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电线杆上绑鸡毛歇后语爬然后有钱人再看的关于人性的韩国电影

如何评价电影《天注定》?
按投票排序
145 个回答
鲁迅的《药》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老栓得了人血馒头可以治痨病的偏方,托关系赶早买到了浸了革命义士夏瑜鲜血的馒头,但吃了馒头的小栓还是咳死了,也赶巧地埋在了夏瑜的坟边。华小栓吃人血馒头时,众人在华家茶馆闲侃,其中牵线买馒头的康大叔说到夏瑜:“他(夏瑜)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你想:这是人话么?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众人皆叹“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说牢头可怜哩。”、“牢头可怜?他可真是疯了。”、“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这些话,《天注定》中大海(姜武饰)也得到过。他说矿是属于全村人的集体财产,村长承包出去也要给大家分红。他被打了,大家说他是贱骨头,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老高”。说大海的处境和命运像夏瑜,虽有失精准,但在那些麻木沉默的大多数中,大海已是先行者亦是反思者。在那堆敲锣打鼓欢迎董事长就可以得到一袋面粉的乡亲中,大海是一个异类,是一个闪闪发光的神经病。但却只有他思考过、质疑过,并大声嚷出来。中国千百年来的精神内核是平庸。“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为也。”,所谓圣人的清静无为就是统治者要使人民吃饱健壮但无知无欲、无贪无妄,要使官者不敢自主妄为造事。如此“无为”几千年,便也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平庸地生存。中国人殚精竭虑地寻找一片可以安身栖息的遮头片瓦,终身追求物质带来的安全感,一刻也不敢停歇,一丝也不敢放手。但在心脑方面,却逐渐愚昧、麻木、退化,没有感知。他们喜欢亲手助力孩子求学、就业、婚嫁、生子,这样方能人生圆满、含笑入棺。中国人大都在追求这种飘渺的圆满,而没有解决得到了这种圆满之后人们需要做什么。在我的家乡,一个三线城市。我的大部分中学同学们其父母是官员的,赶上了最后一波弄到个事业编制,还有一些同学陆续地继承了父母的生意,所以他们早早地有房有车,结婚生子,早早地取得了圆满,父母喜上眉梢曰任务完成。但剩下的日子不过就是整日的喝酒、打牌、唱歌、乱搞;晒名牌、晒孩子、晒旅游。偶尔回去和他/她们也是整日的喝酒,酒间聊得无非就是婆媳暗算,又或是破鞋事件。百无聊赖和鸡飞狗跳充斥着一日又一日的生活。圆满后的无聊会滋生很多问题。比如说三儿(王宝强饰),三儿回到家乡参加母亲的寿宴,闲暇在村里闲逛,棋牌室里的青年们一边打牌一边聊着家长里短、桃色纷飞,很快就厮打起来,莫名其妙地一屋人便打成了一团。大哥、二哥来找他分账,剩九根烟,摆出来分三份,算的清清楚楚、严谨认真。这是大部分农村人的圆满:结婚生子、分家单过、打工挣钱。但这种圆满后的无聊时刻撕咬着三儿,他需要某种东西来充斥圆满后的精神刺激。在这种情况下,也许会诞生一个歌者,也许会诞生一个小说家,也许会诞生一个杀人者。在广袤的麻木沉默的土地上,平庸滋生出花,平庸也滋生出恶。三儿目光呆滞在村里晃来晃去,他决定还是要遵循内心的召唤,用一声声的枪响来击碎生活的乏味和旷荡。从某种程度上说,三儿是个有志理想青年。但没有理想的人会怎样?小辉(罗蓝山饰),典型的随波逐流的农村青年,年少辍学早早出门打工,他的生命历程像土地里一茬一茬生长的稻麦,没有缘由,只顺应天象,不自觉地生长,不自觉地死亡。他当然不是植物,植物只能完成它固定的生命体验。作为最高智能生物,他本应该体验无限的生命可能,但却浪费了一次体验的名额,在迷茫中再也无力反驳平庸的人生。他代表着那些亿万农村外出打工者,工作在同一水平线上跳来跳去,间或能遇到一些生命的小波澜和喜悦,但终究也跳脱不出平庸的生存。平庸,让有意识的智能生物和无意识的植物一样乏味,集体等待顺应天意的死亡。平庸滋生出沉默、麻木和百无聊赖。平庸还滋生出倦怠。倦怠让我们停止生长,放任自流、丧失创造的能力。终一日,大家一起大腹便便、头发稀疏;终一日,大家不思进取,集体猥琐不堪。那些倦怠自己并随波逐流的人们内心逐渐空成了黑洞,黑洞里满满地装满对生活的恨意,只在审丑时和在弱者面前才集体狂欢。两个嫖客不是非要选择小玉(赵涛饰)不可的,但他们执着地抓着小玉,这是一种泄愤,狂欢一般的泄愤。镜头不断地记录着击打、回头、击打、回头的机械动作,平庸滋生的恨在嫖客心中泻出,小玉心中的愤恨在累加。终于,她侠女一般凌厉俊秀的姿态一刀命中要害,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镜头。杀人的过程一如大海和三儿般冷峻、直接、赤裸。该发生的就这样发生了,从来不急思考,生活大都是这样子。在天注定的洪流中,好似大海和三儿这样的恶人和暴行在累加着这世界的愤怒和戾气,但其实是平庸,是每一个平庸的你我在挑衅这个世界的原本的平衡,累加着这个世界的不开心。所以,我们应该时刻反省,永不倦怠,路的尽头还是路,生命从不停歇。在平庸的生存中,自省才是最大的美德。如果这么说,贾樟柯是大美之人。电影中,被压制的动物、镜头缓慢流过的热带丛林 、《林冲夜奔》和《玉堂春》穿越世纪的哀怨低呢,《天注定》里充满了隐喻和读解,但这部电影的美并不仅限于这儿。狂风中,再生的小玉,面蒙薄纱缓慢前行,路遇到咿呀倾唱的戏子在唱:“苏三,你可知罪?”,这莫不是电影最抒情最美的段落?你可知罪么?
刚在人人上发了一篇影评,转到这儿来吧:(剧透预警!!!)1.
我上小学四年级时,就听家长说过,有个榆次恶性杀人犯可能逃窜在许西附近,后来没多久就被抓住了,当时好像也引起社会很大轰动,一时街头巷尾热议,更因为最终逃匿和被抓的地方离我的小学很近,让母亲很是担心了几天。那时我才是个十岁少年,被小伙伴说谁谁谁喜欢你都要委屈的哭的年纪,每天读的是少儿版的三国演义和中国通史,玩着打仗的兵人游戏,脑子里意淫着统帅千军打打杀杀,完全没有意识到身边的杀人案让大人怎样的忧心忡忡。
后来上了初中,QQ空间上开始转一篇《是山西人就转:山西杀人犯胡文海死前的一段话,震惊十三亿人》的东西,当时我爱读金庸,做着大侠梦,读罢感叹,虽说残暴些,官逼民反,民不畏死何以死惧之,真大侠也!这篇文章在QQ空间的生命力很顽强,直到大学毕业,有一次随手翻了下很久不打开的QQ,居然还发现有人分享,简直就是山西人的精神鸡汤。十多年,我早已告别了愤青的年纪,打开重看这个悲伤的故事,看到“藏匿在许西村,最终在建设路逃匿时被警方抓住”,才和童年那个遥远的记忆关联起来。
昨天在贾樟柯的《天注定》里,看到了姜武演的大海拿着猎枪打爆了村里会计的半个脑袋,那是国产电影见过的最大尺度,让我想起了昆丁和科恩兄弟镜头下的喋血的西部,可是我最熟悉的乡音和山西村庄模样,明明白白的说明这是一个发生在故乡的故事,官商勾结,出卖集体财产,一夜暴富,全国各地来打工的矿工朝不保夕,杀人与流血,过去的几十年里,在每一个发现煤矿的山西村庄,似已见怪不怪。贾樟柯把这一切拍在了镜头了,太真实,甚至不像是电影,就好像发生在自己眼前一样,如鲠在喉。
山西底层的村民,精打细算,而又胆小如鼠,面对强人,忍气吞声,更多的是崇敬和羡慕,村长老板不敢惹,村里的楞人脾气暴躁的大海也不敢惹,得过且过的过自己的小日子,如果稍微和哪个强人攀上了关系,便立刻在村里不可一世起来,想来那个对村长毕恭毕敬“请指示”的小吏,看着大海惹了大老板被打,便耀武扬威最终送了性命。村中人们爱听戏,电影里出现了晋剧《林冲夜逃》,《青蛇》以及影片最后的《玉堂春》,人们千百年来念叨那些反抗的故事,妇女们在面馆里唱着“青儿妹妹莫动手,官人呀你狠心把我丢,自那日在西湖得识郎面,又谁知好姻缘变成孽缘”,却也仅仅是念叨而已,除了被逼上梁山的大海,大多人都觉得日子也就这样过,不是林冲,也不是青儿,更不是苏三。
电影中两次出现被鞭笞的马,想起了那个著名的典故:都灵广场上,马车夫抽着一匹倔强的马,尼采看见了,冲过去阻止了马夫,抱着马痛哭,两天之后,尼采就疯了,在生命的最后十年癫狂。拉不动重物的老马被农夫抽死,也压死了大海内心的最后一根稻草,就好像西方那个尼采一样。马背负着沉重而又沉默,寻求正义,却为世人所不容。
当大海抱着姐姐哭着说:“他们作恶我要比他们还作恶”时,悲剧就已经无法回头了。2.
贾樟柯在电影里还讲了三个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背景:周克华案,邓玉娇案,还有富士康工人跳楼。这部电影讲了四个杀人的故事,残忍而直接。用一种有点儿刻意的方式,把发生在天南海北的四个故事连接起来,三儿(王宝强)在山西的高速公路上杀了三个地痞后和大海(姜武)擦肩而过,三儿在重庆一家银行门口作案后逃亡和一个广东小老板(张嘉译)一辆车,老板和他的小三小玉(赵涛)不欢而散,小玉做小三不成,在洗浴城做烈妇不成,逼到绝路只能奋力一击杀死侵害自己的地方官员,广东老板工厂里的一个打工仔因为造成工友的工伤担心扣工钱而跳槽去了东莞一个大酒店,和一个做小姐的老乡产生情愫后又默默离开换到了富士康,最终麻木和无助让他从宿舍毫不犹豫的跳下,就是这么四个普通人,在这个看起来安逸和平的时代,悲剧性的活不下去,转不了头,于是,选择了暴力这一最古老的武器去反抗,或者杀死了别人,或者杀死了自己。
动物隐喻随处可见,鞭打的马,宰杀的鸭,公路边待宰的牛,被放生的鱼,最终,马累死,鸭果脯,牛被收回笼子,鱼窒息。动物如此,人亦然,十三亿人里的四个甚至更多的普通人,命运真是天注定?
这个丛林,也许每个人都无法躲避。我们无法理解,杀人者有怎样的绝望,我们也无法理解,假如这一切有一天发生在我们身上会怎么办?
我不算喜欢这个电影,因为它对这个社会的描画,太过赤裸裸,但我承认他是一部好电影,记录当下这个时代的人,贾樟柯做了一个电影导演应该做的事,即便这是一个个血腥的杀人故事,但真实的发生过,从头到尾,我们都是看客,新闻发生时是围观者,电影拍出来是看戏人。
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暴力哪一个先来,就像我们不知道周围那么多人,哪个是下一个胡文海,哪个是下一个周克华。3.
就在我昨晚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昆明发生了暴力恐怖事件。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有人付诸暴力,有人被暴力裹挟。明明是太平年月,生活的焦虑如斯,竟有一种无以言表的悲壮。
有一句台词:“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铺路无人埋。”江湖言中,世间不平事大抵如此,以血还血,以牙还牙。所以有压迫,有反抗,有伤害,有复仇,空气中充满了焦虑的气息,太多的人愤怒,压抑,无助,何以飘零去,何以少团栾。何以别离久,何以不得安?
那些无辜的人呢?就像王宝强演的三儿在电影里说的:“你们要怨就怨老天爷。”
电影的最后,赵涛演的小玉来到山西(邓玉娇案最后判决是当庭释放),来到大海反抗过的那个煤矿企业工作,走过风沙,走过城墙,走过乡村,这是大海的故乡,四个互不相识的人有了最后的交集,太多的人死了,更多的人活着。
戏台上演的经久不衰的晋剧《玉堂春》,县官拍下惊堂木,不顾堂下苏三的哀怨,“苏三,你可知罪?”
你可知罪?
我们也得问问自己。
1.片头的芭蕉壁纸,说的是“丛林”,为后面的“野兽”作铺垫。2.一辆运番茄的汽车倒在路边,大海手里拿着一个在抛玩。红色的劳动果实由于制度的崩塌带来了分配的不合理,大海这样的人只能拿到一个。路边倒的人不言而喻。3.周三儿戴着公牛帽子骑着虎皮纹的摩托车与老虎大海相遇,这种互文手法在后面多次用到,包括周三遇上韩三明,周三遇上小玉的情人,小玉遇上牛,小玉看的电视里提到动物自杀等。4.大海在村口盯着过路的警车往里看,他断定官商勾结,渴望村长和焦老板东窗事发。5.村里有雕像的十字路口大海对过路人强调了两次“就这!”,三轮转过去却是一副油画,点明了当地的贫富差距。6.大海在与煤矿工人聊天时候他说到村长的A6有大家的一份,又跟村长说要去举报,两者的回应都是他生错了年代。他这种穿着军大衣有打土豪精神的人属于什么年代?7.赶马车上坡上不去属于贾樟柯的一个个人符号,在《任逍遥》里用过一次,代表着大海的自我认知:被人奴役压榨。8.寄信这里人物性格基本是照搬阿Q。9.煤老板返乡被设计成了国家元首国事访问的派头,造成了农民质问“领导人”的局面。10.村里戏台上站着“林冲”,在村民喊了声“老高”后画面其实出现了两个舞台,一边站着英雄林冲对比着另一边的大海,村民幸灾乐祸的看戏姿态让这种对比更为强烈。此处堪称神来之笔。11.大海拿起枪镜子里映着老虎画像,扛着裹着虎旗的枪出门,这里表现大海兽性的一面还是虚假的不是真正在他身上的。在杀了会计夫妇和嘲笑他老高的村委会一员后虎旗不见了,大海的兽性转实。杀村长时候刻意让村长转成背后是空地以被枪打飞,大海开始寻找更大的复仇快感,后面对焦老板爆头也是因此。杀了村长后又杀了赶马的车夫,自觉是除去了奴役自己的人。12.周三儿返乡面对的是亲友表现出的距离感,儿子不叫他,他掐儿子的脸表现了他渴望获得关心和认同。13.周三对大哥的精打细算以及周围人的争强斗狠表示不屑,他是在用更大的暴力获取更大的利益。14.周三家里桌子上也摆着西红柿。15.从进入五金店到观察环境准备抢劫由四个小长镜头组成,开枪时候的突然镜头切换造成紧张气氛。王宝强演得非常具有质感。本段也颇有韩国犯罪片的感觉。16.周三骑着摩托车离开重庆,前面一车被被拴住的牛,似乎是在说周三的境遇也是身不由己。17.小玉回到镇上,出现了略有点超现实的灵蛇美女场景,主要是为了她后面被打寻找心灵慰藉作铺垫。路上的蛇洗脚城投影放《青蛇》都是为了强化小玉作为蛇这一意象。18.收过路费的头头是小武,已经发福很多了。19.小玉在芭蕉壁纸的包厢里洗衣服,营造蛇匿在草丛中的意像。20.数次开门数次被推倒站起来,数次被钱打头不回避这也是贾樟柯符号之一,同样出现于《任逍遥》,舞蹈演员赵涛起身要出去被情人按住。表现女性倔强。21.火车还没到站小辉就叼上了烟,他对社会的制度感觉束缚,所以他后面投入到暗面的制度显得顺其自然。在换衣间莲蓉又为他系上了束缚。22.小辉和莲蓉担任时评员,对热门事件的评论全部是“TMD”,年轻人特有的迷惘,对外界佯装愤怒其实是抗拒的姿态。23.下雨的车里造成了隔绝外界的空间,这里长得像吴倩莲和周韵混合的李梦演得非常好,把一个小姐演得非常清纯。24.工厂宿舍单调重复的电子音,同一宿舍的人毫无交流,转到空旷的宿舍区,再到单调的车间劳作,为跳楼提供一个背景铺垫。家庭矛盾是内因,受到暴力威胁是导火索。25.小玉到山西谋生,用丝巾当风沙也是贾樟柯个人符号,同样曾出现于《任逍遥》里赵涛扮演的舞蹈演员身上。是女性自我保护意识的体现,这个在《任逍遥》DVD花絮里贾自己有谈到。26.片尾“你可知罪”的质问对象了台下所有观众,反复问实际是在说这里面巨大的冤屈。
《天注定》的英文译名是a touch of sin,电影第一个故事里出现了2位修女,扛着圣母玛利亚路过毛主席打车像的农民,我以为故事要刨中国人的信仰危机了:不仅对毛主席无视,圣母像也和扛木料没什么两样。但后来发现这是个拼盘故事,王宝强开场崩了4个,姜武拿枪崩了6个,赵涛捅死2个,最后楼顶跳下来1个,北野武信徒的贾樟柯突然昆汀了,尤其是以邓玉娇为原型的赵涛杀人,瞬间像《杀死比尔》里的黄衣女一样专业凌厉。总之是毫无节制的虐杀。再说说电影的意向语言:一是动物入镜,被鞭打的马,人肩膀上的猴,蛇,被杀的鸡,待发生的鱼,在各个段落里出现,偶尔还给特写。隐喻的意图相对比较明显:借姜武之口骂畜生,马被鞭打后的无力挣扎,最后姜武愤而杀了马夫,让人想起尼采在都灵的大街上哭马的悲悯。周克华骑摩托,货车上装满了沉默的羔羊,待屠杀;富士康场景里,金鱼是密闭而渴望自由的。所有动物都和影片的人物角色呼应,动物与人处于这个无法忍受的异质世界中,等待冲破藩篱、熄灭欲望、走出压抑。畜生的世界,被孽杀的也如畜生一般,无情无爱,麻木。《无人区》里为应付审查,开头的“关于动物的自白”非常突兀。贾樟柯要高明得多。但是还没公映呢不是。二是戏曲入镜:《林冲夜奔》一曲进,姜武寻枪(多像他哥!),拿着猎枪出来已不在戏台上,戏曲成为背景音乐没停,非常直白了。最后赵涛的冤屈女段落以《苏三起解》结束,与主人公含冤的心情吻合。戏曲的插入稍显突兀,个人最喜欢类似《西施眼》的无缝衔接,无论是故事之间还是与戏曲之间。总体上,《天注定》延续贾樟柯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这一次比《三峡好人》与时事和现实的距离更近。邓玉娇、周克华、富士康,包括刚刚大热的东莞,这些题材之前都是微电影省宣传费的取材策略。如果没有《天注定》这个标题总引,你很难把所有的素材组织到一起,保持作品的完整性。即便试图通过杀戮死亡犯罪和无所终来表明世事无常、命运天定,章节之间的串联也显得不够自然。但这些都不是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作品似乎没有找到sin这个字眼上的深层次含义,死了便死了,一了百了。这样的尴尬容易让人想起以冷静残酷起家的余华,在面对纷繁可怖的现实生活后拿出了《第七天》,题材的性质已经够了,但是余大厨刀工和火候却在长期的饕餮中变差了。《天注定》在同题材、同时代里的作品都是非常有诚意的,但是还不够经典的标准。而更令贾樟柯懊恼的可能是,这边多番沟通好事多磨广电还没过审,那厢种子D版已经流出字幕都做好了,今天又适逢昆明301事件,这个题材要过关难度就更大了,贾樟柯在微博上表示要自己补贴投资人。真是诚意导演,业界良心!最后呼吁一下:如果它最终上映了或哪怕只出了DVD,提前看完的咱还是要主动掏腰包的。看了这么多年这么多遍的小武,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ps:楼下留言各位点出文章里好些不准确的,这里一并感谢。很多解读非常独到,比如@的麻木说,@的亲情说,谢谢大家跟帖!
现实照进电影
电影看完的时候,心情真的差劲到了一定地步,当时就有想跑到操场去,大喊几声,发泄一下心中不爽的冲动。还好最后忍住了,躺到床上睡了很久才醒,梦中做了好几个噩梦,醒来的时候脑子晕晕的,吃了饭之后,终于静下心来坐到电脑前决定写评论。
脑子里有很多的话想要说,就像水流总要找到一个出口般,想把一切喷涌而出。
贾樟柯拍的电影之前就很喜欢,现在看到《天注定》之后,我更加喜欢他了。在我的电影导演排行榜上他已经上升到第二了,当然,第一目前还是昆丁,目前还没遇到谁来把他取代。
在开始一一分析之前,请让我啰嗦几句,介绍一下剧情,免得你看的不知所云。影片围绕四个人物,四个故事逐个展开,每个故事发生在中国的一个不同的地区,它们通过一些叙述的线索和一种奇妙的形式上的整体感彼此相连,近乎独立却又环环相扣。这些故事在现实的中国都是可以找到原型的,我在此不再做赘述,避免和谐。
好了,开始正文。
影片开场是王宝强饰演的三儿骑着摩托车公路杀人的镜头,然后镜头一闪而过便顺理成章的引出了姜武饰演的大海,这才是第一个故事的开始。注意在此时,导演是如何完成主人公的交接的,让骑着摩托车的三儿经过大海停车的地方,然后镜头便停在了大海的身上。顺理成章的中心交接,还故意给观众留下悬念。使人在看大海的故事的时候,还不得不考虑杀人的三儿去了何处,会怎么样?这一切都被压着不告诉你,勾起你的好奇心。接下来便是简单的交代大海居住的地方,乌金山,这个地方并不是虚构的,而是真实存在的,它在山西太原那一块儿,在此顺带提一句,本片中出现的所有的地方名全都是真实存在的,导演为何这么设置我不得而知,但那几个对应的事件我们总能在其中找到一二。其他的电影导演都是在用电影映射现实,而贾樟柯用电影再现了现实。接下来导演用镜头缓缓的告诉你大海所在的地方的一切情况,简洁明了,甚至大海是什么样的人,你也能够看得非常清楚。在小饭馆内的几句对话就给我们交代了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有着什么样的肮脏交易。耿直的大海心直口快,单纯的像个孩子一般,在他的身上连一点心眼也看不到,口口声声喊着要去中南海找中纪委,可哪个真的要这么做的人会大声说出来。这一幕足见大海的孩子气,或者说社会险恶,根本就不适合单纯的人生活。此时警察来到,要查村里的人命案,在这儿的时候,有一个小插曲发生,一个外地的青年在众目睽睽之下逃跑,结局和原因都没有直接交待,后来通过大海和会计的对话间接的告诉了我们结局。这个其实可以算作一个戏中戏,虽然很短的时间,但不妨碍它所要讲述的故事本身的力度。在穿插的这个故事中,导演用了一个确定的结局,却告诉我们一个开放式的开局。故事的可想象程度完全超过了故事本身带来的震撼。大海回家,途中经过一处地方,有人在鞭打自己的马,此处可以说是一个象征吧,马代表着被压迫,奴役和背负。这种手法导演全篇用了很多次,贾樟柯也确实喜欢这么用,往往在你无意中他就把他想要说的就展示了出来。之后大海到了邮局却因为没有邮编寄不了信和人吵起来,出门的时候大喊“没天理了,没天理了,没天理了”可以想象,此时的大海是有多么愤懑,但却不得说的是,大海终究只是个没有心思的家伙,他像那个童话里指着皇帝没有新衣的孩子一样,心中藏不住任何的疑惑,非要道破一样。现在想想,童话里的那个孩子是多么的幸运,至少他没有被关小黑屋,没有被“保护”,没有被周围的人嘲笑,那是何其的幸福。而电影中的大海的命运就惨多了,他被焦老板的保镖打,被村长辱骂,被周围的所有人嘲笑,还好他们没有敢私自执法。电影一种,现实一种,贾在电影之中已经无限弱化了现实,这个自然不是贾没骨气,没胆子啊什么的,我倒认为这是导演的大智慧。在一种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这恐怕是最好的做法。中国的电影人就像被关在一个带电的铁屋子里,这个屋子有多么大没有人知道,墙壁上的电压有多高但大家却都清楚,于是很少有人去冲撞那墙壁,偶尔有一两个撞上去了,不是粉身碎骨,就是被电的小心翼翼,不敢再努力冲撞。而贾樟柯无疑是个异数,他一撞再撞,开天辟地,浑然无惧,努力的寻找尺度的范围,勇敢的与之对抗。在机场送走焦老板之后,大海被焦老板的保安暴打。打人这个场景我在现实或者电影之中已经见到过很多,但无疑这个最令我震撼。因为我没有看到争吵与反抗,气氛诡异的安静,整个打人的过程就像是寻常吃饭一样,无论对于打人者或被打者,双方似乎都早已习惯了这种方式。直至大海倒地,整个过程快结束之时,那句像玩笑话般的:小白,你在打高尔夫?在他们眼里,已经把大海不当人看了,大海就像是一个死物一样,一个东西一般,一个阻碍他们发财的臭石头一样。王小波曾有言:人有无尊严,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是看他被当做一个人还是一个东西来看待。
大海在医院的时候,焦老板派人送来看护费,此处没有明确的交代大海是否拿了这钱,但焦老板的用心却是显而易见。典型的大棒加萝卜政策,先揍你,再给你好处,这种方式并不是电影的原创,而是现实在电影的折射。随后大海一个人走在大街上,十字路口,配的音乐相当凄凉,就像是勇士出征之前唱的悲歌一样,大海的悲剧性已经呼之欲出。大海去自己的姐姐家是一个交代后事的缓冲过程,见见自己的亲人,自此踏上不归路。
走回村口先是被人嘲笑“老高”,然后又被整个村子的人嘲笑,大海无奈,转身走向自己的屋子。而此时戏台上演的却是林冲奔梁上的段子,转身回屋的大海也要走上了孤单侠客的道路。自此之后,孤身逃亡,亡命天涯。
第一个死的是刘会计,但其实他应该是最有可能活下来的人,大海一开始并没有杀他的意思,只是想胁迫他交出证据。刘会计一开始被吓得不轻,可听到了警笛声便转了性子,还嘲笑大海,然后白白的送了性命。然后便是一系列的杀人,杀人镜头给的确实暴力,此处镜头给好评。我觉得贾在镜头处理上似乎受了些昆丁的影响,好了,不多言了,免得岔开话题。
在第一个故事将要结束的时候,那个拉车的马,占据了整个镜头, 在每一个故事之中,几乎都会有一个象征,此处,马的背负便是大海的象征,便是中国现实中最底层个人的背负,当一只马变成一群马的时候,所要象征的不言而喻。
第二个大故事讲得是三儿的故事,一个跨省作案的大盗的故事,或者说一个浪荡游侠儿的故事。在电影的一开始三儿骑着车杀人的镜头一晃而过之后便再也没有了踪迹,直到镜头再次切回之后。
三儿返回家中,正值母亲的大寿,很显然。家里人对于出门在外归来的三儿并不热情,甚至有些埋怨,这个从众人的反应中便可以看出。边缘落后的小村庄中的观念,对于三儿这种漂泊在外的浪荡子没有丝毫好感,何况是有了妻室的人。
寿礼过后,三儿的大哥二哥来到三儿的家里分钱,账目做的干净利落,清清楚楚,两个哥哥的表演,哪里像是对待亲兄弟,这比最精明的商人还要精明,无处不算计。
然后便是除夕夜麻将馆的打架,这个桥段不但是为后来的三四大故事做铺垫,却也是狠狠的抽现实一个嘴巴,抽的如此漂亮,简直让人赞叹。
这群人让我想起第二个故事一开始,三儿回家见到那只被杀的鸭子,这群人便是那只鸭子,三儿也是,不过麻将馆的这群人只会窝里横,冲向弱者咆哮,而三儿却是在反扑,扑向一路上阻挡他的一切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儿要好于那些甘于平庸的家伙,因为至少他在战斗。他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即使最终不可避免是悲剧的。但于三儿而言,至少曾反扑过。在一个没有章法的世界里,本身自甘平庸,做个老实人,恐怕会更无趣吧。我想,这便是三儿的逻辑。
然后便是第三个故事,赵涛饰演的小玉的故事,当小三不成,做烈女也不成,只剩下绝望的反抗和癫狂的拼命。贾讲故事的手法可谓炉火纯青,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段里,又用镜头再次表现了一个荒诞的世界,大故事之中套着小故事,不得不说精彩直至,令人叹服。现实中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在影片里全都找的到影子,此处就不一一列举了,免得被人批思想不端。故事的结尾,小玉打完报警电话后,一身血衣冲向了黑暗之中,留下了一个无尽的遐想,此处不得不赞赵涛的演技,在黑暗的公路上,她把一个受尽欺凌,最后癫狂反抗的女子形象展示的淋漓尽致,令人叹服。就像之前出现的灵蛇一样,反抗的小玉就是一条癫狂的寻找出路的蛇,只是谁又来告诉她这出路又在何方。在命运与世俗下,还有一个灵魂在黑夜里挣扎试图做出点改变,找到出口,虽然这一切好似徒劳。第四个大故事我不想再列单章了,写到这里的时候有一股子深深的压抑感,这是我看完之后最令我难受的部分,大概是因为关于青年人吧,因为看不到希望在哪里,所以才会产生深深的绝望,那是骨子里散发出来的,你会感觉到无可救药,甚至比这更严重,我从来都是一个悲观的家伙,不过我总有办法克制我的悲伤,让自己不那么绝望,并且生出希望。怀着悲伤的眼光,看着不知悲伤的事物。有很多人看完电影之后难受一小会儿也就过去了,最多感慨几句,便丢到背后去了,可我们不仅仅需要感慨,需要的是出路呀。需要思考和改变,需要实际的行动啊。第四个大故事中,男孩女孩短短的相遇几乎都迸发出了青春期的爱情火花,然而这爱情却让人不得不惋惜,因为所有人都知道,那几乎是没有可能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之中,最底层人拥有到一份诗意的爱情几乎都是奢侈。当为生存问题挣扎的时候,谁还会去顾及一份诗意的爱情,唯有对着这操蛋的社会骂一句,TMD。似乎只有这样那积郁已久的不爽心情才能得以发泄。出租车上,男孩对女孩说出:我好中意你。有那么一瞬间,女孩肯定愿意跟着男孩一起走,可最终理性还是战胜了感性,物欲战胜了诗意,留下一个破碎掉的悲剧。就像那放生掉的鱼一样,从窒息的袋子中钻出去,不过是进了一个更大的袋子中罢了。不变的是麻木的个体,和麻木的社会。故事的结尾,男孩从楼上一跃而下,把一切的痛苦通通带走,似乎唯有死才能解救自己,因为活着就是受罪,活着便是在人间炼狱受折磨。而女孩的结局并没有交待,反倒留给观众去想象,又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多么棒的一个结局。多么令人压抑的一个故事,不过,这并不是一个故事,而是现实一种。电影的结局之中,赵涛扮演的小玉来到了第一个故事中焦老板的公司应聘上班。这或许象征着是一种轮回,一切的爆发与逃避,终归回到原地,回归现实,所有的暴力、血腥、死亡一点都没有改变这个社会。(注)戏台上演的是苏三的故事,电影里演的是小玉的故事,现实之中不知谁的故事又在上演。在一切的热闹面前,中国人依然摆出同一副表情,绝望之后的麻木,然后默默的等待下一个热闹的上映。只留下最后那句:你可知罪?久久的回响,不绝于耳。是啊,你可知罪?我们可知罪?曼德拉有一段话是这样的: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的,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虫。你不说话,你以为你可以置身事外,你觉得无关自己便什么也不用做,你的不行动,你的沉默,便是为恶。恶人得胜的唯一条件就是好人袖手旁观(埃德蒙。帕克)中国人,你为什么沉默。你到底为什么沉默啊?最后再来说说贾樟柯,他的片子令人为之激动,几乎没有烂片。这么多年来,坚持着不拍商业片,各种大奖拿的自己都嫌烦了,还是几年如一日的坚持着自己想要的东西,实在令人佩服。贾的气节实在是令人佩服,我辈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中国的电影人现在都是笼中漫步,尺度的大小在哪里还得自己去突破,倘若都被吓破胆不敢向前,又哪里出的来好电影呢。新生代导演中有好几个令人激动的,希望坚持下去呀。
这次的贾导很不一样。不过虽然说在选材上算是比较亲民了,但是叙事及影片节奏还是比较自我,总之感觉4个故事都讲的不太顺,蹦蹦卡卡的感觉明显。演员演得倒都是很好很好的。相对而言比较喜欢第4个故事。
(重度剧透)被“雪藏”了许久的《天注定》终于揭开了面纱。与贾樟柯之前作品不同的是,《天注定》有着强烈的画面冲击力。一共四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里面都记述着一段与死亡有关的故事。在东莞、昆明先后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此刻,这部电影的现身忽然间有了许多难以言明的东西。《天注定》由四个独立的故事串联而成。每一个故事都改编自轰动一时的真实事件。大海的故事改编自2001年陕西胡文海事件,小玉故事改编自2009年邓玉娇出于自卫刺死镇政府人员事件,王宝强饰演的三儿形象则来源于周克华,最后出现的小辉,即是众多富士康跳楼自杀员工的一个缩影。大海、三儿、小玉、小辉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困境当中,活在自己孤独的世界里,他们都尝试着突破这层困境,所采用的手段却大相径庭。大海的选择是林冲夜奔,用一张虎纹毛毯披着一杆猎枪把所有他所认为有罪的人全部杀了。他像一个现代豪侠一样,直面不公;第二个故事里的三儿,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犯罪分子”,他鄙视农村的生活,鄙视他那些无趣的同乡,他用枪在外面打家劫舍,寻找着“有意思”的生活,他和大海一样,是主动地逃离现实;小玉和小辉则与大海和三儿不同,小玉选择的是自卫和自首,小辉选择的是自杀。从个体对外抗争的程度上来说,这四个人一个比一个低。“大”到绿林豪杰强杀政府官员,“小”到面对无助的现实跳楼自杀,贾樟柯如此地安排是颇有心计的。再分析下四个人物的特征,大海是一个没头没脑的愣头青,甚至可以说是有点不通人情世故的傻;三儿也是一个寡言少语,不通世事的人。只有小玉和小辉,看着像个正常人。从这四个人的性格,和整个故事的程度,就能看出一个悲哀的事实:正常人都沦困于现实这块地板,只有那些“傻子”,才会钻出一个洞呼吸。小辉和小玉一个没有对抗,一个对抗之后马上又进入社会体系,接受社会体系的评判;大海和三儿,一个成为目无善恶的悍匪,一个成为专杀贪贿的“豪侠”。大海的“枪伸正义”是为第一层,三儿的“滥杀无辜”是为第二层,小玉的“被迫反抗”是为第三层,小辉的“默然自杀”是为第四层,这四个人代表的,正是困顿于当今社会的芸芸众生的四种不同选择。所以影片最后的一个镜头就直接对准了一群无名的人。这些人是你,也是我,是生活在无法呼吸的现实里的所有正常人。影片用了非常多的象征手法:披在猎枪上的虎纹毛毯,路边被大海解放的“牲口”,三儿骑着摩托看到的货车上的待宰水牛以及《林冲夜奔》和《苏三起解》两出剧目等等。《天注定》故事非常直接,象征也不并不晦涩,如果能够上映的话,相信还是有一定票房市场的,当然,这只是“如果”。四段式的叙事方式,很容易就让人联想起了去年余华的小说《第七天》和刚刚下线的《私人定制》。这三部作品不约而同地都是关注着当下中国最受老百姓关注的社会话题和社会事件,且都是采用了碎片拼接的讲故事形式。《第七天》和《天注定》更为相似,两者都是用极度血腥而真实的角度对准底层社会。这两部作品里,根本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所在,这也是我在知乎上评价《第七天》缺点之所在,而恰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冯小刚的《私人定制》给了现实以希望,这个希望只是:做一场梦。
《天注定》讲的是四个相互独立的小故事,取材自当时热议的四则社会新闻,讲的是中国社会发展到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底层人在遭遇到社会暴力和不公正对待后,做出违背道德和法律的反抗行为的故事。虎、“山西胡文海事件“、愤怒,大海:蜿蜒的公路上,一辆满载的货车侧翻,司机倒毙,车上红灿灿的果实散落一地,大海停坐在旁边的摩托上,手上把玩着一个西红柿,事故点旁边围着圈人,眼睛直勾勾的盯着遍地的果实却手插口袋不敢做声。这种果实,大海只能分得一个,就像村里煤矿卖掉后,大海只能收到被打后的那几万封口费,对此,大海是不服的,所以叫嚷着想去上访,结果被邮政局的小姑娘以地址邮编没有为由给轰了出来,此时的大海,承包煤矿不成,嫉妒富商、写信上访不成,被言语搪塞,机场搅乱后被保镖拿着铲子打破头,出院后还被众乡亲调侃羞辱,终于,愤怒的大海走向衣柜,拿出了那杆猎枪,上膛,裹上虎头毛毯;伴随着“林冲夜奔“,长镜头跟着大海来到会计家,如果说大海杀会计的时候还略有犹豫慌张,后面陆续杀村民,村长,焦老板那是坚决自然,还顺路”捎带“上一个赶马的农夫,最后”大仇“得报的大海脸带鲜血的坐在车里,残阳下露出了微笑;如果说改革开放是一场盛宴,那大海这类人属于有机会却没有享受到的那一类,不像其它人没有机会(权利、本事)也没有胆量去争取,故事原型的胡文海在煤矿转包之前也承包了三年煤矿,发过一笔小财。偏偏大海又是一个冲动耿直的人,肚子里藏不住话,遇事敢出头,他这人,像老虎。同村人说“大海,真是把你生的有点晚了,要是生在战争年代,你,可要混个开国大将来当当咯”,大海接上话,“诶,反正别逼我”。牛,“悍匪周克华事件“、冷漠、三儿;片头便是三儿骑着摩托在山路间盘桓,然后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掏出枪崩了三个,从头到尾,王宝强始终是一个表情,那表情比冰冷的子弹还要瘆人。镜头跟着三儿一路从北面的山西来到了内地四川,四川是个劳动力输出大省,青壮年男子外出打工过年要回家,三儿也一样,如果说回家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母亲的寿宴。寿宴结束后,亲哥哥明算账,礼金刨去成本,一厘不差的分成四份,甚至连几根烟都要点清,亲情如此冷漠。除夕夜村里人打麻将,几个大男人因为一点口角动手打架,一旁的三儿看在眼里,眼神里全是鄙夷。儿子在田边看着别家的烟火发呆,三儿拉过儿子,用手枪给儿子放烟火看,画面显得清冷而又暖心。周克华犯案后有人说他是报复社会,但实际上看他每次行凶的目标可以发现,他单纯就是为了钱。三儿在外“打工”多年,给家里寄了13万,这些钱,妻子点得很清楚,他讨厌亲友之间的冷漠,虽然自己已经默默接受,他鄙视没有出息的推牌九窝里斗,他选择的以一种非常暴力和冷血的方式去赚取自己的尊严,对他来讲,这世上,没有比抢劫来钱更快的路子了。他就像沉默的蛮牛一样,看似冷漠却有着惊人的力量,撞向每一个挡在他命运前面的人,直到最后。“你们要怪,就怪老天爷,有啥想不通的,就去问他”,三儿点燃三根香烟祭奠被自己杀的人。蛇、“湖北巴东邓玉娇事件“、无奈、小玉;2分钟,赵涛饰演的小玉被嫖客拿一沓厚厚的钱扇了整整2分钟耳光,宁死不从,小玉以一种女侠的方式掏出水果刀捅死了嫖客。从最初做小三被原配打,到后来洗浴会所做前台被要求服务,小玉的命运就如蛇腰一般细弱,如茅草一般随风飘摇,但无论周遭的境遇如何变化,她始终还是在默默承受,直到浴所被打,被刺激被胁迫后放抗。蛇咬人,一击也是致命的。贫富差距的出现和存在,为富不仁不端的新闻事件屡见不鲜,“我拿钱砸死你”,钱能砸死人么,能!而且能把人的尊严砸塌下!当整个社会被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洗脑时,小玉选择了倔强的反抗,无奈最终犯下命案。至于邓玉娇案的最终审判结果,有人认为是舆论绑架司法,但为何不认可这是司法的一次人性化尝试呢?贫富差距的出现和存在,为富不仁不端的新闻事件屡见不鲜,“我拿钱砸死你”,钱能砸死人么,能!而且能把人的尊严砸塌下!当整个社会被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洗脑时,小玉选择了倔强的反抗,无奈最终犯下命案。至于邓玉娇案的最终审判结果,有人认为是舆论绑架司法,但为何不认可这是司法的一次人性化尝试呢?鱼、“富士康跳楼事件“、绝望、小辉;小辉这类人,中国太多太多,沿海地区的制造业生产线上,初高中肄业内地离乡出来打工的人黑压压的一片又一片,操作线工作枯燥无聊机械式的重复着,人很容易麻木。沿海地区城市里的热闹先进繁华与他们无关,他们就像是玻璃鱼缸里的一条条金鱼,透过玻璃,仿佛外面精彩的一切就在眼前,但头撞上去才发现自己只身限制在这边缘的一角,无法逾越自己的宿命。网上的码农会自嘲自己赚的少买不起深圳的房,娶不上漂亮的妹子,相比较起来,如果说码农跪着赚钱,那小辉这类人恐怕是把身体嵌入土里赚钱了,杯水车薪的收入,在大城市立足他们想都没有想过,能够补贴家用,在老家盖栋平房已经是奢求。至于爱情,小辉曾经有过,但一切拉回现实后才发现是多么可笑多么飘渺,如果说同是这个阶层的女性还有选择,男性则要艰难很多,前几年网上听说农村娶个媳妇要8万8礼金,现在看来,那只多不会少了。傍晚时分,小辉刚给家里寄过钱,马上家里又打电话来要,母亲一句一句的质问“有没有在外面乱花钱”,小辉含着泪水说道“我也要吃要用要住啊”。第二天,绝望的小辉走出房门,站上女墙,一跃而下,用一种自我毁灭的形式终结自己的苦郁。这部电影,从剧本开始写的那一刻起,贾樟柯就应该清楚知道其在国内上映的渺茫,或者,这部作品本就是奔着国外奖项去的,况且此类题材在西方获奖也存在天然优势。回到题初,这部描述“中国社会发展到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底层人在遭遇到社会暴力和不公正对待后,做出违背道德和法律的反抗行为的故事”对国内观众该有哪些启发呢,片尾的那句“你可知罪”道出了一切,反观这四场悲剧,普通人在其中的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假如说大海的邻里同事没有对她嘲笑奚落,假如三儿的兄弟乡亲没有如此冷漠,假如小玉碰到的有钱人没有如此放肆,假如小辉的家里人不再伸手要钱,朋友们能够真心相待,结局可能都不会一样。普通人的言行像是压倒这四个人命运的最后一根稻草,重重的砸了下来。现实中,悲剧又何止这四个,我们对别人的嘲笑、冷漠、奚落、苛求……..也许是时候扪心自问一句“你可知罪”。
曾经听一个朋友,说起他们家乡一个大老板的事。这个老板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名下又有当地特别出名的酒楼生意。酒楼难免杀生,在中国佛教徒是不提倡杀生的,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老板找到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就是每天酒楼杀了多少生,就放多少生,算是弥补。于是,所有老板采购的牲畜,都面临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要么就是被杀,做成菜,变成利润,要么就是被放了,变成功德。这也让这门生意形成了一个很古怪的循环,一部分的生命,因为另一部分生命的死亡而获得了保全。我刚看完贾樟柯的《天注定》。这部电影是不可能在国内公映的。很不理解贾樟柯居然为此还头疼过,以我看他应该知道公映的请求肯定会被驳回,而屡次申请,应该仅仅是表明一个创作者应有的态度。这部电影蛮震撼人心的。而且,我发现这部电影所表现的世界,和那个杀生又放生的生意如出一辙。电影讲述了四个故事,全是底层人民的愤怒。那种愤怒几乎不加克制,四个故事的主角,每一个都具有强烈的报复社会并且自毁的倾向。我猜想,被老板杀生的那些动物,一定也异常愤怒,只是他们不会反抗。但《天注定》里,几位还都是反抗了,但两个死了,一个隐姓埋名变成了有故事的女人,还有一个不知所踪,但看那情形迟早也是个死字。这个片子里,所有人的荷尔蒙都被愤怒激发了,他们把自己的怨气尽情地发泄,就像便秘已久的人,突然发现括约肌失禁就可以拉个痛快,所以连裤子都顾不上脱了。这让这部电影充满了血淋淋的浮躁,但这种浮躁不是导演不行,而是现实其实更浮躁。为什么说这部电影肯定不会公映呢?一是因为太血腥,二是因为太现实。现实到什么程度?矿难、官商勾结、权利的霸道、乃至东莞服务……电影里还老拿牲畜的镜头提醒大家,有些人活着跟动物差不多。影片从一开始,林冲夜奔的那段戏,就在暗示,冤有头债有主。这么不正的三观,只能存在于现实中,不适合展现在电影里。话说回来,这些主角们的反击,到底有没有价值?当然有。因为他们,老板们就会收收手,做点善事积点功德。又要说回那个杀生放生的老板了,如果没有那些变成利润的生灵,就换不回另外那部分被放生的生灵。尽管,今天被放生的,明天可能又回来变成利润了,但它也可以换回另一条生灵。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这就是天注定!怎么从这样悲惨的命运里跳出来?很简单,成为那个老板,并且不忘做点功德。那些死去生灵教会老板的,就是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以前一直没看,这两天刷了两遍(对不起贾导,不是影院),很好看。有几个细节,仔细琢磨了一下觉得挺有意思。1,姜武演的胡大海,在被揍之后, 去了一个女同学家,那个女同学的儿子说他爸爸去打牲口了,姜武在内室抓住女同学的手,女同学说儿子在外面馁。。。姜武最后说,要比“万恶”,我能比谁都“万恶”,开始了GTA攒星模式,回头路过时开枪崩了一个打牲口的。2,胡大海拿枪对着会计,会计一开始很害怕,警车路过,会计就牛气直着脖子说朝这边打,然后悲剧了。。。嗯,会计是胡大海第一个杀的人。3,三儿从黄牛那买了三张火车票,但他不坐火车,整个片子里从没坐过,不是走水路,就是开摩托车,或者大巴在高速中段下车。过了这一段情节,张嘉译上火车时,水果刀给安检拦下来给了小玉。4,小辉去工厂工作的时候,有位管理出来鼓励小辉好好干,干得好可以去台湾总部参观,然后问小辉是哪里人,小辉说:湖南,你呢?,管理说:台湾。最后说下个人观点,中国需要贾樟柯这样的导演,也需要《天注定》这样的电影,嗯,很需要。
贾樟柯有点急,一锅上好的食材刚下锅没煮熟就端了上来,这就是我看完《天注定》的感受。起初他拍《天注定》,我非常看好,贾樟柯拍过《小武》、《三峡好人》,表明他有着深厚的驾驭这类题材的经验,但《天注定》观后,却没有《小武》等片的那种无力感,那种挣脱不了枷锁的感受了。仔细想想,《天注定》有些半生不熟。用社会事件为题材进行电影改编,本身就有需要勇气,也需要足够的魄力和难以上映的抗压力。但这些事件都是刚切好的生片,要想把它们融入一锅菜里,还要慢慢炖、慢慢蒸,直到它们彼此相容。电影有侯孝贤和北野武的影子,但很显然贾樟柯没有学到更深的层次,又或许真的是他有些急了,不愿去把故事好好沉淀、好好消化一番就拿来用了,这样不好,不扎根,不能紧紧立在那土里头。好的故事需要深深在土壤里埋一埋,好比做叫花鸡,荷叶包好了,埋一阵再拿出来时,扑鼻而来的是它周遭的气息。你所见的只是一只鸡,你却仿佛见到了那一片泥土,让你安心。《天注定》的致命伤就在这。大海(姜武饰)、三儿(王宝强饰)、小玉(赵涛 饰)这些人物都是取材自生活,但一个真正有血有肉的人物背后,有着的是不为人所知的曾经,是什么样的曾经给了这些人物什么样的体验,这个人物才能立起来。有时你不用把一个人的所有故事拍出来,但是你得在心里头、在草稿里把这个人物勾勒出来,也只有做好了充足的功课,旁人看到他的故事才会慢慢想到他的人生,他童年时经历了什么,他父母做过什么,他被人嘲笑时心里又是怎么想的?质感。同样是写社会、写生活,有质感和没有质感是不一样的。《一一》、《小武》、《盲井》这些都是有质感的,可惜的是《天注定》没有做到这一点,它的这些人物仿佛没有过去,也想不到他们的未来,我们所见的,不过是社会事件的重放,这是一种符号化的做法,创作不能符号化。观众都是感知动物,也许有人经历过这些故事,于是当他们观赏时,会联系自身经历产生共鸣。但更好的作品是,让一无所知的观众看着电影就能受到震撼,让他们产生共情,这种力透纸背的力量《天注定》显然还没能做到,确实有些可惜。电影挺不错了,但我觉得,我们需要对贾樟柯更加严格地对待。宗匠与宗师之间还有许多的路要走,但有时也许就差那么一点点。PiaPiaPia。PiaPiaPia。(欢迎关注专栏:。)
作,僵,唬,一个豆友的评价,我觉得很中肯。
暴力之刃的两面:《牯岭街》与《天注定》《天注定》下载的流出,使其在国内公映与否顿时无足轻重:毕竟,该看到的都看到了,不该看的即便上映,也不会去电影院花一分钱。贾导也毋须捶胸顿足,《天注定》的成色,不会取决于内地上下浮动几千万的票房,而是存乎于未来电影学学者执笔21世纪中国电影史时的字里行间。我甚至不禁多想,或许在将来中国版的《光荣与梦想》中,《天注定》都会是不容抹煞的一笔——它直面言说暴力的存在,追根溯源历史的阴影。难能可贵,在目睹这二十馀年光怪陆离之乱象下,仍有未曾失语之人。拿《天注定》与上世纪90年代杨德昌导演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作比,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两岸自49年后殊途,却一同见证了极权到威权的转变,借用彼得o海斯勒在《江城》中的一句话,稍加改动——在这里,权力无所不在,暴力随处可见。     《天注定》里充斥的隐喻昭然若揭——途经主席打车像时三轮车上的圣母玛利亚、“不堪命矣”的拉车老马、两岸繁华与破败的划江而治,漫天焰火下的一声枪响,一厚摞人民币刷在脸上的耳光、会所里制服包裹着的肉欲横流,响彻军乐伴奏下列队走过……其间做旧成六七十年代北京开往长沙专列里的那场角色扮演,足以让人瞠目,暗自为锋芒毕露的贾导捏上一把冷汗——李志的《青春》歌词里有句:XXX他还没有那火化/ ……阴魂还是那不散。在一个不许联想的国度,不许上映,实属必然。无论原因如何,被禁止永远是一种没有授勋仪式的荣誉。    很多批评的声音将《天注定》和余华的新作《第七天》作比,指斥全片自始至终停留在社会新闻浅层,不过是取悦外国观众和影评人的猎奇之作。私以为观者显然有意无意忽略了贾樟柯插入的那两段晋剧的主题——林冲夜奔与苏三起解。如你所知,《天注定》的英文片名A Touch of Sin(一缕罪念)是致敬胡金铨的《侠女》A Touch of Zen(一丝禅机),许多次在各种场合的访谈里,贾樟柯都表示《天注定》是现代背景下的“武侠电影”。与金庸确立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不同,《天注定》承续的是《水浒传》的背后逻辑——逼上梁山。姜武饰演的“大海”在遍尝体制内寻求解决的冷暖后,方才反应过来,问题的“解决”就在那杆裹上虎皮图案盖布、寒光凛凛、杀气腾腾的双筒猎枪:子弹面前,任何话语,苍白无力;王宝强饰演的持枪杀人抢劫犯在年三十点上三根香烟,遥拜死在他枪下的冤魂,口中念念有词——“你们要怪,都怪老天爷。有啥子想不通,都去问他”,与林冲当年为上梁山,纳投名状别无二致;赵涛饰演的小玉在怒刺用强意欲不轨的人渣后,出现在电影的结尾镜头,原本木然的脸因响彻的“你可知罪?”而近乎失控。千百年来,自上而下的暴力稀松平常,官逼民反的定律依旧通行。民如蝼蚁,于顺民与暴民间游移偷生。于是自下而上的暴力显得如此之突然,如此之剧烈——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如果说《天注定》的缺憾,那可能就是第四个基于富士康“八连跳”而改编的故事在全片中有些失调,更多的篇幅还是留给了暴力的阳面。由此与《牯岭街》相较,杨德昌则是选择冷静到近乎沉闷的四个小时,如一把精准的镊子一般,将日常生活潜流里暗伏的暴力因子一一挑出。彼时对岸的大陆,武斗浪潮野火燎原一发不可收,而东南一隅的这个小岛上,白色恐怖却像癌细胞一样徐徐蔓延,扩散至社会肌理的每一处、每一寸。“小公园”和“山东帮”的火并,小四刺给小明的那一刀,其间的暴力与其说是反抗,倒不如说是绝望,这是暴力的阴面,纯真的自戕——《牯岭街》全片最暴力的镜头,其实是夜深人静时,一辆接一辆压过的坦克车——碾碎了一代人的青春。
首先声明,我在网络上看的天注定。如果该片在院线上映,我会买票再看一遍,以示对创作者的尊重。
天注定的英文片名a touch of sin,翻译为中文意思是一丝恶念。据贾樟柯本人的表述,这个片子是 “现代侠义电影”,着重构建古人与现代人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纽带便是“侠义”。但什么是贾导心中的侠义?说实话,一直到片尾,我都很茫然。对于一个不到十岁就看武侠小说,随着幻想中的江湖长大的人来说,居然没看出片中的侠义之所在,想不通呀,想不通。
侠义是以暴制暴吗?是如贾樟柯所言的 暴力是弱势人群夺回尊严并且维持尊严的最快、最直接、也是唯一的办法吗?
片中第一个关于矿工大海的故事,个人觉得很真实,真实得你可以触及。像这样的人,在中国多少村庄中都存在?反抗不公,反遭暴打,最后自己沦为暴民,极其血腥的开枪杀死了周围他认为的坏人。其实有些人是无辜的(如会计老婆),有些人只是看客而已,只不过添油加醋的多说了两句话,但仇恨和愤怒一经激发,便不可遏止,正所谓杀人会杀红眼。在这个故事中,大海投诉无门,没人伸张正义,国家机器被虚置,弱肉残食之下,惟有暴力才能解决问题。但这是侠义吗?没有是非观的暴力屠杀不是侠义。毕竟现代社会的中国,与古代的对话不能这么简单地进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现实的无奈,但容我说一句,导演诠释的是黑暗给了我黑暗的眼睛,我将用黑暗的范式将罪恶进行到底。无关良知,无关法律。
片中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冷血杀手的故事。他会跋山涉水回家,庆祝他母亲的生日,同时保持行踪不定,即使是老婆,也不知道自己的丈夫从哪里去回,去向何方?他毫不留情的杀人、抢劫,当然对试图抢劫他的人也不会手软,立斩之。看这个故事会莫名地心生寒意,只是无辜的路人而已,谁知会遭飞来横祸?从银行取钱推门而出,谁曾想遇见的是死神那狰狞的面目?谁来保障我们?谁来保障这社会安定的秩序?贾樟柯眼中的江湖是手段高明者的乐土吗?没钱就抢两个钱来花花,维持逍遥自在的生活?武侠小说中一般会营造一个快意恩仇的世界,而对主人公财产从何而来,通常绝口不提,好像他们天生就不缺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现实很残酷,但面对这冰冷的事实我们能做些什么?与第一个故事一样,无是非观,几乎是纯白描的手法,法律和代表正义的公权力缺位,杀手不知去向,而那些死去的人恐怕只能向天讨还公道了。
片中第三个故事, 是一个小三的故事,套用了邓玉娇案的内容。 小玉是“夜归人”桑拿的服务员,先是被情夫的老婆揍了一顿,后在工作场所遇到两个凶悍的歹人强迫要求其“玩”一下,出于屈辱、出于自卫,她出手刺死了对方,拿着血淋淋的刀在黑暗中游走,最后选择自首。对强权的反抗,对令人窒息命运的绝望集中体现在小玉扭曲的脸和滴血的刀上。那些被污辱,被欺凌的弱者啊,强势出击去剥夺恶的生命,不代表你正义在手,获得救赎。所幸她选择自首,这是我在片中看到的唯一的亮色,这也是一个理性的人能作出的最好选择,至少将获得解脱,卸下沉重的负担,拥抱新的生活。片中第四个故事,是一个打工仔的故事。流水线上的小辉,违反工作规程窜岗,不料祸起萧墙,连累工友受伤。为逃避付给工友的误工费,他来到东莞的夜总会谋生,遇到了漂亮的同乡并爱上她。但同乡是一三陪女,且有一女儿三岁。感情上遭遇重大创伤的小辉再次换工作,来到某世界五百强台资企业打工。打工收入不会高,工作疲累不堪,又遇家里人打电话催要收入,小辉的烦躁与愤懑可想而知。以前受伤的工友找到他要报复,扬起的铁棍却未落下。所有这一切负能量充斥着这个幼小的心灵,无法自拔,选择死亡。当他从宿舍楼上跳下来的时候,那么平静,那么无辜,一个年轻的生命就此陨落。这是一个弱肉强食江湖中老实人的宿命吗?他没有资源,没有本钱去争去抢,那么就只能绝望的对命运屈从,被碾压成泥?综观这四个故事,我没有看到侠义,没有看到人应有的尊严,只有冰冷的现实,无处可逃,无从解决,充满了绝望的宿命感,这大概是片名起名为天注定的原因吧!但是,我们每个在现实生活中的人,怎么可以对这一切如此冷漠?模糊了价值判断,失却了寻求正义和尊严的勇气,只是告诉大家,这就是惨淡的人生,这就是淋漓的鲜血,那么有谁能保证,明天的你不会成为在某种场景下待宰的羔羊?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所以,容我不成熟地指出这部电影的价值和不足:价值在于其以纪实的手法讲述了一段我们不愿提及、正视却真实的故事,这不是锦衣玉食的童话,这是在中国发展的某一社会时期所集中迸发出来的恶。这样的勇气值得肯定,这样的电影在中国绝不多见。愚昧与暴虐的村民,夺命而不眨眼的杀人者,强权的颐指气使,对弱小者希望的蔑视,都是我们这个社会真实存在,但又不愿去面对的疮疤。电影将视角对准了弱势群体、边缘地带,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再现了这一切,提出了问题:这一切是怎么造成的?是谁的错?难道还要问老天爷吗?如果人人只是看电影的观众,而不去思考这一切,不去出一份力,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份力去改善周围的环境,去珍惜我们该珍惜的,去尊重我们该尊重的,去维护我们该维护的,去捍卫我们该捍卫的,那么有一天当我们面对不公时,天注定我们都会成为悲剧的主角。所以请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力量,相信正义,相信法律,相信黑暗不是社会的常态,相信阳光会普照大地。而现在的中国将以审视与反思的角度来进行它与古代侠义江湖的对话。再说不足,不足之处在于电影的诚意度不够,视角偏颇。随处可见的动物隐喻,几段民族色彩浓郁的戏曲唱段,在我看来虽是专业的电影语言,但也不乏炫技的嫌疑。我更想看的是导演好好讲一个故事,而不是为增强表现力或内涵,过多使用雕琢或堆砌的手法。影片充斥着对暴力美学的欣赏,加重了东方元素的运用,毫不留情揭示黑暗面的同时隐匿了价值判断,这使我有理由认为,这是一部为戛纳而定制,或更符合戛纳审美趣味和要求的影片。(事实上,贾导近年来在获取各类西方电影节奖项方面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以下摘自百度百科贾樟柯篇:贾樟柯于2010年创办“添翼计划”,旨在助推新导演成长。贾樟柯除担任监制,并是这些作品的主要投资人。该计划实施至2013年来,推出的四部影片都获得了国际认可。)这么做无可厚非,但不可避免会带来问题。虽说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不是一回事,但有选择地对实际的状况进行裁剪,放大某一点的效用而无视其他,尤其是放大黑暗的力量与挣扎的无力,会不负责任地造成误导。事实上,大海的原型胡文海,杀手三儿的原型周克华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小玉的原型邓玉娇被当庭释放,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也促使国家更注重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这说明社会正义感一直都在,调整社会关系的法律一直都在。也许一时它们沉默了,但历史和现实无数次地证明这点:正义会迟到,却永不会缺席!影片模糊了是非判断,三段穿插的戏曲片段林冲被逼造反,白蛇传及苏三起解与现代故事共同交织营造世世相传的宿命感,但不得不说,这一视角是有问题的。暴力能为弱者赢得尊严吗?暴力是否是走投无路之下唯一的选择?当然不是,如果现代社会仍停留在“匹夫之怒,血溅五步”的腐旧侠义观上会走入歧途。毕竟,江湖,只是个传说。曼德拉之所以能蠃得全世界的尊敬,不是他以暴力革命的方式争取黑人的自由,恰恰是他后来选择了和平之路。在影片主题上的冷漠、狭隘、偏颇,缺乏亮色使该片尽管现实感强,制作精良,成佳片不过分但成经典难。最后,如果该片公映,请不要带未成年人观看。重口味的暴力,对社会黑暗面的展现而无引导,不利于小孩子形成正确三观。不知是不是多虑了?
贾樟柯无疑是国内最好的导演之一。罪看《天注定》,想起贾樟柯的第一部电影《小武》。感觉后者更适合叫“a touch of sin”,前者叫“a touch of guilt”。虽然都可以翻译成罪,但意义不一样。sin是人心里长久以来不曾熄灭的小火苗,是波德莱尔笔下的恶之花,植根于深深的土壤,生命供给她养料,呼吸、生长、与灵魂相依相偎,是在亘古就孕育成熟了的,会随着风忽明、忽暗、忽动、忽静,时而温热心灵时而摧毁灵魂,但她不会、不曾消失,是我们自出生以来一直伴随的一部分。而guilt,借用一段话,他不是生命的“natural outgrowing”。他的棱角太分明,根太浅,生长太快,不具备sin的柔韧和活力。最重要的一点,他虽然如影随行,却不是与生俱来,他产生于人与人的社会交往中,所以是社会性的,从属于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未曾社会化的人会sin,却可以没有guilt,就像现实生活里大部分的孩子。《小武》对人心里那明明灭灭的小火苗描写的特别好!不多的对白、简单的人际关系、听着就能哼起来的流行歌曲很容易让人有代入感,于是我们可以感受到小武内心微妙的变化。他给发小小勇送红包时候两个人对着抽烟的长镜头,心里的老虎抬起头又被按下去,再抬头再被按下去。小武和梅梅坐在床上,梅梅唱王靖雯的《天空》,外面马路上汽车大声喇叭鸣的响亮,屋子里却是安静的,心里的老虎沉沉睡了。回家发现母亲把戒指给了二哥的女朋友,大怒,被父亲挥舞着棒子赶出家,这是干柴烈火,在心里噼里啪啦的烧起来。最后被手铐铐在电线杆上,蹲在路边,众人围观,是在牢笼内走不出去的病虎。《天注定》关心的不再是人心里的火,而是定罪。你可知罪?谁有罪?谁可定罪?定谁的罪?这是guilt的问题,不是sin的问题。所以这个“罪”只能是相对的、开放的、和无解的。大海杀了14个人,包括不相干的人,可他认为自己为民除害,何罪之有?小玉杀了侵犯她的,而“你可知罪”的责备却在耳边越来越大声。正因为这个“罪”的开放性,《天注定》可以容纳极多的意象、符号、隐喻和诗,挑战的是观者的分析能力、知识水平、和想像力。但观看《小武》就不需要这些,只要耐心的看完,每个人都可以感受的到那些画面所传达的意思。天第一个故事,大海进到车间,大家都在吃面,大海坐下来,和两个人调侃村长和厂长贪污受贿的事,其中一人说到,“大海啊,你要生在战争年代,可以当个开国大将!”不过过了一刻又说:“当时的煤矿没承包给你,要是承包给你,你还不是一样样的?” 第二个故事,王宝强年三十拜鬼,点上三根烟,祭拜在片头杀的那三个人:“你们要想不通,就问老天爷去。”第三个故事,小玉被原配追赶,逃上江湖艺人的车,车里有蛇和美女,江湖艺人在外面吆喝着:“姻缘天注定,看灵蛇看美女。”第四个故事,“小小鸟”和女孩去放生金鱼,女孩说:“我们要多做善事,来生才能得到解脱。”“天”在《天注定》里其实是缺席的,所以人可以自由的“犯罪”和“定罪”。中国文化里的“天”烟火气最重,“老爷”中间加个“天”,就把这高高在上的权威驯化了,落入凡间的精灵,“天”原来就是个老爷!他时而是人,时而是鬼,时而在天上待的闷了往人间走走,时而走着走着就乐不思蜀回不去了。天庭就是人间的朝廷,玉皇大帝就是人间的皇上,反抗天庭到头来还是反抗地上的制度。老爷欺压小姐,小姐要造老爷的反,朝廷不义,苍天当死,黄天当立,这是中国民间戏曲里面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突显这一主题的白蛇传被安排在大海和小玉的故事里,在大海那里是小饭馆里几个妇女排练的晋剧《断桥》,在小玉则是电视里永远都在重播的《新白娘子传奇》。谁是天?天是不义的贪官,是耍流氓的猥琐男,天理是猎枪和刀,天既不仁,就当替天行道。王宝强那里更没有“天”。老天爷是个托辞,给冤死的鬼一个去处,上一柱香,拜一拜,让老天爷给你们说法,人间的世界没有说法没有天理,好像士师时代的以色列,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小辉和女孩请来的佛像在车外面淋了雨。车里面,女孩告诉小辉,欢场无真爱。老天爷不管今生,那就托了金鱼去找来生。诗场景一:大海在饭馆里剥蒜、吃面。中心构图。背景音乐是饭馆内妇女练习晋剧《断桥》。大海在小饭馆靠窗的窗子下的吃蒜,贴瓷砖的窗台,窗外开始飘起雪来。场景二:雪越下越大,大海骑着摩托的几个场景,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面向摄像机,还是中心构图,引出警车、乌金山、毛主席雕像、圣母圣婴画像。场景三:马、修女、警车。获得自由的马拖着车子逆光跑到马路上,经过两个修女,一辆警车呼啸而过。马拉着车缓缓走过镜头。令人想到塔可夫司机的电影。场景四:除夕夜,王宝强跟儿子说,我给你放个炮吧。然后朝天鸣枪,镜头突然推开,重庆的夜空烟花似锦。群众众生相:山西煤矿外被检查身份的外地人;欢迎董事长的村民;渡轮上坐船的人;给母亲过寿的村民,看戏的人,还有《小武》里面看热闹的人……贾樟柯早就开始关注围观了。动物老虎、马、蛇、金鱼、鸭子,自杀的动物,杀人的人。日常的暴力,诗意的暴力。看了淡豹这篇"&日记才知道原来这些是杨键的诗啊!选了最喜欢的一首,作为结尾吧,更多的诗见以上链接。《小镇》在船舱里,收音机里传出演奏《江河水》的二胡的声音,那种人的淤泥似的清凉的痛苦,已经不再有了,有的只是欲望失败后的垂头丧气。在一个叫“三五斗”的茶馆里,三、四个农民像几具干尸,围坐着一张牌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互相躲开,再看,眼睛再躲开。这里什么也没有剩下了,这里的寂静不是寂静,而是一种勒索后的疲惫。在深而又深的胡同里,一个被狗绳子牵着跑的人,从没有认识到它是一个被狗绳子牵着跑的人,虽然这是一个淹到水里的小镇,但也没有几个想办法望外面跑的。
刚写一篇影评索性贴来
《他们用肮脏的枪切腹自尽》
车站、码头、舞台、枯黄的山峦、衰颓的小镇、远方林立的楼丛、咿咿呀呀的广播、沉默不语的主角走过灰白一片的人群、会深呼吸的长镜头不动声色一一扫过朴实的脸,庞大工业背景下小人物与环境的对立、与命运的相依为命,还是那个熟悉的贾樟柯,他回来了。    距离贾樟柯最近的一部剧情片《二十四城记》已有五年,这段时间内中国最显著的变化来自于“微时代”的到来,我们卷入海量的网络信息中,在微博上每个人都是发言者,喧嚣热闹,热点新闻一浪接一浪,似乎所有人对公共事件有着空前的社会责任感——或者说是对于自己被排除在公共事件之外的恐慌。在信息爆炸环境中,一起起矿难、凶杀、医患纠纷、强拆、城管暴力执法的报道不断冲刷我们的愤怒和同情,直至把这些变成多次重复后的垃圾信息,变成一种过时的无法以引起人们兴趣的普通符号。 当潮水退下后一具具触目惊心的尸骸早已无人过问,正如马航飞机失联后群众不再热切关心昆明的恐怖袭击,这世界变化的太快,目不暇接,来不及反思。贾樟柯在这部电影里将这些重复出现的事件做出了一个速写,直面苦难,带领我们对逐渐淡去的记忆反刍。    《天注定》聚焦于近年来曾经轰动一时的社会事件,呈现了几位主人公毁灭的故事。生活在山西乌金山的农民大海(姜武饰),不满于村里官商勾结贪污村民财产的恶行,三番五次讨说法碰一鼻子灰,甚至被老板的手下当做“高尔夫”来打,最终提起猎枪快意恩仇;大海的工友在开往重庆的船上遇到过年回家的重庆农村青年三儿(王宝强饰),三儿对庸俗平淡的家乡生活兴致索然,只向往佩带手枪行走江湖的生活,一次杀人抢劫后三儿搭上去往远方的大巴,中途下车,消失在茫茫夜色里;与三儿同车的一个广州服装厂的小老板,他的情人小玉(赵涛饰)是湖北按摩院的前台,小玉希望和情人确立关系却被他的妻子狠狠教训、在桑拿房里被客人羞辱自卫杀人;小老板服装厂里有一个普通的湖南青年小辉(罗蓝山饰),为逃避工友的生活费来到东莞夜总会打工,邂逅同乡的三陪女却爱情梦碎,在生活的压力下跳楼身亡。这些无一例外都是对昔日热点事件毫不隐讳的艺术重现:胡文海事件、周克华事件、邓玉娇事件、富士康跳楼事件。 无论是山西、重庆、湖北、东莞,祖国的大江南北总有一群人在分享着相似的人生。    与诸多前作相比,令人惊异的是这部电影一开场便是突如其来的暴力——乃至无节制的暴力,一发致命,干脆利落。贫穷与暴力天然双生,贾樟柯以往电影中悠长的痛苦在这里得到爆发。不变的影像风格依然是标志性的长镜头与跟移拍摄,长镜头在贾樟柯的电影里再一次作为一种艺术态度出现:不玩花样,不加隐瞒,最大限度的再现生活的,尾随其后的眼睛安静残忍地凝视着他们的人生,不管是被打、被辱、遭遇种种不幸,镜头丝毫不避讳,静静看着,这样完全与生活重合的缓慢调子使人混淆什么是虚构什么是真实,就仿佛关在画框里的是我们,我们被画框困在密闭的透明空间里,喘不过气,看人来人往,他们若无其事沿着天注定的轨迹慢慢沉沦,我们却什么都做不了,甚至他们都未曾注意到我们的存在,而时间不紧不慢流淌。    在这样的叙事基调下,影片对社会现实做了一个压缩式呈现,同切入角度的文艺作品很多,但与其相比《天注定》最值得玩味的是,贾樟柯并未将几位主角置于道德完人的高台之上,恰恰是不加修饰的描绘了每一个普通人:大海不讲理、冲动,邮局小姐告诉他寄告状信要把地址写清楚,他与生活中无数满怀盲目的正义感的农民一样,固执地认为邮局小姐与焦老板他们是一伙的,他杀人的行为真的是完全的替天行道吗?未必,会计的妻子,嘲笑他的门卫、鞭打老马的人绝不是十恶不赦之人,大海的行为更大程度上是发泄私愤的“比焦老板他们还要万恶”。小玉无辜被客人羞辱,可她也并非是完全纯洁无公害的,在此之前她的的确确是不那么道德的小三,这矛盾的两面聚集在同一个人身上,使得观众的同情并不加以泛滥。小辉有着小聪明,为逃避责任跑到东莞,在娱乐城认识莲蓉,莲蓉问他名字好记吗?他油嘴滑舌地说“好吃”,他同时也内心脆弱,爱情受挫,母亲的唠叨,工友的追债便使得他跳楼自尽。看惯了戏剧的我们不免觉得这个处理略显生硬,因为这些似乎并不是多么深重的苦难以至于把足以人逼到绝境。然而戏剧里的不真实,在生活里恰恰是真实的,对二十来岁的年轻小伙而言,爱情的失意、家庭的压力、生活的困顿往往是比天还大的事情,往往就是一瞬间想不开,死了就是死了。贾樟柯呈现了一个普通人离毁灭有多远,这便区别于“主旋律”的作品,在这里贫穷苦难的人不一定都是绝对意义上的“好人”,并不一定会激起其他人一边倒的同情怜悯,他们只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甚至缺点更多。    我认为最具有生活质感的是第二个故事。因为开枪有意思,待在村里没意思,出去抢包,让人帮着看包,换蓝色外套,尾随,砰砰砰爆富婆的头,抢了包装在黑塑料袋里扔掉,跟个没事人一样回去拿包,真像上了个厕所。没说原因,没提结尾,很可能也没人压迫,没受什么不公正待遇,只是为了好玩——开枪多好玩呀,和有钱人放烟花炮竹一样好玩。影片恰恰是用三儿这个村庄里追求不一样生活的“文艺青年”,反衬出了祖国大地上千千万万贫乏的村庄。近十年城市化建设飞速发展,大量村庄里的青年人去往沿海地区务工,广阔的土地上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妇女儿童,一年里单调无趣的生活只有在过年时有所改变。精打细算的兄弟分财产内务、过年时热闹的麻将室、对卖淫态度的稀松平常、毫不客气的言语、一语不合粗鲁的大打出手、围观群众看热闹的煽风点火,贾樟柯捕捉到了许多真实的农村生活细节,麻将室打架的一场戏尤其精彩,寥寥数笔描绘了一个当代农民工村落的生活截面,我们每一个人多多少少都可以回忆起某些遥远的似曾相识。三儿则与平淡无聊生活里的同乡们相反,是“梦”的一个实现。在没有太多文化的农村里,人们对感官刺激的渴求是强烈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香港的枪战片在千千万万的小城镇与农村产生过巨大的影响,那时候人人都羡慕荧幕里戴墨镜持枪的黑社会老大的英姿,可生活毕竟还是压抑无聊的,谁也不是英雄,现实里还是得去辛苦做工,得去用身体和苦力混一口饭吃。三儿用枪给儿子放烟火,浪漫主义的令人伤感。    对中国电影来说,贾樟柯最大的贡献便是在银幕上呈现了一个熟悉而缺席已久的小城镇生活。值得注意的是电影里的“群像”,镜头中与主角一起生活着许多一语不发的人,他们有人为一袋白面满脸谄笑敲锣打鼓、有人在工厂没日没夜劳作、有人在桑拿房半梦半醒等着被叫号、有人因不肯交过路费被打......电影的四个主角本就是这些茫茫人群里的一个普通存在,摄影机画面之外又该有多少故事?“天注定”仿佛上帝视角的强烈宿命感,给这些底层努力生活的人与他们的生命做出了一个注脚,他们是中国占据比例最大的一群人,也是面目不清的一群人。生活的各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身影,然而他们绝不会是生活的主角——甚至连戏剧的主角也不是,银幕上描绘的大多数王侯将相的梦幻,他们的生活似乎乏陈可述。这便是我们千千万万分不清面孔的小城镇,大时代下的小城镇,有这样一群人存在。    如果把整部电影当做一个结构统一的整体来看,内部逻辑上的递进令人哀伤。中年农民大海喋喋不休端起猎枪横扫村里恶势力,青年农民三儿遇到看不顺眼的人拿起手枪一枪崩掉,瘦弱的小玉掏出水果刀将侮辱她的客人刺死,还一脸孩子气的小辉面对压力拿着铁棒找不到发泄的对象跳楼自尽。一系列故事的主人公越来越弱小,手里的武器越来无力,由伤人逐渐变为伤己,如一株老笋掰开层层坚硬的外壳露出最稚嫩的芽。    当愤怒找不到出口时悲天悯人的正义只能诉求于毫无节制的暴力,当被生活逼迫的无路可走时拿起武器却找不到目标只能将枪口对准自己。有这样一群可能一辈子也进不了电影院的人,杀别人也好,杀自己也罢,正在毁灭自己的生活,正在用肮脏的枪切腹自尽。一个普通人离毁灭有多远?我们真正了解过他们吗?我们真正关心过他们吗?还是仅仅当做标榜自己道德真善美的谈资,在层出不穷的公共事件中表达自己的悲悯?    影片结尾,小玉来到故事开始的山西,苍茫的黄土地上风沙肆虐,古老的城墙下,人如尘芥一粒般渺小,生生死死,无从说起,天注定。天——这本身是一个巨大的隐喻。   “苏三,你可知罪?”    ——你可知罪?    台下一张张脸,沉默如谜。   “一万匹脱缰的马,在他脑海中奔跑。
有没有人像我一样 觉得其实这部电影的种子流出 是有意为之。。。因为国内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上映的否则就给了那些事件以反思 告诉我们要直面压迫贾老师是在做不得已的善事
常言道,三分天注定。除了一些暴力美唬人之外,其它并无亮点。四个时事片段拼接在一起着实显得牵强,不取名天注定都不好命名了,微博玩多了贾科长。好好的导演,偏往公知方向发展,和余华一样,有投机献媚之嫌。
贾樟柯是一个非常原生态的人,不了解山西的人,很难了解贾樟柯。要理解这些,小武是必须看的,我觉得当时贾樟柯的水准就是导演界的民科,但这部电影里的山西小县城,是纯天然的,里面的人物,是纯天然的,贾樟柯的拍摄,也是纯天然的。这就是贾导演出生成长的地方。我很想写写山西,这是个非常复杂的地方。不过受限于贫瘠的感知能力与粗糙的修辞,一直无法下笔。贾樟柯只有拍山西的时候,才能发挥他土气的天赋,如果敏感一点,就会发现天注定姜武主演的第一个故事和其他几个完全不同,那是个有根的故事。但贾樟柯把这个故事也讲砸了。当然,天注定是一部烂片,根本问题是导演的水平根本支撑不了他那宏大叙事的野心,他的野心是通过两个小时展示当代中国底层的困境,这注定是一个不能完成的任务。天注定里面的四个故事,单拎任何一个出来都是绝佳的题材,可他把四个放到一起,却注定拍成幻灯片。
私以为贾樟柯有点像格瓦拉,粉饰了一些悲情英雄的意味,而《天注定》更因多舛的命运而被粉丝们神化了。说句题外话,当年我也是第六代导演们的追捧者,但随着观影量的增加,变成好莱坞电影的忠实拥趸,又因为职业原因非常注意故事性与商业性之后,渐渐觉得他们更像一群叛逆的少年。把焦点聚集在边缘群体的身上,关注底层大众固然是好,但却常常陷入用悲情和怜悯来换取掌声的怪圈,而忘了电影本身。摘录一段我观影后的体会,从影片故事上提了一些看法,完全是个人体会,片面谬误之处多谅解。《天注定》获得了戛纳最佳编剧奖,但电影是一门缺憾艺术,不完美很正常,所以,我就班门弄斧一下,说说自己对剧本的一个看法。好话不多说了,遍地都是,我就想说一点:剧中所有主要人物的动机都不足,处理得太潦草了。我知道这几个故事都来源于真实案件,看完影片后也专门查了一遍。但我看的是电影,电影面向的是大部分不知情的观众,所以,这些人物也就是戏剧化的人物,要符合戏剧逻辑。好莱坞有大把大把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但我相信没有一部是完完全全照搬真实情况直接呈现的,而是加入了很多戏剧性,让人物的发展顺理成章。什么意思呢?这样说吧,现实生活里充满了突发性,比如我特别失意,喝醉了,有人骂我,一时兴起我就把那人给杀了。这件事在生活里不稀奇,但也没有普遍性。几亿老百姓都有喝醉酒的时候,但可能只有千万分之一的人会过失杀人。所以,这不是一个普遍现象,在影片里得有个圆得通的动因,没有普遍性的动机放到主角做的事件上,观众会产生疑惑。下边我逐一说说这个问题在每个故事里的表现。姜武的故事来源于胡文海案,就算现实里,胡文海也是多年上访,常年被欺压才最终杀人的。影片只用台词交代了一下他奔走相告已经十四年了,同时,也说明他已经忍了十四年了,突然就因为老总找人打了他一顿,被村里所有人嘲笑,就立即把老总和村长等人给杀了,这也太无厘头了吧?!作为观众我只能说这个剧中人物的精神有问题,叫他老高也得死,是不是得躁郁症了?……真实事件涉及上访,影片里确实不能提,但如果加入一个逼迫事件,比如坏人害得他家破人亡,被逼入绝境了,是不是就好点了?王宝强对应周克华案,我特别想问创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态度是什么?只是当一个新闻事件来重现吗?现实里他就是个狂徒,除了杀人抢钱外没有别的嗜好,那你也起码把他的这种嗜好给展现出来啊。你看所有变态杀手的电影都有个套路:他过去的生活造就了现在的扭曲心理。俗套归俗套,但符合戏剧逻辑,观众能相信。影片里你就拿出那么一个杀人抢钱的片段,展现——只是展现了一下他的家人都是谁,就完了。最后,人物的落点要不是导演用牛这个贯穿始终的牲口隐喻给升华一下,我真的不知道这个故事想表达什么诉求。赵涛对应的是邓玉娇案。我想说这姐们也太暴躁了吧,人家拿钱砸自己脸,忍不住就把人给捅了?我还是说我相信现实里没问题,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有的人做事情就是偏激。但电影里这是主角啊,是饱含情怀,代表千千万万某个大众群体的主角啊,这个人一定不是随随便便就做出一件惊天大事的。你稍微从现实里升华一下,那两个领导真就脱了衣服要霸占她了,再杀也不迟。至于东莞小哥对应的富士康跳楼事件,就因为爱情观被毁,妈妈催要了一次工钱就跳楼了?!自杀的动因绝大多数都因无望的境遇或巨大打击造成长时间抑郁而引发,你让我们真正有过自杀念头甚至行为的观众怎么信服?想想《逃离拉斯维加斯》这部电影,它用了整整一部影片才铺垫出凯奇的覆灭。当然,受制于篇幅,每个故事不可能把每个人物的过去都交代清楚,但创作前已经确定了分段式的叙述手法,就更应该想清楚每个故事的完整性。那是否在现成素材的基础上稍微做些变通呢?好莱坞改编自真是事件的电影都会艺术加工,而本片自始至终就没提过改编自真实事件这茬儿,给人的信息就是几个电影故事,那么创作时就更应该升华一下了,加入几个关键事件点,把人物逼到绝境再爆发,恐怕就好多了。最后,举个小例子收尾。《肖申克救赎》里,如果典狱长不杀了汤米,而断送杜弗伦洗冤的唯一希望,而是杜弗伦就为了越狱而直接越狱,那这个人物和事件的力量就差远了。最后的最后,吐槽一句,赵涛那发型真的是……不忍直视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线杆被炸毁一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