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甲4氯佛甲草除草剂剂在有露水的情况下施药有效吗

78第三章:除草剂的基本知识-第2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78第三章:除草剂的基本知识-2
植物体内含有多种激素,对协调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五)阻碍营养物质的输送;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的形成层构造不同,双子叶为呈环;五、除草剂的施药方法与技术;●除草剂的施药方法;1、播前混土使用:如氟乐灵;2、播后苗前施用:如乙草胺;3、苗后处理茎叶处理:如乙羧氟草醚,;4、涂抹施药:如草甘磷用于作物行间大草的防除;5、甩施:如恶草灵用于水稻田使用;6、撒施:如
植物体内含有多种激素,对协调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开花、结实不可少的物质。2,4-滴、麦草畏等激素型除草剂进入植物体内, 破坏了原有的天然激素平衡,使植物出现畸形发育,细胞分裂,伸长、分化不规律,可干扰敏感植物的正常生长。在受害植物不同的器官反应是不同的,刺激作用和抑制现象并存,打破了规律性,使植物各部分互相协调又互相配合又互相制约的关系发生了不正常变化。因此,植物吸收除草剂后,体内激素的异常,使植物产生生理紊乱,茎杆扭曲与畸形,叶面皱缩和变色失绿,甚至死亡。(五)阻碍营养物质的输送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的形成层构造不同,双子叶为呈环状韧皮部,单子叶为不发达的呈零星分布的维管束。当有些除草剂进入植物体内后,又通过韧皮部的筛管传导,可使形成层的细胞分裂,过度伸长,变成畸形、坏死,这样堵塞或破坏韧皮部组织,阻碍了营养物的输送,从而使杂草得不到养分、水分而造成死亡。 五、除草剂的施药方法与技术 ●除草剂的施药方法1、播前混土使用:如氟乐灵2、播后苗前施用:如乙草胺3、苗后处理茎叶处理:如乙羧氟草醚,4、涂抹施药:如草甘磷用于作物行间大草的防除。5、甩施:如恶草灵用于水稻田使用。6、撒施:如苄嘧磺隆与肥或土混拌用于水稻田。7、毒土法: 毒土是将药剂和一定数量过筛后的潮湿细土或沙子按比例均匀混合,用撒毒土的方法防除杂草称毒土法。但无论加土或沙多少都必须充分拌匀,用手或机械均匀撒施,并且保证单位面积上的有效药量。8、泼浇:如苄嘧磺隆用于水稻田, 但不如撒施均匀,现在很少使用。9、滴灌:利用除草剂的扩散性注于水田,扩散并下沉到土壤表面,如禾草特。10、点状施药: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有目的的进行局部喷药。如百草枯、草甘磷。●除草剂的使用技术要求一平:地平整施药的田块要精细耕作,保证地面平整,无大土块,不坑坑洼洼。一是如果地不平,浇水和降雨很容易使田块高处的药剂向低洼处移动,则在地面高的地方药少造成草荒,减少药害保证全苗,达到前期用药杀草,后期以高密控草二均:混匀、打匀二匀目的是均匀用药,以保证除草效果,减少药害和效果不佳。三准:土地面积、药量、施药时间掌握要准四看:看天气、看土壤、看草情、看苗情看苗情,根据苗情决定用药不用药;看草情,对杂草调查清楚,主要是禾本科杂草还是阔叶杂草;看天气,温度对除草剂的活性和对作物吸收药剂的能力都有影响;看土质,土质不同用药量有差异,在粘重土壤用药量高些,沙质土壤用量少点。五不:苗弱苗倒不施药;水田水浅不足3厘米深或水深淹住心叶不施药;毒土太干或田土太干不施药;大雨时或叶上有露水雨水时某些除草剂不施药;漏水田不施药。 六、影响除草剂药效的因素●影响除草剂药效的因素1、杂草生育情况、叶龄、株高等茎叶处理剂(如草伐)的药效与杂草叶龄及株高关系密切,杂草在幼龄阶段根系少,次生根尚未发育充分,对药剂敏感。随着植株生育对除草剂的抗性增强,因而药效下降。2、施药方法正确的用量、施药方法及喷雾技术是发挥药效的基本保证,由于除草剂类型不同,其用量与施用方法差异较大。生产中应根据药剂特性、杀草原理、杂草类型及生育期以及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施药方法。3、土壤条件A、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影响除草剂在土壤中吸附性与淋溶性,一般有机质含量高的粘土吸附除草剂的量多,而有机质少或沙质土壤则吸附除草剂的量少淋溶性多,其除草效果和对作物的药害以沙土、壤土、粘土的顺序递减。B、有机质含量
有机质有吸附作用,有机质微生物也多。C、土壤含水量
多数除草剂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药效提高,甚至对除草剂的效果有决定作用。但施药后雨量过大,会造成除草剂淋溶下渗出现药害。4、气候条件A、温度温度是影响除草剂药效的重要因素。在高温条件下,促使蒸腾作用增强,有利于根吸收的除草剂沿木质部向上传导。通常温度在20~35℃内与除草剂效果成正比,温度高杂草吸收和输导除草剂的能力强,除草剂活性也高,容易在杂草的作用部位起杀草作用。空气和土壤温度高,药效显著,特别是茎叶处理剂表现最明显;反之温度低则除草效果差,而且在作物体内的解毒作用也比较缓慢,从而易造成药害。喷药的温度最好是20~35℃。B、湿度空气湿度显著影响叶片角质层的发育,茎叶处理剂在空气湿度比较大的情况下施用,可使除草剂在植物叶面上停留时间长,有助于叶面气孔开放,从而吸收大量的除草剂,提高除草效果。土壤处理剂的药剂被吸收后,随大量水分向上输导,抑制光合作用而提高除草剂的效果C、光照光照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抑制光合作用的除草剂与光照更有密切关系,强光下光合作用旺盛,形成的光合产物多,有利于对除草剂的吸收及其活性的发挥,特别是茎叶处理剂表现最明显。D、降雨比较干旱施药后降雨(最好10~15毫升)有利于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发挥药效,其原因是雨水可使除草剂扩散和移动,同时还能使杂草迅速发芽生长吸收除草剂而提高效果。干旱地区播后苗前施用除草剂,除草效果表现差。茎叶处理除草施药后遇到降雨,药剂被冲掉,会降低除草剂药效。E、 风施药时有风,风速超过8~10米/秒、喷雾施药时,除草剂的药效可降效一半左右。同时,雾滴还可飘移到附近其它敏感作物上造成药害。因此,风力大则应停止施用除草剂。5、选择因素各种除草剂均有自己的杀草谱,防除对象各不相同,正确地选用合适的除草剂,以便田间化学除草。6、耕作因素用于土壤处理的除草剂,用药前要求地块平整,整地质量越好除草效果越好,否则反之。7、播种因素用于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其作用要领有二:前期以药杀草,后期以密控草。如有缺苗断垄则前功尽气。8、其它因素介质反应、露水等对除草剂药效均有影响。 ● 提高除草剂效果的措施 1、 准确选择除草剂。2、 严格掌握除草剂的用量。3、 坚持在最佳时期用药。4、 注意施药时期的温度。5、 保证适宜湿度。6、 注意土壤性质。 七、除草剂的药害及预防●药害产生的原因1、保管不严、错售错用由于对除草剂保管不妥,导致包装标签脱落,或者说明丢失,有的标签腐蚀损坏看不清楚,造成错用到别的作物上。2、用于敏感作物用在敏感作物上,或雾滴飘移在上边。如精喹禾灵用于小麦等禾本科作物引发大面积死亡甚至绝产。3、在作物敏感期使用敏感时期是幼芽期和抽穗扬花期,在这个时期施用除草剂,很容易造成药害。如2甲四氯在小麦拔节期使用容易造成药害。4、药量过多浓度过大不仔细阅读使用说明,随意加大药量和浓度致使药剂在作物体内不能转化而造成药害。在不同条件下超过用量都易产生药害,用量过多,浓度过大就产生药害。5、施药器械性能不良如喷雾器喷嘴流量不一致、喷雾不匀、喷雾重叠、喷嘴滴漏等造成局部药液量过多使作物受害。6、农药的盲目混用盲目混用,不但无增效作用,有些情况下造成药害。如敌稗与有机磷混用容易造成敌稗在水稻植株不能迅速降解而造成水稻药害。7、 外界环境影响使用除草剂后,遇到异常气候如低温、暴雨等都可能引发药害。8、 产品质量不过关一些厂家为了追求短期效益而使用降低含量、使用高残留原料、加入易产生药害原药等手段谋取暴利,大大降低产品质量。有的除草剂可湿性粉剂加工质量不好,粉粒粗,或者湿润质量差,加水后容易产生沉淀,沉积在喷雾器底部,使喷雾不均匀,产生药害。9、 喷雾器清洗不净在用过除草剂的工具或喷雾器,没有及时清洗,再喷其它农药,就能造成药害。如2,4-D丁酯的喷雾器最好专用,因为该药不易洗净,容易对敏感作物造成药害。10、土壤残留影响在土壤中持效期长、残留时间久的除草剂易对轮作中敏感的后茬作物造成药害。如玉米田施用莠去津对后茬大豆、小麦有药害。 ●药害的预防1、注意农作物对除草剂的敏感性及敏感时期认清除草剂品种对作物的敏感品种及作物敏感生育期。不同除草剂品种特点特性不同,对作物的敏感程度不一样,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除草剂的敏感也不同,即使对作物安全的除草剂也能产生药害。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对双子叶作物敏感,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对禾本科作物敏感。应注意,那些除草剂品种可产生药害,同时要注意作物的敏感时期。例如2,4-D、二甲四氯等对阔叶杂草效果好,但对阔叶作物棉花、油菜、瓜类、豆类、花生、马铃薯、果树、树木等很敏感,易产生药害。2、严格掌握用量和浓度除草剂的使用很严格,每一种除草剂的用量和浓度是经过多次重复试验测定出来的,超过用量对作物就容易发生药害,使用浓度过高将造成局部药害,因此防止药害的发生严格掌握用药量和用药浓度是重要的关键性技术措施。3、提高使用技术和操作水平一平:地平整施药的田块要精细耕作,保证地面平整,无大土块,不坑坑洼洼。一是如果地不平,浇水和降雨很容易使田块高处的药剂向低洼处移动,则在地面高的地方药少造成草荒,而在地面低洼之处药量增多,作物受药害。二是要精细平整土地,播种质量高,可减少药害保证全苗,达到前期用药杀草,后期以高密控草二均:混匀、打匀二匀目的是均匀用药,以保证除草效果,减少药害和效果不佳。三准:土地面积、药量、施药时间掌握要准四看:看天气、看土壤、看草情、看苗情看苗情,根据苗情决定用药不用药;看草情,对杂草调查清楚,主要是禾本科杂草还是阔叶杂草;看天气,温度对除草剂的活性和对作物吸收药剂的能力都有影响;看土质,土质不同用药量有差异,在粘重土壤用药量高些,沙质土壤用量少点。 五不:苗弱苗倒不施药;水田水浅不足3厘米深或水深淹住心叶不施药;毒土太干或田土太干不施药;大雨时或叶上有露水雨水时某些除草剂不施药;漏水田不施药。4、禁止乱混乱用除草剂混用可以提高除草效果、扩大杀草谱、病虫草兼治、节省用药、具有省工省时省成本等优点。但盲目混用,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使药效降低,造成药害。例如敌稗草和有机磷、氨基酸农药不能混用5、清洗喷雾机具用过除草剂的喷雾机具要清洗干净,程序是先用清水冲洗,然后再用肥皂水或2%~3%碱水反复洗数次,最后再用清水冲洗净。 八、除草剂的混用及原则 ●除草剂的混合作用1、扩大杀草谱各种除草剂的化学成分、结构及理化性质都是有区别的,就是同类除草剂其杀草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高等教育、各类资格考试、生活休闲娱乐、78第三章:除草剂的基本知识等内容。 
 第三章:除草剂的基本知... 12页 免费 除草剂知识文档 5页 免费 水稻田除草...除草剂知识必读( ) 除草剂知识必读(1)磺酰脲类 1/活性高,没公顷以克计。 ...  第三章:除草剂的基本知识 12页 免费 水稻田除草剂基本知识 7页 免费 wo除草...( 稗草、千金子) 杂草控制的方法:机械除草,人工除草,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 了解...  除草剂基础知识讲座 除草剂基础知识讲座杂草: 杂草:白居易有一首关于杂草古诗: “蓠蓠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 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讲出了杂草的生命力之...  ? 除草剂应用基础知识 除草剂的类别有哪些? 一、按作用性质分类: 1、灭生性...三、按施药对象分类: 1、土壤处理剂:即把除草剂喷撒于土壤表层或通过混土...  第一章 除草剂发展现状与未... 第三章:除草剂的基本知识1/2 相关文档推荐 ...第二章: 第二章:农田主要杂草一、杂草的发生特点 1、生长快:利用光、水、肥...  二氯-6-氟-2-吡啶氧乙酸 化学结构式: 使它隆为选择性内吸传导激素型除草剂...除草剂应用知识 76页 免费 第五章 除草剂 58页 免费 第三章:除草剂的基本知...  第三章:除草剂的基本知识 12页 免费 水稻田除草剂基本知识 7页 免费 ...除草剂基本知识除草剂基本知识隐藏&& 除草剂基本知识 除草剂 (一)2,4-D 丁酯...  0 除草剂基础知识一、除草剂的分类(一)按作用性质分类 1、灭生性除草剂 、 ...接着第二次施药,等第二、第三周杂草开始变黄,第四周后死亡率 达到最高的...  除草剂基础知识系列第一章 杂草 编写此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是让对农田杂草了解不...三、依植物学之分类 1.双子叶植物类 双子叶植物类 2.单子叶植物类 单子...您好!请先登录或注册。
请使用足够通行证帐号登录
登 录
&>&&>&问题详情
除草剂对人的危害
&&&0人关注
浏览:10次
除草剂对人的危害
你知道答案吗?来帮助Ta解决吧!
网友提供的答案
0 回答:药害的症状:除草剂造成的药害症状具有多变性和多样性,与某些病害症状类似,在诊断上往往造成认识错误。一般药害较病害症状表现快,无病原物出现。在生产上应加强对除草剂药害的识别。&& (一)苯氧羧酸类:常用药剂有2,4-滴、二甲四氯、2,4-滴丁酯等。&& 症状为叶、花、穗畸形。叶片厚、浓绿,卷曲,鸡爪状或葱管状;茎脆,易断,茎基肿大;根短粗,无根毛,植株矮小;严重时停止生长,皮层开裂,落花、落果,最后死亡。&& (二)芳氧苯氧丙酸类:常用药剂有稳杀得、禾草克、盖草能、威霸、骠马等。&& 症状主要为植株畸形,生长点变黄褐色,心叶紫或黄色。&& (三)二苯醚类:常用药剂有草枯醚、杂草焚、虎威等。&& 症状为叶片产生褐色坏死斑,严重时叶畸形,枯焦,无新叶。&& (四)酰胺类:常用药剂有拉索、都尔、敌稗、丁草胺等。&& 症状为轻时叶黄,重时叶出现斑点,卷曲皱缩,最后枯死。&& (五)氨基甲酸酯类:常用药剂有杀草丹,灭草猛、燕麦畏等。&& 症状为叶卷曲,分蘖多,茎基、新根粗短,植株矮小。&& (六)取代脲类、三氯苯类:主要有绿麦隆、扑草净、西玛津等。&& 主要为缺绿症,心叶和叶尖开始,发黄似火烧,植株矮,生长慢。&& (七)杂环类:主要有百草枯、草甘膦、豆科威、恶草灵、苯达松等。&& 症状为叶变色,枯黄,最后植株枯死。药害的防止:为了防止除草剂使用不当而产生药害,必须严格按照使用技术,规范操作。&& (一)注意除草剂与敏感作物。不同的作物对不同的除草剂敏感程度不一致。防除阔叶类杂草的除草剂对禾本科作物敏感,而阔叶类作物对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敏感。如2, 4-滴、二甲四氯对棉花、瓜类、豆类、果树等敏感;盖草能、稳杀得等对小麦、水稻、玉米敏感。因此在使用时,要看好说明书,认清除草剂的特点与性能,注意敏感作物,谨防误用或药剂漂移。&& (二)注意作物敏感时期。在正常情况下,作物在发芽、三叶前及扬花灌浆期对除草剂特别敏感,容易产生药害。&& (三)严格掌握除草剂用量和浓度。为防止除草剂用量和浓度过高造成局部药害,在使用除草剂时,药液要均匀喷洒,行走速度、手动控制喷幅的宽窄、快慢也要均匀,工作时间不易过长。&& (四)掌握除草剂使用技术操作要点:&& 1、“一平”:地要平。施药田块要精细耕作,保证地面平整,无大土块,无坑坑洼洼。&& 2、“二匀”:药在载体上要混均匀,喷雾或撒毒土要均匀。&& 3、“三准”:施药时间准、施药量准、施药地块面积准。如40%燕麦畏防治野燕麦,于播种前,3千克/公顷用药。&& 4、“四看”:看苗情、草情、天气、土质。对未扎根或瘦弱苗不易施药:根据杂草的种类及生长情况用药;气温较低时施药量在用药的上限;粘重土壤用药量高些,沙质土壤用药量少些;土壤干燥不用药。&& 5、“五不”:苗弱苗倒不施药;水田水浅不足3厘米或水深淹过心叶不施药;田土太干不施药;大雨时或叶上有露水时不施药;稻田漏水田不施药。&& (五)掌握药剂性能。掌握药剂是否易挥发、光解,在土壤中是否易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 (六)明确“主攻部位”。一般土壤处理的除草剂“主攻部位”是杂草刚萌发、幼嫩茎叶等部位,即3叶前。而磺草灵在杂草盛期作茎叶处理,由茎叶吸收后再传导到其它组织。&& (七)用药时间合理。如敌稗在2叶期,丁草胺在播前2-3天,克无踪、草甘磷随杂草叶面积增加而提高效果。&& (八)发挥水的作用。西草净、果尔、禾大壮、农得时等施药后保持水层4-6厘米,可发挥药效,不产生药害;而杀草丹、除草醚在田块积水时易产生药害。&& (九)禁止乱混乱用。除草剂混用可提高药效,扩大杀草谱,但盲目混用,易造成药害。如敌稗不能和有机磷类或氨基甲酸酯类混用;二甲四氯不能和酸性农药混用等。&&(十)清洗喷雾机具。用过除草剂的喷雾机要清洗干净,可先用清水冲洗,再用肥皂水或2-3%碱水反复洗数次,最后再用清水冲洗。药害的克服:一旦使用除草剂产生药害,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把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一)排毒。⑴当用药最大时,应立即排掉田间灌溉水,数次用新水冲灌,并施入石灰等中和酸性除草剂。⑵若植株上除草剂多时,可用喷灌机械水淋洗,减少粘在叶上的毒物。⑶当田块局部发生药害时,先放水冲洗、耕耘,后补苗,再增施速效化肥。⑷若田块中毒严重,地块应暴晒,淋洗后深翻,无影响后再种植,否则再冲灌。或栽种少量敏感作物,观察10-15天。&& (二)加强田间管理。药害轻时,及时打顶或摘除受害部分,增施速效肥,并合理灌溉;严重时,翻耕土地,补种或改种;对禾本科发现筒状叶时,可多施分蘖肥和有机质肥,还可用稀氨水或1%石灰水喷施,并喷激素农药。&& (三)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4%赤霉素乳油,促进作物生长。&& (四)应用安全剂。安全剂又称解毒剂,可保护作物,对多种除草剂能够解毒。如用活性炭包覆种子或蘸根、蘸茎,或均匀撒于土表,可防西玛津对大豆、小麦产生药害;荼二甲酐可防止丙草丹等硫化氨基甲酸酯类对玉米的药害。
请登录后进行回答。杜绝垃圾信息,请文明发言。
回答问题说明
请根据当前提问,提供有针对性的答案或探讨,不要发表不相关的内容。禁止发布广告贴,违者将封帐号处理。
您的回答如果获得足够多的支持(赞),或者被编辑推荐,可以获得最多500积分的奖励。积分可以用来兑换现金券、礼品。
有任何困难需要解决?欢迎免费 数十万网友为您解答。如果您有好经验,也欢迎您与网友分享。目录一、除草剂的分类 ................................................................................................................................. 1(一)按作用性质分类 ..............
...............................................................................................................1 (二)按作用方式分类 .............................................................................................................................1 (三)按施药对象分类 .............................................................................................................................1 (四)按施药时间分类 .............................................................................................................................1 (五)按施药方法分类 .............................................................................................................................2 (六)按施药范围分类 .............................................................................................................................2 (七)按剂型分类 .......................................................................................................................................2 (八)按化学结构分类 .............................................................................................................................3二、除草剂的作用方式和运转 ............................................................................................................. 3(一)除草剂的吸收和传导 ...................................................................................................................3 (二)除草剂的作用方式 ........................................................................................................................4 (三)除草剂的选择性机理 ...................................................................................................................5 (四)除草剂的残留、残放、残毒和降解 ......................................................................................6 (五)除草剂降解与土壤条件的关系 ................................................................................................6三、除草剂的使用技术 ......................................................................................................................... 7(一)除草剂的喷洒技术 ........................................................................................................................7 (二)除草剂的混用技术 ........................................................................................................................8 (三)影响除草剂药效的因素...............................................................................................................9四、化学除草原理(供中级人员学习) ........................................................................................... 10(一)除草剂的杀草原理 ......................................................................................................................10 (二)除草剂的选择性 ........................................................................................................................... 11 (三)植物对除草剂的吸收与传导 ...................................................................................................12五、除草剂的主要种类 ....................................................................................................................... 13(一)酚类 ...................................................................................................................................................13 (二)苯氧羧酸类 .....................................................................................................................................13 (三)苯甲酸类..........................................................................................................................................14 (四)二苯醚类..........................................................................................................................................14 (五)联吡啶类..........................................................................................................................................14 (六)氨基甲酸酯类 ................................................................................................................................14 (七)硫代氨基甲酸酯类 ......................................................................................................................15 (八)酰胺类 ..............................................................................................................................................15附:植物对药肥的吸收与传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0 除草剂基础知识一、除草剂的分类(一)按作用性质分类1、灭生性除草剂 、 某些除草剂,不加选择地杀死各种杂草和作物,这种除草剂称为灭生性除草剂,例如五氯酚钠、克芜 踪、草甘膦等。 2、选择性除草剂 、 有些除草剂能杀死某些杂草,而对另一些杂草则无效,对一些作物安全,但对另一些作物有伤害,此 谓选择性,具有这种特性的除草剂称为选择性除草剂。例如 2 甲 4 氯只能杀死鸭舌草、水苋菜、异型莎草、 水莎草等杂草,而对稗草、双穗雀稗等禾本科杂草无效,对水稻安全,适于稻田、麦田、玉米田内使用, 但对棉花、大豆、蔬菜等阔叶作物则有严重药害。又如敌稗能杀死稗草,对水稻安全;西马津能杀死马唐、 藜等多种一年生杂草而对玉米安全;还有禾草灵、野燕枯能杀死野燕麦而对小麦安全等。 除草剂的选择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就是说选择除草剂不是对作物一点也没有影响,能把杂草 杀光,而是在一定对象、剂量、时间、方法和条件下的选择性,选择性好坏由选择性系数所决定,所谓系 数是一种除草剂杀死(或抑制)10%以下作物的剂量和杀死(或抑制)90%以上杂草的剂量之比,系数越 大越安全,一个选择性除草剂其选择性系数大于 2 才可推广。 除草剂选择性系数= 杀死或(抑制)作物 10%以内的剂量 杀死或(抑制)杂草 90%以上的剂量(二)按作用方式分类1、内吸性除草剂 、 一些除草剂能被杂草根茎、叶分别或同时吸收,通过输导组织运输到植物体的各部位,破坏它的内部 结构和生理平衡,从而造成植株残死亡,这种方式称为内吸性,具有这种特性的除草剂叫内吸性除草剂, 如 2 甲 4 氯、草甘膦可被植物的茎、叶吸收,然后动转到植物体内各个部位,包括地下根茎,所以草甘膦 能防除一年生杂草外,还能有效地防除多年生杂草。 2、触杀性除草剂 、 某些除草剂喷到植物上,只能杀死直接接触到药剂的那部分植物组织,但不能内吸传导,具有这种特 性的除草剂叫触杀性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只能杀死杂草的地上部分,对杂草地下部分或有地下繁殖器官的 多年生杂草效果较差,如除草醚、五氯酚钠等。(三)按施药对象分类1、土壤处理剂 、 即把除草剂喷撒于土壤表层或通过混土操作把除草剂拌入土壤中一定深度,建立起一个除草剂封闭 层,以杀死萌发的杂草。除草剂的土壤处理除了利用生理生化选择性来消灭杂草之外,在很多情况下是利 用时差或位差来选择性灭草的。如氟床灵、除草醚、西马津、阿畏达等。 2、茎叶处理剂 、 即把除草剂稀释在一定量的水或其它惰性填料中,对杂草幼苗进行喷洒处理,利用杂草茎叶吸收和传 导来消灭杂草。茎叶处理主要是利用除草剂的生理生化选择性来达到灭草保苗的目的。(四)按施药时间分类1、播前处理剂 、 指在作物播种前对土壤进行封闭处理,如在棉花田使用氟乐灵、麦田使用野麦畏,都是在棉花或麦子1 播前把除草剂喷洒到土壤中,并拌入土壤中一定深度,以便为杂草幼根、幼芽所吸收,并可防止或减少除 草剂的挥发和光解损失。 2、播后苗前处理剂 、 即在作物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处理,此法主要用于杂草芽鞘和幼叶吸收向生长点传导的除草剂,对 作物幼芽安全。 3、苗后处理剂 、 指在杂草出苗后,把除草剂直接喷洒到杂草植株上。也有些灭生性除草剂的如百草枯,草甘膦可以在 杂草生长中后期进行灭生处理,苗后除草剂一般为茎叶吸收并能向植物体其它部位传导的除草剂。(五)按施药方法分类除草剂可采用的施药方法很多,如采用喷雾处理,这里包括常量喷雾、低量喷雾、微量喷雾,也可采 用撒毒土法把除草剂与一定量的细润土混起来撒施。有些乳油或水剂的除草剂,如禾大壮、杀草丹、恶草 灵,可以采用瓶甩,或利用滴注装置在稻田进行滴注处理。除草剂的不同物理化学特性决定其施药方法, 如氟乐灵等挥发性强的除草剂就必须采用土壤处理,并要求耙地混土,如果采用茎叶喷雾不仅效果很差, 而且容易使作物发生药害。(六)按施药范围分类1、全面施药 、 即对全田进行均匀全面喷洒,包括杂草和作物。这适用于高选择性除草剂及杂草在全田普遍发生且密 度大的作物地除草的情况。 2、带状施药 、 把药液投放在连续有限的范围内,可采用扇形喷嘴,如对作物约 5cm 左右播种带进行喷药处理,以消 灭作物带上的株间杂草,对于种子带以外的田间杂草则采用套种作物或人工辅助中耕。带状喷雾可以节省 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的药量,但需要较多的喷雾机附件,另外可降低作业量约 15%。 3、点状施药 、 用以处理有限的面积,如草丛或作为作物全面喷洒处理后局部补充喷洒或对核心分布的杂草(如香附 子等多年生杂草)作点喷处理。此法针对性强,用药比较经济。 4、定向喷雾 、 控制药液的喷洒方向,施药于杂草或地上,尽可能不接触作物。这是苗后采用其某些灭生性或触杀性 除草剂进行作物行间处理的保护性喷洒。(七)按剂型分类除草剂的加工剂型和加工质量对于除草剂的药效影响很大,应该根据各种除草剂的理化性质和作用方 式加工成适宜的剂型,才能充分的发挥它的药效。目前常用的有水剂、水溶性、可湿性粉剂、悬浮剂、乳 剂、油剂、颗粒剂、粉剂等。 1、水剂 、 水溶性除草剂配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性,如 20%的 2 甲 4 氯水剂、10%的草甘膦水剂。 2、水溶性粉剂 、水溶性 是能直接溶于水中的固态除草剂,用水稀释后喷雾,经济方便,使用时要用软水(河水) ,如用硬水 时应预先在水中加入碳酸钠或碳酸氢钠软化。如,2,4-滴钠盐、五氯酚钠、2 甲 4 氯、钠盐等也可拌土撒 施。 3、可湿性粉剂 、 这种原药往往难溶于水或有机溶剂,故把它与惰性填料及湿润剂按比例均匀混和,粉碎至 300 目以上 细度,能用水稀释成悬浮液,可作茎叶喷洒或土面喷施。另外也可拌土撒施,它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加工剂 型,如除草剂、绿麦隆、西玛津、敌草隆等。 4、悬浮剂 、 又称胶悬剂,原药不溶于或极少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是把细度很高的原药和一定数量的湿润剂、扩散 剂、增稠剂等配成均匀的悬浮浓液体,兑水后成稳定的悬浮液。宜作茎、叶喷洒,由于这种剂型的粉碎细2 度高、悬浮性状好、粘着力强,因此作叶面喷洒时比可湿性粉剂效果好。 5、乳油 、 是一种均匀油状的液体剂型, 由除草剂原药、 有机溶剂和乳化剂溶合而成, 用水稀释后成乳状液喷洒。 这种剂型常用茎、叶处理、如敌稗、丁草胺等。 6、颗粒剂 、 颗粒剂的除草剂剂型。它施到土壤中吸水后,药剂从颗粒中慢慢稀放出来,被杂草吸收而发挥作用, 多用于土壤处理,特别是水田撒施比其他剂型简便、安全。 7、油剂 、 由除草剂原药加适当有机溶剂(油剂)制成,使用时不用兑水,适于超低量喷雾。 8、粉剂 、 除草剂的原粉和惰性粉一起粉碎后混合而成。可用喷粉器喷施,或做成毒土撒施。(八)按化学结构分类除草剂的不同化学结构类型及同类化合物上的不同基因取代对除草剂的生物活性具有规律性的影响, 因而按除草剂的化学结构分类既科学、系统、详尽,又便于记忆。 现有的除草剂大致分为酚类、苯氧羧酸类、苯甲酸类、二苯醚类、联吡啶类、氨基甲酸酯类、硫代氨 基甲酸酯类、酰胺类、取代脲类、均三氮苯类、二硝基苯胺类、有机磷类、苯氧基及杂环氧基苯氧基丙酸 酯类、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以及其它杂环类等。二、除草剂的作用方式和运转(一)除草剂的吸收和传导1、触杀性除草剂 、 触杀性除草剂喷于杂草茎、叶表面后,对该部位的细胞、组织起杀伤作用,很少或不能在体内向其它 部位移动传导,如敌稗、五氯酚钠就属这类除草剂。因此在使用这类除草剂时,要求药液浓度较大,喷雾 均匀,并适当增加些喷液,使整株杂草都能喷到药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过多的药液也可能使植株 表面的药液凝聚成较大的液滴滚落到土表,从而降低药效。 2、内吸性除草剂 、 内吸性除草剂可根据吸收途径的不同而分成两种,一种是由茎、叶吸收;另一种是由根系吸收。 (1)茎叶(芽鞘)吸收 )茎叶(芽鞘)吸收:有些除草剂可通过杂草叶片上的表皮细胞和气孔进入植物体,但由于有些 杂草的叶片表皮细胞上往往有蜡质层、角质层、硅质层、表皮毛等附属物,这些附属物多数属新酯性物质、 酯衍生物(即脂溶性化合物) 。因此,它们对除草剂的吸收有一定的选择性。如杂草的茎叶对 2,4-滴、2 甲 4 氯的酯衍生物、二硝基酚等可溶解于有机溶剂的除草剂有良好的吸收作用;而对水溶性除草剂如 2, 4-滴、2 甲 4 氯、三氯乙酸等水溶性除草剂则吸收比较差。 据试验,凡经叶面吸收的除草剂,喷布于叶面 6-8h 后,才能大部分被植株吸收。因此为保证药效, 要求在喷药后 8h 内不下雨,以免把药液冲走而影响药效。 除草剂进入杂草叶片后就和光合作用的产物――碳水化合物一起从韧皮部的筛管向茎和地下器官输 导、转运。其输导、转运的速度受杂草株龄、生理特点和用药量以及温度、湿度等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杂草株龄、生理特点:一般幼嫩的杂草传导、转运药剂的能力比老龄杂草强,含水量少的杂草比多汁 杂草的转运速度快。此外,药液喷到叶脉上比喷到叶表、叶缘的传导要快。 用药量:人们常常认为在使用除草剂时用药量越大效果越好,其实不然,在用除草剂杀死多年生杂草 时,如一下子用药量过大,能很快地杀死杂草的地上部分并破坏杂草的输导组织,而进入地下根茎的除草 剂量却很少。这样,即使把多年生杂草的地上部分杀死,而其地下部分依然存活,很快又可长出新枝,达 不到理想的防除效果。因此防除多年生杂草在开始时用药量不宜过多,最好分两次施药,第一次用药量少 些,以用药后第一周杂草不落黄为宜,接着第二次施药,等第二、第三周杂草开始变黄,第四周后死亡率 达到最高的效果最好。 光合作用强度:因为杂草茎叶吸收的除草剂是随光合作用的产物传导的,所以杂草稍大一些时,不仅3 生长速度快,光合作用强,而且光合作用产物向各部位尤其是向地下贮藏组织动转得多,从而也有利于除 草剂的动转,故杀伤力大;如果杂草过分幼小,光合作用弱,光合作用产物少,除草剂的吸收、动转也相 应地少而慢,药效就差。必须注意的是若在杂草开花后施药,此时光合作用虽然也比较强,但光合作用产 物主要向花和种子运转, 很少向地下根茎运转, 因此对防除具有地下根茎的多年生杂草, 效果就显著下降。 空气湿度: 叶面吸收的除草剂主要通过气孔等进入杂草叶内, 而气孔的关闭程度受到空气湿度的影响。 在空气湿度较高时,杂草叶面细胞持水多,气孔开放,有利于除草剂通过气孔进入体内,药效就高。 温度:一般来说,在温度稍高时,杂草的新陈代谢旺盛,光合作用强,茎叶吸收除草剂的运转速度快, 药效相应也高。因此夏天用药比冬天用药效果快而好。 助剂:水溶性和脂溶性化合物,若在加工时分别加入表面活性剂等助剂,可增加农药的附着力与亲和 力,和利于溶解或透过杂草表面的蜡质层、角质层。尤其是一些水溶性化合物,本来通过蜡质层、角质层 较困难,加进了表面活性剂后可显著增加叶面吸收量,例如使用草甘膦,同时加入少量平平加或肥皂粉等 表面活性剂,可大大提高药效。但也应注意加入助剂后虽然提高了除草效果,但却减少了药剂对作物的选 择性。 (2)根部吸收:有些除草剂,特别是水溶性化合物,容易通过杂草根系对水分的吸收进入体内;取 )根部吸收: 代脲类、均三氮苯类除草剂虽然它们的水溶性较差,溶解度很小,还是能被杂草根部吸收。 由于根系吸收除草剂需要以水作为媒体,因此它的吸收速度和数量受土壤含水量影响极大。若土壤过 分干旱,那么除草剂就很难被杂草吸收。经根部吸收的除草剂,随着水分进入杂草根部并通过导管凭借蒸 腾流向地上部分传导,该过程主要是物理过程,由于导管是死细胞,不会受药害,所以不受药剂数量、浓 度影响,剂量越大,吸收越多、越快,效果越好。(二)除草剂的作用方式植物的萌发、生长和发育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的生理、生化过程构成的生命活动,除草剂 的基本作用原理即在于干扰和破坏敏感杂草的一个或几个生理环节,使其体内的各种生理机能失去平衡, 发生紊乱,杂草的生长发育不正常或被抑制,进而导致死亡。除草剂的作用方式有导致阻碍光合作用、阻 碍呼吸作用,干扰和抑制蛋白质核酸的合成与代谢,干扰内源激素的作用,影响细胞分裂、伸长和分化以 及影响植物体的其它生命活动和代谢过程等方面。必须指出是,某种除草剂的作用机制往往不是单一算途 径的,而是兼有几种作用方式,在特定的条件下可能以某种作用方式为主。 1、 抑制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的基本功能是将无机物转化为绿色植物生命活动必需的有机物。不少除草剂进入植物体内 后,可不同程度地对光合作用产生抑制作用,使其无法完成正常的能量代谢,从而饥饿致死。典型的抑制 光合作用除草剂是取代有脲类均三嗪类,不同除草剂抑制光合作用的原理也有不同,主要可通过作为希尔 反应和光合磷酸化过程中的电子传递抑制剂及解偶联剂等从而抑制光合作用,如脲类中的灭草隆、均三嗪 类的莠去津、 氰草津等可通过抑制光使用 II 的电子传递来对 CO2 的固定和氧气的释放, 联吡啶类的有百草 枯(克芜踪) 、敌草快可作为光合系统 I 的氧化剂来抑制光合作用。 除上述作用方式外,有些除草剂还能抑制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如草甘膦能使受害植物产生明显的失绿 症状,氟吡酮能通过抑制类胡罗卜素的合成来干扰叶绿素的合成;杀草强不仅对叶绿素的合成有强烈的抑 制作用,而且能分解已经形成的叶绿素。 氨基甲酸酯类、酰胺类和三氮苯类、嘧啶类、咪唑啉酮类等除草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光合作用。 2、抑制呼吸作用 、 呼吸作用通过分解光合作用的产物而产生植物体生命活动所需的高能化合物,是植物体能量代谢的重 要环节,一些除草剂可通过作为电子传递抑制剂,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或能量转移抑制剂来抑制呼吸作 用而使植物无法得到足够的能量来维护生命活动,从而导致植物的死亡。如酚类除草剂中的五氯酚、二硝 基酚等可通过对氧化磷酯化的解偶作用,使呼吸过程中形成的高能中间产物分解,降低线粒体的 P/O 比, 由于能量的无端正空耗,无法满足植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而致死亡;敌稗等酰胺类除草剂通过中断呼吸过程 中的电子传递链从而抑制呼吸作用。 3、干扰内源激素的作用和细胞分裂 、 有些除草剂的作用途径类同于植物内源激素,可干扰正常的激素调控,影响植物体内广泛的生理、生 化过程、抑制细胞分裂或使植物生长异常。4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作用途径类似于于吲哚乙酸(IAA) ,微量的 2,4-滴可促进植物的伸长,而高剂 量时则使分生组织的分化被抑制,伸长生长停止,植株产生次生横向生长,导致根、茎膨胀,堵塞输导组 织,从而导致植物死亡。 苯甲酸类除草剂也有类似吲哚乙酸的作用,可导致植物的顶端生长和叶片形成停止,组织增生、植株 生长畸形。 此外,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是通过抑制 RNA 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胞分裂的;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可通过 类似秋水仙素的作用破坏纺锤体的形成而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进而导致死亡;吡啶类和苯氧基及杂环氧 基苯氧基丙酸类的一些除草剂也有抑制细胞分裂的作用。 4、干扰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的合成代谢 、干扰蛋白质、 一些除草剂可对植物体内的蛋白质及核酸生物合成和代谢过程进行干扰和抑制,从而干扰植物的细胞 分裂、酶的活性等广泛的生理生化过程。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如野麦畏、杀草丹、禾大壮等主要通过抑制 RNA 的合成而抑制细胞分裂; 酰胺类的毒草胺、 甲草胺等可通过抑制蛋白酶的合成而抑制蛋白质的生物合 成;磺酰脲等和咪唑酮类除草剂,如普杀特则主要通过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的活动从而使缬氨酸、亮氨酸 与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受阻。 此外,激素型的除草剂由于能影响植物体内的多种生理生化过程,故往往也能影响蛋白质与核酸的合 成和代谢。 5、破坏生物膜结构、影响细胞内外环境 、破坏生物膜结构、 有些除草剂可通过 细胞膜的透性、干扰膜内外的离子转运,从而改变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势、渗透压等 内外环境,影响细胞的膨压及胞质 pH 值等。如二苯醚类的除草醚等可使杂草叶片表皮及下表皮细胞内外 的渗透势发生改变,造成细胞萎蔫,受害植物产生坏死褐斑;杂草焚在光活化后,可与细胞膜上磷指的某 些成分发生反应, 破坏膜的选择透性, 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联吡啶类除草剂是典型的破坏生物膜的除草剂, 如百草枯能迅速破坏植物细胞内的的膜结构,导致细胞器解体、细胞内含物渗漏、膨压丧失。此外,氯代 乙酰胺类的异丙甲草胺等、苯氧基及杂环氧基苯氧基丙酸酯类的禾草灵等除草剂也都能破坏细胞的各种膜 结构,造成各种超微结构受损、细胞内含物丧失;脲类除草剂则因其具有较高的亲脂性,易与细胞膜结合, 从而干扰膜的结构、流动性及离子转运等,造成细胞的正常生理过程紊乱。(三)除草剂的选择性机理农田化学除草剂的目的是控制杂草危害,保护农作物。因此弄清除草剂选择性机理,也就弄清了为什 么除草剂能除草而不杀伤作物,这对用好除草剂是有实际意义的。 除草剂的选择性机现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植物形态、解剖上的差异 、利用植物形态、 (1)生长点位置:禾本科植物的生长点包在叶鞘内,而双子叶植物的生长点都裸露于外面,在使用除 草剂时,前者受到保护,后者易直接受害。 (2)植物叶片形状和生长角度:双子叶植物叶片阔大,叶面平展,和茎的夹角大,有的几乎和茎垂直, 喷药时雾滴较易带留在叶面上,植株受药量大,中毒重,易被杀死,而和禾本科植物的叶片狭长,和茎几 乎平行,药液喷到叶面很难滞留,植株受药面积小,受害轻,不易被杀死。 (3)叶表皮组织:莎草科植物的叶表覆有蜡质层、角质层,禾本科植物叶表有硅质层,这些附属物使 药液不易粘附于叶表。而不少双子叶植物叶的表皮没有这些附属物,易粘住药液。另外表皮组织的亲水和 亲脂性与叶片对不同除草剂的吸收量密切相关,一般亲脂性除草剂,例如,2,4-滴酯易侵入蜡质层。若在 除草剂中加入粘着剂,扩散剂等助剂后,便能使药剂进入杂草表皮组织的数量大大增加。 (4)输导组织的差异:由于输导组织结构不同,因此导致不同植物对 2,4-滴类除草剂的选择性差异, 如双子叶植物、其韧皮部的形成层呈环状排列,薄壁细胞多,再加上双子叶植物吸收 2,4-滴类除草剂能 力强,吸收量多。当药液进入植株各韧皮部时,可使它的薄壁细胞回复到分生组织状态,迅速增殖并形成 瘤状突起,堵塞筛管,使植物因输导不通而死亡;禾本科植物的维管束呈星状弥散排列,形成层又不发达, 不会因薄壁细胞重新分裂,阻塞输导而造成死亡。 2、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 、生理、 (1)吸收能力差异:植物对药剂的选择性和吸收数量常因其种类不同而异。如双子叶植物能大量吸收 2,4-滴类除草剂,并向植株各部位传输,而且可以积累在生长点和营养器官,从而造成中毒死亡;但禾本5 科植物很少吸收传导 2,4-滴除草剂,就不易中毒死亡。 (2)解毒作用:抗性作物常可通过某种特殊的生化机制将吸收的除草剂降解成无毒的结构或通过植物 体内的某些特殊物质与除草剂结合形成无毒的轭合物等。 (3)活化作用:某些除草剂本身并没有毒,但进入植物体内,可在光或其它理、化及生物因素的作用 下发生活化反应,生成对植物有毒物。 3、位差选择 、 即利用杂草和作物根、茎、叶的分布位置不同,通过一定的施药方法,使药主要和杂草直接接触,避免施 及作用。有时使用灭生性除草剂时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来达到只消灭杂草不伤害作物的选择性除草目的。 4、时差选择 、 就是利用杂草出苗和作用播种、出苗时间的差异来使用除草剂。即在作物播种(移栽)以前用药,先 把杂草消灭后再播种或移栽。(四)除草剂的残留、残放、残毒和降解除草剂施入土壤中或作物上后,在一定时间内所能保持的未被分解的数量,称为残留量,大多数除草 剂施到农田中,不但能杀死现有的幼草或杂草种子而且对其后一段时间内接触到药剂的杂草或杂草种子也 有防除作用,这称之为除草剂的残效,这段持续有效的时期称为残效期。残毒是指除草剂对本季作物、后 茬作物及人、畜、鱼等的毒害。 1、挥发 、 挥发是化学品因蒸发而汽化的现象,除草剂挥发后不但减少了土壤中的含量,影响药效,而且其蒸汽 还会对周围敏感作物产生伤害。 2、淋溶 、 淋溶取决于除草剂的水溶性、土壤的吸附以及下渗的水量。 (1)溶解度:溶解度大的除草剂易被雨水冲入土壤下层,淋溶层深、淋溶量大;反之溶解度小的除 草剂就不易渗入土壤层,淋溶量小,淋溶层浅。 (2)下渗的水量:淋溶与下渗的水量如灌溉、降雨等,特别是降雨量的关系最大。在雨水多、雨量 大的地区和季节,淋溶量较大时,除草剂在土中渗透层也较深。 (3)土壤的吸附能力:肥沃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吸附性较好,药剂不易被雨水冲淋,反之在贫瘠的砂 土中,除草剂的淋溶量较大。 3、吸附 、 吸附是一种因表面张力所引起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吸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土壤中除草剂的应 有活性。土壤吸附作用的强弱取决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粘土矿质组成、土壤溶淋的酸碱度、土壤盐基交 换量和土壤水分。如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或粘质土吸附能力比砂土强,除草剂被吸附后能慢慢释放,所 以在这类土壤中除草剂残效期比在砂土中长。 4、降解 、 除草剂的除解包括光解、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 (1)光解:不同除草剂对光,对紫外线引起的钝化作用的敏感不同。 (2)化学分解:化学分解有三种主要反应,即水解、氧化和络合,有些除草剂如芭草枯遇水迅速分解。 (3)微生物分解:土壤中主要的微生物有藻类、真菌、放线菌和细菌,它们可心分解土壤中的各种 有机物质,包括有机除草剂。(五)除草剂降解与土壤条件的关系除草剂的降解与土壤温度、湿度以及酸碱度等环境因素有关,这些环境因素主要影响微生物的分解速 度。 1、土壤温度、湿度对除草剂降解的影响 、土壤温度、 土壤温度高,除草剂分解快,如在 20%土壤湿度的情况下,6℃的土温下去草净经 200 天分解,23℃ 时 80 天分解,35℃时 35 天即全部分解。湿度大时,除草剂的分解也快,在 23℃的土温下,去草净在土壤 相对湿度 20%的情况下 80 天分解,在土壤相对湿度 50%下 56 天分解,在土壤相对湿度 70%下 49 天分解。 2、 土壤 PH 值对除草剂降解的影响 、6 土壤酸碱度主要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关系到除草剂降解的速度。细菌、放线菌适宜在中性或 碱性土壤中生长,当 PH 在 5.5 以下时,它们的活动能力显著降低,而 PH 在 5.5 以上时,对真菌活动不利, 使之往往被细菌、放线菌繁殖所抑制。绿黄隆在 PH7.5 以上的土壤中,分解慢、残效长,易引起后茬旱地 作物的药害。三、除草剂的使用技术为了达到安全高效除草的目的,必须采取恰当准确的施药方法,把除草剂投放到靶标的适当部位或适 宜的范围内,以利于杂草充分吸收而杀死杂草,同时保护农作物不受损害。常用的施药方法,主要有播种 前及播种后的土壤处理和生长期的茎叶处理。除草剂有单用,又有混用,如果使用不当,不仅达到理想的 除草效果,浪费药剂,而且还会对当季或后茬农作物赞成严重药害。(一)除草剂的喷洒技术1、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 除草剂的使用方法有两种,即茎叶处理和土壤处理。土壤处理又可分播前处理和播后土壤处理。 (1)茎叶处理:将除草剂直接喷洒在杂草茎叶上的方法,叫茎叶处理。这种方法,一般在杂草出苗后 )茎叶处理: 进行。使用除草剂作茎叶处理,药液喷在杂草茎叶上,应该保证农作物绝对安全。需要用灭生性除草剂防 除杂草时,实行苗前处理或定向喷雾(保护性施药) ,并在喷雾器上装上挡板或防护罩,使药液不能接触 到农作物,以消灭行间杂草。在农作物高大时,压低喷头喷洒。使用背负式喷雾器,每公顷喷药液 450-750 千克(30-50 千克/亩) ,雾点要细,以便在叶面上粘附。有风时,要防止雾滴飘移到邻近的敏感农作物上, 并防止漏喷重喷。除草剂的水剂、乳油、可湿性粉剂均可对水喷雾,但施用可湿性粉剂配成的药液喷药时, 要边搅拌边施药,以免发生沉淀,堵塞喷头。为了增加效果,可在药液加入药量 0.1%左右的湿润剂、展着 剂、如常用的洗衣粉等。 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法,近年来已成为一项新的施药技术。施药效果受风力、风向的影响,适宜在 风速 1-3 米/秒时进行。 (2)土壤处理:土壤处理,就是将除草剂用喷雾、喷洒、泼浇、浇水、喷粉或毒土等方法,施到土壤 )土壤处理: 表层或土壤中,形成一定厚度的药土层,接触杂草种子、幼芽、幼苗及其他部分(如芽鞘)而被吸收,从 而杀死杂草。一般多用常规喷雾处理土壤,播种前施药叫播前土壤处理,播后苗前施药叫播后苗前土壤处 理。实施土壤处理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喷雾法:小面积施药时,使用喷雾机具为压缩式喷雾器。大面积施药时,使用机械动力带动悬挂喷 雾机械喷雾。使用喷雾法作播前土壤处理和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是常用的土壤处理方法。 2 ○喷洒法:是用喷壶洒药液,处理土层厚,效果好,在土壤干旱地区药效显著。 3 ○泼浇法:将药剂配成较稀的药液,用盆或其他用具泼于田中(必须泼浇均匀) 。 4 浇水施药法:在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将一定量的除草剂配成较浓的药液,逐渐加入灌溉水中,随流 ○ 水流入田中。 5 ○毒土法:将药剂和一定数量过筛后潮湿细土或沙子按比例均匀混合,制成毒土,用撒毒土的方法防 除杂草,称为毒土法。均匀拌土、撒施,保证单位面积的有效药量。一般潮湿细土的标准是,含水量 60%, 混拌后闷 3-4 小时,让药剂充分被土粒吸收,才能保证除草剂充分发挥效果。 6 ○颗粒剂法:撒颗粒状药剂的方法,称为颗粒剂法。颗粒剂是由除草剂和固体载体配合而成的颗粒状 药剂,撒时比较方便,也不污染空气,残效期较长,一般只作土壤处理使用。 土壤处理按喷雾、毒土等方式,又可分为全面施药和苗带(或带状)施药两种。苗带施药可降低成本, 减少污染,一般可减少用药量 1/2 左右。 (3)使用时间 ) 除草剂的使用时间分 3 个时期:一是播前没有农作物生长,用除草剂对杂草进行茎叶处理或土壤处理, 消灭杂草,叫播前土壤处理。二是农作物播种后,用除草剂封闭土壤,称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三是在农作 物生长期,一般用选择性强的除草剂进行茎叶喷雾,杀死杂草,称为茎叶处理。在农作物播种前使用除草 剂,将杂草杀死后再播种,必要时创造条件诱发杂草萌芽,尔后将杂草杀死,待药效过后播种,这样对农7 作物安全。播后苗前处理,又称芽前处理,就是在农作物种子播种后出苗前使用除草剂。这个时期比较短, 仅几天时间,要严格掌握,根据情况在苗前用上除草剂。播后苗前土壤处理,防除杂草的效果较好,但施 药不及时,会影响出苗和产生药害。对将要出苗或已出苗的农作物,千万不能再使用除草剂,以免形成药 害。茎叶处理,就是在农作物生长时期用药防除杂草。在这个时期使用的除草剂需要有很好的选择性,即 对杂草敏感选择性强,而又在农作物抵抗性比较强的时期进行,或者使用有定向喷雾装置的喷雾器喷雾。 2、施用除草剂的技术要求 、 使用除草剂的目的是消灭田间杂草,保证农作物安全生长,并且不能产生药害。因此,应根据杂草、 农药、工具、环境条件,选用不同的施药方法,掌握安全、高效使用除草剂的技术要点。使用化学除草剂 的技术要点是: “一平”“二匀”“三准”“四看”“五不” 、 、 、 、 。 (1)一平:地要平。施药的田块要精细耕作,保证地面平整,无大土块,没有坑坑洼洼。如果地不平, 浇水和降雨很容易使田块高处的药剂向低洼处移动,以致在地面高的地方药少造成草荒,在地面低洼之处 药量增多农作物受药害。因此,精细平整土地,可提高播种质量,减少药害,保证全苗,达到前期肜药杀 草,后期以农作物的高密度控草。 (2)二匀:药在载体上要混均匀(药水、药土、药肥) ,喷雾或撒毒土要均匀。二匀的目的是均匀用 药,以保证除草效果,减少药害。 (3)三准:施药时间要准,施药量要准,施药地块面积要准。如施药时间、面积、用药量不准,就收 不到应有的除草效果,而且还会使农作物受药害。 (4)四看:看苗情、看草情、看天气、看土质,灵活掌握施药期,施药量和施药方法。 (5)五不:苗弱苗倒不施药,水田水不足 3 厘米深或水深淹住心叶不施药,毒土太干或田土太干不施 药,叶上有露水、雨水时不施某些除草剂,漏水田不施药。如上述 5 种情况下施药,易发生药害,药效不 佳。(二)除草剂的混用技术除草剂的不同品种都有各自的特点,选择性、杀草范围、吸收传导和杀草原理等都有所差别。实践证 明,在一个地方长期使用一种或同一类型的除草剂,杂草的抗性逐渐增加,农田杂草群落发生变化,化学 除草剂的难度提高。为此,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除草剂混用的剂型,在生产上已大量应用。其优点如下: 1、除草剂的混合作用 、 (1)扩大杀草范围:农田杂草种类繁多,阔叶杂草和单子叶杂草、1 年生和多年生杂草,常混合生长, 而每一种除草剂又有一定的杀草范围,因而把不同选择性和不同作用部位的除草剂科学混合使用,杀草明 显扩大。 (2)延长施药适期:除草剂混用后,可延长施药适期。 (3)降低残留毒性:除草剂合理混用后,残留毒性小,残效期短,对农作物安全。 (4)提高除草效果:除草剂合理混用后,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5)增产作用明显:除草剂科学混用后,除草效果明显,对农作物安全,增产比较明显。 2、除草剂混用原则 、 除草剂混用,要根据除草剂的特点、杂草种类、农作物类型进行科学配比,并要做一些歉兼容性试验, 在理化性状和除草效果均优的情况下,才能确定混用。 (1)混用原则 一是混剂必须有增效或加成作用,并有物理化学的相容性,不发生沉淀、分层和凝结,对农作物不产 生抑制和药害。 二是混用单剂的杀草谱要有不同, 以增加作用部位, 扩大杀草范围, 但使用时期及施药方法必须一致。 三是坚持速效性与缓效性特点相结合,触杀型和内吸型相结合,残效期长的和残效期短的相结合,在 土壤中扩散性大的和扩散性小的相结合,农作物吸收部位不同的相结合。 四是除草剂混用组合选择和各自的用量,要根据田间杂草群落、种类、发生程度、土壤质地、有机质 含量、农作物各类、农作物生育期等因素而确定,除草剂的混用量应为单剂用量的 1/2-1/3,绝不能超过在 同一农作物上的单用量,才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的目的。 除草剂混用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面积应用混剂时,应按不同比例在不同条件下,先做小 面积试验,取得可靠的除草效果及药害等数据,确定最佳比例,并待除草效果稳定后,再进行大面积应用8 推广。 (2)常见除草剂混用品种:根据除草剂混用的原则,一般由工厂直接加工复配成制剂品种。 (3)除草剂与杀虫剂、化肥混用:除草剂与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化肥等混用,一般是现混现用, 不宜久放。 A、除草剂与杀虫剂混用:某些除草剂与杀虫剂混用,有增效作用。如西维因、速灭威和敌稗混用, 敌稗的除草效果明显提高。 B、除草剂和植物生长剂混用:有的除草剂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后,除草活性明显提高。如草甘膦和 脱叶膦混用 C、除草剂与化肥混用:除草剂与化肥混用,可提高功效,降低成本,增加产量。(三)影响除草剂药效的因素1、土壤因素、 (1)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影响除草剂在土壤中吸附性与淋溶性,一般有机质含量高的粘土吸附除草 剂的量多,而有机质少或砂质土壤则吸附除草剂的量少,淋溶性大。除草效果和对农作物的药害,以沙土、 壤土、粘土的顺序递减。 (2)有机质含量:有机质有吸附作用,有机质微生物也多。某些微生物的快速繁殖,有分解降低药 效的功能。因此,土壤有机质及微生物多时,则应增加除草剂的用量。 (3)土壤含水量:多数除草剂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药效提高,甚至对除草剂的效果有决定作用。 但施药后雨量过大,会造成除草剂淋溶下渗,出现药害。 2、气象因素 (1)风:施药时有风,风速超过 8-10 米/秒时,喷雾施药,除草剂的药效可降效一半左右。 (2)雨:比较干旱条件下施药后降雨(最好 10-15 毫米) ,有利于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发挥药效。其原 因是雨水可使除草剂扩散和移动,同时还能使杂草迅速生长而吸收除草剂,提高效果。 (3)湿度:茎叶处理除草剂在空气湿度比较大的情况下施用,可使除草剂在杂草叶面上停留较长时 间,有助于叶面气孔开放,从而吸收大量的除草剂,提高除草效果。土壤处理除草剂被吸收,随大量水分 向上输导,抑制光合作用,可提高除草剂的效果。 (4)干旱:在干旱的情况下,大气湿度小、土壤水分少,不利于根系对土壤中的除草剂吸收,很难 发挥效果。除草剂施在叶面上,干旱不仅阻止药剂在叶面上的扩散,而且使杂草叶面的气孔、皮孔开张和 吸收作用受到抑制,生理活动受到限制,生长缓慢,吸收除草剂的能力也将减弱,除草剂的效果也不佳。 (5)温度:温度高低与除草剂效果成正比。温度高时,杂草吸收和输导除草剂的能力强,除草剂活 性也高,容易在杂草的作用部位起杀草作用。空气和土壤温度高,药效显著,特别是茎叶处理除草剂表现 最明显。反之,温度低,则除草剂效果差,而且在农作物体内的解毒作用也比较缓慢,从而易造成药害。 喷药的温度最好是 20-35℃。 (6)日照:在日照强时,有利于杂草对除草剂的吸收和传导。 3、选择因素:各种除草剂均有自己的杀草谱,不同的除草剂品种防除对象各不相同。 4、耕作因素:用于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施药前整地质量好除草效果就好,反 之则差。因此,要求田块整平整细。 5、播种因素:用于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其作用是前期以药杀草,后期以密控草。 (四)提高除草剂效果的措施 1、准确选择除草剂:准确选择除草剂,除草效果就好。每一种除草剂都有一定的杀草谱,有灭生性 的,有选择性的。灭生性除草剂杀草谱很宽,选择性除草剂有的可杀单子叶杂草,也有的可杀阔叶杂草, 还有的仅杀几种或一种杂草,也有的除对一种农作物安全外,对其他农作物不安全。例:克芜踪能杀死所 有的绿色植物,野麦畏仅防除野燕麦,玉农乐能杀死除玉米以外的几乎所有杂草及农作物。因此,首先要 看准杂草的主要品种,然后选用有效的除草剂。 2、严格掌握除草剂用量:严格掌握除草剂用量,是提高药效,防止药害的措施之一。每一种除草剂 的推荐用量,都是多年实践和各种试验的结果,决不能任意加大和减少用量,这样才能保证除草剂效果, 不出药害。否则很安全的除草剂也会出现药害。 3、坚持在最佳时间施药:最佳时间施药,是提高除草效果的技术要求。施药最佳时间掌握不准,将9 会使药效降低,甚至出现药害。 4、注意施药时的温度:温度是影响杂草生长和除草剂药效的重要因素。一般在温度较高时,有利于 除草剂药效的发挥,除草效果也好。 5、保证适宜湿度:不论是土壤处理或是茎叶处理,土壤湿度都是影响除草剂药效的重要因素。 6、注意土壤性质:土壤性质对除草剂药效的影响很大,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团粒结构好,对除草 剂吸附量大,土壤微生物数量大,活动旺盛,除草剂易被降解,同样剂量下对农作物安全,但除草效果差, 因此需适当加大用量。四、化学除草原理(供中级人员学习) 化学除草原理(供中级人员学习)施用化学除草剂后,药剂被植物吸收,在植物体内传导,并作用于杂草,可最后杀死杂草。不同的除 草剂作用原理不一, 对杂草和农作物的选择性有较大差别。 实践证明, 只有掌握除草剂对植物的作用原理, 以及对农作物和杂草的选择性,才能安全使用化学除草剂,提高使用效果。(一)除草剂的杀草原理除草剂被植物吸收后,形成复杂的多种因素,对植物的正常生理化过程起着某种干扰作用。杂草吸收 除草剂后,在杂草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代谢的过程,也就是吸收养分进行同化作用和排除废物进行异 化作用的过程。这种新陈代谢的某些重要环节受到阻碍或破坏,生命就会停止或受到抑制。利用除草剂, 可使杂草这些重要环节受到阻碍和破坏,生理生化失去平衡,使杂草的生命停止或受到抑制,从而达到防 除杂草的目的。除草剂的作用机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阻碍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是高等绿色植物取得能量和制造养料的重要过程,是植物生命存在的基础。光合作用受到干 扰或破坏,植物将发生不正常的死亡。光合作用是叶绿素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碳水化合物的 过程,同时也是放出氧气的复杂过程。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光合作用分为光合反应和暗反应两步进行,除草剂可阻碍 光合反应和暗反应。不少除草剂进入植物体内后,到达叶片,对光合作用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使植物把贮 存养分消耗枯竭,而又得不到营养,进而导致饿死。 还有一些除草剂可影响暗反应。暗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二步,它是在无光的条件下进行的。 2、破坏吸收和能量代谢作用 、 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是通过吸收作用取得的,是植物生长活动能量的源泉。光合作用是一个 贮能过程,吸收作用是一个放能过程。植物在吸收过程中,形成高能键碳水化合物,为生长发育提供所需 要的能量。当植物吸收作用的某些重要环节受到破坏,就会影响整个植株的生存,并导致死亡。例如,茅 草枯被吸收进入杂草体内后,取代吸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丙酮酸的部位,破坏植物的吸收,抑制酸和酶 的合成,脂肪、糖的代谢受到抑制,导致杂草的死亡。有的除草剂是通过破坏能量代谢,导致杂草死亡。 3、抑制蛋白质、核酸等物质合成的作用 、抑制蛋白质、 许多除草剂进入杂草体内后, 破坏了正常生理功能, 抑制了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 从而造成杂草死亡。 4、干扰植物激素的作用 、 植物体内含有多种激素,对协调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开花、结实不 可少的物质。2,4-滴、麦草畏等激素型除草剂进入杂草体内,破坏了原有的天然激素平衡,使植物出现畸 形发育,细胞分裂、伸长和分化不规律,可干扰敏感植物的正常生长。在受害杂草不同的器官反应是不同 的,刺激作用和抑制现象并存,打破了规律性,使植物各部分互相协调,又互相制约的关系发生了不正常 变化。因此,杂草吸收除草剂后,体内激异常,使杂草产生生理紊乱,茎秆扭曲与畸形,叶面皱缩和变色 失绿,导致死亡。 5、阻碍营养物质的输送作用 、 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的形成层构造不同,双子叶呈环韧皮部,单子叶呈零星分布的维管束。当有些除 草剂进入杂草体内后,又通过韧皮部的筛管传导,可使形成层的细胞分裂,过度伸长,变成畸形和坏死, 这样堵塞或破坏韧皮部组织,阻碍了营养物质的输送,从而使杂草得不到养分、水分而造成死亡。10 (二)除草剂的选择性除草剂喷洒到农田里,能杀死农田里的杂草,而不杀死及伤害农作物的特性,称为选择性。除草剂 的选择性是相对的,除草剂对所有的农作物都是有毒的,无论哪种农作物若使用除草剂的用量过大,将导 致农作物生理变化,甚至导致死亡。植物选择性和除草剂用量有关,一定数量的除草剂,能使有的农作物 不受其害,有的则中毒死亡。除草剂本身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有的除草剂选择性不强,但可利用除草剂的 某些特点,或利用农作物和杂草之间的差别,如形态、生理、生化、生长时期,遗传特性等不同特点,达 到除草剂的选择性。还可利用施药时间和农作物栽培的时间差,达到除草剂的选择性。除草剂在使用时, 农作物对除草剂反应快的,易被杀死的叫敏感植物;对除草剂反应速度慢,忍耐力强,不易被除草剂杀死 的农作物,叫抗性植物。除草剂的选择性可分为以下几种。 1、形态选择 、 植物外部形态差异和内部结构特点,是形成除草剂的形成选择的依据。自然界中由于植物外部形态的 差异,对除草剂的承受和吸收能力也有差异;由于内部组织结构差异,对除草剂反应也有差异。正是利用 这些特点,形成了形态选择。 茎叶处理除草剂的选择性与植物叶片特征、生长点位置有关。禾本科植物,如小麦、水稻、玉米、马 唐、狗尾草等,叶片直立、狭窄,叶表面有较厚的蜡质层,喷洒在叶面的药剂易于滚落,不利于药剂的吸 收和渗入。而阔叶植物,如棉花、花生、大豆、藜、苋、荠菜、野油菜、王不留行、播娘蒿等,叶片着生 角度大,叶片横展,一般叶面角质层蜡质层较少,喷药时叶片能拦截和接纳较多药剂,因而对药剂易于吸 收和渗透。阔叶植物的生长点在嫩枝的顶端,并裸露在外边,易于受到药剂的直接毒害。禾本科植物生长 点位于植株的基部,并被几层叶片包围,不会遭受药剂的药害。 植物输导组织结构的差异,可引起不同植物对一些激素型除草剂的不同反应。双子叶植物的形成层, 位于茎和根内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分生组织细胞带,对激素型除草剂敏感。如当 2,4-D 等激素型除草 剂经维管束系统到达形成层时,能刺激形成层细胞加速分裂,形成瘤状突起,破坏和堵塞韧皮部,阻止养 分的运输而使植物死亡。禾本科植物的维管束,呈星散状排列,没有明显的形成层,因而对 2,4-D 等除 草剂不敏感。 2、生理生化选择 、 不同的植物,对同一种除草剂生理生化反应不一样。因此,不同植物对除草剂的吸收和传导有很大差 异,除草剂在农作物体内和杂草内部能发生不同的生化反应,解毒作用也不一样,不同农作物活化作用在 体内表现也有差别,这就形成了生理生化选择。 ①不同植物对药剂的吸收和传导有很大差异:吸收和传导除草剂量越多的植物,越易被杀死。如 2, 4-D、二甲四氯等除草剂,能被双子叶植物很快吸收,并向植株各部位转送,造成中毒死亡,而禾本科植 物就很少吸收和传导。就同一种植物而言,幼小、生长快的比年老、生长慢的对除草剂更了敏感,例如使 用杀草丹,稗草在幼龄期比水稻吸收药剂快,并迅速传向全株,而水稻不仅吸收少,还能很快将杀草丹分 解成无毒物,但随着稗草苗龄增大,就与水稻的抗药力无差别了。 ②除草剂进入不同植物体内后可能发生不同的生化反应:生化反应包括解毒作用和活化作用。 A、解毒作用:某些农作物能将除草剂分解成无毒物质而不受害,而杂草缺乏这种解毒能力则中毒死 亡。如把敌稗喷到水稻和稗草叶片上后,由于水稻体内含有一种芳基酰氨水解酶,可将敌稗水解为无毒化 合物,而稗草没有这种芳基酰氨水解酶,便中毒死亡;西玛津、莠去津能安全地用于玉米田,是因为在玉 米根系中西玛津能发生脱氯反应而解毒;棉花株内有脱甲基的氧化酶,可分解敌草隆,因而棉田使用敌草 隆是安全的。 有些植物体内的成分能与除草剂发生轭合反应,形成无活性的轭合物而解毒。如草灭平能安全地用 于大豆田,是由于它能与大豆植株体内的葡萄糖形成 N-葡萄糖草灭平;绿黄隆能安全地用于小麦田,是由 于它能与小麦体内的葡萄糖迅速轭合形成 5-糖苷轭合物。 B、活化作物:某些除草剂本身对植物并无毒害,但在有的植物体内它会发生活化反应,将无毒物转 化为有毒物而中毒,没有这种能力的植物就不会中毒。如用于大豆田除草的 2,4-滴丁酸本身对一般植物 无毒,而有的杂草体内有β氧化酶,它能将 2,4-滴丁酸转化为 2,4-滴,所以对大豆安全,杂草则易中毒。 防除小麦田野燕麦的新燕灵, 在植物体内可被分解为有毒的脱乙基酸, 在野燕麦体内分解率高, 因而受害, 而在小麦体内分解率低,其分解物还能很快与糖轭合,则对小麦安全。 3、时差选择 、11 利用杂草出苗和农作物播种、出苗时间的差异防除杂草,称为时差选择。有的广谱性除草剂,药效 迅速,残效期短,在生产中常利用这些特性,在农作物播种前,将地面所有的杂草杀死,等药效过去后再 进行播种。如五氯酚钠用稻田除草,在整好的水稻秧田按用量撒施,可清除田间杂草,5-7 天后药效消失 再进行播种,既可杀死杂草,对水稻又安全。又如玉米免耕除草,即在收麦后直接播种玉米,在玉米出苗 前按用量对杂草进行处理,可有效地防除多种杂草。也可在农作物播种后出苗前使用灭生性除草剂,杀死 已萌芽出土的杂草,这时农作物尚未出苗,因而很安全。例如在马铃薯播后施用克芜踪,可杀死已出土的 杂草,因为马铃薯未出苗,所以很安全,不被伤害。 4、位差选择 、 土壤处理用的除草剂,主要是通过杂草的根系或萌发的幼芽吸收而杀死杂草的,但是根系在土壤中 分布的深浅有差异,播种的深度和种子发芽的位置也不一样,这种位置上的差异选择,叫位差选择。例如 溶解度小而吸附性强的除草醚、拉索、敌草隆、利谷隆等除草剂,易吸附地表而形成药膜层,杀死表土层 0-2 厘米处的小粒种子的杂草,而对玉米、棉花、大豆等农作物安全,原因是这些农作物播种深度 5 厘米 左右,根系分布也深。具有挥发性的除草剂氟乐灵、燕麦敌、燕麦畏等,喷洒于土壤后,形成较深的药土 层,才能发挥除草效果,因而用药后必须混土,混土的深度要比播种深度浅,杂草被杀死,对深根农作物 安全。 5、生育期选择 、 农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对农药的抗性不一,对除草剂的敏感程度也有差别。在一般情况下,植物在 发芽或幼苗期对除草剂最敏感,开花后就不敏感。例如在玉米生长后期,用克芜踪防除玉米田杂草,定向 喷雾,虽难免喷在玉米下部的茎叶上,但对玉米不会造成多大药害,而对杂草防治效果较好。 6、人工选择 、 在农作物成行生长和农作物比杂草高的地里(如果树、茶园、苗圃) ,或大田农作物生长到一定高度 后,定向喷雾和保护性喷雾,对农作物安全,防除杂草效果良好。例如草甘膦、克芜踪接触绿色组织才有 杀伤作用,在果园、橡胶园防除杂草时,定向选择喷在杂草上,树基部分不会造成药害,而却能防除杂草。 7、剂型选择 、 由于除草剂剂型的多样化,除草剂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如五氯酚钠颗粒剂、杀草丹颗粒剂等, 可在水稻生育期拖延使用,以避免药害。 8、条件选择 、 环境条件如土壤类型、湿度、温度等条件,是除草剂选择性的因素之一。在一般情况下,粘性土壤 比沙性土壤用药量多、温度高、湿度大除草效果好,有机质含量大则用药量大,有机质含量少用药量则少。(三)植物对除草剂的吸收与传导1、植物对化学除草剂的吸收 、 植物对化学除草剂的吸收,主要是叶和根的吸收。植物种类不同,对除草剂的吸收作用也不同,因而 表现出不同的杀草效果。还有的植物幼苗,在穿过除草剂处理的土壤层时,幼茎、胚芽鞘也有很好的吸收 作用。另外,种子也有吸收作用。 (1)茎叶吸收:茎叶吸收除草剂,主要是叶面吸收。植物的表面大部分都有角质层,尤其是植物叶 片表面最明显,它对植物起保护作用,防御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和调节植物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在干旱 地区植物的角质层比较厚,有些角质层外面还有一层厚度不同的蜡质层。因植物种类、生长时期和环境不 同,蜡质层的厚薄、结构和形状也不同。除草剂加入湿润剂和渗透剂后,药剂容易附着在叶面上,并容易 进入植物内部。属于亲脂性的角质层,对除草剂有一定的选择作用,新脂性的除草剂就更容易通过角质层 进入植物体内。植物表面的水孔、气孔和组成叶表的纤维素,是水溶性药剂透过的途径,植物表面纤维含 量很少,水溶性药剂侵入则比较困难。根据试验,凡是叶面吸收的除草剂,喷洒在叶面上 6-8 小时后,大 部分能被植株吸收,但有的品种喷药后 30 分钟到 3 小时就能被植株吸收。在正常情况下,施药后 6-8 小时 不降雨,就能保证施药效果,否则药剂被雨水冲掉后则降低效果。 (2)根部吸收:杂草根没有起保护作用的角质层,尤其幼根没有特殊的保护组织,容易吸收水分作 养分。除草剂随水分通过杂草根部,进入杂草体内。取代脲类、均三氮苯类除草剂,虽然溶解度较小,可 被土粒吸附,但由于杂草有强大的吸收能力,仍能吸收药剂到植物体内。除草剂随着水分通过杂草根部渗 入导管,随着蒸腾流向生长点而造成杂草死亡,可得到很好的除草效果。植物导管不是活细胞组成,不受12 药剂数量、浓度的影响。剂量越大,吸收越快,除草效果越好,但为了安全起见,用量要恰当。另外,像 绿麦隆、燕麦畏、燕麦敌二号、新燕灵、氟乐灵等品种,是被芽鞘吸收,由于芽鞘对这些除草剂敏感,杂 草能中毒死亡。 2、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与传导 、 (1)触杀型除草剂:触杀型除草剂喷洒在杂草茎叶表面后,与杂草接触,能声迅速杀伤细胞,很少 向周围移动传导,只能在除草剂接触的部位起触杀或抑制作用,若不能将全部生长点杀死,杂草容易恢复 生长,所以在杂草幼苗期使用效果较好。在使用这类除草剂时,药液浓度较大,药液量适当增加,并喷洒 均匀周到,使整个植株喷洒上药液,才能取得良好的除草效果。 (2)内吸性除草剂:内吸性除草剂进入杂草体内后,随着光合作用产物沿着韧皮部中的筛管,运送 到植物的顶芽,幼叶、根尖,使植物畸形生长而死亡。这类除草剂的最大特点是接触植物后能很快传导到 全株,杀草彻底,特别是有些品种对多年生恶性杂草杀伤力强。如用草甘膦喷洒茎叶后,24 小时就可传导 到全株,1 星期就可使杂草茎叶变黄失绿,最后枯死。这类除草剂的传导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共质体传导, 另一种是质外体传导。 1 ,穿过相连 ○通过共质体传导:除草剂随光合作用产物通过细胞质和细胞间的原生质丝(胞间联丝) 的胞壁,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筛管的筛孔把除草剂传导到各部位。叶面处理的除草剂进入杂草 组织后,随光合作用产物沿筛管向生长旺盛的顶芽、幼叶、根尖传导,杀死杂草。 2 ○通过质外体(或称非质体)传导:植物体各细胞原生质外围的细胞壁与胞间空隙是相互连接成一片 的。在传导水的过程中,除草剂随水分向上传导,运送到其他部位。如西玛津、莠去津等均三氮苯类除草 剂,一般不通过质体膜进入共质体,而是沿质体外系统进入木质部而传导。有的除草剂,如茅草枯、毒莠 定、麦草畏等,可以通过共质体传导,也可以在质体外传导。 除草剂的传导速度和吸收数量,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温度高时,吸收传导速度快;幼嫩杂草的传导、 转运能力比老龄杂草强;光合作用强,传运快,杀草作用强;空气湿度大,气孔开放,除草剂易进入则效 果高。在使用这些除草剂时,需要采取耕耙、混土等措施,减少药剂的损失,增加药剂的利用率,以提高 除草效果。五、除草剂的主要种类(一)酚类酚类化合物是最早应用的有机除草剂,早在 30 年代就投入工业生产并在大田应用,酚类除草剂的出 现,使除草剂由无机化合物向有机化合物跃进,从而大大减少了单位面积的用量,并显著提出了选择性。 酚类降草剂都是极性较低的化合物,在生产中,为了使这些酚类除草剂能溶于水亦便于使用,常常将 其其制成盐类。 酚类除草剂都是触杀性除草剂,其选择性较差,主要利用位差和时差等选择原理,在生产上应用。酚 类除草剂能被植物体迅速吸收,破坏共质体和非共质体传导的器官,从而使药剂被吸收后无法在植物体内 移动。除草剂喷洒后,植物呈黄色。实验证明,酚类除草剂破坏了与其接触的细胞膜,并对植物的呼吸作 用产生显著影响,干扰植物体正常的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作用。使能量代谢发生障碍致使植物死亡。 酚类除草剂能被光解,特别是在偏碱性的条件下。但在土壤中,土壤微生物的分解在酚类除草剂的生 物降解中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酚类除草剂在动物体内的代谢降解较为缓慢,且能长期存于体内,故对动 物毒性相对较大。 酚类除草剂在应用中主要防一年生杂草,可用土壤处理防除杂草幼芽或苗后处理防除杂草幼苗,但对 成株杂草的防效一般较差,对多年生杂草无防除效果,它适用的作用范围较广。(二)苯氧羧酸类苯氧羧酸类除草剂为激素型除草剂,作用途径类同吲哚乙酸(IAA) ,因而具有激素型除草剂的共性, 即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并且通过改变维生素及辅酶的含量、改变酶促反应的条件以及13 形成各种代谢中间产物来影响一系列酶的活性,而对植物体内的几乎所有生理、生化功能发生了广泛的影 响。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为内吸性传导型除草剂,既可通过茎叶,亦可通过根系被植物吸收,茎叶吸收的药 剂主要沿韧皮部筛管在植物体内运输,根系吸收的药剂则随蒸腾流向上传导并带到植物体内的各部分。(三)苯甲酸类苯甲酸类除草剂具有显著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特性,是一种内吸传导型选择性除草剂。它能迅速被植 物的根、茎、叶吸收,因而除个别品种外,大多既可作茎叶处理,亦可作土壤处理。被吸收的药液沿植物 内的输导系统被转运并积累于植物的高代谢活性部位,即分生组织中,这种传导因植物和药剂的特性而有 所差异。 苯甲酸类除草剂的作用途径类似生长素,在形态上严重抑制植物的顶端生长和叶片形成,引起细胞生 长,造成植物生长的异常。(四)二苯醚类二苯醚类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性很差,主要起触杀作用,作物即使发生药害亦 局部性的,并易 于恢复。 二苯醚类除草剂大多用于土壤处理,水溶度低,能被土壤胶体强烈吸附,淋溶性小,故通常施于土表, 不拌土,否则易使药剂混入土壤下层晒不到光,除草效果下降。 二苯醚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在于破坏细胞的透性,促进乙烯的释放,从而使细胞的生理功能紊乱,衰 老加速,叶片发生萎蔫并最终脱落。其选择性的机制主要在于植物体对药剂的吸收传导,代谢降解及轭合 解毒的速度以及程度上的差异。(五)联吡啶类联吡啶类除草剂为触杀性药剂,于茎叶处理,作用特别迅速,除草剂被植物茎叶吸收后能迅速通过木 质部导管向植株的其它部位传导,低土壤含水量、高空气湿度等因素有助于药剂在植株中的传导。此外, 联吡啶类除草剂需要光照来激活其杀草作用,如果过早地激活活性,会使受药处局部组织受害,影响到药 剂向全株的传导,处理前后保持一段黑暗时期,有助于提高药剂对杂草的防效,故以傍晚喷药为好。 联吡啶类除草剂的主要生理效应在于显著影响细胞膜的透性, 破坏细胞的膨压, 造成细胞内食物渗漏, 细胞器解体。此外,此类除草剂还能降低植物细胞中叶绿体的含量,抑制希尔反应。(六)氨基甲酸酯类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的大多数品种都是苯氨基甲酸酯,为内吸传导型高选择性除草剂。不同品种的药 剂可分别被植物的根、芽或叶片吸收,通过木质部导管伟送至植株各部位,并主要集中于分生组织活跃的 部位如生长点等,抑制其细胞分裂,因而此类除草剂对于分生组织活跃的杂草幼芽及幼苗具有较强的杀伤 作用,而对成株杂草的防效较差。 植株受药害后由于分生组织的活动被抑制,根、芽的生长停止,根尖肿大、矮化、幼芽畸形。 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的选择性机制因不同的药剂品种而有差异,但主要原因是药剂在不同植物体内的 代谢速度不同。 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因品种不同, 在作用机理上亦有所羞。 大部分品种能抑制氧化磷酸化、 RNA 合成、 蛋白质合成及抑制希尔反应而阻断光合作用,总的来说,其主要机理是抑制 RNA 的合成而使蛋白质合成 受阻。 此类除草剂可分别用于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或部分阔叶杂草。应用范围因不同的品种而异,包括各 种农作物田和非耕地。 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自土壤中消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微生物的降解。无论在敏感植物或抗性植物体 内,除草剂都能被降解,但在抗性植物体内被降解更为彻底。14 (七)硫代氨基甲酸酯类硫代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是氨基甲酸的氧被硫置换的化合物,可与许多有机溶机混溶,水溶度较低, 朋在水溶液中可能水解,故大多加工为浓乳剂。 此类化合物的熔点较低、易于挥发,故施药后宜拌入土中,使其被土壤胶体吸附而减少挥发。 硫代氨基甲酸酯除草剂主要进行土壤处理并混拌于土壤中。绝大多数品种被植物的根吸收并迅速向 茎、叶传导。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植物分生组织区的细胞分裂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对幼芽的抑制作 用比根严重。植物受害的主要症状是茎脆、叶片卷曲、颜色暗绿,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自胚芽鞘中抽出的叶 片矮化、扭曲成畸形。 硫代氨基甲酸酯除草剂通过干扰类脂物的形成从而影响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实验表明,硫代氨基甲 酸酯除草剂能干扰赤霉素的生物合成,从而使植物体表现出一系列赤霉素养缺乏症,并且施用赤霉素能够 缓解药剂对植物生长的抑制。 此类除草剂的选择性机制包括位差选择、吸收与传导的差异及其在植物体内降解速度上的差异。 挥发是造成硫代氨基甲酸酯除草剂自土壤中消失的主要因素,其挥发的量与速度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 响。 硫代氨基甲酸酯除草剂的杀草谱因不同的品种而异,主要用于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一些阔叶杂 草。(八)酰胺类酰胺类除草剂是 60 年代开发的高效、高选择性除草剂。其中,具有属间选择能力的稻田除稗剂―敌 稗最负盛名。 此类除草剂的几乎所有品种都是用于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特效除草剂,对阔叶杂草大多无效或防 效较差。 酰胺类除草剂的多数品种是土壤处理剂,对此类药剂,单子叶植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幼芽,因而此类 药剂一般只能用于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幼芽,而对成株杂草效果很差。禾本科植株的幼芽受药害后, 生长停止,严重矮化直至最终死亡。对双子叶植物而言,药剂的主要吸收部位是根系。 酰胺类除草剂的主要作用机现在于抑制植株的呼吸作用,作为电子传递链的抑制剂、解偶联剂抑制植 物的光合作用,干扰植物体的蛋白质生物合成,影响生物膜的生物合成及完整性。 酰胺类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降解速度大多较快。土壤处理的药剂品种在土壤中的持效期亦较短。15
除草剂基础知识―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甲四氯除草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