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鼻烟用水培玻璃瓶瓶好还是铝瓶好

《掌中珍玩鼻烟壶》&张健&张荣&中国的鼻烟壶收藏和研究
七、中国的鼻烟壶收藏和研究
(一)以北京故宫为主的中国鼻烟壶收藏&
&对前人遗留下来的珍玩和一些精巧之作进行搜集、研索和鉴赏,是一种闲情雅趣,其乐无穷。这一习俗,早在我国的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了,经过唐宋以来的发展,到清代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鼻烟壶由于其自身的一些优越之处,从它被中国人所接受开始,便成为了收藏和鉴赏者的垂青之物。特别是在它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成为财富和社会地位象征的时候,人们更是热衷于鼻烟壶的收藏了。但是,制作鼻烟壶毕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拥有一件鼻烟壶或许能办到,要把大批鼻烟壶收藏在自己的室中,没有一定的财力和权势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据我们所知,在历史上拥有大量鼻烟壶的,主要是皇室成员和达官贵人。例如清代乾隆时期的权相和却拥有各类珍贵鼻烟壶数千件,嘉庆、道光和咸丰时期睿亲王甚至依照皇帝的制器方法,自制大量精美瓷质鼻烟壶,并署“退思堂”款识,以示区别。当然,拥有鼻烟壶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则非清代皇帝莫属了。清代皇帝拥有丰富的鼻烟壶,其原因主要有四:其一,清官造办处的大批生产,在从康熙开始到清朝灭亡这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清官造办处根据皇帝的旨意和清官的需要,生产制作的鼻烟壶不计其数;其二,在全国部分地区指定地点制作,主要是博山、广州、扬州、苏州、景德镇等地;其三,全国各地官员的进贡,清代历朝皇帝都非常喜欢鼻烟壶,为了迎合皇帝的需要,地方官员经常向皇帝进贡和向皇室其他人员进献鼻烟壶;其四,在与外国的文化交流中,外国使节向皇帝赠送鼻烟壶。上述四点,我们在此之前都曾描述过,因此在这里不再赘言。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皇宫的基击上建立起来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故宫保存了大量明清皇室的遗物,因此,故宫博物院是目前中国收藏鼻烟壶数量最多、品种最丰富的机构。虽然在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时,也有一批鼻烟壶精品被带走,但北京故宫的鼻烟壶收藏却仍然为世界之最。这里所谓的“之最”,主要表现在数量、质量、造型和品种这四个方面,最能反映出中国鼻烟壶制作的水平和发展的状况。根据清官档案粗略估计,在清官生产鼻烟壶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大概制作了近四万个各式鼻烟壶,地方官员进贡的鼻烟壶约有一万个,但因皇帝喜欢以鼻烟壶作为赏赐品,再加上使用过程中的损坏和清末的流失,以及带往台湾的近千件鼻烟壶,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清官遗留下来的鼻烟壶仍有上万件,而且在解放以后,故宫还陆续从社会上征集过一部分精致的鼻烟壶。以玻璃鼻烟壶为例,故宫共收藏有916件,其中署皇帝制作款的有119件(这与实际制作的相比,相差悬殊),无款的普通鼻烟壶511件,内画鼻烟壶76件,其中有7件无内画者名款,有名款的包括有周乐元、马少宣、叶仲三、孟子受、王正甫、张葆田、魁德田、雪村、文卿、陈仲三、汤子川、马光甲、马绍先、王芝祥、闫玉田、毕荣九、王瑞成等17人。所以说,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名符其实的中国鼻烟壶荟奉之地。
除故宫外,中国的其他一些文物收藏机构也有鼻烟壶收藏,遗憾的是这个数字我们无法统计。常素霞在一九九一年第四期《文物春秋》上发表的《馆藏鼻烟壶赏析》一文介绍说,河北省博物馆历年来曾收集了不少鼻烟壶精品,文中介绍了一件玛瑙巧作鼻烟壶,一件五色套料鼻烟壶,一件叶仲三制作的“钟馗嫁妹”内画鼻烟壶,均是鼻烟壶中的上乘之作。
在中国,经营鼻烟壶买卖业务的,主要是各地的国营文物商店,一些有眼光的文物商店在鼻烟壶收购中,发现精美的鼻烟壶往往保存下来不予以出售。
&鼻烟壶是中国的文物商店经营中的主要品种,但不少文物商店在文物商品的经营过程中,既使发现按图家规定不能销售的鼻烟壶,也不惜代价收买下来,予以保存;而有些虽然可以销售,但也属罕见的或比较珍贵的鼻烟壶,也不为了赢利而销售他人。因此,在我国有几家著名的文物商店,收藏有不少珍贵的鼻烟壶。一九八八年,北京市文物商店曾举办了一次专门的鼻烟壶展览,所有的八百件左右的展品,都是该店历年来从社会上收集的,而这只是店藏鼻烟壶的一部分。这次专门的鼻烟壶展览,展品之丰富、之精美,在中国都是首次,产生了很强烈的社会反响。
(二)早期的鼻烟壶研究和第一部专著的问世&
虽然鼻烟壶是在明末清初传入中国的,但真正为中国人所接受,却是在清代康熙时期。因此,也有人认为中国最早始创鼻烟壶应该限定在康熙时期,在此之前即使有吸闻鼻烟和利用旧有药瓶盛放鼻烟的习惯和做法,也只能算是从鼻烟壶传入中国到中国人正式创制鼻烟壶的一个过渡时期。
自从鼻烟壶在中国“定居”下来,它的迅速发展便引起了某些文人的注意,因此,我们今天才能从前人遗留下来的笔记等形式的记载中,了解到当时中国人对鼻烟壶的认识。根据现在所掌握的资料,我国最早对鼻烟和鼻烟壶进行录述的,是清代康熙时期的著名大臣汪士祯。汪士祯在康熙四十年开始写作《香祖笔记》,四年后印行。在《香祖笔记》中,他写道:“吕宋国所产烟草淡巴菰,又名金丝醺,……近京师又有制为鼻烟者,云可明目,尤有癖疫之功。”可见,作者认为鼻烟是从吕宋国传入中国的,至少在康熙四十年前后,北京已经有了专门制作鼻烟者,并且主要用于医疗疾病的目的。吸鼻烟就需要鼻烟壶,“鼻烟以玻璃为瓶贮之。瓶之形象种种不一,颜色亦具红、紫、黄、白、黑、绿诸色,自如水晶,红如齐,极可爱玩。以象齿为匙,就象鼻之,远纳于瓶,皆内府造。民间亦或仿而为之,终不及。”这段记载实际在告诉我们,康熙时以玻璃瓶盛放鼻烟而瓶的颜色已至少有红、紫、黄、自、黑、绿六种。当时制造鼻烟壶主要是在内府,民间的生产规模还很小。这段记载与史实基本相符,可能是最早研究鼻烟壶的资料了。
清代乾隆年间,李调元在《南越笔记》中,记载了鼻烟和鼻烟壶在广东的流传情况。他写道:“鼻烟、烟草今在处有之。粤中有仁草,日金丝醺,可癖瘴气,多吸之,能令人醉,亦日烟酒。又有鼻烟,制烟为未,研极细,色红,(吸)入鼻孔中,气倍辛辣。”虽然已经到了乾隆时期,但人们对鼻烟医用价值的认识,仍然和康熙时一样。至于盛放鼻烟的容器,比康熙时期也丰富多了,李调元写道:“贮以秘色瓷及玻璃、水晶、玉器瓶、盒中,价换轻重,与银相等。来自西域市舶,今粤中亦造之,足以馈远。”根据我们现在已知的实物资料,广东在清代乾隆时期,确实是以瓷、玻璃、水晶、玉鼻烟壶(瓶,盒)为主的,除此之外还有象牙、玛瑙、角木鼻烟壶。在李调元看来,这些鼻烟壶原本是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由国外商船带进来的,但现在广东也能自己制作,且数量丰富,不仅能满足本地人士的需求,而且远销其他地区。
清代道光年间,鼻烟壶更加深入人心,不仅是达官贵人,贫民百姓也无不以此为荣,正如沈预在《秋阴杂记》中所写的那样“鼻烟壶起于本朝,其始止行八旗并士大夫,近日贩夫牧竖无不握此壶。”
清代光绪十四年六月,张义澍在《士那补释》中,还对鼻烟壶进行了考证。他考证出鼻烟壶的英吉利语是“士那平巴突卢”,传入中国二百多年了,不仅士大夫争相竟赏,宴会赠酬,互相馈遗,而且下逮贾人牧竖,也无不竟蓄。
在清代末年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和陈浏的《匋雅》中,也分别对瓷质鼻烟壶从形制上作了研究。《饮流斋说瓷》说:“鼻烟壶的种类繁多,难以胜记,一般来说,雍正时期的鼻烟壶多浑圆而长,也有六角形式,其装饰釉或青花,或夹紫,或釉里红,种种不一;其中有一种形体较大的鼻烟壶,除盛放鼻烟外,还可以当作盛放其他东西的小瓶。乾隆时期的鼻烟壶,以扁瓶式为主,兼有其他种种;瓷鼻烟壶中以雕瓷、五彩和人物装饰者最多。”清代乾隆年间,李调元在《南越笔记》中,记载了鼻烟和鼻烟壶在广东的流传情况。他写道:“鼻烟、烟草今在处有之。粤中有仁草,日金丝醺,可癖瘴气,多吸之,能令人醉,亦日烟酒。又有鼻烟,制烟为未,研极细,色红,(吸)入鼻孔中,气倍辛辣。”虽然已经到了乾隆时期,但人们对鼻烟医用价值的认识,仍然和康熙时一样。至于盛放鼻烟的容器,比康熙时期也丰富多了,李调元写道:“贮以秘色瓷及玻璃、水晶、玉器瓶、盒中,价换轻重,与银相等。来自西域市舶,今粤中亦造之,足以馈远。”根据我们现在已知的实物资料,广东在清代乾隆时期,确实是以瓷、玻璃、水晶、玉鼻烟壶(瓶,盒)为主的,除此之外还有象牙、玛瑙、角木鼻烟壶。在李调元看来,这些鼻烟壶原本是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由国外商船带进来的,但现在广东也能自己制作,且数量丰富,不仅能满足本地人士的需求,而且远销其他地区。
清代道光年间,鼻烟壶更加深入人心,不仅是达官贵人,贫民百姓也无不以此为荣,正如沈预在《秋阴杂记》中所写的那样“鼻烟壶起于本朝,其始止行八旗并士大夫,近日贩夫牧竖无不握此壶。”
清代光绪十四年六月,张义澍在《士那补释》中,还对鼻烟壶进行了考证。他考证出鼻烟壶的英吉利语是“士那平巴突卢”,传入中国二百多年了,不仅士大夫争相竟赏,宴会赠酬,互相馈遗,而且下逮贾人牧竖,也无不竟蓄。
在清代末年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和陈浏的《匋雅》中,也分别对瓷质鼻烟壶从形制上作了研究。《饮流斋说瓷》说:“鼻烟壶的种类繁多,难以胜记,一般来说,雍正时期的鼻烟壶多浑圆而长,也有六角形式,其装饰釉或青花,或夹紫,或釉里红,种种不一;其中有一种形体较大的鼻烟壶,除盛放鼻烟外,还可以当作盛放其他东西的小瓶。乾隆时期的鼻烟壶,以扁瓶式为主,兼有其他种种;瓷鼻烟壶中以雕瓷、五彩和人物装饰者最多。”
清代乾隆年间,李调元在《南越笔记》中,记载了鼻烟和鼻烟壶在广东的流传情况。他写道:“鼻烟、烟草今在处有之。粤中有仁草,日金丝醺,可癖瘴气,多吸之,能令人醉,亦日烟酒。又有鼻烟,制烟为未,研极细,色红,(吸)入鼻孔中,气倍辛辣。”虽然已经到了乾隆时期,但人们对鼻烟医用价值的认识,仍然和康熙时一样。至于盛放鼻烟的容器,比康熙时期也丰富多了,李调元写道:“贮以秘色瓷及玻璃、水晶、玉器瓶、盒中,价换轻重,与银相等。来自西域市舶,今粤中亦造之,足以馈远。”根据我们现在已知的实物资料,广东在清代乾隆时期,确实是以瓷、玻璃、水晶、玉鼻烟壶(瓶,盒)为主的,除此之外还有象牙、玛瑙、角木鼻烟壶。在李调元看来,这些鼻烟壶原本是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由国外商船带进来的,但现在广东也能自己制作,且数量丰富,不仅能满足本地人士的需求,而且远销其他地区。
清代道光年间,鼻烟壶更加深入人心,不仅是达官贵人,贫民百姓也无不以此为荣,正如沈预在《秋阴杂记》中所写的那样“鼻烟壶起于本朝,其始止行八旗并士大夫,近日贩夫牧竖无不握此壶。”
清代光绪十四年六月,张义澍在《士那补释》中,还对鼻烟壶进行了考证。他考证出鼻烟壶的英吉利语是“士那平巴突卢”,传入中国二百多年了,不仅士大夫争相竟赏,宴会赠酬,互相馈遗,而且下逮贾人牧竖,也无不竟蓄。
在清代末年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和陈浏的《匋雅》中,也分别对瓷质鼻烟壶从形制上作了研究。《饮流斋说瓷》说:“鼻烟壶的种类繁多,难以胜记,一般来说,雍正时期的鼻烟壶多浑圆而长,也有六角形式,其装饰釉或青花,或夹紫,或釉里红,种种不一;其中有一种形体较大的鼻烟壶,除盛放鼻烟外,还可以当作盛放其他东西的小瓶。乾隆时期的鼻烟壶,以扁瓶式为主,兼有其他种种;瓷鼻烟壶中以雕瓷、五彩和人物装饰者最多。”
《匋雅》中对雍乾时期瓷鼻姻壶的研究结果,与《饮流斋说瓷》的认识相差无几,但又特别指出了雍窑鼻烟壶开片和戏剧人物的品种也很突出。道光时期的鼻烟壶,以蝈蝈最为有名,并以篾丝笼及葫芦花草者为佳;“其彩画二女各弹琵琶者,大抵一满装,一汉装,虽未能免俗而神彩如生。”道光时善于鼻烟壶上“画极小之人物、树木、楼台、船只、旗帜,颇参用泰西画法,人大如蚊,树小如荠,纤毫毕现,亦奇品也。”
&上述所举种种,关于鼻烟壶的研究均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第一部鼻烟壶研究专著,当属1880年(清光绪六年)清代著名书法家赵之谦所著的《勇庐闲诘》。
&在《勇庐闲诘》中,越之谦开宗明义,指出:“鼻烟来自大西洋意大里亚国,明万历九年利玛窦汛海来广东,旋至京师,献方物,始通中国。”虽然鼻烟由利玛窦传入中国之说广为研究者所采用,但也有的研究者指出,利玛窦实际上是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才到达北京的,他所贡献的方物中,也并没有鼻烟和鼻烟壶。不过,鼻烟是于明末清初由西洋人带入中国的,却是可信的。赵之谦详细介绍了鼻烟的制作过程和成色等。
&赵之谦认为,中国鼻烟壶开始是比照古药瓶的式样制作的,所以称为瓶,以后才改称为壶。早期的鼻烟壶以玻璃质地的为主,当时天下大定,万物殷富!工执艺事,成求修尚,于是列素点绚,以成文章,更创新制,谓之套。
&赵之谦对套料鼻烟壶的研究比较深入,他指出;套者,就是自地受采,说明套料地色大多为白色,但也有蓝、绿、黑、红的,白地受采之处,还有采受白或采受采,均应称为套料,其中最为少见的是蓝地套红。套料有套一彩的,也有套二彩、三彩、四彩、五彩的。套料中还有兼套和套加雕镂者,是刻花套料。起初,套料的地有碎磲白和珍珠白两种,后来又发明了凝脂白和霁雪白或藕粉白。乾隆以后的玻璃鼻烟壶,套色美丽,刻划讲究,题材繁多,“矩凿所至,细如毫发,扪之有棱,龙凤蟠螭,鱼雁花草,山川彝鼎,千各百种,渊手精妙。凡所造作,或称日皮。”在此,作者专门对北京制作玻璃鼻烟壶最有名的三个作坊的产品特色进行了描述:最有名的鼻烟壶是辛家皮,最精洁,其色泽如同珍宝,光彩夺目;勒家皮鼻烟壶的地为藕粉色,设色别致,红紫苍翠,天然间达;袁家皮鼻烟壶与辛家皮差不多,体重胎薄,其地色或若砗磲,或若凉粉,套有五色料的鼻烟壶按色做花,非常美观。这些研究成果,到今仍为当代鼻烟壶和玻璃研究者所引用。遗憾的是《勇庐闲桔》中关于辛家皮、勒家皮、袁家皮的描述过于简单,尽管这是我们目前所知唯一的“最详细”的史料记载。
赵之谦在书中还涉及到了玻璃鼻烟壶中的古月轩和桃花洞。关于古月轩,赵之谦写道:“别有古月轩,地则砗磲,亦具五色,上为画彩,间书小诗,壶足题‘古月轩’,其题‘乾隆年制’者尤美。”“桃花洞”究竟是什么,我们今天仍不明白,赵之谦在《勇庐闲诘》中写道:“又有雕镂仙山楼阁,珍禽异兽,点如星在天,曰:
‘桃花洞’。”
瓷质鼻烟壶也是赵之谦研究的重点。赵之谦认为,瓷质鼻烟壶是清代康熙中期从江西景德镇开始的,“半从旧式如筒,有作玉壶春,诸制者绘十二辰。”乾隆时期的瓷鼻烟壶在造型上基本与扁瓶式玻璃鼻烟壶一致,多画百子、仕女、仙佛、草虫、花鸟。道光时还有画马的鼻烟壶,但今不可见。在单色釉和彩绘鼻烟壶之外,还有雕瓷鼻烟壶,著名的雕瓷家有王炳荣、陈国治、李裕成等。从赵之谦的记述中,我们还可以获知,“音时造壶,取便适用,式多别异,器但逾寸,且有小如指节者。嘉庆后,始务宽大,浸至盈握。贵家陈设,有玛瑙壶,中容二升。其初壶田径或逾四分,后改而窄,不得逾二分,云可使气不旁泄。”能容纳二升鼻烟的鼻烟壶,恐怕不是随身携带之物,或许是用来蓄存鼻烟的。从道理上讲,小小鼻烟壶中所能容纳的鼻烟很有限,必须有所蓄存,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尚不知是否有专门蓄存大量鼻烟的容器。
在赵之谦写了研究鼻烟壶的《勇庐闲诘》以后,鼻烟壶又继续在中国盛行了三十多年,直到民国时期才渐渐衰微。赵之谦作为鼻烟壶流行的那个时代的人物,目睹了鼻烟壶盛行的状况,并且看到了很多早期的鼻烟壶,因此,他的记述和研究,对我们今天的研究者来说,不失为一部珍贵的史料著作。虽然《勇庐闲诘》在鼻烟壶研究方面还稍显简单,但较为系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这就是我国第一部鼻烟壶研究专著问世的重要意义。
(三)《古玩指南》与鼻烟壶的首次系统研究
&现在搞文物工作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古玩指南》的。《古玩指南》可以说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地研究古玩的专著,它的作者是赵汝珍。在这部专著中,第一次系统地介绍了鼻烟和鼻烟壶。
&赵汝珍本是位读书人,但平生热爱古玩,致力于考古研究和文物收藏。或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当他在曾任清末大理寺少卿(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副院长)的余戟门府上教家馆时,被也喜欢收藏文物的余老先生看中,便将自己的三女儿许配给他,这使赵汝珍对古玩的热爱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939年赵汝珍出资数千元,在今琉璃厂开设了萃珍斋,专门经营古瓷、字画等古玩生意。虽然由于公私合营,从1956年起赵汝珍已放弃了萃珍斋的经营,但至今琉璃厂还有这家古玩店的字号。
&赵汝珍对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评价,这正如他在《古玩指南》自序中所写的那样:“今日之中国,无一事不遭外人之蔑视,其唯一之例外,即中国开化最早,历史悠久,历代所遗留之文物精美奇妙,光怪陆离,迥非任何外国所能企及,世人对之无不崇拜钦迟,岂止不蔑视也。中华民族之在今日尚能夸耀于世,尚能为世人所称道者,惟此而一。…¨因此亦可证知吾中华之祖先聪明睿智高于同时之任何民族,依优生学之定例,则吾黄炎之子孙其脑筋智力,绝不低于今日之任何国家。现在虽遭逢不辰,国势微弱,设稍时日,定能与最前站之白人并驾齐驱。”
&《古玩指南》的首次出版,正值日本军国主义统治中国北京的一九四二年,能在自序中有如此言论,亦可知赵汝珍虽是文人加古玩商人,却还是很有骨气的。同时也说明,在经营萃珍斋仅三年的时间里,赵汝珍能在文物的买卖之余有此专著,足见其勤奋和钻研。由于此书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穿伪做古玩之黑幕,“根据赵汝珍热爱、收藏及经营文物的经验写成,所以内容比较实在,虽然褒贬不一,但还是十天左右便将首次印行的五百部销售一空。于是一九四二年十月《古玩指南》又再版发行。第二年三月又重版时,增加了《古玩指南》续编。
&《古玩指南》涉及的文物内容很广泛,凡是当时文物市场上所见者,均有记述。在续编第十九章和第二十章,赵汝珍分别记述了关于鼻烟和鼻烟壶的情况。
&关于鼻烟,赵汝珍针对在清代三百年间北京人士对鼻烟的嗜好,考察了鼻烟传入中国的历史及由欧洲传入中国的时间,其最初名称有布露辉卢、科伦士拿夫、士拿乎、士那、西腊等,均为外文译名,雍正二年才有了鼻烟之正式称谓,并对康熙时期鼻烟已经盛行提出异议。文中还详述了鼻烟的成色和制作。
&在第二十章,越汝珍重点论述了有关鼻烟壶的一些问题,这也是在我国的鼻烟壶研究方面,第一次比较系统地专门论述鼻烟壶,为以后的鼻烟壶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这一章的论述分为三个方面:
&1,鼻烟壶述要
&作者认为,鼻烟壶原称鼻烟瓶,是由西洋传来中国的,后来中国人在制造较鼻烟瓶更为小巧的鼻烟容器时,为了与鼻烟瓶区分,遂称之为鼻烟壶。康熙时期,中国才开始自己制作鼻烟壶,在此以前,基本都是用旧有的小药瓶和西洋传入的鼻烟瓶盛放鼻烟,但这时制作的鼻烟壶数量很少。雍正时期,社会对鼻烟的需求量增加显著,鼻烟壶的制作也更加盛行起来。乾隆时的鼻烟壶生产尤为繁多,数量不可屈指,以后各位皇帝也无不努力制造各种精巧的鼻烟壶。到了民国时期,嗜好鼻烟的风气发生了变化,才抑制了鼻烟壶的生产。在鼻烟壶盛行于中国的过程中,作者已经认识到了在这种盛行中起推动作用的,除了人们嗜好鼻烟外,更主要的是鼻烟壶已超出了盛放鼻烟的意义,那就是使用鼻烟壶,可以用来夸富斗有,也正因为此,鼻烟壶才制作得才越来越精美,其声价也越来越高。作者在这一部分还不厌其烦地介绍了鼻烟壶的使用方法和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2.鼻烟壶的种类
&在这一部分,作者依据制作鼻烟壶所采用的材料,将鼻烟壶分为十五类,即料鼻烟壶、瓷鼻烟壶、玉鼻烟壶、珊瑚鼻烟壶、玛瑙鼻烟壶、琥珀鼻烟壶、碧霞弘鼻烟壶、翡翠鼻烟壶、水晶鼻烟壶、石质鼻烟壶、木豆鼻烟壶、竹根鼻烟壶、木变石鼻烟壶、漆鼻烟壶、葫芦鼻烟壶,其中的料鼻烟壶是玻璃鼻烟壶的旧称。虽然这十五类包括了鼻烟壶的大部分种类,但仍有两种没有涉及到,即内画鼻烟壶和金属胎鼻烟壶。
& 3.鼻烟壶的鉴别&
&在鼻烟壶的种类之后,作者又专门论述了鼻烟壶的鉴别,这可能是赵汝珍在鼻烟壶研究方面的最大贡献。作者认为,鉴别古玩要注意两点,一要分辨其真伪,二要鉴定其优劣,而后者又要以前者为基础。但鼻烟壶的鉴别只需注意其优劣,无需注意其真伪;这是因为鼻烟壶的优劣完全视材料的高低和工艺的巧拙,而不在制作年代和制作者。他举例说,如果一件鼻烟壶质料不名贵、作功不精巧,即使是康熙和雍正皇帝时期生产的御用品,也不能说是一件好的鼻烟壶,在市场上也卖不上大价钱。因此,要鉴别一件鼻烟壶,其一要看其质料如何,其二要看其作工如何。由于鼻烟壶的种类非常丰富,而一般的鼻烟壶收藏者往往只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收藏某一种或几种鼻烟壶,难以对所有种类的鼻烟壶都能精通,所以在鉴别鼻烟壶质地优劣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所列的十五个种类鼻烟壶的鉴别方法逐一进行了介绍。他认为,鉴别料鼻烟壶主要在工艺方面,尤以古月轩料鼻烟壶为贵重;瓷鼻烟壶的鉴别基本与瓷器的鉴别方法一致,也是以古月轩瓷鼻烟壶为贵重;玉鼻烟壶的鉴别应从玉材和工艺两方面入手,康熙、雍正时期生产的玉鼻烟壶多为素面,从乾隆开始才有装饰;能制作鼻烟壶的珊瑚非常难得,所以珊瑚鼻烟壶都很珍贵;玛瑙鼻烟壶比较多,其优劣完全以个人意志而定,所以其定价既不比玉翠高,也不比石瓦低;琥珀鼻烟壶并不为世所重,但有人以松香伪制琥珀鼻烟壶。至于其他各类鼻烟壶,因数量较少,所以作者没有详述其辨别之法。作者认为,鉴别鼻烟壶不能从书本上学,只有多见多闻,才能鉴别正确。
虽然《古玩指南》中关于鼻烟壶的研究还存在不少缺憾,但它又不失为一部第一次对鼻烟壶进行比较全面地系统研究的著,作在中国鼻烟壶研究史上具有很大的意义。
(四)当代的鼻烟壶研究
从赵汝珍的《古玩指南》问世以后,国内关于鼻烟壶的研究似乎并没有什么进展。只是到了本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扩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文物收藏的兴趣日益增加,很多人也把古代鼻烟壶看作是重要的收藏品。与此相适应的是,关于鼻烟壶研究的文章也开始不断地见诸一些杂志和报纸,其中比较主要的是故宫出版的《紫禁城》和国家文物局文物研究所出版的《文物天地》。
1983午出版的总第二十二期《紫禁城》上,集中发表了四篇关于鼻烟壶的研究和介绍文章,其中傅秉全的《鼻烟与鼻烟壶》介绍了清代鼻烟壶的流行、鼻烟壶的制作和鼻烟壶的传入中国。朱培初的《清代北京和宫延的鼻烟壶》首先介绍了鼻烟和鼻烟壶在北京的流传,然后介绍了康熙皇帝创办工厂生产玻璃鼻烟壶、乾隆期间生产的鼻烟壶最精美和名扬海内外的内画鼻烟壶。同期发表的林嘉长的《中国鼻烟壶》与前两篇文章的内容差不多,而木叟的《隆福寺街的鼻烟壶商贩》实际上并没用太多笔墨谈鼻烟壶的买卖,更多地谈了昔日隆福寺的其他行业。1986年出版的第五期《文物天地》上,发表了华义武和赵增娥合写的《鼻烟壶与鼻烟》,以及华义武的《蒙古族传说中的鼻烟和鼻烟壶》。1988年出版的第五期《历史大观园》上,发表了张健、张荣合写的《漫话鼻烟壶》,文章分鼻烟的传入和鼻烟壶的兴盛、玛瑙鼻烟壶比较多,其优劣完全以个人意志而定,所以其定价既不比玉翠高,也不比石瓦低;琥珀鼻烟壶并不为世所重,但有人以松香伪制琥珀鼻烟壶。至于其他各类鼻烟壶,因数量较少,所以作者没有详述其辨别之法。作者认为,鉴别鼻烟壶不能从书本上学,只有多见多闻,才能鉴别正确。
虽然《古玩指南》中关于鼻烟壶的研究还存在不少缺憾,但它又不失为一部第一次对鼻烟壶进行比较全面地系统研究的著,作在中国鼻烟壶研究史上具有很大的意义。
(四)当代的鼻烟壶研究
从赵汝珍的《古玩指南》问世以后,国内关于鼻烟壶的研究似乎并没有什么进展。只是到了本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扩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文物收藏的兴趣日益增加,很多人也把古代鼻烟壶看作是重要的收藏品。与此相适应的是,关于鼻烟壶研究的文章也开始不断地见诸一些杂志和报纸,其中比较主要的是故宫出版的《紫禁城》和国家文物局文物研究所出版的《文物天地》。
1983午出版的总第二十二期《紫禁城》上,集中发表了四篇关于鼻烟壶的研究和介绍文章,其中傅秉全的《鼻烟与鼻烟壶》介绍了清代鼻烟壶的流行、鼻烟壶的制作和鼻烟壶的传入中国。朱培初的《清代北京和宫延的鼻烟壶》首先介绍了鼻烟和鼻烟壶在北京的流传,然后介绍了康熙皇帝创办工厂生产玻璃鼻烟壶、乾隆期间生产的鼻烟壶最精美和名扬海内外的内画鼻烟壶。同期发表的林嘉长的《中国鼻烟壶》与前两篇文章的内容差不多,而木叟的《隆福寺街的鼻烟壶商贩》实际上并没用太多笔墨谈鼻烟壶的买卖,更多地谈了昔日隆福寺的其他行业。1986年出版的第五期《文物天地》上,发表了华义武和赵增娥合写的《鼻烟壶与鼻烟》,以及华义武的《蒙古族传说中的鼻烟和鼻烟壶》。1988年出版的第五期《历史大观园》上,发表了张健、张荣合写的《漫话鼻烟壶》,文章分鼻烟的传入和鼻烟壶的兴盛、
鼻烟壶何以能引人入胜、雍正乾隆的推崇、社会身份的象征、重要的馈赠、赏赐、进贡品以及今人依然喜爱的艺术品六个方面,对鼻烟壶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但是,方面因为在中图文物界,鼻烟壶并没有为人所重视,另一方面因为中圈的鼻烟壶收藏并没有形成气候,第三方面是园为发表上述文章的杂志均是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主的,所以,在鼻烟壶的研究方面,还停留在一般的介绍上,砑穷得并不深入。直到朱培初和夏更超《鼻烟壶史活》的出版,才给长期以来较平淡的鼻烟壶研究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鼻烟壶史话》是1938午由北京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全书共五万字,分为五个部分,其中前四个部分由朱培初编写,后一部分由夏更起撰述。
第一部分是吸闻鼻烟的由来。作者用了占全书近五分之一的篇幅,洋细叙述了鼻烟习俗的产生及其传播到中国的过程,特别是欧美人士吸阐鼻烟的情况,进行了生动的描写。作者借鉴了大量国外研究者关于吸闻鼻烟壶这一习俗在欧美等地的盛行状况,如1677年(清代康熙十六年)帕拉德(Marquis
Prade)在巴黎出版的《烟草的历史》。1927年在伦敦出版的《抽烟的哲拜矿等,在详尽考察欧美吸闻鼻烟的历史的基础上,引出姻革向中围东南沿海地区移植的历蜓背景,认为中围吸阚鼻姻实际是与中外贸易、文化交流、医药、民俗、农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艺术等一方面密切联关的。但作者对后者的描述,显然是很简单的。
第二部分是精巧的鼻烟壶艺术。作者在这一部分,共写了七点:其一,清代英圃人笔下的广州鼻烟壶;其二,广州产的瓷、珐琅鼻烟壶;其三,广州制作的其他鼻烟壶;其四,清廷传教士和鼻烟;其正,清官鼻烟壶工场;其六,博山料鼻烟壶;其七,鼻烟壶——综合的手工艺品。这一部分也占全书的五分之一。很显然,作者掌握了大量外国学者关于中图鼻烟壶的研究资料,在我图鼻烟壶研究资料缺乏的情况下,非常有利于我们对鼻烟壶的认识和了解,特别是让我们知道了在鼻烟壶流行的那个时代,外圈人是怎样看待中围的鼻烟壶的。我们认为,在这七点中最为成功的,是关于广州生产鼻烟壶的研究。第三部分,是中外交流的奇迹。作者在这一部分,从意大利的玻璃和绘画、法国珐琅和鼻烟盒、英圄玻璃和玻璃盒、俄圄大使和鼻烟盒、俄国和波希米亚玻璃、画珐琅和玻璃绘画六个方面,通过对一些历史现象的分析,认为“鼻烟壶不仅是玻璃、绘画、书法、诗词、玉器、瓷器、珐琅、葫芦、竹、漆器、犀牛角雕刻等多种文化艺术综合为一体的手工艺品,同时也是广泛吸取了欧洲、阿拉伯国家的鼻烟盒、珐琅、绘画、玻璃、玻璃绘画、金属工艺等艺术的长处,特别是意大利和波希米亚的玻璃、法国的鼻烟盒和面珐琅艺术.所以,中国鼻烟壶是中外艺术交流的奇迹。”
第四部分是流传世界的珍品。作者在这一部分主要描述了中国鼻烟壶在清代康熙年间以后,通过欧洲商舶、罗马教皇的使节、备国的使节和传教士、官员们流传到欧美、日本等国的情况。为此,作者列举了一些中国鼻烟壶的私人收藏家,对外图部分博物馆里的珍藏,也有所涉及。认为中国的鼻烟壶能为世界所衷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能工巧匠们卓越的技艺和伟大的艺术才能。”
第五部分是清代皇帝与鼻烟壶。这一部分占全书的不足十分之一,是由夏更起撰述的。在这一部分,作者简单描写了宫廷鼻烟壶的创制和珐琅、玻璃、玉、瓷、漆、牙等主要御制鼻烟壶的生产情况及工艺特色,认为皇宫在鼻烟壶的创始、制造、交流!收藏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清代的鼻烟壶热中,皇帝是主要角色。清代的皇宫也是鼻烟壶的荟孝地,是收藏最丰富的场所。
总之,在《鼻烟壶史话》这本书出版之前,我国的鼻烟壶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缺乏深入的探讨,因此它在我国当代鼻烟壶研究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当然,由于作者的出发点和对鼻烟壶认识的角度、掌握资料的范围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认为,还很有必要使读者更全面、更系统、更清晰地去加强对中国鼻烟壶这一小巧玲珑、精美可爱,虽只是文物大海中一小粟,却又闪耀着灿烂光华的鼻烟壶的认识。
另外,在中弼乌代鼻烟壶的研究方面,鼻烟壶研究会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也是我围目前唯一的一个鼻烟壶研究组织,其全称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鼻烟蔬研究会。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鼻烟壶研究会是由我围从事鼻烟壶设计、生产制作、收藏、研究、经营、管理等单位和个人自愿组织的半学术性、半业务性团体组织,是在中围工艺美术学会领导下的一个专业性研究会。成立鼻烟壶研究会的主要目的,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强中国鼻烟壶的理论研究、艺术探索、创作设计+经营管理、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工作,以促进联系,出版专业刊物,发展中图鼻烟壶工艺的新水平,使之为社会主义建设、开展图内外交往发挥更大的效用。鼻烟壶研究会的会员,或是在鼻烟壶的设计、生产方面有十年以上历史并有较高的工艺水平者(不足十年,成就突出者亦可),或是对鼻烟壶的收藏及经营管理有突出成绩者或是对鼻烟壶的鉴赏或评论有较高水平者,或是热心支持鼻烟壶工艺的发展或在积极开展鼻烟壶事业活动方面有突出贡献者。&
鼻烟壶研究会章程规定:“本会最高权力机关为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理事若干人组成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主席、副主席和常务理事,并决定聘请名誉主席和顾问。”“会员代表大会五年召开一次,理事会二年召开一次,常务理事会根据需要召开之。必要时常务理事会可决定提前或延期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研究会的活动,主要是不定期举行全国鼻烟壶展览,开展各种活动,同时向圈际鼻烟壶协会及各有关客商、国际友人发出邀请,并开展烟壶贸易活动。
当然由于我圈鼻烟壶收藏、鉴赏和研究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因此鼻烟壶研究活动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更多的人对鼻烟壶收藏、鉴赏的重视,鼻烟壶研究会一定会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五)国内市场上鼻烟壶的价格
从总的来说,我围的文物市场发育得还很不健全,困此,在文物的买卖中口也很难充分体现文物的价值。在过去的很长时鹁翌,曾对由国家所管辖的几十家文物商店规定了价格标准,但由于国家经济情况及人民币与外币汇率的变化,由于我国的文物市场上买方还是以境外居民为主,所以这种定价也是很不稳定的,—般来说,只能以国家规定的价格标准为依据适当上浮,不会下调,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难整齐划一,市场活动毕竟要遵循市场规律。就鼻烟壶来说,其定价从1978年以来有过几次变化,为了便于读者了解,我们列表说明如下:
&上述四表中所列的各种鼻烟壶,均是清代嘉庆以后的,因为畏据我围关于限制文物出境标准的规定,凡是清朝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前生产的鼻烟壶,除特别许可外,一律禁止出境。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国的文物市场政策做了一些相应的调整。首先是从1988午开始,恢复了国内文物市场,因此部分乾隆六十年以前的所谓线上文物也投入了市场,其销售对象主要是围内群众。其次是部分省市相继允许旧货市场的存在,而这些旧货市场上所经验的货物中,许多都属于文物。
&现在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的旧货市场上,都可以看到鼻烟壶出售,其定价很随意,但其中有很多鼻烟壶实际上是当代制作的,即使有清代的鼻烟壶也都是地下交易,成交价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例如,笔者曾在北京劲松旧货市场上见过一件仿马少宣的内画鼻烟壶,内容为牧牛图,题款“李鸿章大人鉴赏,光绪二十三年马少宣”,卖者要价三千元。在国家设立的文物商店,大部分都有鼻烟壶出售,其定价少者二、三百元,多者五、六千元。随着我国鼻烟壶研究的不断深入及鼻烟壶收藏和鉴赏者的不断增多,国内鼻烟壶的价格肯定还会上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鼻烟瓶有荷花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