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竿钓鱼白鲢,钓的少、钩的多,总跑鱼。

鲢鱼又称鲢子、白鲢、水鲢、跳鲢等,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之一,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鲢鱼属中上层
钓组:海竿7根,自制爆炸钩,铅坠75克,用饵:自制鲢鳙酸臭饵.
钓法:海竿流水底钓鲢鳙.
今天真是爽翻了,今个在水库用4.5米手竿钓到41斤大鲢鱼,钓鱼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啊,来让我老婆整天我
中国户外钓鱼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号-3
广告征订与站务:QQ274手竿锚钩浮钓鲢鳙鱼的技巧方法
&鲢鳙鱼很多钓友都喜欢垂钓,尤其是夏天,在其他鱼类不吃食的情况下,很多钓友都把鱼竿抛向了鲢鳙鱼,有些钓友喜欢抛竿爆炸钩钓鲢鳙鱼,有些钓喜欢手竿浮钓鲢鳙,但是使用手竿浮钓鲢鳙鱼的时候又分为两种方法,一是钓正口,另一个是用锚钩锚鲢鳙。下面就使用手竿锚钩浮钓鲢鳙鱼的技巧方法做一下介绍。
一、手竿浮钓鲢鳙鱼钓具的选择。鱼竿使用4.5米或5.4米的硬调手竿一支,一定要结实。因为鲢鳙鱼个头大,劲儿足,要经起它的“头三撞”。鱼线,用3~4号尼龙线做鱼线,齐竿线。不能太细,也不能太粗,太细了易断,太粗了不灵敏,有时候还容易断竿。鱼钩,使用双钩,上钩用10号以上的大钩,在其下面25厘米处再绑上一只大号锚钩。浮漂,因锚钩较重,所以我用双漂,一漂在上,一漂在下,以增加浮力。如果用一个太大的漂(如手海漂或球形漂),它的灵敏度太差,不好用。两漂的间距应在30厘米以上,以防止提竿时两漂相撞。用饵,我的做法是,用商品饵做基础饵,加入极少量的臭豆腐(这极重要),在钓场现和现用。和的要松散,呈豆腐渣状,不要添加任何黏合剂(这很重要)。把和好的钓饵弄一小块在水中试一下,雾化性要好,应一入水就开始慢慢溶化,一分钟左右能够化完,这是钓鲢鳙鱼饵的最佳状态。
二、手竿浮钓鲢鳙鱼钓法的应用。我钓鲢鳙鱼时多采用浮钓法,钓位选在水深在3~4米的深水区,浮钓的深度应在2米左右(可根据季节做调整)。调漂时,把钓组调成挂上饵时,下漂完全没入水中,上漂露出水面2~3目为好(可以在锚钩上加减铅皮做调整)。垂钓时,上钩挂饵,有拇指大小,捏成不规则状,下面的锚钩不挂饵。抛竿时要把饵尽量抛在同一点上,因该饵雾化快,所以要勤提竿,勤换饵,这样窝子里很快就能形成雾化区。刚开始时该饵可能招来大量的小鱼,你不要急,过半左右,只要大鱼来了,小鱼就被吓跑了。由于鲢鱼的吃食方法很特殊,以吸食为主,所以当浮漂出现异动时,如上下跳动1~2目,或左右摇晃时,一定要大力提竿,因为这时鲢鱼可能在吃饵或者在饵的旁边吸食,是提竿的最佳时机。如果钓住了不要慌,要学会遛鱼,碰到大鱼时一定要用抄网收鱼。鲢鱼有群居的习性,一旦钓到一条,很快就能上二条、三条……因此,钓鲢鱼时多人扎堆钓,效果会更好。
当然很多钓友反对锚鲢鳙鱼,再此发表此文并不是提倡锚鲢鳙,只是提供一种垂钓方法供有条件的钓友学习!
想钓鲢鳙:首先你要了解一下鲢鳙的生活习性、食性&
&&&&真正的手杆底钓鲢鳙,钩是不能贴底的,要离开底(以便鱼吸食),最少要离开底10厘米以上,根据鱼的大小,调节离底的高度,不能让鱼腹贴底去吸食。&&&
&&钓深:一般与季节、水情有关,天凉(最低气温在10-15°以上)、水清时可钓深,天热(最底气温20°以上)时、水浑钓浅点。一般钓深在1-3米之间(不能再深了:钩到底了,食化完了)。&
&杆:从3.6米(钓2公斤以下)-4.5米(5公斤以下)3、7开的硬调钓竿,鱼再大了就要用带轮的杆了。&
&&&&钩具:我用双钩,伊势尼7号左右,上下钩距在3厘米左右,上钩上饵,下钩空钩,(下钩也可用直径在3厘米的锚钩,是本人的绝活,上鱼率高的让你吃惊)。&
&&&&漂:用浮力较大的6号左右的漂,调8目左右,钓两目左右。(视标鱼讯:用力的下顿0.3目或黑漂,与鲫鱼的鱼讯一样,只要有下顿的动作,就要快速杨杆。鲢鱼动作比鳙鱼小,相应的;鱼大动作好)。&
&&&&线:根据你的杆子钓力、鱼的大小而定。一般:主线2.5-3号,子线1.5-2号。&
&&&&饵料:用容易雾化的饵料,我一般用:南北鲫、东俊鲫+鲢鳙香精(比例是9:1)或是加上别的商品鲢鳙饵(比例2:1),找一个水深2米左右的、下风口钓点(不必顶风,侧风向就可,这叫做:钓鱼不顶风,多是一场空)。不用打窝,直接施钓,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直至上鱼。注:(饵料的大小:搓饵一般在一颗大花生米或小指端节大小,水深时将饵料多揉搓两遍,让其雾化的慢点。每次调深度,可上下调一浮)。但打窝也可用经济、实惠的自制酸饵定点打窝诱鱼。&&&&&
天气:根据本人的经验:春季最低气温保持到15°以上时,就是手杆施钓的黄金季节了,秋季最低气温不低于10°好,这段时间都是手杆钓鲢鳙的黄金季节。天热、3级微风的阴天胜于晴天,天凉则相反。雾天、无风天、连续的蒙蒙细雨天,气压低,水中缺氧,鱼易浮头,是很难钓到鱼的。俗语说:鱼浮头,往回走。(无风的高爽晴天也是出钓的好时机)。&
&&&&钓鱼的点:前后好控制,左右要控制在60厘米范围内(以杆尖前方左右各30厘米,如果浮漂移动出了这个范围,就要杨杆重新抛钩了)。
&&&&&使用悬坠钓法钓鲢鳙鱼,要有精确的调漂、细腻的操作手法和强有力的扬竿爆发力,才能准确捕捉鲢鳙鱼吸饵时的细小浮漂信息。本文介绍一下水库手竿悬坠钓法钓鲢鳙鱼。
  一、选择钓位钓点
  使用手竿在大中型水域钓鲢鳙鱼,必须有合适的钓位钓点,钓位钓点选择不当是钓不到鲢鳙鱼的。一般情况应选择在深水处,小水面水浅点,大水面水深点。因为鲢鳙鱼是滤食性鱼类,过着追逐浮游生物的生活方式,所以,就要在浮游生物多的地方选择钓点。钓位要选在大沟汊的沟口处、大水面的坡陡水深处、泄洪闸附近、两山口处、直岸中间有大凹湾并且水深的地方,这些地方在风力的影响下,聚集了大量浮游生物,为鲢鳙鱼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时间不长,就会吸引成群的鲢鳙鱼来到这里,这些地方就成了钓获鲢鳙鱼的上佳钓位。
  二、诱钓饵的配制
  多年的经验证明,钓鲢鳙鱼的主要环节就是诱鱼,只有充足、雾化好的饵料才能诱来鲢鳙群。鲢鳙鱼不光喜欢酸臭饵,也钟情于香、甜、腥等其他味型的饵料,而酸臭也只是在微生物作用下变成的结果。不管是酸臭还是香甜腥,雾化好才是钓鲢鳙鱼的本质,否则就别想钓上它们。在水肥的水域,使用清香略带甜味的饵料比较好。在大中型水域钓鲢鳙鱼,酸臭饵的威力是诱鱼性强,却不如香、甜、腥饵上鱼率高。不管是用酸臭饵还是香甜饵,都必须雾化好,否则,就别想钓到鱼。
  我的诱饵配方是用发酵过的豆腐(奶)渣和炒香的麦麸与小草鸡饲料喂窝。其优点是豆腐渣发酵后变得微酸或微臭,又有酵香味,配合炒香的麦麸,能形成大片的雾化区。麦麸炒后有股浓烈的麦香,其质轻,一时半会到不了底,可以很快吸引鲢鳙鱼进窝。鸡饲料是由麦麸、玉米粉、豆粕、维生素、多种氨基酸、食盐、骨粉或鱼粉等精制而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微量元素和矿物质。颗粒鸡饲料能很快沉到水底,几分钟后就被泡散,因其质细,鲢鳙鱼在水底觅食时,会带动水流把诱饵搅得“腾空而起”,起到二次诱鱼的作用,对滤食性的鲢鳙鱼来说,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力。
  钓饵选用雾化性好、比重轻、清香中略带甜味的鱼饵,可加入蒜香型的商品鱼饵和雪花粉。草莓香味的主攻鲢鱼,而鳙鱼则喜欢蒜香型的饵料,应根据各人喜好的鱼种配制不同的钓饵。因鲢鳙鱼视力较弱,主要依靠嗅觉来寻找食物,根据这一点和鲢鳙鱼的胃口,要有针对性地配制在水中穿透力强的饵料。大多数鱼饵厂家生产的鲢鳙鱼饵都可用做基础饵。因为钓鳙鲢饵的关键是雾化,味在其次,钓浮比重要轻,延缓雾化饵料在水中的滞留时间;钓底比重稍大,可使饵料快速到位,直击水底大鲢鳙,这是经验也是常识。至于酸臭饵,我现在是不用了,麻烦不说,弄得手上洗也洗不掉,都过去好几天了,手上还有一股怪味。
  有了大量底窝饵的垫底,鲢鳙鱼进窝后,在鱼游动时,产生的水流作用下,饵料就会“腾空而起”,扩大了诱鱼面积,使沉底的诱饵进一步起到二次诱鱼的雾化效果,再加上有针对性的钓饵,在钓鲢鳙鱼上就有惊人的效果。
  不管怎么说,什么样的饵料也不是万能的,一个钓点的鱼情也不一样,垂钓鲢鳙时要有两手准备,即准备比重大和比重轻的钓饵各一套:比重大的钓底为主;比重轻的钓中浮。在鱼情发生变化后,才能有应对的余地,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钓具的选择
  鲢鳙鱼属大型鱼类,典型特征就是嘴大,嘴内多黏膜而少肉,往往钩不透鱼嘴而造成跑鱼,较难钓获。在钓鲢鳙上,软调竿是不能胜任的,只有使用硬竿、粗线、大钩,才是钓获鲢鳙鱼的利器。
  多年的经验证明,钓鲢鳙鱼,只有迅捷有力的扬竿,才能确保中鱼率。这就需要快速的爆发力作为保障,只有超硬或极硬调竿子才能达到快捷有力的刺鱼速度,中鱼率才高,跑鱼率也会大大降低。在竿子的选择上,要选用长节竿,因长节竿的整体弹性和强度,是短节竿所不能比拟的。换句话说,使用相同的钓组,用长节竿能钓上来的鱼,用短节竿就不一定钓上来。
  我使用的竿子是根据所钓水域的大小而选择的。在小型水域,使用3.6米长节超硬或4.5米长节极硬调竿;在大中型水域使用5.4米长节极硬调手竿或超硬调竿矶竿。
  四、钩、线、漂、坠的匹配
  钓鲢鳙鱼(2千克以上),尤其是在大中型水域的鲢鳙,因劲大,应以大钩、粗线为主。4.5~5号强力主线,3~3.5号碳素脑线(可根据鱼个头的大小,适当调整主脑线的粗细),只要操作上不失误,上限7.5千克的鲢鳙鱼中钩是绝对没问题的;也可使用2.5号大力马主线,1号脑线。但是,有利就有弊,利是大力马线结实耐用,抗拉力强,在钓大鱼上是其他线所不能比拟的;弊就是大力马线没有弹性,吸水性强。因缺少了弹性,易跑鱼,再就是挂钩或中特大鱼时易伤竿。吸水性强就导致浮漂信息不真实,灵敏度下降。
  钩,我大多使用16号歪嘴钩或新关东宽门钩、伊势尼10号以上钩(钩尖淬火后,用钳子把钩尖轻轻向外掰一下)。针对鲢鳙鱼嘴大,索饵信号不强的情况,歪嘴钩就是针对浮漂信息不强而有意选择的,在鲢鳙鱼吸饵吐饵的一瞬间及时提竿,充分利用歪嘴钩钩尖偏向一边的优势,及时钩住鲢鳙鱼上唇骨与唇尖连接处的软组织。而普通钩就没有这等优势,提竿时不是钩住骨头就是鱼嘴里的黏膜,稍一挣扎就会脱钩。
  别看鲢鳙鱼嘴特别大,却是鱼饵的“温柔杀手”,摄食时浮漂的反应极轻微,这一直是垂钓者的一大难题。垂钓鲢鳙,浮漂选用稳定性强、长身长尾、颜色醒目的大号浮漂,有利于观察鱼讯和减少鲢鳙鱼索饵的虚假信号。我使用的是大型细长硬尾浮漂,空钩半水调9目,攥(注意: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把饵料在钩子上,握在虎口处攥紧,而不是用搓饵的方法)大饵团钓1.5目。此浮漂在3米左右的水域钓底或离底,能充分显示鲢鳙鱼咬钩的细微信息。
  五、钓法
  在垂钓鲢鳙鱼上,历来有钓底和钓浮之争,在不足5米水深的水域,我喜欢钓底。喜欢钓底的原因。1.中鱼率高。多年的经验证明,钓浮虽然有很大的吸引力,但缺少稳定性,中上层水域的鲢鳙鱼又偏小,擦线的信号多,真实性较差,浮漂晃动多而少下顿,空钩率较高,即使中鱼,也多是挂在鱼身上,容易跑鱼。雾化后的饵料常常吸引来大群的鲦和其他小杂鱼。扬竿频率高,垂钓时间长,没有好的体能是不能胜任的。而底钓就不同了,正好变浮钓的劣势为优势,浮漂下顿力强,顿漂清晰,多是钩中鱼嘴,大大降低了跑鱼率和小杂鱼闹钩的现象。
  2.大鲢鳙多。浮钓时,雾化后的饵料从上到下形成一个饵料带,鲢鳙鱼无论在哪个水层都有雾化的饵料可吸食,分散的饵料使鱼层散乱而不集中。再就是雾化后的饵料颗粒始终都会沉入水底,它们就一路吸食下沉的微颗粒来到水底,而大个头的鲢鳙鱼却始终在底层接食雾化的饵料微粒,这就为底钓鲢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少炸窝。浮钓中鱼后,窝子里的其他鱼很容易受到惊吓而炸窝。而底钓中鱼后,把鱼领到中上层水域遛鱼,底部觅食的鱼就不会受到惊吓,这也是获鱼多的重要原因。
  在水深超过5米的水域,我一般选择钓2.5~3米的水深。这是因为底层或深处的鲢鳙鱼个头较大。在水库手竿钓鲢鳙,钓浮不如钓底(手竿),浮钓虽然有很大的吸引力,却缺少稳定性,而底钓正好相反,变浮的劣势为优势,饵料不断补充到固定窝点增强诱鱼力度,再加上对口的饵料,鲢鳙怎不争相吞食?如果鲢鳙鱼在水面活动,这一般是水中含氧量不足所致,就是钓浮,一般情况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底钓到底钓多深为好,不是笔者卖关子,这个情况却不好说,笔者在0.5~8米深的水域底钓时,都钓上过大鲢鳙鱼。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所钓水域的深浅而定:所钓水域水位浅,钓底或离底;水位深钓半水或钓上层水。到底钓多深,也没个准确说法,在深水处垂钓时,应一个水层一个水层的去找,只要上鱼,并且上的鱼大,就是最佳深度。垂钓鲢鳙鱼的技巧主要体现在快、准、狠、稳上,即抛竿要快,浅水处要保持在每分钟两竿的频率上,深水处也要保持在一到两竿上;观漂要准,看准准确的小幅下顿动作和其他有效鱼讯;刹竿要狠,出现鱼讯要大力扬竿,确保中鱼率;遛鱼要稳,因鲢鳙鱼个体较大,遛鱼一定不要操之过急,稳遛慢提,才是硬道理,否则,脱钩跑鱼率不在少数。
  再就是打竿时千万不要打满竿。为什么不能打满竿呢?是因鲢鳙鱼逃窜时劲头十足,再加上扬竿时刺鱼太猛,一下挑不起竿子来,导致拔河而跑鱼。再就是鲢鳙鱼的上嘴唇短,下嘴唇长,只有垂直扬竿才能提高中鱼率,不打满竿就为能尽量垂直扬竿打下基础。钓的水位越深,尽量垂直扬竿的机会就越大。在钓鲢鳙鱼上,不管使用多长的竿子,浮漂处在竿梢附近是提高中鱼率的最佳位置。
  六、浮漂信息
  鲢鳙鱼进窝是很好判断的,只要钓点周围冒出一堆小气泡,其中有2~3个大点气泡,隔半米左右又冒出一堆,就是标准的鲢鳙鱼进窝信号。但大多时候鲢鳙进窝不会冒泡,这个时候,就要根据钓点有无小杂鱼,或浮漂出现晃动的情况来判断是否有鲢鳙进窝了。
  鲢鱼的索饵信号是浮漂轻微抖动一两次或快速下沉不足半目再轻微下顿或又升至原位。刮风或下小雨时,浮漂原地不动出现连续抖动,要赶紧提竿,不要被风或小雨而误导。鲢鱼往往还会出现托漂上送的情况,但不能提竿,在浮漂上送后会出现一个漂亮的下顿小动作,此时提竿就会十拿九稳。鲢鱼的漂相幅度相对较小,但顿口明显,这是钓获鲢鱼的主要漂相。如浮漂缓慢下沉或上升不足半目或更少,并持续不动,刮小风或下小雨时,浮漂有轻微抖动的现象,这几种漂讯一般是鳙鱼索饵的真实信号。在浮漂出现半目或1目的较大动作时,一般先不要提竿,要等到出现顿口或1/3~1/4目的小上顶动作时再提竿,基本能中鱼嘴。鲢鳙鱼吸食钩饵的真正入嘴动作是浮漂上升半目甚至更少时再下顿,此时提竿必然中鱼。浮漂大幅快速下顿或左右晃动,是鱼体碰线所致。浮漂的大量动作是上升或下沉半目至1目之间,这是鲢鳙鱼在吸食钩饵附近的饵料所引起水流的变化而造成的,此时千万不要提竿。
  调漂时(指钓底),要调成一饵微触底,一饵悬浮或离底。鲢鳙鱼吸饵时虽然下顿动作小,但真实有效。鲢鳙鱼索饵时,放过其他杂乱信号,主抓浮漂上升或下降不足半目后静止不动和上升或下降不足半目或更少后有力度的下顿信号。再就是尽可能地垂直扬竿,因为鲢鳙鱼的嘴较特别,下唇长而上唇短,垂直扬竿能有效地提高中钩率,所以抛竿时不能打满竿,才能尽可能地为垂直扬竿留下余地。
  再就是水温较低或水中含氧量少时,鲢鳙咬钩时的浮漂信息就会变得更小些,下小雨或气压较低的时候,也会出现微小的信号。只有浮漂出现动作,且不管动作多么微小,都要及时提竿,才能确保中鱼率。
  七、遛鱼
  鲢鳙鱼中钩后,一定要绷紧钓线。因鲢鳙鱼嘴大、肉少、嘴内黏膜多,一般钩得不是很牢,一旦松线,脱钩跑鱼的机会很大。鲢鳙鱼虽然力大、劲长,但游速慢,缺乏冲击力,也就是“程咬金的三板斧”。大鱼中钩后,要及时把竿子倾向左或右侧,可能的话及时向后退几步,同时蹲下身子,降低竿子的高度,增加遛鱼的空间,引导鱼向左或右游动,并在适当的时候把鱼头提出水面,利用鲢鳙鱼的喜高氧性,迫使鲢鳙鱼暂时不能获取水中溶解氧,加速消耗其体能。向后退几步是为中大鱼做准备,一旦中钩的鱼向前方深水处逃窜,在竿线不能承受的情况下,可向前走几步,能有效缓冲大鱼的爆发力。只要操作得当,不失误,一般不会跑鱼。把鱼遛乏后一定要用抄网抄鱼上岸,否则,鱼去钩空的机会还是很大。要选用大口径抄网,方能保证一次抄鱼成功。提倡自遛自抄,往往两人配合不好,把抄进网里的鱼又拉出来的事情不在少数。
五、补充一下天气和气温因素:专家认为25度以上适宜钓鲢鳙,那是指鲢鳙疯狂的温度,其实15度以上就上了,晴天上得好些,雨天略差,但温度更重要。高温之后的大风降温天鲢鳙最疯狂。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查看: 9372|回复: 101
【我的钓鱼记事】淡钓:暴雨过后花白鲢
天气:多云转晴,西北风转南风3-4级,19-31度
钓组:光威-劲浪2.5号450cm碳素矶钓竿+狼王GB430i纺车轮+麦特利4号0.323mm大力马线+13号水怪钩组
钓饵:钓鱼王疯鲢鳙(酸臭)+草莓鲫+草莓底窝+东峻雪花粉+魔力饵王鲢鱼雾化香精
钓获:花鲢4.4斤一条、白鲢3.4斤一条、2斤以下小鲢鱼N条放生
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给我们的城市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全部水库都在泄洪,原定星期六的钓鱼活动也被迫取消,早晨六点开车上街转了一圈,手机拍了些暴雨后的画面,一些重灾区因为危险还封锁着呢,长这么大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雨。发几张图片吧,看看暴雨之后的那些人、那些景。
星期天早早就到附近一个水库查看情况,一看原来黑绿色的水变成了黄泥色,就象农村雨后水洼的颜色一样,岸边也非常泥泞。水库管理员说昨天水位最高时有现在的一人高,经过一天一夜泄洪才恢复,水库里的鱼也跑了不少。岸上玉米地里有许多虾的尸体,都是昨天洪水过后留下的。
今天天气还行,赶紧收拾东西支起竿子开钓吧。
这个水库水质较差,水比较肥,以前在这鲤鱼草鱼比较难钓,所以,我支起两支海竿一支手竿之后,开始研究开饵钓鲢鱼。因为自制鲢鱼饵费时费力,所以最近买了不少商品饵,计划逐步进行调配试钓,为以后专钓鲢鳙做些准备。
我所配的这款饵料是以钓鱼王三款商品饵为基础的,说是酸臭型其实根本闻不出酸臭味来,倒是草莓香味极重。起初和好饵后发现粘性比较大,所以又加入了雪花粉和雾化香精,以此来增加饵料的雾化效果。
看看眼前就有鲢鱼翻身,索性不用远投竿了,把矶钓竿改了改,安上大阿波漂,挂上水怪,打在眼前六七米远的地方,和手竿浮漂位置差不多,一会儿功夫就看到浮漂活动了,鱼在水下吸动饵料时造成的阿波漂运动非常明显地显现出来,第二次扬竿就中了一条二斤左右的花鲢。
接下来,鲢鱼不断吸食雾化的饵料,我就不断地扬竿,钓上的鱼不少,可惜都是二斤左右的,只能直接放生了。而浮漂的反应也太过明显,很多次因为鱼钩没有完全进入鱼嘴而造成脱钩跑鱼。
近中午的时候,刮起了南风,钓组开始随风漂动,鱼口立即变得比较少了,于是又想办法固定钩组。我在主线挡线结上方加了一粒矶钓用的空心小铅坠,入水后将主线压在水底,再稍微收紧主线————立即解决了钓组漂移的问题。鱼口也马上恢复,而且经过一上午的雾化形成了钓棚,招来了个体较大的鲢鳙,除了钓上的这两条三四斤的鲢鳙外,跑掉的大鱼也有三四条,其中一条是拽断水怪最下面的那把钩子跑掉的(看来水怪的质量确实不咋地,哪天去买个杂志上介绍的威娜什么熊的钩组试试,也不知道哪有卖的,有知道的告诉一声啊)。
快一点钟的时候,为了试验,我又开了一款没有名的成品饵,挂上后好长时间没有鱼讯;再开钓鱼王推荐的一款酸香饵组合,依旧没有鱼讯;而期间换上最初开的饵却频现鱼讯,说明我最初所调配的这款饵料才对路。在此也请钓友们不妨试一试我配的这款饵,不好使可别骂我,我可是凭良心说话的啊!
因为是试饵没准备,草莓味的饵料用完后就再没有了,换其他饵鱼口几乎没有,而钓鲤鱼草鱼的海竿手竿竟然一天没有鱼音。
总结一天的垂钓,矶竿钓鲢也很过瘾,但收获一款钓鲢鱼的好饵才是最重要的。
(70.83 KB, 下载次数: 18)
14:18 上传
(49.28 KB, 下载次数: 17)
14:18 上传
(68.25 KB, 下载次数: 16)
14:18 上传
(48.31 KB, 下载次数: 15)
14:18 上传
(47.45 KB, 下载次数: 17)
14:18 上传
(80.69 KB, 下载次数: 15)
14:18 上传
(146.03 KB, 下载次数: 16)
14:18 上传
(37.63 KB, 下载次数: 14)
14:18 上传
(41.2 KB, 下载次数: 16)
14:18 上传
(71.01 KB, 下载次数: 15)
14:18 上传
(57.69 KB, 下载次数: 16)
14:18 上传
钓鱼技巧精选您现在的位置: &
野鲫鱼钓法(手竿定点钓)
发布人:dcl168   拍币:1117   日 12:30   浏览次数:-
野鲫鱼钓法(手竿定点钓)
原以为手竿钓鲫的几种常用的钓法已多有文章介绍,而且大部分钓友们对手竿钓鲫都有自己的一套招
法,因此想略而过之.但前几篇文章被老网纳入精华后,有许多钓友通过QQ 询问;“可否把手竿钓鲫的经验谈
的详细些”,盛情之下只好再多敲几次键盘---但愿我的劳作能给钓友们带来些须的启示和收获。
手竿定点钓鲫,我一般用4.5 米或5.4 米的调性适中的竿(我在野钓时,不喜欢用硬竿或超硬竿,提鱼的感
觉不好,不刺激.不过隐.不好玩)。竿太长了,太笨重,操作不灵活,太短了受局限性太大。我出钓时一般带4 根
手竿,长度分别是:3.6 米,4.5 米,5.4 米,6.3 米.选择的钓位适合用那一根就用那一根,一般中间的两根用的最
多;钩一般用伊豆2 号、3 号,或伊势尼1 号、2 号;主线一般用直径0.2--0.26 毫米的道系或达魔红颜色线.
子线如果用伊豆2 号或3 号钩,绑直径0.128 或0.14 毫米的红颜色或浅黄颜色的线,如果用伊势尼1 号或2
号钩,绑的是直径0.165 或0.18 毫米的红颜色线,或者是0.4 号的多股大力马线.(我从来不用和一般沾网线颜
色相同或相近的线).用漂是达魔扁尾立标或黄色星漂.(前几年用细尾立标,现在因已年近半百,眼睛花了,细尾
标看着太费劲).如果在无草的亮水处(或者是草边.草少的地方)垂钓,就用立标悬坠双钩,一般是空钩调4 目,
钓1--3 目.双钩脑线长度分别是20 厘米和23 厘米.搓饵时上钩搓的小一点,下钩略大.如果是钓草空.草洞或
草多容易挂底的地方就用星漂单钩,星漂只用4 粒(多了没用),调漂时空钩水上露1 粒,钓时露1 粒或两粒均
可,1 粒则灵,两粒则钝.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用星漂单钩钓时,铅坠的体积一定不能大了,否则会影响钓效.我的
办法是:把调好重量的铅皮分成等同的三份,从连接脑线的环向上每10 厘米安一个,两端用肉色的太空豆固
定(太空豆一掐两节,一个顶两个用,不是为了节约,而是为了减小体积),不用铅皮坐。
有人把手竿钓鱼总结为7 分钓位,三分钓技.这话不能说不对,但不够准确.钓效的好坏是综合因素,要看
季节.天气.水情.地形.钓组的配备是否得当.饵料的配制是否适用.采取的钓法是否合适等等,那一个环节做的
不好都会影响钓效.钓鱼的过程也和做其他任何事情一样,不用心去做是做不好的.我很赞成汪中求先生(职
业经理人培训讲师,作家)"细节决定成败"的观点.钓鱼也是一样,要有好的钓效,就必须用心作好每一个环节.
而且要知道"作好"和"做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马马乎乎,应付了事,是不会有好的收效的.当然选择一个
好钓位是钓鱼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正因为如此,在到达钓点之后,不要急于打窝.下钩.欲速则不达.
要根据季节(春钓滩.夏钓潭.秋钓荫.冬钓阳;冬天下风凉,鱼儿跑光光;夏秋下风氧,鱼儿最欢畅....).天气(冬钓
雾.春钓暖.夏钓晴风.秋钓阴雨; 有风浪底钓边,无风找草中间,回风弯里鱼儿就餐....).水情(肥水钓净,叟水钓
脏,若是水浅近靠黄汤).地形(深钓浅,浅钓深;鲫鱼钓凹鲤鱼钓凸;方钓角,圆钓边,长型大塘钓腰间);钓鱼不钓
草等于瞎胡跑,水下有陡坎,藏鱼小套间;水下有沟来鱼不溜)等多种因素仔细观察.分析选好一个钓位.然后安
好竿线(最好是穿星漂的线),加大坠的重量试探水深和水底地形,找出一个最合适的下钩点(钓点).然后再决
定打窝点,还要根据水面的大小和观察了解到的鱼情决定是打单点窝还是双点窝还是三角形窝.在考虑好最
佳方案时,再动手打窝.(用饵我已经在饵料配制及使用篇中介绍过).窝子打好后,不要急于下竿,要等一等
(20--30 分钟),观察有无鱼星冒出.鲫鱼的吐泡是先一个紧接着又一个,两个泡一前一后冒出,一般如小黄豆大,
鱼小则泡小鱼大则泡大.草鱼也是吐单泡,但草鱼一次只有一个,而切一般比鲫鱼的要大.而鲫鱼吐泡是先冒出
一个紧跟着又冒出一个.这是两者的基本区别.一旦窝中有鱼星泛起就要立即下钩拉鱼了(有的钓点因为是沙
质底水又叟,在多少有一点风浪时,即使看不到鱼星也能钓出鱼).如果窝中不断有鱼星泛出,但却无鱼吃钩,或
者是发窝后鱼星很多而吃钩却很慢要立即采取措施.首先你要确定冒出的是鱼星还是地气.这非常好区分一
是你打窝之前已经详细的观察了钓点,打窝前没有,发窝后有了,而且还很多,肯定不会全是地气.二是地气不
变换位置总是从一个固定点冒出,而且出水即破.只要你留心观察,用不了几次就能一眼认出冒出的泡是不是
鱼星,而且还会根据冒出的鱼星很快判断出水下是什么鱼,大概有多大,甚至可以判断出水下的鱼当时头朝哪
个方向在游动.在确定了水下冒出的就是鱼星之后.第二个你要考虑的就是钓组是否有问题.钓野鲫鱼的钓组
有三忌:一忌钩大坠重,二忌线粗饵硬,三忌调浮不灵.(特别是钩,手竿钓野鲫鱼最大用伊势尼1 号,从一两到2
公斤通杀).只要没有这三忌就没有大问题.第三个你要考虑的就是水地淤泥过厚,鱼进窝一混,窝子里成了泥
汤的世界.鱼只在那里拱泥吃窝饵,根本就找不到饵钩.这也很好办,你只要去掉一点铅皮减轻坠重,再把漂向
下(坠的方向)移10--15 厘米,使钩饵离底10--15 厘米(钓底浮),然后不要把饵钩下到窝点窝点中间,要下到离
开窝点30--50 厘米的地方(窝里鱼多就离的远一点,鱼少就离的近一点),这样就避开了浑浊的泥汤,记住遇到
这种情况一定要钓底浮,这是关键,保证你会大丰收的.---哈哈到时候别忘了请我吃鱼。
用饵的问题再说几句:什么冬腥夏臭秋清香...说的都有道理,但那都是配制饵料的原则话.我告诉你吧:用
商品搓拉饵中的黄鲫、蓝三、冬鲫、蓝鲫2 号中的任何一种,只要在其中加入白砂糖和活红虫,混合成荤素搀
杂的搓拉饵,不管是鱼塘还是野钓,四季通用,只要水里有鲫鱼就能钓它上来,特别是盒装的蓝三鲫兑了以上原
料之后就没有用了效果不好的钓场。
在手竿定点钓中,有时会遇到水底有密集的杂草或草根,不要说双钩,就是用单钩也是一下钩就挂底.但挂
钩的草根(或杂草)并不高,只是在贴近水底处却很密集,水体的中上层却很干净,遇到这种情况,可采用双钩悬
坠.并减轻坠的重量,使钩饵悬在底部水草的上面,用搓拉饵垂钓.鱼上钩慢就用搓饵,上钩快就用拉饵.钩上散
落的饵料掉进水底的杂草或草根中,使鱼很难吃的舒服,却又散发着气味,所以悬在底草上面的饵钩就成了抢
食的好目标.垂钓效果有时甚至比钓净底更好。如果在搓饵钓的过程中上鱼速度明显加快时,不要犹豫,要立
刻改为拉饵钓,上鱼会更快。
有的野塘虽然鱼的数量不少,但由于无人管理或者是有人管但手费很低,所以几乎天天都有不少的人在
钓,鱼会钓的非常刁滑,普通的钓法很难有好的收获.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能用手抛饵的打窝方法,就是打窝
也一定要用打窝器或者其他的方法,不能激起水的响声,而且窝饵的气味不能太浓.否则不仅不会诱鱼上窝,反
而会使鱼逃之夭夭,很长时间不回来.最好的办法是不打窝.用悬坠双钩直接搓饵垂钓.要把铅坠上移到立式浮
标下的10---15 厘米处,使铅坠与钩的距离很远,脑线要又细又长,线的直径最好在0.165 毫米以下,长度要在
30厘米左右,钩也要尽量的小(不大于伊势尼1号钩型).搓饵上钩时,要先把饵在钩上搓成细长条,再捏扁,是个
扁长型的饵.抛饵钩入水后,由于铅坠离浮标很近,浮会很快站立.但饵钩却要在水中从远上方,向坠下方斜向
降落,而且在压水线的同时会带动浮标向靠近人的方向移动,使饵钩的斜向降落速度更慢,何况钩上的饵又是
个扁长形状,会在水中飘飘悠悠,动感十足.对附近的鱼会有极大的诱惑力,在滑的鱼也会追饵吞钩,这就是
典型的飘接钓法。用这种钓法,饵一定要软,要软到不能再软的程度。
在仲春和晚春采用手竿定点钓时,往往会出现上午钓的不错,到了下午,就很少能钓到鱼了.这是因为,下
午上层水温高了,鱼或者跑到了浅水区或者浮到了水温相对较高的上半水.这时只要采用上面介绍的飘接钓
法钓上半水,一样可以钓到鱼的。
在夏季闷热的天气水中缺氧时,鱼也会因为缺氧而离底跑到上半水来.这时底钓是钓不到鱼的.而且鱼会
为了缓解缺氧变的不活跃(活动量越大缺氧会越严重,这是动物本能的调节).这种情况仍然适用上面介绍的
飘接钓法钓上半水.或者是中层.最好是在钓不到鱼之后,把漂一次向下移10 厘米,每移动一次漂,钓3--4 钩,
直到找到了有鱼的水层为止。
顺便再告诉你两个选位的绝招:在经常没有人钓的大水面,越是有人钓过几次的钓点越是个好钓位.而在
天天有人钓的水塘,越是没人钓过的或者是钓的次数越少的位置越是个好钓位.在野钓时只要看到有鲤鱼跳
起的地方,前后左右1 米之内水底肯定有陡坎或斜坡,找到了这个斜坡的坡底就是个绝佳的钓点
野鲫鱼钓法(手竿走钓)
钓具:长竿,短线,星漂,小坠,单钩。
钓法:戳孔,戳拱,戳茬,追星。
钓饵:蚯蚓,红虫,米糠虫,面包虫,蜂蛹,菜心虫,大苍蝇,养殖蛆, 配制合成饵.
在某些水域的边缘数米或数10 米都长满了密密麻麻的水草,其中会有许多星星点点的孔洞.用长竿短线,
将挂好饵的钩垂直落入孔中,饵钩落底后,稍停片刻,若无鱼吞钩,再将饵钩轻轻提起10--30 厘米重新落下.反
复两三次,孔中有鱼,就会吃钩,无鱼则起竿走人,另换别孔.重复进行.如此沿岸边走边钓,定有收获.这种钓法
最适应夏季和初秋炎热的天气。
有的水塘,水面上长满了浮萍或嫩水草叶,鱼会紧贴着水面在浮萍或嫩草叶下面拱动.吃浮萍.嫩草叶和其
中的微生物.站在水边会看到鱼拱动浮萍的痕迹,并听到"啧啧"的吃食声音.此时用长竿短线将挂好饵的钩,直
接送到有鱼拱动的地方,钩饵入水10--30 厘米即可,并反复提动竿尖两三次,钩饵不要出水,也不要入水太深.
水表皮下的鱼见到活动的钓饵就会吃钩.但顺着塘边走动时,脚步一定要轻,要静.边走边仔细观察,那里有鱼
拱动,就立刻往那里下钩。
在许多水域的近岸处,会有密疏间或的苇茬或蒲草,我们在以往的垂钓中可能有许多钓友都见过,高出水
面的水草或苇茬,被水下的鱼碰的左右颤动的情形.所以就有人发明了戳茬钓法---只要看到水中的立草在颤
动(不是被风吹动),就把饵钩顺着草杆沉下去,并上下往返提动一两次,只要撞草的鱼还没有走,就会毫不客气
的吃钩.戳茬钓.可以边走边观察边钓.也可以在一片位置较好的草茬中,撒一个面积较大的窝(要用雾化饵,切
量不能大了).然后在这个范围内戳钓.戳茬钓,在晚春和初夏用的较多.
这里要探讨一下鱼为什么会撞动水中立草或苇茬的原因:一是鱼在吸食其立杆上的附着微生物;二是繁
殖期间的鱼在往立杆上甩籽;三是鱼在游动或嬉戏中有意或无意的碰到了;四是有的鱼患了鱼虱或松鳞等瘙
痒性疾病在草杆上蹭痒.在以上几种情况中,繁殖期甩籽的鱼虽然撞草最厉害,但却最不容易钓到。
追星探钓:
在天天都有许多人在钓的水塘,已经被钓的十分刁滑的鱼,仍采用定点打窝钓法,是非常难钓的.一打下窝
不要说诱鱼了,就连本来在这里游动的鱼也会逃之夭夭.那怕你用的是台钓双钩,不打窝,但只要你弄的水有稍
微的响动,水下的鱼就早以和你拜拜了.而在那些没有人钓,也没人打窝的地方,却时不时的冒出鱼星来---那是
有鱼在吃往日打窝和垂钓剩余的饵料,但只要你再一补窝,鱼就马上又是无影无踪了.如果你悄无声息的到起
鱼星的地方直接下钩,很可能会钓上一条鱼来.但要想同窝钓上第二条,那你就慢慢的在那儿想吧。
与到这种情况,最适合采用追星钓法.长竿短线,细线.小坠.小钩.小饵.碎星漂.沿着塘边走动观察,发现鱼
星,立刻准确的将钩饵从鱼星冒出的地方落入水底,如两三分钟不吃钩,可将钩饵轻轻上提10--20 厘米后挪动
10--20 厘米的距离放下再等.如此反复两三次,若仍无鱼上钩,提竿走人,再找鱼星.如果鱼上钩了,更不要留恋
此处,到别处再找鱼星,出了一条鱼的地方短时间内不会再有鱼了。
用这种钓法,要求钓者有较高的鱼星识别能力,特别是钓鲫鱼,要能仅从水面上冒出的一两个小泡,就断定
水下是鲫鱼,要迅速.果断的下钩.许多人只采用这种钓法钓鲤鱼,鲤鱼的鱼星好辨别,而且可以通过鱼星辨别
出鲤鱼游走的方向,钓起来比较容易.但只要你掌握的熟练了,用这种钓法钓滑鲫鱼也是非常有效的.正所谓冰
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技高,就要多学、多看、多用心、多实践,有了这“四多”,你会很快成为钓坛高手的。
野鲫鱼钓法(对付窝中闹小鱼的绝招)
如何对付窝中闹小鱼,这是让很多喜欢野钓的钓友们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书刊杂志和网上对此也多有文
章和话题进行讨论,虽然其中介绍的办法不少,但始终也未能彻底的解决这一问题.
多年以前,我到一野塘垂钓,知道此塘鲫鱼.鲤鱼不少,就是小鱼特别多.当时,一是为了对付小鱼多,钩饵不
能沉底;二是为了能不断的有饵续窝,我采用的是蚯蚓大包食钓法---就是用蚯蚓挂在钩上,外面用打窝留下的
自配混合窝饵把蚯蚓钩包在中间.因为小鱼特别多,所以我把钩包的象乒乓球一样大,尽管如此,饵钩一入水,
就被成群的小鱼托着象乒乓球一样大的饵钩团改变了下沉的方向,不但饵钩下沉缓慢,而且不能准确的落入
窝点.甚至在中途就把包食弄散,拖着蚯蚓钩窜向别处.当时气的我真是头上冒不出火也冒出汗来了.旁边的钓
友竟然气的把钓上来的小鱼一口咬下鱼头生吃了.受他的感染,也是为了解气,我把连连上钩的小鱼掐断了
(很残忍)扔回窝中.心里想着让那些小鱼看看它的同类的悲惨结局,解解我的心头之恨.可是在我把掐成两节
的小鱼扔回窝中有十几条,大约也就是三四十分钟的时间(当时没看表),发现窝里的小鱼少了,鲫鱼和鲤鱼开
始不断的上钩.还时不时的看到有黑鱼(乌鳢)在窝的周围游动.这始我恍然大悟,于是我就把此后钓上来的每
一条小鱼(虽然是越来越少)都掐断了扔回到窝子周围.如此我已大大小小钓了十几斤,同来的钓友才钓了两
条象样的鱼,只气的在那里骂龙王.别说我自私,为了照顾钓友(也是为了实验一下),我和他换了钓位(但没告诉
他原因).换过钓位后,我偷偷的把他钓上来扔在岸上的小鱼和窝饵一起扔进了他刚才打过的窝里.然后就开
始钓小鱼掐成两节往窝子周围扔,没用多久时间,窝子里的小鱼明显的少了,又看到了黑鱼在转悠.鲤鱼和鲫鱼
开始一条接一条的上......
到快该收竿的时候,我把小鱼掐成两节,换了一条大力马脑线钩,把半截小鱼挂在钩上,饵钩入水不到1 分
钟,就被黑鱼拉了下去,一连钓出了4 条黑鱼,大的3 斤多,小的将近1 斤重.全天我钓了有40 来斤鱼,绝大部分
是鲫鱼和鲤鱼,同来的钓有也钓了20 多斤.
从此以后我便一直用此法对付野塘中的小鱼.在野塘中十有八九都有黑鱼.所以用这种方法非常有效.而
且可以每次在收竿之前弄几条黑鱼.不过看到窝里有黑鱼时,千万别马上把它钓上来,黑鱼的存在只会赶跑小
鱼,对大一点的鲫鱼和鲤鱼影响不大.而且你在窝子周围不断的扔小半截鱼,喂了它一天了,它不仅不会轻易的
离开,对半截小鱼已经吃习惯了,到走的时候,只要在钩上挂个半截小鱼,很快就会把窝子周围的黑鱼全部钓上
来.真是一举两得---美哉.
多年的秘密告诉了大家,真有点舍不得.
野鲫鱼钓法(对付窝中闹小鱼的绝招2)
1.窝中的小鱼并非是因为看到同类的惨死被吓跑,而是因为扔回窝子周围的死小鱼引来的黑鱼赶跑的.
2.本人所说的黑鱼不够确切,因为我国黑龙江水系的狗鱼,东部平原的季花鱼,还有从华北到华南贯穿
大半个中国都有的乌鳢,这三种鱼体表花纹相似,又都是以小鱼为主食的凶猛性鱼类,所以本人简单的说成了
"黑鱼".若确切的说:黑龙江的狗鱼有黑斑狗鱼和白斑狗鱼.我国东部平原的季花鱼又叫鱖花鱼、桂花鱼、鯚鱼。
乌鳢俗称:黑鱼、才鱼、乌鱼、乌棒、蛇头鱼.这三种同样都是吃小鱼的肉食性鱼类,几乎遍布我国淡水自然
水域.所以钓友们不必担心当地没有"黑鱼".除了人工池塘,大部分自然水域都有它门的踪影.
当然,我说的绝招,只是相对而言,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事情.比如;如果你在小鱼很多的水域仍然
要坚持使用台钓搓拉饵钓法,恐怕效果是不会好的.所以我建议你在小鱼多的地方,采用包钩沉底坠钓法.
说出来大家不要见笑;我在内蒙古的兴安盟扎来特旗上中学时,曾因为钓鱼,被老师罚站两节课;在沈阳部
队时,曾因为钓鱼差点挨了警告处分,在大连上军校时,曾因为钓鱼被关2 小时禁闭;在北京颐和园的昆明糊曾
被罚款30 元(87 年).在杭州西湖,用个大头针钓了一条半斤左右的白鲢,被罚款60 元;在苏州.....在上海.....哎
----没办法,好钓鱼吗,见了水就走不动,有瘾---真是屡教不改呀.....不然怎么会写出"钓瘾"这篇文章?(发表在
同一网站,钓友文苑栏目)
不说这些闲话了,让钓友们见笑了.
下面我把以上三种鱼的详细资料介绍给大家,有误之处,还望各位行家指点.
1.狗鱼属鲑形目狗鱼亚目狗鱼科的唯一属。共5 种,2 亚种;中国有2 种,即黑斑狗鱼.产于嫩江、黑
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达赉湖、镜泊湖、五大连池、绥芬河。白斑狗鱼产于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哈巴河、
布尔津河及阿勒大河。
体细长、稍侧扁;口裂极宽大,约为头长的一半;齿发达;背鳍及臀鳍位很后并相对;体侧有斑。分
布于北半球。
一般生活于北半球较寒冷地带的河川、湖泊和水库中。成鱼行动非常迅速,每小时能游8000 米以上。
喜游弋于宽阔的水面,也经常出没在水草丛生的沿岸地带,以其矫健敏捷的行动袭击其他鱼类。幼鱼常成
群,成鱼则单独栖息,到生殖季节游至沿岸区域产卵。冬季才至大河深处越冬,并继续强烈摄食。主食鱼
类,繁殖季节停止摄食。
3~4 冬龄鱼性成熟。江河解冻后开始产卵。在中国东北地区4~6 月初生殖,产卵高峰期约1 周,要
求水温为3~6℃,水深0.5~1.0 米处。卵粘性,产出后常固着在水草上,以后成为胶球状,能在河底滚动。
怀卵量3 万粒以上,卵径2.3~3.0 毫米。初孵化的仔鱼体长为6.7~8.0 毫米,10 天后可达10 毫米。1 冬
龄鱼体长为158~178 毫米,体重10~100 克;2 冬龄鱼100~600 克;3 冬龄即可达 500~1000 克。曾
发现有重达 30~50 千克,年龄为70 岁的。狗鱼生长快,肉质细嫩洁白,是很好的食用经济鱼类,但因狗
鱼为肉食性,贪食而食量大,对其他经济鱼类有很大的危害性。
2. 季花鱼:属鲈形目,鮨科,鱖亚科,鱖属。俗称:鱖花鱼、桂花鱼、桂鱼、鯚鱼。
体较高而侧扁,背部隆起。口大,下颌明显长于上颌。上下颌、犁骨、口盖骨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小齿,
前鳃盖骨后缘呈锯齿状,下缘有4 个大棘;后鳃盖骨后缘有2 个大棘。头部具鳞,鳞细小;侧线沿背弧向
上弯曲。背鳍分二部分,彼此连接,前部为硬刺,后部为软鳍条。体黄绿色,腹部灰白色,体侧具有不规
则的暗棕色斑点及斑块;自吻端穿过眼眶至背鳍前下方有一条狭长的黑色带纹。
鱖一般栖息于静水或缓流的水体中,尤以水草茂盛的湖泊中数量最多。冬季不大活动,常在深水处越
冬,一般不完全停止摄食。春季天气转暖时,则游到沿岸浅水区觅食;此时的雌雄鱼白天都有侧卧在湖底
下陷处的卧穴习性,夜间在水草丛中活动、觅食。主要以其它鱼类为食,1-2 月摄食较差,6-7 月最为旺盛,
生殖期采食强度稍下降。鱖鱼通常长至2 冬龄,在东北须至3 冬龄才达性成熟,亲鱼于5-7 月集群于夜间
在平缓的流水环境中产卵。6-7 月为产卵盛期,怀卵量为3-20 万粒。
常见鱖鱼有2 种,外形极为相似,区别在于:翘嘴鱖的鳃耙为7,眼较小,头长为眼径的5.3-8.1 倍,
上颌骨伸达眼后缘之后的下方,侧线鳞为110-142,颊下部有鳞,幽门垂为198-440 个。而大眼鱖的鳃耙
为6,眼较大,头长为眼径的4.7-5.1 倍,上颌骨仅伸达眼后缘之前的下方,侧线鳞为85-98,颊部不被鳞,
幽门垂为74-98 个。翘嘴鱖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常见为2-2.5 公斤,最大个体重可达50 公斤;大眼鱖生
长缓慢,个体较小,最大个体能长至重2 公斤。
鱖鱼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平原的江河湖泊。天然产量相当高。肉洁白、细嫩而鲜美,无小刺,富含蛋
白质。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5.5-19.3 克,脂肪0.4-3.5 克,热量78-109 千卡,钙79-206 毫克,磷
107-143 毫克,铁0.7-5.6 毫克,硫胺素0.01 毫克,核黄素0.10 毫克,尼克酸1.9 毫克。鱖鱼自古就被列
为名贵鱼类之一。1972 年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内的随葬品中,就有鱖鱼!鱖鱼的幽门垂多而成簇,俗称桂花
鱼,其味清香扑鼻,鲜脆可口,可谓“席上有鱖鱼,熊掌也可舍”。值得注意的是,鱖鱼的12 根背鳍刺、3
根臀鳍刺和2 根腹鳍刺均有毒腺分布,若被刺伤后肿痛甚烈,发热、畏寒,为淡水刺毒鱼类中刺痛最严重
者之一。在捕捉和剖杀鱖鱼时,应特别小心。
鱖鱼肉性味甘、平,无毒,具有补虚劳、益脾胃的功效。其尾可治小儿软疖,其胆可治骨鲠在喉。
3.乌鳢:属鲈形目,攀鲈亚目,鳢科,鳢属。俗称:黑鱼、才鱼、乌鱼、乌棒、蛇头鱼、生鱼。
体细长,前部圆筒状,后部侧扁。头尖而扁平,颅顶、颊部及鳃盖上均覆盖着鳞片。口大,端位,下
颌稍突出。上下颌、犁骨、口盖骨均具尖锐的细齿。咽头上方有一宽大的鳃上腔,能呼吸空气。背鳍和臀
鳍基部都很大,尾鳍圆形。体色暗黑,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花斑,头侧有2 条纵横的黑色条纹,背鳍、
臀鳍及尾鳍上都有黑色相间的条纹;胸鳍和腹鳍浅黄色,胸鳍基部有一黑斑点。
乌鳢为底栖肉食凶猛性鱼类,平时喜生活在沿岸泥底水草丛生的浅水区,潜伏在水草中等待时机追捕
食物,夜间有时在水的上层游动。平时游动缓慢,在缺氧的水体中能借助鳃上腔的辅助呼吸器,不时将头
斜露出水面进行呼吸,而且在喉部上方凹陷处贮藏着一定量的气体。当离开水体后还能存活相当长的时间。
冬季在深水处,把身体埋在淤泥中越冬,一般很少摄食。春、秋季为摄食旺季,产卵期亲鱼基本不摄食。
性凶猛,仔鱼以浮游动物为食;幼鱼以水生昆虫、小蝦和小鱼为食;成鱼则捕食其它鱼类。乌鳢长至2 龄
可达性成熟,怀卵量为1.4-3.4 万粒。亲鱼于5-7 月在长有茂盛水草的静水浅滩处繁殖。亲鱼成对地活动于
产卵场所,非常活跃,有时还跃出水面。雄鱼用口将水草筑成约1 公尺直径的“鱼巢”。产卵在宁静的日出
之前,先是雌鱼进入鱼巢,腹部向上成仰卧姿势,身体缓缓摇动而产卵;随后雌鱼以同样方式射精。产卵
后,雌雄鱼一同守在巢的底下,保护鱼卵,防止敌害侵袭。2-3 天后,仔鱼孵出。仔鱼集群生活于近岸的
水草丛中,雄鱼随群保护,待幼鱼长至4-5 厘米时,亲鱼不再进行保护,幼鱼分散营独立生活。乌鳢生长
速度较快,最大个体长可达700 毫米,重达5 公斤左右。
乌鳢分布极广,除西部高原地区外,从黑龙江至海南的河川、湖泊、水库、池塘等各种类型的水体皆
产此鱼,国外产于朝鲜西、南部。
野鲫鱼钓法(多钓鱼的关键是什么?)
有人说"7 分钓位3 分钓技",实际上钓位的选择和钓技的高低是分不开的,如何才能选择一个好的钓位也是
钓鱼技术高低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有人说:钓鱼多少的关键是饵料的好坏,只要饵料对路就能多钓鱼.还有人说:
只要塘里的鱼多,怎么钓怎么好.记得我在水产养殖场的时候,有一次来了两位领导来钓鱼,周日吗,领导也有
七情六欲,也想体验一下钓大鱼的快乐.我本人就是喜欢钓大鱼,所以当时场里有一个连养了三年的10 亩池,
虽然密度不是很大,但鱼却不小,草鱼一般都在10 斤以上,大的有十六七斤的,鲤鱼也大部分都是6--7 斤重.他
们也是听说场里有大鱼才来的.连司机一共是4 个人,带了三根崭新的竿.准备3 个人钓,一个人抄.为了让他们
过把瘾,我先让场里的工人给他们喂好了窝,又帮他们和好了本塘的饲料装钩.可以说是钓位好,饲料对路,塘
里的鱼又多,按理说他们应该大丰收了吧.可惜的是带来的四套钓线全部报销了,却连个鱼的影子都没看见,那
表情,那言语真是遗憾的不得了.又让司机来回跑了60 多里的路重新买来了十几套大粗线(我看着可能是直
径0.6 毫米的),当时我还在心里想,这下我的大鱼恐怕是真的要遭殃了,可怎么也没想到,线不断了,三根崭新
的鱼竿却一根接一根的"咔嚓".咔嚓"."咔嚓"了.好在还有一根断竿上的鱼没能逃脱,被年轻的司机拽着线拉了
上来(最少有15 斤),不幸的是鱼虽然拉上来了,司机的手却血流不止,几个人只好带着那条鱼和伤慌忙离去.
听了这个故事,可能你会说主要是他们的武器不好,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会钓鱼.
那么到底怎样才算是会钓鱼了呢?比如说:会选位,也会配制很多饵料,观漂.起鱼都差不多,算是会钓鱼了
吧,可是有一天他却因为怕蚊子咬,在钓鱼的时候擦了点风油精就当了空军.还有一次是没有注意听天气预报,
在降温两天后温度回升的第一天出去钓鱼,结果也是几乎空手而回.
多钓鱼的关键到底是什么?是选位?是天气?是饵料?是钓组搭配?是各种钓法的合理应用?是鱼情?还是
水情?是......
这许许多多的环节到底哪个是关键,哪个又不是关键?谁能说的清?很自然的,我又想起了汪中求先生"细
节决定成败"的学说.这许多环节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好,只要有一项做不好,就会影响到最后的结果.(我说
的是做好,不是做了.无论做什么事,"做好"和"做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钓几尾水中之鱼,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包含了天文.地理.水文.生物学.物理学等许多方面的科学知识.就是
这看似简单的钓几尾闲鱼,若要达到"精通"的境界,还真是学无止境.这也正是垂钓的魅力所在,其中每一次探
索和实验,哪怕是获得很小的成功和经验,都会让人感到极大的满足和欣慰.假如是件连傻子都会做的事,就不
会有如此庞大的热中于此道的群体了.可以说垂钓是一项需要脑力和体力密切配合的活动,是智者的选择.
既然同为智者,我们来共同总结一下多钓鱼 的关键是什么:
一.做好出钓前的准备工作
(一)了解天气情况
1.阴.晴.雨.雾.
冬天和春天无风的阴.雾天气比晴.雨天气好钓.
盛夏和初秋晴.雨天气好钓,阴天.特别是大雾天气难钓.
2.风力.风向
冬天钓无风或3 级以下风的背风处.
春.夏.秋.风力小于3 级钓下风口.回风弯.
风力3 级左右钓下风口的近岸处.风力4 级左右钓背风处.
风力大雨5 级不钓.
3.温度.包括昼夜温差.与前一天和后一天的温差
昼夜温差在10 度以内鱼好钓,大于15 度很难钓.降温的前一天和当天鱼好钓,降温后又开始升温的第一
4.气压.高于1005 或低于990 百帕鱼不好钓,在995--1003 百帕之间鱼好钓.
(二)详细检查准备好要携带的装备.用具.钓具.饵料.
(三)每次出钓时都要带一小瓶酒精棉球(白酒也一样),在到达钓场后,拌饵料之前搓手用,防止因吸烟.修
车等沾染在手上的异味混入饵料影响钓效.
二.选好钓位
到达钓场后,要仔细观察.了解,并根据季节.天气.地形.水情.施钓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一个相对理
三.选择合适的饵料
要根据季节.水情.鱼情,选择使用相对合适的窝饵和钓饵,若效果明显不好,要及时更换,不可过于死板.
四.选择合适的钓具和钓组
要根据钓位的环境.水深.鱼情等使用最合适的钓组.
五.要灵活运用,细心总结,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状态.
总之,多钓鱼的关键就是要认真作好每一个环节.钓鱼是个综合因素,不是靠某一种所谓神奇的饵料或者
是一根高档次的鱼竿就能够比别人多钓鱼的.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多于实践,细心总结.对自己掌握的知识
和经验,要因时.因地置异,灵活运用.随着经验的积累,知识的丰富,情调的升华,在垂钓中获得开心和自信也就
在必然之中了.
寒水冬钓“小诀窍”
银装素裹,寒风凛冽,深水而渔,其乐无穷
冬天能钓到鱼吗?冬季气温下降,水温较低。不少钓友认为:鱼封口,不进食,便刀枪入库,马放南
山了。其实,冬天也能钓到鱼。
众所周知,水在4 摄氏度比重最大,因而在深水中,水面(或冰面)温度尽管在零下10 摄氏度或更
低,但底部的水温总保持在4 摄氏度左右,一般鱼类的生长最佳气温是15—25 摄氏度,超过30 摄氏度或
低于4 摄氏度时即不吃不动。鲫鱼、鲤鱼、草鱼、青鱼等耐寒鱼类,在4 摄氏度的时候还是照常进食。它
们为了生存,为了来年繁殖,只要有食可吃,仍不会错过机会。所以,冬天也能钓到鱼。在北方,冬天正
是“冰钓”的大好季节。在南方,冬季气温低,鱼的游动、觅食降低到最低点,垂钓难度加大。但只要掌握
好冬季鱼的习性、气候、水域等特点,仍能钓到鱼,甚至会鱼儿满篓。长江以南,具有相对温暖的气候优
势,冬季仍不失为垂钓良机。如果垂钓,不仅钓获颇丰,还能品位到其他季节无法比拟的情趣。
选好天气 在南方,冬季气温并不太低,一般气温在零下3—4 摄氏度,最高气温在10 摄氏度左右,
在重庆,一般气温在4 摄氏度以下很少,水面有薄冰,但阳光一晒很快就融化。选择无风或微风,艳阳高
照的大晴天下钩,不钓风雨或阴天。鱼对水温变化的敏感性很强,在零摄氏度低温时呈休眠状态,但在阳
光的照射下,随着水温的上升鱼开始活动,水温越高鱼的活动积极性越大。
选好钓时 冬天,一日之中鱼咬钩最积极的时间是上午9 时到下午3 时,这也是钓鱼的最佳时间。
在这个时间内,是一天中气温、水温最高,鱼儿活动、觅食的黄金时段。其他时间,由于气温、水温较低,
鱼儿则少吃少动。“钓翁”不必早出晚归,免受熬夜之苦。
选好钓场 冬钓宜选在小水域垂钓,水面小的水域吸热快,水温相对比大水域高。如水色深一些的
池塘则更理想:一是鱼多;二是水温相对高一些,容易上鱼。池塘鱼的密度较大,选用鲫鱼、鲤鱼多的池
塘,别的鱼低温下一般不摄食,而这些鱼仍然摄食。避免钓大水域,尤其是流动性的水域。因其水温过低,
鱼儿处于休眠、绝食状态,很难钓到鱼。
选好钓点 鱼对水温的变化十分敏感性,如在同一池塘鱼儿多栖息和觅食于向阳一侧,故钓点应选
择朝南的一侧。如遇向阳一侧伸竿有障碍,侧阳亦可。冬钓的钓点,还应该在水不深不浅的地方,虽然深
水处水温高,但鱼儿多在此处越冬“避寒”,水深1—2 米处为宜。冬钓深,并不是越深越好,水深超过6 米
以上,光照不足,天然饵料缺乏,鱼儿不在这里栖息、觅食,故很难钓到鱼。
选好饵料 冬天钓鱼,诱饵要香,才能迅速招徕鱼群。冬钓诱饵,以“药米”为上乘。就是用灵草、
排草、香松、小茴香、滑石、大黄6 味无毒中草药加高粱白酒泡制。垂钓前,将药酒倒入少许盛有大米的
塑料瓶中,即为“药米”。用“药米”打窝,可以多打几个,在无人或人少的钓场,甚至可打上十几个。拉开战
线以广种薄收,依次轮番下钩。如有几个窝子有鱼上钩,应放弃无鱼窝子,集中精力钓这几个重点窝子。
若钓者手中无“药米”,也可用麦麸、白酒浸碎米、玉米渣、菜籽饼、啤酒糟、食品屑等,掺入少量的食用
香精或酒曲、糖。
选好钓饵 冬钓的钓饵,应让荤食唱主角。冬钓,使用线虫、蚯蚓钓饵效果最佳。这两种钓饵腥味
重、蛋白质高、颜色鲜艳,下水后又能蠕动,鲫鱼、鲤鱼见到如此美餐,岂能错过?有些池塘,鱼儿吃惯
了素饵,可使用巴红苕、玉米粑、面粉、啤酒糟等,也是冬钓的好素饵。如果加点香精、曲酒、糖,效果
选好钓法 冬季水温低,鱼游动、觅食的速度慢,以钓守窝为佳。打窝后,鱼儿游进窝点需半个小
时左右。故要耐心等待,稳坐钓鱼台,久等必有鱼来光顾。最忌“蜻蜓点水”,频繁换位。下钩后,还应该
随时提动钓钩,使死饵变成活饵,以挑逗鱼儿的食欲,诱鱼上钩。
选好钓具 冬钓,手竿宜长、鱼线宜细,鱼钩宜小,坠子要小而重,浮漂宜细,以提高反映的灵敏
性。竿长5.4—6.3 米能钓远,钓深水。鱼线以进口0.1—0.15 毫米的为佳,鱼钩以5—6 号的为佳,坠子
用粗保险丝锤平、锤薄,剪成小长方形裹在鱼线上。浮漂宜用细漂或“七星漂”。
适时提竿 冬天,鱼儿摄食口很小,动作极其轻微,因此要集中精力观漂,稍有颤动即应提竿。按
照前述冬钓钓具组合,鱼儿吃上钩之后,如用“七星浮漂”的3 粒,若是鲫鱼,一般是水中的一二粒浮漂徐
徐上浮,就是提竿大好时机;如是用立漂,若是鲫鱼,一般是浮漂慢慢上升或倒平在水面,也应提竿。鲤
鱼吃上钩后,浮漂便徐徐下沉,此时应立即提竿,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你便可得手了。
秋钓鱼获少的原因和对策
一、鱼的生理需要不同———春天,鱼儿刚从冬眠或半冬眠状态中复苏,饥饿、瘦弱,雌鱼“身怀六甲”需
要大量进食补充养分,准备产卵,故食欲非常旺盛,常常出现饥不择食和双鱼抢钩的现象。而秋天的鱼是
在夏季水中食物多且昼夜进食的情况下生长育肥的,雌鱼一般很少孕育产卵,故摄食强度比春天差。钓鱼
二、天气变化的趋势不同———春天,虽然水温不高,往往出现寒潮,但气温、水温、地温变化的总
趋势是一天比一天暖和;而秋天相反,“一场秋雨一场寒”,寒潮入境冷嗖嗖,“霜降变了天”。人们可以增加
衣物防寒,鱼类没有这个本领,在水温还没有降到适温下限就不愿活动,很少进食,以便节省能量准备过
冬。鱼儿不肯张嘴,钓者的本领高也难免会当“空军”。 钓鱼
三是钓场的鱼情不同———这里说的钓场,主要指湖库河溪等自然水域,而不是鱼塘,鱼塘里的鱼密
度大,有的塘主还采取随钓随补充的办法,即使寒冬数九也会有鱼咬钩。但自然水域里鱼儿自繁自养有的
仅春天放一次鱼苗,数量有限,钓鱼人像从大锅稀粥里捞饭粒一样,你捞他捞,秋后锅里的饭粒就不多了。
加上长期对外开放,鱼越钓越猾,对饵钩可能产生警戒性的条件反射,除少数幸运钓者能钓到大鱼外,多
数人钓绩平平乃属情理之中。 钓鱼
四有效钓期长短不同———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春夏秋冬的时间有长有短,差别很大。拿洛阳地区来
说,按气候学的划季标准,春约60 天,夏约115 天,秋约55 天,冬约135 天。但春约可延续到仲夏,而
秋钓遇到阴雨和冷气流后,往往不得不提前收竿。有的地区秋天更短暂,人们还未感受到秋的韵味,冬天
就降临了,秋钓鱼获当然要比春钓少。 钓鱼
五水中天然食物不同———春天气温、水温较低,水生植物刚刚萌发,水生昆虫、微生物滋生不多,
食物不丰盛,鱼儿到处觅食,摄取诱饵、钓饵的机会多。而秋天水中的动植物较多,岸边、树上常有蚱蜢、
青虫、飞蛾、蚂蚁等落水,雨后又有各种虫类、果实、草籽、碎屑和动物粪便冲入水中,天然食物充足,
鱼类有方便、安全、可口的活食,当然不愿冒着风险吞饵钩。
由此看来,秋钓的收获量不如春钓是事出有因,不足为奇的。目前,我们虽然没有人定胜天的本事改
变大自然的发展变化态势和客观条件给垂钓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通过主观努力,采取不同应变措施,
却可以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改善秋钓的环境,促使钓绩的提高。 钓鱼
1.选择真正的好天气出钓———立秋之后还有“一伏”,天气较热,还有阵雨、雷阵雨和低气压出现,
算不上真正的秋天。白露前后到霜降以前,多为秋高气爽、风和日丽的天气,气温宜人也宜鱼,只要避开
个别阴雨、大风和气压不正常的日子出钓,不要在雾不断、空气湿度大的日子下钩,必然钓有所获。气温
较高时,小雨霏霏鱼更活跃,但晚秋雨水凉,对垂钓不利。冷空气到来前,鱼儿常常有短时间摄食高峰,
不可错过。2004 年10 月下旬,听到西伯利亚一股强冷空气即将入境,我于24、25 日出钓顺涧湖,获鲫
鲤2800 余克,降温后第二天再试钓,仅7 尾“小麦穗”上钩。但是,寒潮后若未冷到水扎手的程度,等天气
好转后晒两三天,仍可钓到鱼。 钓鱼
2.找鱼多的钓场和好钓位下钩———不同钓场点的种类和数量不同,采取“优选法”当然比“任意钓”效
果好。在连续几天出钓近郊水库、野塘所获无几后,9 月下旬的一天,我和钓友驱车35 公里到小浪底,在
大谷沟钓了几条鱼,见势不妙,又转战张岭半岛一水湾“绝头沟”,不料1~200 克的鲫鱼连续上钩,还遇到
了2 尾黄河鲤鱼。晚霞中,两人都装着5~6 千克金鲤银鲫归来,如果死守,肯定没有这样的结果。
3.加大饵料的香甜腥度———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天然饵料中多香甜味,稻香、玉米香、
豆香、山花、谷物、瓜果、红薯中的香甜味更浓,鱼儿吃天然饵料中的香甜味多了,吃秋虫中的腥味多了,
口味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习惯成自然,如果我们在饵料中加大香甜腥味,就是顺其自然,投其所好,对提
高上鱼率有好处。 钓鱼
4.改变对象鱼的主攻方向———不同鱼种的适温范围有别,随着季节水温的变化,其进食能力也会变
化。初秋的钓鲢鳙为主,同时半水钓草鱼。仲秋后鲢鱼上钩率低,各种淡水鱼都可以钓,哪种鱼多就侧重
钓哪种鱼。晚秋水温较低,应从鲫鲤等相对耐低温的鱼为主攻对象,如果钓场鲤鱼多,找浑水、弱光的地
方下钩,收获一定显著。 钓鱼
5.秋钓跟着水温走———渔谚说“春钓跟着水温走,鲫鱼鲤鱼装满篓”。秋钓和春钓一样,也处在气温
水温变化较大的季节,饵钩跟着水温走,主动找鱼下钩,才能有理想的收获。“秋钓深或秋钓阴”要从实际
出发,初秋水温高,早晚宜钓近岸,中午前后逐渐向深水区移位,但阴雨和气压偏低时,还是岸边和风口
上鱼多。仲秋早晚较凉,可酌情钓深一点,中午前后有阳光时,上层和浅水水温稍高,鱼儿可能抵岸取暖
或向浅滩游动,酌情钓半水或浅水,效果会更好。钓鱼
6.排除干扰耐心等鱼———秋后自然水域中小杂鱼特别多,大都是当年春天繁殖起来的,生命力强。
一寸多长的“爬地虎”,竟能将8 号钩吞入口腔。除了采取不打窝,少用草饵、加大面饵硬度,经常换位等
办法,尽量减少其干扰外,还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的耐性,等待鲫鱼和大鱼上钩。钓鱼
发布钓鱼技巧文章并通过审核每篇可获得300个拍币
野鲫鱼钓法(手竿定点钓)相关文章
钓鱼技巧最新发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竿钓鲢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