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斜面的摩擦力物块受最大静摩擦力作用下平衡,那么给物体再施加一个力F(与重力方向相同),摩擦力大小会变么?

知识点梳理
1. 的平衡条件的应用现实生活中,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情况随处可见,站着的人在和地面支持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平衡状态,这叫静态平衡;跳伞运动员在降落过程中,当其匀速降落时,他所受的重力与降落伞的拉力及空气阻力平衡,这是动态平衡。有时,物体就整体而言并不处于平衡状态,但它可以在某一方向上处于平衡状态。如在海面上加速行驶的快艇,在水平方向做,可是它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和浮力这一对平衡力作用,因此它在竖直方向上处于平衡状态。
物体沿着接触面作相对滑动时,两物体的接触面上相互作用,阻碍滑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和彼此接触的两个物体表面间的正压力N成正比,即滑动摩擦力公式为 f/N=μ 或 f=μN 式中的μ称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它的数值既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又跟接触面的情况(如粗糙程度等)有关。在相同的压力下,动摩擦因数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动摩擦因数十两个力的比值,没有单位。在相对运动速度较低时几乎与速度的变化无关,且小于最大。
斜面上物体的:进行力的分解和合成一般都有这样的步骤:(1)把物体受到的力都画在图上;(2)分析各个力的作用效果;(3)分解具体的力。(或合成)
如下图,图1是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到的作用力,图2是把它的重力按效果分解的情况。
在画出右图前,应该跟学生们分析清楚重力的作用效果:因为重力的存在,所以物体才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如果物体没有重力,物体就不会自己向下运动,这就是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因为重力的存在,所以才对斜面产生了压力,如果没有重力的存在,物体也不会产生对斜面的压力。
分解的F下因为和摩擦力f平衡,FN和支持力N平衡,才使物体在斜面上静止。
上图还可以给斜面加上倾角θ,这样就有了F下=mgsinθ,FN=mgcosθ。讲到此时,我给学生们补充了一些初中数学上的知识,一个是关于θ角的转移,它是长方形()中的哪个角。下图帮你理解有关θ角转移的情况: 在图3中是利用直角、对顶角使图中的大灰三角形和小蓝三角形相似,所以G和FN的夹角就是θ角。在图4中利用平行线的内错角相等和都是直角三角形,使灰三角形和蓝三解形相似,使G和FN的夹角是θ角。
区分清了重力的两个分力,下面就可以通过F下和f平衡,利用斜面夹角和物体重力来计算斜面对物体产生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了。如果物体匀速下滑,还可以通过求出的这个摩擦力再求物体与斜面的。
二、绳子拉物的力的分解:
右图中在竖直的墙上挂着一个球,图1是球受到力的情况,图2是把重力分解成拉长绳子和对墙壁产生压力的两个效果的分力。图3是把绳子的拉力分解成竖直向上与重力平衡的力和对墙壁产生压力的两个分力。
公式是什么:物体的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第二定律公式:F合=ma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粗糙的斜面体M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物块m恰好能在斜面体上沿...”,相似的试题还有:
如图所示,将斜面粗糙的质量为M的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斜面上,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斜面体能够静止不动.若用平行斜面向下的推力,使物块沿斜面向下匀加速滑动,斜面体依然静止不动,则斜面体()
A.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零
B.受地面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C.对地面的压力等于(m+M)g
D.对地面的压力大于(m+M)g
如图所示,粗糙的斜面体M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块m恰好能在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斜面体静止不动,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为F1;若用平行力于斜面向下的力F推动物块,使物块加速下滑,斜面体仍静止不动,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为F2;若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推动物块,使物块减速下滑,斜面体仍静止不动,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为F3.则()
A.F2>F3>F1
B.F3>F2>F1
C.F2>F1>F3
D.F1=F2=F3
粗糙的斜面体M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物块m恰好能在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滑下,斜面体不动.若用平行斜面向下的力F推动物块,使物块加速下滑,则斜面体()
A.受地面摩擦力大小不等于零,但一定小于F
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C.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m)g
D.可能沿水平面向左运动当前位置:
>>>如图,质量为5kg的物体,在一个F=25N的水平外力作用下,沿墙壁匀..
如图,质量为5kg的物体,在一个F=25N的水平外力作用下,沿墙壁匀速下滑.如图,试分析:(1)物体受到几对平衡力的作用?请在图中画出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重力的示意图.(2)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有多大?(g取10N/kg)
题型:应用设计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1)两对(2分),如图(2分) (2)50N试题分析:(1)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平衡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平衡力:水平外力作用和墙对物体的支持力;因此物体受到二对平衡力;过物体的重心画出竖直向下和竖直向上大小为50N的重力和摩擦力,如图所示:(2),因为摩擦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因此摩擦力的大小等于50N.点评:关键是根据运动状态得出受平衡力,以及受到两对平衡力的作用,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力没有直接关系,一定要搞清楚。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质量为5kg的物体,在一个F=25N的水平外力作用下,沿墙壁匀..”主要考查你对&&二力平衡的定义及条件&&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二力平衡的定义及条件
定义: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同物: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等值:两个力大小相等反向:两个力方向相反共线: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说明:①二力平衡时要求四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②判断二力是否平衡既可用二力平衡条件来判断,也可根据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来确定受到的力是否平衡隐含“二力平衡”的变形题:&&& 考查二力平衡与平衡状态的试题很多,形式变化多样,有一些条件很直接,而有时具有隐蔽性,但始终遵循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的对应关系,准确把握这一关系,适应多变题型。题型多以填空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例:如图所示,各用4N的水平力沿相反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弹簧测力计自重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4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0N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0N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0N解析:本题考查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大小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是弹簧一端固定(与挂环相连的一端),叫做固定端;另一端与挂钩相连,叫做自由端。测量时,使固定端不动,拉力拉挂钩使弹簧伸长,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越大,也就是说,弹簧测力计指针的示数等于作用在挂钩上的拉力的大小,是一端的力的大小,而不是两端的受力之和所以在本题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N。而把弹簧测力计作为研究对象,在一对平衡力作用下,合力是零。答案:D二力平衡的判断方法:&&& 判断一对力是否是平衡力,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只要两个力“同体、等大、反向、共线”,那么,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另一种是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判断,如果物体在某一方向上受到一对力而运动状态保持不变,那么这一对力就是平衡力,反之,就不是平衡力。例1一本物理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七,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书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对书的引力 B.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书受到的重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解析:互为平衡力的两个力应满足:受力物体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A 项中的两个力的受力物体不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 项重力和支持力四个条件都符合,是平衡力;C项中的两个力不满足受力物体相同和方向相反的条件,不是平衡力;D项中的两个力的受力物体不同,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刚好相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答案:B二力平衡的意义:&&& 二力平衡是力的分析的最简单、最基本的情况,若一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我们了解了其中一个力,对另一个力也就了如指掌。如图所示,一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将受到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我们知道了物体的重力,根据等大、反向、共线的关系,也就知道了支持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点。 二力平衡的作用效果:&&& 二力平衡的效果不仅使物体保持平衡状态,还使物体发生了形变(只不过有时效果不明显,但形变还是有的,如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受重力和地面支持力的作用,发生了微小形变)。因此,两个力并不是完全抵消而没有产生任何力的作用效果。补充:(1)物体在两平衡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若再加一对或多对平衡力,物体将仍然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可以通过受力图形象地描绘出来。二力平衡的应用: (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重力时,就是利用二力平衡条件。(2)放在桌面上的花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桌面对他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二力平衡。(3)悬挂着的吊灯,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吊线对它竖直向上的拉力,二力平衡。(4)在水平道路上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水平方向受到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二力平衡。(5)在竖直方向,汽车受到向下的重力和路面对它向上的支持力,二力平衡。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质量为5kg的物体,在一个F=25N的水平外力作用下,沿墙壁匀..”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08291798208313270146403311185021物块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别按图示的方向对物块施加大小相等的力F,施力后物块仍然静止,则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增大的是(  )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物块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别按图示的方向对物块施加大小相等的力F,施力后物块仍然静止,则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增大的是(  )
物块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别按图示的方向对物块施加大小相等的力F,施力后物块仍然静止,则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增大的是(  )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其大小和方向由物体其他力或分力决定.AB中F的方向和静摩擦力方向垂直,这个力在斜面方向的分量为0,无论怎么增加都不影响斜面方向分力的大小.C中力F的增加减小了斜向下的分量,故摩擦力是减小.D中F的增加加大了斜向下力的分量,故摩擦力是增加了.楼主能理解吗?
D,因为物体静止,所以摩擦力大小等于物体沿着斜面向下的力,只有D增加了沿着斜面的力,也就增加了摩擦力
D,选项中,AB不变,C减小,
为什么啊?
有人回答了AB中F的方向和静摩擦力方向垂直,这个力在斜面方向的分量为0,无论怎么增加都不影响斜面方向分力的大小。C中力F的增加减小了斜向下的分量,故摩擦力是减小。当前位置:
>>>如图所示,一物块受到一个水平力F作用静止于斜面上,此力F的方向..
如图所示,一物块受到一个水平力F作用静止于斜面上,此力F的方向与斜面底边平行,如果将力F撤消,下列对物块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块将沿斜面下滑B.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变小C.木块立即获得加速度D.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改变
题型:多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设木块的重力为G,将木块所受的重力分解为垂直于斜面方向和沿斜面向下方向,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小为Gsinθ,如图,在斜面平面内受力如图.力F未撤掉时,由图1根据平衡条件得,静摩擦力大小f1=(Gsinθ)2+F2,力F撤掉时,重力分力Gsinθ<(Gsinθ)2+F2,所以木块仍保持静止.由图2,根据平衡条件得f2=Gsinθ,所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变小.由图看出,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发生了改变.故选BD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所示,一物块受到一个水平力F作用静止于斜面上,此力F的方向..”主要考查你对&&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牛顿第二定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牛顿第二定律
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 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 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公式:F=μ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而且永远小于1;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kma。在国际单位制中,k=1,上式简化为F合=ma。牛顿这个单位就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使质量是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做1N(kg·m/s2=N)。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①模型性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对象只能是质点模型或可看成质点模型的物体。②因果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的加速度是力这一外因和质量这一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③矢量性合外力的方向决定了加速度的方向,合外力方向变,加速度方向变,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其实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形式就是矢量式。④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是瞬时对应关系,它们同生、同灭、同变化。⑤同一性(同体性)中各物理量均指同一个研究对象。因此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首先要处理好的问题是研究对象的选择与确定。⑥相对性在中,a是相对于惯性系的而不是相对于非惯性系的,即a是相对于没有加速度参照系的。⑦独立性F合产生的加速度a是物体的总加速度,根据矢量的合成与分解,则有物体在x方向的加速度ax;物体在y方向的合外力产生y方向的加速度ay。牛顿第二定律分量式为:。⑧局限性(适用范围)牛顿第二定律只能解决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解决物体的高速运动问题,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与微观粒子。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1.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可以以某一个质点作为研究对象,也可以以几个质点组成的质点组作为研究对象。设每个质点的质量为mi,对应的加速度为ai,则有:F合=对这个结论可以这样理解:先分别以质点组中的每个质点为研究对象用牛顿第二定律:,将以上各式等号左、右分别相加,其中左边所有力中,凡属于系统内力的,总是成对出现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矢量和必为零,所以最后得到的是该质点组所受的所有外力之和,即合外力F。。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同时还应该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包括速度、加速度),并把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在受力图旁边表示出来。 (3)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两个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解题;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正交分解法解题(注意灵活选取坐标轴的方向,既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加速度)。 (4)当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的小同阶段受力情况有变化时,那就必须分阶段进行受力分析,分阶段列方程求解。2.两种分析动力学问题的方法: (1)合成法分析动力学问题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两个力的合力方向就是加速度方向。特别是两个力互相垂直或相等时,应用力的合成法比较简单。 (2)正交分解法分析动力学问题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题。通常是分解力,但在有些情况下分解加速度更简单。 ①分解力:一般将物体受到的各个力沿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分解,则:(沿加速度方向),(垂直于加速度方向)。 ②分解加速度:当物体受到的力相互垂直时,沿这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分解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有时更简单。具体问题中要分解力还是分解加速度需要具体分析,要以尽量减少被分解的量,尽量不分解待求的量为原则。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两类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解这类题目,一般是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物体的初始条件,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运动的情况,即求出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速度及运动轨迹。流程图如下: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解这类题目,一般是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进而求出物体所受的其他外力。流程图如下:可以看出,在这两类基本问题中,应用到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而它们中间联系的纽带是加速度,所以求解这两类问题必须先求解物体的加速度。知识扩展:1.惯性系与非惯性系: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称为惯性参考系,简称惯性系。牛顿运动定律不成立的参考系,称为非惯性系。 2.关于a、△v、v与F的关系 (1)a与F有必然的瞬时的关系F为0,则a为0; F不为0,则a不为0,且大小为a=F/m。F改变,则a 立即改变,a和F之间是瞬时的对应关系,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同时改变。 (2)△v(速度的改变量)与F有必然的但不是瞬时的联系 F为0,则△v为0;F不,0,并不能说明△v就一定不为0,因为,F不为0,而t=0,则△v=0,物体受合外力作用要有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使速度改变。 (3)v(瞬时速度)与F无必然的联系 F为0时,物体可做匀速直线运动,v不为0;F不为0时,v可以为0,例如竖直上抛到达最高点时。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所示,一物块受到一个水平力F作用静止于斜面上,此力F的方向..”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46273230371225939233337177708152195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将重力为G分解为垂直斜面向下的力F1和平行斜面向下的力F2,那么(  )A.F1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方向与F1的方向相同,大小为GcosαC.F2就是物体受到的静摩力D.物体受到重力、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静摩擦力、F1和F2五个力的作用
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光滑楔形物块受一水平方向推力F的作用,静止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则物块受到的斜面支持力大小为(  )A.FsinθB.C.D.Fsinθ+Gcosθ
如图所示,重力为G1=10N的物体A与重力为G2=50N的物体B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连接,B放在水平桌面上,且绳BO呈水平状态,AO段处于竖直状态.已知B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素为0.15,最大摩擦力fm=8N,轻绳与定滑轮间的摩擦不计.求:(1)为了使A、B均保持静止状态,则可对B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F,试确定拉力F的大小应满足的条件.(2)若使B在水平桌面上匀速运动,求F的大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斜面上的摩擦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