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与技术的关系怎样

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看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年10期
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看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摘要】:机器人技术是人类生产技术手段由机械化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进化的必然结果。机器人技术发展的曲折历史表明 :政府的政策对机器人的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特别是初期的发展 )具举足轻重的作用 ;社会公众对新技术及其社会后果的理解和态度会对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使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同社会市场需求密切结合 ,建立技术与经济相互推动的良性循环机制则是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得以兴旺发展的关键。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N02【正文快照】:
机器人技术是一门综合了多种学科最新研究成果,集中了大量的智力和资金,对各个技术领域和社会经济生活具有广泛影响和巨大效益的高新技术,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机器人技术研究、制造和应用的水平从一个侧面表征了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因而受到了各国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乐生;[D];东南大学;2006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其节,徐建闽;[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4年02期
陈昌曙,陈凡;[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慧慧;[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钱锡康;[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孔庆华,葛安华,陆怀民,李正宜;[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孔庆华,陆怀民,王守忠;[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蔡自兴,刘娟;[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王春花;费业泰;汪平平;;[J];工具技术;2006年09期
熊启家,吴洪涛,左健民,李鹭扬,李桥梁,朱剑英;[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衣法臻,何平,胡恒章;[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陶其铭,柯尊忠;[J];机床与液压;2003年04期
陈虹,张超群,蔡鹤皋;[J];机电工程;200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齐丹;[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宋志安;[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杨胜跃;[D];中南大学;2004年
倪涛;[D];吉林大学;2006年
路敦民;[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章云;[D];华南理工大学;1997年
韦巍;[D];浙江大学;1994年
吴思源;[D];浙江大学;2006年
王恒升;[D];中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伯慧;[D];天津轻工业学院;2000年
李蔓华;[D];天津轻工业学院;2000年
姚盛姬;[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丁学明;[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杨春杰;[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付连芳;[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
崔保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黄季妮;[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张建平;[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马宏彬;[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崔建伟,宋爱国,黄惟一;[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高龙琴,许志峰,黄惟一,宋爱国;[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姚良标,楼蔚松,罗志增;[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王飞,罗志增;[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田小峰,宋爱国,蒋洪明,黄惟一;[J];测控技术;2000年07期
周龙江,宋爱国,曾庆军,黄惟一;[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2年04期
崔建伟,黄惟一,宋爱国;[J];机械设计;2004年01期
路甬祥,陈鹰;[J];机械工程学报;1994年05期
毛华滨,高新民;[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5期
卢桂章,张建勋,赵新;[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1年05期
姜岩;;[J];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1年07期
;[J];自动化与仪表;2011年08期
姜岩;;[J];今日科苑;2011年12期
张羽弦;;[J];环境与生活;2011年07期
殷杰;董佳蓉;;[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年04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卢育辉;[N];广东科技报;2007年
张建松;[N];大众科技报;2007年
徐兵;[N];电脑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洪阳;[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自然辩证法:在工程中的理论与应用 _正版电子书在线阅读_百度阅读
自然辩证法:在工程中的理论与应用
支持以下平台(点击下载客户端)
畅销飙升榜
自然辩证法:在工程中的理论与应用
亚马逊评分:
您也可能感兴趣
《自然辩证法:在工程中的理论与应用》是全国T程硕士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组组织编写的推荐教材。针对工程硕士的特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突破传统自然辩证法教材的体系结构,在讨论一般科学技术问题基础上,突出关于工程问题的讨论。全书由导论和六个部分十二章组成,按照科学、技术、工程的特点与发展,科学、技术、工程与自然,科学、技术、工程与创新,科学、技术、_T程与方法.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规范,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互动六个方面的逻辑展开,既保持了理论的继承性和完整性,又体现了应用的创新性和针对性。并且每一章后面都附有阅读文献和思考题。《自然辩证法:在工程中的理论与应用》适用于全国工程硕士及工程硕士教学的教师作《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用。
《自然辩证法:在工程中的理论与应用》是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导论一、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与学科演进二、T程硕士自然辩证法课程的逻辑体系三、工程硕士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第一章 科学、技术与工程的一般特点第一节 科学的含义和特征一、科学的基本含义二、科学的基本特征三、科学的分类第二节 技术的含义和特征一、技术与技术体系二、技术的基本特征三、技术的基本分类第三节 T程的含义和特征一、T程的基本含义二、工程的基本特征三、丁程的基本分类第四节 科学、技术、工程的联系与区别一、科学的本质是发现二、技术的灵魂是发明三、工程的核心是建造第二章 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历史及发展趋势第一节 科学的历史发展一、20世纪以前的科学发展二、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三、现代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第二节 技术的历史发展一、20世纪以前的技术发展二、20世纪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第三节 工程的历史发展一、20世纪以前的工程发展二、现代工程的产生与发展第四节 现代科学、技术与工程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一、现代科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二、现代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三、现代工程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四、科学、技术与工程的一体化发展趋势第三章 科学、技术、工程与自然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自然存在观一、自然界的物质性二、自然界的系统性三、自然界的层次结构第二节 自然演化观一、自然界演化的图景二、自然界演化的方向三、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机制第三节 自然人化观一、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二、从自在自然到人化自然三、现代科技工程造就了庞大的人工自然四、自然对人的异化――生态危机第四章 科学、技术、工程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第一节 自然生态观一、自然生态观的转向二、自然价值与自然权利三、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观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内涵第三节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绿色技术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五章 科学、技术、工程与创新第一节 创新概念与创新类型一、创新概念的提出二、创新的类型三、创新活动的特点第二节 科学、技术、工程与创新一、科学技术、社会需求与创新二、研究开发、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三、工程实践与工程创新第三节 企业的创新战略与管理一、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二、企业的创新战略三、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管理第六章 自主创新与中国创新体系建设第一节 国家竞争力与国家创新体系一、国家创新体系的内涵与结构二、国家竞争力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第二节 中国创新体系的演变及其问题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创新体系二、体制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创新体系三、目前中国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节 自主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一、自主创新战略及其意义二、自主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系三、新时期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第七章 科学研究与科学方法论第一节 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框架一、现代科学方法论及其形成二、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第二节 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一、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二、科学问题及其来源三、科研选题的原则四、科研选题的步骤第三节 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一、科学事实及其性质二、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三、观察和实验中的机遇四、获取科学事实的认识论问题第四节 科学研究的逻辑思维方法一、科学抽象及其基本步骤二、比较与分类方法三、类比与移植方法四、分析与综合方法五、归纳与演绎方法……第八章 工程技术研究的主要方法第九章 科学、技术、工程共同体及其社会特征第十章 工程技术共同体的传诵一时规范与社会责任第十一章 科学、技术、工程的互动第十二章 科学、技术、工程的社会评价编后记
日,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下达了关于开展T程硕士公共课程(政治课)改革的任务。经秘书处协调,成立了全国工程硕士公共课程(政治课)改革协调小组,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陈子辰教授任组长,成员包括浙江大学许为民教授、清华大学李正风教授、哈尔滨T业大学孟庆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孙毅霖教授、北京科技大学陆俊教授、重庆大学徐小钦教授。日,改革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在浙江大学举行,全国T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培养指导小组组长王国荣教授到会指导。会议决定在一定范围内开展工程硕士政治课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并就T程硕士政治课改革的目标任务达成三点共识:第一,改革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工程技术创新人才的需要,努力反映我们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第二,改革要整体规划,突出教材改革的重点,同时综合进行教学方法、配套辅助材料、多媒体手段应用等改革;第三,改革要针对教学对象的特殊性,特别注重提升工程硕士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会议同意以浙江大学提m的丁程硕士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提纲为基础,按照六个部分进行分T,各位成员具体就承担的相关部分写出教学大纲及要点。日,改革协调小组举行第二次会议,对问卷调查的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并对教材编写提纲进行了逐章逐节的深人讨论,形成了进一步修改的共识。会议形成的《工程硕士政治理论课现状调研与改革思路报告》在日提交给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们对报告给予了积极的肯定,认为报告提出的改革思路在框架上有较大创新,既能够符合国家对于硕士生在政治理论教育方面的要求,也与工程硕士的成长和发展实际需要相吻合。
和阐述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提供了重要基础,推动了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提出的,但马克思的主要精力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方面,因此,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和创立主要是由恩格斯完成的。日,恩格斯在给马克思的信中说他正在进行关于生理学和比较解剖学的研究,发现19世纪30年代以来自然科学所取得的成就,处处显示出自然界的辩证性质。信中提到了细胞理论的建立、能量转化的发现、胚胎发育显示的生物进化等科学研究最新成果。这封信被认为是记载自然辩证法思想的第一个历史文献①。日,恩格斯致信马克思:“今天早晨躺在床上,我脑子里出现了下面这些关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思想。”信中提出:“自然科学的对象是运动着的物质,物体。物体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各种物体的形式和种类只有在运动中才能认识”。“自然科学只有在物体的相互关系中,在物体的运动中观察物体,才能认识物体。对运动的各种形式的认识,就是对物体的认识。”②这封信反映了恩格斯关于自然辩证法的第一个全面构思,也是他准备写作《自然辩证法》一书的起点。在这封信的基础上,恩格斯写了《自然辩证法》全书的第一篇札记《自然科学的辩证法》。从1873年5月到1876年5月的3年里,恩格斯全力投入探索自然辩证法的工作,写出了94篇札记,包括年间写成的《导言》。《导言》一文是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全书的精髓,它生动地总结了近代科学的成长和发展,特别是自然观的变化和发展,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本性,正确地指出“自然界不是存在着,而是生成着并消逝着”③。1876年5月,由于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李卜克内西的请求,恩格斯暂时放下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而去写作《反杜林论》。直到1878年8月,才又继续进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写出了若干篇论文和70多篇札记。就在恩格斯准备尽快结束《自然辩证法》全书写作之际,日马克思去世了,恩格斯不得不再一次中断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而去整理出版《资本论》。这一次的中断最后遗憾地成为终结,直到日逝世,恩格斯都没有能够重新回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中来。现在我们读到的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是由181篇论文、札记和片断组成的手稿。
亚马逊评分
(11人评价)
帮助平台入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