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是名人更是英雄他为可祖国和人民鞠躬尽瘁的意思,死而后已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中学学习一本通 语文 七年级下册 人教课标
下列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B.张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恰到好处地概括了邓稼先的一生。
D.他的事迹,如此的感人,我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萧红中学(四年制)新概念语文 八年级上(人教版)
下列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学习成绩的提高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一口吃成个胖子,那是不切实际的。
B.我放弃了竞选,偃旗息鼓,甘拜下风。
C.听到敲门声,我和妈妈不约而同地跑去开门。
D.对好人好事就是要大肆渲染,大力宣传,这样才能树正气,刹歪风。
科目:初中语文
下列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队长斩钉截铁地说:“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坚持向上。”
B.事到临头,这倔强的汉子却觉得无论如何也不忍心让师傅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他应该站出来说几句公道话。
C.虽然小明是最后一名选手,但他先声夺人的演讲,赢得了阵阵掌声。
D.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竟然出现在他的身上,真是不可思议。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队长斩钉截铁地说:“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坚持向上。”B.事到临头,这倔强的汉子却觉得无论如何也不忍心让师傅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他应该站出来说几句公道话。C.虽然小明是最后一名选手,但他先声夺人的演讲,赢得了阵阵掌声。D.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竟然出现在他的身上,真是不可思议。《邓稼先》教学设计
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 张霞
【学生分析】人物传记,是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课外读物之一。名人们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往往为人们所景仰。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中国,他们自然而然地把名人奉为自己崇拜的偶像,处处效仿名人。《邓稼先》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名人传记,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引导:①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学生阅读起来可能从整体上不容易把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章思路。②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作者既有传统眼光,又有历史视野,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体会深沉的情感。③文章语言很有特色,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并试着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教学建议】叶圣陶曾经说过,国文教学的目的,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呼唤教育回归生活,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新《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四个理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程,不难看出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仍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何谓“发展为本”?即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地发展,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因此对于本文的教学,笔者认为由于篇幅较长,内容较深,可拟设为问题讨论课,同时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背景资料,为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其具体目标如下:一、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小标题,复述并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二、通过默读与精读,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三、通过朗读,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多变的句式特点,并用之于写作实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语由“我心中的邓稼先”这一话题导入。学生交流资料,谈自己心目中的邓稼先,,老师适时点出“常人眼中的邓稼先”特点所在,那么科学家眼中的邓稼先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杨振宁的《邓稼先》,共同揭开这个谜底。二、整体把握情节,理清思路1、速读全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学生为标题寻找合适的修饰语,如:伟大、舍己为人、公而忘私……(学生自由发言)2、全班分为6个小组,每组派一个代表对文章6个部分进行抽签选择,组员用5分钟时间对自己负责的部分作复述准备,并用最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可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语言)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归纳:①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邓稼先③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④作者的情感⑤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⑥评价邓稼先3、课文六部分间是否可以调换顺序?如果不能,你能试着找出它们的联系吗?学生合作研讨,教师点拨:③补充、延伸和扩展①引子②经历贡献④从另一角度扩展 ⑥总结⑤具体化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感情1、学习第三部分⑴默读并划出表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性格和为人的句子或词语。点名回答:奥本海默──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邓稼先──一个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直诚坦白,从不骄人……⑵文中重点写的是谁?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同桌间两两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重点写邓稼先;运用对比手法;其作用是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自然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⑶“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你能试着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吗?学生小组内研讨交流,教师点拨:①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截然不同,“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②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⑷邓稼先的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我们的祖国有千万个像邓稼先一样的忠实儿女在为她奋斗,你还知道谁给大家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2、学习第五部分 ⑴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课文⑵自由研读,提出理解中的疑难。 学生提出的疑难可能有:①作者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是什么?②“也不知道……什么心情”“不知道邓稼先……手有没有颤抖”这两句话应该怎样理解?③结尾处用“五&#8226;四”时代的一首歌,有什么作用?师生共同探究:①《吊古战场文》是唐代散文家李晔的名篇,文中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惨的景象,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痛苦,文中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在于烘托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辛。②作者与邓稼先有着半个世纪的真挚情谊,这两句话以细腻的询问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深情。③“中国男儿” 即邓稼先,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将他对民族的贡献放在了“五&#8226;四”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中,这又与在历史的背景中推出邓稼先的第一部分相呼应。⑶资料延伸这一部分中邓稼先一句“我不能走”,将自己的赤子之心解剖在了人民面前。其实,象文中的例子在邓稼先身上还有很多,比如身为核武器研究院院长的他,在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危险时刻总是站在操作人员身边;再如,一次航投实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他也因此肝脏被损、骨髓中侵入放射物。当身患癌症的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时,却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会来得这么快。”这些不禁让我们想起邓小平同志说过的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邓稼先是当之无愧的。⑷教师教唱《中国男儿歌》,师生共同感受激。一曲《中国男儿歌》,气壮河山,唱出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声, “要将双手撑天空”,是一种气概,同时也是一种使命,千百年来,无数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自己的天空。臧克家、钱三强、陈景润、华罗庚、童第周、张光斗、陈岱孙、于光远……这些在中国历史上始终闪烁着光芒的名字,这些民族脊梁式的人物、爱国家甚于爱自己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祖国母亲的一方天空。今天,当我们再次唱响《中国男儿歌》,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感想呢?⑸播放音乐《龙的传人》和MTV动画,学生畅所欲言。 3、学习其余部分⑴在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中,你能说说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吗?学生自由研讨,教师归纳:突出邓稼先的巨大贡献,说明他是对中国近一百年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⑵研读第四部分①邓稼先对“谣言”仍然亲自调查,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②你认为杨振宁流泪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①邓稼先事实求是的品质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②当杨振宁知道是中国人独立完成原子弹工程的时候,他的眼泪既是为朋友而自豪,更是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的一种表现。四、品味语言1、本文不仅在内容上较之一般的传记高出一筹,语言也毫不逊色,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同学们试试看,能否有所发现。学生合作研讨,教师点拨:⑴修辞手法的运用①对比 第三部分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②引用 第二部分中描述邓稼先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第五部分对《吊古战场文》和《中国男儿歌》的引用。 ③排比第一部分中2~5段,第三部分中第3段,第六部分中所引述的话。其作用是:语言凝练,增加气势,给人以强烈的震撼。⑵句式的多变①句式十分整齐第一部分中列举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第二部分以时间为序介绍邓稼先简历和贡献的句子;第五部分第3段等。②长短句交错使用第三部分第4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与为人。选择什么样的句式,是根据思想感情的表达需要决定的,前者有气势,读来琅琅上口,后者则形成一种交错美,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⑶文章无华丽词藻,平实的语言中饱含感情。第四部分的末段一个“热泪满眶”将作者的感情震荡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五部分第二、三段两句询问对朋友流露出的深情。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大声朗读,以“我最喜欢……句,因为它……”的形式在组内交流。五、拓展延伸1、比较阅读屈原的《九歌&#8226;国殇》,体会二者共同的思想感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2、请以“假如我是名人”为话题,组织一段话。六、结束语让生命绽放一次灿烂,让感情澎湃一次潮汐,让思想散发一次光芒,让信念穿透一次时空,邓稼先做到了,在那个充满激的年代,为了灵魂深处的希望,邓稼先让生命喷发着绚烂激,他对生活乃至人生永恒的理解和感悟,丰富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灵。虽然邓稼先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会永远活在炎黄子孙的心中。七、作业布置1、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学了本文后自己有什么收获。2、收集“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请参照课文选择一人为他写小传。【教学反馈】一、达标检测1、请试着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可歌可泣:鲜为人知:至死不懈:锋芒毕露: 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平沙无垠:马革裹尸:2、请仿照《邓稼先》一文中的“……时代,恐怕是……最……最……的年代,德国强占了……租借……俄国强占了……租借……法国强占了……租借……” 的句式,写一段话。(原句式的词语只保留:“恐怕是……最……最……”,句子形式要保留)提示:可从写国家、学校、家庭、个人等发生的事件,主要训练用整句的形式,排比的修辞手法来写几件事。3、请仔细阅读《我不能走》部分,完成下列各题:①你能概括出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吗?②你知道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是什么吗?4、你能谈谈本文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吗?〖参考答案〗1、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xiǎn,很少有人知道。 xiè,一直到死也没有松懈过。 lù,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华。 yù,每家每户都知道。rú ,连妇女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 yín,旷野(沙漠)无边无际。guǒ,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2、略。3、①一次实验出现意外,别人请他离开,他却不愿离开。表现他献身国防科技,无私奉献的精神。②烘托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辛。4、略。二、检测建议本课作为名人传记,留给学生的空间较宽泛。因此,教学反馈的途径尽可多样化,笔者以为除检测题外,还可采用以下方式:1、学生利用收集到的“两弹一星”科学家资料,制作小报或课件,在班内交流;2、选出学生所写小传的优秀作品,编成集子,予以表扬;3、以“名人故事大家讲”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4、班内举行一次相关知识竞赛;三、教学反思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本文由于篇幅较长,历经三个课时的学习,学生易陷入疲乏状态,因此,第一课时的导入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调动其学习的热情。对于学生介绍的资料,教师可作适当补充,尤其是作者与邓稼先非同一般的感情。教学中,小组内的活动,教师可采用竞争、评比的方法充分实现生生间的互动。对于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则可让其他学生畅所欲言,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讲解一些关键语句时,教师也可只提供一种思路,更多的让学生踊跃发言。教学中一些完全谈个人感想的环节,则更应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甚至于鼓励他们到台上演说。拓展部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适当补充屈原的相关知识。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中,让教师与学生始终处于合作状态,学生担任课堂的主要角色与参与者。<td
请收藏到: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中考 高考名著
新学网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从文中找出具体的事实,以表明邓稼先真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从文中找出具体的事实,以表明邓稼先真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从文中找出具体的事实,以表明邓稼先真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名人故事:邓稼先平生介绍
> 名人故事:邓稼先平生介绍
名人故事:邓稼先平生介绍
&&&&来源:名人故事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100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的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对这巨大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 邓稼先()。
  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年在美国普渡大学 (Purdue University)读理论物理,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被任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这以后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时代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再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J. R. Oppenheimer,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包括奥本海默在内,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所以他和我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20多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Gottingen) 做玻恩(M. Born, ) 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40多岁了,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不时出现,不过比起以前要较少出现一些。
  奥本海默的演讲十分吸引人,他善于辞令,听者往往会着迷。1964年为了庆祝他60岁的生日, 三位同事和我编辑了一期刊物,在前言中我们写道:&他的文章不可速读,它们包容了悠雅的风格和节奏,它们描述了近代科学时代人类所面临的多种复杂的问题, 详尽而奥妙。&像他的文章一样,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是一个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诚真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许许多多各阶层工作者为中华民族做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信任他。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你和我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格若夫斯(L.R.Groves, ),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民族感情? 骄傲?
  1971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见到阔别了22年的稼先。在那以前,于1964年中国原子弹试爆以后,美国报章上就已经再三提到稼先是此事业的领导人。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谣言说1948年3月去了中国的寒春(中文名字,原名Joan Hinton)曾参与中国原子弹工程。[寒春曾于40年代初在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武器试验室做费米(E.Fermi, )的助手,参加了美国原子弹的制造,那时她是年轻的研究生。]
  1971年8月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的工作地点,他自己说&在外地工作&,我就没有再问。但我曾问他,是不是寒春曾参加中国原子弹工作,象美国谣言所说的那样。他说他觉得没有,他会再去证实一下,然后告诉我。日,在我离开上海经巴黎回到美国的前夕,上海市领导人在上海大厦请我吃饭,席中有人送了一封信给我,是稼先写的,说他已经证实了,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此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去洗手间整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为了民族自豪?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渺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暗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长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不知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30多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免的。1982年, 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背景音乐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5 5 5 5 |5.6 4.5 3.3 1 |- - -
  中 国 男 儿 中 国 男 儿
  2 2 2. 2 |2.3 1.2 5 - | - - -
  要 将 只 手 撑 天 空
  6 6 5 5 1 1 6 6 |2 2 1 1 3 3 2 2|--- --- --- --- --- --- --- ---
  长江 大河 亚洲 之东 峨峨 昆仑 ......
  |2 2 3 3 1 1 2 |--- --- ---
  古今 多少 奇丈 夫
  6 6 5 5 1 1 3 3 |2 1 2 1 2 5 |--- --- --- --- --- ---
  碎首 黄尘 燕然 勒功 至今 热血 尤 殷
  1 - | ...&&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仍陷于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永恒的骄傲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途径的话,他仍会走他已经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当为他庆幸。
名人故事:邓稼先平生介绍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