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格作文为话题的作文写自己或身边的同龄人初中八百字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作文专题之四
第三编 作文美化篇
美化“文体特征”
高考要求“文体自选”并非不讲文体。许多人认为,考试作文“文体自选”了,就不要在文体训练上下功夫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一方面“文体自选”必须有所凭借,如果能掌握多种文体,就会有多种选择的余地;另一方面,如果听任学生选择文体,就有可能回避学生作文基本能力上的某些缺漏。高考作文文体想出彩,一味追求标新立异可能会适得其反。每年高考,总有部分考生为了求新求变,运用诸如开处方、独幕剧、话外音等文体,乍看之下别出心裁,但由于运用不恰当并不讨好。所以高考要善于选择最佳文体。一要看题目或材料适合哪种文体。二要看自己最擅长哪种文体。擅长叙述故事的考生可以写记叙文,擅长理性分析的考生可以写议论文。三要考虑自己是否有与该文体相对应的足够的材料。如写议论文,要有相关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写记叙文,要有相关的生活故事;写散文,要感情细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写杂文,要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幽默。四要考虑用该文体写作能否写出新意。你如果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就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新颖的文体(比如小小说、寓言、童话、小品等)。考生一旦选定某种文体,所写的文章就一定要符合该文体的基本特征。
在题目上传情达意,彰显文体特征
文之有题,正如人之有目,眉目最能传精神,在题目上做文章能产生眉目传情的功效。如果是议论文,直接表明观点的论点式的题目,可以彰显文体;如果是记叙文,则可以以人、事、物、情为题。
(一)考场作文拟题“七招”
1.巧用修辞手法入题。即用修辞手法来拟标题,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借代等手法。如比喻——《家,我们成长的避风港》;借代——《雨中,那把小红伞》;比拟——《天空的诉说》;对偶——《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对比——《躺着读书,站着做人》;双关——《我最需要一剂良药》;设问——《错?对!》;反问——《牢骚太多真的不好吗?》;反语——《我发现了家中的“贼”》;通感——《我闻到了阳光》;呼告——《朋友,珍重》。这种方法,两种文体皆可。
2.选用诗意的物象入题。富有诗意的物象,最能引发读者的情思,用之入题,往往能显出标题的含蓄美。如《月泻树丛中》《风筝不断线》,多用于记叙文的拟题。
3.引用诗词名句、典故、历史和文学素材入题。诗词名句典雅工丽,词约意丰,典故、历史、文学素材文化底蕴丰厚,都有极强的表现力,在标题中恰当引用,能收到简洁凝练、以少胜多之效。如《青山一道同风雨》(王昌龄名句“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中的前一句入题)。两种文体皆可。
4.化用影视剧名、歌曲名、广告词入题。影视剧名、歌曲名、广告词,为人熟知,通俗易懂,用之入题,自然亲切,极易引发读者的想象。如《阳光总在风雨后》。两种文体皆可。
5.拟用当前流行的词语作题。拟用当前流行的词语作题,能一下子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有一种亲近感而产生阅读欲。如《爱迪生玩手机》《咋呼妈妈》。这种方法适合记叙文文体。
6.设置悬念问句入题。运用疑问句作标题,可设置悬念,可引人深思,这常常可以收到其他句式难以达到的效果。适合记叙文拟题。如《天堂里有电话吗?》。
7.以观点入题。适合议论文拟题。如《善待生命》《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浮生若茶》。
(二)拟题注意事项
记叙文题目应体现以下三种美学特征:
1.动态美。在标题中嵌入恰当的动词,使之具有动感,如《坐看流星划时空》《掀起你的盖头来》《找回失落的家园》。
2.含蓄美。将丰富的内容,以含而不露的形式表现出来,留下回味余地。如《生如夏花》《窗外的那一点红》。
3.古典美。恰到好处地引用经典,或对其进行恰如其分地改造,表意精当,意蕴深远,给人一种庄重、深邃之感。如《千江有水千江月》《南山花香,汨罗水甜》。
好的议论文题目应体现以下两种美学特征:
1.力度美。在标题中,开诚布公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抓住要害,达到一种无可辩驳的力度。如《美哉,我的大好河山》《智慧无限,双赢无边》。
2.形象美。形象的标题最具感染力和吸引力。拟题力求形象,必须避免平实和抽象。如《人生离不开自立》可改成《自立——人生的风帆》,《谈理解》可换成《搭起通向理解的五彩桥》,《走出自卑》可修饰为《天空中也有你的星座——走出自卑》。
[即时应用1]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各拟写一个记叙文题目和议论文题目。
深山里有块寂寞的石头,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高高翱翔,虽然每次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衷。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路过,石头对他倾吐心声,庄子说:“你先长成一座大山!”于是石头吸取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承接雨露之惠泽,拼命生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
于是,庄子招来大鹏以翼击山,天空乌云密布,雷电大作,一时间地动山摇,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之后,山炸开了,石头飞向天空,像最矫健的老鹰冲向蓝天。虽然坠落无法避免,但石头已经亲吻过那片梦想的天空,那种幸福别的石头又怎么体会得到?
记叙文题目:&&&&&&&&&&&&&&&&&&&&&&&&&&&&&&&&&&&&&&&&&&&&&&&&&&&&&
议论文题目:&&&&&&&&&&&&&&&&&&&&&&&&&&&&&&&&&&&&&&&&&&&&&&&&&&&&&
参考示例:(记叙文题目)我的追梦路 (议论文题目)心怀梦想,创造奇迹
[即时应用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1)请运用不同方法,拟出三个记叙文题目:
                          
(2)请运用不同方法,拟出三个议论文题目:
                          
参考示例:(1)《孩子?你的“苗头”!》(悬念)、《“大病”初起好治愈,病入膏肓难回生》(对偶、悬念)、《路边的小草》(比喻)
(2)《未雨绸缪好成功》(化用)、《看到事物发展的趋势,伫立于胜利成功的门口》(修辞中的比喻)、《淡泊名利走好人生》(观点)。
在行文上设置标志
   (一)结构标志
1.议论文:议论文首段的最末一句要以陈述句的形式表述观点,且语言简洁。这样开门见山,旗帜鲜明。如果是并列式议论文,提炼三至四个分论点置于每一段的开头或单独成段,凸显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如果是层递式议论文,在论证之前先写下“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单行独段,以提醒阅卷者,下文就要讲道理了。在论述完道理后,就需要联系实际谈“怎么办”,在论述之前,也要有标志性语言来过渡,如“那么现状怎么样呢?”“我们该怎么办呢?”,且单独成行。议论文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就是希望考生能写出一个简洁、漂亮、富有文气的开头,加上材料丰富、论据充实的主体,续上一个掷地有声、意味深长的结尾。
2.记叙文:记叙文开头可运用倒叙手法设置悬念,也可以运用环境烘托;结尾可解释悬念,呼应开头;也可以运用欧·亨利式的结尾方式,令人想象;还可以运用环境深化主旨。中间行文可运用巧合法,增设波澜,也可以中心线串着几个小标题,增加故事性。
[即时应用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做题。
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似乎有身边找不到的东西,不仅仅是自然风光、人文胜地……更多的是一种梦想,一种精神归宿,一种灵魂里涌动的向往。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中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远方,充满放飞心灵的渴望。
(1)如果写成记叙文,请写一个文体特征鲜明的记叙文开头和结尾,每一部分不超过80字。
开头:&&&&&&&&&&&&&&&&&&&&&&&&&&&&&&&&&&&&&&&&&&&&&&&&&&&&&&&&&&&&&&&&&&&&&
&&&&&&&&&&&&&&&&&&&&&&&&&&&&&&&&&&&&&&&&&&&&&&&&&&&&&&&&&&&&&&&&&&&&&&&&&&&&&&&&
结尾:&&&&&&&&&&&&&&&&&&&&&&&&&&&&&&&&&&&&&&&&&&&&&&&&&&&&&&&&&&&&&
&&&&&&&& 
&&&&&&&&&&&&&&&&&&&&&&&&&&&&&&&&&&&&&&&&&&&&&&&&&&&&&&&&&&&&&&&&&&&&&&&&&&&&&&&&
&参考示例:开头:月华如水,微风拂面。灰发中夹杂几根银丝的我轻倚栏杆,回忆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
结尾:月华隐退,旭日东升,微风拂面,翘首东方。远处人生的园林,沉甸甸的苹果挂在枝头,将又是一串串更加红艳艳的惊喜。
(2)如果写成议论文,请写出开头和结尾,中间用三个并列式分论点充当行文标志。
开头:&&&&&&&&&&&&&&&
&&&&&&&&&&&&&&&&&&&&&&&&&&&&&&&&&&&&&&&&&&&&&&&&&&&&&&
&&&&&&&&&&&&&&&&&&&&&&&&&&&&&&&&&&&&&&&&&&&&&&&&&&&&&&&&&&&&&&&&&&&&&&&&&&&&&&&&
结尾:&&&&&&&&&&&&&&&&&&&&&&&&&&&&&&&&&&&&&&&&&&&&&&&&&&&&&&&&&&&&&&&&&&&&&
&&&&&&&&&&&&&&&&&&&&&&&&&&&&&&&&&&&&&&&&&&&
&&&&&&&&&&&&&&&&&&&&&&&&&&&&&&&&&&&&&
三个分论点:&&&&&&&&&&&&&&&&&&&&&&&&&&&&&&&&&&&&&&&&&&&&&&&&&&&&&&&&&&&&&&
&&&&&&&&&&&&&&&&&&&&&&&&&&&&&&&&&&&&&&&&&&&&&&&&&&&&&&&&&&&&&&&&&&&&&&&&&&&&&&&&
参考示例:开头:“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曾经被歌中所传达的信念深深感动,浮躁的心被它安抚平静,受伤的心灵与那双翅膀一起飞向天空。当一颗心刻下的只是失望的伤痕,当一朵朵怒放的鲜花渐渐萎缩,当一个个美好的瞬间转眼苍老了轮廓,当身心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到疲惫……这时我们不妨给自己找一片自由的天空,一个宁静的港湾,让我们的心灵自由翱翔、自由呼吸。这时,你会发现沉闷的生活其实到处洋溢着生机,灰暗的人生其实暗含着美丽。
结尾:放飞心灵,不需要大把大把的钞票,不需要一年半载的时间,也不需要冥思苦想。你只需独倚窗边,尽情聆听雨点敲窗的美妙的韵律,品味人生意义的永恒。这时的你没有世俗的纷扰,不必为琐事所累,这一刻你的心灵早已展翅飞翔在那梦的天空!
三个分论点:①放飞心灵,是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②放飞心灵,是李白那“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洒脱。③放飞心灵,是岳飞那“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迈
(二)语言标志
把握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避免出现“四不像”文章。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语言特点,考生如果在写作中忽视了各种文体不同的语言特点,就容易写出“四不像”文章。因此,考生在选择文体时,要考虑所选文体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严谨;记叙文以叙述描写性语言为主,叙述性语言要清新流畅,记人要生动形象,记事要准确流畅。
[即时应用4]
以“面对诱惑”为题,各写一段记叙性文字和议论性文字,不少于50字。
(1)记叙性文字:&&&&&&&&&&&&&&&&&&&&&&&&&&&&&&&&&&&&&&&&&&&&&&&&&&&&&&&&&&&
&&&&&&&&&&&&&&&&&&&&&&&&&&&&&&&&&&&&&&&&&&&&&&&&&&&&&&&&&&&&&&&&&&&&&&&&&&&&&&
(2)议论性文字:&&&&&&&&&&&&&&&&&&&&&&&&&&&&&&&&&&&
&&&&&&&&&&&&&&&&&&&&&&&& 
&&&&&&&&&&&&&&&&&&&&&&&&&&&&&&&&&&&&&&&&&&&&&&&&&&&&&&&&&&&&&&&&&&&&&&&&&&&&&&
参考示例:(1)前天,有几位好久不见的老同学给我打电话说大家聚一聚,他们没征求我的意见就把聚会地点定在了网吧,我虽然不乐意可还是去了。来到网吧门口,我站在那儿犹豫不决,进还是不进呢?
(2)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发生面对诱惑而迷失自我的事情。例如某中学的一名学生,因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被学校劝退。可他回到家里并没有幡然悔悟,竟然又把家里的生活费拿去玩游戏,以致家人对他都丧失了信心。你如果也遇到令你眼花缭乱的网络游戏,你会像他那样吗?
美化“作文语言”
到了高三,需要大幅度提升自己运用语言的水平,这就需要注意“美化”自己的语言。
巧用修辞,增添语言的神韵美
(一)使用借代,语言新颖
在表达关键语段的时候,应当主动地使用借代修辞语言,以借代性词语替代那些司空见惯的名词。这样可以一扫以往语言的沉闷乏味,凭借读者的联想,增添语言的新颖感和生动感。如郭敬明的《假如明天没有太阳》片段: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你走你的独木桥,我唱我的夕阳调。谁的孤独,像一把刀,杀了我的外婆桥,杀了我的念奴娇。
[即时应用1]
结合语段内容,在横线处添加一个结尾句,运用借代手法,使主旨升格。
苏格拉底的苹果引发我们对世界的思考,也引发了对诚信的思考。深深映在脑海中的是那个羸弱的孩子,抱着空空的花盆,一副受了欺负的样子站在国王的面前。但这个孩子却是最勇敢最诚实的,因而他成为下一代的国王。可见,一个人的诚实对于国家是多么重要。
&所以,我们要学会真诚待人,用诚信铸就自己纯洁的人生;我们还要学会诚实接物,用诚信打造社会向上的环境。
&&&&&&&&&&&&&&&&&&&&&&&&&&&&&&&&&&&&&&&&&&&&&&&&&&&&&&&&&&&&&&&&&&&&&&&&&&&&
参考示例:要想成为下一代“国王”,“诚实”必不可少。
(二)运用比拟,形象传神
运用比拟修辞可以使笔下事物形象传神。构思此类的语言时,应当积极迎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这样既能使作文语言生动形象,也能够使修辞语言与写作内容自然贴切地结合起来,进而表现出深厚的语言意蕴。如《那一刻,我们高高站起》片段:
又是大地痉挛,又是震后的雨水潸然,又是被肢解的一栋栋楼房。隔着三十二年风尘,我们又一次见到大地抽搐的场景。
[即时应用2]
续写下面语段,运用拟人手法,展现春天的美好,表达喜悦心情。不少于100字。
那桃花一树树,一片片,无边无垠,是花的天空,花的海洋。 
&&&&&&&&&&&&&&&&&&&&&&&&&&&&&&&&&&&&&&&&&&&&&&&&&&&&&&&&&&&&&&&&&&&&&&&&&&&&
&&&&&&&&&&&&&&&&&&&&&&&&&
&&&&&&&&&&&&&&&&&&&&&&&&&&&&&&&&&&&&&&&&&&&&&&&&&&&
&&&&&&&&&&&&&&&&&&&&&&&&&&&&&&&&&&&&&&&&&&&&&&&&&&&&&&&&&&&&&&&&&&&&&&&&&&&&
参考示例:白色的,是蓝天上飘浮的云彩,是草原上游动的羊群;粉色的,是怀春少女含羞的面颊,是初生婴儿绽开的笑靥;红色的,是闪烁跳跃的火焰,是朝阳映红的彩霞。他们抢在绿叶之前挥出了头,你挤着我,我拥着你,嘻嘻哈哈,热热闹闹,争着向人们诉说春的故事,争着向人们展示春的风采。
(三)运用比喻,抽象变形象
构思比喻时,
应当积极迎合写作语言环境,从写作内容之中构思比喻形象,这样能够使修辞语言与写作内容自然贴切地结合起来,既能使作文语言生动形象,也进而表现出深厚的语言意蕴。积极使用比喻句,因为它能够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征,把抽象的变为形象的,增加阅读的形象感。具体用笔:
(1)可运用接力式的比喻,形成第一个喻体之后,再依势推想出第二个或第三个喻体。如: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即时应用3]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运用接力式比喻,填写一句话,注意文意的衔接。
漫漫人生,沉浮几何,又怎能盛名一路,就这样的辉煌下去?我们会低沉,我们会绝望,却万万失不了赤子之心。正如历史的长河会起伏,                。我们的人生面对着伤心、骄傲,当然也是失不了赤子之心的引领!
参考示例:却总有一根至美的浅草引着它流淌
(2)可对喻体再进行延展描写,即比喻建立之后,对喻体再进行延展描写,描摹出喻体的形态,这样就会使喻体形象更加生动。如:
&亘古以来,因人类的智慧、愚笨,愁便似喷发的火山熔岩,层层堆叠,凝住,冷却……而愈加沉重。
人世间,有人肯一肩担尽古今愁,这是何等的气概!又是何等的悲壮!也许还有些许的无奈……
[即时应用4]
对下面语段中的画线语句的喻体加以拓展延伸,使之更好地论证观点。
宽容是阳光,不能睚眦必报。因为以牙还牙,血脉贲张,最容易伤害自己。
&&&&&&&&&&&&&&&&&&&&&&&&&&&&&&&&&&&&&&&&&&&&&&&&&&&&&&&&&&&&&&&&&&&&&&&&&&&&
&&&&&&&&&&&&&&&&&&&&&&&&&&&&&&&&&&&&&&&&&&&&&&&&&&&&&&&&&&&&&&&&&&&&&&&&&&&&
&&&&&&&&&&&&&&&&&&&&&&&&&&&&&&&&&&&&&&&&&&&&&&&&&&&&&&&&&&&&&&&&&&&&&&&&&&
参考示例:以牙还牙,也只能说明你的“牙齿”很快要脱落了;血脉贲张,最容易引发“高血压病”,这样也就最容易伤害自己。
(3)可构思博喻。博喻即排比式比喻,构思时,一定要使各个分句之中的喻体相互和谐,即共同处于一个审美层面之上,或属于同一类事物形象。如杨朔《画山绣水》片段:
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
[即时应用5]
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比喻句,使整个语境构成排比。
品味语文,             ,                   ;品味语文,             ,                   ;品味语文,              ,                   。
参考示例:就像咀嚼一杯香茗 温馨的气息沁人心脾 就像荷叶上刚沁出的一滴露水 生命的气息传遍全身 就像山溪间一股流淌的清泉 纯然,质朴
(四)引用或化用诗词名句,增添色彩
积极地将自己背诵储存中的诗文名句与自我语言融合,妙合无痕地转化为作文事例或议论或抒情;或将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词或标题词语巧妙嵌入到诗词名句中;或选择贴切的名人名言,这样必然能增强作文的文学色彩和文化底蕴,充实内容,突出主题,提升其语言品位。如《深阅读之美》:
深阅读似佳茗,须细品,须在风静人定的夏夜想起那“留得枯荷听雨声”
的闲情;须在金风袅袅的黄昏想起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须在浩浩江水边想起那“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深阅读,是一种更贴近心灵的阅读。
还记得那支梅吗?凌霜傲立,却引得群英嫉妒,她不怨;同样是她,即使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她也不恨。因为她的骨子里流着一股血,透着一种精神;因为有一团火在芳香中燃烧,那是她的全部啊!是的,她用她的全部在诠释着一如既往的香味——因为执着。
————————————————————————————————
在引用名言名句之后,随之将其中关键词语用引号引出,进行跟进式评价或者翻新,为我所用。如:
常言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一“忍”一“退”,便是适度的示弱。它需要一种宽广的胸怀和博大的胸襟。《适度示弱天地宽》
—————————————————————————————————————— [即时应用6]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诗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的色彩是瑰丽的、灿烂的。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的形象是清新的、明丽的。
“浅深春色几枝含,翠影红香半欲酣”,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是美好的、馨香的。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还是自由、灵动的。
(五)恰当运用排比,形成气势
排比能构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语势得到加强,感情得到加深。用排比点题,可以把中心阐述得更严密,更充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如《凝视》片段:
请凝视长江,你会忘掉失落,拥有新鲜的血液;请凝视大海,你会忘掉酸楚,拥有宽广的胸怀;请凝视高山,你会忘掉悲伤,拥有高大的形象;请凝视远方,你会觉得所有的挫折和痛苦都不值一提,你就会拥有世界,拥有温暖的阳光。
[即时应用7]
请在“魅力”“风度”中任选一个为话题,列举恰当的实例,运用排比句式论述其作用。
 &&&&&&&&&&&&&&&&
&&&&&&&&&&&&&&&&&&&&&&&&&&&&&&&&&&&&&&&&&&&&&&&&&&&&&&&&&&&&&&
 &&&&&&&&&&&&&&&&&&&&&&&&&&&&&&&&&&&&&&&&&&&&&&&&&&&&&&&&&&&&&&&&&&&&&&&&&&&&&
参考示例:(1)魅力是蒙娜丽莎迷人的微笑,是迈克尔·乔丹的临空灌篮,是巴蒂斯图塔的飞脚抽射,是白石老人的虾,是悲鸿先生的马……
魅力是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是李清照低吟“寻寻觅觅”,是球王贝利灵巧的脚,是拳王泰森刚劲的拳……
(2)风度是大雨中为人撑开的小伞,是烈日下替人遮荫的大树;风度是诸葛亮空城上坦然的琴声,是周总理外交中从容的回复;风度是指挥家飘逸的手势,是思想者睿智的头颅;风度是司仪得体的举止,是模特优美的款步;风度是卓别林的帽子,是王羲之的行书……
(六)适时对比,是非鲜明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对比来描写,事物的特征更突出;运用对比来抒情,感情更鲜明;运用对比来议论,是非更分明。如:
你不似灰蒙蒙的春雨,你缺少那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轻巧和缠绵;你不似疏疏朗朗的秋雨,你没有那种“雨打梧桐响清秋”的冷凄;你不似那霏霏连绵的梅雨,整日整日地滴答个不停,叫人感到窒息和气闷;你不似那令人心烦的毛毛雨,像帘子似的老是挂在窗前,把一切美好的景物全给遮没……你是独具个性啊。
[即时应用8]
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之与前或后形成对比。
每个人对人生的价值都有困惑。
中国有句古语“君子不受嗟来之食”,却也有“大丈夫能屈能伸”;有李白受不得半点委屈而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有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有项羽刚直不阿自刎于乌江,也有刘邦忍气吞声最后成就霸业。
精选句式,追求语言的灵动美
(一)灵活运用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等
在议论和抒情中,应主动调遣设问句。设问句能够鲜明地提出问题,引出观点和感情倾向,还能把思维引向深入;可以设疑问难,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反问句可以表现出强烈的判定作用。在论证过程中,反问句还可以强化语气,增强论辩的力度。而感叹句的作用主要是强化感情,使议论充满激情。如《彼岸花》中的两段文字:
距离,是何神物?有着这般神效?隔着时间或者空间的河流,为何我所看见的彼岸是姹紫嫣红,是火树银花,是曼妙芳华?
我想说,或许距离是那盏神灯,或是那句“芝麻开门”。距离,它开启了许多童话和美好。
[即时应用9]
请用具体的事实回答语境提出的问题。
汉语是什么?汉语是 &&&&&&&&&&&&&&&&&&&&&&&&&&&&&&&&&&&&&&&&&&&&&&&&&&&&&&
 &&&&&&&&&&&&&&&&&&&&&&&&&&&&&&&&&&&&&&&&&&&&&&&&&&&&&&&&&&&&&&&&&&&&&&&&&&&&&
 &&&&&&&&&&&&&&&&&&&&&&&&&&&&&&&&&&&&&&
&&&&&&&&&&&&&&&&&&&&&&&&&&&&&&&&&&&&&&&
 &&&&&&&&&&&&&&&&&&&&&&&&&&&&&&&&&&&&&&&&&&&&&
——受正统文化熏陶的学究如是说。
参考示例: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受过宫刑者的《史记》,是执过羊鞭者的旄节,是为求一字捻断的数茎须,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
(二)灵活运用长句与短句
长句字数比较多,结构比较复杂,节奏舒缓,表意严密、细致、精确。短句结构简明,节奏紧凑,表意简洁、明快、有力。因此,我们在缀句成篇时,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根据整篇的语言格调,慎重选择。或用长句,或用短句,或长短结合,如果调配得好,语言就能因此增色。在一般情况下,高考作文中应该禁止连续的长句出现,应以中短句为主。一般而言,短句适合人物对话,中短句适合高考文体作文的议论、叙述、描写、抒情,点缀一些长句适合更加严谨的议论。
具体运用时可以把一句长话分为两三句说,避免病句;点缀一些独词句、短语句、省略句、文白相间句;有意识地利用逗号和破折号点断长句。如高考满分作文《我的财富》:
我欣喜,我庆幸,因为我有一笔属于我的财富。财富者,或钱,或物,却总不外于二者范围:精神的和物质的。而我的财富,却是书。
[即时应用10]
选择一个典型人物,运用长短句结合的技巧来论述“坚强”,不少于100字。
 &&&&&&&&&&&&&&&&&&&&&&&&
 &&&&&&&&&&&&&&&&&&&&&&&&
 &&&&&&&&&&&&&&&&&&&&&&&&
 &&&&&&&&&&&&&&&&&&&&&&&&
 &&&&&&&&&&&&&&&&&&&&&&&&
 &&&&&&&&&&&&&&&&&&&&&&&&
参考示例: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徘徊,他迷茫,他无奈,他痛苦,他挣扎,但是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坚强。于是,那坚强的翅膀承载着人生的真谛,飞翔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他就是用灵魂演奏生命音符的刘伟。
(三)灵活运用肯定句和否定句
在议论和抒情中,应主动调遣肯定句和否定句。这就需要坚持对事物进行“一分为二”地分析。也就是说,有了肯定,要由肯定联想到否定,有了否定,要由否定联想到肯定,努力发现矛盾着的肯定和否定,看到二者的矛盾关系,明确二者的矛盾内容,还要注意矛盾中的统一。这种依存指两种句式互为配置,既可以在语言碰撞中鲜明地表达作者的爱憎倾向和观点,还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波澜起伏,而且兼有抒情的功能。做好这两种句式的配置,必然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满分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有人说这翅膀不存在。不,我的心分明看到那些从我眼前走过的伟大的先人们,都带着他们的翅膀。这翅膀带他们飞上了天,它洗涤了人们的心灵,净化了人们的灵魂。
[即时应用11]
用“天才”“怪物”“民众”组织一段话,表述一定的观点,运用肯定句和否定句结合的形式。不少于50字。
 &&&&&&&&&&&&&&&&&&&&&&&&
 &&&&&&&&&&&&&&&&&&&&&&&&
 &&&&&&&&&&&&&&&&&&&&&&&&
 &&&&&&&&&&&&&&&&&&&&&&&&
 &&&&&&&&&&&&&&&&&&&&&&&&
 &&&&&&&&&&&&&&&&&&&&&&&&
参考示例: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锤炼词语,力求语言的生动美
(一)适量加入口语、对话语
主动地在文章中加入适量的口语化的语言、对话式的语言,这样可以增强阅读时的亲切感和感染力,并且为作文增加较为浓郁的生活气息。适合在记叙文中穿插运用。如《红楼梦》片段:
三姐指着贾琏冷笑道;“你不用和我花马掉嘴的,咱俩是‘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提着影戏子儿上场——好歹别捅破这张纸’。”
[即时应用12]
根据提示,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必须能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我外婆虽识字不多,一生与土地打交道,可外婆乐观、勤劳、泼辣,并且是个天才的语言学家。有一次我们兄妹三人携儿带女回家去看外婆,街坊邻居们都说我外婆有福气。
我外婆说:“要说有福气不假,我这人对歇着没仇,对好吃的没意见;白面是自个儿磨的,果子油儿是自个儿挤的;菜哪棵长虫,哪棵没药,俺自个儿清楚。能吃能睡能干活,这不是福气啊?”
还有一回,已近80岁的外婆从地里点玉米回家,碰上了几个早已告老休耕的同龄人,他们说:“还不服老啊,使里慌(累)不?”
外婆很自豪地说:“使里慌(累)?我是属马瞪眼的,不怕日头晒,不怕大风刮,有口水儿就能支棱起来。”
结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二)适度的大词小用
高考作文表达时过于严肃,不免给人沉重感、压抑感,适度的来点大词小用,来一点幽默,讲一点俏皮话,能使文章形象生动,活泼有趣,使语言变得灵动通脱,使表达的内容幽默风趣,增加其新颖性和情趣性。这既可以运用于记叙文,也可以运用于议论文。如:
每当我端详着自己元帅般的剑眉,将军般魁梧的身材,作为一名普通中学生的我,心中便会油然升起一种“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豪情。——报考军校,是我从小的志愿。
[即时应用13]
请写一段考完试后的心理状态,要有适度的“大词小用”。
 &&&&&&&&&&&&&&&&&&&&&&&&
 &&&&&&&&&&&&&&&&&&&&&&&&
&&&&&&&&&&&&&&&&&&&&&&
 &&&&&&&&&&&&&&&&&&&&&&&&
 &&&&&&&&&&&&&&&&&&&&&&&&
 &&&&&&&&&&&&&&&&&&&&&&&&
参考示例:终于考完了,我暗自估计了一下分数,还不错,可以向父母“辉煌”了。顿时,我觉得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走路也有劲了“(新钙中钙高钙片广告词)
”。我深刻体验到我的生活将进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时期”。
(三)文白语言融合法
行文构思时,在以现代汉语为主体的表达平台上,可以在以下内容中加入少量的文言词语。其表达效果既凝练,又深沉,且往往具有情感因素:
(1)结尾段的独白或抒情;
(2)与特定对象的强烈抒情或感情交流;
(3)悲哀、愤慨、无奈等情绪的表达内容。如:
相信“风沙渡”的主人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世俗的商人吧?如果不是一个来自黄土高原的汉子,也必是腹藏诗书但不得不囿于世俗的文人。否则,怎会有如此豪情、如此透着古韵气息的招牌?
考完后,我必去“风沙渡”。酒菜已不重要。小酌后,与老板相视而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即时应用14]
下面是一篇作文的结尾部分,请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言语句,结束全文。
身处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焉能忘本?子为猫,本在捉鼠;子为人,本在图学。
然而,遍审天下,“忘本”者确实有之。前段,曝光的一篇论文在某学术单位被连环抄袭。这真是个笑话。作为研究者,本应去潜心钻研,潜心治学。然而却利用别人的成果去沽名钓誉,这不是忘记自身职责了吗?
__呜呼,尸位素餐!
总之,高中生要消除语言“有个性”“有文采”高不可攀的思想,多读“有文采”的精美时文和语言有特色的高考佳作,确立适合自己实际的语言目标,掌握方法,认真训练。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使自己的文章闪现出亮丽的色彩。
第四编 佳作观摩篇
作文的提升,范文借鉴是关键。,我们依据高考阅卷老师评出的10个高分点,遴选出2013年高考满分作文中典范之作,编写了10个讲座的高考范文赏鉴及高分技法点拨。,为让范文借鉴更加直观生动,让枯燥的作文讲评“活”起来,我们将本部分制作成课件光盘,注入了更多互动性的元素,让师生在品评交流中有所感。一样的范文,不一样的解读,不一样的收获!
第1讲 切合题意
所谓“切合题意”,就是对作文试题上展现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确切理解它们的全部含义,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切合题意”主要是理解试题所要求的作文的角度、内容、中心文体和字数等。
[考题再现]
(2013·北京高考)阅读下面的对话,按要求作文。(60分)
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颇具时代气息的材料作文题。题目以“科学家与文学家谈手机”为背景,充分阐述了“科技深刻影响了现代人的生活”这一主题。在材料中,科学家着眼于技术进步,文学家则更关心人文领域,两种思维方向,都有着一定的导向意义。考生在审题立意时,可以:
1.从科学家的认识角度出发,谈科技(手机)引领(改变)生活。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科技的发展带来生活的日新月异,大到国家发展,小到个人生活。
2.从文学家的观点出发,谈科技(手机)对生活的深刻影响,正反两方面影响都可以。正方面,手机带来了人与人交往的便利;反方面,科技的发展,让人变得浮躁、功利,缺少了温馨、浪漫的诗意生活。
3.从科技成果是一把双刃剑的角度,谈科技成果只有服务社会才有意义,危害社会就是弊端,需要正确对待。
[范文讲评]
&(议论文) 
切合题意剖析
①题目直接扣材料,可见考生读懂了材料,读透了材料,做到了切合题意的第一步——行文之前审题准。
②比喻开头,简洁形象。开宗明义,点明科技的作用。做到了切合题意的第二步——行文之始入题快。
③运用典型事例排比,承题分析科技改变生活。做到了切合题意的第三步——行文之中析题明。这是事例论据切合题意。
④分析论证。议论文行文中切合题意不仅事例要恰当典型,围绕论点分析事例也是切合题意的要素之一。
⑤本段为一般事例,与上文的特殊事例形成对照,概括人类进步中科技的作用。回扣题目,扩展到主旨方面上来,继续在行文之中“切题”。
①让科技之光引领生活
②如果说生活是漆黑的夜空,那么科技便是闪耀在夜空中的月亮,皎洁亮丽;如果说生活是广阔的海洋里的航船,那么科技就是导航仪,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
③爱迪生穿越到今天,一定会惊讶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当年瓦特发明蒸汽机时曾轰动世界,今天我们坐在电气化的火车上,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一个苹果从树上落到牛顿面前,聪明的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给我们带来了科技的成果;发明大王爱迪生的一千多项发明,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起了巨大作用;我们的前辈万户先生曾经把火药绑到板凳上,想飞上蓝天,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他的名字却被牢牢地写在了蓝天上。
④生活离不开科技,科技在为生活服务。可以说,点点滴滴,时时事事,科技无处不在。
⑤人类前进的每一步都凝结着科学的力量。我们的劳动工具从使用石器——耕犁——机器系统——电脑的发展,这一过程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把人们从艰苦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不断改变异化劳动的性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很多艰苦繁重的劳动将由机器人完成,人类的劳动强度大大减弱,劳动时间大大缩短。未来,劳动最终将成为快乐的事情。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的生活质量会越来越高。
⑥宕开一笔,谈科技的负面影响,扣题目中的“引领”,具有辩证思想,是“引领”,不是“决定”,就看人们怎样运用科技,与前文形成正反两个角度,使论述全面,从而切合了题意。
⑦本段首句承上启下,接着分析透辟,闪耀着理性光芒,继续强调科技的“引领”作用。
⑧回扣前文,升华主旨。做到了切合题意的第四步——行文之末扣题紧。
⑥我们享受着科技,感谢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给我们创造出幸福的生活。但科技的发展也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中的变数增多,人们也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和挑战。如空调的使用会给环境带来污染,手机、电脑用多了会使人受到辐射的危害。某些发明创造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核武器用于战争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对于科技我们必须谨慎。
⑦科技具有两面性,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人类运用科技的过程中一定要扬长避短,为人类造福是第一要务。而要克服科技自身的局限性,更需要我们不断地发展科技。科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在感受科技奥妙的同时,更应该走近科学,因为科技的发展是每一代人不断向前推进的结果。
⑧科技引领生活,科技就在我们身边。要发展科技,现在就应该培养我们的科技创新精神,多思考,多实践,参与科学,走进科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切合题意剖析
①题目设置悬念。
②开篇“穿越时空”,既显示出本文的文体,又紧紧扣住材料所反映的主题“科技”,切合题意的同时又领起了下文。
③写作视角再进一步缩小——手机,紧扣材料中的关键词,便于编制故事。
(记叙文)       
①隐 形 网
②一天,时光机将爱迪生带到了今天,他便在这个以他的发明为起点的科技社会里漫步,感受着浓郁的科技气息。
③21世纪人们首选的通讯工具——手机,自然而然地引起了爱迪生的格外关注。各大手机卖场柜台里躺着的各种手机这时也不再沉睡,热情地介绍起自己来了。
④用手机自述的形式,写出手机的发展与作用,新颖别致而又紧扣主题“科技”。
⑤以爱迪生的感叹水到渠成地点出主题的第一个层面。
⑥运用过渡段,以爱迪生的眼光看科技进步给社会带来的发展,又暗示下文。
⑦紧扣主题行文。以爱迪生的发现叙写一些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深入地剖析——手机的普及,使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减少了,淡化了人际关系等,有很强的时代特色。
⑧以爱迪生的又一次感叹结束一些社会现象的叙写,点出了这些现象背后隐含的主题——利的后面,还有这样大的弊。
④“哦,我是iphone,是手机里的高端产品,我的功能之强大,是其他手机所不能比拟的。每次我的新品推出,总能引起一场抢购风暴……”“哦,我是小米,我的反应速度可快了,触屏手写,一点一个准……”“哦,我是山寨机,拥有和它们一样的外表,比它们的价格低廉,我啊,超经济实惠。”
⑤各种款式的手机,让爱迪生看花了眼,不禁感叹起科技进步之快,人类智慧之树的苍翠繁茂。
⑥他走在大街上,看着繁华的街市,熙攘的人群,却莫名地涌起了一种陌生的感觉。人们匆忙的脚步,似在地上飞驰一般不留任何痕迹;高耸的大楼如同一座座灰色的牢房,没有丝毫的生机;汽车的轰鸣声,嘈杂喧嚣,震耳欲聋……尤其是他所到的每一处,都有色彩、款式各异的手机呈现在他眼前,然而,他又发现……
⑦办公室里,手机传递着商业信息,架起了金融的桥梁;家中,年过花甲的老人握着手机,欣慰地听着手机那边传来的关怀声“天冷了,多加衣服,注意身体……”;情侣们的手中,各执手机,用它传递着相隔千里却又近在咫尺的爱意……可是,同一座城市中,饭店里的老人看着儿孙们手里的手机,却有一种插不进话的尴尬,儿孙们眼里只有手机,却看不到老人内心的孤独;学校的寝室里,午夜的漆黑总会被手机屏幕的光亮打破;自习课上,总会有人用手机中的网络小说代替原本应认真习读的课本。思想上的走偏,行动上的散漫,不禁让人联想到“于国于家无望,古今不肖无双”的评判。可是,那些沉溺于手机阅读的少年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浪费着自己花样的青春年华。
⑧“原来,利的后面,还有这样大的弊。原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把科技的硕果运用到极致,物尽其利。”爱迪生又感叹道。
⑨⑩以爱迪生自言自语地透露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深化主旨,呼应前文,结构严谨,又做到了结尾紧扣题意。
⑨“是啊,以手机为代表的科技产品,像双刃剑,像隐形网,虽然架起了人与人之间的桥梁,沟通了世界的发展,但也消耗了人们太多的时光,束缚住了人们自由翱翔的心灵,让人们不知不觉地成为了它们的‘囊中物’。”
⑩“科技本就是这样,用好了,会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收获,用不好也会带给人们无法预料的灾难。好吧,我要走了,回到我的那个时代去,但不管怎样,我都相信,科技总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朝着对人们有利的方向前进。”
&[技法总结]
切合题意“四步法”
切合题意“四步法”是“行文之前审题准、行文之始入题快、行文之中析题明、行文之末扣题紧”。
第一步,行文之前审题准。
“行文之前”就是要抓审题。审题不准,就意味着没有深入到高考题目的要求中。高考作文是一种要求作文,它可以是话题,可以是材料,还可以是命题等形式,但是任何一种形式都是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要求来作答的,因此审题实际上是让考生走进高考的要求,了解高考作文的目的、价值指向、情感态度、个性需求等,当然命题者是充分考虑到了考生的实际情况的,做到了符合考生的要求、考生的实际学习的知识能力、行为规范甚至是材料储备,让考生能够写,并且能写得好;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准确把握命题者的要求和考试题目本身的要求,那么我们就会与高考的要求相差甚远,所以我们讲“切题”首先就要审准题目,所谓“准”就是与命题者情感能相通,能与时代的要求相一致,与自身的个性相吻合。至于具体的审题要求我们在这里不能一一展开说明。因为给定的材料不一样,方法就不一样;出题的形式不一样,要求就不一样,不过“准”是保证切题的首要前提。
第二步,行文之始入题快。
“审题”只是行文的准备阶段,我们说的“切题”主要是对于行文而言的。我们一旦行文就需要在整个过程都要做到“切题”,在“行文之始”我们要做到“切题”就是讲究“入题快”。所谓“入题”就是说在一篇文章一开始就要紧扣题目,就是要在文章开始就亮出自己的观点、态度或者情感,“入题快”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扣题”。“扣题”就是要把握材料或要求概括材料,不能松散,要做到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利用材料的主要关系,不要全文照搬,要有选择地使用与自己主旨、题意相吻合的内容,当然也不能只是抓住只言片语,甚至是断章取义,要对提供的材料进行概括;同时“入题快”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概括材料+分析原因+提出观点;二是现实现象+材料分析+两者对比得出结论;三是形象描述+抽象概括+提出结论;四是综述万象+演绎材料+引出结论。不管使用哪种方式,都要很快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三步,行文之中析题明。
做到了在“行文之始入题快”,那么我们下面要做的就是文章的主干部分,这部分是行文的关键,要保证文章始终“切题”就必须做好这一步,其实我们要做好这一步主要就是要注重一个字“析”,即围绕文章的主旨和文意来加以分析,在分析时要集中,也就是“明”。可以采用三种方式:
一是分段式的分析,就是把文章的主旨切分成几个部分,然后分部分来加以一一分析,每段都分析了,综合起来就是文章的题意。
二是平面式分析,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议论文的分析模式,始终围绕“为什么”来分析。在做好这个分析时可以从正面举例论证,再从反面举例论证;还可以先从过去举例论证,再从现在举例论证,这种方式在分析题意时是从平面的角度来把握的;不过注意在举例论证时要注意做到有层次、有梯度、有方向、有对比,否则文章会变得很冗长拖沓。
三是辐射式分析,所谓“辐射式”就是围绕这个主旨题意,分析它的条件、前提、原因、结果、变化、缺陷等各个方面,实际上是要求我们运用多方面的思维,多个角度来解析主旨的含义。
第四步,行文之末扣题紧。
在完成文章的主体后,最后一步就是“行文之末”,我们不能小看这一步,做得好可以使文章熠熠生辉,否则就会是狗尾续貂。我们时刻要考虑行文的要求“切合题意”,在“行文之末”要做到这点就要抓“紧”,所谓“紧”就是在文中的这个部分尽可能把文章的内容高度概括一下,这样既可以首尾呼应,还可以使文章有分有总,浑然一体。
第2讲 中心突出
中心突出要求作文能够表现出作者基本的观点或鲜明的意图,其特点是集中、鲜明。一篇文章要有明确的中心,考场作文不要写多角度的令人费解的文章。为此,写文章时,一定要做到中心突出,不游离中心。
[考题再现]
(2013·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70分)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这段材料的核心是探险者的举动给栖息在山洞中的蝴蝶带来了影响,人的举动虽然微乎其微,却迫使蝴蝶“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由此考生可联想到类似的事情,小到个人,大到集体、社会都行:一个无意的举动给别人带来的伤害;平静的内心世界被外界的喧闹打破;现代文明对传统文明的冲击;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侵蚀;道德冷漠对社会良知的消极影响;金钱至上、炫富攀比、急功近利、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对淳朴民风的渗透;等等。根据这些联想到的事情,运用多向辐射法就可确定不同的立意。
中心突出剖析
①题显论点,暗含中心。文题来源于材料,但没有局限于材料,简明、形象、鲜明、生动。可见作者审题立意之准。
②回扣材料,暗扣题目,引出中心论点。
③在概述材料的基础上,让“蝴蝶”成为美的化身,迅速亮出中心论点,确立中心。
④开头运用过渡句,奠定了从反面论述分析的基础。
⑤诗词名句信手拈来,句式整齐,彰显文学功底,又紧扣中心。
⑥处扣题,突出中心。
⑦引用罗丹名言,翻出新意,突显中心。
[范文讲评]
&(议论文)      
①熄灭蜡烛,莫惊扰美
②幽静的山洞,美丽的彩蝶,令无意闯入者们敛息凝神。摇曳的烛光映着斑斓的蝶翼,美得叫人讶异。然而,正是这一点似乎无害的烛光惊扰了这些美的精灵,使它们慌张退避。
再次前来膜拜的旅者们的心理会如何呢?惊讶,懊悔,失望……但他们悟到了:③宁静之美易被惊扰。熄灭蜡烛,让美长存心中,才是最好的选择。
④但是,悟不到这一点的人太多了,因此美被惊扰的例子常常刺痛每一个爱美之人的神经。
⑤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感伤在七彩霓虹的逼视之下无所遁形;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明快被鼎沸的人声惊到九霄云外;当“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深情被汽船的鸣笛声掩盖成轻得听不见的叹息……
⑥美呢?
⑦有人说:世间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要说:世间发现美的眼睛已经太多了,还缺少保护美的心灵。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爱美”绝不等同于“拥有美”——甚至,“观赏”与“欣赏”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用目,后者用心。心可以抵达目所不能企及的远方。
⑧彩色兵马俑的事例与材料高度吻合,充分论证了“在寻找美的过程中,我们的无心之失可能造成了对美的惊扰”的观点。
⑨说理又深入一层,中心更加突出。
⑩结尾回扣文题材料,再次点题,深化中心。
⑧世人观兵马俑,往往感叹其规模宏大,令人震撼。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兵马俑并不总是这样“灰头土脸”的——在刚出土的时候,它们色泽光鲜,一如山洞中那些美得使人屏息的彩蝶。然而,人们惊叹和艳羡的目光惊扰了那华美的色泽。一夜之间,彩色尽数褪去,留给世人的只有灰色的惋惜和遗憾。一连挖了几个坑洞,一边收获了几万声叹息。终于,科学家们放弃了发掘,像失落的旅者们一样,默默地退出。何必发掘呢?与其一次次被美攫住呼吸,再一次次顿足于美的消逝,不如还美一个宁静而适宜的栖身之所——我们知道,在那里,在厚厚的黄土下,有一群美的精灵,这就够了。
⑨在寻找美的过程中,我们的无心之失可能造成了对美的惊扰,进而使美畏缩、退避。我们要熄灭的,又岂止是石壁上的烛火?对美的占有欲、以“美”之名追名逐利之心、面对名利之美时太过波澜的心境……都会构成对美的更大的威胁。
中心突出剖析
①虽然是记叙文的题目,依然用关键词“蝶”扣材料,还设置了悬念。
②撷取片段材料,暗含“细节”作用之大,而后反其意用之,明确本文中心——细节成就了爱。
③回忆事件,并突出事件的起因,为下文作铺垫。
④时间的推移,继续为高潮的到来作铺垫。主要人物的出场真实可信。
⑩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吹灭石壁上的烛火只需一口气;面对被惊扰的美,退步抽身则需要道德感和责任感,更需要悔过的勇气和决心。褪色的兵马俑已经成为永恒的痛,躲进山洞最深处的彩蝶还有回归故土的可能。愿你我熄灭心中那躁动的烛火,莫将美惊扰。 
(记叙文)          
①我心中的蝶
②小小的蜡烛,让蝴蝶退到山洞深处。可是,同舍的你,你知道吗?你父亲的一举,让我心中的蝶,向爱的深处飞去。
③昨日,天气闷热。清晨起身,两脚肆意将被子踢开,背起书包,向教室冲去,丝毫不顾床铺的凌乱与不整。
④午间回舍,见一衣衫褴褛的中年男子满头大汗地站在宿舍门口焦急等待,渴盼的眼神望着走廊尽头,期待着自己孩子熟悉的神情与身影。只见他皮肤黝黑,头发杂乱,穿着件玄色衬衫,裤脚挽着,活像一个渔翁。
⑤语言符合人物身份。
⑥详细的对话描写,突显“爱之蝶”形成。
⑦心理描写,也是议论抒情,为再次明确中心埋下伏笔。
“叔叔,您好。您是大伟的父亲吧?”我客气地打了一声招呼,然而眼里却有一丝鄙薄和蔑视,打开了宿舍门。
⑤“娃子,你好啊……”
“大伟吃饭去了,要不您先等等?”
“行啊……”他慢步走进宿舍。微风拂过,我闻到了他身上浓浓的汗味。我似乎有些不满。“叔叔,您等等他吧,我先吃饭去了。”我冷冰冰地甩了一句,冲他眉毛一挑,拂袖而去。
饭后,炎炎烈日。明天要高考,风拂大地,更拂动着我烦躁的心。
⑥当我推开宿舍门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定睛一看,自己的床铺被收拾得整整齐齐,连盆中堆放了几天的衣服也不翼而飞,挂在了走廊中间。而他,大伟的父亲,仍在卖力地拖着地。
“叔叔,您……”我一时语塞,“您……帮我……您……”我眼中一阵酸胀,“太……太谢谢您了!”
“没事,都是孩子。”他冲我憨憨一笑,“都是孩子,都需要照顾。”
我的心如同受到了飞来石的撞击,似花瓣一般散落开来。远离父母,却让我体会到了人间的温暖。回忆我鄙薄势利的态度,我深深地低下了头。
⑦随后,我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鲁迅说过:“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然而却有太多太多的人在生活中苟活着,享受奢侈,忘掉了自己最初的样子。难道我的祖辈不也跟他们一样,在底层中挣扎过吗?
“孩子,这儿我买了个西瓜,天儿热,你和大伟两个把它切了。”
“叔叔,我……”我哽咽着。
“还有明天啊,一定要好好考。孩子,身份证、准考证不要忘了……”
“叔叔,我……”我哽咽着。
“还有明天啊,千万别紧张。”
“叔叔,我……”我哽咽着。
⑧结尾并不是简单重复开头,而是首尾呼应,强化中心。
傍晚,他瘦小的身影挪出大门,我目送他远去。
⑧小小的蜡烛,让蝴蝶退到山洞深处。可是,同舍的你,你知道吗?你父亲的一举,让我心中的蝶,向爱的深处飞去。
&[技法总结]
&中心突出需要“三步骤”
第一步,要明确中心。
要做好审题立意工作,应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分析,最终确定一个中心。高考作文有些题目只含有一个中心,而且中心很明确,而有些作文题则含蓄有深意,表现出几个不同的中心,特别是材料作文,要认真分析材料,把握材料的深刻含意,确定一个角度,一个中心贯彻始终。还要防止行文中间不知不觉改变中心,而偏离题意。
第二步,要紧扣中心。
是指选取的材料,表达的情感或观点一定要与中心密切相关,与中心无关和联系不紧的话坚决不写。
第三步,要点明中心。
就是指揭示中心的主旨句必须用准确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揭示中心的关键词要在作文中明确出现。具体要把握好作文中的以下几个关键环节,收住散漫的“心”,执着一念,把文章的中心明确地表现出来。具体有以下五个环节:
1.标题:心有灵犀。
应试作文最好要让标题的语意中心和既定的文章中心灵犀相通,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这样的作文至少也会被归到“符合题意”的一等文里。但是,标题不可过分直白或浅显,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那种直接表达立意的文题别人也会首先想到,重复雷同的结果自然是谁也占不到便宜。因此,给文章命制标题大有讲究:上等的文题往往含蓄蕴藉,句式别致;次等的文题应该表意明确,句式典雅;三等的文题往往是有所联系,句式常见;末等的文题则是言不及义,句子不通。
2.题记:心心相印。
题记不是作文的必要内容,若说有用,突出中心应该是它的主要使命。上乘的题记应该语言精警,揭示主旨。与立意巧妙契合的名言佳句,灵感乍现、偶然天成的哲思睿语,都可以作为题记。写文章时,如果担心自己曲径通幽的行文思路阅卷者不容易看清,就最好用题记进行有意地诠释或交代。值得注意的是,题记切不可为了形式别致而附庸风雅。因为,这样的题记不仅不能为文章增色,反而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3.开头:坦露心声。
&“文似看山不喜平”的规律,适合惯常的写作或文学创作,但应试作文则要尽量避免。因为,八百字的篇幅很难承载一波三折的曲笔,快速阅卷更是根本不允许逐字逐句欣赏文章中的微言大义,所以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点名中心,是应试作文首选的开头方式。
4.主体:专心致志。
坚守主旨,抓紧主线,把握基调,不离不弃,才能写出中心突出的文章。
5.结尾:言为心声。
我国传统的作文写作强调“凤头、猪肚、豹尾”,要求结尾要掷地有声、力度强劲。换句话说,就是既要重申主旨,再次传达出“中心”意思,又要注意和开头呼应,和主体照应,在迁移、拓展中深化主旨。
第4讲 内容充实
所谓“内容充实”,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材料有较高的质量,内容丰富,所选材料对表现中心来说是必要的、足够的,而不是单薄的。这里的“内容”是指写进文章的思想感情、人物事件和数据资料等等。记叙文中的记叙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文中的议论要素明晰,论据充足;说明文中的说明属性清楚,资料充分。
[考题再现]
(2013·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饿、风雨都无法阻止,它毅然决然地向上飞。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答道:“我愿意。”
&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着下班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两则材料共同的关键词都是“我愿意”;还有一个关键词是“值得”,第二则材料暗含了该词。第一则材料中的“它”表面上看是一只鸟,实际上象征着高飞的人——只要能飞上高山之巅,即使精疲力竭、伤痕累累,因为值得,也就无怨无悔。第二则材料则是强调要花些时间陪父母。大体而言,两段材料描绘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表达了不同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在语言表达上,两段文字均以“愿意”收束,暗示着不论主体选择哪种人生态度,均应听从内心召唤,以自觉、自愿、主动为前提;也有强调“愿意”之于人生意义的重要性的意见。加之两段文字的表达都比较形象,意蕴较为丰富,故对题意的把握应该审慎。
材料一的寓意,可以理解为一个主体为追逐自己的理想而奋飞,即使经受挫折、磨难与伤痛也无怨无悔。材料二的含意,可以理解为主体在陪伴家人的过程中感到满足和幸福;与材料一相比较,表现了另一种生活方式与人生追求。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判断,综合两则材料进行立意比单纯从一则材料出发,思维的层次更高远。如,在人生的选择上并无优劣之分,只要是发自内心的,人生就是幸福而充实的;人生是两面的,它有奋力飞腾、搏击长空的一面,也有安详宁静、温暖幸福的一面,真正的人生不是舍此而取彼,而是两者的统一;从社会的角度,正确看待人生的进退,进则奋力拼搏,实现人生价值,退则回归家庭,安享幸福宁静。
当然,并不否定从单则材料出发进行立意。从第一则材料中,我们可以提炼出“确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奋斗”“人生的磨难”“敢于拼搏,迎难而上”等观点,从第二则材料中,我们可以抽象出“亲情”“幸福”“家庭”等关键词,但是在具体写作过程中,要以“我愿意”为前提,突显服从于内心需要的人生态度,而不能把材料简单地处理成“拼搏”“磨难”“亲情”的话题来写作文。
[范文讲评]
内容充实剖析
①题目形象,有韵味。此考生注意了拟题的技巧,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②概述两则材料,语言简洁,形象鲜明。同时也解释了“猛虎”与“蔷薇”的内涵,切合题意。
③呼应标题,明确观点。
④以苏轼的古代事例从“点”方面论证观点,说理透彻。
&(议论文)      
①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②鸿鹄一心展翅腾飞,在脑海深处猛虎的咆哮怒吼之下风雨兼程,直击山之巅、海之角;父子桌前相守,一时蔷薇香溢,宁静安然,生活于细碎之处尽现美丽清新。
③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两者兼二为一,何乐而不为?
④“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子心中自有虎啸龙吟,如那追逐巅峰的苍鹰,手持刀剑,锋芒逼视,然尽管无畏,也依然不忘在征服的途中追忆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也依然拥有享受生活宁静安详的勇气,长叹一声“此心安处是故乡”!
⑤既是对苏轼事例的分析,又是本文的第一个分论点:猛虎和蔷薇可以并存。
⑥运用雨果、林徽因、孔子等古今中外人的名言从“面”上来分析论证“追求远方与活在当下绝非矛盾”。充实了内容的广度与深度。
⑦提出第二个分论点,也是对上文名言的一个总结,还呼应标题,中心突出。
⑧运用古今中外的反面事例,由点及面地进一步论证,并强化了分析来充实内容。
⑨言简意赅地总结上面这些事例,提出第三个分论点,并且与上文两个分论点形成层层递进关系。
⑩以下两个自然段,重申观点,再次扣题,突出中心而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⑤追求但不苛求,既有猛虎吟啸,也任蔷薇盛开。
⑥雨果曾言:让内心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而林徽因却叹道: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不因一心追梦而忘却了眼下幸福的珍贵,也不因适意的享受而拒绝让自己经受磨砺,巨龙与心篱同样寄居在心中,彼此安然无恙,共同挑起我们真正向往的生活。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远方与活在当下绝非矛盾,而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何非要拆散彼此,而不坦然接纳呢!
⑦享受生活之美,乐在砺炼之痛,猛虎与蔷薇,交相融合。
⑧被誉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一生风华绝代,享誉全球,然而临死前却自责与悔恨于对子女的疏忽。陆游心怀天下,悲悯苍生,时刻吟唱“此身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却痛苦萦心,无法自释;孟夫子虽能“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却也叹恨于一生碌碌无为,遗憾终老。此乃为何?他们无法做到像苏子般收放自如,不是猛虎的啸叫占满了耳际而不闻花香,就是沉溺于蔷薇的爱抚而难以自拔。我们需时刻在心中摆放天平,保持最真实幸福的自我,即使猛虎因伤痕累累痛苦匍匐也能嗅之以花香,即使蔷薇迷醉麻木本心也能怒号以警醒。
⑨猛虎与蔷薇,平衡心灵,度量幸福,此生若此,心甘情愿。
⑩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无论是搏击长空的巨鸟还是乐在平静的父子,都一样幸福美好,真实可贵。
我愿乐享两者,充实真正的生活。 
[技法总结]
议论文“内容充实”讲究四个“度”
议论文“内容充实”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材料有较高的质量,内容丰富,所选材料对表现中心来说是必要的、足够的,而不是单薄的。就是写议论文,论据要典型充足,要让事实说话。
材料丰富并不等于内容充实,这就像一堆建筑材料并不等于一座建筑物一样。在积累材料的基础上,还要学会恰当地“运用”材料,方能达成“内容充实”的目标。
技法一:古今中外充实广度
要写好议论文,必须注意所采用的材料的广泛性即它的“广度”。在这方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取材要兼顾古今中外的各个方面,选取典型材料。
技法二:点面结合充实厚度
点式论证,就是在一个比较大的段落内,抓住某一个事例或某一句名言进行分析论证。它的好处是笔墨详尽,说理透彻。
面式论证,就是在一个比较小的段落内连续铺排三个以上的事例或名言进行论证,一般以排比句的形式出现。它的好处是笔墨节俭而材料丰富。
技法三: 强化分析充实力度
分析是议论文的看家本领。事例和名言只有借助分析这一链条,才能与你要表达的主旨发生联系,所以,列举事例、引用名言以后,还要紧扣中心主旨,对所用的事例、名言进行分析和阐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强化“分析”效果:
1.运用因果推理法分析
运用因果分析法,要在列举事例之后,找出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因果句的形式进行分析说理。因此,写作时应该注意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因果关系的阐释和表述,用原因与结果的必然联系来证明论点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其表述形式常为“(正是)因为……所以……”(由因导果法)“之所以……是因为……”(以果溯因法),“既(然)……就(那么)……”“……因此……”等等;另外,运用因果思维分析问题时,不要主观武断,以免造成论证的似是而非、简单肤浅,要对事物发生的原因进行认真思索,不能只考虑单一的或表面的原因,而应该根据事物的结果和复杂情况,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深入思考。
2.运用假设推理法分析
运用假设推理法分析,就是运用假设因果法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用运用假设因果法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所举的例子是正面的,就要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所举的例子是反面的,就要从正面进行假设分析。其表述形式常为“假如不是……那么……”,“如果没有……怎么会……”,“假如是……那么……”,“如果是……会……”,“即使……也……”等等。
技法四:正反对比充实深度
这种方法,所举事例形成正反对照,然后加以分析,论证观点。也就是将相对或相反的论据摆在一起进行分析论证,从对比中突出、强化其对中心观点的论证力量。
思路:正面例子→反面例子→对比分析或正面例子→正面或反面分析→反面例子→反面或正面分析
注意:(1)要围绕中心论点选择可比较材料,确定对比点。所选对象必须是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论证时要紧扣文章的中心。
(2)正反论证应有主有次。若文章从正面立论,论据部分则以正面论述为主,以反面论述为辅;若文章从反面立论,则以反面论述为主,以正面论述为辅。
内容充实剖析
①用第二人称开篇,写父亲自我贬抑,目的在于突出第二段中我的心愿。
②回扣材料,呼应题目,切合题意,突出中心。
③叙述第一件事情,抓住细节写父亲可谓形神兼备:“提腊肉”“转公交”“点头哈腰”。生动地写出了父亲对孩子的付出与关心,并暗扣“纸梯”。利用细节描写,充实文章内容。
④叙述第二件事情,表现父亲的辛酸和疲惫。写父亲睡觉,同样是从细节着手,分别用了“伏”“侧仰”“打着鼾”等词,让人生怜,更生敬,也为下文情感抒发作了铺垫。
⑤运用排比句式,撷取片段情节,充实文章内容。并回扣一、二段,揭示“我愿意”的原因。
(记叙文)     
①你说你不像别人的父亲那样有本事,你只是个纸梯,纸梯什么也做不了。
②我说我愿意,愿意带着纸梯一路前行。
③去年冬天,你和母亲陪我在北京求学。雪雨纷飞的日子,你一手提着一袋腊肉转乘了三四趟车来到老师家门口,对老师点头哈腰说话的样子和那双被冻裂的大手我至今记忆犹新。临走时你一个劲地拜托老师多关照我,似乎把一辈子的谢都在那会儿道尽了。
④你陪我去购买寄宿用的衣物。结账时发现少拿了一件东西,于是叫你守着购物车排队等着。回来时,发现你竟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伏着购物车睡着了。侧仰着头,轻声地打着鼾。往返拿趟东西只不过三分钟而已,你竟已如此疲惫,那一刻,我久久站在你身边,凝望着你,不忍将你叫醒,嘈杂的超市在我心里突然也寂静了。
⑤十八年来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观察你——那个在我出生时第一个抱我的男人;那个在我生病时鞍前马后照顾我的男人;那个对母亲说“如果你生个儿子,我们爷俩保护你;如果你生个女儿,我保护你们娘俩”的男人随着我的成长已经年近半百。
思及此,我被“年近半百”这个词语所吓倒,我无法想象几十年后你口齿不清,吃饭如同嚼蜡的日子。不知何时开始,你竟变得爱说重复的话,爱随手关灯。你开始变得邋遢,变得一久坐就体痛,变得爬上三楼都会体力不支。你曾经那么英俊。⑥我的成长似乎建立在你的衰老上,我成长的养分似乎就是你年轻的生命活力。
⑥从上面浓烈情感地抒发走向深入地思索,对父亲的爱也变得厚重而深沉。
⑦跳出回忆,进入现实,增强真实感和真切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文章也衔接自然,行文流畅自如。
⑧再次写“纸梯”,交代父亲自比“纸梯”的原因。
⑨抒情来强化内心情感力度,照应标题,呼应前文,结构严谨。
“秋风秋草正离离”仿佛就是你的写照。昔日那个将我扛在肩上的男人如今连提桶水上楼都会气喘吁吁。
你是一个完美的父亲,我却不是一个完美的女儿。我尽全力让自己更加完美,只是为了告诉别人,我配作你的女儿。⑦此刻,我在考场上写下你,我知道,你一定在学校门口焦急地等待着我的凯旋。我给了你太多希望,我不想让你失望。
⑧你曾经跟我说过,你不是大官,也不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你不能像别人的父亲那样当个铁梯子让孩子越爬越高,顺风顺水。你只是一个纸梯,纸梯什么也做不了。
⑨我说,谢谢纸梯,让我比别人坚强,比别人完美。我愿意带上纸梯一路向前。
&[技法总结]
记叙文“内容充实”四技法
记叙文的“内容充实”就是材料丰富,形象丰满。对写人的记叙文来说就是人物有血有肉,有个性特点,有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对写事的记叙文,人物和事件要具体,要有完整的典型的曲折的事件。考生在一轮复习中对于记叙文的写作,常出现的毛病是:以简括的叙述代替具体的描写;有的虽然将记叙的要素交代清楚,但由于缺乏描写,使所记之事不具体,所写之人不生动,所写内容单薄。为此,我们要重视以下四法:
技法一:写“场景”
写“场景”就是摹写自己活动的场景,即作者将目光投向自己的视野,当下、足下、眼下是摄取场景的“主战场”,借助描写、记叙、抒情等手法真实再现,注意特写镜头的运用,还要注意近景、中景与远景的搭配,着力勾勒,以期场景具有动感、立体感以及真实感,将人物活动最精彩的瞬间予以呈现。
技法二:绘“形色”
&绘“形色”指写人叙事描绘景物都要抓住细节,运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来展现,从而充实文章内容。具体“描绘点”为:
1.概括事件具体化
描绘用笔:事件具体化=步步追问+想象延伸+局部细写
例子:有个小钢币掉在地上。
步步追问+想象延伸:小钢币从哪里落?怎样落的?落地后的响声、动态怎样?局部细写:有个一元小钢币,从桌上滚下来,落在地上叮叮当当地跳着。
经过逐步追问,原来的概括事件变成具体形象的事件。
2.模糊人物形象化
描绘用笔: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等手法来描写人物的特征。
3.自然景物人格化
描绘用笔:抓住描写景物的特点→明确写景的目的,写景抒情,当重在想象之景,重在情绪之景→合理的想象和作者情绪的调遣→动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的感觉器官对描写对象本身进行全方位的感知,运用描绘性词语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展现。
技法三:设“悬念”
设“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可以在开头,也可以在中间)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手法。因为悬念是阅读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所以悬念设置得好,就能收到吸引读者始终怀着紧张情绪或关切心情迫切地读下去的艺术效果。具体“设置点”:
1.剪辑一个精彩的片段
一个成功的电视电影导演,往往会把最精彩、最惊险、最刺激的片段或高潮放在开头,借此来吸引观众,增加影视剧的收视率,很多作家也是如此。考场作文,必须建立把最精彩的内容放在开头的意识,力求让精彩的开头迅速抓住读者眼球,激起读者继续读下去的欲望。
2.亮出一个重要的物件
不少文章巧妙地选择了一个贯串全文的线索,这个线索可以是人,可以是事,也可以是物。如果在文章开头,就让这个人、事或物带着几分“神秘”或几分“怪异”闪亮登场,同样能让人心驰神往。
3.创设一个典型的环境
每个故事的发生、展开都需要一个环境,假如在文章的开头,直接把故事场景精心描绘一番,或者精心营造一个或凄凉或优美或静谧的氛围,巧妙地将读者置身于这个环境之中,同样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4.发出一个奇特的声音
这实际上就是“先声夺人”之法,特别是那些奇特的声音:娇小的、恐怖的、尖锐的,各种异样的声音,往往能刺激读者的神经,激发读者的探“奇”欲望,让人不由自主地读下去。
5.制造连续多变的情节
精明的电视编辑,每一集结束时,或挑起新的矛盾,或制造新的事端,或引出新的人物……以各种方式留下一个个悬念,让观众锁住电视频道。作文也应如此,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又产生了,于行文中制造三四个悬念,使波澜不断;也可效仿讲故事,话不说完留一手,或“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吸引读者关注。
技法四:抒“情怀”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但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在记叙中恰当进行一些抒情,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记叙犹如“画龙”,抒情则是“点睛”之笔。一篇好的记叙文决不能缺少抒情。
抒情时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
便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有时可以是一句话,有时是单独存在的自然段。抒情时还要做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优美,在语言的锤炼上下功夫,力求“生动形象”“富于色彩”,要借助于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抒情的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4讲 感情真挚
感情真挚是近年来高考作文中评分标准中一个新的重要标准。这个标准是针对近年来考生作文中的“情感虚伪甚至矫情”而制定的。“感情真挚”,即感情真诚恳切。“真”即真实,真诚;“挚”即诚恳,诚挚。凡是行文真诚、恳切、感人的即可视为“感情真挚”。这是基础等级中对思想内容的基本要求。在评分细则中,一等卷要求“感情真挚”,二等卷要求“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和“感情虚假”的文章就只能打入三等卷和四等卷了。
[考题再现]
(2013·江西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实际情况是,有些同学有这“三怕”(或其中“一怕”“二怕”),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
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不少于700字。
[审题立意]
这是一篇话题讨论类的材料作文。讨论的话题是学生的学习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这三方面时或多或少都碰到过烦恼。如果写自己在这些方面的学习中表现的害怕或喜欢的经历,非常扣题。
要想写议论文,先要审好“周树人”。奥数和周树人是什么意思?是让我们对数学和语文学科的反思。这样,挖掘怕(不怕)奥数、英文、周树人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内容。
要写记叙文,抓住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怕,为什么怕;不怕,又是为什么不怕。“怕”,是大多数学生的体验,但真的思考起来却很难。是努力不够,方法不对还是老师教得不好?写“不怕”,可能只有少数学生的真实体验,思考起来也简单得多:只有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勤能补拙;勤奋加方法加自信等于成绩;等等。从发展的角度来审视:从原来的“不怕”奥数、英语、周树人到后来的“怕”,从原来的“怕”奥数、英语、周树人到后来的“不怕”,能给人许多思悟,如学习方法、意志、精神、品质,等等。行文时谈在学习奥数、英文,接触周树人的过程中有何体验和思考。
无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考生写作时都不能脱离材料中的奥数、英语、周树人(或其一、其二),光谈“怕”与“不怕”,要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悟,深入剖析,构思写作。
感情真挚剖析
①标题一语双关,新颖别致。
②回扣材料,切合题意的前提下,明确观点与情感。
③紧扣材料,联系现实,概述了“三怕”的原因,随即迅速将话题重点转到“怕周树人”,表现出考生对材料的深切理解以及把握重点的写作能力。
④驳斥鲁迅文章“晦涩难懂”的论调,并以古代文学作为反证,指出“对于精华,唯有一字一句仔细琢磨,方得真滋味”,并列举了鲁迅的一些格言。特别是两个反问句的运用,将自己的“喜欢”之情融入说理之中。
⑤言简意赅,总结上文,理直气壮。
⑥调动自己情绪,展开联想,联系当前社会阴暗面,以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复活”的排比句式来表现作者对现实问题的深切关注,以及对正义的渴求。这样写文章,本身就有对鲁迅精神的传承。
[范文讲评]
&(议论文)                                
①“树人”需要鲁迅
②在当下,中学生有三怕:怕奥数,怕英文,怕鲁迅。对于前两者,我倒心有戚戚焉;对于后者,我不仅不怕,反而喜欢。
③当今中国的中学生,目光盯着升学,压力山大。奥数、英文是两种特别的东西,它能帮助中学生走上升学的捷径,中学生总是怕学得不好,拿不到高分,而语文学科无论怎么考,分数既高不上去,也拉不下多少(这是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共识”),且语文课程中的“鲁迅”更是难得如同蜀道,以致大部分同学都“仰天胁息坐长叹”。
④先生的文章博大精深甚至晦涩难懂,确实并不浅显。但这能成为我们怕的理由吗?纵观先秦诸子散文、唐宋诗词、明清小说,又有哪一个是浅显的?对于精华,唯有一字一句仔细琢磨,方得真滋味。“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当生活安逸了,人就被生活所累了。”“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字字珠玑,意味深长,发人深省,难道都让红尘掩盖了它们?
⑤世事沧海桑田,思想却亘古不变。
⑥“鲁迅”这个名词就其本质,已经不再是周树人的笔名,也不是一代文豪的代称,而是正义力量的象征。试看当今社会,孔乙己化身为教授,不是“窃书”,而是“抄书”;阿Q复活了,在网络炫富炫阔;祥林嫂复活了,在底层呻吟;乏走狗复活了,披着专家学者的镀金外衣,依然向着穷人狂吠;闰土复活了,失学打工,没有了美丽的家园……谁怕鲁迅?只有孔乙己、乏走狗、鲁四老爷之流。
⑦说理上升了层面。
⑧文章站在国家繁荣富强的层面上论及“怕周树人”的后果,回应本文立论“‘树人’需要鲁迅”。文章首尾呼应,脉络清晰,议论有理有据,表现出了一种人文情怀。
⑦中学生不应怕鲁迅,应当正视社会现实,不能只沉迷于书本。脱离社会的书本知识断然不能有助于中国的进步!
⑧如果中学生只被奥数、英文统治头脑,只为分数而学,到头来,思想必定是一片废墟。急功近利的学习只能损毁我们的未来,未来中国一定需要思想深邃的学者。怕鲁迅,就必定不能“树人”。“人”树不起来,地平线上就不会升起复兴崛起的希望晨曦!
[技法总结]
议论文“感情真挚”三技法
“文章不是无情物”,议论文也不例外。有人说:记叙文以情动人,议论文以理服人。以理服人就不需要真情实感了吗?显然不是,议论文虽说是诉诸理性,逻辑严谨,但并不排斥感情色彩。相反,情动而后辞发,要想以理服人,必须重视作者与读者之间情感的沟通。
技法一:议论有情,根在一个“理”字
——多用排比、反问句式,理直气壮
议论有情,根在一个“理”字。情感具有推动力,能推动作者深入分析事实,挖掘道理,充分证明论点;情感具有感染力,能够促进读者披文入理,把握主旨。但是,这种感情必须建筑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所要论述的问题庄重严肃,大道理也是毋庸置疑的,这样理就直,气就壮,则态度须自信,感情须充沛,语言运用上也要义正词严,就可多用排比句式强化情感。
技法二:议论有情,成在一个“感”字
——调动自己情绪,展开联想
写作是一种精神劳动,对所表达的内容无动于衷,搜肠刮肚地凑材料,挤语言,写出来的东西不会情文并茂。所以下笔前要努力张开感觉之网,使自己激动,使自己欲辩,使自己的心态从平静区上升到亢奋区,联想有关的人和事,联系某种具体的社会现实,形成真切的感触。借助情感牵引,努力达到不吐不快的境界。在这样的情境下,可使“议论有情”。
技法三:议论有情,重在一个“融”字
——推心置腹,变换人称
议论有情,重在一个“融”字。议论文中的感情色彩不是机械抒情,不是大发感慨,也不是堆砌华丽辞藻,而是对所论述的事理有着较深切的感受,阐述时发自肺腑,竭尽忠诚,说理中融入热烈的情绪,就可以融情于叙事,融情于析理,融情于遣词造句。根据情感需要,也可以运用“第二人称”截取事例,分析论证,形成面对面交流的境界。
感情真挚剖析
①题目简洁,又设置悬念。
②语言优美,流露情感“怕”,为下文作铺垫。
③自然转入记忆中的父亲,对父亲的复杂的情感融入“弥漫着昏黄的夕阳”之中。
④比喻、对比手法的运用,形象地点明“怕”的原因。
⑤类比手法,为下文叙述抒情奠定基调。
⑥叙述初中时,父亲对我的苛求,为下文的情感发展变化蓄势。
⑦写“我”对奥数的害怕。
⑧交代父亲狂热痴迷奥数的原因——奥数决定父亲的命运。
(记叙文)                                 
①父亲的奥数
②岁月的年轮,渐渐地风干了模糊的记忆。思绪的阳光,悄然把记忆中父亲的影子拉得悠长悠长。怕奥数,更怕父亲;因为奥数,更因为父亲。
③对父亲的记忆,总是驻留在数字的路口,总是弥漫着昏黄的夕阳。父亲是一个数学教师,一个无证的乡村代课教师。与众不同的是,当其他教师执着于转正,执着于为生活奔跑时,父亲却顽固于对奥数的追求。④父亲的追求,胜过了花儿对光和热的渴望,胜过了鱼儿对水与草的向往。我怕奥数,怕奥数会无端地将我的童年蚕食;我怕父亲,怕父亲对奥数的痴迷会转化成对我的苛求。
⑤光太强了,热太多了,花儿会枯萎的;水太深了,草太密了,鱼儿会长不大的。
⑥刚上初中,父亲便将奥数凌驾于我的兴趣之上。当别人早已入睡,我却还要执着于难解的奥数难题;当别人在球场挥汗如雨时,我却在题海中乍浮乍沉、苦苦挣扎。我害怕奥数,讨厌这样的生活;但我无奈,更不敢去抗拒。⑦对奥数恐惧的阴霾一直罩在我心头,常让我噩梦连连。
⑧终于,机会如一缕春风吹到父亲的脸上。初三那年,通过奥数考试,可以破格录取到县重点中学;通过后,还可免费入学。我知道,免费,对代课教师来说意味着什么,没通过又对父亲意味着什么。不知是哪一天,父亲毫不犹豫地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替我报了名;也不知哪一天清晨,父亲像一位孩子那样得意地笑了。
⑨把“我”因害怕而失败的痛苦、父亲的失望与迷茫之情融入“淅沥”的雨中。雨中“愣”的细节更显真情。
⑩写景抒情,呼应开头,深化主旨,情感也发生了变化,由开篇的“怕”,到现在的“爱”,展现了情感变化这一线索。结尾直抒胸臆,深化情感。
其实,我一直都怕奥数,可父亲却浑然不知。
因为惧怕,所以我失败了。⑨那一天,雨一直淅沥着,父亲站在红榜前愣了半天……
成绩公布不久,代课教师被解散了。父亲放下教鞭,拿起了锄头,面朝着黄土,背朝着蓝天。却没有了那得意的笑脸……
或许,我早该知道奥数是父亲的唯一,也是他最后的机会;或许,我早该知道我是父亲的梦想,父亲的期望,是父亲的鱼儿。但是,鱼儿太不懂事,鱼儿还没长大,父亲就累了……
⑩第二年的春天,久雨初霁,父亲把霉湿泛黄的奥数课本晾在走廊上,炊烟还是炊烟,流水也还是流水,鸟在树上欢叫。我却再也不怕奥数,不怕父亲了,取而代之的是,爱奥数,更爱父亲。
[技法总结]
记叙文“感情真挚”四技法
技法一 :化虚为实显真情
“虚”是抽象的、无形的,“实”是具体的、可感的。“化虚为实显真情”就是把无形的抽象的东西,诸如爱、恨、情、仇等,化为有形的生活小事或人或物,在叙事中做到情事交融、情人交融、情物交融。这样,让人通过对文字的阅读感受到要表达的情。&
技法二:细节描写动人心
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中某一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而令我们过目不忘。因此,在叙事、写人中加入典型的细节描写,就可以做到感情真挚。细节描写,就是指作品中那些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方面的描写。它可以是一个细小动作,可以是一个细微的痕迹,可以是一处细小的景物。运用好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可以深化文章的主题,可以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动人的艺术效果。
技法三:抒议结合点情理
写人叙事的记叙文,如果能在叙述描写后适当地抒情议论,是一种极好的点染,既可以使细节得到点化,情感得到渲染,又可以使主题得到升华,可能收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当然,也可以在叙事描写的过程中穿插简洁恰当的抒情议论。
技法四:安排好一条感情线索
要使文章感情真挚而丰富,血肉丰满,使读者不知不觉中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从而受到感染,还需恰当地安排好一条感情线索,写出感情的波澜、感情的发展变化,或由隐而显,或由淡而浓,或一波三折,富于变化。这样才能把感情写实、写足、写活、写透。这需要在行文前构思好,适合写感情变化的文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格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