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闰月几年一次191几年是闰二月

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我是农历83年2月15早9时生,老公农历79年闰6月6日生中午12点多生,现想2012年生个龙宝女孩,请问什么时候怀好点,农历哪个月份生好点,谢谢了!2012年生女孩多
吉祥温馨提示---您的生肖类别:
我是农历83年2月15早9时生,老公农历79年闰6月6日生中午12点多生,现想2012年生个龙宝女孩,请问什么时候怀好点,农历哪个月份生好点
根据我国古代【周易】所崇尚的三命汇通、祈祥求吉命理,您二位的壬辰龙年聪明伶俐的福宝宝出生的黄道吉月:避开农历腊月、四月和九月等冲月后可任选。
-------------------祝您合家幸福!
【春节快乐】!
算命的也是不会给你算准呀,怀要多久,什么时候能怀,这点常识你不会不知道吧?
我属猪,农历83年2月15生,老公属羊,农历79年闰6月6日生,现想生个女孩,不知是兔宝好还是龙宝好,
兔年已来到,敬祝阖家欢乐吉祥!
你们可以生个兔宝宝。
兔宝宝什么时候出生最好?
如果已经有孕了就顺其自然为好,人为的提前分娩对宝宝的健康不利,健康是幸福的保证!
如果尚未怀孕才可以考虑什么时候要宝宝的问题。兔宝宝的生育日期现在只能在阴历10月、11月、12月三个月分中选择了。
很多朋友问哪个月的兔宝宝好,其实没有哪个月是整月都好的,也没有哪个月是整月都不好的。
通常人们都是根据出生时间去推算运势,这比较容易。
反过来,先选一个好时辰,要想孩子在这个时辰出世就很难了!
因为“生辰八字包括了出生的年、月、日。时。
控制孩子出生的月份不难,但这只能确定孩子的“星座”,还不是完整是“生辰八字”。需要年月日时的恰当组合才是理想的良辰吉日。
我选定的月分每天都有好时辰。我所选的日期全天都是好时辰。
这里先说我仔细选定的全年最佳时间,然后再告诉你灵活掌握的方法。
我发现的兔年全年最佳时刻是:
阳历:日11时11分
阴历:辛卯年10月16日午时,望日月圆。
生辰八字:辛卯 己亥 庚午 壬午
五行 :金木 土水 金火 水火
星座:天蝎座
花甲纳音:松柏木
虽然龙年也有一些不错的时辰,但没有像我选的这样好的,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我推荐时辰的优点:
1,五行齐全无缺
金木水火土五行齐全而且很均衡,命相特别好,这是非常难得的。
五行齐全也给孩子取名字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很容易给孩子起一个很好的名字。
我们来分析生辰八字不难看出辛卯年己亥月已经包含了五行中金木土水四样,因此该月中任何一天都有好时辰可以得到五行齐全的理想八字。而该月中我选的那天全天都是好时辰。
2,星座运势
天蝎座(scorpio)10月23日~11月21日出生都属于天蝎座。
守护星:冥王星(象徵著转变) ,火星。
守护神:希腊-哈迪斯 罗马-黑底斯
这个星座的人有著强烈的第六感、神秘的探视能力及吸引力,做事常凭直觉;虽然有著敏锐的观察力,但往往仍靠感觉来决定一切。
天蝎座是一个有强烈责任感、韧性强、有概念、会组织(条理化)、意志力强、支配欲强烈,对於生命的奥秘有独特见解的本能,并且永远有著充沛精力的微妙复杂--『混合体』。
在情感上亦属多愁善感的敏锐型,但却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的观点亦完全不予理会。通常他们是深情而且多情的,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平静、温文儒雅、沈默寡言,但内心却是波涛汹涌。他们在决定行动时会表现的大胆积极,属於敢爱敢恨的类型。
3,可审报吉尼斯记录
11年11月11日11时11分,集中了10个“1”。可以审报吉尼斯记录。
这个记录要到2111年才有可能被打破,那可是百年之后的事了!
前几天(日)报上已经刊出了这样的消息:日11时11分,在英国斯塔福德郡的佰顿女王医院诞生了一位女婴罗斯•格林顿(破腹产)。显然,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谁家的幸运儿出生在我选定的时刻,全世界的报纸都将报道的!
4,很容易记住
任何一位老师、同学、亲戚、朋友都永远不会忘记。
要想在日生兔宝宝向前推算:孕前最后一次月经的第一天应在日(阴历大年初二)。从正月初一到十四不要同房,养精蓄锐。然后在2月18日前后同房,也就是在元宵节赏月后同房三天。这样受孕的概率就能提高,精确计算的预产期就是日。这是按当代医学精确计算的280天孕期,像这样恰好是晦日行经月圆同房月圆临盆也完全符合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相应原理。因此才有这么好的命相!
现在要想调整月经经期已经来不及了,哪又该怎样灵活掌握呢?
请按你的实际月经日期比照我说的日期向前或后推算受孕日期和预产期。只要掌握好月份,在阴历10月任何一天的午时(11时至13时)生产都很好,五行都是完美无缺的!我所说的命相那些优点也都是存在的!这需要剖腹产才能准确控制时辰,我国现在40%的孩子是剖腹产的!
如果不管日期和时辰,也不采用剖腹产,一切听其自然,正常地生下健康宝宝,只要是在明年阴历10月生产,五行最多只缺一项。而这可以在宝宝起名字的时候给以补救。其他月份就都没有这样的优点了!所以说阴历10月是兔宝宝出生的最好月份。
总而言之,星座运势并不能完全决定一生的幸福安康,而且各家各派研究星座运势的说法也常常相互矛盾,我的回答也可能和别人回答不尽相同。请您分析比较各种说法的根据和道理再作取舍。
当然,有了好的命相还不够,星座运势仅是“天时”,孟母三迁求的是“地利”,父母关怀老师的教育和孩子自己的不懈努力才是“人和”。天时、地利、人和的和谐统一才能保证幸福美满的一生!
以上所说请灵活掌握。祝你们阖家欢乐幸福!兔年吉祥,万事如意!
男79年农历闰六月初六生,女83年农历2月15生,想2012年生个宝宝,农历什么时候怀孕比较好
:根据我国古代【周易】所崇尚的三命汇通、祈祥求吉命理,您二位的壬辰龙年福宝宝出生的黄道吉月:避开农历腊月、四月和九月等冲月后可任选。
-------------------祝您合家幸福!
3、4月比较好点 不冷也不热 刚好是晚春O(∩_∩)O~呵呵
要回复问题请先或
关注: 0 人农历二月三十几年一次?
农历二月三十几年一次?
09-08-12 & 发布
农历月的大小很不规则,有时连续两个、三个、四个大月或连续两个三个小月,历年的长短也不一样,而且差距很大。节气和中气,在农历里的分布日期很不稳定,而且日期变动的范围很大。这样看来,农历似乎显得十分复杂。其实。农历还是有一定循环规律的:由于十九个回归年的日数与十九个农历年的日数差不多相等,就使农历每隔十九年差不多是相同的。每隔十九年,农历相同月份的每月初一日的阳历日一般相同或者相差一、二天。每隔十九年,节气和中气日期大体上是重复的,个别的相差一、两天。相隔十九年闰月的月份重复或者相差一个月。具体的算法很是复杂,没有特别的兴趣就不用了解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原则上是四年一次,有时也有五年的,如:年年,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好像是十二年一次,我是农历二月三十出生的,我也在手机日历上查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转载]农历闰月知识
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阴阳历以朔望月的长度(29.5306日)为一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月,同回归年(365.2422日)相差约10日21时,故顺置闰,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二个月,十九年闰七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叫“闰某月”。《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孔传:“一岁有馀十二日,未盈三岁足得一月,则置闰焉。”《左传.文公六年》:“闰月不告朔,非礼也。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不告闰朔,弃时政也,何以为民?”
   农历为什么会有闰月?——农历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
   回归年与农历年有什么矛盾呢?先记住:回归年的总长度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
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3672日,比回归年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
   依此,如农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第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第16个农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如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
   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这就是矛盾。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
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那么多长时间加一个闰月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出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的日数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希望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也就是应有等式:
   m&365.2422=n&29.5306
   在这个等式中我们不能直接求出m和n,但可以求出它们的比例:
   这个比例的近似值分别为:
   3/37、5/62、8/99、11/136、14/173、19/235、27/334、......
在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归年的数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数目。例如第六个分数式19/235=19/(19&12+7)表示19个回归年中必须加7个闰月。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的结果比较:
   19个回归年=19&365.18(天)
   一个朔望月有29.5306天,235个朔望月=235&29.10(天)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后,矛盾消除得只差:39.2(天)——即2小时9分多,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
所以,农历就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元旦(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个朔望月称之为“闰周”。
   农历置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保持了公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
现在置闰的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农历以月亮为周期(阴历),十二个月历总共约有354天;再配合年历(阳历),年历则是根据地球公转所形成的四季变化而得的周期所编制。而月历较年历短,两者相差了11天,因此,便要每19年加多7个闰月来填补误差。而决定那一个月做闰月,则依廿四节气而定,农历月份通常包含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如惊蛰╱秋分等等,若某农历月份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历法便会把该月多加一个月以作为闰月。以2006年为例,农历七月正好是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闰七月来作调整误差。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例如2001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气小满,再隔一个月的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夏至,当中这一个月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闰四月。
  我国的农历由来已久,其渊源可溯于夏朝,故又有"夏历"之称。农历平年为12个月,闰年有13个月,这已成为人所共知的常识。但是,你可知道农历的闰月是如何设置的,为什么闰月设置在夏季的多,设置在冬季的少呢?在我们的记忆中似乎从未有过闰正月,因而也就没有"闰春节",这又是为什么呢?问题还得从地球和月亮的运动情况谈起。
年、月、日的定义。
  自古以来,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时间。而要计算时间,就必须引入时间的单位。人类的一切活动又都是在地球这个舞台上进行的,因而昼夜交替、四季更迭的现象自然而然地被人们用作为最基本的时间单位。
地球的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时间的第一个自然单位,这就是"日"。地球绕轴自转一周为一"日",它是昼夜交替的周期。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运动带来了第二个计时单位,就是"年"。地球公转一整周为一"年",这是四季变化的周期。最后,月亮绕地球的运动为我们建立了第三个时间单位"月"。
  任何运动都是相对的,天体的运动也不例外。无论是地球的自转、公转,还是月亮的运动,都需要相对于一些参考点来加以观测。因此,在天文学上由于所用参考点的不同便有不同的"年"、"月"、"日"。我们生活中所用的"日"每天长度相等,称为平太阳日。平太阳日已经不是一种自然的时间单位,它是假定地球公转轨道为一正圆形、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相垂直时,地球相对太阳自转一周所经历的时间。决定四季变化的时间周期称为回归年,它的长度等于365.2422平太阳日。最后,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称为朔望月,长度等于29.5306平太阳日。显然,年和月的长度并不正好是日的整数倍,这就给日常生活中的计时问题带来了一些麻烦。如何利用年、月、日这三个单位来计算时间的方法称为历法,其中包括一年的日数,一年中不同月份的日数如何确定,以及置闰的规律等内容。
阳历和阴历。
  历法中年和月的长度是日长的整数倍,它们不再是时间的自然单位,分别称为历年和历月。阳历又称太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所定出来的历法。阳历的每一历年都接近于回归年。在一长时间内,历年的平均长度应尽可能与回归年相等。在这一前提下,每年划分为12个历月,它们没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因此,在阳历中,便采用与回归年最相近的整日数来计算年的长度,一年365日。
  很明显,如果阳历的历年长度每年都为365日,那么由于每一历年比回归年长度短0.2422日,长此以往,差数不断积累,季节就会不断向后推迟。比如,经过720年后,积累差数达到半年左右,那时春分出现在十月,而七月则成为一年中最冷的月份。这样,必然会造成寒暑颠倒,岁时混乱。为了克服这一点,阳历规定设置闰年,闰年为366日,而把含有365日的年份称为平年。置闰的规则可用三句话来表示:非世纪年的公元年数能被4整除的为闰年,世纪年(如1900年,2000年)的公元年数能被400整除的为闰年,其余的年份为平年。于是在400年内计有闰年97年,平年303年,平均长度为365.2425日,和回归年的长度只相差26秒,经过三千多年后才相差1日,这是很精确的了。现行的阳历为罗马教皇格里高里八世在公元1582年所颁布的,并且从第二年起陆续为世界各国所采用,因而又有格里高里历或格里历之称。
  阴历又称太阴历,是依据月亮运行的周期所定出的一种历法。制订阴历的原则是使每一历月都接近于朔望月,历月平均长度应等于朔望月。然后,使历年的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由于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阴历的历月是大月30日,小月29日,交替相间,以使历月平均长度接近于朔望月。当然,这样做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因此在目前伊斯兰教徒所采用的回历中,规定在360个历月(即30个历年)中大月占191个,小月为169个,从而在历月和朔望月的配合上作了很大的改进。
  纯粹阴历的历年也有平年和闰年之分。平年354日,包括六个大月和六个小月。闰年355日,在十二月末增加一天,包含七个大月和五个小月。这种历法并不照顾到历年平均长度和回归年长度的配合,久而久之,两者相差甚大。比如说,对于用阴历记年的一个68岁回族老人来说,实际上他只过了66个春秋。
  由于阴历的根本特点在于历月平均长度等于朔望月,每个日期就必然与一定的月相相对应,比如阴历十五大致就是满月。阳历的月是不能反映这一自然现象的。但阴历的历年则不能反映出季节的变化,和农业生产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脱节,因而已很少为人所用。
阴阳历和节气。
  阴历的历法完全根据月亮的运动,阳历则完全依据地球的绕日公转。我国沿用已久的农历并不是完全用阴历,也不是完全用阳历,而是两者并用。一方面,农历以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平均历月长度等于朔望月;这一点与太阴历原则相同,所以也叫阴历。另一方面,农历设置闰月以使历年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同时设置24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农历集阴、阳两历的特点于一身,所以称为"阴阳历"。
  阴阳历的历月长度和回历一样,有大小月之分:大月30日,小月29日,就是所谓月建。但农历历月的安排却不同于回历,回历中大小月机械地相间排列,而农历的月建大小则要经过推算后决定,比回历更为精密。农历规定月初必合朔,月朔之日定为初一。月建的大小取决于合朔的日期,即根据两个月朔中所含的日数来决定。由于两个朔望月的长度并不正好为59天,因而一年中的大、小月数也不一定相等,有时可能连续出现两个大月或小月,以使历月的平均长度尽可能与朔望月相近,其剩余的差数则依*闰月以及闰月月建的安排来调节。
  朔望月和回归年是两个难以相合的周期,它们的余数都很零碎,而我国的农历却把作为阴、阳两历基础的这两个自然周期调和的十分成功。早在春秋时代就已发现,如果在19个阴历年中插入7个闰月,那么总长度便和19个阳历年长度几乎相等。这种"十九年七闰法"在古历中称为"闰章"。实际上19个回归年=6939.60日,而235(12&19+7)个朔望月=6939.69日,两者仅差2小时9分36秒。为了进一步说明农历置闰月的规则,我们先要来对节气作一番解释。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历的一大特点。由于长期以来把农历称为阴历,因而不少人都误认为节气属于阴历,实际上节气完全取决于地球的公转,可以称为是阳历的一部分。节气反映了地球在轨道上运行时所到达的不同位置。由于运动的相对性,它们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运动时所到达的不同位置。规定太阳黄经等于零时称为春分,以后黄经每隔15°设一节气,共有24个节气。从春分开始,依次为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蜇。正因为如此,节气在阳历中的日期比较固定。例如,春分总在3月21日或22日。少量变动由阳历历月长度不等以及闰年增加一日而引起。相反,节气在阴历中的日期却是变化不定,同一节气在阴历不同年份中出现的日期前后可相差达一个月。现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节气属于阳历而不是阴历。
闰正月”?
  24节气又可分为"节气"和"中气"两大类,简称为"节"和"气"。古人从冬至起中气、节气相间安排,于是小寒为节气,大寒为中气,依次类推。一年共12个中气和12个节气,一般情况每月各有一个中气和一个节气。每一中气都配定属于某月,不能混乱。
节气的定法有两种。古代历法采用的称为"恒气",即按时间把一年等分为24份,每一节气平均得15天有余,所以又称"平气"。现代农历采用的称为"定气",即按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为标准,一周360°,两节气之间相隔15°。由于冬至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动速度较快,因而太阳在黄道上移动15°的时间不到15天。夏至前后的情况正好相反,太阳在黄道上移动较慢,一个节气达16天之多。采用定气时可以保证春、秋两分必然在昼夜平分的那两天。
  农历置闰的方法同中气的划分和采用定气方法密切相关。由于两个节气的长度平均约为30.5日,而阴历历月平均约只有29.5日,因而每月中节气所在的日期必然会较上一个月推迟1~2天。如此下去,总会有一个月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这一个月被规定为"闰月",作为该月所在农历历年多余的第13个月。既然节气严格按回归年长度周而复始地出现,根据上述规定来设置闰月必然能保证农历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十分接近。十九年七闰法就是这样来置闰的。
  由于定气方法的采用,冬季一节一气的平均长度约为29.74天,比朔望月长不了多少,节气逐月向后推迟得很慢,所以冬季设置闰月的可能性就很小。相反,夏至附近地球运动得慢,交节气也慢,一气可达16天之多,因而夏季及其前后几个月,如农历三、四、五、六、七月,闰月设置较多。在公元1821年到2020年的200年中共有农历闰月74个。其中闰正月、闰十一月、闰十二月一次也没有,而闰五月最多,达16次。无怪乎我们碰不到闰正月,也过不到"闰春节"了。
  农历规定:每一个月必定要有一个中气,没有中气的月份,便成为前一个月的闰月。
节气”和“中气”
各月的节气和中气是固定的 各月由所含“中气”来表征
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
  按上图和上表:每个月均有固定“中气”、并由所含的“中气”来表征该月之规定,故没有中气的月份顺理成章地成了“闰月”。
闰月设置例:
农历已丑年(2009年)闰五月日期及中气表征示意列表
有无节气中气说明
农历五月有节气也有中气
五月二十九
表征五月的中气夏至在五月末
闰五月十五
本月无中气,置为闰五月
表征六月的中气大暑在六月头
农历六月有节气也有中气
农历七月有节气也有中气
农历七月有节气也有中气
  农历规定:每一个月必定要有一个中气,没有中气的月份,便成为前一个月的闰月。
为什么有的月份会没有“中气”?
  这是因为:两个节气和两个中气之间平均日数365..4368日,朔望月日数29.5306日。两者有将近1天的差数。
因此中气在农历月份中的日期逐月有将近一天的推迟,如此继续,必将有的月份的中气正好落在这个月的最后一天,而下个月则没有中气,中气将移至再下一个月的月初。如下表:
庚辰年2000
六月二十一
辛巳年2001
正月二十六
二月二十六
三月二十七
四月二十九
甲申年2004
一月二十九
丙戌年2006
一月二十二
二月二十二
三月二十三
四月二十四
五月二十六
六月二十八
庚辰年2000
七月二十四
八月二十六
九月二十六
十月二十七
十一月二十六
十二月二十六
辛巳年2001
十一月初八
十二月初八
甲申年2004
十一月初十
十二月十一
丙戌年2006
十一月初三
十二月初二
上表中:2001辛巳年,表征农历四月的中气“小满”排到了当月的最后一天——四月二十九,而表征五月的中气“夏至”则出现在五月的最初一天——五月初一,这四月二十九与五月初一之间只有一两天的长度,而实际上中间却有一个月的长度,因为这中间还有一个节气——芒种,只不过这个月没有中气罢了。从上表可看出:凡闰月的前一个“中气”均在当月的最后一天,而下个月则没有“中气”,这一“中气”均出现在再下一个月的月初。农历的闰月就设置在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也就是说:中气排到某个月的最末一天,下个月则会没有中气,下个月就是闰月。
  农历闰月日期数是不固定的,小月29天,大月30天。
农历规定:每一个月必定要有一个中气,没有中气的月份,便成为前一个月的闰月。19个“回归年”共有228个中气和235个“朔望月”,即是有7个月没有中气,这些没有中气的月便正好成为闰月。这就是十九年七闰法。
  农历为什么会有闰月?——农历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
  回归年与农历年有什么矛盾呢?先记住:回归年的总长度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
  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3672日,比回归年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
  依此,如农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第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第16个农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如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
  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这就是矛盾。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
  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那么多长时间加一个闰月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出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的日数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希望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也就是应有等式:
  m&365.2422=n&29.5306
  在这个等式中我们不能直接求出m和n,但可以求出它们的比例:
  这个比例的近似值分别为:
  在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归年的数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数目。例如第六个分数式 表示19个回归年中必须加7个闰月。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的结果比较:
  19个回归年=19&365.18(天)
  一个朔望月有29.5306天,235个朔望月=235&29.10(天)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后,矛盾消除得只差:39.2(天)——即2小时9分多,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
  所以,农历就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元旦(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个朔望月称之为“闰周”。
  农历置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保持了公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
  现在置闰的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例如2001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气小满,再隔一个月的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夏至,当中这一个月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闰四月。
  农历闰月的安插完全是人为的规定。历代对闰月的安插也不尽相同。秦代以前,有一些时候是把闰月放在一年的末尾,叫做“十三个月。汉初将闰月放在九月后,叫做“后九月”。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又把闰月分插在一年的各月,规定不含“中气”的月份作为前一个月的闰月,用上月的名称,再加上一个“闰”字,直到现在仍沿用这个规定。这样,农历闰年共有十三个月。
  当然也会有特别的年份,前一个或两个月包含了两个中气,下个月虽然没中气,这不能把它作为闰月,如农历乙丑(1985)年,正月只有一个节气(惊蛰),没有中气,上一年(甲子、1984年)十一月却有两个中气(冬至和大寒),“雨水”则在甲子年十二月,1985年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就不算作闰月,而算作正月。有了这样的规定,才能在十九年里正好安插七个闰月。
1984年农历闰十月特殊置闰案例列表解析
农历当月有节气和中气
闰十月初一
农历当月只有节气无中气置为闰月
闰十月十五
历法上最特殊的一个农历月——出现了两个中气
农历当月有节气和中气
春节正月初一
本月只有节气无中气应置闰而未置为闰月。如置闰,得闰正月,就得过两个春节,历法规定不闰正月
农历当月有节气和中气
  农历十二月(腊月)时的地球在近日点附近,
运动较快速,闰月出现的机会就少很多,想要过两个中秋节是可能的,而过两个「除夕」,就太难了。经过统计(参见下表),从公元1849年起至2031年止,闰五月的次数最多;闰正月、闰十一月、闰十二月则没有发生过;闰九月则仅2014年发生一次。从统计表中亦可知:闰月的分布并无规律性。
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
“十九年七闰法”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矛盾
回归年的总长度为365.2422日
“十九年七闰法”就是在十九个农历年中设十二个平年,每一个平年为十二个朔望月;设七个闰年,每一个闰年为十三个朔望月。
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
十九年中共有12&19+7=235个朔望月
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3672日,比回归年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
十九年235个朔望月总日数为:235&29.10日
依此,如农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第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第16个农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十九个回归年总日数为:365.9.6018日
如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
比较这两个总日数,相差仅为0.0892日
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
按照“十九年七闰法”可以把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很好地协调起来,就能制定出精度相当高并与天象符合的阴阳历。我国就是使用的这种阴阳历
  数天史学家钱宝琮和日本汉学有新城新藏研究春秋长历,认为我国在春秋年(约公元前500年)可能已施行十九年插入七个闰月了,但古人用肉眼测定十九年七闰的闰周是有困难的。笔者根据古人测定的日月在天球上视运动的平率,即“日月东行,而日行迟,月行疾,…日日行度,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模拟古人的宇宙观和计预法,算得了十九年七闰的闰周,和采用哥白尼体系和月亮会合运动方程式算得的结果完全相同。
  农历闰年设置规律为19年7闰,即19年之中设置7个闰月
  每隔19年的闰月如何设置?列表解说如下:
  规律小结;
  农历闰年设置规律为19年7闰,即19年之中设置7个闰月
  已知公历年836年间每隔19年的年号个位数呈降幂排列
  已知公历年836年间每隔19年的农历闰月的月份数呈上升趋势
  在2481年和2500年农历闰10月之后,年20年7闰,紧接着年18年7闰。
  年20年7闰,年又是18年7闰;年20年7闰,后面还会再出现18年7闰。
  总之,出现一个20年7闰,接着就会出现一个18年7闰。两个拉平,还是19年7闰。
以10个十九年七闰共70个闰月分析农历置闰规律
公历年长度/天
阴历月长度/天
阴历非闰年月数
阴历闰年月数
计算十九年七闰的置闰规律
置闰月年序
49.4730483
111.3143587
123.6826207
136.0508828
148.4191449
160.787407
173.155669
185.5239311
197.8921932
210.2604553
222.6287173
234.9969794
用公历年长度除以阴历月长度的余数小于0.2或大于0.8的月份置闰月
10个十九年七闰共70个闰月列表
第1个十九年
第2个十九年
第3个十九年
第4个十九年
第5个十九年
第6个十九年
第7个十九年
第8个十九年
第9个十九年
第10个十九年
以10个十九年七闰共70个闰月分析农历置闰规律
各月置闰月数
十九年七闰中第1个闰月
设置在农历二月或与二月邻近的月份
十九年七闰中第2个闰月
设置在农历六月七月份
十九年七闰中第3个闰月
设置在农历五月份
十九年七闰中第4个闰月
设置在农历三月或与三月邻近的月份
十九年七闰中第5个闰月
设置在农历八月或与八月邻近的月份
十九年七闰中第6个闰月
设置在农历六月或五月份
十九年七闰中第7个闰月
主要设置在农历四月,也有设在五月份
十九年七闰中
没有在正月、冬月、腊月三个月设置闰月
各闰月占比例
乙未年闰十月
壬辰年闰九月
辛亥年闰八月
庚午年闰十月
甲子年闰十月
癸丑年闰冬月
癸丑年闰冬月
闰冬月十五
壬申年闰八月
  规律研究:
  某年的一个农历月如果含三个节气,这一年的农历肯定是闰过八月或九月、十月、十一月。
  换言之:某一年农历闰过八月或九月、十月、十一月,极可能冬月或腊月会含有三个节气。
  出现一个农历月有三个节气的农历月份,肯定是冬月或者腊月,且日期相对固定:
  即月头初一为第一个节气,月中的十五或十六日为第二个节气,月末三十日为第三个节气。
  凡冬月前出现过闰月,冬月当月出现的三个节气,肯定是:冬至 小寒 大寒,
  凡腊月出现的三个节气,肯定是大寒 立春 雨水。
  如果闰冬月,闰冬月只有节气小寒,闰冬月的前后两个月极有可能都会出现三个节气。
  凡出现三个节气的月份,三个节气是固定的:月头月尾的是中气,月中的一个为节气。
的倍数年出现3个节气的规律
含3个节气年
农历每19年7闰,三个节气的出现与19年7闰密切相关
年相隔57年,有3个19年
年相隔19年
年相隔19年
年相隔114年,是19的6倍
2033癸丑年冬月与腊月都出现了三个节气,与1984年相隔不是19的倍数
年相隔19年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公历和农历的日子总是对不起来,比如:2005年公历3月21日是农历正月二十一,而到日却变成了农历的二月初二。这是什么原因呢?都是因为农历有闰月的缘故。公历与农历的日期到底会不会有重合的日子呢?请看下表:
每隔19年比较
公历农历日期相差1天
公历农历日期完全吻合
公历农历日期完全吻合
公历农历日期完全吻合
公历农历日期相差1天
  上表中,给出的日,当日对应农历为三月十四日。以后每隔十九年公历的4月22日那一天,农历日期会与给出的日期——三月十四日完全相同或基本相近,但农历年号与星期不同。
  规律:每隔十九年,公历与农历的日期会完全吻合或大致相近,只是农历年号与星期不同。
  规律研究结论:
  凡用年龄除以19,其得数为1、2、3、4、5、6,最多为7等整数者,当年的公历与农历生日会完全重合或大致相近。
除以19得数
无春年 单春年
下表列年双春年 无春年 单春年
公历立春日
农历立春月日
腊月二十六
腊月二十八
腊月二十一
腊月二十四
腊月二十六
腊月二十三
  照常理,一年一春应该有一个立春,那为什么会出现双春年、无春年和单春年呢?这是农历闰月带来的后遗症。
  我国目前的“农历”其实就是汉代开始使用的“太阴历”,是根据地球自转精密计算得出的。其中得出的新年应当是立春。我国古代根据气候变化的周期规律把一年划分为二十四个节气。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所以古代民间都是在“立春”这一天过节,确定属相也是以立春为准,而不是以正月初一为界。
  但由于我国古代纪年法中,平年12个月354-355天,闰年13个月383-384天,由此便产生了二十四节气与日期的不统一。也就是说,立春这一天不是恒定在某月某日。有的农历年(正月到腊月)有两个立春称之为双春年,有的则没有一个立春日,称之为无春年,或盲年。
  农历“双春”、“单春”、“无春”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以十九年为一个周期,凡农历闰年都包含二十五个节气,都是“双春”年。农历的“双春”年和“无春”年是紧密相连的,有了双春年必有无春年。在每个周期中,“双春”年和“无春”年各有七年,而“单春”年仅有五年。
  下列《年(311年)农历闰月表》,这311个闰月所在年的次年一定是无春年,即下表中同时有311个无春年:
年(311年)农历闰月表
年份 闰月 年份 闰月 年份 闰月 年份 闰月 年份 闰月 年份 闰月 年份 闰月
1803 二月 1805 六月 1808 五月 1811 三月 1814 二月 1816 二月 1819 四月
1822 三月 1824 七月 1827 五月 1830 八月 1832 九月 1835 六月 1838 四月
1841 三月 1843 七月 1846 五月 1849 四月 1851 八月 1854 七月 1857 五月
1960 三月 1862 八月 1865 五月 1868 四月 1870 十月 1873 六月 1876 五月
1879 三月 1881 七月 1884 五月 1887 四月 1890 二月 1892 六月 1895 五月
1898 三月 1900 八月 1903 五月 1906 四月 1909 二月 1911 六月 1914 五月
1917 二月 1919 七月 1922 五月 1925 四月 1928 二月 1930 六月 1933 五月
1936 三月 1938 七月 1941 六月 1944 六月 1946 二月 1949 七月 1952 五月
1955 三月 1957 三月 1960 六月 1963 四月 1966 三月 1968 七月 1971 五月
1974 四月 1976 八月 1979 六月 1982 四月 1984 十月 1987 六月 1990 五月
1993 三月 1995 八月 1998 五月 2001 四月 2006 七月 2009 五月 2012 四月
2014 九月 2017 六月 2020 四月 2023 二月 2025 六月 2028 五月 2031 三月
2033 十一月 2036 六月 2039 五月 2042 二月 2044 七月 2047 五月 2050 三月
2052 八月 2055 六月 2058 四月 2061 三月 2063 七月 2066 五月 2069 四月
2071 八月 2074 六月 2077 四月 2080 三月 2082 七月 2085 五月 2087 四月
2090 八月 2093 六月 2096 四月 2099 二月 2103 六月 2107 三月 2111 二月
举近期的年份为例:如农历甲申年正月初一是日,新年过了18天才到立春日——日;到年尾腊月二十六日又出现了一个立春日——公历日1:34分立春,过了五天即公历2月9日才进入乙酉年春节正月初一,这个2004年甲申年就是个双春年。接着进入的乙酉年的年头就没有了立春日;下一个立春日是日,即丙戌年正月初七,整个乙酉年中就没有了立春这个节气,成了无春年,即盲年。
  如果按立春日作为新的一年起算日期,将立春日作为新年的话,那么农历十九年中就会有七个双春年、七个无春年,也就是说,农历十九年中,人们会有七年过两个新年,而还有七个年份一个新年也没有。
  针对这种情况,民国2年(1912年)通过文件的形式规定,将“春节”这个节日定在农历年的正月初一。这样就不会产生有的年份过两个春节,而有的年份却没有春节过的现象。
  关于网上流行说盲年即无春年是“寡妇年”之说,请查看本人对网友的复函:
年农历闰十月是否误闰
    日,有网友来函告诉我:网上就1984年农历闰十月是否误闰正在展开一次大讨论,见: 。请我对此作个解释。
   我没有参与网友们的讨论,因为这个问题太复杂,是几句话说不清楚的。故在此统一作答:
一、不应设置闰十月的理由主要是:
(一)按“农历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之说1984年的农历十月有中气,不应该闰十月。
1984年的公历11月7日(农历十月十五日)13:45分立冬,中气小雪是11月22日(农历是十月三十日)11:11分。按“农历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之说1984年的农历十月有中气,不应该闰十月。
(二)按上一年的冬至月和本年的冬至月决定农历年长度的规定不应闰十月。
农历历算中规定:以上一年的冬至月(农历十一月即冬月)和本年的冬至月决定农历年的长度。1984年上一年的冬至日那天的农历是1983年冬月十九日,本年冬至日的农历日期是冬月初一,前后两年冬至日的间隔是348天,已有12个月——可不置闰。
(三)公历日农历乙丑年正月初一起算的正月也没有中气,为何不设置乙丑年闰正月,而设置1984甲子年闰十月?
二、我们先必须了解农历历算规定:
(一)前后两个冬至月(十一月)决定农历年的长度。
(二)农历历算规定:已满13个朔望月的年中的无中气之月置为闰月,已满12个朔望月的年中的无中气之月不能置为闰月
三、根据农历历算规定,闰十月符合历算规定,并非误闰,其理由为:
(一)农历历算中规定,以冬至所在月为十一月(即冬月)。1984年公历的12月22日是冬至日,这一天正好是农历十一月(即冬月)初一。故从这一天起算冬月,之前的无中气之月就只能算闰十月了。
(二)1983年(癸亥年)冬至月初一至1984年(甲子年)冬月初一日共计384天,已满13个朔望月,故无中气之十月应置为闰月
(三)1984年(乙丑年)冬至月初一至1985年(甲子年)冬月初一日共计355天,已满12个朔望月,故无中气之正月不能置为闰月
四、列表解析1984年农历并非误闰
1984年农历闰十月特殊置闰案例列表解析
农历当月有节气和中气
闰十月初一
农历当月只有节气无中气置为闰月
闰十月十五
历法上最特殊的一个农历月——出现了两个中气
农历当月有节气和中气
春节正月初一
本月只有节气无中气应置闰而未置为闰月。
农历当月有节气和中气
  农历历算规定:
  前后两个冬至月(十一月)决定农历年的长度。
  1983年(癸亥年)冬至月初一至1984年(甲子年)冬月初一日共计384天,已满13个朔望月,故置无中气之十月为闰月
  1984年(乙丑年)冬至月初一至1985年(甲子年)冬月初一日共计355天,已满12个朔望月,故无中气之正月不能置为闰月
公历闰年巧逢农历闰二月
公历闰年农历闰二月同在2004年,583年仅出现二次
  2004年农历将发生罕见的历法现象——闰二月,这是1947年以来首次出现的闰二月。2004年不仅农历出现闰二月,而且公历也出现闰年。公历闰年和农历闰二月发生在同一年,从1573年至2155年这583年中,仅会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在1928年,第二次在2004年。583年中未来还有三次农历闰二月,将分别出现在2023年、2042年和2099年,但公历不会同时闰二月。
  为什么2004年农历会出现罕见的闰二月?因目前我们所用的阳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为一回归年而制定的,回归年长度是365.2422天。阴历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而制定的,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天。农历是以阴历为基础,它的日期既能显示月亮的盈亏变化,又能与公历的四季保持同步。
  农历为何要设置闰月?
  农历一年按12个朔望月计算,只有354.4天,比阳历回归年少10.9天。如果今年猴年不安插闰二月,那么,明年春节就会出现在日。再过几年,农历就会出现“六月飞雪”的现象。为了协调阴历与阳历的季节关系,我国在春秋时代就采用“十九年七闰月”。即在19个回归年(6939.6天)中,农历要安插7个闰月。试计算,19个农历年,有228个朔望月。如果再加上7个闰月,就有235个朔望月(6939.7天)。因此,农历19年安插7个闰月,就能使农历的寒暑变化与公历的基本一致。
  闰月怎样安插最恰当?
  24个节气从立春开始,到大寒结束。从立春数起,逢单数的称为节气,逢双数的称为中气。农历月份是以中气作为标志的。在一年中,以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这四个中气为最重要。我国从1645年(清代)就颁布将没有中气的月份安插闰月,这是合情合理的。因为19个回归年中共有228个中气和235个朔望月,显然,朔望月比中气多7个。因此,有7个朔望月没有中气就自然而然地成为闰月。今年农历闰二月,就只有“清明”一个节气,而没有中气。因此,闰月就安插在农历没有中气的月份。
年农历为何不闰九月而闰十一月?
  农历是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的,但在壬子年中的第九个月,十个月、第十二个月和次年正月月都没有中气,为什么没有先闰九月而置闰十一月呢?这是因为在农历历算中规定,以冬至所在月为十一月(即冬月),上一年的冬至月(农历十一月即冬月)和本年的冬至月决定农历年的长度;辛亥年即2032年农历十一月至壬子年即2033年农历十一月之间已有12个月,故不置闰九月。而壬子年即2033年农历十一月至癸丑年即2034年农历十一月却有13个月,而在壬子年冬至后的第一个无中气之月恰好是壬子年的第十二个月,所以就定为闰十一月了,因为已经闰了冬月就不再闰癸丑年正月了。
本人研究结论:
年应安排闰几月
二十一世纪的2033年是当闰年。当闰几月,在万年历上出现了两种安排:一种安排闰七月,另一种安排闰十一月。倒是很干脆,不在七月一边,就在十一月一边。只是到时侯如果还不能统一,就会很难堪。因为该年七、十一两个月都没有“中气”,出历书者各持一见,各行其是,当然不一致的地方会很多,这举的是最突出的问题。这个突出的问题是:如果当闰之年出现了两个不含中气的月份,那么应当将闰月安排在哪一个月?
两种意见如下:
一、安排闰十一月的,有由紫金山天文台主编出书的《 万年历》;有由台湾中央研究院计算中心(ASCC)
在网上公布的《两千二百年中西历转换表》;还有极少数由民间书坊出的万年历。
二、安排闰七月的,绝大多数由民间出的万年历。此类书都似乎理当所然地安排闰七月。由于民间书出的版本多,基本上在书坊里所见,都是闰七月。
三、安排闰七月的大致理由是:当年无中气的月份首先出现于七月,就先不就后安排为闰七月是理当所然的。安排闰十一月的理由,只有一个民间出〈万年历〉的人说了:因为
2033年这一闰年的前闰为 2031年三月, 接着的后闰为 2036年6月,若安排
2033年闰七月,则前后相距的月份为27与36个月,未免前后间距不匀过大。若2033年闰十一月则前后月间距分别为32与31个月。认为应安排闰十一月人的看法是,
当闰年若出现两个无中气的月份时,不应以无中气月出现的前后来定闰月,而应均衡酌情处理。
因为中央政府和地区官方都未就这年闰月的安排可能未闻,也不见问,心有忧郁又不明所以,才多此一举,请出各位网友当然包括斑竹和大虾们都有请来议论一番。
农历十一月:~(大雪、冬至;冬至日:)
+01朔望月:~(小寒、大寒)
+02朔望月:01/31~02/28(立春、雨水)
+03朔望月:03/01~03/30(惊蛰、春分)
+04朔望月:03/31~04/28(清明、谷雨)
+05朔望月:04/29~05/27(立夏、小满)
+06朔望月:05/28~06/26(芒种、夏至)
+07朔望月:06/27~07/25(小暑、大暑)
+08朔望月:07/26~08/24(立秋、处暑)
+09朔望月:08/25~09/22(白露)
+10朔望月:09/23~10/22(秋分、寒露)
+11朔望月:10/23~11/21(霜降、立冬)
农历十一月:11/22~12/21(小雪、大雪、冬至;冬至日:)
+01朔望月:~(小寒)
+02朔望月:~02/18(大寒、立春、雨水,三个气)
+03朔望月:02/19~03/19(惊蛰)
+04朔望月:03/20~04/18(春分、清明)
+05朔望月:04/19~05/17(谷雨、立夏)
年是闰冬月而不是闰七月的原因
中国传统历法排定次序,首先确定两个冬至之间岁实长度,然后排定历月,再看两个冬至之间除去两个冬至所在月外有多少个整月(必定是十一个或者十二个。虽然民间以正月初一为岁首,但是排定历法却是以两个连续的冬至为始终。)如果是十一个整月,则无需置闰,即使出现无中气的月也无需置闰。如果有十二个整月则需置闰,此时置闰依照“无中气规则”,而且闰前不闰后。由于这十二个整月中,只有除了冬至以外的十一个中气,所以至少有一个月无中气。这十二个月中第一个无中气的月为闰月,它的名字叫“闰x月”,这个x,是它前一个月的名字。月序的确定,是以冬至所在月为子,依照地支顺序,下一个月为丑,再下一个月为寅,如此类推,到下一个冬至所在月又回到了子。由于汉以后的历法都是建寅,以寅月为正月,这样冬至所在月必然是十一月。可见所谓的“冬至所在月必然是十一月”并不是什么规则,而是历法排定方法中:
   (1)冬至所在月为子月(汉代开始);
   (2)以寅月为正月;
   (3)当两个冬至点之间不包括两个冬至点所在月份还有十二个整月时要把第一个无中气月命名为闰月而导致的自然出现的结果。
按照这样的历法排定方法来分析2033年的情况:由于2032年冬至(公历日)到2033年冬至(公历日)除去两个冬至所在月份外,只有十一个整月,所以在此期间无需置闰,即使有无中气的月,这就是为什么2033年没有闰七月。由于2033年冬至(公历日)到2034年冬至(公历日)除去两个冬至所在月份外,有十二个整月,所以在此期间需要置闰。需要置闰时才采用“无中气规则”。这十二个整月中第一个无中气的月是2033年冬至以后的那个月(日--日),它的前一个月是农历2033年(癸丑年)十一月,所以这个月是农历2033年(癸丑年)闰十一月。这就是农历2033年(癸丑年)闰十一月的来历。在编排农历历法时,无中气的月,并不一定要置闰。
年-年闰月列表
按19年7闰排列
1645 闰五月 1648 闰四月 1651 闰正月 1653 闰六月 1656 闰五月 1659 闰三月 1661
1664 闰六月 1667 闰四月 1670 闰二月 1672 闰七月 1675 闰五月 1678 闰三月 1680
1683 闰六月 1686 闰四月 1689 闰三月 1691 闰七月 1694 闰五月 1697 闰三月 1699
1702 闰六月 1705 闰四月 1708 闰三月 1710 闰七月 1713 闰五月 1716 闰三月 1718
1721 闰六月 1724 闰四月 1727 闰二月 1729 闰七月 1732 闰五月 1735 闰四月 1737
1740 闰六月 1743 闰四月 1746 闰三月 1748 闰七月 1751 闰五月 1754 闰四月 1756
1759 闰六月 1762 闰五月 1765 闰二月 1767 闰七月 1770 闰五月 1773 闰三月 1775
1778 闰六月 1781 闰五月 1784 闰三月 1786 闰七月 1789 闰五月 1792 闰四月 1795
1797 闰六月 1800 闰四月 1803 闰二月 1805 闰七月 1808 闰五月 1811 闰三月 1814
1816 闰六月 1819 闰四月 1822 闰三月 1824 闰七月 1827 闰五月 1830 闰四月 1832
1835 闰六月 1838 闰四月 1841 闰三月 1843 闰七月 1846 闰五月 1849 闰四月 1851
1854 闰七月 1857 闰五月 1860 闰三月 1862 闰八月 1865 闰五月 1868 闰四月 1870
1873 闰六月 1876 闰五月 1879 闰三月 1881 闰七月 1884 闰五月 1887 闰四月 1890
1892 闰六月 1895 闰五月 1898 闰三月 1900 闰八月 1903 闰五月 1906 闰四月 1909
1911 闰六月 1914 闰五月 1917 闰二月 1919 闰七月 1922 闰五月 1925 闰四月 1928
1930 闰六月 1933 闰五月 1936 闰三月 1938 闰七月 1941 闰六月 1944 闰四月 1947
1949 闰七月 1952 闰五月 1955 闰三月 1957 闰八月 1960 闰六月 1963 闰四月 1966
1968 闰七月 1971 闰五月 1974 闰四月 1976 闰八月 1979 闰六月 1982 闰四月 1984
1987 闰六月 1990 闰五月 1993 闰三月 1995 闰八月 1998 闰五月 2001 闰四月 2004
2006 闰七月 2009 闰五月 2012 闰四月 2014 闰九月 2017 闰六月 2020 闰四月 2023
2025 闰六月 2028 闰五月 2031 闰三月 2033 闰冬月 2036 闰六月 2039 闰五月 2042
2044 闰七月 2047 闰五月 2050 闰三月 2052 闰八月 2055 闰六月 2058 闰四月 2061
2063 闰七月 2066 闰五月 2069 闰四月 2071 闰八月 2074 闰六月 2077 闰四月 2080
2082 闰七月 2085 闰五月 2088 闰四月 2090 闰八月 2093 闰六月 2096 闰四月 2099
2101 闰七月 2104 闰五月 2107 闰四月 2109 闰九月 2112 闰六月 2115 闰四月 2118
2120 闰七月 2123 闰五月 2126 闰四月 2128 闰冬月 2131 闰六月 2134 闰五月 2137
2139 闰七月 2142 闰五月 2145 闰四月 2147 闰冬月 2150 闰六月 2153 闰五月 2156
2158 闰七月 2161 闰六月 2164 闰四月 2166 闰十月 2169 闰六月 2172 闰五月 2175
2177 闰七月 2180 闰六月 2183 闰四月 2186 闰二月 2188 闰六月 2191 闰五月 2194
2196 闰七月 2199 闰六月 2202 闰四月 2204 闰九月 2207 闰六月 2210 闰四月 2213
2215 闰七月 2218 闰五月 2221 闰四月 2223 闰九月 2226 闰七月 2229 闰五月 2232
2234 闰八月 2237 闰五月 2240 闰四月 2242 闰冬月 2245 闰六月 2248 闰五月 2251
2253 闰七月 2256 闰六月 2259 闰五月 2262 闰正月 2264 闰七月 2267 闰五月 2270
2272 闰八月 2275 闰六月 2278 闰四月 2281 闰二月 2283 闰六月 2286 闰五月 2289
2291 闰七月 2294 闰六月 2297 闰四月 2300 闰二月 2302 闰六月 2305 闰五月 2308
2310 闰七月 2313 闰六月 2316 闰四月 2318 闰十月 2321 闰七月 2324 闰五月 2327
2329 闰八月 2332 闰六月 2335 闰四月 2338 闰三月 2340 闰七月 2343 闰五月 2346
2348 闰八月 2351 闰六月 2354 闰五月 2357 闰正月 2359 闰七月 2362 闰五月 2365
2367 闰八月 2370 闰六月 2373 闰五月 2376 闰二月 2378 闰七月 2381 闰五月 2384
2386 闰十月 2389 闰六月 2392 闰四月 2395 闰二月 2397 闰六月 2400 闰五月 2403
2405 闰八月 2408 闰六月 2411 闰五月 2414 闰二月 2416 闰七月 2419 闰五月 2422
2424 闰八月 2427 闰六月 2430 闰四月 2433 闰三月 2435 闰七月 2438 闰五月 2441
2443 闰八月 2446 闰七月 2449 闰五月 2452 闰三月 2454 闰八月 2457 闰五月 2460
2462 闰八月 2465 闰六月 2468 闰五月 2471 闰三月 2473 闰七月 2476 闰五月 2479
2481 闰十月 2484 闰六月 2487 闰五月 2490 闰三月 2492 闰七月 2495 闰五月 2498
2500 闰十月 2503 闰六月 2506 闰五月 2509 闰二月 2511 闰七月 2514 闰五月 2517
2520 闰正月 2522 闰六月 2525 闰五月 2528 闰三月 2530 闰七月 2533 闰六月 2536
2539 闰正月 2541 闰七月 2544 闰五月 2547 闰三月 2549 闰七月 2552 闰六月 2555
2557 闰八月 2560 闰七月 2563 闰五月 2566 闰四月 2568 闰七月 2571 闰六月 2574
2576 闰九月 2579 闰六月 2582 闰四月 2585 闰三月 2587 闰七月 2590 闰五月 2593
2595 闰十月 2598 闰七月 2601 闰五月 2604 闰三月 2606 闰八月 2609 闰六月 2612
2614 闰冬月 2617 闰六月 2620 闰五月 2623 闰三月 2625 闰八月 2628 闰六月 2631
2634 闰正月 2636 闰七月 2639 闰五月 2642 闰三月 2644 闰八月 2647 闰六月 2650
2653 闰二月 2655 闰七月 2658 闰五月 2661 闰三月 2663 闰七月 2666 闰六月 2669
2672 闰三月 2674 闰七月 2677 闰五月 2680 闰三月 2682 闰七月 2685 闰六月 2688
2691 闰三月 2693 闰七月 2696 闰五月 2699 闰三月 2701 闰八月 2704 闰六月 2707
2710 闰三月 2712 闰七月 2715 闰五月 2718 闰四月 2720 闰九月 2723 闰六月 2726
2728 闰冬月 2731 闰七月 2734 闰五月 2737 闰四月 2739 闰九月 2742 闰六月 2745
2748 闰二月 2750 闰七月 2753 闰六月 2756 闰四月 2758 闰八月 2761 闰六月 2764
2767 闰三月 2769 闰七月 2772 闰六月 2775 闰三月 2777 闰八月 2780 闰六月 2783
2786 闰三月 2788 闰七月 2791 闰六月 2794 闰三月 2796 闰八月
根据计算,3358年将会首次出现史无前例的闰腊月!
有些年份应该是误闰,如和1870等。
原载本人《日历网》/_private/05jqywh/zqyry/18-ry.html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闰年的二月有几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