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水利中国 观后感400字

华尔街纪录片观后感
华尔街纪录片观后感昨天一口气看完了10集的纪录片《华尔街》,然后就有写些东西的冲动。虽然我本身学的不是经济金融方面的,以后可能也不会去华尔街谋职,但华尔街一直是非常吸引我的一个概念。相比于中国的股市,华尔街给美国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起伏的股票交易市场,更多的带来了一种模式,一种利用资本市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人们通过追逐自身利益的过程在客观上以非常高的积极性做成了一件非常有利于全社会的大事情,而不是通过政府拍板从全国人民的财富中强行拿出一部分来干政府认为正确的事情。这样的模式的好处在于实际上这个决策过程更加地民-主化了,如果项目能够筹集足够的资金,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项目被足够多的人认可了。而且通过华尔街的参与,不仅国内人民的财富能够帮助政府来做事,国外的资本也能通过资本市场流入国内,帮助本国进行建设,这也是一种创新。
以连接美国五大湖和哈德逊河的伊利运河为例,本来纽约州时任州长德威特?克林顿希望通过财政部拨款七百万美元、在十年之内建成的巨大水利项目,被财政部拒绝了,于是他转而求助华尔街。与政府官员犹豫不决到最终拒绝克林顿的建议相反,华尔街的经纪商们想方设法帮助克林顿实现这一提案在议会中的通过,因为如果他们帮助克林顿成功筹集这700万美元,那么按照当时的佣金率1%,他们就可以得到7万美元的收益。最终由于工程的确过于巨大,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工程分期进行,华尔街发行伊利运河的分期债券,通过向全社会集资的方式成功地为伊利运河的工程筹集到了大量资金,当伊利运河一期在投资100多万美元却能够得到每年25万美元的收益的结果公示之后,伊利运河的债券成为了整个资本市场追逐的金融产品。甚至在当时的世界金融中心伦敦,伊利运河债券都是炙手可热,最后十年的工期由于资金的重组被整整缩短了两年,伊利运河也为美国东西部运输节省了三分之二的时间和四分之三的运输成本,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美国后来的发展更加离不开华尔街,有了之前的成功案例,美国后来的大型工程很多都放弃了政府筹资的方式。正如同美国开国元勋、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说过的“国债,如果不太多的话,将是一种对国家的恩赐。”,一定程度的工程债务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来说也是一种恩赐,因为这种融资方式从某种程度上给出了一个承诺:只要工程的确在长远利益上有利可图,那么就能够保证资金链的稳固。因为工程债券作为一种金融产品,是可以进行实时买卖的,不同于国家投资,在投资之后很多年可能才会获得相应的回报,购买债券的人可以随时通过资本市场将手中的债券套现,所以只要之前的工程表现良好,债券受到市场追捧,那么投资下一期债券的资金就会有了保证。美国在19世纪末出现的石油大王、钢铁大王、铁路大王等巨大财富和企业的拥有者身后都是华尔街的摩根财团,而摩根个人的资产也不过六千万美元,却能够帮助卡耐基实现个人财富超过四亿美金,帮助洛克菲勒突破十亿美元大关,这完全是华尔街的融资手段所表演的魔术。在这种资本力量的带领下,美国逐步从一个刚建国就背负六千万美元(当时的天文数字)债务的穷国,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一经济体。
华尔街的魔术不仅在于为政府筹资,纳斯达克――很多科技企业的梦想之地,也为新经济中大量中小企业的创业提供了一个融资的平台。从1971年纳斯达克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开始,它已经帮助微软、思科、google、ebay等众多今天耳熟能详的高新技术企业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而中国的百度、携程等互联网企业也在纳斯达克登陆,品尝到了国际金融市场给初创企业带来的资本力量。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是源于纳斯达克本身的宽松环境,公司只要过了12个月的存活期,就能够在纳斯达克上市。在此之前,的上市要求都极其严格,甚至说苛刻,对于初创企业几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国内的上市要求最低要有连续三年的盈利)。而正是纳斯达克这样一种全新的交易平台的出现,让美国再一次在全球高新技术竞争中占得优势。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虽然也逐步完善了自己的金融体系,有了自己较为完善的资本市场,但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中国的股市尚有不足,并没能够承担一个国家加速发展的最大源泉,我们还是太依赖政府投资、吸引外资投资。我们的资本市场也没能够给创业公司带来真实的好处,虽然有了创业板,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成功,最后很多高新企业还是选择去国外上市,避免被国内的较为盲目的投资带来的波动所干扰。虽然中国的经济实力在这三十年有了飞速的提高,但是与此对应的制度建设和文化观念转型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需要一个健全成熟的投资市场,同时我们也需要民众形成投资的理性,而不是一味盲目跟风。虽然现在的股市又一次沉寂了下去,没有了前几年的狂热。但以史为鉴,当年美国的互联网泡沫破碎后的几年,美国的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行业导致房地产的价格飞涨,最后一连串的投机行为最后导致次贷危机,全球金融恐慌的历史尚未过去很久,中国却初现这种端倪。很难说历史是否会在中国重演,在房产泡沫破碎的那一天,不知道又会让中国的经济受到的拖累,如果这个泡沫永远不被抹去,对于中国经济的长远来说是否是一种更大的伤害?
虽然华尔街有很多不成功,甚至很多人觉得非常黑暗,但作为全球第一的金融中心,全球相对最为完善的资本市场之一,华尔街的历史值得我们去研究,其经验也值得我们去,当然还有更多的教训值得我们去反思。未来世界经济的中心必然会转移到亚洲,无论是上海、香港,抑或是新加坡,可能会逐步取代纽约成为世界新的金融中心,到那个时候,我们又将如何利用好自己的金融地位,让我们国家的发展突破现在的模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值得我们这些未来国家的建设者们关注和思考的。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华尔街纪录片观后感”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原文地址
更多相关文章
注:华尔街纪录片观后感一文由免费提供,来源于网络。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发表时间:热门排行榜
bbc纪录片 外国人看中国
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bbc纪录片 外国人看中国全集无删减版_外国人看中国电视剧_求最近BBC纪录片《驾车看中国》
求最近BBC纪录片《驾车看中国》你可以加入纪录片狂爱者群,群号 纪录片的问题一般都可以帮你回答的美丽中国 BBC 纪录片 wild China请问BBC的纪录片《wild China》,翻译成 美丽中国或者锦绣中华,那里可以买到碟?楼主可以去新华书店音像部看看。我这里是福建,我有在当地新华书店看到卖DVD的。 片拍得很不错。不过我是从网络下载的。链接如下,把它放到IE地址栏打开用迅雷下: 外国讲述中国的纪录片,有木有 或者,外国人在中国生活的纪录片 中国人到外国的也行啊你的邮箱是 我有BBC的和NHK的我想看一些关于火星的纪录片,就像英国bbc的太阳系的奇迹那种系列的,中国的外国的都可以,谢谢啦~最好有下载资源链接,谢谢啦~我想看一些关于火星的纪录片,就像英国bbc的太阳系的奇迹那种系列的,中国的外国的都可以,谢谢啦~今天你怎么不看,记录频道刚播完美丽中国 BBC 纪录片 wild China请问BBC的纪录片《wild China》,翻译成 美丽中国或者锦绣中华,那里可以买到碟?楼主可以去新华书店音像部看看。我这里是福建,我有在当地新华书店看到卖DVD的。 片拍得很不错。不过我是从网络下载的。链接如下,把它放到IE地址栏打开用迅雷下: BBC纪录片《美丽中国 Wild China》观后感 急用啊!各位大哥大姐帮帮忙···英文的扼要感慨就行了,毋需太多,交个差事又看了一遍《美丽中国》,再次感慨万千,不得不为摄影师的独特视角和中国博大的人文情怀所折服。冰清玉洁的雪山,雄奇秀丽的山川,一望无际的草原,诗情画意的湖泊,波澜壮阔的大海,层次分明的梯田,一切都美得令人求国家地理或discovery或bbc等外国人做的中国古代军事纪录片 告诉我片名就好求国家地理或discovery或bbc等外国人做的中国古代军事纪录片 告诉我片名就好Discovery探索频道:古代超级军事武器Discovery“中国古发明”Discovery剽悍古战士:BBC..求bbc纪录片《美丽中国》中英字幕~还有其他的BBC纪录片有中英字幕的~一般高清就可以~~谢谢!求bbc纪录片《美丽中国》中英字幕~还有其他的BBC纪录片有中英字幕的~一般高清就可以~~谢谢!不多说,特地上上传的,6集中英文字幕+扩张版字幕 &uk=求一部纪录片,是bbc拍的,名字好像是《中国人来了》?开头讲的是中国人在安哥拉修路造房的,只看了开头名字叫《中国人要来了》,分为上下两部,你看的是上部。上网搜就能搜到,或者把你邮箱给我,我给你发过去。另外我自己下了个双语的,英语的,俄语的字幕,要的话也可以给你发过去~外国讲述中国的纪录片,有木有 或者,外国人在中国生活的纪录片 中国人到外国的也行啊你的邮箱是 我有BBC的和NHK的
北京街头提问:你觉得外国人爱看什么中国电视剧?
SUFEN拥有一支专业且完善的团队以及涵盖企业级、广播级、电影级各系列专业设备。
拍摄器材:好莱坞电影级摄像机Red Scarlett(4K)、微电影级5D Mark II、高清摄像机SONY Z5C,录 音套装、滑轨及轨道车、摇臂、聚光灯、黄头灯、红头灯、监视器等。
部分案例非原创,供大家学习欣赏!SUFEN已经具备或超出相应水平。
如需清晰无标版本,请联系 SUFEN数字科技-素芬数字科技!
外国人看中国丰胸广告
在北海公园门口,巧碰“外国人看中国”记录片拍摄,录了一点,与大家分享
纪录片_发现中国_美食之旅(云南篇)
说的对不对?
CETV《看中国》纪录片栏目《隐居》是由京商文化代理发行
京商文化《看中国》日播栏目-《水利中国》上
《水利中国》是日播栏目剧《看中国》中的其中一部,是由京商文化代理发行
高考纪录片:外国人眼里的中国高考(视频)
京商文化《看中国》日播栏目-《水利中国》是由京商文化代理发行
Take that China!外国人看中国丰胸广告 -
- ( ゜- ゜)つロ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
BBC纪录片《中国的网瘾少年》 难言之殇
【BBC纪录片】中国的艺术【英字高清】
20131月27日新疆博湖县看中国中段反导试验
CETV《看中国》纪录片栏目《隐居》是由京商文化代理发行展示历史镜头
诠释三峡精神——央视文献纪录片《大三峡》观后感--《中国电视(纪录)》2010年08期
展示历史镜头
诠释三峡精神——央视文献纪录片《大三峡》观后感
【摘要】:正电视文献纪录片《大三峡》由央视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联合出品,4月12—17日在央视财经频道黄金时段播出,还将于近期在央视重播。该片全方位披露三峡工程兴建始末,多角度展示三峡工程建设成就,彰显三峡工程给中国水利工程史带来的深刻变化,不仅体现了自主创新、拼搏进取的时代精神,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谱
【关键词】:
【分类号】:J952【正文快照】:
电视文献纪录片《大三峡》由央视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联合出品,4月12一17日在央视财经频道黄金时段播出,还将于近期在央视重播。该片全方位披露三峡工程兴建始末,多角度展示三峡工程建设成就,彰显三峡工程给中国水利工程史带来的深刻变化,不仅体现了自主创新、拼搏进取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效礼;;[J];中国电视(纪录);2010年08期
时统宇;;[J];青年记者;2010年22期
;[J];中国电视(纪录);2010年06期
赵京津;;[J];电视研究;2009年11期
李平;[J];当代电视;1998年03期
时统宇;聂书江;;[J];中国电视(纪录);2010年08期
梁振红;闫东;;[J];中国电视(纪录);2010年08期
王锐;;[J];中国科技产业;2011年07期
王虹;;[J];戏剧之家;2007年04期
孙振虎;;[J];中国电视;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勤亮;;[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周建青;;[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田柳;;[A];徐霞客研究(第21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崇训;[N];湖北日报;2005年
刘效礼;[N];人民日报;2009年
贾秀琰;[N];文艺报;2009年
北京电视台
梁雪松;[N];中华新闻报;2009年
梁文;[N];中国文化报;2009年
;[N];人民日报;2011年
肖国忠;[N];光明日报;2011年
刘晓 邢虹
王昕韵;[N];南京日报;2011年
薄洁萍;[N];中华读书报;2011年
简彪;[N];中国文化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晶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石盛楠;[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肖灿;[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姜贵欣;[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丛林雪;[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付佳静;[D];河北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这是一部关乎世界一亿多人口命运转折的的史诗巨片!这是一个空前绝后以卓越东方智慧改变地球水系的水利壮举!它就是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历时五十多年、它不仅是一个浩大的世界性水利工程更见证了世界的沧桑巨变、贯穿了新中国的历史、饱含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在历时12年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即将迎来中线通水之际,八集大型文献纪录片《水脉》将书写和展现这一世纪工程建设历程、建设成就与建设意义,让我们拭目以待!
大型文献纪录片《水脉》简介
大型文献纪录片《水脉》分集简介
图解《水脉》: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西线总体布局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
深度解析:南水北调工程的来龙去脉
&&&中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黄淮海流域城市众多,人口、耕地、工业均占全国1/3,而水资源仅占7.2%,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既然南方水资源较丰富,何不借一点水来解决北方极度缺水的困境。南水北调,是一个何等伟大的设想。它要穿越众多河流山川,构成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整体上分为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横穿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涉及十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构成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网格局。日,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如今已经过去12个年头,让我们沿着蜿蜒巨大的水道,爬山越岭,跨沟渡河,看看这项世纪工程的来龙去脉。
第一部分:干旱缺水困扰北方
第二部分 “借点水来”南北互济
第三部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第四部分:百年大计造福子孙
大型文献纪录片《水脉》主创团队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南阳影像作品
&&&&2014年10月,酝酿半个多世纪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通水。自此,每年10亿立方米的长江水将从河南省南阳市和湖北省丹江口市交界的丹江口水库流向华北,解决京津冀的缺水困境。从2013年开始,由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南阳电视台联合组建的创作团队,深入水源地南阳开展拍摄。2014年9月,创作出一部水源地宣传片,两部南水北调中线渠首专题片,四部南水北调微电影。全方位展现在“一渠清水送华北”的目标下,水源地人民担当、奉献精神与集体风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后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