广电艺下面的一个方向,而08年独立了出来,独自命题,参考书目也和过去完全不同。由于是第一次,很大程度上有点前无古人的意思。这个问题就比较棘手,因为没有一套完整成型的真题来作为指导复习的坐标,而且以往考广电艺专业的同学的复习经验基本上也没法用了。
2.我是跨专业,相关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一无所有。
所以我总体上对这门的复习要求就是“但求过单科线,尽可能不被别人拉开太多”。一方面我把凑总分的任务留给复习应考有一定章法可言的政治,英语和艺术综合上了,另一方面我也觉得,我在这门课上花大力气复习的性价比实在不高,就是本专业的同学如果付出的努力打偏了也很难获得很理想的成绩吧?何况这门课是第一年独立出题考很难把握方向呢,何况我又毫无专业基础呢。
所以我的总体复习策略就是“相信自己,分析重点,尽力把握,剩下的交给运气。”
具体的说,我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对付这门专业课的。
1.关于题型。无非是名词解释,简答与论述。重点毫无疑问应该是统称大题的简答与论述,虽然无法预知最终的题型比例,但我很希望名词解释不要占很大的比例,占的大的话复习的难度又要上一个档次了。最终感觉很幸运,只出了5个名词解释,好像是只有25分,时间过去久了,有些记不大清了。
2.关于内容。我考虑的是基本上就两个出题角度,一是理论上的,一是技术上的。理论的话我还可以靠看书了解和掌握,纯技术的话我就没的玩了。但我总觉得出纯技术题的可能非常之不大,出的话也就名词解释一下,大题就算涉及基本上也就是试论技术的发展对现代艺术创作的影响之类的,实则还是在考理论。这么想一是因为虽然存在“02方向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应用”,但这门考试的全称毕竟还是“数字媒体艺术理论基础”;二是因为我觉得这是研究生入学考试,而不是职业技能考试;三是因为我觉得第一年独立出题,学校应该会考虑到其标尺作用,多少会给像我一样跨专业的学生留点机会,不能让人感觉以后这专业除了本专业的没法考了吧?四是我必须这样想,在这个时候多少要有点阿Q精神,因为让我在备考期间去学技术是不现实的,那么难道我要自己把自己活活压抑死?必然不可以。所以,“我不会的不会考”,“上帝会保佑我地”。最终我真就很幸运,大部分都比较理论。~~
3.关于参考书。10本,还有3种期刊,分别是《CG杂志》,《互联网周刊》和《现代传播》近两年各期。参考书里面《电影的元素》和《20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还买不到,据金谷园老板说已经不存在了……总体来说,参考书相关内容比较海量。问题的关键无非是:重点在哪里?我想重点毫无疑问必须是动画学院出的那3本书《数字艺术论》,《重构美学:数字媒体艺术美学本性》和《数字影视剪辑艺术与实践》,因为至少我们没道理出考研题而帮助别人卖书吧?这3本书里面第3本主要是偏技术方面的,所以按我对这门专业课的复习策略我在粗略翻了几下后就把这本书放下了。剩下的重点很突出,就剩2本了。这两本如果还要继续找重点的话,我选择了《数字艺术论》。这本书是分上下两册的,通看一遍之后我觉得还是(下)更重要,或者说我觉得(下)更能教给我一些我在考试时很可能要写到卷子上的话。所以我最着重看的是就是《数字艺术论(下)》。另外补充一点,大家就是在看这两本重点参考书的时候,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一字不落的看过的”,这点有点像考研英语的阅读理解和新题型哈,比如你读到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或是美学研究的发展历史,稍加分析就可以判定他基本上不会考,那么在“一切从考试角度出发”的原则指导下,便可略去不看了,就是看也应该等你把其他更重要的信息都掌握后再回头来看的。其他几本书里面我想特别提一下的是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因为这是一本非常有趣又很能开阔眼界的书,即使不作为专业参考书也有很强的可读价值,并且完全可以作为复习期间的休息读物。至于杂志,我本来也打算可能的话还是要看的,后来完全放弃了,5个字“性价比不高”。剩下的参考书也是一样,一方面内容实在太多,看不过来;另一方面,在复习时毕竟不像现在写这篇作文时一样心里轻松,在当时没太处理好的心态下看那些需要静心来看的文字实在让我心烦,再加上按我自己前面的逻辑他们不应该是重点,所以最后干脆这些书我都没看。最终我仍是感觉非常幸运,大部分大题都可在我脑中有记录的那些内容中找到突破口,进而展开。
由以上三个关于与三个幸运,我对这第一年的数字媒体艺术理论基础的专业课考试的看法是这样的:题型分布及分数比例比较常规,内容方面较侧重于理论,对专业技术的考查并不多,复习参考书的使用上应集中精力看动画学院出的《数字艺术论》,《重构美学》,尤其是《数字艺术论(下)》(我在复试前到图书馆看书时,曾经遇到过考同一专业的初试也通过了的朋友,我们对专业书的看法一样,应集中精力看这一本:P)。其他的书籍,有时间可以看看,如果没有时间或看不进去的话,不看也罢,仿佛影响不大。不过这里还是要强烈推荐一下《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就算不考研,这本书也绝对值得一读,好书。还有,我想我今次的运气真的是非常好,强烈的感谢佛祖真主上帝老天爷。
如果这门课明年的命题思路仍然和今年一样,我想上述思路大体上还是适用的。但如果出题思路有变更就不好说了,请后来者自己甄别判断:)
另外,对于名词解释,我的处理套路和艺术综合一样,战略性舍弃了。考试时也只能大部分留空,因为确实写不出来,不过起码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我没有受到什么太大的损失。对于这种方法,请后来者视自身情况给予保留或摒弃。
=====================================================================
下面想来说说我自己对考研专业课的一些总体上的感受。
1.命题特点。这里想说的命题特点是相对于政治和英语来说的。与政治,英语相比,考研专业课最大最明显的特点应该是:由本校老师自己命题,而并非全国统一命题。这点谁都清楚,但我觉得细细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会给我们很多启示。考研政治,英语常年暴露在聚光灯下,各种辅导班,教辅资料火力严密,教辅行业的繁荣明明白白地在这两门课上烙下了三个字:关注度。对应的全国“考研政治英语命题专家组”的命题人员每年出的,或者说从题库里选的每一道题都要经过其苦思冥想,不能有丝毫的随意,否则一不留神搞不好就要落下笑柄。而对应的专业课呢?我想其关注度与前两者相比不能算是一个数量级的,而进行专业课命题的老师相应的可能也不需要如对待政治英语命题般反复琢磨吧?我猜想老师命题时随意性要相应大很多,这可能也是考研专业课真题复现率较高的一个原因吧?甚至有些时候会出现同一道题目基本上原封不动的出现在连续两年的考试卷子上,只是题型由简答变成了论述这种对我们考生来讲天大的好事。那么针对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复习上有用的规律?
2.复习套路。其实具体的套路上面已经说过了,这里只是加以总结。我想按照上述命题特点分析,我们大家可以问自己一个这样的问题:命题老师会先把所有的专业参考书系统的浏览一遍,再对比过往的真题,如政治英语般一样反复推敲进而来命题吗?我想很难得出肯定的结论。那么好,现在我们知道了,“不是所有的专业参考书都要仔细研读,甚至一定有一些书很可能就不需要读”。所以解决专业课的KEY就在于找到最关键的那几本专业书,然后把他吃透。这时再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老师在出题时看书(而并非单凭自己头脑中的储备)的话,他最可能参考哪本书来命题呢?我想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但我们可以沿着这条思路进行下去而得到一条指导专业课复习的正确道路:
我们可以找机会向那些已经顺利通过研究生考试的前辈们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这门专业课的复习你只能选择唯一的一本参考书,那么你会选择哪一本?如果这本书中还有重中之重的话,那会是哪一部分?”
我想从这个问题的答案中,我们就应该找到那个KEY了。就如如果你问我,我会根据个人经验告诉你,只要命题思路不出现重大变化,艺术综合我会选《艺术学概论》第三版,数媒基础我会选《数字艺术论》(特别是下部)一样。在这里,我倒觉得,会不会大部分专业课都会有这样的特点?都会有那一本遵循二八定律的KEY书?比如考传播就有一本《传播学概论》,考新闻就有一本《新闻学概论》……?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真是……^_^当然这只是个人的一点随思遐想,报考其他专业的朋友万不可当真哈。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这本KEY书要看到什么程度?
首先肯定的一点是绝没必要去刻意背书,然后大概有两个相互关联的点可以帮助我们把握自己的复习程度。一是头脑中的知识点“树状图”,二是对过往真题难易度的感觉。我觉得只要合上书感觉脑中有“目录”,翻开真题感觉“今年要是考这种难度的题就好了”,那么专业课基本上就没问题了。
对于所有需要记忆才可能在考试时正确写出的知识点,大家必须清楚:如果一个知识点你背了一百遍,而你考试的时候忘记了,那么你还不如一遍都不看。特意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仿佛常有朋友感觉到考试时自己某些知识点“应该看过”,但就是想不起来了,就如我自己前面提到的背英语单词的状况一样。我觉得在全部复习时间内“连续有规律的对重点内容进行重复记忆”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到了复习的最后阶段,复习的重点一定要回到强化重要知识点的记忆上,细枝末节的东西宁可舍弃了。
最后要说的是,毕竟专业课是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的,我想对于优秀高分答案的标准也无非是“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字数充足,卷面整洁”。只要看过几遍参考书,我相信“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便不是问题了,而“字数充足”与“卷面整洁”多少有点互相博弈的味道,看你如何找到二者的最佳平衡了。建议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有针对的训练自己“在快速连续书写的状态下保持自己字迹工整的能力”,起码要找到最适合考试的书写感觉,这种感觉还是不要等到考试时候再寻找的好。再补充一点,我在考专业课的时候,也调整了答题顺序,都是最后做的小题。这点很容易理解,要是到了还有20分钟考试就要结束的时候,你发现你还有一道30分的论述没写,我觉得那种感觉肯定没有还剩5个一共20分的名词解释没写的感觉好。不说像我一样开始就打算战略舍弃小题的,就算你小题复习的也很充分,我也建议你最后再答名词解释。因为你搞不好就因为“自己会”而把握不好自己应该写多少了,一不留神一道题写个10分钟,那么加起来就50分钟了,搞不好你会花掉1小时甚至更多,最多得25分,值么?
==========================================================================================================================================
我的应试技巧基本上写空了,最后想写下自己今时今日回顾整个考研过程,得出的一些整体性的感受。
1.关于考研的难度。如果说考研有难度或者说难度很大,我觉得主要并不在于客观上政治,英语,专业课难度很大,或者考热门专业竞争的压力非常大,而在于以下两点:
1)我们的生活,学习习惯。试问所有准备考研的朋友在大学三年期间都有着很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必去图书馆自习室认真读书学习吗?我想答案大多不是肯定的,因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同学基本上不用考研,大部分应该都保研或者选择出国了。而对于我们这些有了三年“幸福”生活的家伙们来说,让你一下子进入到那种类似“天天上班且加班,还没有固定的周末”并且还要连续坚持好几个月的生活和学习状态中去,我们会觉得舒服吗?并不容易。因为习惯的力量太大,抛离一种习惯状态而进入另一种习惯状态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更何况还是从一种“丰富多彩”的状态主动向“味同嚼蜡”的状态转变呢?我想这是考研的第一个难点。换个角度讲,如果我们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就开始为考研认真做准备,三年后如果你需要考的话,你会觉得考研的那四张卷纸会很有难度吗?我坚决不这么认为。
2)我们要独立去面对和解决所有问题。考研的考试我想根本上没有与我们曾经经历的什么高考,中考之类的考试有啥大的区别,但是整个考研的复习过程却与高考中考有本质的不同――我们没有老师。我们没有老师剖析知识重点,分析出题特点,为我们指引复习的方向(就算你报了考研班上课的一共也没有很多天)――就如打到NBA总决赛的第七场最后一节最后5分钟,我方却已没有了暂停,教练也被罚出了场――所有的问题必须靠场上的队员自己思考和解决。而如果你现在还并不善于独立去解决一个完整的问题,考虑的很不全面,走的大多是弯路的话,考研题目的难度在你面前就必然会成倍放大了。所以我也觉得,考研是一项非常有代表性的考试,是考我们“在学习能力的基础上,综合解决一个问题的能力”,是从心态控制,生活复习安排,题型特点分析,寻求交流互助,一直到最后的考试技巧,等等多方面对我们提出要求和进行考验。请相信,考研过程中,我们既是自己的老师,又是自己的学生。
所以,综合以上两点,我觉得只要你能让自己进入并保持学习状态,进而养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学习习惯,同时综合分析各方面信息,不断地校正自己的复习路线以使其保持最正确的方向,考试时平心静气正常发挥,没道理你会失败。其实这也就是我在文章开篇时提到的考研复习成功的两大法门:“努力”,“得法”。
2.关于复习安排。常规复习时间一般在3――6个月左右,看每个人具体情况了;复习顺序遵循的原则无非是“先打基础,再建高楼”以及“先抓大王乌贼,再捞小虾小米”;复习地点最好不要在寝室,安逸的环境往往很难进行高强度的学习,还是走进图书馆吧,那里是真正适合学习的地方;每天的复习时间也要靠自己把握了,空说自己“在图书馆呆了一天”这类话是没有啥意义的,关键词是你的“有效复习时间”,也就是除掉吃饭睡觉闹着玩等时间后你专心用在学习上的时间。这个时间决定了你的复习质量,一般来讲,每天这个时间达到8小时的话,我想强度就已经非常高了,还是7个小时左右为宜;最后,该休息时要休息,该玩时要玩,不能顽固地错过考研以外生活其他全部的美好。把100%的精力全部奉献给考研绝对不是什么好事,人太执着于一个事物,就会陷入其中,就会被其控制。而你必须时刻清楚一点:这是你的游戏,是你在玩考研,而不是考研在玩你。
3.关于复习心态。烦躁,焦虑,压抑,郁闷,不平衡……这类情绪差不多是每一个经历考研的朋友最常见的朋友。我们累了一天回到寝室,看到同学在轻松的电影或游戏,我们睡了他们还在电影或游戏,我们早起时他们刚刚入睡,谁心里多少都会有点不平衡吧。面对着日复一日不断重复的枯燥乏味的文字与题目,我们渐渐难以静下心来,我们看不进去,我们甚至开始抱怨……那么,你是否清楚你现在在干什么??你说你是在考研,那么你就必须清楚,这些让人不爽的情绪是考研的一部分,是你自己选择的考研的一部分,是你自己选择的这一阶段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如果你思想上扛不住了,那么你当初又为什么会决定考研?与半途而废相比,“开始就是个错误”应该更可怕和可悲吧。这就回到了开始时候提到的问题:决定是否考研比探讨怎么考研更重要。所以我想,只要你是深思熟虑后决定考研的,这些负面的情绪便不会动摇你的思想基础,你会很快地克服这些心理的波动,让自己的复习归于正常。大家都清楚,“烦躁”,“抱怨”……不仅无用,而且有害,为了你的目标,请尽量避免做没有用的事。
4.关于面对最后的考试。我的体会是,面对最后决定性的一考,要说一点不紧张是不大现实的。但只要你复习时摆正了心态,尽到了努力,没有虚度时光自己玩自己,走进考场坐到座位的那一刻,你就会感觉到你是胜利者,也就没有太过紧张而导致发挥失常的道理。只要你正常发挥了,就可以了。剩下的事情不在我们可改变的范围之内,请交给老天爷决定。无论结果怎样,不要太在意了,成功了不过喜,失败了不过悲。引用一句李开复先生经典的话:“有勇气去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去接受我们不能改变的事情,有智慧去分辨二者的不同”。
==========================================================================================================================================
写到这里,我的关于考研,基本可以结束了。一家之言,不足疏漏在所难免,仅作为参考,给所有需要的人。
感谢一直以来关心,帮助和支持我的所有朋友们。
也感谢所有看完这篇文章的朋友们:)
祝福所有接下来考研的朋友们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最后引用一句广告语作为结束:
这是游戏,就看你怎么玩。
【原创】 我的关于考研――给需要的人―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考研英语怎么复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