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条长80男童放炮被炸飞10米高宽18米高15米的花杠岩隧洞要多少民爆炸药?

当前位置:&>&&>&&>&&>&&>&
第六届获奖作品欣赏:锦屏大回响
&&来源:长江水利网
我们不能彷徨
九州腾飞急需西部的能量
箭已在弦上
我们绝不再辜负这条江
四十年构想
邛海装不下我们的心血
我们的执著
早已将锦屏山洞穿千丈
无数双手在掘进中长茧
无数青丝在硝烟中染霜
当雅砻江的电能
跨过千山万水
送往四面八方
闪耀着我们心中的辉煌
———前奏
2003年初春时节,周家坪的彝族村民经常可以看到几个人腰缠绳索吊在村旁的悬崖硝壁上,荡过来荡过去,一会儿上一会儿下,煞是惊险。他们头戴安全帽,不时用手里的对讲机呼喊着什么。随着这几个人象吊钟钟摆一般荡来的日子里,三百多人的施工队伍开进了周家坪,只有8户人家的周家坪一时被马蹄的踢踏声、机械的轰鸣声以及嘈杂的人声弄得喧闹不已。这些人并没有挤进村民们本已狭窄的家里,而在雅砻江边的空地上搭建起让村民们颇觉好奇的活动板房,并且自己砌起了炉灶。
当时周家坪仅有一条勉强让农用车单行的砂砾路。到了周家坪是一个通视度极差的陡坡,司机开车上去就象开上一条栽下绝壁的断路,令人心惊胆战。尤其令三百多初来乍到者困窘的是缺水、没电。原来仅够村民的饮用水早已不堪重负,只能从十几公里外的的大水沟或者磨萨沟去用马拉勘探洞里的水,每人一天只能分到一桶水用于做饭和饮用,至于洗用,那就只能用雅砻江的水了。最先一批进周家坪的唯一女性、中铁十一局的检测工宁志华说:用雅砻江水洗用只能是在秋冬的旱季,江水虽然清澈一些,但是冰冷剌骨。在隆冬季节用冷水擦身子,对于她这个二十来岁的大姑娘来说,可能一辈子都切肤难忘。但是她还是满足的说,比起那些在工地一线的施工人员还是强多了,他们每天都是一身泥一身油一身汗,却十天半月都未必能洗一次澡,因为下班后太累了,实在不想再下到江边去提水,况且洗冰冷的江水还怕生病误工。
为了给周家坪村和周家坪隧道工地送电,中铁十一局千辛万苦从十几公里外的磨房沟拉了根专用电线跨过雅砻江送到周家坪,再送到几公里外的工地。然而,最让中铁十一局锦屏工程项目部经理何学顺伤脑筋的是机械设备无法送到施工作业面。他们承担的是锦屏水电站工程最早开工的辅助洞东端接线道路工程Ⅰ标段,施工部位就在那几个腰缠绳索的人悬吊的地方,那几个人就是何学顺和常务副经理宋学林、副经理胡业国、总工程师席光勇等人。他们当时正在勘察这条距雅砻江面高达三百多米的高线公路的地质、地貌,为施工制定正确的方案。回忆那段经历,何学顺说:头几次根本不敢往下看,两腿颤抖,脊背发凉,大冬天里每次回来,内衣都能拧出汗水。
到施工部位只有一条70o坡的盘山马帮道,车根本开不上去,开挖便道的机械设备也不可能正常运送到位。何学顺万般无奈之下作出一个使汽车厂商们瞠目的决定:把汽车拆了!汽车拆成八块,挖掘机拆成十二块,用索道绞上去,到上面再重新组装。其它小设备则拆成散件,和施工材料、生活物资一起用人背肩扛爬上去。一幅蚂蚁搬家、满山是人的运输场面一时蔚为壮观。
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天下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路确是人走出来的,可是先走的人与后走的人,其艰苦程度却大不一样。锦屏流传着三句俗话:“第一批人是爬进锦屏的,第二批人是走进锦屏的,第三批人是坐车进锦屏的”。其实真正爬进锦屏的人就是那些进到里庄、麻哈渡、磨房沟的人。
1965年7月,为了支援大三线建设,水电部成立了以钦乙俊为指挥,马力为副指挥,邹思远为总工程师的“水电部锦屏工程指挥部”,全面开展锦屏水电站(现锦屏二级)的初步设计阶段勘察设计工作。同时对大河湾河段水利资源开发进行规划。派出由原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的前身)组织包括各专业技术骨干在内的700余人奔赴锦屏山区、进行勘测设计工作。最早爬进锦屏的人、时任锦屏水电指挥部勘测设计办公室副主任的潘家铮同志说:“只有到了锦屏,才知道祖国有如此丰富的水力宝藏,也只有到了锦屏,才知道祖国还有如此贫穷落后的地区!”
在前期勘测设计过程中,先驱们不但为锦屏工程付出了心血和汗水,甚至牺牲了生命。有个叫金树培的测量队员在磨房沟施测时,为了照顾新工人注意安全自己失足堕下悬崖;肉体与峭岩摩擦,遗体上衣服、皮肤全无,甚至连内脏都空了,惨不忍睹。战友们流着眼泪把他安葬在里庄烈士陵园里。
现在已是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两院院士的潘家铮先生当年赋诗抒怀:
“荒岗野渡不知名,千里狂涛到此平。
波映一船人马影,风吹万壑虎啸声。
峰如斧劈江边立,路似绳盘洞里行。
处处青山可埋骨,何须回首望归程。”
有幸重返锦屏、在长江委锦屏工程监理部工作的女高工郭耕耘回想当年的情景犹如昨日。1965年她大学一毕业就被分配到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而且让她直接到驻在冕宁县里庄的锦屏工程指挥部报到。她从成都坐火车到西昌后坐了一天的汽车才到冕宁县。从冕宁到里庄没有公路,完全是凭两条腿翻过牦牛山走到里庄。她的行李全靠马帮驮运,一匹马最多只能驮一百二十斤,一边六十斤,不能多,因为沿着江边的山路只有约五十公分宽,驮宽了、重了,马就可能掉到江里去。就这样,她从冕宁到里庄走了十二个小时。在里庄,她和同事们在半山坡挖坑埋下树桩搭起板房,再用铁丝围成墙。然后再将圆木锯成铺板支起床,铺上带来的铺盖就成为家。转移地点时,把行李一捆,放在马背上就走,四肢并用着爬山是经常的事。有一次,她和同事们放行李的小木船在雅砻江上翻了,行李全部掉到江里,漂了一天才被下游的彝族老乡捞起来送还给她们。郭耕耘应该算是爬进锦屏的第一批人。
中铁十一局的何学顺可能没有想到那条虽然颠簸难受,却能够让他坐车进周家坪的砂砾路也是第二批进锦屏的人走出来的呢。
1988年初,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启动了对锦屏二级磨房沟至周家坪长约12公里公路勘测设计工作。叶世泉和勘测队员们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行走在1米余宽的马帮道上,只见雅砻江两岸峭壁耸立,马帮道随着地势起伏不定,忽上忽下,坑洼不平;两旁灌木丛生,选线与测量非常困难。为选择一个合适的点位,队员们需来回行走,反复比较。由于当时测量及计算设备有限,不能现场工作,每天现场测量采集数据后,测量人员得晚上加班用计算器计算,再将成果交由设计人员敷设曲线。如果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第二天还得返工重新定点测量。为了节约时间,中午饭都是带点干粮解决。一个鸡蛋,两个馒头,一个午餐肉罐头,一壶水,刚开始吃还挺香,到后来一吃就翻胃。
6、7月份的雅砻江,烈日当空,万里无云,紫外线特别强烈,气温高达50余度,水壶里的水喝完了就喝山沟里的泉水。许多人的手臂、颈部全都被晒脱了皮,特别是鼻尖,起泡脱皮,于是清一色的都成了红鼻子,脖子部位更是晒得连枕头都不敢碰。勘测设计工作首先从东端锦屏二级厂区开始,随着线路的延长,每天走的路也越来越远,加上选线时不停的来回走动,几乎每天都要走50公里以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艰苦工作,勘测设计队员们终于完成了东端锦屏二级场区范围12公里的外业工作。
雅砻江围着锦屏山绕了一个圈,形成了一个Ω型的大河湾,这个大河湾的长度仅150公里,落差却达到312米。如果在Ω的左脚部修建锦屏一级水电站,筑起一座305米高的世界第一高拱坝,拦蓄雅砻江水发电;在锦屏一级水电站下游再修一座约34米高的闸坝拦蓄尾水,然后在Ω的左脚和右脚之间凿通锦屏山修建引水隧洞,而且长度只有约17公里,就可以直接利用约290米的水头落差给在Ω的右脚部修建的锦屏二级水电站发电。
这真是个奇妙的构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加上人类的聪明智慧融合成了中国水电人的“锦屏之梦”,也叫“大河湾之梦”。
然而,现在锦屏建设者们要从冕宁县到达Ω的左脚却必须走一个m型的道路。右边的n字型则是从冕宁县翻过牦牛山到锦屏二级水电站的100多公里路程,左边的那个n字型也就是沿着雅砻江、绕着锦屏山从锦屏二级水电站到锦屏一级水电站的约150公里路程。这个m型的走法即使是坐先进的越野车从冕宁出发,到锦屏一级水电站也需要5个多小时,这种交通状况是达不到锦屏水电站工程建设要求的。于是建设者们设计了两项解决这种状况的措施,一是用取直的线路修筑翻过牦牛山的锦屏工程专用公路,将100多公里路程缩短为50多公里;二是在锦屏山内将要开凿引水隧洞的线路上先开凿两条平行的辅助交通洞,可以分别单向行大车,将锦屏二级水电站到锦屏一级水电站的150公里大河湾路程缩短为17公里。这两项工程完成后,从锦屏一级水电站出来到漫水湾(不再走冕宁)只需要近两个小时,到西昌也不过两个多小时。
日,作为锦屏工程业主代表的二滩公司锦屏前期项目管理部正式成立。第二天下午,常务副主任王金国就带领第一批十来个人乘飞机抵达西昌。一部分人乘车走冕宁翻过牦牛山赶到磨房沟,寻找可供租用的办公和生活场所,另一部分人则在西昌采购办公、生活用品。
他们在磨房沟找到用家属楼改造的磨房沟一级电厂招待所,清理并租用了4套房作为住宿和接待。他们将每套两室一厅改为3间卧室;每间卧室住2人,厨房也住1人,再将磨房沟一级电厂招待所二楼的4间房改造为办公室。由于多年没住人,钢窗绣迹斑斑,玻璃残缺不全。大家自己动手,打扫卫生,到西昌买玻璃,找人维修。3天后,在西昌购买的办公设备运到。经过一周紧张筹办,前期项目部具备了简陋的办公和住宿条件。6月5日、前期项目部成立仅1周,时任四川省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的邹广严在公司总经理陈云华、副总经理祁宁春、张肇刚陪同下到锦屏现场检查工作,并为锦屏前期项目管理部挂牌。
前期项目管理部管理着东端接线公路工程、锦屏辅助洞工程、锦屏110千伏输变电线路工程以及冕宁县联合乡变电站工程等项目。随着开工项目的增加,项目管理人员也不断增加,租用的办公点和住宿点无法满足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需要。项目部人员经过反复寻找,租用了磨房沟半山上废弃的原磨房沟小学,将教学楼改造为住宿兼办公,将原平房教室改造为餐厅。就这样一点一滴,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使新的办公、生活地点具备了入住条件。
锦屏前期项目管理部搬到临时营地后,项目部人员除了白天管工程,晚上筹备办公生活设施外,还要承担许多对锦屏工程可研审查,现场踏勘、科学考察的接待任务。由于人员少,人人身兼数职,积极主动找活干,从不计较份内份外。驾驶员也兼餐厅服务员、引导员和采购员。他们到山上老乡家买来1-2只山羊、买来1-2只土鸡,然后炖一锅羊肉,煲一锅土鸡,煮一堆红薯,炸一盘花生米招待专家和来宾。让大家在这穷乡僻壤也感受到二滩公司人的真诚和热情。随着西端项目逐步开工和在建项目进入高峰,大量开工和在建项目需要现场及时授权决策,日,锦屏建设管理局挂牌成立,代表二滩公司在锦屏全面履行工程管理职责。
从磨房沟翻越锦屏山到锦屏西端的110千伏输变电线路,是锦屏水电站前期开工项目中海拔最高的工程。锦屏山最高峰海拔4250米,而这条输变电线路的最高塔基建在海拔4050米的高度。这个高度和西藏拉萨的高度差不多,全年积雪在八个月以上,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也比平原上少百分之十以上。
为了核查输电线路施工情况,身为锦屏前期项目管理部常务副主任的王金国带着管理局的两位工程师与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一起沿着输变电线路向锦屏山上进发。车开到2000米高程就没有路了,只能跟着马帮上山,马驮着人爬山,走200米全身就湿透了,喘气象风箱,口吐白沫,看马累得受不了,实在不忍心骑,况且在绝大部分没有路的陡坡地段,他们也不敢骑马,只好手脚并用往上爬。看着一路托运工程和生活物资的马帮,大家感叹:“锦屏供电线路搞的是马海战术呀”,据说高峰期有600余匹马参与工程运输。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大家感到越来越喘不过气来,双腿象灌了铅一样沉重,头也发昏。爬了7个小时,终于爬到锦屏山垭口,这里是翻越锦屏山的最低处,海拔4000米。施工单位在这里用帐篷搭建了项目部,作为山上物资、材料和补给的周转站。由于海拔太高,饭煮不熟,在帐篷里大家各吃了一盒方便面后,对山顶40多座塔基开挖及施工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最后还剩下海拔最高的4050米的一个塔基。大家高原反应都太严重,王金国和坚持下来的几个人继续往上爬,最后终于到达了这个最高的塔基,也是锦屏工程最高施工点。大家在这儿插上了一面“建设精品工程”的旗子。那一刻,王金国感到从未有过的自豪:“锦屏建设管理局的员工登上了锦屏水电站工程最高的施工点,我们二滩人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把山顶塔基检查完已经是下午6:00了,大家只能在4000m海拔的帐篷中留宿,由于海拔高,又是垭口,风力达到8级。温度低得6个人挤睡在一起、盖了6床被子还感到冷,加上严重高原反应,大家根本睡不着,感到风随时会把帐篷连人一起卷走,终于捱到天边露出鱼肚白,大家爬起来看锦屏山日出,太阳从对面的牦牛山冉冉升起,照耀着锦屏大河湾,揭开了锦屏新的一天!
锦屏建设管理局紧锣密鼓全力推进锦屏前期工程进展,各个中标施工单位也在快马加鞭进场,首当其冲不可回避的还是“路”的问题。没有路,人员和施工设备都进不到施工现场,更何谈投入施工!这个问题又反过来说,就是因为没有路,所以要来筑路。这似乎是一个死循环的悖论。
终归,路还是要人去走,而且要走出机械设备能走的路。承担专用公路Ⅶ、Ⅷ标段施工的武警水电三总队安蓉公司采取了与中铁十一局的何学顺不约而同的招数:“拆”。他们把机械设备拆成零部件用马帮一点一点驮上1800米至2400米高程的施工区域。虽然有时可以借用马帮道和乡村小路,可是村民们有意见了:这么重的负载、这么多人践踏,泥土小路哪受得了!安蓉公司的官兵们一想,也不能怪老百姓不高兴,我们搞工程建设是为人民造福,理应不损害老百姓的利益。于是一边向老百姓解释这些道理,一边修理踩踏坏的小路,还给予老百姓适当的补偿。就这样边解释边修补路,好不容易把人和机械设备运到了牦牛山上。问题又出来了,山下的路如此艰难,山上磨房沟的路还没开通,加上塌方、滑坡断路,真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这么多人的吃喝怎么办?一中队住在金林乡的山上,管理的民工队七、八十号民工陷入断菜缺粮的困境,而且一断就是一个星期,民工一下子跑了二十几个。
中队长岳剑和指导员张应明商量,民工队是我们施工的保证,民工兄弟就是我们自己的兄弟,有我们一口吃的就有他们吃的。他们把自己运上山来的蔬菜和粮食分给民工队,并且和民工们交谈,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稳定了他们的情绪。
和安蓉公司同样承担专用公路施工的中铁四局也同样遇到了进场无路的困难。虽然承担的第Ⅳ标段在安蓉公司标段的山下面,但是所遇到的村民阻工比安蓉公司更多,毕竟山下居住的村民要多一些。项目部经理张超和党委书记王琦一合计,出了个新招,干脆修路在前,机械设备紧随其后上山。村民们一看,原来很窄、很陡的便道被修宽了、整缓了、好走了,也不好再说什么了。遇到村民有些额外的补偿要求,只要在道理上说得过去,他们也给予适当的满足,搞工程建设,本身就是造福一方嘛。那可是行善积德的好事!遇到实在不好解决的纠纷,他们还专设了一个协调主任来应付,后来这位叫郝文广的协调主任差不多要被附近两个村要求去当挂职副书记了。
就这样,中铁四局进场不到一个月就修了十二条便道,理清了征地范围,建起临建住房和仓库,以及货物和设备的存放基地。
上帝似乎从来就是将机遇和挑战同时送给进取者。你要心想事成吗?那么你就不可能回避在此之前的奋斗和艰难。在锦屏大河湾上开凿隧洞穿过锦屏山引水发电的构想确实美妙得令人神往,但是这项工程所遭遇的技术难题也令构想它的人们呕心沥血,夜不成寐。
要知道,平均长度约16.7公里的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从西到东横穿锦屏山,埋深1500米以上的洞段占全长的80%以上,其最大埋深(也就是洞顶到山顶的垂直距离)达2525米,超过了世界著名的辛普伦公路隧洞(最大埋深为2135米),与目前世界上埋深最大的法国谢拉水电站引水隧洞(最大埋深2619米)相近。1990年,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在在磨房沟开始实施了5公里长地质勘测探洞的施工和科学试验工作,探洞掘进至4168米时,埋深已达2200米左右,超过了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的一般埋深,距最大埋深仅差约300米。
虽然东端地质勘探洞最后没有打到5公里,但是为长引水隧洞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今后长引水隧洞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大量的勘探试验和综合研究结果证明:高地应力和岩爆、有害气体、地温等问题已基本明朗,不成为今后制约隧洞施工的因素。岩溶水文地质问题较为复杂,岩溶裂隙水引起的突涌水将是引水隧洞施工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工程问题。
果然,2005年元月8日,辅助洞东端B洞在掘进到3000多米时,第一次大规模突涌水不期而至。水流是从爆破孔喷射出来的,喷射距离达50多米,后来测定涌水量达到0.5m3/s,水压达8MPa,也就是说,相当于800米深的水下压力。法国最新一级战略核潜艇、凯旋级战略核潜艇的最大潜深也只有500米。可见更深的水压力连钢铁铸造的核潜艇也承受不了。
高压突涌水在掌子面向外50米范围内形成了雾化区,锦屏管理局员工试图抵近观察,可是刚进入雾化区不远就觉得呼吸非常困难,身上的雨衣莫名其妙的全部掀起,如飞机轰鸣般的啸叫声令人恐惧,无法再向前迈进半步。
日,辅助洞东端A洞在掘进到2757.57米时,第一次大规模突涌水也接踵而来,瞬间涌水量达到6.2 m3/s,水压达2.58MPa。巨大的涌水将现场的油桶、枕木和其它杂物向洞外冲去,将施工单位的现场值班室都冲毁了。运送施工人员的梭矿车被冲脱了轨道,施工人员只好淌着齐胸深的水向洞外奔逃。幸好洞中预先挖了一个排水洞将水导到雅砻江,即使这样,将B洞堵起来后,水深也达近两米。
突涌水使辅助洞施工一时陷于了瘫痪。
面对在预料之中,又在预期之外的突涌水,采取什么办法才能有效地制服它?锦屏建设管理局组成了以时任二滩公司副总经理兼锦屏管理局局长祁宁春为组长的突涌水处理领导小组,二滩公司总经理陈云华多次率领领导小组的参建各方人员到辅助洞中实地查看。每一次大涌水发生时,在锦屏水电站东端施工现场的时任二滩公司总经理助理兼锦屏管理局副局长冉懋鸽、锦屏管理局副局长曾治安都会和有关人员立即赶到施工现场。一次,曾治安在成都得到消息,马上买飞机票往工地赶。一到工地就直接往辅助洞钻。大家穿着雨衣、水裤和雨靴,拄着木棍,拿着探照灯,手牵手在齐腰深的污水中摸索着前行;边查看、边商量施工措施。
从老祖宗大禹治水那时起,几千年来治水的基本套路无外乎“堵”和“疏”。过去在工程上对隧洞突涌水这种情况大都采取“堵”的措施,一来可以保持施工作业区的稳定,二来可以避免生态环境的改变。过去在磨房沟打5公里地质勘探洞时主要也是采用“堵”的方法对付突涌水,几个人抱着一截木桩子奋力去塞涌水口。今天真不可想象当年是怎样堵住涌水口的!因为有一次辅助洞施工人员试图用一块5.5毫米厚的钢板去堵涌水口,为了方便定位,在钢板中间留了一指宽的一条观察缝;挖掘机吊着钢板贴近涌水口时,强劲的涌水从那一指宽的观察缝喷射过来击碎了驾驶台的玻璃,施工人员只得放弃此举。
光用“堵”的方法不但堵不胜堵,收效甚微,而且施工力量都投入到堵水中去,开挖进度就基本上停止了;一段时期没有进尺,施工人员的士气也日渐低落。设计人员在原来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堵排结合”的思路,并向锦屏管理局提出了绕行开挖的建议。
监理单位根据在天声桥水电站监理的经验,向锦屏管理局提出了“以排为主,择机封堵,绕行开挖”的建议。
施工单位也根据施工经验向锦屏管理局提出“快速掘进,水阻则绕,静水灌浆”的施工方案。
锦屏建设管理局组织参建各方召开专题讨论会,对突涌水处理的方法逐步达成共识,确定了“预案先行、快速掘进、水阻则绕、静水灌浆、排堵结合”的施工原则。
根据这个施工原则,当A洞发生突涌水时先停止掘进,B洞向前掘进100来米后向A洞前方横向打个通道,然后反向往A洞掘进。这样就绕过了突涌水,虽然工程量增加了,但避免了因水停工,。人们发现先前的B洞涌水和后来的A洞涌水源于同一个涌水带,当A洞突发涌水时,B洞的涌水量就明显减小,而且水由清变浊,水压也减小。由此受到启发:用一个洞排水,另一个洞掘进,两洞交替进行就可以连续施工了。但是,绕行施工的掌子面通风更加困难,无法形成合理的巷道通风。施工单位受到“一洞掘进、一洞排水”方式的启发,采用双洞循环通风基本解决了掌子面的通风问题。还采用“疏通水路垫高底板”等方法解决了突涌水中的运输问题。利用超前钻孔结合地质雷达探测掘进前方含水结构,显示了科技手段在克服突涌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地质雷达的探测,可以及时灵活地调整施工方案,制定绕行路线,并及时疏通后方排水通道,为正常施工,提高工效给予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贵阳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锦屏工程监理部曾文学副总监不用看记录就能很准确地说出几次大涌水的时间和桩号,而且能很清楚地描述当时的情形。他平静的语气与他所叙述的惊心动魄的事情,使你的感觉产生了很大反差。
日A洞在AK13+762m处发生大涌水时,曾文学正在A洞里距离出水点约1000米的地方。现场监理人员用对讲机告诉他发生突涌水后,工人们都在往洞外跑,他却迎着向外跑的人群向洞内跑去。他说:一是想亲眼查看突涌水的情况,二是很耽心里面施工工人和监理人员的安全。突涌水象洪水一样推着油桶、枕木、废轮胎等漂浮物,追着向外跑的人们滚滚而来。曾文学不一会儿就被水淹到了腰部,他还是奋力挣扎着向掌子面摸去,一边摸一边呼喊着现场监理人员的名字。当他判断里面再没有遗留的人员时,才和最后一批工人撤出了洞口。
出来后他还是放心不下,马上提醒施工单位管理人员清点施工人员人数,并启动应急预案。果不其然,发现少了一个施工人员。他立即督促施工单位派人划着小木船进洞搜寻。第一趟进去的人回来说没有找到,他焦急地说:“再进去找,一定要找到”。小木船第二次进洞找了好久,直到下午6点多钟才在一个堆设备的高处找到了那个没来得及逃出来的工人。亲眼看到被救出来的工人,一直守在洞口等待的曾文学才松了一口气。
曾文学认为:监理必须对工程施工负责,对施工安全负责也是监理对工程负责的重要内容。贵阳院锦屏工程监理部全面承担辅助洞东、西两端的监理合同后,针对西端辅助洞的施工状况果断向业主提出整改方案,得到锦屏建设管理局祁宁春局长、刘俊峰高级咨询等领导的支持,使辅助洞西端的施工从2005年起走上正轨。2006年又向业主提出对辅助洞东端施工队伍的调整方案,得到锦屏建设管理局的认可,从9月份起,辅助洞东端的施工状况得到改观。
曾文学副总监说,为了解决在突涌水情况下的施工问题,监理部也向业主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并得到了业主的重视,在专题协调会上也得到了参建各方的认可,例如“择机封堵、绕行开挖”,例如“以小导洞导流、主洞结构衬砌、结合高压固结灌浆”等等,付绪实施也收到了明显效果。
曾文学仍是用平静的口气笑着说:我们都是超负荷工作呀,身上都带着累赘呢,石志勇总监有肾结石,常常痛得说不出话来;我肝上原来有两个血管瘤,不久前检查,又增加了一个;可是我们都没有时间去治疗。没有办法,工作离不开呀!负责西端辅助洞监理工作的陈玉奇副总监,父亲病危住院都没时间回去照顾,直到父亲去逝了才哭着回家……
曾文学说着垂下眼帘。
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锦屏工程设代处副处长胡建华也是一个没有时间的人,他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忙不完的工作中。设计是一个工程的龙头,设计方案提供得及不及时?施工中供图及不及时?设计变更的决定及不及时?业主、监理、施工都眼巴巴地望着设计方。胡建华给自己定了个“快、准、省”的工作准则,每当工程中遇到问题,胡建华总会第一时间赶到;详细查勘现场,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再同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一起协商解决,提出的方案除了考虑结构自身稳定外,还充分考虑施工、管理的难易程度;一般都能做到便于施工,便于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得到参建各方的认同。
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在锦屏工地也算不得什么稀罕,但是他的动机却颇为奇特,他说:“施工单位的工人们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我们设计人员,盼着我们早日拿出设计方案,好快点干活,不耽误挣钱养家糊口”。
一次工程中遇到一个与设计出入并不大的问题,设计图纸可调整也可不调整,他却仔细比较方案,反复对方案进行优化,熬了好几个晚上。有人不屑地说:“这么点小事还值得花这么大劲?又费电又费纸!”他却风趣地说:“我们设计人员对节约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办公室节约电、节约纸的水平上!我们如果对工程精打细算,不怕麻烦,我们就能节约整汽车、整火车的纸,换来锦屏工程早日发电,这才是我们设计人员追求的最大节约”。
在这种理念贯彻下,华东院设代处积极为管理局出谋划策,在金楠木隧道、金楠木隧道、锅膛岩隧道、尾闸室交通洞及海腊沟出渣线路等多个项目上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仅海腊沟出渣线路的优化一项就节省了近2000万元投资;提前修建尾闸室交通洞的建议,巧妙地解决了EL1560平台施工与场内低线交通的干扰问题。
中铁十八局锦屏工程项目部的孔凡成经理是从前任施工单位的手中接过牦牛山隧道施工的,因为隧道塌下来17米长,该单位已无力回天。说孔凡成受命于危难,真是恰如其份。
前面施工单位转让给孔凡成不少二手机械设备,但是剩下给他的工期却没有多少了。因为前面施工单位的人员还未撤走、设备也未退场,孔凡成带着人紧急进场时无处栖身。晚上10点多钟,长途跋涉的30多人全拿眼睛望着孔凡成。也已是人困体乏的孔凡成知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开场锣一定要敲响,否则难以演好后面的大戏。他笑呵呵地对大伙儿说:“人家说锦屏东端工地是地狱,牦牛山隧道工地更是十八层地狱,我们到这儿来不是找死吗!?”
众人七嘴八舌嚷道:“谁说我们是找死来了?我们是找钱来的!”
孔凡成正色道:“对,我们是靠本事挣钱来的。我们既然上了牦牛山,就要在牦牛山上扎营安家,绝不能让别人看我们这支铁军的笑话!”他振臂一呼:“没有房子算什么!我们自己动手干。”
他带着大伙儿找到一间当地老乡遗弃的、只三面有墙、顶上见天的破土房,一起动手,扫除遍地的垃圾、粪便,铺上新土,席地而睡。
项目部安下“家”后,马上投入牦牛山隧道塌方段的处理。这段17米的塌方为整个掌子面塌方,塌方后形成拱顶空腔,空腔高约6~7米,宽约16米,而且孔凡成他们刚开始进行处理没几天又塌了一次,还伴有不断外泄的松散渣体和不断增加的涌水。因为处在炭质板岩带,水冲下渣、渣和着水,不碰都往下塌。连续几天,施工没什么进展;工人中怨声惭起,认为项目部的处理方案欠妥。
怎么办?孔凡成急得上了火,牙疼得吃不下饭;困意也全无,两、三天不睡觉;带着技术人员和施工队长整天泡在洞子里,还多次冒着塌方的危险进入塌方段空腔察看围岩状况。大家集思广益,反复研究,最后制定了“钻眼、打浅眼、弱爆破、紧支护、快封闭”等系列施工方案。
工人们先用挖机一点一点地掏塌方体,掏出一榀拱架的长度后赶紧立起一榀拱架,打上纵向和径向的超前小导管,灌注水泥和水玻璃浆液将四周固结起来形成帷幕;拱顶预留一些注浆口,随后注入水泥砂浆形成拱顶盖帽。然后再掏出一榀拱架的长度,再立起一榀拱架……如此反复,就象老鼠打洞一样,用了一个月时间将17米塌方段掏通了,并且支护完毕。孔凡成领导的中铁十八局锦屏工程项目部也由此赢得了兄弟单位赠送的绰号“地老鼠”。
这些个“地老鼠”打通17米塌方段后,又马不停蹄展开了后面的掘进施工。剩下的工期确实不多了,按原来排施工计划根本无法完成。如果不能按期完工,根据合同约定将被处以几十万元违约金。
牦牛山隧道的围岩多为Ⅴ、Ⅵ类花岗岩,硬度大,岩爆频繁,钻眼困难,施工进度受到阻滞。特别是岩爆加大了工程的危险性,许多工人都害怕进洞施工。副经理陈守斌对工人们说:“条件的恶劣绝对不是我们退缩的理由”。这位有35年工龄、31年党龄、12年兵龄的铁道兵老战士身先士卒,带领施工技术人员扑进洞里,一呆就是一整天。通过实地勘察地质情况,摸透了围岩的脾气,掌握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在项目部工作例会上,他坚定地说:“隧道越难打,我们越要好好打。”一次,隧道里出现大岩爆,打风枪用的台车都被砸扁了,工人们经过再三动员都不敢进洞。为了消除工人们的恐惧心理、也为了保障工人们的安全,陈守斌亲自到掌子面察看险情,指挥排险。直到将一块块危石捅下来,再用高压水冲刷掌子面后,判明掌子面确实安全了,他才出来对工人们说:“没有危险了,大家可以放心施工了。”
为了激励一线工人的劳动积极性,项目部不顾亏本、拿出30多万元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掘进每一循环为单位,时间与进尺挂钩,结合各班组的实际耗时情况进行评比,确定各班组的奖罚金额。在随后的施工中,月进尺叠创新高,并在2005年11月份创造了单月进尺274.5米的锦屏同类工程最高纪录。
中铁十八局承建的牦牛山隧道出口段工程终以掘进1500米、提前17天达到了合同分界线。锦屏建设管理局要求孔凡成再接再厉,继续向前掘进。中铁十八局又向前掘进了200米,和承建进口段工程的兄弟单位一起提前4天完成了牦牛山隧道贯通。
辅助洞东端接线路工程Ⅰ标段是锦屏水电站最早动工的工程,也是中铁十一局在锦屏水电站最早拿到的工程项目。这个项目包括大水沟至周家坪的道路,周家坪至模萨沟的道路,周家坪至辅助洞的道路三部分,总长度约11公里,工程造价4千9百多万元。那位吊在悬崖绝壁上荡秋千的何学顺经理带着30多号人,在地形条件极其恶劣又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下,奇迹般的仅用一个月完成了施工区的“四通一平”,就是通水、通电、通路、无线通讯和场地平整,搭建了小临时设施,组建了前后方项目部。比锦屏建设管理局的要求的开工日期提前了半个月。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中铁十一局锦屏工程项目部既有精兵,更有强将。
虽然周家坪距磨房沟只有大约14公里,但是在周家坪前方项目部管理现场施工的副经理胡业国一个星期才回磨房沟后方项目部一次。他住在磨房沟后方项目部的妻子每次帮他洗衣服都禁不住流泪,衣服和裤子上是一层混凝土浆和油污等结成的硬壳,袜子上也是一层泥浆和汗水结成的硬壳,必须拿刷子使劲刷才刷得掉。胡业国是项目部领导层中年龄最大的,施工经验很丰富,项目部里的年轻人有什么技术疑难问题总喜欢向他咨询,他也不知疲倦地给大家讲解。他驻在周家坪前方项目部,有时候晚上就睡在工地、和民工一起睡在工棚里,一个月下来瘦了十几斤。
2004年4月,锦屏西端场内公路交通“咽喉”大奔流2#隧道施工受阻,成为场内公路工程施工的“瓶颈”,严重阻碍了其它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展。锦屏建设管理局领导心急如焚,问何学顺有没有把握接手这项工程继续施工。何学顺拍着胸脯说:“没有问题!”
“那好,限期一个月贯通这条800米隧道”锦屏建设管理局领导当即拍板。
原先的施工单位进展迟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质条件太恶劣,简直就象在一堆碎石中掏洞。现在要在这么短的时间打通这么长的隧道,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
何学顺派胡业国出马领军,胡业国二话没说,卷起铺盖就带着队伍赶赴施工现场。3天进场,一周后就开工,由于洪水早来的原因,42天完工。得到锦屏建设管理局的嘉奖。
从九龙到江口的S215省道上有一处滑坡体,旱季飞砂走石,雨季泥石流成灾,成为锦屏水电站工程西端交通的“卡脖子”路段。2003年12月副经理席光勇带队进行明线改暗线的S215隧道施工,2004年6月按合同完工验交使用。
席光勇和项目总工王文广带队进行大水沟至楠木沟公路施工,为抢工期曾三天三夜未合眼,盯在现场指挥施工。工人们晚上在隧道里合衣而卧,白天卷起铺盖上工。一次,泥石流将一块巨石堵住了排水涵洞,山洪危及刚铺好的路基。隆冬季节,施工队长王大苗带头跳下水去清除堵洞泥石;连续干了一天一夜,干完后全部人员生病住进医院。日,“大——楠”公路提前竣工。
在这样的强将精兵奋战下,中铁十一局锦屏项目部提前两个月完成了周家坪隧道施工、提前一天完成了辅助洞东端接线路工程Ⅰ标段施工、成为锦屏水电站第一个按合同工期提前完工的工程项目;而且从此后拥有越来越多按期完工、甚至提前竣工的工程;与锦屏建设管理局签订的施工合同标的也由最初的4千9百多万元,3年后爆增至5亿3千多万元。
锦屏水电站工程对外专用公路上有一座标致性建筑,那就是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草鞋坪大桥。牦牛山山峦叠耸、沟壑纵横,专用公路基本上是依山盘绕,遇有小的沟壑,顺势架桥而行,然而当你乘车缓缓转过一个山谷,陡然看见一座高耸的大桥飞跨在两座山峰之间时,会有倒抽一口气的感觉。那些个“横空出世”、“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词,顿时有了一个刻进脑海的具象。
草鞋坪大桥设计全长262米,、桥宽8米,、共有5个桥墩,、其中最高墩高达70米、桥墩身直径2.8米,整座大桥海拔高程2520米,是锦屏水电站工程海拔高程和净空高程最高的桥,也是成勘院建院以来设计的高程最高的公路桥。这座桥的施工属于杨家沟合同段Ⅳ标段,承担这个标段施工的是中铁四局锦屏项目经理部,经理就是享有绰号“拼命三郎”的张超。
张超的项目经理部设在整个施工标段的中间地带,向上到草鞋坪大桥直线高差就达200多米,向下到周家堡子桥直线高差也有300多米,天天爬山是肯定的。如果是空手旅游,倒不失为一个锻炼身体的好地方,但是要将那么多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材料搬上山就绝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何况没有路。前面说过,张超采取了先修便道、机械设备紧随上山的方法;大型机械设备也是拆散了靠人挑马驮运上山的。问题在于,他的这几百米高差施工标段正处于山洪下山的地段,即使村民不拦你的路,可是你的路却拦了山洪的路呀!当然,张超也懂得修涵洞疏导山洪,可是山洪并不是时时都听张超的,你让我住哪里走我就住哪里走呀?什么叫扑天盖地?什么叫万马奔腾?什么叫气势如洪?张超算是领教了牦牛山的洪水!一条仅3米宽的便道就被洪水冲垮了十几次,也反复修了十几次。
2005年汛期,白炭窑沟的山洪乘着暴雨向山下冲来,冲垮了保护村庄的土堤,斗大的石头和着泥沙滚滚而来,流速达10米/秒。洪水不但危及新修的路基和工人住宿的工棚,而且威胁到下面屋莫村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高边坡施工项目队长冯银湘带着十几个人用编织袋装砂堵溃口,和洪水博斗了一通宵。把溃口堵住后,这些人已是衣衫褴褛,被尖锐的石子划得遍体鳞伤。
洪水断了路,山上断了粮,大家只好少吃几顿饭。更让张超揪心的是已经搬上山的机械设备和正在施工中的工程,那要是被洪水冲了,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张超寝食不安,进场时体重150斤,不到两个月就减到了130斤。
洪水非要下去,草鞋坪大桥非要上去。在这么陡峭的山上建造这么高的桥,机械设备、建筑材料运上来是一难,更难的是大桥的施工。比如高达70米的桥墩垂直度控制难,长达40米的T型梁预制和架设难,高达60米的泵送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难,还有安全保障难等等等等。为确保大桥施工全过程达到“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总体目标,中铁四局锦屏项目部自开工之初就把草鞋坪大桥施工确立为争创精品工程,使之形成以点带面推动管段整体创优的龙头项目。张超这个“拼命三郎”可不是个蛮干的人,从他进场时先修路那一招就可以看出他很会动脑筋。他召集技术人员和现场有经验的员工组成技术攻关小组,以技术难点为突破口,围绕现场实际问题展开QC技术攻关。
施工中,为达到草鞋坪大桥施工“一次成优”的质量目标要求,他们经过反复论证,确立以脚手架加密为支撑,对桥墩混凝土灌注采用了大块钢模翻模提升法施工。即用2.8米宽的钢模板立模,一次浇筑6——10米,达到凝期后,用卷扬机向上提升模板,再浇下一仓。并在立模和浇筑中注重控制墩身的垂直度。高扬程泵送混凝土的最大问题是入仓混凝土在出机口的各项指标参数都会发生变化,所以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仓时间、入仓温度、和易性等重要环节。他们严把进料、拌和、捣固、检验四个关口,有效的避免了泵送混凝土出现质量缺陷。
通往草鞋坪大桥施工现场的便道沿山坡而建,上下高差百余米,有连续五个180o的急转弯,雨季又滑又沾,运料车根本无法在这样大坡度的便道上爬坡。为确保草鞋坪大桥施工进度,他们晴天抓紧集中抢运、备料;雨天则靠职工手抬肩扛,将急需的燃油、水泥、钢筋等运到现场。
经过反复实践和完善,他们终于安全、优质地完成了草鞋坪大桥5墩、两台、24片T型梁的施工和架设。
张超说起他的工友们常常流露出内疚的神情,为了这段13公里长的专用公路施工,在管理上他有时几乎不近人情。副经理邬家林2005年元月进场时就是推迟了婚期来的,由于不能回去休假,至今还不能成婚。协调主任郝文广进场1年7个月后才回了一趟家,仅仅20天,而且是为了办理小孩转学的事,否则小孩就没法读书了。先前岳父临终前要他回去,他不能回去,妻子与他闹到要离婚的地步。施工队长冯银湘的父亲早年故去,80岁的老母亲一人在家,母亲病危时他没有及时回家,老母亲带着盼望儿子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当时 ,冯银湘也想及时请假回家,张超讲“你自己安排好工作,早去早回。”平时办事果断,经验丰富的冯银湘听了这话却变得犹豫起来,公路施工正进入紧张阶段,高边坡的处理非常紧迫,象他这样有经验的带头人真是不能缺位。那天,一段300米的路面刚刚铺满混凝土,还没来得及收光就下起了大雨。他马上意识到:如果不赶紧收光的话,这300米路面就要报废,而且还要费很大的功夫返工。他马上督促躲雨的民工上工地给路面收光,自己和几个员工扯着十几米长的彩条布给民工遮雨。虽然自己被大雨淋得浑身透湿,患了重感冒,想想,没有自己还真不行。
问冯银湘当时为什么没有走,冯银湘笑着说:“走不了嘛。”旁边有人插话说,有一家公司看中了冯银湘,要挖他过去,待遇比现在高,工作比现在轻松,可是他就是不去,在中铁四局干上瘾了。
有人恭维张超:强将手下无弱兵。其实张超原来是冯银湘手下的兵,那时冯银湘当经理,张超当队长。张超成长为经理后,冯银湘又胸怀坦荡、兢兢业业在张超手下当队长。说张超“强将手下无弱兵”不错,说“冯银湘手上出强将”或许更有新意。
在锦屏,许多人长期没有休假,不能和家人团聚,理由大都是“工作离不开”。深究起来,实际上是他们内心深处的责任感在起决定作用。试想一下,在当今商品经济的大潮中,象冯银湘这样专业经验丰富又年富力强的专业干材,对口的单位多的是,到哪里都是香饽饽。有句流行语说得很俏皮:“二十一世纪最宝贵的是什么?是人材。”然而,就是这样一些不愁找不到饭碗的人材,往往更珍惜自己在锦屏的工作,更尊重自己对锦屏工程肩负的一份责任,所以才会有放弃高薪的工作和舒适的生活,愿意到锦屏来艰苦奋斗的情操。他们为了工作放弃与家人团聚、不能照顾自己家人、甚至因而不能为老人尽孝送终就不难理解了。这样的事例在锦屏真是不胜枚举。
武警水电部队安蓉公司锦屏项目部一中队中队长岳剑从青藏铁路工地下来就直接奔赴锦屏,他的中队是直接参与施工的成建制中队。到锦屏工地后,干部战士和民工队干活在一起,吃住也在一起。在14公里长的施工标段上有18个工作点,经常1个工作点只能分配1个人守炸药库,加上机械化施工和运输,测量计量,他和指导员张应明不但要布署中队里的各项工作,还要操心民工队的施工以及与民工队的施工协调,每天忙得恨不能身分几处,早把休假探家的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2006年7月,妻子来电话说他们刚一岁零三个月的孩子发现患了重病,叫他无论如何要赶到成都去。他家在荣县,妻子要他赶到成都,他知道孩子的病非同小可。当他赶到成都才知道孩子患了脑瘫,已住进了儿童脑瘫治疗中心。这么小的孩子就患了这种病!他的将来怎么办呢?岳剑的心在流血。中队里的同志们知道消息后也深为岳中队长着急,自发起来为他小孩的治疗捐款,可是让大家万万没想到的是,岳中队长只在成都呆了两天就又出现在工地上。他说:“施工的事耽误不得啊!”
无需讳言,由于从事水电工程的职业特点,在锦屏工程建设者中,家庭问题、婚恋问题是个老大难问题,也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许多男青年因为长期没有与异性相处的机会,拖成了大龄青年、成了“王老五”;而有些人因为长期不能与配偶相见,彼此之间也产生了感情裂隙,甚至因而分道扬镳,所以,我们对那些含辛茹苦,默默承担家庭重担,与我们“水电人”的丈夫两地相守的妻子们;对那些以心相许,忠贞不渝,与我们“水电人”的小伙子始终相依相伴的姑娘们由衷地感到敬重和感激!她们对锦屏水电站作出的奉献重如锦屏山,长似雅砻江,将永远铭刻在锦屏工程的丰碑上、永远铭记在锦屏工程建设者的心里。
贵阳院锦屏监理部副总监曾文学一点都不避讳公开夸奖他的妻子是“贤妻良母”。曾文学很愧疚:“现在我对我家庭的责任只是每个月往工资折上打工资,家里的什么事情都管不了。女儿长到13岁、读到初中了,可我一次家长会都没有参加,女儿的老师同学都怀疑她有没有爸爸。”
“其实——往工资折上打工资都用不着我动手”,曾学文苦笑着说。
曾文学的妻子陈云辉是个普通技术工人,在一个效益不太好的军工厂上班。妻子患有高血压和肾结石,但是从来都没有休过病假,女儿从上幼儿园到上初中都是妻子风里来、雨里去地接送。曾文学至今庆幸的是妻子坐月子时他正好处在一个工作间隙,整整陪了妻子一个月。一个月刚满他就出差去天声桥水电站工地了。现在,退休在家的岳父岳母需要妻子照顾,几个下岗在家的舅子也需要妻子关照。曾文学的老家在农村,母亲在他上初中时一次跌伤后生活不能自理,现在靠他的父亲和几个兄弟伺奉着,给老家寄钱送物也是曾文学妻子每月必做的事。妻子虽然在家不是长女,可却成了岳父母家的主心骨,大大小小的事都得她拿主意,都得她来操持,当然,出钱也是出大头。
曾文学感慨道:“她真是不容易啊!她们家和我们家这么多人,没一个人不说她好的。她总是把家里的困难默默扛着,从来不埋怨我,从不拖我的后腿。”
当年曾文学和妻子谈恋爱时岳母坚决反对,一是曾文学的职业总是出差(那时还不象现在这样长期出差,最长时间也就个把月);二是曾文学家的经济条件不如妻子家,当时妻子的收入都比曾文学多;三是妻子比曾文学还大一岁,但是妻子却铁了心跟曾文学结了婚,为此她与岳母的关系闹得很僵。现在曾文学每每想起这些都从内心深处感激妻子的牺牲,感谢老天爷的眷顾,也成为他排遣工作中烦恼的慰藉。
中铁四局锦屏项目部副经理邬家林的女友刘林是一个倔强的姑娘。2006年春节前她母亲给邬家林打电话,问他春节能不能回来和女儿结婚。邬家林为难地说工作离不开,可能回不来。她母亲当即愤懑的说,那你就和我女儿分手吧。
也难怪老人家生气,邬家林与女友的婚期已是一推再推,推了近两年了,老人家甚至怀疑邬家林已经变了心,要甩掉她女儿。邬家林有口难辩,只好给女友刘林打电话。刘林要到锦屏来,母亲不允,把她锁在屋里不让出去。刘林这位当中学教师的姑娘居然和母亲大吵一场,以死相逼,迫使母亲放她来了锦屏。
刘林从合肥经过几天的旅途,尤其是爬上崎岖的牦牛山见到邬家林时,禁不住泪流满面。她没想到心上人居然是这副疲惫不堪的样子,更没想到心上人的工作环境居然这样艰苦。她把邬家林的衣服、被褥来了个大清洗,还和邬家林一起到施工现场观看邬家林工作,有时还钻到伙房里帮厨。春节期间,她对王琦书记说:“这里的条件真艰苦,但是中铁四局的工作氛围蛮好,中铁四局的人蛮可爱。”王琦哈哈大笑:“你不是光指邬家林吧?”
刘林说的中铁四局“蛮可爱的人”可能不光指邬家林,但是肯定包括一个叫李亚菲的姑娘。她原来既不是锦屏项目部的员工,更不是中铁四局的员工,是她自己主动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爬到牦牛山上来的。
李亚菲的男朋友卑红是中铁四局锦屏项目部的助理工程师。李亚菲和卑红是西南石油大学(原四川石油学院)路桥专业的同学;毕业时,李亚菲在成都的部队高干家庭把她联系到成都一家效益很不错的建设咨询公司上班,家在辽宁农村的卑红则应聘到中铁四局、并且自愿要求到锦屏项目部来了。
卑红在大学里做毕业设计时就听老师讲过雅砻江的梯级开发、讲过锦屏水电站工程。老师描述的锦屏美好前景给卑红留下了深刻印象和无限憧憬,毕业找工作时,他就决心找一家干锦屏工程的国营大单位。进了中铁四局集团、又进了锦屏项目部,卑红可谓如愿以偿。初到锦屏,天是蓝的、云是白的、山是青的、水是绿的;山村炊烟袅袅,鸡犬之声相闻,确实让充满理想和幻想的卑红兴奋不已。项目部的经理、书记、队长亲自为他们这些新来的大学生接风,卑红高兴得喝醉了,冯银湘队长还给他端来稀饭解酒。
卑红把这些都打手机告诉了远在成都的李亚菲,还说在这么好的地方,有这么好的领导,一定可以在锦屏好好地干一番事业。吸引得李亚菲羡慕不已。
过了段时间,卑红又给李亚菲打手机,第一句话就是“你幸好没有来”。卑红说,这里的生活条件太艰苦了,住在成都的人根本想象不到。简陋的活动板房不保暖,晚上冻得睡不着觉,被子都是潮乎乎的。伙食也不好,有时菜都没吃的。工作量大,工作线路长,他们出去搞测量每天都要趟杨家河几个来回,山洪爆发时还有生命危险。加上没有网络,看不到报纸杂志,生活实在枯燥乏味得很。
让卑红大吃一惊的是几天后李亚菲告诉他:她打算辞了现在的工作到锦屏来和他一起干。“这是干嘛?我都想离开这儿呢”,卑红坚决反对。卑红后来说:“我知道她是个事业型的女孩,但是我真的不忍心让她到这里来,不管是来干事业,还是来陪我。”
李亚菲自己说,她从小生活在一个家教很严格、很正统的军队家庭里,在父母眼中是个十分听话的乖乖女,可是这一次,她却顶住家庭的巨大压力、不顾男友的极力阻拦,开始了改变她命运的一意孤行。她先辞掉现有的工作,让单位领导目瞪口呆;再从成都跑到合肥中铁四局集团公司应聘,让接聘的工作人员摸不着头脑;然后直奔安徽阜阳中铁四局一公司办手续,让办手续的人面面相觑。她的理由就一个:要去锦屏工作。可是谁都知道那是个既荒凉又艰苦的地方啊。
当她费尽周折、绕了几千公里,最后筋疲力尽到达中铁四局锦屏项目部报到时,项目部的几乎全体员工都迎出室外,好多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大家为这位身材瘦小、脸庞秀气得略显稚嫩的姑娘有如此果敢决绝之举感到无比惊诧和钦佩。
卑红微笑着说:“她不只是为我而来的。”
中铁十一局锦屏项目部的女检测工宁志华很自豪:她是锦屏水电站工程合同中,施工单位第一批进锦屏的女工。那时住在周家坪的只有她一个女工,生活有诸多不便,但是项目部领导和男工友们都尽可能照顾她,使她感受到一种大家庭的温暖。周家坪村民原来的厕所没有什么遮挡,她还没好意思提出来,领导上就让工人们先把厕所整修好了,而当时大家住的活动板房还没有完全建好呢。每天从外面运水来,大家都不会忘记给她留一桶水,女同胞嘛,总是要多一些洗洗涮涮。
宁志华说,她是个能吃苦的人。虽然没想到会钻到这么大的山里面来,没想到冬天也不得不用冷水擦澡,没想到上工地检测时由于对讲机出了毛病,会遇到爆破的石头象冰雹一样飞来,但是住得差、吃得差她还是能将就的。“领导也和我们一样嘛,有时候他们还赶不上正点吃饭呢”,宁志华说。可是,让宁志华做梦也没想到的是,她在锦屏竟然找到了她的另一半,而且是令她十分心仪的另一半。她至今回想起来都觉得很离奇,“这就是缘份吧!”她笑眯眯地说。
虽然宁志华不怕在锦屏吃苦,但也从没想过会在锦屏找男友。宁志华的家在湖北十堰市,亲戚朋友全在十堰,锦屏毕竟只是个工地,作为四海为家搞工程的人,她也只能算个过客;何况十堰还有一个年轻的中学老师买好了商品房在苦苦地追求她,尽管她还没有答应人家,但是家里一直希望促成他们。宁志华打算在外面先干几年,反正自己年龄也不太大;至于男朋友,肯定只会在十堰找,随缘吧。
或许缘份从来就是天定,就在仅仅住了九个月的周家坪,她认识了她现在的丈夫田华,但是刚认识一个月,她就调到锦屏西端子耳河水电站工地去了,离锦屏东端的周家坪150多公里。那时他们之间仅仅是一般的认识,充其量也只是一般的朋友。宁志华对这段友谊没有太在意,她知道田华是木里县林业局管护站的职工,常年驻在这山沟沟里,每个月工资才600多元,比她少多了;年龄也比她小几个月,个子也不高,她根本就没有往男女感情方面想。可是她不想并不能阻止别人不想。当有一天在工地上累得疲惫不堪的宁志华突然发现田华提着大包小包风尘仆仆地出现在面前时,她说不出来是吃惊还是喜悦。当她知道因为修路不通车,田华坐车到二区后,是背着东西步行20多公里走来的时,真是感动得热泪盈眶。
田华来后把她的床上被子、卧单全洗了,还给她晒被子、垫褥,改善伙食,即使这样,宁志华还是只把他当作一般的好朋友。真正让宁志华作出以身相许决定的是那次她生病了。田华把她送到子耳乡卫生院打点滴,觉得那里的一次性针头没有保证,于是借了老乡的一辆破自行车,带着她骑了20多公里到二区去治疗;沿途遇到堵路,就下来推着她过去。宁志华一路上想,一个女人一生中能遇到几个这样对自己的男人呀,人好,比什么都重要啊!
母亲知道他们交往的事后坚决反对,认为田华的经济条件太差,又长年在山沟沟里工作,那不是要把女儿一辈子留在那个偏远的地方了吗!为了取得家里的认同,宁志华动员大姐去做母亲的思想工作,又带田华登门拜见双亲,终于得到了父母的同意。
婚后宁志华和丈夫田华住在单位的临时宿舍里。有人问她:“如果中铁十一局在锦屏的工程干完了,你怎么办?”
宁志华早有思想准备,她说:“我还是跟着单位走。”
“那田华会不会跟着你走呢?”
“不会,他有他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单位、自己的事业。”
“那你们不是不能经常在一起了吗?”
“搞工程的人总是四海漂泊,也不只我们一家呀!好在他也是一个在外面工作的人,能理解、支持我的工作;我——可是他自找的呀”,宁志华俏皮地笑道。
田华很幸运、田华很幸福,天上掉下个“宁姐姐”!
一天早晨,中铁四局锦屏项目部党委书记王琦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卑红和李亚菲这对情侣要离开项目部、离开锦屏,行李都捆好了。
王琦很诧异:他们俩不是干得好好的吗,为什么突然要走呢?是出了什么事吗?冯银湘队长把提着行李的的卑红和李亚菲领进来,王崎和颜悦色地请他们俩坐下,倒上茶水,然后半开玩笑地说:“你们俩不要我们这些老家伙了?”
两人互相看一眼,不说话。
“是要去旅行结婚?”
李亚菲抬头看一眼王琦,脸红了;卑红急忙分辩:“王书记,那还早呢,我们不是……”
王崎笑眯眯地说:“不会是有什么单位要挖我们的人材吧?!”
李亚菲低声说:“没有”,卑红也说:“王书记,我们不是那个意思”。
“那就是我们什么地方让你们不满意了?”
卑红嗫嚅:“也没有什么不满意……就是……”
王崎诚恳地说:“卑红小李呀,我们在一起同吃一锅饭、同喝一缸水,相处了这么长时间,真象是一家人一样;现在你们要走了,我确实舍不得。今天我不管是作为书记也好、还是作为你们的长辈也好,恳请你们给项目部、给我们这些哥儿们留下一些希望,看我们今后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一些,免得留不住人才呀。”
两人欲言又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王崎见状笑了笑,开始自顾自地说起来。他说到卑红当施工员不但兢兢业业,而且很有原则性。那次一个民工打桩时不小心把他的眼镜打坏了,这个民工不但不向他道歉,还冲着他发脾气,怪他眼睛不看事。他当时气坏了,但是并没有与民工对着干。后来包工头提着西瓜、苹果来向他赔不是,还暗地里塞给他两千块钱,被他严辞拒绝了。他说:“今天只要你敢把这些东西拿进我的房间,你这个月的工程量就与我无关了。”包工头没办法,只好请他吃饭,也被他谢绝了。他对包工头说:“你们的饭我可以不吃,眼镜我也自己去修,但是工程你们一定得保质保量干好。”
王琦还说到李亚菲到锦屏来后一点儿都不象个部队高干子女,穿着打扮朴素得很;从来不在生活上有什么怨言,工作上要加夜班就加夜班、要上工地就上工地,每天早上七点钟点名,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头天晚上加了夜班,亚菲从来没有迟到过,常常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卑红和李亚菲的头被王琦说得慢慢抬起来,李亚菲说:“王书记,怎么你都知道啊?”
王琦哈哈笑:“我还知道你那天被冯队长吓哭了呢!”
原来,那天卑红他们出去测量,趟杨家河时山水很大,卑红在河中间的石头上被水冲得一趔趄,身上背的全站仪的棱镜头掉到水里去了。当时冯队长正在用对讲机与项目部的内业通话,故意对着对讲机喊:“卑红掉到河里去了”,急得项目部那边的李亚菲连声喊:“卑红,你怎么了?卑红,你怎么了?”,眼泪都流出来了。其实那边卑红正在河水里摸捞棱镜头呢。
李亚菲听得不好意思地笑起来。就这样几个人不知不觉聊了两个多小时。卑红和李亚菲说:原来我们想,在这里干得这么累、这么苦,领导上一点都不知道,干得一点意思都没有。没想到领导上什么都知道。这里的张经理、王书记、冯队长对我们就象对自己的家里人一样,虽然工作中也发发脾气,但是平时生活中都很随和。王书记说得对,干事业要持之以恒,不能碰到一点困难和不顺心的事就见异思迁。在项目部这么好的集体里,我们能学到很多东西,将来会有发展的。
一对小情侣高高兴兴地回到宿舍解开了行李。
中铁四局锦屏项目部经理张超说:“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我们项目部是非常重要的,是必不可少的,而不是重视不重视的问题。在团结广大员工,提高员工政治觉悟和劳动生产积极性,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沟通上下级的思想交流,维护广大员工的合法权益,以及对外协调等等很多方面,党团工会组织都发挥了很大作用、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项目部简陋的活动板房中,有一间房的门楣上贴着“锦屏业余党校”字样,旁边墙上贴着“工地之星”光荣榜,上面有当月评出的获得“工地之星”荣誉的人的彩色照片。这些“工地之星”每个月评出3名,都是全体员工每人一票海选出来的,以“德、勤、能、绩”四个方面来衡量。被评上“工地之星”的人都有不菲的奖金,但是工人们更看重获得的选票,因为无论是否被评上,每个人获得的票数都被张榜公布。得票少的人觉得脸上无光,必须迎头赶上;得票多的人更不敢懈怠,必须再接再厉。张超说:“这是鼓舞正气,激励后进,增加企业凝聚力的好方法。”
象中铁四局这样注重党群组织工作的单位在锦屏很普遍。施工中出现困难,管理者们不仅在技术上查找原因,而且也在人的因素上查找原因,因为人是驱动机械、解决困难的原动力。工程项目管理主要也就是管理人,党群工作搞得好不好能直接在工程项目管理的效果上反映出来,这是很多锦屏工程项目管理者深有体会的。
中铁十四局集团公司从2003年开始承担锦屏水电站辅助洞东端工程施工,2004年曾经完成年度3000米的掘进速度,一举拿下锦屏工程东端施工排头兵的称号。2005年由于遭遇涌水,干干停停,施工人员的士气和斗志一再受挫,施工进度比较缓慢。2006年8月,中铁十四局集团公司决定由隧道分公司来接管辅助洞施工。
如何能克服施工恶劣的施工环境、制服高压涌水、防治岩爆、解决长距离通风问题、稳住施工士气、提高施工进度?是摆在新组建的项目部领导面前急需解决的几个大课题。要知道,独头掘进9.5km是国内隧道施工史上没有先例的。不管是高压突涌水(压力达10兆帕、每秒流量7m3以上)还是频繁的岩爆(中高强度)都会使工人产生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工人们说:“我不能光想着挣钱而落下一身病,到头来,挣的钱还不够治病的。”
项目部经理孙亮认为:同样是遇到突涌水和岩爆,有责任感的人会想方设法解决困难、继续前进,没有责任感的人只会一跑了之。但是工人有没有责任感是靠我们管理者去管理、去教育的。既要让工人从思想上认识到应该去干,也要让工人从利益上感觉到值得去干。为此,项目部党委决定在党员中开展“创党员先锋岗,建红旗责任区”活动,发动项目部20多名党员去带动项目部70多名群众,有这70多名群众再去带动400多名协作工人。采取一名党员带两、三名群众,建立责任区;每个季度对党员的带头作用进行评价,对党员所带的几名群众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将该责任区的施工完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然后评出党员先锋岗和红旗责任区。每月总结后,在全体工人大会上进行表彰。同时,项目部领导班子运用网络计划的方法,重点分析工序衔接时间、工序循环时间,调整工班组织方式和人员协作配合情况,制定了合理的工序循环作业时间和相应的工序考核奖惩办法,从时间和进尺上两方面奖罚,做到及时兑现,极大地提高了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形成了人人关心工序循环时间、人人关心施工进度的良好氛围。
项目部调度长、共产党员逄作来是1978年入伍的老兵,施工队长出身的他刚来到辅助洞时,放下行李就找了双水鞋钻进5000米深的隧道内了解情况,等到下午吃饭时还没有出来。再看到他时,浑身透湿,一身汗一身水,本来就黑黝黝的脸被洞内10度左右的环境冻得发青,而他却笑嘻嘻的讲:“洞内不光能干活还能避暑”。没多长时间,他对隧道内的电缆、风机、机械设备和材料都了如指掌;每天的调度会,他都会把工作安排得非常具体,哪个位置的电缆掉了、哪个地方的水沟堵了、哪个地方还有什么东西需要整理,总是不厌其烦的交代给每个人。平时只要洞内有需要协调的事情,他都是把事情解决完了、落实了,才肯出洞;
2006年底,项目部决定由他带队强行突破A洞k13+520特大涌水,他率领突击队趟过近1米深的水向掌子面前进。高压涌水带着呼啸声喷涌着,周围的空气被雾化了,人呼吸都困难,当时就有人吓得不敢向前了。逄作来大声讲;“这有什么可怕的,比起我们在武隆隧道的地下河好多了”,听了这句话,突击队员们才稳住阵脚。他们首先顶着涌水钻孔爆破、把水引流。钻孔完毕后,老逄穿上潜水衣第一个站到钻孔台车的吊篮上,带领两个炮工顶着高压涌水,用钢筋将炸药固定在钻孔里。本来在正常情况下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的工作量,他们冒着涌水却干了4个多小时。第一炮响了,涌水按照预定方案改变了喷射方向,他们征服了高压水,为后期施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次,由于5#横通道的围堰被长期流水的冲刷,面临马上崩塌危险;A洞的涌水如果将5#横通道的围堰冲垮流入B洞,B洞的施工就会陷入瘫痪。当时水已深及胸脯,很多工人都想撤。共产党员、山东省劳动模范、施工班长郭大义站在齐胸的水中大喊:“谁也不要当孬种,都来跟我堵水!”带头冲在最前面,扛沙袋、搬石头加固围堰。孙亮经理、褚晓宏副书记、石超副经理也赶来参战。看见领导们身先士卒,越来越多的工人争先恐后的奔向冲垮的围堰,顶着2米3/秒流量的大水重新筑起了冲垮的围堰,经过近30多人6个多小时的奋力抢险,保护了B洞施工作业面。事后郭大义的大腿因此肿了半个多月。
共产党员、施工班长杨开军带的工班纪律性很强,战斗力也很强;每一炮的进尺总是比其它班多。他每到关键工序他都亲自出马,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工友。装炸药,他是逐个孔的检查;爆破过后硝烟还没有散尽,他就拿着电筒去查验爆破效果;排除危石时,他让其它工友在安全地带等着,自己爬到台车吊篮上用钢钎捅。这个工作相当危险,碰到大面积垮塌和岩爆的机率相当大。
项目部党委副书记褚晓宏说:就是因为有这样一批起带头作用共产党员、施工班长,工人们才有了榜样,有了主心骨;才会不怕艰险,勇敢向前。正是共产党员的这种不怕吃苦、敢于战胜困难的精神支撑着我们项目部,使项目部更有克服困难的战斗力。
青年是企业的新鲜血液,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对年轻一代培养的投入反映了企业领导人的长远战略眼光。二滩公司总经理陈云华,每次来到锦屏工地,总要抽时间专门与青年员工促膝座谈,向青年人讲述雅砻江流域“四步走开发战略”,描绘了雅砻江流域开发的光辉未来,与他们共同探讨对“忠诚”、“信念”、“事业”、“家庭”的理解和诠释。他要求二滩公司要对锦屏管理局青年员工给予“凯旋英雄”的礼遇,督促后勤、人力资源等部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和青年员工的学习培训工作。
中铁十四局隧道分公司锦屏项目部2006年分来了19名从石家庄铁道学院毕业的大学生。这些青年学生有激情、有活力,好学上进,热情肯干,深得大家的喜爱。直接分到机械修理班见习的刘中华说:他的师傅经验丰富,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积累的好的工作方法传授给他;不但耐心指导他,而且总是抢着干重活、脏话;虽然已是花甲老人,但是仍然勤奋好学,晚上经常拉着他讨论白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第二天再到实际工作中去检验;还向他借大学课本回去孜孜不倦地学习。有些进口设备的说明书是英文的,老师傅看不懂,碰到故障不知道如何下手修理。刘中华就把说明书先翻译过来,提供给大家对照。历经几个月的摸爬滚打,小伙子已出落得精明干练,能够独当一面,成了修理技术骨干。有一次电路短路造成配电箱损坏,他带领一名电工和两名民工从下午七点修到第二天的中午,直到完全修好才回去休息。由于他和职工打成一片,对民工也是关爱有加,深受全工班上下的爱戴和拥护,也深受项目领导的信任。也有人说他傻,刚毕业的大学生跟民工一样,他笑着幽默地说:“大家都是血肉之躯,都不过是那百十来斤肉嘛。”
项目部经理孙亮不但是隧道公司的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还是国家评的优秀项目经理,在工程管理上是公司的专家型人才。来到锦屏之后,他非常重视对年轻员工的培养,提出“人人是企业人才,项目是育人学校”的理念;他亲自带着学生到辅助洞里研究爆破技术,探讨高压涌水和岩爆的防治措施,手把手教他们测量的操作要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还每周定期给年轻的学员上课,使用投影仪、电脑课件讲授隧道施工技术及管理的相关理论以及其他相关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方法;通过自身经历的若干工程实例,给大家讲解决施工问题的方法和管理方面的心得。用自己的亲身感受语重心长地讲解做人做事的道理,鼓励青年人积极进取,培养做好一点一滴小事的工作态度。
每当发现大学生们有厌烦情绪和思想波动,项目部党委就组织召开座谈会进行交流沟通,让大家畅所欲言,摆出困难和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予以解决,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项目部团委组织工龄较长的大学生进行“导师带徒”,对刚毕业的大学生传、帮、带,使他们尽快地成长起来。郭宏海是2005年8月进场的大学生,2006年已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他现在带着3名新进场的大学生,负责帮助他们解决平时的生活、工作和思想上的困难。通过开展“拜师学技”活动,项目部大学生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得到显著提高。
中铁四局锦屏项目部的会议室里有一块小黑板,那是员工们用来研讨施工技术问题用的,也是经理张超给青年大学生们讲课用的。大学生们在大学里学了很多基础知识,然而到工作实践中会碰到许多实际问题。怎样尽快将大学生磨砺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张超说:既要给大学生们带好路,也要给大学生们搭好台。
带好路,就是既要让他们面对技术难题,又要帮他们解决技术难题。大学生刚来时在测量放线上总有个痼疾:施工人员打桩老是打在路基线上。“我们放线是正确的呀,怎么会这样呢?“搞测量的大学生很困惑。施工人员也说:“我们也是照图打桩呀。”张超给大学生们讲课说,测量放线应留有一定的余地,否则实际施工中就会出现偏差。如果放线时向外移一米,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搭好台,就是给大学生们提供施展才干的舞台。培养和使用应该相结合,让大学生们既学到本事,也有用武之地,感到有奔头。项目部不仅从大学生中提拔了一位副经理,还陆续提拔了工程、财务、合同三个部门的负责人。
中铁四局锦屏项目部的郝文广皮肤黝黑,与当地彝族老乡一模一样,他说:那是到锦屏来被太阳暴晒的。他曾经被一群彝族妇女拉扯着在七月的太阳下晒了一整天,不让上厕所、不让喝水,更不让吃饭。因为他是项目部的协调主任,所以要找他解决问题。工友们和他开玩笑:“你可真是与彝族同胞团结得很紧呀!尤其是与女同胞……”他无可奈何地苦笑:“每天就是这个工作!你说,这叫什么工作?成天被人拉过来扯过去的。”
中铁四局锦屏项目部进场前,锦屏建设管理局已委托当地政府在征地区域划定了红线,可是进场后许多标志都不见了,征地边界比较模糊。加上施工和交通的原因,施工单位难免与村民发生一些纠纷。一次为了便道损坏的事,村民阻工长达半个月,到项目部来争执了三天。
项目部紧紧依靠锦屏建设管理局解决阻工事件,一方面组成以书记王琦牵头的专门班子到凉山州和冕宁县以及泽远乡,向政府有关部门汇报,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从上向下解决矛盾;一方面积极向当地老百姓表达自己的善意,对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尽力就地解决,对一时解决不了的,或者讲明情况限时解决,或者给予适当补偿。汛期前、下雨后,主动到附近老乡家去走访,看看谁家的房屋、便道需要修理的,无偿给予修理。逢年过节都要去拜访村干部,和他们建立朋友感情。这后一方面的事就由郝文广专职承担了。
现在郝文广已是今非昔比了,项目部附近的屋莫村、东方村彝族村民过彝族年要请他去喝酒、过火把节要请他去喝酒、家里有什么红白喜事也要请他去喝酒,似乎他去了,这餐酒才喝得上档次;甚而至于,村委会有什么大事要决策、村民间有什么纠纷要调解也叫他去参谋。据说乡里已在考虑向中铁四局请求,委派他为这两个村的挂职党支部副书记,不知是否属实。
承担锦屏军方专用公路改扩建项目的中国航空港建设第九工程总队锦屏项目部经理高玉宝在处理施工与阻工上也很有一套。
项目部一中队的材料仓库和人员都住在某村中间,必须要从一条土路上往来。几户老乡以这条路是私人修的为由,硬是把路挖断,不让施工车辆和人员通行。他们一是要项目部赔钱、二是要项目部给他们修水泥路面和住宅区排水沟。一中队负责人与他们僵持不下,耽误了一天的施工。高玉宝闻讯赶来,找到这几户老乡和蔼地了解情况。他说:“我们解放军以前打仗要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现在仍然要遵守。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打胜仗要靠你们,现在在你们的家门口给国家搞建设更需要你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已经是朋友了,朋友就应该为朋友开路,而不能堵路啊!再说我们在这里施工,接收你们干活总比你们外出打工好吧?一来省了路费,二来我们是部队,不用耽心老板逃跑拿不到工钱吧?这条路虽然有些损坏,但是随时会修补,不然施工队自己也走不了啊!等到我们工程结束了,一定会还你们一条好路!”一段话化解了僵持,握手言欢,几位老乡立即把挖断的路填了起来。
还有一户人家新建楼房的房基在征地红线外两米左右,二中队进行排水沟和机耕道施工,他就是不让放线动土,声称要把他家的房子全征了给予补偿,还索要机械震动造成的房子危险费;阻工数天。高玉宝知情后批评施工队:征地征房不是施工队所能解决的问题,不要和别人争执,要依靠当地政府和重点工程办公室。如果确属无理取闹,不妨请公安部门出面解决。后来经过有关部门查证,这家的房子确实是划红线之后修建的违规建筑。在政府、公安部门的调解下,二中队终于恢复了施工。高玉宝坚持以国家政策为原则,既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又粉碎了一些人想占国家便宜的图谋;始终以和善友好的态度,耐心而有效的解决了一个又一个诸如此类的矛盾和纠纷。
中铁四局锦屏项目部经理张超的办公室墙上贴着他自己编写的座右铭——“以人格感染人,以行为感召人,以正气带领人,以制度约束人”。为了诠释这几句话,党支部书记王琦讲了两个送锦旗的故事。
2005年,项目部下面一个施工协作队的包工头拖欠民工工资,携款失踪了,民工们情绪激动地找到项目部讨说法。按说项目部对这件事没有任何责任,所有该支付给包工头的钱都已经支付给包工头了,民工们心里也很清楚;但是看着民工们悲愤无助的眼神,张超想到自己工作的欠缺。他和王琦商量后对民工们说:“你们的工钱由项目部暂时借给你们,即使我们承担不应承担的损失,也不让你们遭受不该遭受的痛苦。今后,你们的工资都由项目部直接发到你们手中,凭身份证签名按手印。”事后,民工们给项目部送来锦旗——“有诺必践,诚信待人”,并且一直和中铁四局锦屏项目部同甘共苦,干得非常卖力。
一天深夜,几位彝族老乡敲开张超的门,用张超听不懂的彝语着急地对他叽哩呱啦,张超好半天才明白:村里有个小孩突发重病,需要赶快送到冕宁去抢救。当时专用公路尚在修建,旧的便道很难行车,附近老百姓还时常不让走,可是张超二话没说,马上叫醒小车司机,用车一路颠簸把小孩送到冕宁医院去了。过后,彝族老乡给项目部送来锦旗——“为民办事,衷心感谢”。
那位协调主任郝文广说:“其实我和地方老百姓打交道也没有什么秘诀,就是以心换心、将心比心;要让老百姓理解我们的难处,我们也要理解老百姓的难处;人心都是肉长的,彝族同胞大多很朴实,你多向他们宣传国家的政策、法律、宣传锦屏水电站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好处,用行动向他们表达你的诚意,他们也会慢慢把你当成朋友的。”
郝文广有天正和村主任在路边谈事,看见一个小女孩放牛路过。郝文广随便问她:“今天怎么不上学呀?”小女孩低声回答:“没钱上学了……”两眼泪汪汪的。
村主任告诉郝文广:这个孩子读小学四年级了,学习成绩在班上是前三名,但是家里很困难,母亲一直病在床上,父亲又要干活,又要照顾母亲和小弟弟,家里的钱给母亲看病都不够,没有钱供她上学了。村里给了她家一些帮助,可是时间长了也力不从心。
郝文广让村主任陪同,跟着小女孩到家里去看,确实是家徒四壁,空锅冷灶。她妈妈看见客人来了,从病床上赶忙欠起身子来让座,可是屋里哪有坐的地方呢?郝文广心里十分难受,他拉着小女孩手说:“孩子,好好学习,伯伯给你交学费!”小女孩睁着一双含泪的大眼睛望着郝文广,用力点点头。
此后,郝文广除了每学期负担小女孩的学杂费外,还经常带一些学习、生活用品到她家里去看望她。小女孩很懂事,家里没有什么东西送郝伯伯的,她就到山上采来一些野花,画一些画,写上自己的谢意送给郝伯伯,还经常把自己的考试成绩单拿给郝伯伯看。
郝文广感情深沉地说:“我们建设锦屏水电站就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这些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的未来、也是我们事业的继承人啊!”
文章作者:刘凯南责任编辑:刘霄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办
长江委宣传出版中心制作维护
新闻线索:027-
电话总机:027-
投稿信箱:cjslw@}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米高滑板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