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的宝宝对着一处没人的地方笑cs躲猫猫猫

《孩子有这10个品质就够了!》―纪律
父母最希望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我想有三个最主要的内容:父母希望孩子们能生活得快乐而充实,能建立自己的幸福家庭,能为社会作出有意义的贡献。我们在书中提到的10大关键品质,使孩子有能力去实现以上目标。
内在的纪律――坚定不移和自我控制
一天,20个月大的奈特和妈妈去拜访朋友。这是一个美妙的春日午后,他们来到后院。朋友让他们坐在花间,很多空的塑料花盆堆在草坪边上。
奈特有很多玩具,但他对那些花盆很感兴趣,他蹲在花盆旁边,开始往一只花盆里填土。
“别动,别动,奈特,”妈妈说,“很脏!过来,玩你的积木。”
奈特没有接受妈妈的建议,他看着妈妈,把无聊的积木玩具扔在一边。“不要!”他说,使用了他最喜欢的新词。
“没关系,”主人说,“他没有损害什么东西。”
奈特的妈妈对儿子玩土轻声叹息,但她决定让奈特继续自己的计划。她坐在他旁边,开始用泥铲给另一个花盆填土。不过,奈特再一次让她靠边站,这次更为强调:“我要自己做!”&
“我猜你想自己把花盆填满。”妈妈一边说着,一边对他微笑,又轻轻捏了他一下,然后她又坐回了朋友身边。
园丁工作让奈特很是忙碌,花了宝贵的10分钟。他的妈妈和朋友在聊成人间的话题,还喝了一杯冰茶。这期间,奈特专注于填满花盆,把土压实。
当一个很脏的小男孩骄傲地把花盆拖到她们面前,妈妈感到轻松又平静。她笑着给孩子掸去身上的土,给了他一个拥抱,告诉孩子他做了一个伟大的园艺工作。奈特累得满脸通红,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现在,他准备再和他的好朋友一块儿玩积木。
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奈特的妈妈注意到儿子给出的信号――他想去玩他的游戏。一旦妈妈明白了他的意思,妈妈就会让他选择一个计划,给他空间和时间去实现它。这一切发生时,奈特发现他能发出信号,让妈妈明白他有自己的想法――他想在阳光明媚的花园里打发时间。他的回报不仅仅是在土里玩耍,完成任务让自己满意,更重要的是,他感觉自己当了一回“老板”。小男孩坚持了自己的意见,而且妈妈敏感地觉察到了。她能看出打断奈特的工作,会让奈特感到受到阻挠,甚至生气。她能看出奈特的想法,也预期到了游戏的结果。因为他的工作没有危险,所以她让孩子继续做自己想做的事。
花园里这看似简单的一幕,对奈特将来成长为一个自律的人其实是很重要的一步。这样的人具备控制自我和管理自我的能力,能够坚持完成任务。奈特发现他想做某些事(填满花盆),他表达出了他想做这项工作的想法,而不是做另外一件事(搭积木);他自己接管了这项任务,并且完成了它。尽管他还无法更有技巧地用语言声明,但你几乎可以听到他说,“我很高兴妈妈支持我,让我能完成这项重要的工作”。 父母最希望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我想有三个最主要的内容:父母希望孩子们能生活得快乐而充实,能建立自己的幸福家庭,能为社会作出有意义的贡献。我们在书中提到的10大关键品质,使孩子有能力去实现以上目标。
内心深处的纪律之声
优秀的孩子具有自律的内在动力。他们计划,他们坚持,并最终达成目标。爸爸妈妈又该如何来指导孩子们发展内心的自律感呢?如何培养孩子自觉认识到家庭作业的重要性,而不是为了考试得A就能被奖励一个iPoD,或者是害怕失去一些特权而去完成作业呢?
在分析如何引导孩子发展这种特性之前,我们先看看自律的成年人是怎么样的。琼斯太太是个自律的人,她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无论是在单位为同事组建一个计算机网络,还是在家里进行春季大扫除,她都会制订出全套的工作计划来逐步实施。她不仅仅是按照计划执行,而且还有一个有效手段――内心自律性:她内心始终有个声音要求她实施计划。这个声音对她说:“好,现在你已经做了A和B,那么C和D呢?来吧,午饭前你还能干点儿,然后你就能放松地歇会儿了。”
琼斯太太内心的声音指导她、安慰她、体贴她、鼓励她。很像母亲或父亲站在她身旁,给她指导和赞美,不断支持她,提醒她努力工作的好处。她内在的“伙伴”不仅帮助她坚持执行计划,还帮助她避免和防止分心。
例如,在工作中,一个同事说&“我们喝点咖啡休息一下?我想和你谈谈昨天我孩子的事情”,而这时琼斯太太正在实施她的计划,所以她说:“我想听,但是能等一会儿吗?要不我们中午一起吃午饭怎么样?”这样,她就能完成自己想完成的工作。她不会轻易分心,即使是和最好的朋友聊天也不会。在家里,当她辅导孩子做家庭作业或吃完晚饭后做家务时,她也不会轻易受到打扰,不管是好朋友的电话,或者是她想把脚抬起来歇歇,或者是其他诱惑都干扰不了她。她要把事情做到自己满意为止,只有做好后,她才会和朋友聊天或者躺在沙发上看半个小时的书。
某一天,如果琼斯太太觉得不舒服、疲累了的时候,她也会想要休息一下,娱乐一下,拥有自律性的一大好处就在于:当琼斯太太在放松自己,想要彻底享受一下生活的时候,她不会因此而感到不安、有负罪感,或是猛地冒出“我得工作了”的想法。她能够制订计划并据此努力工作,也能在适当的时候计划一下娱乐或放松活动,因为那个内在的声音告诉她可以给自己放几个小时或是一天的假了。有个令人鼓舞的自律之声真是太棒了,它能在我们出色完成工作的时候鼓励我们,让我们不断前进,又能随时随地地提醒我们记得给自己放天假。 父母最希望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我想有三个最主要的内容:父母希望孩子们能生活得快乐而充实,能建立自己的幸福家庭,能为社会作出有意义的贡献。我们在书中提到的10大关键品质,使孩子有能力去实现以上目标。
困扰的世界
相反,史密斯先生的内心声音就很微弱。史密斯先生需要在单位完成很多报告,但是他总是容易为附近的谈话声分心。只有当这些声音实在太模糊听不清楚的时候,他才能试着让自己忽视这些声音,把注意力转回到工作上。一旦他着手开始工作,他就能看到饮水机旁边的同事们在说笑。他感到自己被迫加入了其中,了解他们讲的笑话――于是他的工作没有完成。史密斯先生内心的声音可能会严惩他浪费时间,一整天地折磨他。每到晚上,他都会感到不安和担心,产生负罪感。但是第二天他的工作还是无法完成。
其实,史密斯先生是个很聪明的人。人们给他的评语经常是:“史密斯有很大的潜力,分析能力强,但是好像没有发挥作用。他的工作成绩不稳定,与能力不相符。”&他的妻子也这样抱怨。不过,在他自娱自乐的时候,比如打打高尔夫,学习弹吉他,他就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但是让他开始写冗长的法人报告或做家务时,就没有内在之声让他关注手头的工作了。
史密斯先生不是多动症,也不是由于生活过于简单而缺乏注意力,他是一个没能形成内在自律性的典型个例――自律,是制订计划并实施计划的能力。在他还年轻的时候,太多的诱惑使他没有经得住考验而失守沦陷,他本该接受一些严格的纪律教育的――但似乎这些教育也并不能给他带来什么变化。
当孩子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出现了注意力转移,做出一些冲动行为,不能把手头的事坚持做完时,我们通常会想到要去惩罚这个孩子。我们认为,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纪律约束,采取严肃的后续措施能帮助孩子塑造性格,变得更像琼斯太太一样,成为一个能坚持到底、有自律性的人。但是严苛的爱――惩罚、不讲情面的教育方式――可不是总能起作用的。事实上,被惩罚的孩子通常反倒会倒退,变得更容易冲动,更容易分心,也更难约束自己,他们只会对外界施加的纪律规范作出反应。当有严厉的大人站在孩子身后监视他时,孩子才会集中精力,一旦大人出去了,孩子马上就会把纪律性抛到脑后。
我们所探讨的纪律性并不是那种孩子们因为怕被惩戒而表现出的规规矩矩。我们所倡导的纪律性,是那种能够帮助孩子学习如何把精力集中起来,全力以赴地为完成某项任务而努力,并且,始终坚持不懈直到完成任务。正如儿科医师T?贝里?布雷泽顿所说:“纪律的目的是为了自律。” 父母最希望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我想有三个最主要的内容:父母希望孩子们能生活得快乐而充实,能建立自己的幸福家庭,能为社会作出有意义的贡献。我们在书中提到的10大关键品质,使孩子有能力去实现以上目标。
鼓励内在自律性
正如我们所见,自律是通过鼓励孩子内在驱动力与兴趣,通过给他设置一些温暖慈爱而又对他充满尊重的限制来形成的。如果孩子取得任何的小小成绩会得到别人鼓励的回应,而他的不当行为也会给他带来相应的惩罚,这样,你的孩子便会主动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且会有意识地给自己设定一些行为约束。所有优秀的孩子最终都能够很好地来掌控这套成熟的自律体系。
尽管这种内在的纪律之声有时候也会被外在纷扰高声喝止,例如同辈的压力、激烈的情绪怂恿,或者,看到最后一块儿巧克力饼不在自己的盘子里等等,但真正的自律会帮助你的孩子坚守自己的目标――即便孩子被外界干扰分神,也会把孩子重新拉回到实现目标的路上,并让孩子将其注意力始终集中在目标上。
为了发展自律,孩子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意图。在宝宝的早期发育过程中,父母与宝宝之间的肢体交流会给宝宝传递一种感觉,她的行为(被欲望驱动的)能够被爸爸妈妈理解,并且会得到爸爸妈妈的回应。当你5个月大的孩子哭声很尖利的时候,她是想让你知道她的尿布湿了,她很不舒服。你用关切的目光俯视着她,把她抱在怀里,轻柔地不断跟宝宝说你完全能够理解她的感受,这些回应宝宝的举动都会进一步让她确信这种最基本的感知:她的世界不是混乱的,她表达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不过在那些父母异常忙碌或是压力很大的家庭里,宝宝的这种感知确认不一定总能得到满足。
蹒跚学步的孩子喜欢和父母一起度过很多游戏时间,他们学着相信自己的行为(被内心欲望推动的)常常会带来快乐的结果。孩子学着通过与父母交流自己的需求,通过他在外在环境中的延伸来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这需要大量的练习,通过一点点的小小进步,让他逐渐接近心中的愿望。
比如说,你的孩子想出去玩儿。当你俩经过厨房去走廊的壁橱里找夹克和帽子时,为什么不说说小狗的水碗呢?“看起来是空的,我们出去前最好把它倒满,免得戴塞渴了!”当你的小女孩儿冲过去拿起碗,就问她是否愿意把水倒满。当她肯定地点头,很骄傲地想成为一个大姑娘的时候,就问她是否可以够得到水龙头。看她拉过一把椅子,放到水槽旁边,你假装开水龙头时出了点问题,你能发现她是否会用自己的手去解决问题。让她把盛满水的碗端给小狗,再提醒她把椅子搬回原位,这样,你们俩就能穿好衣服出门了。
现在,她迫不及待地想出门了。她会快跑到壁橱前,你为什么不假装一下自己有点迷糊,嘟囔着:“我把手套放哪了呢?”她会发现手套,把它们从架子上拿出来,还边说着“傻妈咪”,这时,也许你能发现另外一些小问题,比如靴子上的扣勾住了。在出门去雪地里玩的过程中,有很多事可以让她去做,让她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接下来发生的事,可能会给你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教学工具。让我们假设你们俩一起堆了雪人,给它插了小树枝之后,孩子仍然拒绝回到房间里。当她生气地跑开,转到房子后喧闹的街头时,你不得不把她抱起来,给她生硬的限制。这时你俩可能都需要休息一下,或者面对面地讨论一下:她生气时该怎样使用语言表达而不是跑开,或者一边说着一边跑开,不过,她一直需要你的帮助来限制她的那些冲动行为。 父母最希望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我想有三个最主要的内容:父母希望孩子们能生活得快乐而充实,能建立自己的幸福家庭,能为社会作出有意义的贡献。我们在书中提到的10大关键品质,使孩子有能力去实现以上目标。
你的孩子也可能会表现出愤慨,但是,她在情感上能够接受你对她冷静坚定的行为限制,因为她的经验告诉她,你是她最愉悦、快乐和安全的源泉。事实上,在她还是个小宝宝时,就意识到你是喂养她、和她玩、让她感到惬意和安全的人。在她把碗从高椅子上拿开,或者猛拉她姐姐的头发时,你的“不要,不要”有特殊的分量。
孩子上小学后,她的愿望和计划也变得复杂起来,你给她的纪律限制也变得更加精细,除了肯定孩子的每一次成功,鼓励她克服每一次失败,你还得硬起心肠坚决地给孩子制定相应的处罚(例如,她玩过了头就会被剥夺看电视的权利,或者禁止她再去参与那些他最喜欢的活动等等)。当然,你们之间可能还需要进行一些长时间的对话,帮助她去了解为什么她必须要做那些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还有,为什么有的时候她会觉得自己被迫要去违规。
好了,你的小小学生在渐渐长大,她的内在自律性会强化自己完成任务时的毅力。坚持是一个人能够在人文、艺术、体育上取得成就的必要条件,所以,你要帮助孩子,进一步培养她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主动性。在她做作业时不要在她身旁走来走去,去检查确认她的每个答案。爸爸妈妈要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对孩子的成长提供有益帮助的人,就必须要坚持一点:要是她在功课上需要帮助时,你一定要让她说明问题的症结所在。当她带着问题去找你时,她会感觉自己是个训练有素的问题解决者。(“我能够准确找出我不明白的地方,虽然我自己不能解决,但我可以通过可靠的渠道找到有用的信息。”)
当孩子长到9~10岁时,她会更频繁地从外界寻求帮助来解决问题:使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翻阅图书馆的书籍,或是放学后与老师讨论。不过,她不仅仅需要纪律性的约束,比如说约束自己好好做作业和合理安排出去玩的时间,她更需要你的帮助。正如我在前边提到的,帮助孩子“想想明天该做点什么”能帮助他们确定以后在不同情况下可能体验到的感受,这能让他们更易于接受未来可能碰到的困难和失望,让他们及时制订行动计划去应对困难。
如果你的中学生孩子常常不守规矩,忘记交作业,或者考试前也不复习,那么,她很可能是在为将来可能要面对的后果而感到忧心。你可以观察她是否给好朋友打电话,或者放学后和老师交谈、参加辅导班,这说明你的孩子感到有些害怕,你要帮她掌控这种态势。
一种非常有帮助的方法是摆一个大大的黑板或写字板,让孩子制订自己的长远规划。她能够通过画出图像来唤起记忆,或者她会用一支奇怪的荧光笔标出即将进行的安排,比如小组练习、音乐课等。如果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你能在她旁边给予帮助那就太好了,不过,重要的是一定要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分析来找到合适的外援,在她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她会不断地反复检查和确认自己的计划和行动的效果如何。这种看得到的令人信服的规划,标志着孩子正从依靠你的指导性声音向相信自己的声音转变。她的目标是要发展自己永久的、自力更生的精神,这种精神会让她按部就班地去贯彻自己的计划并能坚持到底。
当父母带着热情与鼓励(当然如果需要,还得硬起心肠给点儿惩罚)与孩子对话时,他们是在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一个如何培养内心纪律之声的榜样。如果他们还能同样温和地、条理明晰地与自己对话,那么,这不论是对孩子,还是对自己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我希望,一个自律的成年人能够用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与自己对话――温柔的或幽默的、苛求的或生气的、高兴的或沮丧的、骄傲的或失望的、坚定的或溺爱的――不管怎样,都要充满爱与尊重。 父母最希望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我想有三个最主要的内容:父母希望孩子们能生活得快乐而充实,能建立自己的幸福家庭,能为社会作出有意义的贡献。我们在书中提到的10大关键品质,使孩子有能力去实现以上目标。
真正的自尊――自我感知的重要性
去年夏天,8岁的安妮在邻居的泳池里参加了一场跳水比赛,她高兴地邀请了爸爸妈妈来观看。他们看着安妮,她穿着鲜红的泳衣,戴着白色的泳帽,走向低台跳板。到了最后一轮,安妮要去跳从未挑战过的高台跳板了,小姑娘看了看父母,然后勇敢地走向了通往高台跳板的台阶。她爬了上去,走到跳板前端,踮起脚尖――她跳了!动作不算完美,但是当安妮从水中浮出,她咧嘴笑了。
“我做到了,我做到了!”她喊道,“我知道我能行!”
那天,安妮没有赢得绶带,她可能也不会为参加奥运会而继续训练。但是,在她们回家的路上,小安妮对自己和自己的表现感觉相当棒。
“小宝贝,真令人难以置信,你从高台上跳下去时真的是非常勇敢。”妈妈在开车回家的路上说。
“是的,”安妮说,她的回答更像是在自言自语,“我知道我能做到的。”
小安妮从哪来的自信呢?在这么多人(包括妈妈和爸爸)的面前,去尝试她从来都没有做过的事呢?后来,她为什么会感觉这么棒?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是一个自知、自信而又乐观的孩子。当她从游泳池里冒出小脑袋的时候,微笑的小姑娘展现出了强烈的自信――这可是妈妈在安妮8个月的时候就见过的甜蜜微笑哦。 父母最希望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我想有三个最主要的内容:父母希望孩子们能生活得快乐而充实,能建立自己的幸福家庭,能为社会作出有意义的贡献。我们在书中提到的10大关键品质,使孩子有能力去实现以上目标。
自尊的基础
自尊,对于所有的孩子,乃至所有的成年人来说都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特点。自尊,是人的一种基础感受,它让你觉得自己真的非常不错。自尊,是老师在进行电视教育时的经典话题,也是我们与其他父母偶尔交谈中时刻都会提到的话题,但是,要发展这种特点可绝对不像人们说起来那么容易。
以伊桑为例,在他的生活中,伊桑总是被告知他做得太好了。他的父母相信,赞扬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赞扬他做的每件事,他们能够在儿子的心中创造积极的自尊。但问题是,他们对所有的事情都大加赞扬,弄得伊桑根本不知道是他真的做得很好,还是无论他做什么,爸爸妈妈都会说:“哦,你真是太棒了……”&
这种不假思索的赞扬让伊桑感到很没有自信。他总是爱向周围的人来寻求认同。他把作业给朋友们看,或者把画的东西再拿给姐姐看看,而且,他还会焦急地询问说:“还行吗?我做的对吗?”在教室里,他总爱跑到老师的桌旁去问:“这次我做得对吗?”&伊桑完全没有自信。
这里还有另外一个极端的例子。萨利在家里似乎什么都做不好,总是会受到批评。她父母认为,在一些萨利能完成的事情上,再给她点儿压力会让女儿做得更好。但是,萨利却沮丧地认为,自己永远无法取悦他们。最后,爸爸妈妈的态度彻底伤了萨利的心,她告诉自己说:“好吧,好吧,我什么都做不好,不管我努力做什么都做不好,那我还努力什么呢?”她会经常性地否定自己,长期在沮丧郁闷中不断挣扎,这让她不敢再去尝试什么新事物或是有点困难的事情,因为她觉得即便自己努力了,成功的希望也很渺茫。
尽管伊桑和萨利的父母都以为自己的方法是对的,但是很显然,这两种教育方法都不能造就一个自信的、悦纳自我的孩子。伊桑的父母让儿子的生活过于简单,而萨利的父母则让女儿的生活过于艰难。 父母最希望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我想有三个最主要的内容:父母希望孩子们能生活得快乐而充实,能建立自己的幸福家庭,能为社会作出有意义的贡献。我们在书中提到的10大关键品质,使孩子有能力去实现以上目标。
恰到好处的挑战
自尊不是以毫无原则的热情赞扬为基础的。它其实来源于宝宝在成功克服困难之时所体会到的那种令人欣慰自豪的快感――这种感觉可能来自宝宝学会打开橱柜的门拿到了点心罐,也可能来自孩子们成功通过了SAT的数学考试,当然,也有可能来自别人对他的热情认可。成长过程中,一个人遇到和克服的挑战越多,他身边有越多的人能够看到他的成功,他的自我感觉就会越棒。
正如我刚刚讲到的那个安妮和小小跳水板的故事所表现的,良好的自我感觉源自不断取得进步。安妮从低台跳板到高台跳板取得了逐渐发展的进步。不过,她是如何通过发展自信(实际上是勇气)实现这一步的呢?其中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她亲爱的爸爸妈妈很明智地让她经历了多次失败。他们可从来都不帮她做家庭作业,有时候小安妮因为粗心出现了拼写错误,但是,她慢慢学会了答卷时要加倍小心,工夫不负有心人,试卷上那个大大的红A让她意识到了她最终战胜了自我。诸如此类的经验还有很多,比如在她失望时和高兴时,爸爸妈妈给予的大大拥抱,所有这些让安妮最终踏上了通往高台的跳板――这也是一条通往自尊与自我接受的道路。
有的孩子很“幸运”,爸爸妈妈为他们准备好了一切,而且,在他们的成长之路上,还会不断帮助他们跨过每一道障碍;而有的孩子则要独自面对困难,做个深呼吸,然后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去跨越一道道人生障碍。两者相比,可能前者获取自尊的根基会稍显薄弱一些。当然,要是让孩子没完没了地背负一个个任务,甚至将一些不可能克服的困难强压在孩子头上,那么,他也很难从中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正如古语所说&“一半的乐趣在抵达目的地的过程当中”,如果把这句古语应用在获取自尊和实现自我接纳的过程中,那么,获取自尊的过程就是全部乐趣所在了。
自尊包括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它需要宝宝不断发展身体的感知能力――要对身体有很好的了解,知道它能做什么。它需要宝宝树立世界观,这是一种乐观的、勇于尝试新事物并且期待成功的世界观态度,这种态度能够获取骄傲感和成就感。它还需要宝宝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弱点,能够了解二者之间的区别。当然,它还需要宝宝能够接纳别人的缺点,愿意去帮助别人,并且能够同时为别人的优点感到高兴和骄傲。
自尊还与自我的形象定位密不可分,也就是说,你能画出自己,并用积极的情感来看待这副自画像。早在安妮一级级爬上梯子走向高台之前,小姑娘就毫不怀疑自己能够漂亮地完成跳水动作,她的小脑瓜里一直在想象着自己爬上梯子,完美一跳,然后带着胜利的微笑冲出水面。
正如我们所见,自尊需要真实的自我感知,也就是说一个人需要经常地进行自我反思,并且能够明白解决困难会让自己获得良好的自我感受;他要知道自己得采取有效的策略来获得成功,要明白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对自己重要的事情上。当然,孩子们不会独自完成这些事情。在每一个阶段,爸爸妈妈,当然还有其他的成年人都会与孩子们奋斗在同一个战壕,引导他们去尝试新事物,向孩子们保证他们真的可以再前进一小步,或是,当孩子们很快就想放弃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劝诫,而当孩子们用合适的方式、自己的独特方式很好地完成任务时,再给他们一些表扬。
当一个人慢慢长大时,他从前做的那些堆沙土城堡的工作开始转变为其他的工作,诸如喂养家中的小狗,或是摆放早餐桌,然后会是那些能够改变他命运的工作,比如说努力获取奖学金,完成大学论文,找到第一份工作,或者是决定组建自己的家庭。在孩子的每一个人生阶段里,爸爸妈妈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会跟蹒跚学步的宝宝一块儿跪在海滩上玩耍,递给宝宝一个小水桶;他们会不那么温柔地提醒10岁的孩子给小狗的水碗添水;他们还会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论文答辩或是跟孩子一起模拟一场求职面试。甚至当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事实上,即使我们已经不在了――我们也仍然和他们在一起,用我们的态度、关心和爱去激发他们、鼓励他们、安慰他们。我们的存在是孩子们自尊心养成的关键,当然这需要我们智慧地掌握什么时机我们要加入其中给予孩子们帮助,而什么时候我们只要站在一旁,给予鼓励和喝彩就好。
孩子的自我感知――他们了解自我并作出反应的能力――能让他们确定哪些关系会对他们有所帮助,哪些领域的学习能带给他们骄傲和快乐,哪种类型的工作和娱乐活动能让他们感到满意。最终,孩子们会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人生目标,然后会采用合适的策略去实现它们。当孩子们开始学着将价值观内化,明白自己在为什么而奋斗,能够有意识地为获得进步而训练自己的某些技能时,自尊与自我感知便会相互作用、相得益彰了。 父母最希望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我想有三个最主要的内容:父母希望孩子们能生活得快乐而充实,能建立自己的幸福家庭,能为社会作出有意义的贡献。我们在书中提到的10大关键品质,使孩子有能力去实现以上目标。
鼓励自我认知和培养自尊心
培养孩子自尊心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别让他淹没在赞美中,这可能跟我们的直觉想法背道而驰。孩子们是依据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是否做得好,或是何时需要更加努力的。请您记住,一定要看到并且关注孩子们的所有努力,当然,你也得巧妙选择时机向孩子提出更多的期望。
另外一条原则是:你的关注与赞美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你4岁的孩子建造了一个精致的积木城堡,他把人形玩偶当成了城堡里的老百姓,这时,如果你正想着白天的工作,随口说上一句“真是个不错的城堡”时,他是不会受到鼓舞的。
相反,如果你兴奋地转向他,两眼闪动着赞赏的光芒,对他说:“哇!我敢打赌没人能攻破这座城堡!”这样,你就会让孩子由衷地感到:你对他的尊重就像一道温暖的光围绕着他。
所以,仔细地去看、去听宝宝所说所做的一切有趣的、富有创造性的事情,当他取得新成绩时跟他一起开心庆贺,关注他的手势,关注他思想和身体上的巨大变化,这样,你会帮助他不断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认同的能力。对他来说,当你看到了他的一些冒险行为,或是他有别于以往的做法时,并且,对他的所作所为表现出关切的回应时,他就会知道他在进步,他的进取心得到了你的赞美和尊重。
你对宝宝点滴进步所给予的温暖关注对他而言至关重要。在他3个月大的时候,他给你一个灿烂的微笑;在他6个月大的时候,他懂得用两根手指做出加油的姿势;在他1岁的时候,他靠着沙发第一次去尝试平衡站立;在他18个月大的时候,他能用积木搭建起摩天大楼;而当他长到8岁时,他第一次用头顶足球。宝宝在某一方面取得的成绩能带动其他方面都得到提升,他的自我价值感也会随之增强。
适当地提高新任务的难度系数是培养孩子自尊心的另一个基本原则。正如我此前所提到的,发展孩子积极的“能做到”的态度,一种方法是安排新的学习任务,这种方法能让他每次取得至少70%~80%的进步。如果你对他取得的那些小小进步感到骄傲,那么他就能从自己的成就中体验到真实的、自我感知的乐趣。
最后,可以使用一些精挑细选的词语。比如,当你说“我很高兴你对沙鼠很有礼貌”,“你画的房子真像罗塞姨妈家的”,或者“这诗写得真优美”,他就会感到自己真的做了很特别的事情。他的自我意识会开始扩展:“我是关心动物的人”,“我能学好画画”,或者“我真的能写作”。在他开始为自己能做好一些事情感到骄傲的同时,他也能开始接受自己的一些缺点。当然,他还是会对自己的消极个性感到有些失望和尴尬,但因为他有天赋的优秀品质,所以他是不会被打垮的。
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所有方面,甚至是那些不讨人喜欢的方面,这需要你为他提供温柔但坚定的行为限制。你给他制定的行为界限让他明白,他能控制那些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情,当然,这种行为界定并不是要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当他从最好的朋友那儿“借了”新的马丁机器人,把它藏在自己的书桌里时,他需要你在他身边蹲下身来,温柔地注视着他低垂的双眼,用你的手牢牢抓住他的手,跟他说,他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个问题很严重。你可以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告诉他如果朋友发现自己的机器人没了该有多伤心,然后,你提出一个合适的建议来弥补这件事,这会大大减轻孩子的羞愧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孩子将会慢慢接受自己个性中的好与坏,愚蠢与聪慧,害羞与大胆,嫉妒与大方。 父母最希望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我想有三个最主要的内容:父母希望孩子们能生活得快乐而充实,能建立自己的幸福家庭,能为社会作出有意义的贡献。我们在书中提到的10大关键品质,使孩子有能力去实现以上目标。
情感张力――激情与平衡
我看到过一个小女孩,4岁左右,她正等着独立日游行队伍通过小镇的大街。她知道,那些站在焰火车、古董车和花车上的人会向人群撒糖,所以,她非常兴奋地等待着。
“耶,耶,耶,”她一看到游行队伍的前排焰火表演就大声叫了起来,“游行队伍来了,游行队伍来了!”
爸爸妈妈和其他人看到她兴奋的样子都笑了起来,她的哥哥鼓励她说:“阿斯特丽德,让他们往这边扔糖。”
“这边,这边。”游行队伍走近时,阿斯特丽德蹦蹦跳跳地大叫着。
第一辆焰火车上的表演者向人行道上扔了一大把棒棒糖,阿斯特丽德冲上去捡了起来。
“棒棒糖,棒棒糖……”阿斯特丽德继续大声叫嚷着,好像她从没看到过棒棒糖一样。
现在,家里有这么大孩子的人可以想象一下这个故事接下来会怎样。游行队伍通过时,阿斯特丽德变得越来越兴奋,当队尾四健会①的孩子们牵着曾经获奖的小牛犊走过去之后,阿斯特丽德扑到妈妈的怀里,激动的泪水喷涌而出。
“结束了。”小姑娘哭着说道。
在这阳光明媚的一个小时里,小姑娘尝遍了所有的情感体验:兴奋与期待、欢笑与幸福、满足和快乐,以及最终的落寞与伤心。游行队伍离开后,阿斯特丽德并没有哭很久。她的父母在整个游行期间都保持着冷静,他们微笑地看着小姑娘各种滑稽的举动,但并不给予鼓励。当阿斯特丽德最后哭起来时,他们温柔地轻抚着女儿,也并不嘲笑女儿哭鼻子。等到女儿哭声渐渐平息后,他们建议说回家前去吃冰激凌,阿斯特丽德最终平静了下来,拉着妈妈的手向冰激凌小屋走去。 父母最希望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我想有三个最主要的内容:父母希望孩子们能生活得快乐而充实,能建立自己的幸福家庭,能为社会作出有意义的贡献。我们在书中提到的10大关键品质,使孩子有能力去实现以上目标。
孩子们需要全方位地体验人类情感,并能够表达各种情感,从快乐到生气到伤心。但是简单地表达情感还远远不够,孩子们还要具备控制情感,让情绪回复平静的能力,就像阿斯特丽德在父母帮助下做到的那样。
孩子们要学着找寻自身情感的安全地带,这是一种内心的平静,能让他们在逆境中坚持下去。对孩子们而言,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任务,要能够找到自我安慰的方法,能够在人生低谷时及时调整回复自己的情绪。情感平衡是指在压力下能够镇静自若,在危急关头能够头脑冷静、精力集中。要提升孩子的这种平衡力,我们就得让孩子们去充分体验和表达他们的所有情感,当然,得用冷静、可控的方式来鼓励他们这样做,而我们也要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训导、指引和安慰。
理解情感的范围,认识情感的多样性――可能是没接到朋友电话而有些失望,或是因为举办家庭婚礼而幸福,也或许是由于心爱的宠物离世而内心悲痛――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大量的练习,但这种理解力对于培养情感平衡至关重要。我们必须能在生气时设法让自己冷静下来,祛除内心的悲伤,拥抱快乐的人生。我们要能够认识自己的情绪,而不被情绪所征服,这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种情绪控制的练习早在婴儿时期就开始了,宝宝要学会让自己平静下来,这样,他才能融入这个世界。
一个具备良好平衡能力的人
我们说一个孩子或是成年人具备良好的平衡能力时,我们通常认为他有着丰富的情感,并且能够控制这些情感。
以卡尔斯?琼斯为例,在带领别人工作时,他果断、高效、创意无限;他喜欢打高尔夫和网球,他享受竞争带来的乐趣;而他对待妻子又是那么温柔,对待孩子是那么善解人意、亲爱有加,他完全能够理解孩子的感受。
当有人伤害卡尔斯时,比如有人不认同他或是有意打压他,他能够感觉到别人在做什么,他也会觉得有点生气,但却不会义愤填膺、伺机报复,想要再去打倒那些打压他的人。由于他也很想弄明白为什么那些人要做那样的事,所以,他会暂消怒气,从包括个人目标在内的更广阔层面进行思考。他想马上投入这场人事激战吗?或者,他想要说服那位诽谤者与他进行合作?花大力气去消除争斗和敌意是否值得呢?卡尔斯有能力作出选择,要么坚守自身立场,坚持自己的领导方式,要么就退一步,将来某一天脱离这场争斗。
跟我们所有人一样,卡尔斯有时也要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最近,他父母生病了,他很担心。他的母亲过世时,他沉浸在痛失至亲的巨大悲痛中,但这并没有击垮他。只要他一回忆起母亲,他就会再次经历悲伤与痛苦,但其中一些美好的回忆也会让他面露微笑,甚至会笑出声来。卡尔斯也很牵挂自己的父亲,由于父亲伤心妻子离世,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卡尔斯非常担心,他知道要是父亲也离他而去的话,他将会再次受到打击。有时,他也会为自己的孩子感到担忧,因为他知道,祖父对于自己的孩子们而言是多么重要,卡尔斯希望父亲永远是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孩子们成长的世界安全吗?发生了这么多可怕的事情,真的很难让人对未来保持乐观。但是,卡尔斯并没有让这些担忧打扰到他与孩子们的快乐。 父母最希望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我想有三个最主要的内容:父母希望孩子们能生活得快乐而充实,能建立自己的幸福家庭,能为社会作出有意义的贡献。我们在书中提到的10大关键品质,使孩子有能力去实现以上目标。
卡尔斯与人生的各种经历作了一次全面而亲密的接触,体验了由此产生的不同情感,幸福、快乐、亲昵、理解、自信、好奇、生气、悲伤、失望、焦虑。对于这些情感,他无处可藏,无法忽视也不能逃离。
当卡尔斯的孩子不听他的话,他就会提高嗓门儿给孩子们来点惩罚,这样,孩子们就会听他的了。当然,跟所有父母一样,他也有生气和感到挫败的时候。但是,他很少会情绪失控大声嚷嚷,即便是在跟孩子们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也能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让孩子也冷静下来,他会帮助孩子们始终将注意力集中在双方观点的分歧上。即使孩子们不停地哭闹和抱怨,他也知道什么时候该给孩子们设个限制,怎么做才能对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有益。孩子们需要他的坚定指引才能健康成长,而且,他确实足够坚定。当他坚持关掉电视,让孩子们做作业的时候,孩子们可能也会变得暴躁,甚至拒绝跟他谈话,不过,卡尔斯会容忍他们的小脾气,他会给孩子提供温柔的指导,并且会依旧保持冷静,跟孩子们沟通联系,合理地管控孩子。
当然,卡尔斯也会有短暂情绪失控的时候――毕竟,他也是人――但他会迅速进行情绪调整。一旦他感觉自己的情绪失控了,他会跟妻子和孩子们道歉,会认真反思到底是什么让大家都情绪失衡。这样,即使卡尔斯与人发生冲突,或是身处困境当中,他的情感平衡能力也能让他建立起很好的人际关系。
婴儿期的情感与平衡
一个新生儿会体会被紧紧拥抱后的各种感受,要体会这些感受,她必须学着保持平静,学会去控制自己,不被轻易征服。这包括宝宝所有的感受――他所看到的、听到的、触碰到的、闻到的以及宝宝行动中的感受。父母要学会很快识别出宝宝的情绪,宝宝没办法说出这些感受,他会经历兴奋、挫败、幸福、快乐、自信所有这些情绪,当然甚至有时还有一点点的伤心。父母们不但可以通过参与到宝宝不同的情感状态中,还可以用他的感觉,比如模仿他的眼神、他的声音、他的行为方式来鼓励宝宝体会和延展情感世界。你可以在把宝宝放进小汽车时,先把他举得高高的,跟他一块儿哈哈大笑,这会增加他乘车的快感。当宝宝看起来伤心和恐惧的时候,轻轻拍拍他,抱抱他,帮助他学会克服这些恶劣的情绪,恢复平静。
我们以前说过,宝宝会爱上我们,爱上第一个给予他们关爱的人,这种情况一般典型地出现在他们2~4个月大的时候。当然,陷入爱的宝宝感受着温暖和与别人产生联系。但是,爱会带来自信和新奇感,也会让人感到挫败与恼怒,爱的联系就是一场完完整整的情感对话,就好像两个坠入情网的成年人所经历的所有感受一样。 父母最希望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我想有三个最主要的内容:父母希望孩子们能生活得快乐而充实,能建立自己的幸福家庭,能为社会作出有意义的贡献。我们在书中提到的10大关键品质,使孩子有能力去实现以上目标。
沟通――用声音表达意图
刚出生的几个月,宝宝只能看和听。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学着安静下来,调整自己来适应这个世界。跟小宝宝说话的时候,我们会鼓励他们看着我们的嘴巴,他们会看到舌头是怎么动的,你可知道,他们会模仿我们舌头的动作!要是你对着一个新生儿伸出舌头,大多数的宝宝也会朝你伸出舌头,这种简单的早期模仿早在宝宝开始复杂的社会模仿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当宝宝看着我们,可爱的嘴巴不停地动来动去,发出各种有趣的声音时,他们已经迈出了学习沟通技巧的第一步。
不久之后,宝宝会开始对着我们发出各种声音。大概在四五个月的时候,甚至在三个月的时候,宝宝就开始和爸爸妈妈一起发展音乐节奏感了。我们说“嗯……”并不断地跟宝宝咿咿呀呀地哼唱,宝宝也会朝我们咿呀哼唱。在这首个人音乐作品中,我们几乎是同时发声的。
约翰?霍尔特①――一位作家和教育改革者,曾经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观察小宝宝,并对他们所表现的各种技能惊叹不已。&“起初,小宝宝为什么会发出声音?”他问道,“难道这跟哭一样是出自本能吗?好像不是。即使小狗狗被抱出来不跟别的狗一块儿养,只要它长到一定时候,它就能开口汪汪大叫。但是,我们都知道,那些与人隔绝长大的孩子几乎完全不会说话……很显然,宝宝是在听了周围的人说话之后,才有了要‘说话’的概念。”
当小宝宝对我们咿呀哼唱的时候,除了发出声音,他们还会做更多的事情。宝宝不停地练习那张能发出声音的嘴巴,他们看着我们,把我们的动作和他们所发出的声音、身体的动作结合起来,宝宝模仿我们,我们也模仿宝宝,他们一直都在学着辨别不同的声音、发出不同的声音,这种能力在他们会说话之后也会派上用场。即使现在,当我们站在宝宝婴儿床边,把她抱起来,跟她一块哼唱或是相互逗趣儿时,我们都是在进行沟通。
所有的爸爸妈妈们都知道,新生儿是一个沟通者。她通过手势、表情、肢体动作、不同的情绪表达以及发出的各种声音,来传递信息。爸爸妈妈很快就能学会辨别宝宝不同的哭声,比如,痛苦的哭声和想睡觉的哭声是不同的,宝宝被饿哭了跟她受惊吓而大哭也是不一样的。宝宝的沟通方式不是口头的,但却是真实存在并且非常有效的。爸爸妈妈听到不同的哭声会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换湿尿布、抱抱孩子、喂宝宝吃东西等等。然后,小宝宝笑了,张着小手去摸爸爸妈妈的脸庞,这时,爸爸妈妈也会用拥抱、微笑来回应,会用鼻尖轻轻爱抚宝宝。宝宝开始信息交换,而父母给予回应,这就是沟通。
父母最希望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我想有三个最主要的内容:父母希望孩子们能生活得快乐而充实,能建立自己的幸福家庭,能为社会作出有意义的贡献。我们在书中提到的10大关键品质,使孩子有能力去实现以上目标。
年轻的妈妈带着朋友走进婴儿房去看望她3个月大的小宝贝安娜。安娜几分钟前刚睡醒午觉,对人有点儿挑剔,但看到妈妈来了她还是非常高兴,安娜踢蹬着胖嘟嘟的小腿,大声地发出“咯咯”的叫声,把小手伸向了妈妈。
“她是在跟我们打招呼呢,她是在说‘妈妈,很高兴看见你’。”安娜的妈妈解释说,接着她又对女儿说:“我也很高兴看见你,安娜。”
朋友感到很奇怪,她对宝宝了解不多,在她看来,安娜发出的声音简直跟噪音没什么两样。
“我知道,你肯定以为我疯了,”安娜的妈妈说,“但她的确会用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情绪,我知道,她会这样做,我能说出她什么时候难过,什么时候高兴。”
“这太神奇了。”那位深感疑惑的朋友说,她俯下身子,用鼻尖轻轻触碰宝宝的脖子。
“哦!”安娜一边叫着,一边昂起头来,虽然有点受惊,但她仍然在笑。
“这是她表达惊奇的方式。”安娜的妈妈说。
安娜妈妈可不是什么育儿天才。任何注意宝宝发音的父母都会告诉你,他们完全能够理解和解释孩子的声音、手势、动作所表达的意思。
是的。正如小安娜所表现的一样,这么小的宝宝也会用手势、声音这类语言前导来表达意图,他们明白自己要表达什么。就像安娜妈妈所看到的一样,她的小女儿用一种声音来表示“我很生气”,用另一种声音表示“我很快乐”,用其他的一些声音来表示“我很奇怪”或是“我很高兴”,还用一种声音表示“你最好马上给我牛奶喝,我肚子都快饿扁了”。小宝宝发出声音的时候会配合相应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会用胳膊和腿儿来表达,他的沟通带有目的性,他以声音为核心来传递信息。
约翰?霍尔特抓住了婴儿早期牙牙学语中有目的性的天性:
早在宝宝开始说话之前,他就能运用各种声音来替代语言,他通过敏锐观察发现,大人们用嘴巴发出的声音会影响他们所做的事情,他们的谈话会导致某些事情的发生。宝宝可能不会确切地知道将发生什么,如何发生的,但他很想成为那群正在谈话的大人们当中的一员,他很希望他的话能引发某些事情。
为什么发出声音会成为宝宝与人沟通的核心呢?毕竟,他还有许多别的沟通方式,比如指指划划或是做鬼脸。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人类的舌头是极其灵巧而富于表现力的,而且,人脑中大片的区域都用来控制舌头的动作,解释从舌头传来的各种知觉的。宝宝的舌头和他们发出声音的能力在生命的早期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在8~10个月的时候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会持续到他们两岁的时候。 父母最希望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我想有三个最主要的内容:父母希望孩子们能生活得快乐而充实,能建立自己的幸福家庭,能为社会作出有意义的贡献。我们在书中提到的10大关键品质,使孩子有能力去实现以上目标。
好奇――好奇心的力量
好奇心,让我们对外部世界和世间万物充满了兴趣,这是成就一个优秀孩子的最基本的条件。好奇心,让婴儿听到妈妈的声音就转过头去;好奇心,让蹒跚学步的宝宝去拨弄木琴发出声音,用积木搭建摩天大厦;好奇心,驱使上学的孩子爬过栅栏,走进邻居家的小院跟刚搬来的孩子打招呼;好奇心,驱使青少年去改装电脑;好奇心,也会让大学生长时间沉迷在化学实验室,或是,让实习记者执著于新闻事件的深入挖掘,而这些都可能成为他们未来的职业规划。或许有一天,一个已经退休的人会跑到美国西部荒野去发掘古生物遗骨(恐龙骨架就曾经在那里出土)。
事实上,好奇心是小孩子身上的一种可靠力量,父母的主要责任是保护孩子安全,而不是抑制孩子的这种探求精神。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在不停地探寻为什么会这样,怎么做,你是谁,或是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好奇心是人生中每一次前行的原动力,孩子需要养成的其他重要品质,如逻辑思维、创造力、自律等我们会在随后的章节一一介绍,这些都是让人们不断前进的重要品质。
让孩子说出他的兴趣点
在自然历史博物馆里,卡特的婶婶很好地领会了侄子在看恐龙这件事上执拗的坚持,她也知道,听从卡特的想法并不是简单地去做他想做的事。她顺从卡特但也给了卡特一点暗示,她把卡特带到了一个可能引起他兴趣的新展厅,让卡特的知识世界更加丰富起来。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要鼓励和培养他的好奇心,你可以跟他培养同一种兴趣,也可以帮助他在一个兴趣基础上培养新的兴趣。比如说,你的刚刚会走路的宝宝正要把那只新买的鸭子玩具大卸八块,看看是什么让它发出嘎嘎的叫声,这个时候,你是把玩具抢走呢,还是让他继续他的“研究”?或者,你还是会再捏一下发声的按钮给他看看呢?
几乎每一种由孩子好奇心引发的行为都会给他带来新的挑战。对于父母而言,重要的是鼓励他的好奇心,但不要去干预他的行为。你可能不会喜欢小宝宝接下来变得很顽皮,你不得不去清理他用手指乱涂乱画留下的水迹,去整理他弄得一塌糊涂的积木大厦,但你得接受宝宝由此而得到的快乐。乐于接受孩子释放天性,你会从中找到机会让他在兴趣发展道路上更进一步,他可能会找到一个跟他志趣相投的朋友,随着他们的成长,充满好奇心的宝宝会想法不断,问题层出不穷,比如说,关于万物是如何运转的,别人会做何感想,为什么人们要这样做等等。他们不但会从自己的观点出发,而且会综合别人的观点来理解这个世界。父母或是其他的成年人可以共同引导孩子多去一些地方看看,给他们一些培养兴趣的建议,这样可以拓展和延伸宝宝认识世界的兴趣。
数学家、现代教育理论学家西蒙?派珀特在他的《头脑风暴》一书中谈到了他在孩提时代是如何发展自己的好奇心的。那时他对机械设备的兴趣与日俱增,简直都“爱上了那些齿轮”,他明白地告诉我们,孩子的好奇心背后蕴涵着深沉的情感共鸣。这种追根究底的探知欲不是教出来的,只能通过大人的鼓励(和赞赏、分享)培养起来。 父母最希望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我想有三个最主要的内容:父母希望孩子们能生活得快乐而充实,能建立自己的幸福家庭,能为社会作出有意义的贡献。我们在书中提到的10大关键品质,使孩子有能力去实现以上目标。
鼓励好奇心
1.&让你的宝宝在安全范围内去探索她所处的这个世界。
2.&让孩子做她感兴趣的事情,鼓励她把玩具拆开来看看,用混合颜料去画画,在水中扑腾戏水,去森林探险。
3.&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去看各式景观,听各种声音,闻不同味道,摸不同质地的东西,去体会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跟不同的玩伴交际往来。
4.&帮助胆小的孩子克服对新生事物、未知事物的恐惧,鼓励他们去探索新的领域。
5.&让你的孩子表达她的观点、想法,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开拓新领域的过程,在不同年龄段不断增进自身的思想水平,这就是为什么在很多文化当中智者往往都年龄偏长,这可不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更多的事实真相,而是日渐深厚的社会阅历为其注入了丰富的思想内涵,让他们不断去探索人生的奥秘,探究生命的意义。
当然,智力水平的不断提升并不意味着每个孩子将来都能成为“爱因斯坦”,也不意味着每一对父母都是“苏格拉底”。它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取得进步,向前迈进,这个过程或慢或快,都会受到好奇心的催动,并会随着我们思维广度的延展而不断丰富起来。优秀宝宝――同时也是好奇宝宝,会随着知识面的扩展慢慢长大成人。 父母最希望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我想有三个最主要的内容:父母希望孩子们能生活得快乐而充实,能建立自己的幸福家庭,能为社会作出有意义的贡献。我们在书中提到的10大关键品质,使孩子有能力去实现以上目标。&
共情―关怀他人的能力
金是一位审稿编辑,在她快30岁的时候,她的老猫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尽管她伤心欲绝,但第二天她仍然精神饱满地去杂志社上班,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但她的同事斯蒂芬看出了金往日愉悦的脸庞上有着一丝忧伤,而且,金好像无法专心工作。
“出什么事了吗?你看起来似乎有烦恼。”斯蒂芬说。
“没什么,”金耸耸肩说,“只是昨天我眼睁睁看着我的猫咪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不过,我还好,毕竟那只是一只猫。”
斯蒂芬没有说话,但午餐时间,她外出给金买了一张卡片,并写下充满同情的话,放在了金的办公桌上。当金看到卡片时,她一边哭泣一边向斯蒂芬倾诉,猫咪对她而言意义多么重大。自打她念高中起,猫咪就始终陪伴着她,与她朝夕相处。
“我感觉,我的童年时光缺失了一部分。”金说。
斯蒂芬一边倾听着一边说:“我完全能够理解你的感受。”&
事实上,她也有过同样的经历。
斯蒂芬细腻的情感、送卡片的小细节和她温暖的关怀让金感到安慰,缓解了她悲伤的情绪。共情――这种真诚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让斯蒂芬能够去帮助她的陷入悲伤的朋友。
当斯蒂芬充分感受和体会金痛失宠物的伤悲时,她对金关切的问候、她的态度、她无声的表达都传达这样一种情感:她就在金身边。但同时,斯蒂芬又与金的情感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她并没有沉浸在自己过去痛失宠物的悲伤中增加金的负担。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朋友、亲人或父母对我们过度同情。没错,他们的确给了我们强大的支持,但是,他们就此索性接管了我们的情感事务!这可并非我们想要的共情。
我们知道,有些人只会机械地倾听别人的悲伤与喜悦,甚至也会就这些情绪进行准确的问询。然而,我们能感觉到,他们只是做做样子罢了,他们并不能真正理解和关心我们在说些什么。他们也在努力,他们清醒地意识到,他们确实应该表现出些同情,但他们无法像斯蒂芬一样,能够从金的情感层面去充分理解她。
我们如何去认知正确的共情手段?真正能够共情的人不但能够理解,甚至能够感受你的所思所想,而且,能够在情绪上与你产生共鸣。他们的嗓音能够与你的感受共鸣,他们的眼神也能够与你的感受共鸣。然而,他们又能够掌控自己的情感,并且给你足够的空间去呼吸,去体会自己的情感。他们会让你感到舒适和安慰,并不将情感强加于人,他们能够集中于你心灵中最柔软的地方,这就是共情关怀。
共情是优秀宝宝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一种品质,尽管宝宝身上可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共情能力(比如,他突然看到别的宝宝甚至一些动物受到伤害时,他就会哭),但真正的共情必须要从生活经历中习得,这是一种会令世界变得更美好的能力。
来源:《孩子有这10个品质就够了!》父母最希望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我想有三个最主要的内容:父母希望孩子们能生活得快乐而充实,能建立自己的幸福家庭,能为社会作出有意义的贡献。我们在书中提到的10大关键品质,使孩子有能力去实现以上目标。&
1.&尝试跟你的孩子共情。共情能力的培养来自被共情的示范。
2.&帮助他去认知自己的情感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全方位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3.&通过清晰地表达你的情感,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情感,与周围其他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并让孩子用面部表情和声调表达出他们的情感。
4.&以自身感受为比照标准,让他去对别人的感受产生兴趣。
5.&让你的孩子安全地去体验各种情境,鼓励他运用自己的想象超越自身已有的经历。
共情能力的发展没有尽头,会随着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无限延伸,打下好的基础的时期就是我前面所述的几个重要阶段。随着孩子的成长,你可以帮助他在每一个发展阶段提升相应的共情能力。你要经常对宝宝笑,坐在地板上跟刚刚开始蹒跚学步的孩子一块儿玩假装游戏。当你的孩子出现兴奋或焦虑情绪时,问问他是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孩子上小学后,你得弄清楚他是否能跟大多数孩子相处并交上了几个好朋友。而当你的孩子到了能够深思熟虑的阶段后,你就要经常探问一下他的观点,支持他去发展友情,感受他所迸发出的激情。所有这些日常经历慢慢累积,就能够不断提升孩子的共情能力,这会让你的宝宝慢慢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孩子。
来源:《孩子有这10个品质就够了!》父母最希望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我想有三个最主要的内容:父母希望孩子们能生活得快乐而充实,能建立自己的幸福家庭,能为社会作出有意义的贡献。我们在书中提到的10大关键品质,使孩子有能力去实现以上目标。
交往―与他人相联系
我最近去医院探望了一位朋友,她刚刚荣升为新妈妈。当我走进她的房间,她正一只手把小宝贝儿搂在臂弯里,另一只手忙着收拾回家的小行李箱。宝宝醒了,嗅着妈妈身上的馨香,感受着妈妈温暖的体温,从妈妈安全的臂弯里往外看,而我朋友收拾行李的时候,她一边忙碌着,一边低声哼唱。尽管这种交流才只有短短几个小时,但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母亲很放松,沉浸在与小女儿接触的快乐当中,而孩子感受着温暖、安全,依偎在母亲爱的怀抱里,一段亲密关系正在建立。
交往的体验就是从宝宝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开始的。当这个小女孩再长大一些,学着去信任、交流,与家人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她会与直系家庭成员间建立起牢固的关系。当她与别人相处时,她会体验到挫折和愤怒,体验到失望与伤感,随着她慢慢地成长,她会从家庭成员的圈子里走出来,进入陌生人的世界,走入更广阔的人群当中,学会如何从别人那里得到快乐――从小学同学到中学的伙伴,到老师、男朋友、丈夫,以及最后到她自己的孩子――这些都是从她读懂妈妈的眼神,并在与妈妈的亲昵中得到快乐开始的。
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是孩子成功所需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沟通培养了她与别人建立信任关系的能力,通过这种关系,孩子不仅学会了建立对自我的认知,也同时学会了建立对她所生活的现实世界的认知。
在孩子的一生中,她必须能够“读懂”别人,并与很多人建立联系。在她成长过程中,这种与他人建立联系的能力让她能够交到朋友,与钟爱的人、偶然相识的人、同事或客户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当她感到有压力时,她会向身边的人寻求帮助,这让她感到宽慰,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与他人的联系,孩子们与成年人分享他们生活中的欣喜、欢乐、愤怒和悲伤。
交往是如何开始的
从我在医院里所亲历的情景中可以看到,联系立刻就开始了,建立联系的能力也同时很快得到了培养。等我朋友的小女儿4个月大的时候,她会用她迷人的微笑向她妈妈邀宠,而妈妈也会报以微笑,这种互惠的快乐构筑起她对母女关系的信任,也让她意识到她具备与人沟通的能力。等她长到8个月大时,她会与照顾她的人甚至陌生人逗笑,主动去玩躲猫猫,大声地笑,伸手去抓东西。
来源:& 《孩子有这10个品质就够了!》父母最希望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我想有三个最主要的内容:父母希望孩子们能生活得快乐而充实,能建立自己的幸福家庭,能为社会作出有意义的贡献。我们在书中提到的10大关键品质,使孩子有能力去实现以上目标。
通过快乐相联系
在人生之初的几个月里,宝宝会学着把他们所感知的世界转化成情感。他们开始懂得在其周围存在着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最初呈现为爸爸的脸庞、妈妈的味道、襁褓的舒适、房门撞击时的震动,或是大声的说话声。识别这些模式并了解“我”和“我以外”的区别,是宝宝走向与外部现实世界沟通的关键环节。
最初,这个现实世界是由一系列连续的感知组成的,包括温度、触摸、味道、声音、气味和眼中家人的脸庞。我在医院里看到的那个宝宝已经开始运用她所有的感知全心去感受妈妈的存在,当她爸爸抱起她时,她也同样去感受父亲的存在。当父母用鼻尖去爱抚她,为她低声哼唱,给她喂奶,替她洗澡,把她搂在怀里,轻轻抚慰她时,父母与宝宝之间的这种交往给她带来了极大的快乐。这种互动给宝宝带来了最初的情感体验。通过这些感受,宝宝很快就能学到很多必不可少的经验: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人们在这世界中该做些什么。
著名的英国心理分析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D.&W.&Winnicott)欣然为这种早期的交往给出了一个生动的描述:
有一种反应式的微笑几乎没有任何意义,但也有一种微笑表明这个婴儿最终感受到了爱,就在她朝向母亲的那一瞬间。后来,宝宝会在洗澡时向妈妈泼水,拉扯她的头发,轻咬她的耳垂,给她一个拥抱,凡此种种。由此,宝宝能够获得新的发展和融合。
我们很容易去想当然地看待人类交往的能力。毕竟,我们都有父母,我们其中很多人还有兄弟姐妹,我们都生活在这个拥挤的世界里。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有些孩子在感到不安时需要悄悄躲进自己的房间一个人玩,有些人则会玩电子游戏、电脑或者看电视来逃避,本质上,这些都是与人隔离的活动。还有人通过打架、挑衅或激怒别人来获取关注,以此来寻求与他人联系。
当宝宝从婴儿时期开始在互动游戏中以快乐的咕咕叫或者大笑来回应父母时,爸爸妈妈们获得了极大的快乐。妈妈会和宝宝头碰头地游戏说话,让宝宝大笑,然后会一直重复这个游戏。这种好玩的交流加强了宝宝的理解(让宝宝越来越理解到),那就是,妈妈是与她相独立的另一个个体。这也同时教会了宝宝只要她以大笑或微笑对这种傻傻的小游戏表示回应,就能让这种关系一直延续下去。
来源:& 《孩子有这10个品质就够了!》父母最希望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我想有三个最主要的内容:父母希望孩子们能生活得快乐而充实,能建立自己的幸福家庭,能为社会作出有意义的贡献。我们在书中提到的10大关键品质,使孩子有能力去实现以上目标。
帮助你的孩子与他人交往
除了食物和好的身体以外,孩子最基础的需要就是与别人交往。对绝大部分婴儿来说,只要他们的神经或肌肉系统没有严重的不健全并在充满爱心的关爱者的怀抱中成长,在出生一周以后他们就能很随意地与周围人交往。但我们对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的反应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程度的热情,经常不费什么力气就能把我们本能的与宝宝交流的方式调整到最容易获得她的注意的方式上。
当你顺着孩子的意愿和兴趣时,你与她之间的关系会不断拓展,这也同样扩展了她对挫折的经验和忍受力。我们把这种在一起的时间叫做“地板时间”①,因为当你进入孩子的生活轨迹,以她的视角看待事物,以她的观点去思考时,通向孩子的内心情感与智力世界的窗口就会很容易被打开。尽管你与大一点儿的孩子或学龄儿童一同在地板上玩的时候也会有,但对婴儿和儿童来说,地板时间是以其他的方式创造的。
举个例子来说,若是想要吸引你3个月大的宝宝的注意力,最好就是把她抱在怀里。在若干个星期后,这种亲密的面对面的互动让宝宝开始对你的“理解”产生依赖,这种理解让你明白她的神经系统是如何运作的,最特别之处在于让你明白怎么能够使她快乐。可能你已经注意到了,在你低头注视着宝宝时,每当你睁大眼睛并挑起眉毛,她的眼睛都会闪亮一下;当宝宝洗完澡后被舒适地包在浴巾里,她会伸展着胳膊和腿,看起来更惬意和安逸;也许你已经观察到了,当孩子她爸一边轻声哼着“宝宝,看这边,宝宝,看这边”,一边有节奏地来回摇摆她并抚慰她时,宝宝的痛哭声会降低一些。
当你开始了解宝宝的喜好并随之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去取悦她时,宝宝也明白了她的微笑也会带来你的微笑,这种与你联系的感觉是如此的美妙。几个月过后,宝宝的这种想要与你交往的愿望会让她在听见你走进房间时就伸直脖子,把脑袋靠在儿童床的防撞护垫上,而你也会低下身子去迎着她留着口水的微笑而笑得合不拢嘴。宝宝的这种想要与你交往的愿望会激励她转向她的快乐源泉(你)并增加新的肌肉力量,这反过来刺激了大脑中的新的区域。
这样,宝宝通过将自己看到或听到的(感知)与自己的行为(动作)相联系,让她的感受开始在早期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9个月大的时候,通过你对她不断微笑、冲她点头摇头或是发出傻傻的怪声,宝宝与你交往的快乐不断增长。这种互动标志着我们所说的“互惠交流”的开始。宝宝会不断发掘自身以外的这个世界,因为这个世界对她来说充满了乐趣。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带有一定的可预见性的游戏(例如“躲猫猫”或者“宝宝有多大啊?原来有这……么大啊”①等)尤其能带给他们强烈的快乐感,每次你张开双手露出脸或者把她的胳膊伸展开时,你那生动的笑容和大声的逗笑声都会放大她的快乐。
当孩子不断长大,还会有很多的机会让她能够享受与别人交流并掌握与他人交往的技能。比方说,刚会走路的孩子觉得口渴而到处寻找吸水杯①或者果汁,他会走到厨房,用手指着自己的嘴。父母这时可以与他们玩“装哑巴”的游戏,不要急于去满足孩子内心的需求。你可以跪在地上,和他们一起以大腿的高度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然后面带着提问的表情指向电冰箱。当她点头的时候,你也要点头回应来让她知道你明白了她发出的信号,让她明白她已经被理解,让她明白她的愿望即将得到满足。这个小小的“对话”还可以持续进行下去。当你问她是否要从冰箱里拿点什么来喝的时候,你要等到她再次点头或者发出声音再打开冰箱的门。当你站起来的时候,她会张开双臂希望你把她抱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你可以建立起孩子的兴趣并帮助她了解如何与你进行交流可以得偿所愿。
来源:& 《孩子有这10个品质就够了!》父母最希望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我想有三个最主要的内容:父母希望孩子们能生活得快乐而充实,能建立自己的幸福家庭,能为社会作出有意义的贡献。我们在书中提到的10大关键品质,使孩子有能力去实现以上目标。
到了三四岁大的时候,孩子已经能通过语言来表达她的愿望和感受。这时她会学会一些与你保持亲密关系的方法,哪怕是在她觉得心烦、难过或是愤怒的时候。比方说,她在学前班里度过了糟糕的一天,或者因为你不让她在玩洒水器的时候穿新买的鞋子而感到生气。她可能会无精打采地在地板上来回拖动一个玩具,完全不理睬你。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你仍然可以在孩子的引导下进入她的世界,并成为她感兴趣的一部分。当你付出这些努力,你们的关系就会进一步加强。那你可以帮助你的孩子跨越多种感情与人交往,让她即使在感到沮丧的时候也能和快乐的时候一样做出回应。
比方说你的孩子正愤怒地将一匹塑料小马摔在地上,此时你不要直接让她停止这么做,你可以抓起另外一只小马并假装自己的腿是一座小山。然后你不经意地跟她说在马群中只有最勇敢、最强壮的马才能爬上这座小山。这会吸引她的注意,迟早她会拿着她的小马来爬到你的腿上。当这个短剧发生的过程中,你会得到部分关于她今天早些时候遭遇的愤怒或是失望的提示。如果她的游戏中包含了大量的畜栏中的小马打架的内容而没有其他什么情节的时候,你可以试着在她的游戏中引入一个小的次要情节,讲述一只小马因为不听妈妈的话与另一只小马打架而被其他的马所排斥或被关进畜栏。你的孩子可以学会在与你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去忍受不舒服的情感。
在小学的日子里,孩子与其他人交往的能力会成为她生活的重点。你与她直接共享的活动会包含你的角色扮演技巧,当她在操场上交涉拜占庭政治的时候可以用到。与你一起时她可以尝试扮演一个“朋友”或是一个玩家,不管需要面对多么复杂的交涉。很多孩子会觉得融入社交环境中或是从一个集体中离开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那么与父母之间的实践能够帮助孩子们顺畅地过渡到新的关系中去。
假如你有一个腼腆的四年级女儿,她急切地想要与她的新班级中的一些女生在一起玩,却又害怕被她们拒绝而不敢去尝试,你可以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建议她融入一个她所适应的环境或运用她适应的技巧。如果她可以与隔壁的一个友善而热情的孩子相处不错的话,你可以建议你的女儿邀请她的新同学过来与她的老朋友一起骑自行车;如果她是个保龄球神童,不妨建议她邀请她的一两个新朋友一起去打保龄球。生理上的驾驭感会帮助她顺利地建立新的关系。与他人交往的机会越多,你的孩子就越会觉得随意而不再紧张。这时候是你该保持沉默的时候了,你要“快乐”地驱使她和朋友们到各自的家里去玩。
一个10多岁的孩子建立关系的轨迹可能会像猛烈的过山车一样。当她面对与家庭成员外的其他朋友间的亲密关系时,她会依赖与你之间的联系的力量(尽管她会不断地叹息:“你就是没法理解我”)。更奇怪的是,你和你的孩子之间的一些最为持久的“地板时间”往往发生在你们无法看到对方的交流中,比方说打电话时的交流,或是在长途旅行的路上坐着相邻的座位注视着前方的路途时。只要你一直跟随着一个10多岁孩子的对话的引导,就像你过去在她年幼时做的那样,而不要去说教,你会发现你的言语中那对她充满理解的熟悉的声音会成为一个强烈的信号,表明你对孩子关爱、对孩子理解。
来源:& 《孩子有这10个品质就够了!》父母最希望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我想有三个最主要的内容:父母希望孩子们能生活得快乐而充实,能建立自己的幸福家庭,能为社会作出有意义的贡献。我们在书中提到的10大关键品质,使孩子有能力去实现以上目标。
――斯坦利格林斯潘
父母最希望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我想有三个最主要的内容:父母希望孩子们能生活得快乐而充实,能建立自己的幸福家庭,能为社会作出有意义的贡献。我们在书中提到的10大关键品质,使孩子有能力去实现以上目标。
――斯坦利格林斯潘
谨以此书献给全世界的孩子们。他们都有着成为最优秀的孩子的潜力。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创造一个让这种潜力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的美好世界。
现在的孩子们总是被期待、要求太多。作为一个商人,很多年来我一直对在如今快速变革的世界中获得成功所需要的各种能力感兴趣。科技和通信模式飞速发展,人们在充实而成功的生活中的个性和品质也随之发生变化。学校、公司、专业机构甚至是职业运动队都已经开始意识到:“聪明”或者身体好并不足以让一个人在当今的世界中获得成功。他们给未来的申请人进行了一组测试,试图找到其成功的潜质,即超出常人的地方。招生负责人及雇主在找寻拥有这样一些能力的人,比如情感平衡、有逻辑思维能力、自律、有抗压能力、有自信心和领导才能等等。他们从自己过去的经验和经历中总结得出,比起特别的天赋或是脑袋灵光,这些能力更为重要。
30年前,当我开始关注这个关于重要的才能的领域时,我很幸运地了解到有一群研究低龄儿童发展的专家,他们经常聚到一起讨论孩子最基本的需求以及家长该如何才能满足他们。这些思想前卫的人是:雷金纳德?劳里、T?贝里?布雷泽顿、斯坦利?格林斯潘、塞尔玛?弗赖伯格、阿尔伯特?苏尼特、萨莉?普罗旺斯、罗恩?拉利、朱利叶斯?里士满德、彼得?纽鲍尔、利昂?亚罗,以及罗伯特?诺弗。我曾被邀请参加他们的聚会,并且在第一次聚会上,我就明白了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为孩子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这个团体欢迎我作为一个商人加入,我们一同创建了一个组织,致力于帮助家庭养育有社交能力的、情感丰富的且有良好认知力的幼儿。这便是“0~3组织”①的诞生过程。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个由35名各个领域的专家以及超过75名非凡而有才华的工作人员组成的多学科委员会,每年大约有5&000万美元的活动经费。我们的目标就是要给予为人父母者所需要的信息和帮助,让他们做得更好。尽管爱是父母与孩子间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仅仅有爱是不够的――作为父母,若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满怀自信地融入这个世界,充满欢乐并获得成功,我们就必须明白这一点。在生意场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工作要做好,就得做得巧,只靠努力是不够的。在如今的时代,成为伟大的父母就意味着要成为聪明的父母。
当我目睹了我们机构里那些才华横溢的临床医师所做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工作后,我对斯坦利?格林斯潘的想法尤其感兴趣,特别是他与发展性智力障碍儿童间的互动。他并没有采用行为训练的限制疗法及简单任务的机械学习,他尝试着走进他的病人的心灵深处去。这种治疗让孩子获得了更好的认知能力,孩子的表现也更加让人欣慰,他们拥有了健全的各种情感。这些孩子中有些最初被诊断为患有孤独症或者儿童言语障碍,而事实证明这些诊断是错误的。我亲眼见证了这一切的发生。20年里我目睹了这些小小的(对父母而言却是非常大的)奇迹,这让我意识到既然斯坦利?格林斯潘可以在缺陷儿童身上取得这样的成就,我们也可以运用这样的知识来帮助所有的孩子获得更多对人生至关重要的品质。
我们该如何去判定哪些品质是本书所描述的普遍意义上的珍贵品质呢?我们最初编制了一个涵盖范围很广的列表,然后对这个列表中的内容进行削减,保留那些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能够认同的、对在生活中获得成功至关重要的品质。这些被选出来的特征与品质获得了儿童成长专家们、父母们以及商业领袖们的认同,他们认为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这些品质可以帮助孩子成长为健康成功的成年人。父母认同这些品质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他们才愿意去鼓励孩子;同样重要的是,儿童成长专家认为这些品质不仅在儿童阶段,在之后的青春期、成家立业、为人父母等阶段也有着关键作用;我们调查过大量的专业人士,拥有这些品质的人也符合他们的需要,这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们都非常了解在他们的领域取得成功所需要的重要的个性特征。基于我们最初整理出的这个长长的品质列表,我们又询问了大量的人,让他们从这个列表中再选出各自认为“必备”的品质,同时给选出的品质进行评分。这些人遍布美国和加拿大,有医学专家、律师、艺术家、教育界人士以及各种机构中的高级主管。这些人都有着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并能参透其中的道理。配偶之间或是合作伙伴之间都是独立回答问题的。按照我的预想,我确信调查的结果中,男人与女人的选择会完全不同,商务人士与教育人士的选择也不会一样,技术领域的从业人员与艺术相关从业者也会有不同的答案。我们也猜想东方人的观点与西方人或中东人的观点不会一致。我们还猜测来自不同文化的群体会有不同的回应。结果,我们的每一种猜想都是错的!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出了一系列最被广泛重视的品质,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了一致。
委员会中的一员欧文?哈里斯是我非常崇拜的慈善家,同时也是个充满智慧的思想家。他建议我们把“勤学好问”也加到列表中,我们的调查者们也确认了这一点,通常我们会把它归在“好奇心”的项下。某个社会学家也许会说这个列表反映的是美国高消费阶层的价值观。确实,参与投票的人尽管未必富有,但都在他们的人生中获得了成功,然而他们的出身背景有很大差异。当我们了解孩子们在21世纪初面临着艰巨的挑战时(这也是能让我们做出判定的唯一方法),我们和我们的调查者深切感受到这些品质是多么的必不可少。你可以很理直气壮地说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品质,但是如果一个孩子拥有了本书中所描述的10种品质,他便能在人生的开始阶段领先别人一大步。
本书也透露出一个好消息,就是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养成那些优秀的品质,那些智者们认为对于获得充实而有成就的一生至关重要的品质。简而言之,这些品质给孩子们“提升了档次”。但同时,这些品质的培养也需要父母具备许多的能力。许多父母认识到了当今的孩子们所背负的新的期望,他们开始在这本书中寻找那种简单有效的指导。
你会看到,重点并不在于孩子是否有高智商或者非凡的天赋。取得生活和事业的成功依赖于人的多种能力。你在本书中看到的一些品质,比方说情感平衡、逻辑思维、自律、自我感知和共情都是基础的能力,脱离这些,再高的智商和天赋都可能会被埋没。
全球化、环境威胁、新科技进步以及政治冲突会在全球范围内对下一代人造成冲击。在这个越来越小、越来越扁平化的世界里,我们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给予我们的孩子所需要的品质,让他们得以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伯纳德?列维 父母最希望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我想有三个最主要的内容:父母希望孩子们能生活得快乐而充实,能建立自己的幸福家庭,能为社会作出有意义的贡献。我们在书中提到的10大关键品质,使孩子有能力去实现以上目标。
――斯坦利格林斯潘
成长中的优秀的孩子
你知道他们是谁。他们是一群四年级的男孩子,他们争先恐后地冲到老师面前向她问好并帮助她取出车里的东西;她们是一群16岁的姑娘,她们邀请新同学一起共进午餐;他们是一群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他们冲着幻灯片高兴地大叫;他们还是充满深情直视着母亲眼睛的婴儿们。
他们都是优秀的孩子。你肯定说过很多次类似的话:“那个约什真是个很棒的孩子”,或者“我喜欢我女儿的橄榄球队队友们,她们真的很棒”。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赞许,我们也知道自己说这些话的时候想表达什么意思。我们谈论的不是在复合SAT测试①中能获得1&600分以上的神童、网球冠军或者音乐天才,当然,尽管这些孩子也可以是优秀的孩子,我们所谈论的是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有幸认识的活泼、自立、友善且乐观的年轻人。尽管现今关于孩子们的各种坏消息充斥了电视和广播,但是与孩子们在一起生活与学习的人们都知道同样也有好的消息。
“优秀的孩子”指的是情感与智力健康的人。“优秀”并不是指某个具体的气质品质,也不是指在运动、音乐、数学或艺术方面有天赋。优秀的孩子来自各种人群,只要给予正确的培养和鼓励,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优秀的孩子。
情感和智力健康包含了一些基础的能力和品质,它们为孩子最终获得技艺和才能打下了基础。这些能力和品质是关于孩子(及大人)如何与他人相联系、如何与外界世界相联系的。
比方说交往与共情①,开始于最初的父母与婴儿之间的交流,并持续不断支撑着我们进一步去理解、关注我们周围的群体和所生活着的世界;好奇心与逻辑思考能力是做各种学术研究、改革创新和领导团队的基础;倘若没有建立起自我认知、情感平衡和自律的能力,即使是最有天赋的孩子,都有潜力被埋没的危险。
这些品质以及其他一些我将在此书中讲述的品质,都是孩子未来获得成就与欢乐的源泉。在书中我们将会看到,这些品质根源于孩子们早期的情感体验,而父母可以做出各种努力为他们提供这种体验。无论孩子们的身体条件、智力条件或艺术天赋如何的不同,拥有这些品质将为孩子们的未来提供更为广阔的可能性。
这里描述的10个最为重要的品质涵盖了孩子的智力和精神方面。如果一个孩子身上具备了这10种品质且有效发挥,我想我们就能听到孩子的父母及其他成年人这样的夸奖:“艾丽西娅(也可能是安迪)真是个优秀的孩子。”事实上,若是我们听到一个成年人被称为一个“优秀的人”,通常很有可能是因为他具备了这10种能力。
恐怕关于这些品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们并非绑定在基因里,也就是说我们并非天生就拥有这些品质。它们来自于后天的体验,也就是说每一个孩子,即使是缺陷儿童,都可以在关爱他们的成年人的帮助下,通过努力去获得这些品质。在书中,我会如剥茧抽丝般分析一个优秀孩子的智力的自我、情感的自我及社会的自我,找到这些品质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仔细地看到促进这些品质形成的各种营养要素,我们也能看到孩子的情感发育与智力发育是如何动态地相互作用,并贯穿于孩子的成长过程的。
父母最希望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我想有三个最主要的内容:父母希望孩子们能生活得快乐而充实,能建立自己的幸福家庭,能为社会作出有意义的贡献。我们这里定义的“优秀的孩子”所具有的品质,可以使孩子有能力去实现以上目标。孩子的成长是个漫长的历程,从婴儿时期到幼儿时期,到进入学校,进入青春期,直至进入成年阶段。一个“优秀的孩子”逐步走过不同的智力和情感阶段,并一路完成重要的里程碑。
在逐步走向自我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习到了新的认知能力。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都依赖于他们的情感经历。在他们长大的过程中,孩子们经历了全部的情感:欢乐、忧伤、愤怒、爱、成功和失败。我们所提到的品质也会伴随着这些情感经历和各个不同的成长阶段而得到发展。
在我开始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成长的路线图,在每个章节讨论优秀孩子的品质的过程中我都会提到相关内容。一个孩子从成长到成年必须完成特定的里程碑。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成长,现在我们的孩子又开始在这条路上跋涉。在我们打算细致地去了解共情、好奇心或情感平衡等等品质发展的特定路径前,我们先来看看孩子们成长所需要经过的阶段。
开始意识到这个世界。这个阶段从出生开始,我们学会去保持平静和控制,学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兴趣,对这个世界中的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知产生兴趣。
交往和联系。我们开始成为与他人关系的一部分,包括与我们的父母、关爱者以及其他爱我们的人,反过来,我们也爱着这个世界。
交流。从最简单的有目的地表达开始,如微笑、点头、皱眉、生气等,开始漫长地学习与我们所爱的人交流的过程。最重要的是,我们学会如何用我们自己的手势来回应关爱着我们的人。
解决问题及自我感知。早在我们学会用任何程度的语言之前,我们学会了通过手势来解决问题。我们发现,我们可以拉着父母的手把他们引导到我们想要的玩具或小甜饼前。当父母问我们喜欢哪一个时,我们通过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来表达想要这个,不想要那个。这种持续的通过手势与他人的交流帮助我们协调地运用自己的听觉、视觉、触觉以及肢体语言。我们感受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存在,通过社会互动,我们知道我们父母的价值观以及所在的社会文化中的准则和规范。这一切都发生在我们能够用言语表达之前。
语言和想法。现在,我们学会了与他人联系,有了运用情感的想法。这指导着我们去玩游戏(如过家家等)。通过语言我们能够让别人了解我们的感受以及我们希望他们去为我们做什么。
逻辑。一旦我们学会了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我们又完成了一个重大的飞跃――开始架设交流的桥梁。我们开始运用逻辑思维。我们能够表达自己为什么会高兴或悲伤。我们也学会了克制自己不去做某些事情,并不仅仅因为我们会因此而受罚,而是我们已经认识到那样做是“错”的。我们通过评价自己做的正确或错误的事情来感受到我们自己。
一旦我们进入了逻辑思考的世界并将我们的情感与想法结合起来,我们就能够发展越来越高级别的情感和智力水平。在我们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我们走过了其他可以预见的阶段,获得了更加成熟的思考以及自我反思能力。
在这个大家都要经历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将要看到之前所特别指出的关键品质是如何持续地发展和改善优秀孩子的生活的。通过培养这些品质,我们能够帮助我们的孩子与他人建立愉快的关系,拥有成功的事业、稳固的家庭,以及他们对想要赋予自己生活的意义的深刻认识。 目前天气炎热,很多宝宝遇到了夏季多发病。医院儿科再一次热闹起来,一些医生表示其实都是一些上火、感冒类常见病,但是就是这些小病由于父母的疏忽就变得严重起来,尤其是上火。
可能在成人的意识中上火是个小问题,但是宝宝年幼,身体各项机能不完善,对于上火等疾病不能像成人一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所以出现上火症状必须及时治疗。然而很多妈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宝宝上火没有足够的重视,结果很多宝宝上火严重不得不看医生。
因此专家提醒,上火并不是个小问题,尤其对宝宝会产生很大危害,妈妈们必须当心。
第一,宝宝上火出现的大便干、小便黄、口舌生疮、睡不香等症状给宝宝带来直接危害。
1、便秘不仅让宝宝遭受排便时的疼痛,还影响宝宝情绪;而且大便不及时排泄,会使毒素积聚,有96%的毒素会被肠道反复吸收,肠道中细菌会大量繁殖,引起肠黏膜病变、肠道老化,严重危害宝宝健康。
2、口舌生疮给宝宝带来巨大痛苦,影响宝宝正常饮食。宝宝脾胃功能还不健全,而生长发育很快,需要的营养物质较多,如果饮食不合理、宝宝营养补充不及时就会影响身体发育。
3、上火后宝宝烦躁不安,睡眠时间和质量都受到影响,而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睡眠不足,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长高。睡眠还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过程,经常睡眠不足会使身体的免疫力降低,由此会导致种种疾病发生。
4、宝宝上火容易情绪低落、厌食。宝宝食欲不佳,进食太少,导致食物成分结构不良。如果进食太少,大便随之减少,引起腹肌和肠肌瘦弱,蠕动无力,引发顽固便秘,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宝宝上火的恶性循环。
第二,宝宝上火不及时治疗会引发各种疾病。
1、中耳炎。与成人相比,幼儿的咽鼓管位置呈水平状,且较宽、直、短,上火或感冒后,鼻涕增多,咽喉部有炎症时,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容易通过咽鼓管侵犯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2、百日咳。宝宝上火后咽喉干痛,呼吸道黏膜易受到百日咳杆菌的入侵而发病。
3、宝宝上火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引起抵抗力下降,还容易受到外部侵扰,如风寒以及各类病毒,从而引发感冒、腮腺炎、水痘等病症。
因此,妈妈要认识到上火对宝宝的危害,不要认为宝宝上火是小问题,更不要觉得给宝宝多喝水或者吃点去火水果、蔬菜上火就自然会好。
专家提醒妈妈们,在多给宝宝喝白开水、调整饮食的同时更要及时给宝宝用药。目前,家长们可以在药店购买到专门用于儿童的去火产品,其中采用安全的原材料、严格按国家批准生产的“三公仔小儿七星茶”就是很多妈妈信赖的产品。其处方中的山楂、稻芽消食健脾助消化,防止食积发热;薏苡仁清热利湿,淡竹叶清心火利小便,热从便出。同时充分以儿童适用为出发点,药性温和,因此能够安全有效为宝宝去火。
因此,为避免宝宝上火严重引发感冒、中耳炎等疾病,父母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宝宝上火,并及时用药,若出现严重的上火症状要及时就医。有很多妈妈说,我们两口子皮肤都有点黑,要怎么样做才能让宝宝变漂亮,还有的妈妈担忧地跟我说,我有点近视,会不会遗传给宝宝呢,怎么样才能让宝宝的眼睛明亮。我想肯定有很多妈妈都有类似的问题。
“吃”出漂亮宝宝
在这里,我要告诉诸位准妈妈,在整个怀孕期间,准妈妈如果能有意识地吃某些食物,会对腹中的宝宝发育起到很微妙的作用,科学地调配饮食,均衡营养,会帮助准妈妈们生个漂亮聪明的宝宝。
------分隔线----------------------------
幸福人生的八条忠告:一、努力走好脚下的路,对得起自己生命的每一刻。我们活着,无论...
如何让孩子读懂社交信号?识别并回应别人的感受。读懂别人的肢体语言。读懂别人的面部...
家长无心五句话伤害孩子心,教育...
鼓励是动力,家长要用耐 心去盛纳孩子的喜怒哀乐,悉心去体味孩子那一颗渴望得到理解...
10个妙招启发宝宝语言天赋,教育...
不可暗示孩子使他发生惧怕图,教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s躲猫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