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第二十四签明月当空空,松涛滚滚,万籁俱静,他来到了木鱼庵上头的万松岭,坐下就地休息。

查看: 33|回复: 0
王尔烈巧训皇子
& & & & 乾隆有17个儿子,最看重的是15子永琰。永琰14岁被秘定为太子,王尔烈被钦点为老师。
& & & & 凡皇子几乎都是傲慢难教,而永琰更是放荡不羁。王尔烈一来,永琰便想给他一个下马威。
& & & & 这天,王尔烈给他出了个文题《明月叫天边》。永琰说:“老师,虽说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但安有月在天边叫唤的道理?”于是,就找到了父皇乾隆,乾隆也皱起眉头,心想,明月都在照天边,哪有明月叫天边的道理?
& & & & 乾隆毕竟是一代明君,他对永琰说道:“皇儿,老师有所教必然有所指,你还是去向老师请教。”
& & & & 哪想王尔烈不但没有告诉,反而又给出了一道文题,并要同上题一起交来。这个新出的文题是《黄犬卧花心》。永琰看了说:“老师,黄犬怎能卧在花心上面啊?”王尔烈耐心说道:“皇子,常言未读万卷书,难识万里路。你还是先走走看,了解了解实际情况。为师的话,汝切不可不听啊!”
& & & & 永琰听了这话,脸色都有些变白了,又找到乾隆那儿去了。乾隆一听,觉得永琰说得有理,就对王尔烈说:“你出的题我看过了,是不是应改为《明月照天边》、《黄犬卧花荫》?”王尔烈说:“没错,我不仅是出了这样文题,还想要皇子出去走走,周游天下,也许能得到解答。”王尔烈就奏请乾隆,命皇子去川南蒙山一带走走,此二句可得分晓。他还让永琰去蒙山顶上将茶叶带回几片,再把扬子江水灌回几瓶,也好作沏茶用。乾隆帝准奏。
& & & & 于是,太子微服简装,向江南奔去了。
& & & & 一日,永琰见一农家正在办置丧事,一个老农夫在发丧老伴。老农夫给老伴写了两副挽联:油也无,盐也无,真真把你苦死了;目紧闭,口紧闭,确确比我快活些。前生跟我,可怜薄命糟糠竟归天上:后世嘱卿,不是齐眉夫妇莫到人间。
& & & & 永琰心想,民间竟有这样凄苦的事,于是佯装路人,让小太监扔下些散碎银两走了。
& & & & 又行几日,来到一个小村子,村子里出了宗奇事:有户农家娶媳妇,新媳妇刚下轿,老祖母竟然高兴死了。这家请人给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外面的大门旁:遇丧事行婚礼,哭乎笑乎,细思想哭笑不得;辞灵柩入洞房,进耶退耶,再斟酌进退两难。永琰看了,心想世上事真是千变万化,民间竟有这样奇巧事。
& & & & 这天,永琰来到蒙山,宿在山顶的青云寺中。永琰在山顶上四处观望,忽地想起王尔烈出的那个文题,于是问寺里的方丈志空和尚:“听说这里有一奇景,称之为明月叫天边。我不明白,这明月如何能在天边叫呢?”志空道:“施主所说的明月,乃是本寺树林中的一种鸟。它如黄鹂大小,在月光下的叫声尤为动听,因此说明月叫天边。寺后松林里就有明月鸟,不妨到那里一看。”永琰非常高兴,跟着老和尚到寺院后面的松林里,到那儿一看,那鸟果然是在松树上欢快地叫着。老和尚见永琰看得出神,说:“你再仔细瞧瞧,那鸟的蓝胸脯上有一个圆圆的白圈,宛如明月,于是人们就称之为明月,这就是它名字的出处。”永琰一听,方才清楚,这“明月叫天边”是言之有据的。他又问道:“老师父,明月叫天边我弄清楚了,还有一个黄犬卧花心可准确?是否应是黄犬卧花荫?”老和尚笑了,“施主,在咱们这蒙山里,黄犬可不是黄狗啊!此处的黄犬是一种蜜蜂,黄膀、黄翅、黄腹、黄背、黄顶、黄尾,那颜色颇像一只黄犬,故此得名。”说着,老和尚拉着永琰向寺院后面的山茶林子走去,只见那漫山都是绚丽灿烂的山茶花,永琰走近细看,每朵花都是五瓣,花心里落着一只蜜蜂。老和尚对永琰道:“你看,它像不像狗?你看是不是黄狗卧花心?”永琰点头称是,心里想,老师文题亦是言之有据,黄犬一词确有出处。此时,永琰才知道自己的见识实在太少,但少年的轻狂之气又怎能一退而去,他拿着方丈送给的茶叶,故意取回扬子江左岸、右岸、江心三种水,为的是试探王尔烈。
& & & & 王尔烈何等聪明,未品,只看水中茶叶的颜色和转向已经分辨出哪是江心之水,王尔烈道:“水居江心,日照平和,阴阳相交,属性相易,不缓不速,不猛不烈,不软不硬,不寒不酷,不刚不柔,不滞不涩,不沉不浮,不重不轻;故放置碗中,于心处转,且茶叶冲开,色气四散,香味四溢,茶未致唇,香即沁肺。此非扬子江中水!”永琰听罢,对王尔烈佩服得五体投地。
& & & & 不久,王尔烈又给永琰出了道《僧敲木鱼石》的文题,并要他到辽东千山走走。永琰听老师王尔烈说出文题,心中便多了些想法,说道:“老师,何为木鱼?”“当然是僧尼敲打的木鱼了。”永琰又问:“既然是这样,为何又说有个石字呢?难道木鱼还有石头做的不成?”王尔烈说:“问题就在这里,你前时去江南蒙山,不也是有些疑惑吗?”
& & & & 永琰从川南蒙山归来后,似乎有所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便又接着按照老师的指点来到了千山,去寻找那木鱼石。
& & & & 永琰在千山,几乎是访过了所有的寺院,仍没找到木鱼石。这会儿,明月当空,松涛滚滚,万籁俱静,他来到了木鱼庵上头的万松岭,坐下就地休息。哪想待他往地上一坐时,一块石头被刮动了,顺着山势滚了下去。待过了多时,只听山下传来滚落的声音,既像石声,又像木鱼声。永琰说:“鱼石,木鱼石,即木鱼与石也。”这时,一阵“梆梆梆”响声由远及近,不多时竟来到了跟前。
& & & & 来了个和尚,这和尚胸前一缕长须,宛若神仙。和尚说,他是龙泉寺僧人普丘。
& & & & 永琰问他可认识王尔烈,和尚笑了,“能不认识?他是我的学弟,我俩曾同在龙泉寺学习诗文。”“既然如此,有一事讨教,请师父告诉我吧。”“请问,公是何人?”“我乃是王尔烈的弟子也。”普丘一听,心里明白了,接着问道:“施主到此作甚?”永琰听了,这才将寻求木鱼石的事说了一遍。普丘说:“方才,你投石所传回的声音便是木鱼石声。施主,请随我来。”说着,他们来到万松岭下,木鱼庵前,再捡石一敲,果然梆梆有声,真乃木鱼石也。
& & & & 到京城后,永琰将看到僧敲木鱼石之事说了一遍,王尔烈终于道出了自己的良苦用心,他多次敦促永琰走出皇宫,乃是以通晓民间疾苦为重。而寻木鱼之石,乃中虚若谷,外实如金,体洁似玉,磐声犹钟,实为帝王之气度,并告诫这位皇子,今后虑事,当先从民心想起,再行木鱼石之声色。唯有如此,国家才有瑞兆。
& & & & 永琰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终由一个放荡不羁、所向无成的皇子,成了一位励精图治、颇有作为的帝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新鲜网 - 重要提示
【温馨提示】:●如果您支持新鲜请坚持做到积极的回复,将是对我们最大鼓励●
1、如果您下载时候遇到了问题,我们推荐使用除IE游览器以外的所有其他游览器下载;
2、如果附件下载被IE阻止,就请手动下载,也许IE游览器会出现下载不兼容问题,推荐参考①号方案;
3、每下载1个附件将扣减新鲜币1个,被IE阻止后手动下载也不会再扣新鲜币;
4、畅游新鲜,以书会友,希望您喜欢新鲜论坛! http://www.ask.cc
帖子永久地址:&<button type="submit" class="pn" onclick="setCopy('王尔烈巧训皇子\nhttp://www.ask.cc/txt_1.html', '帖子地址已经复制到剪贴板您可以用快捷键 Ctrl + V 粘贴到 QQ、MSN 里。')">推荐给好友
( 浙ICP备号-5 )&&&
新鲜网提供大家一个无任何甜文宠文的干净纯洁的txt电子书中文论坛。
如您认为某部电子书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做出处理。王尔烈巧训皇子-小故事大人生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王尔烈巧训皇子& 热度:
  乾隆有17个儿子,最看重的是15子永琰。永琰14岁被秘定为太子,王尔烈被钦点为老师。
  凡皇子几乎都是傲慢难教,而永琰更是放荡不羁。王尔烈一来,永琰便想给他一个下马威。
  这天,王尔烈给他出了个文题《明月叫天边》。永琰说:“老师,虽说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但安有月在天边叫唤的道理?”于是,就找到了父皇乾隆,乾隆也皱起眉头,心想,明月都在照天边,哪有明月叫天边的道理?
  乾隆毕竟是一代明君,他对永琰说道:“皇儿,老师有所教必然有所指,你还是去向老师请教。”
  哪想王尔烈不但没有告诉,反而又给出了一道文题,并要同上题一起交来。这个新出的文题是《黄犬卧花心》。永琰看了说:“老师,黄犬怎能卧在花心上面啊?”王尔烈耐心说道:“皇子,常言未读万卷书,难识万里路。你还是先走走看,了解了解实际情况。为师的话,汝切不可不听啊!”
  永琰听了这话,脸色都有些变白了,又找到乾隆那儿去了。乾隆一听,觉得永琰说得有理,就对王尔烈说:“你出的题我看过了,是不是应改为《明月照天边》、《黄犬卧花荫》?”王尔烈说:“没错,我不仅是出了这样文题,还想要皇子出去走走,周游天下,也许能得到解答。”王尔烈就奏请乾隆,命皇子去川南蒙山一带走走,此二句可得分晓。他还让永琰去蒙山顶上将茶叶带回几片,再把扬子江水灌回几瓶,也好作沏茶用。乾隆帝准奏。
  于是,太子微服简装,向江南奔去了。
  一日,永琰见一农家正在办置丧事,一个老农夫在发丧老伴。老农夫给老伴写了两副挽联:油也无,盐也无,真真把你苦死了;目紧闭,口紧闭,确确比我快活些。前生跟我,可怜薄命糟糠竟归天上:后世嘱卿,不是齐眉夫妇莫到人间。
  永琰心想,民间竟有这样凄苦的事,于是佯装路人,让小太监扔下些散碎银两走了。
  又行几日,来到一个小村子,村子里出了宗奇事:有户农家娶媳妇,新媳妇刚下轿,老祖母竟然高兴死了。这家请人给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外面的大门旁:遇丧事行婚礼,哭乎笑乎,细思想哭笑不得;辞灵柩入洞房,进耶退耶,再斟酌进退两难。永琰看了,心想世上事真是千变万化,民间竟有这样奇巧事。
  这天,永琰来到蒙山,宿在山顶的青云寺中。永琰在山顶上四处观望,忽地想起王尔烈出的那个文题,于是问寺里的方丈志空和尚:“听说这里有一奇景,称之为明月叫天边。我不明白,这明月如何能在天边叫呢?”志空道:“施主所说的明月,乃是本寺树林中的一种鸟。它如黄鹂大小,在月光下的叫声尤为动听,因此说明月叫天边。寺后松林里就有明月鸟,不妨到那里一看。”永琰非常高兴,跟着老和尚到寺院后面的松林里,到那儿一看,那鸟果然是在松树上欢快地叫着。老和尚见永琰看得出神,说:“你再仔细瞧瞧,那鸟的蓝胸脯上有一个圆圆的白圈,宛如明月,于是人们就称之为明月,这就是它名字的出处。”永琰一听,方才清楚,这“明月叫天边”是言之有据的。他又问道:“老师父,明月叫天边我弄清楚了,还有一个黄犬卧花心可准确?是否应是黄犬卧花荫?”老和尚笑了,“施主,在咱们这蒙山里,黄犬可不是黄狗啊!此处的黄犬是一种蜜蜂,黄膀、黄翅、黄腹、黄背、黄顶、黄尾,那颜色颇像一只黄犬,故此得名。”说着,老和尚拉着永琰向寺院后面的山茶林子走去,只见那漫山都是绚丽灿烂的山茶花,永琰走近细看,每朵花都是五瓣,花心里落着一只蜜蜂。老和尚对永琰道:“你看,它像不像狗?你看是不是黄狗卧花心?”永琰点头称是,心里想,老师文题亦是言之有据,黄犬一词确有出处。此时,永琰才知道自己的见识实在太少,但少年的轻狂之气又怎能一退而去,他拿着方丈送给的茶叶,故意取回扬子江左岸、右岸、江心三种水,为的是试探王尔烈。
  王尔烈何等聪明,未品,只看水中茶叶的颜色和转向已经分辨出哪是江心之水,王尔烈道:“水居江心,日照平和,阴阳相交,属性相易,不缓不速,不猛不烈,不软不硬,不寒不酷,不刚不柔,不滞不涩,不沉不浮,不重不轻;故放置碗中,于心处转,且茶叶冲开,色气四散,香味四溢,茶未致唇,香即沁肺。此非扬子江中水!”永琰听罢,对王尔烈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久,王尔烈又给永琰出了道《僧敲木鱼石》的文题,并要他到辽东千山走走。永琰听老师王尔烈说出文题,心中便多了些想法,说道:“老师,何为木鱼?”“当然是僧尼敲打的木鱼了。”永琰又问:“既然是这样,为何又说有个石字呢?难道木鱼还有石头做的不成?”王尔烈说:“问题就在这里,你前时去江南蒙山,不也是有些疑惑吗?”
  永琰从川南蒙山归来后,似乎有所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便又接着按照老师的指点来到了千山,去寻找那木鱼石。
  永琰在千山,几乎是访过了所有的寺院,仍没找到木鱼石。这会儿,明月当空,松涛滚滚,万籁俱静,他来到了木鱼庵上头的万松岭,坐下就地休息。哪想待他往地上一坐时,一块石头被刮动了,顺着山势滚了下去。待过了多时,只听山下传来滚落的声音,既像石声,又像木鱼声。永琰说:“鱼石,木鱼石,即木鱼与石也。”这时,一阵“梆梆梆”响声由远及近,不多时竟来到了跟前。
  来了个和尚,这和尚胸前一缕长须,宛若神仙。和尚说,他是龙泉寺僧人普丘。
  永琰问他可认识王尔烈,和尚笑了,“能不认识?他是我的学弟,我俩曾同在龙泉寺学习诗文。”“既然如此,有一事讨教,请师父告诉我吧。”“请问,公是何人?”“我乃是王尔烈的弟子也。”普丘一听,心里明白了,接着问道:“施主到此作甚?”永琰听了,这才将寻求木鱼石的事说了一遍。普丘说:“方才,你投石所传回的声音便是木鱼石声。施主,请随我来。”说着,他们来到万松岭下,木鱼庵前,再捡石一敲,果然梆梆有声,真乃木鱼石也。
  到京城后,永琰将看到僧敲木鱼石之事说了一遍,王尔烈终于道出了自己的良苦用心,他多次敦促永琰走出皇宫,乃是以通晓民间疾苦为重。而寻木鱼之石,乃中虚若谷,外实如金,体洁似玉,磐声犹钟,实为帝王之气度,并告诫这位皇子,今后虑事,当先从民心想起,再行木鱼石之声色。唯有如此,国家才有瑞兆。
  永琰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终由一个放荡不羁、所向无成的皇子,成了一位励精图治、颇有作为的帝王。
【传奇故事更多精彩推荐】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来说两句
* (游客、会员均可参与)
请遵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上一个故事: 下一个故事: 没有了
读故事,悟人生! 【好故事网】――每天一个好故事!浙ICP备号站长:故事小王 QQ: 联系邮箱:当前位置: &>&&>& >
王尔烈巧训皇子
&&& 乾隆有17个儿子,最看重的是15子永琰。永琰14岁被秘定为太子,王尔烈被钦点为老师。
&&& 凡皇子几乎都是傲慢难教,而永琰更是放荡不羁。王尔烈一来,永琰便想给他一个下马威。
&&& 这天,王尔烈给他出了个文题《明月叫天边》。永琰说:&老师,虽说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但安有月在天边叫唤的道理?&于是,就找到了父皇乾隆,乾隆也皱起眉头,心想,明月都在照天边,哪有明月叫天边的道理?
&&& 乾隆毕竟是一代明君,他对永琰说道:&皇儿,老师有所教必然有所指,你还是去向老师请教。&
&&& 哪想王尔烈不但没有告诉,反而又给出了一道文题,并要同上题一起交来。这个新出的文题是《黄犬卧花心》。永琰看了说:&老师,黄犬怎能卧在花心上面啊?&王尔烈耐心说道:&皇子,常言未读万卷书,难识万里路。你还是先走走看,了解了解实际情况。为师的话,汝切不可不听啊!&
&&& 永琰听了这话,脸色都有些变白了,又找到乾隆那儿去了。乾隆一听,觉得永琰说得有理,就对王尔烈说:&你出的题我看过了,是不是应改为《明月照天边》、《黄犬卧花荫》?&王尔烈说:&没错,我不仅是出了这样文题,还想要皇子出去走走,周游天下,也许能得到解答。&王尔烈就奏请乾隆,命皇子去川南蒙山一带走走,此二句可得分晓。他还让永琰去蒙山顶上将茶叶带回几片,再把扬子江水灌回几瓶,也好作沏茶用。乾隆帝准奏。
&&& 于是,太子微服简装,向江南奔去了。
&&& 一日,永琰见一农家正在办置丧事,一个老农夫在发丧老伴。老农夫给老伴写了两副挽联:油也无,盐也无,真真把你苦死了;目紧闭,口紧闭,确确比我快活些。前生跟我,可怜薄命糟糠竟归天上:后世嘱卿,不是齐眉夫妇莫到人间。
&&& 永琰心想,竟有这样凄苦的事,于是佯装路人,让小太监扔下些散碎银两走了。
&&& 又行几日,来到一个小村子,村子里出了宗奇事:有户农家娶媳妇,新媳妇刚下轿,老祖母竟然高兴死了。这家请人给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外面的大门旁:遇丧事行婚礼,哭乎笑乎,细思想哭笑不得;辞灵柩入洞房,进耶退耶,再斟酌进退两难。永琰看了,心想世上事真是千变万化,竟有这样奇巧事。
&&& 这天,永琰来到蒙山,宿在山顶的青云寺中。永琰在山顶上四处观望,忽地想起王尔烈出的那个文题,于是问寺里的方丈志空和尚:&听说这里有一奇景,称之为明月叫天边。我不明白,这明月如何能在天边叫呢?&志空道:&施主所说的明月,乃是本寺树林中的一种鸟。它如黄鹂大小,在月光下的叫声尤为动听,因此说明月叫天边。寺后松林里就有明月鸟,不妨到那里一看。&永琰非常高兴,跟着老和尚到寺院后面的松林里,到那儿一看,那鸟果然是在松树上欢快地叫着。老和尚见永琰看得出神,说:&你再仔细瞧瞧,那鸟的蓝胸脯上有一个圆圆的白圈,宛如明月,于是人们就称之为明月,这就是它名字的出处。&永琰一听,方才清楚,这&明月叫天边&是言之有据的。他又问道:&老师父,明月叫天边我弄清楚了,还有一个黄犬卧花心可准确?是否应是黄犬卧花荫?&老和尚笑了,&施主,在咱们这蒙山里,黄犬可不是黄狗啊!(金:/转载请保留!)此处的黄犬是一种蜜蜂,黄膀、黄翅、黄腹、黄背、黄顶、黄尾,那颜色颇像一只黄犬,故此得名。&说着,老和尚拉着永琰向寺院后面的山茶林子走去,只见那漫山都是绚丽灿烂的山茶花,永琰走近细看,每朵花都是五瓣,花心里落着一只蜜蜂。老和尚对永琰道:&你看,它像不像狗?你看是不是黄狗卧花心?&永琰点头称是,心里想,老师文题亦是言之有据,黄犬一词确有出处。此时,永琰才知道自己的见识实在太少,但少年的轻狂之气又怎能一退而去,他拿着方丈送给的茶叶,故意取回扬子江左岸、右岸、江心三种水,为的是试探王尔烈。
&&& 王尔烈何等聪明,未品,只看水中茶叶的颜色和转向已经分辨出哪是江心之水,王尔烈道:&水居江心,日照平和,阴阳相交,属性相易,不缓不速,不猛不烈,不软不硬,不寒不酷,不刚不柔,不滞不涩,不沉不浮,不重不轻;故放置碗中,于心处转,且茶叶冲开,色气四散,香味四溢,茶未致唇,香即沁肺。此非扬子江中水!&永琰听罢,对王尔烈佩服得五体投地。
&&& 不久,王尔烈又给永琰出了道《僧敲木鱼石》的文题,并要他到辽东千山走走。永琰听老师王尔烈说出文题,心中便多了些想法,说道:&老师,何为木鱼?&&当然是僧尼敲打的木鱼了。&永琰又问:&既然是这样,为何又说有个石字呢?难道木鱼还有石头做的不成?&王尔烈说:&问题就在这里,你前时去江南蒙山,不也是有些疑惑吗?&
&&& 永琰从川南蒙山归来后,似乎有所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便又接着按照老师的指点来到了千山,去寻找那木鱼石。
&&& 永琰在千山,几乎是访过了所有的寺院,仍没找到木鱼石。这会儿,明月当空,松涛滚滚,万籁俱静,他来到了木鱼庵上头的万松岭,坐下就地休息。哪想待他往地上一坐时,一块石头被刮动了,顺着山势滚了下去。待过了多时,只听山下传来滚落的声音,既像石声,又像木鱼声。永琰说:&鱼石,木鱼石,即木鱼与石也。&这时,一阵&梆梆梆&响声由远及近,不多时竟来到了跟前。
&&& 来了个和尚,这和尚胸前一缕长须,宛若神仙。和尚说,他是泉寺僧人普丘。
&&& 永琰问他可认识王尔烈,和尚笑了,&能不认识?他是我的学弟,我俩曾同在泉寺学习诗文。&&既然如此,有一事讨教,请师父告诉我吧。&&请问,公是何人?&&我乃是王尔烈的弟子也。&普丘一听,心里明白了,接着问道:&施主到此作甚?&永琰听了,这才将寻求木鱼石的事说了一遍。普丘说:&方才,你投石所传回的声音便是木鱼石声。施主,请随我来。&说着,他们来到万松岭下,木鱼庵前,再捡石一敲,果然梆梆有声,真乃木鱼石也。
&&& 到京城后,永琰将看到僧敲木鱼石之事说了一遍,王尔烈终于道出了自己的良苦用心,他多次敦促永琰走出皇宫,乃是以通晓疾苦为重。而寻木鱼之石,乃中虚若谷,外实如金,体洁似玉,磐声犹钟,实为帝王之气度,并告诫这位皇子,今后虑事,当先从民心想起,再行木鱼石之声色。唯有如此,国家才有瑞兆。
&&& 永琰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终由一个放荡不羁、所向无成的皇子,成了一位励精图治、颇有作为的帝王。
------分隔线----------------------------  乾隆有17个儿子,最看重的是15子永琰。永琰14岁被秘定为太子,王尔烈被钦点为老师。   凡皇子几乎都是傲慢难"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王尔烈巧训皇子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乾隆有17个儿子,最看重的是15子永琰。永琰14岁被秘定为太子,王尔烈被钦点为老师。 中国论文网 /1/view-5315588.htm  凡皇子几乎都是傲慢难教,而永琰更是放荡不羁。王尔烈一来,永琰便想给他一个下马威。   这天,王尔烈给他出了个文题《明月叫天边》。永琰说:“老师,虽说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但安有月在天边叫唤的道理?”于是,就找到了父皇乾隆,乾隆也皱起眉头,心想,明月都在照天边,哪有明月叫天边的道理?   乾隆毕竟是一代明君,他对永琰说道:“皇儿,老师有所教必然有所指,你还是去向老师请教。”   哪想王尔烈不但没有告诉,反而又给出了一道文题,并要同上题一起交来。这个新出的文题是《黄犬卧花心》。永琰看了说:“老师,黄犬怎能卧在花心上面啊?”王尔烈耐心说道:“皇子,常言未读万卷书,难识万里路。你还是先走走看,了解了解实际情况。为师的话,汝切不可不听啊!”   永琰听了这话,脸色都有些变白了,又找到乾隆那儿去了。乾隆一听,觉得永琰说得有理,就对王尔烈说:“你出的题我看过了,是不是应改为《明月照天边》、《黄犬卧花荫》?”王尔烈说:“没错,我不仅是出了这样文题,还想要皇子出去走走,周游天下,也许能得到解答。”王尔烈就奏请乾隆,命皇子去川南蒙山一带走走,此二句可得分晓。他还让永琰去蒙山顶上将茶叶带回几片,再把扬子江水灌回几瓶,也好作沏茶用。乾隆帝准奏。   于是,太子微服简装,向江南奔去了。   一日,永琰见一农家正在办置丧事,一个老农夫在发丧老伴。老农夫给老伴写了两副挽联:油也无,盐也无,真真把你苦死了;目紧闭,口紧闭,确确比我快活些。前生跟我,可怜薄命糟糠竟归天上:后世嘱卿,不是齐眉夫妇莫到人间。   永琰心想,民间竟有这样凄苦的事,于是佯装路人,让小太监扔下些散碎银两走了。   又行几日,来到一个小村子,村子里出了宗奇事:有户农家娶媳妇,新媳妇刚下轿,老祖母竟然高兴死了。这家请人给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外面的大门旁:遇丧事行婚礼,哭乎笑乎,细思想哭笑不得;辞灵柩入洞房,进耶退耶,再斟酌进退两难。永琰看了,心想世上事真是千变万化,民间竟有这样奇巧事。   这天,永琰来到蒙山,宿在山顶的青云寺中。永琰在山顶上四处观望,忽地想起王尔烈出的那个文题,于是问寺里的方丈志空和尚:“听说这里有一奇景,称之为明月叫天边。我不明白,这明月如何能在天边叫呢?”志空道:“施主所说的明月,乃是本寺树林中的一种鸟。它如黄鹂大小,在月光下的叫声尤为动听,因此说明月叫天边。寺后松林里就有明月鸟,不妨到那里一看。”永琰非常高兴,跟着老和尚到寺院后面的松林里,到那儿一看,那鸟果然是在松树上欢快地叫着。老和尚见永琰看得出神,说:“你再仔细瞧瞧,那鸟的蓝胸脯上有一个圆圆的白圈,宛如明月,于是人们就称之为明月,这就是它名字的出处。”永琰一听,方才清楚,这“明月叫天边”是言之有据的。他又问道:“老师父,明月叫天边我弄清楚了,还有一个黄犬卧花心可准确?是否应是黄犬卧花荫?”老和尚笑了,“施主,在咱们这蒙山里,黄犬可不是黄狗啊!此处的黄犬是一种蜜蜂,黄膀、黄翅、黄腹、黄背、黄顶、黄尾,那颜色颇像一只黄犬,故此得名。”说着,老和尚拉着永琰向寺院后面的山茶林子走去,只见那漫山都是绚丽灿烂的山茶花,永琰走近细看,每朵花都是五瓣,花心里落着一只蜜蜂。老和尚对永琰道:“你看,它像不像狗?你看是不是黄狗卧花心?”永琰点头称是,心里想,老师文题亦是言之有据,黄犬一词确有出处。此时,永琰才知道自己的见识实在太少,但少年的轻狂之气又怎能一退而去,他拿着方丈送给的茶叶,故意取回扬子江左岸、右岸、江心三种水,为的是试探王尔烈。   王尔烈何等聪明,未品,只看水中茶叶的颜色和转向已经分辨出哪是江心之水,王尔烈道:“水居江心,日照平和,阴阳相交,属性相易,不缓不速,不猛不烈,不软不硬,不寒不酷,不刚不柔,不滞不涩,不沉不浮,不重不轻;故放置碗中,于心处转,且茶叶冲开,色气四散,香味四溢,茶未致唇,香即沁肺。此非扬子江中水!”永琰听罢,对王尔烈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久,王尔烈又给永琰出了道《僧敲木鱼石》的文题,并要他到辽东千山走走。永琰听老师王尔烈说出文题,心中便多了些想法,说道:“老师,何为木鱼?”“当然是僧尼敲打的木鱼了。”永琰又问:“既然是这样,为何又说有个石字呢?难道木鱼还有石头做的不成?”王尔烈说:“问题就在这里,你前时去江南蒙山,不也是有些疑惑吗?”   永琰从川南蒙山归来后,似乎有所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便又接着按照老师的指点来到了千山,去寻找那木鱼石。   永琰在千山,几乎是访过了所有的寺院,仍没找到木鱼石。这会儿,明月当空,松涛滚滚,万籁俱静,他来到了木鱼庵上头的万松岭,坐下就地休息。哪想待他往地上一坐时,一块石头被刮动了,顺着山势滚了下去。待过了多时,只听山下传来滚落的声音,既像石声,又像木鱼声。永琰说:“鱼石,木鱼石,即木鱼与石也。”这时,一阵“梆梆梆”响声由远及近,不多时竟来到了跟前。   来了个和尚,这和尚胸前一缕长须,宛若神仙。和尚说,他是龙泉寺僧人普丘。   永琰问他可认识王尔烈,和尚笑了,“能不认识?他是我的学弟,我俩曾同在龙泉寺学习诗文。”“既然如此,有一事讨教,请师父告诉我吧。”“请问,公是何人?”“我乃是王尔烈的弟子也。”普丘一听,心里明白了,接着问道:“施主到此作甚?”永琰听了,这才将寻求木鱼石的事说了一遍。普丘说:“方才,你投石所传回的声音便是木鱼石声。施主,请随我来。”说着,他们来到万松岭下,木鱼庵前,再捡石一敲,果然梆梆有声,真乃木鱼石也。   到京城后,永琰将看到僧敲木鱼石之事说了一遍,王尔烈终于道出了自己的良苦用心,他多次敦促永琰走出皇宫,乃是以通晓民间疾苦为重。而寻木鱼之石,乃中虚若谷,外实如金,体洁似玉,磐声犹钟,实为帝王之气度,并告诫这位皇子,今后虑事,当先从民心想起,再行木鱼石之声色。唯有如此,国家才有瑞兆。   永琰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终由一个放荡不羁、所向无成的皇子,成了一位励精图治、颇有作为的帝王。   选自《民间传奇故事》2013.7A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月当空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