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学专业怎么填都有什么专业

你所学的专业对你思维上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以下回答专业的有:数学、心理学、新闻传播、环境科学、土木工程、法律、通信、设计、历史学、会计、电子商务、行政管理、计算机科学、哲学、物理学、统计学、佛学、医学、地理学、金融学、生命科学、自动化、中文、环境科学、政治学、机械工程、社会学、外语、影视、文化产业管理学、化学。(回答前请认真审题)
按投票排序
315 个回答
经济学让我理解事实比观点重要。经济学分为实证与规范两部分,分别研究两个不同的问题:世界是怎样的,以及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实证经济学研究“世界是怎样的?”,致力于描述事实、发现正确的规律。例如价格形成的机制是怎样的,销售与供应受什么影响,为何会发生通货膨胀等等。规范经济学则研究“世界应该是怎样的?”,致力于评价这个世界的好坏。例如怎样的价格决定机制更合理,怎样的销售与供给机制更好,什么程度的通货膨胀比较合适等等。只有先搞清楚世界的真实情况,才能进一步判断它哪里好或者不好,因此在经济研究领域,实证研究发挥着先导和基石性作用。规范性研究比较像是把事实分拣出来,这个好那个不好,这个提倡那个反对,相对比较简单,学术价值要低。事实重要,观点不太重要,缺乏事实支撑的观点没有价值。我认为其他领域的大多数争论也是如此。
新闻学出身,这个专业给我最大的警示:不要随便揣测别人的心理,并把你自己的揣测当成事实呈现在新闻中。这个教训的得来,是惨烈的。新闻评论课上,老师留作业,让我们针对当下的热点新闻写一篇新闻评论。忘记当时是因为什么由头了,总之,我写了吴敬琏,题目大概是《吴敬琏:我是人民的儿子》之类。结果,我的作业被老师当成反面例子在全年级新闻系同学面前进行分析。因为我在文中写了这样一句话:“吴敬琏惴惴不安,但他依然选择直言不讳”。老师只问一个问题:“你怎么知道他惴惴不安?他告诉你了?你会读心术?”我面红耳赤。此后,我问自己,为什么我在写出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这样质疑自己?回想我写出这句话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当时看到了一张吴敬琏与该新闻事件相关的照片,通过他的表情,我自己为之命名为“惴惴不安”。对于这种不假思索就将自己的揣测当成事实写入新闻的“行径”,究其原因,第一,我当时并不认为这种揣测是错误的,我甚至认为我足够准确的描述了新闻当事人的状态;第二,在我印象中,无论是报纸、电视还是广播,这种报道方式(或者说错误)并不鲜见,换言之,我的新闻“启蒙教育”存在根本性的错误;第三,尽管学习了新闻,但对于新闻的本质并没有搞清楚,完全拘泥于新闻编辑、新闻排版、新闻写作这些方法论上了,而新闻的本质在于还原事实和问责,而非耍花腔、砌辞藻。
之前做新闻媒体:1、这个世界没有最糟,只有更糟。出了问题一个个面对,然后解决就好了。2、做事一定要有deadline。3、尺度可以通过表达技巧尽量解决。4、日拱一卒。现在做行业媒体:1、找到真问题:媒体呈现的九成以上的议题是假的。2、建立历史感:不知道过去就不知道现在,更不知道未来。3、呈现复杂性: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发现自己知道得越少。4、超越复杂性:最复杂的事情也会有最简单的道理。
我学习法律受到的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形成了一种“冷冷观察世界的眼光”。正如牛顿定律也叫做“law”一样,世界上有很多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是否“客观”则不一定),这些都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法”。冷静地观察这些规律,理解其中冷酷的合理性,在利用规律的同时,尽力推动变革,是法律人应该做也可以做到的。很多人担心学法律会把人变成冷血动物,但我觉得“热血”是人的本能,是不需要专门学习的。正如在球场上,受到对方严重侵犯,冲动地想去揍对方是不需要学习的,而控制自己的情绪,接受裁判的判罚,找出对方体系的漏洞,给以致命一击才是需要学习的。
我的专业是软件工程。因为数据库那门课,我开始明白,在网络上,用户是没有任何隐私可言的。尤其是所谓的社交网络。比如说知乎的匿名用户。每个问题的匿名用户的id是必须要设计在这个问题以及答案数据表字段里的。因为匿名可以随时可撤销。不管通过如何加密的形式,哪怕不允许后台管理员可见究竟谁是匿名用户,不可否认的是,匿名用户的id必须要存起来,否则没办法撤销匿名状态。再比如天涯、百度贴吧、豆瓣的帖子,或者新浪的微博,你以为真的能删除吗?不。在互联网上,只要是你曾经发布的数据,一旦发布了,永远不可能被删除。数据库永远都会保存内容,甚至备份,操作日志永远都会存在。你在微博上把一个用户名改成另一个用户名的记录都会永远保留。只不过那些删除的内容会被数据库标记一个字段,不在前台显示而已。也许你会问:那么多数据都不删?那数据库岂不是越存越多?答案很显然:是。但是,一个网站之所以值钱,原因之一就在于他庞大的数据库和用户。另外还有一点,就那点文字的数据量,实在是不值一提的。所以不要以为你发了微博,删了微博,就没人知道了。那是没人屑于查。你要真做了什么不干净的,立马就能找到你。连QQ聊天记录都是没有隐私可言的。再有,你的ip等等一系列痕迹,除非你是绝顶黑客,否则是抹不掉的。就算你是黑客,不要忘了,要黑你,还是人外有人的。另外,最让我恶心的是人人网。你修改名字后,居然以前给别人的留言记录还是从前的名字和头像。虽然有个所谓的“注销账户”的功能,却保留一切用户数据,自以为可以方便恢复账户,殊不知真心想注销的,没几个想恢复了。太不安全了。恶心至极。不知道多少大学生在人人上发日志发照片写一些有关生活的状态(),即使你注销账户了,别人还是能查看得到,完全没有隐私可言。相比较而下,我更支持豆瓣,注销账号的话,豆瓣会在一周之内删除你所有相关的用户数据。虽然还是没有完全删除(也不可能,毕竟这么大的网站了),但至少比人人用户注销后以往的信息还完全暴露展示在别人面前的好多了。所以,不要随便在网上发布不良信息。没找上门,不代表别人没这能力。你要把事情闹大了,别人就能不动声色地查你水表。
学中文学太久,从伶牙俐齿变成支支吾吾——有人说得好,开口说话时,你的言语必须比沉默更有力量,这是很纠结的。第一更宽容(虽然没有更温和),因为文学哲学和艺术真的可以标示人类心灵的无边无际。第二敬畏语言和思想的力量,毕竟唯有言说才能提供开放的可能性。赫尔德说人类的本质就是倾诉,深以为然。
学心理的飘过,它带给我最重要的是——完全开放的心态,能够接受不同人群的各种行为,观点、生活方式,摆脱了狭隘,这是最主要的。
汉语言文学。文学是一种体验,而不是一种知识。没有阅读过作品而夸夸其谈作品的内容是不对的。但因为自己读不懂作品而称那些读得懂的人是装逼,也同样是不对的,因为很可能你只是没有人家的「体验」罢了。文学鉴赏也需要技能点的。 「文学」是一种体验没错,但是「文学史」也有自身发展的逻辑,很多作品没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文学史背景是无法理解的。 我们不会要求一个初中的学生去理解量子力学,但是当我们无法理解那些现代诗歌、现代绘画、意识流小说时,我们却往往先从外界去找原因。 这里物理和文学的类比是说,你学习任何一件事物从来不可能从0立马掌握到100,物理学是如此,文学鉴赏也是如此。就算古诗,一个都没学习过《静夜思》的人,那么也很难领会《长恨歌》的内涵。而在小说中,倒叙、插叙的手法还只是初级的运用,到了意识流小说、存在主义那里,这种技巧性的写作方法是插叙倒叙乱叙这些手法的升级版,不是一般的读者能够看得懂的,都需要大量的阅读做基础。文学作品的表达内容并不重要,表示形式才是重要的。文学不是思想的载体,那是哲学的任务。 举例而言,比如:「春天花园里的花开得很美很茂盛」。——这是日常的表达方式,表达的对象是「花开得很茂盛」,语法正确,但不美。但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表达的也是「花开得很茂盛」,语法不正确,却是名句。这就是文学与日常语言的区别。 艺术不表达为内容和思想,那是哲学的工作。你非要拿知识论的观点去看待艺术,末了来一句:「我整天呆在艺术馆学不到知识」,不觉得可笑吗?! 古典作品都是在极力描绘美,现代的作品不一定要美,甚至追求丑。古典美早已发展到极致,所以有人推翻它另寻新路。因为现代作品摈弃了传统技法,门槛便降得很低,牛鬼蛇神都可以自称艺术家和诗人。因此欣赏现代作品的时候自己的判断力就尤为重要。理解作品也是要做功课的。除了多读作品之外,也不能缺少对美术史、文学史、电影史的阅读。起码要了解一种文学风格、文学体裁的诞生背景和发展脉络才能更好地阅读作品。 作家写自己的作品,作家花时间在自己的作品上,但作家们不需要花时间向别人解释他们写得是什么,如果有这个时间,他们可以写更多的作品,解释作品表达了什么从来不是作家的工作。作者们可以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补充自己,写更多的作品。如果你看不懂,请去看你看得懂的作品,或者你可以批评他们写得东西是垃圾,但是他们没有义务解释给所有人他们表达的是什么,这不是他们的工作,也不是你的权利。 永远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在自己读不懂的东西上。因为不是你功底不行,就是这作品确实不是好作品。这只能让你事倍功半。合理的辩论与交流应该是以文章为单位的。要想让一个人简单地知道你想问题的思路,从而让他能够站在你的角度思考片刻,发现自己的不足,这起码得通过一篇不短的文章来完成,因为你不仅要表达观点,还需要证明你观点的合理性。出书立著在我看来是最高效的交流思想和辩论方式。 我喜欢上了用只言片语表达情感的方式,但严重反感用所谓的「精辟」的言语来讨论问题的行为。
因为高水平的交流,需要一些预备的公共知识,而那些公共的知识又需要一些预备的公共知识。几百个字你能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不被断章取义就不错了,更何况你还要证明自己的观点? 确实你可以用一句话来帮助自己记忆领悟,但那句话也只能说给跟你处于同一层次的人。所有的学科都有一套自己的话语体系。你不懂那是因为你没看过相关的书籍。比如物理的「引力」「磁场」「电场」一样。
拿文学来说,文学理论便有「新批评」「俄国形式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批评」等等等等一二十个理论体系,而每个体系都有自己的话语系统,比如「新批评」的「细读」、「内部批评」、「外部批评」等;「形式主义」的「陌生化」、「变形」、「支配因素」、「框形结构」、「裸露手法」等;还有中国古代一套自成体系文学理论,其中就有兴会、虚实、形神、品、识、灵、风、妙等等。说到底,它们同自然科学的理论一样,也是人们用于观察这个世界/作品的方式。多说无益,只说给懂得人听。
要刺激请直接看黑体字部分很小的时候,浩瀚的星空对我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抬头看久一些,便会感到眩晕。那时候的理想是成为制造星际旅行飞船的工程师,去看看远方的星星那到底有些什么。一些年之后,忽然意识到我们自己便是外星人,于是对“我是什么”这个问题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在此种欲望的驱使下,一头扎进了“心理学”这片星空里。在我眼中,心理是非常大的概念,只要对人类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研究,都属于这个概念里。在这汪洋中扑腾的我有以下一些领悟一、能够对生活中的很多事件给出相关解释(不一定精确,因功力所限及人类的认识总在不断发展)如:1.我的语言风格缺乏严谨的构架是由于我的快速转移的注意力维度特质所决定的。2.楼上大多数答案第一个词用的是某某学是因为人类的随群机制被激发的结果。3.我回答这个问题是由于追求社会成就动机的驱使(更直白的说,是希望通过回答得到赞同,更多的赞同数和关注数能让我有一种社会地位提升的感觉,从而获得愉悦,这是一种较原始的生存机制)4.(1.2.3.4)这些排序本没有太多逻辑上的严密相关性,但是简洁干净的排版会让人感觉内容更有序,阅读体验更棒,从而增加这个回答获赞同的机会。二、一系列固有的认知被颠覆,另一些奇特却使我确信的想法产生(因媒介原因不一一解释想法的来龙去脉,以后视情况加上致使我思想发生改变的相关来源)星座命理说纯属无稽之谈“潜意识学习”没有效果(或微乎其微),例:忙碌(注意力无法保持微小专注的情况)的时候戴耳机听英语听力,睡觉的时候低音量放英语磁带对英语学习没有效果。思想改变促发源:认知心理学“单个独立”的灵魂并不存在,自我不过是由多个亚机制构成的一个“有序”机能罢了。群体的人类很可能是一种层面更高的“生命”形式时间不存在我们每个人(包括正在看这个答案的人)都非常的苍老(至少有几百万岁),也非常的年轻(就此刻我们的存在而言)每当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发生显著变化时,或是领悟新的知识后,可以说我们便不再是之前的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相对独特的经验,却有一种自然的倾向认为他人也具备此类的经验。(例如我这些心得,对于我自己而言非常容易理解,而对于读者而言可能非常晦涩)人是精妙的机器,这种机器和我们自己造的机器在构建方法上有较大不同。个体行为是可以被预测然而无法精确计算的情商和智商共同构成智力,任意一种的严重缺乏都可被称作白痴。这个年代最值得警惕的是那些让你持续愉悦的事情,一不小心他们中的一些就会将你的心智控制。电子游戏是恶魔,就和香烟、酒精、麻醉性和致幻性药品(毒品)、赌博、A片一样。我知道很多人要为电子游戏来辩护,辩护的核心最主要就是一点:我玩游戏,我爽,你说电子游戏是恶魔,会让我有不好的感觉,所以我辩护。从这个核心衍生出来的表层理由是:这些东西适度使用有有益功能——适度玩电子游戏益智,香烟有提神功效,适度饮酒有益身体健康,适度试用致幻剂可以增强艺术家的创造力,小赌怡情,适度撸管有益身心健康。可是,朋友,以上的这些活动您见过有适度使用的吗?当然我也相信有微乎其微的人能够适度使用它们,发挥它们的正面效应。但绝大部分的人,只是用这些表层理由来安慰自己,让自己放心的沉迷。当我们处于成瘾状态时,我们和实验室养的小白鼠无异,且是非正常状态的实验室小白鼠,远不如野生的大猩猩聪明。我个人玩游戏的数量和时长可以说要超过99%的知友,高中时代便和同学翘课打牌赌博,曾经是个不折不扣的撸夫。而现在我基本都放弃了,电脑里只剩下围棋这个“游戏”软件,偶尔玩一玩;打牌完全放弃,正在和一个外观算不上漂亮但非常内秀的女性朋友单纯而美好的交往。虽然生活的味道有些淡,不够刺激,但细细回想,与之前充满刺激的生活对比,觉得现在的状态要美好的多。因为体会美好的能力在增强,感觉自己对自己也有更好的把控力。另:实际上在知乎上不停地浏览各类松散的知识、故事也是一种成瘾,相对来说比较高级,外表更加华美,更难以意识到。上面说了这些成瘾性物质的危害。有趣的是,根据我现在的知识,我认为成瘾的主要因素并不是这些物质或活动具有成瘾性。而在于环境是否使得这些成瘾性行为是相对最优选择。例如一对父母天天在家里吵架打斗,对于儿子而言跑到网吧去不停玩游戏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一是在物理空间上远离了刺激源,二是在心理维度可以进入另一个世界,忘记这个世界的不适。大部分成瘾者都有某种情感创伤或障碍。所以对成瘾者而言,想要改变的话需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同时通过自己的内在控制和外在辅助,逐步改变自己的旧有不良习惯,养成新的习惯。这是一条艰难的路,但它值得尝试。我们所在的这个时代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欲望刺激,对我而言,只有一种的渴求是essential的,对真知的渴求,对学习和成长的渴求,这是一种向前的力量。也是目前我们认知到的宇宙的发展方向。生活的哲理其实很简单:不进步,就灭亡以上与各位知友共勉感谢阅读
盲点决定骗局,重点决定框架,真诚决定眼泪,心照不宣决定笑容。——骗局,最重要的不是谎言,因为谎言,就会有逻辑不合的地方,很容易从外表上就被击穿。而盲点,往往是由既定事实或者部分事实组成,不追溯逻辑的根源,就很难被看透。决定一个故事的,无非是起承转合,即:开始、过程、转折、定论,那么转折点一般就是重点,只要转折点清晰,开始、过程、定论都会跟着清晰,脉络就出来了。决定眼泪的,生离死别是比较常规的做法,但不管怎么做,目的一定要触及读者的内心,压抑的过程通常用来积攒情绪,然后通过“被人相信的真相”送入内心。笑点这一块主要是需要“在乎情理之中,出乎意料之外”。出乎意料之外会建立在“在乎情理之中”的基础上,因此心照不宣是基础,也是建立笑点的关键。
统计。没有看到学统计知友。入门新生谈谈看法。
统计是数据的科学。
在终极的分析中,一切知识都是历史;在抽象的意义下,一切科学都是数学;在理性的基础上,所有的判断都是统计学。
统计带来的影响应该是让我不偏激,事情的发生时有概率的,不能以一概全,但长时间大量发生的事情又是有原因的。
问题是可以数据化的,统计是可以从数据中找到规律的,找到规律是可以做预测的。
统计中更重视的相关关系,并不是不重视因果关系,一是可能并没有所谓的因果,二是其中关系也不是统计能解决得了的。而相关关系则是统计可以得出的,并且在生活中的作用很大。
统计并不要求精确,人不可能完美,而人至察则无徒。统计是有概率,允许错误的,但又是可知错误的。并且大多数情况下,放宽容错率,可以得到更意想不到的结果。
历史学对时间线索极为敏感,对任何事物或事件的认识是动态的,即在时间坐标和地理坐标上去纵横考量再就是变得莫名的宠辱不惊,毕竟什么新鲜事放在历史视野下都不怎么新鲜
我是学中文的,具体点,汉语言文学。对我的思维有何影响?大概是教会我更宽容的看待这个世界。因为文学本来就是一门包容的学问,它不会计较你的出身、学历、家境、智商,对这社会中的一切人,它都敞开了胸怀。当我初中毕业出社会打拼的母亲,开始拿起我床头的《尘埃落定》来看,我就明白,这个世界最包容的只有文学而已。我不想攻击任何人,但是上面某高分回答让我很生气。文学不是理论,不是创作手法,更加不是你炫耀的资本和斥责他人的利器。它只不过是人生的回响,只不过是一些用符号来记载的有关生活的记忆。文学没有那么高深,也永远不会高深。搞不清楚这一点,不配谈文学。最后,说没学过《静夜思》就读不懂《长恨歌》,这逻辑该有多混乱。还满口理论手法,下一步是不是要把历代文学史按初中高等级划分?那你倒给我说说,「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算哪一级?
法律一般而言,法律对人思维的影响是引导人思辨,但感觉自己的领悟还到不了thinking like a lawyer 的层面,仅仅粗浅地总结下法律学习和实践给自己带来的7点影响。根据个人经验,能深远影响一个人的思维的与其说是专业,不如说是与专业有关的实践。在律所实习时被磨练出来的工作习惯可以深刻的影响一个人:1、永远不要以不懂为由交差(never plead your innocence);2、穷尽一切可用资源(exhaust any available resource);3、说理要一步一步来 (make statements step by step),这样别人可以回溯到哪一步出现了分歧;4、反复核查每个细节,包括所援引法律的效力,所引案件的本意等,力求严谨;5、在工作的所有细节(无论内容、形式,包括邮件书写的细节),特别是行文上做到用户友好(be user friendly);6、不断地自学,不要畏惧新的问题;7、一切以客户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上述七点有些是不少行业共有,而律师行业不断面临新问题或新业务、行文论理都力求严谨的特点对上述七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最后没有选择律师这条路继续走下去,却发现这些习惯深刻地影响了自己。无论是生活或专业上遇到问题都开始通过自己的检索、自学开始直面问题;做事也会学着从受众的视角思考问题。
学习医学的时候,刚接触临床,让我充分感受到事情的不确定性,好像世界上没有什么是肯定的,可能总有偶然和意外在等着你,遇事容易诚惶诚恐。工作几年后,感觉专业对日常生活渗入影响最多的,是习惯给手头的事情缓急程度排序,就像处理急诊问题一样,哪些是要「急诊」处理的,哪些是要「限期」处理的,哪些是可以「择期」可以再放一放的。分析的思路,主要是如果我不去处理,继续放下去,可能的严重后果如何?这个后果能接受吗?马上处理对这种后果有改善吗?马上处理这件事和其他事情相比,或者和再充分准备一下处理相比,各方面成本上能接受吗?这其实挺有意思,因为有些事情看上去好像挺急,但分析过之后会发现可能并不是那么急,即使不马上处理也能接受,或者这个时间去处理别的事情更划得来,看上去急的事,你以一种「择期」的态度来对待,会让人感觉遇事从容。
看了这么久,似乎没有关于药学的:)药剂专业,初次回答请多包含,只讲感触最深的一点。每个人的责任都举足重轻,你的一点点的失误都可能危害到数百数万甚至数亿人的生命健康。最开始学习只是觉得专业会是我今后生存吃饭的工具,慢慢发现每个学习他的人都对它怀有责任,选择了它就有义务敬畏它,维护它,发扬它。尤其当我接触了中药以后。这样认为可能会觉得我有点脑残粉,but, whatever..
阿尔巴尼亚语专业它对我思维的影响就是:世界上一切的知识都是有趣的,GRE英语单词背诵,还是政治社科,还是天体物理,还是哲学,还是法律,还是中国历史,还是互联网……无论是之前觉得有多枯燥透顶,学过它之后,就会觉得都特别富有意义,且兴致盎然,妙趣横生。对知识产生了倦怠?求知欲骤减?拖延症?找不到你的研究意义所在?——来学阿尔巴尼亚语吧。
市场营销专业。营销本身就是一种思维。对自己思维的影响最大的一点是,你能给别人创造和提供什么价值。(每个人都不一样哦~)于是,生活中,我能给朋友们提供什么价值?讲笑话,策划游戏,组织聚会等等能让大家开心的活我都愿意做,大家开心,我也开心。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能帮则帮,不能帮尽量也会找人帮。工作中,追求双赢。我能为客户提供什么价值?关注客户的体验的同时获得自己的回报,怎么让他买的开心买的值,同时我也得到利润。大千世界,遇到每个人都不是那么平白无故的。让他知道我不该仅仅是你的生意伙伴。某方面,我们还可以是朋友。爱情中,我能为伴侣提供什么价值?男人大丈夫生而在世注定肩上扛的就是责任。让妻儿活得幸福,就是你的使命。
新闻学让我对传媒永远持怀疑态度。
生命科学。------ 引子 ------生命科学,又俗称生物学。高中起大家可能都学过什么:基因、DNA、复制、转录、翻译,这些概念。而经过了高中三年,大学四年,我还在学习:基因、DNA、复制、转录、翻译……------ 正文 ------生命科学告诉我,生命是复杂的、精致的、巧妙的。它复杂精致巧妙到就像是上帝精心设计出来的东西,而生物学家做的仅仅是试图不用上帝的存在来解释生命。人类,永远只是之中寻常的一员。此为第一点。第二点:生命科学让我认识到了什么是真正有趣的事情。那就是:自己能够掌控的,朝着未知领域的探索。第三点:永远认清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真理,什么是推论。引用罗素的一句话:永远不要让自己被自己更愿意相信的,或者认为人们相信了会对社会更加有益的东西所影响。只是去审视,什么才是事实。 ------ 我是来点题的 ------既然题目问得是「思维」,而不是「教会我」,那么对于我这种回答,点题是必要的。第一点赋予我对自然的敬意。第二点赋予我生活的追求。第三点赋予我找到真理的途径(他人看来发散性的思维)。这三点,是生命科学对我思维上最大的改变。直辖市安徽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四川新疆西藏云南浙江
当前位置: &
你所学的专业,有哪些外行很难知道的常识?
城市:宁波
比如@时间海的涟漪回答的与建筑设计有关的问题「为什么楼梯阶数总是奇数?」/question/150258/算是很经典的一个案例。还有其他精彩的例子吗?
城市:宁波
纸币是没有价值的 --------------------------------------那么就换一个当预期不景气的时候,无论降低利率抑或增加货币供应量这样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发展都是没有用的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不止适用于量子物理,同样适用于微观经济
城市:宁波
石油在地下不是奔腾的河流这事我会乱讲吗~
城市:宁波
这个不精彩,不过很多人不知道——使用变焦镜头时拧到长焦端叫“推”,拧到短焦端叫“拉”。这个是来源于早期电影摄制中使用定焦镜头+轨道拍摄纵向运动画面的方式,所以只有“推上去”或者“拉出来”,没有把镜头“拉上去”这一说。
城市:宁波
在你向开发人员求助的时候,软件显示的错误提示和错误号是非常有用的。但很多人自己看不懂它们,就以为它们没用....
城市:宁波
一部分结构的混凝土是带裂缝工作的。裂缝宽度满足要求就可以。新闻报道里面关于把什么芦苇杆还是别的乱七八糟的植物纤维拌进混凝土的故事都是记者瞎编的。你拌一个给我试试?
城市:宁波
似乎很少人知道每艘船都是要重新设计的
城市:宁波
似乎很少有人觉得我们是理科……
城市:宁波
城市:宁波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因为视网膜是大脑的一部分
共2页&&第1页&&总11条&&首页&上一页&1&&&
请输入计算结果:
匿名回答:
有问题?让千万网友来帮您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胡波董事长所学的专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