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英语语文课文苏教版第六课预习过程

当前位置: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 冬阳·童年·骆驼队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 冬阳·童年·骆驼队揪错
找名校名卷--->>上
上,找“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同步下册”更多相关试卷猜你喜欢——
最新更新试卷——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梅花魂》 - 同桌100学习网
您好,欢迎您来到![]或[]
&&&&您现在的位置:
>> 五年级 >> 语文 >>
上学期 >> 正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梅花魂》
课文内容:
《梅花魂》&&&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 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唐山去!” &&& “干吗要回去呢?” &&&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 &&& 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 可是,我马上想起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我问妈妈:“外公走吗?” &&& “外公年纪太大了……” &&&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 想不到外祖父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 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识字:&&& 魂& 幽& 葬& 颇& 腮& 玷& 缕& 愁& 呜& 绢&&& 秉& 谓& 飕& 衰& 侨& 眷& 甚& 稠& 梳课后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如,“梅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 3.找出描写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这些句子对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有什么好处。&&& 4.抄写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
共有18条评论
&&lcm IP:122.228.199.*
发表时间:
&&好是好,可是五年级上册的英语怎么没有
&& IP:122.228.199.*
发表时间:
&&好好好!为什么五年级上册的英语没有?
&&592210 IP:113.105.146.*
发表时间:
&&tbyy IP:122.228.199.*
发表时间:
&&tbyy IP:122.228.199.*
发表时间:
&&waitingboy IP:112.90.216.*
发表时间:
&&q1w2e3r4y5u6 IP:218.16.227.*
发表时间:
&&好好好!!!棒
&& IP:113.107.105.*
发表时间:
&&ok ok ok
&&tzdys IP:115.25.88.*
发表时间:
&&好好好!!!!!!!!!
&&zhaojunchao IP:125.39.101.*
发表时间: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255873 IP:115.231.153.*
发表时间:
&&要是有五年级上册英语就好了
&&lkyhao IP:59.38.85.*
发表时间:
&&好是好,可是五年级上册的英语怎么没有?
&&hzcafkcwx IP:125.121.130.*
发表时间:
&&好是好,可是五年级上册的英语怎么没有?
&& IP:122.230.159.*
发表时间:
&&太好了,可是五年级上册的英语怎么没有?
&&jiangzhichen IP:120.65.253.*
发表时间:
&&好是好,可是五年级上册的英语怎么没有?
&&wuxuanyue IP:123.53.33.*
发表时间:
&&zhangxi IP:115.193.234.*
发表时间:
&&好是好,可是五年级上册的英语怎么没有?
&&zhoujingxiang IP:124.163.135.*
发表时间: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道客巴巴精品文档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11:20:2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
官方公共微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预习?_百度知道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预习?
动物有了家园。三(8)锨镐。二(2-7):锨。作者简介:孤单冷清:滕毓旭儿童诗
滕毓旭儿歌
一株紫丁香 等,1937年生。出版的作品有,铲土用的工具:我们绿化环境的决心和情怀,镐,使不干枯,刨土用的工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我们为荒山野岭换上绿装,高级讲师:滕毓旭:增添水分,大连市儿童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寂寞。一(1),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滋润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其他11条回答
先把课文读一遍把不会的字查字典,不理解的词记下来第二天老师讲时就可以知道重点听哪里了
问题是老师让我们查资料,资料在哪找?
书店去买比如&一点通》,《英才教程》
[提问者采纳]
......鬼知道
是&&草原&&.
鬼知道, 才怪
买小学生全解谢谢!!!!!!!!!!!!!!!!
写同学们愉快时的心情
锨镐:锨,铲土用的工具,镐,刨土用的工具。寂寞:孤单冷清。滋润:增添水分,使不干枯。一(1):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二(2-7):我们为
1.本文主要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的撒哈拉沙漠的一场遇险。课文描述的是圣埃克絮佩里和他的同伴在一次飞行中,盲目地撞在利比亚的沙漠地带。空气湿度百分之十八,残存的饮料不到一升。指望飞机在纵深三千公里地带,从高空搜索出混杂在沙漠中千万颗黑点中的两颗黑点,只是一种幻想。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生的期望,在寸草不生的沙漠里东奔西走,受尽海市蜃楼的愚弄,寻觅沙上的踪迹,把希望寄托于露水,盼念茫茫沙海中一个悠悠晃晃的驼队来营救。★作者的飞机因故障坠毁在沙漠中心时,他面临的危险:寒冷、严重的缺水、饱受寒风的鞭打无处藏身,濒临死亡。 ★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痛苦——绝望——平静——自豪、无悔、乐观——勇气重燃★作者能从绝望、痛苦中转而变的平静、乐观的原因:①作者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②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③他的冒险是去寻找自己的真理,这就是对人类的责任感。④他认为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所以他不抱怨。⑤20、21节,文中“我”盼望着清晨的露水,以给自己带来生的希望,强调了身处沙漠的我们对水的渴盼。总之表明了“我”信心坚定,继续寻找生路,对生存下去充满了信心。2.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来表达自己面对死亡威胁时的感受,读着这篇内心独白式的文章,联系作者的生平,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热爱生命、珍视生活,却又勇于为事业而牺牲;满怀激情、执着追求,诗意地生活;热爱人类,富有责任感。3.作者是怎样理解探险的意义的? 冒险,不是为了寻求刺激,不是为了显示个人超凡的勇气,而是出于对社会的奉献,出于造福人类的责任感。4.很幸运,最后他们俩遇上商队获救了。他曾写过这样一段精彩的文字:飞行员用飞机这个工具,也跟障碍进行了较量。他们飞翔在万里长空,悬挂在满天乱云之间,要与高山、海洋、风暴钩心斗角。绚丽多彩的土地和天空,风吹粼粼的海面,金黄色的晨曦晚霞,这些令人心驰神往的景色,对他们是生命的庇护,还是死亡的诱惑?他们看到的太阳,是经历磨难重重的星夜后看到的光明的太阳;他们看到的大地,是穿越风雨雷电后看到的宁静的大地;他们看到的人,是迷失在冰天雪地、沙漠荒野后看到的亲切的人。在这种严酷的职业锻炼下,经历多次生与死的搏斗,圣埃克絮佩里向我们展示的人生意义,行动价值,心灵底蕴究竟是什么呢?老师在他身上看到,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生活、对他人的一种责任。我们还可以得到哪些启示:①应该有战胜困难的信心。②身处逆境应该看到生活的希望。③困境中应该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④生命的价值在于发现。⑤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生活、对他人的一种责任。三、质疑探究,理解关键句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不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沙漠夜晚的低温和严重的缺水使作者感到寒冷难耐,死亡的危险更让作者感到绝望,这是作者所面临的危险的真实写照。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沙漠的恶劣环境和作者的感受,语气并不沉重,反而有些风趣,表现了作者镇定乐观的精神。 3、“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宝贵的露水在黎明才有,黎明代表着生的希望,所以作者说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充满希望的春天;中途站维系着飞行员的生命,所以作者说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福地。这两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群星”代表大自然,“在群星中寻找真理”就是在同自然的搏斗中实现生命的价值。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自己的追求的自豪。 4、“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作者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是有意义的,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没有使生命虚度,所以即使失败,甚至牺牲生命,他也无怨无悔。
参考资料: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执笔:华罗庚实验学校&&何瑛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第六单元由三篇课文、一篇习作、一个练习组成。其中三篇课文主题都是歌颂人民子弟兵。《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途中过草地时,彭德怀为了解决红军战士的断粮问题,忍痛下令枪杀自己钟爱的坐椅大黑骡子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大江保卫战&》是一篇充满激情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热情歌颂了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表现了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1、掌握本单元的18个一类字,3个二类字,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3、品读感悟,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以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4、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课文,边读边想边画,画出表现主题的句子,然后结合上下文,并利用课外所收集的资料来理解所画句子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细细体会。5、习作教学:选择喜欢或崇拜的人物,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事例要典型,具有代表性。6、口语交际:影视剧评说。回忆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部影视剧,谈谈剧情,讲讲故事,评评剧中人物,模仿精彩台词。积极、大胆参与,留心他人的表达,互相学习。提高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三)每篇课文的训练点篇目名称训&&练&&点《七律&长征&》感受七律诗的节奏和韵律;运用已掌握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意思。《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品读课文,感受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感受彭德怀的矛盾痛苦的心情;学习课文中用对话描写人物的方法。《大江保卫战&》理解“日夜兼程”、“鏖战”等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理解重点句子,感受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时万分危急的形势;学习课文点面结合的写法。习&作&六介绍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一个人,说清楚喜欢或崇拜的原因;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培养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从生活中不断地去发现人性美,表现人性美,赞扬人性美。练&习&六认识、了解长征,激发学生对长征故事的兴趣;通过诵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同时积累语言和文化知识;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体悟每个字间架的匀称、合理;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评说影视剧;学写毛笔字,掌握上下结构字的写法。二.篇目教学分析第20课&《七律&&长征》【文本解读】《七律&长征》是一首七律诗。毛泽东以囊括宇宙、包容古今的巨人的心灵总揽长征,仅用56个字高度概括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所遇到的千难万险以及表现出来的英雄豪迈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全诗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4联,共8句。首联以“不怕难”为纲,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长征的“难”,确实是历史上未有的,对于这些困难,红军是怎样对待的呢?简单的两个字“不怕”!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颈联承接“万水”。&在表述上与颔联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上文历尽艰险,有惊心动魄之观,到此胜利在望,心情舒朗,一片欢腾,一片欢笑,“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以“尽开颜”作结,红军的快活而又自豪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四联衔接紧凑,结构严整。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这就是毛泽东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毛泽东诗词艺术的魅力所在!教学中要紧扣文章主旨,把文中诗句的讲读、课后练习的设计和课外收集的长征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注意情境的创设、语言的品味和朗读的训练。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岷山”等词语的音形义。(2)掌握七言律诗的体裁特点,掌握诗词的朗读节奏。(3)了解诗的语言艺术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2、过程与方法:(1)品评作品中的诗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2)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3)通过诗句展开丰富的想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队,热爱伟大领袖的思想感情。【教学资源】1、毛泽东诗词《长征》的歌带;2、课件或挂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长征”,看到“长征”,你会想到什么人,什么事?2、理解七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跟长征有关的诗。出示“七律”,谁了解“七律”?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1)每首限定八句,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3)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3、揭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气魄宏伟的七律诗——《七律&&长征》。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1)自由读。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能够把这首读通、读准。(2)指名读。诗歌都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听老师读一读,体会下这首七律诗的节奏韵律。(3)师范读。请你再去读一读,体会一下。(4)指名读。2、初读体验:请同学们借助提供的资料,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首七律诗主要写了什么?三、细读鉴赏,领略诗境(一)体会长征之难1、过渡:是啊,红军长征遇到了很多困难。(板书“难”)请同学们自己再去轻轻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2、交流“难”(1)五岭逶迤(简笔画体会“逶迤”)(2)乌蒙磅礴(结合生活体会“磅礴”)(3)金沙水拍(抓住“云崖”。险峻的金沙江,位于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渡船已全部被敌人或控制或封锁,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4)大渡桥横(抓住“铁索”。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敌人还以机枪、炮兵各一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5)岷山千里雪(抓住“千里雪”,想像过雪山会遇到哪些困难)3、总结“万水千山”。愈挫愈勇,然而长征之困难实在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挡在红军面前的仅仅是这几座山,这几条河吗?词中有个成语很准确地告诉了我们红军长征路途之遥远、艰险,谁能找出来?(板书:万水千山)(二)体会“不怕”1、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重重困难下的红军怕不怕?(板书:不怕)2、请同学们再去细细地读读课文,从哪看出红军不怕这些困难的?(1)腾细浪(五岭山路虽然弯弯曲曲,连绵不断,在红军眼里就像腾起的细小的浪花)你来读读这句诗,读出不怕。(2)走泥丸(乌蒙山虽然气势宏伟,但在红军眼里,却像滚动的小泥丸)你能读好这句话吗?颔联讲究对仗,“五岭”对“乌蒙”,“逶迤”对“磅礴”,“腾”对“走”,“细浪”对“泥丸”。(3)暖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戒备森严。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昆明,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而另一面我军主力队悄悄到皎车渡袭击,缴获渡船,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知道这个背景资料,你会怎么读?(生读)我觉得你读得很轻快,你为什么这样读?一起来读一读,看看聪明的你是不是真的高兴?我们胜利了(读)——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4)寒这句里面用了一个字“寒”。看到“寒”字你联想到了什么?(想到那铁索寒光闪闪,阴森森的。看到“寒”字令人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当时战斗非常激烈,红军冒着敌人枪林弹雨前进,视死如归。)面对只剩下铁链的泸定桥,面对桥下湍急的河水,每个人想过桥的人都会害怕,可红军为什么能不怕?引读:是啊,坚定的革命信念,对胜利的渴望,让红军忘却了害怕,让我们一起体会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读读这句——如果说翻过五岭,走过乌蒙,是征服大自然的喜悦,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就是战胜敌人的豪情。颈联也讲究对仗,谁能来对对?(“金沙”对“大渡”、“水拍”对“桥横”,“云崖”对“铁索”、“暖”对“寒”)(5)喜从“喜”字呢体会到了什么?(胜利之后的喜悦,征服岷山之后的自豪之情)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是胜利、兴奋、信心。(6)拓展说话这首诗中只描写了这五个困难,红军长征仅仅遇到了这五个困难吗?他们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3、总结“只等闲”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在红军眼里不过是平平常常的小事,用书中的词就是“只等闲”。(板书“只等闲”)让我们一起读读尾联,把红军的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通过声音读出来吧!(生齐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三)想象胜利画面翻过岷山,红军已冲破了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革命根据地陕北近在眼前,长征胜利在望!此时此刻,回顾长征的漫漫历程,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四、总结全文,朗读升华在这25000里的长征路上,英勇的红军战士遇到了很多困难,要走过万水千山,要经历千难万险。虽然只有五幅画面,却包含了红军长征途中所有的艰难困苦。让我们带着对红军英勇无畏、不怕艰险、乐观向上的赞叹之情,再来朗读全诗吧!板书:五岭逶迤难&&&&&&&&&&&&乌蒙磅礴&&&&&&&&&不怕金沙水拍万水千山&&&&&&&&大渡桥横&&&&&&&&只等闲岷山千里雪【作业设计】1、围绕长征,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读读有关长征的诗词,讲讲长征故事,学唱长征歌曲,观看长征影片,画画长征路线图。2、积累运用以下组诗。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长征组歌》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2010年常州市骨干教师课堂评比教案设计——陈艳老师供稿)第21课&《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文本解读】《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如果说前面的律诗是对长征的概揽,这篇文章就是选取了典型的事例和典型的人物对长征进行了细描。课文讲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不顾战士们的劝阻,忍痛下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它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本文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以矛盾冲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第一,彭德怀与饲养员以及战士们关于对大黑骡子“杀”与“不杀”的分歧。“杀”是因为彭德怀眼看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为了多一个人走出草地,他决定杀掉自己的坐骑;“不杀”是因为大黑骡子立过战功,还因为它是彭德怀的坐骑。彭德怀要带领战士们走出草地需要大黑骡子。第二,彭德怀内心的矛盾,通过他的语言、神态和动作可见当时他矛盾的心理,从而反映出他非常爱护自己的战士。可以围绕课文练习3和4来展开教学,重点要抓住彭德怀在下令杀大黑骡子前后以及在此过程中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来体会他内心的矛盾、痛苦和坚毅,从而真正领会彭德怀爱兵如子的崇高品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生字新词。(2)理解重点词语“燃眉之急、饥寒交迫”,会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2、过程与方法:(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能用批注式阅读方法品读课文,在阅读、批注的过程中了解彭德怀杀大黑骡子的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彭德怀虽深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情怀,体会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2)阅读有关彭德怀及其他伟人的文章,学习他们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在反复朗读、讨论、评价的过程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具体的描写,去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思想感情。(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教学准备】1、毛泽东诗词《长征》的歌带;2、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及故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了解伟人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个人,请根据出示的内容,猜猜说的是谁!①&他是一位军神,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③&毛主席为他赋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板书:彭德怀二、揭示课题,感知课文1、&这篇课文,就和彭德怀有关,补充课题,生齐读。(“骡”是生字,“马”字旁说明和马有关,骡是马和驴的后代。)2、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确每一个字,读通顺每一句话。3、学生概括课文大意。4、同学们,记得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经说过:“聪明的人用两只眼睛看书,一只眼睛看到书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文字背后蕴涵的感情。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这样一双眼睛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在着篇文章的背后蕴涵的是怎样一种感情。5、生回答: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彭德怀爱他的战士。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1、过渡:这样一份深深的“爱”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潜心默读课文,画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或许他的一个动作、一句话语、一个表情都传达了一份爱意。2、交流&: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根据回答随机出示)A、&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1)生汇报,谈感受。(2)再读这段文字,你觉得哪些词语特别强烈地刺激着你的神经?(生交流)(3)师随机问:你曾经被“抚摸“过吗?谈谈你的感受。再结合句子说说理解。(4)生汇报,谈感受,体会家人间的亲情,指导读好这句话。(5)小结:这是流淌在细微之处的爱,同学们,这就是细节!(出示:细节)世界上,最令人感动的,不是高山,不是大海,而是细节。过渡: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还流淌在哪些细节中,你们读到了吗?B、&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1)你能把目光聚焦一下,聚到一个词来谈谈你的感受吗?(2)“深情“包含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3)不仅要读懂意思,而且要读懂字里行间蕴含的情,这就叫品味。(出示:品味)(4)练读这句话C、&彭德怀背过脸去。(1)一个简单的动作那是爱的体现。谁能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说说。(2)说话练习:他怎么忍心&&&&&&&&&&&&&&&&&&,他怎么忍心&&&&&&&&&&&&&&&&,他怎么忍心&&&&&&&&&&&&&&&&&&,他怎么忍心&&&&&&&&&&&&&&&&&&(让学生试着说说)D、&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1)、你们知道军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缓缓地摘下了军帽”吗?(2)、生汇报,自由读,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E、&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1)、肚中饥饿交迫,但面对眼前那一碗鲜美的肉汤,他却“发火“了,他是在对谁“发火”?)(2)理解“发火”难过到了极致,已经控制不住了,火发的越大,越能看出对大黑骡子的不舍和对战士们深深的爱!(3)、有感情地朗读。四、感悟文章主旨一个动作、一句话语、一个表情都体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可是它只是一头普普通通的牲畜,为什么值得一位大将军如此情有独钟呢?1、生交流出示“这匹从江西出发就跟随……小山似的。”2、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生交流)3、那这样以为功臣,彭德怀又这么喜欢它,为什么要杀它呢?(板书:杀)4、生交流出示:A、“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连野菜也找不到了。”(1)、长征途中,茫茫草地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战士门,让我们一起去体会一下吧(播放&&过草地&&录象)B、“现在,草地上断粮了……燃眉之急。”(1)、大家理解什么叫“燃眉之急”吗?在当时“燃眉之急”指的是什么?(2)、生交流。5、在这“燃眉之急”彭德怀想到了什么?你能理解他的这个决定吗?6、生交流,板书:更爱战士五、总结全文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红军长征途中那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透过细节,品位到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情意,更感受到那一份深深的爱。板书:&&&&&&&&&&&&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细节爱&&&&更爱战士&&&&&&&&&&&&&品位第二课时一、深情导入,揭示命令1、揭题: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深切地感受到——彭德怀非常爱他的大黑骡子。(板书:爱)漫漫长征路,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朝夕相处,征战沙场,深埋在彭德怀心里的是对大黑骡子的关心,是对大黑骡子的疼爱。让我们深情地读课题——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2、问:既然彭德怀那么爱他的大黑骡子,可他却为什么一次又一次下达了枪杀大黑骡子的命令呢?(红军断粮了,战士们饥寒交迫,为了让更多的战士能走出草地,为了革命的胜利,他要杀掉心爱的大黑骡子;彭德怀要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和战士们一起走出草地。)板书:为了革命3、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那段让人悲、让人痛的历史,再次让自己的目光聚焦到大黑骡子被杀的那一刻,去细细品味彭德怀复杂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读课文,看看彭德怀先后一共下了几次枪杀大黑骡子的命令?(依次出示三个句子)二、第一次命令1、引:为了战士的生命,为了革命的胜利,彭德怀决定杀牲口以解燃眉之急,当饲养员告诉他连大黑骡子在内一共还有6头牲口时,他下达了第一个命令。(出示,齐读)问:从彭德怀命令的语气中你感受到什么?(果断——话一出口就是命令。评价:对,他是红三军的军团长,说的话就是命令。)问:此时此刻,他想到的是谁?(自己的战士)他想到过自己吗?(没有)从哪看出来的?(全部牲口也包括他的大黑骡子)那可是他心爱的坐骑啊,他都顾不得了,这是多么无私的精神境界呀!2、战士们第一次恳求:当老饲养员和警卫员听到首长这个决定后,他们是怎么说的呢?(出示)“什么,杀掉?你不出草地啦?”老饲养员着急了。几个警卫员听说后也急忙围拢过来,大声说:“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呀!”此时,老饲养员心情怎么样?(着急)战士们此时急不急?(也很急)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急忙、围拢过来、大声说)他们急什么呢?(首长没有大黑骡子怎么走出草地呀!)一起读,读出着急的语气。从老饲养员的话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他除了着急,还有什么样的心情?(惊讶)为什么惊讶?(他根本没有想到彭总会杀自己心爱的大黑骡子。)所以,老饲养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既惊讶又着急——谁来读?(指名读)(评:我听出了你的急切。谁再来读?一起替老饲养员来着急,齐读。)小结:老饲养员在着急,警卫员也在为首长着急,这着急的话语中也体现出战士们对彭总的关心,他们大声地说——“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呀!”(再读。更急切一点。一起读。)3、战士们第二次恳求:听了战士们的话,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引读):“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看来彭总并没有听从战士们的劝阻,还是要杀大黑骡子,此时,老饲养和战士们又是如何恳求的呢?(出示)老饲养员流着泪对彭德怀说:“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别的可以杀,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还是把大黑骡子留下来吧!”大家仍在请求。从老饲养和战士们请求的话语中,你能体会到此时此刻老饲养员和战士们的心情吗?——心里很痛苦、难过、舍不得。你们是从哪儿体会到的?——(流着眼泪、仍在请求)指导朗读:是啊,战士们是多么不忍心杀掉大黑骡子啊!让我们再次听听那发自内心的请求。(男生读老饲养员的话。)可惜,老饲养员的请求没有打动彭德怀,于是,大家仍在请求——(女生读大家的请求。评:请求的语气再恳切些,再读。)三、第二次命令1、引:战士们都舍不得杀掉心爱的大黑骡子,难道彭总就舍得吗?战士们的再三请求搅乱了彭德怀的心。彭德怀不耐烦了,严厉地下达了第二次命令。2、问:此时此刻,彭总为什么不耐烦了呢?①因为他内心很痛苦,不想杀,可又不得不杀。评价:的确,他的内心是矛盾的。②晚一分钟,就多一个战士倒下。评:时间就是生命,此刻的彭德怀担心的是命悬一线的战士啊!3、这次的命令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呢?——让副官长负责杀骡子(评:可见这是个艰巨的任务。你们舍不得杀,我让方副官长来杀。)4、过渡:命令下达了,他却不忍心亲眼看着大黑骡子倒下去的身影,于是他背过脸去,忍着心痛,等待着执行的枪声,可是——(出示句子)5、问:这是怎样的20分钟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体会一下。(齐读)你们认为这是怎样的二十分钟呢?(漫长的、紧张的、令人窒息的、难熬的、折磨人的……)6、想象:在这漫长的20分钟里,一幕幕往事又涌上了心头,彭德怀想到了和大黑骡子在一起共患难的岁月。选择一个地点,想象彭德怀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在行军路上——评:它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评:它是战场上的英雄。&&&&在宿营地——评:这些都是温暖人心的回忆啊!)可残酷的现实又摆在他的面前,他仿佛又看到了战士们一个个倒下去的身影。让我们走进茫茫的草地,亲身感受红军战士面对的艰难困苦。(播放录像)师叙述:红军进入草地后,几乎天天下雨,一个不小心,就会陷入淤泥,被沼泽吞噬。彭德怀和战士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艰难地前行。他们不仅要与大自然作殊死搏斗,还要同饥饿作斗争。茫茫草地,渺无人烟,筹措的粮草早已吃完,前面的部队还能挖野菜,吃树皮充饥,可后面的部队连野菜树皮都吃不上,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晕倒在地。四、第三次命令1、过渡:此时此刻,有多少战士正挣扎在死亡线上!又有多少鲜活的生命正悄然离去。一边是心爱的大黑骡子,一边是忍饥挨饿的战士,为了战士的生命,为了长征的胜利,革命的胜利,彭总还能再等下去吗?——(不能)因此,彭德怀发怒了,他怒吼道——“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出示、齐读)2、指名读:谁用怒吼的声音读一读。&(生读,让学生评价:他读得怎样?你来读读。评:是从内心吼出来的!)谁再来试试?一起试试。3、问:同学们,从彭总怒吼的语气中你听出了什么?①他很生气。为什么生气?方副官长一直没有开枪,他在催他。②他很着急。急什么?再不开枪,战士会倒得更多。③他的态度很坚决。4、让我们和彭德怀一起生气、一起着急,一起怒吼——(生齐读)5、如果方副官长不开枪,彭德怀真的会向他开枪吗?那他为什么这么说?(他内心太痛苦了,又很着急,想逼他快点开枪,也好早点救战士们。评:是啊,他急啊,再晚下去,倒下的战士会更多呀!)6、同学们,短短的几十分钟,彭德怀下了三次命令。从这三次命令中,大家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他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7、小结:作为红三军团的军团长,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自己的战士。革命需要大黑骡子,但更需要勇敢的红军战士。一切以革命为重,只有杀掉大黑骡子,才能让更多的战士活下来,枪声终于响了,大黑骡子缓缓地倒了下去,彭德怀向为革命而献身的大黑骡子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此时此刻,彭德怀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五、总结&(出示、引导齐读)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1、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话:你从两个“融进了”读懂了什么?(是大黑骡子给了战士们生命,是大黑骡子给了战士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2、引:红军长征,翻雪山,过草地,历尽艰难万险,战士们身无“御寒衣”,忍受着饥饿和寒冷,晕倒了能勇敢地爬起来,紧紧地跟上去。”他们的力量从哪里来?仅仅来自大黑骡子吗?(是彭德怀关心战士,爱护战士的无私精神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红军战士。)是的,我们的红军队伍正是有了这样的首长,这样的战士,才有了战无不胜的力量,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3、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六、课文链接这节课上,我们和彭将军一起着急,一起悲痛,一起把对大黑骡子的爱深深地埋在心底,但这爱是伟大的,这爱是感人至深的,这爱激励着战士们奋勇向前,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在长征路上,还有着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课后同学们可以多读读与长征有关的故事,如《丰碑》《金色的鱼钩》《倔强的小红军》《草地夜行》。板书:21&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为了革命爱&&&&&&&&&&&&&&&&&&&&&&杀(选自“凤凰语文论坛”优秀教案)第22课&《大江保卫战》【文本解读】《大江保卫战》课文以通讯报道的形式,真实的记叙了1998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保大堤的惊心动魄场面、战洪水的铮铮铁汉本色、救灾民的感人事迹,真可谓是“气壮山河”。&是一篇融情、理于一体的文章。课文可分为三个版块:险情危急、保卫大堤、救护群众。教学中要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既有群体的描绘,又有个体的特写,教学方式要有所变化。要找准表现文章思路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细细体会。要用好相关的媒体资料,来烘托文章的中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8个一类字,1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五自然段。(3)掌握点面结合;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教学资源】1、歌曲《为了谁》2、收集1998抗洪抢险及2008抗震救灾的有关感人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内容1、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2、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感触吗?3、告诉大家,这就是发生在1998年夏天的那场特大洪水。大家请看当时的长江防洪工程示意图。长江流域连降大暴雨,随后,嫩江、松花江也出现特大洪峰。点图: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就这样持续超警戒水位达48天。如果九江决口,那么万顷良田,繁华都市都将成为一片汪洋。这样的场景,谁见了都会害怕。在这关键时刻,三十多万人民子弟兵投入到了抗洪第一线,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总体感知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下面请大家拿出课文,先读准课后的字词,再大声读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大家读得很投入。我们来看两组词语。谁来读第一组。日夜兼程&&奋然跳入&伤痕累累&全然不顾劈波斩浪&&摇摇欲坠&滔滔洪水&军徽闪烁先指名读。(读得不仅正确,而且声音响亮。看来你昨天预习得很充分!)谁来读第二组。我们一齐读一遍。3、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两组词语分别概括了文中的两个画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组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画面?(板书:&保大堤)(板书:救群众)4、这是一篇通讯,作者向我们报导了保大堤和救群众这样两个典型的场景。三、自主阅读,体验精神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保大堤这个场景。快速浏览课文2-4小节,找到最能体现人民子弟兵本色的那个词语?(板书:铮铮铁汉)2、金字旁的铮,金字旁的铁,这是怎样的一种本色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并看看作者是如何写出人民子弟兵的铁汉本色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小节,画出让你感受到人民子弟兵铁汉本色的句子,并写下你的感受或体会。3、进行交流黄晓文指名一读书较好的学生说后,教师过渡。(预设)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黄晓文身上吧!点击出示。师:听得出“来不及了”四个字你读得很急促,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时间就是生命,晚一秒大堤的危险就会多一份。再读一遍,好吗?还从哪里看出他在抢时间?(猛地、随即、三下两下、二话没说)三四个学生读、说。师:他在和时间赛跑啊。师:说得干脆,做得也利落,作者用语言和动作描写,刻画出了黄晓文这一特写形象!他也是血肉之躯,他也疼啊!但他视守堤保民为天职。怎能不争分夺秒抢时间呢?(点击出示语段,引读)暴雨,大暴雨——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扛沙包师:同学们,十指连心疼啊!可战士们毫不退缩。疼痛的折磨,他们全然不顾。他们还不顾什么呢?再读读这句话呢。师:生命的危险他们也不顾了,他们只顾?师:战士们的思维已变成了桩的思维,墙的思维,只想挡住洪水。他们心里装的只有大堤,只有人民。正是这钢铁般的意志铸就了他们心中唯一的信念——喊口号有了这样的信念,我们才会听到这样的口号——师:谁来喊?谁再来喊?指名三人喊。师:从他们的朗读中,我似乎感觉到了官兵们血流在加快、血脉在贲张,凭添的斗志都涨到了极点。你们还听到了什么?师:随时可能失去生命,但他们如此的乐观,我们一齐把这种豪壮之情朗读出来。筑人墙师:你知道这是怎样的水吗?三米高的落差,每秒1000立方米的流量,成吨重的石块抛下去瞬间不见踪影。百来斤的人跳下去,结果——(语速慢点)师:明知水中险,但他们奋然水中跳。战士贾士华在大堤上用病历纸写下了这样的遗书:亲爱的爸妈:你们好!万一儿子在抗洪中有所不幸,请不要流泪。更请你们原谅,我不仅是你们的儿子,更是党和人民的儿子!同学们,他们在用年轻的生命作抵押啊。(语调弱):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此时的官兵们怎么样?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吧。(出示图片)师:就是这些手,曾经能搬起百斤重的沙袋和石头,可现在却端不起茶杯了……灾区的老百姓们把这份疼、这份爱融进了一幅对联里。让我们深情地读一遍。(投影)师:正是无数这样的墙,筑成了让人民放心的钢铁长城。他们用勇敢、顽强、乐观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抗洪之歌。(播放视频)过渡:从第四节,我们看到了黄晓文一个铮铮铁汉,到第二节,我们看到了一群铮铮铁汉,有点有面,这种写法叫做点面结合。(板书:点面结合)这群铁汉中,除了黄晓文,你还了解谁?师:让我们在心中默念这些英雄的名字。我们记不住每一位英雄的名字,但我们却记住了他们共同的名字:人民子弟兵。(投影)看着高建成、李向群这样一位位铁汉英雄,看着这群最可爱的人民子弟兵,你一定和我一样心潮澎湃,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交流,师相机评价:四、总结本课,延伸新内容师:面对塌陷的大堤,面对滔滔洪水,人民子弟兵全然不顾,忘我奋战,他们是百姓眼里的(指板书)铮铮铁汉。面对被困的群众,面对残垣断壁,他们又会成为百姓眼里的什么呢?他们又将演绎怎样的传奇和佳话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大江保卫战。板书:大江保卫战誓死护堤&&&铮铮铁汉&&&&&&(点面结合)勇救群众&&&&&&?课时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前四个自然段,并预习勇救群众的段落。2、阅读《中国九江网》之九八抗洪专题,你将收获一个又一个感动。3、欣赏音乐《为了谁》。(全国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届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张春明老师供稿)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个典型场景?(保大堤)2、在这个场景里,有哪些画面令你难忘?过渡:在大江保卫战中,子弟兵们除了保卫江堤,还要救护遇险的群众,这方面的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就学习课文的另一个场景——救群众。二、品读句段,体验精神1、轻声读第五自然段,画出你深受感动的句子。2、同桌先相互读读,然后交流交流你感动的原因。3、集体交流重点句子:(1)“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体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①出示第一句话,请用朗读汇报你们的学习收获。谁先来读?②一句话代表一颗心,读了这句话,你们能从中体会到一颗怎样的心?③你们体会得很真切,能把你们体会到的“心”融入到朗读中去吗?你俩一起来读一下。④齐读句子。(2)“……”(体会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数不胜数。)①省略号在这表示什么含义?②又让你想到了哪些情景?③就让我们近距离的感受一下他们的英勇壮举,多媒体播放画面。在98年的大江保卫战中,牺牲了许多子弟兵,让我们牢牢记住他们的名字。“98抗洪”那惊天动地的一幕:簰洲湾,日晚,广空高炮某团225营官兵在这一夜与滔滔洪水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高建成、杨德胜、马斐、惠伟为、岳福勇等17名官兵英勇牺牲。他们用年轻的生命在浪尖上铸成了17座永久的丰碑。媒体播放描述:那些为了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流血奉献的英雄们,就如同一座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3)“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无愧于“军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①文中的这一段话也非常感人,哪组来读好它。②读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情?(4)“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军民鱼水情。)4、指导朗读、背诵。(1)是啊,一双双眼睛都关注着98年的那个夏天,不仅仅是你、我、他,所有人都不会忘记,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一自然段。(2)引导背诵:其实,用心读课文,读一句话时,就能体会到一颗心,读完全段,更能体会到一片情。就让这片情永驻我们心间。同桌互背,指名背诵。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1、这里没有泪水,只有汗水;这里没有柔躯,只有铁骨;这就是我们的子弟兵,这样的子弟兵,你们会忘记吗,人民会忘记吗,祖国会忘记吗?2、你想对我们这些英勇的子弟兵说些什么吗?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4、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解放军官兵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哪里有危险他们就冲向哪里,那么他们为什么能那样做呢?(板书:军民鱼水情)5、总结:这鱼水似的深情,人民群众怎能忘记?万里长城作证,巍巍大地作证,人民子弟兵永远是矗立在人民心中的丰碑。我们将永远铭记1998年的夏天,永远铭记——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四、欣赏歌曲,课外延伸1、最后,让我们聆听著名歌唱家祖海的《为了谁》,把这首赞歌送给这些英雄们。2、观看纪录片《挥师三江》。看完后,回忆一下,文中哪些场景在影片中出现过;还有哪些场景令你印象深刻,深感震撼。习&&作&&6【设计理念】在习作前,布置学生阅读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物的传记文章,搜集有关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物的资料。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通过具体内容把人物描写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还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本次习作重在指导学生结合各自的观察与感受,写出内容具体、立意新颖、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培养学生自主作文能力和修改能力,发展智力。《语文课程标准》中不止一次地强调指出:“写作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也就是要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不经意间达到轻轻松松习作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实行教学民主,进行开放式教学,通过情景引发——闭目回忆——互谈发现(说与写)——品读交流等形式,引发学生情感兴奋,开启学生心扉,引吐内心真情。把课堂当作一种情感体验与交流的场所,把习作当作情感倾诉体验交流的需要。真正做到“为情而造文”,使“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宗旨得以实现。【习作指导】1、&挑选好喜欢或者崇拜的人物。首先选好所要写的这个人,然后通过典型的、有说服力的具体事例去表现这个人,写出他的优秀品质。写时必须紧紧围绕“喜欢”或“崇拜”这两个词,所选的材料一定要能拨动读者的心弦,引起读者的共鸣。2、&要有明确的中心。所谓“中心”,就是写作的目的。你写你所崇拜的人物哪方面的品质要交代清楚,通过歌颂其美好的品质,把人物的伟大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切记不可无中心、无主次、无目的地叙述。3、&注意细节描写。细节是指对有关的人物、环境的某个细微之处所作的描写,如人物极细微的表情、动作,景物中的小事物。“于细微中见精神”,生活中,许多细节反映着人的真实的内心活动和性格特点。选择典型的细节,准确生动地加以描写,对刻画人物、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有独特作用。4、&要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教学目标】1、读懂习作提示,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一个人。2、领会习作要求,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3、培养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从生活中不断地去发现人性美,表现人性美,赞扬人性美。【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但也不要拘泥于身边的人)写出内容具体、立意新颖、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教学准备】1、习作前一周布置阅读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物的传记文章。2、搜集有关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物的资料,选择一个作资料整理。【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有一个词,我一般不轻易说出口,那就是——崇拜。板书:崇拜2、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尊敬钦佩)3、像我就很崇拜贾志敏老师,他能让学生对作文不再头疼,使他们能轻松地写好作文。那么,你崇拜谁呢?4、交流,板书崇拜的对象(英雄&父母&商界巨人……)5、还有一个词,我经常挂在嘴边,板书:喜欢。比如说,我喜欢×××同学的字。还有,×××同学学习态度很认真,我喜欢,×××同学很有礼貌,我也喜欢。你喜欢谁?6、“崇拜”和“喜欢”有什么区别?7、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一个人。(将题目板书完整)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那些英雄人物,时代楷模……(边说边擦)离我们的生活比较遥远,我们不能很深入地了解他们。所以我们把范围缩小一下,只写我们身边的,自己所熟悉的一个最喜欢或崇拜的人。二、指导1、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喜欢或崇拜的人?老师给你们支一招:一定要抓住他最令你喜欢或崇拜一个特点。板书:抓住特点2、想一想,你所要写的人哪一点最令你喜欢、崇拜?(提示:可以从品质、性格、脾气、爱好、特长……方面考虑&。)3、交流,师引导归纳人物特点,并随机板书,如:乐于助人&&勤奋好学&&心胸宽广&&情系邻里&&爱护弱小&&坚守岗位&&工作负责……4、同学们刚才说的都很好,很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这些特点其实也就是文章所要表现的中心。&(板书:中心)围绕这一中心,你准备通过哪一两件最有说服力,最具代表性的事来反应人物的特点呢?注意,这些事例要能打动人、影响人、感染人,令人印象深刻,也就是要选择典型、新颖的事例。&&(板书:材料典型)先想好一个事例。5、静静地思考两分钟再回答。6交流,随机点拨,引导学生明白:选择的事例一定要典型,因为只有代表性的事例才能很好地反映人的特点,不然就会讲空话,没有说服力。7、有了材料,怎样才能把它写精彩,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呢?先请大家看一段范文——出示:售货员阿姨……货架上那五光十色的玻璃器皿,件件让人眼谗,样样招人喜欢。应该送老师什么样的礼物呢?正当我们举棋不定的时候,一个身穿骆驼色工作服,俊眉俊眼的售货员阿姨来到了我们的面前:“小朋友,你们想买些什么呀?”当她知道我们是在为老师选择节日礼品时,圆圆的脸庞更加笑容可掬:”你们一共带了多少钱?我给你们当个参谋好吗?”我们把钱掏出来一数,一共是四十九五角元。阿姨为我们选中了两个紫红色的果盘,漂亮极了。可是每个二十五元四角,买一对还差一元三角钱,怎么办?……阿姨见我们那为难的样子,微微一笑,便用和蔼而又亲切的口吻对我们说:“不就差一元三角钱吗?不值得再跑一趟了,我给你们垫上好了。”说完,她从自己的衣袋里掏出了几个钢币,和我们的钱一起放进了钱箱。然后,阿姨又笑眯眯地把两个紫盘放进纸盒里,小心捆扎结实,这才递到我的手里……师:请同学们默读短文,划出描写人物外貌、神态的词句,想想这些词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生:“一个身穿骆驼色工作服&,俊眉俊眼的售货员阿姨来到了我们面前。”这个句子写出了售货员阿姨的穿着、长相。生:“圆圆的脸庞更加笑容可掬。”说明售货员阿姨衷心赞赏我们的尊师行为。生:“微微一笑”同她代垫一元三角钱的行为、语言结合起来,表现她乐于助人的品质。生:“笑眯眯的”表现她既帮助了别人,又完成了任务后的喜悦。师:的确,通过对售货员阿姨外貌、神情的描写,一个穿着朴素,长相秀气,对工作负责的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而且,这个片段中对人物外貌、神情的描写,是穿插在整个事情当中,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的。因此,老师希望有能力的同学在《我最喜欢的人》这篇作文时,能尝试一下这种描写方法,让人物的外貌既传神又为文章的中心服务。8、当然,除了外貌、神情描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描写——动作描写,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片段:出示《大江保卫战》第四节。指名读这段话,其余同学找出动词,细细体会,觉得这些动词好在什么地方。(拔、扯、捆、扛、爬)9、交流。10、小结: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就把黄晓文英勇无畏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所以,我们写人的时候,要像这两篇范文一样,对人物外貌、行动进行细致刻画,也就是进行细节描写,它好比电影中的特写镜头,能使文章的中心更加鲜明,更加突出。三、习作1、好,同学们,快快拿起你的笔,将你最喜欢或最崇拜的人的一件事写下来。注意,只要将最打动你的一件事写下来。2、交流,相机点评。3、刚才,我们着力讨论如何写好文章的“猪肚”,当然,优秀的习作除了拥有充实饱满的“猪肚”外,同样离不开诱人的“凤头”和极富震撼力的“豹尾”。4、学生完成习作,讲评。5、修改,誊写。板书我最崇拜(喜欢)的一个人坚守岗位&&&&&&&&&&&&抓住特点工作认真&&&&&&&&&&&&紧扣中心(写作对象)&&&&&情系邻里&&&&&&&&&&&&材料典型爱护弱小&&&&&&&&&&&&以小见大宽容待人&&&&&&&&&&&&细致刻画(校级公开教学——陈洪明老师供稿)练&&习&&6【文本解读】“语文与生活”《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长征组歌》,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四渡赤水”背景介绍: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日,一渡赤水;2月中下旬,二渡赤水;3月,三渡赤水、四渡赤水。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开头几句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自然环境。“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这两句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横断山……压黔境”,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两句突出了四渡赤水河战役中红军巧妙运动、出奇制胜的特点。“乌江天险重飞渡”讲的是中央红军第二次渡过乌江的故事。“兵临贵阳逼昆明”,红军南渡乌江后,佯攻息烽城,大军继续南下,蒋介石当时正在贵阳指挥督战,害怕我军直取贵阳,急忙抽调部队增援息烽,并调云南军队到贵阳附近来防守。这时,红军出其不意,不沿公路直趋贵阳,而是向东进发,敌军纷纷向东调动,不料红军又突然转向西南,向云南方向急进,敌军担心红军进逼昆明,火速调集民团来守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指贵州军阀的“双枪兵”(敌军带有步枪和鸦片烟枪,人称“双枪兵”)不堪一击,一打就逃,红军乘胜急行军,向预定目标进发。“调虎离山袭金沙”,指红军在调动大批敌军防守昆明后,虚晃一枪,撇开有防备的昆明,向敌人防守薄弱的金沙江挺进,抢占金沙江边的皎平渡渡口,经过7天7夜,红军全部渡过了天堑金沙江,跳出了数十万国民党军围迫堵截的圈子,由被动争取到主动,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最后一句是歌词的中心句,它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诵读与积累”&《清平乐·六盘山》创作背景: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机会主义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9月中旬,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10月初,国民党一方面调集重兵“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在六盘山一带建立防线,妄图围歼长征红军。工农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佯攻天水,示行于东,然后出敌不意,从哈达铺掉头北进,攻克通渭城,进入平凉、固原大道。&10月7日,在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之后,长驱直入,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清平乐·六盘山》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作品赏析: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登上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一抒胸中情怀,以闲远欢欣之气眺望又要开始的新的征战。上半阕一开始,诗人从眺望远景起笔,西部秋景开阔,长空高朗,抹抹闲云轻漾,北雁在阵阵南飞,仿佛带走了诗人对过去南方生活及革命斗争的回忆及眷恋,接着又起豪气,“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从爽朗、舒畅的秋心转入英迈的青春吟哦,二万五千里长征已在脚下,长城的关口已经到达,好汉的业绩就要进入一马平川的时期。下半阕,诗人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旗猎猎,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旋向前。接着吐出胸臆,化用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中三行:“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而这里的“苍龙”出自唐代颜师古的评注中引用汉代服虔的话:“仓龙,太岁也。”仓龙同“苍龙”,“太岁”是古人所说的凶神恶煞,这里引伸为蒋介石反动集团就是“苍龙”。虽然最后两句用的是设问句,但所起作用都是陈述式的肯定句,即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夺得最后的胜利。这首词写景、抒情工整分明,流转自然。上、下半阕均是一、二句写景,三、四句言志。情景交织,浑然一体。【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长征,激发学生对长征故事的兴趣。2、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历史文化知识。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评说影视剧。5、学写毛笔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谈话导入。同学们,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创举,它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激动人心、可歌可泣的故事。有没有听过《长征组歌》?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首。2、欣赏歌曲。(1)播放《四渡赤水出奇兵》。边听边思考:从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已经能初步感知歌曲的内容,非常了不起。我们来读读歌词,看看到底写了些什么。3、品读歌词。(1)自由读歌词,把句子读通顺。(2)了解《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故事背景。(3)再次读歌词,了解大意。知道写的是什么事情。(4)细读歌词,质疑、点拨。穿插解决第二小题:说说两个&“重”字的不同读音和意思。敌重兵,压黔境。全句的意思是:敌军大批部队,集结在贵州边境上。其中“重”读zhòng,指人数众多,装备精良。乌江天险重飞渡。全句的意思是:敌人大兵压境,再次飞渡了乌江这个天险。“重”读chóng,再次的意思。(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4、拓展提升。(1)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再次聆听这首歌,相信你的感受会更深刻。(2)引导再次体会。(例:歌词写得雄壮,音韵和谐。)(3)在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基础上,练习诵读。(4)指名学生有感情地诵读。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1、回顾迁移。(1)上学期,我们学习过《清平乐&&村居》,谁会背诵?(2)“清平乐”是什么?(词牌名)(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清平乐&&六盘山》。2、初读理解。(1)指名试读(2)教师范读。(3)结合书上词语解释、背景介绍,同桌交流,说说这首词的大致意思。(4)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3、诵读积累。(1)集体练读,同座练背。(2)指名背诵。(3)集体背诵。4、拓展延伸。(1)“六盘山”与“村居”有什么异同?相同之处:都分上下阙,都是46字。不同之处:感情基调不同。辛弃疾表现的是一种安宁和谐的乡村生活;而毛泽东的这首词意境雄浑,满怀着胜利后的喜悦和对革命必然胜利的信心。(2)学生讲讲与这首词相关的故事。师生评议。三、布置作业:1、背诵并抄写《清平乐&六盘山》。2、课后找“四渡赤水”及其它长征故事读一读。第二课时一、教学第三题(写好笔字)1、指导。(1)指读题目,明确练习要求(2)这段话选自哪篇课文?(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4)让学生说出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5)重点指导“彭德怀、黑骡子、辛苦、塞”等字词的书写和整体布局的安排。2、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3、反馈。(1)展示写得不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1)学生自读题目的要求,回忆出一部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影视剧。(2)明确交际要求:评评剧中的人物,说说剧情和故事,模仿剧中人的精彩台词。留心别的同学的发言。2、指导。(1)让学生认真思考:印象最深刻的那部影视剧究竟是什么使你感兴趣?(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提建议。(3)分组练说。3、练习。(1)每组指派代表上台评说。(2)师生评议4、反馈小结。三、教学第五题目(学写毛笔字)1、审题2、指导(1)学生细心观察这两个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3、练习(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2)练写这两个字。4、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