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Cl3的双水解反应应,加NaHCO3, 为什么H离子浓度会减小? 加Mg粉,H离子浓度为什么同样

高考化学讲义:离子浓度大小比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0.99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高考化学讲义: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离子浓度大小比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3.25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高考化学讲义:离子浓度大小比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0.99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高考化学讲义: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将0.1mol/LNaHCO3溶液加水稀释为什么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变大_百度知道
将0.1mol/LNaHCO3溶液加水稀释为什么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变大
提问者采纳
水解平衡虽然正向移动,当稀释时,因HCO3-水解而呈碱性NaHCO3溶液,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可知,H+的浓度将增大,但OH-浓度降低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NaHCO3溶液因为发生水解反应呈碱性,所以加水稀释后碱性降低 氢离子浓度变大
因为碳酸氢根水解成碳酸根和氢离子了,所以氢离子浓度增大
氢离子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盐类的水解》学案9(人教版选修4)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重难点一 盐类水解的规律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由此可见,盐类水解的前提条件是有弱碱的阳离子或弱酸的酸根离子,其水溶液的酸碱性由盐的类型决定,利用盐溶液的酸碱性可判断酸或碱的强弱。  (1)盐的类型是否水解溶液的pH强酸弱碱盐水解pH<7强碱弱酸盐水解pH>7强酸强碱盐不水解pH=7    (2)组成盐的弱碱阳离子(M+)能水解显酸性,组成盐的弱酸阴离子(A-)能水解显碱性。  M++H2OMOH+H+ 显酸性  A-+H2OHA+OH- 显碱性  (3)盐对应的酸(或碱)越弱,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碱性(或酸性)越强。  重难点二 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注意事项  (1)一般要写可逆"",只有彻底水解才用"==="。  (2)难溶化合物不写沉淀符号"↓"。  (3)气体物质不写气体符号"↑"。  2.书写方法  (1)弱酸强碱盐  ①一元弱酸强碱盐水解  弱酸根阴离子参与水解,生成弱酸。  例如:CH3COONa+H2OCH3COOH+NaOH  离子方程式:  CH3COO-+H2OCH3COOH+OH-  ②多元弱酸根阴离子分步水解  由于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多步进行的,所以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的水解也是分多步进行的,阴离子带几个电荷就要水解几步。第一步水解最易,第二步较难,第三步水解更难。  例如:Na2CO3+H2ONaHCO3+NaOH  NaHCO3+H2OH2CO3+NaOH  离子方程式:  CO+H2OHCO+OH-  HCO+H2OH2CO3+OH-  ③多元弱酸的酸式强碱盐水解  例如:NaHCO3+H2OH2CO3+NaOH  离子方程式:  HCO+H2OH2CO3+OH-  (2)强酸弱碱盐  ①一元弱碱  弱碱阳离子参与水解,生成弱碱。  ②多元弱碱阳离子分步水解,但写水解离子方程式时一步完成。  例如:AlCl3+3H2OAl(OH)3+3HCl  离子方程式:  Al3++3H2OAl(OH)3+3H+  (3)某些盐溶液在混合时,一种盐的阳离子和另一种盐的阴离子,在一起都发生水解,相互促进对方的水解,水解趋于完全。可用"==="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水解生成的难溶物或挥发性物质可加"↓"、"↑"等。  例如:将Al2(SO4)3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和大量气体,离子方程式为:  Al3++3HCO===Al(OH)3↓+3CO2↑  能够发生双水解反应的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常见的离子间发生双水解的有:Fe3+与CO、HCO等,Al3+与AlO、CO、HCO、S2-、HS-等。  重难点三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内因:盐本身的性质,组成盐的酸根相对应的酸越弱(或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就越大。  2.外因:受温度、浓度及外加酸碱等因素的影响。  (1)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盐的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3)外加酸、碱或盐:外加酸、碱或盐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  归纳总结:上述有关因素对水解平衡的影响结果,可以具体总结成下表(以CH3COO-+H2OCH3COOH+OH-为例):改变条件c(CH3COO-)c(CH3COOH)c(OH-)c(H+)pH水解程度加水减小减小减小增大减小增大加热减小增大增大减小增大增大加NaOH(s)增大减小增大减小增大减小加HCl(g)减小增大减小增大减小增大加CH3COONa (s)增大增大增大减小增大减小加NH4Cl(s)减小增大减小增大减小增大  重难点四 盐类水解的应用  1.化肥的合理使用,有时要考虑盐类的水解  例如,铵态氮肥与草木灰不能混合使用,因草木灰的主要成分K2CO3水解呈碱性:CO+H2OHCO+OH-,铵态氮肥中NH遇OH-逸出NH3,使氮元素损失,造成氮肥肥效降低。  2.用热碱去污  如用热的Na2CO3溶液去污能力较强,盐类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Na2CO3水解,使其溶液显碱性。  3.配制易水解的盐溶液时,需考虑抑制盐的水解。  (1)配制强酸弱碱盐溶液时,需滴几滴相应的强酸,可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动,抑制弱碱阳离子的水解,如配制FeCl3、SnCl2溶液时常将它们溶于较浓的盐酸中,然后再用水稀释到相应的浓度,以抑制它们的水解,配制Fe2(SO4)3溶液时,滴几滴稀硫酸。  (2)配制强碱弱酸盐溶液时,需滴几滴相应的强碱,可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动,抑制弱酸根离子的水解,如配制Na2CO3、NaHS溶液时滴几滴NaOH溶液。  4.物质制取如制取Al2S3,不能用湿法,若用Na2S溶液和AlCl3溶液,两种盐溶液在发生的水解反应中互相促进,得不到Al2S3。制取时要采用加热铝粉和硫粉的混合物:2Al+3S\s\up7(Δ(Δ)Al2S3。  5.某些试剂的实验室贮存要考虑盐的水解,如Na2CO3、NaHCO3溶液因CO、HCO水解使溶液呈碱性,OH-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生成硅酸盐,使试剂瓶颈与瓶塞黏结,因而不能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贮存,必须用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保存。  6.若一种盐的酸根和另一种盐的阳离子能发生水解相互促进反应,这两种盐相遇时,要考虑它们水解时的相互促进,如泡沫灭火器的原理:将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混合,Al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产生大量CO2来灭火。  7.用盐(铁盐、铝盐)作净水剂时需考虑盐类水解。例如,明矾KAl(SO4)2·12H2O净水原理:Al3++3H2OAl(OH)3(胶体)+3H+,Al(OH)3胶体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生成沉淀而起到净水作用。  8.Mg、Zn等较活泼金属溶于强酸弱碱盐(如NH4Cl、AlCl3、FeCl3等)溶液中,产生H2。例如:将镁条投入NH4Cl溶液中,有H2、NH3产生,有关离子方程式为:NH+H2ONH3·H2O+H+,Mg+2H+===Mg2++H2↑。  9.如果溶液浓度较低,可以利用水解反应来获得纳米材料(氢氧化物可变为氧化物)。如果水解程度很大,还可用于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如制TiO2:  TiCl4+(x+2)H2O(过量)TiO2·xH2O+4HCl  TiO2·xH2O焙烧,TiO2+xH2O  重难点五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规律  1.大小比较方法  (1)考虑水解因素:如Na2CO3溶液中  CO+H2OHCO+OH- HCO+H2OH2CO3+OH-,所以c(Na+)>c(CO)>c(OH-)>c(HCO)  (2)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的影响程度。如在相同的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各溶液中①NH4Cl ②CH3COONH4 ③NH4HSO4溶液中,  c(N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③>①>②。  (3)多元弱酸、多元弱酸盐溶液  如:H2S溶液:c(H+)>c(HS-)>c(S2-)>c(OH-)  Na2CO3溶液:c(Na+)>c(CO)>c(OH-)>c(HCO)>c(H+)。  (4)混合溶液  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要注意能发生反应的先反应后再比较,同时要注意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一般情况下,混合液的体积等于各溶液体积之和。高考试题中在比较离子浓度的大小时,常常涉及以下两组混合溶液:  ①NH4Cl~NH3·H2O(1∶1);②CH3COOH~CH3COONa(1∶1)。一般均按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考虑。  如:NH4Cl和NH3·H2O(等浓度)的混合溶液中,c(NH)>c(Cl-)>c(OH-)>c(H+),CH3COOH和CH3COONa(等浓度)的混合溶液中,c(CH3COO-)>c(Na+)>c(H+)>c(OH-)。  2.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之间存在着三种定量关系    (1)微粒数守恒关系(即物料守恒)。如纯碱溶液中c(Na+)=2c(CO)未变化=2c(CO)+2c(HCO)+2c(H2CO3);NaH2PO4溶液中c(Na+)=c(H2PO)未变化=c(H2PO)+c(HPO)+c(PO)+c(H3PO4)。  (2)电荷数平衡关系(即电荷守恒)。如小苏打溶液中,c(Na+)+c(H+)=c(HCO)+2c(CO)+c(OH-);Na2HPO4溶液中,c(Na+)+c(H+)=c(H2PO)+2c(HPO)+3c(PO)+c(OH-)  注 1 mol CO带有2 mol负电荷,所以电荷浓度应等于2c(CO),同理PO电荷浓度等于3c(PO)。  (3)水电离的离子数平衡关系(即质子守恒)  如纯碱溶液中c(H+)水=c(OH-)水;c(H+)水=c(HCO)+2c(H2CO3)+c(H+),即c(OH-)水=c(HCO)+2c(H2CO3)+c(H+)。质子守恒也可由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相加减得到。                    例1 下列各式中,属于盐的水解的是(  )  A.CH3COOH+H2OCH3COO-+H3O+
B.HS-+H2OH2S+OH-  C.HSO+H2OSO+H3O+
D.NH+2H2ONH3·H2O+H3O+  答案 BD  解析 本题中的4个反应,其中B和D是HS-、NH分别与水电离出的H+、OH-结合生成H2S和NH3·H2O弱电解质,是盐类的水解反应。而A和C则是弱电解质CH3COOH和HSO在水中均电离出H+,H+又和H2O结合成H3O+,所以A和C是电离,不是水解。    本题考查了盐类水解的概念及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首先要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其次要熟悉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例2 在25℃时,在浓度均为1 mol/L的(NH4)2SO4、(NH4)2CO3、(NH4)2Fe(SO4)2的溶液中,测得其c(NH)分别为a、b、c(单位为mol/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c
D.c>a>b  答案 D  解析 三种溶液中均存在水解平衡:NH+H2ONH3·H2O+H+;对于(NH4)2CO3,因CO+H+HCO,使上述平衡向右移动;对于(NH4)2Fe(SO4)2,Fe2++2H2OFe(OH)2+2H+,c(H+)增大,抑制NH的水解。    考查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类似于外加酸或碱对盐类水解的影响。  例3 用物质的量都是0.1 mol的CH3COOH和CH3COONa配成1 L混合溶液,已知其中c(CH3COO-)>c(Na+),对该溶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H+)>c(OH-)  B.c(CH3COOH)+c(CH3COO-)=0.2 mol/L  C.c(CH3COOH)>c(CH3COO-)  D.c(CH3COO-)+c(OH-)=0.1 mol/L  答案 AB  解析 由电荷守恒有c(CH3COO-)+c(OH-)=c(Na+)+c(H+),因c(CH3COO-)>c(Na+),则c(H+)>c(OH-);且c(CH3COO-)+c(OH-)=c(H+)+0.1 mol/L>0.1 mol/L。由物料守恒有:c(CH3COOH)+c(CH3COO-)=0.2 mol/L;因c(CH3COO-)>c(Na+)=0.1 mol/L,则c(CH3COO-)>c(CH3COOH)。  例4 下列有关问题,与盐的水解有关的是(  )  ①NH4Cl与ZnCl2溶液可作焊接金属中的除锈剂  ②用NaHCO3与Al2(SO4)3两种溶液可作泡沫灭火剂  ③草木灰与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  ④实验室盛放Na2CO3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  ⑤加热蒸干AlCl3溶液得到Al(OH)3固体                  A.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盐类水解的应用与解释。①中NH4Cl与ZnCl2溶液水解均显酸性,可以除去金属表面的锈;②用HCO与Al3+两种离子水解相互促进,产生二氧化碳,可作灭火剂;③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水解显碱性,而铵态氮肥水解显酸性,因而不能混合施用;④碳酸钠溶液水解显碱性,而磨口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会与碱反应生成硅酸钠将瓶塞与瓶口黏合而打不开,因此实验室盛放碳酸钠的试剂瓶应用橡胶塞;⑤AlCl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AlCl3+3H2OAl(OH)3+3HCl,加热时,HCl挥发使平衡不断右移,最终得到Al(OH)3固体(如果灼烧,会得到Al2O3固体)。    解答该类题目,首先应准确判断"弱"离子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及"弱"离子的水解是  否相互促进,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利用水解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              1.选择合适的方法测试下表所列盐溶液(可酌情替换、增加)的酸碱性。  2.根据形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将下表中盐按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分类。盐溶液NaClNa2CO3NaHCO3酸碱性盐类型  续表NH4ClNa2SO4CH3COONa(NH4)2SO4  点拨 盐溶液NaClNa2CO3NaHCO3酸碱性中性碱性碱性盐类型强酸强碱盐强碱弱酸盐强碱弱酸盐  续表NH4ClNa2SO4CH3COONa(NH4)2SO4酸性中性碱性酸性强酸弱碱盐强酸强碱盐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    3.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归纳其与盐的类型间的关系,并从电离平衡的角度寻找原因。  盐的类型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溶液的酸碱性  点拨盐的类型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溶液的酸碱性中性酸性碱性     根据下表,对三类不同盐溶液中存在的各种粒子(不要忘记水及其电离)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不同类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NaCl溶液NH4Cl溶液CH3COONa溶液c(H+)和c(OH-)相对大小溶液中的粒子有无弱电解质生成相关化学方程式  点拨 NaCl溶液NH4Cl溶液CH3COONa溶液c(H+)和c(OH-)相对大小c(H+)=c(OH-)c(H+)>c(OH-)c(H+)<c(OH-)溶液中的粒子Na+、Cl-、H+、OH-、H2ONH、Cl-、H+、NH3·H2O、OH-、H2OCH3COO-、Na+、H+、OH-、CH3COOH、H2O有无弱电解质生成无有有相关化学方程式H2OOH-+H+NaCl=== Na++Cl-H2O OH-+H+NH+OH-NH3·H2OH2OOH-+H+CH3COO-+H+CH3COOH     盐的水解也属于离子反应。在认识水解反应原理的基础上,你对高中化学必修课中所学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无新的认识?  点拨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中,"有水生成"可扩展为"有弱电解质生成"。     探究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促进或抑制FeCl3水解的条件,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因素。  探究过程:  1.从反应物性质考虑,FeCl3是否易发生水解?水解生成物是什么?写出其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点拨 FeCl3易发生水解,因水解生成Fe(OH)3与HCl,而Fe(OH)3是难溶于水的弱碱。  FeCl3+3H2OFe(OH)3+3HCl2.应用平衡移动原理,从反应条件考虑,影响FeCl3水解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参照下表设计、写出实验探究的步骤(可增加项目或另行设计表格)。序号可能影响因素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1盐的浓度2溶液的酸碱性  点拨 序号可能影响因素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1盐的浓度向FeCl3溶液中加入FeCl3晶体,测其pH变化pH减小加入FeCl3后,水解平衡向右移动2溶液的酸碱性向FeCl3溶液中加入盐酸,看溶液颜色变化溶液颜色变浅HCl使FeCl3水解平衡向左移动3温度将FeCl3溶液加热,看其颜色变化溶液颜色变深温度升高,FeCl3水解平衡向右移动  其它还有加水稀释等实验方法    1.盐水解反应的逆反应是我们熟悉的一类反应,由此类反应的能量变化试推测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点拨 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  2.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醋酸钠或氯化铵的水解,列举可能影响水解反应程度的因素,并说明所依据的原理。  点拨 如NH4Cl的水解:  NH+H2ONH3·H2O+H+  以下条件改变时,平衡都会移动:①加NH4Cl晶体 ②加水稀释 ③加少量NaOH溶液 ④加少量盐酸 ⑤加少量锌粒 ⑥加热等,据勒夏特列原理可判断移动方向  注意 加水稀释时,水解平衡右移,深入探讨可利用水解平衡常数。    1.D 2.B 3.C 4.D  5.甲 即使是弱酸,所电离产生的H+也必须与强碱电离出的OH-相等(pH=7),即c(A-)=c(M+)  6.> Al3++2SO+2Ba2++4OH-===2BaSO4↓+AlO+2H2O  = 2Al3++3SO+3Ba2++6OH-===3BaSO4↓+2Al(OH)3↓  7.CO+H2OHCO+OH-  Ca2++CO===CaCO3↓  8.Na2CO3溶液的pH>NaHCO3溶液的pH,因为由HCO电离成CO比由H2CO3电离成HCO更难,即Na2CO3是比NaHCO3更弱的弱酸盐,所以水解程度更大。  9.(1)SOCl2+H2O===SO2↑+2HCl↑。  (2)AlCl3溶液易发生水解,AlCl3·6H2O与SOCl2混合加热,SOCl2与AlCl3·6 H2O中的结晶水作用,生成无水AlCl3及SO2和HCl气体。  10.加水的效果是增加水解反应的反应物c(SbCl3),加氨水可中和水解反应生成的HCl,以减少生成物c(H+),两项操作的作用都是使化学平衡向水解反应方向移动。  11.受热时,MgCl2·6H2O水解反应的生成物HCl可逸出,脱离反应体系,相当于不断减少可逆反应的生成物,从而可使平衡不断向水解反应方向移动;MgSO4·7H2O没有类似可促进水解反应进行的条件。                         1.已知一种c(H+)=10-3 mol/L的酸和一种c(OH-)=10 -3 mol/L的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  )  A.浓的强酸和稀的强碱溶液混合
B.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C.等浓度的强酸和弱碱反应
D.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  答案 B  解析 若为强酸和强碱反应n(H+)=n(OH-),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为中性;若是强酸与弱碱反应,强酸全部电离,弱碱只部分电离,由于n(H+)=n(OH-),则反应后碱剩余,溶液为碱性;同理,若是弱酸与强碱反应,则酸剩余,溶液为酸性,答案为B。  误区警示 若只着眼于盐类水解易错选D。对于溶液酸碱性原因的推断,应从多方面考虑,尤其有弱酸或弱碱参加反应。  2.为了配制CH3COO-与Na+离子浓度比为1∶1的溶液,可向CH3COONa溶液中加入(  )  A.适量盐酸
B.适量氢氧化钠固体  C.适量KOH
D.适量NaCl晶体  答案 C  解析 CH3COO-水解使溶液中c(CH3COO-)<c(Na+),可加入不含Na+的碱抑制CH3COO-的水解。答案为C。  3.NH4Cl溶于重水后,产生的一水合氨和水合氢离子均正确的是(  )  A.NH2D·H2O和D3O+
B.NH3·D2O和HD2O+  C.NH3·HDO和D3O+
D.NH2D·HDO和H2DO+  答案 C  解析 NH4Cl水解的实质是其电离出的NH与重水电离出的OD-结合生成一水合氨。即D2OD++OD-,NH+OD-NH3·HDO,D+再与D2O结合生成D3O+。  4.Na2S溶液中存在多种微粒,下列各微粒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c(Na+)>c(S2-)>c(OH-)>c(HS-)>c(H+)  B.c(Na+)+c(H+)=c(S2-)+c(HS-)+c(OH-)  C.c(Na+)=c(HS-)+2c(H2S)+2c(S2-)  D.c(OH-)=c(H+)+c(HS-)+2c(H2S)  答案 AD  解析 本题易错选B、C。B项应为电荷守恒的等式,由于每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因此硫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总量应是其离子个数的2倍;C项为物料守恒的等式,在硫化钠的化学式中,硫离子和钠离子的个数比为1∶2。由于硫离子是弱酸氢硫酸的酸根离子,发生水解,部分转化为硫氢根离子和硫化氢分子,因此该3种微粒总数的2倍等于钠离子的个数;D项符合质子守恒,也可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相加减得到。  5.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下列既能跟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的溶液中,pH最大的是(  )  A.Na2CO3溶液
B.NH4HCO3溶液  C.NaHCO3溶液
D.NaHSO4溶液  答案 C  解析 既能跟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的溶液是B、C,B项中NH水解生成的H+与HCO水解生成的OH-部分相抵。  6.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的八种溶液:①盐酸、②硫酸、③KCl、④H2S、⑤Ba(OH)2、⑥NaOH、⑦CH3COONa、⑧NH4NO3,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答案 ⑤⑥⑦③⑧④①②  解析 盐水解的程度很小,故有:碱的碱性>水解呈现的碱性;酸的酸性>水解呈现的酸性,故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碱>水解呈现的碱性>中性>水解呈现的酸性>酸。  7.已知在0.1 mol/L的NaHSO3溶液中有关微粒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HSO)>c(SO)>c(H2SO3)。  (1)该溶液中c(H+)________c(OH-)(填">""<"或"="),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向NH4HSO3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HSOH++SO,HSO+H2OH2SO3+OH-,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故c(H+)>c(OH-)  (2)红色逐渐变浅直至变为无色  HSO+OH-===SO+H2O,  NH+OH-===NH3·H2O  解析 由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可判断NaHSO3溶液显酸性(电离大于水解),则c(H+)>c(OH-)'。当加入少量含有酚酞的NaOH后,OH-+HSO===SO+H2O,NH+OH-===NH3·H2O,则红色逐渐变浅,甚至褪去。    第1课时 盐类的水解    1.由一价离子组成的四种盐:AC、BD、AD、BC的1 mol/L的溶液,在室温下,前两种溶液的pH=7,第三种溶液pH>7,最后一种溶液pH<7,则(  )  ABCD碱性AOH>BOHAOH<BOHAOH>BOHAOH<BOH酸性HC>HDHC>HDHC<HDHC<HD    答案 A  解析 根据盐的水解规律可知:  弱离子越弱,水解程度越大,该题我们可进行归类分析:      综上可知,电离程度:HC=AOH>HD=BOH,即酸性:HC>HD,碱性AOH>BOH,答案为A。  2.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c(OH-)可能为(  )                   A.1.0×10-7 mol/L
B.1.0×10-6 mol/L  C.1.0×10-2 mol/L
D.1.0×10-12 mol/L  答案 CD  解析 室温下,pH=12的溶液呈碱性,水中可能加入了碱,也可能加入了水解呈碱性的盐。若加碱,溶液中的OH-主要由电解质提供,c(OH-)水=c(H+)水=1.0×10-12 mol/L,若加入水解呈碱性的盐,则溶液中的OH-完全由水电离产生,c(OH-)=1.0×10-2 mol/L。  方法技巧 溶液酸碱性的分析:  1.溶液呈现酸(碱)性时,可能是加酸(碱)抑制了水的电离,也可能是加可水解的盐促进了水的电离。  2.进行pH和水电离的c(H+)或c(OH-)相关计算时应注意考虑两种情况:加酸或碱,加可水解的盐,原因不同求得结果不同。  3.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  A.纯碱溶液去油污
B.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C.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D.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答案 B  解析 纯碱去油污利用其水解显碱性;加热氯化铁时使FeCl3水解为红褐色Fe(OH)3胶体,颜色加深;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是因Na2S水解产生少量的H2S气体;而铁生锈主要是Fe在潮湿条件下发生电化学腐蚀。4.某同学利用AlCl3溶液和Na2S溶液制备Al2S3,结果得到的是白色沉淀和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试写出AlCl3溶液与Na2S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制备Al2S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Al3++3S2-+6H2O===2Al(OH)3↓+3H2S↑ 2Al+3S\s\up7(△(△)Al2S3  解析 Al3+ 与S2-在溶液中可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Al(OH)3和H2S而不能得到Al2S3,故Al2S3只能利用单质间的反应制得。  规律 能与Al3+发生彻底双水解的离子有:AlO、CO、HCO、S2-、HS-;Fe2+与S2-不能彻底双水解,而是直接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Fe3+与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是双水解。                           1.pH=4的醋酸和氯化铵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关系前者与后者的比较(  )  A.大于   
D.无法确定  答案 B  解析 加酸或碱均可抑制水的电离,加可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答案为B。  2.下列物质在常温下发生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a2CO3:CO+2H2OH2CO3+2OH-  B.CH3COONa:CH3COO-+H2OCH3COOH+OH-  C.CuSO4:Cu2++2H2OCu(OH)2↓+2H+  D.NaF:F-+H2OHF+OH-  答案 BD  解析 A选项中Na2CO3水解应分步书写,且以第一步为主,C项中Cu(OH)2不能写成沉淀的形式,水解程度很小。答案为BD。  3.在水溶液中,因为发生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一组微粒是(  )  A.CO、OH-、Na+、H+  
B.Al3+、Na+、AlO、Cl-  C.Ba2+、HCO、K+、SO
D.S2-、H+、SO、Cu2+  答案 B  解析 本题四组离子均不能共存,A、C、D三组离子,因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共存,B选项中因Al3+和AlO双水解而不共存,答案为B。  4.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含粒子种类最多的是(  )                    A.CaCl2
B.CH3COONa  C.NH3
D.K2S  答案 D  解析 CaCl2不水解,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Ca2+、Cl-、OH-、H+、H2O 5种;CH3COONa发生水解,溶液中存在Na+、CH3COO-、CH3COOH、H+、OH-、H2O 6种粒子;氨水中存在NH3、NH3·H2O、NH、OH-、H+、H2O 6种粒子;K2S中S2-发生两步水解,溶液中存在K+、S2-、HS-、H2S、OH-、H+、H2O
7种粒子。  5.下列微粒中,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且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的是(  )  A.aX+∶
B.[ ··H]-
D.bX2-∶  答案 D  解析 A项,K+不水解,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B项,OH-抑制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C项,HSO电离出H+,也抑制水的电离;D项,S2-能发生水解,促进水的电离。  6.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①NaHSO4 ②NaHCO3 ③Na2CO3 ④Na2SO4  A.④③②①
B.①②③④
C.③②④①
D.③④②①  答案 C  解析 水中存在的电离平衡:H2OH++OH-,对于能电离出H+或OH-的物质,加入水中使水的电离程度减小,反之对于能结合水中H+或OH-的物质,加入水中则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NaHSO4抑制水的电离,而Na2CO3、NaHCO3却能促进水的电离,且Na2CO3较NaHCO3更大。  7.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呈红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热后颜色变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若在该溶液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和简要的文字说明)。  答案 CO+H2OHCO+OH-
深 加热,温度升高,使CO水解平衡右移,c(OH-)增大,溶液碱性增强,所以红色加深
产生白色沉淀,且红色慢慢消失 当加入BaCl2后,Ba2++CO===BaCO3↓,由于c(CO)减小,水解平衡左移,c(OH-)也随之减小,酚酞的红色慢慢消失  8.把NH4Cl晶体溶入水中,得到饱和NH4Cl溶液。若在该溶液中加入镁条,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点燃有爆鸣声,此气体是________,产生该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微热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是________,产生该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总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H2 NH+H2ONH3·H2O+H+、Mg+2H+===Mg2++H2↑  NH3 因为c(H+)减少,使水解平衡右移,产生的NH3·H2O增多,加热使NH3·H2O分解放出NH3  Mg+2NH\s\up7(△(△)Mg2++H2↑+2NH3↑  9.(1)浓度均为0.01 mol/L的8种溶液:①HNO3 ②H2SO4 ③CH3COOH ④Ba(OH)2 ⑤NaOH ⑥CH3COONa ⑦KCl ⑧NH4Cl,这些溶液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填写编号)______________。  (2)pH=2的某酸HnA(A为酸根)与pH=12的某碱B(OH)m等体积混合,恰好反应生成正盐,混合液pH=8。  ①反应生成的正盐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盐中________离子一定能水解,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②①③⑧⑦⑥⑤④  (2)①BnAm ②An- An-+H2OHA(n-1)-+OH-  解析 (1)首先分组:溶液呈酸性的有①②③⑧;溶液呈中性的有⑦;溶液呈碱性的有④⑤⑥。  (2)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正盐的溶液呈碱性,说明生成了强碱弱酸盐。        第2课时 盐类水解的应用      1.把0.02 mol/L CH3COOH溶液和0.01 mol/L NaOH溶液以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c(CH3COO-)>c(Na+)  B.c(CH3COOH)>c(CH3COO-)  C.2c(H+)=c(CH3COO-)-c(CH3COOH)  D.c(CH3COOH)+c(CH3COO-)=0.02 mol/L  答案 A  解析 溶液混合后,二者反应,但CH3COOH过量,故为CH3COONa和CH3COOH的混合体系。CH3COOH和CH3COO-相互抑制,但以CH3COOH电离为主,溶液显酸性,即c(H+)>c(OH-),由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OH-),则有c(CH3COO-)>c(Na+),CH3COOH电离程度大于CH3COO-水解程度,B不正确;对于C项:由于存在c(H+)+c(Na+)=c(OH-)+c(CH3COO-)的电荷守恒①和2c(Na+)=c(CH3COO-)+c(CH3COOH)的物料守恒②,联立①②两式可得:2c(H+)=c(CH3COO-)-c(CH3COOH)+2c(OH-),所以C错;D项看似是物料守恒,但溶液的体积是原来的2倍,则c(CH3COOH)+c(CH3COO-)=0.01 mol/L,D错误。  方法技巧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是一类常见的题型。通过溶液的电离或水解程度的大小,结合电荷守恒、物料守恒来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的基本方法是:  ①关键性离子定位法:主要适用于解答选择题。即通过判断溶液中浓度最大或最小的某离子、c(H+)与c(OH-)的大小关系的位置正确与否,来确定选项是否正确。这就是我们通常所用的排除法。  ②守恒判断法:运用物质的质量(或原子个数)守恒、电荷守恒或物料守恒等守恒规律,来解决问题。既可以简化解题过程,又容易判断答案的正确与否。  ③反应方程式分析法:主要适用于单一溶液型问题的分析。即将电离方程式与水解方程式结合起来,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先考虑电离,再考虑水解。  2.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下列物质的溶液并灼烧(低于400℃),可以得到该物质的固体的是(  )                         A.氯化铝
B.碳酸氢钠
D.高锰酸钾  答案 C  解析 碳酸氢钠和高锰酸钾加热和灼烧时将分解,可以排除;氯化铝和硫酸镁在溶液中加热时都会水解且水解程度不大,不同的是氯化铝水解生成的氯化氢易挥发离开溶液,使水解程度进一步加大而进行到底,最后生成氧化铝;硫酸镁水解生成的硫酸不挥发,它的存在抑制了硫酸镁进一步水解的可能,所以最终得到硫酸镁。  规律总结 盐溶液蒸干时所得产物的判断方法  (1)盐溶液水解生成难挥发性酸时,蒸干后一般得原物质,如CuSO4溶液蒸干得CuSO4固体。  盐溶液水解生成易挥发性酸时,蒸干后一般得对应的弱碱,如AlCl3、FeCl3溶液蒸干后一般得Al(OH)3、Fe(OH)3。  (2)考虑盐受热时是否分解。  因为Ca(HCO3)2、NaHCO3、KMnO4、NH4Cl固体受热易分解,因此蒸干Ca(HCO3)2溶液得CaCO3固体;蒸干NaHCO3溶液得Na2CO3固体;蒸干KMnO4溶液得K2MnO4和MnO2的混合物;蒸干NH4Cl溶液不能得到固体。  (3)还原性盐在蒸干时会被O2氧化。例如Na2SO3溶液蒸干得Na2SO4。  (4)有时要多方面考虑。例如,蒸干NaClO溶液时,既要考虑ClO-水解,又要考虑HClO分解,所以蒸干NaClO溶液所得固体为NaCl。  3.为了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的一种试剂是(  )  A.NaOH
D.MgO  答案 D  解析 要除去FeCl3实际上是除去Fe3+,方法是加入某物质使之成为沉淀过滤即可。同时该题巧妙运用了Fe(OH)3的溶解度小于Mg(OH)2的溶解度,从而可以使Fe(OH)3沉淀,而不致使Mg2+转化为沉淀而析出。本题常规方法是加入化学物质直接与Fe3+反应形成沉淀,但在这里却巧妙地利用了MgO消耗FeCl3水解生成的HCl,促使FeCl3水解成Fe(OH)3,同时MgO转化成MgCl2不引入新杂质,即使MgO过量,因为它不溶于水也不会引起二次污染。还可以使用Mg(OH)2、MgCO3等试剂。        1.在25℃时,将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c(Na+)=c(CH3COO-)+c(CH3COOH)  B.c(H+)=c(CH3COO-)+c(OH-)  C.c(Na+)>c(CH3COO-)>c(OH-)>c(H+)  D.c(CH3COO-)>c(Na+)>c(H+)>c(OH-)  答案 D  解析 pH=11的NaOH溶液中c(NaOH)=c(OH-)=10-3 mol/L,而pH=3的CH3COOH溶液中c(H+)=10-3 mol/L,c(CH3COOH)远远大于10-3 mol/L。两者等体积混合后,形成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液,且c(CH3COOH)远大于c(CH3COONa),溶液呈酸性,电荷恒等关系为c(Na+)+c(H+)=c(CH3COO-)+c(OH-),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CH3COO-)>c(Na+)>c(H+)>c(OH-)。  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Na2S溶液和Al2(SO4)3溶液反应制取Al2S3固体  B.用加热蒸发K2CO3溶液的方法获得K2CO3晶体  C.用Na2S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制取CuS固体  D.加热MgCl2溶液制取MgCl2固体  答案 BC  解析 Al3+和S2-会在溶液中发生双水解:2Al3++3S2-+6H2O===2Al(OH)3↓+3H2S↑,得不到Al2S3;MgCl2会水解:MgCl2+2H2OMg(OH)2+2HCl,加热时水蒸发,HCl挥发,最后得到Mg(OH)2,灼烧得MgO,而得不到MgCl2。  3.实验室有下列试剂,其中必须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保存的是(  )  ①NaOH溶液 ②水玻璃 ③Na2S溶液 ④Na2CO3溶液  ⑤NH4Cl溶液 ⑥澄清石灰水 ⑦浓HNO3 ⑧浓H2SO4                     A.①⑥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⑥⑦⑧
D.⑤⑦⑧  答案 B  解析 碱及水解呈碱性的盐,因OH-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生成硅酸盐,使试剂瓶颈与瓶塞粘结,因而不能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贮存,必须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保存。酸性及强氧化性的物质不能用橡胶塞的试剂瓶盛放。答案为B。  4.25℃时,将一定浓度的盐酸和一定浓度的氨水按2∶1的体积比混合,若混合溶液中c(NH)=c(Cl-),则溶液的pH(  )  A.大于7
D.无法确定  答案 C  解析 由电荷守恒可得:c(NH)+c(H+)=c(Cl-)+c(OH-),因c(NH)=c(Cl-),所以c(H+)=c(OH-),溶液呈中性,pH=7。  5.在0.1 mol/L的NaHCO3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c(Na+)>c(HCO)>c(H+)>c(OH-)  B.c(Na+)=c(HCO)>c(OH-)>c(H+)  C.c(Na+)+c(H+)=c(HCO)+c(OH-)+2c(CO)  D.c(Na+)+c(H+)=c(HCO)+c(OH-)+c(CO)  答案 C  解析 在NaHCO3溶液中存在平衡HCO H++CO,HCO+H2OH2CO3+OH-,H2OH++OH-,由于HCO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故溶液中c(H+)<c(OH-),c(Na+)>c(HCO)。由电荷守恒知C项正确,D项不正确。  6.下列四种肥料可以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混合施用的是(  )  A.硫酸铵
D.硝酸铵  答案 C  解析 铵态氮肥中NH水解反应为NH+H2ONH3·H2O+H+,水解显酸性,而草木灰中K2CO3水解显碱性,CO+H2OHCO+OH-,二者水解相互促进,NH大部分生成NH3·H2O,而后分解,造成氮肥损失。  7.已知0.1 mol/L的二元酸H2A溶液的pH=4,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Na2A、NaHA两溶液中,离子种类不相同  B.在溶质物质的量相等的Na2A、NaHA两溶液中,阴离子总数相等  C.在NaHA溶液中一定有c(Na+)+c(H+)=c(HA-)+c(OH-)+2c(A2-)  D.在Na2A溶液中一定有c(Na+)>c(A2-)>c(H+)>c(OH-)  答案 C  解析 在Na2A、NaHA两溶液中,都含Na+、A2-、HA-、OH-、H+,离子种类相同,所以A不对;B项在溶质物质的量相等的Na2A、NaHA两溶液中,A2-和HA-总数相等,但由于水解反应A2-+H2OHA-+OH-发生,1 mol A2-水解得到2 mol阴离子,所以造成Na2A、NaHA两溶液中,阴离子总数不相等,所以B不对;C项根据电荷守恒即可列出,关系式正确;D项Na2A溶液显碱性,所以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A2-)>c(OH-)>c(H+),故D不正确。  8.下列事实不属于盐类水解应用的是(  )  A.明矾、氯化铁晶体常用于净水或消毒  B.实验室通常使用热的纯碱溶液去除油污  C.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时加入少量稀盐酸  D.实验室制氢气时加入CuSO4可加快反应速率  答案 D  解析 A项,Al3+、Fe3+均能发生水解;B项,热碱液碱性强,容易使油脂水解;C项,加入HCl可抑制FeCl3水解;D项,Zn与置换出来的Cu在电解质溶液中构成原电池。  9.有① Na2CO3溶液 ②CH3COONa溶液 ③NaOH溶液各25 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是 ③>②>①  B.若将3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②  C.若分别加入25 mL 0.1 mol·L-1盐酸后,pH最大的是①  D.若3种溶液的pH均为9,则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是③>①>②  答案 C  解析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①、②、③溶液:pH的大小顺序应为③>①>②,故A项错误;稀释相同倍数时,①、②存在水解平衡,③中pH变化最大,故B项错误;若pH相同的三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大小顺序为:②>①>③,故D项错误;与25 mL 0.1 mol/L盐酸反应后①中为NaHCO3和NaCl溶液,②中为CH3COOH和NaCl溶液,③中为NaCl溶液,pH最大的是①,故C项正确。  10.电解质溶液有许多奇妙之处,你只有深入的去思考,才能体会到它的乐趣。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Na2CO3、NaHCO3两种盐溶液中,离子种类不相同  B.常温下,1 mol/L的CH3COOH溶液与1 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混合液中:c(Na+)>c(CH3COO-)>c(H+)>c(OH-)  C.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H4Cl和NH4HSO4两种溶液中,c(NH)前者小于后者  D.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5 mol/L,则此溶液可能是盐酸  答案 C  1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①氨水、②氯化铵、③碳酸氢铵、④硫酸氢铵、⑤硫酸铵5种溶液中c(NH)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pH的大小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⑤>④>②>③>① ①>③>②>⑤>④  解析 本题可分3种情况讨论:(1)氨水电离产生NH,OH-;(2)NH水解产生H+及剩余NH;(3)NH水解受到影响,促进或抑制。在分析时要注意两点:氨水电离程度不很大,NH水解程度也不很大。另外,NH4HSO4溶液,H+抑制NH水解,而NH4HCO3中,HCO比氨水更弱,HCO水解呈碱性,会促进NH水解,但影响不很大,(NH4)2SO4溶液中,NH的浓度最大。所以,NH的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NH4)2SO4、NH4HSO4、NH4Cl、NH4HCO3、NH3·H2O,其中pH可根据NH水解程度及电离的情况得出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H3·H2O、NH4HCO3、NH4Cl、(NH4)2SO4、NH4HSO4。  12.普通泡沫灭火器内的玻璃筒里盛硫酸铝溶液,铁筒里盛碳酸氢钠溶液,其化学反应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把硫酸铝溶液盛在铁筒里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用溶解度较大的碳酸钠代替碳酸氢钠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硫酸铝和碳酸氢钠相遇会发生双水解产生CO2气体达到灭火目的,其原理是:Al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 若把Al2(SO4)3放在铁筒里,因发生水解反应:Al3++3H2OAl(OH)3+3H+,溶液呈酸性会腐蚀铁筒 若用Na2CO3代替NaHCO3,发生的双水解反应是:Al2(SO4)3+3Na2CO3+3H2O===3Na2SO4+2Al(OH)3↓+3CO2↑,可见,等物质的量的Al2(SO4)3产生的CO2的量较少,且生成CO2的速率慢  13.已知某溶液中存在OH-、H+、NH、Cl-四种离子,某同学推测其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有如下四种关系:  ①c(Cl-)>c(NH)>c(H+)>c(OH-)  ②c(Cl-)>c(NH)>c(OH-)>c(H+)  ③c(NH)>c(Cl-)>c(OH-)>c(H+)  ④c(Cl-)>c(H+)>c(NH)>c(OH-)  填写下列空白:  (1)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种溶质,则该溶质是________,上述四种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  (2)若上述关系中③是正确的,则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若上述关系中④是正确的,则溶液中的溶质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溶液是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c(HCl)Ec(NH3·H2O)(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混合前酸中c(H+)和碱中c(OH-)的关系为c(H+)Ec(OH-)。  答案 (1)NH4Cl ①  (2)NH4Cl和NH3·H2O NH4Cl和HCl  (3)小于 大于  解析 (1)若溶液只有一种溶质,该溶质为NH4Cl,因NH水解溶液呈酸性,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Cl-)>c(NH)>c(H+)>c(OH-)。  (2)因为c(OH-)>c(H+)、c(NH)>c(Cl-),所以溶液中除含有NH4Cl外,还必须含有NH3·H2O。若c(Cl-)>c(H+)>c(NH)>c(OH-),则说明溶液中含有NH4Cl和HCl。  (3)NH4Cl水解溶液呈酸性,若等体积稀盐酸与氨水混合后呈中性,说明氨水过量,故c(HCl)<c(NH3·H2O),混合前盐酸中c(H+)大于弱碱氨水中c(OH-)。  14.在氯化铁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FeCl3+3H2OFe(OH)3+3HCl;ΔH>0  (1)加热FeCl3溶液,溶液的颜色会不断加深,可得到一种红褐色透明液体。向这种液体中加入MgCl2溶液,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断加热FeCl3溶液时,蒸干其水分并灼烧得到的固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3)在配制FeCl3溶液时,为防止浑浊,应加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浓苯酚钠溶液,预计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红褐色沉淀 (2)Fe2O3 (3)少许稀盐酸   (4)产生红褐色沉淀,溶液变为紫色  解析 (1)加热FeCl3溶液,得到Fe(OH)3胶体,加入MgCl2使胶体凝聚而得到红褐色沉淀。  (2)加热可促进盐类水解,由于HCl挥发,可使水解进行彻底,得到Fe(OH)3沉淀,Fe(OH)3受热分解,最终产物为Fe2O3。  (3)为防止FeCl3水解,应加入少许稀盐酸抑制FeCl3水解。  (4)因Fe3++3O-+3H2O===Fe(OH)3↓+3OH,所以得到红褐色沉淀,同时OH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溶液变为紫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解反应条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