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三个人表演的节目四五个人演的婺剧

婺城区第二届民俗文化艺术节婺剧展演侧记
仅搜索标题&&&&&&热门: &
你方唱罢我登台 十一支代表队争辉艺术节
&&婺城区第二届民俗文化艺术节婺剧展演侧记
&&& 若要说婺城区第二届民俗文化艺术节上谁最乐?非戏迷不可!此次艺术节,婺城区组织11个乡镇(街道)派出代表队参加婺剧展演,三天三夜的好戏,不仅能见识民间坐唱班、婺剧爱好者的功力,更能欣赏到多个专业剧团的精彩演出。难怪一提起此次展演,观众们个个连呼&过瘾&了。
  据介绍,此次婺剧展演是迄今为止,婺城区婺剧促进会组织的规模最大的演出,大小节目超过30个,既有专业演员化妆、服装、道具全套上演的正本、折子戏,也有票友常服上台,独自开腔婺剧经典选段,形式丰富、内容精彩纷呈。
  十一支婺剧队伍争辉艺术节
  展演中,安地代表队一位爷爷型票友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他唱了《徐策跑城》选段,声音浑厚、中气十足,而且吐字清、咬字准,一下就征服了台下观众。记者一打听,吓一跳:这位老爷爷名叫白荣年,今年已经73岁了。很难想象,这样的高龄,还能有这样一把好嗓子。据他回忆,自己的父亲曾是京剧演员,他从小耳濡目染,对戏曲非常喜欢。因为生活中更多接触婺剧,他更偏爱婺剧,自学了不少婺剧选段。前些年,安地成立了锣鼓班,他成了成员之一,&平时和大家一起敲敲后台,唱唱戏,觉得日子很有味&。提及自己的好嗓子,白荣年称:&没有专门练过,可能遗传了我爸。可惜我年纪大了,又没文化,只能唱唱选段自娱自乐一下,正经表演的话,步子、身段都不行。&记者还了解到,区婺剧促进会安地分会副会长朱小海也参加了此次演出,在安地代表队选送的《拷打》、《九件衣》中正式出演角色。朱小海今年70岁,他和白荣年应该是此次表演中年纪最大的演员了。
  &整体看来,乡镇(街道)代表队演员们业务有高、有低,唱腔、动作上都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从演出态度看,每一个代表队、每一个演员都非常敬业,都在努力把戏演好。这种努力传递给观众,同样能感动人。&区婺剧促进会秘书朱永奇几乎全程观看了此次展演的大小节目,他说,在此次展演中,他就被很多代表队演员们的认真劲儿给感动了。
  如果说演员的表演让观众感动,那么,观众的不离不弃则让演员更加心生动力。此次展演每天都有早、中、晚三场演出。虽然已是深秋时节,上午10时过后,太阳依然猛烈。可这几天,在湖头村文化礼堂大舞台前经常能看到顶着烈日、头戴草帽或头披外套的戏迷。他们很多都已七八十岁高龄,为了婺剧却能坚持端坐半天、一天。比较有趣的是,10月28日下午,罗埠代表队在完成一个半小时的表演谢幕后,戏迷们顶着烈日留坐了许久才依依不舍地离去,他们觉得谢幕得太早了,还没看过瘾。对此,演员们也感动于戏迷的执着和狂热,笑言:&下次有机会一定多安排一个节目。&
  记者还了解到,此次婺剧展演不仅乐了戏迷,也让乡镇坐唱班的票友们收获不小。一乡镇代表队演员坦言:&我们这支队伍由票友组成,没有专业演员。大家基本上靠自学,看碟片、看网络视频,自己人之间交流还没发现什么,可与其他乡镇比,就感觉差距比较大。这次,有热心的专业人士私下给我们指点了几处细节,是我们平时没注意到的。看来,以后我们还得想办法找专家进行一些面对面的教学,这样才能使业务得到提升。&对此,不少参演的票友深有同感,他们觉得,不同的队伍表演风格、水平、特点都不相同,有相互比较、相互交流的机会,对水平提升很有好处。
  婺城本土婺剧团耀眼艺术节
  除了由票友组成的乡镇(街道)代表队,此次还有金华市百姓婺剧团和金华市青年婺剧团分别代表蒋堂镇和白龙桥镇参演。而这两个婺剧团,其注册地点就属于上述两个乡镇。可以说,他们代表着婺城本土剧团。这两个本土剧团,以其精湛的专业水平,在艺术节上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
  时尚新&百姓&
  百姓剧团于今年年中注册成立,注册人数48人。据金华市戏曲家协会理事,婺城区婺剧促进会理事、蒋堂分会副会长吴建双介绍,该团是在充分挖掘蒋堂及周边民间资深票友的基础上,又聘请了一部分职业婺剧演员组建而成。团里演员老中青搭配,但整体年龄偏于年轻。作为新成立的剧团,&百姓&在硬件和软件上都作了较大投入,比如,其充当舞台背景的电子显示屏设备,花费就超过了20万元;在人才招聘上,着力挑选业务专精的演员,因此整体业务水平比较出色。
  据了解,百姓剧团于今年8月开始接单开戏,至今已经基本跑遍金华各县(市、区),甚至受邀至台州、温州演出,广受好评。吴建双自豪地说:&从8月份到现在,我们生意一直非常火暴,每天固定两场戏,一天也没休息,而且之后的预约已经排到农历十二月。可以说,基本上我们每到一处演出,就会现场接到新的戏约。&也因此,在此次婺剧展演中,该剧团节目被安排在10月29日上午。这些天,剧团在东阳南马演出。当天,演员们凌晨5时就从东阳出发,赶至乾西参加演出;演出结束后,他们又立即乘车返回东阳,连午餐也只能在车上匆匆解决了。
  从现场戏迷的掌声和叫好声中,可以感受到该剧团出色的表演水平。这是一出名为《泗州城》的打戏,改编自《西游记》中的一个章节,讲述孙悟空降服泗州城&水母娘娘&女妖的故事。最让现场老少喝彩且笑声不断的情节,当属孙悟空以金箍棒耍玩小妖们的武器。金箍棒仿佛有了魔力,粘顶、缠绕着那些刀剑锤,始终不落地。女妖&水母娘娘&扮相俊美,姿势利落,特别是停顿亮相的动作,是一种动人心弦的美态。当她将两根短棍顶在指上,耍得滴溜乱转时,现场响起了一片掌声。坐在记者后排观看的两个四五岁稚童,看得兴奋了,一边拍手一边猛喊:&做得好就要拍手,做得好就要拍手。&
  记者虽为门外汉,婺剧也看得不多,可在这样的氛围下,欣赏着这样精彩的表演,自然也陶醉其中了。
  地道老&青年&
  10月30日上午是白龙桥代表队表演,也就是由青年剧团演出。团长倪秋花向记者介绍了剧团情况。青年剧团创办于1994年,至今已经走过20年岁月,演员也从当初的30来名,发展到现在50多人。青年剧团以年轻演员居多,文武人才齐全。其特色是以传统戏见长,一直坚持演&最地道的婺剧&,因此,在演唱方式上,演员仍以婺城方言音吐字,深受本地百姓欢迎,每年演出场次都超过600场。也就是说,剧团演员每年能够休息的时候还不足两个月。
  如今已届耳顺之年的倪秋花,不愿再扩大自己的剧团,转而热心公益型演出。据她粗略估计,从去年到现在,她的剧团已经参加了200多场次的&送戏下乡&活动。尽管&送戏下乡&是一个&不挣钱的活&,她却为自己和剧团能为百姓带去欢乐,能收获百姓喜爱而开心不已。&当然,&送戏下乡&也会有所收获,我们去的不少乡镇,百姓看了我们的演出后很喜欢,有的条件许可会找我们写戏;有的会向政府部门申请&下一次再给我们送戏,还要青年剧团来&。&倪秋花坦言,自己正是因为着迷于婺城而投资创建剧团的。她希望自己有生之年都能陪伴剧团,一直听着婺剧走下去。
  记者静静欣赏了该剧团表演的《金龙与蜉游》,讲述了太子金龙忘恩负义,登基称王时斩杀了救命恩人牛牯,后来因差阳错将自己的儿子阉割成了太监,最终自己被孙子刺死的悲剧故事。演员扮相俊美,唱腔时而清丽婉转、时而忧伤低沉、时而惊天一怒,将故事中人物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加上曲折的故事情节,令观者欲罢不能。虽然文戏不如武戏,有绝技可以抖&包袱&、赚喝采,然&青年&演员们仍以自己精湛的演技,紧紧扣住了观众心弦,获得叫好连连:&不错,真当不错!&
戏剧网微信号:xijucn-com
戏剧网安卓app
戏剧网苹果app
加微信号:xijucn-com (或扫描第一张图)为好友,好礼送不停!免费送戏票,纪念品,戏曲动漫卡通玩偶,戏曲T恤,戏曲鼠标垫,手机壳等!准时为您推荐戏剧热点信息。
* 注册新用户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浙新办[2008]15号
您现在的位置:
婺剧票友:因为热爱,我们一直坚持
  票友是戏曲界的行话。指的是会唱戏而不专业以演戏为生的爱好者。在金华,也有这么一帮婺剧票友活跃在婺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喜欢婺剧的老一辈都知道,每一个星期六星期天上午,在市区人民广场,都有这么一帮业余婺剧团的演员带着全套行头,化着精美的妆容,给城里的婺剧迷带来了精彩的节目。&唱得好,观众的热情都给带动起来了。&75岁的资深婺剧迷在听完婺剧《水擒庞德》片段后,连声叫好。在广场进行义演的票友帮很多,但是每一个社团都有关于自己酸、甜、苦、辣的经历和故事。
  天下同婺剧公社(青年戏迷社团):成立于日。九洲婺剧团(民间业余剧团)几经转战活动时间已有5年,剧团成立时间为2012年2月。虽然不同一个社团,但他们都在履行着同一件事:婺剧的传承和弘扬,2012年6月,九洲、天下同联谊之后一直紧密地合作着,不管是前台演员到后台乐师,比之前更加完善,艺术水平也有着很大的提高。
  去年,天下同婺剧公社迎来一批优秀的年轻社员,现在新老社员已有三四十人,能够粉墨登场的也有二十余人,他们来自和行各业,有做会计的、有在银行工作的、也有汽车厂的、还有公务员、画家、设计师、老师等等等等。就是这么一帮年轻人凭着对婺剧的痴迷,一个个都在默默地付出着,即使有一些社员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唱腔还不够老练,动作还不够到位,即使现在他们还不能登台,也愿意为整场演出做所有幕后琐琐碎碎的杂事。
  &我们宁愿放弃休息时间,也要坚持下去,把最美的一面呈现给观众。&这是整个团体共同的心声。星期天早上很多人都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他们便早早地起来,整理行头、道具、服装,赶到人民广场。公共厕所是广场上唯一一个能给他们化妆的场所,虽然条件很艰苦,但大家很开心,在这个节奏紧张的信息时代能真真的开心一次已经很不容易了。一场场的赶装、一次次的演出,已经坚持了近一年,除天气恶劣或有其他重要的群体活动,几乎无一中断。偶尔也有下乡演出,因为都有各自的工作,工作日几乎很难安排,只能利用晚上时间一起相聚在体育馆,或者练唱或者练身段,如这两日在排大戏《秦香莲》,每到排戏时间都是大家最开心的时刻,白天工作上的不悦、烦恼全都抛在脑后,排完戏,一觉到天亮第二天又开开心心地去上班。
  对于这一支痴迷婺剧的团队,很多老师都很关心,也经常主动回来指点,如专业剧团退休的老艺术家许秋峰、叶玉堂老师、现浙江婺剧团的一级演员黄维龙老师。对于学生提问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谈起辛酸往事,天下同婺剧公社的发起人之一石禅子回忆道:&应该说前两年的&流浪&对于我们印象特深,也最有感情,这类情况两个团队都有出现过。&社团里最艰巨的就要数活动场地,为了活动方便想在城区找场地相当困难,找了相关部门也没有得到支持,最终不了了之。早时候,在还没有确立天下同婺剧公社时,有老一批社员在,经过各显神通发挥各项所长,在江南董宅的一个仓库活动了近一年,之后也就是在2010年的时候辗转到南苑社区办公楼,最后因为内部的一些问题没处理好团体解散,当时我们召唤回部分戏迷重新创社。不停地&搬家&,多年来总是没有一个固定的场所,让石禅子内心觉得对这么一批热爱婺剧的票友有一些愧疚。&好像在我们眼里再不管再辛苦,只要人在就很开心,&石禅子笑道:&当时天下同婺剧公社刚创办,或者说创办前期,就剩下四五个人,没场地、没行头、没乐器,楞凭着一股劲在撑着,当时我们一直念叨的一句话就是&东西没有没关系、只要人在就好&。就是这么一股热爱婺剧的劲儿,从四五个人壮大到了现在四十多名社员的规模。&&[1]&&&&
【作者】:
宋佳骐 文/摄日前,中国剧协给浙江婺剧团艺术学校寄来了奖状和奖牌,该校年仅14岁的吴秀青小朋友表演传统婺剧《拷打·提牢》,一举夺得第十四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专业组金奖。
这之前的6月18日,在浙江省第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由“浙婺”青年演员范红霞和婺剧名丑吕春虎、张智慧联袂演出的《拷打·提牢》,荣获浙江传统戏剧展演“最佳传承奖”。4月7日,在上海举行的白玉兰奖颁奖晚会上,因在传统婺剧《二度梅》中的优秀表现而获得第十一届白玉兰“主角提名奖”的范红霞,带去了《拷打·提牢》的一段唱,其原汁原味的婺剧韵味再次打动了上海戏迷。这折曾经由叶根仙、倪志萱、吴光煜等名角演出的婺剧名段,陈美兰二度捧得“梅花奖”的主打剧目,现由青年演员获得“最佳传承奖”和“小梅花金奖”,着实可以看到传统婺剧的艺术魅力,也给国家级“非遗”项目如何传承带来启示。
上世纪60年代,由著名剧作家谭德慧和顾仲彝合作整理的传统婺剧《碧桃花》,故事情节没有脱离人们传统的欣赏习惯:尚书之子胡文贵,爱上侍女洪苏秀,胡父知后大怒,欲置二人于死地。文贵拒而远逃,已怀身孕的洪苏秀被诬谋死文贵而入狱。狱卒李二夫妇虽为禁子,但却心地善良,同情苏秀,暗中认为义女。苏秀于狱中产下一子,却被定成死罪,即将斩决。问斩之时,适逢文贵中魁赶至法场,救下苏秀,昭雪冤枉,夫妻团聚。《拷打·提牢》就是《碧桃花》中洪苏秀从入狱到问斩的两折戏。这样的故事情节,实在平凡得很,在表演上也没有什么绝招特技。但从27年前在全国徽调、皮簧学术研讨会上亮相后,《拷打·提牢》就成了与《断桥》、《僧尼会》齐名的婺剧名段。
1983年10月,来自20多个省市的戏剧专家会聚安徽绩溪,参加全国徽调、皮簧学术研讨会,安徽、浙江两省准备了五个徽戏、乱弹剧目,供会议观摩讨论。因为我们金华婺剧一直保留着完整的徽戏、乱弹声腔,于是就提供了《昭君出塞》和《拷打·提牢》两个剧目。演出后受到各地专家的高度赞扬和评价:“这两个戏真好,剧本有特色,表演也很精彩,婺剧可真有货色啊!”“我看入迷了,这次真饱了眼福。”“这么好的戏,为什么不送到北京演演。”这些评价大大出乎金华代表和演员们的意料,大家欣喜万分。回金以后,《拷打·提牢》成了众多婺剧团送戏下乡的保留剧目。
1988年3月,浙江婺剧团赴京参加文化部调演,这是剧团26年后第二次晋京演出。1962年婺剧首次晋京时,年轻的郑兰香、吴光煜、倪志萱等带回了“天下第一桥”、“小和尚演活了”等佳话。二度晋京,剧团派出了当时红遍全国的《白蛇前传》,同时演出了《对课》、《僧尼会》、《拾玉镯》、《断桥》、《辕门斩子》、《拷打·提牢》等折子戏。主演就是陈美兰、张建敏、赵姝珠、周子清、黄维龙等一批青年演员。其中陈美兰一人饰演小青、穆桂英和洪苏秀三个角色,她在《拷打·提牢》中扮演洪苏秀一角时,一改穆桂英的英姿勃发,也不同于小青的锋芒毕露,她用细腻的表演和圆润的唱腔把洪苏秀善良娴静、令人同情怜悯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充分显示出多才多艺的长处和熠熠闪光的艺术潜力。正是这次成功的演出,让年仅25岁的陈美兰第二年就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在第九届中国戏剧节上,陈美兰申报二度梅花奖而举行个人专场时,又安排了《拷打·提牢》一剧,并再度获得成功。
2005年,香港中国艺术推广中心总干事杨葵女士和艺术总监王韦民先生两次来到金华“寻戏”,目的是寻找内地传统舞台艺术品种,推荐到香港演出。除了《断桥》、《光普卖酒》等久仰的功夫戏,王韦民先生特别欣赏陈美兰和吴光煜的《拷打·提牢》,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拷打·提牢》则惊喜为另一婺剧精品,‘污染少’、‘婺味纯’,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演员亦十分称职。”回港后,他们把了解到的婺剧情况整理成资料向香港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申报演出,正巧香港政府正构思举办一系列江南地区的地方剧种来港演出,于是,婺剧的演出申报很快获得接纳。演出档期安排在~31日,演出地点是西湾河文娱中心剧院,演出剧目自然少不了《拷打·提牢》。
一折平常的小戏,为什么每次演出都那么受观众欢迎?正如谭德慧老师所说:这个戏好就好在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有如深山野菊,保留着一股山野风味和泥土芳香。从人物角色、声腔特点到演员表演等方面,都无不如此,这大概就是此剧的魅力所在。
《拷打·提牢》只有三个人物,洪苏秀和牢婆夫妻俩,一个青衣两个丑角。戏一开始,牢头婆见新来的女犯洪苏秀没给她送银子,破口大骂,并取来篾棒准备好好拷打,但一见苏秀跪拜狱神保佑妈妈(苏秀对牢婆的尊称)时,立即改变了态度,等听了苏秀诉说的冤屈,更深表同情,当场认作义女。不久,苏秀生下一子,牢婆的丈夫、皂隶李二买来酒肉为苏秀补补身子时,也带回来苏秀即将提牢斩决的消息,夫妻俩心急如焚又束手无策。摆好酒菜,强装笑颜,含泪劝饮。最后,苏秀从他们失常的神态中发现蹊跷,在母女生死诀别的痛哭声中,被刀斧手抬走。两段戏蕴含尖锐的矛盾情境,戏剧性极强,同时刻画了三个不同性格的善良人物形象,生动感人。它把女主人公含冤受屈、临刑问斩的悲情戏用婺剧“苦戏喜演”的表现手法展示出来,让观众边笑边落泪、边看边动情。
《拷打·提牢》在音乐上也是很有特色的。它是老徽班中经常演出、保留至今的乱弹剧目之一,唱的是“三五七”和“二凡”。“三五七”曲调婉转秀丽、抒情优美,适合表达细腻复杂的思想感情;“二凡”比较高亢激昂、悲壮豪放,适合表现紧张激烈的戏剧场面。这两个曲调都具有粗犷、强烈的特点,加上伴奏乐器中“先锋”的灵活运用,一声声号响,一段段悲凄的“二凡”,把生离死别的紧张气氛一步步推向高潮,让观众听得十分过瘾。
当然,好戏还要有好演员。《拷打·提牢》的几代演员叶根仙、倪志萱、吴光煜、陈美兰、周子清等都已是婺剧名角,观众仰慕是不争的事实。现如今,以唱腔、表演见长的范红霞在婺剧戏迷中有很高的知名度,吕春虎、张智慧也都是非常优秀的婺剧丑角,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所以,很多婺剧票友都喜欢挑选洪苏秀的唱段参加比赛。2006年浙江省第二届婺剧节业余组的比赛中,义乌票友黄宁反串演唱“苏秀故居在山阴”获得银奖,第二年获得全省婺剧票友大赛金奖。那天在市区假日公园戏曲角,笔者陪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婺剧促进会会长杨守春看了更草根的《拷打·提牢》,一样十分动人。浙婺艺校的吴秀青,年纪不大,但艺术天分很好,无论形象、唱腔、表演都已初露演员潜质,是学校重点培养的对象。
通过一折《拷打·提牢》,我们看到了婺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令人欣慰!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适合一个人表演的舞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