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1,权益乘数计算公式21十位上的2乘24得?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
下载积分:3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45|
上传日期: 01:55:0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PDF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9|
上传日期: 05:27:4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PDF
官方公共微信宋丽的博客 - 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博客网
宋丽的博客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15:47:09 | By: xxktnqsongli ]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内容: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六年级至今,从以前的三年级上册起,每一册教科书里都教学一种策略,依次是分析量关系的“从条件向问题推理”和“从问题向条件推理”,帮助理解题意的“列表整理”和“画图整理”,还有“枚举”“转化”“假设与替换”等策略。本单元没有安排新的策略,只是应用前面教学的策略,解决稍复杂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策略在解决新颖问题、复杂问题时的作用,体会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多样、策略灵活,体会各种策略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全单元编排两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 例1 把陌生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问题,体会转化可以多样&& 例2 通过假设和调整解决问题,体会假设与调整可以多样&& 1、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应用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加强对策略的体验和方法的领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各种策略对于解决不同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
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知识间的联系,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2、单元重难点:合理运用策略解决问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运用已学的策略解决新颖、复杂的问题,体会一个问题多种方法及各种策略之间相互的关系。
15:43:15 | By: xxktnqsongli ]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虽然在乘法进位的方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习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其中教学重难点仍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对整堂课的教学顺序初步打算是,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围绕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展开自主探索,在教学中教师心引领者的角色带领学生理清:1、掌握乘的顺序。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在实际教学时,估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算出结果是多少,所以本课基本思路是从“认知——冲突”到“新知——尝试”经过“交流——理解”达到“巩固——掌握”,同时也提倡算法多样化。
实际教学中,在“组织全班讨论、交流各类方法,提出自己的疑问一起解决”这一环节上,教师处理上有不当之处。学生出现多种计算方法,有拆因数法,有正确的坚式计算,也有错误的坚式计算,组织讨论时教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观察黑板上同学的算式,你有什么意见或不同看法可以提出来。”于是学生就从错误的坚式入手,说明它的错误点,导致再去观察其他坚式时出现了重复现象,破坏了层次感。其实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带领学生从横式即拆因数法出发逐一去分析,将错误的方法放在最后处理,这样层次感更强些,也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反思
&&&&&&&&&&
计算课,以前让我感觉很枯燥,就那么几道题目吗?现在自己上了,才知道啊,看似简单,可有大文章啊!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竖式的写法,实际上是把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和加法三个竖式结合起来的一种简便写法。所以在课的一开始我安排了两个复习内容:一、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另外还让学生去估一估,并且提问“这些钱购买12个福娃吗?”培养他们的估算能力。
这样就引入了计算它的精确答案,让学生先用自己的方法来算一算,教师从里面挑选几种不同的方法,并让学生自己说说怎么想的。这里主要想让学生发散思维,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但我们班好像只出现两种情况,比较单一的。重点突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的书写位置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这里主要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从引入部分的口算、学生用不同方法对例题的尝试及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都仅仅围绕乘法的意义来展开,让学生能看明白笔算和等式计算两者的联系;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主要是能解决这几个问题,第二个部分积的末尾“0”能不能省?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省“0”后要注意什么?
最后,准备三题练习题,有填一填,算一算,改一改三大题来巩固今天所学的内容。
在教学中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很多地方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我抓的比较牢;学生自己可以说的很好,我没有抓住,生硬地进入下一环节……
&& 今后还要多学习,才能进步。
15:40:59 | By: xxktnqsongli ]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教学反思
&&&& 本节课的内容是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这节课的教学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参与面较广。教学中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很快唤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一开始便以一种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情境,为能主动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础。当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了算式后,我又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再班内交流。在实际的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大大超过我的预设,我本来预设了四种:
&& ①12×5=60&&&&& 60×2=120
&& ②12×9=108&&&& 108+12=120
&& ③把每箱12瓶分成10瓶和2瓶,10个10瓶是100瓶,10个2瓶是20瓶,一共是120瓶。
&& ④由12×1=12,可以想到12×10=120。
&& 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还想出了12×2=24&& 24×5=120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是无限的,只要教师引导学生认真看图,让学生参与到小组学习,参与到全班的交流,在不同算法的呈现中相互启发,使其学习到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策略探索算法的数学思考方法,并在进一步的比较中选择更加合理、有效的算法;通过学生的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在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时,让学生通过整十数乘一位数与整十数乘整十数的比较,类推出计算方法,发现计算规律,产生新的体验,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15:38:56 | By: xxktnqsongli ]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目标分析&& 吨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吨是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往往不能直接感受,因此,教学中组织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1吨。多提供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推理方法去感知1吨有多重,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位的换算,让学生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熟练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10千克1袋的大米,学生自己准备的1桶水、1捆书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小朋友们喜欢去动物园玩吗?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来看看大家了解这些动物们有多重吗?(课件出示以下动物图片)一只鹦鹉大约重35(&&&& )。一只小兔大约重3(&&&& )。
一只东北虎约重350(&&&& )。一头大象约重5(&&&& )。鹦鹉、小兔、东北虎的体重为什么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说说你的想法。这里大象的体重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还合适吗?
大象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举例说明。(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课件出示课本例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用符号“t”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熟悉的动物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接下来在用千克表示比较重的物体质量是否合适时,引起学生已有认知的冲突,产生用新的质量单位来表示的需要,引出质量单位“吨”。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
(1)思考:1吨有多重?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2)(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
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吨。1吨=1000千克。
(3)(出示图片)一只北极熊约重500千克,两只北极熊约有(&&&& )千克,也就是(&& )吨。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吨确实是个比千克大得多的质量单位。
3.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
(1)共同体验1吨的重量。
每小组准备10千克一袋的大米,每人抱一抱,感受10千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克、30千克的重量,引导学生推算多少袋有1吨。(课件演示100袋是1吨)
(2)分组活动,感受1吨的重量。
①每小组可以准备一桶水、一捆书、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
②每位同学亲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③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的物品质量是1吨。
④分组汇报结果。
(3)课本第32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通过推算得出结论。例,两头奶牛是500千克+5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水泥2袋100千克,20袋1000千克,就是1吨。
【设计意图】先由全班共同体验,使学生亲身感知1吨的重量,为后面的分组体验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接下来的分组体验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日常熟悉的物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经历操作、推算、交流、想象等体验过程,进一步强化对1吨的认识,形成1吨的质量观念。
3.吨和千克的换算
(1)课件出示例8。
4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2)学生独立思考填空。
(3)组内交流后,汇报换算推理过程。
(4)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
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 6 )吨。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5000)千克。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加强练习、巩固提高
(1)课本第 34页第1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
(2)课本第 3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反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课本第34页第3题。
学生根据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4)课本第34页第4题。
引导学生发现“1000千克的机器,已经是1吨了,和它同车的机器质量不能超过1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想法,在交流中理解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质量单位吨和千克的换算和简单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并能在有关质量单位的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课本第34页第5题。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学生总结,进一步回顾和反思本节课所学知识。运用吨的知识的数学实践活动,将知识的获取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5:35:07 | By: xxktnqsongli ]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 这部分的学习内容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
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 本课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体验上要达到以下几点:
1、在实际情景里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计算。
2、在探究算法中,让学生与他人交流,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意识。
4、让学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 本课的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关键:在于学生能掌握好乘的顺序以及两个积的数位。
&&& 新课程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计算的教学,首先要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
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
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于是我根据学生特点,在导入部分主要借鉴了孙老师的做法:我在课堂开始就从学校购新书入手,再现了学生熟悉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把计算设置在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之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愿意去主动探索知识。
15:34:00 | By: xxktnqsongli ]
课题:认识千米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
学生互相比划并说说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2.出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
一枚1元硬币厚约3(
学校跑道一圈长250(
课桌长约10(
3.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1。
提问:这是沪杭铁路,它的全长是180(
追问:为什么沪杭铁路的长度要用千米作单位?
4.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
5.教师出示教材第20页的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片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含义吗?
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
二、交流共享
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课前的活动。(出示照片)
我们学校的跑道从(
)——( )大约是100米,你怎么记住它的?
明确:像这样的100米,我们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1000米)
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这个算式时,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下。
提问:1千米里面有几个100米吗?(10个)
追问:走100米你花了多长时间?如果让你走1000米要多长时间?走1000米的感受和100米的一样吗?
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发言。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3)提问:课前我们做过调查,我们学校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几圈是1千米?
学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
回答预测:
①一圈200米,5圈是1千米。
②一圈250米,4圈是1千米。
③一圈400米,2圈半是1千米。
说一说:你感觉1千米长吗?自由交流。
2.强化概念。
引导思考:我们刚才感受到的1千米是个环形的,如果我们把1千米的跑道拉直,会有多长?想一想,从学校门口往南走到哪儿是1千米?向北?向东?向西呢?你可以选择一个熟悉的地方想象,现在脑海里想象从学校门口走到哪儿大约是100米,要走10个100米,该从学校门口走到哪儿?
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从学校门口到哪儿是1千米,你能说一说从自己家到学校有1千米远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片并提问:小轿车、步行、动车、自行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学生练习并说说理由。
追问:老师家离学校约有5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老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请简述理由。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3.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学生看图,并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第(1)题组织学生直接计算,第(2)题先让学生讨论,再组织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15:09:59 | By: xxktnqsongli ]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 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 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 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数位对齐。
&【教学过程】通过昨天的学案预习,我们知道今天要讲什么内容。(乘数末尾有0的法)
首先谁来读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课件呈现:理解并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一、复习引入。
&1.口算下面各题:
& 11×50=&&&&&&&&& 50×80=&&&&&&&&&&& 30×40=&&&&&&&&& 60×70=&&&&&&&&
&提问:当乘数末尾有0时,你是怎样口算的?
&2.列竖式计算:250×3=
&(请两位学生扮演,并让学生做小老师讲解在计算时有没有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地方。)
& 提问:为了使计算简便,列竖式时,乘数“3”应该与()对齐。
&二、教学新课。
1.出示情境图。读题:足球每个32元,买30个这样的足球要用多少元?
&提问:你会怎样列算式?(指名回答)一齐尝试解决一下。挑选了几位同学的方法,大家来看看,可不可行?(指名三位同学上黑板,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适时板书后两种竖式的计算方法。)
& 请大家来看这两种竖式的计算方法。都可以,但是,你觉得哪种更加简便呢?如
果以后遇到同样的计算题,那我们就要选择后一种简便的方法。2. 再请同学来说一说,如果列竖式计算,你觉得数位应该怎样对齐(指名回答)试一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 (出示题目:53×40=)你们是怎样对齐的?请同学来说。最后出示正确的笔算过程。
& 下面留1分钟的时间给大家订正自己的答案。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汇报。)
&2.“想想做做”第2题。(出示一组题目)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想想做做”第3题。(出示一组题目)(1)独立完成。
(2)想一想在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读题,让学生找出关键词——估计。(2)提问:估计一下,需不需要具体计算呢?
&5.“想想做做”第5题。
&(1)指名读题,独立思考。
&(2)怎样列式计算。
&6.“想想做做”第6题。
&四、全课小结。
&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案上的疑惑是否都解决了呢?
&五、数学文化:师:同学们,现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对于你们来说难不难啊?(小菜一碟),但对古人来说是十分困难的,人们研究了数千年才研究出了现在所使用的竖式计算。我国古代的人民在这方面也有自己的研究和创造。你们想了解吗?课本第
14页。你知道吗?
15:00:21 | By: xxktnqsongli ]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六册第3~5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1.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 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
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掌握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1×30=&&&&&&&&& 20×24=&&&&&&&&&&& 12×40=&&&& 20×40=&
&&&&&&90×50=&&&&&&&&&&& 40×50=
&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计算的?
&2.想想填填
& 1)2个十是(),20个十是(),240是()个十。
&2)12乘20就是12乘2个十,是()个十,是()。
&3.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这小小的购买
“迷你南瓜”问题也不例外。(课件出示主题图及题目)
&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幼儿园的问题,怎样列算式?
4.你能估算一下这么多南瓜大约偶多少个吗?你是怎样估算的?
&二、教学新课。
&1.你有什么办法来检测一下自己估算正不正确呢?怎样算呢?你能自己动动脑筋解决这个问题吗?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拿出学案,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全班交流。
& ①将12分成2个数的积,再连乘。②将12分成10+2:24×10=240,24×2=48,
240+48=288。③竖式计算。
&3.研究笔算方法。(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①第一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
&用乘数个位上的2乘24,得48(个一),8和2对齐。
& ②第二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为什么十位上的1×24得240?“ 4”应写在什位上?“2”呢?
用乘数十位上的1(个十)乘24,得24个十,也就是240。写24乘1(个十)的结果240时,通常写成24(个十),4和1对齐。
③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在书写上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为什么?
&指出: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的作用,
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在板书上擦去“0”。)
&4.你能用自己的话再说说计算以上这题的方法吗?第二部分的积为什么这样
写?教师适时引导归纳笔算乘法的方法,并板书课题。
&5.教学“试一试”。有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试着调换
24和12的位置相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 小结: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验算,平时要养成计算后验算的习惯。
&三、巩固练习。1.
“想想做做”第1题。(1)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汇报,说一说是怎样算的,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
&展示一些典型的错例,讨论,纠正错误。
&(2)通过计算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 小结:注意第二步乘得的积的书写位置,计算要正确。
&2.“想想做做”第2题。
14:49:17 | By: xxktnqsongli ]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2--3页。
&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体验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估算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作业单等。
&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2~3页。
&一、课前交流:
& 游戏:动作型
&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好不好?请听要求:做相反的动作:
&师:出示卡片,生做相反的动作。
&二、谈话引入& 师:王大伯去年收获了好多大蒜。他想要知道自己收获的打算有多少就随便抽出了5袋称了一下。那么你会帮王大伯估算一下去年王大伯一共收获了多少
大蒜吗?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什么知识?
&生:(乘法)估算。
&师: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我们已学过,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
的估算。(板书课题)
&三、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师:王大伯把去年收获的蒜头装在同样大的袋子里一共装了60 袋。为了估算总产量,
他从中任意抽出5 袋称一称,结果如下表:
&师:根据称出的结果,你能想到什么?
生1:有的比30千克多,有的比30千克少。
生2:每一袋的蒜头都差不多重。
&生3:每袋大约重30千克。
师: 你会估算王大伯去年大约一共收获蒜头多少千克吗?
& 师: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个问题。
&2、解决问题(1)师:请你们估一估它的结果大约是多少?同桌位先交流一下。
&3、指名汇报
&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的估算方法,到底谁的估算结果更准确一些
呢,咱们用笔算来验证一下吧。(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做在随堂练习本上。
&师:他计算的正确吗?
& 5、比较分析
& 师:通过笔算,你们觉得哪个估算结果更准确些?
&生:1800&
师:那也就是说笔算结果一定在1800左右。(板书:左右)
&师:那其它的估算结果和笔算结果比,怎么样?【估多了还是估少了】
师板书:少多
&6、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
估算方法。这些估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它们都是把乘数看做整十数。
& 师:同样是把乘数看做整十数,为什么有的估多了有的又估少了?
&生:把两个乘数都看小了,所以估少了。。
&师:想一想这道题怎样估算更准确一些呢?
&生:引导学生说出:
也就是说估算时我们一般把两个乘数都看做和它接近的整十
数,估算结果会准确一些。
&四、巩固练习:
& 师:这节课同学们用智慧的眼睛发现了很多估算方法,真了不起!老师这有一道
题,请你先算一算,再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1、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40×20 =&&&&&&&&& 30×50 =&&&&&&&& 60×30=
47×23≈&& 34×58≈& &68×35≈
=&&&&&&&&& 40×60 =&&&&&&&& 70×40=
& 展示:师针对估算结果问,你们有不同意见吗?你是怎么想的?
&师:【逐组比较】
&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每一组题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发现。刚刚有的同学说每组题的结果一个比一个大,
(我们一起来看这一组,手指算式)那也就是说
47×23的得数在()左右,比800多,比1500少。
&2.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好不好?请听要求:老师每出示一道算式,
请你仔细地思考这道算式的得数会在哪两个数之间呢?你
的卡片上的结论若符合要求,请你起立。
&24×53&&& 得数比1800大,比2800小。37×65&&& 得数比3500大,比4800小。
&28×32&&& 得数比1000大,比1800小。76×59&&& 得数比600大,比1200小。
&3、师:(最后出示一张完整的连线题)通过游戏,同学们很快地找到了相应地结
论,老师真是佩服。做对的同学笑一笑吧。
&师:老师这还有一道题,请你们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
&4、想想做做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有很多,在生活中还需要灵活地去运用。
14:39:05 | By: xxktnqsongli ]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六册P1~3。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口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出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 教学流程:
& 一、复习导入。
& 谈话:同学们,
今天老师带来一位朋友——智慧小博士。智慧小博士要带我们去数学王国探索一些数学问题。要到达数学王国,必须解答智慧博士提出的问题,敢不敢接受智慧小博士的提问?
首先我们要经过“智慧桥”,解答了问题才可以过桥。(出示题目:想一想,算一算。
6×10、3×32、5×11、20×5、4×21、30×3)
&适时提问一些题目,你是怎么算的?(为今天的学习做好铺垫。)
& 这些题目对于我们班同学来说太简单啦!别急,还没结束呢!智慧博士又来问题
了:智慧博士要给敬老院送他心培育出来的菜椒。
&看课本例题
1,从画面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指名学生回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昨天我们已经预习过了,我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是不是等于120瓶呢,口说无凭,拿出理由和算法啊?)
&拿出学案,在小组里交流,你想到了哪些方法。开始。
&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 1.探究学习12×10的口算方法。
& 先来看看智慧小博士有什么要说的:恭喜小朋友顺利通过“智慧桥”,欢迎你们来到“探索屋”,我们一起来探索12×10=& 怎样算?看谁的想法多。
&师:谁来说说,这种(特指新的方法)方法是怎样思考的?&
&(12×10,可以写成12×1=12、12×10=120。12乘1个十是12个十,12个十是120。
)师: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最喜欢那种? 刚才的题目我们解决好了,(这个问号就可以消去了)但是做题目还没完整,还要怎么样?(学生口答)
&2.探索尝试,类推算法谈话引出问题:如果搬来30箱,送给敬老院多少个菜椒?你是怎样算的?列出算式:12×30=&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试着口算,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全班交流,得出最佳方案)
& 12×3=36,12×30=360&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2×10和12×30,这两个算式都是几位数乘什么数? (结合回答板书课题: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师: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你会了么?说说看!(学生说后教师小结)
&师:两位数乘整十数,可以先乘十位上的数,再在得到的数后面添写1个0
三、游戏活动,巩固练习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经过自己动脑思考,探索出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智慧小博士可高兴了,要邀请小朋友到智慧乐园去。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智慧乐园里,小博士准备了哪些题目。先来试一试。
想想做做第1题(两道题目有什么联系,做这一组题目有什么心得要告诉大家。)
&想想做做第2题(一个乘数的末尾有1个0,另一个乘数的末尾也有1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2个0。)
想想做做第3题
想想做做第5题(看懂表格,理清关系式,再计算)
&想想做做第4题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在数学王国探索数学问题,主要探究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共&68&条记录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乘数与被乘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