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成语与寓言里面的最后一个字是耳的成语南瓜

写出出自寓言故事的40个成语及解释,要快,一定要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写出出自寓言故事的40个成语及解释,要快,一定要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守株待兔:守是 守候、等候 的意思 , “株”是指 露在地面上的树木的根和茎。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守候在树旁,等着捡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存着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 百发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 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 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 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处: 明·张岱《与胡季望》:“是犹三家村子,使之治山珍海错,烹饪燔炙一无是处。明眼观之,只发一粲。”2【十全十美】解释:十分完美,毫无欠缺。 出处:清·陈朗《雪月梅传》:“贤侄出门也得放心,岂不是十全十美。” 3【完美无缺】 解释 完美:完整,完善。完善美好,没有缺点。 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小楷,微带行笔,共一百廿八行,前者十数行破裂者,而后幅完好无阙(缺)。”4【绰绰有余】 解释 绰绰:宽裕的样子。形容非常宽裕,富裕。 易错写成“绰绰有裕”. 出处 《诗经·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绰绰有余。” 5【入不敷出】 解释 收入不够开支。 敷:够,足。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7回:“但是家计萧条,入不敷出。” 6【无忧无虑】解释:没有丝毫忧愁和顾虑,形容心情安然自得。 无:没有。忧:担忧,忧愁。虑:顾虑,忧虑。 出处: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来,来,来,我做了个草庵中无忧无虑的僧家。” 7【无牵无挂】 解释 形容没有拖累,非常放心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1回:“北侠原是无牵无挂之人,不能推辞,同上茉花村去了。” 8【牵肠挂肚】释义: 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出处: 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三折:“可怎生将俺孩儿一时勾去,害的俺张善友牵肠割肚。” 9【高枕无忧】 解释:垫高了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或放松警惕,麻痹大意。出处: 《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10【枕戈待旦】释义: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和“矛”相似;旦:天亮。枕着武器躺着,等待天亮。形容杀敌心情急切,毫不松懈,时刻准备迎战。成语:枕戈待旦 出处:《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11【醉生梦死】 释义: 生:活着。像喝醉酒和做梦那样,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出处: 宋·朱熹《小学》卷五引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12【花天酒地】解释:形容荒淫腐化、吃喝嫖赌的生活。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到京之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摇。”13【一丝不苟】解释: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14【小心翼翼】释义:翼翼:比喻 恭敬慎重的样子。形容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出处:《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15【粗心大意】 解释:粗疏。指做事不细心,随便马虎。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忽然灵机一动,心中悟将过来:'这是我粗心大意。我若不进去,他怎得出来?' 16【马马虎虎】 解释:指还过得去。亦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出处:茅盾《子夜》十二:“单办那八个厂,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 17【无理取闹】 解释: 原谓蛙声只是没来由地喧闹。毫无理由地吵闹。指故意吵闹、捣乱。 出处: 唐·韩愈《答柳柳州食虾蟆》诗:“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 18【息事宁人】释义: 息:平息;宁:使安定。原指不生事,不骚扰百姓,后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章帝纪》:“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19【相安无事】 解释:相:互相;安:安稳。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 出处:宋·邓牧《伯牙琴·吏道》:“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者,故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20【惊涛骇浪】 解释: 涛:大波浪;骇:使惊怕。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出处: 唐《玉山常文集·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此所经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21【轩然大波】 解释:轩然:高高涌起的样子。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 指不好的影响。 出处: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22【一箭双雕】 解释:雕:一种凶猛的大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出处:《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新唐书·高骈传》:“事朱叔明为司马,有二雕并飞,骈曰:‘我且贵,当中之。’一发贯二雕焉。”《续景德传灯录·慧海仪禅师》:“万人胆破沙场上,一箭双雕落碧空。”后因以比喻一举两得。 23【一举两得】 解释:举:做事。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出处:《晋书·束皙传》:“赐其十年之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24【事半功倍】 解释: 功:功效。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小,收效大。 出处: 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25【得不偿失】 注释: 偿:抵得上。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出处: 宋·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诗:“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26【全神贯注】解释:贯注:集中。全神贯注: 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出处:钱钟书《围城》:“人事太忙,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专怀念一个人。”27【目不转睛】 解释: 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出处: 晋·杨泉《物理论》:“子义燃烛危坐通晓,目不转睛,膝不移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一:“老婆婆看着小官人,目不转睛,不觉两泪交流。” 28【专心致志】解释: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神,聚精会神,把心思全放在上面。 致:尽,极;志:意志。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29【心不在焉】解释: 焉:代词,相当这里。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0【心神不定】 解释: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出处:明·罗贯中《平妖传》第二回:“心神不定,谓之狐疑。” 31【表里不一】 释义: 表面与内在不一样。 出处: 《逸周书·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32【名不副实】 释义: 副:相称,相符合。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出处: 汉·祢衡《鹦鹉赋》:“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三国·魏·刘邵《人物志·效难》:“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 33【不厌其烦】 解释: 厌:嫌;烦:麻烦。不嫌烦琐与麻烦。 出处: 宋·袁燮《挈斋集》:“贽之先君,不惮其烦,而帝每不能听。 34【措手不及】 解释 :事出突然,来不及应付。 措手:着手处理,应付;不及:来不及。 出处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二卷:“打脊的髡徒,怎恁幺措手不及早撺过我? 《平鬼传》第六回:“不如俺先杀向前去,给他一个措手不及,杀他一个片甲不归,方知俺的厉害。” 35【手足无措】 释义: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 《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36【退避三舍】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37【如火如荼】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38【请君入瓮】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39【洛阳纸贵】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40【望梅止渴】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41【高山流水】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42【鸡呜狗盗】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43【草木皆兵】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44【探骊得珠】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45【势如破竹】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46【按图索骥】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47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48【唇亡齿寒】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49【枕戈待旦】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50【后来居上】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51【掩耳盗铃】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52【闻鸡起舞】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53【抱薪救火】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54【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55【指鹿为马】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56【百依百顺】注释:一切顺从,对方怎么说就怎么做,出处:《红楼梦》,造句:寡母独守此女,娇养溺爱,凡女儿一举一动,她母亲皆百依百顺。57【背信弃义】注释:不守信用和道义,出处:《北史。周本纪》,造句:背信弃义的人永远不会有好的结果。58【五花八门】解释: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出处:《虞初新志·孙嘉淦&南游记&》:“伏龙以西,群峰乱峙,四布罗列,如平沙万幕,八门五花。” 59【一成不变】解释:成:形成。一经形成,不再改变。指守旧不变或固守陈法。形容一点没有变化。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王制》:“刑者, 18:52:11其他回答高级鼠标城市:柳州注册日期:09-08-20TA的&打听回答以胁肋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肝居胁下,其经脉布于两胁,胆附于肝,其脉亦循于胁,所以,胁痛多与肝胆疾病有关。凡情志抑郁,肝气郁结,或过食肥甘,嗜酒无度,或久病体虚,忧思劳倦,或跌仆外伤等皆可导致胁痛。辨证时,应先分气血虚实,一般气郁者多为胀痛,痛处游走不定。血瘀者多为刺痛,痛有定处。虚证胁痛多隐隐作痛,实证胁痛多疼痛突发,痛势较剧。临床常见以下证型。①肝气郁结型胁痛。证见胁痛胀痛,走窜不定,胸闷纳呆,苔薄脉弦。治宜疏肝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②气滞血瘀型胁痛。证见胁部刺痛,固定不移,胁肋下或可触及结块,舌紫暗,脉沉涩。治宜祛瘀通络,方用旋复花汤加味。③肝胆湿热型胁痛。证见胁痛胸闷,口苦纳呆,或尿黄身热,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利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④肝阴不足型胁痛。证见胁痛隐隐,口干心烦,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弦细或数。治宜养阴柔肝,方用一贯煎加减。  胁痛病因虽有外感内伤之分,但以内伤胁痛较常见。   胁痛治疗的辨证论治   肝气郁结型【证见】 胁胀痛,走窜不定,每因情志而增减,胸闷气短,嗳气频作,苔薄脉弦。  【治法】 疏肝理气。  【方药】  1、“全龙汤”:杨淑润主任根据多年的中医临床工作总结的治疗胁痛的经验方,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具体调整用药,临床效果肯定。  1.主方柴胡疏肝散(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柴胡12克,枳壳、香附、川芎各10克,白芍15克,佛手12克,青皮6克,郁金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肝郁化火者,加牡丹皮10克、栀子12克。  2.中成药  (1)金佛止痛丸,每次1瓶,每日2—3次。  (2)舒肝丸,每次1粒,每日2次。  3.单方验方橘叶饮(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橘叶、柴胡、延胡索、川楝子、白芍、鸡内金各15克,川芎10克,郁金30克。水煎服。  瘀血停着型【证见】 胁肋刺前,痛有定处,胁下或见积块。舌质紫暗,脉沉涩。  【治法】 祛瘀通络。  【方药】  1.主方失笑散(陈师文等《太平惠和剂局方》)合丹参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当归12克,丹参20克,乳香、没药各9克,延胡索12克,郁金、柴胡各10克,三棱9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云南白药,每次1克,每日3次。  (2)三七片,每次4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加味失笑散(刘国普验方)  处方:五灵脂、蒲黄、郁金、三棱、当归尾各10克,枳壳12克,鸡内金9克,金钱草、绵茵陈各15克。水煎服。  肝胆湿热型【证见】 胁肋灼痛或绞痛,胸闷纳呆,口干口苦。恶呕,或发热,或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 清利湿热。  【方药】  1.主方龙胆泻肝汤(李呆《兰室秘藏》)加减  处方:龙胆草、黄芩、柴胡各12克,栀子、木通各lO克,车前子12克,绵茵陈20克,川楝子10克,广木香6克(后下),甘草6克。水煎服。  若砂石阻滞胆道者,可加金钱草30克、郁金12克。  2.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虎忍雪合剂(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虎杖、忍冬藤、六月雪、绵茵陈、生地黄各15克,半枝莲30克,白茅根、板蓝根各30克。水煎服。  肝阴不足型【证见】 胁痛隐隐,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 养阴柔肝。  【方药】  1.主方一贯煎(魏之瑗《柳州医话》)加味  处方:生地黄、枸杞子、沙参、麦冬、白芍、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当归、川楝子、佛手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2次。  3.单方验方养肝汤(胡衡甫验方)  处方:生地黄、枸杞子、当归、沙参各12克,白芍15克,山茱萸、川楝子、炒谷芽、炒麦芽、麦冬各10克。水煎服。   胁痛治疗的其他疗法   1.外治法  (1)葱白20克,莱菔子15克,共捣烂后加热,外敷贴于痛处。  (2)香附30克,盐适量,混合后捣烂,外敷贴于痛处。  2.针灸疗法  (1)体针:实证取期门、支沟、阳陵泉、足三里、太冲,用泻法;虚证取肝俞、肾俞、期门、行间、足三里、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手法。  (2)皮肤针:用皮肤针叩打胸胁痛处,加拔火罐。  (3)耳针:取患侧肝、胆、神门、胸等穴,实证用强刺激,虚证用轻刺激。留针30分钟,或埋皮内针。  3.饮食疗法  (1)素馨花茶:素馨花10克,冰糖适量,用开水泡服。适用于肝气郁结型。  (2)郁金三七花煲瘦肉:三七花15克,郁金10克,猪瘦肉100克,共煲汤,加盐调味吃肉饮汤。适用于瘀血停着型。  (3)鸡骨草煲瘦肉:鸡骨草30克,猪瘦肉100克,共煲汤,加盐调味吃肉饮汤。适用于湿热型。  (4)沙参玉竹煲老鸭:北沙参、玉竹各30克,老鸭半只,加水煲至烂熟,加盐调味服食。适用于肝阴不足型。 14:46:16zaza城市:柳州注册日期:09-08-20TA的&打听回答1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我国的太上.华山.衡山.恒山.嵩山被称为五岳.它们的景色奇丽无比.游览过五岳的人.回来之后就不要再欣赏别的山色了.因为没有哪座山的景色能够超过它们.而看过黄山景色回来的人.连五岳都不要看了.这句俗语说出了黄山景色的无与伦比.独一无二.2[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是说桂林的山水景色天下第一.而阳朔的山水又是桂林第一.3[华山自古一条道"是说自古以来山华山顶峰.只有一条道可走.4[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高度概括了东北的特产.就是人参.貂皮.乌拉草.5[雁门关外有人家.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南瓜."形象地说出了雁门关外气候的变化莫测.早晚温差很大.早晚冷.中午热.6[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说苏州.杭州的景色十分优美.人们认为天堂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而苏州.杭州与天堂一样美好.是人间的天堂.7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8 苏湖熟天下足9 登泰山而小天下10 九寨沟的水.张家界的山 十里温塘河.九曲十八弯 不到长城非好汉生在苏州.穿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宁夏红黑白[三宝"黑(发菜).红(枸杞) 白(二毛皮) 06:19:26
守株待兔:守是 守候、等候 的意思 , “株”是指 露在地面上的树木的根和茎。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守候在树旁,等着捡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存着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 百发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 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 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 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视而不见寓言故事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读微寓言,品大智慧——品读《成语与寓言》杂志_趣味成语与寓言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4贴子:
读微寓言,品大智慧——品读《成语与寓言》杂志收藏
《和谐社区周刊》(贵州民族报社主办)2013年总第17期文章
读微寓言,品
——品读《成语与寓言》杂志
桌案摆着几本《成语与寓言》杂志。这是一种以刊载成语、为主的少儿刊物,在2012年获得了文学最高奖——第五届金骆驼奖(编辑出版奖),因此它被专门推荐给广大的少年儿童。
翻阅之后,我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份难得的好杂志,好就好在杂志的【微寓言】、【寓言新干线】、【格言寓言】、【】等栏目中刊发了大量当代作家原创首发的寓言优秀作品。这些,是智慧的花,是哲理的诗,是真理的剑,是。我相信,阅读这些精彩的寓言故事,孩子不仅能明辨是非,聪明机智,最主要的是他们能学会将来如何。
大家都知道,多用手法,以生动活泼的比喻讲出深刻的哲理,是老少皆宜的文体。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使读者感悟到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智慧。回忆自己小时候听过、看过的寓言故事,如今仍记忆犹新,那是儿时的精神大餐,也是影响我一辈子的精神财富。
说到寓言,很多人都会提及和中国古代寓言,人们往往也马上会想到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如《龟兔赛跑》《拔苗助长》《乌鸦喝水》等等,但是,对现代寓言,特别是当代寓言,大家却不一定有深刻的了解。
经典寓言中那些妇孺皆知的故事,无疑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而随着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丰富的现实生活又产生了许许多多精彩的、富有哲理的,更值得人们去品读、去思考。几十年来,中国有很多作家在现代寓言的写作方面进行探索创新。如:金江、、叶澍、、等老一辈寓言作家,他们创作出了大量精彩的现代寓言;在老前辈的引领下,余途、、少军等很多中青年寓言作家又成长起来。
这些现代寓言作家创作的现代寓言,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在寓言形式上也有了创新和发展,系列寓言(也叫“套装寓言”)、科学寓言(科普和寓言的结合)、寓言剧(先生首创)、寓言小说、微型寓言等新形式日臻完善。
在这里,我想针对《成语与寓言》着重推介的“微寓言”(包括最精短的微寓言:“格言寓言”)谈一谈自己对这种精短文学样式的理解。
微寓言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而逐渐发展起来的,适应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阅读。微寓言,其实就是微型寓言,又叫小寓言,袖珍寓言。将其称为“微寓言”,是《成语与寓言》杂志主编王建珍首先倡导的。而且,王建珍主编独具慧眼,在自己主编的杂志中专门开辟了一个“微寓言”栏目,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欣赏到微寓言的代表性作品。
微寓言全文常常只有一两次简洁的对白,或者用独白、旁白等手段暗示情节,有的仅仅是一两句浓缩的叙述语言,既讲述故事,又起到寓言的教育作用。
微寓言创作最早的、最有成就的当属当代著名寓言作家叶澍先生,他创作的大量“贝壳寓言”就是微寓言的典范,在海内外多类媒体中广为传播,大受追捧。
这里撷取几首叶澍大师的“贝壳寓言”,与大家共赏。
代沟(雏鹰与老鹰)
垂暮之年,老鹰集毕生的经验教悔雏鹰:“好高骛远,大可不必。飞得太高,风云不测,好几次我差点栽下来。”雏鹰答道:“我宁愿折翅坠地,也要领略你年轻时搏击长空的风光。”
奉承(八哥与百灵)
百灵叫声动听,颇受人喜爱。令其不解的是,一旦和八哥一起,人的欢笑、赞赏全让八哥独揽。八哥悄声对百灵说:“人最喜欢的,莫过于别人照搬他的话,此乃我成功的秘诀。”
印象 (海燕与企鹅)
人的印象中企鹅仪表堂堂,绅士味十足;海燕则显得又黑又小,简直是相形见绌。海鸥感叹:“暴风雨中企鹅的狼狈,海燕的英勇,人们往往忘却。”
1楼 23:38&|
相关的贴子11112761170
誓言(与蝇)
对天起誓:“我要是再沾一下臭气熏天的粪便,就砍掉我的手脚!”发誓一百次,重犯一百次。安慰他:“明知改不了,何必折磨自己,再说世间哪有比粪更美味的东西!”
摇摆(与)
摇摇摆摆的问:“你有两只脚,干嘛总用一只脚站着。”鹭鸶用嘴往湖中指了指,说:“你没见那些脚踏两只船的人,常常翻身落水吗?”
顽抗(猴子与鸡)
公鸡对猴抱怨:“岂有此理,说是警告你们,却拿我开刀。”猴冷笑:“我长的又不是兔胆,别说是杀鸡,杀猩猩我也不怕。除非刀架在我脖子上!”
(《成语与寓言》2012年第11期)
叶澍大师的微型寓言大多是冷幽默,在不经意之间自然流露的幽默,读他的微型寓言,人们一般要经历困惑、深思、顿悟的过程,然后才会心微笑。他的每一则微寓言都令人回味无穷。从叶澍老师的“贝壳寓言”,我们足可以领略微寓言的独特魅力。
微寓言虽结构短小,但它包容量大,短短数十字,或者二三百字就能给人以完整的感觉。它的故事、形象、寓意俱备。它的叙事过程往往被省略掉,而只突出关键一点。省略的部分,读者可以通过联想、想象将其补充起来。
我再信手拈来几则微寓言,和大家一起感受一下微寓言的力量。
《成语与寓言》2012年第10期“格言寓言”栏目中,刊载了樊发稼老师和余途先生的几则精彩的微寓言。
没有一句出自真心
——樊发稼
对于猫作家写的作品
鼠评论家能说些什么呢
——樊发稼
石头即使落入山谷
也是坚硬的
——樊发稼
乌龟对兔子说:只想和乌龟赛跑的兔子不是好兔子。
歌唱家对青蛙说:你唱得再厉害也没人为你鼓掌。
可以说,微型寓言是寓言作家灿烂的思想火花,是浓缩的智慧,更耐人寻味,可供读者驰骋想象的余地更大。
的《最美》也是一则意蕴深刻的微寓言。
老虎成了森林大王,狐狸说:“四条腿最好最美。不信看看虎大王。”老牛鄙夷地说:“如果做了森林统帅,你是不是会砍掉你的四只脚?”
(《成语与寓言》2012年第11期)
短短六十字,一个精短的故事,却表现了深刻的寓意:有些小人物总是希望贵人能有和自己一样的地方。
我们再看一则唐中理的《慈善演说》:
狼经常在动物圈感慨:“我一生很少为自己着想,就是做梦,梦里也都是大片大片的牛呀、羊呀、兔子什么的。唉!做梦都想着大大小小的动物,我活得真累呀。”
(《成语与寓言》2012年第9期)
这则独白式的微寓言,读来大有韵味。它告诉人们这样一个哲理:恶人总爱用各种虚伪、漂亮的借口掩饰自己。
让我们再欣赏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的一篇《笼子里的黄莺》:
一只笼子里的黄莺,生活得悠闲自在。它的主人每天给它喂好吃的食物。为了感谢主人的恩德,它使出浑身本事,把最动听的歌,唱给他听。它想:“主人一定会称赞我甜润的歌喉的。”多少天过去了,尽管主人一走近,它就唱歌,可是,主人没有一句赞扬的话。它感到纳闷极了,便问道:“主人,请问我的歌您爱听吗?”主人还是不说一句话。——黄莺的悲哀在于,它不知道主人是个聋子。
(《成语与寓言》2012年第11期)
古人云:“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这个复杂的道理,在这篇不足二百字的故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再如吕金华的《假面黄鼬》:
大年初一,一只黄鼬戴着兔子面具去给母鸡拜年。母鸡听到敲门声,从门缝里见是一只兔子提着礼物像是来拜年的,高兴地打开门。可是厄运马上降临:黄鼬一把扯掉面具,露出本来面目,恶狠狠向母鸡扑去。黄鼬吃了母鸡,戴好兔子面具,打着饱嗝走上了回家的路。正走着,看见他的好朋友狐狸在前面,就赶上去打招呼。狐狸正饿着,见是一只兔子,不问青红皂白扑了上去。黄鼬连句分辩的话都没来得及说,就成了狐狸的口中食。
(《成语与寓言》2012年第10期)
如此简洁的语言、短短的文字,却让人体会到“伪装不一定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深刻的哲理。
我想起以前看到的老寓言作家金江先生的《狼的逻辑》:
不是我要吃羊,而是羊肉的鲜味引动了我的食欲。
(选自《金江寓言选》)
整个故事只有一句独白,内涵却非常丰富、深刻,辛辣讽刺了那些习惯给自己的贪婪找到种种借口的“恶狼”,充分体现了微寓言的“以小见大,以微见著”的特点。
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虽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我斗胆补充一句:“微寓言是一滴水,它能折射出海洋的博大。”
最后,我特别想告诫朋友们:读一点寓言吧,你们定能从寓言中收获到人生的大智慧。如果你的工作学习很忙,没有时间读故事,那么,你不妨试着读一点儿微寓言,微寓言深厚的内蕴,同样能帮助你释疑解惑,帮助你获得幸福和成功。
2楼 23:38&|
贴吧贡献榜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内&&容:使用签名档&&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后一个字是人的成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