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课文朗读一次多义详

《五柳先生传》一词多义-免费语文教学资源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五柳先生传》一词多义
作者: &&加入日期:11-02-24
  1、许 处所,地方: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表示估计,左右、多: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与朱元思书》)  2、以 把:因以为号    凭借:以此自终  3、之 代词,他:或置酒而招之      助词,的:无怀氏之民饮  黔娄之妻有言  4、言 说,说话:闲静少言      言语,话:黔娄之妻有言  5、其 代词,他,第三人称代词:亲旧知其如此      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6、如 如……的样子:晏如也      像:亲旧知其如此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浙ICP备号&> 文章正文
原文|翻译/
五柳先生传一词多义: 1.以:1、因以为号焉 [介词,把、用 ] 2、以此自终 [凭借 或连词,不翻译] 2.之:1、或置酒而招之 [代词,他] 2、葛天氏之民欤 [助词,的] 3.言:1、闲静少言 [说,说话] 2、黔娄之妻有言 [言语,话] 4.如:1、晏如也 [......的样子] 2、亲
------分隔线----------------------------
|| 文言汉语网版权所有 2013 Powered by五柳先生传复习题
《五柳先生传》复习
本文塑造了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过于清贫,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
一、文学常识
出处: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本文视为作者的自传,以第三人称,从五柳先生的身份和称号写起,重点描写了他的生活、性格特点。表达了作者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来取得富贵,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情感。在写法上多用否定句,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以及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是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二、重点点拨
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辄,就。
其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不求甚解: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在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B古今异义:
①造:往、到,造饮辄尽;今常用于“创造”“制造”等义。
②赞:传记结尾处评论性文字。今常用于“赞美”、“夸赞”等义。
一词多义:
①以:把,因以为号焉;凭借,以此自终。
②之:代词,他,或置酒而招之;助词,译为“的”,无怀氏之民欤?
③言:说话,说,闲静少言;言语,话,黔娄之妻有言。
④其:代词,他,亲旧知其如此;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⑤如:…的样子,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像,亲旧知其如此。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省略句:①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
②因以为号焉。(应为“因以为号焉。”译: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
倒装句: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译: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于贫贱”“于富贵”介词结构后置,译: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D翻译: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译:已经醉了便回家,没有留恋之情。“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留;表现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五柳先生传》同步练习
一、基础练习
&1.本文作者_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时期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诗人。因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不满,任彭泽县令八十余天,便宣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辞官归隐。卒后私谥“________________”。世称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
⑴每有会意(&&&&&&
⑵不汲汲于富贵(&&&&&&&&&
⑶造饮辄尽(&&&&&&&&&&&
⑷兹若人之俦乎(&&&&&&&&&
)⑸期在必醉(&&&&&&&&
⑹环堵萧然(&&&&&&&&&
⑺曾不吝情去留(&&&
&&&&&&)⑻性嗜酒(&&&&&&&&&
⑼亦不详其姓字(&&&&&&&
3.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⑴描写五柳先生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以此为乐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五柳先生终生抱定的志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五柳先生的做人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五柳先生的生活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本文中最能体现五柳先生居室简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本文中最能体现五柳先生衣着破旧和饮食不济的语句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⑼表现作者对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的理想社会向往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出下列加黑字古今词义的区别:
⑴造饮辄尽&&&&&&&&&&
古义:&&&&&&&&&&&&&&&&&&&
⑵赞曰&&&&&&&&&&&&&&
古义:&&&&&&&&&&&&&&&&&&&
二、阅读研究
1.作者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2.作者起笔沿用传记体例的开头交代主人公姓名、表字、籍贯,却又出人意外地写道:“先生不知何许人,亦不详其姓字”,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3.文中写“五柳先生”名号的来历,表现了五柳先生的什么特点?
4.“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点?
&&&5.“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什么?
6.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说出你的理解。
7.从五柳先生“好读书”,可以看出他是怎样一个人?
8.从五柳先生的“性嗜酒”,可以看出他是怎样一个人?
9.从“常著文章以自娱”,可以看出他是怎样一个人?
10.五柳先生的志趣是什么?
11.文中写五柳先生“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其目的是什么?
12.从“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上,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性格特点?
13.从“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中你能看到五柳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14. 从文中可看出五柳先生的生活怎么样?对此他的态度如何?
15.文章第二段是对五柳先生的赞语,这个赞语的实质上什么?
16.“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17.“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18.文章结尾引用黔娄之妻的话有什么作用?
19.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情操?
20.请以“归隐田园称元亮”为上联,联系课文,创作一句下联。
上联:归隐田园称元亮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感受全文的语言特点,最明显的是运用了大量的否定句,试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运用这些否定句的作用怎样?
22.赞语的最后两句用了推测性的语言,“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3.五柳先生的生活情趣,正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的反映,赞赏这样的人吗?为什么?
24.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25.陶渊明在封建文人中属于特立独行的人,他的哪方面行为最能表现他这一性格特征?
《五柳先生传》同步练习答案
一、基础练习
1————4& 略
二、阅读研究
1.因其宅边有五棵柳树,他厌弃官场,喜爱恬淡的田园生活。
2.虽然用了了传记体例,却又似一幅人物画像,淡淡几笔便勾勒出了一个淡泊宁静、不慕荣利,在贫困生活中自得其乐的形像。
3.不同凡俗。
4.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情。
5.喜好读书,不在子字句上下功夫,只求领会大意,有所收获。
6.作者的性格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其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是精神上的享受,而不是功利的追求。因而只求精神上的安慰,不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
7.从书中得到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不追名利。
8.饮酒使他得到解脱,展示了他率真放达的性格。
9.是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人。
10.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以自娱。
11.是为写他借酒写诗的激情,以写诗“忘怀得失”为乐。
12.为人率真,不拘世俗礼教,乐观豁达的性格。
13. 淡泊于荣利,自由放达。
14.贫穷。安然自若。
1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6.不汲汲于富贵。
17.仿史家笔法加以评论,与前文“不慕荣利”照应,突出五柳先生的性格与志趣,从而达到传赞一体,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18.与前文“不慕荣利”照应,赞扬“五柳先生”不慕荣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19.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20.摒弃名利谥靖节。
2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等等。正是作者言“不”,突出自己与世俗的不同,显现出自我高洁的志趣与人格,亦使文章语言富有诙谐性。
22.表现了作者对人民安乐,恬淡自足,风气淳厚朴实的社会生活的向往。
23.赞赏不赞赏均可,但要言之成理。如赞赏,可从人格、追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角度回答;如不赞赏,可从不应消极避世,而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人生,去同污浊的黑暗作斗争。
24.是一个不为贫贱、名利而苦恼的人,他常以嗜酒作诗为乐,这是他一生的追求和志向。
25.厌恶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逃实禄为耕。
三、阅读拓展
26.& ⑴…车/舟/壑/丘/荣/
&&⑵ ①田地 ②有时 ③山沟 ④树木
&&⑶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表达了作者追求精神自由的强烈愿望。&&
⑷开放型题,答案不必统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K12教育资源云
《五柳先生传》古今异义词_一词多义_词类活用.doc(74KB)
类别 : 其他
K12教学同步资源
精彩与您同步
《五柳先生传》古今异义词_一词多义_词类活用
彭波编辑整理
一.古今异义词
亦不详其姓字(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今指文字。)
赞曰(传后所附的评论性文字。今义称赞、赞美。)
每有会意。古义: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今义: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
亲旧知其如此。古义:旧交,旧友。今义:过去的,过时的。
二.一词多义
1、许 处所,地方: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表示估计,左右、多: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与朱元思书》)
2、以 把:因以为号
凭借:以此自终
3、之 代词,他:或置酒而招之
助词,的:无怀氏之民饮
黔娄之妻有言
4、言 说,说话:闲静少言
言语,话:黔娄之妻有言
5、其 代词,他,第三人称代词:亲旧知其如此
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6、如 如……的样子:晏如也
像:亲旧知其如此
三 .词类活用
详: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例句:亦不详其姓字。
亲旧:形容词用作动词,亲戚朋友。例句: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乐。例句:以乐其志。
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语文
资源版主:彭波
个人网站:http://www./bobo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北京二十二中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五柳先
一词多义1.以:(1)因以为号焉
以:把。以为,以之为。(2)以此自终 以:凭借。2.之:(1)或置酒而招之 之: 代词,他(2)葛天氏之民欤 之:助词,的3.言:(1)闲静少言 言: 说,说话(动词)(2)黔娄之妻有言 言:言语,话(名词)4.如:(1)晏如也 如:……的样子
通过对五柳先生这一假想人物的描述来用以自况的文章,抒发了陶渊明的志趣。文中描述了一个爱好读书、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率真自然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陶渊明历来都被称为“田园诗人”,因为他的很多杰出诗篇都是归隐田园以后所作。他赞美劳动的生活与大自然的优美娴静,幻想出现没有贫困与压榨的理想社会。语言朴素,自然优美,一反六朝时代追求华丽堆砌的文风,无论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都对后代文学有很大影响。他的散文也有很高成就,《五柳先生传》是他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沈约《宋书·隐逸传》和萧统的《陶渊明传》都认为是“实录”。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清高不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道德品质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猜您喜欢的诗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柳先生一词多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