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桂木樱桃种植几年结果耐先结果

海内外重奖征集广东观音山赋大赛结果公示(1)
14.08.02截止:海内外重奖征集广东观音山赋大赛结果公示
海内外重奖征集广东观音山赋大赛结果公示
由广东楹联学会和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共同举办的“海内外重奖征集广东观音山赋大赛”自开展以来,得到来自全国各地赋文家的热情支持和参与,共收到来稿623篇。他们以典雅、绚丽之辞赋,赞美了被誉为“南天圣地,百粤秘境”的中国十佳休闲风景名区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风光和观音文化。经评委会组织有关专家评审,评出特等奖1篇,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优秀奖10篇。现向社会公示并征求意见。公示时间自即日起至日止。
广东楹联学会
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
附公示作品:
特等奖(1名):
圣境何方兮?钟灵东莞;菩提有径兮,独秀南天。涉风尘之远旅,睹绝色而临前。黛岫横屏,朝暮衔云截雨;蓝溪绾练,春秋渡月流年。壁立青崖,云游白鹿;丛生玉树,翩落紫鹃。薰禅风于佳境,沐佛国之大千。草木感慧因之悟,溪泉鸣天籁之弦。缭绕梵音,疑普陀于南粤;清扬气象,慕大士结佛缘。故夫观音山者,空灵一方表里,祺瑞四季霞烟。红翠浓肥,淹然风月;楼台隐掩,旖旎林泉。簇蕊流芳,山凝暗香之醉;层林剪夜,梦织泊月之眠。传渔樵续佳话,承耕读泽新篇。因佛光之普照,引凤鸟而蹁跹。别有洞天,琉璃境界;天成道场,静穆心田。垂目云空,映素衣于宝像;结趺峰顶,环碧岭若青莲。冠世仙姿,顽石灵华可塑;雍容风采,慈恩鼎盛而延(1)。
昔传观音西至,留驻芳踪;帝子奉恩,竣成禅院(2)。后梁兰若,洎今遗迹犹闻;南粤禅风,或此繁荣初现。苟非山川之有灵,何得菩萨所倾羡?于是寻芳逐蝶踪而来,牧梦缘花径而援。目虽窥豹,足醉我心;文纵雕龙,难云所见(3)。风梳木叶兮微吟,紫姹荆花兮羞颤。妙景从步而悄生,风情随行而自荐。葱茏绿海,乘槎欲渡八仙;跌荡银河,挂瀑遥悬一线(4)。仙宫非渺,岭掩道法幽蹊;古木有知,馆藏沧桑嬗变(5)。平波鉴影,感恩湖秀可点睛;穹顶怡红,慈云阁望而生倩(6)。观音广场,旷荡堂皇纷呈;会展中心,流光华雅尽善。烟腾云篆,明灭金鼎之炉;瓦烁日晶,陆离财神之殿(7)。清新待觅,无须畏难;明媚渐浓,何足言倦?虽游兴尚半途,然缱绻已撷遍。薜萝深蔽,忽闻啼鸟数声;曲径荫幽,懒数飞花几片。香来盈袖,再约隔世之相思;云去牵衣,安舍此生之眷恋?
及至瞻仰圣容,顿生诚敬;伏惟坛场,益显心虔(8)。慈眉凝之善美,浅笑含隐嫣然。入定莲台,光明穿射三界;结身璎珞,珠焰照临九渊(9)。拥翠群峰,圣洁岭南净土;怀柔万类,祥和极乐方圆。天重三十三,瑞应高标之数;劫历九万九,圆满觉悟之巅(10)。手眼千千,佛心济世;法身六六,功德无边(11)。不佛而佛,系情众苦;有我忘我,舍己志坚(12)。应运而生,赋此山以灵魄;慈航济世,渡我辈于逆川。是以心烛长明,只为青莲而亮;菩提不泯,终化白石之顽。造像绝伦,形神兼备唐韵;神工至美,山水相谐慈颜。默诵心经,空空自在;悉思物欲,碌碌何关?俯瞰归途,心与红尘隔断;啸吟旷野,云若白鹤飞还。境界清华,即偕罗汉同证;精神持固,无畏舛途多艰。草木知音,何忧无伴;烟霞长许,不负此间。一像为尊,咸感慈霖之净水;千秋毓秀,遐迩闻世之名山。
夫芜田种玉,自引来凤而栖;佳境向佛,岂无飞虹之灿?故观音山也,久置荒隅,难见芳馨;有梦初萌,终蒙浇灌。昔疏林挂月,空负流水之潺潺;今沧海生风,激扬大潮之涣涣。尽付心血,汗浸异彩青葱;另辟佛山,功成由衷盛赞。是问若非众志同心,焉有春潮拍岸乎?盖粤人本色,唯在争先;志士精神,重于实干。不慕浮华之虚,敢为勇者之冠。崇文重教,承延国粹菁华;抱朴怀仁,磊落胸襟浩瀚。或谓立世之道,唯能为者而超凡;济人之行,须恒志者而赴难。如是具菩提之仁心,祈春色何不焕?层峦蕴胜,纳珠履于八方;禅寺繁华,盈祥雯于天半。路遥客旅,憧憬心香;星烁斗南,留芳片段。佛门广大,不阻从者芸芸;心境澄明,尚须修行漫漫。玉峰在望,云宇花雨缤纷;大士垂青,莲坛星辉璀璨。与山共证,回首携之峥嵘;沐日同光,高瞻眺而绚烂。
(1)观音山观音造像高三十三米,为世界上最大的花岗岩造像,故有冠世之谓。
(2)相传观音菩萨初抵中华时,曾于观音山留驻,后梁时期后梁王曾于山顶建有一座观音禅寺。此为传说,不见正史,故用“昔传”、“或此”叙之。
(3)文纵雕龙,典出《文心雕龙》,其意纵然文采盖世,也难描述在观音山所见到的种种奇景。云:言说之意。
(4)此指观音山“八仙过海”景点及三十六级瀑布。
(5)此指观音山著名景点仙宫岭、古木博物馆。
(6)观音山之慈云阁,顶为弧形,色泽鲜红,故谓“穹顶怡红”。倩:美丽。
(7)陆离,光色参差迷离状,见成语“光怪陆离”。
(8)坛场:即筑在广场中的高台,也指安置佛、菩萨造像的场所。见《辞海》。
(9)三界:即天地人之世界,九渊:即深渊。汪中《自序》“九渊之下,尚有天衢”,见《辞海》。
(10)观音山造像高33米,瑞应三十三天之数。九万九,为虚数,佛家以“九”为至大之数,此指观音菩萨在修行中历劫无数。
(11)相传观音菩萨有千手千眼,故谓“手眼千千”;又相传观音菩萨有幻化三十六法身之说,故谓“法身六六”,盖六六三十六也。
(12)相传观音菩萨为解救世人之苦,而不愿成佛,甘愿为菩萨之身而济世。虽不为佛,犹胜于佛,虽有我而忘我,实大境界也,故有“不佛而佛,有我忘我”之赞。
一等奖(1名):
岭南秘境,浮屠净地。传盛唐之钟声,驻南天之幽丽。群峰环抱,空翠霏微于碧霄;一山轩邈⑴,祥云流荡乎天际。千年香火连绵,九霄灵华⑵荟萃。青岚缭绕,岂出岫之有心?仙泉叮当,知下凡而无意。瑶草琪花,溉灵河之柔波;爽籁幽云,敛红尘之浊气。入耳皆为慈音,濯足尽是净水。
畴昔观音垂降唐土,南天遍洒甘霖。十里春山,曾悟般若妙旨;一瓶净露,源出佛海幽深。星移斗转,几度沦湮;待明时以重光,遂冠古而盖今。乃瞻宝冠八尺,戴白云于穹汉;金身十丈,发奇光于宝琛。坐莲台而拈花,引琼枝以清襟⑶。穆穆慈容,尽弘无量之法;声声钟磬,皆是醒世之音。圣威浩荡中土⑷,博爱化育碧岑⑸。并至高侣,齐求福祉;纷来俗客,同涤尘心。
若乃登临乎绝顶,苍翠沾衣,白云披肩。飘飘兮出红尘而游弋,渺渺兮乘鹏翼以扶抟。眺耀佛岭之秀竹,仙姿栩栩;望感恩湖之碧水,鳞波涟涟。银瀑飞响,雪花⑹坠入灵蕊,玉带⑺垂于青岚。泻山里之普渡,涌人间之仙泉⑻,漾水光之潋滟,鉴山色之澄鲜。木欣欣以向荣,花灼灼而竞妍。妙音婉转,青鸾直通仙界;芳华素淡,仙蕊纷开云端。天然氧吧,澄澈蒙尘肺腑;盈耳天籁,撩动易感心弦。听林海之涛声,诗情欲涌;步萦纡之石磴,幽意如烟。仰岭上之仙宫⑼,随白云而隐约;吊先人之石磊⑽,惹珠履以流连。博园老木⑾,苍苔结于远古;慈云杰阁⑿,妙音达乎苍天。饮山光而欲醉,听流水以忘年。
嗟夫!草木贲华⒂,人文焕曜。佛寓山而通灵,山留佛以弘道。钟磬声声,灌醍醐以清凉;烟岚缕缕,入心扉而飘渺。莽莽红尘,藏方壶之静远;弯弯山径,通碧城之高邈。一座空山,可息经纶之心;几声木鱼,顿开久塞之窍。遁形息影,霞色空明于灵台;枕云倚翠,玉魄清澄于林杪。抱碧霞以飘忽,骑白鹿而长啸。眺广深之繁华,不迷虹彩;悟生命之真淳,愿随青鸟。念真意之在兹,忽拈花而一笑。
⑴轩邈,上举远扬。
⑵灵华,佛教语,天上的妙花。
⑶清襟,使衣襟清洁。
⑷中土,全中国。
⑸碧岑,青山。
⑹雪花,即雪浪花。
⑺玉带,比喻瀑布。
⑻普渡,仙泉是山中两大瀑布。
⑼指仙宫岭,古道教遗址,风景奇美。
⑽古仙人石磊,位于佛耀岭海拔400米之高山上。
⑾指古树博物馆。
⑿指慈云阁。
⒀叶震,抗元志士,失败后隐居观音山。塑像于怡心亭。
⒁指蔡子培,抗日志士。塑像于怡心亭。
⒂贲华,开出多彩的花。
二等奖(2名)
1、观音山赋
浮屠圣地,(1)百粤名山。云停一缕祥光,独钟灵脉;屏揽三千锦绣,拥翠南天。岑崖负霓,挺万仞之穹崇;(2)莲台拱像,穷三界之祥观。绿野新敷,红流漫天花雨;层峦梦碎,浪卷如雾轻岚。物华齐芳,清气弥于九野;形神俱醉,淑香漫于八埏。茂竹荫遮云台,璇霄丹阙;(3)碧萝丛郁皋渚,醉眼春烟。入山忘机,履趾处即为净土;拈花聆磬,抬目时便见伽蓝。(4)
昔者观音垂降,南天蒙荣。去洛迦,步瑶宫,履中土,驻仙踪。(5)携盛唐香火,传般若清声。(6)素衣飘飘,引琼枝而拂心垢;慈容穆穆,洒甘露以济苍生。于是青山削顶,接云霄以圣像;岩石何幸,凝大士而通灵。坐地腾云,金身十丈;降魔化戾,德沛八紘。(7)昊昊雄姿,揽九霄以寄傲;芸芸慈海,敷万物以冲融。兰若随身,大千世界时时钟磬;璎珞遍地,观音广场处处瑶筝。佛光齐霞光共举,慈云与祥云同蒸。方圆百里,洞壑无非精舍;(8)春山一座,清溪皆是净瓶。
及其登高览胜,则青屏断目,黛幔横氤。层甍掩翠,叠嶂沾云。四时匀墨,一字书空于天幕;千岩竞秀,百花振萼于阳春。甘雨随撒,暖日常熏。负烟景之丽象,接断续之流荫。挽浮空之逸气,振排浪之胸襟。引水飞皋,萦素带于岩嶂;倾澜侧瀑,溯玉阶于流银。五彩相暄,飞岚光以动色;八音迭代,聆山籁而迷心。蘅遮芷绕,异香遍达,兰熏麝越,瑞气常瑧。天然氧吧,可除烦涤垢;无边林海,能透腹生津。几十年尘土肠胃,一朝即洗;方寸间荆棘块垒,片刻得伸。疏影投怀,涂诗意于一札;清风在抱,醉山色于十分。良辰美景,何输于腊雪春冰,燕云楚水;(9)月径风阶,绝胜于云中世界,静里乾坤。(10)非关造化,问洗钵时何用花雨?(11)谁掌风月,知达观者便是主人。
至于门楼迓客,何乏桃源杜径;(12)画角勾檐,总见玉殿承香。慈云阁出尘嚣而邀月,仙宫岭蕴至道而飞光。大悲殿彩塑凝神,出入青衿翠袖;感恩湖波光潋滟,往来舟楫云樯。佛耀岭巨椿摩天,笔架山翮羽颉颃。(13)各呈救世之姿,八仙过海;顿悟浮屠之道,普度慈航。财神殿传世福禄,蔡将军遗爱甘棠。古树博物馆,凝春秋于百干,搜奇四海;古先人石磊,聚风云于一隅,名振八方。尚有国际会展中心,以瑰伟之雄姿,起高崇之华堂。建文化平台,国粹克继;占娱游高地,满目琳琅。少林拳风楞铁骨,佛教舞梵乐飘扬。冰城创南国奇迹,飞车现杂技辉煌。行则若柳荫街,丝杨被浦;食则饕餮流涎,玉箸琼浆。丝履踏来,廊池接宴,行歌罢后,曲沼浮觞。仗青莲之荫盖,雨露随化;舒胸中之快意,贝叶翕张。繁华世界,既蒙灵氛之佑;软红香土,得无茂业之昌?
嗟夫!佛光遐来,莲台降驻。叹禹甸之广,却单睐东莞;以南疆之阔,而独钟斯处者。非止山水通灵,亦且黎元可渡也!樟木头镇者,蜚声佛世界,传三教而名九州;(14)誉载“小香港”,襟两河而拥三路。(15)蹈机握杼,堪赞民宰之识;(16)云程发轫,已著龙骧之步。(17)寅麒麟于万品,吐握承风;(18)迎瑚琏于一邑,商海驰骛。(19)乘势开发,广集阖城之智;涵养生态,岂乏桑梓之富。优环境而兴旅游,重人文而洒甘露。使闾阎有击壤之颐;(20)而市廛无病馁之痼。(21)是知圣像先筑于野,而后筑于心;福祉虽降于佛,而终降于户。使佛道与善政交映,则黎庶无虞;令发展与民生齐辉,则江山永固也!
【注释】:
(1)浮屠:佛教语,指佛教。
(2)穹崇:高山。
(3)璇霄丹阙:仙境。
(4)伽蓝: 僧伽蓝摩的简称,即僧众所居住的园庭,亦即寺院的通称。
(5)洛迦:是普陀山佛教圣地一部分,传为观音菩萨修行之圣地。(6)般若:佛教谓离一切分别执着的大智慧。
(7)八紘:八方极远之地。
(8)精舍:儒生、道士、僧人、玄士修行者的住处。
(9)腊雪春冰,燕云楚水:北国的极美风光。
(10)云中世界:形容自由自在的快乐世界。
(11)洗钵时何用花雨:禅宗师徒相传,洗钵指传法讲经。法云禅师宣讲《法华经》,忽见天花满空而下,延于堂中而不坠。
(12)杜径:指杜甫名句:幽径不曾缘客扫。
(13)翮羽颉颃:鸟上下翻飞。
(14)三教:指观音山是佛、道、儒三教清修之地。
(15)两河:指石马河、官仓河。三路:指广深铁路、莞惠公路、东深公路。
(16)蹈机握杼:比喻掌握事物规律,把握机会。民宰:地方官员。(17)云程发轫:指美好的事业正在起步。
(18)寅麒麟于万品:麒麟,指良才美玉。同时又暗指樟木头镇艺术特色。2001年樟木头镇被广东省命名为“麒麟艺术之乡”。
(19)瑚琏: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
(20)击壤之颐:形容百姓恬静闲适,和乐富足。
(21)市廛:店铺集中的市区。痼:疾病。
2、观音山赋
夫观音山者,实百粤之奥区,九州之圣地焉。夫其巨佛奇观,标雄于中夏;含章挺秀,拔萃乎南天⑴。尔乃势凌地脉,光射星躔。上摩河汉,下镇江原⑵。襟南海而雄东莞,锁鹏城而控佛山。大块神功,开辟洪荒之际;长空紫气,飞腾牛女之间⑶。群峰并蒂而环,宛如荷坼;万古倚天以立,俨若龙蟠。于是乎,披林薮,绝尘寰;栖鸾凤,毓芝兰。瑰玮之观杂遝,嘉祥之物骈阗。阒寂清凉,隐仙蕴道;幽深窈窕,举步通禅。水木清华,得阴阳之渥饰;人文炳蔚,乃释道之骊渊⑷。
粤若陟斯山以容与,缘磴道而徐徂⑸。山翠微而迤逦,路修迥而崎岖。蹑仙人之旧迹,访羽客之幽居。山径风回,芳氤氤而缱绻;层林阴翳,木蓊蓊以扶疏。时或鸟鸣啁啭,峡谷盘纡。眉眼盈盈,见仙泉之潋滟;髻鬟扰扰,望浮霭之卷舒⑹。流水无弦,奏阳春之雅乐;玉龙有意,卷白雪之霰珠⑺。苍石安禅,似参佛法;纤云驻足,如沐醍醐⑻。尔乃登智慧之法门,圆通般若;履菩提之绝境,妙证真如⑼。嗟夫!天地轮回兮,众生微渺;春秋迭代兮,百岁须臾。品庶每生兮,役形而惑;达人自若兮,守道不渝⑽。苟一灯之不灭,知诸相其皆虚。于是忘利名之攘攘,捐荣辱之区区。尘心尽去,害马无余⑾。五蕴既空,悟天人之有契;六根皆净,觉物我之靡殊⑿。
原夫灵鹫远来,布慈云于东土;观音普渡,濡法雨于南疆。彼妙谛之覃敷,播于震旦;伊名蓝之肇创,始自李唐⒀。禅林穆穆,圣像将将⒁。佩宝冠之岌岌,饰珠珞而皇皇⒂。披帔帛,着云裳。观九有,俯八荒。托神通之甘露,结无畏之金刚。真善恒存,弘兹净域;慈悲自在,泽我上邦。柳露轻霑,脱众生于苦海;莲台高矗,济三界以慈航。噫嘻!幸遇明时,万里尧天呈瑞;欣逢盛世,一轮慧日腾光。梵呗声声,叩红尘而缥缈;心香瓣瓣,祈国运之隆昌。愿十方兮同乐,穷千祀兮未央!爰作歌以颂厥美,歌曰:维兹灵岳,神秀所钟。嵯峨磅礴,峥嵘穹崇。千秋化境,释道圆融。观音驻锡,万众朝宗⒃!
⑴中夏,古中国之谓。含章,谓蕴涵美质。左思《蜀都赋》:“王褒韡晔而秀发,扬雄含章而挺生。”挺秀,谓挺拔秀丽。潘尼《释奠颂》:“笃生上嗣,继期挺秀。”
⑵江原,谓珠江三角洲平原。此处用夸张修辞格。
⑶洪荒,指远古时代。氤氲牛女之间,因百粤之地,属牛女分野,故谓。
⑷得阴阳之渥饰,语本宋玉《神女赋》:“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此言观音山赋得阴阳厚美之饰。骊渊,藏骊珠之深渊,喻美好事物聚集之地。刘勰《文心雕龙》:“韦编三绝,固哲人之骊渊也。”
⑸粤若,发语词。李白《大猎赋》:“粤若皇唐之契天地而袭气母兮,粲五叶之葳蕤。”容与,悠闲自得状。陶渊明《闲情赋》:“步容与于南林。”徂,往。
⑹仙泉,指观音山上的仙泉水库。眉眼盈盈,此错综的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形象传神的摹写仙泉水库,偎依于山麓上之情状。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髻鬟扰扰,此以女子头发的舒展来形象的比喻山间岚气的沉浮舒卷。杜牧《阿房宫赋》:“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⑺此组骈俪句,错综的运用拟人、比喻、夸张、通感等修辞,以艺术的手法,形象的描写观音山上的流水以及东莞地区最壮观的自然瀑布群。
⑻此组骈俪句,用拟人修辞手法,赋予观音山景物意象以禅意,塑造出“禅”之境界。
⑼智慧法门,此指观音广场入口的“不二法门”。菩提绝境,观音山上有菩提径,在观音广场下,其路险绝,寓觉路多艰。
⑽此处语本贾谊《鵩鸟赋》:“夸者死权兮,品庶每生。”
“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品庶,百姓。役形而惑,谓身心受劳役而惶惑不解。
⑾害马,此指于身心有害之物。孙绰《游天台山赋》:“害马既去,世事多捐。”
⑿五蕴,佛语。《般若波罗蜜心经》:“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天人有契,此表达佛家和道家共有的天人合一思想。物我靡殊,表达物我同一思想,即庄子《齐物论》中所谓“天地一指,万物一马”思想。
⒀彼,伊,发语词。覃敷,深远敷扬。震旦,为古代印度对中国之称呼。名蓝,指名刹。蓝,伽蓝,寺院别称。此指观音山山顶之观音古寺,因其初建于唐代,故谓。
⒁将将,高大貌。《诗·大雅·绵》:“乃立应门,应门将将。”
⒂岌岌,犹高耸状。屈原《离骚》:“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皇皇,端庄美盛貌。
⒃驻锡,僧人行止停留之所。朝宗,此指朝拜祈福。
三等奖(3名):
1、观音山赋
梵境中开,佛留东莞;观音下驻,圣焕南天。若观音山也,尽掩三光,高标百粤;长宣五彩,秀耸千年。永镇朱方,揽澜涛于足底;1遥腾紫气,扪日月于胸前。由是抉乾精而采坤髓,达至理而诣真诠。2既从心而向佛,复顺道以迎仙。3洵可谓承不断之人文,巍巍立骨;展无垠之画卷,澹澹生烟者也。
斯山也,春夏秋冬,备四时之美景;晨昏午夕,幻千面之佳容。熠熠门楼,竦重檐而挺鹤;绵绵山势,朝万里而腾龙。4开会展之中心,多邀朋友;辟游乐之城堡,竞戏髫童。5芥视红尘,漫瞩怡心亭内;星流银汉,任攀慈云阁中。6复有水库波明,日浮沉于黛蓄;深林霭散,花盘绕于青松。7上下三十六级飞悬,瀑扬皓雪;阴晴百零八种变化,岭号仙宫。8更有礼敬观音,集祥云于绝顶;弘敷佛法,踞宝像于巅峰。善目轻垂,瞰凡间而含悯;慈躯独峙,超宇内而称雄。冠峨峨以纳瑞,帔袅袅以追风。泽满净瓶,或取感恩之湖水;光驰莲座,相辉琳殿之雕栊。9八面威生,群峦拱卫;诸天花落,三界尊崇。10
若夫秋山渐寂,桂魄初张。蹑玄虚而徙倚,瞻法像以徜徉。11明般若于千尘,溶溶月色;现菩提于一瞬,灏灏清光。于是乎五蕴皆空,擎慧灯而映照;一心顿露,入觉海而登航。乃知不二法门,虽观门止门赞叹门涅槃门,徐徐已近;大千世相,即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漠漠全忘。12
至若青阳布泽,玉宇逢春。对观音之瑞像,思道理之本真。时息时翔,鸟随风而自远;或舒或卷,云抱石而成邻。净壑晴峦,郁生机而蓊蔚;荣葩茂树,濡厚德而鲜新。于是乎杳渺高天,共山河而化我;庄严佛法,示桴筏以度津。乃知大慈大悲,还须信无上义,解无漏根,行无碍智;利他利世,最要生有为心,救有情苦,度有缘人。13
於戏!14斯山也,可谓别列洞天,景萃三山神岛;宏开佛土,名扬四大部洲。15寻佳处于人间,无须外骛;悟真如于当下,何待旁求?绍文明而赫赫,昭气象而悠悠。佛法长存,越时空而永固;灵山不老,并天地而咸休!
1朱方,南方。澜涛,指南海的滔滔烟波。
2乾精、坤髓,乾坤的精华。诣,达到。至理、真诠,最本质的道理。
3上句写观音山的佛文化,下句写观音山亦有道文化。
4竦,竦立。上句是写观音山门楼,下句写观音山山势。
5上句写国际会展中心,下句写游乐城。
6上句写怡心亭,下句写慈云阁。
7黛蓄,水色青黑的深潭。上句写仙泉水库,下句写观音山苗圃。
8上句写三十六级瀑布,下句写仙宫岭。
9雕栊,代指装饰精美的佛殿。上句写观音杨瓶之水,或取自感恩湖。下句是写观音广场上的诸多佛殿。
10诸天,佛教中泛指天界。
11徙倚,徘徊。
12观门止门赞叹门涅槃门,都是佛教中的修炼法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佛教所认为的世间一些色相,见《金刚经》。《心经》说观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深明般若,故本段从佛法小乘的角度予以阐释。
13这句是对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普救众生的大乘精神的阐释。
14於戏,感叹词。
15三山神岛,神话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
2、观音山赋
南岭之南,殷饶千里;东莞之东,萃美一山。夫山者,观音山也。地脉绵延,北合罗浮之烟岫;坤元含吐,南盈港澳之云帆;沧海东横,涵虚而澄碧;粤江西注,萦曲而恬澜⑴。是山也,擅名区之形胜,拥粤峤之佳妍。仰瞻其势,巍峨比拟岱宗,擢平川而耸翠;探访其幽,窈窕竞爽匡岳,邻廛市而独闲;凝眸其秀,瑰奇殊胜蓬莱,曾泛八仙南游之棹;应感其灵,严净相侔灵鹫,尝驻观音东渡之莲⑵。冶释老于一鼎,融古今于层峦。噫嘻!造物钟灵,尽括大千之精粹;天成胜概,遂广百粤之荣观⑶。
惟渴怀之既久,乃挹慕以弥深。适逢佳日融和,花灼灼而悦目;良辰熙洽,风澹澹以清心。于是乎捐俗虑,拂尘襟,怀夙愿,荐丹忱。三沐三熏,祗奉心香一瓣;毕诚毕敬,来参大德纶音⑷。
遥眺门楼赫煌而雄峙,界红尘于户槛;云衢迢递而盘旋,迓众生于路径⑸。灭嚣争之幻惑,蹑缥缈之灵踪,抱朴质之贞元,历真如之秘境⑹。近观祗园圣地,繁花馥郁以竞芳;普陀紫林,修竹婆娑以摇影。一花一叶,俱蕴禅思;一粒一埃,皆明自性⑺。山蹊幽折,伫聆百鸟之和鸣;水榭清凉,悸骇瀑流之飞迸。水色与春光荡漾,倾感恩于一湖;山岚共紫气蒸腾,隐仙宫于重岭⑻。陟慈云之高阁,披襟骋目,叹观止于樟城;步仙泉之长堤,抚膺驰心,聊寄怀于啸咏。其动静则相宜,乃高低而焕景。至若飞来石下,揆度荣辱之有因;怡心亭中,哂笑休戚之无定。傥结庐于斯,孰复念浮生之遐永⑼?
若谓精魄之所归,乃在崔嵬之巅极。仰望莲台九品,祥光缭缭而烝烝;宝像千寻,瑞气岑岑而熠熠⑽。高标冠区寰,美誉扬中国。煌煌乎冠镶南海之珠;灿灿乎胸缀璎珞之饰;飘飘兮身披霁月之衣;袅袅兮肩帔流云之帛。慈眉低掩,俯悯三界疾苦;修耳垂肩,谛听万民困厄⑾。右结金刚印,施无畏之愿心;左持玉净瓶,蓄四海之甘泽⑿。无上智慧,证悟果因之菩提;无上慈悲,拯济业海之沉溺⒀。慨尔厥德之高,孰堪俦匹!闻夫慈航来莅,幻化三六之法身;浮屠弘开,荫庥千载之元吉⒁。一念随喜,禅扉不扃;五叶一花,法灯不熄⒂。名闻于曩时,茂衍于今日。观夫广场恢廓,容接四海之民;殿宇邃深,延纳天下之客。旃檀缭绕,兰麝与谐;梵呗悠扬,万籁俱寂。悄然彳亍,得脱营营之形役;愔然祷祝,覃被浩浩之恩锡⒃。
呜呼!山川隽美,犹倩人文以昭彰;人文渊蓄,尚赖山川以揄扬。是故高天龙翥,在于汲深;鸿图缔构,在于采长⒄。夫观音山稽古振今,筑古树之宏馆;流通货殖,建会展之明堂⒅。书画院中,墨泼滃郁之长卷;文学社里,诗讴琼璇之华章。造化默运,玉成百里之乐土,天人和谐,永葆万世之嘉祥⒆。
赞曰:观音卓锡兮山之麓。五蕴俱空兮燃智烛。济我众生兮得普渡。佑我邦国兮享永福⒇。
⑴坤元:大地滋生万物之德。含吐:孕育产生。涵虚:水天相映状。
⑵岱宗:泰山。匡岳:庐山。灵鹫:灵鹫山,佛陀说法之地。
⑶释老:佛教和道教,此处指观音山道教文化与佛教文化的和谐共处。
⑷熙洽:清明和乐。捐:舍弃。荐:进献、祭献。
⑸户槛:门槛。云衢:云中之路,此处指佛光路等。路径:道路,此处隐喻向佛求道之途径。
⑹缥缈:此处指飘渺真人。贞元:纯正。真如:佛教语,与法界同义。
⑺祗园圣地:指祗树给孤独园,佛陀说法之地。普陀紫林:指普陀山紫竹林,观音菩萨静修之地。此处皆借指观音山。自性:佛教语,指诸法各自具有的不变不灭之性,也即佛性。
⑻百鸟之和鸣:此处指百鸟园。水榭:此处指观瀑台。倾感恩于一湖:此处指感恩湖。紫气:祥瑞之气。此处指仙宫岭。
⑼陟:登。此处指登慈云阁。樟城:指樟木头镇。仙泉:此处指仙泉水库。休戚:喜乐和忧虑。傥:倘若,如果。
⑽精魄:精神魂魄,此处指观音山之精髓。归:归聚。莲台九品:莲台中最高一等,此处指观音所坐的须弥莲花座。缭缭:缠绕貌。烝烝:升腾貌。岑岑:高大貌。熠熠:光明貌。
⑾高标:泛指高耸之物,此处指观音圣像。霁月之衣:白衣素洁如月。三界:佛教语,此处指人世间。
⑿金刚大无畏印:佛教手势之一,代表救济众生的大慈心愿。
⒀证悟:佛教语,参悟。果因:佛教语,指因缘和果报。菩提:佛教语,意为觉悟。业海:佛教语,比喻使人沉沦的种种罪恶。
⒁慈航:指观音.浮屠:此处指观音寺.
⒂一念随喜:佛教语,
指闻佛法而生欢喜之一念。五叶一花:又称一花五叶,佛教语,原指禅宗之源流,此处指观音文化之源远流长。
⒃广场:此处指观音广场。殿宇:此处指观音寺以及大悲殿等处。旃檀:檀香。梵呗:诵经之声。营营:劳碌状。形役:指为尘俗所扰。愔然:沉默貌。覃被:广泛施及。恩锡:锡通赐,恩赐。
⒄渊蓄:即“渊稸”,如渊蓄水,以喻其深。采长:博采众长。
⒅稽古振今:研究古事为借鉴,以振兴现代。
⒆滃郁:云烟弥漫貌。造化:造物化育,此处指大自然。默运:暗中运行。
⒇卓锡:僧人居留称卓锡。五蕴俱空:佛教语,意即劝人放下一切,摆脱苦厄。智烛:形容智慧能明察一切,如烛照物。
3、观音山赋
慈航中土,威镇南天。首驻娑婆之净地,玉成佛教之名山(1)。莲驾东来,守其大悲一诺;法身外化,护以古寺千年。故而灵峰以大士驰誉,信众因菩萨悟禅。樟木弥春,荣辉观音之蓬阙;珠江怀素,德载救苦之宝船(2)。今有画舫耀于林海,香火兴于云端。奉圣尊于极顶,结旷世之善缘。遂令虚空同乐,法界尽欢。可谓一方之有佛境,四海乃为福田也(3)。
观夫金汉,嘉此珠宫(4)。层峦绽蕊,曲脉游龙。化白璧为巨尊,谁施妙手;布慧根于盛世,佛曜苍穹(5)。瞻其坐莲台,足生云雾;披帔帛,衣带唐风。宝冠璀璨,璎珞玲珑。目含坚定之意,像带庄严之容。仰乎手印无畏,净瓶不空。雨宝天华常润,丹霞紫气和融。翥灵仪而捎松浪,歌梵呗而越彩虹。绣盖云幡,卷以苍烟夕照;金刚僧侣,课其明月晨钟。于以静修,则慧心增上,自在无穷。于焉唱诵,则清风浩浩,法喜浓浓(6)。谛之闻之,琪花可解佛语;时也久也,瑶草亦开心蒙。兼有丹极赫赫,宝殿重重。穿天门,当悟法门不二;见佛性,乃知正性是宗(7)。损他因以我执,博爱岂非神通?若抱愚痴,处光明犹似暗夜;倘失真慧,虽鹤发亦如稚童。故而人人以弥陀佛为圣,户户以观世音是崇哉!
慕兹仙都蕴粹,佛岭增柔(8)。珍禽朝啭,瑞兽晚呦。云舒则六时朗悦,气爽则四季清秋。星月夏寒,照其芳枝摇曳;烟云冬暖,吸以墨客唱酬(9)。苔藓近绿,灯火远稠。且叹景迷飘缈,音弄箜篌(10)。古迹焉在,真人何留。竹秀八仙之奇态,石垒万仞之荫庥(11)。荟以盛世精华,鹰馆熠熠;环以尧天气象,年轮悠悠(12)。而乃恭敬当先,缘来千里道友;佛陀在上,光射八极门楼(13)。金华衍瑞,长路通幽。菩提拥径而彩焕,佛道通达而光浮(14)。且行且思,随时以进;亦礼亦悟,渐次而修。至于天澄碧库,湖濯彩绸(15)。仙崖杳然飞素,龙水兀自洁流(16)。何止滂沛四围沃土,化除诸类烦忧。泉逸清芬以送喜,谁怀娇子而含羞(17)。浴以宝池,则贪瞋痴慢疑尽释;行于正道,则礼义智仁信全收(18)。复又骊珠在抱,恩泽在瓯(19)。鳞介盛繁,则波荡云锦;茅庐失主,乃佛接阿牛?悯怀神樽,倾以三十六级之瀑;溪渡苦众,荡其八万四千之愁(20)。因彼红尘多难,故此金殿有求。观音以大悲而应,地藏以弘愿不休(21)。台上供养财神,当孝今生父母;佛前忏言罪过,可灭昔日冤仇(22)。故知轮回有序,因果同侔(23)。甘露盈怀,则育慧育心育高品;福田无际,当种安种乐种鸿猷。至矣哉!若欲探清凉之秘境,寻幸福之源头。则应访此接佛迎道之府,登其解危度人之舟。客有此计者,何不早日拜福地,作良游?
慨夫粤地之文明源远,观音之福祚流长。乃可伫极顶,进道场(24)。品禅茶而得三昧,思圣谛且怀五常(25)。依紫选胜,牧云吞江。披幽襟而去心猿,偏寻桂馔;守忠信而怜怖鸽,爱饮兰汤(26)。是故一山进德修业,万里和气聚祥。布乐施华,则圣者尊者;作嘉添美,则麒麟凤凰(27)。凭大慈而知忍,具大慧而辨方。法侣志心而修持,品为人范;佛学殊胜之教化,德是津梁。行其恶则或邪或佞,禀其清则为正为良。以诸善奉行之,堪称菩萨在世;以苍生至上者,自是明君为王。至若山有阴阳向背,人有悲喜沧桑。也曾灾殃降于人世,浊恶毁此庙堂(28)。看而今,安居仁里,乐在义房。佛日高悬以照烛,儒人雅旷而兴邦(29)。天音与华果敷瑞,花雨偕圣元流芳。但祈家道恒时殷厚,国门永久隆昌!
(1)首驻娑婆之净地,玉成佛教之名山--------娑婆,是佛教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称呼。据《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观音菩萨很早以前就已成佛,名叫“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就诸众生故,现作菩萨。故有“慈航倒驾”之说,其法号全称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亦称为“观音大士”、“慈航大士”。传说东莞市的观音山是观世音菩萨初入中土时的首处停留之所,并在此幻化三十六法身寻声救苦,以至于山中古寺的香火千年不断,而今更是佛教名山。
(2)樟木弥春,荣辉观音之蓬阙;珠江怀素,德载救苦之宝船
------观音山坐落于东莞市樟木头镇境内,据载该镇是以四围多樟树林而得名,山下的河流属于珠江水系。观音山森林公园面积18平方公里,观音山就象是停在浩瀚林海中的大船。山上诸殿堂亭阁,亦似画舫行于绿波之上。
(3)可谓一方之有佛境,四海乃为福田也------福田,是佛教用语。佛教认为,利益一切有情众生,即是在种广大福田。
(4)观夫金汉,嘉此珠宫------珠宫,指道院或佛寺。此指观音广场、观音寺、仙人居等建筑物。
(5)化白璧为巨尊,谁施妙手;布慧根于盛世,佛曜苍穹------巨尊,指誉为世界上第一大花岗岩观音塑像,高达33米,重达3300吨,耗时3年经手工雕琢而成,其形貌与衣饰等极具盛唐风采,是观音山的形象代表。落成时,举办了盛大的观世音菩萨全像开光典礼,诸天欢喜。
(6)于焉唱诵,则清风浩浩,法喜浓浓------指观音山每年都要举办多次盛大法会,让广大信众心莲绽放,共沾法喜。
(7)穿天门,当悟法门不二;见佛性,乃知正性是宗------天门,此指观音广场边的“不二法门”景点。佛教认为众生有八万四千种烦恼,故而一一对应创有八万四千法门,且诸法平等,法无第二,门门第一。
(8)慕兹仙都蕴粹,佛岭增柔------观音山佛教、道教并存。佛岭,指耀佛岭、佛祖岭等。
(9)吸以墨客唱酬------指观音山文学社和观音山诗歌节。
(10)景迷飘缈,音弄箜篌------指仙宫岭。传说飘缈、火龙二位真人,被美景所迷而结庐于此,其仙人居遗迹至今犹存。
(11)竹秀八仙之奇态,石垒万仞之荫庥------指因八仙传说而得名的“秀竹林”,以及还是未解之迷的“先人石垒”。
(12)荟以盛世精华,鹰馆熠熠;环以尧天气象,年轮悠悠------鹰馆,指国际会展中心,形似雄鹰展翅;年轮,古树博物馆中的镇馆之宝来自于4500多年前的尧舜时期,通过古树数百圈的年轮可知当时生长环境的气象情况。
(13)佛陀在上,光射八极门楼------指雄伟壮丽的观音山山门,远观则象是一艘雕梁画栋的。
(14)菩提拥径而彩焕,佛道通达而光浮------指菩提径、佛光路、佛缘路。
(15)天澄碧库,湖濯彩绸------指仙泉水库。
(16)仙崖杳然飞素,龙水兀自洁流------指仙泉、龙泉二瀑布。
(17)泉逸清芬以送喜,谁怀娇子而含羞------指送子泉。
(18)浴以宝池,则贪嗔痴慢疑尽释;坐于禅院,则礼义智仁信全收------此指仙泉游泳池。佛教中说人有五种覆盖众生心识,使不能明了正道的烦恼,即“贪、瞋、痴、慢、疑”;而儒家思想倡导人应守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19)骊珠在抱,恩泽在瓯------指感恩湖。传说有一位长年累月护湖看山人名叫阿牛,于年迈多病时,在湖边的茅庐内熬药失火,
湖中的鱼虾纷纷上岸救下火灾,山下村民赶到时只看到具具鱼虾尸体,阿牛却不知去向。故名为感恩湖。
(20)悯怀神樽,倾以三十六级之瀑;溪渡苦众,荡其八万四千之愁------神樽,此指观音菩萨盛满甘露的净瓶。普渡溪顶端的三十六级瀑布,恍然是从观音菩萨倾斜的净瓶中飞来;其二,佛教认为众生共有八万四千种烦恼忧愁,故而对应有八万四千个法门。
(21)观音以大悲而应,地藏以弘愿不休------指观音殿、地藏殿。佛教认为,观音菩萨是大悲者,地藏王菩萨是大愿者,皆是大智慧者。
(22)台上供养财神,当孝人间父母;佛前忏言罪过,可灭昔日冤仇------指财神殿。佛教认为,其一,从精神与物质两方面来看,父母都是每个人在世间最大而直接的财神;其二,所造的罪业,可以通过真诚的忏悔而消除。
(23)伫极顶,进道场------道场,是佛教术语,指佛祖或菩萨显灵说法的场所。
(24)故知轮回有序,因果同侔------因果、轮回,皆是佛教术语。它们是佛教认识宇宙世界的有力武器。
(25)品禅茶而得三昧,思圣谛且怀五常------禅茶,指观音山的绿茶,清香四溢。圣谛,即神圣的真理。佛教基本教义之一。
(26)披幽襟而去心猿,偏寻桂馔;守忠信而怜怖鸽,爱饮兰汤------桂馔、兰汤,代指观音山的斋菜素食,因其获有东莞“钻石名菜”的称号。心猿,指心意好像猴子跳来跳去一样控制不住。怖鸽,佛教传说一鸽为鹰所逐,飞向一正在修行的圣者旁,圣者以身影蔽鸽,鸽乃不怖。鹰问圣者既然众生平等,您为何只护鸽子,而不管我即将饿死,圣者即从腿上取下与鸽子相同重量的一块肉让鹰享用,可鹰享用后却说这份量与鸽子是不等同的,所以没吃饱。圣者问这是为何,鹰答,鸽子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物体,而您的这块肉,仅是您身上的一小部分。圣者想其说得在理,便同意鹰将自己全部吃掉以保住鸽子,就在言毕的一瞬,圣者便证得菩提而成佛了。而观音山僧人给白鸽喂食的和乐场面,也很动人。
(27)作嘉添美,则麒麟凤凰------麒麟,指麒麟舞,樟木头镇的客家麒麟舞艺术有近500年的历史,有“中国麒麟舞之乡”之誉;凤凰,指百鸟园,孔雀开屏很是美丽。
(28)也曾灾殃降于人世,浊恶毁此庙堂------观音山古寺曾几度毁于战火,近年才得以盛大复兴。
(29)儒人雅旷而兴邦------雅旷,儒雅豁达。《晋书·石苞传》:“雅旷有智局,容仪伟丽,不修小节。”。
优秀奖(10名):
1、观音山赋
法缘中土,至圣南天。度众生以般若,彰至道而光宣。紫气融融,效千年之法脉;佛光煜煜,昭百粤之清安。承浩气于盛唐①,轩唐有望②;徙佛心于南海,法海无边。是以奉心香,朝三圣③;开慧智,悟万般。仰南天之皓皓,融秘境之娟娟。利乐有情,穆穆兮和合普度;慈悲济世,殷殷兮共苦同甘。
观夫秀水冲融,翠微瑶彩。拂嘉卉之亭亭,泛芳林之蔼蔼。悠悠古木④,几度春秋;历历年轮,岂唯千百?若及云木耀佛,仙泉惬意。曲径通幽,林间飞玉。氤氲瑞霭,莹清汉而神虚⑤;相耀庆云,畅高天而思逸。是以感流年,怀幽秘。慕梵音,达圣地。为慈为善,藏经阁佛旨甄明;至化至虔,大悲殿心佛涵煦。诚是梵音赞呗,法会皇皇;香客祈福,天人奕奕。
由是惜盛景,感韶年。仰仁圣,结善缘。仙宫岭昭融佛道,观音山誉满华南。纵目登临,感乾坤之辽阔;皈心崇仰,融圣像之庄严。效慈悲之佛性,彰真善于瑞莲。顿悟自心,承风四海;本来清净,智性五禅⑥。斯乃普渡众生,大悲拔人苦;庄严国土,大爱与人甜。
至矣哉!福慧双修,愿行启业⑦。戒定兼持⑧,身心和惬。自他两利⑨,崇圣道以化万民;内外同学⑩,尚懿行而昭百粤。时也圣谟洋洋,贞风正正。彰贞俭以固基,布清风而明圣。自可沐佛光,惜灵境。举宏猷,织国梦。慈悲为本,不以己私为私;香火因缘⑪,而以佛性为性也哉⑫!
①相传观音山为观世音菩萨初入中土时的首处停留之所,其山顶之观音古寺,始建于盛唐。
②轩唐:传说中的古代帝王轩辕﹑唐尧的并称。
③观音山三圣堂供奉着:佛教开山圣佛释迦牟尼、儒教祖师大成至圣先师孔子、道教鼻祖老子。合诸神之愿,积众善之力,集胜地之光。
④观音山建设了世界上首家古树博物馆,收藏了有研究价值的古树近百棵。
⑤在观瀑台可以看到三十六级瀑布群,似天河泻落,雾气升腾、宛如仙境。
⑥五禅:佛教禅宗所说的修禅的五个阶次。语本唐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一:真性则不垢不净,凡圣无差;禅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
⑦既要首先发大愿,又要随之切切实实地行。有愿必行,行愿一致。
⑧既规范身之外在行为,又修炼心之内在境界,达到身心的和谐安稳。
⑨既利他,又自利。即以利他而达到自利,以自利的目标为动力而行利他之事。
⑩既修学内学即佛学,又修学外学,即佛教以外的学问。
⑪香和灯火都是供佛的,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指彼此契合。
⑫佛性:谓众生觉悟之性,亦借指礼佛修行之心性。
2、观音山赋
百越南襟,三江东袖;禅宗福地,华夏名峦。傍深圳而枕零丁水,蘸翁源而牵横浦关
⑴。野谷销金,透苍溟之婉婉;旷原溜玉,谐澄澈之潺潺。想夫峰雄八遐,钜野为香江后苑;族裔三晋⑵,古屯为粤海前沿。懿乎霓垂危峪,菡萏田田;絮飘野津,柽柳袅袅。观音首锡之灵犀,信众争参之圣诰。岂非琼苑迷迷,想必瑶池妙妙。
伊昔辛巳之岁,三秋及腰
⑶。罗汉慈航两壁,青灯摇曳周遭。大德星驰,樟城之客;仙宫雾列,古邑之邀。夫乃煌煌莲座,擎千仞之凛凛;赫赫法华,鸠万颂之迢迢。于是掎裳纷沓,蹑踵连摇。形形郁郁,色色娇娇。懿乎争宠于花草,罡风漾乎灵莹;率奉于露珠,禅迹桓乎仙径。俄而岫出氲烟,顷刻岧浮幻影。偶入修篁,遇仙子而流连;巧沐岚馥,品琼浆而酩酊。宝刹乾云,乃驭八面浮槎;牌楼耸翠,以笃四方雅兴。遂惊其蕙圃之丰,何悔于青骢之镫。
若夫绝壁千丈之间,横层障于重途;飞湫百尺之外,若鸣锣而击罄。遂有一寻脂粉,千颜竞芳;百斛露华,万物驰逞。风生则幽谷徇徇,雾褪则悬梁诤诤。况乎息欲望于濯足之潭,必清心于洗耳之岭。乃至片言当可生禅,滴珠岂非入景。霞连暮水以合龛,巅吻斜阳则薄幸。故尔步玉级而遐思,攀巉岩而憧憬。莫非一念之中,四情俱在;三思之下,六欲咸消。盖山水从银汉偷渡,花草于蓬莱叛逃。是为藜巾之约,岂遑金顶之遥。惟其尘世千载,且入苍穹一宵。
由是叠翠清姿,萦徊雅态;不皈周嗣,却承汉风
⑷。究尧舜青木之古,叹菩提石磊⑤之雄。懿其盛唐古庵雅致,新元宝刹雍容。传天竺之佛法,继华夏之梧桐。于是林郎好施,蟒行雨云而子贵;牛翁守道,虾驱阙伯而恩隆⑹。更兼麒麟遗玉
⑺之新屯古韵,道祖结庐之福地仙宫。崖峙诸山,百将⑻之碑石;岚凝千瀑,一士
⑼之帘栊。莫非阴阳吞吐,天地交融乎。及至神州际会,当争甲天下之先;南粤风云,始有起青萍之末。群贤弄帆于沥沥大潮,众贾创业于绵绵百越。夫乃源远长长,更以生机勃勃。
嗟夫观音山者,捭阖稍逊之昆仑,崴磈略输之太岳。然古邑有怀,识慧眼于蹊畛;黄公⑽高懿,耀明珠于琼阁。且夫十五载蓝缕缜思,百千般筚路雕琢。谱宏愿于金池,研秘方于银钥。由是化朱雀之驱,作凤凰之鸣
⑾。节场开,禅路架;玉宇构,大德成。但凡佛影攒临,倚绝巅而远千里;梵声咸聚,穿碧霄则近九层。故尔风沐西天,五洲眷眷;雨化东国,四海凝凝。善哉!此乃双马童神之转世,西方三圣之图腾也
⑴地处翁源的横浦关是古代百越地区连结中原的三大关隘之一,而观音山所在的樟木头镇作为东莞唯一的纯客家人聚居地,与客家人重要聚居地之一的翁源应该也有很多联系,故这样比喻。
⑵指樟木头为纯客家人聚居地,与北方三晋的历史渊源。
⑶此句指2001年11月举行的观世音法相落成典礼。腰指秋季的中间。
⑷指春秋战国时期百越地区自立为国,直到汉时始向大汉纳土称臣。
⑤观音山的神秘石垒以菩提径旁边的最为壮观,故有此说。
⑹此句来源于观音山的两个传说。林家夫妻人善,但久无子嗣,偶喝蟒交媾后的清水,即得子。姓牛的老翁无妻小,平时总与小潭里的鱼虾嬉戏玩乐,一次煎药时不小心点着了茅房,这时小潭里的鱼虾都纷纷跳上岸,阻止了火势的蔓延。这个小潭就是感恩湖。阙伯,指火神。
⑺麒麟遗玉是指观音山地区特有的客家人一种原始舞蹈,现列为省级文化遗产。
⑻百将指观音山所在的樟木头镇的驻军部队中走出的一百余名将军。
⑼一士是指抗战时期当地的抗战名将蔡子培。
⑽黄公指观音山公园的创始人黄淦波。
⑾朱雀是四灵之一,传其涅磐后重生为凤凰。故有此说。
⑿双马童神,西方三圣都是传说中的观世音的前世真身。
3、观音山赋
夫天下之第一观音圣像者,巍巍乎乃镇吾樟岫也(1)。遂尔佛照炜煌,碧涛浩瀚。景收禹甸之琼,物射文华之璨。圣地山水,蕴其九域精灵;秘境鼓钟,启乎万汇庆典。爰济众生之雍雍,而滋寰域之焕焕。洵乃大千乐土,华夏妙区;佛刹蓬瀛,人间阆苑。
观夫仙瑶朗朗,生态葱葱。欣欣而翳翳,泛泛而蓬蓬。景为绿之彩缀,绿乃景之姣容。宛尔林海之漾,似乎青帐之撑。熏风浅吟,连天涌以流翠之美;丹阳朗照,漫园烨其凝黛之晶。崖道可撩蜂衔蕊动,绿巅欲赏蝶恋花红。谷幽而闻珍禽之唳,林密且逖异兽之行。南粤第一门楼,恃其山海凛凛之傲;仙岑第一妙景,彰乎嘉峪奕奕之雄(2)。菩提径云阶衍瑞,林阴道幽境怡情(3)。“佛缘路”之漫漫,“深林浴”之融融(4)。而嘉树昭以稀世之娇,樟园际会;雅馆领其寰宇之首,古木争荣(5)。更惊乎化石,当溯彼恐龙(6)。况乃飞湍化以掀涛之奋,瀑群幻乎舞练之容。漩漩而澹澹,蜿蜿而滢滢。三十六级飞珠,疑乎九霄之注;九十九曲溅玉
,越其十里之鸣(7)。至若高台应嗟雪浪之怒,古国当叹硕钟之洪(8)。而苍苍古垒者,则隐其高岁之奥也(9)。
若夫丽园湛湛,圣烨敦敦。遂使广场穆穆,紫霭氲氲(10)。欲寻大士足印之古,而纳盛唐刹钟之闻(11)。香火袅袅有意,青灯幽幽无尘。灵岩雕其圣像之巨,菩萨观乎大千之音(12)。慈眉蔼蔼,善目殷殷。宝冠威仪六合,天衣揽纳九坤。托净瓶以泽陌垄,执金印而克邪淫。采其日月之粹,奉其乾坤之津。化雨而作甘露,催荒则为郁荫。卓卓而炜炜,肃肃而婷婷。遂乎弥之高仰,虔以寸心。佛光浴体,圣域牵襟。汤汤尔祈伍之绎,袅袅其梵乐之歆。更则举典乃迎彤彤丽日,良辰则沐绵绵细霖。而罗汉庄严,吐乎怯魔之气;殿堂静肃,纳其染顶之雯。于是步门坊而行正道,游展馆则滤心神(13)。且夫伫高亭而抒禅意,凝净池则悟大仁(14)。慈云绕阁,阁收四域仙境之妙;瑞霞萦殿,殿储九紘时运之祯(15)。而蹈火之虾,生其灵湖之奥;普渡之浪,涤其俗念之尘(16)。两圣结庐,隐其仙宫之岭;八仙奇景,昭其耀佛之林(17)。而紫烟无逊五台之案,梵韵岂输峨眉之门。圣殿恢宏,彰其纳僧之魅;奇石危坐,状乎捧卷之吟(18)。况而会展熙熙,聚远宾而延瑞;雕像熠熠,存灏气以布馨(19)。而绝顶眺乎惠深,则逖佛晕大观之氤氤矣(20)。
更则文事绎绎,盛举煌煌。景区品牌,引其三江凤舞;文化名片,迓乎四海龙骧。观音圣地游,欲张五湖和美之意;同胞友谊赛,当谱三地执手之章(21)。健康文化节,誉飞华夏;民间诗歌日,声走江黄(22)。而艺术之坛媲美,文学之殿竞芳。遂尔骚人邂逅青岭,墨客相约释堂。宝域描丹,摹天景而璨璨;佛岩举镜,摄圣容之昂昂。汇诗歌千首于绿岫,环妙音万声以慈航。龙蛇以毫,而弘观音之韵;紫丹于笺,且笼圣土之苍。少林之功,威行天下;佛教之舞,演绎大唐。
叹乎鹤发抚木究古,欣其童颜采薇纳香。而普天情人意切,斯山良缘梦长(23)。况其且光且色,尔醉尔狂。是谓文化乃厚旅游之蕴,景胜则烁雅韵之光。
尔乃游亦恋恋,旅亦潇潇。沐佛光而染瑞色,纳文气而收紫瑶。是知健体与修身齐美,养性与怡情共娇。而耽斯山复悟曰:圆万灵之梦乃圆吾梦,遂九州之韶则遂吾韶焉(24)。
1.夫天下之第一观音圣像者,巍巍而镇吾樟岫也:樟岫,樟城之山。此句意思是世界上最大的观音菩萨圣像,在东莞观音山这个地方。
2.南粤第一门楼:即指东莞观音山公园门楼。该门楼是公园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相互辉映的象征,它既有山海关的凛然傲气,又有嘉峪关的雄浑壮美,誉为“南粤第一门楼”。
3.菩提径云阶:菩提径为观音山公园内老仙岩直达观音广场的人行步道,全程500米,共有666级台阶,全路段掩映在浓荫蔽日的原始森林中,山路陡峭,非常难行,这让游人不禁想起当年唐三藏法师历经九九八十一磨难才见到佛祖真身的艰辛。
4.“佛缘路”、“深林浴”:“佛缘路”,即指观音山3999级曲径的“佛缘路”。“深林浴”,即指观音山林海松涛所营造的“深林浴”。
5.樟园、雅馆:樟园,即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雅馆,即观音山上兴建的古树博物馆,该馆是世界上第一家以古树收藏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共收藏古树40余棵,其中最老的一棵古树距今4000多年,生长在黄帝时期。最年轻的一棵,也距今约1000年。是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东莞重要科普教育基地。
6.更惊乎化石,当溯彼恐龙:此句的意思是观音山上有中生代裸子植被化石,其历史可追溯到恐龙时代。
7.三十六级、九十九曲:三十六级,代指观音山三十六级瀑布。九十九曲,形容瀑布流径弯弯曲曲。
8.高台、硕钟:高台,指观瀑台景点。硕钟,指安放于观音广场的“中华第一钟”。
9.苍苍石垒者,则隐其高岁之奥也:指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有近2万亩石垒,疑为客家古茶种植遗址。石垒早些年就已发现,但它一直是个迷,从石垒旁边的树木和石垒中长出的树藤判断,石垒至少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10.广场:即观音广场。
11.大士足印、盛唐刹钟:大士足印,即指传说中观音山为观音菩萨初入中土时首处停留之所留下的脚印。盛唐刹钟,即指始建于盛唐的观音山上的观音古寺。
12.灵岩雕其圣像之巨,菩萨观乎大千之音:此句的意思是观音菩萨圣像为世界最大,是择极具灵气的花岗岩,靠人工精雕而成的。
13.门坊:即指观音山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是观音山山顶重要景观之一。游客进入此门,便进入了吉祥清静的观音山佛教圣地。据说不二法门为第一法门,人一旦进入门,就是超越了生死的涅槃境界可以成佛了。
14.高亭、净池:高亭,即观音山瞭望亭、净池,即观音山放生池。
15.慈云绕阁、瑞霞萦殿:慈云绕阁,指观音山慈云阁阁楼集办公和观光于一体,高十一层,是樟木头标志性圆塔形建筑和最佳观景处。瑞霞萦殿,指观音山大悲殿,该殿是观音寺供奉观音菩萨的主殿,殿内奉祀着姿态各异的观音神像。
16.蹈火之虾,生其灵湖之奥;普渡之浪,涤其俗念之尘:即相传观音寺前有一个水潭,在三百年前,潭边茅屋里住着的看山人不小心烧着了小屋,眼看大伙威胁观音山森林,潭里的鱼虾纷纷蹦上岸跳进火海将火扑灭。而观音山又有一个普渡溪,人们沿溪寻源而进,默念佛祖教义,净化心灵。
17.两圣结庐,隐其仙宫之岭;八仙奇观,昭其耀佛之林:此句的意思是相传有火龙、缥缈被观音山美景迷恋,在这里的仙宫岭结庐而居。而八仙的圣迹则遗留在耀佛岭的竹林里。
18.奇石:即指观音山景区的“飞来石”,有其典故可鉴。
19.会展、雕像:会展,即指观音山国际会展中心的会展活动。雕像,即指蔡子培将军像。
20.惠深:即惠州、深圳。
21.三地:即粤、港、澳。
22.健康文化节、民间诗歌日:
健康文化节,指观音山多届举办健康文化节。民间诗歌日,指观音山多年设立民间诗歌节日。
23.普天情人意切,斯山良缘梦长:此句意指观音山多届举办万人相亲大会,好多对青年男女在观音山成功牵手。
24.圆万灵之梦乃圆吾梦,遂天下之韶则遂吾韶:此句意指只有帮助圆了大千众生之梦,自己才能真正得以圆梦;只有让天下的所有生命得到幸福,自己才能真正得到幸福。
4、观音山赋
虹垂莲台,澄洗南天。夫观音山者,起樟城而接香港,屹南粤而雄边关。山随势而轩峻,水缘谷而柔曼。云驰轸域,伫奇峰而俯窥;风抚绣壤,穿林岫而啸远。观音初肇,停神足于高崖;唐人顶礼,建云寺以颂瞻。于是汲佛光之精,应证道之虔;福缘聚于逸境,灵气冲盈圣山。景涵佛史,人融绿原。觅幻化之幽踪&,则寄慨月露烟霏,而心倾观音之慈久矣。
若夫翔步佛道,游目卓望。门楼魁峨,融南北之流韵;亭阁轩秀,隐禅林之微茫。感恩湖畔,濯清流以祈祥;会展中心,聚鸿商而鼎昌。雨沐青峦,娟然如拭;晴美长林,嘉木如莽。百卉初绽,挂晞露而弥香;清风徐来,涤心垢而神爽。芽孢竞织春梦,草茸茸而荣旺。夏荷轻展红衣,叶田田而郁盎。秋枫霞披渊林,木郁郁而巍昂。冬花茁发青翠,绿茵茵而摇扬。鸟归悬巢,友声喈喈;鲵隐溪缝&,噭音朗朗。泉涌三叠,落碧珠于溪壑;瀑飞九天,腾白龙于岩嶂。几处琼宇,送目有园竹池桑;谁家郁林,听涛忘瑤花馨芳。冰川存覆,渊薮有濒临之种④;上苍独眷,珍卉藏礼仪之邦。
至若履飞云之顶,仰楼阁之高峻;访洞天福地,寻仙宫之翼存 ⑤。或尽览宝山之流芳,或俯拾幽谷之天琛⑥。望湖泽而目醉,观修竹而神宁;赏珍禽而心怡,浴仙泉而身润。遂乃陟巉岩、登绝顶。仰观音之神姿,伏座下而拜恳。唐风晕染,端容临视尘埃;石雕流彩,瀛寰高标上尊。圣像切云,傲九垓而视六合⑦,莲台高坐,镇十魔而安四
运⑧。璎珞佩宝,照混沌而趋光明;净瓶在握,洒甘露而清俗尘。法语警人世之懵,禅机通凡夫之心。生而有涯,何逐营营之利;宠辱不惊,始得恬睡之沉。嗟乎!得半日之闲,悟佛慧之机妙;俸一箪之食,祈苦海之粱津。山有灵佛,垂佑一方净土;佛在众心,弘度万千之人。
于是凭栏远眺,高穹浮翠,黛峰散芬。厦宇鳞次于街衢,厂房密布于村镇。商埠壮盛,人烟喧纷。小桥柳影,品古镇之旖旎;高台霞楼,赏新城之荣欣。小香港名驰东亚,观音山缘结佛门。值日月之吐精,玉麟奋起;乘改革之雄风,名山长欣。
停神足于高崖:相传观世音菩萨初入中土时首次驻足之处即观音山。
&觅幻化之幽踪:观世音菩萨有幻化三十六法身的神力,故千百年来,青灯不熄,香火不断。
&鲵隐溪缝:中新社报道,一种与恐龙同处一个时代、距今三点二亿年的古珍稀动物“中国小鲵”于日在东莞观音山森林公园内的原始次森林一小溪岩缝中被发现。
④渊薮有濒临之种:观音山发现七种国家一、二、三级保护的濒危植物,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的金茶花,有恐龙时代的物种苏铁蕨、白桂木、野生山茶花、野生龙眼等。
⑤寻仙宫之翼存:仙宫岭是观音山道教胜地,有小洞天之称。相传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的弟子火龙、缥缈二真人曾为这里的美景所迷恋,在这里结庐而居,有其遗迹仙人居。
⑥天琛:天然出产的珍宝。
⑦傲九垓而视六合:九垓,指中央至八极之地。六合,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⑧镇十魔而安四运:十魔,梵语具云魔罗,能夺众生智慧之命。四运,指四时,四季。
5、观音山赋
气凌东莞,威震南天。当地势之拱处,有佛庐之在焉。千峰历落,一脉横连。拥林海以森列,映阳晖而碧鲜。上则灏气环回,卷舒云汉;下则飞湍急走,奔泻龙渊。萃物华之盛者,钟神秀而粲然。于是临危径,步绝巅。谒佛老,餐霞烟(1)。修禅悟道,聚鹤钩玄(2)。俗欲纷纷,有类迷津苦海;凡尘了了,何如纵意林泉。不觉涅槃入定,已然羽化登仙。是故结庐胜境,叹我奇缘。
是山也,凭神岳,迫天都。承乾坤之厚渥,拟吉象于瑶枢(3)。景被洞天,迷两圣而忘返;花开佛岭,化八仙以为娱(4)。鸟衣翡翠,树美珊瑚。乃迎匠石,命班输(5)。镌雕莲座,经纬宏图。肇开圣象之宝势,雄视南天于云衢。加璎珞,覆明珠。锦衣身披,感华光之玓瓅;密印手结,传佛法以弘敷(6)。采仙泉之珠络,添飞阁于城隅(7)。击晨钟而炉香乍爇,熏法界而远客载驱(8)。梵音斯洽,烦苦自无。普渡溪中,瀑流浪涌;慈云阁里,金玉霞铺(9)。周回藻饰,错落碔砆(10)。立烛天而景曜,当旷世之绝殊。
罗汉垂列,天王护持。观世态之音,现于苦海;化阎浮之愿,播以仁慈。故而黎元崇彼三宝,教化布于四维。凤铎彩幢,飞扬霞表;金花宝盖,焕烂阶墀。尔其开佛事,化神奇。鱼虾有情,且感恩而图报;古树不灭,虽历久而昭垂(11)。满天花雨,被地瑞芝(12)。古刹传钟,幸得耳闻妙法;灵台见性,莫如心向莲池。消凡尘之业障,法菩萨之慈悲。乃明其人我念空,得修正果;又何必众生迷梦,颠倒琉璃(13)。是故佛教矣,心效之。沐浴梵唱,优游希夷(14)。
况复亭台栉比,花木骈罗。观渌水,访崇阿。达于天,我则含风饮露;临于地,我则棹桨采荷。可以延年寿,去蹉跎。蠲烦益气,纳粹导和。娱戏纷纶,拔奇逞技;宾朋凑会,鼓舞踏歌(15)。是以震钧天兮鸣广乐,迎仙驾兮下天波。
噫嘻!绵延千秋之肃穆,势拔五岳之巍昂。中明景瑞,外焕天光。体慈悲于宏愿,生善念于梵香。虽则佛道弥远,累修功德;然而人心顶礼,纵隔参商(16)。故能观音眷佑,佛化孔彰(17)。以此修身,乃得成自在;以此济世,乃共乐遐长。民风净,国祚昌。何不谒观音于此境,享佛土之休祥。
(1)佛老:佛陀与老子,借指佛教与道教,因观音山佛道并存而用此典故。
(2)钩玄:探求精深的道理。
(3)瑶枢:即天枢。北斗第一星。古人以为象征祥瑞。
(4)仙宫岭有“小洞天”之称,引火龙、缥缈二真人和耀佛岭与八仙的典故。
(5)匠石:古代名石的巧匠;班输:春秋鲁国的巧匠公输班。喻能工巧匠。
(6)玓瓅:珠光闪耀。 密印手结:指观音圣像手结无畏金刚印。
(7)采仙泉之珠络:指仙泉瀑布飞珠溅玉。
(8)引佛经的香赞部分常用句。例如:《金刚经》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
(9)此处描述普渡溪和慈云阁风景。
(10)藻饰:修饰,装饰。 碔砆:似玉的石头。
(11)引感恩湖景观和古树博物馆景观典故。
(12)满天花雨:引佛教“天花乱坠”典故。用来象征吉祥之景。
(13)人我念空:《印光法师文钞·普劝全球同胞同念观音圣号启事》:“愿中外同胞,同念观音圣号,同以观音救苦救难之心为心,同以观音利人利物之事为事。则人我念空,斗争事息。自可同享太平,共乐天常。”
众生迷梦,颠倒琉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依般若波罗蜜多故……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众生不能明心见性,不能证罗汉果,皆属“颠倒梦想”。
(14)梵唱:佛教作法事时念诵经文的声音。
希夷:《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后指虚寂玄妙的境界。
(15)此处形容在观音山国际会展中心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盛况。
(16)参商:参星在西,商星在东,此出彼没,永不相见。此处用以形容虽然达成佛道的目标像参星和商星隔得那样远,但是人心向佛,也会追随下去。
(17)佛化:佛的教化。孔彰:非常显明,十分显著。即使佛的教化得到彰显。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猕猴桃种植几年结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