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怎么写字数左右怎么理解

申论考试中字数要求是多少?
申论考试中字数要求是多少?
09-06-08 & 发布
那看你的习惯,标点是否占一格,如果你占一格应该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历程 16:58书籍利用文字、符号、图形记载着人类的思想和情感,它叙述着人类文明进程,传播人类文化。不同的社会生产力确定书籍装帧的物质组合形态和工艺手段,同时也反应不同社会意识形态。今天,我们手中翻阅轻松、阅读流畅的书籍形态是经过漫长的历程发展而来的。人类从最开始朦胧的审美意识,经由原始自然材料采集、打磨、刻画,到现代机械化大生产,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审美价值观。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人……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 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对象。”对美的追求可溯源到原始社会动物本能对快感的追求,从那时期的直接刻画记录,到当代胶版滚筒式印刷,期间经历了书籍装帧设计的原始形态,书籍装帧艺术古代时期,发展到现代书籍装帧艺术和当代书籍装帧艺术。·岩石上的矿物物质颜料——书籍装帧艺术的原始形态人类自有了文字、符号、图形的记载,就开始有了意识地对自然界有颜色的矿物材料进行挑选,磨制成粉刻画在山洞壁或悬崖上,形成了书籍艺术的原始形态。这个时期的划分可追朔到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之前,有文字、符号记录的开始。在此期间作为书籍的基本元素——文字的出现有重要意义,作为世界文化瑰宝的中国汉字,在造字原则上有象形、指事和会意。了解中国汉字这种人与自然的表达关系,有助于我们今天对文字表现力有更深的了解,而使我们的装帧设计艺术在世界书林中独显魅力。古代文字、符号依附的物质材料有兽骨、兽皮、甲壳、青铜、铁器陶器、植物皮叶等。这些虽不能说是我们今天意义的书籍,但在某些方面具有书籍的某些基本功能,就是用文字、符号、图形记录人类的智慧和思想情感,是保存和传达这些智慧和思想的媒体。这个阶段后期,从春秋时期(迄今发现的实物最早为战国时期),出现了木简、竹简、帛书,这些文字记录形态已具备现代书籍的基本形式的结构雏形,具有一定的装帧手段,这种生产力低下的装帧手段是粗陋的。这一时期也是书籍装帧艺术的萌芽时期。·造纸术与印刷术——古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形成东汉以后,由于造纸术的发明,文字依附的材料渐为纸张代替,形成卷轴的装帧艺术形式。唐代以来,由于印刷术的兴起,才逐渐由手抄改为木版雕刻印刷,装帧形式也丰富起来,先后出现了卷轴装、散页装、背包装、蝴蝶装、折业装、线装等装帧艺术形式。造纸术、印刷术的发展和多样性的装帧形式,为推动世界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装帧作为艺术的出现,还产生了相应的装帧规范的审美原则。中国古代书籍讲究“雅致”,认为“装订书籍,不在华美饰观,而要护帙有道,款式古雅,厚薄得宜,精致端庄,方为第一”(摘自《藏书纪要》)。可见,中国古代对装帧艺术形式与内容以及和读者之间的关系都有精辟的见解。这个时期是手工艺匠人阶段,职业化的装帧艺术家并未形成。·工业革命与铅活字——现代书籍装帧艺术萌发蒸汽机的发明,给整个欧洲物质文明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从前,精美的日用品都是手工劳动工匠来做,19世纪制造行业以机器为主导地位的时期已经到来了制造商由于采用了新式机器,因此能用过去生产一个做工精细所消耗的工时和成本制造出几千个廉价的产品,当时被赞赏的精湛技艺都被机械操作所代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抗拒这一事实将是徒劳的。手工艺匠时期,所作的精美物品,只能为少数贵族所享用,因为一件物品要花工匠相当多的时间,所以造价相当昂贵。这些手工产品在设计意识上淡化,大多沿用中世纪传统繁琐的装饰,缺乏灵感与生气。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机械制造优势,人们发现了适合于机器高效生产的工业产品结构美,同时也产生了一大批为机器批量生产的专业设计家,并与原来纯粹的专业的艺术家区别开来。这是因为从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艺术家们首先把自己市委上等人和伟大信息的传播者,达·芬奇就要求艺术家同时成为科学家和人道主义者,但绝非工匠。并且专业艺术家轻视实用目的所损坏,艺术家把自己禁锢在自己的神圣的小圈子里,远离开真实的生活为艺术而艺术。英国人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是使用设计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青年时代生活在伦敦,就读于伦敦大学,受过绘画训练,他认识到从文艺复兴以来的几个实际,特比赛是从工业革命以来的若干的年代,艺术的社会基础变的动摇不定,腐朽不堪。1857年当需要在伦敦布置他的第一个工作室时,他突然感到艺术家在静下来从事高尚艺术活动时,需要一个舒适的环境来工作,一把适合人体的椅子,一间像样的房子,但市面上没有能够使他满意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忽然唤醒了他个人的天才,如果市面上没有结实、普通的椅子就自己看来做,因此他亲自动手做起了椅子来。后开,开设了工厂,“凯迪斯科特”于1891年建立,直到1896年莫里斯去世,这里是莫里斯、马歇尔,捷克纳绘图、雕刻家具、田间的制造工厂,它标志着西方艺术新纪元的开始。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办了德国“包豪斯”(Bauhaus)学院。在莫里斯和格罗皮乌斯之间是一儿歌现代艺术形成阶段,莫里斯奠定了现代风格基础,被西方人称为“现代书籍艺术之父”,通过格罗皮乌斯,他的风格最后确立。包豪斯在伺候10年间成为欧洲发挥艺术创造才能的最好中心。在其中可而在伙伴印刷领域中,设计出没有轮廓的投影字字体,以及成包豪斯印刷物特征的黑体活字;还在广告美术领域引进超现实的构成原理,给当时的版面带来了活跃因素。“包豪斯”也是手工艺和标准化实验的场所,即是学校,也是工厂。莫里斯倡导的“手工艺复兴运动”同时也影响着装帧艺术的发展。他亲自办起过印刷厂,亲自进行设计艺术工作,并印刷、装订、和出版了53种书籍,特别是为《乔叟诗集》专刻了乔叟体,为《特洛伊城史》专刻了特洛伊样本和为《戈尔登勤根德》的英文译本专刻了戈尔登印刷字体。其中最著名的戈尔登体是他参照了古朴美观的严肃体刻成的,这种字体强调了手工艺的特点,十分美观,对印刷活字发展有很大贡献。他设计封面十分简洁、优雅,应用装饰纹样非常克制,并认为书籍外表必须与内容具有精神上和艺术上的统一,朴素大方,发挥物质材料特性,讲求工艺技巧,制作严谨,同时也号召艺术家从事设计工作。这意味着一个普通人住屋再度成为建筑师体现设计思想有价值的对象,一把椅子或一本书籍再度成为艺术家驰骋想象力的用武之地。从那时以来,包概括一代大师克利,钢锭司机等在内都投身与现代设计,是版面设计和种类丰富起来。由于大师介入书籍艺术,使得书籍艺术受同时代艺术思潮所影响,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新客观主义,后来在美国盛行的欧普艺术,超现实主义和照相现实主义读在书籍护封和插图中出现,护封设计和插图艺术增添了新的表现形式。19世纪90年代以来,护封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竞争中起到了一定的促销作用,但许多作品并未触及到书籍大本质问题,有些广告性强的护封或插图,与书籍内容脱离,但最新的观点,还是建立在莫里斯所倡导的基础上,认为护封要于书籍内容在精神本质上和艺术形式上都是统一的整体。人们对书籍装帧的认识越来越接近本质,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也日趋成熟。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星兴起而兴起的。中国原有的传统装帧作为整体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分支保留下来,但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书籍装帧产生了新的阅读装订方式和书籍形态,同时西方铅印技术和印刷纸张技术助进了中国的现代装帧艺术的发展。当时装帧艺术界最有影响的人物有鲁迅,陶元庆,司徒乔,孙福熙,丰子恺,钱君陶,张光宇等。鲁迅先生虽然不是专职的装帧艺术家,但由于他对文学艺术有精湛的修养和对印刷知识极为丰富,亲自动手设计了不少书籍,倡导“洋为中用”,“拿来主义”又不失民族特色,他对装帧设计相当重视,凡经过他手的书籍装帧,对封面,插图,书名文字,排版,直到纸张,印装等一系列装帧问题都有细致的研究,并对书籍装帧提出一些具体的改革:1。首页的书名和著者题字打破对称式;2。每篇第一页之前留下几行空行;3。书口留毛边。鲁迅先生重视装帧设计不但表现为中西结合和亲自动手设计,更重要的是对装帧设计工作似的重视。在旧式出版界,把装帧设计看作是匠人,鲁迅对装帧设计者的态度则是爱护和尊重,他请人画封面,允许设计者图案适当的位置签上自己的名字,以示负责和荣誉。陶元庆为鲁迅设计封面,就签上“元庆”,直到今天封皮上的装帧设计者的名字,也是由此演变过来的。为装帧设计者在出版界赢得一席之地,足以证明鲁迅先生对装帧设计的重视和倡导。“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经过前辈书籍装帧设计艺术家的辛勤劳动,逐步形成具有民族气质的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在世界书林中独具特色,并不断朝着民族化与世界化时代一步一步地迈进。·荧屏剪辑——当代书籍装帧设计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今天的书籍装帧设计,在也不象以往那样在铅板上通过收盘式排字机来决定版心宽度,高度,而是面对荧光屏进行平板,剪辑,通过计算机的键盘指令,轻松表达设计者的丰富的参照力。在表现设计意图上,电脑无疑成为设计者必备的高效率工具。自己古登堡蚕子排版时代以来,版心保持了他的版面设计,由于欧洲工业革命使工业界许多行业采用了机械生产,从而免除了劳动者筋骨之苦,解放了劳动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电脑和自动化装置,从而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类劳心问题。他给书记装帧设计带来了前说未有的自由空间,因为荧屏上的版面设计再也不会受到窗子版似的毡条限制了。商用电脑在1950年就开始出现,直到1960年被图形绘制所采用,最初电脑绘制运用在工业制造行业中的飞机造型设计中,飞机外观空间构造,曲线及内部各功能区的空间构造,这一切数据信息都是根据绘图设计者在电脑中传达出来的。由于电脑的运用,设计者再也不详像以前一样必须面对大堆制图工具,大堆草稿纸,花去大量时间去制作图纸,设计者获得了大量的更多进行创艺的宝贵时间。 电脑以势不可挡的潮流渗透到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工业制造,企业管理,电影,音乐制作,绘画等方面无所不在,以至于成为现代文明标志之一。发展中的电脑技术,软件开发不断细致完善,为书籍艺术设计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虽然我们今天手里的一本书,表面上看去与30年以前的书籍比没有太大的变化,这是阅读方式已经固定下来的,然而生产这本书的方式与30年前相比,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以前的版面设计几乎是由于没有受过艺术训练的排字工来完成,严格插条控制下的版心尺寸,标准的铅字型号,标准文字字体,正文字体都是一场不变。牢不可破,版心四周留白也不是随意可变的 ,这样的版面是静止的,僵硬的,严格的建筑性的,同时也是稳定的,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差错,而今天荧屏上的版面设计跟铅字排版不一样,他时运动的,活泼的随意的,同时也是危险的。这里手说的危险也许艰难理解,我们以前所确定的字体,字距等本身都是可随意设定的,也许有些字体在一定尺寸范围内是协调的、美的,一旦放的过大或者缩的过小笔画粗细与它们形成的空间结构就形成不协调之处,显得病态,版面的留白也会面临同样的危险,一些留白 在设计时候带有冲动性,看上去增强了页面间的节奏感,可是书籍一旦印出来发觉就有一些夸张过火不尽人意,这就是我们所指随意性带来的危险与不稳定。事实上电脑荧屏编排、剪辑、拼版是一场书籍装帧设计的革命,它提高了书籍艺术的普遍质量,我们必须接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快捷与高质量。电子扫描、电子分色制版总比人工照相分色制版要快捷准确,因为这里的图片复制是用数据来控制,避免了人工对技术掌握程度的差异性。由于电脑技术的渗入,书籍装帧活动的人员设置也和以前大不一样。以前有版面设计家设计出版式方案交给排字工和拼版工,这一切有多种人员组成的工作程序在今天看来也许只需要一人在电脑荧屏前统一完成,而这个、人究竟有谁来充任有版面设计家还是打字员,或者排字工。如果有版面设计家来完成,他们要花很多时间学打字和复杂的图片复制技术,有排字工来完成这更为困难。他们不是为设计而受训练只习惯于在设计师指导下来进行排版工作,他们只熟悉直接是手工艺排版,出现了版面问题则要设计家来解决,在今天的电脑荧屏面前,就应该有新的专职人员,就是一开始就会打字就会用电脑来设计的人员,这样就不需向印刷厂交大堆方案、图纸、稿子、而是几张薄薄的磁盘或硬盘,直接到印刷厂制版,印刷制订成书,这样的新工种或许成的太繁重,承担这一工作的人即要会打字,又要熟悉电脑各种应用软件,重要的是还要对书籍装帧设计思想有深刻的理解与创造才华。我们期望着这样的人才不断涌现给书籍艺术的发展带来飞跃。第二节、外国书装艺术的发展简史·十六世纪书籍十五世纪过后,书籍的外形有很多的改变。1500年前的版本只有200到300本之区,到十六世纪时,出版册数已多达数千余册。然而,版本的增加造成书籍品质的恶化,但仍然有些印刷所很注重品质。那些保持一流品质来印制美丽书籍的要算十六世纪上半的马克米兰氏一世(Kaiser Maximilian I)在Theuerdank(书名)里,他叙述他婚前到Maria von Burgund(法国地名)的旅游故事,这本富丽堂皇的书是1517年用木刻版印刷(图4-16),并经当代重要艺术家予以修饰,凯撒皇帝(Kaiser)本人亲自监督它的产制。斯强斯伯氏(Schonsperger)是奥古斯堡(Augsburg,德国城市名)的印刷与出版商,用木刻版印制许多画刊书籍,应属该世纪最细致的出版物,我们仍然不知道是谁雕刻这些木刻版,经推测很可能是位工艺家叫皮特拉卡氏(Master of Petrarca)工匠。1532年在他主要作品之后,史梯了氏(Steiner) 出版一本皮氏(Petrarca)财富之书(原名Glucksbuch)使用丰富的木刻版插图,包含那时代生活的完整叙述,由于路德氏(Martin Luther)的影响,使威腾堡(Wittenberg)镇在十六世纪渐渐形成一个最重要的书籍生产中心。 图4-16 1517年的木刻版印刷作品之四卢富特氏(Lufft)印刷商在他过世之前印制超过100,000本路德派圣经。十六世纪一本相当出色的书是《Astronomicum Caesareum》。附有很多循环图表,在1540年于茵歌斯塔(Ingolstadt)镇出版。作家是比得·阿苹(Peter Appian)是位有名的数学家与天文学家,他自己印刷这项作品并包含很多图表在内。在十六世纪里,印刷书籍的那些地方当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巴塞尔(Basel)镇。在此郭那富氏(Urs Graf)与何尔必氏(Hans Holbein)两位年轻人为富罗本氏(Johannes Froben)这位伟大的慈善印刷家服务,罗特丹氏(Erasmus von Rotterdam)也住他的房屋,他的作品为富罗本氏(J. Froben)所出版。在1543年,贝摄尔氏(Basel)同时也督导出版「Sebastian Munster宇宙论」,并发行了许多版本(图4-18)。羊皮纸书籍封面的烫金花饰图 4-19 十五世纪开始出现的印刷所标志在法兰克福(Frankfurt),一个很活跃的印刷商飞牙拉本氏(Sigismund Feyerabend)在1568年出版安曼氏(Jost Amman)的Standebuch诗歌,由萨戚斯氏(Hans Sachs)填诗。这本书第一次提到印刷者,后来渐有更多的印刷商将自己的所名(图 4-19)印在书上。普兰亭氏(Christoph Plantin)在安特卫普(Antwerp,比利时北部城市)非常活跃,出版了许多种书籍,包含科学(图4-20)、文学、艺术、音乐、地理等。十六世纪的科学书 图4-21 十六世纪雕刻铜版驼内氏(Geoffroy Tory)与斯梯芬纳斯氏(Robert Stephanus)在巴黎(图4-21)(图4-22)。费罗斯瞎尔氏(Christoph Froschauer)在苏黎士(Zurich)出版基斯勒氏(Conrad Gesner)的「动物学」等著作。1579年的世界戏剧一书的标题页 图4-24 十七世纪的腐蚀铜版技术已相当精美十七世纪书籍在此世纪里,三十年战争使书籍印刷留下一个很大的伤痕,很多印刷所被炸毁或倒塌,使具有价值的产品无处可寻,最好的印品只有在未经战争摧残的国家那里找到。木刻版书到此时即告一个段落,许多新的印刷所便直接以铜(凹)版来替代木刻版,以获致更精美的插图(图4-24),使书籍品质提升了一大步。荷兰艾耳枝维尔氏(Elzeviers)家族在来登(Leiden,荷兰城市)的出版品成了世界名著,艾氏家族(Elzeviers)并将以往数世纪的大型书本改为口袋尺寸版本。除了艾氏(Elzeviers)的这些小尺寸书籍外,特别是那些彩色地图集,使阿姆斯特丹(Amsterdam,荷兰首都)闻名于全世界,使此地成为地图和图表的印制工业中心。法兰克福(Frankfurt,德国城市)的出版家兼印刷与铜版工匠马丽安氏(Matthaus Merian),叙述欧洲各城市全31册包含铜版插图,在十七世纪印刷发展上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图4-23)。十七世纪的标题页 图4-25 1675年英国的角状书籍是在橡木外包皮面安德氏(Endter)家族印刷所,位于纽伦堡(Nuremberg,德国城市),印制了许多马丁路德(Lutheran)圣经,包含一部公爵圣经里面的插图均是用雕刻铜版印刷的。缅市(Mainz)是库戚了氏(Christoph Kuchler)的老家,那时一位有名的印刷商,用自己的方法,从1665年起印刷许多大型歌唱团乐谱。1675年时英国出现了「角状」书籍,用橡树木片衬底,外包牛皮。一面为主文,另面为查里二世骑马出征图(图4-25)。十八世纪书籍此世纪后,很多书籍的外观已完全改变,在世纪初期大量铜版插画仍继续使用,与前一个世纪相同。在世纪的中期,法国已在书籍印制上居领导地位,这种法国优雅的古版插图手册是用铜版印制,为欧洲其他书籍的典范。由这些优雅插图启发区多维基氏(Daniel Chodowiecki)在德国雕刻很多铜版作诗歌插图,这种古版缩图本到世纪末期更为显著,均是韦兰氏(Wieland)、李新氏(Lessing)、斯基了氏(Schiller)与戈哩氏(Goethe)的初版期。1729年出现了少见的铸铜「角状」书籍,也是书籍发展史上的另一特色(图4-26)。 1729年少数铸铜的角状书籍十八世纪的一项主要作品是「人相刍论」(Physiognomical Fragments)全四大册,于 年由苏黎士的雷瓦特牧师(Johann Caspar Lavater)出版。在这些书里,戈哩氏(Goethe)也有相当贡献,雷牧师试著从一个人的面相去判断其个性。第一本在美国出版的德文圣经是苏耳氏(Christoph Sauer)于1743年印刷完成,其中一本于1962年由美国人民在博物馆重新开幕时赠送给顾登堡博物馆(Gutenberg Museum)。西班牙在十八世纪里也有许多不朽的作品,如衣笆纳氏(Joaquim Ibarra)在1780年印刷完成的四部Cervantes' Don Quixote。十九世纪书籍十九世纪的一项主要改变就是布面精装的开始(图4-27),最为精致高尚的要算是「维多利亚女王会客名册」(英国女王,)。1810年出版的沙士比亚文集之一在同世纪,许多英文与法文的插图书籍均以描述活拨的校园景色与讽刺画为内容,包含英国的荷嘎师氏(William Hogarth)、罗兰森氏(Thomas Rowlandson)、后来的克鲁仙柯氏(George Cruikshank)、狄克逊画族(Dickensian School of Illustrators)与法国的道米尔氏及其画群(Honore Daumier and His Group)。还有「厉害的」度尔氏(Gustave Dore)与盖瓦利氏(Gavarni)合绘一本插图集,于1840年,由辜哥勒氏(Kugler)出版的「费烈氏(Frederick)大帝传」一书,插图系由孟哲耳氏(Menzel)雕刻的,品质之高可谓绝伦无比。英国艺术家毛礼斯氏(William Morris, )也将漂亮书籍印刷导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图4-28),英国艺术家毛礼斯于1896年出版的Chaucer's Fleur and the Leaf由于十九世纪印书工匠的缺乏,但他决心要亲自把书籍印得与早年同样美丽,最后于1891年,在他的印刷所(Kelmscott Press)内成功地出版了第一部书籍,在他1896年去逝前己出版了将近100部,是用手工细心制造的纸张,字体与铅字也是手工铸造,插图和修饰均是使用手工木刻版(图4-29),用臂力印刷机印刷。英国毛礼斯作品之二(木刻版印刷品) 后来许多私营印刷所均效法毛礼斯氏(William Morris)的精细手工印制手法;如英国的Ashendene印刷所、德国的Bremer印刷所、美国的Merrymount印刷所等等。更在美国造成了一个深远的效果,尤其在字体设计方面,最伟大的字体设计家是罗杰氏(Bruce Rogers),使此后书版艺术的新时期可说是由他们而起。十九世纪末,当机器排印书籍的趋势越来越盛行后,成为艺术的一个主要分界线,印速与产量的提升,使品质大不如前,但仍然可找到一些精致的印刷厂,如英国的Curwen印刷所(生产了许多的精致书籍)(图4-30)、美国的William Edwin Rudge、Elmer Adler与勃鲁氏(Joseph Blumenthol)的Spiral印刷所。 十九世纪双色印刷的精致标题页 图4-31 精致的起头字为十九世纪印刷书籍的重要设计之一法国结合各大艺术家和熟练的印刷厂,在二十世纪产生新的精神,特别是透过艺术品经销商和窝拿(Ambrose Vollard)出版商,印制了许多图书(图4-31),包含:马奈氏(Edouard Manet, , 法国画家)、劳特雷克氏(Toulouse-Lautrec)、罗汀氏(Rodin)、鲍奈氏(Henri Bonnet, , 法国历史学家与外交家的马堤斯氏(Matisse)、毕加索氏(Pablo Picasso, , 旅居法国的西班牙画家与雕刻家的罗安特(Rouault)等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历程 16:58书籍利用文字、符号、图形记载着人类的思想和情感,它叙述着人类文明进程,传播人类文化。不同的社会生产力确定书籍装帧的物质组合形态和工艺手段,同时也反应不同社会意识形态。今天,我们手中翻阅轻松、阅读流畅的书籍形态是经过漫长的历程发展而来的。人类从最开始朦胧的审美意识,经由原始自然材料采集、打磨、刻画,到现代机械化大生产,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审美价值观。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人……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 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对象。”对美的追求可溯源到原始社会动物本能对快感的追求,从那时期的直接刻画记录,到当代胶版滚筒式印刷,期间经历了书籍装帧设计的原始形态,书籍装帧艺术古代时期,发展到现代书籍装帧艺术和当代书籍装帧艺术。·岩石上的矿物物质颜料——书籍装帧艺术的原始形态人类自有了文字、符号、图形的记载,就开始有了意识地对自然界有颜色的矿物材料进行挑选,磨制成粉刻画在山洞壁或悬崖上,形成了书籍艺术的原始形态。这个时期的划分可追朔到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之前,有文字、符号记录的开始。在此期间作为书籍的基本元素——文字的出现有重要意义,作为世界文化瑰宝的中国汉字,在造字原则上有象形、指事和会意。了解中国汉字这种人与自然的表达关系,有助于我们今天对文字表现力有更深的了解,而使我们的装帧设计艺术在世界书林中独显魅力。古代文字、符号依附的物质材料有兽骨、兽皮、甲壳、青铜、铁器陶器、植物皮叶等。这些虽不能说是我们今天意义的书籍,但在某些方面具有书籍的某些基本功能,就是用文字、符号、图形记录人类的智慧和思想情感,是保存和传达这些智慧和思想的媒体。这个阶段后期,从春秋时期(迄今发现的实物最早为战国时期),出现了木简、竹简、帛书,这些文字记录形态已具备现代书籍的基本形式的结构雏形,具有一定的装帧手段,这种生产力低下的装帧手段是粗陋的。这一时期也是书籍装帧艺术的萌芽时期。·造纸术与印刷术——古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形成东汉以后,由于造纸术的发明,文字依附的材料渐为纸张代替,形成卷轴的装帧艺术形式。唐代以来,由于印刷术的兴起,才逐渐由手抄改为木版雕刻印刷,装帧形式也丰富起来,先后出现了卷轴装、散页装、背包装、蝴蝶装、折业装、线装等装帧艺术形式。造纸术、印刷术的发展和多样性的装帧形式,为推动世界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装帧作为艺术的出现,还产生了相应的装帧规范的审美原则。中国古代书籍讲究“雅致”,认为“装订书籍,不在华美饰观,而要护帙有道,款式古雅,厚薄得宜,精致端庄,方为第一”(摘自《藏书纪要》)。可见,中国古代对装帧艺术形式与内容以及和读者之间的关系都有精辟的见解。这个时期是手工艺匠人阶段,职业化的装帧艺术家并未形成。·工业革命与铅活字——现代书籍装帧艺术萌发蒸汽机的发明,给整个欧洲物质文明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从前,精美的日用品都是手工劳动工匠来做,19世纪制造行业以机器为主导地位的时期已经到来了制造商由于采用了新式机器,因此能用过去生产一个做工精细所消耗的工时和成本制造出几千个廉价的产品,当时被赞赏的精湛技艺都被机械操作所代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抗拒这一事实将是徒劳的。手工艺匠时期,所作的精美物品,只能为少数贵族所享用,因为一件物品要花工匠相当多的时间,所以造价相当昂贵。这些手工产品在设计意识上淡化,大多沿用中世纪传统繁琐的装饰,缺乏灵感与生气。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机械制造优势,人们发现了适合于机器高效生产的工业产品结构美,同时也产生了一大批为机器批量生产的专业设计家,并与原来纯粹的专业的艺术家区别开来。这是因为从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艺术家们首先把自己市委上等人和伟大信息的传播者,达·芬奇就要求艺术家同时成为科学家和人道主义者,但绝非工匠。并且专业艺术家轻视实用目的所损坏,艺术家把自己禁锢在自己的神圣的小圈子里,远离开真实的生活为艺术而艺术。英国人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是使用设计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青年时代生活在伦敦,就读于伦敦大学,受过绘画训练,他认识到从文艺复兴以来的几个实际,特比赛是从工业革命以来的若干的年代,艺术的社会基础变的动摇不定,腐朽不堪。1857年当需要在伦敦布置他的第一个工作室时,他突然感到艺术家在静下来从事高尚艺术活动时,需要一个舒适的环境来工作,一把适合人体的椅子,一间像样的房子,但市面上没有能够使他满意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忽然唤醒了他个人的天才,如果市面上没有结实、普通的椅子就自己看来做,因此他亲自动手做起了椅子来。后开,开设了工厂,“凯迪斯科特”于1891年建立,直到1896年莫里斯去世,这里是莫里斯、马歇尔,捷克纳绘图、雕刻家具、田间的制造工厂,它标志着西方艺术新纪元的开始。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办了德国“包豪斯”(Bauhaus)学院。在莫里斯和格罗皮乌斯之间是一儿歌现代艺术形成阶段,莫里斯奠定了现代风格基础,被西方人称为“现代书籍艺术之父”,通过格罗皮乌斯,他的风格最后确立。包豪斯在伺候10年间成为欧洲发挥艺术创造才能的最好中心。在其中可而在伙伴印刷领域中,设计出没有轮廓的投影字字体,以及成包豪斯印刷物特征的黑体活字;还在广告美术领域引进超现实的构成原理,给当时的版面带来了活跃因素。“包豪斯”也是手工艺和标准化实验的场所,即是学校,也是工厂。莫里斯倡导的“手工艺复兴运动”同时也影响着装帧艺术的发展。他亲自办起过印刷厂,亲自进行设计艺术工作,并印刷、装订、和出版了53种书籍,特别是为《乔叟诗集》专刻了乔叟体,为《特洛伊城史》专刻了特洛伊样本和为《戈尔登勤根德》的英文译本专刻了戈尔登印刷字体。其中最著名的戈尔登体是他参照了古朴美观的严肃体刻成的,这种字体强调了手工艺的特点,十分美观,对印刷活字发展有很大贡献。他设计封面十分简洁、优雅,应用装饰纹样非常克制,并认为书籍外表必须与内容具有精神上和艺术上的统一,朴素大方,发挥物质材料特性,讲求工艺技巧,制作严谨,同时也号召艺术家从事设计工作。这意味着一个普通人住屋再度成为建筑师体现设计思想有价值的对象,一把椅子或一本书籍再度成为艺术家驰骋想象力的用武之地。从那时以来,包概括一代大师克利,钢锭司机等在内都投身与现代设计,是版面设计和种类丰富起来。由于大师介入书籍艺术,使得书籍艺术受同时代艺术思潮所影响,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新客观主义,后来在美国盛行的欧普艺术,超现实主义和照相现实主义读在书籍护封和插图中出现,护封设计和插图艺术增添了新的表现形式。19世纪90年代以来,护封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竞争中起到了一定的促销作用,但许多作品并未触及到书籍大本质问题,有些广告性强的护封或插图,与书籍内容脱离,但最新的观点,还是建立在莫里斯所倡导的基础上,认为护封要于书籍内容在精神本质上和艺术形式上都是统一的整体。人们对书籍装帧的认识越来越接近本质,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也日趋成熟。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星兴起而兴起的。中国原有的传统装帧作为整体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分支保留下来,但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书籍装帧产生了新的阅读装订方式和书籍形态,同时西方铅印技术和印刷纸张技术助进了中国的现代装帧艺术的发展。当时装帧艺术界最有影响的人物有鲁迅,陶元庆,司徒乔,孙福熙,丰子恺,钱君陶,张光宇等。鲁迅先生虽然不是专职的装帧艺术家,但由于他对文学艺术有精湛的修养和对印刷知识极为丰富,亲自动手设计了不少书籍,倡导“洋为中用”,“拿来主义”又不失民族特色,他对装帧设计相当重视,凡经过他手的书籍装帧,对封面,插图,书名文字,排版,直到纸张,印装等一系列装帧问题都有细致的研究,并对书籍装帧提出一些具体的改革:1。首页的书名和著者题字打破对称式;2。每篇第一页之前留下几行空行;3。书口留毛边。鲁迅先生重视装帧设计不但表现为中西结合和亲自动手设计,更重要的是对装帧设计工作似的重视。在旧式出版界,把装帧设计看作是匠人,鲁迅对装帧设计者的态度则是爱护和尊重,他请人画封面,允许设计者图案适当的位置签上自己的名字,以示负责和荣誉。陶元庆为鲁迅设计封面,就签上“元庆”,直到今天封皮上的装帧设计者的名字,也是由此演变过来的。为装帧设计者在出版界赢得一席之地,足以证明鲁迅先生对装帧设计的重视和倡导。“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经过前辈书籍装帧设计艺术家的辛勤劳动,逐步形成具有民族气质的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在世界书林中独具特色,并不断朝着民族化与世界化时代一步一步地迈进。·荧屏剪辑——当代书籍装帧设计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今天的书籍装帧设计,在也不象以往那样在铅板上通过收盘式排字机来决定版心宽度,高度,而是面对荧光屏进行平板,剪辑,通过计算机的键盘指令,轻松表达设计者的丰富的参照力。在表现设计意图上,电脑无疑成为设计者必备的高效率工具。自己古登堡蚕子排版时代以来,版心保持了他的版面设计,由于欧洲工业革命使工业界许多行业采用了机械生产,从而免除了劳动者筋骨之苦,解放了劳动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电脑和自动化装置,从而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类劳心问题。他给书记装帧设计带来了前说未有的自由空间,因为荧屏上的版面设计再也不会受到窗子版似的毡条限制了。商用电脑在1950年就开始出现,直到1960年被图形绘制所采用,最初电脑绘制运用在工业制造行业中的飞机造型设计中,飞机外观空间构造,曲线及内部各功能区的空间构造,这一切数据信息都是根据绘图设计者在电脑中传达出来的。由于电脑的运用,设计者再也不详像以前一样必须面对大堆制图工具,大堆草稿纸,花去大量时间去制作图纸,设计者获得了大量的更多进行创艺的宝贵时间。 电脑以势不可挡的潮流渗透到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工业制造,企业管理,电影,音乐制作,绘画等方面无所不在,以至于成为现代文明标志之一。发展中的电脑技术,软件开发不断细致完善,为书籍艺术设计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虽然我们今天手里的一本书,表面上看去与30年以前的书籍比没有太大的变化,这是阅读方式已经固定下来的,然而生产这本书的方式与30年前相比,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以前的版面设计几乎是由于没有受过艺术训练的排字工来完成,严格插条控制下的版心尺寸,标准的铅字型号,标准文字字体,正文字体都是一场不变。牢不可破,版心四周留白也不是随意可变的 ,这样的版面是静止的,僵硬的,严格的建筑性的,同时也是稳定的,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差错,而今天荧屏上的版面设计跟铅字排版不一样,他时运动的,活泼的随意的,同时也是危险的。这里手说的危险也许艰难理解,我们以前所确定的字体,字距等本身都是可随意设定的,也许有些字体在一定尺寸范围内是协调的、美的,一旦放的过大或者缩的过小笔画粗细与它们形成的空间结构就形成不协调之处,显得病态,版面的留白也会面临同样的危险,一些留白 在设计时候带有冲动性,看上去增强了页面间的节奏感,可是书籍一旦印出来发觉就有一些夸张过火不尽人意,这就是我们所指随意性带来的危险与不稳定。事实上电脑荧屏编排、剪辑、拼版是一场书籍装帧设计的革命,它提高了书籍艺术的普遍质量,我们必须接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快捷与高质量。电子扫描、电子分色制版总比人工照相分色制版要快捷准确,因为这里的图片复制是用数据来控制,避免了人工对技术掌握程度的差异性。由于电脑技术的渗入,书籍装帧活动的人员设置也和以前大不一样。以前有版面设计家设计出版式方案交给排字工和拼版工,这一切有多种人员组成的工作程序在今天看来也许只需要一人在电脑荧屏前统一完成,而这个、人究竟有谁来充任有版面设计家还是打字员,或者排字工。如果有版面设计家来完成,他们要花很多时间学打字和复杂的图片复制技术,有排字工来完成这更为困难。他们不是为设计而受训练只习惯于在设计师指导下来进行排版工作,他们只熟悉直接是手工艺排版,出现了版面问题则要设计家来解决,在今天的电脑荧屏面前,就应该有新的专职人员,就是一开始就会打字就会用电脑来设计的人员,这样就不需向印刷厂交大堆方案、图纸、稿子、而是几张薄薄的磁盘或硬盘,直接到印刷厂制版,印刷制订成书,这样的新工种或许成的太繁重,承担这一工作的人即要会打字,又要熟悉电脑各种应用软件,重要的是还要对书籍装帧设计思想有深刻的理解与创造才华。我们期望着这样的人才不断涌现给书籍艺术的发展带来飞跃。第二节、外国书装艺术的发展简史·十六世纪书籍十五世纪过后,书籍的外形有很多的改变。1500年前的版本只有200到300本之区,到十六世纪时,出版册数已多达数千余册。然而,版本的增加造成书籍品质的恶化,但仍然有些印刷所很注重品质。那些保持一流品质来印制美丽书籍的要算十六世纪上半的马克米兰氏一世(Kaiser Maximilian I)在Theuerdank(书名)里,他叙述他婚前到Maria von Burgund(法国地名)的旅游故事,这本富丽堂皇的书是1517年用木刻版印刷(图4-16),并经当代重要艺术家予以修饰,凯撒皇帝(Kaiser)本人亲自监督它的产制。斯强斯伯氏(Schonsperger)是奥古斯堡(Augsburg,德国城市名)的印刷与出版商,用木刻版印制许多画刊书籍,应属该世纪最细致的出版物,我们仍然不知道是谁雕刻这些木刻版,经推测很可能是位工艺家叫皮特拉卡氏(Master of Petrarca)工匠。1532年在他主要作品之后,史梯了氏(Steiner) 出版一本皮氏(Petrarca)财富之书(原名Glucksbuch)使用丰富的木刻版插图,包含那时代生活的完整叙述,由于路德氏(Martin Luther)的影响,使威腾堡(Wittenberg)镇在十六世纪渐渐形成一个最重要的书籍生产中心。 图4-16 1517年的木刻版印刷作品之四卢富特氏(Lufft)印刷商在他过世之前印制超过100,000本路德派圣经。十六世纪一本相当出色的书是《Astronomicum Caesareum》。附有很多循环图表,在1540年于茵歌斯塔(Ingolstadt)镇出版。作家是比得·阿苹(Peter Appian)是位有名的数学家与天文学家,他自己印刷这项作品并包含很多图表在内。在十六世纪里,印刷书籍的那些地方当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巴塞尔(Basel)镇。在此郭那富氏(Urs Graf)与何尔必氏(Hans Holbein)两位年轻人为富罗本氏(Johannes Froben)这位伟大的慈善印刷家服务,罗特丹氏(Erasmus von Rotterdam)也住他的房屋,他的作品为富罗本氏(J. Froben)所出版。在1543年,贝摄尔氏(Basel)同时也督导出版「Sebastian Munster宇宙论」,并发行了许多版本(图4-18)。羊皮纸书籍封面的烫金花饰图 4-19 十五世纪开始出现的印刷所标志在法兰克福(Frankfurt),一个很活跃的印刷商飞牙拉本氏(Sigismund Feyerabend)在1568年出版安曼氏(Jost Amman)的Standebuch诗歌,由萨戚斯氏(Hans Sachs)填诗。这本书第一次提到印刷者,后来渐有更多的印刷商将自己的所名(图 4-19)印在书上。普兰亭氏(Christoph Plantin)在安特卫普(Antwerp,比利时北部城市)非常活跃,出版了许多种书籍,包含科学(图4-20)、文学、艺术、音乐、地理等。十六世纪的科学书 图4-21 十六世纪雕刻铜版驼内氏(Geoffroy Tory)与斯梯芬纳斯氏(Robert Stephanus)在巴黎(图4-21)(图4-22)。费罗斯瞎尔氏(Christoph Froschauer)在苏黎士(Zurich)出版基斯勒氏(Conrad Gesner)的「动物学」等著作。1579年的世界戏剧一书的标题页 图4-24 十七世纪的腐蚀铜版技术已相当精美十七世纪书籍在此世纪里,三十年战争使书籍印刷留下一个很大的伤痕,很多印刷所被炸毁或倒塌,使具有价值的产品无处可寻,最好的印品只有在未经战争摧残的国家那里找到。木刻版书到此时即告一个段落,许多新的印刷所便直接以铜(凹)版来替代木刻版,以获致更精美的插图(图4-24),使书籍品质提升了一大步。荷兰艾耳枝维尔氏(Elzeviers)家族在来登(Leiden,荷兰城市)的出版品成了世界名著,艾氏家族(Elzeviers)并将以往数世纪的大型书本改为口袋尺寸版本。除了艾氏(Elzeviers)的这些小尺寸书籍外,特别是那些彩色地图集,使阿姆斯特丹(Amsterdam,荷兰首都)闻名于全世界,使此地成为地图和图表的印制工业中心。法兰克福(Frankfurt,德国城市)的出版家兼印刷与铜版工匠马丽安氏(Matthaus Merian),叙述欧洲各城市全31册包含铜版插图,在十七世纪印刷发展上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图4-23)。十七世纪的标题页 图4-25 1675年英国的角状书籍是在橡木外包皮面安德氏(Endter)家族印刷所,位于纽伦堡(Nuremberg,德国城市),印制了许多马丁路德(Lutheran)圣经,包含一部公爵圣经里面的插图均是用雕刻铜版印刷的。缅市(Mainz)是库戚了氏(Christoph Kuchler)的老家,那时一位有名的印刷商,用自己的方法,从1665年起印刷许多大型歌唱团乐谱。1675年时英国出现了「角状」书籍,用橡树木片衬底,外包牛皮。一面为主文,另面为查里二世骑马出征图(图4-25)。十八世纪书籍此世纪后,很多书籍的外观已完全改变,在世纪初期大量铜版插画仍继续使用,与前一个世纪相同。在世纪的中期,法国已在书籍印制上居领导地位,这种法国优雅的古版插图手册是用铜版印制,为欧洲其他书籍的典范。由这些优雅插图启发区多维基氏(Daniel Chodowiecki)在德国雕刻很多铜版作诗歌插图,这种古版缩图本到世纪末期更为显著,均是韦兰氏(Wieland)、李新氏(Lessing)、斯基了氏(Schiller)与戈哩氏(Goethe)的初版期。1729年出现了少见的铸铜「角状」书籍,也是书籍发展史上的另一特色(图4-26)。 1729年少数铸铜的角状书籍十八世纪的一项主要作品是「人相刍论」(Physiognomical Fragments)全四大册,于 年由苏黎士的雷瓦特牧师(Johann Caspar Lavater)出版。在这些书里,戈哩氏(Goethe)也有相当贡献,雷牧师试著从一个人的面相去判断其个性。第一本在美国出版的德文圣经是苏耳氏(Christoph Sauer)于1743年印刷完成,其中一本于1962年由美国人民在博物馆重新开幕时赠送给顾登堡博物馆(Gutenberg Museum)。西班牙在十八世纪里也有许多不朽的作品,如衣笆纳氏(Joaquim Ibarra)在1780年印刷完成的四部Cervantes' Don Quixote。十九世纪书籍十九世纪的一项主要改变就是布面精装的开始(图4-27),最为精致高尚的要算是「维多利亚女王会客名册」(英国女王,)。1810年出版的沙士比亚文集之一在同世纪,许多英文与法文的插图书籍均以描述活拨的校园景色与讽刺画为内容,包含英国的荷嘎师氏(William Hogarth)、罗兰森氏(Thomas Rowlandson)、后来的克鲁仙柯氏(George Cruikshank)、狄克逊画族(Dickensian School of Illustrators)与法国的道米尔氏及其画群(Honore Daumier and His Group)。还有「厉害的」度尔氏(Gustave Dore)与盖瓦利氏(Gavarni)合绘一本插图集,于1840年,由辜哥勒氏(Kugler)出版的「费烈氏(Frederick)大帝传」一书,插图系由孟哲耳氏(Menzel)雕刻的,品质之高可谓绝伦无比。英国艺术家毛礼斯氏(William Morris, )也将漂亮书籍印刷导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图4-28),英国艺术家毛礼斯于1896年出版的Chaucer's Fleur and the Leaf由于十九世纪印书工匠的缺乏,但他决心要亲自把书籍印得与早年同样美丽,最后于1891年,在他的印刷所(Kelmscott Press)内成功地出版了第一部书籍,在他1896年去逝前己出版了将近100部,是用手工细心制造的纸张,字体与铅字也是手工铸造,插图和修饰均是使用手工木刻版(图4-29),用臂力印刷机印刷。英国毛礼斯作品之二(木刻版印刷品) 后来许多私营印刷所均效法毛礼斯氏(William Morris)的精细手工印制手法;如英国的Ashendene印刷所、德国的Bremer印刷所、美国的Merrymount印刷所等等。更在美国造成了一个深远的效果,尤其在字体设计方面,最伟大的字体设计家是罗杰氏(Bruce Rogers),使此后书版艺术的新时期可说是由他们而起。十九世纪末,当机器排印书籍的趋势越来越盛行后,成为艺术的一个主要分界线,印速与产量的提升,使品质大不如前,但仍然可找到一些精致的印刷厂,如英国的Curwen印刷所(生产了许多的精致书籍)(图4-30)、美国的William Edwin Rudge、Elmer Adler与勃鲁氏(Joseph Blumenthol)的Spiral印刷所。 十九世纪双色印刷的精致标题页 图4-31 精致的起头字为十九世纪印刷书籍的重要设计之一法国结合各大艺术家和熟练的印刷厂,在二十世纪产生新的精神,特别是透过艺术品经销商和窝拿(Ambrose Vollard)出版商,印制了许多图书(图4-31),包含:马奈氏(Edouard Manet, , 法国画家)、劳特雷克氏(Toulouse-Lautrec)、罗汀氏(Rodin)、鲍奈氏(Henri Bonnet, , 法国历史学家与外交家的马堤斯氏(Matisse)、毕加索氏(Pablo Picasso, , 旅居法国的西班牙画家与雕刻家的罗安特(Rouault)等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申论怎么复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