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在各地的的苏氏v家族成员员

西海都市报数字报刊平台
第C17版:第一阅读17
苏氏家族散居青海各地
苏氏家谱已历经百余年风雨。 2013年8月,苏恩将自己寻访调查的结果,汇集成《青海苏氏分支脉衍篇》一文,寄给了苏氏总谱编委会主编、北京大学教授管成学先生。希望这份报告能尽快为青海苏姓认清族源有所助益。 就在苏恩焦急地等待时,管成学先生与苏氏宗亲会的其他成员也在认真甄别、比对。 2013年8月,管成学先生正式告知苏恩:青海苏氏为苏东坡后裔,苏恩为苏东坡第43代孙! 日,通过电话,陕西宝鸡文理学院哲学系教授、陕西省苏武文化研究会理事长苏振武向记者介绍,“苏明善是苏东坡长子苏迈之子,正是有了苏恩提供的《湟中苏氏家谱》中关于苏明善的记载,经居于江苏常州的苏轼长子苏迈的后裔苏慎先生与自己家族保存的族谱比对,最终认定青海苏氏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后裔!根据家谱记载的辈分排行,目前青海苏轼后裔为第43代。”
苏恩介绍,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直捣北京,之后急入河西走廊,越扁都口翻达坂山直扑西宁。为了躲避战乱,苏氏兄弟苏天金、苏天银、苏天耀、苏天明四兄弟,决定各奔前程。至此,一直居住于苏家河湾的苏轼后人开始迁到青海各地。“听老人们讲,我们是苏天耀的后人,逃到了离长宁堡有30里左右的清水沟柴家堡山区即今下柴村居住。因此在明末时我们就已经迁到了大通居住。”
苏氏后裔因人丁兴旺,势力强大,由初时聚居的陶北一带迁至城西的将台湾,并逐渐成为名门望族。清雍正年间,清廷粉碎罗卜藏丹津叛乱,清理户口调查人口时,将台湾才正式改为苏家河湾村。苏家河湾便成为了一个以姓氏命名的地名。 河湟苏氏:自称苏轼后裔 本报记者 郭晓芸 文/图 苏恩讲述苏姓族源考证过程。 “苏”姓是中国大姓之一。自古以来,苏氏代有人才出,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领域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尤以宋代名冠文坛的苏轼最为著名。居住在西宁苏家河湾的苏氏一族,便是明中期来青海的苏轼后裔。 日,苏恩正式开始了寻根行动。 他首先来到了互助土族自治县红崖子沟乡小寨村。居住在这里的苏氏族人为他提供了一本修于光绪二年的家谱。“家谱上记载着苏氏来自于南京朱子巷,明洪武五年时来的。但是对于苏氏一族因何来到青海只字未提。只是说红崖子沟的苏家明末清初时从苏家河湾先迁至互助南门峡地区的大老虎沟、绿草沟、张家沟等地,最后才落脚于小寨村。”苏恩说,虽然在小寨找到了苏姓族人,但他并未得到期望的族源线索。 此后一个月,苏恩先后来到了我省化隆、湟中、门源等地,甚至到了甘肃天祝,辗转寻访,了解苏姓族人的分布情况。然而,与在小寨村的经历相似,他们或者只能提供苏姓是从明朝来到青海、当地苏姓族人何时迁到此地的信息外,苏恩仍然毫无所获。 “除了与分布在这些地方的苏姓后人确认了同出于苏家河湾之外,我几乎没有获得任何实质性的线索。这时,我想起了当时在互助县红崖子沟小寨村时,曾有人提供给我的一个线索:在互助丹麻镇新添堡也有苏姓人。”
寻家谱,印证苏氏族源 苏恩是我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是青海苏氏宗亲会的发起者、组织者。自2011年起,他便开始致力于青海苏姓族源的考证。 青海苏姓出自苏家河湾 2011年,苏恩退休了。他决定为一直困扰自己的青海苏姓族源问题,寻找答案。 此前,苏恩曾数次来到位于西宁城西的苏家河湾。因为这里有一座苏家宗庙,其中供有一幅绢画,其上有“蒙古天神”的字迹。听老人们讲,那就是苏家最早的祖先。苏恩试图从这幅绢画上得到一些线索。 “我小时候就听老人们说,我们大通苏姓乃至青海所有的苏姓都是从苏家河湾迁出的,可以说,苏家河湾是我们的老根子。”苏恩说。 然而,无论是走访苏家河湾的长者,还是在宗庙里,苏恩都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仅凭他手头现有的《苏氏天耀后裔世系统宗谱》,他只能了解大通苏氏始祖苏天耀之后的记录。要想摸清楚青海苏氏的族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搜集青海各地苏氏的族谱,进行对比研究。 苏明善:河湟苏氏的始祖 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苏恩来到丹麻新添堡。就在这个差点被遗漏的地方,事情有了转机。 尽管已过去了两年多,苏恩回忆当时的情景时,仍然激动不已。“我来到丹麻新添堡,向路边的几个乡亲打问这里是否有姓苏的村民时,他们说这一带有很多人都姓苏,其中一人还说他就姓苏。我说我也姓苏是从西宁苏家河湾来的,那人当即就说原来是当家儿到了。” 在大家的指引下,苏恩在苏发仓家请出了《湟中苏氏家谱》,“这本家谱是新添堡苏氏全族修于同治癸酉年的,被存放在一个柏木匣子里,由于时间久远,封皮已经被熏黑,宣纸已经有些破损了,但内页上字迹清楚。” 在这本家谱里,苏恩看到了一个名字:苏明善。“在湟中时,我曾听老人们说起过苏明善可能是青海苏姓的始祖,但寻访时在任何一本家谱里都没有见到他出现。所以我认为是一代代口传下来的音误或者根本就没有这个人。之后的事实证明,正是这个关键名字,才让青海苏姓得以归宗。”苏恩说。 据苏恩考证,这幅绢画上的“蒙古天神”人物为苏氏青海始祖。 东坡后裔到青海 据《湟中苏氏家谱》记载:“青海苏氏祖籍南京古都金陵,唐宋时皆乃当朝望族。元朝汉将、始祖苏明善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即居于京都。子苏世元、孙苏孟春和曾孙苏友朋、苏友宾,家居南京城东关苏家街。”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中期时,据青海湖周的蒙古封建主永邵卜、火落赤等部族,经常率部翻越祁连山攻掠河湟地区。”中央除了在青海大通、互助等地修筑长城外,还派出重兵三十万加以防范。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在南京居住的南朝望族苏东坡第八代孙苏友朋之子苏平基、苏友宾之子苏平业堂兄弟便受命率兵西征而来。来到青海后,苏平基授丹噶尔游击,镇守今湟源县城;苏平业则把守西宁小堡子(今城北区大堡子镇陶北村)关卡,两兄弟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忠职守,平定西北,为明廷清除心腹大患作出贡献。他们离任后,遂留居西宁,部分兵卒随留此地。 “听老人们讲,永乐九年(1411年),明朝开国功臣徐达功高震主,招致杀身之祸。眼见父亲脱身无望,徐达的长女即明成祖朱棣的徐皇后让娘家人向西北方向逃亡,并指令居留在西宁的苏氏族派人到乐都一个山弯迎候。当时追兵紧接在后,他们大声问苏家人是不是姓徐,苏氏先祖回答是姓苏不是姓徐,这才算是救了徐达后人。由于当时苏氏一族的身份是军户家,所以徐达后人更姓为苏,以讨平安。”苏恩说。无标题文档
关于《新编苏氏总族谱》的汇报
来源:本站  时间:
&&& 2007年秋,第五届世苏总会理事长、印尼苏钢总裁苏用发、第六届世苏总会理事长、芦山堂董事会理事长苏清祥、新加坡苏氏宗亲会理事长苏育明、马来西亚苏氏宗亲会理事长苏清棋、陕西的苏明、四川的苏佐等国内外苏姓宗长,与十几位多年致力于苏姓研究的专家、教授,在咸阳召开了第一次《新编苏氏总族谱》编辑会议。参编《总谱》的专家,对苏氏族谱或有专著,或有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
&&& 会上,管成学教授代表专家组对全书的总体设计、编辑体例、全书内容做了说明,王兴文、张新斌、陈子彬等教授作了专题发言,到会的各位苏姓宗长对全书提出了意见和希望。
管成学、朱靖华、苏永祁等30余位专家,用一年的时间,分工合作,阅读了国内的一百多部《苏氏族谱》,按计划完成了自己承担的书稿。
&&& 2008年夏,第二次《新编苏氏总族谱》会议在湖南省张家界召开。会上,管成学教授代表专家组对全书的进展情况做了汇报。各位苏氏宗长和专家,对进一步编好《总谱》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现把全书的进展情况,向各位报告如下:
一、全书的目录和内容:
全书分七篇,总计400万字,精装大十六开本两册。
(一)追本溯源篇
阐述苏氏得姓之始,改氏之地,繁衍传承的分支和脉络。从黄帝、颛顼、夏、商、周时期的三个苏国,一直叙述到清朝末年。这部分书稿已经基本完成,我们将发布在北京苏氏联谊会和眉山三苏祠的网上,请各位批评指正,以便集中各位的智慧,使其更加尽美尽善。
对祖源有分歧的部分我们采取客观叙述的方法,如入闽各派始祖,我们写明“闽东福安苏氏入闽始祖苏惟忠、惟智、惟信于隋朝大业辛未(611年)正月初十入闽;闽南漳州入闽始祖苏道于唐朝总章二年(669年)入闽;阜阳堂始祖苏义于唐朝光启元年(885年)随王潮入闽;芦山堂始祖苏益于唐朝光启元年(885)随王潮入闽。”专家组既不写谁第一入闽也不写谁是长兄。留给后人发现新的材料再作结论。
(二)祖德政绩篇
苏氏名人众多,政绩辉煌。从记入《尚书》、《诗经》的苏公,到挂六国相印的苏秦,从唐代名相苏到宋代文学巨星苏轼,从科坛泰斗苏颂到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苏铸).凡正史、方志、史书立传的名人,皆写入本篇。此篇也已完成,不久在网上公布,请大家批评指正,继续完善。各地旧谱之名人可入分支脉衍篇。
(三)学术著作篇
本篇收录从先秦到清末,历代苏氏先贤的各类著作。我们要求参加撰写的专家,亲见原著,读而后评。这是一项繁重艰巨的工程,对每种著作都要写出作者生平、成书缘起、内容评介、版本源流,馆藏地址。我们将竭尽全力做好这项苏氏族谱中的开创性工作。现已完成2/3的书稿,需要各位宗长,鼎力相助,共襄盛举。如广东顺德苏氏先贤的6种著作,我们让在广州工作的研究生查遍广东的省、市
图书馆目录,找不到原书。这六种著作初版是广东顺德苏氏祠堂刻印的,我给顺德宗贤打电话请他帮忙,他因商务繁忙,至今没有回信。我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明专家组需要大家的支持。这6种著作见骆伟《广东文献综录》,有《秋浦丽歌》《安舟遗稿》《吹剑集》等。
(四)研究考证篇
对苏氏族谱的重点问题,作专题研究。如管成学、颜中其对收存于日本、美国、北京、广州的苏氏族谱写了专题论文《苏氏族谱访书记》,已发表于北京国家图书馆的《文献》杂志;苏永祁写了《苏氏族谱万里寻书记》,苏慎写了《苏氏族谱经眼录》等。又如芦山和眉山两大脉衍到底是什么关系,两支的血缘、辈分和宗谊有哪些记载?王兴文教授写了《苏颂与苏轼宗谊考述》。还如,台湾苏氏与大陆有些什么关系?台湾的苏氏是何年、何地、哪位始祖迁台的?由管成学与缅甸宗长苏佐雄写了《苏氏祖先迁台考》,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杂志上。本篇已完成90%的书稿,论文标题与作者将在网上公布,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五)分支脉衍篇
本篇是由苏氏宗亲们执笔的内容。分以下几个标题撰写:
1、始迁祖及其源流;2、始迁祖以下1~10世系简况;3、本支先贤业绩(此处写旧谱所记先贤业绩);4、现居住地情况概述:所居市、县、镇、村,现有人数,外迁何地等;5、祖像、祖坟、祖庙之记载与照片;6、宗亲会或联谊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常务理事名单,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各地的苏氏宗亲都应该积极参加本篇的写作,以便尽早成书。今年4月底截稿,6月底付印。
(六)旧谱序跋篇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苏氏族谱》之序跋,皆在选收之列。请复印和网上分别传邮给专家组,秘书处邮箱
由专家组校对、标点后,收入《总谱》,可使每一部旧谱的基本情况传流后世。
(七)旧谱选录篇
预计从芦山、眉山、铜山三大脉衍中,各选录一部最系统最详尽最完整的旧谱;选录一部阜阳堂旧谱;再选录一部苏、周、连合谱,计五部。这五部旧谱原样照拍,保留其原貌,以传后代子孙。
二、今后要做的工作
(一) & 请各位宗长提供旧谱序跋和分支脉衍篇书稿。没有组织宗亲会和联谊会的分支,请尽快组成,以便写入书中和相互联系。
(二)&& 苏用发宗长率领各宗亲会领导人和专家组成员到台湾阅读《苏氏族谱》,以便写入《总谱》,并与台湾各地的苏姓宗亲会联谊。
(三)&& 尽快完成并公布“追本溯源篇”和“祖德政绩篇”;继续撰写“学术著作篇”和“研究考证篇”,争取今年夏天完成初稿;芦山、眉山、铜山三大脉衍的族谱和阜阳堂旧谱已经选定,尽快完成照相与电脑制作。
(四)&& 广泛听取各位宗长和专家们的意见,随时修改和增补书稿,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不断提高书稿的质量。
三、专家组的几点建议
(一)各省、市、地、县苏氏宗亲会或联谊会要把学习祖德和先贤业绩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定期组织报告会和读书会,使族人既增长知识又受到教育。这是与祭祖、扫墓、宴会、奖励优秀学生一样重要的工作,我们的这条建议是读《苏颂碑》后引发的。广东某宗亲会敬立了苏颂碑,数百字的碑文竟有多处错误,这是不读书不学习造成的。
(二)编写苏氏族谱是传给子孙的千秋大业,应该精益求精,慎之又慎,切不可率而操觚,自以为是。许多编辑旧谱的先贤都是饱学之士,他们的序跋中使用历史典故,引用古代经典。如云南省筠连苏氏族谱《先眉东馆苏氏续谱序》:“亦犹东娄不守元圭之故。”东娄,少数民族;元圭,拓跋圭。引用了北魏孝文帝为了事业发展不守先祖元圭故地,迁都洛阳。该序还有“方之南陔白华由庚黍离,有声无祠。”南陔、白华、由庚、黍离,皆为诗经篇名。南陔,孝子相戒以养;白华,颂孝子之道德洁白;后引申为奉养和孝亲的典实。由庚,万物得由其道,后引申为顺德应时的典实。黍离,写过周之宗庙尽为禾黍,悯周之亡也。后引申为感叹亡国的典实。以上四词如不了解诗经的篇名和典故,注释和标点就会发生错误。所以,一定要多查多问,互相研讨,切不可轻易标断,付印成书。我们收到各地苏姓宗亲新编的许多族谱,以序跋标点的错误最多。有的新谱由出版社印书发行,存入各大图书馆,以讹传讹,影响不好。
(三)苏姓应该培养自己的子孙成为研究苏氏文化与学术的专家。《苏氏族谱》记录了古今苏氏的各类成就卓著的伟人,他们在政治p经济p军事p文化p科学各个领域都创造了非凡的业绩。现在也有那么多的院士、将军和教授;为什么不能培养自己的研究苏颂、苏轼、苏氏族谱的专家呢?这也是一项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的百年大计。四川的苏明利、北京的苏是嵋、吉林的苏忠民等已经提出了这种建议,我认为非常好。
(四)我个人的感言
我1984年致力于苏颂的学术研究,与苏氏宗亲开始交往,至今已25年之久,可以说“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有些经历我已写入了《苏颂评传》的序言,有些事是不便写入书中的,如保卫“芦山堂”事件。
我为苏氏宗族付出了一些精力和时间,苏氏家族也给我带来巨大荣誉和利益。以新加坡为例,苏金声p苏日里p苏育明三代理事长都对我十分尊重,金声采纳我的意见给国务院写信,给芦山堂剪彩,他已经仙逝了。日里多次邀我去新加坡,育明也多次宴请过我。苏克福p苏汝谦让我做他们的商务代表,使我身价大增。吉林的省长p长春市的市长打电话请苏先生吃饭,苏先生总是说管成学是我的代表,日程由他来安排。省长p市长都与我有许多交往,汝谦宗长在长春的最繁华街区投资2.5亿元,盖了商业城。吉林省p长春市的设计院都想给苏先生设计图纸,各大建筑公司都想承建这长春市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院长p老总们排着队请我吃饭。省、市政府因这项外资工程在吉林日报头版头条表扬苏颂学术研究会和奖励我。
汝谦宗长也离开了我们,他英年早逝,是苏氏的重大损失。他像苏用发一样对苏氏宗族的事业非常关心,第一部《新编苏氏大族谱》就是由他出资8万美元,由颜中其教授和我领导完成的。
所有关心苏氏宗族事业的宗长都是我的朋友,正如我在厦门会议上所讲:许许多多苏氏宗亲把茶叶p水果p海产品留在宾馆,他们没有留下名字;每逢年节都有许多信件p包裹,虽然有名字,我也很难分辨出是哪一位了;更多的是电话和电子信件的问候,尽管我要求自己一定要回信,回电话。但是由于忙着上课,写书和各种杂事,难免有忘记回答或回答不够及时的情况,我借这次会议的机会向各位宗亲表示歉意,祈请多加原谅!
请各位向所有关爱我的苏氏宗亲转达我的敬意!谢谢大家从全国各地跑来,听我的汇报
专家组室管成学、魏晓光收 北京地址:100176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莱茵河畔小区9―1―501室。管成学
&&&&&&&&&&&&&&&&&&&&&&&&&&
日于广州苏东坡纪念馆。
版权所有武功县苏武纪念馆  服务提供:
地址:武功县武功镇龙门村苏武陵园 电话:<font color="#9- E_mail:浏览正文-三苏文化研究网
近代徽商中的苏氏家族(上)
09:52:41 来源:
如果您还没有安装Adobe Reader,请&&&&安装。
近代徽商中的苏氏家族(上)&
&&&&&&&&&&&&&&&&&&&&&&&&&&&&&&&&&&&&&& ――苏辙33代孙苏鹤孙家族史&&&&&&&&&&&&&&&&&&&&&&&&&&&&&&&&&&&&&&&&&&&&&汪昌炳 黄和平 苏可蓉 &&&&& 黄山市黄山区永丰乡岭下村,有一座庄园式古老的徽派建筑群,它虽经历了岁月的风尘,但其又高又厚的院墙、气势轩昂的门楼以及那些飞檐斗拱和精美的雕刻,都无不显示出它昔日的主人曾有过一个时期的兴盛和殷富。这就是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数十年中,在徽州闻名的徽商富户苏百万宅第――苏宝善堂。它记录着苏氏家族几代人经商的历程。&&&&&&&&&&&&&&&&&&&&&&&&&&&&&&&&&&&&&&&&&&&&&&&&&&&&&&&&&&&&& 一
&&&&&& 苏家从商、重商,尤其锐意经营盐业,并由此发家致富。早在清咸丰年间,已成当地的首富,号称“苏百万”。至民国初年,苏家已成为徽州盐商的后起之秀,为徽州盐商的集团之首,资本发展到数百万元,引票最多,达300引以上。在长江以南广大区域,拥有“十行十铺”以及茶叶、黄烟、绸布、煤油等多项经营。“十行”,即10家盐行(店),包括分行共11家。分别是歙县的朱家村苏德泰总栈、渔梁苏隆泰盐行、泰源(遐记)盐行、深渡苏裕泰盐行、街口苏裕泰分行、王村苏德泰盐行,绩溪的临溪苏德隆盐行,屯溪的苏德源盐行,休宁的龙湾苏同夫盐行,上溪口苏同泰分行,黟县的渔亭苏德泰盐行。各盐行以经营盐业为主,同时也兼营他业。由于货真价实,利薄财丰。如屯溪苏德源盐行,主营食盐,兼营煤油、表芯纸、锡箔的批发和零售,因业务量大,盈利甚为可观。“十铺”,即10家当铺(经营典当业务),分设于安庆、芜湖、南京、苏州、湖州、杭州、金华、南昌、长沙等市埠。如在芜湖开设的“汇源”、“汇和”两家当铺,以讲信用为宗旨、信誉极好。 &&&&&&& 苏家除了以上商号以外,还兴办了一些手工业作坊。如在铜陵大通的日新冶坊和一个纱号,在繁昌荻港的日昌油坊和日盛冶坊,当时在皖南沿江一带都属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 苏家还以其雄厚的商业资本和不折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积极参与、热情投入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商业活动。 在南京开设的“太平春”茶叶店和在上海城隍庙附近开设的茶叶店,主要经营正宗的太平猴魁、太平奎尖等名优茶。当时太平交通不便,茶叶外销比较困难。苏家利用家在产区和资金雄厚的优越条件,不仅就地进货容易,而且采购的茶叶质量好。同时,注重信誉,讲究包装,凡在该店购买的茶叶都有特制的小竹篓盛装,外贴有该店的红纸招牌。由于黄山茶叶的知名度和太平猴魁茶叶在美国巴拿马万国赛会荣获金奖的社会影响,他家的茶叶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成为当时社会交际和馈赠亲友的上好礼品。在上海开设的还有虹口同兴和五金店 、南京路泰隆百货店和盐行,以及拥有80%股份的金陵东路八仙桥处履泰昶绸布、杂货店。这些商店批发兼零售,具有一定规模。&&&&& &随着大宗贸易的增多,特别是企业的原料运输及产品外销运输量增大,如大通、荻港两家冶坊铸锅的生铁,均需从汉口购进,生产的铁锅又要销往长江沿岸的九江、安庆、芜湖以及苏北等地,靠托运不仅费用昂贵,而且时间拖得长,有时逾期不能交货。于是,由自家各行、铺集资,购进英国制造的“元大号”轮船一艘,航行于上海、汉口一线,沿岸商埠均停靠,以货运为主,也搭载旅客,因票价较招商局客轮低廉,乘客颇多,客运量也较大。&&&&&&& 1919年,又集资本金80万银元,以80%股份,与他人合股兴办了天津大生银行。至抗日战争爆发以前,苏家已发展为集商业(包括盐业)、手工业、运输业以及金融业于一体的企业集团。这时期是苏家经商的鼎盛时期。 &&&&&& 苏氏家族经商发家致富以后,陆续购置了大量的土地。除在本县以及毗邻的石埭购置田地外,还有青阳、贵池,甚至在宿松、宣城等地买下了成片的田地,总共有3万多亩 。苏家较有能力的均在外经商或从政、执教,家中田地一般都委托远房亲戚管租,中饱私囊的也不少。如新丰青山苏家庄(粮仓)失火,后来查明是代苏家管租的杨某放的。杨某因赌、嫖、将稻谷卖尽,便一把火烧掉一笔胡涂帐。有的田地由家庭主妇管理,她们文化程度低,具体事务又是交咐别人办理,时有受骗。台湾著名女作家苏雪林在《我的家世及母亲》中曾这样写道:“父亲每月汇回的钱,多时有七八十(银元),祖母总要从中克扣十几元,托人买田买地。祖母并不识字,也无法察看,往往是一场骗局,田在何处,地在哪里,连中人都是假的。十余年间,祖母为购田买地,白白耗费几百银元。”因此,苏家的较大支出,大部分由商业企业供给。如每年过年,家中需花费的三四千银元,均从徽州(歙县、屯溪)的店号运回。由于苏家占有大量的土地,中间管租人又从中渔利,其地租对农民的剥削是十分繁重的,地租所得在其整个经济结构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抗日战争期间,南京、上海等地沦陷以后,苏家在外地经商、任职以及求学的纷纷回乡避难,此时的商业和企业都不景气,其庞大的生活费开支,基本是依靠地租取得 。&&&&& 苏家经商的兴盛时期,我国正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苏家在经营、发展工商业方面起到推动民族工商业发展的作用。同时,他们大量成片地购置田地,进行地租剥削,又沿袭和继承了封建土地制度和剥削关系。&&&&&&&&&&&&&&&&&&&&&&&&&&&&&&&&&&&&&&&&&&&&&&&&&&&&&&&&&&&&&&&& 二&&&&&& 苏家经商的成功,走的是“以商起家,以盐兴行”的路子。其首创者为苏成美,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则以苏锡眉为代表。&&&&&& 苏成美(),又名迈周,字怀之,据新编《黄山市志》记载,成美少年丧父,随3个兄长从商于徽州,经营卖豆腐、豆腐干和黄烟的小店铺,未几,3个兄长相继壮年而逝。成美刻苦自励,锐意经商,照顾诸嫂,抚养幼侄,勤奋10年。太平天国后期,得浙江盐运使苏式敬(族人,属苏氏耕礼堂)聘用,经营渐、赣两省盐运事务 。越数年,家资逐渐雄厚,成为当时境内首富,被称为“苏百万”。&&&&& 苏锡眉(),字介如,是苏成美三子苏郁()(又名苏文光)的长子。他自幼丧父,按照苏家族规,长子理当代父支撑门庭。年仅12岁时,就被送往上海学做生意。由于苏锡眉精通会计业务,能勤俭吃苦,又潜心钻研商业营销知识,20岁时即升为管事即经理;25岁时成为苏家商业企业运筹帷幄、主持大计者 。他除了继续经营徽州各县的11家盐行以及在长江以南各地的当铺外,如前所述的上海南京路泰隆百货商店及盐行、虹口同心和五金店和合股经营的金陵东路履泰昶绸布店以及天津大生银行等商贸、金融企业,都是以他为首筹划、集资创建的。在他的经营管理下,苏家商贸企业进入了兴盛、发展的时期。他是一位爱国民主人士。在蒋介石“围剿”红军时期,他所经营的盐行由休宁龙湾、上溪口销往赣北的食盐仍有增无减,显然有利商贩潜运苏区。抗日战争时期,他毅然带全家从上海返回家乡,不为敌伪所用。他还从经济等方面支持女婿费彝民(建国后任香港《大公报》社长,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和全国人大常委)、女儿苏务滋参加爱国民主活动,爱国爱乡,其行足式。&&&&&& 苏家经商成功,在客观上,是得益于“纳银领引”,享有盐业专卖权。苏家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大展鸿图,获利特丰。如苏成美经营盐业时,正时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期间,江上盐船查禁极严。苏成美通过浙江盐运使苏式敬的关系,在盐船上插上标有“浙江巡抚”的小旗,因此通行无阻,独获厚利 。更重要的是苏家重商敬业,行事庄重,务实真诚,俭朴谦和而又讲求谋略,还具有百折不挠的进取与开拓精神,以及勤慎明敏诚信的经营作风。这些可贵的素质,对苏家经商的成功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在经商、治店和律己上讲求克勤、诚信谦和。&&&& &苏成美以“必勤、必俭、必信”为致富之道。据苏家相传,有一次,他连晚急运调盐,妻子为他煮了两个鸡蛋作夜宵。他却勃然大怒,说当夜所得,不过两蛋之值,岂不是一夜徒劳。苏锡眉更是以勤俭节约、艰苦创业著称。他12岁去上海学生意时,虽身有路费,但他只买饭、不买菜,途中只吃家中带的两把豆豉 ,按行程天数计算,每餐只吃五六粒豆豉。他致富以后,上海滩多少富商人家的小姐向他求爱,但遵从母亲的安排,娶了一位家乡的农村姑娘。他平素穿的是一件青布大褂,仍旧抽水烟袋。进进出出不仅没有轿车,连当时风靡上海的私人黄包车也没有,住的是普普通通的石库门房子,家中不雇佣人。除了谈生意安排便宴招待外,对亲友一律不吃请,连亲友来拜年也不留餐。在他的影响下,苏家在上海、南京以及徽州各店的经理、管事,都生活简朴。苏锡眉还坚持诚信不欺,严诫各地盐行,不得盐中掺水出售;对各种杂货,按质论价,不得以次充好。他对日新、日盛两家冶坊,不仅要求按期付货。而且特别注重产品质量,有时宁可赔本,也要维护产品的声誉。苏家冶坊生产的两耳铁锅和平底锅,由于质量好,规格齐全,在九江、安庆、芜湖以及苏北等地久负盛名,畅销不衰。&&&&&&&2、刻意钻研经营方法,讲究“善贾之道”。&&&&&&&苏家在经商中,能够审时度势,注重市场变化与捕捉信息和机遇,精于筹划,善于兼营,狠抓资本的积累和正确地使用资金。如苏成美选择在大通、荻港两处开办冶坊,可为明证。这两处均背靠皖南山区,冶炼需要的大量薪炭,进货容易,价格低廉。同时,又有便利的长江水上交通,从汉口购进生铁原料以及产品外销,不仅运输方便,而且水运成本低。这些构成了两家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苏锡眉采取独立核算、分块管理、统筹兼顾的经营方式。如在微州的11家盐行(店),除各行经理负责自主经营外,对各行店的经营状况,各行店之间业务往来,包括资金的拆借等,由苏德源盐行总管事负责管理。他反对事必躬亲,要求抓大事。在外部,抓信息、货源和销售渠道以及资金调配、调剂等;在内部,主要了解掌握商业企业经营及经理、员工的工作情况。他每年到各地作一次检查,主要是处理房屋改建、大型设备的添置以及人员安排、辞退等一些重大的问题,一般事务均由各地总管负责处理;商店、企业,按盈利余额的10%―20%比例上交资金,对亏损的在找出原因之后,提出营销策略和具体的改进措施,并在资金上给予补助。他反对急功近利,而是着眼长远利益,按股金(股份)的形式,集中各地资金,兴办或扩大事业。如上海的几家大的商店、“元大号”轮船,都是集中了苏家在各地商业企业资金兴办的;歙县深渡的苏德泰盐行也是由在徽州的各盐行、店投股建立的。苏家把资金用在投入生产发展和扩大规模上,开辟了一条滚雪球式的致富之道。&&&&&&&&3、重视与讲求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苏锡眉主张以德感人。他每年年底到各地的检查,也是对管事、职工的看望、慰问。经理、管事平时笑脸常开,每年年终,还备置丰盛的菜肴请员工,既是情感交流,又是经营业务总结。对干得好的员工,红包肯舍,而且多劳者多得,有功者多给。对服务态度不好的或有偷拿现象的店员、伙计,予以指出,劝其改正,一般不轻易辞退,饭碗基本上也是“铁”的。因此,苏家各商店、盐行及企业,老店员、老职工多,向心力强。在抗日战争期间,苏家工商企业就是依靠他们渡过了难关。在社会交际方面,对地方上有声望的或有业务往来的行、店或企业,新年期间登门拜望,并送些礼品,礼品注重高雅,多是文房四宝之类,花钱并不太多,重在联络感情,以促进经贸业务的发展。&&&&&&&&4、重视与罗致人才并善于使用他们。&&&&&& 苏家在用人上虽讲究血缘关系、宗族关系、地域关系,但更重视的是道德质量和真才实学。苏锡眉所用的一元帅(杜遐斋)、此人为苏国华的亲家,是国华之四女宝金的婆家阿公,又是国华的贴身账房。一副帅(苏璞园)、四大将(苏德泰盐行管事章雨亭,苏隆泰管事陈焕章,苏德泰总栈总管事曹丹山,安庆典当管事谭富荣),均属当时商界俊杰。上海同心和五金店是苏家规模较大的商业企业,受聘担任该店总管的是大学商科毕业、江西南昌籍的张西山 。苏家两帅、四将以及21位管事中,只用了族弟苏璞园、族叔苏文焕和姻亲杜遐斋。苏锡眉坚持用能人不疑,赏罚分明。如一度徽州各行、店的管事反映总管曹某经济帐目不清,他亲自到徽州了解,兼顾各方面意见未发现有大的经济问题,仍予以重用。这位总管内心感激不尽,此后更加尽心尽责。在他年老离店回乡时,苏锡眉特备丰盛酒席送行,还给了一笔数量可观的养老金。苏家用人不唯亲而唯“贤与能”,重在识才、用才,这也是其工商企业能够取得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服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ved 主办: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 协办:
地址:眉山市东坡区三苏博物馆3楼 邮编:620010 电话: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特曼家族成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