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 波动 和下降等 这句话能对么

种群数量的变化是增长和减少这句话为什么是错的_百度作业帮
种群数量的变化是增长和减少这句话为什么是错的
不是增长和减少 是增大和减小 因为他说的是数量.当前位置:
>>>如图表示种群增长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如图表示种群增长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曲线表明,种群数量的变化只与时间有关而与其他物种无关 B.C-D段种群数量下降,主要原因有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C.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增长率的变化曲线 D.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C时期的水平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0103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表示种群增长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主要考查你对&&种群数量的变化&&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与“S”型曲线
2、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重要意义。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方法:1、根据年龄结构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根据性别比例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1)种群的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原因
种群数量增长与种群增长(速)率:1、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不是一个概念,只要增长速率为正值,种群数量就在增加;增长速率为零,种群数量恒定不变;增长速率为负值时,种群数量应下降。2、种群的“J”型增长和“S”型增长
知识点拨:1、“S”型曲线中注意点: ①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②K/2处增长率最大。 ③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2、实例:
3、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而“J”型曲线和“S”型曲线都知识研究了种群数量增长的规律。4、&“J”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率是一定的;而“S”型曲线所反映的种群增长率是先增大后减小。不能认为“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是“J”型曲线。 知识拓展:1、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1)种群数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2)原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空间、人类影响等多种生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表示种群增长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47579313076217843627471170614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的 C_百度作业帮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的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J”型曲线 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S”型曲线当前位置: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的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J”型曲线 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S”型曲线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云南省期末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主要考查你对&&种群数量的变化&&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与“S”型曲线
2、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重要意义。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方法:1、根据年龄结构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根据性别比例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1)种群的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原因
种群数量增长与种群增长(速)率:1、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不是一个概念,只要增长速率为正值,种群数量就在增加;增长速率为零,种群数量恒定不变;增长速率为负值时,种群数量应下降。2、种群的“J”型增长和“S”型增长
知识点拨:1、“S”型曲线中注意点: ①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②K/2处增长率最大。 ③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2、实例:
3、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而“J”型曲线和“S”型曲线都知识研究了种群数量增长的规律。4、&“J”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率是一定的;而“S”型曲线所反映的种群增长率是先增大后减小。不能认为“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是“J”型曲线。 知识拓展:1、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1)种群数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2)原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空间、人类影响等多种生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6866872767676776279977207453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绘制酵母菌生长曲线,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说明构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的方法。通过建模,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能力;
3、尝试建构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S”型数学模型,并能利用模型解释实际生活中种群数量变化的问题。
4、通过身边的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教学难点:
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三、指导思想
1、教材分析
《种群数量的变化》是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第2节的内容,包括“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以及“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探究实验五大内容。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难点所在,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后面章节的有关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知识的基础。而在本节的教学中,在课前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基础上,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J”型、“S”型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际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向学生说明研究种群数量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是教学难点。
如何巧妙地化解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是教学设计成败的关键。&
2、学情分析
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探究实验的实施上,学生可根据已有知识自行设计完成,只是在例如酵母菌母液的适宜浓度的探索、血球计数板的计数方法上,以及规范的实验操作等方面,教师须加以指导。
其次,在必修2的“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学习中,学生对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学中的问题已有了一定的认识。高二的学生对“数学模型”这一概念也并不陌生,在探究实验绘制曲线的基础上,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很快就能建立起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模型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种群数量变化的问题。&
3、教学条件分析
标准的中学生物实验室配备中,高压灭菌锅、恒温培养箱、冰箱、光学显微镜等设备是必备的,血球计数板在市场上的教学仪器商店或医疗器械商店能买到,因此,“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的探究实验,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能顺利地开展。在学生完成实验,绘制出酵母菌生长曲线的基础上,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能很快建立起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并能进利用模型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实例。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实验老教材没有,是新教材新增的,对于09年才进入高中新课改的云南来说,到笔者发稿时还没有可借鉴的经验。而教材中并未给出酵母的来源以及酵母菌母液的配比浓度,之前也从来没有用过血球计数板,这给实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若酵母菌母液浓度过高,使得酵母菌繁殖数量过多,很快进入衰亡期,不利于观察和计数,影响实验结果;若浓度过低,则培养数天后酵母菌数目仍然很少,也不利于观察。经过师生的多次探索,最终选择了市场上的“安琪”牌活性干酵母作为实验用酵母来源,用0.1g的干酵母加100ml蒸馏水配得酵母菌母液,操作时,往加了2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的试管中加入0.1ml(2滴)的酵母菌母液在设定条件下进行培养、观察计数。
在酵母菌计数的问题上,首先遇到的难题是市场上很难买得到血球计数板,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还得专门订货,因为医院已经不再使用这个东西了,都进入了计算机计数时代,需求量特少。其次是使用问题,笔者在查阅大量资料后,才学会了计数方法,这才交给学生,顺利开展实验。
以上两点是笔者在带领学生完成探究实验时发现的现行教材(人教版)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希望教材编写者能在今后的版本中加以改进。设计探究实验要尽量简洁明了、可行性高,只有这样,在繁重的教学压力下,各种探究实验才可能付诸实施,才能真正地实施高中新课改,才能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模式。&
四、教学手段
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昆明滇池水白菜疯长的录像以及细菌分裂繁殖的录像,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种群数量的变化;然后以“问题探讨”中细菌增殖的计算引入,加深学生对种群数量变化的认识,进而引导学生寻找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方法──建构数学模型,进而完成 “J”型曲线增长模型的建构。接着,让学生代表展示课前探究实验成果,结合教材的高斯的大草履虫培养实验,完成 “S”型种群增长模型的建构。在完成了两种种群增长曲线的建构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实例,使学生更多地去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大局观,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另外,课前安排学生做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探究实验,学生在课堂中展示实验成果时,显然已转化成了对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验证性实验。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设置了A、B、C 3个实验组,A、B两支试管加入2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C试管加入20ml无菌水,然后分别向3支试管各滴加0.1ml(2滴)酵母菌母液,把A、C两组放入300C恒温箱中培养,B组放入00C冰箱中培养,每天中午观察、计数,绘制酵母菌生长曲线。通过对比,让学生在对自己的实验结论的分析的基础上,得出“J”型生长曲线是在资源、空间都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产生的,而现实中资源、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只能是“S”型曲线生长,且环境容纳量“K”值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是会发生波动和下降的。&
五、教学过程
播放昆明滇池在旱灾后水白菜疯长的录像及细菌分裂增殖的录像。
这两个视屏都与种群的数量变化有关,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种群数量的变化。
1、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人们用什么方法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
2、种群数量的变化会受到些什么条件的影响呢?
3、人们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有何意义?
观看录像,思考,讨论。
讨论、回答问题,并结合教材知识,提出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来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问题。
贴近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种群数量的增长。
引导学生回顾必修2中学过的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生物学问题的实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观察研究对象
细菌的分裂繁殖
(二)作出合理假设
细菌在各方面都适宜的条件下,每20 min就能通过分裂繁殖一代。
引导学生思考:
(讨论一)
1、1个细菌在20min、40min、60min……分裂产生的后代数量是多少?
2、如果用N表示细菌的数量,n表示细菌繁殖的代数,试着写出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
3、若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细菌的数量,能不能在坐标中画出细菌的增长曲线?
(三)数学表达
继续引导学生思考:
(讨论二)
假设:1、种群的起始数量是N0。
2、每繁殖一代后细菌数是原来的λ倍。
3、t表示细菌繁殖的代数。
问:繁殖t代后的细菌数量Nt为多少?
&& (四)检验、修正
学生课前所做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探究实验成果展示。
总结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操作方法:
观察研究性状→作出合理的假设→& 数学统计→得出结论→ 测交实验验证。&
阅读教材P65“问题探讨”
思考、通过计算完成学案上的表格,写出细菌繁殖n代的数量计算公式N=2n,并在坐标中画出细菌的“J”型增长曲线。
通过讨论、计算,得出“J”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
& 学生代表用幻灯片展示小组实验的过程及得出的结论,并分析所得到的酵母菌的生长曲线与理想条件下的细菌生长曲线不同的原因。
温故知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出发,使学生能很快找准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加强引导,层层推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通过自己的演算建立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体验成功。
学生自己完成探究实验,得到 “S”型种群增长曲线。
结合高斯做的大草履虫培养实验得到的“S”型生长曲线,引导学生认识“K值”,并分析“K值”出现的原因。
小结种群增长的两种数学模型:
(一)、“J”型增长曲线
(二)、“S”型增长曲线
“K”值(环境容纳量)有限条件&&
(三)种群增长的实例分析:
“J”型增长曲线:
教材P66图──某岛屿环颈雉种群数量的增长
“S”型增长曲线
图──实验室条件下培养果蝇的种群数量变化
设问:(讨论三)
1、图示种群数量变化属于哪种类型?
2、是什么原因决定了这种变化?
3、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的数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K值”为环境容纳量,即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能容纳的种群最大数量。
比对、分析。
在资源和空间都不受限制的情况下,种群呈“S”型增长;然而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会加剧,种群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二者趋于平衡时,种群就会停止增长,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
思考、讨论,举手回答问题。&
环颈雉在刚引进岛屿时,种群呈“J”型增长,但总有一天会达到“K值”,最终演变成“S”型增长。
而呈“S”型增长的果蝇培养实验中,当培养瓶中的营养物质被消耗、有害代谢产物不断积累,果蝇的种群增长会慢慢下降,最终会走向灭亡。
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自然环境都的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种群不可能一直呈“J”型增长,当达到“K值”时,种群会趋于稳定,呈“S”型增长。
使学生认同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巨大影响,很多生物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有的甚至濒临灭绝。
三、波动和下降
(一)种群数量的波动
引导学生分析P68图──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
如图所示符合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吗?
(二)种群数量的下降
引导学生分析图──二战后鲸鱼捕获量统计图。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鲸的数量的急剧下降?
思考、讨论,集合历史背景分析东亚飞蝗种群数量波动的原因──气候、食物、天敌等因素的影响。
思考、讨论,集合历史背景分析鲸鱼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战后人们对鲸鱼的大量捕杀。
使学生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大局观,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四)
1、控制城市鼠害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2、这些措施实际上是在控制种群增长模型的什么参数?
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1、控制有害种群的增长。
2、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
3、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讨论得出,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控制老鼠种群增长的“K值”,减少老鼠的食物以及生存空间,降低其环境容纳量。
学以致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结合昆明当下的“创卫”工作,使学生意识到昆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重要意义。
结合板书,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 在老师的带领下,回顾本节所学知识。
及时回顾,使学生带着思考离开课堂。
给出我国1000年之2000年人口增长曲线图,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结合我国人口增长曲线,从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角度分析,以“拯救地球从控制人口增长开始”为题,写一篇文章。
&&& 分析我国人口增长曲线,找准立意,认真完成作业。
联系社会,使学生在分析人口增长“J“型曲线的同时,认识我国制定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影响。
六、教学反思
1、教学从学生熟悉的昆明滇池水白菜疯长的录像及细菌的分裂繁殖的录像说起,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种群数量的变化;然后利用教材的“问题探讨”,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总结公式、绘制曲线图,建立起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现象和规律是可以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在借助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学生能很快找到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2、学生课前做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探究实验,课堂上学生展示时,俨然已转变成了对种群增长的“S”曲线的验证性实验。课前探究、课堂验证,这样的教学安排能使学生在比对的情况下很快认识到“J”型、“S”型增长曲线的本质性差异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3、教学中结合了较多的实例,注重学生的学以致用;注重结合昆明当地的时政──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与控制城市鼠害的联系,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与人类社会的联系,如人口问题,可以让学生深入的思考我国人口呈“J”型增长的原因,以及人口增长、科技发达以后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巨大影响。
4、整堂课以四个“讨论”为主线,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分析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S”型曲线,以及种群呈“J”型或“S”型增长的原因,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种群数量变化的实例,认同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大局观,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整个教学过程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的参与讨论、获取知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探究式学习和个性发展得到最大体验。真正体现了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的高度统一。
《种群数量的变化》学案
1、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细菌每20min就可繁殖一代,请计算出1个细菌在不同时间内繁殖出的后代数,并填入下表。
时间(min)
细菌数量(个)
2、如果用N表示细菌的数量,n表示细菌繁殖的代数,试着写出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
3、请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坐标曲线。
&&&&&&&& 种群的起始数量是N0
&&&&&&&& 每繁殖一代后细菌数是原来的λ倍
&&&&&&&& 细菌繁殖的代数用t表示
问:繁殖t代后的细菌数量Nt为多少?请写出计算公式。
注:本文荣获“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全国中学生物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2010年10月安徽黄山)”说课一等奖。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种群增长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