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望而却步什么意思思

流浪伤病员"占领"广州医院 市民求诊畏而却步
昨天(5月29日),记者从广州市人大代表陈安薇、李燕华等向市人大常委提交的议案中了解到,仅2002年送到救治站的街头流浪伤病员有近千人,目前由于这些伤病员经过基本治疗后无法转走,部分流浪病人滞留在各综合医院急诊科后出现偷窃、骚扰其他病人等行为,影响医院的正常运作。
&&&&为此,市人大代表建议广州考虑利用芳村慈善医院专门收治流浪病人,对于流浪伤病员中的危重症者,由民政部门或公安部门作为担保者送往相应医院或由医院专家到院指导治疗。
&&&&现状:120频出动影响急救网络
&&&&据陈安薇、李燕华等代表介绍,去年4月之前,流浪伤病员都是由急救人员出车接回抢救治疗,然后转送定点救治站。自5月份起,各医疗单位对上述病人实行就地给予医疗服务不再转送。而新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后,收容救治站不复存在,意味着医疗单位必须自行解决流浪伤病员的治疗与生活问题。
&&&&代表们表示,目前各综合医院在收治流浪伤病员上面临许多问题。由于急救车接回的流浪伤病员经过基本治疗后无法转走,滞留在急诊科,影响科室正常运作及就医环境。这些人员衣衫褴褛,卫生状况差,少数人甚至在院内偷窃,骚扰其他病人,破坏医疗设施,令来诊的市民望而生畏,无安全感,甚至不敢来诊。同时,医院不仅收不到任何费用,还要由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为这些伤病员提供伙食和御寒品,费用支出不小。
&&&&另外,从去年120出车记录中可以看到,不少流浪者仅仅是因为精神异常或营养状况不良,但因无人收留便被路人或警察反复报警出车,造成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如果所属地段的医院出车后,该地段还有市民呼救,120就需要调度邻近地段的医院借车。据统计,去年4~6月,医院借车率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个百分点,这与流浪者出车率增加、出车所占时间延长有关,导致真正有需要急救的病人得不到及时救治,影响广州急救网络的运行。
&&&&建议:慈善医院收治流浪伤病员
&&&&为此,人大代表建议有专门的医院或场所收治这部分人群。但按目前市卫生局下属医院的地域分布,要指定一间医院负责收治也不现实。考虑到民政局属下的慈善医院仅收治本市经济困难、无力缴交医疗费用的患病者,这部分病者仅占目前医院就医病者总数约1/3,因此该院的医院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可以考虑利用该院收治这类患者。
&&&&而在救助费用上,对流浪伤病员的救助是政府行为,因此以政府财政作为主渠道来解决。
(文章出处:广州日报)
在寻医问药你还可以
大家都在搜:侧目而视 是什么意思?_百度作业帮
侧目而视 是什么意思?
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近义词】:望而生畏、望而却步、怒目而视【反义词】:目不斜视【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形容愤怒、不瞒或畏惧的样子
【解释】: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形容愤怒、不瞒或畏惧的样子
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憎恨或畏惧而又愤恨;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易误解为尊敬。你可以输入汉字、汉字的进行检索,也可以点击“部首检索”,通过部首和笔画进行检索。
部首:月部
拼音:wàng
注音:ㄨㄤ
笔画:11笔
五笔:yneg
郑码:shqc
四角号码: 07104
笔顺编号:
望wàng看,往远处看:望见。眺望。张望。望尘莫及(喻远远落后)。望风捕影。拜访:看望。拜望。探望。希图,盼:期望。欲望。喜出望外。人所敬仰的,有名的:望族。名望。声望。威望。向,朝着:望东走。月圆,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望日。埋怨,责备:怨望。姓。视看瞧笔画数:11;部首:月;笔顺编号:
望朢wàng【动】(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tǐng)。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同本义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说文》。按,此字疑当训远视也。望,远视也。——《玉篇》豕望视而交睫腥。——《礼记·内则》。注:“望视,远视也。”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庄子·胠箧》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庄子·天运》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扁鹊望桓侯。——《韩非子·喻老》举头望明月。——唐·李白《静夜思》风烟望五津。——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潭西南而望。——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又如:望台(指轮船驾驶台);望楼(望远守卫的楼房);望阙(望着皇宫);望乞(希望;乞求);望国(遥望故国);望睹(了望,眺望);望乡(遥望故乡);望祭(望礼。遥望而祭);望拜(远远望见即行叩拜);望祀(遥望祭祀);望眼(远眺的眼睛)遥祭,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日月、星辰旅上帝及四望。——《周礼·大宗伯》。注:“五岳四镇四渎。”犹三望。——《左传·僖公三十一年》。注:“分野之星,国中山川皆因郊祀,望而祭之。”又如:望祀(古代遥祭山川地袛之礼);望拜(遥望拜祭);望表(古代祭祀山川时所立的木制标志)希望,期望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梁惠王上》非汉所望。——《汉书·李广苏建传》又如:望岁(盼望丰收);望祈(盼望);望幸(臣民、妃嫔希望皇帝临幸);望巴巴(望眼巴巴)向高处看。如:望月(仰望天上的月亮);望羊(仰望远视的样子);望子(期望您。子,对人的尊称);望洋(仰望的样子);望慕(仰慕);望云(仰望白云);望视(仰视,远视)察看。如:望色(看人的气色);望气者(一种依靠望天气而预测吉凶祸福的方士)看望望其言是实。——清·林觉民《与妻书》又如:探望;拜望;看望通“方”。比较以人望人,则贤者可知己矣。——《礼记·表记》怨恨,责怪绛侯望袁盎。——《史记·袁盎晁错传》时人望之。——《后汉书·贾彪传》不意君望臣深也。——《史记·张耳陈馀传》黯褊心,不能无少望。——《汉书·汲黯传》又如:望沮(怨恨沮丧);望言(怨言)接近望秋先陨。——宋·沈括《梦溪笔谈》又如:望七(将至七十岁);望五(年龄近五十岁);望四(接近四十岁);望秋(临近秋天)望wàng【名】视野,视力所及。如:望山(古弩上的瞄准器);望中(视野之中)名望德隆望尊。——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又如:望轻(声望低微);德高望重;望姓(有声望的氏族);望重(名望大);望臣(有威望的大臣);望雅(声望清高)希望;盼望以绝秦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甚失孤望。——《资治通鉴》望日,夏历每月十五,天文学上指月亮圆的那一天三月之望。——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又如:望后(望日之后;向后);望夜(农历十五日之夜)边际神覆宇宙而无望。——《吕氏春秋·下贤》仪容季通弟季良风望闲雅。——《北史》有名的人吾子楚国之望也。——《左传·昭公十二年》窗口左右开四望。——《晋书》酒店的招帘,即酒望。如:望竿(悬挂酒招的旗竿)唐代行政区划的等级之一文宗世,宰相韦处厚建议,复置两辅、六雄、十望、十紧州别驾。——《新唐书》望wàng【介】向,对着望朱砂庵而登。——《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又如:望前走望板wàngbǎn平铺在屋顶椽子上面的木板或薄砖望尘不及wàngchén-bùjí仰望后尘,追赶不上。比喻进步之速,不能与之相比。亦作“望尘莫及”望穿秋水wàngchuān-qiūshuǐ指盼望急切(秋水,比喻眼睛)望断wàngduàn遥望直至看不见望断南飞雁望而却步wàng’érquèbù观看了一下就停步不前了。比喻在艰难险阻面前畏首畏尾,不敢勇往直前望而生畏wàng’érshēngwèi一见之下就产生了畏惧心理。形容人态度威严或事务艰难令人畏惧望风wàngfēng为进行秘密活动的人守望、观察动静瞻望并想见其风采天下莫不望风而靡。——《汉书·杜钦传》望风扑影wàngfēng-pūyǐng知道的并不确实,而据以作无把握、无定向的寻求。同“捕风捉影”望风而遁wàngfēng’érdùn听到风声或看到踪迹,马上逃遁这日离樊城不上十里,日早落了。对面忽来一游骑,车夫望风而遁。——《花月痕》亦作“望风而逃”望风而溃wàngfēng’érkuì刚看到敌方的影子就溃不成军。形容军旅不堪一击西川自唐刘辟构逆后,久无干戈,人不习战。每岁诸道差兵屯戍大渡河,蛮旗才举,望风而溃。——宋·孙光宪《北梦琐言》望风而靡wàngfēng’érmǐ刚见面就恭敬从命。形容对方威严之至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汉书》刚看到来人就佩服得五体投地。形容对方令人可敬是以乡里长幼,望风而靡,邦国贤豪,闻名而悦服。——唐·陈子昂《堂弟孜墓志铭》刚见人影,即行逃溃。形容军队毫无战斗力将士望风而靡,三四十万军马,不剩得一二千。——明·邵璨《香囊记》参见“望风披靡”望风而逃wàngfēng’értáo看见对方气势很盛就不战而逃望风披靡wàngfēng-pīmǐ比喻在强大势力面前纷纷倒下,也比喻军无斗志,看到敌人气势强盛不战而溃望楼wànglóu观望景色用的建筑物,如屋顶小阁或凉亭供远望敌方用的楼望梅止渴wàngméi-zhǐkě比喻虚望而不能实得官人今日眼见一文也无,提甚三五两银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水浒传》望门投止wàngmén-tóuzhǐ望见门庭就上前打问住宿。形容旅途疲劳渴求休息或急于摆脱困境的心情望日wàngrì农历每月十五或十六日望日前后。——清·林觉民《与妻书》七月望日。——清·袁枚《祭妹文》望头wàngtou[方言]∶希望;盼头丰收有望头望外wàngwài意料之外的望外遭齿舌。——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望文生义wàngwén-shēngyì指没弄懂字句真正含义,只从字面上做想当然的解说望闻问切wàng-wén-wèn-qiè指望色、闻声、问状、切脉,是中医四诊要诀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古今医统》望乡台wàngxiāngtái旧指可眺望家乡的高地或人工修筑的高台迷信的人所说阴间的一座台,新死的人的灵魂在上面能看见阳间家中情况望眼欲穿wàngyǎn-yùchuān形容期盼亲人归来的迫切心情昨日折到后,又未接信。澄弟近写信,极勤且详,而京中犹有望眼欲穿之时。——《曾文正公》望洋wàngyáng视觉模糊;迷茫;茫然望洋兴叹望洋向若而叹曰。——《庄子》望洋兴叹wàngyáng-xīngtàn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微小,今多比喻想做一件事而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望远镜wàngyuǎnjìng一种观察远处物体通常呈筒状的光学仪器,利用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看到望月wàngyuè望日的月相;满月望诊wàngzhěn四诊之一。观察病人的神色、动态、体表各部以及舌体与舌苔、大小便和其它分泌物,从而获取与疾病有关的辨证资料。一般以神色、舌诊为重点(小儿包括诊指纹)望子成龙wàngzǐ-chénglóng盼望儿子成长为有出息、有作为的人望子wàngzi某些店铺门前挂的标明经营行业的标志望族wàngzú有名望、有地位的家族王谢二氏,最为望族。——秦观《王俭论》名门望族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号
家长帮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 All Rights Reserved一位老农讲述了自己这样一个真实故事:那天,我拖着沉甸甸的板车疲惫的来到了山脚下.望着前面那一段长长的上坡路,我不禁畏而却步.心想,今天靠自己一个人绝对拉不上去了,肯定得有人帮一把才行!正在为难之际_百度作业帮
一位老农讲述了自己这样一个真实故事:那天,我拖着沉甸甸的板车疲惫的来到了山脚下.望着前面那一段长长的上坡路,我不禁畏而却步.心想,今天靠自己一个人绝对拉不上去了,肯定得有人帮一把才行!正在为难之际,正巧过来了一个热心的过路人.他看出了我的窘境,对我说:“没关系,我来帮你”.说着,便利落地卷起袖子,拉开了一副推车的架势.于是,我就咬牙使劲地拉车.在热心人“加油,加油的鼓励声中,我们终于将车拉到了坡顶.当我感谢热心人鼎力相助时,没想到他却说:“你用不着感谢我.这两天我的腰扭伤了,根本就不能用劲,我只是喊喊加油而已.能将这趟车拉上去,全靠你自己.”
人有的时候在遇到苦难的时候,会没有自信,认为自己不能单独做到.于是就渴望有人来帮助自己完成.但实际上,别人也许只是鼓励一下,自己就能单独完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要尽力单独去完成工作.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京 东 价:
¥15.40 [6.5折][定价:¥23.80]
温馨提示:
其它类似商品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里的植物
查找同类商品
  作者生长在甘肃小城秦安,从小就熟悉了山野田间的花草树木,作者热爱花花草草,热爱古典诗词,故常在古典诗词中感受万物的鲜活灵动。  当《诗经》的美碰撞上植物世界的神秘灿烂,会怎样?荇菜、飞蓬、艾蒿、荠菜、旱柳、桑陌、白杨、芍药、桃花……这些在《诗经》里面目或清明或朦胧的植物,融入中华文明的血脉中,在作者的笔下便产生了一段诗性和植物性灵的对话,这是一次对植物美学与古典诗词完美结合的审视,在美、性灵与感动中寄放现实之外的人生。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里的植物》作者热爱花花草草,热爱古典诗词,故常在古典诗词中感受万物的鲜活灵动。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里的植物。在东门,我初见你,你夹在人群里,像飘絮,像鸟鸣,像春风;在黄昏的溪边,我又见你,你在汲水的女孩子中间,如倒影,如水声,似烟霞;三月三的上巳节,众人注目的舞台上,我看着你,你是烈火,是妖魅,是飞霜。你,是我的惊雷。《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里的植物》作者独辟蹊径,将《诗经》中的美学与植物世界完美的相结合,这是一次对植物美学与古典诗词的审视,在古典诗词中感受万物鲜活灵动,在美、性灵与感动中寄放现实之外的人生。  这些在《诗经》里面目或清明或朦胧的植物,我正是在家乡的土地上,和它们一起一步步的走入到诗性和植物性灵的对话当中去的。读《诗经》就好象自己化成了一个细胞,进入到中华文明的血脉里,很多《诗经》里的话,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依然是俗常话,这是《诗经》里的美的生命力所达到的地方,从这种永不枯竭的生命力里,让今天的我为我们的文明有一种说不上来的自豪感,这种平静从容的自豪感在阅读西方的作品的时候,会体会的更加真切,因为不管西方的文明再如何绚烂,也不会轻易的让我在其间散步的时候迷失,这种自豪感是一种文明家园里的路径。懂得一点《诗经》里的植物,对我,则可以更容易想象我们远古文明生成的场所,内心里的一爱一恨,容颜里的一颦一笑,山风里的一呼一吸,雪雨中的一飘一落,虽然已经相隔差不多两千五百年,但似乎因着这层阅读的心路历程,对今天我们生活的家乡土地,山川河流,突然间觉得它比之眼前所看的,要更为厚重,更为飘渺,更为神秘,因此,在这种亲切感里,爱的心也就更真实一些。  从单纯心性的感受这层意义上,《诗经里的植物》的题材,也就只能是一本散文集,对我来说,它还是我的尽了心力的读书笔记。对于能够翻开《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里的植物》的阅读者,如果你开始阅读,并且在心上泛起看不见的微笑,可能你不知道,对于完成《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里的植物》的作者来说,该是有多么的欢喜。他不是感激你的阅读,而是感激在他孤独的阅读里获得了某些从你的欢喜中所溢出的力量。这种力量在相互的阅读里成了一种你和作者之间的共有之力:在欢喜的情境中,体会一种心灵愉悦的反省之力。
  深圳一石,本名韩育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生于甘肃小城秦安,从小熟悉山野田间的花草树木。渐长后出游深圳,在古典诗词中感受万物鲜活灵动,在美、性灵与感动中寄放现实之外的人生。喜欢在网络中写字、交游,为天涯社区“闲闲书话”版主。其发表的《里的植物》长期在天津首页被推荐阅读。本书中的上百幅植物图片均为爱好摄影的网友热心帮助挑选。
在欢喜里生成的世界1.水环境的标识物――荇菜2.莼菜之手3.飞蓬的性情4.粗砺和温柔――蒌蒿5.U盘一样的水芙蓉6.风羽之物――白茅7.悲感的熔池――黍8.有女同车――木槿9.爱的使者――萱草10.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艾蒿11.色彩精灵之一――蓝色12.野马葛藤13.勾连之物――卷耳(又名苍耳)14.抿嘴一笑的――桃15.以乐心,度俗世――]苡(又名车前子)16.包裹伤痛、苦难的铁沙――荆棘17.入口嚼碎明琉璃――蕨菜18.梨的琐忆19.梅之女20.树好大,风有时,人无涯――柏树21.酸枣树――写给母亲22.被戏说的――匏瓜23.苦菜和荠菜――悲喜合鸣的自然暗哑24.茯苓――挂怀一个平淡如水的朋友25.蒺藜――暗影中一激灵26.菟丝子――解读一点吸附和寄生的艺术27.麦性28.竹林29.桐音30.家园里的桑31.芄兰之枝32.予君木板,报以美玉33.千年韧如丝的――蒲草34.救治妇人的――益母草35.遍布山野的野葡萄――葛36.不言之果――李子37.浸入神秘色泽里的――檀木38.莲子心,芙蓉色,水芸香里的――荷花39.千古的黄叶40.情爱的果子,美味的果子――栗子41.远古红色的母亲――茜草42.风吹佩兰――兰草43.美的――芍药44.杨柳依依,雨雪霏霏45.被戏弄的荒凉――狗尾巴草46.酸滑的野菠菜――酸模47.故乡的托词――榆树48.多子多福――花椒49.稻粱谋50.至情的背景――乌蔹莓51.芦苇之伤52.可以卑微,可以宏阔――栎树53.北风吹动杨树枝54.紫云英,紫云英,紫云英……55.摇荡在风中的猕猴桃56.落鸟承林――榛树57.降神术士的道具――蓍草58.血色里的红滴滴――枸杞子59.淬火的菩提60.椿秀才和香椿拌豆腐61.紫蝶纷飞――野豌豆来自人类春天的麻醉
9.爱的使者――萱草
先秦至今,萱草最初落在人心上的是一个女子思念远方爱人的一点相思
。爱而不能相见,只能背靠着秋树,对着失落的天空喃喃倾诉,长久之间,
竞生出爱的病症来。这是自古痴情的样子,无论是应对古代的伦常戒律,还
是今时欲望浮泛的道德影子,这种情态总会让人感动,因为爱着的人总比无
爱的人要来得幸福,痴情的人总要比在爱里飘忽不定的人来得更为安然。
《诗经》里的谖草,指的便是萱草,朱子注的《诗经》里,解“谖”为
忘忧之意,所以萱草又有忘忧草的美名。爱,却又没有办法和爱人相见,而
生的琐碎还要继续,为了心态放得平和,只有忘忧才能做到,这可能是朱子
的意思了吧。不管对错,这都是我的猜测。我喜欢萱草长在自然里的样子,
喜欢它丛生的剑叶和奔放的花,有雪青的,鹅黄的,愤红的……不是单纯的
颜色使我产生联想,而是从中看出几千年的爱浮在阳光和烟尘中间,让人想
起人心上背负的忧郁和一点痴迷的坚定的目光。这是一副周全的爱的样子。
在1907年5月,美国维吉尼亚的安娜?乔薇斯在其母亲逝世的追悼会中
,献上一束康乃馨象征母亲花之前,萱草早已是中国的母亲花。在一些特殊
的日子里,给母亲献上一束鲜花,在旧日中国并不是通行民间的习俗,但是
,中国人懂得母亲,将自然之坚韧、柔和、宽博连接于神圣的母性,并且在
中国的厚重文化里早已经有以萱草作为母亲草的记述。在今日信息一体化的
世界里,在母亲节给深爱的母亲献一束康乃馨,似乎是个温暖的表达,却很
少有人懂得献上一束萱草,从历史的传承中,按照一个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中
国人的自信,来让这份爱更符合中国千年文化的特质。
相思之爱、亲子之爱的互通当中,萱草都是爱的使者。
记得一篇写得极凄美的文字,见着文章作者的名字里有一个“萱”字,
在这份凄美之外,却又突然感觉到一点爱的气息,竟然怀着温暖的心,再去
品读文章里飘渺而又坚定的情绪。现在想起来,这些应该都是萱草的功劳了
网上,一群认识的朋友,曾经为萱草和黄花菜是不是同一种植物争得不
亦乐乎,写这些文字时记起这件事,想来争来争去的,是大家喜欢聚在一起
10.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艾蒿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先秦时的“萧”,指的是现在长遍大江南北的艾蒿。艾蒿没有妖娆的形
体和芳菲的花,但在古时,越是由浅绿到暗绿长得长久,在祭祀的眼里就会
越具神性,而被放到社稷、宗庙的供桌上。可见神也是不喜绚烂妩媚的浮华
,想要在朴拙清雅里醒神静坐的。
爱人之间,相隔一日,却好像分离了几乎一年(三秋,这里当九个月的
时间来理解)。昨日依依分别后,每一步都变成了一天,每一刻都成了夜晚
,今日里相见时,已经度过了辗转难眠的四季寒暑,品味了令人心碎的酸甜
苦辣。“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很委屈很幸福地说这样的话时,仿佛相对
的是两双泪眼。这是艾蒿的本性么?所谓的相思豆是艳丽的红色,却藏着灼
人的毒性,而千年不言不语的相思草――艾蒿,淡淡的绿,轻微的香,遍地
里旺盛地无声无色地长。这或许是世界的本相吧!
北方乡下,艾蒿常被称做蒿蒿草,从初春长到末秋时,用晒干的浅灰色
的细枝拧成草绳,老人们用来做抽旱烟的火镰子,多出的草绳,存放到来年
蚊虫纷飞的季节,点着了,挂在门楣上,一点淡轻烟雾里的焚香,既驱蚊,
又避邪,又止痒。记得儿时身上起小疙瘩时,外婆用晒干的艾蒿熬的水,擦
到病痛处,病痛的地方就如神手拂过,一觉醒来,病痛全消。现在,驱蚊和
除痒,早不用这样的土法子了,这些回忆里的乡间旧事想起来只是心里觉得
有些欢喜。
初夏艾蒿的细碎叶子正毛茸茸的嫩,摘下来,可是饭桌上很美味的一道
野菜。听过,没有吃过。和艾蒿有关的菜,只吃过一次韩国人的艾蒿猪肉丸
子,是几年前的事了。点这个菜,既不是对韩国风味的好奇,也和猪肉丸子
无关,只是在菜单里见到有那么一点艾蒿的绿在。细细地品,想到“一日不
见,如三秋兮”。这道菜吃过,而能记到现在,是因着《王风?采葛》里的
一点趣味。(P21-P25)
  在欢喜里生成的世界  朋友说:“《诗经》是中国最美的文字。”说这样的话时,她眼睛里泛着光,脸上有一种沉湎于纯真之美里的安宁情态。她这样说,是从文学的角度,出于对华夏文明的家园情怀吧。冈元凤在《毛诗品物图考》中说“夫情缘物动,物感情迁”,似乎是读《诗经》之美,有感于万物,精灵物语在心里蹦跳,遂有此书。但我写《里的植物》却完全不是这样,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书,是无心插柳下的一些机缘,渐渐成了现在的绿柳成行。  网络上几个相熟的朋友聚在一起,时间久了,就成了可能永不谋面,但也会在某些时刻在心里记挂的朋友。相互祝福安康幸福,共同分享滴雨杯水的快乐。或有或无之间形成的,是网络中的情谊。朋友们喜欢花花草草,我又是个在这个繁华都市的夜晚经常乱翻书的人。为了驱散自己内心的寂寞,也是给同好者一些欢喜,于是无意间便有了书和植物世界的结合:《<诗经)里的植物》。写这个系列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期间正读着川端康成的全集,他在大学里学的是西方文学,早期写作的技法借鉴意识流派,但最终的成功,却是在回归日本的文化传统之后取得的。他的这种写作过程中思维视野的变化影响了我的阅读习惯,引起了我对自己日常阅读的反思。在白话文运动之后,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以及感受世界变化的思维节奏和僵化的古代文言八股有了很大的不同,其形成的思维不管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了一种自由的形态。再加上现代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广泛深入,让我们日常的思维在阅读西方的文学作品时更有一种亲近感。在大学里和大学毕业之后,我零零散散囫囵吞枣不成系统地读了西方哲学、美学和文学方面的一些著作,但思辨的美好和内心的感受系统中间,总觉得有一层隔膜,我对此感到困惑,但不知具体的因由在哪里。读川端康成的过程,让我的阅读视野逐渐转到我们中华文明的园地里来。很奇怪的感觉是,这种阅读却激发了我写作上的兴趣。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综合起来说,这种感觉就是写作上的亲切感。我是个没有受过严格文科教育的人,如果采取经注的路径阅读《诗经》,一定会对《诗经》浩如烟海的注释畏而却步。那样,《诗经》之美,对我来说,也就仅仅只是空谷回音,虚无飘渺,自我无法主动介入中国诗学的田园故居里,也就难以获得多少中华文明对一个人在美和愉悦上的震撼。还好,有朋友喜欢读植物里藏着的故事,我也正好碰上《诗经》,于是,一路写作的过程,便成了一种被簇拥着不知不觉来完成这部作品的旅程。其间,写作的很多思绪,都是在交流、讨论、聊天时形成的。所以,这个写作的过程非常愉快。一句常话说:“和美人相撞会受伤,与美入同行,则正好可以拥有美人。”写《里的植物》的旅程,一路上正好印证这样的话。也就是读《诗经》以及感受《诗经》和植物世界相互激荡而产生的性灵的脉动,不是因为《诗经》之美和植物世界之神秘灿烂,而仅仅只是为了点点滴滴的欢喜。  这个系列写到后半部分的时候,有出版社来找我谈出版的事,我因此辞掉都市里蝇虫一样的工作,回到乡下去完成这本书。我原本想着40岁之前出一本用自己的心写出来的书,就可以完成我人生的一个心愿,但现在看来自己的这个心愿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提前。宁静乡下的父母已经是头发花白的老人,他们安然陪伴自己完成心愿。两个兄长一定对我突然在人生的路上走出这样和他们以前认识的弟弟所选择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的棋路感到奇怪,但他们也默默地支持了我的选择。因此,注入这本书的情感气息基本都是平和的。安静的乡间和植物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写得累了,我会到乡村的山脊上散步。旷野的风,让我想起西周、战国的风。我的家乡在古代的秦地,《诗经》里部分的诗作浸养生长的地方也正在这里。枯草在风里乱飞,艾蒿、飞蓬、荠菜、旱柳、桑陌、白杨、芍药、郁李、桃花、腊梅、古柏等。这些在《诗经》里面目或清明或朦胧的植物,正是在家乡的土地上,我和它们一起一步步地走入诗性和植物性灵的对话当中。读《诗经》就好像自己化成了一个细胞,进入到中华文明的血脉里。很多《诗经》里的话,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依然是俗常话,这便是《诗经》里美的生命力。这种永不枯竭的生命力,让今天的我为我们的文明有一种说不上来的自豪感。这种平静从容的自豪感在阅读西方的作品的时候,会体会得更加真切。因为不管西方的文明再如何绚烂,也不会轻易地让我在其间散步的时候迷失。这种自豪感是一种文明家园里的路径。懂得一点《诗经》里的植物,对我,则可以更容易想象我们远古文明生成的场所:心里的一爱一恨、容颜里的一颦一笑、山风里的一呼一吸、雪雨中的一飘一落,虽然已经相隔差不多两千五百年,但似乎因着这层阅读的心路历程,使我对生活于其中的家乡土地、山川河流,突然间觉得比之眼前所看的,要更为厚重,更为飘渺,更为神秘。因此,在这种亲切感里,爱的心也就更真实一些。  单纯从心性感受这层意义上说,《里的植物》的题材,也就只能是一本散文集。对我来说,它还是我尽了心力的读书笔记。能够翻开这本书的阅读者,如果你开始阅读,并且在心上泛起看不见的微笑,可能你不知道,对于完成这本书的作者来说,该是有多么的欢喜。他不是感激你的阅读,而是感激在他孤独的阅读里获得了某些从你的欢喜中所溢出的力量。这种力量在相互的阅读里成了一种你和作者之间共有的力:在欢喜的情境中,体会一种心灵愉悦的反省。  写成这本书得益于网络天涯社区的“闲闲书话”和“左岸花开”,那是我在网络阅读中常去的地方。从名称上.闲闲书话,正是我日常阅读的习惯;而左岸花开,则正好隐喻了《里的植物))的成长。我对那里的人人事事都心存感激!  《里的植物》在天涯上连载一段时间了,因为出版需要,现改名为《美人如诗草木如织:里的植物》。刘军、青花瓷、害虫、刘冰、刘夙、陈彬、张波等爱好植物摄影的网友,对挑选本书中的图片比我还热心。很荣幸,我的文字能与他们的摄影作品为伴。  日夜晚,于乡村家里灯下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无畏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