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世界十大河流排名猜一数字

日期:实,美的无边无际,突然,一颗蔚蓝的星球映入我的眼帘,原来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地球。
一见到它,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使我凑近了它,啊!地球,你那厚厚的大气层散发出迷人的气息,你的河流山川、土地森林绘出了你那美丽的容颜。
突然,&轰隆隆&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产生出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我扭过头去。
啊!一颗大陨石向我飞来,我躲闪不及,被陨石撞入了近在咫尺的地球。
我醒过来,我并没有死,只是后背有点...你的河流山川的相关内容日期:和蒲公英一起游览祖国的大河山川 活动目标: 1、知道我们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在世界的东方,在太平洋的西岸,我们的首都是北京。 2、了解我们的祖国有着世界最高的山、最长的城墙、雄伟的天安门等名胜古迹。 3、能大胆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日期:小溪、河流和大海 一天,大海正和河流在比谁大,大海说: 我最大,因为我的面积在地球上占了72% 。河流马上回应说: 我最大,因为您的来源差不多是我的。我天天不停地为您添加水 。忽然有一声微小的声音说: 我是小溪,别看我弱小,...日期:河流与皮革 河流看见水面上漂着一块兽皮,询问他叫什么名字。 兽皮答道: 我叫干皮! 河水哗哗啦啦地冲击着,说道: 你另起一个名字吧!要知道,我很快就会让你变软的。 这则故事是说,事物很容易恢复他的自然本性。日期:美丽富饶的卢氏山川 作者:卢氏县东城学校五三班 曲艺铭 我的家乡&&卢氏,位于豫西边陲的伏牛山中。这里,山峦叠障,河流纵横,景色迷人,物产丰富。二O九国道横贯南北,滔滔洛水向东奔流不息。 家乡景色迷人,风景如画。 沿二0...日期:保护河流的建议书 环境是我们大家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人人都得自觉地保护环境,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只有这样,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拥有一个美好幸福的家园。 以前,人们对河流的保护意识没有像现在这么薄弱,如:每天淘米用过的水拿来浇花,每天洗过菜日期:《祖国山川颂》(节选) 我爱祖国,也爱祖国大自然的风景。 我不仅爱祖国的山川大地,就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砖一瓦,我也感到亲切,感到值得我留恋和爱抚。 且不要去说什么俄罗斯的森林,英吉利的海,芬兰的湖泊,印...日期:美术六年级下册:03课 俯瞰山川 教案 一、教材俯瞰山川分析 习惯于从一个相当固定的位置看待事物,俯瞰山川一般得到的印象总是相似的。但如果有意识地改变视角,重新审视眼前发生的变化,俯瞰山川即使平常一般的形象,也可能由于视觉方式的改变而展现出崭新的景象,给我们一
&最新内容- - - - - - - - - - - - &&热点推荐
精品专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语学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学习-  - - -
 - - - - - - - -当前位置:
>>>欣赏自然风光、游历山川河流,能陶冶情操。暑假小明一家准备游历..
欣赏自然风光、游历山川河流,能陶冶情操。暑假小明一家准备游历长江三峡,出发前小明要了解古代长江三峡的风貌,他应该查阅的著作是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四川省中考真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欣赏自然风光、游历山川河流,能陶冶情操。暑假小明一家准备游历..”主要考查你对&&郦道元和《水经注》,贾思勰和《齐民要术》,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郦道元和《水经注》贾思勰和《齐民要术》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水经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通过为古书《水经》做注,以《水经》为纲,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的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著作。《水经注》:&《水经注》内容:《水经注》全书三十多万字,详细介绍了我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水经注》文笔雄健俊秀,既是古代地理学名著,也是山水文学的优秀作品。《齐民要术》:北魏末年的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性著作,其中系统的总结了6世纪以前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齐民要术》简介:《齐民要术》全书10卷,共92篇,集周秦至北魏农业生产知识之大成。全书内容丰富。包括了土壤整治,肥料施用。精耕细作,防旱保墒,选种育种,粮食好蔬菜作物的栽培,果树的培植和嫁接。畜禽的饲养和医治,食品的加工和储藏,以及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反映了当时我国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其中许多技术直到现在还在应用,如果树的嫁接,果树的熏烟防霜法,葡萄的冬季埋蔓法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全书共收1892种药物,附药方11000多则,插图1160幅,对每一种药物的名称、性能、用途、制作都作了说明,并且改正了前人关于药物的许多错误和含混的记录,它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的丰富总结,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李时珍: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壁。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本草纲目》:李时珍:李时珍,字东壁,父祖时代行医,青年时便抛弃科举,随父学医。在医疗实践中,李时珍发现了原来的医书记载的草药不全,还有许多错误。于是,他穷毕生之力,批阅了800余家著作,并到北京、河南、江西、南京等地实地考察,访问了成千上万的群众,前后三易起稿,终于写成了《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天工开物》是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一部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该书图文并茂,详细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提供了大量确切数据,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宋应星: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县人,明代著名的科学家。他总结了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写成《天工开物》。该书不仅在总结农业经验方面可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相媲美,而且还总结了手工业的经验,反映了当时手工业的生产水平。该书共有插图123幅,与文字结合,图文并茂,使当时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现场均历历在目。在总结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书中还提出一些对化学,物理的变化,在理论上具有一定价值。
发现相似题
与“欣赏自然风光、游历山川河流,能陶冶情操。暑假小明一家准备游历..”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605332007364851606167069839876您的位置: >
> 第一卷 山川河流(2)
第一卷 山川河流(2)
本书类别:地理/地图作者:国图博雅书名:
更新时间: 11:05:44本章字数:20570
  长白山大峡谷是火山爆发时期形成的地裂带,是锦江的上源,峡谷大约有60公里长,最宽的地方有300多米,而最窄的地方只有几米,垂直深度约有150米左右。峡谷两岸生长着茂密的大森林,树木笔直粗壮,由于谷上低温潮湿,使得这老林子里挂满了苍老的白丝,苔藓、蘑菇,静悄悄的铺展着色彩。  这是一条极为壮观的大峡谷,由于其地貌形成主要是嶂谷和隘谷,所以峡谷两侧,特别是底河两岸的谷坡就显得异常陡峭。加之多年的寒冻风化,峡谷中的冰缘岩柱已在岁月的风雨剥蚀中,形成了多姿多彩雄浑壮丽的自然景观。那些熔岩林的造型,真可谓千姿百态,让人耳目一新。人们展开自己无限的联想,于是对这些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山峰岩石,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命名,如:五指峰、女娲峰、长城峰、城堡峰、骆驼双峰、双熊登山、双象吸水等等,还有观音遥拜图、象豹嬉戏图、百兽聚会图、仙人相约图等等。这些不仅是人们面对目不暇接的自然景观产生的丰富联想,更是人们从内心深处发出的由衷赞美。  世间珍品的源地——燕窝岛  燕窝,崖间伶俐翻飞鸟,采得珍馐温如玉。世人只知燕窝贵于帝王奢华之家,名贵珍罕,有多少人了解这小小燕窝长成的传奇过程?这深悬陡崖凌宇间,众纳天地精粹的罕物身上,凝聚着多少“心血”?燕窝岛  大洲岛,又名“燕窝岛”,位于海南万宁市东南部的海面上,有二岛三峰,面积4.36平方公里,主峰高289.3米,是海南沿海最大的岛屿。唐宋以来,一直成为航海的标志。  这里是我国唯一的金丝燕产地,大洲燕窝就产于此。大洲岛上花岗岩石崖壁立,花岗岩节理受海水冲刷,形成许多狭缝、崖洞、成为金丝燕栖息的好地方。据史料记载,大洲生产燕窝历史悠久,已有400多年。这里生产的金丝燕窝,窝层肥厚,细嫩柔软,色泽透明,营养丰富,是燕窝之魁首。自古有“大洲燕窝好,名扬海内外”的说法,至今尚在流传。最早吃燕窝的人  传说中国第一个吃燕窝的人是明朝航海家郑和。郑和的远洋船队在海上遇到了大风暴,停泊在马来群岛一个荒岛处,食物紧缺。无意中发现荒在断石峭壁上的燕窝,于是命令部属采摘,洗净后用清水炖煮,用以充饥。数日后,船员各个脸色红润,中气颇足。于是船队回国时带一些献给明成祖。其实在此之前,元代贾铭的《饮食须知》一书中,就有“燕窝,味甘平,黄黑霉烂者有毒,勿食”的记载。清康熙年的《调鼎集》记载的数十种“上席菜单”中,名列首位的就是燕窝。  官燕、毛燕和血燕  燕窝,是雨燕科金丝燕属的几种燕类的唾液,或绒羽混唾液,或纤细海藻、柔软植物纤维混唾液胶结于崖洞缝壁等处所构成的巢窝。形似人耳,大者重2钱多,小的亦有.钱重。窝质透明,呈淡黄色,似入水的粉丝状,营养价值很高,是高级滋补食品。中医用它为补肺养阴药,性平味甘。对治疗虚劳咳嗽、咳血、肾炎及小儿健脾等皆有很好的效果;对止血尤有奇效,如刀伤擦破,血流不止,取适量燕窝,用嘴嚼烂,敷于伤口处,血流即止。  我国燕鸟种类繁多,有家燕、金腰燕、雨燕和金丝燕等多种。除金丝燕外,产燕窝的燕类尚有针尾雨燕和白腰雨燕等。我国的燕类遍布全国各地,夏时多营巢高层檐下、树洞中,冬迁南方。唯独金丝燕喜欢生活在大海岛屿的崖壁间,筑巢于峭壁缝隙之中。它比常见的家燕略小,多分布于印度、南海群岛。大洲岛上的燕子纯属金丝燕,上体羽毛黑或褐色,也有蓝色光泽者;下体灰白,翼尖而长,喜欢群栖。  每年春天,家燕含泥檐下筑窝,大洲岛上的金丝燕也开始了第一次吐唾,筑窝后期,连血也吐了出来,真有“春蚕到死丝方尽”之自我牺牲精神。采燕窝常看到“巢前滴血成红”的情形。母燕因操劳过度,有些竟至于巢未筑就而身亡。金丝燕第一次筑的巢完全是靠它们喉部分泌出来的大量粘液逐渐凝结而成的,质地纯洁,一毛不附,这种燕窝的质量最佳,是燕窝中的上品。在封建皇朝时代,常常被选出来做为进献的贡品,因此取名“官燕”。  采燕窝的人抓住时机把燕窝采走后,金丝燕不得不第二次做巢,因临产卵期较近,金丝燕体态丰满,喉部胶状物较多,所筑之巢比较肥大,但因时间紧迫它们衔来羽毛、小草等与喉部胶状物混同一起再次筑巢,筑得比较粗糙,含有杂质较多,营养成分也差了。此时采收的燕窝称为“毛燕”。  另有一种燕窝被所附红色岩石壁渗出的红色液体渗润,通体均成暗红色,也叫“血燕”或“红燕”,含有若干矿物质,营养好,产量很少,被视为燕窝中的珍品采燕  攀岩壁采燕窝是十分艰苦而又危险的劳作。采集者背负一囊,攀登于悬崖陡壁之间,犹如猴子一般的踏着空穴,扒着缝隙,四处搜寻着采集物。他们身轻如燕,胆大如鹰,有时手足呈“大”字形,附着于岩壁之上;有时则借助绳索如荡秋千于峡谷之中。一举一动,扣人心弦,万一失着,坠入深壑,就要粉身碎骨了。所以燕窝之名贵,除去因其自身确实有滋补功效之外,也有采集时人命攸关的因素在内的吧。  燕窝洞在岛的东南侧,崖高约300余米,洞口窄小,从陆路不能入内,采燕窝的渔民须驾船驶至洞口,然后潜入水洞,继而攀登洞壁采窝。燕窝洞原来一块巨岩,沿花岗岩节理裂成两半,如同鬼斧神工将其劈牙一样,这条缝隙约40厘米宽,从水面直裂向崖峰。人洞2米多,洞穴渐宽,光线也渐暗。洞中怪石嶙峋,迂回而曲折,海水从洞口及其他石缝涌进来,撞击石壁,轰然作响,声震如雷,飞沫四溅。有的石壁经年风化,已剥蚀塌落,堵塞洞中,无法探入。洞内也偶有一线窄长的光束从洞顶射入,照在两旁缝壁上,借此微光也可窥见燕窝的所在。谜题追踪  蛇类的天堂——蛇岛  《圣经·创世纪》中说:“耶和华神所造的,唯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蛇一直是邪恶的象征。而遍地蛇蟒,这是神话传说中的情节,是人类遭受巨大灾难的预警。而有现实中却真的有“蛇岛”,闻之怎能不令人惊骇?这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蛇岛  从大连港出发,绕过辽东半岛的南端老铁山,向西航行20海里,有一个西北一东南向的小岛,横卧在海面之上,这个面积仅1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岛,就是蛇岛。  蛇岛的最高处海拔215米,西面和北面都是光秃秃的悬崖和峭壁,岛的东南部分布着四条山沟,草木茂盛,群蛇盘踞,是一个蛇的世界。关于蛇岛的发现,可追溯到本世纪30年代初期,当时因需在岛上修建灯塔,派人前往它岛勘察选址,哪知岛上尽是毒蛇,使得前去的人员惊吓万分,逃回大陆,从此蛇岛之奇观,遂公布于世。蛇岛究竟有多少蛇?  这个小小的蛇岛上,究竟有多少蛇,至今尚无确切数据。过去有人猜测蛇岛上共有50万条蛇,之后又有30万条、15万条、5万条、3万条等种种估计数字。这些数据相差甚大,令人存疑。直到1984年底,科研人员在蛇岛采用“重捕标记法”,初步计算得到有关数据,确认蛇岛目前有蝮蛇约1.2万条,每年产幼仔1000条左右。  蛇岛上蝮蛇数量的逐年减少,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为的捕杀而造成的。据记载,早在1937年,日寇侵占大连,曾偷捕蝮蛇7000余条,运至台湾。20世纪50年代,曾由于一次军用飞机训练时误投炸弹于蛇岛,使L000余条蝮蛇死于烈焰之中。在1963年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前,当地民众去蛇岛滥捕乱捉蝮蛇的现象与十分严重,有的人一次捕捉蝮蛇竟达1000多条。自然保护区建立后,原来的生态平衡才得以渐渐恢复与维持。蛇从何来?  科学家研究表明,蛇岛上蛇是由大陆上来的。但不是大陆蛇类渡海过去的,也不是由渔船带至岛上去的,而是地质时期海陆变迁的结果。  大约在几亿年以前,海面远较今天海面为高,或者说是大陆太低,辽东半岛与蛇岛虽连在一起,但均被淹没在海中。到了4亿年以前,这一地区开始成陆,辽东半岛与蛇岛开始逐步出露海面,后来经过数次的地壳运动以及海平面的升降,使得蛇岛饱经沧桑之变。当海面较低时,辽东半岛与蛇岛连接一起,蛇可直接游到蛇岛上去;而当海面回升时,蛇岛逐渐与辽东半岛分开,于是蛇岛上的蛇便留在岛上了。虽然几经演变,但蛇岛上的蛇仍没有被大自然的天灾和人为的祸害所灭亡,相反在环境适宜的岛上繁衍下来,形成了今天的蛇岛。  武侠小说《鹿鼎记》中,有一个令人闻名丧胆的神龙教,神龙教的总部就是神龙岛。据书中所写,神龙岛在辽东一带,岛上毒蛇遍布,和今天蛇岛十分相似。那么,蛇岛究竟是不是神龙岛的原型呢?这就不得而知了。蛇鼠一窝  蛇岛独特的自然环境为蛇类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这里特有的生态平衡提供了基础。蛇岛地处海洋之中,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岛上多山沟、石缝和岩洞,可供蝮蛇冬眠之用,故十分有利于蛇类的生存、繁衍。  神奇的蛇岛,有着神奇的食物链,维持着小岛上的持有的生态系统的平衡。蛇岛上的蝮蛇是一种黑眉蝮蛇,其形态与习性同大陆上的蝮蛇均有较大差异。故有关科研工作者将它另起新名“蛇岛蝮”,为我国特有。  原来蛇岛之上除了蛇,还有一种鼠类,名叫褐家鼠,据说是随渔船而到蛇岛上来的。褐家鼠虽然数量不多,但分布甚广,四条沟中均有发现。每当冬季来临,蝮蛇进入冬眠状态,此时,蝮蛇不吃不喝,蜷缩在洞穴之中,昏昏而睡。褐家鼠就趁机猖狂活动,危害蝮蛇。而当冬眠期一过,蝮蛇苏醒过来,有了防身和攻击能力,褐家鼠就不敢轻举妄动了,相反要时时提防蝮蛇的攻击。故在蛇岛之上,有“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的说法。蛇岛传说  蛇岛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蛇,并且得以长期生存下来呢?过去曾经流传着一个十分有趣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岛上住着雌雄两条大蛇和无数蛇子蛇孙。有一天,雄蛇对雌蛇说,听说蛇游过大海就能变成龙了。这个海岛太小了,要是我们游过大海去,到大陆上变成巨龙,称王称霸于世,成为百兽之王,那有多好啊!雌蛇同意了,要与雄蛇一起去。雄蛇怕不安全,让妻子守家,自己携带千百条蛇子蛇孙游向大陆。  谁知此事被海中龙王得知,龙王当然不能让蛇渡海成龙。于是,龙王派遣一只绿龟率虾兵蟹将痛歼蛇群,把它们杀得片甲不留。雄蛇被绿龟咬死,只剩几条小蛇逃回岛上。雌蛇悲痛万分,从此带着子孙们苦守孤岛,再不敢冒险渡海了。谜题追踪  黄河奇景——“空中悬壶”  有诗云:“滚滚黄河掀激流,咆哮如雷闯壶口。惊涛骇浪倾天下,一泻万里震天吼。”不同于其他瀑布的珠垂玉坠,飞虹白练,黄河的壶口瀑布如狮吼虎啸,风啸雷鸣,更像是一群冲锋陷阵的战马,承载着更多的沧桑厚重,凝重而刚健。  黄河壶口瀑布以排山倒海的壮观气势著称于世。中国古籍书《禹贡》中只用“盖河漩涡,如一壶然。”八个字来形容,壶口瀑布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瀑布西濒陕西省宜川县,东临山西省吉县,距山西吉县城西南约25公里。瀑布宽达30米,深约50米,最大瀑面3万平方米。滚滚黄河水至此,500余米宽的洪流骤然被两岸所束缚,上宽下窄,在50米的落差中翻腾倾涌,声势如同在巨大无比的壶中倾出,故名“壶口瀑布”。旱地行船  由于壶口瀑布落差大,加之瀑布下的深槽狭长幽深,水流湍急,给水上船只通行带来很大的困难。过去从壶口上游顺水下行船只,不得不先在壶口上边至龙王庙处停靠,将货物全部御下船来,换用人担,畜驮的方法沿着河岸运到下游码头,同时,靠人力将空船拉出水面,船下铺设圆形木杠,托着空船在河岸上滚动前进,到壶口下游水流较缓处,再将船放入水中,装上货物,继续下行,在岸上人力拖船很费力气,常常需上百人拼命拉纤。尽管有一些圆形木杠,铺在船下滚动,但石质河岸上仍被船底的铁钉擦划得条痕累累。  在当时的条件下,“旱地行船”可能是水上运输越过壶口瀑布的最佳选择,它与壶口瀑布上下比较平缓的石质河岸相适应,近来,由于公路、铁路的迅速延伸,以及壶口附近黄河大桥的修建,过壶口的水上航运已阻断多年,旱地行船现仅可看到昔日行船留下的痕迹。水底冒烟  壶口瀑布,是黄河中游流经晋陕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天然瀑布,是中国仅次于贵州省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黄河人“壶口”处,湍流急下,激起的水雾,腾空而起,恰似从水底冒出的滚滚浓烟,十数里外可望。壶口雾气的大小与季节、流量有关。冬季河面封冻,瀑布多成冰凌,地表来水减少,壶口流量下降,激浪不大,飞出槽面水雾甚少;夏季流量大增,水流溢出深槽,落差甚小,瀑布消失,不易形成升入高空的浓密水雾;春秋两季,流量适中,气温不高,瀑布落差在20米以上,急流飞溅,形成弥漫在空中的大雾,即“水底冒烟”一景。春秋风采  由于四季气候和水量的差异,壶口景色也时有所变。壶口瀑布最佳观赏期分为两段:  一是春季4~5月份,正值农历三月间,漫山遍野的山桃花盛开,岸边冻结的冰崖消融,称为“三月桃花汛”;二是秋季9~11月份雨季刚过去时,河边众多山泉小溪,汇集大量清流,阵阵秋风吹过,常有彩虹出现,叫做“壶口秋风”。  这两个时期,水大而稳,瀑布宽度可达千米左右。主瀑难以接近,但远远望去,烟波浩渺,威武雄壮。大浪卷着水泡,奔腾咆哮,以翻江倒海之势,飞流而下。真是“水底有龙掀巨浪,岸旁无雨挂彩虹。”此情此景,实非笔墨所能形容。  数九寒冬,壶口瀑布又换上了一派银装玉砌的景象,在那瑰丽的冰瀑面上,涌下清凉的河水,瀑布周围的石壁上,挂满了长短粗细不一的冰滴溜,配上河中翻滚的碧浪,更显示出一幅北国特有的自然风光。霓虹通天  霓虹通天,是壶口瀑布反复冲击所形成的水雾,升腾空中,使阳光发生折射而形成彩虹。彩虹有时呈弧形从天际插入水中,似长龙吸水,有时呈通直的彩带横在水面,象彩桥飞架,有时在浓烟腾雾中出现花团锦簇,五光十色,飘忽不定,扑朔迷离。  霓虹戏水是“水底冒烟”与阳光共同作用的产物。春秋两季,水底冒烟、浓雾高悬,每遇晴天,阳光斜射,往往形成彩虹;夏日雨后天晴,有时也会出现彩虹。十里龙槽  壶口至孟门约5公里,在这段4m多米宽的箱形峡谷的底部,黄河水流下切,形成一条30~50米宽,10~20米的深槽。黄河水从壶口奔涌下泻后,以每秒数千立方米的巨大流量归于此槽。由于传说它为龙身穿凿,故取名“十里龙槽”,也称“十里龙壕”。  “十里龙槽”,是由于壶口瀑布溯源上移,瀑下深潭随之连续延伸所形成的,此深槽嵌在原谷底基岩河床中,槽旁原河床底的大部分,成为非洪水期的河岸,这种河岸比较宽、平,全由坚硬的砂岩构成,近水处,几乎没有一点砂石,平坦的可以在上面行车,“旱地行船”正是利用了这种地质地貌条件。旱天惊雷与冰峰倒挂  旱天惊雷,黄河在峡谷中穿行,汹涌的波涛如千军万马,奔腾怒吼,声震河谷,当瀑布飞泻,反复冲击岩石和水面时,产生巨大的声响,并在山谷中回荡,恰如万鼓齐鸣,旱天惊雷,声传十数里外。只有在壶口瀑布附近,才能真正感受到“黄河在怒吼”、“黄河在咆哮”。  冰峰倒挂,指隆冬季节,龙槽冰封,两岸溢流形成的水柱如同大小不一的冰峰倒挂悬崖,彩虹时隐时现,游移其间,七彩与晶莹映衬,使游人无不叹喟造化之神奇。山飞海立与晴空洒雨  山飞海立是对壶口瀑布磅礴气势的形容,黄河穿千里长峡,滔滔激流直逼壶口,突然束流归槽,形成极为壮观的飞瀑,仰观水幕,滚滚黄水从天际倾泻而下,势如千山飞崩,四海倾倒,构成壶口瀑布的核心景观。晴空洒雨,是悬瀑飞流形成的水雾飘浮升空,虽然烈日当空,但在瀑布附近,犹如细雨,湿人衣衫,这也是水底冒烟所产生的又一有趣的景观,一般越接近河面水雾越浓密,因而,在水底冒烟时,岸边观瀑难免衣服湿漉漉,如在轻洗。  谜题追踪  钱江潮是怎么形成的?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每到农历八月十八,万人空巷,只为一睹钱塘潮的风采,数百年来,风俗不易。这就足以体现钱塘潮的美丽之大。钱塘潮,到底是什么吸引着人们对它不变的青睐?交叉潮  距杭州湾55千米有一个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观看十字交叉潮的绝佳地点。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在江中形成一个沙洲,将从杭州湾传来的潮波分成两股,即东潮和南潮,两股潮头在绕过沙洲后,就像两兄弟一样交叉相抱,形成变化多端、壮观异常的交叉潮,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壮观景象。两股潮在相碰的瞬间,激起一股水柱,高达数丈,浪花飞溅,惊心动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两股潮头已经呈十字形展现在江面上,并迅速向西奔驰。同时交叉点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转移,撞在顺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团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顶上。一线潮  气势磅礴,潮景壮观。未见潮影,先闻潮声。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江面仍是风平浪静。响声越来越大,犹如擂起万面战鼓,震耳欲聋。远处,雾蒙蒙的江面出现一条白线,迅速西移,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白线变成了一堵水墙,逐渐升高,随着一堵白墙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来到眼前,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锐不可当。  一线潮并非只有盐官才有。凡江道顺直,没有沙州的地方,潮头均呈一线,但都不如盐官好看。原因是盐官位与河槽宽度向上游急剧收缩之后的不远处,东、南两股潮交会后刚好成一直线,潮能集中,潮头特别高,通常为Ⅱ~2米,有时可达3米以上。  回头潮  从盐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将到达下一个观潮景点老盐仓。老盐仓的地理环境不同干盐官,盐官河道顺直,涌潮毫无阻挡向西挺进,而老盐仓的河道上,出于围垦和保护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条长达660米的拦河丁坝,咆哮而来的潮水遇到障碍后将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击对面的堤坝,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落到西进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风驰电掣地向东回奔,声如狮吼,惊天动地,这就是回头潮。  钱塘潮历史  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唐、宋时,此风更盛。相传农历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经规定,这一天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遂成为观潮节。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是观潮的最佳时节。这期间,秋阳朗照,金风宜人,钱塘江口的海塘上,游客群集,兴致盎然,争睹奇景。北宋诗人潘阆有一首诗写道: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这首诗便是当年“弄潮”与“观潮”活动的真实写照。钱江潮成因  钱塘潮的形成要齐聚天时、风势、地利三方面的要素:  天时:农历八月十八,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  风势:浙江沿海一带夏秋季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地利: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像半岛似的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潮神伍子胥  伍子胥,春秋吴国大夫,名员,字子胥,是楚国大夫伍奢的次子。因楚平王十分昏庸,听信谗言,于公元前522年废太子建,杀太子师傅伍奢及其长子伍尚。伍子胥迅速逃离楚国,混出昭关,渡过长江,进入日益强盛的吴国。  伍子胥投入吴国公子光门下。公元前515年,由他所荐壮士专诸刺杀了吴王僚,助公子光夺回王位,称吴王阖闾。伍子胥遂与谋国政,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营造阖闾大城。从此,苏州成为春秋吴国的国都。伍子胥还在高淳向东至太湖的百余里开挖宽深的运河,并筑五条堤坝,以节制山水。既利农业灌溉,也是进兵楚国时的便捷运输水道。此运河称为“胥溪”、“胥河”。  公元前506年,吴攻破楚国都城,楚昭王仓皇出逃。伍子胥因功被封于申,所以又称申胥。公元前495年,伍子胥大兴水利,连接惠高,鼓港,处土等河流的运河,称为“胥浦”,减少了水灾,使经济繁荣。伍子胥终因劝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力主停止伐齐而渐被疏远,于公元前484年被夫差赐死,投尸江中。吴人敬仰其忠烈,尊为潮神,建伍子胥庙,历代祭祀。谜题追踪  武当山上的未解之谜  道教名山武当山不仅以绮丽的自然风景天下驰名,它独有的宏伟壮丽的古建筑更是举世罕见。那些古代建筑精细、完美得令人叫绝,同时也奇得叫人费解。历史上留下的疑团,至今也未能解开。  武当山与道教  风景奇幽的武当山,古时叫“太和山”。它北通秦岭,南接巴山,绵亘起伏,方圆四百多公里,有奇峰七十二座,拔地刺天,十分雄伟。山间林木葱茂,泉冽洞幽。主峰天柱峰,更是一峰独秀,高一千六百余米,好似“一柱擎天”。而其他各峰略有倾斜,像是俯首朝拜天柱峰。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领略武当风光后,赞美它是“气吞秦华银河近,势压岷峨玉垒高”。宋代书法家米芾曾为武当山写下了“第一山”三个大字,此碑如今仍耸立在“元和观”旁。  武当山是道教名山。据《大岳太和山志》记载,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贞观年间,就开始在武当山兴建五龙祠,宣扬道教。道教形成于东汉晚期,尊东汉末年张道陵为创始人,奉老聃为教祖和天神。武当山的道教,敬奉“玄天真武上帝”,据说武当山就是由“非真武不足以当之”而得名。武当山与朱元璋  据说,明代朱元璋打天下时,在武当山被元朝兵马围困,只得退守山顶。当时山顶有个小石庙,庙里供着真武祖师。朱目蔬头祷告;“北海玄天真武祖师,保佑我冲下山去,得帝以后,我住什么房子,你住什么房子;天下百姓朝拜我,一样也朝拜你。”说罢,武当山刮起一阵怪风,成群的虎豹满山奔跑。山下元兵围困了几天,不见朱元璋影子,以为其早被野兽吃了,就退守撤围。朱元璋以为真武大帝显灵救了自己,他临死时,把四太子朱棟和太孙允蚊喊到面前嘱咐:“武当山真武祖师保佑我打了天下,你们要把武当山庙宇和京城宫殿修得一样好。”杉木之谜  被誉为“仙山琼阁”的武当山,是我国明王朝皇室家庙,可谓神圣不可侵犯之圣地。宫观的建筑、规模都是极其雄伟壮丽,装修与陈设更是非常考究。凡来游武当的游客一定会在这庄严肃穆的武当山紫霄大殿,看见有玉皇大帝、真武祖师、金童、玉女、执旗捧剑护法灵官等道教众神,但使人们费解的是在这些有“爵位”的众神之中,竟然会冒出一根与道教神仙无关的极平常的杉木,更奇怪的是它被供奉在大殿左侧中央这个重要的位置上,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相传这个杉木还有一个离奇的传说。远在明代初年有一片原始森林,林中的树王是一个“精灵”。它聪明过人,很想发挥自己的才华,可惜工匠们每年选材都没有慧眼识得,精灵终于悲愤而气绝。但阴魂不死,化着一缕青烟上到九天,玉帝怜它才干非凡,便指路于武当,告之曰,那里正在修建玉虚大殿,可去一试。可惜当它不远万里颠簸而来后,玉虚大殿早已竣工,精灵一急便昏了过去,一头栽倒在紫霄殿前的月台上。此时,道长正在举行大殿落成仪式,忽见空中飞来一杉,知是有神降临,于是忙率道众就地叩拜,并将飞来杉奉到大殿供万人瞻仰。  作为传说,这个故事颇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很多人都对这个来历不寻常的杉木充满希望。有人把自己的苦衷向它倾诉,有人更玄乎,说它能治病,在它的根部用指甲抠点木屑,带回家煎水饮之。不知有谁发现它能传音,就将它当成一种土电话,一边用手轻轻一抠,另一边便可以听到沙沙的指甲声,就给它起个名叫“传音杉”、“响灵杉”。这根“飞来杉”随时代的变迁,已经成为武当山一件难得的珍贵文物。  但是,在明洪熙年间武当山道士任自垣编撰的《大岳太和山志》其第十三卷中记曰:“神留巨木,敕命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兴建武当宫观材木采买十万有奇。”也就是说,武当山各宫观用材是经武昌从全国调运的。虽然武当山在明朝也是松杉茂密,但由于是“神山”,任何人不得动一草一木。志书中还记载着,在永乐十一年十一月十日,工部侍郎郭晋与吏部郎中诸葛平等督运木植。途经武昌黄鹤楼,看见一巨木立于江中,上露出一尺许多高的石柱,奔腾的江水无风也因此被掀起三尺大浪。众官见那木头在大浪中屹然不动,随即派人探视江水。  水深五丈五尺,而木头却长四丈,悬于水中。众人更加奇异,急忙将它用绳索固定在船舢上,船竟不费力随之而下。众官员见状于是会联想,这难道不正是神灵给武当山留着备大用的吗?遂令获运至山,沿江居民见者无不肃然起敬,以为灵异。官员们命百姓夹道鼓吹迎送,朝廷也下令玄天玉虚宫将它定为正梁之梁,使万代有所瞻仰。  故事并没有结束,按上述记载此木已作玉虚宫正殿之梁,可是玉虚宫大殿后来毁于兵火。对而这截“神木”,武当道士决不会将其弃之,抢救出来一部分,于是供奉在大殿左侧中央这个重要的位置上。也许这是一个比较合适的解释。玄岳门之谜  武当山还有很多特别的景物。武当山的第一道“仙门”一玄岳门,是一座三间四柱五楼、雕刻精美的石建筑牌坊。牌坊的额坊、檐椽、栏柱上都采用浮雕、圆雕和镂雕的手法,刻着八仙迎宾、仙鹤云游等图案,堪称我国石雕艺术精品。这座高二十米、宽十二点八米的石牌坊,没有浇铸一点混凝土,没有凭借一寸钢铁,而是石石相衔,像小孩搭积木似的一层一层向上搭成的。四五百年之前,没有现代化的大吊车,起重机,古人是怎么将这么巨大的牌坊建起来的呢?  当时那个年代,建筑的办法是首先挖下地基,下面放着庞大的石块做底座,再把四个方形大石柱衔在底座上,然后用土把周围垫得与石柱相平,人们站在土堆上把另四个石柱衔接在已经立起的四个大石柱上,成为第二层。再从土堆上垫土增高,再接一层立柱,再垫土,再安一层,直到五层全部安装完毕,平地上堆了一个小土山。待把小土山的土全部运走后,一座做工精细,神奇美妙,雄伟壮丽的石建筑就赫然齑立在山门了。  武当山的太子坡上依岩修建的五层楼是木结构建筑,其间有梁坊十二根,叠搁交叉,结构奇特,下面用一根柱子支撑,使多变的楼顶臻于完美而结实,堪称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人们发现,古人在建筑的时候巧妙地运用了几何原理,在东西南北四根角柱形成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树起了一根大柱子,然后用十二根梁坊交叉叠搁把四角的柱子紧紧拉牢,五百多年没移分毫。山官宫之谜  公元1413年(永乐十一年),为了报答真武帝君相助之恩及表示对名教圣地的敬意,明成祖朱棣命人役使三十多万军工民匠,大兴土木,用了近十年时间,建成了武当山宫观,并赐名“大岳太和山”。永乐皇帝命令在天柱峰顶安置一座铜铸鎏金大殿。天柱峰高,金殿耀日,辉映百里。  金碧辉煌的大殿,建于1416年,面阔进深均为三间,高五点五二米,长四点四米,宽三点一五米,重檐叠脊,翼角飞举,下设圆柱十二根,殿基为精雕花岗石砌成,四周装饰华丽的玉石花栏杆。整个金殿是用二十吨精铜和三十公斤黄金制成,这座金殿非常奇特,有三大奇观“祖师出汗”、“雷火炼殿”和“海马吐雾”,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祖师出汗”是指每当大雨来临前,殿内神像上水珠淋漓,如人汗流浃背。“雷火炼殿”是说,当大雷雨来临时,金殿四周便出现一个个盆大的火球在其旁来回滚动,任凭电闪雷鸣、震天裂地,但金殿却丝毫未损。雨过天晴,金殿经过雷震雨洗,越加辉煌。  而“海马吐雾”是指天柱峰金殿屋脊上立着许多栩栩如生的金兽金禽,其中只有一头金马,却全身发黑,每当夏季,金殿上的脊饰物海马口中“吐出”串串白雾,并“喂喂”有声时,随后必有暴风雨荡涤金殿。现代科学难解之谜  这些千古奇观,在民国初年后逐渐发生了变化,甚至有的消失了。原因是在金顶添置了新的设施。民国初年,在金殿后立父母殿,左右立签房和印房。三幢建筑物粗俗简陋,三面包围,使金殿黯然失色。此后,金顶上屡遭雷击,说来也稀奇,雷击的是这三座建筑物,而金顶却岿然不动,于是人们说这是真武君打扫门前,不要它们在这里碍手碍脚。其说虽是游人打趣,可是那客观的自然现象却令人惊讶不已。  解放后,政府为了避免雷击金顶,保护文物,于1958年在金顶上安装了避雷针。想不到,这样一来更糟糕,不仅雷击次数增多,损坏了父母殿,而且连金殿本身的“须弥座”也多次被损坏,并且“雷火炼殿”的奇观也因之而完全消失。科学避雷却遭雷击,这也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  这里还有一个疑问,这么重的金殿,是在哪里铸造成的呢?有的学者认为,它是就地整体浇铸出来的,依据是在金顶土石中发现了一些铜渣。但也有人认为,它是在北京分部分铸造,然后运到武当山上燥接而成的,发现的铜渣不过是焊接时的遗留物而已。除了这两种可能,还有没有第三种可能呢?  这座供奉着永乐皇帝化身的金殿,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堪称稀世国宝。它所显现的种种奇观,是明代营建科学家和工匠们的高深学问和精湛技艺创造的奇迹。如果谁能解开这些谜,将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谜题追踪  湖泊为什么突然消失?  一场暴雨过后,把一个山谷一下子变成了“高山平湖”;8年后,湖水却又突然奇迹般地消失了,仅仅7天时间便湖底见夭,只留下鱼虾在泥塘中挣扎。神秘大湖为何来去匆匆?湖水究竟到哪里去了呢?飞走的“吨湖”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遂意乡江村容屯,一个原本面积达26.7万平方米的大湖突然全部干涸,意外消失了。这个大湖被当地村民称为——“吨湖”。这真是奇闻!一个26.7万平方米的大湖水位骤然消退,仅仅用了7天的时间便干涸见底!  据介绍,之后吨湖的水位继续以每天2~3米的速度下降,几天后,85%左右的湖底裸露,7天后,偌大的山湖基本见了底,只留下鱼虾在泥塘中挣扎。令村民更加感到奇怪的是,湖底虽然已经没有了水,但是仍然能听见流水的声音。  对于湖泊干涸的情景,据当地村民说,在一天深夜约12时,吨湖方向传来“轰隆隆”的闷响,将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而随后发出的“呜呜”声一直持续到天亮。天亮后,村民跑到湖边一看,原来在湖的中央和西南角水面上,有几个巨大的旋涡在往下旋转,并且还发出“呜呜”的声音,而这时湖水已经下降大概1米多了。  仅仅7天,湖泊水位骤然消退直至干涸,这件事不仅令当地村民感到惊诧不已,而且也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据探访后得知,原来湖泊不仅“去”得奇怪,而且“来”得也很奇怪。“飞来”的平湖  吨湖所在地原本是个大山谷,8年前的一场暴雨让山谷变成了湖泊。以前每年五六月雨季,虽然山谷里会出现短时的内涝,但最长也不会超过一个月。1999年夏天的某一天,一场大暴雨过后,山谷里的水猛涨起来,比以往任何年份涨得都猛、都快,山谷里的水一下就深达20多米。  雨季过后,水也没像往年一样消退,这个山谷从此变成了一个宽广浩淼的“高山平湖”,并且水面长期保持在26.7万平方米左右。突然间形成的湖泊还带来了成群的鱼虾,8年来,村民过着半渔半耕的日子。对神秘飞湖的猜测  在当地某些村民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也许哪个龙王爷经过吨湖这个地方的时候,觉得这里的景色不错,就在这里停留下来,于是便形成了吨湖,而且还使得当地干旱的生态环境得以改变。可是好景不长,龙王爷在这里待腻了要回家,于是吨湖不复存在。传说毕竟是传说,那么,吨湖为何匆匆而来,又为何会骤然消失呢?吨湖虽然已经消失,但专家称,如果条件成熟,吨湖可能将重现。  吨湖形成后,巨大的水压和水流依然不断冲击地下的岩石缝隙,寻找泄流通道。同样,在地质变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暗河上游和下游突然贯通,水压迅速下降,湖水于是顺着来路快速消退下去。于是就发生了吨湖突然消失的一幕。  这种现象多半发生在“峰丛洼地”。所谓“峰丛洼地”的地貌,就是在各式各样的塔状与锥状溶峰之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圆洼地,这些封闭的洼地地表土层浅薄,没有径流,洼中有“漏水洞”,因而也被形象地称为“溶蚀漏斗”。南方降水比较多,平时地表水就从漏水洞里面流走了。但当漏水洞被从上游冲下来的树枝、石块、泥沙等堵住的时候,水就无法流走,于是积水成湖。又由于某种原因,被堵住的漏水洞又被冲开,水便又会漏下去流走,形成的湖就会消退。  这种情况也有很多其他案例。20世纪70年代,贵州省织金县的织金洞风景区,也曾发生过漏水洞被堵积水成湖的情况;在云南的个旧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湖。这种湖往往不大,存在的时间也不长,但有可能反复出现。  还有人认为,吨湖不可能是地壳运动所形成的,但很有可能跟漏水洞被堵有关。吨湖的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留待人们慢慢破解吧。喀斯特湖  专家认为,湖泊的形成跟喀斯特地形地貌有关。吨湖应该属于喀斯特湖中的一种。  所谓喀斯特湖,又称“岩溶湖”,在石灰岩地区分布较广。喀斯特湖是侵蚀湖的一种,它可以是由具有溶蚀性的水对可溶岩进行溶蚀作用后,形成了洼地积水,也可以是由地下水溶解土壤中的盐类引起塌陷而生成塌陷湖。  国内的喀斯特湖主要集中分布在喀斯特地貌发育的黔、桂、滇等省区,喀斯特湖主要靠地下水供水,水量一般较稳定。比如云南昆明附近的滇池就属于喀斯特湖,它主要是由于地层断裂下陷而形成的。但是,也有一些湖泊的湖底与地下河相通,只在雨季时出现,干旱季节湖水流入地下河,湖泊自行消失。这种情况的前提是要有漏水洞的存在,而漏水洞是喀斯特地形地貌地区所特有的,因此这种湖也可称之为喀斯特湖。  广西是我国喀斯特地形地貌分布的主要省区之一,位于自治区中部的柳州忻城地处大石山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地下暗河密布、溶洞很多,石块间多有缝隙。吨湖的形成很可能是因为地壳运动,流经吨湖下面的暗河被塌方的石块或淤泥堵住了下游通道,暗河水无法按原来的通道流下,于是便顺着溶洞或石缝冒出地面,淹没山谷形成了吨湖。依据连通器原理,此时吨湖的水位和地下河上游的水位应该是持平的。  鱼虾从何而来?  虽然专家对吨湖的形成已经给出了一个科学的猜测,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如果暗河水通过溶洞或石缝冒出地面,最终形成了湖泊,那么要将一座高山和深达20多米,面积达26.7万平方米的大坑完全淹没,也是需要花一定时间的,而事实上,一场暴雨就使高山变成了深湖。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几年来,吨湖内还出现了成群的鱼虾,甚至还有村民捕捞到重达十几千克的大鱼。谜题追踪  金子之花——哈巴雪山  我从雪山来,带着冰雪的圣洁,绽放的雪莲,迎着太阳的格桑花,都是我的爱。向往雪山的威严高洁,水晶一般的雪山屹立在阳光直射之下挺拔雄壮,迎着阳光的七彩,这样的盛景你是否也和我一样期待满怀?  巴哈雪山  哈巴雪山主峰高5396米,山顶终年冰封雪冻。主峰挺拔孤傲,四座小峰环立周围,远远望去,恰似一顶闪着银光的皇冠宝鼎。随着时令、阴晴的变化交替,雪峰变幻莫测,时而云蒸雾罩,宝鼎时隐时现;时而云雾飘渺,丝丝缕缕荡漾在雪峰间,“白云无心若有意,时与白雪相吐吞”。在海拔大约4700米左右的地方,悬岩披挂着冰瀑,属我国纬度最南的海洋性温冰川。据说那些千奇百态的角峰、刃脊、U形谷和羊背石,就是古冰川留下的遗迹。  哈巴雪山因巨大的海拔高低差异,形成了明显的高山垂直性气候,依次分布着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寒带等气候带,山脚与山顶的气温差达22.8度,这种气候又孕育了垂直带状分布的生态系列。立体分布着高山寒冻植被带、高山草甸和高山灌木丛、冷杉、云杉、针杉、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干热河谷灌草丛带等,植物种类繁多。在浓密的原始森林中,栖息着许多珍贵动物。  “哈巴”为纳西语,意思是金子之花朵。哈巴雪山和玉龙雪山在民间传说中被看做是弟兄俩,金沙江从两座高大挺拔的雪山中间流过,形成了虎跳峡。黑海之谜  古远的冰斗融化积聚成众多的冰啧湖,这些冰啧湖就分布在毫巴4100米左右带上,以黑海尤为著名。  黑海因水色如墨而得名。湖水幽深神秘,且四时景观各不同。最奇特的是,人们只要站在湖畔长啸数声,湖畔四周便会细雨纷纷,有时甚至会暴雨倾盆,将人淋个浑身透湿。这种呼风唤雨的奇特景观,更增添了黑海的神秘性。黑海中有数量极多的雪鱼,俗称“娃娃鱼”,在气温合适的时候,雪鱼汇成一环状,黑压压环绕在湖边浅水中,情形十分奇特。悬泉飞瀑  除雪山、湖泊、杜鹃外,哈巴雪山景区内还有许多悬泉飞瀑。或清秀、丝丝缕缕,或气势汹涌、声喧如雷。如:  尖山瀑布,高约40米,水流充沛,气势恢宏,水从崖顶跌落,化为蒙蒙细雨,有时在阳光的折射下,水雾幻化成七色彩虹,景致十分奇妙;大吊水瀑布,高近200余米。其源头在雪线之上,属季节性瀑布,每年4~9月,冰雪融化,雪水沿陡峭的断崖奔泻而下,形成秀媚奇丽的哈巴大吊水瀑布。皑皑雪峰,云雾飘渺,飞流破云而出,如天河人尘,有“飞流直下三千尺”之势。巴哈雪山自然保护区  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中甸县东南部,距中甸县城120公里,总面积21908公顷。主峰海拔5396米,海拔最低点为江边行政村,仅1550米,海拔高差3846米。整个保护区4000米以上是悬崖陡峭的雪峰,乱石嶙峋的流石滩和冰川。海拔4000米以下地势较缓,地貌呈阶梯状分布,依次分布着温带、寒温带、寒带等气候带,几乎可称是整个滇西北气候的缩影,山脚与山顶的气温差达22.8℃。  保护区自然风光主要由哈巴雪山主峰、高山冰碛湖、杜鹃花、雪山瀑布群构成。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高山森林垂直分布的自然景观及滇金丝猴、野驴、猕猴的而设立的寒温带针叶林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呈立体分布着寒冻植被带、高山草甸和高山灌木丛、冷杉、云杉、山地常绿阔叶要带、干热河谷灌草丛带等,植物种类繁多。保护区内有虫草、贝母、珠子参、天麻、雪莲等名贵药材;而兰花、野牡丹等名花随处可见;在浓密的原始森林中,栖息着一类保护动物滇金丝猴、野驴;二类保护动物雪豹、原麝、马麝等。  哈巴雪山主峰高5396米,山顶终年冰封雪冻。主峰挺拔孤傲,四座小峰环立周围,远远望去,恰似一顶闪着银光的皇冠。随着时令、阴眼的变化交错,雪峰变幻莫测,时而云蒸雾罩,时隐时现;时而云雾飘渺,丝丝缕缕荡漾在雪峰间,“白云无心若有意,时与白雪相吐吞”。在海拔大约4700米左右的地方,悬岩披挂着冰瀑,届我国纬度最南的海洋性温冰川。据说那些千奇百态的角峰、刃脊、U形谷和羊背石,就是古冰川留下的遗迹。保护区内有众多的高山冰碛湖,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其中,以黑海、圆海、黄海、双海风景最佳。谜题追踪  雪山中的太子——梅里雪山  敛声静气,我虔诚的走到你的面前,把心灵交给纯洁的白雪,体悟这宁静广袤的天地之中的悠远情怀。仿佛自己也是万千朝圣者中的一个,历经千年的峰回路转,终于来到了你的面前。  梅里雪山,又称雪山太子,位于云南省德钦县东北约10公里的横断山脉中段怒江与澜沧江之间,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有13座山峰,称为“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高达6.740米,是云南的第一高峰。“梅里”命名之谜  1908年法国人马杰尔·戴维斯在《云南》一书中首次使用“梅里雪山”的称呼。但实际上梅里雪山所指的并不是卡瓦格博所在的太子十三峰,而是指在太子雪山北面的一座小山脉。那座小山脉在当地被称作梅里雪山,因此山脚下的一处村庄也被称为梅丽水或梅里石,真正的梅里雪山主峰叫做说拉曾归面布,海拔5229米。  这个错误主要源于我国六七十年代的全国大地测量。当年,一直解放军测量队到了德钦,在与当地人的交流中,误把卡瓦格博所在的太子雪山记作了梅里雪山,并在成图后如此标注出来。从此,太子雪山就成了梅里雪山,这个名字也彻底压过了伟大的卡瓦格博——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美丽传说  远在松赞干布时期,相传卡瓦格博曾是当地一座无恶不作的妖山,密宗祖师莲花生大师历经八大劫难,驱除各般苦痛,最终收服了卡瓦格博山神。从此受居士戒,改邪归正,皈依佛门,做了千佛之子格萨尔麾下一员剽悍的神将,也成为了千佛之子岭尕制敌宝珠雄狮大王格萨尔的守护神,称为胜乐宝轮圣山极乐世界的象征,青海、甘肃、西藏及川滇藏区众生绕匝朝拜的胜地。  在藏文经卷中,梅里雪山的13座将近6000米或以上的高峰,均被奉为“修行于太子宫殿的神仙”,特别是丰峰卡格博,被尊奉为“藏传佛教的八大神山之首”。在指南经中,对外转路线沿途所有景物,皆依佛教的内容作指引和解说,因此,所有景物都成了佛的印迹灵物。据佛教之说法,佛性的有缘之人都可在转经时得如意妙果,护佑今生来世。转经路上可见诸多玛尼堆群,刻写堆集了朝拜者的朝佛心愿。在拉萨甚至有这样的传说:登上布达拉宫便可在东南方向的五彩云层之中看到卡瓦格博的身影,可见其颠之高,其辉之远。雪山奇观  梅里雪山以其巍峨壮丽、神秘莫测而闻名于世,早在30年代美国学者就称赞卡瓦格博峰是“世界最美之山”。  梅里雪山是云南最壮观的雪山山群,数百里冗立绵延的雪岭雪峰,占去德钦县34.5%的面积。迪庆藏族人民在梅里雪山脚下留下了世世代代的生存痕迹,也将深厚的文化意蕴赋予了梅里雪山。梅里雪山不仅有太子十三蜂,还有雪山群所特有的各种雪域奇观。卡瓦格博峰下,冰川、冰碛遍布,其中的明永恰冰川可谓最壮观的冰川。此冰川从海拔5500米的地方下延至海拔2700米的森林地带,长达8公里,宽至500多米,面积有73.5平方公里。此冰川号称世界上少有的低纬度海拔季风海洋性现代冰川。丽江葵花宝典里描述,梅里雪山脚下的雨崩村落更是保存完好的原始藏族村落,值得一去。  卡瓦格博峰下,冰斗、冰川连绵,犹如玉龙伸延,冰雪耀眼夺目,是世界稀有的海洋性现代冰川。山下的取登贡寺、衮玛顶寺是藏民朝拜神山的寺宇。每年云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的藏民都要前来朝拜,有浓郁的藏族习俗,是人们登临探险的旅游圣地。  雨崩瀑布和高山湖泊  雪山的高山湖泊、茂密森林、奇花异木和各种野生动物也是雪域特有的自然之宝。高山湖泊清澄明静,在各个雪蜂之间的山涧凹地、林海中星罗棋布,且神秘莫测,若有人高呼,就有“呼风唤雨”的效应,故而路过的人几乎都敛声静气,不愿触怒神灵,完好、丰富的森林则是藏民们以佛心护持而未遭破坏的佛境。  卡瓦格博峰的南侧,还有从千米悬崖倾泻而下的雨崩瀑布,在夏季尤为神奇壮观。因其为雪水,从雪峰中倾泻,故而色纯气清;阳光照射,水蒸腾若云雾,水雾又将阳光映衬为彩虹。雨崩瀑布的水,在朝山者心中也是神圣的,他们潜心受其淋洒,求得吉祥之意。明永冰川  卡瓦格博峰和明永冰川梅里雪山共有明永,斯农,纽巴和浓松四条大冰川,属世界稀有的低纬、低温(零下5度)、低海拔(2700米)的现代冰川,其中最长最大的冰川,是明永冰川。  明永冰川从海拔6740米的梅里雪山往下呈弧形一直铺展到2600米的原始森林地带,绵延11.7公里,平均宽度500米,面积为13平方公里,年融水量2.32亿立方米,是我国纬度最南冰舌下延最低的现代冰川。每当骄阳当空雪山温度上升,冰川受热融化,成百上千巨大的冰体轰然崩塌下移,响声如雷,地震山摇,令人惊心动魄。然而目前,由于全球变暖和游客过多,明永冰川融化速度加剧,正在以每年50米左右的速度后退。这种状况令当地居民及专家们担忧。谜题追踪  南迦巴瓦雪峰之谜  她艳若桃花,她也冷若冰霜的,分明人间庭院的娇贵奇珍,却在千古寂寞的雪山上任意开放。恰似一幅世外桃源,境外仙山的如梦国度。这其中有蕴含着多少大自然的奇葩?留下了多少动人佳话?  南迦巴瓦峰是林芝地区最高的山,因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而隆起的喜马拉雅山脉,沿东西延伸,中部向南略如“弓”形凸出,在其东西两端形成“地结”,且分别耸立着8125米的南迦帕尔巴特峰和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高度排在世界最高峰行列的第15位,但它前面的14座高山全是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因此南迦巴瓦是7000米级山峰中的最高峰。神奇传说  南迦巴瓦峰充满了神奇的传说,因为其主峰高耸入云,当地相传天上的众神时常降临其上聚会和煨桑,那高空风造成的旗云就是神们燃起的桑烟,据说山顶上还有神宫和通天之路,因此居住在峡谷地区的人们对这座陡峭险峻的山峰都有着无比的推崇和敬畏。  关于南迦巴瓦另外还有一个广为外界所知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上天派南迦巴瓦和拉加白垒镇守东南。弟弟加拉白垒勤奋好学武功高强,个子也是越长越高,哥哥南迦巴瓦十分嫉妒。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将弟弟杀害,将他的头颅丢了米林县境内,化成了德拉山。上天为惩罚南迦巴瓦的罪过,于是罚他永远驻守雅鲁藏布江边,永远陪伴着被他杀害的弟弟。这个神话故事很生动地向我们解释了这两座山的特点:我们现在看到的加拉白垒峰顶永远都是圆圆的形状,那是因为它是一座无头山。南迦巴瓦则大概白知罪孽深重,所以常年云遮雾罩不让外人一窥。难见真容的南迦巴瓦  集壮丽与秀美于一身只是一个方面,而与绕山而行的雅鲁藏布江所造就的天下第一峡之奇观,也令其身价倍增。但是她的最与众不同在于:总是藏在云中难以看见,只有心诚的人才能一睹风采。它还有另一个名字“木卓巴尔山”,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所以它也被称为“羞女峰”。  南迦巴瓦在藏浯中有多种解释,一为“雷电如火燃烧”,一为“直刺天空的长矛”,还有一为“天山掉下来的石头”。后一个名字来源于《格萨尔王传》中的“门岭一战”,在这段中将南迦巴瓦峰描绘成状若“长矛直刺苍穹”。雅鲁藏布江大峡湾  喜马拉雅山自西向东绵延2400多公里至此,这一地段北有南东向的念青唐古拉山阻挡,东有南北向的横断山挤压,产生了北侧的拉萨、波密弧形断裂稻皱带和东侧的华南横断山断裂折皱带。极其复杂的地质构造,形成了本地区异常险峻的地形。  雅鲁藏布江大峡湾,沿着一系列断裂带发育,随着青藏高原分阶段的隆起,河流相应下切,使山峰至河谷高差达米,成为世界罕见的高峰深谷。而且河流从峡湾人口处的海拔2800多米至出口处的海拔900余米,落差近达2000米,因此河水湍急,奔腾咆哮。  大峡湾地区南侧直接面对印度洋,暖湿的西南季风可沿雅鲁藏布江北上,使本地又受到海洋性气候影响。高峰峡谷、充沛的降水和温暖的气温,为自然地理的垂直分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谷底的雅鲁藏布江畔是大片浓荫遮日的热带雨林,循着山坡往上,是各种阔叶树相互参差。雪线以上则是一片冰清玉洁。这巨大的相对落差,构成齐全的垂直自然带,自然资源独特而丰富,历来引起科学界的兴趣和关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南迦巴瓦峰地区是一个地跨热带和寒带,不可多得的“自然博物馆”。跃动的冰川之谜  南迦巴瓦峰的三大坡壁大都被冰雪切割成风化剥蚀的陡岩峭壁,以西坡为最。坡壁上基岩裸露,残留着道道雪崩留下的沟溜槽。峡谷之中又布满了巨大的冰川。  南峰地区震频繁,地热活动多处显示,以南峰为首是个强烈上升的中心,其上升速率和幅度为青藏高原其他地方所不及。1950年这里发生特大地震,使大峡弯的雅鲁藏布江上两处落差达10余米的河床大瀑布消失,江道堵塞、山河为之改观,现代构造运动的强烈表现为人们所目睹。在这强烈上升的山体上,以强烈雪崩补给为主发育一些特殊类型的冰川,在南峰本坡侧隆弄沟首次发现我国季风型海洋性冰川中的一种跃动冰川类型,它是由1950年大地震所触发,使山谷冰川分崩成段在山谷中跃动,末段直跃入海拔3000米左右的雅鲁藏布江中,堵塞江道,酿成灾害。  目前该冰川处于明显的消退之中。强烈上升的南峰还是泥石流发育的中心,这里的泥石发育有冰川型、崩塌型和暴雨型三种,它们的活动普遍以低频度和高能量为特点,以一次性快速活动过程为主,亦为当地的一种自然灾害。  谜题追踪  蜀山之后——四姑娘山  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阿坝藏羌族自治区小金县境内,由横断山脉中四座毗连的雪峰组成,如同头披白纱、姿容俊俏的少女。相传为四个美丽的姑娘为战胜魔王舍生取义之化身。这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风景之秀丽,当与九寨相媲美。  命名之谜  四姑娘山由四座连绵不断的山峰组成,它们从北到南,在3.5公里范围内一字排开,其高度分别为6250米、5664米、5454米、5355米。主峰幺妹峰,海拔6250米,位于东经102.9°,北纬31.1°。四姑娘中以幺妹身材苗条、体态婀娜,现在人们常说的“四姑娘”指的就是这座最高最美的雪峰。她们肩并肩,常年头顶白云,肩披冰川,腰系翠森,一个个冰洁玉润,清丽俊俏,她们又被称为“蜀山之后”。美的山峰、美的沟壑、美的行云、美的流水、不愧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四姑娘山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与汶川县交界处,是横断山脉东部边缘邛崃山系的最高峰。这四座山峰长年冰雪覆盖,如同头披白纱,姿容俊俏的四位少女,依次屹立在长坪沟和海子沟两道银河之上。独特的地质、地势  四姑娘山的地表主要为中生代和古生代的砂岩、板岩、大理石、石灰岩与结晶灰岩组成。这些岩石大多耐风化剥蚀,山峰尖削陡峭,直插云天。四姑娘山周围还有20多座被冰雪覆盖着的四五千米的雪峰。由于大自然常年的风化剥蚀,使山体十分陡峻,刃脊上多悬崖峭壁。主峰南坡飞挂数条冰川,冰川舌直指山脚。西坡和北坡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数百米高的陡岩。  然而,陡岩之下则是绿草茵茵,森林繁茂,谷溪清澈的高山被带。四姑娘山地处川西高原向东急速过渡到成都平原交接带。自中生代以来,以天迭纪的印支运动为主,经历了多次构造变动。区内褶皱强烈,山体抬升,地层变质,老断裂复活,河流下切。这一切内外力的作用,造成了四姑娘山岭谷高差悬殊的复杂地形特征。  东方的阿尔卑斯  四姑娘山被当地藏民崇敬为神仙。相传为四位美丽善良的姑娘,为了保护珍贵的大熊猫,同凶猛的妖魔做出了艰险的斗争,最后将妖魔打败,她们四姐妹也变成了四座挺拔秀美的山峰。  四姑娘山以雄峻挺拔闻名,山体陡峭,直指蓝天,冰雪覆盖,银光照人。山麓森林茂密,绿草如茵,清澈的溪流潺潺不绝,宛如一派秀美的南欧风光,人称“东方的阿尔卑斯”。四姑娘山的东面有奔腾急泻的岷江纵贯而过,西有“天险”之称的大渡河。山谷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花遍野、溪流清澈;山腰冰川环绕;山顶地势险峻,白雪皑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南亚的五大河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